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分层阅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分层阅读

第1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王小根(1965—),男,浙江湖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教育应用研究。E-mail:。

一、引 言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也有研究显示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未因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而产生更高的提升,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改进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探索在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效率及效益问题成为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学者指出,缺乏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主要因素之一。[1]在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引入绩效评价,可以通过衡量教学中的投入和产出来对语文多媒体教学开展评价,优化多媒体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绩效是组织中与总体目标和价值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及业绩或成就。[2]教育绩效评价即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教育投入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判断。[3]要获得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本文针对小学3~6年级多媒体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多媒体教学特点,借助层次分析法,研究小学阶段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到本世纪的小学语文“阅读跨越式教育实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几乎没有中断过。笔者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文献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发现,“手段”、“应用”、“模式”、“策略”出现的频率较高,这表明研究者们非常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方法。但语文多媒体教学在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处理教学形式与语文学习内容的关系;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学习的绩效;多媒体教学如何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形式相结合,在取得同样的结果前提下,付出代价较小等。[4] [5] [6]

(一)语文教学评价方案中的多媒体技术评价

《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十条指出:“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教学建议第一条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的教学方式。”表1是国内外众多语文教学评价表中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评价内容的典型案例。

(二)现有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评价

当前,多媒体教学评价从教师、学生、教学课件、教学平台等四个方面展开指标设计。[10]由于不同学科教学特点不同,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需求也不一样,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有学者从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和使用性等五个方面来设计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11]其优点是涉及了多媒体软件功能和媒体运用,但学科教学特点体现不明确。还有学者考虑到不同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分为情境型、实验型、理论性等三类,[12]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分别设计了聚焦多媒体教学特点的共性指标和聚焦于课程特点的个性指标,使用时评价人员需对课程进行分类。这些普适性的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反映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但却难以体现学科的教学目标。对于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最终教学业绩固然重要,但达到教学效果的行为过程更重要。

从《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各种语文实践机会,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增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三、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内容设计

绩效评价不仅能评价过去的结果,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作出调整。评价过程中既关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关注学科的教学特点。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不但关注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且重视达标过程中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评价的使用、教学预先安排与灵活调整等情况。通过对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行为及行为产生的价值进行分析,找出绩效差距,进行绩效干预,从而提高教学绩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划分为四个学段、五个领域。其中小学分为三个学段,每两年为一个学段;初中三年为一个学段。每个学段都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更具有针对性,本文选取小学中高学段(3~6年级)的阅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设计,一方面参照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详细的指标,衡量阅读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则进行设计,衡量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否最大程度发挥了教学效益。

(一)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3]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出在继续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上,要进一步“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理解字词的能力”,“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第三学段要求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能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整合原则

1. 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其承载的信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归根结底是为学科教学服务。因此,教学不能只关注形式不关注内容,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宗旨,要按照语文学科的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2. 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内部动机越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手段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情境要与语文教学目标相一致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学情境不能仅是简单的图文声像堆砌,而应是有一定内部意义结构、在情境中有趣味、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生动的信息集合。

4. 多媒体刺激要适度

小学生大多数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的多种感官刺激要比传统的黑板+教材教学效果好得多。适当的刺激能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过度的刺激会引起疲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

5.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多媒体技术传递信息便捷的情况下,教师会不自觉地将问题的答案呈现给学生,无意中省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教师在呈现信息过后要给予学生1~2分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只有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独特见解,他们才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三)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内容设计

完整的教育评价系统必须要涉及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从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选用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效果都要考虑在内。开展绩效评价时,也应覆盖各个环节 。[14]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来看,知识的目标要求学生能识记本节课的字词、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概括句段的意思。能力获得主要通过言语训练来完成,在一节课中体现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表达得体、语言流畅;能够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句段,并给出理由;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对句段进行解读时,学生作出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回答。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能在浩瀚的海洋里游刃有余。通过语言这一中介,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生活经验,挖掘课程中的美育资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营造支持学习的心理氛围。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中引起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学模式的变化,它挑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发展中演变为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双主教学模式。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教材只是例子,目的在于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不仅包括设备和房屋,也包括人力资源,如教师、学生以及师生的交互等。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益体现在软硬件资源的使用,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最适当的媒体。在安排媒体的出场顺序时也要精心思考,使它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多媒体学习认知原则中,迈耶指出“当屏幕上对立的词语和画面临近呈现比隔开呈现时能使学生学得更好,相对应的词语与画面同时呈现比相继呈现能使学生学得更好。”[15]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的综合反映,是以上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外化形式。本研究在衡量教学效果时,知识目标通过教师编制的内容测试卷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观察(目标)以及课后的访谈获得。主要从课堂气氛、学生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进行评价,如学生学习情绪饱满,非常认真地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乐于与他人交流互动等。

