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词汇测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初一学生英语词汇识记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重要建筑材料。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如何教会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初一学生,只有当他们真正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和信心,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畅通无阻。
笔者非常重视学生的英语词汇识记,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试图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了一些英语学习、词汇识记的措施和策略。
二、初一学生英语词汇识记的现状
一些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英语,连26个英文字母也认不全。因此在英语过程中,初一学生普遍感到对英语单词的记忆有困难。加之我校的班额较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具体而言,初一学生在英语词汇识记及应用诸方面存在的现状为:书写不规范,例如格式不规范、不分大小写、整体不协调;词汇忘得快,例如,学习时吃力、学了忘得快、识记不得法;词汇不会用,如词汇与应用脱节、应用时与汉语混淆;学习很被动,例如,学习英语兴趣不浓或无兴趣、学习不主动、学习动力不足,等等。
三、初一学生英语词汇识记现状的原因
造成学生词汇识记上述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没有激发好兴趣,词汇教学不能寓教于乐
英语初学者对学习没兴趣,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没有让学生从思想根源上建立动力源。如果词汇教学不能寓教于乐,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力就不能够充分发挥。例如,不能把竞争机制和活动引入课堂,学生的兴趣和求胜欲望就很难表现出来。
2.没有很好地按英语单词五步教学法教学,教学过程不完整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听单词的读音,如教师范读、学生范读或放录音给学生听。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物记单词,使学生有一种直观感受,否则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再次,教师要让学生拼读(或说)单词。此外,教师要让学生在三线本上写出单词,检验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掌握情况,如果只听、看、读,而不写,是不能实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最后,教师要让学生结合以上四个步骤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所学单词,否则无法学以致用。
3.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对“学困生”关注不够
单词记忆方面必然会有“记忆力弱者”,这些学生会有种自卑感。这时英语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正面引导或者耐心不够,这些“差生”会更加感到自卑而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动力。
四、初一学生英语词汇识记能力突破策略
使初一学生的英语词汇识记能力实现突破,需要师生共同实施突破策略。教师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能用时间补效率,这种突破策略是英语教师应致力研究的课题。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把词汇教学寓于快乐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1.激发好兴趣,寓教于乐
激发兴趣要从了解学生开始,找准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提高学生的认识。另外,教师要创设好激发兴趣的情境,注意运用多种手段达到寓教于乐、提高识记能力之目的。例如运用图片、实物、视频、表演以及现代化教育教学装备等手段渲染气氛、加强记忆,让单词识记不再枯燥。
2.过好音标关,完善教学过程
开学第一个月不急于赶新课,应先让学生过音标关,并学会划分音节,学习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教师要教会学生按照读音规律和拼写规则来学习和记忆单词,提高拼读、拼写的正确率,使学生达到看见音标会读单词,一些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没有音标也能读出,听到单词会写。另外,在教学英语单词时,要按英语单词五步教学法教学,使教学过程完善且符合识记规律,即上文所提到的“听”“看”“读”“写”“用”。以“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卡片或简笔画,把要学的单词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有一种直观感受。
3.做好小组合作,团结共进
(1)均衡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将每六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成绩都有高、中、低三个档次,以便为全班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2)组长轮流负责制
每个小组选一名当前英语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为小组长,实行组长轮流负责制。英语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使小组长明确职责:帮扶作用,帮“学困生”解决问题;管理作用,要负责对本小组英语学习的全方位管理;反馈作用,要及时把教师布置的作业落实到位,并准确向教师反馈本组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建立小组竞争、评价机制
小组成员之间及各小组之间要定好规矩,建立公平竞争、友好激励、科学评价机制。例如,单词识记优胜小组每天一总结,每周一评比,同时评选出优秀组长、优秀组员和进步之星,并及时颁发荣誉证书,使小组友好合作,团结共进。
4.做好差异辅导,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做好差异辅导,尤其对“学困生”要特别关注。在每次单词测试时,对于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正确地对待,要面对现实,查找原因,防止这些学生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动力,使这些学生在充满关爱的氛围中,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使全班成为一个你追我赶、互帮互学的友好集体。
五、初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其他因素
1.利用读音规则,记牢单词的拼写
读音和拼写是单词存在的基础,是不同的单词间区别的第一要素。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结合,如把长元音[i:]和she,see,sea,piece等单词中的元音字母及组合形联系起来。
2.利用情境掌握词的音和义
这里的情境指的是实际生活情境、模拟创设情境、教具学具情境等,在特定的具体情景中学单词,能克服一味记单词而易遗忘的弊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利于学生在交际中学用结合。
3.用多种形式介绍同一新词汇
如,教师:Look,he is smiling. Now look at me. I am smiling,too.(用面部表情)We smile when we are happy.(做手势让学生重复)
学生:Smile.
