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范文

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

第1篇: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案例分析法;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跨文化教学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不管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经济往来、旅游爱好者之间掀起的出国旅游热、还是出于爱好主动学习第二语言,这些都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跨文化交际。正因为有交流的需要,相对应地跨文化教学及其研究也应运而生了。为此,我国各大院校也纷纷开设跨文化相关的各种课程,教师们也结合教学经验采用了诸如讲课、小组讨论、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和素材,这些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特点。在这诸多方法中讲课仍然是最主要的,因为它对于传授知识的作用最明显,但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突出。而案例分析,尤其是对影音资料进行的案例分析,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跨文化教学中去。

二、案例分析法的选取途径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当时是通过采取真实情景或事件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取得教学的成功。这种方法受到重视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了。下面着重选取了三个途径来具体介绍一下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真实的生活场景

生活是最好的舞台。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充分挖掘特殊的生活场景,多方面多角度利用外教提供的资源,多和外教交流,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也可以组织一些东西方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讨论各国之间文化差异、各种西方节假日庆祝方式、以及赴外企进行实地参观等等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外企的实训和上岗实习等教学活动中,面对面地和外国人进行交流。然后把他们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冲突,进行总结并分析原因,以消除摩擦和误会,从而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这些生活中真实具体的案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

我们现在了解到的西方文化,大部分都是通过学习、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到的。因为它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文字材料,使读者在阅读中对于西方文化进行有血有肉的了解。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在社交场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在目的语使用环境下产生的心理条件,从而间接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校里,课堂上学习的东西非常有限,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空闲的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 多媒体技术的影视资源

影视资源用于教学,尤其是跨文化教学中具有其特殊的优点和特点。因为电影电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且受欢迎的一种媒体,它比别的教学手段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也因为电影电视比起教学课本和其他书籍更戏剧化、动态化。而且它也能更加直观化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特点或是社会文化习俗,也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易于理解。随着电影科技的发展,将呈现给人们更丰富、更具体的观影体验,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长学生对他国文化的了解,提高意识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跨文化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西方优秀的电影情节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电影情节案例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的优势

案例主要是提供了他人的经验和教训,而案例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案例情境中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来了解人物的行为,评价其对错,进而告诉我们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应对。在跨文化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跨文化案列的优势进行分析。

(一)跨文化案例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

对于大多数中国的学习者来说,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不是很多,对一个国家的学习只能依靠书本和电视等,书本上面的东西都是死的,仅仅可以用来积累知识,但生活是活的、流动的,无时无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如此便导致很多人往往书本上功夫很到家,学得很好,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能为其所用。然而,跨文化案例它本身就是生活的缩影,是真实生活的演绎,里边不仅涉及了语言知识、行为动作,还涉及了为人处世、文化习俗等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形象的场景往往给人更深的心灵感触,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案例的分析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为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和教学工作也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二)跨文化案例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的理解力

调查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约占30%,通过非语言进行交际则占70%。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尤其是外国人的非语言表达特别丰富。而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将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中呈现出来,学生能根据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对因非言语行为引起的误解、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增强对目的语非言语交际的理解力,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冲突。

(三)跨文化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冲突问题的能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文化的人看法肯定也不一样。通过对跨文化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我们知道交际冲突的主要原因不是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造成的,而是东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在比较和分析中加深对多种文化的了解,逐步学会站在不同立场看问题,促进多元化视角的形成,这种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不仅这样,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避免误解、冲突,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锻炼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跨文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法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国家、社会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能增长学生的知识以及对异文化的了解程度,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 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第2篇: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 ation,早期也称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 on。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也可以被认为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交际行为。跨文化交际学科最先在美国出现并且得到发展。美国是个大熔炉似的移民国家,因此形成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格局,文化碰撞是必然存在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强调并维护自己的文化,于是跨文化交际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同时又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但是离开文化,语言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文化内容制约、影响和决定语言的形式和运用。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语言,它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各种礼节、习俗、传统等。商务英语的高职院校学生,既要学习语言知识,更要对世界上各种跨文化现象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从容交际,有礼有节,行为得体。因而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跨文化的含义、跨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实训中从课内外多方面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中开设跨文化课程。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设置

从课程设置来看,《跨文化交际》要设定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经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者的关系,通过精讲多练和大量的案例分析强化训练,模拟交流学习,掌握手势和其他形式体态语的广泛应用,掌握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根源和预测行为后果,避免心理障碍解决文化冲突,促进跨文化交际敏感性,能使用英语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得体的交际,促进跨文化合作能力。其重点学习内容如下:(1)文化多元的存在;(2)言语交际模式;(3)非言语交际模式;(4)文化休克和面子理论;(5)跨文化认同和适应;(6)跨文化行为能力的促进。

