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案例教学的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案例教学的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案例教学的价值

第1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干部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149-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当前党的建设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的学习型政党,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想方设法搞好干部教育工作,而干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否适当直接关系教育成效。调查显示,近年来自领导干部的改善教学方法的呼声较高,其中案例教学法特别受领导干部欢迎。

一、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哈佛法学院,之后被广泛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等各个行业,并逐渐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国内外的教学实践证明,

“案例式教学”最能体现以学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国内外教研人员的充分肯定。

案例教学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是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得传统的静态、被动的教授知识过程变成了一场师生共同参加的对真理的探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能力、形成思维方式,最直接的途径是实践锻炼。有效的案例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体验各种案例中的实际情境,去思考、分析、界定疑难情境中的问题,进而确定解决方案及实施步骤。

二、案倒教学法是干部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向

“全面发展、注重能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应坚持的重要原则。案例教学克服了传统灌输式教学只注重知识传输的缺点,它不是教给学员现成的理论或提供对实际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通过案例分析促进学员间的交流,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是把能力培养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的一种好方法,是干部教育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学习兴趣

当前,随若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多数领导干部在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相对以前都有很大的提高,他们中不少人不但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对于这样的教学对象,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员的特点和需求,而案例教学正好可以激起这部分学员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思考、创新能力,因此也成为学员们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他们能够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往往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因而能够较快进入角色,比较利于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训练领导干部的开放式系统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案例教学有助于领导者养成“直升机视野”。所谓“直升机视野”是一种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能力。见“树木”的能力指分析、理解和管理单体复杂性的能力。见“森林”的能力指概念化能力,即在整体上理解与管理相关事物复杂性的能力。案例是对现实情境的模拟,它所呈现的事实往往折射出社会管理事务中的困境,因而疑难情境成为案例的核心要素。案例教学促使学员体验案例中实际的疑难情境,去思考、分析、界定疑难情境中的问题,进而确定解决方案及实施步骤。领导干部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就是训练自己开放式系统思维的过程。

(三)案例教学法有助训练领导干部的“六项本领”

领导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横向上,它可能跨越政治、文化、行政、经济、社会、心理、伦理、生态等多个领域,纵向则往往涉及价值判断、定向决策、引导实施、激励群众等环节。2005年7月,总书记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角度,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激发社会刨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笔者认为,总书记提出的这“六项本领”是对新的时代背景下领导干部核心能力的系统阐述。领导干部素质是否提高具体体现为“六项本领”是否增强。“六项本领”无一不涉及复杂事物,增强“六项本领”不仅需要领导干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尤其需要领导干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员的综台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等领导能力方面,能够达到传统教学方式所难以取得的成效,有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六项本领”。

三、干部教育案例教学课程实例

笔者在2009年上半年进行了一次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实验对象为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在册学员共29人。本次案例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课前准备阶段。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采用自愿结合的原则,让学员自己选择组建学习小组,并推选一个小组负责人,担负小组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其次,阅读分析案例。在正式授课前3天,教师将案例材料分发绐各个小组,向学员简单介绍案例内容,推荐相关参考资料。教师要向学员介绍案例教学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让学员明白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入案例学习状态。学员要认真阅读案例相关资料,深入思考案例的过程和细节,搜索相关资料,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讨论分析阶段。

各小组学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并结合工作实际对案例的解决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进行任何干涉,只适当维持秩序。经过小组集体讨论,可以发挥集体智慧,互相沟通合作,找出讨论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第2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微生态学习系统;微课嵌入案例教学;中职内科护理教学

在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下,人类的学习正在传统形式之外开拓新的途径,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微学习是近年来人们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人类学习形式的变革,将人类的学习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个体开展微学习的过程是在一个可自由探索、完全自主控制的学习环境中实现的,具有生态学交互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称作微学习生态系统。