教师:Good,what does it mean?(学生说出汉语意思“微笑”)
关键词:二语心理词汇;词汇联想测试;词性效应;词频效应
中图分类号:H3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3)02007204
收稿日期:2012-11-28
基金项目:2011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研究项目“二语心理词汇语义网络构建激活的实证研究——基于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的调查”(2011jytq058)资助
作者简介:
周谨平(1978-),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教学法研究。
词汇联想测试是伴随着英语词汇联想教学而产生的一种词汇测试法。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词汇联想测试开始应用于心理学,用来评估儿童的认知发展、社会态度及同化。国外大多数关于心理词汇的论著都是以英语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一语心理词汇的问题。相比之下,国内现阶段有关二语心理词汇研究多见于使用词汇联想测试揭示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及其提取模型的构建。作为一种研究手段,词汇联想测试能有效揭示二语心理词汇的结构特点,能从质和量两方面探讨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发展规律。尽管大量有关二语心理词汇的实证研究业已表明语义的纵聚合和横组合联系在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然而运用词汇联想测试来揭示二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组织形式,学界尚存在着不少争议,选择什么样的词作为刺激词就成了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因为不同类型的词具备不同的语义关系和联结特点。
一、实验设计
(一) 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本实验研究不同词性的高低频词是否对二语学习者产生影响。受试者对高频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词汇联想测试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受试者对低频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词汇联想测试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受试对象。
本研究以英语专业二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为测试对象。考虑到大二学生经过一年以上的专业英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相关的词汇学习策略。大三学生经过了专业四级的培训和考试之后,对于词汇的学习更加予以重视。本实验随机挑选了本校英语专业大二和大三年级共60名学生参加了测试,其中每个年级各30 人。
3.受试材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测试词来自《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该大纲中的词汇分为I至VI级,都是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所要掌握的词汇。为确保测试词的熟悉度,本研究从III级到V级的词汇中随机选取了30个高频词和30个低频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各20个,任意排列)作为测试词。
4.实验过程。
本实验根据Wolter (2001)的定义,分别采用了高频和低频词条,要求受试每看到一个刺激词后,30秒内写出头脑中所出现的第一个英语单词。对比学习者的联想反应,把受试的反应词主要分成四类:聚合型、组合型、语音型和无反应。
(二)数据收集及分析
表2对比了高低水平组的高频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均值方程t 检验结果。其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受试的不同年级学生在高频词测试中均无明显差异(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分别为0.474,0.833和0.118(Sig.双侧>0.05))。这也印证了前人的相关研究,Morton(1969)[1]词汇发生模型(the Logogen Model)认为词频是词汇认知中的一个重要变量,高频词认知的阈限低,容易被激活,检索起来也比较容易。Forster的搜索模型(the autonomous search model)(1976)则认为心理词典中词条是按词的频率排列的,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所以高频词认知时间短。Gough(1984)
[2]等认为高频词则不需要通过语音中介,可以由视觉特征直接到达心理词典的词条,也就是说高频词认知快是因为它认知过程中的步骤较少,激活形式是整词激活,所需的加工时间较短。
表3对比了高低水平组的低频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均值方程t检验结果。整体而言,受试的不同年级学生在低频名词和形容词的测试中均无明显差异(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分别为0.521和0.761(Sig.双侧>0.05))。而在低频动词测试中表现出显著差异 (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为0.048(Sig.双侧
上述研究均表明刺激词的不同类别确实能对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构建产生影响。但是,学习者对词汇的充分掌握绝不单单取决于对刺激词的不同类别的选择和识别,不同刺激词的词频效应也是单词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那么,不同词性的刺激词在词频效应下随着学习者二语词汇水平的变化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为此,本研究对比了不同年级在不同词类的高/低频刺激词联想反应测试(见图1对比了大二和大三不同水平组的高频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聚合反应、组合反应、语音反应以及无反应的结果。两个受试组均显著表现出大量的聚合反应和组合反应,语音反应和无反应的比例较低。语音反应和无反应的测试结果均为形容词最高,动词次之,名词最低。动词在两个水平组中激发的聚合反应均为最高,名词和形容词相差无几。名词在两个水平组诱发的组合反应都是最多的,动词和形容词相差无几。通过上述对比说明不同类别的高频词刺激都能诱发更多语义反应,非语义反应呈下降趋势。总的来说,高水平学习者产出更多的语义反应,更少的非语义反应,越熟悉的词越能激发更多的语义联系,语义联系越强,对词汇的掌握越好。另外,不同水平组的聚合比例都低于组合比例,对于这一测试结果,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受试的学生往往过分依赖母语的语义网络来理解测试过程中的那些刺激词的词义,却忽视了刺激词的词性,以及相对应的语法功能。这说明英语专业学习者在其词汇学习中尚缺乏词频意识,高频词汇尚未成为英语专业词汇学习的重点。第二,传统教学模式负面影响仍然很大,教学形式单一。单调、匮乏的教学语言输入常常侧重于词与词之间的某种线性的修饰搭配关系或符合句法的常见搭配,词义和句意的理解。
图2对比了大二和大三不同水平组的低频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聚合反应、组合反应、语音反应以及无反应的结果。两个受试组均显著表现出大量的语音反应和无反应,这是因为低水平组受试遇到陌生词汇无法做出联想反应亦是常事,但是对于高水平组,某些学习过的单词由于分布率低导致遗忘,以及词汇本身的难度可能使学习者在长时间得不到重复,就成为其大脑中的“似曾相识的陌生词”,因而也无法做出迅速的语义联想,直接导致聚合反应和组合反应比例较低。无反应的测试结果均为形容词最高,动词次之,名词最低。名词在两个水平组诱发的聚合反应和组合反应都是最多的,动词和形容词相差无几。根据Reeves 等人(1998)的总结,单词的频率、意象性、具体性、语义以及语法类别都是影响影响词汇习得和词汇结构的因素,这其中词的语法类别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各词类自身具有的不同特性,学习者习得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是以不同方式组织和储存在大脑中的,名词主要以相关的概念和意象图式为线索串联起来构成语义关系,形容词多以正反义、上下义等搭建层级网络,而动词多与共现搭配词形成语块或构成句法搭配关系。伴随着词频等级的降低,学习者的词汇识别能力逐渐减弱,在此过程中都会出现不精确、误猜等情况。此外,学习者已有的母语系统的存在和介入,使得这些低频词的认知阈限高,在心理词典中无法形成对应的整词表征,只能是相应的词素被激活,因而激活需要更多的信息,所需的加工时间较长。
二、结果与启示
本实验结果与张萍等人的研究结果部分类似。张萍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语词汇联想中词类不仅影响着二语心理词汇的语义/非语义联结,而且更明显地影响其语义网络的建立,尤其是词汇间的共现搭配。不同类别词的词性效应随着语言水平提高的程度也不一致,名词的语义反应增加最快,形容词次之,动词的语义构建相对缓慢。许凤,张文忠[6]实验发现,不同词类的学习结果也不一样,形容词最容易被学习者学会,动词最难,名词介于两者之间。这主要是动词词形的复杂性给动词的学习增加了困难。与前人的研究稍有不同,本研究发现高频和低频形容词在不同水平测试组中均表现出大量的无反应测试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者对形容词词汇信息处理不够深入。依据 Aitchison ( 2003) 的论述,名词是大脑中最稳固的词类,对二语学习者来说,名词的语义知识比其他词类更容易获取和习得。事实上,教师在教授语法知识和句法知识的同时,往往会有意识的加强对二语名词词义的理解,凸显名词在语言材料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因而使其具有更高的出现频率,而对于动词这类复杂的词形变化的词,学习者会在不断的错误或失误的使用中来增强对其语义的理解。这种词汇学习策略上的偏好直接导致了学习者对形容词学习的“不彻底性”,即使在其所能够认知的高频词汇中,也只能运用其中某一项词义。另外,本研究也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其英语心理词汇进行重组,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对不同类别的词汇多个意项的呈现,做到不“顾此失彼”。另外,在遇到词汇的不同义项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并尽力提高该词汇不同义项的复现率和凸显性,保持词的新近性,以促进学生对该词汇多个义项的习得,提高学习者低频词的使用频率。
(二)做到视听与阅读并重,以文本信息伴随语音呈现。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语音和词形之间的联系,把阅读词汇向听力词汇转化。词汇的学习不单是简单复制所学内容,而是创造性使用。创造性就高,这就表明该词已经开始融入其语言系统,更能自如地运用该词。
(三)建立不同的二语词汇概念网络,注重词汇的质量而非数量,把握词汇的深度知识,特别注意词汇之间的联系,词汇各义项之间的联系,集中系统地接触高频词的多个义项并在大脑中积极建构这些义项的概念网络可以使词汇知识更全面、更完整、更系统,有利于建立优质的语义网络,以便理解和输出。
参考文献:
[1]Nation I S P & K.M.Wang.Graded readers and vocabulary [J].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1999(12):355-379.
