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普法宣传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6年以来,XX司法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司法局的指导下,全面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理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为XX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现按照上级工作安排部署,就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基固本,结合镇域实际开展普法工作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所站负责人为成员的“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工作,为全镇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二是健全普法责任机制。我镇结合工作实际,详细制定《XX镇“七五”普法工作规划》、《XX镇七五普法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普法对象、普法要求和工作步骤,进一步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落实普法责任。三是成立法治宣传服务培训学校。由镇党委书记牵头担任校长,相关负责人为讲师,充分发挥镇机关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学法普法,充分发挥法治宣传培训学校宣传堡垒作用,有效保障普法宣传队伍的业务水平。
二、统筹推进,系统内普法与社会普法并举
为提高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百姓业务素质和法治意识,适应新形势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进一步增强XX镇全社会法治观念,我镇采取系统内普法和社会普法并进的方式,开展“七五”普法宣传工作。
(一)送法进机关、进企业。
一方面,建立健全法治培训会常态化机制。牢牢把握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度会契机,“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确保每月X次,组织机关干部、村干部集中学习以《宪法》为重点的法律知识,真正做到常学常新,知行合一。建立XX镇“七五”普法考勤台账,将考勤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确保法治培训会取得
实效。另一方面,积极协调企业和驻XX镇机关单位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把“七五”普法工作与企业法治实践相结合,切实增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累计到企业开展普法工作X次。
(二)送法进学校。
积极开展“法律进学校”宣传月系列活动,抓住镇域内关键少数群体,激发学生发挥“小手拉大手”、“一人带一家”积极作用,充分放大学生群体在“七五”普法工作中的优势。利用学校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和宣传展板,张贴标语横幅,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法律进学校”宣传月系列活动中累计发放法律宣传册XXX册,悬挂条幅X条,覆盖青少年学生XXX人次。
(三)送法进农村。
农村居民是我镇“七五”普法工作的主要对象,因此,将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摆在普法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是镇机关干部结合常规工作,送法下乡。形成下乡入户“两问一宣”工作法,“两问”即一问当前工作,二问脱贫帮扶,“一宣”即普法宣传。镇机关干部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还要向农户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户法治思维,增强维权意识。二是利用集贸市场宣传,送法下乡。农村集贸市场人流量较大,宣传效果较为明显。XX司法所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常规工作,组织开展了“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国家安全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专题法律知识宣传活动。“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全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X多场(次),受教育人数XXX人(次)。三是建设一支农村普法宣传志愿者队伍,送法下乡。截至目前,我镇共有普法宣传志愿者X名,实现XX镇所辖乡村全覆盖,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组织镇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法律知识、法律培训会、走访入户、大
喇叭广播、悬挂宣传条幅、发放明白纸、开展“法律宣传月”系列活动等方式方法,实现了普法工作从内到外、由镇到村,深入基层,不留普法死角的良好局面。切实有效提高全镇居民法律知识水平和法治素质。
三、以点及面,充分发挥网格员末梢神经作用
(一)完善网格员制度机制建设。
乡村是普法宣传的最后一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XX司法所根据乡村农户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依托居民小组制定完善《XX镇普法宣传网格化管理一览表》,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宣传工作。以农村居民小组为载体,按照居民住宅分布划片为单位,确定各村普法宣传网格员,通过普法宣传网,放大普法网格员普法工作“末梢神经”作用,真正将法律常识送到百姓家中。
(二)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网格员队伍建设是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必然需求,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为此,XX司法所高度重视网格员队伍建设,积极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提高思想认识,有序推进网格员队伍建设。二是明确职责任务。要求信息采集做到村不落户、户不落人,党员、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务必做到全覆盖、无遗漏,鼓励引导党员、居民小组长和退伍军人带头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涉及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要及时上报,真正将矛盾纠纷隐患遏制在萌芽阶段。三是加强学习培训。对网格员进行政策法规、社会热点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发放法律法规手册、“微”普法等方式,提高网格员专业水平,为开展网格化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法律意识是什么?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认识或认同的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权利意识是人们对于一切权利的认知、理解和态度,是人们对于实现其权利方式的选择。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和社会的有生力量,了解法律、使用法律更是其必备的条件。其对法律的掌握程度对于把中国早日建设成为法治之国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大学法治教育,了解现今大学法治教育之现状,我们对在校大学生作了一个调查。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不深。本次的调查对象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来调查分析,本次调查问卷中显示,55.05%的大学生有时会通过电视、报纸等途径了解一些法律意识,只有13.29%的大学生平时都不怎么关注,并且认为日常生活中也用不到法律。这无疑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我国法律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然而在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的最低法定年龄是几岁?这一问题上,只有25%的大学生知道其答案是14岁,然而仍有75%的大学生以其现有的法律知识还不能有更专业的法律素养,由此可以得出如今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仅停留在较为肤浅、片面认识之上,而缺乏对法律的较为准确的了解。
(二)大学生的权利意识薄弱。大学生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社会群体,其权利意识与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于法治社会的基本状态。根据调查结果,有54.43%的大学生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51.9%的大学生同意用人单位所要求的签订口头合同,据此可以分析出大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权利维护意识。但在本次调查中,问及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有意义吗?这一问题时,69.62%的大学生认为有意义,但在实际面对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之时,即使法律知识有一定的积累的大学生,他们在第一意识中也并不希望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反倒乐意运用法律以外的途径来解决。
