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条为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等学校档案(以下简称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第四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
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批准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高校档案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档案库房、发展档案事业所需设备以及经费;
(四)研究决定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奖惩和其他重大问题。
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第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包括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档案馆:
(一)建校历史在50年以上;
(二)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
(三)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3万卷(长度300延长米)以上。
未设立档案馆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
第七条高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应当具备符合要求的档案库房和管理设施。
需要特殊条件保管或者利用频繁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档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分室单独保管。分室是高校档案机构的分支机构。
第八条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
(二)拟订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负责贯彻落实;
(三)负责接收(征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学校的各类档案及有关资料;
(四)编制检索工具,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五)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六)开展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工作;
(七)开展学校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八)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九)开展国内外档案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九条高校档案馆设馆长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馆长一至二名。综合档案室设主任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主任一至二名。
馆长、副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以下简称为高校档案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
(二)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
(三)年富力强,身体健康。
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为高校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
高校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列入学校事业编制。其编制人数由学校根据本校档案机构的档案数量和工作任务确定。
第十一条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
第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三章档案管理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
第十五条高等学校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党群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党委、工会、团委、派等组织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记录及纪要;各党群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党群管理的文件材料。
(二)行政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行政工作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纪录及纪要;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材料。
(三)学生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
(四)教学类:主要包括反映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活动的文件材料。按原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的《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87)教办字01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科研类:按原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7]6号)执行。
(六)基本建设类:按国家档案局、原国家计委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8]4号)执行。
(七)仪器设备类:主要包括各种国产和国外引进的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全套随机技术文件以及在接收、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
(八)产品生产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在产学研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样品或者样品照片、录像等。
(九)出版物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自行编辑出版的学报、其他学术刊物及本校出版社出版物的审稿单、原稿、样书及出版发行记录等。
(十)外事类:主要包括学校派遣有关人员出席国际会议、出国考察、讲学、合作研究、学习进修的材料;学校聘请的境外专家、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学校开展校际交流、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及管理外国或者港澳台地区专家、教师、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等的材料;学校授予境外人士名誉职务、学位、称号等的材料。
(十一)财会类: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执行。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归档范围。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
学校各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应当按照归档要求,组织本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人员及时整理档案和立卷。立卷人应当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交本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检查合格后向高校档案机构移交。
第十七条归档的档案材料应当质地优良,书绘工整,声像清晰,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执行。
第十八条高校档案材料归档时间为:
(一)学校各部门应当在次学年6月底前归档;
(二)各院系等应当在次学年寒假前归档;
(三)科研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基建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三个月内归档。
第十九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鉴定和编号。
第二十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确定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对保管期限已满、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经有关部门鉴定并登记造册报校长批准后,予以销毁。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
第二十一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用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防止档案的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对已经破损或者字迹褪色的档案,应当及时修复或者复制。对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修复的档案应当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
第二十二条高校档案由高校档案机构保管。在国家需要时,高等学校应当提供所需的档案原件或者复制件。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与其他单位分工协作完成的项目,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至少保存一整套档案。协作单位除保存与自己承担任务有关的档案正本以外,应当将复制件送交高校档案机构保存。
