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金融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绿色经济的内涵分析
绿色经济最早从环境经济学角度提出的,源于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绿色经济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有影响力的。我国的绿色经济按照我国的国情发展绿色经济,将绿色经济纳入到国家的社会主义规划中。绿色经济主要是将环境、资源纳入到生产中,主要把自然资源的价值与经济价值形成产业链,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绿色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是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为子孙后代留有生活资源。绿色经济主要是对传统工业经济的一种不完全否定,其实纵观整个经济发展状况来说,绿色经济是有一定历史发展背景的,同时也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会引导未来经济的一种管理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国内,不管是任何企业都应该符合时展的脚步,重视绿色经济的发展。
2绿色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1能够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重视
绿色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保证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处于和谐的关系,对环境资源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合理的使用,尽可能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同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发展国家的经济。现阶段,信息时代各种消息传播的速度之快,我们在各大网站上都能够发现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工作中。由此可见,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企业发展中,有意识地重视环保问题,这对于绿色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2.2倡导绿色经济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被人类使用完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就算是有可再生的资源也需要经历千万年的历史才能形成,但是我们的子孙等不了,所以国家针对经济发展的形式,也为子孙后代着想,倡导绿色经济。短时间内因为绿色经济的提出给企业、个体以及很多人带来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但是就从长期的发展来看,节约能源如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意识,那么人人献出一分力,世界将拥有美好的明天,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平衡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有更多的光明。
2.3有利于倡导产业经济的发展,优化市场的竞争环境
绿色经济政策的提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财税金融政策鼓励大家在经济发展中向着绿色经济发展,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虽然企业在生产中增加了短期的绿色成本,但是省去了一大笔处理污染的费用,这么一平衡,企业也是走可持续的道路。能够提高生产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转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引导工业企业向着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整体上优化了市场的环境。
3绿色经济发展中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绿色经济概念最早在国家上提出已经有30年的时间了,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以至于我国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我国也开始重视绿色经济,并且对绿色经济的发展也进行过很多的尝试,但是因为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存在着很多矛盾点,而且绿色经济的倡导对于很多企业单位来说,短期内是看不到经济利益的,所以在国内全面推行绿色经济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我国虽然已经在重大国家会议上提出绿色经济政策,但是相关的法律条文还不完善,尤其是财税金融政策不健全,国家法律政策的缺失影响绿色经济的发展,因此就缺少了约束力和法律依据,同时也阻碍了财税金融政策方面对绿色经济的作用。
3.2金融信贷等政策对绿色经济发展支持力不足
绿色经济体制下,应该倡导绿色信贷,但是绿色信贷的标准高,绿色信贷应该是综合性的。但是现阶段在绿色经济中像金融信贷政策缺少的内容就很多,主要是具体的绿色信贷申请要求不全面,缺少对风险的评估机制,国家金融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所以银行在进行信贷管理的时候,不能对企业的绿色经济作出准确的判断,为此银行就会选择减少绿色信贷的支持,降低了绿色信贷的操作,增加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问题,这种财政政策不利于企业推行可持续的绿色经济,降低工作动力。
3.3绿色经济的发展周期长,对绿色经济认识片面
发展绿色经济产业,从原材料的选择、生产环节到加工、销售等环节,事无巨细的都应该重视环保。所以需要更换现有的基本设备,而且投资巨大,同时更换绿色经济的周期时间长,看到利润的时间也就长。因为时间的问题,导致很多人不愿意选择发展绿色经济,尤其是现在经济发展速度这么快,他们怕一经发展绿色经济,很容易被市场淘汰,他们这种思想是片面的,没有认识到绿色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只是以短期利益为主。周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财税金融政策,尤其是银行信贷一定会选择那种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进行贷款等业务,对于投资人来说,也会选择投资收益快的项目,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等,这都不利于绿色经济政策的推行。
3.4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缺少绿色经济配套扶持财务政策
我国政府一直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多元化,主要是企业能够扩展自己的经营规模,实现收益最大化。现阶段绿色经济在企业中还处于刚开始发展的阶段,很多人对绿色经济不重视,除去政府财政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很少有人把资金投入到绿色经济项目中,所以绿色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缺少投融资的支持,更加缺少社会财力。现阶段传统企业的产业结构已经有所转变,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能”的传统经济转变为“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在转变的过程中,短期内的盈利成本会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加上财税金融等政策是有限的,绿色经济配套扶持的财政力度小,满足不了一些企业绿色经济转变的要求。
4加快我国财政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
4.1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作用,构建法律条文
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需要有法律基础,尤其是涉及到财税金融政策,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对绿色经济的背景、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做好分析,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以便于在发展绿色经济的时候有国家法律的依据。完善绿色经济体系制度,有利于绿色经济符合时代的发展,实现绿色经济良好基础。绿色经济的提倡现在是政府行为,政府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经济的转型,并且按照一定的要求,不断促进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企业的发展重视财政政策,因为它涉及到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资金,政府财政的支持,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减少风险的损害,减少税收,保证企业走向节约型的发展。
4.2发挥“绿色信贷”的调控作用
绿色信贷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的信贷控制,针对的是不符合绿色信贷的企业,主要能够遏制高消费、低产能、高污染的产品销售等,满足社会环保的要求,符合节能减排的工作。制定绿色信贷对银行的发展来说,会失去一些传统工业的企业用户,银行短期的经济利润会受到影响,但是银行也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按照长远计划来说,银行需要积极的进行转型,利用信贷等金融政策引导企业用户发展绿色经济,最终建立起环境友好型和节能减排的绿色企业内部发展机制,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建立长效机制发展。
4.3改变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完善绿色财政政策
企业的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计划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识,尤其是对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影响力。企业管理者首先做表率,因为管理者的决策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认识到虽然企业的绿色经济发展周期长,但是对于长期生存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企业建立绿色的“GDP”核算体系,优化绿色补偿领域,鼓励绿色消费,提升绿色消费理念,促进消费者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完善补贴措施,制定合理的补贴方案。对现有的绿色税种进行管理,重点在于资源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上,重视财政和税务的改革。
4.4扩展企业绿色融资渠道,加大对绿色经济配套设施的服务政策
绿色经济的发展改变现有的绿色融资渠道单一的状态,加大对绿色经济的宣传,让整个社会认识到绿色经济的发展作用。对绿色经济配套设施进行管控,进行循环企业和生态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氛围,国家的经济资金投入有限,倡导其他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企业向着低消耗,高效产能的方向发展。企业的财政资金以及一些财税金融等政策可以减免一些绿色配套设施投入的纳税金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要重视绿色经济的特点。
徐秀玲
互联网+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绿色金融需要耐心的长期投资才可见效,需要相关的政策和外部环境的优化。当今,互联网时代改变了社会发展的结构化动力,互联网+的推动助力绿色金融的发展。在过去六年里,宜信公司利用互联网金融和绿色发展的结合,实行直接的“一对一”的公益性信贷模式,公司吸引了15万人参与,累计的金额1.5亿元。
在中国,很多人愿意投资绿色金融,但前提是绿色金融项目能对社会和公益带来切实可行的效果,这需要可靠的评估数据。绿色金融的投资回报是长期的、稳健的,虽然中国的投资人更愿意看到短期的、高额的投资回报,但从宜信所做的过去十年的资产市场表中可以发现,绿色金融债券的行情起伏处于平稳的范围内。机构投资人、个人投资看到稳健的数据评估,很容易参与到绿色生态金融中,支持绿色金融的长期发展。
未来,互联网金融公司应该更多规划绿色评估报告,并将其直接明晰地展示给投资人,其中包括碳足迹、环保效能的相关数据统计;同时加入第三方的透明评估数据指标,证明绿色金融对于社会、个人、产业以及整个生态文明的长远效益。
最后,有关方面应推动绿色金融信息公开化,并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绿色金融,且通过信息公开引发公众的积极投入,建立起长久可靠的绿色金融体系。
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
葛勇
绿色金融要紧跟绿色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绿色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是在5年或是10年前说起绿色产业,可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领域。而对于环保产业而言,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都认为这是个“傻大黑粗”的领域。然而,随着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兴起,各种新技术、新模式应运而生,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微妙的变化。
