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

临床研究统计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研究统计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研究统计学

第1篇: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高脂血症;固本调脂;免煎颗粒;传统汤剂;临床疗效中药免煎颗粒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 经浓缩干燥, 按一定比例精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1], 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 又克服了汤剂需要临时煎煮、耗时耗能、时间长易酸败变质等缺点, 剂量准确、质量稳定可控、快捷方便, 是对传统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尝试和有效的补充[2]。固本调脂汤是由本院多位名中医参与研制, 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院内制剂, 疗效显著。本课题旨在研究固本调脂汤中药免煎颗粒和传统汤剂在治疗高脂血症时的临床疗效比较,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本院门诊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免煎颗粒组与传统汤剂组各60例。免煎颗粒组男46例, 女14例;年龄29~78岁, 平均37.4岁;血清胆固醇(TC)增高33例, 三酰甘油(TG)增高53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23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13例。传统汤剂组男43例, 女17例;年龄33~76岁, 平均36.8岁;TC增高36例, TG增高51例, LDL-C增高17例, HDL-C降低14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及《血脂异常防治建议》[4]制定:①TC≥5.7 mmol/L。②≥1.7 mmol/L。③LDL-C≥3.6 mmol/L或≤1.0 mmol/L。符合其中1项或1项以上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痰湿内阻型、肝胆郁滞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

1. 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按以上诊断标准, 符合高血脂症患者, 有合并其他疾病的, 在不影响本项目的治疗及观察的前提下可以入组。自愿接受本试验,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5]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6个月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后患者。③继发性高脂血症。④由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及纯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⑤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患者, 及近2周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⑥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 4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标准确定。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TC下降20%以上, 或TG下降40%以上, 或HDL-C水平上升0.26 mmol/L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 TC下降10%~20%, 或TG下降20%~40%, 或HDL-C水平上升0.1 ~0.2 mmol/L。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TG、LDL-C、HDL-C水平未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治疗方法固本调脂汤组方:黄芪20 g、羊藿10 g、丹参10 g、泽泻10 g、山楂10 g。免煎颗粒组服用由免煎颗粒配成的固定剂量固本调脂汤, 1剂/d, 分2次服用, 10 d为1个疗程, 共3个疗程。传统汤剂组服用固本调脂汤的水煎剂, 水煎服, 1剂/d, 分2次服用, 共3个疗程。

1. 6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TC、TG、HDL-C、LDL-C)的变化。

1. 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自身对照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结果

2. 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TC、TG、HDL-C、LDL-C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3%, 对照组为76.6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脂血症多与肥胖及气、痰等有关。固本调脂汤中黄芪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利水消肿,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代谢、利尿、强心、降压等作用;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压、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冠脉流量等作用;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 具有降血脂、利尿、抗脂肪肝等作用;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养血安神, 具有改善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等作用;山楂消食导滞, 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诸药合用, 健运脾胃, 复其升清降浊之功, 且祛瘀化痰, 除其血脉中浊脂凝痰, 因而用于高脂血症效果显著。

本研究显示, 固本调脂汤对于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显著,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体现了传统中医重要独特的疗效。免煎颗粒剂型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汤剂, 质量稳定, 易于携带保存, 服用方便快捷, 适合临床大量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瑞坤.中药免煎颗粒优劣浅谈.北方药学, 2011, 8(6):73-74.

[2] 王永慧, 叶方, 杜士明, 等.中药免煎剂的研究进展.医药导报, 2011, 30(6):773-775.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85-89.

[4]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l997, 25(3):169-172.

第2篇: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 胺碘酮;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高血压;阵发性房颤;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9.109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 患者会出现病理学变化, 如心律失常, 在该疾病中房颤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 诱发房颤的主要因素与心房肌纤维化存在相关性[1]。如果不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 本次研究实验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84例, 给予部分患者在胺碘酮单用治疗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被证实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2]。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0例, 女12例, 年龄最大85岁, 最小47岁, 平均年龄(61.3±5.2)岁。实验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14例, 年龄最大82岁, 最小45岁, 平均年龄(62.5±5.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胺碘酮(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872)单用治疗, 用法用量:0.2 g/次, 3次/d, 连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0072)联合治疗, 用法用量:10 mg/次, 1次/d, 连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压控制水平以及左心房内径改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