四、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权重反映各个绩效评价指标之间量的关系,是对总目标的贡献程度。指标权重的分配方法有专家会议法、专家咨询法、专家排序法、层次分析法、两两比较法,对数加权法。当指标的权重由专家确定时,由于专家对各个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同,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素。为克服这一矛盾,本研究中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时,扩大了专家的范围。

五、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应用

(一)信效度检验

为了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作出判断,本文将该指标用于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共得评价量表24张。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对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

1. 信度检验

(2)评价者信度:即把相同的测验结果提供给不同的评分者打分,若不同的评分者给的分数大致相同,说明该测验有较高的信度。本文让不同评价者对同一评价对象进行打分,采用克伦巴赫α系数,来检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α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评价者信度越高。同样是编号1~6的六位教师,经由三位评分者进行评价,这三位评分者分别为教研室主任、学科组组长和笔者。利用SPSS计算其α系数为0.995,这说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者信度比较高,见表9。

2. 效度检验

在设计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依据《201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制定,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效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为目标。在设计绩效指标过程中,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从已有文献综述中归纳语文多媒体教学要评价的一级指标,以一级指标为中心,层层分解,划分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二级指标,这些二级指标能够反映评价目标的要求。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对二级指标内容进行补充、删减、调整,再次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订。因此,指标体系具有内容效度和方法效度。

(二)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本文研究过程中深入无锡市2所小学,采集了跨度为一学年的课堂实录,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结果向任课教师反馈,受到任课教师的认可。按绩效总体得分的输出看,优秀课有1节,良好课有7节,及格课有3节,见表10。得分最高的《番茄太阳》教学活动组织环环相扣,教学资源使用恰当,教学评价以赏识性为主,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思考问题有深度,表达清晰,

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得分较低的为《日月潭的传说》,该课存在教学目标设计过多、教学环节中媒体利用目的不明确,教学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少等问题。

六、结 语

多媒体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在整合手段、模式和策略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如何具体评价当前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借助可操作性强、符合具体学科教学特点的评价方法。本文以小学中高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为对象,利用绩效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评估,试图从绩效角度来解决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效率不高的问题,从教学过程的五个方面设计了小学语文多媒体阅读教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分配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以便能客观地评价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行为,以及所取得的价值成就。

[参考文献]

[1] 王娟.影响高校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9,(5):95~98.

[2]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4.

[3] 主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4.

[4] 沈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37~41.

[5] 郭桂苹.课堂学习中媒体呈现与信息加工关系实证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6] 吴伟民,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9):106~111.

[7] [8] 励汾水.新课程小学语文评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9:58~59.

[9] 殷雅竹,李艺.论教育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9):20~24.

[10] 王春秀,刘福来.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1):57~58.

[11] 张素云.高校信息化教学效果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51~153.

[12] 白晓林,赵颖.试析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8):51~53.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教育部,2011.

[14] 白静.远程教育绩效评价指标及其体系构建的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17~19.

第2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分层作业;布置探究

以往整个班都布置同样的一份作业,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有的后进生难度大的完成不了,敷衍了事,要么留空白;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对难度最大的那部分作业不能很好地完成。分层布置作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提升自身的W习能力,扩展思维,获得启发。分层作业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的应用,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有利。

一、基于学生基础进行分层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处于不同层次的情况,不单单是语文,其他科目也是如此。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更应如此。小学语文作业不单可以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还能教会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继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习层次上的表现,进而分层布置作业,慢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首先,控制后进生的作业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在对待后进生的作业问题上,我们要多加考察基础知识,尽可能地减少难度较大的作业。

其次,减少中等生的作业量,注重作业难度稍高于他们的水平,这样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中等生占班级的绝大多数,这部分学生基础扎实,容易粗心和懒惰,需要督促其学习。作业的布置要减少量,注重学习能力的启发,多布置些具有相当难度且有启发意义的作业,写作方面也要慢慢培养,由简单入手,平时多督促学生阅读。