首先,环保产业已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与之前相比,公众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如果是5年前和普通百姓说PM2.5,可能还有不少人听不懂,但随着雾霾天气的出现,估计现在没有人听不懂PM2.5这个专业词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已变得更强烈了。
另外,过去环保产业经常被人诟病的一点,即环保产业的投资率比较低,也就是说环保产业的投资浪费多,环保的成本太高。通俗说即在环保上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这两年可以看到,这一状况得到了很明显的改善。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环保成本正在逐渐降低。
环保产业正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那么与之配套的绿色金融能否适应产业的新趋势,这是值得业内关注的新焦点。有关各方也在尝试用更多新模式新方法来探索绿色金融的发展。例如北京银行做知识产权质押的第二家企业,就是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辅导过的,道和环境发展研究所在2014年也联合宜信一起推出了针对节能环保企业的创新的金融产品。
如何从企业层面来帮助企业提供融资建设和融资支持,让更多的企业和公众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是个需要业内共同关注和探索的新课题。在环保领域,其实很多初创期的创业者的融资成本是较高的。道和环境发展研究所也在探索用全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些企业的难题,认为可以分两步走:第一,做中国第一支针对环保的影响力投资基金,第二,搭建一个合投的平台,用微缩版的众筹模式来吸引更多的机构和我们一起合作。
阳光动力能源互联网公司董事长
彭小峰推进绿色产业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绿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但凡金融就必须要有收益,所以风险管控就必须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对绿色行业来讲,很多投资人基本上是冲着公益情怀,要求的收益不是很高的时候,从事绿色金融业务的公司最大的压力其实是怎么样控制产品的风险,给投资者提供非常安全稳定但是又绿色环保的投资产品。
绿能宝是阳光动力能源互联网公司(以下简称阳光动力)推出的一款创新性的P2P产品。做这个产品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全新的金融方式,来解决中国的绿色金融特别是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领域的融资难问题,同时也为投资人打造一个低风险的绿色金融投资平台。
随着公众对于环境保护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投身到了环保事业中。以绿能宝为例,在产品设计之初我们以为是要卖给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钱人”,但实际上现在80%的用户居然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跟我们预计是非常大的差异,如此多的年轻人开始主动关注这一领域,着实令我们没有想到。
2014年国家制定了很多的政策,把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推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分布式能源。但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很多欲从事分布式发电项目的用户的心病。
“绿色金融可以成为推动中国结构性改革的一项工具,以改变目前污染性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近日在“绿色金融体系:为可持续发展融资”研讨会上如是评价绿色金融的作用。
3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了《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积极引导交易所债券市场支持绿色产业,助力绿色发展。
马骏认为,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望实现3000亿元,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首单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落地
继上证所《通知》仅半月有余,国内首单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已经成功发行。
4月7日,由国家开发银行主承销的协合风电投资有限公司发行(以下简称“协合风电”)2亿元中期票据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该期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6.2%,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向绿色项目建设。
这是国内首单按照国际惯例,由独立第三方机构鉴证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本期债券的成功发行,意味着继绿色贷款、绿色金融债之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不仅满足了企业绿色融资需求,也丰富了通过金融创新服务绿色新经济的手段。
绿色债券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债券品种,主要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就全球而言,近年来国际绿色债券市场规模迅速膨胀,已经从2010年的18亿美元发展到2015年的300余亿美元。
发行人涵盖政府、多边开发机构、银行和企业等。随着债券发行人和品种逐步多样化,绿色债券投资者队伍也迅速扩大,高盛、黑石、苏黎世保险等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巴西和德国等中央银行,以及部分养老基金、知名企业和零售类投资者纷纷加入其中。
“顾名思义,首先钱必须投向绿色。”华创证券分析师周冠南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分析了绿色债券与普通债券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募集资金投向必须是符合监管标准的绿色项目;二是专款专用,设立专门的资金监管账户,确保资金全部用于绿色项目,包括项目建设、偿还项目贷款和补充项目营运资金等;三是信息披露严格,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要求更高,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据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负责人介绍,本期债券严格对标,以确保符合绿色标准。在项目筛选上,对照央行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版)》,从项目类型、转化率及衰减率等技术标准、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及批复、污染防治和控制、职业健康及劳工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风险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筛选。
协合风电在国开行事先开设资金专户,专项用于归集和管理募集资金,以确保发债资金专门用于上述项目建设,防范资金挪用风险。
在现有普通债券信息披露基础上,按照半年频度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运营情况等,披露频率甚至高于“一年一披露”的国际标准。
业内人士普遍将此视为继银行试水后,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落地,认为是2016年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的良好开端。
第三方认证机制亟待建设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估测,中国绿色产业的年投资资金需求在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而财政资源只能满足10%至15%的绿色投资需求。这意味着,我国的绿色企业融资仍有1.7万亿至1.8万亿元的资金缺口,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
2015年,上交所完成发行上市的支持绿色环保行业的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共24单,融资总额250亿元人民币,募集资金直接投向工业节能、生物质资源回收利用、分布式能源、水力发电、林业开发等国家政策支持的绿色行业。
去年12月,央行了关于绿色金融债券的公告,建立了一个绿色债券市场,对银行绿色贷款进行补充。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绿色债券发行指导意见的国家。
进入2016年后,绿色债券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2016年1月,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申请的总额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金融债发行计划已经得到批准,两家银行已经发行了总额为30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
此外,青岛银行也公布了80亿元绿色金融债的发行计划。如今,有了协和风电的先导,一些非金融企业也在积极准备发行绿色债券。
在“第八届(2016年)两会绿色债券、绿色金融、绿色发展座谈会”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从雾霾治理的经济成本和政府的职能定位等角度建议,绿色交易市场亟需政府做好标准制定和严格执法。
目前来看,绿色债券融资规模、市场潜力都很大。除了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债,政策性银行绿色债券、地方债、货币市场、不良资产处置等领域都有巨大的绿色融资空间。
在环境资源越来越成为限制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条件下,企业绿色债券可能为绿色项目打开新的低成本融资渠道。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董小君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分析了绿色债券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既可以加大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又可以为项目所在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进经济绿色化、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无疑是个利好。”
当下,马骏担心的是,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刚刚启动,缺乏专业且有经验的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和评级机构。
“如果不能保证在市场上的绿债是真正的绿债,那未来这个信用会丧失。真正的信用企业不会发绿债,融资功能就不能得到保证,所以保证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真正把所募集资金投入到绿色项目,这是非常重要的。”马骏希望看到对所有的债券都要做绿色化评级。
而事实上,在我国目前的绿色债券发行实践中,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绿色信用评级也处于探索中,绿色投资者群体也还在培育期。
“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在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和最终管理,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相关的准则和实践模式将趋于标准化、具体化。”第三方认证机构代表、毕马威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何琪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说。
何琪认为,第三方认证工作的规范化,将有助于提升发行人对投资者承销商和评级机构的公信力,降低发行人声誉风险,从而增强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信心,促进良性的绿色投资循环。
【关键词】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绿色金融
一、绿色金融的意义