三、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的途径。
(一)对于国家来说。组织大学生各地普法下乡活动,虽然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但我国偏远地区,农村依旧面临着文盲法盲的窘境,很大一部分群体对文化知识处于迷茫状态,更不用说法律知识了。我国现如今正在通往法治社会的道路上,可以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发挥他们的能量,进行普法宣传,加强贫苦地区以及农村的普法宣传工作。
(二)对于社会媒体来说。为了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各大媒体有协助国家进行普法的义务。媒体应多报道现实案例,传播基本法律知识使普通群众引以为戒,培养他们基本法律意识和权力意识,并适当制造舆论氛围,激发群众法律道德。
(三)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其主要任务仍是通过接受课堂知识,从而拥有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其实践活动。因此,课堂教学是法律意识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5%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劳动法,在当今这个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制度中,劳动法无疑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从多方面加强法律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四)对于在校大学生自身来说。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的薄弱问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自身应积极转变法律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坚定对法律的信心。中国法治社会的构建,依法治国的理性决策,是新世纪中国法治的必然出路。博登海默指出:法律是正义和秩序的综合体,法律必然体现为一种正义,一种社会正义。大学生应保持对法律的崇高信仰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崇尚法理,完善法律,依法生活,遵纪守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法律人才。
关键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
法律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高校在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方面,却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不仅是推进普法教育的有力举措,也是建设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加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是整个社会环境的要求。群体性法律意识的提升,是建设法制社会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作为当前青年中的优秀代表,提升其法律素养不仅是学校的义务,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特别是在整个社会守法、学法、懂法、用法的氛围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均应围绕着法律规范来进行。另外,加强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加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是其个人未来发展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即将走上职业生涯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法制社会建设进程,更是对其自身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作为在校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能够使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
二、当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现状
(一)高校法律教育概述
高校法律教育包括法律专业法律教育和非法律专业法律教育两个层面。当前,从非法律专业学生法律教育实践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教育,重点包括法学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法学理论。与一般意义上的普法教育相比,高校的法律教育更加偏重于理论知识教育,与通常所说的法律基本常识教育有较大差异。当然,高校法律教育虽偏重于理论教育,但却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包括法律道德、法律责任义务等等。
(二)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校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高校的教材中阐述法律常识的内容偏少。在大多数高校的非法律专业学生法律教育教学中,教学内容中对法律知识的涉及面较窄。其次,是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通常将法律教育作为思想品德类课程进行讲解,并且往往由非法律专业的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担任授课教师,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法律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以及法律意识养成方面的意义。最后,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高校的非法律专业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相关法律知识。对于法律教育的相应选修课程以及有关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匮乏,也是体现了高校对法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2.教师教育理念的偏差
教师在进行法律教育时,往往只是从教学目标的完成角度,来开展法律知识教学活动,在这种理念下,往往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特别是,关于法律教育的一些基础知识,对于非法律专业大学生而言,具有内容枯燥、实用性欠缺的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大多忽视案例教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
三、加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措施建议
(一)提高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意识
当前,高校的专业划分日趋专业化和精细化,这是为了与社会需求相衔接的结果,但同时,这种专业划分,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专业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认同度。对此,学校和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转变这一固化的单一专业学习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思想层面上,提高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当重视非法律专业学生法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针对非法律院校或无法律院系的高校,以法律专业人才为主体,成立专门的公共法律知识教研室,统筹开展法律教育教学工作。同时,针对当前法律教育理念落后问题,倡导教师在公共法律教学中,以能够树立法制思维的案例为切入点,强化案例教学比重,促进学以致用。
(三)构建良好的校园法律教育环境
高校是开展法律教育的重要阵地,构建良好的校园法律环境,是强化大学生法律知识学习重要途径。鉴于当前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法律知识这一现状。高校可围绕普法宣传月等时段,通过将校园广播、专刊等传统渠道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的法律宣传活动,促进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得法律知识,为整个校园营造更加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
四、结语
总之,加强大学生特别是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对社会进步和学生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正视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加以改进,着力培养守法、学法、懂法、用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儒.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9):78-80.
