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优秀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

第1篇: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在对城市园林专业就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完成相关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知识、素质和技能,据此设计课程体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科学设计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体验性为主导,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过程考核和现场考核为主,改进考核方法。

二、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1.确立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课程体系。开设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城市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工作岗位是景观设计(制图)员、园林施工管(监)理员、园林预(决)算员、园林企业管理(营销)员、园林种植(养护)员、种植设计员、花艺环境设计员。该“七大员”是园林产业中把握关键技术的几个主要岗位,亦是高职城市园林毕业生核心的就业方向。种植设计员是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职业。

通过对园林产业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的分析,以就业为导向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重置。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基础模块、植物与景观要素的配置模块、城市小环境绿地植物造景模块、城市绿地植物造景模块。每一模块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并以具体实例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来组织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科学设置教学内容。①内容编排脉落清晰。在进行课程体系制定时要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章、节和前后顺序,将教材中某些相关内容从纵向和横向结合起来,按照认识规律把课程分成四个模块。实训课程的安排按照渐进方式,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②明确教学内容与重点。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边缘性,并与园林规划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等学科内容密切相关。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与重点的设置上应该涵盖植物景观设计的美学原则、自然环境与植物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的空间构成、园林建筑、小品与植物景观设计等相关内容。③充实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并尽量与园林设计紧密联系。植物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植物造景的理论讲解,更多的是要把植物景观应用和园林设计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应尽量突出植物景观设计与总体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借景、引景等空间感的设计,使之成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植物景观设计原理和植物配置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广泛联系实际,将植物景观设计知识与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⑤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植物景观设计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国内外植物景观发展的新动态、植物研究的新热点。有效进行知识的拓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⑥突出地方特色。植物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因此,以植物为主体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立足于当地植物造景的相关内容,而其他地域植物造景的一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和网络教学等形式向学生进行传授,并结合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实习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独立完成植物景观设计的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现场教学。植物景观设计是解决如何合理配置植物群落,以及解决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置问题的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到不同类型的绿地对植物群落或植物配置进行实地测量、评价与现场绘图,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分析能力、手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②案例对比教学。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设计构思,培养独立设计构思的能力。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案例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同时将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总结要点,启发学生。这样,可以避免空谈设计理念的现象。③多媒体教学。由于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群落及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等内容,可以达到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教学效果。④互动教学。积极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我们采用参与式教学,每次课前教师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寻找答案,并利用课堂开展相关内容的讨论、分析,此项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

第2篇: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滨河景观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整个设计中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案例成果,发挥其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进行设计中,滨河景观主要依照的原则主要有三个:

1.1生态性原则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生态问题,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城市设计中,要从提高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出发,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滨河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尽量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生态化的设计可以将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到达最低限度,在提升城市景观水平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景观的整体文化内涵,在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地域性原则

不同的地域范围内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自然景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空中具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俗会形成不同的文化风格,这种文化风格会体现在设计中。这表明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条件下形成,会受到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不同的城市会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会对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对城市滨河景观进行设计时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景观设计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群体对当地文化的精神追求,形成独特的滨河景观文化内涵。众多优秀的设计案例,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将当地的文化等多种因素纳入到设计中,从而形成了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滨河景观设计实例,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扩大知名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3参与性原则

设计景观一方面是为了美化城市的环境,营造一种良好的视觉氛围,另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景观中,并从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滨河景观的节点不仅仅再有拥有完美的平面几何图形和植被设计,更为主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设计导向,主要针对的群体是哪一些。在设计中发现,如果一个滨河景观设计中存在着可达性比较差,而且设计的尺度失衡,很容易造成一些公众对整个景观设计的参与度降低的情况,进而产生一定的景观浪费现象。为了有效保护景观的欣赏价值,在设计过程中会抛弃一些有益的公共属性,造成居民欣赏者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中。这种缺乏公众参与的景观设计难以发挥其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整个城市居民的影响力非常低,处于不利的发展地位。

