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人才市场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

第1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市场需求;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233-02

0 引言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其发展格局,是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准确理解应用型的内涵实质,是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学校首先要结合自身办学实力、区域发展需要、学科专业积淀、师资队伍结构和优势等,明确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是研究型,还是应用型,并按照对应层次建构培养方案;其次从社会服务方面,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的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

1 目前市场对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1.1需求结构分析据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08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而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紧缺就更严重了。所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中高层会计人员是各单位所急需的人员。

1.2需求能力分析据调查显示,各招聘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更需要应用型人才,比如他们首先注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如其次是职业资格证书,而学历、口才、分数、外表等都排在后面。这说明市场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如敬业爱岗、务实求精的高素质实用人才,能够动手、“一教两证”的第一线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的新职业岗位人才,能进行应用创新、开拓创业的创新人才,懂得管理、了解规则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复合人才。那么就会计专业而言,需要哪些具体的能力呢?鹿亚芹等人认为,会计人才应具有以下几种能力“财务核算能力,会计软件的运用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预测、决策和财务管理能力,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懂外语,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阳征保、胡进认为会计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五种能力素质:“管理等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能力,专业英语运用能力。会计信息的网络处理能力,以沟通能力为核心的资源构建能力,道德判断与道德实践能力”。李荣认为应用型会计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人文能力:政治素养、个人素养、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专业能力: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税收处理能力;核心能力:会计能力、财务能力、审计业务能力、税收处理能力;发展能力:注册会计师、创新创业能力、考研能力、出国深造能力”。

2 当前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通常我们对应用型的典型特征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我国高等教育虽然我国在不同时期对本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高素质、强能力”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的却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都是其内在要求。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往往都偏向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理论最终向实践的转化,满足于传统人才培养的规格,没有能按照会计岗位实践性要求去开发课程与教学,从而使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偏移,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在面对市场上激烈的竞争时就出现了一个“怪圈”: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而大批的即将要毕业大学生又面I临失业的两难困境。到底是企业挑剔还是我们培养的不是有用的人才?

2.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倾向,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善性,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辅助环节,平时会计业务的相关实训课程由于实验经费和实验条件等限制往往很难按照培养计划完整开设;会计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会计实践性的需要,过于侧重讲解会计的核算职能,重复于各种数据的计算和会计分录的编写:教学内容过度专门化,没能有效打通与相关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相互联系,所学知识僵化,缺少适用性和应用性。

2.3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单调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相适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操作环节有待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分不开的。而与专业实践性教学所需要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全建立。传统教学模式对理论学习和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人为地造成理论和实际脱节。会计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单向传授式教育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使实践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很多同学在上学期间根本没有接触过会计实务中的单、证、账、表,以后走向工作岗位,一下子要面对各种行业的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各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复杂的业务处理方法无所适从,更不要说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

3 当前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3.1合理定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是目标培养的风向标。社会需求的层次和需求的能力应是我们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主要依据。所以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个动态概念,是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而需要不断调整的教育目标。况且会计是一门技能性、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技能训练比重大,因此应用型会计人才显然是我们培养时要基本确定的方向。所以各个高校在开设此专业前就应该根据自身实力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合理定位学校培养层次,是研究型的还是应用型的,从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既能保证会计研究、教学的延续性,又能保证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3.2改革课程设置体系,革新教学内容鉴于实训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实训课程开设时间的滞后性,为了保证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的及时联系,可以把实训分为两部分:一是分段单项实训,一是综合模拟实训。单项实训强调实训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可以

分散在学习各章节的期间进行,根据学生理论掌握情况,灵活安排实训时间。要求学生在认识会计实务中单证账表的基础上分别学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在综合模拟实训阶段则要求学生在学习以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相关课程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操作过程中既要使业务拟真,又不要过于繁杂;在操作方法上既可以采取分组分角色合作完成一套账,使学生体验不同岗位的职责,也可以每人独自完成一整套账,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另外,实训也分为手工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前面讲的内容更侧重手工实训。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算化的能力也是每个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能力,所以应保证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的开设,并且给予时间上的最大保障。在做好校内实训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开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3.3积极改革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在毕业以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学历较高,取得了某种职业资格证书,但没有从事过会计实务工作,实际经验很少,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先天局限性。所以我们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示范能力,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最好从事过会计工作,能很好的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对现有会计教师的后续培训,向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到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弥补其实践知识的不足:积极提倡、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参与企业财务实务运作,积累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如可以轮流选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会计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一些理论性强、操作性差的课程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对于可操作性强的课程可直接对操作过程和实习成果进行考核,采取上机操作、技能竞赛、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可以会计中“资产、所有者权益、会计循环程序”等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和声音,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为学生提供了高速度、高容量的信息资源.扩充了学习资源,可以延伸课本有限的教学内容,更以其声、形、音、画合而为一的动感场景为会计教学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全面调动学习兴趣,激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让学生感性地认识会计理论,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鹿亚芹。李名威,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会计之友》2009年第2期,第68页

第2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

>>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市场需求导向下的我国物流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市场需求导向下地方高校广告人才培养研究 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下的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市场需求导向下的出境领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基于需求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护理实训室的建设与改革 市场需求导向下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私营经济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文化培育研究 基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农业应用化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研究 基于“双需求”培养目标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6-20.

[4]张余华,赖嘉颖,许 菁,陈 征.广东省快递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9):48-51.

[5]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10-2014年).