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该课程建议作为专业课程的衍生课程来对待,所以应在大二或者大三开设。由于大二、大三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均达到了一定的训练要求,因此,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即设置任务启发学生对各种跨文化现象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经常组织课堂情景模拟及实训,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过程,涉及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双语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个人反思法等。针对跨文化交际属于大部分学生未曾真正接触的领域,除了任课老师要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经历,能结合自身经历,适当以点代面地展开讨论学习,遵循循序渐进法,逐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手段方面,大胆地利用目前的校企合作基地,开展跨文化交际课堂外教学,进行文化参观,鼓励学生通过对毕业生的采访,丰富教学资源。教师也可借助各种影像视听及文字材料等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和领会各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在每个专题结束之后,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就自己所见所闻的各种文化现象及案例进行讨论,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体会和观点,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找出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及其原因,以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并提高其商务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商务活动实践中还存在着语言能力不足,跨文化意识欠缺,跨文化知识不足等问题。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既懂英语又通晓英美国家文化的复合型商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语言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有助于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英美文化和相关的商贸文化的内容,如非语言交际的技巧、文化冲突解决之道、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跨文化交际原则等,使自身跨文化环境下的商务交际技巧不断提高, 将来能更好地服务对外商贸行业。并且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逐渐成为国际商务从业人员越来越重要的一种素质。

参考文献:

[1]房玉靖,姚颖,主编.跨文化交际实训[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15-18.

[2]郝钦海.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8(30).

第3篇: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案例分析 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206-02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行为源与反应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亦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思维交谈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而由于不同的民族在经济、社会、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的语言思维环境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等诸多的语境,因此这往往就极可能会造成话语推论错误,造成冲突和障碍。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多地注重讲授语言的知识结构,以及过分地强调语法的重要作用。一些教师不仅教学方式单一,而且还使外语课成为其演讲课,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求人们掌握正确的语法,而且要求人们准确地把握语调节奏,争取做到和母语者游刃有余的无障碍沟通,同时还需要学会做得体的事。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建构的是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但更为重要而迫切的则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有关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探索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相关的教学模式也要根据教材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笔者认为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是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有效的信息来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从而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更多的英美文化。此外,教师在授课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些有关文化交际方面的材料。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阅读一些他们所感兴趣的有关英美文化的文章、报刊杂志,从而使其进一步了解英美文学典故等方面的语言背景知识。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利用课堂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手段――案例分析教学法。在跨文化外语教学课堂中,案例分析法的运用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案例的选择要适当,也就是说案例的内容不但要与课文主题紧密相关,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展开,从而以便于课堂的教学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案例的材料有很多,譬如跨文化语境下的各种日常交际应用、异国文化的体验之旅、跨文化交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总结等。另一方面,案例分析要有步骤地逐一进行:教师预先提问――自由阅读案例――思考分析案例――分组自由讨论――概括得出结论――教师归纳总结,这是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外语教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5个重要环节。教师的预先提问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由的阅读案例使学生在能获得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训练其阅读技能。因此,教师应当在此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快速地获取有效的跨文化信息的能力。在用案例分析法教授跨文化外语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则是思考分析案例的环节。因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会形成跨文化的意识,而且还会使其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得到训练。正因如此,教师应对这一环节的运用格外重视。分组自由讨论则可以同时提高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即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的交际技巧。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而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知识、提升跨文化意识的过程就应是概括得出结论这一环节。此外,这一环节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作为运用案例分析法教授跨文化外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归纳总结,这就为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提供了保障。

(二)互动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每种方法也有其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笔者在此介绍以下三种较为特殊但又具有一定实用性的互动式教学法。一是主题探讨式互动教学法。主题是互动式教学的“灵魂”,教学双方围绕主题展开互动,有利于达成预期的教学目的。其方法所遵循的一般步骤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的好处就在于主题鲜明,条理清晰,讨论深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思维。但同时,此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就是教师组织的难度系数较大,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而这些往往就会成为影响教学进程的问题。二是归纳问题式互动教学法。归纳问题式互动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前针对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概括归纳出课堂上需要互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开始时,教师将事先所准备好的问题一一向学生抛出,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潜力,使学生广泛思辨、争论,最终达到了解、熟悉和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开阔学生的思维。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其思维的创造性,但同时也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备课。三是多维思辨式互动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把现有的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率先提供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指出这些经验方法的优劣并对其加以完善,也可以有意地设置正反两方,让学生在争论中寻找出最优的答案。一般的程序步骤只有简化的三步,即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发展理论。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分析问题深刻全面,自由发挥度较大,而这对于教师则是一种挑战。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对突发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较强的分析掌控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其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互动教学方法。

(三)双语教学法

双语教学法是一种相对新型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方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应该如何考核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程度。根据双语教学所具有的特点,笔者认为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对学生的考核可以不采用一纸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而可以采用综合几次课业成绩来最终确定学生分数的新型模式。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笔者所说的课业有别于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课后作业。首先,笔者所指的课业需要学生以英文的书面表达的形式来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时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其次,课业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操作性,也就是说学生不仅需要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查询历史资料、具体观察研究、实际应用操作等方法获取课业中所需要的但却是课堂所教授知识以外的材料。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通过完成课业,在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获取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向学生布置课业之前,必须要预先精心的设计作业,明确该课业所要涵盖的知识点,以及学生应从哪几部分来展示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还有就是需要设置合理的课业等级标准,并要向学生逐一地讲述清楚。在学期末时,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平时课业的综合情况公平全面地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了。