1. 4 疗效判定标准[3] 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 高血压恢复正常水平, 经心电图检查, 房颤症状全部消失为显效;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 高血压接近正常水平, 经心电图检查, 房颤症状得到明显好转为有效;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 高血压未达到上述标准, 经心电图检查, 房颤症状未见任何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 显效30例(71.4%), 有效11例(26.2%), 无效1例(2.4%), 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患者中, 显效26例(61.9%), 有效10例(23.8%), 无效6例(14.3%), 总有效率为85.7%,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左心房内径为(36.2±5.3)mm, 治疗后为(33.5±3.5)mm;治疗前对照组患者左心房内径为(37.2±5.3)mm, 治疗后为(35.1±3.5)mm;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 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使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发展趋势。与此同时, 在该疾病中, 较易出现房颤。据相关资料表明, 该疾病引发的房颤发生率>30%[4], 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 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 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胺碘酮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该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心房内的钠离子形成和心肌传导纤维, 同时使窦房结自律性得到明显降低, 进而使患者的心律失常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单用胺碘酮, 其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贝那普利属于RAS抑制剂, 可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小板聚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与此同时, 该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5]。两者药物联合使用, 其效果最佳, 同时提高治疗效果。结合本次实验数据的结果可以看出, 实验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RAS抑制剂治疗, 较比采用胺碘酮单用的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治疗中应用胺碘酮联合RAS抑制剂, 其治疗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同时使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得到明显减小, 在临床上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海花. RAS抑制剂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11):64-65.

[2] 王秀.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采用胺碘酮联合RAS抑制剂治疗的临床体会.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9):150-151.

[3] 朱长友.胺碘酮联合RAS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医学信息, 2015(36):46.

[4] 宋金燕.两种不同RAS抑制剂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中的疗效对比.中外医疗, 2015(23):117-118.

第3篇: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呼吸力学;脑血流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且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比较常见。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机械通气方式有常频通气和高频通气两种,为探讨两种通气方式孰优孰劣,笔者对我院NICU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所收治的41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NICU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所收治的41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86年全国新生儿会议所制定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1]。41例患儿肝肾功能均正常,均在生后6 h内人院。男29例,女12例;出生体重1100~2600 g,平均1408 g;胎龄28~36周,平均32.4周。41例原发病均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胎龄、体重及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上机前均常规检查血气分析、血糖、肝肾功、心肌酶、床旁X胸片等;多参数监护仪监护心率、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等。常规治疗原发病、补液、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呼吸支持应用英国产SLE5000婴儿呼吸机具有常频和高频通气功能,并显示肺顺应性(C)、膨胀系数(C20/C)、阻力(R)、平均压(MAP)、每分通气量(MV)等肺呼吸力学参数。观察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参数设置:HFOV频率8~12赫兹,平均压10~14毫帕,振幅调至看到患儿胸壁下部有合适的振动为止;对照组采用常频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lMV)进行治疗,呼吸机参数初调:RR40~60次/min,PEEP4~6 cmH2O,PIP15~25 cmH2O。两组吸入氧浓度(Fi02)0.3~0.5。监测记录两组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48 h及撤机前的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气道阻力(R)、肺膨胀系数(C20/C)、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等指标。同时检测脑血流变化,采用美国产SPECTRA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5.0 MHz,在安静状态下仰卧,探头从前囟探测,当显示大脑中动脉(MCA)后,获取MCA的血流参数,血流参数为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取3个心动周期的均值。统计两组气漏、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等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两组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48 h及撤机前的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气道阻力(R)、肺膨胀系数(C20/C)、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等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得数据经方差齐性检验后,以成组设计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气漏、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等,采用卡方检验,均以P