[6]广东省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第3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了解目前甘肃省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整体市场需求情况,同时为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相关人员采取了资料搜集与统计汇总以及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了甘肃省近三年(2012.3耀2015.3)来各行业对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的需求状况。力求通过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状况的深入分析,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二、对甘肃省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涉税工作)的需求具有以下几点总体特征。首先,岗位需求多样化。本次调查的样本总量中,所需求的专业岗位数为623个,可进一步分为17种不同的专业岗位,其中会计岗位的需求占总需求的36.4豫,收银员16.5豫,出纳13豫,收费员8.1豫,财务主管8豫,库管员3.4豫,专职查账人员3.4豫,注册会计师2豫,经济核算岗位2豫,预算员1.6豫,管理岗位1.2豫,审计员1豫,微型贷款借贷员0.7豫,开票员0.7豫,文秘0.5豫,电算化会计0.7豫,其他0.8豫(如表1所示)。其次,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学历要求的重点。本次调查的有学历要求的309个岗位中,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57个单位,占16.8豫;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204个单位,占66豫;要求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1个,占3.6豫;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的有37个,占12豫(如图1所示)。据此可知,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兰州市人才市场对于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学历要求的重点。再次,更加注重专业资格的要求。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高职学生就业的压力已经逐渐变成了综合素质的竞争。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当前企业对于财经类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全面。本次调查中,有126个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具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及相关职称。其中,要求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51个,占总量的40豫;要求具有会计初级职称的有20个,占16豫;要求具有会计中级职称的有26个,占21豫;要求为注册会计师的有18个,占14豫;要求为注册税务师的有11个,占9豫(如表2所示)。最后,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资料显示,当前市场,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人员(尤其是财务与会计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实际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人才需求上就提出了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工作经验,根据岗位的技术要求不同而具有不同年限的要求。

三、调查建议

(一)适应用人单位多样化岗位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据调查,岗位需求的多样化是目前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首要特征,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岗位多样化的需求重新厘定人才培养目标,以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岗位群设置为依据,基于各岗位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使得课程设置紧跟岗位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培养学生获取更多职业证书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甘肃省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除了学历方面的要求外,更进一步地规定了应具备的专业资格要求。有近80%的企业要求会计人才拥有初、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证。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也在积极适应就业市场的这一需要,鼓励学生获取更全面、更高层次职业证书,包括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办税员证、中级会计师、ERP财务软件操作师、经济师、统计师等相关证书,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4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

论文摘要:该文在分析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情况、会计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阐明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设想,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为指导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培养我国高级技能型会计人才提供了思路。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大部分源自普通本科院校的专科专业教学体系和中专学校的专业教学体系,不符合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教育特点,更不符合高职的办学指导思想。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方向”。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上手快,素质全面”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因此,笔者在研究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有关人才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对现行高职会计专业建设提出了改革设想。

一、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对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的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上述因素都要求会计人才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更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必要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帮助高职院校建立正确的会计人才教育模式。

(一)会计人才需求单位的分析

会计人员需求单位的分布领域非常广泛,覆盖了企事业单位、各级行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社会中介机构,等等。根据笔者的研究和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国萍等老师的调查,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是工商企业,大部分学生从事的是一般性的会计实务工作;少部分学生就业于银行、行政机关等单位,或自己独立开设企业实体。

(二)会计人才需求层次的分析

目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规模的不同,所以我国会计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特征。

1.大企业、大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大、公司业务复杂,所以要求会计人员要有高深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会计实务经验,要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这些企业通常需要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会计人才。

2.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中小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常需要具有一定会计理论知识、有较强会计实务处理能力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业务的处理和企业管理工作。同时,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资本实力不够雄厚,所以给与会计人员的报酬不高。因此,这些企业通常偏好聘请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

3.社会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或者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等,通常需要有一定执业资格条件的财会人员。这些会计人员除了要具有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工作能力,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等。

4.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主要需要从事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开发工作的人员。因此,需要选聘的是具备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等学术型专业人员。

5.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单位,主要需要具有一定会计知识背景的会计人员。

通过上述分析,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中小企业培养具有一定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会计实务处理能力的“上手快,素质全面”的会计人员上。

(三)会计人才供需关系的分析

从目前国内会计人才供求关系来看,存在“高级会计人才供不应求”与“初级会计人才供过于求”的矛盾,而介于高、初级之间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则相对短缺。所以,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以弥补当前我国会计人才的缺口。

(四)会计人才工作岗位的分析

从国内会计人才就业岗位的现状来看,会计人才的就业岗位分布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岗位:一是财务会计和出纳工作;二是统计工作;三是市场营销工作;四是企业管理工作;五是行政文秘工作;六是会计教育与研究工作;七是其他工作。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前5类工作岗位上就业。

二、会计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分析

从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工作技能,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要求其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但并不需要在专业知识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因此,在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能够满足岗位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为基准,适当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帮助高职毕业生提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根据宣国萍老师的调查,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最有实用意义的理论知识依次是:财务会计知识,基础会计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税收知识,成本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审计知识。

(二)会计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工作技能

根据笔者的研究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3个方面的能力。

1.基本素质和能力,具体包括政治素质,法制观念,职业道德;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再学习能力,沟通及表现能力,自我特长能力;创业能力等。

2.基本应职能力,具体包括阅读、撰写财经报告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经情报检索、处理能力;点钞、开票、真假币鉴别能力;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分析能力等。

3.会计职业能力,具体包括出纳技能;记账、报账、建账能力;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单位内审和社会审计能力;会计电算化操作、系统维护及管理;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资产评估能力;纳税申报能力等。