案例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列举与理论相关的临床案例,使抽象的理论变具体、形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内科护理教学常用的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但近些年来,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薄弱,对学习的热情和持久性不够,对专业知识点不甚理解,导致对教学案例理解得不够准确,或抓不住要点,一节课下来似懂非懂,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展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专业术语形象化,兴趣引导,过程生态自然,切合青少年学习“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特别适合课前、课后的“非正式”的泛在学习,是对课堂“正式学习”的一种辅助和支持。同时微课还可以长期保存,让学生按需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3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1.目的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最典型的案例,案例的分析围绕所需掌握的新知识来组织,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认知和掌握。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该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把书面知识转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性。每一个案例不是单一的一个知识点的反映,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来源于真实的情景,因此案例所涉及到的内容一般都包含了统计学多方面的知识,是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前期案例选择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引入案例,按照教学要求逐步地提高案例分析的难度,最终使学生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同时,也可以把不同的方法融会贯通。

3.开放性。案例教学法在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把学生由传统的聆听者变成重要的发言人,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很好的机会。而且很多案例的结论并非唯一,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必须由原来单一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方向得出自己的结论。案例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自我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去思考,去拓展,以达到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4.师生的双向交流。与传统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强调师生的双向交流,改变了教师单向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这样的局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学生是问题的解决者,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实践者。教师不再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提问、听取学生的意见、给学生以启发。学生不再等待教师的解答,而是主动研究案例、搜集相关的知识、缜密思考、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在分析过程中积极和教师进行沟通,获取教师的指导建议。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交流互动,是教学目的顺利达成的重要保障。

5.实践性。统计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案例教学法可以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同时可以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形成统计的思维习惯,把统计贯穿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

二、统计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达到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效果。

1.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理论知识的讲授从教条枯燥变得形象具体。案例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分析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过程。同时,教师在和学生对案例的探讨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补充相关的知识,吸取学生的优点,完善案例材料,最终达到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2.从学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来自真实情境中的案例一方面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案例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角色。

三、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具体能力水平,过于高深复杂的案例和简单浅显的案例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不能随意编造案例,虚假的案例对学生而言无异于课后习题,起不到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作用。案例的背景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尽可能接近,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来进行分析和解释,这样统计学才可以和专业结合起来,真正成为专业研究的工具。

2.要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案例教学法尽管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法依然应该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法是统计学理论的传授环节,案例教学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传统教学法交给学生工具,案例教学法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因此,传统教学法是基础,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学到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统计学的思维,案例教学法是发展,是在原理的根基上盖起来的高楼大厦,不同的专业基础可以盖出不同的形态,这才能够真正体现统计学的应用特征。

3.重视教师知识面的拓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要事先准备案例,给学生呈现案例,和学生交流,听取学生的看法,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充分,特别是很多教师缺乏其他专业的专业知识,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就可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言以对,更谈不上引导和组织了,那么案例教学就无法再继续下去。因此,案例教学能否实施,实施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水平。

第4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价格管制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使用流程

案例教学是一种“亲验式”的教学方式[1],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 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教学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挖掘其教育机智的一种教学方式的总和。

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案例引入主要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注意;案例讨论则是由学生针对案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何解决;概括总结则是从案例中引伸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教师总结尤为重要。在总结中,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给讨论参与者以鼓舞。

2 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尤为重要,这与高职教育的对象有关,高职学生直接从初中迈向职校,如果直接对他们灌输理论知识,接受理解程度会非常低,经济学又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会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并且分析到现实生活中,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比如在上经济学的第一堂课时,问学生看了经济学这本书,有何感觉?任课班级所有学生无一例外地说看不懂。那么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我就先给学生讲解了两种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来共同分析,一是尺码不同的服装为何售价统一,二是“劣币驱良币”现象,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即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可能会存在这样的行为:在从钱包里取钱付账的时候,往往会把稍微旧一点的纸币或硬币先用掉,而将相对较新的纸币留下,从而在市面上流通的是“劣币”。

在这两个例子讨论之后,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感慨:原来这也是经济学,这样就达到了开始引入案例的一个目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价格管制的案例设计

3.1 教学目标

价格管制是经济学中微观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均衡价格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理解价格管制的实施主体、价格管制的分类、实施价格管制的目的以及价格管制的利与弊。

