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史读书笔记摘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

第1篇: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有效阅读;反思;实施

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看课外书最多的人却不是写作文最好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结合所在学校、班级情况我进行了一些反思。

一、有效阅读的反思

1.读书笔记重摘抄不重运用,致使学生做了许多无用功

以前,学校要求每个同学一学期写二三十页读书笔记,寒暑假也是如此。学生抱着完任务的态度去做,重数量轻质量。这就造成了表面上看轰轰烈烈,实际就是些花架子,还打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无压力读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导致过度追求故事性不注重从中吸取精华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纠正上面的做法,我们学校曾就此专门开会研究。会上一些教师提出,孩子们读书时不能给他们压力(不写读书笔记,不写读后感),否则会打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产生畏惧情绪。会后,大家从图书馆借来书,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让孩子们阅读。在这种无压力的气氛下,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提高了,但他们选书时总是选故事性强的,看了一本又一本,只记住了故事情节,没有吸取其中精华。

3.在选书方面,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选书时也总是选孩子们爱看的,如: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各种童话。而对于历史、动植物方面的书很少推荐,这就造成了学生的阅读范围窄,视眼不够开阔。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二、有效阅读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都应制订学生阅读计划

内容包括:根据课本内容需要拓展的知识和相关图书;根据习作要求提前进行的摘抄积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推荐科普读物和他们爱读的书;能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的书。为学生规定阅读范围便于教师的监督、指导,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掌握、适时变通,不能压制学生的阅读兴趣。

2.不断复习阅读方法,切实运用到阅读实践中

课堂上,教师总会根据课文内容讲一些阅读方法,但讲过以后很长时间不用学生就忘了。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完一种方法后,可提供几篇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来读,及时巩固。

第2篇: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不由得暗自沉思:难道他们没有在写读书笔记?于是,我悄悄地走近身边瞧一瞧,十几分钟过去了,本子上新增加的内容不多。怕影响其他同学写作业,将他们叫到走廊仔细询问才知道:不愿意集中去书写,想在自己喜欢的时候抄写。可是检查在即,怎么可以让他们“为所欲为”?不行,耽误了检查怎么办?恩威并施之下勉强完成,质量当然不高。事后我不禁反思:课外阅读本应是孩子们的一件乐事,怎么成为了一种负担?教研活动中我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原来,孩子带着完成任务的想法去读书,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可又不得不去做。勉为其难的事不会有多大的效果,最多也只是应付应付老师、家长,完成交代的任务。其次,本次的大量补写,孩子本已厌倦本次的作业已成为他们消极怠工的一个有力的证明。

思来想去,我感觉周围也有许多像我一样唯恐学生的阅读量不够,赶不上其他班级的成绩的老师,总是要求孩子结合课外读物,做相应的摘抄或写读后感。有时还专门为学生配了摘抄本,如《读书笔记》,《经典诵读收获》等,让孩子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行记录,并以做读书笔记的篇数多少来检测孩子课外阅读的完成情况。经过了这件事,我的认识有了提高:无兴趣的读书抄写,这其实是一种对孩子阅读行为的干涉活动。极有可能因为我们的好心而阻挡了孩子的阅读的脚步。为了学生能长久地保持阅读热情。因此,我认为好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行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最重要的内在推动力,而阅读兴趣则是需要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有意识地予以培养的。例如,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读书体会讲明课外阅读的好处;也可以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给本班孩子谈谈课外阅读的经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此外,平时要善于诱发孩子的阅读要求,用图文并茂、装帧新颖的书籍去吸引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教师可采用讲半个故事的方法诱发孩子去读完整的故事;也可用先看电影、电视节目的方法引导他们去读原著;或用先提孩子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从书里去找答案等等。对能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这样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才能启动思维、激感,才能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这样,学生内心才会产生一种想倾诉的愿望,进而自觉地会将它们倾诉于笔端。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笔记远远胜于老师看管下的机械抄写。除此外,也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举办朗诵会、故事会、讨论会,或组织表演活动等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孩子的阅读的热情。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即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也就是“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认真阅读,否则就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这样的读书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比如:批注法;讨论法;摘抄法等等。