第二十四条高等学校中的个人对其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职务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对于个人在其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档案材料,高校档案机构可以通过征集、代管等形式进行管理。
高校档案机构对于与学校有关的各种档案史料的征集,应当制定专门的制度和办法。
第二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所存档案和资料的保管情况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及时处理。
档案库房的技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由专人负责。
第二十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认真执行档案统计年报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报表。
第四章档案的利用与公布
第二十七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档案。未经高等学校授权,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无权公布学校档案。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对外公布: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涉及专利或者技术秘密的;
(三)涉及个人隐私的;
(四)档案形成单位规定限制利用的。
第二十八条凡持有合法证明的单位或者持有合法身份证明的个人,在表明利用档案的目的和范围并履行相关登记手续后,均可以利用已公布的档案。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利用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查阅、摘录、复制未开放的档案,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涉及未公开的技术问题,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或者本人同意,必要时报请校长审查批准。需要利用的档案涉及重大问题或者国家秘密,应当经学校保密工作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高校档案机构提供利用的重要、珍贵档案,一般不提供原件。如有特殊需要,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
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一条高校档案开放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并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著录标准按《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执行),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第三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
高校档案机构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用于公益目的的,不得收取费用;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
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其所移交、捐赠的档案,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无偿和优先提供。
第三十三条寄存在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归寄存者所有。高校档案机构如果需要向社会提供利用,应当征得寄存者同意。
第三十四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出版档案史料和公布档案,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同意,并报请校长批准。
第三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档案展览、陈列、建设档案网站等),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三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将高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学校预算,保证档案工作的需求。
第三十七条高等学校应当为档案机构提供专用的、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对不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或者不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馆库,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的要求及时进行改扩建或者新建。
存放档案应当设有专门库房。
存放声像、电子等特殊载体档案,应当配置恒温、恒湿、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
第三十八条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九条高等学校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下列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一)在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在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史料研究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四)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高校档案机构的;
(五)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造成档案损坏、丢失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二)违反保密规定,擅自提供、抄录、公布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赠送、交换档案的;
企业档案部门要更好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尽快认清形势,顺应时展的潮流,采取得力措施,尽快掌握现代化管理的有关知识和技术,加强对企业电子档案的管理,以适应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电子档案如何管理也就成了企业档案部门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一、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电子档案管理重视不够。
少数企业领导错误地认为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就是收收管管的事务性工作,和企业安全生产以及发展建设比较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不理解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与此同时,一些基层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存在思维方式和观念陈旧的问题,对企业电子档案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对电子档案管理存在不少误解,有些人习惯上认为纸质文件材料才是档案,而将电子档案拒之门外,或者只作为资料或副本保管。正是由于一些领导的不重视和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就对电子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导致企业电子档案会出现归档不及时、遗漏等现象的发生。
(二)企业电子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电子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电子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相对滞后,对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不够明确,使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往往无规可蹈、无章可循,不能满足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需要。由于缺乏企业电子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现有规章制度对电子档案的管理问题没有针对性的规定,一旦电子档案出现受损情况时,往往无法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界定。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执行方面力度不够,效果自然也不够好。
(三)企业电子档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电子档案在发送、接收、保管、归档时面临着病毒的入侵,同时也存在被窃听、泄密、篡改和伪造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企业档案部门来说,由于电子档案的修改、复制相对容易,并且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就将原电子档案材料进行变更而不留处理痕迹;另外,互联网病毒也会侵入到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并在网络中不断扩散,一旦造成到病毒侵犯,电子档案将会出现丢失、打不开、无法正常使用等情况。