3.2 教学手段和方法

利用多媒体呈现价格管制的相关案例,并在黑板上板书供求曲线讲解价格管制的原理,教学方法以学生课堂讨论为主,学生为主体对价格管制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和总结为辅。

3.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准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相关案例,学生按组搜集课外资料,以便课堂交流及作业呈现。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教师以PPT呈现引入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初步讨论;教师讲解价格管制的含义及分类,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对案例再次讨论;教师完成总结和评价学生案例分析过程;学生将课前搜到的价格管制相关案例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第三阶段,课后巩固:安排课后巩固知识,全面考评学生成绩。

4 价格管制的案例教学实施

4.1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主要分为两方面,教师和学生都查阅资料,准备价格管制的相关案例,教师主要准备两个案例,分别为限制价格和支持价格,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案例一:2008年1月份,国家发改委宣布,政府将对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商品实行价格管制,经营这些商品的大企业,涨价必须提前申报;同时,政府也限定他们的差价率或利润率。这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是怎样?

案例二:199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最低工资制度,2004年1月20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最低工资规定》,即限定工资的最低限额,那么实行最低工资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如何?

学生准备:全班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分成小组,大概4-5人一组,各小组收集关于价格管制的案例,资料收集时要考虑:谁实行了价格限制?是怎么对价格进行限制的?是支持价格还是限制价格?实行价格限制的目的是什么?价格管制能达到预期效果吗?案例如何体现价格管制相关理论知识?

4.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提供和呈现教师准备的两个价格管制案例。教师以上述两个案例引入,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初步答案。学生在该环节讨论之后,往往想到的答案是政府限定商品的价格对消费者来说是有利,对企业是无益的;最低工资法的实施对于个人来说是保障了工人的权益,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利的。

第二环节,由教师讲解常见的两种价格管制方式: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理论知识,以供求曲线讲解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对某一种商品的价格采取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分别会出现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现象,再分析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实施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利与弊的思考。

第三环节,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引入的两个案例进行再次讨论,并做小组观点陈述,每组由一名学生陈述观点,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将主要观点及理由板书在黑板上,便于总结。

第四环节,总结和评价价格理论案例。这是对前一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应由教师来完成,主要对学生分析的意见进行评价,指出分析案例时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案例时的优点和不足。

第五环节,由各小组来展现各自搜集到的价格管制案例,阐述是支持价格还是限制价格,以供求曲线进行分析,实施价格管制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会带来不良影响。

4.3 课后巩固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交材料,主要是对每组课前搜集的价格管制案例进行分析,将课堂讨论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

5 实施案例教学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5.1 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回归案例主题

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而非追求标准答案,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或主张,因而学生的讨论是开发、发散的形式,每个人代表个人观点,有的是片言只语,缺乏逻辑性,还有可能观点混论,所以教师的总结就是要使分散的观点集中化,进一步明确主题。

5.2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2]

案例教学不能由老师一个人教,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关键,同样的案例可能在不同的班级反映不同,有的班级气氛非常热烈,有的班级则反应平平。因此,案例的选择,既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需要,也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只有讨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通过学生的不同意见,把问题引向深入,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当然这也需要任课老师要非常熟悉理论知识和课外相关案例资料。

5.3 课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反思[3]

教师的课后反思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更是对于这个案例设计的反思,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问题的提出是否能引发学生思考,教师的课堂组织、调动兴趣是否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是否深刻,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相信通过这样的反思能帮助教师增长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杰.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与教育,2007(12):72.

第5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一、课题引入要说明设计实验的必要性

这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于牛顿第二定律之前,牛顿第一定律之后.既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铺垫,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教师在这节课引入时,应该理清这里的承前启后关系,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

具体可以这样引入.通过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质量决定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然后举实例(比如汽车启动),把语言叙述转化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的大小与质量有关.通过这样的引导猜想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模仿伽利略猜想与逻辑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再回归实例体会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必要性.

二、通过问题串设计理解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本节实验由以前教材的验证性实验改为现在的探究性实验,要求实验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实验方案的理解,另一方面教给学生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可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问题1,要测量加速度、质量、力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

加速度――打点计时器、纸带等;质量――天平、台秤;力――弹簧测力计

问题2,能否把实验装置图画出来?