[2]周儒.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培植[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4,(02):30-33.
[3]庄洲鸿.浅析加强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J].今日中国论坛,2013,(11):116+119.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
1、着力注重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五五普法工作一启动,学校就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成立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以行政、各年级、团委为主体,以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特别是政治课教师)为骨干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及时制定了《普法工作计划》,按步骤,有条理地把五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2、不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广度。学校通过校园黑板报、宣传栏、横幅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形成全方位法制宣传教育格局,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有力地提高了全校师生对“五五”普法重要性的认识,也增强了普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巩固师生的普法意识,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性。
二、不断学习,明确重点,实现“五五”普法整体推进
1、不断学习《教师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教职员工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领导干部普法教育学习做好表率。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后,学校行政着力把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落实到日常学习中去,特别是对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使领导干部们在吃透相关法律精神的基础上更好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教职员工普法教育学习明确职责。组织教职工重新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法律知识竞赛,通过学习竞赛后,教职工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了,也更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责任。教职工中没有发生一起违法案件,大家更增强了教好书育好人、做好示范表率的信心和决心。
2、加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力度,增强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立足课堂,让法制教育进头脑。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让法制宣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通过政治课、班会课等课程以及其他各学科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让学生法制观念和意识逐步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成熟健康理。
按照实际,让法制教育分层次。学校针对学生年龄实际和个性特征,在法制宣传教育上非常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比如初中二、三年级学生通过班级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每一届新生重点学习《佑君中学德育守则》让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积极努力学习打下扎实的法律基础。
加强合作,形成法制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法制教育合力,对促进学生法律意识和行为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学校各年级在期初或期末都会发放《告家长书》,争取家庭的配合,监督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同时学院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用浓厚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来切实加强学生法制学习,用积极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拓宽渠道,丰富活动,提高“五五”普法教育效果
1、加强制度化建设,为普法教育夯实基础。我校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等,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监督检查的同时,也普及了法制教育,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实行依法治校;对学生打架斗殴、赌博、偷窃、彻夜上网、考试作弊、擅自离校等方面都作了相关规定,对违纪学生都制定了相应处理意见。引导学生由制度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从源头上遏制了违法乱纪行为,为普法教育夯实了基础。
2、请进来,走出去,以丰富的活动实践着普法的承诺。每学年由学校法制副校长主讲,以知法守法为主要内容,联系社会生活,结合大量的案例,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邀请交警大队走进校园对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交通事故图片展、观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影片、道路交通事故警示录等形式给广大同学上了生动的一课,使“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帮助广大同学牢固树立了道路交通安全人人有责、警钟长鸣的安全观念。
3、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活动,让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组织法律法规学习和竞赛活动人人参与,认真学习,用开卷笔试的形式深入学习了这些法律法规,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为学校依法治教打下扎实的基础;团委、学生会精心开展各类活动切合学生实际,从生活点滴中让他们增强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他们自救的能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的发放也让师生知法、懂法,从而守法,用法。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cqm8”为你整理了这篇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湖南工程学院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结