2 结果

2.1 两组在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肺膨胀系数、每分通气量、平均气道压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在脑血流方面的比较,以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为监测指标,上机前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后2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儿在气漏、脑室内出血、病死率的比较:观察组发生气漏1例,脑室内出血3例,而对照组发生气漏4例,脑室内出血6例,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机械正压通气会改变患儿的生理状态,导致相关性肺损伤,其机理在于[2]:①肺泡过度扩张,引起肺泡-毛细血管界面组织的损伤, 甚至肺泡破裂(肺间质气肿和气漏);②动态肺过度充气必然导致内生性呼气末正压(PEEPi), 使肺泡压力在呼气末也在整个呼气过程保持正压, 从而降低吸气肌收缩效率和异常增加无效呼吸功耗;③ 降低心输出量, 引起低血压,从而引起脑血流的改变,在新生儿引发脑室内出血的报道也比较常见。为了减轻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人们对机械通气方式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高频通气与常频通气方式不同,它是一种小潮气量、低周期压力变化和超生理呼吸频率的肺泡通气方式[3],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肺泡均匀膨胀,改善气体交换及肺顺应性,从而改善氧合及促使二氧化碳的排出,可以有效地避免肺泡过度扩张所致的气压伤和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本文有21例患儿进行高频通气,20例患儿进行常频通气,两组在不同通气时间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肺膨胀系数、每分通气量、平均气道压等呼吸动力学参数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常频呼吸机参数设置有关,41例呼吸衰竭患儿原发病均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对照组采用了小潮气量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缩小了两组的差异。

然而在减少并发症方面,本次研究,高频机械通气有其一定的优越性,观察组发生气漏1例,脑室内出血3例,而对照组发生气漏4例,脑室内出血6例,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通过以上讨论可以得出,高频机械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相比,更与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接近,可以减少呼吸机在气漏和脑室内出血的并发症,在新生儿阶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全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2004:461-465.

[2] 魏东光,陶金海,窦海云,等.高频呼吸机对两型呼吸衰竭治疗作用的比较.山西医药杂志,2000,29(5):413-414.

[3] Mcgettigan MC, Adolph VR, Ginsberg HG, et al. New ways to ventilate newborns in acute respirtory failure. Pediatr Clin North Am, 1998, 45(2):475-509.

[4] 王莹,杨燕文.机械通气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下). 临床儿科杂志, 2006, 24(9):778.

第4篇: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

杨威 王建明 居峰

(建湖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建湖,22470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6ml,取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浆 Hcy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与非脑梗死患者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22.1±5.9μmol/L,而对照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15.9±4.3μmol。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8%,而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观察组中重度硬化患者占4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8%。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正常者的血浆Hcy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轻度硬化2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21.6±3.7μmol/L,重度硬化28例,其血浆Hcy浓度为32.9±6.8μmol/L,正常5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17.2±3.7μmol/L。结论:高水平Hcy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浆Hcy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早期干预与治疗。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68例,女48例,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65.8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及MRI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排除后循环缺血、明显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心脏及消化道疾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异常、滥用酒精或药物、以及在发病前3个月服用维生素B6、B12 及叶酸的患者和有高Hcy家族史患者。另选择116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性别等信息与脑梗死患者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同样排除动脑梗死患者组所排除的疾病类型。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常规做心电图及血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生化等检查。同时让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6ml,立即分离血清,采取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浆 Hcy浓度。

颈动脉采用Philips 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即将受检者取仰卧位,确定颈动脉位置,将探头沿其走行方向逐渐向头部移动,沿血管走行分别显示纵断面,检查两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探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确定有无斑块与管腔狭窄。IMT≤1.0mm为正常值,异常组采用用管腔内径法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即在最大斑块位置,以(1-残留血管截面/血管的截面积)×100%来判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22.1±5.9μmol/L,而对照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15.9±4.3μmo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人数、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的对比、记录的结果如表一:

4 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氨基酸半胱氨酸的异种,在旁链部份硫醇基(-SH)前包含一个额外的亚甲基(-CH2-),其由体内的重要氨基酸蛋氨酸转化而来[3]。缺乏维他命如叶酸、吡哆醇(B6)或钴胺素(B12),作为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都会上升。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4]。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浆中Hcy含量明显高于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同时,Hcy含量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高,如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轻度硬化2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21.6±3.7μmol/L,重度硬化28例,其血浆Hcy浓度为32.9±6.8μmol/L,正常59例,其血浆Hcy浓度为17.2±3.7μmol/L。可能的原因是高Hcy可促使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加速低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的氧化,导致增加泡沫细胞的形成,或者Hcy激活血小板的聚集并且影响凝血因子的功能,提高血液凝固性[5],这些因素最终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综上所述,高水平Hcy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浆Hcy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早期干预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刘高飞,秦正良,陈心领.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23-24..

[2]许红.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0,50(9):43-44.