大多数学生立刻画出装置图1,

问题3,这样的方案实施起来会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通过手边的器材经过试验,会讨论得出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好控制为恒力(恒力作用下小车才能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和力才好测量).接着部分同学通过实验桌上器材的启发能把实验装置换成图2.

问题4,这样就可以了吗?还有没有问题?

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小车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阻力,并且阻力不好测量,导致小车所受的合力不好确定.

问题5,能否把阻力消除掉?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

师生共同讨论,阻力不可能被消除,只能效果上等于没有.我们可以把长木板一端垫高,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如图3.

问题6,怎样确定阻力被恰好平衡?该如何操作?

学生结合实验通过桌上的器材,讨论后可以说出,把砝码和砝码盘撤去,然后轻推小车,通过纸带上的点迹是否均匀分布来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过程结束之后再追加一个问题:改变小车的质量是否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对这个问题上很多老师是通过Mgsinθ=μMgcosθ的呈现,让学生理解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写出这个等式的前提是把小车的阻力都看成是滑动摩擦力,而小车与木板之间是滚动摩擦,且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也有摩擦,小车质量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摩擦力的变化.这样考虑起来很复杂.学生经过实验的实际操作,知道本实验的装置稳定性不是很好,无论怎样不可能恰好把摩擦力平衡掉,所以改变小车质量,无需再次平衡摩擦力.

三、怎样快速处理数据

1.事先设计数据记录表

学生实验前设计好表格也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通过细心的观察了解到,学生先把主要精力放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到进行实验时反而不知实验目的主要是什么,所以方案设计好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

实验次数12345

F(N)

a(m/s2)

实验次数12345

F(N)

a(m/s2)

2.快速算出加速度

通过打出的纸带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不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个知识在课本第二章学习了,但是很多学生虽然会算但方法不一速度较慢,给整节课的进度带来一定的干扰,这是不必要的.教师再前面课程中肯定都讲过通过纸带求加速度的较准确的一种方法――逐差法,但学生用起来嫌烦,而且计算慢且容易出错.其实可以把逐差法等效为把纸带上的位移数据段一分为二,用Δx=aT2一步解决.

例如:a=(x3+x4)-(x1+x2)(2T)2

3.如何有效描点作图

很多教师在PPT中插入Excel,每输入一组数据图像就自动生成,也有很多教师对此做法大加赞赏,原因是这样新奇.应静下心来想想,这样虽然省事,但忽略了学生得出规律的探究过程.如果不把Excel插入PPT而是直接在Excel中,插入xy散点图,把表格中的数据线描点,然后让学生观察规律,再用直线或光滑曲线拟合,这样更能体现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

四、通过误差分析感受实验的严谨性

第6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高校 教学档案 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77-01

众所周知,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了教学档案,其对于指导教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所以,应进一步加强教学档案管理,这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所在,同时还是培养一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必须对其加以重视。本文首先指出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定了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1、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档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阶段,仍然有部分高校中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尤其在基层教学档案管理方面,没有一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部门没有构建一套规范的收集、分类存档制度,也没有派专门的人员对文件材料收集以及整理归档。部分资料长期被个人所占用,不进行登记和归档;有的需要进行归档的文件与资料没有及时的递交到一级档案管理部门,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资料丢失现象的发生,对教学档案的完整性以及集中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要想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结合其实际特点,编制出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得教学档案趋于科学化与规范化以及制度化,促进集中式管理工作的开展。

1.2档案人员没有较强的档案意识

有的档案工作人员对教学文件的归档较为重视,而对于教师业务档案没有过多的关注,不知道教学资料的收集具有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师个人资料的收集方面,经常会发生材料收集不够及时及不完整的现象,比如,在收集教育者获得的各项奖励证书、教育者出版的专著、发表的论文等材料时较为滞后,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教学检查过程中对一些数据的统计。另外,教学档案管理中对学生活动材料不重视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学生参加科技文化竞赛、演讲比赛等方面的材料非常的少,也没有完整的图像资料,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由于教学资料不够完整,最终导致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难以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2、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1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意识