一、活动主题
倡导社会主流文化,弘扬法律正义精神
二、活动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传承社会文化,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法积极性,充分展现我校青年学子的精神面貌,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系统全面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全校自觉学法、守法的和谐校园环境的形成。培养良好的法制观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并在生活中带头守法用法。
四、活动内容
在全校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征文比赛,深化青年学生的法制理念和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归宿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积极发挥法学院的引领宣传带头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普法宣传。
(一)某些学生思想认识不够
一年多来,课题组收集长城学院500份问卷,其中15%学生表示社会实践就是去农村走走看看,意义不大,这说明一些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敷衍应付的心态。一旦真正地接触实际问题就盲目无措,难以达到提升自我、服务农村的目的。
(二)农村当地对社会实践认可不够
实践育人与新农村建设双赢在于:在农村开展社会实践大学生是受益者,所在农村也会受益。如今,广大农村尚未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基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可度存在问题。课题组也在社会实践农村随机调查发现:当地政府或“单位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足够认识,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表现为虚于应付或借口推辞”,或以安全或年轻为借口,阻止学生开展调查。
(三)实践基地管理不完善,实践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许多农村问题都由复杂原因引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长效而为。“它们需要深层次的了解处理,这就需要长效实践基地的建立和长效机制完善”。
二、解决之道: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赢模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良性互动,需要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是探寻社会实践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规律,构建两者结合的双赢模式。
(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和领域
“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如支教、普法宣传、党的理论宣传、义务文艺演出等”。大学生在农村开展实践,要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大学生成才的要求,挖掘原有实践形式的潜力,使原有的活动焕发新活力,同时,又要以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农业为原则,探索新模式,实现社会实践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的结合。
(二)加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完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针对某些大学生不重视社会实践的问题,高校要对社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长城学院为此专门编订了实践教学教材、大纲和教案,并且在特殊的章节突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明确农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抓好学生干部的培训,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农村开展实践,使青年大学生在农村受教育、长才干。
(三)增强基层农村的对社会实践重视,积极构建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平台
学校国家宪法日活动总结1遵照XX省教育厅《XX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活动的通知》及XXX教育局相关工作指示,我校于20xx年12月2日经学校校委会研究决定,针对第2个宪法日制定了《XXX区XXX中学20xx年国家宪法日教育活动方案》。
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组 长:XXX XXX中学校长 党支部书记 法人
副组长:XXX XXX
成 员:XXX XXX XXX 各班班主任教师
为了保障本次活动得到有效组织和开展,学校特成立了以XXX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在20xx年12月4日活动当天,学校各部门、各班负责人都以《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如实地开展了各项活动,全校师生在本次活动当中受益匪浅,知道宪法作为国家要本大法的重要性,知道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根本意义。
二、活动情况
(一)、主题升旗仪式
20xx年12月4日上午7:30分,全校师生全员参与了“宪法日升旗仪式”,八年级(5)班XXX同学作了题为《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讲话,XXX校长作了《宪法作为重家根本大法的重要性》主题演讲,全校师生在在寒冷的天气情况下,依旧认认真真地聆听了宣讲内容,知道设立“国家宪法日”的重要意义,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二)、师生同步晨读《宪法》(全国教育系统宪法日学习节选内容)
20xx年12月4日上午8:00整,全校师生在各班教室,开始“师生同步晨读《宪法》”活动,各班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进行《宪法》节选内容的晨活动。校园内萦绕着同学们朗朗的晨读声,在欢快的读声中,遵纪守法的种子已悄悄种下。
(三)、校园宣传
1、宣传标语
学校办公室于20xx年12月3日开始,在学校显著位置的LED电子屏上录入了“12〃4国家宪法日,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教的理念,” 的宣传标语,旨在让全校师生知道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
2、校园宣传栏
八年(4)班于20xx年12月3日制作了一期宪法日专题宣传栏。该班XXX班主任教师带领同学在在寒风中完成了本期黑板报的制作,同学校的作品美观又有既有宣传意义,起到了宣传宪法日的作用。
3、校园广播宣传
校园广播站于20xx年12月3日开始,广播站同学们就开始了关于“宪法日”宣传广播稿的撰写,并于20xx年12月4日全天在中午、下午的不同时段进行滚动播报,广播员标准且富有激情的播报声回荡在校园中,同学们聆听着美妙的法制音符。