[2]Rott S.The effect of exposure frequency on intermediate language learners’incidental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through reading [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in,1999(21):589-619.
[3]张 萍.学习者英汉语心理词库构建的词性效应对比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6): 68-71.
[4]张珊珊.通过单词联想实验探索二语词汇结构[J].现代外语,2006(2):164-171.
关键词:学习策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三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24-05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以及英文报刊的推广,英语课程教学有条件从单一走向多维模式,教和学的方式、手段、地点、时间及内容等能够从平面拓展延伸到立体,为构建一个由多媒体课堂、报刊及网络等构成的三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提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适应性。
词汇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语言学家Krashen & Terre(1983)指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成功,词汇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水平测试的考试大纲中都明确列出对词汇量的要求,例如:CET―4要求考生词汇量达到5000以上,PRETCO―B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熟练掌握2500个以上常用词汇,TOEFL、GRE等考试也都在词汇量上做了明确要求。刘宇慧等(2010)的研究认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然而培养学生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是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那么,提高英语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也当然是词汇学习策略。语言学家Laufer & Nation(1999)说:了解学习者词汇知识学习状态对于诊断学习者的词汇知识水平和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它也有助于教师决定在词汇教学中给予学习者哪些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而了解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利用状态是了解学习者词汇学习状态的有效途径。我国学者文秋芳(1996)把词汇学习策略归纳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等五大类型。因此,本项研究将探索在网络、报刊和多媒体课件等三维教学环境中把这5类词汇学习策略融入到教学中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模式。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项目组在实验研究中的对象是广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的12级涉外旅游专业1班和2班的84名学生,对照班是12级市场营销专业1班和2班的98名学生。选择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这两个专业学生入学时分班是按照平行班划分的,总体英语水平相当,而且在文科非英语专业中相对其他专业而言英语能力要求更高,更有必要提高通过网络及报刊等方式大量阅读获取和积累信息的能力。
2.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研究中采用实验研究法,研究工具采用了一套5级量表的词汇学习策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大部分。此外,还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访谈采集数据。对访谈采集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对问卷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1世纪英文报》纸质版和网络版、普特英语学习网以及多媒体课堂课件。
3.研究过程:课题研究过程分五步,第一步主要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参考,借鉴文献参考开发研究工具和设计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和工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论证和检验。第二步是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三步是开展实验研究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学生采用同一份问卷进行词汇学习策略情况调查,采集研究前数据。第四步是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采用实验前调查所采用的同一份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同学再次问卷调查。第五步对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等。项目组的课题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教授大学英语都是必修课程,实验研究分别对12级涉外旅游专业2班和12级市场营销专业2班,即研究中的实验组开展网络、报刊及多媒体等三维词汇教学模式教学研究实验。对12级涉外旅游专业1班和市场营销专业1班,即研究中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词汇教学。对实验班开展了一个学段(18个教学周)的网络、报刊、多媒体课件等三维词汇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实验教学结束时对两组学生集中时间统一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开展访谈,回收问卷并记录访谈结果。本次随机发放问卷182份,回收182份,1份问卷漏答无效,一份问卷多选无效,即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4.数据采集: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采集研究数据。问卷调查的工具是一份关于网络、报刊及多媒体课堂等多维学习环境中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共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情感与社会策略。首先,在进行大范围调查前,课题组对问卷进行了试用,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12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4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了同质信度来检验问卷的信度,SPSS15.0输出的同质信度a具体表现为:元认知策略0.876、认知策略0.891、记忆策略0.912、情感与社会策略0.867,由此可以看出,词汇学习策略问卷各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均在0.80以上,这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选择正交因素专注法中的最大变异法,抽取4个因素,经分析条目分布比较合理,且累计解释变异量达到69.511%,表明量表的效度较好。第二,对实验教学前和实验教学后的问卷调查所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访谈数据来源于小组座谈和个案访谈笔记及录音。在研究中实验教学前和实验教学后分别对12级涉外旅游和市场营销2个专业4个教学班中的21位学生进行访谈,其中实验班11位,对照班10位,每次访谈都做了访谈笔记和录音,并随后对笔记和录音材料整理、总结归纳和分析。
5.数据分析:本研究中对采集的有效调查问卷数据采用了SPSS15.0进行均值分析、双尾T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对比分析:
本研究中的调查问卷采用的是5级量表,均值大于等于3的是经常采用的策略,均值小于3的是较少采用的策略。从表3.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5大类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均值大于3的都只有1项,而且都是认知策略,其原因还需要在其他研究中进行分析探索;两组均值小于3的都有4项;对照组最大均值是3.2198,最小均值是1.8560;实验组最大均值是3.0659,最小均值是1.8683;两组的统计结果中都没有均值超过4的策略项目。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两组都是认知策略的均值在5大类中最高,而交际策略是均值最低的。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均值都在2~3之间。
2.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在词汇学习策略的对比分析。经过开展实验研究之后,为了发现两组学生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采用情况上是否出现差异,项目组分别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和社会策略等层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分别从5个层面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情况。研究中采用了独立T检验来比较两组学生群体的策略均值和显著性水平。
(1)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元认知策略的对比分析
Table3.2.1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中采用元认知策略存在差异,从两组学生词汇学习元认知策略均值看,实验组总体高于对照组;分别从元认知策略的各个因素来看,两个组在采用策略5、6、7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对策略5和7的采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对策略6的采用率高于实验组。
(2)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认知策略的对比分析
从Table3.2.2可以看出在词汇学习认知策略层面,实验组采用各项策略的频率都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频率最高的是策略(S11),均值为3.2527,最低的是S16,均值为1.8571。均值大于3的策略有9项,无均值大于4的策略。实验组采用频率最高的是S14,均值为4.893,最小的是S16,均值为2.8519,均值大于4的策略选项有2项。实验组与对照组策略采用情况存在十分显著差异的有7项(S10、S13、S14、S15、S16、S17.3)。存在较显著差异的有1项(S13),存在显著差异的有2项(S17.4、S17.5)。
(3)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记忆策略的对比分析
Table3.2.3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记忆策略上共有5项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显著性差异p≤0.001,共有2项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显著性差异p≤0.001,共有6项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差异性p≤0.05。从均值看,对照组记忆策略采用均值大于等于3的共有11项,实验组策略采用均值大于等于3的共有17项。