良好的档案管理意识是提高档案质量的有力保证,现阶段,部分教育者与教学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档案管理意识,因此,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的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宣传档案管理具有的重要性,以带动全体师生参与到材料收集整理工作中。相关领导者应进一步加强教学档案的建设,将教学档案建设贯彻到教学计划全过程之中,并派专门的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改进档案保管的条件,使其完善,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处理。学校档案室应加强监督、检查以及指导各个部门的档案工作,同时还要对文秘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以确保教学及管理部门的档案工作持续良好的发展,将档案信息服务具有的作用充分的发挥。

2.2构建一套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主要是将实际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事项进行详细的记录,教学文件材料的形成主要是由教与学这两种文化材料而逐渐的演变来的,它的来源不仅广泛而且还较为分散,对于类型不同的材料,应严格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要求进行收集、分类、存档并采取集中式的管理,所以,非常有必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比如,可以制定《教学文件材料收集范围》、《教学档案的保管期限》、《教学档案立卷制度》等等,只有这样,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才会日渐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2.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如何,与教学档案的工作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现阶段,各个高校中,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兼职多,经常发生着变更,对相关业务不够了解,档案知识掌握不足。对于这样的一种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着手进行,首先,要将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全面提高,积极的树立起教学档案必须要为教学工作良好服务的意识;其次,学校档案室属于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应不断的强化档案专业知识的教育力度,采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从而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对新知识、新技能有个全面的掌握与了解。

2.4加强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校都构建了校园网并通过计算机手段对教学档案进行查询、检索以及数据处理等,使得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了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计算机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应不断优化档案人员队伍,对他们进行先进的技术知识与管理软件知识的培训,以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一套完整的教学档案,能够将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质量监督控制流程全面的反映出来,其对于高校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加强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体现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加强建设教学档案管理已经成为了高校中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婉月.开放档案工作研究[D].武汉大学

[2]姚美红.试探高校教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J].云梦学刊

第7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 脑钠肽;同型半胱氨酸;老年;心力衰竭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and homocysteine(HCY) for heart failure in old patients. Methods Selected 70 old patients with NYHA classification II~IV level with heart failure as heart failure group and 25 normal people as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level of BNP and HCY was detected. The levels of BNP and HCY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levels of BNP and HCY of different NYHA classification groups were also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BNP and HCY levels of heart failur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P

【Key words】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Homocysteine; Elderly; 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而且多发的疾病, 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较为准确灵敏地监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是非常重要的。近些年来, 许多研究表明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的变化可以较为敏感和特异地反映心功能的波动, 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与血清BNP水平的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1, 2]。血清HCY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增加, 而且研究表明血清HCY水平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3]。本研究通过比较BNP和HCY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诊断及进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于本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共70例, 同时选取心功能正常的25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55~75岁。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的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NYHA II 级(I度心力衰竭)组27例, NYHA III 级(II度心力衰竭)25例, NYHA IV 级(III度心力衰竭)18例。

1. 2 方法

1. 2. 1 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组患者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制定的诊断标准:①有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②LVEF正常或有轻度异常(LVEF>50%);③有左心室松弛、充盈, 舒张时扩张或僵硬度异常证据。

1. 2. 2 标本采集方法

1. 2. 2. 1 标本采集 所有标本均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用凝胶生化管抽取3 ml血液, 采集后2 h内用低速离心机(3500 r/min)离心5~10 min, 之后取血清立即送检。

1. 2. 2. 2 检测BNP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DA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HCY测定采用上述检测完BNP的标本立即测定HCY, 使用SIMEN2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用四川迈克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循环酶法试剂。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间BNP和HCY水平的比较 心力衰竭组BNP、HCY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心力衰竭组不同NYHA级别患者BNP、HCY水平的比较 与NYHA II级患者比较, NYHA III级患者BNP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NYHA III级患者比较, NYHA IV级患者BNP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NYHA II级患者比较, NYHA IV级患者HCY水平显著增高(P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终末期的表现, 因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它成为目前临床工作中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4]。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的预测对于患者的病情控制非常重要。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 BNP和HCY都可以作为临床上心力衰竭的诊断指标[5-7]。作者探讨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和HCY水平的变化, 都比正常的水平显著增高。此外, 作者还比较了不同NYHA级别组患者的BNP和HCY水平变化, 随着NYHA级别的升高, 患者血清BNP水平随着显著增高, 但是HCY水平却没有这样的显著变化, 只有NYHA IV级组比NYHA II级组的HCY水平显著升高。血清BNP和HCY都可以作为诊断老年心力衰竭的独立因素, 但是BN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HCY更高。因此血清BNP可能成为监测老年心力衰竭疾病进程的临床检测标记物。