(四)、主题班会活动
作为“国家宪法日”教育活动的主要部分,主题班会活动的重要性尤其重要,学校综治办教师为了做好本次主题班会,召开了全体班主任的
工作会议,对主题班会作了明确要求。另外,学校综治办还为此制作了《宪法日宣传》PPT课件,围绕“国家宪法日”的宣传内容作了延伸。旨在宣传、普法,让同学位知道《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重要性,知道依法治国的根本理念、明白作为社会的公民,遵纪守法是基本要素。
20xx年12月4日下午第三节课,各班班主任教师如期开展了本次主题班会课活动,各班主作首先利用《宪法日宣传》PPT课件进行了教育活动,随后就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讨论和讲解,旨在宣传、普法,让同学位知道《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重要性,知道依法治国的根本理念、明白作为社会的公民,遵纪守法是基本要素。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五)、学校教职工学法活动
教师是学校教学与管理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是当下教育发展需求,但助学校本次宪法日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参与学法、实施法制渗透,利用法律武器保障,工作生活以法为原则,倡导遵纪守法,开展法律法规宣传,作一个法律的拥趸者。
20xx年12月4日下午5:30,XXX校长在学校会议室主持全校教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活动,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旨提高教师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教、依法办事、守法护法。
“国家宪法日”教育活动至此全部顺利结束了,回顾本次活动的开展,利益于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和各部门间的通力协作,以及同学们的积极参与,通过本次活动,所取得的效果超出学校预期,全校师生在本次活动中受益匪浅,在学习、工作、生活当中,它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校国家宪法日活动总结2为了进一步把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20xx年“12.4”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根据市教育局指示精神,我校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培养文明之花的重要工作来抓。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教师法制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因而我们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利用每周一的例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校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学生在健康、洁净的环境和“团结进取,努力创新”的校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学校led屏幕循环播放相关的宣传标语等,营造氛围。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案件,通过班会、晨会向学生进行“法在身边”的法制教育和现场讨论会,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对外来文化,各种犯罪违纪诱因的免疫力。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间作的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在此,各班举行“12.4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主题班队课,进行法制教育主题板报评选活动;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优秀作品展示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主要工作:
1.利用晨会时间,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启动法制教育活动,营造遵规守纪的教育氛围。同时利用学校led屏幕循环播放相关的宣传标语,营造氛围。
2.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其他的一些法律知识,加大行为规范达标创建的力度。
3.各班举行“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主题班队课,加大宣传力度。
4.根据临时发生的事情随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及时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向广大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人人懂得学法、知法,做守法的小公民。
5.组织法制宣传黑板报及手抄报的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总之,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中,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此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学校国家宪法日活动总结312月4日是我国宪法日,为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守法意识,为构建和谐文明营造出良好的法治和谐环境,我校结合上级文件要求,扎实开展了系列相关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现将我校宪法宣传日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2月4日,利用课间操时间,举行特别升国旗仪式—12.4“国家宪法日”活动动员大会,由少先大队辅导员胡海燕进行动员和部署,并进行了有关宪法知识的宣讲。了解《宪法》的有关知识和《宪法》中关于国旗的规定。
一、加强宣传,扩大普及范围。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制国家。宪法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学院计划利用好校园网站、LED,定期进行普法、学法、知法、懂法的法制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宪法的内容,突出其重要性。使宪法的教育形成文化,处处见法,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
二、营造出浓厚的宪法宣传日活动氛围。
在校园醒目处悬挂两幅宣传标语,“12.4日是宪法宣传日,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增强宪法意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使每名师生都知晓宪法宣传日的内涵。
三、举行升国旗仪式。
以《 传递宪法精神 创建法治校园 》为主题做国旗下讲话,让全校了解宪法关于国旗的、国辉、国歌的相关规定并对同学们提出相关的建议。
四、开展宪法晨读活动。
