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作业探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在对我任教的两个班103份关于数学作业的有效问卷中,完成作业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31.4%,时常出现小错误的占36.8%;错误情况较严重的占16.6%;完成情况较差的(不会做或只对一道题)占15.2%。结果表明,除了部分由于对所学知识不理解,而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外,许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积极。主要表现为:1.他们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停留在作业是学生应完成的一项任务这一层次,毫不关心做对或做错、作业书写规范与否。2.如果老师要求严格或家长及时督促,就按时完成作业,否则能不做就不做。3.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不愿做,认为自己会做,何必浪费时间;而稍难的就缺乏信心和毅力、懒得动脑,等待老师去讲或抄袭其他同学的,等等。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大多是在临近下课时布置课堂作业,多为课后习题。这样所有同学都一样,基础差一些的同学不会做,很多时候是抄来抄去;基础好的同学感到太容易,马虎了事,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老师还要为批改这些作业花去大量时间,很多同学对老师批改的作业连看也不看。多年来,我为此伤透了脑筋,也想过一些方法,从简单的布置改为精心地设计作业。几年的实践中,为不同层次的同学设计作业,的确效果比原来好,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突出的矛盾是:每堂课前,老师要花更多的时间设计作业,而这些作业让学生去抄,使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抄题上。每节课都油印出来,对农村中学来说,没有那么多的经费;对老师来说,实在没那么多时间,因为在农村,初中老师的课业负担都非常重。
二、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与形式探究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和不足,本文通过探讨数学作业的设计方法,从而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多年在农村小学任教数学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要注重目标性、代表性。
首先,无论从目标的导向功能、反馈功能,还是从目标的激励功能和鉴定功能来说,作业设计都应该受教学目标的制约;其次,作业设计要关注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有代表性。新授课的练习是理解巩固新知识,由懂到会,再到思维建构的重要教学活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根据新授课内容,安排单项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次,要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安排集中练习,启发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关键,同时要针对易错易混知识,有意出易错、混题,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使他们全面地理解掌握知识;最后,作业设计要做到重质减量、择优筛选。尽可能将练习安排在课内完成。在课内无法完成当天练习的情况下,可将练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课外完成,而将适中的练习留给学生回家做,做到学有所得,练有收益。
2.作业设计要注重灵活性,启发思维性。
设计的练习,不能超出课标,但又是不落俗套,要新颖灵活,具有启发性、思维性。可以设计一些“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上当”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趣味题,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获取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切忌猎奇生僻,特别是在布置课外作业中,如果不断加码、无限拔高,就势必造成劳而不获的不良后果。如果布置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过难、过深,学生花了时间,却得不到结果,兴趣、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影响作业质量。另外,教师批改费时费力,检查作业和讲评作业费时太长,使新课教学的时间相对减少,导致教学高耗低效,甚至无效。因此,设计练习时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多做文章,使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或对解答其他问题有所启示,把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智力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活而不偏、新而不怪。
3.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作业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使学生从感知认识到熟练掌握,再到创造性地运用,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一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设计的作业浅显易懂,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巩固新知识,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二是基本题有较大变化(变式题)或带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对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这类题目概念反映深刻,解题方法灵活,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反映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
4.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关键词:数学 作业分层 增强兴趣 提高质量
作业是课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扩展,是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通过作业,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布置数学作业,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体现,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为了分层作业的顺利实施,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为学困生;b层是待优生;a层既优等生。学生分层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内容和形式要求如下:
1.计算教学中的分层作业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⒈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 7×6=( )
口诀:( ) 口诀:( )
5×7=( ) 7×3=( )
口诀:( ) 口诀:()
⒉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
( )×7=42 7×( )=35 ( )×4=28 7×( )=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 7×7-7=7×( )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学困生和待优生要求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优等生则选择A类中的两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又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
A必做题
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3 54÷9×8 3×6÷2
⒉春游时,同学们排队射气球,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⒋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
B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学困生和待优生要求完成A类的四道题目,优等生则选择A类中的三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这样,学困生和待优生只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对于优等生,则以提高拓展为主,充分发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综合、灵活运用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
2.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分层作业
在图形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物体的形状特征、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通过不同的作业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后,要求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常规练习题,根据不同条件求圆柱的体积、表面积或圆柱体的重量;待优生除熟练地掌握常规练习题外,还要有选择地解答类似于:“一个装满粮食的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底面直径10米,高是6米,已运走百分之六十,剩下的用每次能装7.85立方米粮食的汽车运输,需要多少次运完?”等圆柱与比例分配、圆柱与分数进行综合的实际问题;优等生可以有选择地做常规练习题,但必须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上述综合性题目,让这类学生既体验了知识的应用意识,又培养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中的作业分层
在统计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学习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后,要给学困生学生设计一些已绘制了统计图的一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成另一部分;待优生先要做部分优等生的作业,然后再根据提供的原始数据,自主绘制条形统计图;优等生可以有选择地做优等生、待优生的作业,同时要求他们调查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或生活问题,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再制成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作业分层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73-01