[3]陆敏,姜建东,袁存国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塑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15(4):213-214.

[4]何霞,朱苹,吴芳.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33-35.

第5篇: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 昆明地区; 冬季; 儿童; 呼吸系统; 病原学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70-0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住院患儿中,上、下呼吸道感染占60%以上,绝大部分为肺炎[1],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儿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2]。儿童呼吸道感染是一个主要疾病,对儿童缺课、家庭经济压力和社会医疗保健资源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3]。本文笔者分析昆明地区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以便早期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2月-201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96例,诊断标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咽充血,肺部听诊一般正常;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呕吐等,肺部可闻及散在干音和粗中湿音;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中、细湿音。

1.2 检查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实验测定肺炎军团菌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1.2.3.型特异性IgM,按阳性标准判断结果。采用凝集法测定血清结核抗体IgG,按阳性标准判断结果。

1.3 研究方法

对96例住院儿童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96例研究对象中,男50例,女46例,男女比例1.1∶1。年龄1个月~14岁。其中6岁12例(图1)。上呼吸道感染12例,支气管炎5例,肺炎79例。

2.2 临床表现

发热67例,咳嗽89例,痰量多27例,喘息17例,青紫8例,气促14例,呼吸困难2例,呕吐22例,食欲下降53例,腹泻11例。既往有呼吸道感染史21例。

图1 昆明地区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年龄分布图

2.3 体征

发热27例,呼吸增快86例,心率增快42例,三凹征阳性8例,肺部干湿性音阳性56例。

2.4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12×109/L,13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4~6岁儿童>70%,4~6 d到4~6岁>50%;19例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4~6岁儿童>40%,4~6 d到4~6岁>50%;61例血常规,无改变9例,CRP升高>10 mg/L,21例血沉增快,男

2.5 呼吸道病原学9项结果

96例病例中,阳性41例,检出率42.71%(图2),6岁6例(图3)。肺炎支原体33例(34.38%),6岁4例(图4)。乙型流感病毒13例,腺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1.2.3.型4例,混合感染17例(图5)。

2.6 痰培养结果

细菌耐药情况,详见表1。

2.7 影像学结果

29例表现为肺间质改变,51例支气管肺炎改变。

2.8 治疗及转归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全部痊愈出院。

图2 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呼吸道病原学9项

注:阳性标本显示2个以上绿色荧光细胞,胞浆呈现明显的绿色荧光,胞核无荧光;阴性标本呈红色细胞

图3 呼吸道病原学9项阳性儿童年龄分布图

图4 肺炎支原体阳性儿童年龄分布图

图5 呼吸道病原学9项阳性中的病原学分布

3 讨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常以发热、咳嗽、食欲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第一位病因,同时需警惕病毒感染。掌握儿童的生理特点,配合辅助检查可早期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而明确病原菌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应提倡多种病原学联合监测,不滥用抗生素,强调适当的选药,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给药途径,适当的疗程。

表1 痰培养主要病原菌药敏耐药率 %

抗菌药物 大肠埃希菌 肺炎

克雷伯杆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肺炎

链球菌

青霉素 - 50.00 100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0 - - 0

β-内酰胺酶 - - 100 -

哌拉西林 100 - - 1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0 - - 50.00

氨苄西林 100 - - 100

氨苄西林/舒巴坦 37.50 - - 50.00

头孢噻肟 75.00 33.00 - 100

头孢他定 0 - - 50.00

头孢吡肟 0 - - 50.00

头孢唑啉 75.00 - - 100

头孢曲松 75.00 33.00 - 100

头孢西丁 - - 66.00 -

头孢哌酮/舒巴坦 0 - - 75.00

磷霉素 0 - 0 25.00

庆大霉素 0 - 0 50.00

四环素 25.00 100 0 50.00

美罗培南 0 50.00 - 0

亚胺培南 0 - - 0

厄他培南 0 0 - 0

氨曲南 0 - - 50.00

阿米卡星 0 - - 0

复方新诺明 25.00 100 0 100

环丙沙星 0 - 0 0

左氧氟沙星 0 0 0 0

ESBLS检测 75.00 - - 100

万古霉素 - 0 0 -

红霉素 - 100 66.00 -

克林霉素 - - 66.00 -

苯唑他林 - - 66.00 -

注:“-”药敏实验未做

参考文献

[1]沈晓明.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9-272.