利用晨读活动时间,选择了宪法及正文中的相关章节、条款,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对宪法知识进行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学术型社团;新疆农业大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198-02
一、新疆高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功能及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定义
高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是高校大学生立足于相关专业,依据对专业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涉及学科发展和科研,通过学术活动开展社团工作,实现社团宗旨的群团组织[1]。它是高校大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台。加强高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高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功能
高校学术型社团与其他大学生社团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学术型的本质,具体体现为学术研究、专业实践两个方面。这一特点决定了学术型社团承担着不同于其他大学生社团的功能,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学术交流与辅导。由于学术型社团是以大学生依据对专业的兴趣而建立的,因此,社团成员以共同或相关专业为基础,通过专业方面的学术交流、探讨与指导,共同提高成员的专业素养。(2)学术研究与宣传。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社团成员围绕相关专业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同时,普及和推广宣传专业知识,使社团成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3)社会实践与服务。成员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实践与服务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扩大社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社团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三)建设新疆高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意义
1.提高大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大学生成才就业。学术型社团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社团成员的共同学习,可以促进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成才目标,尽快完成职业生涯设计,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既受到教育,又增长才干,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2.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学术型社团建设是高校优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有效地把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与第二课堂的学术提升连接起来,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校园中培育了学专业、爱专业的浓厚氛围,极大的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3.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学术型社团通过专业交流、社会实践与服务等形式,集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丰富了校园文化,并确保了校园文化积极向上的发展方向。
4.完善社团结构,提高新疆高校整体社团建设。高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大学生社团中必须具有学术型社团,以满足大学生加深专业学习、提高专业实践能力、适应就业需要的要求。同时,只有具备了学术型社团的有力支撑,新疆高校社团整体建设才能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健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发展的现状
新疆农业大学的大学生社团绝大多数都由校团委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目前拥有大学生社团31个,其中学术型社团4个,占13%。另外,还有个别社团在校团委领导下,由学院具体指导,这类社团几乎都是学术型社团,如:法律学社、房地产兴趣小组、动植物标本协会等。这些学术型社团中,以法律学社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最有代表性,所以在此重点介绍法律学社的发展现状。
新疆农业大学法律学社,是以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法律精神为目标的学术型社团,该社团于2008年在新疆农业大学法学系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发成立。学社先后有200余名学生入会,现有成员100余名,包含大一至大四学生。2008年至今,社团不断探索学术型社团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运行模式,良好的梯队建设加强了法学专业学生的沟通,在学社内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师生的认可。
目前,法律学社共设立活动部、培训部、模拟法庭部、读书沙龙部四个部门,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活动。活动部以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为主题进行辨析、讨论,并邀请专业老师进行点评,旨在培养成员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举办了以“许霆案”为主题的案件分析等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培训部旨在通过在校内外组织普法宣传,在学社内部开展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复习培训,使成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举办了大型的普法宣传活动;模拟法庭部通过模拟各类案件的司法审判活动,使成员熟悉法庭审判的程序,为将来从事司法活动打牢基础,多次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界的模拟法庭活动,反响强烈;读书沙龙部以研读法学名著为主要活动,提高成员的法学文化修养,增加法学知识底蕴,先后围绕《犯罪与刑罚》、《木腿正义》等著作开展沙龙活动,使成员受益良多。此外,学社还多次承办新疆农业大学在普法宣传日的专题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二)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1.社团定位不够清晰,建设目标有待明确