三、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选择性错误,只看漫画、凶杀、侦破等方面内容,对健康有益的读物视而不见。久而久之,阅读就不会带来好的引导。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正确指导对小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认为,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读经典儿童读物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会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草房子》,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2.读有时代特色的儿童畅销书。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杨红樱的“马小跳”和“笨笨猪”等系列故事,以成为众多小学生梦中的主人公。3.读经典中外名著小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学知识,提高文学修养,也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经典名著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四、“读”以致用,乐在其中

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后,我们要引导学生“读”以致用,摘抄书中优美的语句用于写作,运用读书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日常学习生活。如学生读了有关防震、防火知识类的书,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演练;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就可以让他们分专题作介绍;读了《三打白骨精》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给他们表演的舞台,让他们感到读书的作用大。因此更喜欢读书、读好书。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第3篇: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拓展

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而课外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关系。阅读对人生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要与书为友,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让更多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1.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教师要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真正受益。学生有阅读兴趣,会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活动,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积极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师生要做到全员参与,立足课堂教学,利用教材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课堂上要保证阅读时间,抓好早读、午读:“早读”、“午读”时间为学生到校后到预备前,每个班级晨间、午间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生每人都要有一本好词佳句摘抄本和日记本(包括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中低年级的读书笔记以摘抄好词佳句为主;高年级的读书以写心得体会为主。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指导批阅,好的读书笔记将以班级展示进行交流,定期评选班级读书小明星,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兴趣。

2.为学生搭建起了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

(1)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架起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从小爱读书的好习惯。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提高了家长的阅读素养,家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热情,也能感染孩子热爱阅读的习惯。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例如一段优美的文字、与孩子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彼此朗读一段,或复述书中故事情节,谈谈读书心得,就书中某一角色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孩子知道自己思考的思路,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有着很大帮助。这些崇尚学习的活动,也有利于孩子的成才。教师通过家校联系会,向家长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引导孩子阅读,从这样几方面考虑:阅读时间、阅读内容、故事中的人物、喜欢的词句、通过阅读认识的生字、生词、明白的道理等。(2)开展读书交流主题活动。阅读活动需要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例如,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诗词朗诵会”等为主题的活动。学生通过读书,给他们一次展示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能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让它浸润孩子们的人生,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奠基。如在学完以“爱”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中,很多孩子感悟最深的就是感恩类的书籍,如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等,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孩子们感悟到了亲情的伟大、老师的无私、友情的珍贵和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而正是这些充满了墨香的文字,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化解为对读书的渴望和高尚的追求。(3)向学生推荐好书,建立班级图书角。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如:《古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小兵张嘎》、《中国民间传统》、《爱的教育》等,并“结识”了许多知名作家,如:中国女作家冰心、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美国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等。通过阅读,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了一定程度,对生命的意义也体会深刻了。为了拓展图书来源,可建立班级图书角。完善班上的图书角及班级图书借阅登记制度,全班可每人交换看,并为学生带来的书进行了编号登记,敞开小书柜。(4)读书卡或书签的制作。学生们在读书活动中制作了很多精美的读书卡,记录了孩子读书收获的点点滴滴。这些读书卡,融文字、图画、设计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读书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在各自的生活、学习之余,更自觉地沉浸于浓浓的书香,更自觉地读好书,更好地长知识、明事理。每一张设计得很有创意,如“读书是种美丽的休闲!”“让书香伴我成长!” 读书卡或书签记录了孩子阅读成长的足迹,在孩子终身阅读的路上留下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各年级开展的阅读活动都是异彩纷呈的,如《我与课外书的故事》《我们爱阅读》《我是小诗人》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起了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常给学生讲学校里以及班级上勤读课外书的同学的例子,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或向学生们讲讲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科学家小时侯刻苦读书的故事,无形中就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伟人无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楷模,使强大的阅读原动力在潜移默化中产生。

3.引导我们的孩子爱读书,会读书,真正做到与书为友。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引导我们的孩子爱读书,会读书,真正做到与书为友。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采集书里的好词好句,在优美词句下面划横线,写体会、写困惑,引导孩子读童话、名人故事、成语故事、成长经历等,让他爱不释手。即使是能力弱的学生,他们也慢慢乐于思考,展示自己思维的方式了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且随时批注、摘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符号划出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等。教师也可以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督促、鼓励孩子记忆。阅读时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思维的好习惯。如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什么地方有趣、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等等,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总之,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对于观察和认识世界有了新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这其中还涉及到许多相关的问题,都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因此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养成热爱阅读、善于阅读的好习惯,拓展课外阅读,与书为友,让阅读相伴孩子们快乐成长!幸福一生!