作业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的技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改进和学习问题的呈现。作业设计不是单纯地为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和数学发展得更好。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那么,在新教学中,如何设计数学作业才更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一、注重趣味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注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摆一摆”的游戏,让学生用火柴棒摆出各种图形,并数数所摆出图形的角的个数。因摆法不同,图形不同,角的个数自然不同,在动手完成作业中,学生既可以摆出三角形,又可以摆出长方形。如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教师可以设计“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小熊打电话邀请小兔去他家做客,门牌号是112号。小兔很高兴地答应了,可等他来到小熊居住的小区,呆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小朋友,你能帮助小兔找到小熊的家吗?这样具有趣味的游戏性故事性的作业改变了计算题的枯燥乏味,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仅掌握了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差异性
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人实施,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想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必须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留教材中的基本题;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比如教材中的星号题、思考题等,这样既能开发智力,又能培养创新精神。
三、注重实践性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为此,数学作业设计倡导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例如:教学《认识千克和克》后,可以设计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教学《认识时间》后,可以设计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教学《统计》后,可以设计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这样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四、注重探究性
以日常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形成书面报告的一种长期的作业类型,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选取一些感兴趣或力所能及的进行研究,如“三角形为什么会有稳定性?”“能被9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等。学生研究的问题以数学知识为主,也可兼顾其他学科知识,学生选题的过程是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发展的过程。小组选题经教师批准后,可让家庭住址或兴趣相近的4-6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自选组长,组员间分工合作。为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只在方法、程序上给予指导,组员们可以上图书馆或去实地通过走访、阅读、调查等活动,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研究程序。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能马上给予评价,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总结、归纳出结论,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这样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模仿为灵活创新,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完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磨练意志,使他们逐渐具备在遇到陌生问题时能沉着应对的心理品质,发展他们初步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伸缩性
关键词:有效性 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95-01
1 作业设计内涵
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系统化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知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其次要运用和发明各种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安排学习者的外部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活动的发生,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发展。根据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理念,都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体系,这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教”。
2 传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及实践存在问题
2.1初中生对数学作业存在厌烦的情绪
初中生对数学作业普遍存在着厌烦的情绪,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除了老师作业布置方式存在问题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作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初中数学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巩固课堂知识训练,更好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另外,初中数学作业还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能力进行进一步拓展,保证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尽管数学作业有着种种好处,但是学生对这些好处往往置若罔闻,学生对于老师的作业也就是应付公事,根据老师的作业布置进行被动地学习与训练,甚至在作业布置中出现抄袭现象,数学作业布置也就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
2.2传统数学作业布置方式乏味僵化
传统数学作业布置方式主要是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这些难点和重点是老师教学的关键,老师过于重视难点和重点往往导致作业针对性过于强,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不能够得到充分提升。这样就使得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较差,数学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偏离。
2.3题量如海,有量无质,无目的,无梯度
初中数学作业搞题海战术是常见的,老师在数学作业布置上往往是作业堂堂有,学生堂堂做。老师在作业布置数量上过于重视,忽略了质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思维空间过于狭小,同样也是同我国的素质教育相违背。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选取课堂作业时,只是将数学作业布置面向所有学生,根本就无法做到层次分明,毫无梯度可言。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又束手无策,最终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长期数学学习与研究。
3 基于有效性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及实践策略
3.1作业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并不是毫无目的性的设计,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目标基础上的,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要同国家初中数学教学计划与目标相一致。另外,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应该根据数学课本内容要求,对一些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还应该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相联系,避免因为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受挫,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进一步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应建立在原先知识基础之上,对新的知识进行预习和练习,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更新与进步。
3.2多样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设计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采取的策略方法。因此,老师要想进行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就要根据数学各部分的重难点,进行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中课外补充的作用。
3.3层次化设计,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学生数学基础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应该得到不同的发展,层次化作业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设计的。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方便不同水平与能力的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
3.4实践化设计,发展学生探究数学的综合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都很强的学科,老师进行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查学生记忆与模仿能力,而是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这才是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与归宿。实践化数学作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实践当中去,在数学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探究数学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深化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增强自主性,进一步激发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兴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有效数学作业类型很多,联系生活实际,并使之多样化、层次化和实践化,一定能有效激发学生做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欢乐,真正实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知识、思维能力等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建国.谈谈关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看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2).