参考文献

[1] 吴学恩. B型脑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循环杂志, 2007, 22(5):323-325.

[2] 黄继侠. 脑钠肽与心功能状态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29):46-91.

[3] Vasan RS, Beiser A, D’Agostino RB, et al. Plasma homocysteine and risk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adults without p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AMA, 2003, 289(10):1251-1257.

[4] 顾东风, 黄广勇, 何江, 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1):3-6.

[5] 王华, 杨杰孚, 张传宝, 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的临床特点.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 8(2): 137.

[6] 王淑芳, 牛云枫, 刘海青.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水平及其对心脏结构的影响.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8, 17(11):980-983, 987.

第8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笔者以自己在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民法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为基础和素材,探讨民法案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根据对民法案例教学的类型学分析和民法案例教学的价值目标的探讨,提出“叙事民法学”的概念和构想。

一、当前民法案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跟同行的交流,目前的民法案例教学存在着三个致命的问题。

1.当前民法案例教学注重对“民法规范”的阐释、解读和学习,缺乏对民法案例教学的价值目标———人文关怀的思索

现行民法案例教学中存在着太多概念法学的痕迹,侧重从法条到事实的演绎归纳,却忽视了法律的价值与人性的关怀,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与价值性。[3]民法案例教学成为规范与技巧的观摩学习场域,对人本身的关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而民法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要为如下目的服务的:培养民法人缜密的思维、雄辩的口才,同时培养其应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人道精神。

2.当前民法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方法,本身存在着规范性差的问题

具体体现为:一是案例教学材料选取的规范性弱。有的案例教学中,不使用严谨规范的人民法院公布的裁判文书材料,而是仅使用媒体报道的新闻性资料,难以保持客观中立,且易受媒体报道的文字与价值倾向性所误导,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与诉讼策略建构能力。二是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不足。在课堂教学或讨论之前,对学生的课前指导不够深入充分,甚至根本没有课前指导。任课教师仅仅是在课堂上才展示某个或者一系列案例材料,学生无法对案例材料进行有效的阅读和分析,更谈不上对案例事实和判决理由的熟悉,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4]三是案例争点的归纳与建设缺乏开放性。通常案例争点的归纳是任课教师自己现行归纳的,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与开发方面不是互动的积极的参与主体,而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问题走。四是案例教学的角色建构不足。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建构不足,甚至往往没有案例讨论中的角色建构意识,仅仅是任课教师念念案例材料而已。[5]亟待指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角色扮演,提高指导教师的案例讨论引导能力,建构平等、开放、活跃、参与的课堂案例讨论教学机制。五是案例课堂教学后的总结与提升不足。在案例教学活动结束后,还面临着如何检验和提高学生们的案例分析能力和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建构系统化的案例分析式考试/考查机制,如何总结与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的问题。

3.当前民法案例教学存在着特色性弱的问题

首先,缺乏精品意识。任课教师更多的是仅将案例中的法院认定的事实和判决理由作为定论,向学生宣读了事,未能进而将案例本身作为问题产生和问题启发的本源,引导学生深入研讨,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在案例事实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建构和发散性思考案件中被遮蔽、被隐藏的问题。其次,缺乏成果意识。任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将案例教学的成果(学术论文、对话体材料等)进一步提升体现为教研教改的学术成果,转变为可供公众阅读与批判的对象,并使之进入学术的公共交流之中,从而推动对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和教学形式等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再者,未能将案例教学与本校的办学特色相连结,凸显和强化案例教学法的本校特色。