根据宣国萍老师的调查,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最有用的实践技能依次是:计算机操作技能,特别是woRD、EXCEL软件应用技能;会计操作技能,具体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编写报告等技能;会计电算化应用技能;税务处理与纳税申报技能等。

三、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设想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研究生、大学本科、中专的会计专业教育是不同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通过学校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适应会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身心健康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建设一支会计专业理论扎实、会计实践技能丰富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是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水平,但在会计实践技能方面存在欠缺。有的教师自己不能处理会计实务。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在教师培养与引进方面进行改革,构建“内培外聘”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1.积极鼓励会计专业的教师走出校门,深入生产一线,通过自修、顶岗培训等方式,学习会计实践技能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知识,掌握新的知识、观点和理念;增强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2.积极引导会计专业的教师关注专业理论知识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财税、法律等政策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提高会计理论水平。

3.积极引进“外智”,聘请高等院校知名的专家、教授作为教学顾问;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或者企业里会计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师等,到学校从事会计教育工作。

(三)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训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素质。

1.基本素质和能力,主要通过下列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进行培养。(1)通过形势政治课、法律课程、体育课程等,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法制观念、道德观念、职业道德以及身心素质;(2)通过数学、英语、演讲与口才、写作、公关礼仪等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以及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特长和个人特长。

2.基本应职能力,主要通过财经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实训进行培养。

3.会计职业能力,主要通过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审计与资产评估、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人事管理等专业课程以及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进行培养。

此外,在设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时,重点加强了实践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见表1和表2),规定会计实训课程的学时总数占总学时数的40~50。

(四)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的改革

1.改革课堂教学。以往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这使学生养成了学习的依赖性。因此,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应提倡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式、模拟会计工作式等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5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 实践; 理论; 动态结合; 个性培养

一、培养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现行的会计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与会计人才市场所需求的专业人才相脱节,会计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呈现出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有悖于科学发展的社会理论。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缺乏信任,认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心态浮躁,责任感不强,同时对教育体系的单一性存在偏见,从而使这一脱节现象更为明显。现在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的力量来推动,需要一股新的活力来改革创新,这也反映出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转型

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使用人单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转变,这一变化必然推动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由教学型向应用型的培养模式转化。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所拥有的会计人才知识结构薄弱,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的发展要求,使得会计行业急需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一矛盾具体体现为大量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的被迫转岗,而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会计学专业人才,这是人才的浪费,也是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通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人才市场对中、高层次及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大,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不单纯看重学历,更注重其是否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是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是企业重要的管理者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会计学专业人才是企业重要的管理者。现阶段,资本化市场运作占主导地位,大企业只有29%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报表及相关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工作,71%的会计人员从事资本运作、财务管理和预算制定等工作,有70%的公司总裁是来自于财经方面的专家,并且是以会计行业的专家为主,可见会计的角色正逐步向企业的管理者、领导者和决策者转变。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是资本市场的主要运作者,是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其运用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预测与决策、控制与评价,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将自身的应用型才能转化为企业价值。应用型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对企业的价值创造乃至整个社会的资本积累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的动态目标,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提升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会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基本素质与理论知识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导向,同时以企业需要为根本,以岗位群设置为依据,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据一份关于现阶段会计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报告(如表1):

可见,用人单位对实践性的要求是居于首位的。而且,在一系列的人才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不强,要使其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必须对其进行培训,用人成本加大。可见,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一)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会计人员的诚信、责任心、谨慎性等都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重新定位,使得用人单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职业道德的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会计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应成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

(二)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会计学专业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专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所处的环境日新月异,每年都有新的准则和规范出台,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会计工作从以前的会计核算到现在的财务管理与财务预测等职能的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据调查报告显示,用人单位能容忍本科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6个月以内34%,1年以内24%。因此,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在市场经济多元化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会计的牵涉面越来越广,会计工作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核算职能,更要完成成本控制、风险管理与投资决策等重要职能,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人才要掌握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善于接受新事物,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并能适应于经济发展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应是国际型、沟通型人才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和我国的入世,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国际化越来越普遍,国际间的交流愈加显得重要。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国际性的培养,不仅掌握本国会计知识,也要相应地了解国际商务知识和国际会计业务,处理好国际间的会计协调问题。同时,也要求会计学专业人才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分析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善于与外界交流和沟通,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

会计学是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科。长期以来,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中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过分地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在人才培养中,先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教学,再进行会计实践的教学,人为地割裂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不但影响了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培养,也影响了独立思考、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机制束缚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现行的人才培养机制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的考核,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只注重对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而忽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在大多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实践所占比重并不少,但大多流于形式,其学时并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同时,由于招收规模的扩大,使得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与科研任务,影响了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更新;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不重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使得教师不愿意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上下功夫。人才的培养机制束缚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应用能力不强,人才亦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生就业难,这个尖锐的问题反映出教育的产品――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企事业单位现在都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会计人才,致使刚出学校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充分的经验,实践能力较弱经常吃闭门羹。高校对学生进行统一性的专业知识教育,灌输会计理论知识,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并且统一用考试来检测学习成果,而忽略了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教育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学生光学习理论知识而忽略了现实当中的实际操作性,就业的困难明确指出了教育的缺陷。