[2]刘栲来.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9).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151-01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作业的批改尤为重要。批改作业是师生教学沟通的桥梁,更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提高,对指导学生学习,检查当天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提高作业积极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作业批改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不同类型的作业,有针对性地写上批语,这不仅传递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可以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小学生数学作业批改形式应多样化
1、老师与学生共同批改作业
教师首选应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作业让大家一起批改。然后随机把一份学生作业放在投影上,由师生共同探讨批改。例如一些填空题或判断题,可先让学生析题后填写或判断,然后师生共同对某一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是引导和参与,允许他们保留意见。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大大提高了作业批改效率和再次作业的正确率。
2、分组讨论互相批改作业
有些作业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即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或六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汇报。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业时,一般都特别认真。对一些解题步骤较多、书写要求严格的题目,尤其适合用这种方法。当然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对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及时讲评,同时要注意复批。
3、课堂立即批改
新课后,一些课堂练习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当堂批改的方式。学生在作业时,教师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即批阅,但看到错题时可暂不作批改,只悄悄指出学生的错误,让他们自己订正。这样做既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自己解题的正误,又可以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
4、二次记分法或者第二次批改
传统作业批改往往是教师经过审阅,然后给予一个成绩,或者再配以结论性的评语,便算完结。在实践中,学生对作业成绩尤其是书面评语只是一看了之,甚至看也不看,根本不按评语去思考和改正。二次计分摒弃以往那种一次性评分的做法,由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及作业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然后将作业发还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认真修改相关作业;直至达到要求,再追加成绩。
二、小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符号应多样化
一直以来,数学教师习惯于用“√”、“×”两种符号来批改作业,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两种符号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为此,我把批改作业的符号多样化。比如:用“”来肯定学生在某一道题的解法上的新颖独到,并做得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用“”来表示学生在解题思路上的正确,但是在书面表达或者计算上还存在一点小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指出学生在读题上没有读懂的地方;用加“?”来表示学生在计算中的失误,而不要用一个大“×”全盘否定。做到了这些,才有助于鼓励学生勇于解答难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批改作业对错误的指示性。
三、将合理的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
1、采用期待的评语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有些学生的作业,虽然在正确率、字迹等方面并不很完美,但是他们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并且确实比前几次作业有了进步,教师不妨这样写:“今天的作业你比以前用心多了,老师相信明天会更好!”有些学生的解法比较新颖,思考方法与众不同,对于这些惊人之作,教师要用欣赏激励的口吻去着笔,如“你的解法真新颖,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看到这些话,学生心中将会掀起波澜,似乎看到老师期待的目光,激励他们去认真完成作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2、采用肯定的评语培养学生积极的上进心
对于一向爱动脑的学生评语是:“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当学生有创意敢于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你可以写道“你真聪明,比老师的方法好多了。”一句简短的文字,不仅是一句简单的评价,也许,它会让同学更靠近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3、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我评价:当学生自己做完某次作业时,可以先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的这次作业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书写、正确率、解题方法等方面。
同学互评:互评是几个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过程,评价者能发现被评价者的优点把他的优点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可以发现被评价者的不足,让他纠正错误,引以为鉴。
4、用评语点拨进行评价,拓宽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 前置作业 科学设计
新课标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探究生成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让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获取知识,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前置作业,就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前置作业的设计要有导向性
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从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精心设计具有导向性的前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前置作业,就可以大概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前置作业本身就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手段,是为课堂教学进行铺垫。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时,一定要体现前置作业的探究性和导向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和感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和思考获得一定的感悟,在新课的学习中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不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前置作业一定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牵引出来,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指明重点和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进入进入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怎样确定物体的方向”这样的一个前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前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讨,对物体的方向确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就更具有目的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的知识,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就可以很快掌握确定物体方向的方法和思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前置作业要注重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向学生讲解,帮助学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同时还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延伸,不断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习与课本相关的课本以往的知识,对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时,也应该注重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延伸。只有注重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前置作业“找出12,18,22,35的所有因数,你们是怎样找到的,在寻找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教师布置这样的前置作业之后,学生就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同时借助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最后找出教师给出的所有数的因数,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就是都是1,最大因数则是它本身。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教师只是布置了关于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但是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并总结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找出方法。通过设计这样的前置作业,为学生探究新知识指引了重要的方向。