2.滨河景观设计的理念和定位

第3篇: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景观设计; 应用

Abstract: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of the rich meaning, this article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and the design of modern landscape relation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to the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design personnel in practice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是指人们以征服自然、获得物质财富为目的,采取各种方法和形式产生的思维;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艺术享受、生活乐趣;是指人们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创造的行为规范;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创造出的价值观。也指人分地域、种族而存在的爱国思想和乡土感情的等。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和”为核心,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各方面表现都表现在“和”,意思是在表达人与自然、社会、人的和谐,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和谐是美好的东西,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发展的一种追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景观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在中国,他是所有艺术形式中独一无二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他内容丰富,代代流传,他一直代表着东方文化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一直是景观设计师所追捧的,景观设计师们一直在现代景观设计应用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人们一直在将之融入到国家景观设计风格中,同时也在开创多元化的景观设计风潮,新一代景观设计师任重而道远,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对传统元素加以改造加工和运用,令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景观设计师应该对传统元素应用方面多做一些尝试,如龙凤纹样、万寿图、福字等等。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观念博大精深,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而且展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营造的人居环境的观念,现代景观设计所追寻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二者异曲同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作用。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二者密切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运用古典的技术手法,现代的高科技,二者完美结合,共创中国园林巅峰。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精髓,他是人们传承下来的优秀精神遗产,优秀文化代表。中华等民族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元素源远流长,包罗万象,书法、中国结、刺绣、文房四宝等优秀的元素流传下来。

现代景观设计是设计人员有目的智慧策划活动,他将设计师的理念和实践体现透过设计的文字和图形表达出来,让受众能够清晰的了设计师所要表达的信息和元素。设计师在设计景观的时候要将感人的情感渗透进去,将图形创意、色彩品味以及材质都精心选择,把景观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的艺术结合。

现代景观设计需要运用视觉元素来表达设想和计划,通过把文字和图形传达给人们,人们通过这种感觉来了解设想和计划,这就构成了景观设计的定义。

现代景观设计要能够感动人,打动人,在景观设计中的基本元素都要能够传达信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罗万象,但由于景观设计师们的专业,他们能够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汲取景观设计的源泉养分。2、传统元素在广告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的平面和造型艺术应用在景观设计中,成为了我们的景观设计元素。例如,我国的国粹,京剧,脸谱目前已经非常广泛的应用到广告景观的设计当中,还有象征中国元素的中国结,目前这种元素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时候。另外,还有中国的传统文字,广告界经常运用中国的传统的文字作为文字设计,中国古老的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从象形文字到现代的方块字,通过象形、等手段来表示含义,运用甲骨文等表征来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丰富的视觉元素。我们周围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在奥运会的景观标志中,中国汉字非常巧妙的应用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既体现了民族精神又让人记忆深刻,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又比如,中国银行的标志,就是在中国古代的铜钱中间放了一个中字,他为人们开拓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使人们想到了钱,想到了银行。

3、传统图形与现代标志景观设计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图形,早在新石器时代,在悬崖峭壁上的图形就已经记下了先人们的理解和期盼,当然也成为了青铜器上最早的图形,我国传统的图形花样非常丰富,他们在发展和演变中不段的变化,多姿多彩却又不乏主线,他们所体现出的格调,显示出独特的,具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传统图形不断得到发展,而且从未中断,随着历史的沉淀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体系,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艺术精神的来源和体现。

我们发现,从古至今,从新石器到现代景观,从青铜器上的纹路到现代的文字图形,这些带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他们形态各异,他们栩栩如生,他们是中国民族流传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对生命的诠释,他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审美情趣,他得到了世界人民,世界艺术大师的认可。我们的景观设计师也从这些传统图形中得到了灵感。

把传统的图形艺术与现代的景观设计标志结合在一起,是景观设计有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标志的重点。然而,如此结合,是更深入的了解传统图形,而非简单粗暴的对传统图形进行复制和抄袭,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挖掘、改变、创新模型,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寻找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创造出新的富有生命力量的现代标志,。例如,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彰显了传统图形与现代景观设计在一起体现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义丰富,本文从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来探讨,以期对景观设计人员在实践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方面提供借鉴,同行们任重而道远,共勉。

参考文献:

[1]邱开强.论中国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网络财富,2009(11).

第4篇: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国内高职高专类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构架中,专业学习开设有大量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课程,整体侧重于室内方向教学。新形势下,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课程简述

景观设计是一个大的学科概念,是一个涵盖了生态、科学、艺术、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其根据内容和尺度的不同,主要分为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两大方向。相较于建筑、农林、艺术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多数以开设景观设计课程为主,学生不可能上完这门课就能成为景观设计师、景观规划师、植物配景设计师。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课程,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让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最大化,值得思考。

二、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市场与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泛而不精、就业定位不明确、毕业生就职后发展潜力欠缺等问题。