再次,以更少的作业重视优等生能力的培养。平时的学了基础部分,要加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比如古诗词的学习,让优等生注重诗词解释、表达的情感等,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描绘诗歌图景,多表达。平时的语文学习必须加强优等生的阅读,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写读后感。

二、作业难度上要分层布置

小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提高,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作业难度上的分层,在学生能力水平上加大一点难度,使学生有可发挥的空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后进生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在背诵和默写上抓紧;对于中等生要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除了生字词,在情感阅读方面也要多锻炼;优等生作业难度加大,阅读量也要加大。

比如,在《穷人》的学习中,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难度要分明。后进生重点学习生字词,能读顺课文内容;中等生明确知道课文表达的思想内涵,可给他们布置作业:平时的生活中哪些例子表现互相帮助的精神,自己课下收集并写出来;优等生要深入文章内容和感情,并模仿文章的写作方式,进行写作。

三、作业评价的分层

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都要客观地评价,除了甄别对错之外,整体的作业评价以鼓励为主,多鼓励学生完成作业,言语要委婉。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评语也应饱含深情,体现对学生的关心。

同时,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的家长认清孩子的学习水平和提升空间,获得家长对分层作业的理解和认同。多陪伴孩子做作业,不能采取监督的方式催促学生的学习,更不能单一地认定学生的分数就代表学生的学习水平。家长要和教师站在同一立场,共同携手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学习。

此外,教师的评价方式,作业批改的形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优等生采取竞争形式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和阅读量的提高;鼓励后进生互相分享彼此的学习感悟,共同促进共同提升;中等生存在学习松懈时,教师要及时地指出并恰当批评。

参考文献:

[1]陈贤.分层作业自主发展[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9).

第3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

关键词:互动教学;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27-02

的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性,很多学生自小说藏语,汉语基础较内地学生比较薄弱。《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1]。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推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2]。在这一背景下催生出的教学模式。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开始实施引用。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优化。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小学教育的经验,立足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践教学研究了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一、“互动”概述

所谓互动,顾名思义,就是交互主体间(包括社会成员和社会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能引起对方的行为、性质、存在方式、价值观等发生变化的任何过程[3]。由于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现象,所以,可以把“互动”教学的概念界定为: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过程中各种相关的因素,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的教学方式。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而是基于新课程理念,糅合主体教育思想和上述各种理论,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而提出来的泛化的教学形式。本文在这里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因素(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出发,探讨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实施。

二、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人为本,合理分层。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学生以分层方式地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主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教师一方的讲课,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与记,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行为多受直接兴趣的制约,学习兴趣就不稳定,而且多数缺乏学习动机,没有要求学习的内在愿望,当然就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三)分层教学,多层互动。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它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应当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二是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有它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其中有的属于技术。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虑的,但它们恰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称其是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三是动机态度意志等情感的目标,包含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事都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

(四)教师互动,学生实现目标。师生互动,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之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它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实施的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在师生交往中,由于学生对老师不可避免地存有一种敬畏感,或习惯于顺着老师的思路往下走,所以思维或多或少都要受到限制。但在同学之间讨论的场合则不同,学生的身心都感到放松,学生畅所欲言的心情强烈,在向同学申说自己的主张时,会产生强烈调动自己已有知识的欲望。因此,在这种场合,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同其他同学的知识相互联系、整合起来,能够生成容易理解的信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宽容民主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因素(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过程中各种相关的因素,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的教学方式,最终完成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萍.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 当代教育论坛,2009,6:76-77