(四)教育体制的弊端导致学生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下,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却日益明显。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其他相关知识,如管理、金融、税收、法律、证券和投资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然而长期以来,在高校会计教育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从而忽略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不合理搭配导致了培养出的人才过于专门化,知识面过于狭窄,缺乏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备的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知识结构薄弱,缺乏打破成规的勇气,且综合素质达不到经济市场的要求,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

四、建立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而模式正如一个舵手驶向成功的彼岸所要走的航线,是至关重要的,在培养中应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使培养活动系统化、秩序化,从而达到所要的目标。

培养目标的动态变化性,决定模式的建立不仅要与之相适应,而且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方能在动态的环境下稳定成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将科学理念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将人才培养成一个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全才。因此在模式建立上,理论知识的教育是固不可少的环节,是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使得理论与实践实现一体化的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的天平逐渐推向平衡化,而改变之前一边翘的状态,并在此之间相应转变教育模式,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同时增加校外实践课程,实行动态结合的教育,将人才推向多元化的发展,发扬人才的个性。

(一)素质培养

作为人才市场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素质培养是立足于人才培养的根本点。所谓“人才”,先成“人”,后成“才”,而成为“人”的本质就是自身拥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任何企业都关心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加深,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现代教育模式中夹杂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而忽略了人才的素质培养。因此高校应当把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于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时刻提醒学生对自身素养的重视,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协调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加快专业课程体系的变动,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

南京某高校针对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合理度与课时等的态度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少数学生认为不合理,仅有1/2的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表示有兴趣,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提出要加强实践性的教育环节。以上结果表明目前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课程体系仍然不够完整,同时学生普遍认为现有的实践环节教学不够突出,实践课时安排不足,致使参加工作时在校学习的东西并不能熟练运用。因此,高校应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厚基础,宽口径”,将会计、计算机技术、税收、法律、外语等各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各课程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结合,理论模块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以公共课程为辅助,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课程,使专业会计教育与行业标准接轨,让学生对理论的熟练掌握适应不断变革的经济格局。

2.层次性的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北京工商大学杨有红教授就会计人员应具备素质的重要程度对部分分布于不同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见表2)。

根据表2可见,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与多元化的能力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应突出知识结构的层次性,以育为主,同时展现各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要求学校增加实践性的教育环节,以克服传统会计教育下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接受手工操作的培养,在实践中寻求真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此来培养拥有多元化能力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三)动态多元化教育

1.实行动态式教育,积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是不同的,如果都采用同一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部分人才的泛滥和一些特色企业所需人才的匮乏。高校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根据区域内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定位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地方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市场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并建立与会计实践环节相适应的企业实习基地,与社会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进来,弥补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弊端。

2.由单一型向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转换

组织形式集团化、经营方向多元化,企业经济活动范围由国内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强调专业对口的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国际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需要。鉴于目前态势,我国高校会计培养目标定位应由单一型的专才教育向多元化的通才教育转变。在经济发展多元化的环境下,各个部门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而教育的统一性将本来具有个性的人才磨合成了“大众人才”,这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反而增加了人才就业的困难度。高校应考虑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和接受水平,采取弹性学制,对学生进行差别化教育。在规定部分必学课程外,还可以在一个学院内增设更多的选修课程,增加实践性选修科目,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这样不仅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掌握不同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个性人才,使得人才多元化的水平有所提高。

3.促进教育模式的转变,实行融合教育

教学和指导会计实践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高校教师应注重“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针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融合教育的措施,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校内、校外两边跑,同时又完善教师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高校可以分派教师到企业实习,这样在课堂上以理论为基础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实践知识为主深化学生对理论的了解并掌握,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复合型。同时,高校也可聘请校外中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来校兼职,为学生讲解实际中的案例,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做到进一步的结合。

五、结束语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经济目标与市场目标。而应用型会计人才作为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时间性概念,其职能和作用都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更着;作为会计行业的坚实力量,经济信息的获取者和分析者,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下要不断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全局观念,以核算趋向管理,扩展企业理财思路,成为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资本市场的支配者。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已经不可逆转,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知识经济体系的主体,能够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活跃于信息化时代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环境,客观上市场对于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对于人才的造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重在氛围的熏陶和实践环节的训练。来源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人才自身的多方面影响,社会与学校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相互发展,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与研究,根据经济的动态发展,确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框架,及时调整对学生的培训方向和能力提升计划。会计学术的繁荣源自于丰富的社会实践,而实务工作又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指导,所以为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需完善课程设置,在讲授理论的同时也要结合对实践能力的重视,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科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丁佩芬.“双导师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2] 陈学清,郑岩.地方大学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N].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3).

[3] 沈英.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财会通讯,2006(4).

第6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中、高等职业教育 会计教育 实践教育

一、 中、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环境变化

1、环境变化

我国中、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环境变化集中表现在:第一,知识经济对高职会计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二是会计人员所处的会计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经济活动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传统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需要修正和完善,这一系列变化,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经济一体化带来了会计教育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大盘涌入及其本土化经营,必将增加对熟悉世界贸易规则的管理、金融、贸易、会计、法律等方面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许多国家看好中国高职会计教育市场,直接与我们竞争,争夺市场,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发展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这无疑将会推动会计职业市场、会计教育市场的改革。第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而会计信息网络化,使会计信息共享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也使会计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和传递更加便捷。第四,终身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及课程体系改革均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建立终身教育体制,培养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我国的会计教育应以终身教育观念来指导,推进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和创新。

2、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幅度的增加。而培养更多的初、中级会计人才,以满足大批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正是高职会计教育的合适定位,建立在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高职会计专业招生人数连年增加。