绿色金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金融行业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二是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是国家金融部门将环境的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资和融资的决策中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将与环境质量条件相关的潜在风险、成本、回报全部融合进银行的基本业务中,在金融经济活动中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疗,通过对目前社会经济资源的良性引导,增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16年人民银行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表示,绿色金融是为了支持环境改善、应对节约资源和气候变化的金融经济活动。即是对于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绿色建造、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环保项目的融资、投资、风险管控、项目发展等提供的金融扶持。
二、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的绿色金融产品主要可以分为碳金融、节能环保和环保产业金融产品,银行阶段性推出绿色金融产品,使得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朝着一个丰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些许问题。从产品的类别上来,我国的绿色金融的融资方案、产品类别还有改善空间。产品多以面向清洁能源、节能减排项目为主,融资产品相对重视产品的融资渠道而忽略了产品的融资对象,环保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面向的融资群体并不够多样化,对所设定的融资产品没有针对性。另外融资产品的覆盖面有待提高,融资产品主要是面向各个中小型企业,而针对家庭和个人的绿色金融产品很少,这样会导致产品难以渗透全社会,使得产品的持续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多种绿色金融产品的成长速度不均衡,国内的碳金融产品近年来发展较快,同时银行也在不断的丰富这类金融产品,进而碳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碳市场逐步发展壮大。但国内的环保类金融产品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缓慢,这会直接影响到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速度,连带降低碳金融产品发展速度。绿色金融中不同的金融产品的融资规模差异大,其中政府参与的环保项目融资规模比较大,中小型环保企业的融资规模相对较小。这种融资配置不均衡的状态制约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小型环保企业有了融资难的问题。
三、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对比下的思考
发达国家具有更加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结构,从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来看分为保险业、零售银行、零售企业、投资银行四大类。发达国家发展绿色金融时不仅仅针对各个企业,个人和家庭也占有很大比重。发达国家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过程中,零售银行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零售银行为绿色金融产品提供了企业、个人和家庭的房屋建筑贷款、汽车和运输贷款、商业贷款、房屋抵押贷款、信用卡、借记卡、绿色支票、绿色销售等产品,丰富多样的融资方式可供客户选择。其中加拿大温哥华的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了空气清洁车辆贷款,降低购买混合动力车辆的贷款利率。美国新能源发展银行推出的房屋贷款,为融资群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绿色融资通道。美国美洲国际银行为长途卡车司机购买和安装绿色环保节油设备提供绿色贷款通道。世界多家零售银行更是推出了绿色信用卡,如瑞士的自然气候信用卡、巴克莱银行的人类呼吸信用卡等,银行从的销售过程入手,鼓励客户降低自己旅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项目的信贷和融资主要是扶持清洁能源的项目发展,用于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和能源再生。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保险领域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保险业提供了碳保险、汽车保险、家庭保险、商业保险、碳抵消和绿色建筑保险。瑞士的瑞信银行提供了回收保险,用户在维修汽车的过程中通过回收零部件最高可获得20%的汽车保险优惠,美国通用公司为购买新节能型的混合动力型汽车提供了10%的优化政策。碳保险是一种生态类的保险产品,例如美国航空国际集团与信达保险公司共同推出的碳排放信贷和可再生能源信贷等保险产品。家庭保险和商业保险主要是指碳中和保险、绿色建筑险等。德国运输协会推出了减排递减温室气体的碳中和保险,美国的德克萨斯州保险公司推出的绿色建筑保险。绿色金融产品在发达国家中的发展较早,产品的类别、形式、内容、效益、效果等方面都具有值得我国绿色金融领域借鉴和学。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产品更为重视的是产品本身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是针对绿色环保项目的发展和大型环保企业的融资,而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项目设计出内容多样、不同结构的融资方案,有针对于卡车司机的环保节能融资产品,针对游客的绿色出游融资项目,这些产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更贴近民生,有助于绿色金融产品市场的激活和发展。另外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产品具有从个人到银行再到碳市场的庞大规模。涵盖个人、家庭、企业等多领域的对象,受益群体和覆盖范围都非常广泛。再者是发达国家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自主性极强,国家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制定绿色金融的实施金华,并提供法律援助和政策支持,对相关金融机构的干预和限制少,给了项目的实施主体很大的自,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一、前言
发展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对于有效应对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不稳定的形势,以及我国行业结构转型和金融改革提速的经济金融新常态,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的核心和?恿Γ?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力。2006年,自兴业银行引入绿色信贷业务,绿色金融在我国出现并实现井喷式发展。2015年以来,国务院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央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人行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众多关于绿色金融的顶层制度设计、规范文件相继出台,为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鉴于绿色金融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壮大,业界纷纷将2016年称为绿色金融元年。据中国银监会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达7.26万亿元,占我国贷款总规模的9%左右1。据统计,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达到2052亿元,位居全球第一,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的三分之一以上2。另据估算,2015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绿色融资需求为15万亿至30万亿元,可以预见,绿色金融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一个重要金融业态存在。受我国金融市场现状影响,从2006年至今,商业银行依然是我国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主体。目前,虽然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债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但仍然存在绿色金融产品单一、数量少的问题。此外,大多数商业银行至今未建立起与绿色金融业态相适应的战略规划、组织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人才团队等问题。未来,随着绿色金融业态走向成熟,我国商业银行将愈发重视、大力布局绿色金融市场,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理念、组织机制、产品机制的变革改造。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创新转型的成功经验来看,通过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将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绿色金融进行了大量研究,至今仍未给出绿色金融的统一定义。发达国家在界定绿色金融时,主要从绿色金融与市场、金融业发展的关系入手,侧重于从绿色金融对生态资源配置、全球气候变化及与之相对应的技术变革的积极作用视角定义绿色金融;发展中国家主要从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资源的市场调配方面定义绿色金融。目前,我国关于绿色金融最权威、应用最广泛的定义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3。关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曹军新(2016)从公共资源的多层次跨界合作视角指出,我国发展绿色金融主要面临顶层制度设计乏力、金融机构动力不足、财税激励作用不明显等问题。隗斌贤(2016)和俞岚(2016)指出,绿色金融创新不够、产品单一、标准不完备、系统风险防控经验缺乏、人才较少、金融生态环境不利、监管能力不足、政策法规滞后、配套支持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麦均洪和徐枫(2015)运用联合分析方法证明了金融机构积极性缺乏,“盈利能力”、“行业特征”以及“外部监管”是制约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研究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探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时,李淑文(2016)研究了兴业银行的若干绿色金融创新实践,提出了接轨赤道原则、推广绿色信贷机制、培养绿色金融人才等有益建议。胡春生(2012)和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认为,建立完备的制度框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合理的顶层制度设计、有效的市场机制和产品及业务创新模式是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有效路径。李晓文等(2012)、马骏(2015)、翁智雄等(2015)等学者研究了国外发展绿色金融的经验,提出了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具体建议。也有学者从推动绿色金融立法、降低信息不对称、完善政策激励支持体系、培育中介服务体系、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等方面出发,给出了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2016;辜胜阻等,2016)。目前,我国尚未有关于商业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的系统化研究,本文的研究,对于商业银行拓展绿色金融业务、组织架构调整、战略创新转型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绿色金融事业部设立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一)绿色金融事业部设立的意义
1.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是商业银行应对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2015年以来,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飞速。各商业银行在不断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储备和营销绿色信贷项目,发行绿色金融债的同时,纷纷试水与碳金融领域相关的业务创新,制定综合化全方位的绿色金融融资解决方案;我国大部分券商积极将绿色金融纳入公司经营战略,争相获取绿色债券承销资格,发行绿色债券,设立环保产业指数,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甚至成立了绿色金融事业部,抢夺绿色债券市场蛋糕。同期,基金公司、各类投资公司也在大力摸索绿色金融业务。作为我国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主体,虽然商业银行不断将各类资源向绿色金融业务倾斜,但是有关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业务的战略和信贷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管控不精准,绿色金融项目内部评估不专业,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不够,熟识绿色金融业务的人才储备不足,绿色信贷业务的研发、生产、销售分散在商业银行各个部门等问题大量存在。未来,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些问题将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因素。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集中建立与绿色金融体系相关的业务规划和政策、组织机制、产品目录、项目团队,并集约人力、物力资源,将是商业银行解决上述问题,迅速抢占绿色金融市场的可行选择。