(四)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或教学仪器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样品、标本、模型等实物和各种挂图、音像资料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模式。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多种多样的多媒体英语资源如雨后春笋般朝气逢勃地出现在了英语的教学中,这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出具有浓郁西方文化特色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利用目前已有的众多教学资源,例如收听英语广播、英语歌曲,观看英语电视节目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但也已普及的互联网技术,浏览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网络资料,观看经典的或是当下流行的英语原版电影,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领略英美本土的文化风情。

(五)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是学生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用这种方法时,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需要预先精心地设计、创造出具有符合学生自身特点以及英语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还要组织学生在这种特定的交际语言情景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尽管课堂活动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此种教学模式却能够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实战交际能力。在运用课堂活动教学法时,既可以让学生设想自己置身于被英美文化所包围的情景中,进行诸如打招呼、介绍、祝贺、告别、致谢、道歉、约会、购物等特定的日常交际场景的语言练习,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role-play(角色扮演)、group-discussion (小组讨论) 、pair-work (结对练习)、short-play(短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动有趣的同时又具有英语本土文化氛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大胆的运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交流,使学生寓学于乐,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师生互相配合,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感性认识。总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体现的则是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及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三、总结

文化除了在内容上是多种多样的以外,在形式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文化都早已渗透其中、密不可分,而其中较为典型的重大的文化表现形式则可能就是道德、政治、军事、宗教、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活动了。由于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历史的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也就导致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也使得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忽视了这些文化存在的差异,就难免会产生误解、冲突,甚至是更为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产生跨文化意识和理解异质的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边明华.浅谈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2).

[2]黄跃进.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04).

[3]李晋.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4]李婷.浅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11).

[5]王卫,汤九华.关于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

[6]周芬芳.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分析[D].湘潭大学,2006.

第4篇: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跨文化交际 教学策略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老师在教学的开始就应该结合所教授语言的文化背景,采取多种灵活的手段来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适时地将跨文化交际教学贯穿到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有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语言是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绝对不是单词和语法的叠加,它包括了大量的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形态,只有把这些文化背景和语言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有效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目的。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也因为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不了解,闹出了很多的笑话。比如,有一部分的学生会把big ben认为是骂人的话,也有很多学生认为美国的首都是纽约,这是因为在初中英语中经常出现纽约这个名词。

所以,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很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现阶段,初中英语中跨文化交际教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学生的造成的干扰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自我介绍

西方人在进行自我介绍或者出席各种场合的时候,首先说的是; I am ...,而在询问他人姓名的时候,也经常用:May I have your name?我们在询问他其他人名字的时候,经常用的方式是:你叫什么名字?这样的问法在西方只存在于警察询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

2.2打招呼

中国人见面第一句话经常是:你吃饭了吗?而西方人的见面打招呼的方式经常以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来开始的。

2.3称赞对方与答谢方面

西方人会很直接的赞美对方,比如说对方真漂亮,衣服真美丽。面对别人的赞美,对方也经常以“谢谢”来回答。我们则是比较谦虚的赞美和答谢。

2.4个人隐私方面

西方人特别的介意别人问他:你多大了?你是干什么的?你在哪里上班?等等这样的我们经常用来寒暄的问题。他们觉得这样的问题是在探寻他们的隐私,很是介意这样年龄、家庭及动向的问题。

三、通过一个案例,来进行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策略的分析

3.1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小案例分析

在学习初一英语Uint 12这一单元的时候,有一个涉及到美国的代表性地点的话题: A holiday journey。在进行这篇文章的学生的时候,学生要认识Californi、Hollywoo、Los Angeles这些城市。在课上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这三个城市的主要特点和文化背景,在课间的时候老师可以播放歌曲,《恋曲L.A》和《加州旅馆》这两首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一下这些地区的不同文化氛围。

3.2初中英语的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生新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

初中生现在的认知水平发展的速度快但不够成熟,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时,首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始出发。

3.3在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学习中,也比较感兴趣。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关注点,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应该创作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不要一直用一种教学方式,那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

3.4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是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查询信息,每个学生搜集信息的角度、观点都是不同的,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而且这样可以把自己查到的信息共享给所有的学生,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关于不同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四、结束语

英语作为国际性的交流语言,其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人的智力的开发因素是不容置疑的。这些跨文化交际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一定要渗透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 钟全寿. 浅议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英语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09(07).