同时,我国的会计人员的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一般会计人才供过于求与高技能会计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说明了在会计人才市场上,作为供给方的大学当前会计教育的滞后性。

中、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会计高职教育的挑战:科技进步,计算机、互联网使得会计信息取得成本降低,并参与到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中;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能与不同国家的企业领导和雇员打交道:新经济、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日趋复杂,将使会计职业门槛不断提高.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转变高职教育的工作思路,培养新型高职会计人才是会计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2)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对会计高职教育的冲击:按照对等规则,成员国之间相互承认学历或学位证书,鼓励在他国办学,取消政府对教育市场的垄断.我国会计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并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 提高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树立全新的会计教育理念

高职会计教育观念不更新,教育教学改革就难以深入。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

尽管我国的教育也在提出这些新思想、新观念,但几乎没有切实将这一观念贯彻到实践中去,这就依赖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潜在能力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树立平等教育与个性教育观念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决定了师生地位――平等,教学氛围―和谐,教学环境―宽松,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参与,要解放思想,树立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平等的观念,教育学生讲科学、不迷信,敢于怀疑一切权威和定论;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敢于阐述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

(3)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要变“传授会计知识”为“传授会计学习的方法”,将目标重点转移到“学会如何学习”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采用的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被淘汰。因此,加工知识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为重要。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拥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才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对就业者素质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才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把握新的挑战机遇。

2、改革课程设置和完善课程体系

目前,应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比较有创新性的是“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人本位”的高职课程设置结构新模式。该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课程目标的核心,认为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关键能力和从业能力综合而成的,但是二者在综合职业能力中所处的层级不同,关键能力是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是跨职业的能力,是劳动者谋求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能力:从业能力是基本层次的职业能力,是针对某一职业的能力,是劳动者生存与立足于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宽基础”侧重于关键能力的培养,“活模块”侧重于从业能力的培养。

除了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外,还要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和开发,建立起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

3、加强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资源建设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l)资源库的建设:包括建设网络会计课件库、网上会计案例库、上市公司数据库,以及考试试题库等。(2)支持平台的建设:向教师提供上载下载素材、课件的界面,向学生提供下载学习资料的界面;(3)应用系统的建设:向师生提供用于会计教学的资源,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点播的交互式界面等。同时,通过引导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开发精品课程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除以上措施外,还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加强实践教学等,由于篇幅原因,不能在此细述。

参考文献:

第7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新市场 会计学科 改革 构建

会计作为金融发展的必备基础,被誉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可以说,没有会计工作的支持,经济的发展就很难按照轨道正常运行,经济发展也很难长久。一方面,会计工作是对经济发展的监督,可以减少经济市场中的错误,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也是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它通过日常预算、核算等业务来实现对企业利益增加的拉动,进而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面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人才的培养就成为国家金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市场经济确定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蓬勃的态势,各种新问题也就随之而出,这就对会计学科提出了构建的需求。

一、会计学科构建基本问题阐述

(一)会计学科

会计学科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一般认为,会计学是以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成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合理有效的为企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提供辅助,进而实现自身价值的一门学科,科学的讲,会计学科既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科是一门庞杂的科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类别划分,研究中,通常认为会计学科包括财务会计专业,成本会计专业,证券公司会计专业,金融企业会计专业,税务会计专业,特殊领域会计专业等。在我国,会计学科一般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实证会计等。此外,我国的会计学科在最近几十年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实现了从统一管理体制学科向核算体系学科的重大转变。

(二)会计学科的构建

会计学科的构建,就是对于会计学科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合理选择,有效配置以及综合把握的一个过程,设计到会计学科中专业的筛选,比例分配,效能结合等多项内容,是现代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目前的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任何一门学科构建过程中都必须遵守的原则,会计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也不例外。科学性原则要求会计学科在构建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市场需求以及科学的分析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也要求会计学科的构建必须是科学的,不是盲目随意的。科学性原则是会计学科构建最基本的原则,关系到会计学科的发展。

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就是指会计学科的建构必须合乎常理,合理性原则是与科学性原则紧密联系的一个原则,只有做到科学性,才能保证合理性,只有合理,会计学科的发展才能长久。

层次性原则。根基上面对会计学科的阐述,我们知道会计学科是个庞大的体系,包括多项内容,内容多就必然引起内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比如基础会计就是其他会计科目的基础,电算化会计则是实践类会计科目的基础,由此可见,会计学科内部的各部分之间是有一定层次的,只要梳理好它们之间的层次,就能保证会计学科的稳定,因此,层次性原则也是会计学科建构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创新性原则。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会计学科的构建中,也离不开创新性原则的指导。创新性原则的确立,可以保证会计学科的构建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环境的改变,也能保证会计学科更有竞争力。

二、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设置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市场环境的改变是非常大的,这就使得会计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为会计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各种问题。

(一)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目前的市场环境相对于会计学科建立之初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市场对于会计学科的需求已经由单一走向复杂,由基础走向高端,由综合走向专业,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学科的设置的改变与市场的变化相比是比较小的,很多高校会计学科的设置还非常简单,甚至依然保留着最初的学科设置,这样的实际情况导致了会计学科的设置完全与市场需求脱轨,最终造成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在社会中并不是各企业日常业务中需要的会计工作人员。由此,在人才市场中就会有大量的会计专业人员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相对应的各大企业单位却也没有招聘到合适的会计人员,也就是说,在会计领域,会计人才闲置,会计实务无人操作成为常见的现象,这就是会计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的直接反应。