[2]陈文冰,潘祥林.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253-257.

第6篇: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 其相关影响因素越来越引起重视。脑梗死主要高风险因素有三高和高粘血症, 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 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将刺激血管壁引起动脉血管损伤导致炎症和斑块形成[1]。引起脑血管疾病和冠状动脉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 本文将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住院诊断为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56例作为脑梗死组, 其中男40例, 女16例;年龄50~82岁, 平均年龄66岁。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脑外伤患者60例作为对照, 男38例, 女24例,年龄40~80岁, 平均年龄60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检测方法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 不加任何抗凝剂, 3000 r/min离心10 min, 取血清用于检测Hcy, Hcy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model检测,试剂为四川迈克试剂盒(循环酶法)。8 ml用肝素抗凝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采用北京赛科西德SA-6000检测全血和血浆粘度, 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东亚CS-2000i检测。所有项目均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脑梗死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性增高, 两组主要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全血粘度主要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元含量等因素有关, 脑梗死患者全血粘度增高可能与病变本身动脉血管壁的损伤程度有关。HCY在金属离子的作用下自发氧化, 产生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 破坏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完整性, 使内皮细胞损伤[2], 刘颖等[3]证实高HCY可使血管平滑肌增生, 促进LDL氧化, 降低HDL的保护作用, 从而使血管壁增厚和斑块形成, 动脉血管壁的损伤可引起纤维蛋白原沉积, 使血管腔和血管壁的圆滑性发生变异, 血管内细胞易破碎, 增加全血粘度, 脑梗死组患者中的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直接影响血浆粘度, 纤维蛋白原增高即可通过其网状结构使全血粘度升高, 又能在其哑铃形分子特殊结构作用下, 将红细胞聚集成串, 使全血粘度升高, 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可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导致其成为脑梗死的高风险因素。所以, 血液流变学异常,纤维蛋白原增高, 全血粘度增加也是脑梗死病理机制之一。

定期检测Hcy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治疗, 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胺酸Hcy水平, 减少其对血管壁的毒性作用, 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降低血液粘稠度, 这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炜, 姜宁, 朱国英, 等.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其机制的探讨.中华医学杂志, 1998, 78(11):821-823.

[2] Tanriverdi H, Evrengul H, Enli Y, et al. Effect of homocysteine-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coronary slow-flow. Cardiology, 2007, 107(4):313-320.

第7篇: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小肌瘤;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

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7例子宫小肌瘤伴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合并子宫小肌瘤的临床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小肌瘤伴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均经诊刮以及B超确诊,出现不同程度贫血症状,最大肌瘤直径在4cm以下,排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癌、肌瘤等病变疾病患者以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与米非司酮过敏患者,均于6个月前未行其他激素治疗;年龄43~57岁,平均年龄在(51.2±1.3)岁;12例子宫内膜增生期改变,24例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1.2 一般方法

于诊刮术后4d左右服用8.3mg米非司酮,每日一次,持续 3个月。应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监测患者用药前后血清FSH、E2、LH、T、P以及PRL变化,予以B超检查,分析治疗前后与停药6个月后肌瘤大小与子宫内膜厚度。复查空腹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治疗后开展随访,持续6个月,观察患者月经与肌瘤变化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

2 结果

在37例患者中,16例停药后半年闭经,21例于停药2个月左右恢复月经,其中6例于停药后(3~6)月经期延长, 月经量多,3例予以再次非司酮治疗诱发闭经成功,贫血症状得到改善;子宫与肌瘤体积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血清LH、FSH、P、E2平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如表1;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多汗、潮热等症状,于7d后症状缓解。