第5篇: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认知、情感和行为;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跨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与广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而是为了从事有关的涉外业务工作,英语学习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能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随着社会对外向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英语交际能力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以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学院国际交流项目日益增多。2011年4、5月份,学生参与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就包括中芬(江苏)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比利时GROUPT大学生代表团访问、四国学生联谊、韩国大邱大学文化交流等。学生海外实习人数增多,在外企工作的毕业生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国际交往中的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国际化背景下,现代外语教学正经历一场改革,主要表现为:教学的目标已经从原来单纯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转变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在课程评价上,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在这种趋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师有必要思考行之有效的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本文从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内容维度着手,探讨了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指导原则及多元化、立体化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维度

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确定该能力的构成要素。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维度的概念,而且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因此各学派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构成观点不一。我国学者贾玉新总结交际能力的四维度系统,即:基本交际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策略能力系统。相比之下,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分类对于跨文化交际培养内容的指导有较强操作性且符合教学规律。

认知能力包括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语用知识、文化背景,并且能将这些认识进行整合的能力;情感能力要求交际者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其他文化的态度、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等交际障碍的能力,能够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具备良好的移情能力;行为能力因素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方式,它以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作为基础铺垫,即通过具体交际行为表现出个人的认知和情感经验。跨文化行为能力包括三方面内容:技术能力,包括基本的语言技能、工作技能等;协同一致能力,指交际者能够以得体的举止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应对变化的策略能力,指交际者能够克服自身文化差异,运用合适的交际策略解决问题,实现交际目标的能力。

由此可见,高职跨文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围绕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跨文化认知、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而展开,才能真正全面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指导原则

结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与高职英语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教学应具有以下特点:

1.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

具备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产物,人的语言和行为受到自身文化的制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不同的文化现象、文化内涵,培养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态度,形成自觉的跨文化意识。这种跨文化意识能帮助他们主动获取、深层次地处理文化知识,并在跨文化交际行为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语言与文化的整体性原则

跨文化的交际是在一定的文化规约指导下的言语交际,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把语言和文化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从高职学生的整体要求出发,配合语言要素进行跨文化教学,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完整的、真实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只有把握了文化的体系性,才能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

3.实用性原则

跨文化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在交际中能用得上的,而且是经常使用的。这样,就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和捉摸不定,同时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实践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产生良性循环。文化内容中的交际模式、语用规则、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社会传统等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帮助,应该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点。

4.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强调的不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灌输,而是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应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建立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

三、多元化、立体化的培养模式

1.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课堂教学

跨文化的教学是针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个教学新概念。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是指,既要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又要使他们了解造成语言差异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培养他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利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要改变以语言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交际为契合点,将语言形式与文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语言教学过程的同时也就是文化教学的过程。这里的文化教学与专门的文化课程不同,专门的文化课程如英美概况、美(英)国文化、跨文化交际学主要从宏观角度介绍文化,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服务,它所关注的文化因素是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密切相关的交际文化。在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词汇、语法、句型、篇章的学习以及听说、阅读、翻译、写作等课程感受不同的文化现象和内涵,体会语言的表层和内涵之间的关系,形成自觉的跨文化意识,通过实际的交流活动掌握英语的语言规则与文化规则,从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发展到不自觉的跨文化行为能力。

教学方法上改变单纯灌输的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认知法等交际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与交际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除讲授外还可采用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文化比较、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

(1)比较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中西语言与文化,找出它们的共性与差异,找到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干扰所在,达到增强学生的文化感悟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透过语言看文化,使得语言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当然,在比较文化差异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避免对目的语文化盲目的模仿和搬用。

(2)案例分析。在教学中以交际中的案例为导入,把学生带进真实的交际的现场,引导他们感受文化对交际的影响,分析造成跨文化交际冲突产生的原因。这种方法对于训练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就是仿真的交际性课堂活动。教师可选择有文化差异的典型现实交际场景,学生设想自己是交际中的某一方,在课堂上以亲身的交际实践活动体会文化的差异,体会某种文化心理。在角色扮演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用心体验角色的感觉,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角色扮演者在不同场合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他学生也在这种生动的氛围中体验了语言文化知识,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4)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学生生动直观地感受英语文化国家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观、风俗习惯、人际交往,在真实的语言环境的熏陶下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通过学习讨论,学生在本族文化氛围中体会目的语文化的不同之处,加大对文化的理解和容忍度,寻找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2.网络教学

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潜在优势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跨文化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归纳综述能力。通过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英语,还能了解到风土人情及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表达。通过建立网络课程、课程QQ群,师生的沟通突破了课堂的局限,培养模式从平面走向立体化。

当然,网络资源纷繁复杂,教师要培养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对待同一问题和统一现象的不同观点,要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3.营造校园跨文化氛围

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外语言文化学习氛围,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班级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大、参加人数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

(1)从校园环境入手,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走廊、教室布置带有包括英语及西方文化的文字图片或饰物,定期按文化主题进行更换,使学生在充满英语文化特色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不自觉地受到文化的熏陶。

(2)开展文化专题讲座,特别是请外籍教师讲一讲他们本国的文化,可使学生直接感受本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同时,由于外教本身也在进行跨文化的交际,更可以从切身的体验出发,指出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各个方面。

(3)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指导学生开展英语沙龙、英语晚会、各种单项或综合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语言文化技能。