(四)企业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企业电子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档案专业毕业的,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电子档案管理也是相当的陌生,进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目前来看,许多企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企业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中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无法对电子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企业档案队伍的素质与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还不相适应。
二、加强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电子档案的出现也就是近些年的事情,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物,对这样的新鲜事物只有通过宣传,才能提高人们的认识。尤其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还包括企业的领导及文件工作者、计算机技术人员等的档案意识。通过增强档案意识,使企业从上到下摆脱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真正认清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想将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做好,就必须说服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让他们能真正地意识到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支持电子档案管理。只有不断地提高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才能使电子档案管理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健全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企业电子档案管理仅有理念引导和技术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完备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企业电子档案管理,首先必须遵循国家已有的电子文件标准与规范,还必须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电子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体现技术的前瞻性、包容性和可操作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反映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必须不断健全现有的电子档案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将责任明确到部门和个人,对电子档案在生成到利用进行严格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探索企业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道路。
(三)确保企业电子档案的绝对安全。
对电子档案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企业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对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首先,可以在系统内部设置专门的访问控制技术,即要求必须输入密码才可进入,此外,还应该构建文件的备份和恢复系统,一旦发生信息的丢失,只需?_启这个系统就能将丢失的信息恢复。对各种网络病毒进行预防,要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措施,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受到外来侵犯。在电子档案接收、鉴定、存储、应用等环节,也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科学防范人为破坏、病毒侵扰、传递丢失等风险。
(四)强化企业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电子档案管理是一项需要多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工作,要求企业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具有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现代通信设备来操作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为此企业要以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基础,以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加强企业电子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掌握最新的管理技术,进而能够做好电子档案管理。
1、实现实质合并,统一办公、统一管理。
去年X月档案馆成立时是东、西校区两地办公,为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学校要求,上半年先后将东校区人事档案、研究生档案和综合档案全部搬进馆内,人员也集中统一办公。为做好这一工作,重新调整改造了库房、增加了**多平方米的库房面积,安装了**立方米的密集架。
2、统一规章制度,建立起档案管理基本组织架构
档案馆成立以前,档案管理分两校区运作,规章制度也不统一。建馆以后实现统一管理的关键是不仅从组织形式上、更要从规章制度上统一。因此,我们今年的重要工作是制定档案管理办法、各门类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及有关规章制度。在全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止到**月中旬,学校已经批准下发了《中国农业大学档案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人事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党群行政等各门类档案管理实施细则、《中国农业大学人物档案征集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立卷部门档案工作考核办法》等**项规章制度,已下发各单位贯彻执行。同时,为了建立有效机制,我们还明确了内部管理机构及负责人,讨论制定了各室任务分工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使档案馆管理组织架构基本建立起来,对充分发挥和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3、举办兼职档案员培训班,加强业务指导,调动各立档单位积极性。
档案是学校基础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各立档单位积极性。要真正从原分校区管理到集中统一管理,必须在统一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基础上,各单位兼职档案员掌握具体的归档方法,否则统一管理就是空的。因此,我们举办了两期兼职档案员培训班。就档案的地位、作用及归档方法、要求向**名兼职员作了讲解。通过培训,使兼职档案员档案意识增强了,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掌握了具体的归档要求。
4齐心协力抗非典,坚守岗位不停工。
非典疫情给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造成了严重危害。档案馆在学校领导下,积极抗击非典的同时,坚守岗位,做好搬家准备工作、归档及档案利用、制定档案管理办法、建章立制工作。就是在非典特别严重的时候,也没闭馆,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岗位。另外,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机关分党委安排的门卫值班及向非典患者家属献爱心活动。
5购置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家具,为做好档案工作创造物质条件。
学校支持档案工作,拨**万元设备专款作为档案馆成立启动费。为了能尽快使办公设备到位,解决办公基本条件问题,我们在非典期间,积极与厂家联系,购置了六台计算机、三台打印机及其板台、沙发、文件柜等办公家俱,为实现统一办公提供了物质条件。
6、配合百年校庆,开展名人志编写、百年画册编辑有关工作。
学校为迎百年校庆,决定编写校庆丛书,其中名人志和百年画册主要任务由档案馆承担,如名人志共收录名人**X余名,其中**X人由档案馆承担,现已初步完成**余人的撰稿工作。百年画册编辑方案目前已经学校批准,基础工作正在准备之中。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生 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所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否制度化、规范化,不但事关高职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衡量着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工作的政策基础。与学校其它工作相比,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以为例,全区37所高职院校中,目前仅有3所学校制定了毕业生档案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其它学校在这方面基本处于空白。
2.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混乱。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高度重视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多将其作为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扫尾工作去做。由于仅将毕业生档案管理看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边缘化工作,在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的设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多为就业工作部门和各系部两级管理;也有的是由就业工作部门或由系部单独管理;个别院校甚至没有固定管理部门,由校领导临时指定部门管理。由于政出多门,给毕业生档案规范化管理造成了障碍。