第4篇: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一、大量阅读

要积累丰富的语言必须博览群书。因为通过大量阅读,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加语感积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言实践要以语言积累为前提,见多才能识广,厚积才能薄发。

1、加强课内阅读。小学课文,大多是名家作品,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因此,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对于文中的新词、重点词,成语、歇后语等要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并且可以进行换词、扩词、仿写词语、词语归类的训练。例如在教《火烧云》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模仿“红通通”写词语:金灿灿、黄澄澄、绿油油等,模仿“葡萄灰”写词语:梨黄、苹果绿、桔红、橄榄绿;还可以叫学生写出表示颜色的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教《清明上河图》一文时,当学生理解了“鸟瞰”的意思后,可以叫学生写出表示“看”的词语:注视、凝视、俯视、环视、窥视、扫视、仰望、眺望、瞭望、瞻仰、端详等。《荔枝》一课有不少ABB式的词语,课后可以叫学生摘抄,进行积累。对于一些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段落;好的开头、结尾,要反复地朗读,有感情地诵读,仔细地品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吸收,在读中积累。

2、加强课外阅读。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学生积累的语言50%左右来自课外。因此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就必须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

要达到145万字的阅读量,首先必须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减少繁琐的分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每周可以安排一节课为阅读指导课。课后要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保证学生每天在家有半小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向学生推荐读物,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低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童话、寓言。高年级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理解与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发展,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百科全书,文学著作,尤其要重视古典名著的阅读,这样能够窥探到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能够体验到我们民族瑰丽的文化精髓。

二、善于观察

叶圣陶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才越见深切”。要积累语言,应引导学生平时善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中有许多精练新颖,生动优美,富有哲理的语言,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仔细品味,并记录下来。如校园的墙报,宣传栏,墙上的标语,名人名句,门上的对联,街道两旁的广告,风景区的古诗词或名人的题句,景点的介绍词等。

2、观察周围的人。每位学生平时接触的人都很多,有的人说话风趣幽默,有的人说话妙语连珠,有的人说话含蓄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人讲话的好习惯,把听到的优美语句铭记于心。

3、观察影视节目。如今的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少儿节目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味性;综合艺术节目语言言简意赅,深含哲理;新闻联播的语言规范,简明得体......收看这些节目时,要有意识地记住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三.勤于记录

“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不见踪”,“不动笔墨不读书”。要积累丰富的语言,还要养成认真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1、摘抄。摘抄的时候书写要工整,不写错别字。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定期要检查他们的笔记,对于书写工整,摘抄较多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于摘抄较少的要进行引导。同学间可以互相交流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2、归类。摘抄的优美词句,一个阶段要做一次归类工作。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如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现在电脑走入家庭,可以叫学生把平时记的笔记,进行分类,输入电脑。

四、认真背诵

中国传统的语言教学,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巴金先生能够背诵200篇的《古文观止》,茅盾能够背诵全本的《红楼梦》,这是他们作为文学家有着超人的语言能力的重要原因。人脑具有巨大的记忆储量,根据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的研究,人大脑中的神经元总数至少在1百亿到一百四十亿之间。小学阶段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应该充分发掘学生的记忆潜能,

1、保证时间。每天早读课可以规定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背诵古诗,好句,好段,成语,歇后语,谚语,名人名言等。每天晚上做家业的前十分钟复习早读课背诵的内容。每个周末要保证半小时的背诵时间。

2、明确任务。引导每周背1到2首古诗,每天背3至5个成语或一个好句,每个周末背一个片断。小学六年如果能坚持不懈地背诵,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能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应用起来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第5篇: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一、读书有选择。图书馆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课外书,让我们眼花缭乱。有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特别是名着。书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二、读书有计划。每天至少要看一个小时的课外书,这样就可以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然,读书时要坐端正,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

三、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们要用心去读,用心去悟。吸取书中丰富的营养。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彩语段,妙词佳句,反复诵读,熟记在心。每天和爸爸妈妈分享读书的快乐,交流一下读后感吧!