4.开展国际合作,创造学生国际文化交流的机会

当代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他们渴望了解国外的世界,对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感兴趣。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国外的文化和技术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结合英语教学开展以下活动:

(1)国际校访活动。邀请国外的学校组织代表团到学校进行校访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涉外的接待、交流活动,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运用跨文化知识与技能。也可以组织优秀学生代表团到英语国家的学校进行访问和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性认识,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第6篇: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范文

摘 要:随着近年来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一直是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笔者认为,第二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本文简单阐述了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内容提出了一点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与教育国际化正在蓬勃发展。在这样一个大背景、大趋势下,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直接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化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交流、碰撞。因此,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成果,能够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产生积极作用,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一、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

1.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

“第二语言教学是在学校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者对第二语言能力的掌握,包括具体的言语交际能力和技巧……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培养出能用目标与进行交际的人才。具体到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培养出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周小兵,2004)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帮助学习者获得日常交际能力——也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目的,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出发点和直接需求。对外汉语是以汉语为目的语,教学对象为外国留学生或海外学生的教学。由于教学对象的母语、教育程度、个性等情况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这正是将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作为母语教学区分开来的重要所在。而这些文化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理解和使用上的问题,增加了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对象的学习者的学习困难。例如,“关系”、“意思”等词对汉语初学者来说难以理解,“出息”一词也较容易出现偏误。

2.跨文化交际

胡文仲(1999)认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L.S.Harms(1973)认为,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而跨文化交际能力,W.B.Kim(1992)指出,就是个体所具有的内在能力,能够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关键性问题,如文化差异、文化陌生感,本文化群体内部的态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等。

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促进交际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减少文化障碍,加强对目的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恰当地、得体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适应汉语语言环境,以达到顺利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不能离开跨文化交际环境而孤立地存在,而是应该结合跨文化交际研究成果,处理好课堂教学、第二文化环境和跨文化交际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第二语言教学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架起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二、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些跨文化交际问题

由于语言及文化见存在着种种差异,教师与第二语言学习者都可能会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只有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这些问题,通过训练与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尽量避免误解,减少文化冲突,达到比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1.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的概念现在比较为人熟知,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Kalvero Oberg,1958)

由于一个人在陌生的文化环境里,出于本国文化的影响,在目的国文化中寻找不到共同或相似的经历与经验,那么他可能遭遇文化挫折感,其生理功能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不论是外国留学生还是在海外工作的汉语教师及志愿者,他们都可能面临这个文化差异的问题,这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

2.价值观念

在跨文化交际中,词汇、思维、行为等多种方式是不同群体或个人文化差异的外化体现,究其内在原因是文化的深层结构不同,它决定了人们选择什么样的行动模式、方式及目的。这与人们的价值观——喜欢什么样的事态或观念,不喜欢什么样的事态或观念,这种大致的喜好倾向——密切相关。价值观主导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反映价值观。了解价值观是理解不同的语言、社会和文化差异的前提,也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因此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尤其是在海外进行汉语教学时,应该尊重与了解目的国的价值观,不能用本国的价值观标准武断地判断、评价或理解目的国的文化现象。

3.思维定势与偏见

Lippmann(1922)最早提出了“定势”的概念,他认为复杂的环境使人们无法全面地认识世界,因此未来节省时间,人们使用简化的认知方法,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人或民族、种族塑造成一定的形象。这种形象往往带有人的主观情感,有时非常执着。如果产生了误判,那么比较容易导致偏见。例如有人认为德国人、日本人呆板僵硬,法国人浪漫,黑人喜欢犯罪等等。

尽管思维定势与偏见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影响了第二语言教学的交际效果,甚至有可能引起交际失误。

4.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本文化优于他文化的心跳,是文化观念上的主观主义。它偏袒本文化,按照主观的标准给他文化分成等级,否定或贬低其他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就。民族中心主义在任何文化中都存在着,反映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中,涉及语言使用、交际传播、社会结构与文化等多个方面。

民族中心主义不利于建立理性的文化认同与公正的价值判断,这种情感如果过度,就可能引起文化冲突,阻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三、对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思考

帮助学习者提高跨文化意识,让其真正认识、理解并正确运用目的语语言规则,达成交际目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而在此之前,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清楚地了解学生母语和目的语语言及文化的特点、差异以及预设可能遇到的冲突,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文化休克,度过文化适应过程,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利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认识母语和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特性、差异,避免母语的干扰,对于那些大同小异、同中有异的语言和文化成分,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当然,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拥有扎实的汉语本体知识基础是必须的,同时也应该多花时间与精力了解学生的母语语言文化与汉语的差异所在,做到有准备、有应对的第二语言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对比分析的时候,应该把握好对比的思路和重点,词汇系统如,“朋友”和英语中的“friend”、“friendship”,“骨气”等;语言结构方面如“不大不小、不胖不瘦”体现出来的中庸思想;还有语用规则方面,如讨论比较多的称呼语等。