第4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

关键词:情境;阅读;感悟;体验;实践

一、情境导课

小学生对具体的感性的事物感知能力强,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不足,尤其是对有声有色的新事物接受很快。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设计具体、形象的情境进行新课导入,可以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情感的投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我制作了秋雨视频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一场秋雨夹杂着万紫千红的树叶飘入学生的眼帘;接着,金黄色的稻穗、红彤彤的苹果、紫色的秋葡萄顿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深情的音乐诗《秋之歌》朗诵。这其中的声音、图片、动画、实物等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把学生带入了如醉如痴的秋天雨景中,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视频中优美的情境所吸引。从而为新课的开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感悟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多阅读,从不断的阅读中感悟文中的语言技巧,感悟文章的寓意,从而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其中,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泛读、悟读等,教师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以便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朱熹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平时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需要阅读的课文和书籍,教师就要结合阅读的课文和书籍,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阅读,并感悟其中的语言特色,品味作品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阅读还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和书籍,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味,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突出主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巨大、深远。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又是多元化的,因此,我们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接受语文的熏陶感染,让学生积极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获得独特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结构,把过去重视教师的“教书授知”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刻苦学习为快乐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笔者总是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自己不随意发表见解和评价。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不是完美的人,身上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们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有价值的地方。四、实践体验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我们要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并掌握语文的特点和规律。每一学期,笔者都会布置一定量的实践活动,主要想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检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开展“拍照片,找错字”“办手抄报”“阅读之星评比”“成语接龙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一个老而常新的课题,只有恰当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体验教学,感悟教学,实践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明天就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黄彩华 单位:湖南省桑植县瑞塔铺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42-02

因材施教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分层个性化教学是近年来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一种转变[1],它是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划分不同层次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不少的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采用传统“全班讲、满堂罐”的教学方式,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某些语文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这就会造成学习好的学生无法满足进一步学到更多知识的需求,学习稍差的学生由于消化不良,而产生自卑心理,学生成绩走两级分化,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使低年级语文分层教学真正落实,也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低年级学生个性的发展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语文教师如果忽略学生独立思想在提高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那就是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低年级的学生有的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语文学习积极性很高,有的口才表达能力好,还有的勤于动脑,喜欢思考问题。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能够使低年级学生个性特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利于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发展。

2.有利于挖掘低年级学生的内在潜能

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开心学,在学中玩,玩中学,并最大限度的挖掘低年级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中得到表现。

二、低年级语文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低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方面的差异、基础水平的差异、认知水平的差异。这三个方面决定了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认知方面的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首先是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而我国绝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都只是提出一个总体目标,然后简单的划分为三个三维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不同情况,也就容易造成前面提到的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语文教师应该把这种统一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知识结构有机结合[2]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高要求,对于学习水平稍弱的学生降低要求。再把课文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逐一分解。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参中的教学目标其中一条是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笔者在备课时,把这个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设计,要求会背的学生全部背诵下来,觉得背诵有点困难的就背诵自己喜欢的两段,觉得背诵很困难的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朗读流利。这样有针对性设计教学目标,符合低年级学生语文认知规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现行的语文课堂中,很多的教师都是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贯穿到底,很显然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得以完成。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面对全体学生,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不同,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分层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例如识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对于识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其通过大量阅读进行广泛识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识字弱的学生,引导他们掌握一些简便的识字方法,慢慢积累识字量,从而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3.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强化训练方法

语文练习是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强化训练时,也要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情况,分成难题、中等、基础题三个等级。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能满足语文学习需求,还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共同进步。

4.给予不同水平学生的交流机会,共同进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不同,因此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在语文低年级教学中更是常见,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们的教育者应该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课文的内容,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许多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记得班上一个学习稍差的学生说“我觉得雨是黑色的。”很显然这是不符合课文内容的答案但是笔者并没有给予否定而是让学生继续交流,有的学生说“春雨是红色的”、还有的学生说“春雨是黄色的”这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看法。经过一番交流,不同层次学生擦出激烈的火花,最终一致认为“其实春雨是五颜六色的,那是大自然的色彩”,这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交流,体现出新课标中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又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海滨.浅谈小学语文的分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2年02期

[2]刘丽娜.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12年06期

第6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

小学生对具体的感性的事物感知能力强,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不足,尤其是对有声有色的新事物接受很快。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设计具体、形象的情境进行新课导入,可以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情感的投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我制作了秋雨视频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一场秋雨夹杂着万紫千红的树叶飘入学生的眼帘;接着,金黄色的稻穗、红彤彤的苹果、紫色的秋葡萄顿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深情的音乐诗《秋之歌》朗诵。这其中的声音、图片、动画、实物等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把学生带入了如醉如痴的秋天雨景中,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视频中优美的情境所吸引。从而为新课的开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感悟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多阅读,从不断的阅读中感悟文中的语言技巧,感悟文章的寓意,从而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其中,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泛读、悟读等,教师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以便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朱熹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平时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需要阅读的课文和书籍,教师就要结合阅读的课文和书籍,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阅读,并感悟其中的语言特色,品味作品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阅读还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和书籍,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味,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7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