三、新形势下的课程教学思考

1.课程定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在定位上应有所侧重,突显专业特色。国内的建筑、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更为注重科学、技术、地形、植物等角度,所承接的空间体量偏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学科性质,以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对景观设计更多的是从艺术与美学的角度来把控,设计体量相对较小。由于未受过系统的城市规划、建筑室外空间设计相关课程的训练,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控制、指导和管理规划的实施,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概念相对模糊,难以把控较大的空间关系。因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训练定位是小体量的景观设计。可以考虑与公装、别墅设计等相关课程进行联动,如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别墅设计中的室内外景观部分以及小体量的庭院、花园设计等,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整体认识。

2.理论教学——取舍与深化

高职教育强调就业,但在近年来略显浮躁的就业市场氛围中,一些教师和学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操作型人才的培养,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论基础、忽视设计思维的培养。从长远来看,抛开理论谈技能也是不现实的。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景观设计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掌握最基础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如景观设计规律、中外园林类型及特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硬质景观设计、铺装材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对庞杂的景观设计理论进行取舍和提炼。

3.教学中的抓与放

有些学生在做景观设计方案时经常会问教师:“我这块空间比较空,放个什么好?”方案设计成了“填空间”,为了设计而设计,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都讲不清自己的设计主线和设计思路,更不知道自己的创新点在哪儿。针对这个现象,教师要做好景观设计教学的抓与放。抓好前期方案设计部分,即方案设计的前期环节务必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创意点,理清思路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设计方案的展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文提到的案例正是由于学生在设计实践中自主性不够,过于依赖教师。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践时要明确一个观念——设计事关功能与美感。除去功能与尺度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在中后期的设计表现要注意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不能过度干涉。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艺术审美、设计基础相对较弱,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优秀景观设计案例的方案构思、平面布置手绘稿,供学生临摹学习,这对于学生快速掌握设计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4.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手绘+计算机辅助方案设计

一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手绘表现的相关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高职学生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短时间内很难整体达到要求;加之专业课程方案表现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在进行景观方案构思时,大多直接借助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设计思路未厘清就直接进入绘图阶段,这样的方案难以从整体上进行把控。所以,在课程的方案表现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方案的前期构思阶段借助手绘的形式,以点线面表现景观元素、流通线路、区域划分等。这样学生能够快速理清思路,对平面布局有直观、清晰的表达。在方案经过反复推敲进入细化阶段后,对于方案的平、立、剖面图,学生就可以借助AutoCAD软件快速完成。3dsMax软件建模、渲染、出图耗时费力,而Sketchup软件相对来说更加省时、易于上手,建模流程简单易懂,能使学生更专注于设计本身。因此,效果图可以考虑用Sketchup软件完成。

5.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以往的授课形式往往依赖课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针对景观设计这门课,教学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景观材料、施工等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这种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的教学环境单一,教学多集中在教室或机房。“走出去”教学即走出课堂调研参观,由教师带领学生去景观区域、公园、广场、公共绿地、景观带等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时实地对景观元素、造景手法、植被景观、施工材料等进行详尽讲解。外出调研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下堂课对调研的情况进行汇报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使教学成效更高。

6.紧跟行业发展,对接岗位需求

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与就业需求形成了无缝对接,这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的一大重要指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岗位需求构建教学知识体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个不断完善、逐步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培养重点,对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技能方面(计算机辅助绘图、施工图绘制、材料等)着重训练。其次,可以邀请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本校往届毕业生回到课堂中,针对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经历与经验,给新生上一课,这种“过来人”现身说法的形式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岗位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也能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更多的思考。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一些国际大赛的优秀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学习设计方案的表现手法。这些行业前沿的风向标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岗位需要,通过调整、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明确课程能力目标,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培养出技术扎实、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贤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山西建筑,2008(7).

[2]张佳妮.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讨.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3).

[3]孟亚凡.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学科教育.中国园林,2003(7).

第5篇: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老年社区;景观;设计

一、老年社区对于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

(一)老年人的居住模式由分散变成了集中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很多老年人都会选择以家庭居住为主的养老方式,这种形式通常被称作居家养老模式。所谓分散的居住模式主要是老人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逐渐分散开,老人处于独居的状态。所谓集中的居住模式主要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依赖于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寓,这种公寓又将老年人集中到一起。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年轻人会选择与老人共同居住,但是由于年龄和观念的差别,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很多的不便,所以说这样的居住方式并没有为老年朋友带来更多的便利,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社区,其中包括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等。但是据目前情况来看,养老院的基础设施通常较为简陋,而老年公寓的形式又比较单一,都不是最适合老人生活的地方。国家可尝试建设这样的居住场所,让老人年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安享晚年。目前,一个完善的老年社区主要包括护理中心、服务部门、老年大学等。所以,这就要求景观设计人员在对老年社区进行设计规划时,要多方面考虑,采取集中的设计原则,为广大老年朋友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1]。