2.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是商业银行推进战略转型的现实需要。经济转型与金融转型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经济转型是金融转型的依据和前提,金融转型是经济转型的动力和推手。当前,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与发展绿色经济相对应的,商业银行在推进改革转型时,必须将绿色金融的因素考虑在内。2003年以来,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等在内的我国众多商业银行纷纷进行事业部制改革,以期打破银行总分支垂直化链条组织的层次,通过条线式、工厂式管理提升业务专营性和管理效能。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成效来看,对某些优势业务、新兴业务、产品、行业、区域、策略、市场设立事业部,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竞争力。为了适应绿色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为快速抢占绿色金融市场,降低绿色金融业务风险,商业银行通过借鉴同业或自身设立事业部的经验,专门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将成为现实选择。
3.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是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的可行选择。2015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进入新常态、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业态快速发展、银行业同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纷纷探索有效发展路径和可行生存空间。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经营策略和重要共识。通过专注并做大做强做优比较优势业务,实现特色化、专精化发展也得到中小商业银行的认可,如宁波银行专注于中小企业贷款、南京银行专注于债券市场业务、哈尔滨银行专注于小微业务和对俄业务,这三家银行通过做精做优比较优势业务,形成特有资源禀赋,实现了快速发展,得到了同业认可。随着国内外绿色经济的蓬勃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将愈发壮大,通过坚持做绿色金融业务形成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的比较优势已成为可能。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是商业银行深耕细作绿色金融业务的较优选择。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从而在绿色金融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和特色资源禀赋,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此外,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还具有其它的优势。第一,有利于提升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管控效能。绿色金融事业部拥有事业部共同的优势,即健全而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而定制化的业务审批审查流程,有利于化解和控制与?G色金融业务相关的市场风险和业务风险。此外,绿色金融事业部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相对集中、风险管理人员更加专业,贯穿于绿色金融业务各个环节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相对健全科学,将大幅提升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第二,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服务效能和水平。绿色金融事业部垂直化、集约化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将有效缩短管理链条,更加贴近绿色金融市场,有利于绿色金融产品个性化定制、专业化营销,也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对绿色金融市场变化的灵敏程度,更好地实现以绿色金融客户为中心设计、研发、销售产品。此外,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还有利于提供专业化、流程化、模块化的专业金融服务,为绿色金融融资需求设计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第三,有利于压降成本。绿色金融事业部通过独立核算、“内部转移定价”,使成本细化到部门、岗位、产品,实现动态考核绿色金融产品、岗位、业务绩效、盈亏的可能,从而降低了部内的交易成本和运营成本。
(二)绿色金融事业部设立的可行性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拥有丰富的设立事业部的实践和经验。自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事业部制在欧美出现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关注并试点事业部制。2002年,工商银行组建了专营票据业务的票据营业部,部内实行独立核算,被认为是我国商业银行事业部改革的最早尝试。2004年,包括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进行零售业务事业部试点,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在股份制改革后也开始事业部改革。目前,包括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等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纷纷在个人业务、公司业务、涉农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业务领域进行了事业部改革。总之,我国商业银行在事业部制改革方面拥有大量成熟的实践,为商业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提供了经验借鉴。
2.绿色金融事业部设立可通过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两种形式实现。对于未进行事业部改革的商业银行来说,可以避开对商业银行现有传统组织架构和分支机构的改变,在总行单独设立绿色金融部。绿色金融事业部设立后,商业银行可将与绿色金融相关的业务划归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金融事业部的设立既能成为商业银行试点事业部的有效举措,也能促进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对于已经进行事业部改革的商业银行,可在现有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增设绿色金融事业部。对于正在或即将进行事业部改革的商业银行,可在组织机构改革框架内增加绿色金融事业部即可。
3.绿色金融业务较易被分割出来。自2006年以来,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环保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了关于绿色金融业务的产品目录、项目目录、技术目录,如《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VOCs防治领域)》、《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2〕4号)、《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对绿色金融业务的边界作了清晰地划分。此外,部分商业银行、学术机构也都制定了绿色金融产品目录,如在我国“第二届绿色设计与制造论坛”中,公布了108类绿色设计产品,覆盖建材、化学品等14个行业。总之,绿色金融事业部开展的绿色金融业务能清晰地从商业银行现有业务中划分出来。
三、绿色金融事业部的界定、目标定位和设立原则
(一)绿色金融事业部的界定
商业银行设立的绿色金融事业部是指,商业银行内部以绿色金融业务为依据,将与绿色金融业务相关的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人员、产品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形式。绿色金融事业部专营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作为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依据业务发展需要,绿色金融事业部可适时设立区域分部,分部及其人员管理、经营核算归口绿色金融事业部。
(二)绿色金融事业部的目标定位
绿色金融事业部主要为绿色金融相关的机构客户、公司客户、私人客户办理绿色信贷相关的业务。
1.绿色金融机构客户指需要进行包括城市综合基础设施项目,污染防治项目,环境修复工程,煤炭清洁利用项目,节水及非常规水源利用项目,尾矿、伴生矿再开发及综合利用项目,工业固废、废气、废液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及循环利用项目,清洁交通项目,清洁能源项目,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等与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工程项目,并需要融资支持的机构客户。
2.绿色金融公司客户包括实施节能技改的企事业单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公司,节能减排、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公用事业服务商,能源公司,清洁能源项目开发与服务公司;也包括从事绿色金融业务的同业绿色金融企业,如绿色金融保险、证券、基金公司。
3.绿色金融私人客户包括拥有绿色金融消费意识或经被营销诱导消费绿色金融产品的私人客户。
(三)绿色金融事业部的设立原则
1.坚持以绿色金融客户为中心、以绿色金融市场为导向。绿色金融事业部的各项业务开展、产品创新、服务提供必须以绿色金融客户的融资和服务需求为中心,满足绿色金融客户不断变化的差异化需求,同时适应我国及国际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
2.坚持经营风险与经营收益相平衡。在绿色金融事业部内部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有效合理地配置人力、物力资源及经营目标任务,实现绿色金融事业部内的责任、权力、费用相统一。专门针对绿色金融业务建立完善统一的风险和资本计量模型、会计和成本核算标准,实现绿色金融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进而建立常态化的高效运营机制。
3.坚持服务领域、产品技术、产品研发、服务流程的集约化与专业化。商业银行在内部统一绿色金融业务资源、专家人员、物力资源和专业化的服务资源,为绿色金融客户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特色服务。通过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决策链条、提升管理效能,开展一体化、分类型、分层次的业务办理和经营管理,实现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资源配置最优化、管理效能最大化。
四、绿色金融事业部制度设计
(一)组织机制设计
1.组织机制设计。根据绿色金融事业部的服务客户对象,专业化管理服务,不同产品研发、生产营销,风险管理等经营开展需要,需要在绿色金融事业部部内设置包括综合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运营管理部、公司服务部、零售服务部、产品营销部等二级部门(详见图1)。各个二级部门的工作职能见表1。绿色金融事业部的科技管理由商业银行总行提供,必要时,事业部也可建设自己的科技开发支持团队和科技系统。