3.毕业生档案整理不规范。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非学校专职档案管理部门,又多缺乏完整的毕业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和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致使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档案整理不规范,突出问题在毕业生档案资料归档方面。由于对档案管理业务不熟,缺乏统一的标准,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材料归档方面业务不熟悉,导致毕业生档案资料归档不完整。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同一院校的毕业生,其档案资料标准不一,相差甚远,给用人单位选用、任用毕业生造成了一定障碍。
4.毕业生档案保管不规范。毕业生档案保管是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却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一个弊端。由于学校每年都有未就业毕业生,也有一些用人单位不接收毕业生档案的情况,致使一部分毕业生档案留在了学校由学校保管。为解除未就业毕业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地继续寻找工作,教育部规定,未就业毕业生档案其学校应免费为其保管两年。这是学校为毕业生做好后继服务的重要举措,但这项便生措施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毕业生因多方面原因,没有如期来校办理自己档案的转递事宜,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的多头化,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许多毕业生档案成为“死档”,失去了档案应有的功能,甚至一些毕业生的档案由于年头较长,出现了档案丢失的情况。
二、规范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措施
1.制定毕业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高职院校必须将毕业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作为规范毕业生档案管理的首要问题去抓。要适应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需要,适时制定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对诸如毕业生档案管理职能部门、档案资料归档、档案移交接收、档案转递、留校档案管理等问题在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用制度去规范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摒弃人为随意的落后档案管理模式。
2.加强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不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档案管理知识和工作经验,还必须熟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流程且认真负责,细致耐心。由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设置档案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如果将毕业生档案工作整体移交档案部门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立足现实,以学生管理人员及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为根基,通过校内外多种途径,加强他们的档案知识及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成为合格的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
3.积极探索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新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毕业生就业渠道呈现出多元化模式,这给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造成了新的问题,传统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行的毕业生就业体制,亟待创新。
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人本理念,以服务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局,服务学生为根本目标,以盘活毕业生档案效用为目的,积极探索毕业生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档案材料归档、转递、留校档案的保管等易发问题,进行创新改革,构建起符合高职院校校情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新模式,使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地为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毕业生服务。
关键词:档案管理;私营企业;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83-03
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营企业的档案采取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具体表述为:在企业内设置档案室或是档案中心,有相应的机构领导将所有档案放入档案室,统一管理和调配促进国营企业的工作顺利开展。国营企业的档案受到上级机构的监督和审查,使得国营企业的档案管理有序化、透明化。但私营企业因为并不受上级机构的监督和审查,私营企业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私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出现了混乱状态,私营企业的档案管理中存在“死档”“弃档”的现象。由于电子档案的出现,一些私营企业开始利用电子档案对企业进行管理,但如何合理利用电子档案,如何开发电子档案的利用价值,如何使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更好地结合,依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私营企业档案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1.科学的私营企业档案管理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企业档案这个概念。企业档案是指借助文字、表格、数据、报告、论文等形式记录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成果。企业档案不仅是对过去和现在企业发展的总结,更主要的是通过档案企业可以安排生产,总结经验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的重要知识产权,在发挥企业的发展和预测企业的发展动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有的企业档案的类型分为人事档案、科技档案和会计档案等类型[1]。私营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档案通过对社会和企业的相关方面,对各类信息进行再加工,解释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而对企业进行合理规划,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其中,企业档案中的人事档案是指在某一时期,企业所任免的员工的基本信息、职位、履历劳动合同、绩效考核、人员调动以及员工所具有的能力的信息。人事档案是一个无形的资产,可以很清楚地搜索员工的信息,并且能够形成具体职位的员工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为员工的升迁提供重要的参考项目,能够做到真正的任人唯贤。人力资本的正确使用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的开发,评估企业的发展潜力。科技档案是指企业在发展时记录企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和智慧。在科技档案的记录中,企业的科技成果和智慧代表着企业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宣示了企业的发展动力。一个企业的科技档案越丰富,证明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会计档案是指企业在一个时期收支情况的明细。一个企业是盈利还是亏空,在会计档案中能够很清楚地显示。会计档案是一个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结果。会计档案中含有企业的保密信息,在档案管理中药明确档案的性质和档案的重要性。只有合理的档案管理,才能促进企业工作的更新和发展,促进企业发展的正规化和品牌化。
2.客观的私营企业档案管理,能够评估企业的发展动力。私营企业的档案的管理不仅包括企业档案的管理,而且还包括档案的保存。只有合理地保存,才能开展下一步的管理。企业的档案管理要做到不能有“死档”“弃档”,所有档案的资料齐全,才能进行档案的管理。在企业的人事管理档案方面,通过对员工的评估和员工的晋升能够很容易地判断员工的发展潜力,人力资本的开发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动力。当然,对员工等人力资本的评估要做到公正客观。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除了人力资本外,还需要财力和物力的支持。人、财、物的充分开发,才能评估到企业的发展动力。会计档案和科技档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计档案能够为私营企业理清企业的财务,为企业正常的运转提供保障;科技档案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本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的依据能够为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无形资产。对各个方面档案的评估能够评估私营企业的发展潜力。但现存的私营企业的档案存在流动性大、规范性不足等问题,所以私营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档案管理规范。