(二)老年人群的集中对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常在老年社区中居住的老人主要被分为三种类型:独身老人、夫妻双方以及有陪护的老人。如果按照自理能力对其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自理老人、需要辅助工具的老人以及需要陪护的老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幅度越来越大,这都为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景观设计人员不仅要认真了解不同老人的自身需求,而且还要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和思想观念等客观因素,作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设计出更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区[2]。

二、老年人对社区要求的具体分析

(一)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分析

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时,不仅要优秀的设计理念,还要详细了解老年朋友的心理需求。人在步入老年后,其心理会发生非常强烈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在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也会发生大幅度的改变,尤其是对于那些事业心较强或者事业非常成功的老年人,心里面会突然产生很大的落差,从而导致其情绪和生活会受到影响。并且,现在的年轻人多数都喜欢与老人分开居住,以需求自身的生活空间,这样一来,会使得老年人变得更加孤独[3]。所以,当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规划时,一定要将这些因素考虑,从而设计出适合老人生活、交流的场所。

(二)对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分析

当人步入老年期之后,其身体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尤其是视力、听力都会不断地下降,整个身体状况也已经大不如从前。例如,老年人不能再像原来一样从事重体力劳动,并且下降的视力也会使得他们对待事物的分辨力逐渐降低。更严重的是,很多老年人的自身器官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必须需要辅助设备的帮助,才可以继续正常的生活。所以,景观设计人员必须要将这些因素着重考虑进去,争取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三、对老年社区景观的要点分析

(一)要建立以老年人的自身特征为主的居住环境

要知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主要包括:社交、娱乐、购物、健身、休息等。那么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一定要根据这些特征,再进行具体的处理。比如,在以健身为主的景观环境中,可以多设置一些晨练、散步等行为的设施和空间。很多时候,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同性,那么设计人员就要及时处理好其中的相关问题,以便于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和交流机会,建立以老年人的自身特征为主的居住环境,对整个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我国武汉市就以老年人的生活理念和休息氛围来构建老年社区,它距离武汉市中心大约有20公里的距离,在此次老年社区建设内,其中绿地景观面积就高达6万多平方米,并以老人所需要的“休闲”,“养生”为核心,以此为老年人建造出属于他们的世外桃源。

(二)要建立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景观居住环境

相关的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老年社区的房屋设计工作时,尤其要考虑广大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那么就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要采取无障碍的设计方法。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其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不断的下降,很多老人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设施才可以很好地生活。第二、加强记忆效应。由于老年人的各项感应能力在不断的下降,所以,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选择人性化的设计方式,让景观建设得更加简单、方便,从而让老年人可以很好地识别。这是在老年社区景观设计中尤为重要的一点。

四、老年社区景观设计营造案例分析

本文以著名的景观设计为案例,分析其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

坐落于纽约州的克拉伍德社区麦尔老年公寓,此社区室是一座生活多功能式的养老社区,并拥有超过199个的独立居住楼,这些居住楼的风格不仅仅是普通型的公寓式还有优雅豪华型别墅。这套社区在2007年时由于居民年老体弱,对其进行了改造,增设了20多套协的住宅楼。还开设了大型的生活馆,里面有咖啡室等供老人娱乐活动。同时,拜耳风景园林公司将风景园林,在此基础上还有硬质景观两者相互融合在一起,其对于曲径进行了铺设,同时设置了相应的活动范围,这对于缓解老年人视觉冲突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拜耳风景园林公司还将游泳池看台设置为庭院的西栏,就此创造更多的户外空间,以及记忆障碍护理区的漫步环路,形成特殊护理花园。详情见图1。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老年人的幸福指数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的关注。如何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以及如何更好地对老年社区进行设计,这都需要景观设计人员着重思考。

参考文献:

[1]曹幸.老年人视角下的社区公园景观色彩研究[D].厦门大学,2014.