2)尊重学生、了解学生

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学对象,首先应该遵循跨文化交际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互相尊重、平等待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各民族文化在价值上都是相等的。因此尽管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肯定与汉语文化存在差异,有时是巨大的差异,但不能骄傲自大、一叶障目,应该充分认识彼此,尊重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避免发生文化冲突。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到不同的学习者拥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性格、学习动机等,应该针对其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等。

2.第二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引入

1)在内容上,循序渐进,坚持实用性,注意度的把握

不同层次的语言水平、不同需求的学习者,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对教学重点、方式需要作出合理的安排,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举例来说,在初级阶段,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做背景文化知识的介绍,例如打电话时,汉语中没有“这是某某人”(This is)的用法。针对日常生活,从较多交际练习中渗透,可以是课前导入的情景对话,也可以使用任务法,形式不拘一格。

实用性是指,引入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应该与语言知识、日常交际紧密相关。例如,对待恭维时,中国人往往比较谦逊,尽量少赞誉自己,“过奖了”,“哪里,哪里”——学生学了以后可以马上用得上。对于那些不经常使用的文化知识,在课堂上不需花费太多笔墨解释,如“地主”一词,可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电影《半夜鸡叫》、《白毛女》,课下去看。

此外,在引入文化内容时,还应该注意度的把握。也就是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以及交际需要,注意文化知识的比重,不过分求深、求全,否则反而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引起负面学习效果。例如“周瑜打黄盖”、“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惯用语,没有必要详细介绍周瑜、黄盖、刘姥姥的生平事迹,只要学生知道意思、如何正确使用,就足以完成交际。

2)在方法上,注意背景知识的阐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有些语言现象发生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有特殊的含义。这些具有隐含或者联想意义的词语或句子有时会让学习者理解困难,不知所措。例如一些带颜色的词语“黄袍、紫禁城、红人”等等。教师应该结合历史民俗、思维方式等文化知识加以解释。这种方法也可以与汉字教学结合起来,适当地插入其造字理据的讲解,既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汉字构型的规律,也可以寓教于乐,例如“肉”在做偏旁时也写作“月”,“脑、臂、肺、肥、胖”;“女”做偏旁的字“好、妇、嫁”等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女性社会地位和对婚姻的看法。

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案例教学法。案例既可以是教师准备,也可以是学生写的典型案例;既可以是交际失误引发的问题,也可以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经验。在课堂上,使用案例为教学素材,教师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真实的环境中去,开展对话和研讨。关键步骤在于分析讨论环节,如何创造良好的讨论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对教师的素质有不小的要求。

情景模拟法。围绕跨文化交际的一些具体问题,学生自主编写材料,老师加以修改、完善,例如如何向人请假、与人道别、请人帮忙等,再来讨论表演某个场景,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目的语解决问题,比较好地与目的语中蕴含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结合起来。

视听教学法。顾名思义,这种教学方法是使用电影等影响材料作为教学素材,在观看过程中培养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如果使用这种教学法,那么应该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例如利用问答、讨论等互动热身环节,一方面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一方面对影像材料的内容有所掌握。另外,试听影像只是手段,提高能力才是目的,因此观后的总结环节也非常重要,可以利用分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课下准备自己的观点发言,课上交流讨论。

互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探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主要运用问答、讨论、游戏等多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经常与上面几种教学法结合使用。(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 商务文化冲突 文化意识培养

商务英语把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等融合起来,与金融、法律、航运、保险等融为一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已从原来的货物进出口拓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各种经济合作,因此商务涉及的范围愈加广泛。除了这些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忽视商务交往中的文化现象。

1.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

商务英语教学大多采用“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使人认为会说英语、懂得一些商务知识即可以开展商务交往活动。实际工作中,尽管一些学生学会了一些商务英语,但在具体交往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往往产生误解,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商务英语中的文化现象,加强商务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1.1商务英语中的文化现象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文化的民族性的内涵,即是文化的特殊性的东西。人类文化的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既有普同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其根源于人类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普同与差异,及人类生存经验、历史文化创造活动的普同和差异。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

1.2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商务文化冲突及分析。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事实上,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踏入职场深感交流困难,当然,语言能力的因素很少,主要是文化能力欠缺。因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于是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

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如果不具备跨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的知识,就可能产生误解和冲突,甚至直接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涉外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中国加入WTO之后商务环境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2.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商务英语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现状,要求必须强化商务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

2.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强调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把目的语文化意识培养作为教学、学习的目标之一。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观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商务文化、熟悉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

2.2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从文化层面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商务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知识技能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或素养,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2.1课堂教学导入跨文化意识,注重文化教学。

教师除传授必要的语言和专业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课堂内容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帮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

2.2.2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一定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商务英语课堂中,可以适时地运用案例教学法,穿插“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进行实战商务演练。比如安排学生模拟召开一个主题为是否应当召开问题产品的商务会议。会议上需要总经理、产品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等七个角色,每组安排七个学生分别扮演。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个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让学生按照角色需要召开会议,通过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模拟会议结束后,老师给每个人的表现作出点评。通过这种结合实际案例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锻炼学生在商务环境中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

2.2.3利用多媒体及其他手段进行跨文化训练。

这是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专项培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案例分析:通过对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以了解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2)亲自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或田野作业,营造一种文化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体会到异国文化的特点,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3)信息介绍:通过演讲、材料阅读、电影录像等方法,对异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也可邀请外国专家作专题讲座或进行交流,以学习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各种交际技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贸易进口额大幅度增加,对商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建立卓有成效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和机制,成为我国许多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个课题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高淑英.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及其培养.商业文化,2005(10).