(二)学科设置缺乏创新

上面已经提到,在我国的很多高校中,会计学科的设置依然保留着最初的模式,即使有变化,也一般是中规中矩的改变,实际情况表明,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高校对于会计学科的设置并没有突出性的改变,老套、陈腐是很多高校会计学科设置的主要表现,换句话说,我国高校会计学科的设置缺乏创新。

(三)学科设置比较繁杂

市场需求的改变也引起了高校的注意,但是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高校的会计学科的设置开始走向了繁杂化的道路,也就是说,许多高校选择了增加科目设置的方式来改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这样,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会面临更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入发展。这种学科设置下培育出的会计人员也很难真正掌握一项会计技能。因此,学科设置的繁杂也是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建构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四)会计学科设置的系统性差

会计学科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学科,层次性原则是会计学科构建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层次性原则的知道下,会计学科的构建必然是系统的,然而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基本情况来看,会计学科的设置随意性强,缺乏稳定性,甚至会出现市场需求什么而随时增加什么科目的情况,这样既不利于会计学科形成自身发展体系,也不利于会计人才的培养。会计学科设置的系统性差的问题也是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构建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的构建要求

根据对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学科构建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于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的构建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学科的构建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市场需求是会计人才培养的指导,会计学科建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会计人才的培养,因此,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的构建也必须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市场环境的改变会使各企业单位相应的变化自身的经营策略,这就自然影响到其对会计人才的选择。会计学科的建构中,必须敏锐的把握住这些变化,保证学科的设置与市场需求想对应,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才闲,用工荒”的现象在会计领域出现。

(二)学科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对新环境的充分分析之上

对于新环境的分析不只局限在市场需求上,还包括对政策环境的分析,对国际金融环境的分析,对企业发展的分析等多项内容。众所周知,会计是商业活动中的一种语言,是联系多个公司之间商业交易的桥梁,而企业的活动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指导,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影响,因此,会计学科的设置也必须要充分分析目前的新环境,保证学科的构建不违背大环境的要求,不与现实脱轨。

(三)加强对于学科构建的创新

缺乏创新最终会制约学科的发展,会计学是一门有着较长历史的传统学科,但传统并不意味着保守,会计学科的构建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保证学科设置符合市场需求,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在会计学科构建的创新过程中,各高校要注意互相学习和借鉴,同时,也要充分吸收国外会计学科设置中的适合我国会计学科构建的内容,保证每一项创新都是好的创新,是利于学科发展的创新。

四、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的构建策略

针对我国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对于会计学科的构建过程有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一)增加特色会计专业的科目

作为传统学科,会计学科的设置一般都非常模式化,我国高校的会计学科设置一般都是统一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会计专业的设置并不多。我国幅员辽阔,高校分布全国各地,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都具有自身特色,会计作为经济领域的重要工具,必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经济战略的需求,所以会计学科的构建中,要注意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发展特色会计专业。比如珠江三角洲地带,外贸交易频繁,国际经济交流与日俱增,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中,这一带的高校会计学科建构中,就可以增加国际贸易方面的会计专业,这样,专业特色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就能保证学科的发展。

(二)强化精品会计专业的科目

会计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对精品专业的强化。任何高校的会计学科的发展中,都形成了有自身优势的精品专业科目,这些科目保证了高校会计的招牌和根基。在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的构建中,对于这些精品专业,要继续强化,保证其发展的强势地位。只有精品专业不断强化和发展,其它会计专业科目的发展才能有保障。

(三)推行实践类会计专业科目

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的构建,其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会计的实践工作的。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可以指导实践,但是,会计工作能力的强弱更需要实践的积累。在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构建的过程中,各高校要注意对于实践类会计专业的推行,在实践类科目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实践类科目增加会计工作的能力,减少进入社会以后对于工作的适应时间。因此,实践类会计专业科目的设置,受益人不只有学生,也有利于企业的工作效率,是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发展的正确策略。

五、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构建的作用

在今天,会计工作存在于任何企业的任何一项日常工作中,无论是企业间业务往来,还是企业内部资金核算,都离不开会计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会计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资金的合理流动,另一方面也可以监督企业的资金运营。而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的构建,首先满足了新环境下会计从业人员的供应,保证了企业会计工作的运行;其次,也纠正了以往会计学科设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会计学科的长久发展;再次,也实现了会计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企业与高校之间人才流动的接轨;最后,会计学科的整合与分化也需要会计学科的重新构建。

六、结束语

新世纪,高科技带动下的经济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工具,必须保持与经济的同步。新市场环境下会计学科的构建将为会计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方向和动力,同时,也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专业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学科的构建是新市场环境下会计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张云.我国会计学科体系重新构建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04)

[2]李志斌.会计伦理学理论体系建构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25 (4)

[3]张立.会计学科发展之认识[J].会计之友,2008(12)

[4]宫春.顾客价值会计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第8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就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4)01-0054-03

一、会计专业人才的界定及高职会计专业

人才市场需求状况

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我国要着力培养一批精通财会业务,熟悉市场规则,掌握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要着力统筹开发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初中级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人才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会计人才队伍。[1]会计专业高级人才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人际技能、组织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洞察力等虽然与其他管理人才别无二致,但会计专业人才具有的会计语言转换技术和会计信息生成技术是其显著特征。会计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公认会计原则的选择能力、经济业务事项的透视能力和公认会计原则的理解能力。[2]