(4)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情感策略的对比分析
Table3.2.4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中的情感策略采用中,在S49的采用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照组的第S49想策略的均值为3.8571,实验组的为2.2346,显著系数为0.000。
(5)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
Table3.2.5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词汇学习中,采用交际策略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S50项策略两组的显著系数是0.538;第S51项策略两组的显著性系数是0.560。而显著系数p≤0.05时两组才具有显著性差异。
(6)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策略方差分析
Table3.3是采用方差分析法分别从元认知、认知、记忆、情感和社交等5个层面分析检验高职院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词汇学习策略的特征与差异。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策略中存在十分显著差异的是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存在比较显著差异的是情感策略,而在元认知和社交策略方面从总体上分析发现,无显著性差异。
3.词汇学习策略与通过PRETCO―B考试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Table3.4中显示5大类词汇学习策略中有4类策略采用的频率与通过PRETCO―B的时间成负相关,分别是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交际策略。其中情感策略与PRETCO―B通过的时间成正相关。
4.访谈数据结果。(1)访谈问题一:你每周课外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有多少小时?对该问题的访谈回答归纳发现:在大学一年级期间每周课外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大于等于5个小时的人数大约9%,4~5小时的人数大约12%,3~4小时的人数约17%,2~3小时的人数约20%,1~2小时的人数约22%,0~1小时的人数约26%,还有4%的学生课外很少或不学英语。访谈中超过60%的学生表示,上了大学二年级,没有参加CET―4或其他更高级别的英语等级考试目标了,如果没有英语课,可能课外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会更少,甚至不会自己在课外学习英语了。(2)访谈问题二:你在课外阅读中会选择网络英文读物、英文报刊或杂志吗?近85%的同学回答如果老师要求或指定某些网络、报刊或杂志阅读内容,在课外自己就会尽量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如果没有要求,自己往往及不起来读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读物等;近10%的学生回答在课外能主动阅读英文报刊或杂志;还有5%左右的学生上网时会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偶尔也会上英文学习网站学习。(3)访谈问题三:你认为英文网站和报刊杂志在英语学习中能发挥什么作用?访谈中95%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都认为如果能坚持在英文学习网站上学英语或能坚持在课外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读物一定能提高英语水平,但80%同学表示尝试过,但没有坚持,主要原因之一是感觉难度大,原因之二是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5%的学生对网络、报刊及杂志等课外读物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表示不置可否,因为觉得那些都太难,自己的水平差的太远,从没尝试过在课外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英文读物等。(4)访谈问题四:你希望网络、报刊或杂志等课外英语阅读学习如何进行比较好?48%以上的学生的回答都是希望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阅读,老师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要求或安排学生适量适当内容的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阅读。希望老师能帮助甄选合适的篇章或内容。有31%的学生表示如果考试不考,就没有必要。有21%的学生表示希望网络、报刊或杂志等课外学习能和课堂教学挂钩,得到一定的指导等。
四、讨论及建议
1.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归纳分析及其对高职院英语课程教学的启示意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今这样一个能利用网络、报刊、计算机、电视和无线电等多媒体多维学习条件的立体化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情况及其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方面呈现出一些明显特征,概括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点。第一,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采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频率普遍偏低,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词汇学习策略采用情况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问卷调查中词汇策略所涉及到的51个项目中,采用均值最高的策略是3.5309,可见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采用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不高,不能通过有效利用词汇学习策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第二,经过一个学段的三维教学模式实验后,实验组在词汇学习中采用词汇学习策略的频率比对照组高,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范围也相对宽泛,可见词汇学习策略是可以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培训和教授来提高对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的。第三,通过实验研究,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会利用网络、报刊、计算机以及电视等多媒体条件来学习英语词汇,积累词汇知识和扩大词汇量。在词汇学习策略的51个问题项中,实验组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条件有意识的扩大词汇和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条件学习词汇的分析结果明显高出对照组,两组学生的采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第四,词汇学习策略采用情况与学习成绩有明显因果关系,特别是有意识的利用网络、电视、电脑和报刊等多维学习条件学习词汇,积累词汇知识,扩大词汇量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作用比较明显。第五,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与学习成绩好坏有显著相关性。第六,词汇学习中的情感策略采用率与PRETCO―B通过的时间成正相关,说明在词汇学习中焦虑紧张情绪会降低学习效果。
2.基于研究结果的思考和教学建议。调查研究结果所呈现的特征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第一,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传授词汇学习策略知识,让学生了解词汇学习策略并能结合自身特点合理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有策略的学习有益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性学习能力。“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有意义,更能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持续性发展能力。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水平和学习特点,确立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和帮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可行性学习计划,并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自我监控计划的实施完成情况。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中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报刊、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构建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网络及报刊等课外自主学习衔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维学习环境学习英语,而不是盲目地玩网络游、聊天、看视频等,既浪费了有利的学习资源又浪费了大好学习时间。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可以分不同时段采用词汇学习策略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了解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中感到吃力的学生。第五,建设开发既生动有趣也富有英语语言知识性和文化性的网络课程,把英语学习与网络游戏、视频、音乐等有机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轻松有趣的网络学习平台。第六,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如报刊阅读、网络阅读等有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类似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扩大课外学习平台,培养课外通过报刊、网络等学习提高英语水平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第七,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要清晰,操作方法要可行性高,要结合本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构建能充分发挥报刊、网络、杂志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的立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开发立体化教材,创建多维课程。
参考文献:
[1]Krashen,S. 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Input Hypothesi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9.