三、前置作业的布置要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要求教师注重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时,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前置作业的完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时,一定要注重知识的探索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的前置作业要有一定的过渡性,培养学生掌握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熟悉掌握了10以鹊某朔ㄔ怂惴ㄔ颍因此教师在前置作业中布置的第一类题目,就是10以内的乘法,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答,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奠定基础。教师布置的第二类题目,就是对第一类题目进行一定的变换,让学生通过加一加和算一算的过程,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进行计算。例如教师可以先布置30×4和6×4,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很快算出来,然后列出120+24,让学生进行计算,最后就是36×4。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将教师布置的作业解决,同时还能够通过探究找出这节课的知识的解决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前置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置作业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布置前置作业,还可以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体现前置作业的导向性和知识延伸性,充分发挥前置作业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前置作业的完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一、有效进行作业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在作业批改中,若学生作业整洁、字迹漂亮,就在作业上写一个“好”字;若学生某一道题的解题过程完整且有创意,就在该题上打一个“”,学生的作业情况跟他们的班级量化考核挂钩,构成了综合评价。评价中既体现了结果,也体现了过程。使做作业和批作业成为一种师生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的互动过程。
我在作业评价中还要求学生与家长取得联系,设置“爸爸(妈妈)眼中的我”小栏目,对学生在家中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一个真实的评价。总之,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结合,实现作业评价多元化、民主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成长环境中得到发展。
二、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作业的正确率
小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的方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优化解题途径,提高作业正确率的目的。
例题:判断:比0.4大比0.6小的小数只有0.5( )。
遇到这类题目,一部分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怎么办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我们知道数轴是一条有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它是用来表示数的数学工具。在实数范围内,任何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一个点,这样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构成了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点一个点表示0.4,再点一个点表示0.6,我们可以看到0.4与0.6两个点之间是一条线段,众所周知,任何一条线段上都有无数个点。既然在数轴上0.4与0.6之间有无数个点,那么数0.4与数0.6之间就有无数个小数,使学生一目了然,感悟了数与形的结合。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始终,教师必须精心钻研教材,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思维能力,善于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让学生重视每一题的解答。
三、善于利用多角度解题,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
提高作业速度是有学问的。有的人欲速则不达,有的人又快又好。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作业速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
1.根据知识规律,提高解题速度
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往往蕴含着共同的解题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就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有时甚至可以一口报出答案。例:0.0719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是(71.9),列出算式:0.0719 X 1000=71.9,具体操作:0.071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71.9,如何说明0.071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71.9呢?可以这样验证:0.07190.071.971.9,原来的小数点与移动后的小数点之间隔了三个数字,就说明小数点移动了三位。以上三种不同的题型,意思却相同,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来操作。这样的操作步骤简洁清晰,有效减少了学生此类作业的错误率。
2.挖掘隐蔽条件,突破解题难关
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往往含有隐蔽条件,如果能够挖掘这些隐蔽条件,就能越过“思维障碍”,获得巧妙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如,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这里题目中的“稍大一些的正方体”就是一个关键的隐蔽条件,也就是棱长为2cm的正方体,根据立方体的体积公式,稍大一些的正方体的体积为8?,所以需要8个小正方体。本题难点的突破,表现在从挖掘隐蔽条件到构造数学模型的飞跃上。需要强调的是,在解题技巧的提炼上,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寓于技巧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并掌握类同于此的运算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存在问题;设计研究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是对课堂环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多方面所做的改革。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知识巩固的重要环节,作业设计也要依照新课程标准来做出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说,数学素质培养与数学作业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在数学学习开始之初,数学作业就已经存在,同时也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根据大量实际经验可以发现,数学也是一把双刃剑,若能够合理使用它,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若不能合理使用它,则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合理安排学生的数学作业,做到品质化、高效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数学作业的布置需在学生的承受范围内
要想培养出更多善于思考、善于解决学习困难的优秀学生,老师就必须以学生为授课的核心,一切以学生为主,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小学生对于所留作业的认知程度,不能够盲目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承受能力,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设计时,老师应积极探索一些时下话题感较强的数学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出更多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数学科研题目以及探索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一起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生活性、趣味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快乐地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玩耍,不断完成数学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刚刚迈入正式课堂之中,较大的作业负担会使其对学习产生恐惧,进而影响到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布置作业时,应该尽可能减少作业数量,加强每个题目的典型性,让学生在尽可能少的作业量中学到知识。