第6篇: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初中;名著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83-02

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青少年终生受益。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标中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那么,应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笔者谈谈浅见。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悦读"名著

名著阅读的引导要有趣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要"多方善诱导",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向,激发他们对名著的浓厚兴趣,才会实现名著的"悦读"。

1.1课文引路,"诱"读名著。有的课文是名著的节选,可把它们作为引子,诱导学生进入名著神圣的殿堂。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选了《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荒岛余生》,九年级上册选了《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和《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它们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文笔深得学生青睐,再通过朗读比赛、编演课本剧等形式深入展现其魅力,便会吊足学生的阅读胃口,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推出原著,会有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

1.1.1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

1.1.2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如,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味。

1.1.3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媒体造势,"引"读名著 。许多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如: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有同名的电视连续剧;散文集《朝花夕拾》有对应电影《风雨故园》;小说《童年》有对应电影《我的童年》……在读某部名著前,先组织学生在光影世界中"阅读"--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片段,再设计相关的语文活动,通过层层渲染、不断造势,吸引学生去读文本。

1.3开展活动,"促"读名著。初中生思维活跃,但看问题缺乏深度,思维的表面化导致了阅读的浅层次。教师应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通过读书报告会、撰写颁奖词、手抄报展览、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等活动,促使学生阅读名著。

2.教给阅读方法 ,会读名著

文学名著,顾名思义是中外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在语言运用方面具有示范性特征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来,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1要关注序、跋和目录。读名著前先阅读书前的序和书后的跋,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写作意旨,快速有效地理解作品。文学作品往往结构复杂,头绪繁多。让学生浏览全书的目录,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全书的结构,提取内容要点。

2.2要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浏览重在培养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和从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先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或作品的主要观点。精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对名著中的重要细节、精彩片段、话外之音,要引领学生静心细读,和他们一起去品味其构思的奇巧,揣摩其布局的精妙,欣赏其语言的优美等,来获取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2.3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历代学者总结出来的读书经验,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做笔记可帮记忆、储资料、促思考、提效率。它包括:

(1)圈点勾画写批注。小到字词,大到书的重点、难点都可在书上画线或做上各种符号圈点;稍纵即逝的零思碎想,亦可记在书的"天头""地脚"或其他空白处成为眉批、脚注或旁批,以备参考。

(2)日积月累作摘抄。让学生摘录妙词佳句、历史典故等,经常翻阅,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摘抄的基本形式有:语录式摘抄,提要式摘抄,赏析式摘抄,研究式摘抄,组合式摘抄。

(3)条分缕析列提纲。指导学生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或者指导学生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评析归纳抒心得。学生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或有感而发补充论证,或评论得失指摘错误,或自悟自得抒写情感,可随时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写作成文。

3.引导自主阅读,善读名著

名著阅读应是自觉的行为,只有主动阅读才会有独立深思和自由人格。

3.1倡导自主阅读,要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名著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恩格斯在《致玛·晗克奈斯》一文中说"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里,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本名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要允许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

第7篇: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激发其对课外阅读的渴望。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生的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学习,还可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兴趣,活跃思维,陶冶性情,发展智力。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各科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他们未来生活中受益无穷的文化积淀。其次,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读书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另外,在阅读的层次上应遵遁先易后难,先短后长的原则,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惧情绪。让他们尝到阅读的甜头后,再逐渐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等。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著名学者说,读书要有效果就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眼到对于读书的关系很大,一时眼不到,贻害很大,并且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口到就是要句句念出,好的作品要背出。他说:“念书的功用能使我们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构造,句中各部分的关系。往往念一遍念不通,要念两遍以上,方才能明白。”

心到:心到就是要弄清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而是要靠工具书及思想方法的帮助来思考。