摘要:素材积累 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 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长期处于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是师生交流,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语文教师应从意识上重视作文的重要性,并从实践中落实作文教学原则,使教学活动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调动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1.引人入胜法

小学生年龄较小,拥有极高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刚开始尝试写作的小学生而言,写作无疑是陌生并具有新鲜感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写作训练强度的加大,小学生对写作的新鲜感也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则是抵触与无奈的心理。所以,语文教师应采取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一开始的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之后的写作训练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对于作文教学的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游戏来导入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使小学生及时从课间摆脱出来,投入到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一对一的小观察游戏,来找到对方身上的特点,为之后《我的朋友_____》写作训练做铺垫。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兴趣正在逐渐减弱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如歌曲小放松、课堂互动、有奖问答等。

2.分层教学法

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是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小学生由于自身阅历和学习水平的不同在认识事物与接受实物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因采取分层教学法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具体的层次,并根据其学习差异性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帮助差生重拾信心,使优等生戒骄戒躁。语文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擅长写作的领域。例如,一些小学生心思细腻,刻画人物的手法独到,但是逻辑思维较差。教师在为这部分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不能以发挥其优点为主,而是需要侧重弥补这部分学生的不足,帮助其“更上一层楼”。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不固定的,如何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与价值,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则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氛围中,才能产生丰富的思维、情感和语言。这就表明对写作教学来说,只有营造舒适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其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与观点。所以,语文教师应调动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使其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教师在向学生传递信息,进行写作教学时不应机械地抛出写作题目活着材料。而是需要根据写作的要求创设情景,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达到在写作练习时浑然忘我的境界。

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应用语言与眼神甚至是肢体动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最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以及对自己作文的点评,都希望自己的作文是班级里最优秀的。所以,教师应在课上多表扬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句、好词以及好的修辞手法。同时也应该纠正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会增进师生感情,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应用发现的眼光来发现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鼓励他们多投稿,多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的鼓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对于那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切的目光以及细心的辅导,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用鼓励的方式来使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三、拓宽学习渠道,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素材的作文内容无法吸引阅卷教师的注意力,也无法成为优秀作文。所以,为了使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教师应帮助其获取学习渠道,并通过多种方式积累作文素材。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挖掘有价值,有意义的写作素材,做一名真正的发现者而不是复制者。挖掘生活素材需要学生具备发现的眼光,能以小见大,从小事物中发现大的道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教师应多为学生布置观察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又能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信息,收获写作的乐趣。

当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之外,还应该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俗语充分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学生去读,教师应帮助学生区分书的好坏,使其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同时应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一些优美的段落进行背诵。当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分享给班级其他同学,为学生分享的书籍建立“图书角”以供学生浏览和借阅。为了真正使学生读书,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的读书成果进行检查,定期抽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美的语段、语句在班级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素材,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区别对待,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树立学生自信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写作学习过程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做到师生相结合、作文与生活相结合等。通过营造写作教学氛围,丰富教学手段等方法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使其由被动写作逐渐变为乐于写作,在写作中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做一个真正的发现者。

参考文献:

[1]张丽红.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策略[J].关爱明天,2015,(8).

第8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G623.23

阅读是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条件之一,其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掌握阅读除了利于扩展其眼界,还能对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产生影响,进而落实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据相关研究显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果只是仅靠教师的讲解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是非常难得,这实际还需要教师不断去探究适宜学生的相关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全神贯注地进入到语文阅读学习中。

一、将合作学习法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于学生提升对文章的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通常是指导学生将文章进行分层,接着对不同层次给予解析,最后再对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归纳,该半灌输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了制约。因学生是处于在教师的引导下,而学生就就不去思考,认为在后期的课堂中教师会告诉答案,从而让学生不愿意去对文章进行剖析,也因学生的理解能力弱,而其阅读水准难以提升。而在新课改下,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集体中,与他们展开合作、交流,才能对知识的记忆给予优化,增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让学生可以在教学亦或是小组探讨的进程中去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去告诉同学或教师,且一起进入思考,并最终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落实双赢。