国家从法律层面规定了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按会计法要求每个企业应配置1-2名会计人员,并且还有部分学生毕业后走上了金融或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相关岗位。可见,会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同时,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人才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针对用人主体的中小型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财务会计专业岗位,高职会计人才基本能满足会计专业岗位(群)的需求。[3]但随着近年来会计人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的稳步提高,会计的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拓展到战略规划、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并购、投融资决策、价值管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使之更切合实际,其中专科高职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本科高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使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趋向合理。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职会计专业生源情况

基于办学成本低、易开设、学生就业面广、工作环境好等传统认识,会计专业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青睐,全国每年约有近30万人被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录取。但随着各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生源大幅缩减,致使位于招生录取批次末端的高职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一些地方高职院校由于无法完成招生计划,为了拓宽生源渠道,正在积极探索“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的培养方式,开展自主招生、单独招生、中职保送招生等招生方式改革,允许学生按个人爱好与特长调整专业方向。随着会计专业规模的提升,加上近年来生源素质良莠不齐,基于就业市场的竞争,各校必须监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培养的毕业生满足会计岗位的需求。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就业能力分析

“就业能力”一词在研究就业问题时被广泛使用,但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瑞士学者戈德斯密德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 (1)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2)出色的人际关系技巧;(3)对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掌握;(4)有效的工作方法;(5)敏锐、广阔的视野。

掌握普通会计技能的高职生就业主要面向出纳、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申报、往来结算、资产管理、银行临柜、银行信贷、银行结算、统计、审计、总账、报表、财务分析等工作项目形成的对应职业岗位群。随着会计职业领域向高端管理领域的拓展,需要更多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如审计、总账、报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会计人才。

高职会计毕业生要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首先要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要能通过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在熟悉企业具体实际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达到账目清晰。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除了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熟悉金融、证券、税收、法律等相关规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另外,会计人员还要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提高英语水平,使自己具有国际视野,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以上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提高会计就业和岗位发展能力。[4]

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一)合理制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一线工作。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就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要根据政府要求、社会市场需要和学校自身条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成专业建设的质量目标定位,包括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体系、教学质量管理组织系统和教学质量管理控制与评价系统的目标系统。该系统涉及到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标准、师资标准、教学过程(环节)标准、教学质量标准等,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软件操作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实行“多证制”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质量标准,才能使质量评价有据可依。

(二)优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学生的能力是通过显性和隐性课程逐步培养而成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是质量监控的具体抓手。就业导向下的会计职业教育应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加强技能课程的训练,适当降低理论的深度和难度。课程体系的设计要重视会计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质量。通过不同的课程树立学生明确的职业判断意识,提高风险预测能力,让学生感受会计职场真实的经济氛围,强化实践教学,熟练掌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循环。会计从业人员还要有很好的社会整合能力,要培养学生对股东、经营者和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面对较大的工作强度和职业风险,要具有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化解压力的能力,从而有助于自己今后在会计职业生涯中稳定发展。

(三)构筑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提高高职会计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学团队的执教能力是关键。教师首先要真正领会高职教育理念,不断吸收新观点,加强双师素质修养,不仅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水平,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可以采取培养和聘请相结合的方式。青年会计教师除了要加强教育学、教学法的学习,还可采取跟班听课、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更需要深入企业或会计事务所顶岗实践,培养指导学生出纳、会计核算、税务处理等岗位实践的能力。学校也可以创造条件加大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进修来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从而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他们或推荐本单位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通过定期合作,深入了解,聘请具备教师素质的专业人员担任客座教授,从而构筑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四)加强会计专业实践环境建设

一定的教学条件是教育质量的保证。学校除了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满足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多媒体教学外,还要加大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实践教学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要建立包括会计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等的实验室,完成学生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等专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手工会计循环后,再通过会计软件掌握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共建。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真实的经济业务中进行分析、处理,这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改革,也是教学理念的升华。建立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外,还要保证学生足够的课余反复训练时间,真正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五)注重考核机制的动态管理

随着高职招生制度发生显著变革,生源在质量上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对于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我控制力弱的学生,要注重考核机制的动态管理,树立他们的信心,发挥他们动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对他们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在会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不强求知识的全面性,不要求所有学生达到一个标准,可按专业岗位模块一步步地进行训练,未能掌握该模块业务处理的,可插班再重修,直至能担任该岗位任职再进行下一模块的学习。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动态考核,毕业时对学生专业能力按高、中、低进行评价,促使其都能成才,并可以胜任相应的岗位。

(六)建立学生成就评价机制

培养质量的最佳衡量标准是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学生的成长业绩。要加强教育体制之外的市场监控,包括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媒体等监督和评价。能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是否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应该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定期和用人单位沟通,掌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弥补学生专业能力存在的缺陷。同时,也应加强学校与校友会之间的联系,广泛宣传毕业生做出的成就,这既是对以往教育质量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在校学生的一种激励,促进培养过程的良性循环,进而能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J].会计研究,2010(10):89-94.

[2]高克智,王辉.会计专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4-108.