手到:读书“必须还得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 “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了,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我们可以说,没有动手不勤快而能读书的,没有手不到而能成学者的。”

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做到先生所说的“四到”,那么课外阅读的效果就显而易见的了。效果有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就有了,越有兴趣和信心,那么阅读的效果也就越好。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1.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然而,课外阅读的指导关键在于课内学习所得的方法的正确的迁移。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各种阅读方法诸如精读、泛读、速读、浏览等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以运用。另外将课内阅读的内容向课外阅读进行延伸。一方面会使学生在阅读的量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阅读学习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心记不如笔记,阅读时可以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将读过的名言妙语和自己的感悟摘抄在笔记本上,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印象,也有利于反思回顾。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把自己的点滴之思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顿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外阅读笔记还可以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材料与借鉴。

3.采用反思、探究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在实践中,让学生在认真阅读作品,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实现对文本的思考、探究。这样的课外阅读,不仅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扩大了课外阅读的范围,同时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四、给学生推荐适宜的阅读书籍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来读,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成长需求,一方面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应向他们推荐一些品位、格调俱高、文质兼美的时代作品,如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让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积淀在课外阅读的促进下均进一步得到提高。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书籍少,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据调查,约有60%的学生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课外阅读的,20%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的,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可供选择阅读书籍的数量少,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客观原因。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与学校联系,让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多给学生一些方便。也可在班内,发动集体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以使学生有博览群书的条件。

五、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1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想和智慧,共同阅读,阅读彼此,永远充满了惊喜,永远不会疲倦。[5]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如果能详细地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那效果就更显著了。笔者认为,一学期召开二三次,每次发言人数应不少于五人。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隔两三周就举行一次全班或全年级读书笔记展览,请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3-5篇,并且让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与较差的同学结对子,共同提高。

第8篇: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一、激发热情,拉近距离

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教师应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知人论世,了解到名著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目的,使其能“亲其人而信其书”,知道名著是能给他们启迪和帮助的,自然会激发兴趣,主动阅读经典。

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做的是让同学们明白阅读对他们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我为学生印发过谢冕先生的《富有的是精神》《读书人是幸福人》等文章,也为学生播放了一些由名著改变的电影戏剧、百家讲坛等视频,我们还随时开展一些读书会等活动。例如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展活动,在作家诞辰日举办他的作品介绍会。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开展读书交流会等各种活动,让学生们的思想进行碰撞和交流,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二、分类引导,品读经典

学校图书馆应对学生全面开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教师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确保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

我们可以把名著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分类介绍给同学们。

小说是同学们较为喜欢的体裁,在调查中我发现有63%的同学最喜欢读小说。中短篇的小说如《边城》《老人与海》,我安排在读书课、自习课上来读;长篇小说如《复活》《堂吉诃德》,我多安排学生在假期读,并且制定计划,让学生在高一课余时间读完《三国演义》,在高二课余时间读完《红楼梦》,并举办相应的知识竞赛。

此外,我还把当代的优秀小说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推荐给学生,这些作品也深受学生们欢迎。我们还曾举办了河南作家的专题交流会,引领学生们认识了我们河南作家姚雪垠、二月河、周大新、刘震云、李佩甫、阎连科、刘庆邦、王奎山等,让同学们认识到文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情。

诗歌也是受同学们欢迎的文学体裁,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22%的同学表示最喜欢诗歌。通过与同学们座谈得知,同学们最重视诗歌,因为古诗的默写、赏析是试卷中必考的内容。古代诗歌的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日常教学中常抓不懈的重点。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讲解分析诗歌,还要求学生在早读时间大声诵读、自由背诵,并且我校还开发了校本课程《新诗经》,为学生补充了大量经典诗歌。