第6篇: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枝,有着特殊的教学原则。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建立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需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应把握设计类课程的一般教学规律;二是要与当前的设计风格和特点相符合。安排课程内容时应注重基础和实践相辅相成,“基础”是地基,“应用”构建在其上;此外,植物景观设计又是多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它需要结合环境艺术学、生物学、林学、伦理学、人类学和人体工程学等专业和学科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知识体系。

(一)植物景观设计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是设计出色的植物景观的必备条件,在学习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之前,需要掌握与植物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相关的课程有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手绘技法、设计初步、环境艺术学、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花卉学、盆景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

(二)植物景观设计专业设计理论与方法

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构建基础理论知识,它是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主体,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内容,课程主要涉及植物造景设计原理、环境生态概论以及中外园林史等内容。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植物景观设计课程需要渗透到工作室各个项目教学中去,需要学生能够自主地表达广场、街区店面、居住区、公园等室外植物空间内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注重景观设计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植物造景的理论和方法,增加学生今后在相关岗位上的就业竞争力。

(三)植物景观设计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能够体现理论教学在应用领域的教学效果,是理论和应用对接的过程。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考察学生的植物景观设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城市中植物景观能够充分考察,认真总结,将考察内容与项目实施相结合,增加学生景观设计与城市景观的契合度,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推荐学生去专业景观公司进行学习实践。

二、改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一支有凝聚力、创造力、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对于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和环境艺术学科建设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景观设计本身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调整的学科,又是一个重视实践设计能力培养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队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到公司、企业锻炼,不断吸取一线设计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设计。另外,聘用高级专业人才充实教学团队,比如景观公司设计师等,这类专业人员具备较好的实践经验,能从实际把握景观设计,传递给学生最新的设计内容,对整体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这样的方法中自发地学习,或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体来看,学生对于植物造景缺乏整体认识,部分学生对植物搭配还缺乏实际认识,因此,让学生抛开理性的教材,开拓视野,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景观让学生对植物造景有感性认识。通过对植物的整体规划布局、空间布局、层次搭配等方面的分析和评判,激发学习兴趣,能够表达独到的见解。例如,在学习居住区中的植物选择时,有的同学就从“人的需求”出发,选择有益人们身心健康的植物种类。所以,教师应给学生表达和思考的机会,引导他们能够自由创造,产生创造性思维。2.加强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今,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机械地记和听,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渐渐不会思考、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对自己的设计缺乏自信心,这些都是“灌输式”教学带来的后果,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西方国家的高校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课堂是学生展现自己思维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会自主地去查找资料进行总结汇报。美国洛杉矶艺术设计中心王受之教授介绍过,几乎所有美国艺术院校发展的特点就是突出观念和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比如对某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由机械地学变成灵活地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项目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教学比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设计要点。如在项目设计之前,教师除了介绍有关项目设计的知识和方法外,还要增加认识植物种类的课程,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帮助他们认识了解植物的名称、形态和体量;此外,还需加入优秀设计案例的鉴赏,通过优秀设计方案让学生总结归纳,便于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借鉴和学习。拟定设计项目时,教师可根据实际设计项目进行规划,鼓励学生将景观设计公司企业中的项目带到实践环节中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比自身的设计方案与公司企业的设计方案,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设计能力。

三、结语

第7篇: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意识;共生;融合

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成熟和文明的现代社会。然而,随着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批量崛起,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也日益拓展,呈现出多彩却又混乱的面貌。其中不乏少数建筑的诞生被视为对景观环境的破坏,这就引起景观界、建筑界的深度反思――建筑设计应当与城市景观设计相融合。

就目前建筑与景观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大家在创造设计的过程中多数以建筑为第一要素,追求建筑外形的独一无二,常常忽视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氛围是否统一。事实上,如果建筑无法与周边环境相融合,那么建筑最终也将失去其特有的生命力及意义。将建筑的景观意识与景观的建筑意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建筑与景观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到建筑与景观的最佳契合点。

一、景观意识与建筑意识的相关概论

1.1建筑与景观的概念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根据罗马时代的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作的现存最早的建筑理论书《建筑十书》的记载,建筑应兼备实用、坚固、美观的特点[1]。而此处主要研究的建筑则是architecture,是在building的基础上,带有了一定意义的美学设计。

景观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2]。该文章中的“景观”作为一个专业名词,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是指具有审美价值的景物,能够是观察者具有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方面的美的感受;从精神角度来看,是能够影响和调节人类精神状态、促进人类社会和谐以及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事物。

1.2建筑景观意识及景观建筑意识

本文试图探讨城市中建筑与景观在设计观上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建筑的景观意识及景观的建筑意识两个概念。建筑景观意识是指在建筑设计中,以景观规划为指导,树立整体设计的思想,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建立建筑与景观互为参照的体系。而景观建筑意识则是探求在景观的设计与完成过程中,以建筑的理性来要求景观建造的严谨性、功能性,以技术性来把握景观生成及设计创意的实现[3]。