[2]刘宇慧,刘晓燕.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外国语文,2010,(6).
[3]王宇,张立杰.大学生认知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
[4]张萍.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6).
[5]Laufer & Nation(1999)A Vocabulary Size Test of Controlled Productive Ability[J].Language Testing,(16):36-45.
[6]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宁顺青.元认知策略在听力教学中的实施[J].长沙大学学报,2011,(11).
[8]何广铿.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9]曾棕根.网络课程平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陈小平.对改进网络学生自主学习的探析[J].教育探索,2010,(3).
[11]曾棕根.网络课程平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2]刘景福,钟志贤.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01,(6).
【关键词】英语词汇 落实 巩固
词汇的落实与巩固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内词汇落实不到位,课后词汇巩固不及时会导致学生对词汇产生似懂非懂的模糊印象,进而不能正确地运用词汇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词汇的落实和巩固是摆在每一个英语老师面前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值得探索和研究。
一、在课内落实与巩固
词汇得不到落实的英语课就像一株无果花,只能用来欣赏。正确、有效、科学的词汇落实与巩固方法是英语词汇教学成功的关键。
1、创设情境,在语境中落实并运用。
词汇要嵌在上下文中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有意义。当我们引出一个单词时,应想方设法地创建真实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落实、巩固并掌握其功能和方法。在学习middle、back、front、in the front of 、in the back of 时,教师可设计一个教室平面图,引出新词汇并用教室这个真实的环境来联系和巩固。
2、比较法巩固单词
比较是把事物之间有关部分,有关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相同或不同的思维。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抓住事物的各种特征,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帮助学生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积极迁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单词之间音形、词义的比较分类,找出其异同,分别记忆,从而避免单词之间弄混记错。如:改变一个元音的词:ball、bell、bill;音同而形义不同的词:sun和son;音形相同而意义不同,light(光)和light(轻)等等。
3、通过联想法巩固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再组织。心理学认为,联想是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再促进人的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词汇教学中要利用英语词汇本身的关系,让学生展开联想,将新词汇与认知结构中已有词汇建立关系,使知识结构系统化,从而使旧单词得以巩固。如:词缀联想法,即通过词根加前缀、后缀或合成法进行联想,记忆单词,一点(词根)带面能记忆一串单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Happy―unhappy,care―careless,room―classroom、bedroom,grand―grandfather、grandmather、grandpa、grandma等。
4、游戏、竞赛中落实与巩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兴趣可增强记忆,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游戏便是一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娱乐方式,也是孩子们偏爱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词汇教学中要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减轻学生对单词厌烦和焦虑心理,教师只有帮助他们清除这些心理障碍,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竞猜游戏是词汇教学中较常用的一种。下面列举两个例子:如(1)教星期、月份、季节时,可设计快速抢答赛:T:Which day is the first day in a week?S1:Sunday. T:Which month comes after May? S2: June. T:Which season is the coldest? S3:Winter.”这种竞猜游戏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教人体的各个部位的名词时,让学生“Say & touch”这个游戏可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游戏、竞赛是将课堂教学推向的好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使词汇的落实与巩固达到最佳效果。
二、在课后落实与巩固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进程研究表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学生在课堂中,借助各种记忆方法记忆了大量的词汇,提高了记忆的效果,若不及时复习,记忆的词汇量就会随时减少。因此,课后及时的操练、巩固是十分重要的。
1.分小组落实巩固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组委任一名小组长负责每天课后检查学生单词掌握情况,或要求学生应用当天所学词汇编写一段贴近生活实际的对话在小组内进行交际。小组长将当天情况向英语课代表汇报,再有课代表将情况汇总向老师汇报,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
2.书面表达落实巩固
词汇巩固也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书面表达对于英语词汇的落实与巩固有很大作用。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初一时,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词造一、两个句子或连词成句。当学生的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让学生写一段话,连句成篇。这样既落实了新词又巩固了旧词,提高了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自主积累落实巩固
引导学生收集英语资料,收听英语新闻、阅读英语小故事、英语幽默等,都是巩固复习词汇的有效方法。
总之,英语词汇教学落实与巩固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词汇学习规律,对词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过好词汇关,才能实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现代社会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S],高等教育出版社
[2]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教学策略 构词方法 语境 阅读训练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词汇量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听、说、读、写等各种基本技能的提高,也影响到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词汇量,英语知识越丰富和准确,学习能力就越高;英语词汇量少,交流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使用能力。拥有一定的词汇量是保证学生持续学习知识的关键。因此,在新时期探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掌握正确的构词方法
转换、合成、派生作为英语构词法的三种基本形式,频繁出现在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词汇量的掌握情况,运用构词法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合成就是将两个独立的单词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单词。如在《牛津高中英语》中出现的生词bookmark,就是由book和mark合成的新词,意思是书签。教材中还时常出现像bank account,assembly line,pick-pocket等合成词,这种单词由两个独立的单词合成,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词义搭配稍稍联想,便可触类旁通。转换就是在不改变词的形态的前提下,把词从一种词类转化成另一种词类,形成新的含义和作用,它是现代英语构词法中最简单的一种构词形式。如教材模块十一中有这样一句话:His only neighbour were the birds and squirrels in the nearby trees.其中squirrels 作名词,是“松鼠”的意思。下文中又出现了含有squirrels的句子:However, I think it is good to squirrels some of your money away each week to make it last .其中squirrels sth. away的意思是“把……储存好”,squirrels 在这里是动词形式。教师为学生介绍词义的转换,既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词的多义性。派生也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构词形式,它基于词根,通过添加前缀和后缀的形式,形成派生词。以disagreement 为例,它由前缀dis-、后缀-ment 和词根agree组成,表示“不同意”,其中词根agree是动词,表示“同意”,前缀dis-表否定,后缀-ment表示名词。对于派生词,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立体的单词网络记忆系统,使学生深入掌握词的含义和用法。