2.运行管理机制设计。一是建立“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决策管理机制。绿色金融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应具备前台大市场、大营销、交叉销售,中台大运营,后天大集中的思路,明晰规划前中后台部门的职责分工,实现前台部门高效竞争、贴近市场,中台部门高效支撑、信息化运转,后台部门高效服务、有序支持。二是建立“奖赏有别、权责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事业部应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激励考核体系,应被授权相对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权限,必要时事业部HRBP可由商业银行总行派驻,应具备开展业务需要的自主选聘、定岗、定薪等人力使用管理职能,以充分发挥职位管理、薪酬安排、绩效考核的突出作用,实现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以绩定奖、以绩定迁,并营造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双向迁徙的能力;应不断完善考核体系,统一规划、制定、下达业务经营需要的内部收益计划、成本核算指标、薪酬分配与考核指标、业务发展指标、经济资本回报指标,并把上述目标任务和业务指标直接与部内二级部门、岗位人员的经营绩效挂钩;应对二级部门和管理层人员实施综合绩效考核和关键经营管理指标考核,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部内二级部门进行全面、合理、科学的评价。三是建立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储备机制。绿色金融事业部作为独立核算的主体,应格外注意对绿色金融专家人才的引进,对基层业务人员的培养,注重加快培养具有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四是建立绿色金融业务立体化、精细化的交叉营销体系。绿色金融事业部应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对公、对私绿色金融客户全方位、层次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构建一篮子的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应为不同类型客户创新定制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满足绿色金融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五是建立精细科学的全面成本管理机制。绿色金融事业部应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精准化,将资本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等纳入成本核算管理、费用全口径管理之中,并对部内的产品、业务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六是建立高效精细的运营机制。绿色金融事业部应以客户价值创造为抓手,对运营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力争建立最快反应速度、最优服务体验的运营机制,部内业务部门在必要时可采用项目制、工厂制,以实现流程高效、制度合理、信息对称、协同有力的运作。此外,绿色金融事业部还应根据业务开展需要,建立精细化的客户管理机制、先进合理的科技系统支持体系等便于高效运行的体系。
3.风险管控体系设计。一方面,构建“分级授权、相互制衡”的风险管理机制。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的一个优势是能统一管控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绿色金融事业部稳健运行的关键也是能不能合理设计出一个科学计量、合理划分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议绿色金融事业部侧重经营风险防范,在商业银行总行规定的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限额约束下,管控业务层面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建立事业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绿色金融事业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和独立核算,因此,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包括制定科学的风险偏好,建立合理的业务授权体系,制定完善的?I务管理办法和管理流程,建立完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领域的识别、计量、监控体系,并将风险管理前移,形成高效合理的风险识别机制,实现全事业部、全方位、全流程风险管控。必要时,可在绿色金融事业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立首席风险官,统筹事业部风险管理。
五、绿色金融事业部产品设计
商业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后,可借鉴国内外关于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展相关业务。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及绿色金融事业部的经营目标定位,绿色金融事业部可创新开展的绿色金融产品主要包括零售信贷业务、对公信贷业务、投资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四类(详见图2)。
关键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产品
中D分类号:F8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has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economy.China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green financial exploration.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new industrial countries develop green finance earlier than our country,so China should avoid weaknesses and take the ess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Key words:green finan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green financial products
一、引言
(一)发展绿色金融的背景
近几年我国经济达到了持续增长,但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1]。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在这种背景下,绿色金融将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战略,是金融业和环境产业的桥梁[3],因此发展绿色金融是促进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走之路。
(二)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
绿色金融业务在全球逐步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绿色金融,无疑证明绿色金融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国家的产业优化升级。利用金融机构的导向作用将社会资金引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可以适当的打击污染严重的企业,有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4]。第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金融,间接地将公众的投资引向环保产业,引导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重工业行业转向污染少的行业,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概述
(一)“绿色金融”概念
绿色金融,又称环境金融,目前国内外对绿色金融的定义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金融业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社会资源引导向环保产业,从中发挥导向作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指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金融行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必须保证机构内部资金运行流畅,促使行业内部实现绿色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绿色金融而言,在国外学者的很多文献中,对其研究各有不同,但重点均体现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上。Jeucken(2006)对金融机构的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绿色金融的发展对金融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5]。国内对绿色金融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国内的研究者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我国国情上。麦均洪和徐枫(2015)对绿色金融影响因素得出“还款能力”是影响绿色金融的主要因素。宋晓玲(2013)通过研究西方银行业绿色金融政策主要采取的国际标准,得到西方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对中国的启示,有利于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6]。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的绿色金融业务起步较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涉及三个主要的领域,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以绿色信贷为主。全球共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国的85%,但我国只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国内主要的银行都有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包括的绿色金融产品类型多、领域宽广,以国内五大国有银行和兴业银行为例。中国银行2015年绿色信贷余额 4123.15亿元,同比增长36.96%;农业银行2015年绿色信贷余额5431亿元,同比增长15.6%;工商银行2015年绿色信贷7028.4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建设银行2015年绿色信贷7 335.63亿元,同比增长50.61%;交通银行截至报告期内,支持的环保项目节约标煤622.9万吨,节约水833.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1 409.5万吨;兴业银行截至2015年,绿色信贷余额8 046亿元,减排二氧化碳当量7 161.99万吨,节约水量28 565.06万吨。可见,几个主要的国内银行均开展了绿色金融业务,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中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很大的渠道,各个银行的主张也各有不同,但都以环境保护为中心,加强社会责任的同时提倡行业内的绿色运营,绿色发展。
四、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建议
(一)政府角度
1.政府财政政策扶持。现在实行的绿色金融业务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在没有利益的驱动下很少有机构愿意主动去实行绿色发展,很难产生正的外部性。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给予金融企业一定的利益分配,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2.健全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探索绿色金融法,以法律形式来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促进环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公众角度
1.提高环保意识。作为公众,应该最先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应该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培养绿色环保意识,为绿色金融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树立绿色消费观。社会公众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拒绝购买有害环境的消费品,认识到绿色金融产品的益处,积极购买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
(三)金融机构角度
1.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还不是很多,金融机构应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2.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金融机构是绿色金融产品的发源地,机构本身应该严格控制内部的风险,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安全性,从本质上健全绿色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邓翔.绿色金融研究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06:67-71.
[2]麦均洪,徐枫. 基于联合分析的我国绿色金融影响因素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5:23-37.
[3]Salazar,J.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 World [Z].Presented at a 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1998,(1):2-18.