二、植入正确的建筑景观意识与景观建筑意识

2.1建筑设计中植入景观意识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在完成主体设计的同时,对景观环境的规划更应优先。而在如今建筑设计中,景观设计往往滞后,亦或被当做建筑设计的附属品,这就导致设计出的作品往往都是建筑比例大于景观比例。如果设计前,将现场景观当做建筑设计的前提,使建筑成为景观的一个因素,作品就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埃罗・沙里宁曾说过:“如果把建筑史中最漂亮和最著名的建筑物重新修建起来,放在同一条街道上,如果只是靠漂亮的建筑就能组成美丽的街景,那么这条街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街道。可是实际上却绝不是这样,因为这条街道将成为许多互不相关的房屋所组成的大杂烩。[4]”无论多优秀的建筑作品如果放在与之不相适应的环境之中,那它也不能被称为一个好的建筑。

日本轻井泽的贝壳别墅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对于贝壳别墅,第一次看到时会觉得它似一个天外来客,与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可当你越深入了解便越会感受到设计师地用心。贝壳别墅围绕中心的一棵树设计而成,伴随时间的不断推移,别墅也融合在树林中。这里的植物并非依照建筑划分人工种植的,而是在自然状态下,依照景观环境的需求构成建筑,充分展现出建筑和景观的完美结合。

2.2景观设计中植入建筑意识的重要性

与建筑设计所不同的是景观是跟随建筑功能而逐步发展的。因此,景观设计中需要理性的态度和系统化的思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良镛教授早在1999年就提出:要融合建筑、地景与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打破城市规划、园林学与建筑学的界限,互相交叉,互为渗透。

首都博物馆新馆的景观设计就是在景观中融入了建筑意识的成功案例。首先,在景观立意上面借鉴了建筑理念,运用建筑设计中的理性态度,最终提出“大广场、小庭院”的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城市客厅”的立意相符合[5]。用“大广场”的概念表达城市客厅的外部形态,在符合场地特征的同时展现了建筑设计理念的精髓。对于广场以外的景观空间则采用“小庭院”的设计手法,赋予庭院不同的文化内涵来突出景观的地方性。另外,在景观细部处理方面也提炼了建筑语言。比如在铺装上沿用建筑的铺砌手法,用以营造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视觉效果。

相对于展品而言,建筑只不过是一个容器;而对于建筑来说,景观只不过是一个配景。当游客面对首都博物馆欣赏文物、品味建筑的时候,已经分不清谁是主景,谁是配景了,因为自己本身已成为其中一员。这也许就是在景观设计中注入建筑意识的终极目标。

2.3借鉴与反思

优秀的设计总是会促使人们不断的思考,无论是日本贝壳别墅的建筑设计还是首都博物馆新馆的景观设计,它们在处理建筑与景观方面的手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将景观意识融入建筑设计中,以景观规划为指导,树立整体设计的思想;将建筑意识贯穿整个景观设计,以建筑的严谨性及科学性实现景观意象。建立建筑与景观的互为参照体系,消除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人为界限,注重学科体系及其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三、景观意识与建筑意识的共生

3.1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

在当代建筑设计上,一个完美的成功的建筑物,应该是建立在建筑与景观相辅相成的基础之上的。要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就必须要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其实也就是做到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意识。景观意识并非将大自然的自然景观、人类文明的人文景观同建筑设计的简单相加,而是实现建筑设计与景观环境的融合,在特定条件下展现出建筑和景观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提升建筑物的品味和价值。

3.2加强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协调性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为达到建筑与景观的契合,只是单单提高景观在建筑中的地位还不够。一味的提高可能会导致技术的不完善、资金的不足,甚至是景观与建筑的相冲等现象,因此,在现实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建筑周边的景观环境,同时,还要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只有抓住两者之间的协调性,才能改善建筑在实际建造中面临的所有困难。

四、总结

在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单靠建筑设计,已经完全不能刺激人们的情感,少了景观的配合,建筑也将慢慢失去原有的生命力,设计师不该忘记最朴素、最简单的自然之美。通过以上对于建筑景观意识与景观建筑意识的探究,了解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该忘记最朴素、最简单的自然之美。所以,在建筑设计中植入景观意识,把遗失的景观从建筑中寻回。同时,在景观设计中加入建筑意识,以建筑的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技法挖掘景观设计的深度,两者互相依存、走向融合,缔造城市之美。

【参考文献】

[1]维特鲁威[古罗马]. 建筑十书[M]. 陈平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俞孔坚.论景观[J]景观,2004(02):34-41.