[2]李太志.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教育探索,2005(04).

第8篇: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 课程设置

1.研究背景

在我国,英语课程自诞生之日起便服务于经济领域,尤其是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于是出现了如洋泾浜英语等专门用于商业活动的语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与各国间的商务交往日益频繁,国际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然而,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我国与其他国家国间的文化差异却成为跨国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障碍之一。可以说,文化差异会渗透在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甚至决定整个活动的结果,因此,跨国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因素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经济发展的商务和英语复合型人才,国内各高校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势头正劲。然而,大多数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虽涉及语言文化知识的讲解,但偏重单纯、片面的英美文化知识,缺乏国内与国外文化差异的对比,培养出的商务英语人才不能完全胜任跨国商务活动的工作。因此,本文试图构建一套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旨在提高学生在商务活动中的实践能力。

2.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

首先,教师和学生应该明确教学和学习的目标,即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另一方面传授商务活动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以该教学目标为导向,确定课程设置的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的原则以及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设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等。

具有跨文化交际特色的商务英语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在西方文化下顺利使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为目标。同时,遵循应用语言学的原则,将在文化差异的环境下进行商务交流的能力培养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及英语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探究如何将跨文化交际理论融入已有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真正将语言技能应用于实践中。

由于商务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商务活动中的实际交流技能,如谈判、书写信函等,英语文学方面的知识,如阅读、修辞等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在教材选用上应该选择突出商务交际能力培养的英语教材,涵盖商务知识,商务谈判技巧,商务活动定的英语表达方式。此外,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商务活动交流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别等相关教材也应在选用范围之内,并尽量使用题材多样,涵盖商务活动整个流程的教材。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全英文授课,营造以英语为交流语言的商务活动氛围,将商务知识传授和英语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模拟真实的商务谈判场景,引导学生体会文化差异,尽快适应国外商务活动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流意识,积极寻找机会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实践,消化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文化差异,提高谈判能力。

课程安排方面,由于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很少接触西方文化,文化差异意识不强,因此,在第一、二学期就应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包括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英美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选读、英语语言学基础等。此后,将所学习的跨文化知识转为在商务活动中实际操作的能力,增设商务环境下英语表达方式的学习,以及相关的实训课程,如商务礼仪、商务报告、商务会议、国际营销和企业管理等。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培养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知识上进一步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提前进修所开设的课程,提高自身在商务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全面了解企业和市场在跨国贸易中的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初步具备跨国商务谈判的素质;其次,教师应集体研究如何构建具有跨文化交际特色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讨论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并在初期共同备课,探索出更能锻炼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案。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及网络和数据库等资源,实现立体化和全方位的教学与管理,积极开发和利用教学软件,发挥网络的作用,营造真实而生动的商务活动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跨文化交际意识。

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其他因素

首先,在校园内外可建立相应的实训体系。在校内,可创立模拟跨国商务活动中心,借鉴真实的跨国商务谈判案例,安排学生扮演谈判过程中的各个角色,要求全程使用英语,亲自参与客户接待、商务参会、商务礼仪活动策划等,教师陪同指导,以保证模拟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校外,学校可以积极与进行跨国贸易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定期安排学生参观、学习和实习,让学生感受真实而全面的跨国商务活动,切实体会文化差异在商务活动中所带来的问题,增强跨文化交际和沟通素质。其次,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应采用多元化的复合评价机制。教师可以依托课堂,随时下达与商务活动相关的主题任务,并记录和管理学生在校内及校外实训环节的表现,及时总结,为将来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参考。最后,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型交际性学习活动,考查学生的商务知识掌握程度,语言技能水平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结语

总体而言,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课程的设置应主要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安排、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手段上的革新,同时兼顾实训体系的建立及评价体系的形成。所有环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课程设置的各个方面重点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及多元化的复合型评价体系也保证了整个课程体系的运作,最终达到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目标,为真正的跨国商务活动扫除了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2]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交际能力需求分析及其对课程设置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赵军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外语,2006(5).