3 结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所诱导的一种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不正常、月经量多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此外,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极其容易合并子宫小肌瘤,治疗难度较大[1-2]。子宫小肌瘤伴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主要采用米非司酮素进行治疗。米非司酮属于甾体类药物,能够结合孕酮受体,具有拮抗孕酮作用,同时可作用于患者丘脑-垂体系统,减少促性腺激素分泌,阻滞卵泡排卵,降低雌与孕激素水平,形成无周期性激素机制[3]。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子宫内膜增生主要具有五个影响因子:一是丘脑-垂体-卵巢轴,二是性激素与受体,三是局部生长因子,四是血管相关因子与受体,五是酶。米非司酮能够拮抗孕酮,致使细胞死亡,结合性抗雌激素,使子宫内膜产生增生效应,作用于患者子宫内膜局部血管,使内膜增生受到影响[4-5]。从总体上看,米非司酮可促子宫肌瘤萎缩,减少子宫肌瘤PR、ER表达,致使肌瘤细胞萎缩。本文研究显示,37例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后贫血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 子宫与肌瘤体积较治疗前下降,且血清LH、FSH、P、E2平均水平降低,表示米非司酮调节作用显著,能诱导闭经,缩小子宫肌瘤。于停药半年后,子宫与肌瘤体积较治疗后无显著变化,表明子宫肌瘤增长较慢,可能受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子宫小肌瘤伴围绝经期无排卵子宫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诱导闭经,缩小子宫肌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敏玲.妈富隆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浓度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417-420.

[2]顾静,杨克虎,张莉等.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4):451- 459.

[3]潘文妹.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4):457-458.

第8篇: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吸宫;Foley导尿管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8.0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fepristone, methotrexate local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visible abortion uterine aspiration and Foley catheter compressing hemostasis i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 Methods A total of 46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treatment regimens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ral mifepriston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methotrexate and then uterine aspiration by visual abortion machin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oral mifepristone, fertilized egg injection of methotrexate guided by B-mode ultrasonography, and Foley catheter compressing hemostasis after uterine aspiration.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fertilized egg activity after 8 h of meditation, serum β subunit of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 value and blood β-HCG negative conversion time after 4 d, 1 and 2 week of meditation,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vaginal bleeding volume in 24 h 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time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less blood β-HCG value and β-HCG negative conversion time after 4 d, 1 and 2 week of medit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综上所述, 采用米非司酮、局部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可视人流吸宫及Foley导尿管压迫止血保守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具有可行性、安全性、优越性, 既能缩短保守治疗时间, 又能降低清宫时出血风险, 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提供一个适合基层医院的新的治疗手段,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幸. 妇产科学.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58.

[2] 孙媛媛, 赵冬梅.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 11(8):673-676.

[3] 沈宗姬. 非常见异位妊娠的特点与处理.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8, 17(6):413-416.

[4] 赵张平, 陈世沛, 滕红, 等.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西部医学, 2009, 21(9):1554-1556.

[5] Vial Y, Petignat P, Hohlfeld P. Pregnancy in a cesarean scar.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0(16):592-593.

[6] , 谢春明.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2(5):410-413.

[7] 刘士梅, 史琳, 孙锡红.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内生型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观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9):1074-1075.

[8] 孙桂英.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观察.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5):152.

[9] 杨文兰, 王金玲, 张运平. 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下清宫及球囊压迫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78例临床观察.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 15(3):206-208.

[10] 王哲, 王玉贤, 李玲霞. 米非司酮联合吸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价值. 生殖医学杂志, 2014, 23(10):818-821.

[11] 覃睿, 甘精华, 农文政. 宫腔镜联合Foley双腔导尿管球囊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21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 14(12):1106-1108.

[12] 李小巧, 张远方.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中国基层医药, 2015(21):3283-3285.

[13] 张旭东. 口服米非司酮片联合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8):734-736.

[14] 徐虹, 汪龙霞, 罗渝昆, 等. 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研究.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6, 13(4):197-200.

第9篇:临床研究统计学范文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皮肤瘙痒

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dialysis outcomes and practice patterns study,DOPPS)Ⅰ和Ⅱ研究分别报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症发生率高达45%和42%[1],且部分患者为顽固性瘙痒,患者甚至因瘙痒而出现失眠,情绪受到较大影响。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3.65±4.11)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损害10例,多囊肾6例。其中维持血液透析3年的16例。正规使用降压、纠正贫血等药物治疗,均有皮肤瘙痒症状,均给予抗组胺药物,以及皮肤局部外用药物无明显缓解,无皮肤科疾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使用材料 珠海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A-130型一次性树脂血液灌流器,FX80透析器;金宝AK96血透机,海诺德透析液A液(碳酸氢盐)、B干粉(电解质),采用肝素钠抗凝。