二、 设计语境
词汇的学习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增加记忆难度。其中,短语是单个词的语境,句子是短语的语境,而句子乃至整个语言的语境则通过情境体现。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记忆单词。
1. 在掌握基本词义的同时,还要知道其他含义。例如cover这个单词,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名词,但它的基本词义是作名词,表示“封面,盖子”。学生除了了解cover的基本词义之外,还必须知道read from cover to cover是“从头到尾”的意思。又如:The envelope on the table was made under cover.其中under cover表示“密封”。cover作动词时用途更是广泛,如:The little girl covered mouth with her hands. (那个小女孩用手捂住了嘴。)The mountain was covered with snow all year around.(这座山终年被雪覆盖。)The woman covered the distance within an hour.(那个女人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走完了这段路程。)可见,单词的词义会因场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思。
2. 不仅要掌握单个词义,还要了解词语搭配。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在解释词的基本含义的同时,还应适当介绍单词的有关搭配和在实际语言中的运用方法。以模块二第三单元的单词require为例,require是动词,表示“需要”,相当于need。教师可以介绍和require有关的短语,如:require+n.,require sb. to do sth.,require+that-clause(表虚拟语气),引出相关例句。To be an excellent writer requires talent,experience,willpower.All the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attend the meeting.The situation requires that he should run away.还有些单词,如take,keep,turn,make等,学生无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记忆,它们和不同的介词、副词搭配会形成许多不同含义的短语。以turn为例,就有 by turns,turn down,turn in,turn off,turn up,turn on等。学生除了掌握不同搭配所构成的不同语义之外,还应注意到相同的词语搭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示不同的含义。如turn it down a little表示关小一点,而turned sb. down则是指拒绝某人。
三、加强阅读训练
学生要真正准确掌握和使用词汇,单靠记忆不够的,还应注意在交际中学习词汇。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拓宽英语思维和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广泛阅读,才能有丰富的语言实践量。在教学实践中,精泛读并举是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精读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定义和用法,尤其是词汇在文章中的用法和特殊搭配,学会欣赏语言的魅力。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的句子:Give a man a fish,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这样的句子简单优美,内容含义深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范读,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理解学过的词汇,并体验它们的各种用法。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报刊、英美文学作品或者是根据原著改编的简写读物,让学生反复接触词汇、理解词汇进而掌握词汇。在泛读指导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水平提供不同层次的阅读材料,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喜欢听歌曲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一些好听的英语歌曲,如Maximilian Hecker,The Cranberries等;喜欢文学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阅读简易英文文学作品,如pride and prejudice,a tale of two cities等。
总之,推进英语词汇教学,教师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词汇学习策略方面,引导学生在遵循词汇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相信在英语教师的努力下,英语教学质量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一、从学生现状出发,利用实物教学词汇
利用实物教学词汇,把生动的实物带进课堂,在全英文的讲解中让学生自然的把实物与词汇关联起来,既形象直观又生动有趣,这种方法最适合初级英语学习者。因为刚刚从小学跨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年龄还比较小,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对他们进行实物的展示,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促使他们的注意力专注更长的时间。而且利用实物进行的直观教学不仅使讲授的词汇更易被学生接受,也能加深他们的词汇记忆力。初一上学期的多数单词都能用实物呈现,以其中一个单词“ruler”为例,教师可以拿出一把尺子,一边拿一边读“ruler”,看到老师手中的实物,听到老师的发音,学生们也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模仿起来。接着,老师结合字母发音规则一边读一边板书“ruler”,并结合发音规则将“ruler”分作“ru”和“ler”两部分作标注,一目了然地让学生结合单词读音就掌握了单词的拼写。在整个教授过程中,就算英语零基础的学生也能在一个全英语教学的氛围内轻松习得新词汇。又如在教授一些表面看来无法呈现的实物名词时,只要教师稍微用心思考一下,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比如在教“plane”这个单词时,我们稍稍动下脑筋,就可以借助一个玩具模型呈现单词。当学生看到老师把一架玩具飞机带到了课堂上,一定会表现得极其兴奋和激动,这时教师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反复教读“plane”这个单词。接着又结合字母发音规律一边读一边板书“plane”,并结合发音规律将“plane”分作“p”,“la”和“ne”三个部分作标注,让学生很容易的就同时掌握了单词的读音和拼写。
二、紧扣教材内容,利用图片或简笔画教学词汇
当然初一上学期的英语教材也有这样一部分词汇,要将其实物带进课堂根本不可行。比如一些动物词汇、家用电器词汇或是一些西方国家特有的国内罕见的事物词汇。那么这时借助一些色彩亮丽的图片来呈现,或者是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将其画出,都能形象直观地感染学生,使学生自然地习得和图片、简笔画相关的词汇。比如在教“bed”一词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一边教读单词一边在黑板上熟练快速地画出床的图画。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会兴趣浓厚地看着老师画简笔画,同时嘴里跟着老师反复拼读“bed”,一般在老师画作完成的时候,学生也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单词的音形义,并且记忆深刻。
三、寓教于乐,利用身体语言和儿歌组织词汇教学
要想更好地吸引学生,要想对学生产生更大的感染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来教学词汇。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或者稍许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对词汇的注意。比如在教授一些与情感相关的词汇,或者一些简单的动作性词汇时,教师如能通过自己的表情或者动作来吸引学生的话,学生定能学得又快又好。如教单词“sad”时,教师可以一边说I’m sad一边露出悲伤的表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单词的含义早已心领神会。又如教授单词“walk”时,教师可以一边说I’m walking,一边表演走路的动作。学生们一边看着老师表演走路,一边跟着老师读“walk”,看着老师活灵活现的表演,学生们对于词义的吸收是毫不困难的。当然在利用身体语言进行词汇教学时,对于单词拼写的讲授也是可以同时实现的。教师可以提前板书所学单词,那么学生在观看老师表演时也会自然地留意黑板上的相关单词。
如果将儿歌融入英语的词汇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更加浓厚,学习效果也一定会非常好。而且通过学唱英文儿歌,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情感体验得到了一定的升华,词汇的习得也更加自然。比如在教授数字1至10时,就完全可以利用英文儿歌《十个印第安小男孩》,歌词如下:
One little, two little, three little Indians,
一个,两个,三个印第安人,
Four little, five little, six little Indians,
四个,五个,六个印第安人,
Seven little, eight little, nine little Indians,
七个,八个,九个印第安人,
Ten little Indians boys.