第9篇: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

引言

2000年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指出:“专业课程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除了强调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以外,《大纲》还首次明确地提出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由此可见,在社会发展如此迅猛、文化交流日益深化的今天,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1 跨文化交际学的起源

跨文化交际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进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进一步深入,使得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学者和教师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普遍的关注和研究的兴趣。跨文化交际学是以运用众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解释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会发生什么、怎么发生、为什么发生、带来什么后果,以及如何解决和避免交际障碍和文化冲突,以达到有效的交际。换言之,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就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2 研究方法和结果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Fantini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为理论基础,设计了由四部分组成的调查问卷: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以及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人文素质培养和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看法。研究者试图通过这一问卷,了解跨文化外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以及应对的措施。本研究的受试者为随机抽取的昆明某高校英语专业三个不同年级的65名学生。所有学生都自愿参与本次定性研究,并保证对问卷所涉及的问题如实作答。收回有效问卷60份。

2.2 研究结果

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75%的学生认为中华文明最古老、最优秀。95%的学生对欧洲文明感兴趣。92%的学生认为对待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98%的学生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对待文化冲击。显然,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中西方文明,并能在面对文化冲击时,以一颗平常心去体恤对方的感受。但另一方面,76%的学生无法与西方人进行深入的文化探讨。78%的学生因紧张和焦虑而无法适应不同文化群体的交际风格。

严明将跨文化交际能力概括为四个发展阶段:无意识、无能力阶段,交际主体误解了他人行为却不自知;有意识、无能力阶段,交际主体知道自己误解了他人的行为却不知道如何纠正;有意识、有能力阶段,交际主体在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进行交际时,有意识地调整自身的行为,以增加交际的有效性;在无意识、有能力阶段,交际主体能够根据交际对象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来使用正确的交际策略。

对这一部分的研究显示,多数学生基本已经进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第三阶段。在掌握了相关理论后,学生们能在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时,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其文化,调整自己感知、理解和表达的方式,并采用适当的交际策略以达成有效交流,但交际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也依然存在。

就人文素质教育而言,63%的学生肯定了学习文化的重要性。91%的学生认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应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较多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以及较强的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87%的学生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80%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与人文素质的提高不容剥离。

这部分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学习已不仅意味着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习俗,并同时提高自身修养。

在跨文化教学方面,69%的学生认为课堂上老师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仍以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为主。96%的学生认为老师在阅读课上很少涉及对篇章的理解和文化的讨论。但8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课堂中引入了价值观念和交际模式等文化因素。93%的学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了解了一些语言文化知识。85%的学生认为老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误区。100%的学生认为文化知识的讲授应当在课堂中体现。

从以上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多数学生认识到文化知识的讲授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性。虽然老师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们意识到要不断积累文化知识、了解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和不同文化所带来的交际误区,但学生在语言课堂上收获最多的仍是语言知识。

3 启示

3.1 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有些英语专业的老师仍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作者、背景介绍以及语言点的讲解上,却将对篇章的理解和对文化知识的讲授放到了相对次要的位置。而文化知识恰恰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深入了解的。因此,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让学生亲历不同的文化场景,无疑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具有积极的影响,并能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为日后正确对待随时可能出现的文化冲击做好理论和心理上的准备。

3.2 学生应对跨文化交际中各类突况的能力有待增强。

目前我国仍以笔试作答题目作为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估的主要方式,这就必然导致老师和学生都过分强调知识的教授和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变能力的培养。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显得迫在眉睫。高一虹将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核心是文化意识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多元性的认识、对文化差异的宽容、对异文化成员的共情,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第二,重视态度、情感和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第三, 培养与任何他文化成员间的人际交往。只有以文化意识为中心的外语教育,才真正符合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教育目标。

3.3 学生对西方国家日常生活和价值观的了解有待加强。

胡文仲指出,一个人可以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很长时间、掌握其语言、了解其习俗,但仍然可能无法理解其价值观中的某些部分。这就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熟悉和理解了该文化。作为文化中最深层、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时刻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由价值观所引发的跨文化交际中的某些问题,往往就容易被学生所忽略或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解决的办法。贯穿于社会文化习俗中的价值观,也是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语篇训练,逐步积累阅读技巧,并达到提炼文学作品的主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脉络和基调的目的。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文学作品对其所体现的历史时期的价值观有更深的了解。

3.4 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Lustig和Koester认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行为是得体而有效的,而这一能力的具备需要足够的知识、合适的动机和交际技巧。教师因此要鼓励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培养和检验自己的应变能力,使他们更深切地体会中西方的文化、交际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差异,并能锻炼自己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恰当地解决交际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校内英语角、俱乐部、辩论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都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的交流场景。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与外资或合资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外资或合资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制度。

3.5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步伐有待加快。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格。从社会层面上讲,就是要让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同时又能正确对待自身同社会的矛盾,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克服社会的种种不完善给自身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其向着更高阶段发展。就个人而言,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家庭以及他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为创造互助互爱的良好的伦理和道德风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努力培养自己正确的理性、高尚的情操和坚忍的意志。

4 结语

语言学习和文化教育密不可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代表的文化,语言学习的过程将失去意义。不断深入地理解西方文化,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就会随之增强,也有助于学生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并在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接触时,与之达成更为恰当而有效的交流,最终提升其人文素养。这更体现了严明所认为的“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文化习得是创造世界和平、保障经济合作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Lustig, Myron W. & Koester, Jolene. Internation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4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2003.

[2]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