[3]刘谯.试论建筑的景观意识与景观的建筑意识[J]城市建筑,2008(05).

第8篇: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传统民居;地域景观;文化传承;设计

1前言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一共有56个民族,所以自然地理条件极其复杂,各地方居民生活习惯差异很大。民居建筑与当地百姓平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地的地理环境也与居民的密不可分,所以传统民居也自然与资源环境相得益彰,与当地文化和地域特征相互融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应该让传统民居在地域景观设计中作为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2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

传统的民居建筑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辅相成的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也代表了一个区域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它也是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要保护地域文化,就要保护传统民居。现代化的地域景观设计中,也要将传统民居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地方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民居形式在地域景观设计中发扬光大。

3传统民居的现代价值

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有平原、有丘陵、有山地等等,而且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各地方的季节变化、气温、空气湿度等因素都大不相同,这就使得地方居民为适应当地环境而建造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格局的民居。此外,传统民居建筑产生于自给自足的原始社会形态中,所以当地居民要考虑到经济性、实用性等因素,对地理环境及其提供的自然资源有着高度依赖。所以,传统民居不只是在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中有重要的价值,也在弘扬地域特色和美感、启发现代设计的自然观、材料观和审美观等方面意义重大。同时,研究传统民居并将传统民居文化应用于现代地域景观设计中,又能够解决乡村经济文化与城市化开发的矛盾。

4传统民居的在地域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因地制宜的自然观的应用

首要的是体现的自然观。每一个地方的传统民居都是在特有的地理环境中产生的,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的,并且融于当地的地理环境中。传统民居从建筑选材、建筑选址到外观格局和艺术风格、审美观等角度,都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自然观念。例如宁夏民居。宁夏地处我国西北部,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昼夜温差大、气候干冷、地标植被覆盖率低、风沙大。当地盛行偏北风,所以民居一般都不开设北面窗子。为了御寒,当地多采取厢房围院的建筑形态,房屋排列紧凑,起到了挡风的作用。而南方的江苏民居则大不相同。就说苏州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深厚的文化艺术积累和精湛的建筑工艺而举世闻名。因为交通方式以水路为主,所以大门和过道都临水建造。为了通风驱潮,居民在建设院落时大多都设天井;因为天气原因,为了能够通风和隔热,都把墙壁和屋顶建的比较薄,并且设计了较宽的门廊和宽敞的客厅。潺潺流水,细腻而温柔,并且也融入到当地民居建筑风格中,使当地民居玲珑剔透,构思巧妙,布局细致。

4.2应用就地取材且多用环保材料的材料观

民居的建造,善于就地取材。因为在传统社会中,交通运输不便,经济比较落后,多数居民都不可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比较遥远的地方购置体量大、分量重的建材。所以传统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壤、石料、木材等,既节约环保,又形成了地方特色。虽然现代交通运输十分发达,但从体现地域特色,环保和节约的角度来讲,就地取材的材料观是应该在地域景观设计中充分应用的。比如傣族的竹楼,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因为云南是有名的竹乡,当地的气候环境利于竹子的生长,所以盛产幼稚的竹子而且种类繁多。传统意义上的竹楼,全部由竹子和茅草建成。竹楼为干栏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四周无遮栏,专用于饲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这是因为当地地气潮湿的原因,下层不适合居住,但是正好具备了隔潮的作用。室内铺设竹板,极富弹性。而房顶则是由草排覆盖筑成。竹板、草排均是就地取材,居民自己制作,经济适用。竹子自带清香、附有有韧性,且比热高,所以在南方建筑景观设计中应广泛应用。

4.3应用“和谐”的审美观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讲求一个“和”字,虽然传统民居大多数是自发形成的,并没有科学和整体的统一规划,但从其反映形式上来看,总体上与自然环境是和谐的,同时又灵活多变,富有生机并带有地方人文色彩。比如皖南民居,他是中国南方传统民居的代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宏村”。宏村地处皖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田园风光,有结合当地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宏村隶属徽派建筑,徽派建筑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青瓦、白墙的干净景象。独具特色的“马头墙”不仅外观优美典雅,而且还具有防火并且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从皖南民居就可以看出,“和”不只是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也是外形的美感与内在的实用性的“和”。对于民居来讲,外观再美的地域景观设计,如果不能经济实用,设计也是失败的,也是无法融入当地社会、被当地居民所接受的。所谓地域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当然是体现地方特色;既然是设计,也当然要追求美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也是现代好的地域设计的追求。但是这种统一而和谐的设计,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人文等特点注重实用性,这才能使地域景观设计既富有诗情画意、又符合当地人民需要,给一个地区带来新气象、带来生机和活力。