(二)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不计其数,但这其中不可或缺的则是合作学习[1]。合作学习,意是指学生在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合作的进程中,学生自己的问题也可以从容解决,该方式除了帮助学生应对困难,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起学习兴趣,以此达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相关应用

(一)从教材资源角度出发,展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因受到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同时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进程中灵活运用教材[2],全方位挖掘教材中可出现的积极相关原因,这不仅对学生提升阅读质量有所帮助,还能确切提升教师教学效率,从而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了。与此同时,运用合作W习,教师要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断去发散血神的思维,加大其对文章的理解力度。当教师在读学生的相关观点给予点拨时,教师要善于采取激励的原则,不要过度去责怪学生所犯的错误,这样除了丧失学生对于阅读的自信,还会影响其学习兴趣的下降。例如,在三年级上册中《孔子拜师》这一文时,教师要深度去挖掘文章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其主动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及探究的进程中,去感受孔子不断进取的好学精神,最终指导学生要养成善于提高自我的学习习性。

(二)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充分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相关阅读材料,更值得重视的是,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展科学、合理分组。就科学分组来说,教师可从认知角度或学生兴趣来开展,例如在《夸父逐日》一文的解析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夸父逐日这种徒劳的追日方式值得赞同吗?说说你们的想法”,这也就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并在探究的进程中,务必要让专门的学生担当记录学生印象最深句子的责任,在探索结束后与同学一起分享。当学生结束探讨后,教师要极力指导学生开展对课文的学习与阅读,并作出归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不管该目标真实与幻想,只要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那么人生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可以不赞同这种徒劳无功的夸父逐日行为,但我们必须要给夸父的精神竖起一个大拇指”。

(三)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氛围,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毫无疑问,学生是属于学习的主体,这显示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去注重学生作为主角的展现[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通常好学,易动,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求知,因年龄等相关因素,学生自控能力弱,尤其是在课堂上,学生喜欢开小差、走神,而此现象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存在巨大弊端的。所以,教师务必于要采取相对应的对策,积极为学生创建一个优良、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进而对学生的竞争认知进行培养,以此让学生可以聚精会神投入到教师教学中去,进一步学到具有实质性的语文知识。需要注重的是,教师在采取合作学习该教学方法同时,必须是要建立在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之上,开展的相关比赛及活动均是在学生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范畴内。如在《画杨桃》该文中,其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人们如果站在不同的思想角度去观察相同的事物则会收获到不同的观感。而教师可通过课堂实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并选取一个物品如梨、玉米等,让学生经过小组一番探索后,去画出自己食物所看到的物品形象,这除了可以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极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方法是属于在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主流之一,并已成为素质教育发展培养的必然选择。而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师,应需不断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并注重加强对自己综合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将合作学习法更好地运动到阅读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另外,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对学生团队协作认知及竞争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帮助,可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秀文.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育,2015,12:27―28.

第9篇:小学语文分层阅读范文

1.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简言之,素质教育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结构是开放的,有序的、分层次的身心系统。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其根本属性是“培养人”。学科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

不难看出,组成语文学科功能的各要素与人的素质结构各层次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通过个性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比较稳定素养的过程中,语文的学习必然会施以重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它学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素质教育的提出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些观点已成为小语界同仁的共识,并在逾来逾大的范围内转化为教学活动。一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功能和任务的综合性,增强了整体意识;二是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增强了训练意识,提高了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三是明确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与教育中的“客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既要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教授;四是更自觉地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了语言与思维发展的辩证统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五是明确了语感教学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加强了语言训练的科学性;六是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尝试;七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目标教学”的研究;八是教法、学法、考法的综合改革……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是始终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改革进取的。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很大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3.1 与其它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与“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训练作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意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又注意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意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意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3.2 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就是利用文化的作用,使潜能走向现实。这一开发的过程,即被视为素质的发展。由于儿童年龄特征的局限,教师在听说读写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鉴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一是要重视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作用,二是促进阅读和作文的训练。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把精力集聚在书面考试的答卷上,甚至不惜加重负担,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这样,不但不利于吸收运用,而且从客观上起到扼制个性发展的副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一是评价制度要改革,使评价标准适应素质教育,考试内容体现全面,评价程序趋于民主化;二是教学方法注重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三是教学内容为训练服务,加大阅读和作文的份量,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些做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