[4]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李晓西,夏光, 蔡宁.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J].金融论坛,2015,10:30-40.
[5]Jeuckn,M.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M].USA:The Earthscan Publication,2006.
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比较性研究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仍然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行政效果还不是很显着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转向银行信贷预计信贷审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评估,以实现对环境的高污染,高能耗和消除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单位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到45%,随着全球在环境保护、气侯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不断形成的共识,以“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问题。
对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商业银行是主要金融中介机构的引导绿色金融服务。在低碳经济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时代大背景下,“绿色金融”这一全新的理念也逐渐被提上了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日常议程。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等联合发出“落实环保政策法规上防止信贷风险的意见”要求,从信贷方面对节能减排不力的企业进行宏观调控。
2007年11月,银监会颁发的“节能信贷”指导意见,引导绿色信贷的行为,这是中国绿色货币政策开始的标志。
国际上“赤道原则”对绿色金融的界定很广泛。赤道原则的概念是用以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过程所涉及社会和环境风险的金融界指标,它要求银行和企业在信贷活动的各个阶段中,都要遵守环保标准,进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绿色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界定和具体实施方案。从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实施绿色金融的具体途径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绿色操作。办公建筑和室内装修节能材料,安装节能节水设施,推动网络,电子交易渠道,推动无纸化办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金融服务。
2、绿色信贷。建立严格的信贷审批制度,具体目标加强信用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优先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信贷计划。
3、绿色金融创新。开发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包括传统的碳-碳金融业务等。
一、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概况
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金融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政府和中国银行监督管理部门连续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促进节能减排,为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绿色信贷补贴政策,支持发展绿色经济。其中的各项政策和法规,以促进和指导,许多外国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服务和方法。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制订绿色信贷长效机制。国内一些商业银行也在尝试探索如何从简单的支持低碳企业转为向低碳减排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直接介入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全面和更有利的金融支持。从国内十余家主要商业银行的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看,国内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实践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倡导绿色运营、环保公益等活动
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将绿色运营作为实施绿色金融的起步,倡导日常办公,节约能源,加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为代表的电子交易渠道体系。金融服务,以减少碳排放。绿色办公,商业银行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和量化管理,如人均电耗,水耗,耗气,燃料消耗和其他公务用车,建行还列出了视频会议的数量。此外,银行还积极参与植树,“地球一小时”等环保活动。
(二)完善绿色信贷制度
这个概念源于绿色绿色信贷融资,来自绿色文明和绿色金融。文明是一种追求绿色环境和人类的和谐文明的生存和发展。造福人类,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们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绿色文化,并在政策,舆论对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倾斜。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了“绿色信贷”机制,制定实施细节,实施环境标志分类,监督企业的环境信息作为信贷营销调查,审批,实行一票否决的重要进程。例如,银行制定了31项具体子行业的行业绿色信贷管理和操作要求。工行还建立了绿色信贷分类。整个企业的贷款是按照“绿色”分为42大类。贷款是基于投资的企业或项目,其影响所面临的贷款规模,环境风险,相应的规定的原则和管理要求。恰逢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银行也积极响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指导,提出要加快优化信贷结构调整。优先支持新能源,环保和综合利用资源,如绿色信贷项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2008年金融服务方案的基础上。整合近年来对外合作和自主创新的成果,于2010年推出《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2.0版》,包括5个绿色信贷板块和10种特色产品,最终形成了全方位的“服务方案”与“特色产品”并行的双纬度金融服务。根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9月,四大国有银行向绿色产业投放的信贷余额已最少达到10970亿元。
(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除了节能项目,银行也正在积极开发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如招商银行推出的绿色设备买方信贷,排污权抵押贷款,法国开发署绿色能源转让收入的按揭贷款,绿色融资租赁,清洁发展机制融资综合解决方案6个新产品,初步建成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兴业银行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进行更系统的节能融资服务,已经形成了两个排放的金融服务产品。目前,兴业银行的所有分行围绕主要经济区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项目,涉及能源效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污水处理和水资源管理,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固体废物回收和等六个方面,涵盖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二、国外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介绍世界一流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一直积极倡导或符合赤道原则,环境署金融倡议,“碳披露计划”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自己的经营特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绿色金融的实施例。除了积极践行作为国内银行的绿色业务相同,参加公益活动,在绿色的最鲜明的特点是善于开发各种金融服务在金融业务的外资银行。
二、几种信贷产品简介
(一)传统绿色信贷产品
1.项目融资
指贷款人向特定的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协议融资,对于该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享有偿债请求权,并以该项目资产作为附属担保的融资类型。它是一种以项目的未来收益和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的融资方式。
2.个人绿色消费信贷
这个概念源于绿色绿色信贷融资,来自绿色文明和绿色金融。文明是一种追求绿色环境和人类的和谐文明的生存和发展。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工业文明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对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人们普遍认识到对环境,人类过去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造福人类,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们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绿色文化,并在政策,舆论对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倾斜。通常被称为绿色信贷可持续融资或融资环境。
3.购房按揭项目
指购房者以所购住房做抵押并由其所购买住房的房地产企业提供阶段性担保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花旗集团针对中低收入阶层顾客推出结构化节能抵押产品,将省电等节能指标纳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分体系。
(二)支持减排项目公司的上市融资
这类金融服务主要是对节能减排项目为主业的公司提供上市融资的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支持。006年,花旗集团是世界上第二个风电业务 - 葡萄牙能源公司收购美国地平线风能公司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同时也为巴西的生物柴油上市承销。 2007年,美国银行潮汐能源技术公司海洋动力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支持其市场,并提高他们的贸易能力,帮助客户通过现有的和新兴的市场机制的碳交易市场机制的碳信用额的能力增强。
(三)推出相关衍生产品,参与全球碳金融市场
2007年,美国银行宣布正式成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成员,但也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欧洲气候交易所气候控制股东对公司组建了合资公司交易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碳排放量。汇丰推出汇丰环球气候变化基准指数基金,还推出四个投资的全球气候变化指数组成的一组指数系列。
三、国内外银行比较性分析
(一)绿色金融发展程度不同
目前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机构承诺采用赤道原则,其项目评审严格遵守赤道原则,提供的项目融资总额占全球项目融资市场总额的85%以上,同时,通过“碳交易”等金融产品的创新服务,将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加快了绿色金融建设步伐,绿色金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目前我国仅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同时,国内碳金融市场建设不健全,导致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不能化解风险的有效转移,增加银行的管理成本。
(二)绿色信贷产品不同
绿色外资银行广泛的信贷产品。从消费信贷,商业办公楼等大型项目,几乎是普通信贷与绿色信贷领域涉足,但也积极开发相关的衍生金融产品。
在中国,各类金融服务子行业国内金融部门监管制度的限制。除了兴业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家碳信用额,国内银行一般会专注于绿色产业项目,太固定化和建模缺乏个人消费领域的深入挖掘。
(三)实施绿色金融的法律环境不同
除了采纳赤道原则的外资银行,也有比较健全的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和完善的绿色金融机构,但也建立了合理的内部环保局。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具体的国内银行绿色金融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指导目录,银行很难掌握具体的信贷政策和实施细则,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原则,尽可能开展业务,如绿色信贷政策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限制或禁止“两高一左”行业贷款。
四、结论
通过比较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从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的建议,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包括建立绿色信贷业务实施指南,规范碳交易市场,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每个商业银行都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步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要积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创新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使“低碳”、“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实现。
参考文献:
[1]谭太平.国内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10(6).