3.规范的私营企业的档案管理能够有理有据地解决纠纷。在法治社会中,在企业界有经济往来的私营企业免不了会发生经济纠纷。对待经济纠纷,最好的方式是能够达成某种经济利益的一致,如果达不成一致的意见,只能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在寻求法律途径时,要想打赢官司,必须有相应的证据,证明企业在整个经济往来中的合法地位。在经济纠纷中,规范合理的企业管理为解决纠纷提供相当有分量的证据。如果一个企业陷入到经济纠纷中,却没有足够的材料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对整个企业来说会是致命的打击。此外,在私营企业的内部,合伙人或是员工之间也会存在利益的纠纷,档案的合理管理,为解决这些利益纠纷提供了依据。在处理纠纷时,应秉承公正公开的原则。规范的私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在档案的采集、档案的保存、档案的管理、档案的提取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各个环节都做到了公正和客观的原则,能够促进档案管理的正常发展。如果在档案管理的某个方面出现了遗漏或是出现了纰漏,在整个档案的发展方面都是不利的。如果做不到在档案的管理方面正规,企业所面临将是重大的困难。无论哪个层面的纠纷,都无法正常的处理。纠纷无法正常处理,就会出现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现象。
二、私营企业档案管理的原则
1.灵活性原则。私营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管理意识淡薄、内容单一、手段落后、灵活性较差等问题。档案的管理是为了服务于私营企业的正常运转,而不是为了保存档案而保存档案的问题。在档案的体制和规章制度上,要体现灵活性原则。特别是在规章制度的建立时,要把握哪些问题是可以视情况而定,不需要大领导的审批的,哪些是必须经过大领导的审批后才能调动档案的。如果所有涉及到企业档案的都属于保密工作,势必会使具体的操作更加烦琐。足够重视档案的管理是为了促进档案的公正公平,同时档案也需要有公开的信息,例如某一个员工升职是因为员工的履v和他的能力,这些都是可以公开的,这样的公开效果能够促进企业的人员的积极性。在档案管理方面,灵活不只是一个词,要具体落实到行动中。在规章制度上体现灵活,在审查方面体现灵活等等,各方面都体现灵活,才能将灵活的原则贯彻到实际中。同时,灵活性原则也使私营企业的规章制度能够有序可循,整理断层的档案和管理陈旧的企业档案。
2.方便实用原则。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存在着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分散式管理模式和协作式管理模式。在具体选择某一管理模式时,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具体选择。分散式管理模式是在各个部门进行档案的储存和保管;集中管理模式是指在企业内设置档案中心,档案中心专门负责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协作式的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网络化、将管理层次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协作式管理是坚持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选择不同的档案管理方式时要秉承方便和实用的原则,方便档案的管理、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方便管理原则是指对于企业的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都有利的情况下,秉承为企业的员工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档案的使用和提取等方面呈现方便的特点。实用性原则是指在企业的档案的模式选择方面,一定要贴近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近况,能够用最少的成本促进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3.效益性原则。灵活性和方便实用的原则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私营企业是盈利性企业,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灵活性和方便实用性能够促进企业各个机构的协调,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效益型性原则突出了私营企业的性质,私营企业在合法的范围内最求效益的最大化,除了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外,更能够促进私营企业之间的发展,活跃我国的市场经济。效益性原则并不只是追求效益,更是要在合法的范围下。只有在合法的范围内的合法经营取得的效益,才能更好地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规范的私营企业的档案能够协调各个部门,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人力资本的使用上,规范的私营企业档案能够使人力资本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在这个方面,档案的功劳功不可没。企业需要多少人员和企业需要多少技术员工、多少领导阶层的员工,分析档案能够促进企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在会计的档案中显示企业的收支明细,会计档案的明细能够更多地体现企业的发展现状,会计资源的合理分配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增加必要开支的金额数目,这些都体现规范的私营企业档案管理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在制定和执行企业档案的规则时,要遵守企业的效益最优化的原则。
4.自主性原则。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的区别是私营企业拥有更多的管理权和自。国营企业的档案管理要受到上级或是本企业的监督和审查,而私营企业的档案管理更多的是只受自己本企业的监督并不受上级机构的审查和监督,私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只对自己负责,不对上级机构负责,所以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自主性。私营企业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的原则,但相应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因为不受上级机构的检查和监督,一些企业在档案管理上随意性较强,使得档案管理参差不齐,规范性差。在给予一定的自由但是并没有将自由合理地利用,这样的自由是没有意义的。私营企业档案管理时要秉承自由和规范的原则,将自由和规范的规章制度相结合,充分发挥自由的作用。自身档案部门的发展要有充分的监督和审查制度,将档案这种无形的企业资产充分得到开发和利用。
三、现有私营企业档案管理的模式
1.集中式管理模式。集中式的管理模式是私营企业学习国营企业的档案模式,在企业的内部设置档案中心和档案室,各部门的档案都放进到档案室中,这样集中的档案管理,使得档案的利用和开发能够有了更规范的发展。集中式管理模式是指将档案管理的权力进行集中,档案的调配和开发利用等的权力归档案室的领导阶层。权力的集中,使得档案的管理规范化和系统化[2]。规范化和系统化是指档案的存储、管理、开发和利用有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制约的规定。集中式的管理模式的管理促进权力的集中,促进企业档案发展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但与国营企业相比,私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呈现出更多的自主性,没有了上级机构的监督,私营企业的集中式管理模式也会呈现出管理混乱,权力的过分集中也会使得企业中滋生腐败。在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时,不仅要注意到集中式管理的优点,还要明确私营企业的缺点。取长补短,促进私营企业的长足发展。
2.分散式管理模式。分散式管理模式是指将档案的使用权和管理权交给各个直属的部门。各个部门的档案归到各个部门的门下,使得该部门的档案的提取和储存工作能够及时地更新和使用[3]。在分散式的管理中呈现出管理的机制灵活和职责分明的特点。各个部门有权力对自己所属的机构进行审查和管理,呈现出灵活性的特点。各个部门只对自己部门的档案进行管理又呈现出职责明确的特征。职责明确、灵活性高的特点能够促进档案管理的有序发展,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样,分散性的管理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如果在档案管理上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则会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不能有效的利用档案的资源。对待这个问题,分散式管理在企业统一的规章制度的管理上,还要根据部门实际情况,在统一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设置服务自己部门的档案管理方法。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档案资料,促进档案的合理开发利用。
3.协作式管理模式。协作管理模式是指将统一管理和分散管理相结合,促进管理的层次化和网络化。协作式管理坚持管理的集中统一,同时也下放档案管理的权力。这样的管理适合大中型的私营企业,大中型的私营企业有自己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有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档案的从业人员,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成熟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网络化的协作式的管理更能够使档案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行。协作式的档案管理能够突出档案管理的重点,针对重点的档案管理有区别对待档案,分类的管理促进档案管理的健康有序的开发和利用。协作式的管理因为网络化和多样化,在具体的档案管理中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还有财力去维持,成本较高,对于小企业来说,并不能达到效益最优化的原则。综上,对于选择哪种具体的模式,要分析具体的档案管理的运营成本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现状。