二、民法案例教学中亟待反思的基本问题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和基础。西南政法大学开设的民法学课程,既是重庆市精品课程,也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并且提出“民法人”的教学、育才理念,因而可以作为含金量很高的研究范本。西政的法学学子,博学笃行,厚德重法,营造了优良的论辩文化。笔者在所在的教学班开展案例教学和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诸多尝试,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欢迎。

笔者认为,以下民法案例教学的基本问题值得关注:

1.民法案例教学的本体论意义

在民法教学的过程中,民法的案例教学仅仅是辅助于民法教学的一种手段,还是说其本身就是独立的民法教学的形式,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前者将民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服务于对民事立法的某个或者一系列规范的阐释与探讨,引导学生去发现或者去了解立法规范在司法实践中的形态和状况;后者意味着民法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关注某个或者一系列立法规范在司法实践中的形态和状况,而是在该特定案例境遇中的各类主体对该不同事实的解读,对不同问题的建构,从而去发现立法规范对不同的实践主体产生何种影响,也可以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去发现不同的实践主体对同一立法规范的认知的文化差异,从而关注具体的特定的个人的命运与正义诉求。因此,探讨民法案例教学的本体论意义,关注民法案例教学的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2.民法案例教学的功能与价值追求

民法案例教学,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案例选择、争点归纳、问题建构、课堂引导与辩论驾驭等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学生而言,需要全面培养他们资料搜集、事实分析、问题建构、策略整合等诸种能力。民法案例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规范与事实的分析与思考能力,还在于培养他们关注实践、面向本土,提出建设性的而非仅仅是批判性的意见和建议的能力;最后还要培养他们关注人、关爱人的人文情怀。

3.民法案例教学的多样化形式建构

当前的民法案例教学存在着规范性差、特色性弱、人文关怀少的问题,对以上缺陷的分析使得重构传统民法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如何有针对性地探究重构可能路径,需要在解决了民法学案例教学应重视何种价值、追求何种功能的问题之后,考虑民法案例教学参与主体的角色如何定位和建构,以及如何丰富案例教学方法,并在方法的多样化中追求特色化的问题。可以说,民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法科人才培养手段,具有独立的本体论价值和意义。民法案例教学具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功能效用,能够实现民法学对人的自由与平等的价值的培养,提升法科学生对实践的关注与对人的关爱。

三、民法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叙事民法学的宏观构想

目前的民法学教材和教学,都可以视为是“规范民法学”,强调以民法规范的解释作为民法学的教材和教学的中心,也可以被称为民法解释学或者教义民法学。规范民法学关注的对象不是人,而是规范在司法实践中的实现,而且规范民法学认为,只要实现了民法的规范,就实现了民法所追求的自由、平等的价值。在强大的规范民法学的影响下,当前的民法案例教学也以规范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过度关注民法规范的运作和实践,忽略了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特定的个人的利益和诉求,尤其是忽视了民事立法的概念和术语所表达的规范性利益诉求与具体当事人的非规范性利益诉求的差异,往往导致难以发现现行立法规范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考虑在民法案例教学中建立叙事民法学。叙事民法学以具体事件中的当事人为出发点,关注不同的利益主体和参与各方对规范的不同理解,无论其为有权解释还是无权解释,从而去关注司法机关如何在相互冲突,往往是相互矛盾的规范解释中去选择或支持其所认为是适当的论点。特别是从规范与事实的二元对立的角度,去发现规范与事实环境的洽适性,从而为建设性地提出立法规范或司法实践的改进建议奠定基础,也引导学生关注具体事件特定环境中个人的命运。

针对前述的当前民法案例教学的缺陷,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建构叙事民法学:

第一,从程序性的意义而言,叙事民法学通过对提倡制定类似《民法学案例教学法指引》的开放性程序指引,既规范案例的选取,同时也为案例教学前的资料查阅、材料规范、学生指导和案例教学后的检验、考试等工作提供有序的指引,解决传统民法学案例教学法规范性差的问题。