十个印第安男孩。
Ten little, nine little, eight little Indians,
十个,九个,八个印第安人,
Seven little, six little, five little Indians,
七个,六个,五个印第安人,
Four little, three little, two little Indians,
四个,三个,两个印第安人,
One little Indian boy.
一个印第安男孩。
【关键词】英语词汇 记忆策略 发展趋势
前言
词汇是一切语言技能的基础, 学习者在进行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活动时, 都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才有可能使这些活动继续下去。而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词汇的有效记忆是最为重要的。社会的发展要求英语学习者掌握越来越多的词汇。近年来,随着学习策略的研究在国内的迅速升温,词汇学习策略也逐渐受到了关注。研究发现,积极、有效的词汇记忆策略是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会运用正确的词汇记忆策略记忆单词十分必要。本文在系统回顾我国英语词汇记忆策略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期为词汇记忆策略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方法
本文选取从1998年至2011年所发表的130篇有关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核心期刊及优秀期刊作为研究题材,分别从英语词汇记忆策略发展趋势、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角度对文章进行分类、分析研究。
二、结果与讨论
(一)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
近年来,国内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图1)。从图1可知,1998~2004年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的相关文献总计约 24篇,占论文文献总量的18.5%; 2005~2011年8年相关文献达106篇,占论文总数的81.5%。可以说,自2005年以来,我国对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2011年,我国学者对其研究又上一个新台阶,这与策略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重视以及我国在外语教育政策等方面的改革有很大关联。
图1 1998-2011年词汇记忆策略研究趋势
(二)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的主要方法
(1) 1998~2004年
我国关于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方面的文章较少,据统计7年间发表的文章只有24篇,平均每年发表文章数量不到4篇,其中材料性研究文章8篇,非材料性研究文章16篇,分别占7年来文章总数的33%、67%。由此可以得出:这7年间,我国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主要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
(2) 2005~2008年
英语词汇记忆策略方面的文章大量涌现,仅4年就有43篇文章发表,平均每年发表10多篇,其中材料性文章14篇,非材料性文章29篇,分别占4年内文章总量的32.6%、67.4%。这段时期,词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已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但仍然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
(3) 2009~2011年
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据统计,这三年共有63篇词汇记忆策略研究文章问世,其中材料性研究文章26篇,非材料性研究文章37篇,分别占3年内文章总量的41.3%、58.7%。
由此可以得出,1998~2004年,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在我国外语教学中所受的关注度并不高,其研究多局限于理论描述和个人经验等方面的非材料性研究。2005~2008年,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非材料性研究仍占主置。2009~2011年,这个时期是我国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取得突破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平均每年发表文章20篇以上,并且材料性研究文章已占到文章总数的40%以上,这说明,我国关于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已开始逐渐向材料性研究转变,更多的实证性研究将大量涌现,这对我国外语教学及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对象
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成人、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以及其他综合性人群,研究对象所占比例依次为:3.9%、50%、22.3%、5.4%、18.4%,具体见图2。可以看出: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其次是中学生,其中大学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占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总量的一半以上,中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所占比例不到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人和小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所占比例最少。词汇记忆策略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学会快速、准确记忆单词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首先应注重其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培养,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记忆单词,因此应该对所有外语学习者都进行相关的策略培训。从研究得出的结果来看,学生群体中,大学生是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对象的主要群体,中学生次之,而小学生和儿童所占比例最小,其他学习群体所占比例也不是很大。这就反映出一个现象,我国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对象存在一定的偏差,研究对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在我国外语学习者群体中,学生只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英语词汇记忆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仅对学生发挥作用,对所有外语学习者同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图2 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对象所占的比例
四、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近14年来,我国外语教学中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总体发展较大,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显著。
(一)研究方法单一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英语词汇记忆策略文献的分析, 得出我国外语教学中关于词汇记忆策略方面的研究在绝大多数是非材料性研究,材料性研究较少,理论方面的文章多,实践方面的文章较少,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单一,实证性的研究结果相对就较少,对外语教学的实际指导作用力度就不够大。
(二)研究对象比例不均
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成人、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以及其他综合性人类。而其中,大学生是主要的研究群体,其他群体所占的比例较少。
(三)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
我国关于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和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研究步伐相对缓慢,因此可以向策略研究先进的国家学习,结合我国外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我国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考虑学习者群体差异、个性差异等因素,进行多方面、有效的策略培养, 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结 语
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合理运用可以改变学生学习词汇中死记硬背、反复记、反复遗忘的现象。国内外众多研究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英语词汇记忆策略进行了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使用记忆策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至关重要。词汇记忆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一种,是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词汇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提升词汇记忆水平及能力,对外语学习所起的作用已日渐明显。在学习策略备受重视的前提下,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范琳, 刘振前, 李旭奎. 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记忆策略训练研究[J]. 外语教学, 2008 ( 29) : 33- 39.
[2]洪珍. 高一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贾砚萍. 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5):100-102.