四、通过档案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1.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促进机构或部门的运转有章可循,促进机构或部门的正常的运转。规则制度能够促进档案管理的正规化、正常化。规章制度的内容应包括采取什么样的档案管理模式和设置什么样的机构,机构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有哪个机构对档案的管理进行监督和审查等等。如果没有思路清楚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也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糊涂账和相互推诿的现象。同样,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责任要通过具体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规范,使得档案的入库和提取有章可循。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建立高效合理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从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规章制度的完善是企业的软件,是无形资产,促进企业软件资产的发展。
2.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传统的档案管理是纸质为载体呈现档案的信息,纸质化档案的存储需要进行合理的整理,在提取和储存方面对档案的工作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档案的工作人员要熟悉档案的分类和整理,要理清档案管理的思路。但到了现在的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也呈现出信息化的趋势,各式的电子档案在各个企业中发展起来。电子档案因为本身的轻便、快捷等特征,在档案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私营企业要将电子档案和纸质的档案管理相结合。此外,电子档案的管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除了熟悉纸质档案的分类整理等,还要熟悉各类软件的使用和操作,信息化的档案建设能够使档案管理更加快捷化。
3.重视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档案资料是一个企业内部的重要资产,理应受到严格的保密。现今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了,同样也容易出现了信息的泄露。黑客的攻击能够使得整个公司的系统崩溃,数字化的资料在短短几分钟就能复制和泄露。在数字化的时代,应将保密工作做到位。此外,除了建立强大的系统和开发防攻击的软件,还要在员工的任免上,提高防范意识,尽量将一份保密的资料分为几个员工管理,这样能够起到制衡的作用。在一些企业,一个员工的离职就很容易将企业的机密泄露出去。企业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有基本的保密意识,分明别类的对保密信息进行储存。加强炔亢屯獠康姆婪叮给企业档案的管理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晓晨.档案管理和经济效益相关性[J].管理世界,2015,(11).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
水利工程档案如实反映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是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各项计划、决策的重要凭证和依据,对于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至关重要。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工作,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管理的真实记录,具有凭证和依据作用。工程档案资料对于工程的建设、管理、维护、改造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项水利工程从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运行、养护、维修、改造,一直到拆除,要经过若干不同阶段、跨越漫长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会由不同的专业人员不断形成各类档案资料。无论是资料的形成环节,还是形成后的长期管理过程中,任何纰漏都会给工程带来隐患,甚至引发重大责任事故。所以必须加强这项管理工作。同时,档案资料是工程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完善的档案资料对于管理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熟悉工程状况、搞好养护维修和改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不善将会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正常发挥。
2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制度滞后于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随着国家对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市场稽查制度逐步完善;政府转变职能,行政审批进行改革,系统清理、修订了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内容、形式、规定、制度、以及各种档案载体都发生相应变化。但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档案管理制度、法规未及时做相应调整和修改,工程档案管理还没有纳入新的管理机制。
2.2 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不足: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一项服务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但现实中一些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水管单位忽视了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或不舍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或虽有专职人员但管理责任制流于形式。这种管理方式影响档案工作的质量,给工程档案造成很大的危害,使相隔时间较长的资料零散,无法完整无误地归档,由此给工程建设、管理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2.3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普遍较差:有些单位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档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上难以达到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工作中随意性大,导致部分档案不能及时归档,使得水利技术档案得不到丰富和发展,影响了技术档案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导致了水利管理人员对工程情况缺乏了解,增加了工程安全调度和消除险情的难度。
2.4 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档案专业人才缺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档案人员一般是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多、工程技术人员多,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对工程档案比较陌生,档案专业毕业或者有档案馆员中高级职称的人很少,熟悉档案法规和制度,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软件应用,用电脑进行操作并对档案进行开发再利用的专业人才更是奇缺。
基层档案人员多为兼职,多数档案人员整日忙于文件收发和日常事务的处理,无暇顾及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开发利用。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业务知识了解较少,有的甚至不了解技术档案整理标准,对技术档案管理缺乏及时、有效、准确的指导,从而导致了管理人员对水利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兴趣不大,工作中存在被动性和盲目性。
3 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对策
3.1 构建科学适用的档案管理体制:做好档案工作要把档案工作纳入水利工程总体格局之中,实行统一领导,专人负责,部门分级配合、协调的原则。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初期根据档案管理的有关法规、规定和技术要求,制定本工程的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材料归档要求、档案的案卷质量、档案的利用与管理等做出具体规定,使整个档案工作从工程建设一开始就纳入正常管理轨道,真正做到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工程准备与建设阶段,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应及时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计划、规模、性质、进度等,并且经常与工程资料员保持联系,使得档案的跟踪收集工作从工程立项开始就与工程同步进行。提高水利工程档案报送的质量,以及成套性和完整性。在工程建设后阶段,加强对档案的预验收工作,以确保资料齐全、完整和准确。