5结语

如何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居文化,使其在地域景观设计中得以应用,一直也是中国建筑界所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课题。而且迄今为止,国内外也有很多活跃的建筑创作实践,例如国外泰国清迈的一些度假村,国内的福建武夷山庄设计,北京四合院的设计改造等等,都是传统民居在地狱景观设计中的优秀案例。因此,应该鼓励建筑设计师在中国本土建筑分析研究上,投身实践,创造出更多既富有传统民居的自然乡土气息,又结合现代建筑的技术,优美而又实用性的地域景观设计作品。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更是提炼与继承。

作者:李喆 单位: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

参考文献:

[1]降波.浅谈传统民居在地域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陕西宝鸡地区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9:72~73.

[2]周宇.地域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第9篇:景观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建筑艺术

l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前景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采》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著名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KenenthFrampton)教授在另一场主题报告《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的宣言》中也认为:总体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的文化及生态特征。上述两个报告提到的地景,笔者认为即景观设计。可以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相当混乱,大有鱼目混珠之作。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的浮躁心理也使得精品难觅。上述种种现状让笔者深感景观设计正走人误区。

2景观设计的误区

误区一行业缺乏规范

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

(1)名称

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Architecture),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

(2)教育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此专业仍存在于林业院校——编者),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3)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误区二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lO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误区三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大家:

(1)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

(2)在同量的资金投入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变“温饱型”的功能为“小康型”甚至“富裕型”,而并不以牺牲景观美为代价。

(3)说到这个误区,我想起某市的某段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沿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深深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笔者很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屡禁不止地践踏草地,迫使他们出此下策。但我反对这类做法,被践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车带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铁丝网无疑在众多民众的心里留下痛楚的记忆。至此,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被剥夺殆尽。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排,是退缩回到笼子似的家中还是硬着头皮当一回“灯泡”的角色?

误区四模仿之风盛行

我们中的不少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憾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

眼下的行情大不一样,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面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冷静地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

(1)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在他们看来,蓝图上的线条是虚无缥缈的,而曾经见过的景观却是真真切切的。业主的顽固已至如此,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

反过来,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通过。设计单位也没有鼓励创新的奖赏机制,而只把奖金留给方案中标者,后者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长远的创作不利。

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面对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而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能力。

(2)怕失败的心理新的尝试也可能是不成功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个别或少数的案例而失去信心进而退缩。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不敢创新,最终沦为模仿能手。实际上,即便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败的地方,莱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室内空间功能上的设计并不成功,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在建筑史上占一席之地。

(3)建设用时的限制大型的景观工程通常是政府的行为,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是属于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还有一种奇怪的规律常常是这样:先紧后松再紧,一开始大造舆论,风云突来,等方案出来了却不管不问一拖再拖,突然间又风云重来,最后是草草收兵。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残酷打击了景观设计师的创作积极性。

(4)高付出低报酬景观设计是一种高尚而又卑微的职业,说它高尚是因为它是公益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事业;说卑微,是指它的低收人。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置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在这种处境下,景观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了。

(5)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

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误区五效果图是迷魂汤,是“医治”拙劣设计的“灵丹妙药”

时下有个怪现象,方案汇报时,尤其是面对有拍板权的决策人土,墙上挂的全是立体效果图,再加上电脑投影屏幕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帧帧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难怪我们的领导(或业主)被深深地打动了。可怜那些拿不出漂亮效果图的同行,对着“天书”般的平面图大谈他的精妙构想,听得尊贵的领导(或业主)直打呵欠。可当人们苦苦期待着图面上梦幻般的效果能在现实中实现,猛然发现现场上已是另一般景象,失望和受骗之感才油然而生。靠违反常规的设计程序赢得设计任务后,优秀的效果图师傅们便手足无措了,效果图上夸张了的美丽根本就无法植根于现实的土地,慌乱之中只好靠现场的调整和突来的灵感来实现公众的理想——整套拙劣的设计总算是暴露无遗了。

这种惨痛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决策人清醒。效果图仿佛是迷魂汤,让英明人士甘心上当,看来,在一段时期内,上述这类“悲剧”还将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