一、中学学生学习词汇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中学生词汇总量少,单词记忆模糊。
《牛津中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以下简称牛津英语)教材使用以来,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确实在不断提高,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仍令人堪忧。就阅读能力而言,很不尽如人意,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生词多,与牛津教材对词汇量的掌握要求不相适应。
2.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匮乏。
学生在初学英语时都抱有浓厚的兴趣,认真背单词。但由于新教材每单元都会出现一定量的新单词,他们往往学了新词,忘了复习旧词,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复习,导致遗忘,由此便产生徒劳无功之感。加之学生普遍缺乏有效的多样化的词汇学习策略,一味地机械记忆,厌倦感与日俱增,这些情感因素也必然导致词汇学习的低效。
二、教师在教词汇方面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词汇教学仍停留在教师孤立地教单词、学生背词义的低效益水平上。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常常感到英语单词难记易忘,花的时间较多,然而效果不明显,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影响了语言技能的形成。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我们在教授英语词汇方面仍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1.对词汇教学的认识不足。
许多老师认为,词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要做的最多只是通过默写、小测验等方式来加强督促。词汇记忆无法教授,词汇策略教学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缘于这种观念,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一直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解决阅读问题列入重点,期待学生会在阅读中自然习得词汇,并将学生的词汇量不足简单地归咎于学生的懒惰和阅读量不够。
2.对词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把握不准。
中学英语教材不断更新,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有老师认为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越好。因此教授词汇时不分主次,没有重点,平均使用力量,凡是课本、练习,甚至试题中出现的只要是不懂的词汇都要求学生掌握。殊不知对于任何一门语言,词汇都是浩如烟海,任何人都不能记忆、使用所有词汇,结果只能是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与心理负担,频繁的单词默写必然使学生渐生厌烦之绪,渐失兴趣之源。
三、词汇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科学有效的方法是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重要手段。就学生学记和扩大词汇量的方法,我在此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1.根据英语单词音形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学生分析、归纳英语词汇的构成规律。
词是音形义结合的词,语音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几乎每个英语单词的拼写都与其发音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学好语音对于词汇的学习和记忆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国际音标的基础训练,逐步引导学生认真掌握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了解熟悉更多的发音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单词拼写形式,直至达到根据发音自行拼读单词的程度,从而为学生学习记忆词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努力改进自身的词汇教学方法,加强词汇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来习得词汇。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词汇深度 教学策略
一、引言
词汇习得研究初期重点是探讨词汇的宽度,即如何扩大词汇量。词汇量常被当做衡量学习者外语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注意到词汇知识深度的重要性。国内一些学者如张金泉、周莉、刘绍龙、濮建忠、孙丽等都从不同方面研究了我国二语学习者英语习得状况,发现词汇深度知识习得不足是一个十分普遍且突出的问题,词汇错误是语言错误的主要表现,这影响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给写作和阅读表达带来了极大的障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忽视词汇教学,尤其是词汇深度知识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策略下,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造成词汇遗忘快,易拼错。这一现象若不改善,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本文拟对词汇深度知识及其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二、理论基础
对词汇深度知识的界定,尽管国外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连续体观,持该观点的学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词汇知识,他们把词汇知识视为一个由不同水平和知识面组成的连续体,所调查到的词汇知识不过是词汇习得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词汇知识的反映。
另一类观点是成分分类法观,持该观点的学者按词汇知识的构成成分分类描述,分析构成一个词全部知识的意义和用法的不同方面。如Nation认为,一个具体的词汇知识体系(Word knowledge framework),包括词的概念意义、口头形式(发音)、书面形式(书写)、语法形式(句法特征),以及词语的使用频率和文体适当性(得体性),与其他词的搭配和词间联想。对于词汇深度知识的构成Nation认为掌握一个词意味着了解它的形式(口头、面)、位置(语法句型、搭配)、功能(频率、得体性)和意义(概念、联想)。
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词汇深度知识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词汇深度与语言综合能力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关系密切。和产出性词汇相比,接受性词汇习得具有明显的“超出”现象;学生的接受性词汇发展明显,而输出性词汇的发展比较缓慢。词汇宽度习得与深度习得发展得不平衡。在深度习得中,意义的学习先于其他知识的学习。二语词汇语义网络的发展不令人满意。
三、词汇深度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根据Nation的词汇知识框架理论和词汇深度知识的习得特征,以及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词汇深度知识的要求,我结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际,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
(一)用组块法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词块是语言使用者和学习者在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有着特定的语义和结构,而且以固定或者半固定形式存在的,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词组、固定搭配、习惯表达或句式。据统计,词块在自然语言中占90%的比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交际是通过词块的组合而成的。我们说母语之所以流利,是因为我们并不是孤立地记忆单词,而是把它们看做是有意义的词块,不必临时组合,从而减少了大脑认知、处理信息的负担。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应教会学生怎样识别和掌握大量的词块,引导学生积累、整合词块。英语教科书中每一单元所围绕的中心话题就是最好的分类材料,话题词块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各种试题、相关报刊,网络等都是可用的手段。其次,创造学生词块的产出机会。可以以某一话题为线索让学生从宏观上找出与其相关的词块来构成语篇,提高所写文章的条理性和连贯性。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激活该单词所在的常用组块、意义相似或相反的词块,以扩大学生词汇记忆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提到long一词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一些关联词块:before long;in the long run;at the longest;long time no see;as long as;long to do sth;long for sth,再如提到remindof sth结构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一些类似词块,suspectof sth;accuseof sth;informof sth.
词汇组块的概念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单词、词汇的范围,它的作用已经大大超出了词汇搭配的范围,扩大到了句,甚至语篇的范畴,因此它不仅有利于词汇的教学,还将会在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影响和渗透英语教学。
(二)建立丰富的词汇语义网络。
信息加工理论指出,加工程度决定了习得程度。词汇知识深加工指对词汇的语义加工,主要指构建语义网络,即在各种词汇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心理词汇理论认为,心理词汇包涵了习得程度不同的词,词汇知识和它被习得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学习者若能对词汇知识进行深加工,建立丰富细密的语义网络,就会促进词汇深度习得。词汇知识习得的程度对学习者的词汇能力有很大影响,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习者的语言接受和产出水平。
根据词汇是按语义场贮存在大脑中这一特点,把词汇分为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概念、不同的活动等,这种分类学习和记忆既符合大脑辞典的运行机制又符合人们运用语言的实际。例如,sports(体育运动):tennis,soccer,baseball,cricket,hammer,hurdle,relay,discus;又如利用上下义关系进行词的意义归类plant:tree,flower,grass,corn,rice,这种语义场网络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联成一张网络输入大脑中,并按语义进行编码,是为了更好地在大脑皮层中建立牢固的神经系。网络形成后很容易进行联想、追忆,只要按语义场的编码顺序,便能追忆起来,单词的学习和记忆便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串串互有联系的词汇组块。而知识以组块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不仅有助于节省记忆空间,而且有助于词汇的提取。
(三)传授词汇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利用语境猜测生词的意义。
利用语境猜测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毫无疑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词汇学习策略,这一策略能让学生在不中断阅读的情况下,利用上下文猜测不认识的单词。教师可以参考如下步骤指导学生运用这一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生词在语境中的词类,是动词,名词,还是形容词,副词。
然后,让学生观察包含生词的句子。如果这一生词是名词,什么形容词修饰了它?如果这一生词是动词,什么动词与它搭配?它又被什么副词所修饰?
接着,让学生观察生词所在的句子与其他句子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有时候这种关系被一个连词或副词所暗示,譬如but,because,when,however等。有时候这种关系或是因果,或是对比,或是推断,或者是归纳总结。
最后,让学生根据以上知识猜测生词的意义,并让学生检查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让他们猜测的词义取代生词,如果句子有意义,他们的猜测就可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