管理单位要建全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将水利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立卷、归档任务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基层单位有关领导和人员,纳入相关的管理工作程序和职责范围。档案管理工作要切实做到有组织领导,有专职档案员,有档案管理制度,技术档案整理归档应当规范统一。还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水利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可操作性。
3.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利工程档案的科学性、服务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其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细致而琐碎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档案人员不但要学习档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精通档案业务,同时,要提高思想素质,提倡爱岗敬业,增强服务意识,当好使用者的参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提高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治档;塑造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较高的档案管理专业能力,又要精通计算机应用和网络信息管理,还应熟悉水利工程知识。使档案管理人员切实担负起水利档案的管理的重任。
3.3 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的利用效率:
一、主要工作内容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负责公司行政及后勤管理工作,其工作重点是进行公司规章制度的建设;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8月31日,全面负责总经理办公室的行政、后勤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人力资源工作规范性建设;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全面负责总经理办公室的行政、后勤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负责项目部的全面管理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项目部规范管理的建设;2010年11月1日至今,负责公司行政及后勤管理工作。本人实际上是从事了12个月的行政、后勤管理工作,6个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个月的项目部管理工作。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行政管理工作
1.完成了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主持制定了17套规章制度,其中亲自主笔编写11套,这些制度基本上满足了公司目前的管理需求,从而使公司的各项管理有章可循,员工有“法”可依,为公司实现企业现代化规范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公文管理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各种内、外公共文书的管理流程,使公文的收、发、送、阅、审、存、借有了严格的管理程序,确保了公文传送的及时性、公文执行的有效性及公文使用的安全性,从而对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3.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建立了公司专业的档案室,并实行了专人管理,对公司档案进行了分级、分类、编号登记管理,对档案的归档、保管、调阅、借用实行了严格的审批管理,并实行了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保存的管理方式,确保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及延续性。
4.完成了前台接待的标准化管理。公司现有三个前台,均进行了统一的形象布置,并对前台接待员的岗位进行了全面培训,统一了公司的接待流程及工作要求,为树立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公司各部门的业务接待起到了模范作用。
5.会议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标准化。公司对内、对外的会议,从会前准备到会中服务及会后跟踪,都能全面完成,无论是会议接待、资料制作、会场布置都能较好地完成,保证了各项会议的成功召开。
6、印章管理工作基本规范。严格按照《印信管理办法》执行印章使用审批制度,对印章的启用、保管、使用均进行详细的登记管理,确保了印章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总之,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在海南企业中已达到了上等水平,我们的公司也跨入了现代化规范管理的企业行列。
(二)信息管理工作
1.加强了网站的管理工作,对网站内容进行了严格审核,并不断充实网站内容、更新网页,及时上传新信息、搜集外来信息,为企业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宣传窗口,并对网站后台进行了分析、汇总,及时掌握网站使用动态。
2.建立了企业信息库,完成了公司信息的统一管理,规范了公司信息的使用流程。目前已建立客户信息、通讯信息、项目信息、新闻信息、资讯信息五个子库,并完成了通讯信息、客户信息及资讯信息三个子库的信息收集,共收集信息515条。
3.加强了信息收集与信息传递工作,增大了公司的信息量及信息流,按照公司领导要求进行了《资讯周报》编制,并提供给公司中、高层领导学习与运用,方便了领导的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制定并实施了《人力资源管理细则》,规范了招聘、录用、转正、离职等人事工作流程,明确了人才选聘标准。
2.完善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了人事档案规范内容,健全了人事档案,规范了人事档案管理流程。
3.企业文化建设初具规模,先后组织了项目开工典礼、周年庆典、抗震救灾捐款、新年联欢晚会等大型活动,组织了大、小六场培训活动,并组建了篮球队,开展了多场篮球比赛,以及印发《项目简报》41期、参展冬交会、参展海洋渔业博览会等多种宣传活动,不断地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有效地塑造了企业文化。
(四)后勤管理工作
1.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对公司资产在进行彻底清查的基础上,依据公司《资产管理办法》分别按部门对资产进行了分类、编号登记,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使用人或保管人,规范了资产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回收、调拨等管理流程。
2.车辆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对公司车辆的调度审批、调配使用、维修维保、行车安全、违章处理、费用控制、车辆保管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管理,并严格执行了派车审批制度,达到了有效地使用车辆和有力地控制费用的双重效果。
3.办公用品管理工作规范化。实行了办公用品月计划制度,并结合以旧换新的节约措施,既保证了工作需要,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有效地控制了办公成本。
(五)总经理办公室管理工作
1.以创建先进集体为目标,加强本部门的团队建设与管理,使本部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荣誉感,且具有很好的团队精神。本部门在公司的重大活动中均取得了最好的成绩。
2.本着严要求、勤指导的方式,以树立模范、培养骨干为目的,加强本部门员工的教育和培养。
三、主要工作经验
1.做人原则:做员工表率,为下属老师,当同事朋友。
2.做事原则:原则坚定,奖罚分明;身先士卒,带头实干。
3.管理原则:理论上高度,实践到深度;分工要明确,责任必到人。
四、工作中的不足
1.行政管理力度欠佳,行政监督职能不强。
2.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执行制度时有宽松之短、仁慈之弊。
3.考核制度还待进一步完善。
五、新年工作愿景
1.为总经理分忧解难,与员工一道艰苦创业,为实现公司的宏伟目标而奋力拼搏。
2.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3.务实敬业、勇担重任,希望有机会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新年工作设想
(一)行政管理工作
1.在对现行规章制度执行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现行规章制度,并加大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2.新建《合同管理办法》、《保密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办公场所管理规定》、《员工行为规范》、《工服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3.建立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有效预防或应对企业经营危机;
4.建立规范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行政管理力度。
(二)后勤管理工作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Pick to: the current file management exists some problem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file management procedures strictly; File transfer should b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procedures; We will improve the system of archival management, make records management work systematic, standardized operation.