学术型社团不同于其他文艺、体育类型的社团,学术型社团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性、专业实践性。由于专业的不同、不同年级学习程度的不同,导致社员对专业掌握程度的差异,因此,学术型社团呈现出定位不够清晰、建设目标笼统的问题。结合法律学社来看,学社的目标是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法律精神,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一的学生还未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大二学生进行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学习,大三学生参与学社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提高应对国家统一司法资格考试的能力,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学社的目的和学习程度不同,因此法律学社的定位与建设目标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
2.缺乏有力的指导,活动开展实效性不足
学术型社团相对其他一般社团来说,需要两方面的指导,一是对社团建设、社员管理、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指导,这类指导一般由校团委完成;二是就学术、专业方面的指导,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是专业指导的内容,这类指导必须依靠专业教师或社会资深人士。不难看出,比起管理类的指导,专业指导更为重要,专业指导的力度与时效直接影响着社团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学术型社团的专业指导非常欠缺。对新疆农业大学而言,学术型社团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这些老师学术水平很高,对学社基本是义务的指导,这会占去老师们许多时间与精力,使得指导缺乏长期性,对成员学术活动的有效监督也难以实现。
3.成员过于松散,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学生基于兴趣、对专业的热爱等因素参加学术型社团,但在一两次活动后,有些会员会丧失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社团又受到社团指导教师不足的限制,使会员无法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使得有些会员会觉得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因而退出社团。另外,由于学术型社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团对会员缺乏足够约束力,每次社团招新之时便是成员的大变动,轻视新老成员的衔接和社团成员梯队建设。还有,社团定期换届随之带来领导骨干的更换,刚刚积累了工作经验的社团骨干退团了,新骨干没有足够的社团管理经验来领导团队开展工作。总而言之,社团成员管理松散,制度不健全,为社团发展带来了困难,结果使社团的活动、计划、思想无法持续发展,社团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4.缺乏科研成果,社会实践不够科学
学术型社团不同于其他社团,它既要增强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又要提高成员的实践水平,这样对于成员的专业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都能提供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学术型社团独特的魅力所在。然而,目前许多学术型社团的活动仍然比较表面化,缺乏深入的对学术的探究和实质性的社会实践。从新疆农业大学来看,学术型社团的活动还仅仅停留在开展读书沙龙、进行专业知识的宣传等层面,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参与和独立申报课题、展开调研等目标仍停留在书面层面,还未切实开展。
三、新疆高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发展的对策
(一)明确社团的地位与目标
针对社团定位不够清晰,建设目标有待明确的问题,认清学术型社团的特点、发展的优势尤为重要。社团发起人必须对学术型社团的特点,发展的优势、劣势,社团与社团管理者、与专业指导老师的关系、成员的专业特点、成员的层次等问题有充分认识,对社团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在清晰定位的基础上,社团才能针对成员的年级特点、专业掌握的程度,确立目标,保证目标的可行性,确保在社团活动中使每个社员的能力、素质都得到有效提高。另外,社团还应当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方面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针对大一至大四成员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兼顾不同年级成员的需求,力图做到在统一的社团活动中,不同年级的成员都能得到收获和提高。
(二)加强专业指导,制定合理的社团指导老师管理制度
学校、学院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社团指导老师管理制度。尤其对于专业指导老师的聘任,社团可自主或委托学校在校内外聘任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应该具备敬业精神以及与社团性质相关的专业特长,其资格应受到学校、学院的审查[2]。学校给予学术型社团指导老师以相应的资金补贴。学校应明确指导老师职责和要求,严格进行考核,以确保指导老师能够对社团活动的开展进行具体指导。指导老师既要对学术型社团的规章制度、活动原则、程序进行指导,保证社团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又要经常参加学生的学术研讨、学术实践,引导学生接触前沿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3]。
(三)加强制度建设与成员管理
学术型社团应当以规章制度为基础,培养和传承优秀的社团文化。学术型社团应当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如成员档案管理制度,活动记录与评价制度、纪律与考勤制度、指导老师评价制度等。针对成员管理松散,容易流失的问题,应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并支持成员进行学术研究,对成员的实践活动及时给予引导,激发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定期对进步快、表现好的成员给以奖励与表扬,如可以将成员的表现记入学生日常档案,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还可进行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制,给表现优秀、积极参与的成员加综合素质学分。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社员的稳定性,同时在制度层面克服成员管理松散的问题,从而促进学术型社团的更好发展。
(四)丰富社团活动内容,提高实践的时效性和科研的创新性
学术型社团应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实践与科研的能力。此外,应借助专业指导老师的帮助,参与指导老师的课题研究,力所能及地进行课题资料收集、课题调研等工作,以此锻炼科研能力。专业素养高的成员还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项目,由此在社团内形成科研团队,建设科学、合理的科研梯队,提高成员的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继维,秦伟.浅谈大学生科研型社团的现状和思考[J].科教文汇,2006,(12):31.