第二,从实体性的意义而言,叙事民法学创造了一种场域,可以让各类主体,原告、被告、法院以及案例教学的其他参加者拥有参与、言说的场域,让法之思考者不仅是亲临言说者们的场域,而且让所有的参加主体走向事实本身,“从规范性偏好向事实性与规范性并重转变”。第三,从文化性的意义而言,叙事民法学主张建设特色教学文化,注重民法人的培养。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以规范论为中心,漠视和忽略叙事主体的个性因素,直接将事实纳入法律规范的事实构成要件而通过逻辑运算得出所谓的依法结果。这种处理方式仅关注法律规范所要求的或所提示的事实因素,因而有可能忽视了案件的其他也许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实因素,将不同的案型同质化,更可惜的是,其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叙事民法学不仅重视事实发现价值,也重视人性尊严价值。

通过叙事民法学可以实现以下基本任务:

首先,叙事民法学通过建构开放、平等、对话、参与的案例论辩机制和平台,充分展现法学学子的思辨才华与论辩风采,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法学研习的古板印象,而且提振法学学子的精神。

其次,叙事民法学通过关注民法人的培养,一方面,引导参加者充分发挥演讲的才华与个性,在活泼的氛围中锻炼法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参加者关注规范的社会效果,养关怀品格。

再次,叙事民法学不仅重视事实发现价值,也重视人性尊严价值。使法学学子不仅具备利用法学知识解决社会纷扰的职业能力,而且使其关怀社会的变革和人性,换言之,使其成为既博学笃行,又厚德重法的综合性人才。

最后,叙事民法学在巩固教学成果方面指引教师保存完整的教学档案材料,促进案例教学的交流观摩;指引教师将案例教学的成果通过学术论文、对话体材料等形式转变为可供公众阅读与评析的对象,使之进入学术的公共交流场域。

第9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系统中的运用已有较长时间的成功史,在初期的医学、管理、法律等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就。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部分地区才开始陆陆续续的被应用于教学界,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教育学界中被逐渐普及开来,并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体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界的相关研究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定义,比如从教育目的视角定义、从教育情境角度理解、从教育方法论角度定义、从教学过程角度定义等。综合来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例述理、师生共同参与”的特点,运用例子进行讨论和客观分析,并从中得出相应结论。这就是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涵。

2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价值

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所体现的价值从三个方面反映出来。其一,对于教师来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中的师生教学参与性与主动性方面,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抽象的课堂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跟学生以很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传教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参与性和活跃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并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二,对于学生来说,案例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自主参与性方面。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其能够使理论知识以具体实例的方式在过程中展现出来,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分析,并最终自主解决问题,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式,从本质上将教与学的主体变为了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其三,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案例教学需要较高的参与性,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思考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这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建立在小组之上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案例精选,保障案例质量。

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案例的选择,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步,案例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展现案例教学的知识客观转变,案例选择需要具备真实性、问题性、典型性,同时还要保障案例知识的一致性和案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同时案例还要新颖,最好是近期的案例,这样才能避免案例重复使用导致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参与热情。

(2)通过科学问题适时引入案例。

案例的引入并未随时随地,也不是毫无目的和依据,案例的引入要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进程和理论知识的配合,既可以“从例到理”,又可以“从理到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一个背景,是教学中的工具,可以采用以案例导入教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案例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无论种方法,重点是实例、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进程的合理结合。

(3)营造氛围,展开充分讨论。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在案例中蕴含了大量的具有启发意蕴的不确定性和问题性,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下能够引发学生热情的讨论和参与。案例教学所营造的这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当评价,加深知识理解。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展示、讨论、分析之后,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老师适当对学生评价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案例教学中一般不设置唯一正确答案,案例所展现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结局方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及结论,通过老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4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案例的选择应真实、典型、趣味。

案例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并且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最快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学案例兼具真实性、典型性、问题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案例在教学中呈现的方式多样,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要和知识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案例,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素材,为案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案例贵在“精”与“深入”。

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案例越多教学效果越好,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案例的精度和深度。教学中同一知识点选用多个重复意义的案例并不能是教学作用和价值叠加,只会浪费过多的教学资源。因此案例需要具备深度,能够针对性地深入思考,从而展现更多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案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