Key words: file management; Th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办公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档案工作的改革也日益加深。面对各种信息量越来越复杂庞大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档案管理工作如何改革,在哪些方面改革,向哪个方向改革,才能更加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已经成为每一位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许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记录和抄写,然后把档案放在档案室里存档和分类,定期整理和补查,需要用时取出即可。所以对其不够重视,认为这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正是这种错误的观点,才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停滞不前,更新缓慢,改革工作无从下手。其实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把资料放到资料室正确的位置就可以了。档案管理工作在许多人看来只是普通的事务性工作,而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和重点工作。他们认为搞好档案工作并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更不会实现任何社会效益,所以从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以至于出现了诸多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
(二)档案交接制度不严谨档案的分类和存档并不困难,最容易出乱的环节就是档案交接时。现如今,大多数单位的档案交接制度不够严谨,导致许多档案在交接时出现错乱和丢失,这样的局面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因为档案一旦错乱和丢失就代表着档案管理工作失去了大半意义,而且档案的重新填写和弥补是很复杂和费时的,会严重耽误单位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没有切实履行宣传档案重要性的义务很多人由于缺乏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在面对档案工作时只是应付而已,甚至对本人的档案都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考虑到档案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性,等到真正需要档案时,才发现档案不完整或是没有及时更新,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工作需要和职位调度,给档案本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充分说明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没有切实履行宣传档案重要性的义务。
(四)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现代化和信息化多年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依然是以纸质做为档案的重要载体,以手写的抄录为主要的记录方式。档案在填写时容易丢失,也容易弄脏弄乱。档案在收录时需要分类,分类时很容易把各类档案归在不相属的一类里,等到需要用时不能迅速的发现。档案的存储需要档案室,档案室不宜过湿,不然容易引起纸质的档案发霉或发潮,导致档案失真,档案室需要密闭,并且要防火防潮。由此可见,这种陈旧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于档案的准确性也很难保证,容易丢失和遗漏,一些不可预知的事件很容易导致信息的丢失,比如档案室失火和漏水,都有可能导致大量重要的档案丢失,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强化每一名档案管理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同时在硬件设施上完善档案管理设备,每个单位都应配备单独隐蔽的档案库房,库房内加装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等所必须的应用设备和管理配件。为加强档案信息化发展,应在档案管理程序中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比如建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与此同时,应提高每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调动其工作主动性,从根本上确保档案材料准确完备、及时归档。
(二)档案交接严格按程序进行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档案丢失或失真,所以交接时应严格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的正确手续应是: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应清理没有的材料,整理可靠的文件,汇编成案,认真将其排序后及时归档。只有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档案交接工作,才能确保档案交接工作的顺利完成。
1.1领导认识不够,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许多高校的领导并没有认识到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他们忽视了对电子档案的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残缺不全。正所谓上行下效,再加上各部门兼职档案,导致他们对电子档案有较差的归档意识,相应的的工作积极性也不高,总是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电子档案工作,使得其不规范、不完整,管理水平低下。残缺不全的规章制度无法约束和规范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行为,也不能很好的为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依据,从而导致从院校各部门移交来的电子档案大多不规范、不完整,加大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对后续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着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1.2安全性和实用性存在很大的威胁
作为电子文件的一种,电子档案主要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被形成和利用的,因此它都是在网络环境下传输的,非常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它存在着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它对计算机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否则极易遭受黑客攻击和感染病毒,从而使文件信息无法被正常读取。而且,电子文件中的数据信息也极易受到被非法删除和更改而不留痕迹的威胁。同时,电子档案的储存载体都是一些化学磁性材料,如磁盘、磁带和光盘,一旦管理上有疏忽,这些载体很容易发霉、变形等,而且很难恢复。如果电子档案的储存载体出现了问题,那么其中的文件信息也就很难再现和再次被利用。电子档案在为人们提供便利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其实用性削弱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各种软件、硬件和编码形式可以称得上是日新月异,正是这种情况使得计算机系统运行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从而导致很多电子文件信息不可读。其次,有的院校领导重视电子档案的管理,自然就会往其中投入经费和技术支持,那么它们就可以直接与合作的企业进行技术签约并共同开发;而有的院校领导忽视电子档案的管理,那么就会直接导致相关技术低下。这种技术水平之间的差异加大了各个院校电子档案整合管理的难度,无法实现校际间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再加上各个院校之间大多缺乏沟通、交流以及共享的管理观念,导致电子档案的优势受到限制。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方式不但造成严重的信息资源流失现象,而且还会出现信息资源重复存档的现象。同时这种独立、分散以及割据式的档案管理已不能满足使用者的社会需求,因为高职院校的同学们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时,如就业、考研、出国留学等,都需要其母校提供档案资料,其使用率极高。
二、改善高职院校电子档案工作的措施
2.1加强认识,完善规章制度
加大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院校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对电子档案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求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把电子档案管理纳入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以规范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其中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严肃对待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其权威性,让管理人眼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来进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可建立一些合适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兴趣和积极性。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有据可依,有条不紊的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如果院校规模比较大、电子档案比较多,可以找专人管理电子档案,以提高其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2.2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加大其安全性和实用性
对电子档案的储存载体要做好防潮、防霉以及防挤压等措施,避免他们遭到损坏,同时做好备份和转载工作,经常对这些载体进行抽查和检验,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管理人员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储存技术,同时建立计算机安全防护系统,严密管理工作人员对密码和口令的设置与权限,从而提高电子档案的真实和安全指数。各大院校应树立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观念,对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计算机网络与校园网连接的基础上,架设高职院校电子档案局域网,从而使内部和外部的数据库全程处于管理人员监控和管理的状态下。同时加强技术软件的开发,以便构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其中包括数据储存技术、加密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等。教育部门也应重视各高职院校电子档案整合管理的发展,向各大高职院校下达指示,让他们组建能制定政策、调配资源并协调院校的管理机构,从而促进高校间电子档案的整合管理,同时让具有档案专业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档案培训的同时,还具有召开和承办院校档案会议的权利,让他成为调配和协调各院校电子档案管理的中心,从而加强院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为电子档案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