二、保持质与量的平衡
作业的质量是衡量当前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布置数学作业合理程度的最佳标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学生家长纷纷表示,学校布置的作业量远远大于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围,不仅给孩子的学习增加了负担,还导致很多的学生纷纷开始厌恶学习数学,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休息。老师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结合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小学生最好的数学作业时间为三十分钟。若学生做数学作业的时间超过三十分钟,那么他们将会感觉到焦躁,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而导致数学作业质量与效率不断降低。所以时间不宜过长,应重点突出,难点适宜,能够保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即可。这里提到的“质”即为将难点与重点相互结合,让学生不仅仅能快速掌握各种数学知识,还能让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合理控制数学作业的数量不单单只意味着减少数学作业的数量,而应该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尽可能少地出现低效、重复等问题,最好能够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中学到最多的知识。
三、设计数学作业保障具有层次感
依据当前新课标的教育要求,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也就是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差异化地安排学生的数学作业内容。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可以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条件下,增加一定程度的数学难点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稍差的学生,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老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训练,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够在简单的数学学习中培养浓厚的兴趣。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选择必做题与选做题两种形式,具体如下:
(1)必做题
5×8=( ),列出该算式的乘法口诀;9×4=( ),列出该算式的乘法口诀;
(2)选做题
11×12=( ),列出具体计算方法;13×14=( ),列出具体计算方法。
关键词:数学作业 分层布置 分类评价 反思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01-01
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但作业设计中有这些现象,即模仿作业多,创造作业少;简单划一多,分层要求少;背离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平时练习中,老师给出几个题目,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而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在一个题目上磨蹭半天,也理不清头绪;为了使作业评价更有实效,需要用“分层设计,分类评价”作业的方法。已经开展了作业分层设计的一些尝试,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 实施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作业的依据一是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满足的心理体验。
分层作业的依据二是“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1 分层
第一层为基础题,突出基本概念理解;第二层为提高题,突出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第三层为创新题,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拓展延伸和解题方法的运用。
1.2 布置
老师每天备课时考虑作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课堂内把知识落到实处,多给学生方法,提高效益。每天的作业,要求并指导学生按时、保质独立完成作业,另外要求学生必须做基础题和提高题,鼓励做创新题。如在高三二轮复习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时,布置基础题之函数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A B C D
提高题之已知函数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创新题之设函数 f (x)=x|x-1|+m,g(x)=lnx.
(1)当m>1时,求函数y=f (x)在[0,m]上的最大值;
(2)记函数p(x)=f (x)-g(x),若函数p(x)有零点,求m的取值范围。
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材施教,且能举一反三,并要求在提高题中更进一步求其它解的情况。
2 实施分类评价作业
2.1 批改
(1)对作业的批改方法,采取优生面批参与助批及中等生学困生精批相结合的方法。教师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精批、面批,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2)对作业的批改过程,多用批改作业的符号。重要的是让学生引起思考,相信学生有改正错误的能力,相信学生能找到错误的根源。这样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每次作业发下去时,教师及时点评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范例。能够把普通的批改作业的过程变成教师与学生心灵交流过程。
2.2 讲评
讲评课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共同研讨知识的过程。通过点评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学生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讲评课上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参与的同时更要多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多寻找与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激情、兴趣等积极因素,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营造一个科学有效、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以人为本,学得轻松,教得实在。
2.3 反思
(1)写学习周记,完成一阶段的作业后,迅速进行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精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
(2)整理错题集,错题集是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种反思与矫正,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对出错的作业进行整理变式后再做一遍。如: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和,它们的夹角为120°,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AB上变动,若+,其中。求的最大值。
错解:+≥,即≤1
≥=2,变成了最小值,矛盾.主要原因不等式没有同号。
这时,有学生用了妙解:
,当且仅当时等号取到。
也有学生提出建系,以为轴,垂直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则
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可以把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对问题的再认识转化为一个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利用反思,减轻学业负担,使学生乐思、善思、巧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实施分层作业与分类评价的问题与困惑
当然,“分层作业与分类评价”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矛盾。如有部分学生会不配合,要去激发学生,单独沟通,或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等。老师是需要时间与学生沟通,静下心来找题分类,要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以学生为基础,明确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的难易适度的题目,并要求学生认真按时完成,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进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当然,对该措施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具体实施过程还要不断地改进,还要不断地学习。总之,我们出发点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加强学生的消化、吸收能力。实践证明开展作业分层设计对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高中数学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