[2]李瑞红.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绿色信贷”政策的成效、难点及建议[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12).
[3]林可全,吕坚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国际比较研究露对我国的启示[J].探求,2010(4).
[4]党春芳.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9(2).
[5]王倩.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比较研究[J].海南金融,2012(3).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31-0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低效利用、经济粗放发展基础上的,生态环境呈现不断恶化趋势,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各地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然而节能减排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绿色信贷这一经济手段开始全面进入我国节能减排的主战场。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行绿色信贷,将增加违法排污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甚至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高成本治污覆辙;同时还能够有效防范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关停引发的信贷风险,促进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
绿色信贷在国外早已有之,1974年联邦德国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专门负责为环保项目的投资提供优惠贷款。《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2000年)的解释,将绿色金融称之为“环境金融”、“可持续融资”。目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绿色信贷行动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机构自律组织(UNEP FI)中,已有45个国家的208家金融机构成为签约方。同时,国外绿色信贷理论也日渐成熟,赤道原则、伯尔第斯原则已成为国际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实践的操作指南。绿色信贷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满足合作伙伴的需要,同时还要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必须对社会以及生态环境负责。从国际经验来看,绿色信贷产品一般包括(UNEP FI,2007):
(1)项目融资。对绿色项目给予贷款优惠。
(2)绿色信用卡。卡利润部分用于世界范围内的碳减排项目。
(3)商业建筑贷款。为节能商业建筑物提供第一抵押贷款和再融资。
(4)住房抵押贷款。推出结构化节能抵押产品,将省电等节能指标纳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分体系。
(5)汽车贷款。向所有低排放的车型提供优惠利率等。
2.2 国内文献
绿色金融,这一概念在国内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是指金融业在贷款政策、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种类和方式上,将绿色产业作为重点扶持项目,从信贷投放、投量、期限及利率等方面给予第一优先和倾斜的政策(和秀星,1998)。二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并以此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高建良,1998)。三是将绿色金融作为环境经济政策中金融和资本市场手段,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 (潘岳,2007)。这几种观点,各有侧重,都从不同视角反映了绿色金融的一些本质。另外也有邓聿文(2007)指出绿色信贷目的是引导资金和贷款流入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企业和机构,并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适当抽离,从而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
3 当前我国绿色信贷机制的现状
《意见》以后,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了环境蕴含的机遇和风险,以及银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中国工商银行高调提出要建设绿色信贷模范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规定在信贷评审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国家开发银行着重推动“两高”行业调整产业结构。目前绿色信贷政策已初显成效,其中兰州九州乳液有限公司等38家环境违规企业被拒绝或停止贷款,有的企业还被收回了先前已发放的贷款。据统计,2007年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共收回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企业贷款39亿元,同时发放支持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贷款1063亿元。同时上海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也已加合国环境署金融计划项目(UNEP FI)。但我国绿色信贷起步较晚,目前只是取得了局部性、阶段性的成果,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 当前我国绿色信贷机制存在的缺陷
4.1 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
绿色信贷的理念已经暗示了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是,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其主要动机之一,即商业银行是逐利的。在目前政策和盈利环境下,虽然对“两高”行业的贷款已经被谨慎投放,但是贷款余额依然占据了商业银行信贷的11%相当高比例。
4.2 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始终存在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为了完成上级考核指标、提升政绩,会千方百计地保住企业。同时国有大中型银行,往往也背负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负担,以及“多贷增效”的企业盈利性目标。
4.2.1 银行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模型分析
表1 地方政府与银行间的利益博弈
地方政府银行 不查处查处通报
贷款(BR1,T)(BR1-BC1,R-C)
不贷款(BR2-BC2,T)(BR2,R-C)
银行指标:BR1―银行贷款获得的收益,BR2―银行实行绿色信贷(不贷款)后获得的无形收益,BC1―污染企业被查处后银行受到的贷款损失,BC2―污染企业转向其他融资渠道贷款使银行丧失客源受到的损失。政府指标: T―政府获得的税收收入,C―政府对双高企业进行查处,要支付的监督考察成本,R―当地环境保护得到的收益。从博弈模型中看到,银行如果对企业贷款,政府不查处的收益为税收T查处的收益R-C。因此政府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查处。若银行实行绿色信贷政策,如果政府不进行查处,企业会转向其他融资渠道贷款,政府不查处收入T>查处收入R-C,政府会不查处。因此不管银行贷款或不贷款,政府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查处以获得税收收益T。在政府不查处时,银行对企业贷款的收益为BR1实行绿色信贷的收益BR2-BC2,因此在政府不查处时,银行最好的策略就是贷款。在地方政府对企业查处时,银行贷款收益为BR1-BC1
银行与政府博弈的最终结果就是政府不对污染企业查处,银行对其贷款,双方获得各自的最大收益,但整个社会利益受到损失。
4.2.2 银行和企业间博弈模型分析
表2 污染企业与银行间的博弈均衡
污染企业银行 治污不治污
贷款(BR1,ER1-EC1)(BR1- BC1,ER1- F)
不贷款(BR2-BC2,ER1-EC1-EC2)(BR2-BC2,ER1-EC2-F)
企业的指标:ER1―企业获得贷款经营带来的企业收益,EC1―企业治理污染所花费的成本,EC2―企业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损失,F―企业被查处交纳的罚款。
从博弈模型中看到,如果企业积极治理污染,银行贷款会获取收益BR1,若不贷款受到损失为BC2,因此银行最好的策略是贷款。如果企业不治理污染给查处,银行贷款收益为BR1- BC1>银行不贷款给企业收益BR2-BC2,银行还会选择贷款。如果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企业治理污染获得收益为ER1-EC1,而企业不治理污染获得的收益为ER1-F。由于目前对企业的罚金F治理污染收益ER1-EC1-EC2,企业仍不会治污。
因此,银行业和污染企业的博弈结果就是银行对企业贷款,企业不治理污染。这样最终的结果是:银行通过这些贷款大户得到利息收益,政府得到税收收入,而企业不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效益,相反会继续污染环境。这就是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问题。
4.3 环境污染信息尚未全面完整地进入银行征信系统
2007 年上半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曾就“共享企业环保信息”联合文件,把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客观分析企业的环境信息,了解企业有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但是由于企业认识到环境信息影响着其是否能够得到银行贷款,因此企业就有可能隐瞒真实信息,提供虚假信息,或只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那么银行获取的信息就不充分,无法满足绿色信贷的执行要求。
4.4 绿色信贷标准不够细致
目前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降低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
5 完善我国绿色信贷机制的政策建议
5.1 提高环保意识,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银行的战略层面
关注环保问题不仅是银行的社会责任,也关系到银行业务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把可持续发展和银行社会责任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经营理念和价值导向。同时让员工充分认识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明白推行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只有全员树立了绿色信贷理念,才能在工作中考虑到环保因素,真正将绿色信贷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5.2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为绿色信贷推行扫清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始终存在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甚至于有些地方政府无视国家的环保政策。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部门行为的调整和约束、银行与各级政府的共识是信贷政策有效支持环境保护的首要前提。因此,我国中央政府有必要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环保指标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并以立法或规定等形式隔绝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干预。
5.3 建立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环保部门应建立并完善环保信息库,与金融部门形成信息沟通机制。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环保部门的力量,加强贷款风险管理,补充银行信用信息数据库;同时环保部门也可借助商业银行的力量,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严格信贷环保要求,促进污染减排。目前我国环保政策和信息零散、缺乏统一管理与机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信贷的推行,因而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并完善环保信息库。
5.4 实行有差别的授信管理制度
各银行应按照银监会的《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对于不同类别的客户实行不同的授信政策。对存在违反环保法行为的企业,其贷款应当纳入不良类贷款管理;对违反环保规定超标排污的企业,要暂停一切形式的新增融资;对能耗、污染虽然达标但环保运行不稳定的贷款企业,及时调整原有贷款期限压缩授信。