第9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数据挖掘;高职会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危英(1976-),女,湖南双峰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财务与会计实务。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湖南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XJK014CJG003),主持人:危英。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2-0050-05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总数高达749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同样面临着由于扩招带来的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就业难的问题。湖南省高职院校2015年招生专业点名单显示,目前全省共有高职院校68所,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50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73.52%。新形势下,会计毕业生怎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脱颖而出,会计专业如何贯彻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值得高职会计教育关注和探讨。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借助文本挖掘等方法,多视角地对会计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制定高职院校会计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积极建议。

笔者尝试借助一种更为高效的调研方法对湖南省高职会计的就业需求直接展开调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高职会计学生所面临的社会需求进行深度刻画,以便为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

一、湖南省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网络爬虫程序抓取湖南招聘网上所有的会计职位信息,时间跨度为2009年4月至2015年7月,总计数据为5691条。选择湖南招聘网作为本次调研数据源的原因如下:其一,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定位于湖南省高职会计教育,而该网站是湖南省境内分类招聘信息最为全面的网站之一,持续年度长,公司数多,数据量丰富。其二,相比较其余综合性招聘网站(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而言,湖南招聘网的招聘信息,每个职位均有相应的详细描述,方便进行文本挖掘与分析。

(一)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1.学历要求。从财会类人才需求层次来看,本科以上学历人才需求量占总需求的18.69%,而大专学历人才需求量占53.42%,超过总需求的一半,远远高于其余类别(见图1)。由此可见,大专人才是我国目前财会类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力量,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职会计学生就业竞争激烈之现状,高职会计教育如何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亟待重视。

2.知识能力要求。笔者使用标签云的方法对所有公司会计职位的任职资格进行文本可视化,标签云中间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从中间向两边出现频率依次减少,字体大小也随之减小。如图2所示,一定的工作实习经验对于财务会计来说是必须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已成为高级会计人才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对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也是招聘单位特别看重的,熟悉并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熟练使用财务软件、专业的分析能力、拥有会计证、良好的沟通表达及协作能力等均能成为面试时的加分项。

另外,使用NetDraw网络可视化软件对任职资格文本进行语义网络构建(见图3),将经过分词的文本输入ROST语义网络和社会网络生成工具,保留前20个高频词的共现性,将共现词表图形化之后建立语义网络图。箭头的指向代表着共现词语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如“会计经验”表示“会计”和“经验”这两个词语在企业招聘时的任职资格描述中经常同时出现,并且“经验”往往出现在“会计”后面,两者密切相关。从图2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所有文本是围绕“会计”展开的,几乎所有的节点都与会计直接或间接相连,围绕在四周的主要包括“会计团队”、“能力会计”、“会计财务”、“经验财务”等,可以认为上述关键词组合共同反映了公司在招聘中较为看重的品质。

标签云和语义网络构建的结果提供了对企业招聘需求直观的感受。扎实的会计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职业技能等是企业在进行招聘会计人员时尤为看重的。

(二)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对所有招聘会计的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见图4和图5),绝大部分公司为中小企业,200人以下企业数量占据所有企业数的85.88%,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也占据近半成,值得注意的是,81.79%的企业是2000年以后创建的,说明招工企业均很年轻,随着上述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其经济业务也将面临较大变化,届时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年轻企业巨大的发展基础和潜力也意味着今后数年内会计专业人才的缺口是相当大的。据统计,全国中小企业每年增加近30万户,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名会计从业人员,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学生就业去向反映了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学生择业倾向。由此可见,高职会计人才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图 6表明招聘单位所属行业的分布总体较为分散,主要集中于建筑、房地产、互联网、机械制造、快速消费品等行业。传统行业(建筑、机械制造业等)对会计的需求一直较为稳定,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新兴行业的崛起促进了人才缺口的再度膨胀,例如互联网企业带来的新一波就业高峰浪潮。而对企业所属机构类型的分析不难看出(见图7),湖南省民营(私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为强烈的,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对于会计的需求并不是很高,这可能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平时的人员编制比较固定,人员流动不频繁有关。随着会计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突出,社会对会计角色的认识更加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中。

(五)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从上文的地理位置信息分布点分析可以发现,湖南省各高职院校周围均分布较多的招工企业,那么如何利用好这部分资源,将是各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如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商议,根据双方的需求设置实习岗位,实现实习基地与高校的对接,更大程度的实现未就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寻找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高职会计专业可以为合作企业培育与介绍优秀的会计专业学生,提高企业员工的学历及素质,实现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渠道多元化,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创业做好准备。

(六)营造校园创业实践文化

除了参与高水平赛事等方法,还可以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创业实践经验。创办集生产经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为一体的“模拟教学公司”、“创业园”等,学院建立创业基金,有效支持创业学生及团队的创业需求。让学生站在私营企业主的位置,让他们了解在真实企业经营活动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即如何筹措资金和资本积累,分析市场销售和成本核算,运用法律法规,进行业绩评价和风险管理等,上述程序都必须让学生亲自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在体验中相结合。

努力营造具有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通过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和岗位模拟招聘等活动,帮助学生端正求职态度,掌握求职技巧,成功走向社会;通过创业孵化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模式。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论坛,围绕会计专业,进行学术报告、经验交流分享会,搭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综合技能的活动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创业资讯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为校园文化中注入创业因子;学院从组织、观念等方面对学生创业社团给予必要的引导,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植入到社团活动的每个角落,通过设计精妙的游戏环节吸引一部分学生,再利用第一批种子用户去带动身边同学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的设置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综上,高职院校应紧跟社会对会计职位的实际需求,切实落实以就业与创业兼容的培养目标,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本位,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层次。强化会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构建创新型国家,充分实现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张首楠.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2(3):44-46.

[2]吕敏,覃宇环,曾富全.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0(33):118-120.

[3]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高校创业教育的重心转变――以温州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1(10):101-104.

[4]解媚霞.高职财会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兼议高职财会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J].财会通讯,2011(2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