对于新诗的学习,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时就能接触到徐志摩、戴望舒的诗歌,但我认为重点还是安排在高二年级较好,因为在高二年级,学生们将在《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本中接触许多经典现代诗歌。我们可为学生们播放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的视频。一首首名篇佳作,经过主持人们的深情演绎,再次闪现出熠熠光辉,感动了学生们纯真的心灵。我们还可给学生们讲解一些诗歌朗诵的技巧,包括声音基调的把握,节奏的安排等等。那段时间,我们班里掀起了读诗的热潮。当然我们还应趁热打铁,在班里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们找出自己喜欢的现当代诗歌诵读。我发现:泰戈尔、普希金、郭沫若等早已进入同学们的视野,汪国真、席慕蓉、海子、舒婷、余光中则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诗人,许多经典的现代诗歌同学们也熟读成诵。我还鼓励同学们自己尝试创作诗歌,那些较好的作品还曾发表在我们的校报《矿砂报》上。

散文是不太受高中生欢迎的文学体裁,因为大多数同学表示散文没有什么情节,不太吸引人。调查中,只有11%的同学喜欢散文。我为同学们推荐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梁衡的一系列人物传记式散文、张晓风温情脉脉的散文,同学们渐渐被散文丰富的内涵、深邃的哲思、缠绵的温情、优美的文笔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我又为同学们介绍了朱自清、汪曾祺、林清玄、龙应台、迟子建、毕淑敏等不同风格的散文家及其作品。当然,同学们之间也互相介绍彼此喜欢的作家,鲁迅、韩寒、巴金、冰心、丰子恺等都受到不同同学的喜爱。

三、注重积累,以读促写

在引导学生们阅读名著时,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只注意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在肯定和鼓励的同时,我们也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语言和构思,让学生们在读书时做好笔记,摘抄优美段落,积累写作素材,学习构思技巧。

记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既能写下自己的感悟,也能摘抄一些好的句子段落。可有些同学是有惰性的,因此教师要定期检查同学们的读书笔记,以便更好地督促同学们进行阅读。我们可以分阶段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可以开展手抄报活动,可以举办“读书伴我成长”的征文比赛,还可以以“名著中的经典语句”“名著中的经典情节”为内容举办演讲活动。这些都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可以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对解决写作的材料积累、构思、立意是非常有益的,所以阅读名著对写作教学的促进是势在必行的。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第9篇: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阅读 兴趣 设计 情境 质疑 笔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25-01

一 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新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创设适合学生情感思维发展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良好的情境带动下得以发展和延伸。当前的阅读教学高耗低效,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长期处于“被阅读”的境地,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许多教师经常在一起探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乐之者”。如在教学《颐和园》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颐和园的视频,并介绍说:北京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还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景。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著名的景点。它有哪些美丽的景点呢?让我们随着多媒体浏览一下,一起感受它的美丽。当学生看完多媒体的图片,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了,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师讲、学生听,就缺少了阅读,整个课堂就好比风平浪静的湖泊,没有一点涟漪,有如盛夏季节没有风的日子闷得慌,这样学生的精神就会萎靡不振,思维凝结没有活力,反应迟钝。而阅读则可以改变这一切,并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真正起到一种“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教学过程中,阅读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个环节,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热爱祖国语言感情。在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史上,一些成就卓著的文人学者,无一不能诗善赋,而几乎又是手不释卷、口不停诵的。如唐宋家之一的韩愈,就说过他自己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父,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由此可见,对于语文教学,仅靠教师教、学生听,脱离读是违背教学原则的,也是教不好语文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合背景,细细品读,耐人寻味。朋友要西出阳关,这虽是壮举,却要长途跋涉,备尝艰辛,这临行之际的一杯酒,不仅含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了对朋友处境、心情的体贴,也饱和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福。这种场合,往往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通过这样细细地品读,才能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学生独特体验的真实再现。为了使学生的质疑有目的性、科学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方法,那么问题就会源源不断,屡见屡鲜,当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之后,学生就会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满足求知的愿望。当学生提出较隐蔽而又深刻的问题时,我当即表扬他积极动脑,并且让其他同学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这样就达到了抛砖引玉、求“巧”务“深”的效果。在《彩色的翅膀》的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行列出问题,然后让全班同学去讨论。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宝石岛是一个什么样的海岛呢?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生活呢?为什么要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呢?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什么方位,如果没有战士驻守,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动参与课堂阅读的积极性,并且体会了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

四 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

阅读只单纯地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要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1)摘抄原文。(2)提纲式摘录。(3)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名人名言、警句、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以达到提高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表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小学生从小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