5.5 建立有效的绿色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
银行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各分支机构实施绿色信贷提供动力。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从外部激励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对于绿色环保项目,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财政贴息、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绿色信贷项目的扶持力度。我国以及国际社会对于环保的重视,为金融机构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谁能把握住产业结构调整的脉动,以优质的产品占领先机,谁就有可能开拓出一片新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常态;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一、绿色金融的基本概述
当前,在国内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愈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生态问题,因此,绿色可持续演变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向导,努力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是今后金融体系创新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俨然变为我国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一,由此绿色金融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绿色金融又被叫作“环境金融”“生态金融”,具体是指借助各类金融活动的改革创新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将净化环境、节约资源等理念引进到金融领域当中,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优化投资手段与方向,增强资源使用率,并尽量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最终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当今,绿色金融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低碳金融市场、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等。和原有的金融相比,绿色金融的特色主要在于借助对人类生存自然环境的保护,从整体及长远的角度考虑,再加上各类规则的制定,以金融活动来引导微观个体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目的。
二、新常态下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的机会和挑战
(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契机
1.社会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社会环境
最近以来,国内大众的环保意识迅速增强,良好的社会氛围俨然成了社会大众的一致追求,人们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政策的制定环节中,自觉监督政府及各企业的环境行为,对一些重要项目的环境状况评测及信息披露等更为重视。与此同时,不断提升的环境意识及生活质量也有效促进了人们对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的重视,上述内容均对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累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现今,我国在法律规章的制定、绿色金融实践等工作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并获得了许多实践成果。举个例子,像兴业银行早已在长久的实践摸索过程中对有关绿色金融的业务进行了补充、对业务范围进行了扩展;在碳排放权交易方面,学界及各实务机构形成了深刻的认识,现在我国已经构建起7所碳排放权交易所,同时在绿色金融的实践方面做出了各种有益探索。例如,深圳交易所最早开始了此交易,同时采取会员制度,上海交易所为给参与碳排放交易的组织及个人创造更多便利,创造性地开设了远程开户服务等。
3.绿色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逐渐形成
十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中。当中,特别突出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而不再是之前的基础性作用,这对于生态文明机制的构建及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效用。此外,诸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绿色财政等各种各样有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机制和规章正在研究与制定中,上述措施都会令绿色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得到完善,并促进各企业、政府部门经济发展观的迅速调整,最终为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1.绿色金融的发展面临巨大的短期成本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和绿色投资的促进作用密不可分,未来更多的信贷资金会持续投入到收益周期更长的绿色产业之中,同时要对原有产业进行改造,有关单位需要借助节能环保手段进行,这就表明有关设备的投资成本必然会随之提升,另外传统行业的取缔同样会造成新一轮的就业危机。另外,由于节能减排的更类经济收益短时间之内无法完全发挥出来,众多的短期成本很可能会干扰到各级政府与企业单位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决心,有关策略的推行过程也必定会受到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2.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失衡
国内经济的增长自始至终都是以工业与投资为重心,尤其注重推动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强调投资增长以及规模扩张,因此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污染愈发严重。如何在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前提下,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转变,是新常态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的首要问题。除此之外,国内经济还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区域间发展失衡的情况,特别是中西部大部分仍旧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存在严重的环境破坏现象,同时缺少相关政策及动力机制的有效支持。
3.环境污染体现出复杂性与长期性特点
国内的环境污染状况近年来变得愈发严重,同时表现出了集中暴发、多层次化等一系列特征,这通常会造成新老环境问题的加剧,如此一来,便令污染治理周期变长,同时也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问题,环境污染逐渐呈现出多样性、持久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在解决国内出现的各类环境问题的时候,我国应当更加主动地采取措施应对世界气候变化造成的麻烦,并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工作,这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绿色金融的发展难度。
三、新常态下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一)加强交流,打破绿色金融信息壁垒
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信息交流体制,这样有助于金融机构、环保组织以及企业单位等多方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然而,当今国内的环境保护信息披露与共享制度亟待完善,并且的环境数据缺乏实时性和全面性,亟待加强多方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持续健全环保信息交流体制。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环保机构可以借助各项先进科技提供企业单位所需的环保评价数据,令数据可以被及时获取、有效传递以及精确储备;像我国的人民银行征信平台等能够健全企业的征信系统,把环保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及时收录至企业内部的征信系统中,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另外,各金融机构也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绿色金融的推行动态。最近,中国正努力构建更加健全的环境污染信息数据库,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快实现绿色金融相关各方的协调联动,更加充分地展现绿色金融体系的效用。比如说,保险公司在有关业务的推行过程中,应对实施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银行发放贷款时,应当将购买环境责任保险的意愿当作关键要素之一。
(二)加快改革创新,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多元化、服务多途径化
因为国内绿色金融起步较晚、实施条件有限,产品单一、服务渠道窄等是现阶段绿色金融的主要发展特点,无法满足新常态下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需求,所以说加快对绿色金融的创新步伐显得尤为关键。具体而言,首先应不断调整优化绿色信贷投资方向及形式,推出更多种类的相关产品。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更加主动地推进绿色金融创新进程,以绿色信贷为着手点,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投入,进而有利于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转型转产等工作提供信贷保障。比如说,我国进出口银行近来逐渐构建起了覆盖绿色产业链上下游的金融产品体系,主要涵盖了清洁能源融资、绿色设施融资、碳金融等诸多方面。除了上述措施外,我国还应当进一步拓展绿色金融的服务渠道及市场,允许拥有良好资质的金融机构尝试绿色金融的直接融资业务,并逐步拓宽绿色融资资金的来源范围。随着央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国内多家银行陆续在国内外推行了绿色债券,到去年年底,中国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已经突破1200亿元,占到全世界同期发行量的一半左右,远远领先于另外一些经济体。
(三)进一步健全绿色金融的相关规范与体制
由于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还很短,并依旧处在初期阶段,完善的法律机制是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近来,尽管我国前后出台了许多与绿色金融有关的规章制度,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变革,大部分现行机制无法完全适应当前形势,应得到及时的补充与完善,很多法律空白亟待填补。比如说,经过长期不懈的研究和努力,有关绿色金融的各项制度渐趋完善。2012年,银监会颁布了《绿色信贷指引》,更加突出了绿色信贷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次年,推出了《绿色信贷统计体制》,借助有关指标的细化进一步清楚了绿色信贷的界定标准;2015年,银监会出台了《能效信贷指引》,即以绿色信贷投放引导企业提升能源的使用率等等。
(四)进一步加强国际沟通协作,积极拓展绿色金融的发展渠道
尽管目前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获得了不小的进步,也拥有了大量宝贵经验,然而依旧出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在此前提下,借助和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金融组织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够更有效地汲取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国际资金,推动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麦均洪,徐枫.基于联合分析的我国绿色金融影响因素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5):23-37.
[2]李晓西,夏光.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J].金融论坛,2015(1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