1.2.2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在透析时将高通量血液透析器串联血液灌流器进行治疗,2 h后将灌流器取下,继续接受2 h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治疗1次/w;另外接受2次/w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4 h/次。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3次/w,4 h/次。

1.3观察指标

1.3.1瘙痒评分 按照Sergo介绍的方法对瘙痒进行评分[2]:①瘙痒程度:不需要抓挠为1分;需要抓挠单无抓伤为2分;抓挠后瘙痒无缓解为3分;有抓挠伤为4分;因抓挠导致烦躁不安为5分;②分布范围:单个部位为1分,多个部位为2分,全身瘙痒为3分;③发作频率:每短时间发作4次(10 min)发作1次为1分,最高5分;④夜间睡眠干扰;因皮肤瘙痒觉醒1次为2分,最高14分。

1.3.2生化指标检测 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对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磷(P3-)、血钙(Ca2+)、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受皮肤瘙痒造成焦虑烦躁恐惧诸多心理问题,因此需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以便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1.4.2操作护理 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时,如果患者上机前血压偏低,上机后由于大量的水分和溶质很易通过滤器,如透析开始时血流量较大,或设置超滤量偏大,或不需要脱水者设置超滤而未补液,以及小体重患者采用不匹配面积的滤器等,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此时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和心率。若中途血压下降可减慢血流速度,去枕平卧,补充血容量,必要时用升压药。同时监测静脉压、跨膜压。本组体会,在高通量透析时,一般患者的血流量可以比常规透析减少20%左右;对于体重较小的患者.选择面积较小的滤器;对不需要脱水者为预防出现反超现象而设置超滤时应适量补液。如灌流器内凝血,其压力升高出现较早;如压力升高,可能是静脉壶内凝块形成,滤网堵塞,要及早发现,防止凝血,适当追加肝素用量及次数。同时需密切观察出血倾向,主要表现为皮下血肿。穿刺动作要迅速、熟练和准确;观察导管有无滑脱、折叠、出血,各个管路紧密连接,防止空气进入造成空气栓塞。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4.3生活护理 适当活动,生活规律,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制定每日食谱,鼓励患者进食优质蛋白、高热量、高钙、低磷、低钾、低盐、低脂饮食。

1.5疗效判定 显效:皮肤瘙痒明显改善或者消失,患者睡眠质量不受影响;有效:皮肤瘙痒有所改善,患者睡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效:治疗后瘙痒无缓解,睡眠受到较大影响[3]。

1.6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治疗前两组瘙痒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2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观察组PTH、β2-MG、Cr、BUN、CRP、P3-、Ca2+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与1个月比较,PTH、β2-MG、CRP、P3-、Ca2+有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低血压,对照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虽然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然而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几率亦相应增加,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通过镇静、抗过敏、止痒等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4],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显示较多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其中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的皮肤瘙痒,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目前临床关于尿毒症皮肤瘙痒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长期透析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组胺分泌异常、肥大细胞增生、大中分子毒素蓄积等,同时患者存在皮肤微血管病变等,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神经病变、维生素A缺乏等。长期接受透析治疗,患者体内循环内粒细胞被激活,释放组胺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瘙痒症状明显加重[5],临床治疗主要是以清除患者体内毒物为原则,临床常通过外用药物、抗组胺药物治疗等手段,然而临床效果并不明显。

有学者研究发现充分的透析可导致皮肤瘙痒症状的改善,然而普通的透析对于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较差,患者机体极易蓄积大中分子毒素。高通量血液透析主要通过使用超纯水、高效透析器,以弥散作用清除小分子毒素,以对流作用清除低分子蛋白,以吸附形式清除中大分子溶质[6]。血液灌流主要是利用吸附原理吸附透析膜不能滤过的尿毒症大中分子、小分子蛋白毒素,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周围神经病变,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7]。有研究显示,长期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抑制血磷水平,保持较低水平的PTH及β2-MG水平,维持血钙水平的稳定,有效促进甲状旁腺刺激的改善,降低PTH分泌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瘙痒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陈,王梅.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DOPPS)简介[A].中国血液净化,2006,5(3):123-124.

[2]余学清.腹膜透析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8-39.

[3]李小媚.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9,15(10):1187-1188.

[4]熊英.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22例的临床疗效[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3,34(4):167-168.

[5]程晓媚.谢金芝.聂燕.血液灌漉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0):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