关键词:在线法律服务;维权护法;服务农民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公民的法制意识也随之增强,法律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7亿多农民,市场经济中农村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也是日渐增多,农民作为相对弱势的群体迫切需要法律的指导与帮助,但是对于农村普通老百姓来说,高昂的律师费用让他们对找律师望而却步,复杂的诉讼程序让他们感到尤为无助,维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我们希望利用在线法律服务这种新模式,开拓农村法律服务的大市场。
一、 农村法律服务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法律市场开始逐步形成,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但是农村法律服务市场相对于城市法律服务市场而言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村民角度出发
农村群众作为法律服务的接受者,其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农村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水平。农村群众与城市居民相比其法律意识存在较大差距,当纠纷发生时,农村群众通常会选择私力救济而城市居民则大多会选择走法律途径。农村村民受传统思想束缚,通常不希望将矛盾公开,甚至认为打官司是很丢脸面的事情。
农村群众间发生的纠纷通常案件标的较小,并且村民不清楚请律师、打官司的收费标准,因此村民通常会产生错误认识,认为请律师打官司会花费大量金钱与精力,所以遇到纠纷村民会先私力救济,解决不了就找政府,而不是去找律师解决。
另外农村一般距离城市路途较远,而律师事务所又主要集中在人口较多的城市,因此遇到纠纷时城市居民可以很方便的找律师寻求法律服务,而农村群众却因为路途较远,不愿车马劳顿而很少找律师寻求帮助。
(二)从法律服务提供者出发
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律师事务所主要集中在人口较多的城市,对于地广人稀的农村,案件数量难以保证,案件标的又数额较小,这使得律师事务所很难在农村地区发展下去。因此对于律师而言农村的法律服务市场仅仅停留在义务普法宣传阶段,多数律师是将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去做。
二、 本项目提供的服务类型及项目竞争优势
(一)提供的服务类型
维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的服务种类分为两大板块,一是有偿法律服务,二是公益普法教育。有偿法律服务包括:1.法律文书的解读;2.法律文书的撰写;3.法律咨询服务;4.律师订购服务。公益普法教育包括:1.定期邀请法学院专业教师开展网上普法课堂;2.利用寒暑假期间开展走进农村法律大讲堂活动,邀请律师走进农村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3.实时更新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4.经典案例解读,让百姓通过案例更直观的理解法律;5.与法律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解读;6.生活中的法律小常识普及,通过微信平台、飞信等途径每日更新。
(二) 项目竞争优势
1.针对性。维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是专门为农村普通群众设计的,服务针对农村低端法律服务市场,本着“维权护法,服务农民”的服务宗旨,旨在让农村普通群众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高效便捷低价的法律服务,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2.先进性。我们团队大胆尝试,将当下流行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微信平台,飞信等与传统的法律服务相结合,实现法律服务电子商务化,更好的聚合法律服务资源,通过标准化法律服务产品,实现法律服务价格和内容透明化,法律服务资源的多样化,用便捷低价的法律服务为农村普通群众保驾护航。
3.保障性。项目依靠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的资源优势和软件学院的技术支撑。公司在前期发展阶段法学院会为公司定期安排在校任职的双实性教师指导公司业务,软件学院会安排老师指导在线平台建设工作。此外,法学院还会安排在社会各界任职的有经验的兼职教授指导公司的日常法律服务、经营等问题。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及时地、准确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4.便捷性。方便快捷价格低廉。对于农村老百姓,他们遇到法律问题常常不知所措,高昂的律师费用让他们对找律师望而却步,复杂的诉讼程序让他们感到尤为无助。维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打破传统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飞信等途径,让农村普通百姓可以足不出户便可得到法律服务,并且价格低廉,真正让农村老百姓享受到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三、项目意义及发展前景
维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打破了传统法律服务模式,将法律服务电子商务化,方便高效可操作性强,项目本身也蕴含了重大意义。
1.维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是辽宁省首个大学生创业专门维护农村普通群众利益的法律服务平台。
2.将传统的法律服务与互联网,微信平台,飞信等相结合,实现法律服务电子商务化,开拓了法律服务行业新的商机和领域。
3.缓解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当今社会绝大多数法学专业毕业生因为司法考试这座严格的独木桥,无奈只能放弃本专业从事其他行业,这导致了大量法律人才的流失。维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打破了传统服务模式,让更多法律人得到就业,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农村老百姓。
维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在经营初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我们通过社会调研及义务的普法宣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在线法律服务平台作为一种新的行业服务模式,其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低廉的收费,将会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认可,在今后必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维农在线法律服务平台这个项目,我们希望利用在线法律服务这种新的行业模式,可以逐渐满足农村群众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也进而开拓出农村法律服务的大市场。(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