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音乐课程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替代品,可以说,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我们所无法预估的。具体来说,初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欣赏、音乐知识及创编与探索四个部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并使其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使初中生成为具备音乐情趣的人。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提升教师个人素养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课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气质的主载体,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音乐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音乐课的主体,音乐教学要发挥的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需要提升个人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到示范作用,在音乐教学中落实言传身教的教学任务。由于音乐课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较强,例如音乐赏析和音乐创编等,学生刚刚接触这些内容,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无法理解音乐的内涵,缺乏专业的音乐知识,那么对学生而言,音乐课的学习将变得无比乏味。首先,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才能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弹奏能力,在歌曲演唱环节中,除了教师范唱、欣赏录音等手段,有时教师还需要借助钢琴为学生伴奏,帮助学生校对音准,避免“跑掉”等情况的发生,如果教师的弹奏能力不过关,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情况,而且无法对学生的演奏情况做出适时指导。另外,有些曲目要求配合舞蹈,教师如果将这类多领域融合的课程变成单一的演唱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降低。很多学生都存在“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的现象,教师要提升个人素养,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师,将音乐教学渗透于自身的一言一行中,促使学生将对教师的喜爱转化为对音乐的喜爱,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巧妙进行课堂导入
音乐是反映人们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也是一种美,能够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可以说,音乐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科。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下,音乐这一学科逐渐丧失了自身的活力,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巧妙地进行课堂导入,借助导入部分,为接下来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教师要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给学生以全新的体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本新鲜感,保持对音乐的热爱。我们以《西部畅想》这一歌曲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借助与《西部畅想》有关的古诗句进行导入,例如学生耳熟能详的《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教师可以朗诵这首诗并提问学生:“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自然风光?”借助诗歌概括西部的灿烂与优美之处,实现多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先通过诗词领略西部壮阔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壁画艺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有的风土人情,导入后再播放歌曲,这样可以营造一种音乐氛围,使学生准确抓住歌曲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引导学生在疑问中产生学习兴趣。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音乐教学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师要学会借助多媒体等手段为音乐课增添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便捷灵活、生动形象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直观地感知音乐内容,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满堂灌”的方式比,这种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电教手段是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技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丝路驼铃》这一乐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卧虎藏龙》的片段,因为《卧虎藏龙》这部电影中采用了这首乐曲中的两段。通过观看电影的形式,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乐曲学习的状态。除了观看电影,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与古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如丝绸之路上的骆驼队、漫长的跋涉旅途、人们庆祝时跳的舞蹈等,配合播放《丝路驼铃》这首乐曲,使学生能够视听结合,感受乐曲中所描绘的丝路驼商行进的情景,这种方式更具感染力,能够更好地将这首乐曲古朴清淡的韵味传递出来,帮助学生在听音乐时感受和理解音乐。此外,这首乐曲是一首轮响悬殊、起伏大的大阮独奏曲,由新疆手鼓和碰铃伴奏,教师还可以针对乐曲中用到的乐器展开介绍,帮助学生拓展音乐知识,使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四、结语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表达,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还可以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使学生在音乐中实现自我发展。教师要大胆创新,使音乐课重新焕发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成为学生释放自我的舞台。
作者:赵文珺 单位:淮安市徐杨中学
参考文献:
[1]杨扬.关于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4).
【关键词】初中音乐;师生互动;案例分析
一、音乐课堂互动的含义
人类在交流的过程中就是互动。互动这一交流方式从人类出现开始就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推广都是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的。而且,不只是在人类社团中会有互动方式的产生,在其他动物群体中互动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区别的是,人类的互动通过手势、语言、眼神的等方式。而动物的互动确实通过气味和动作进行互动。互动的作用不单单包括信息传递,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双向沟通。当信息发出方发出了信息,并且接收方也通过同样的方式回应发出方,互动的过程才算完成。
根据不同场合、不同的环境,互动所产生的意义及互动的形式与内容都会产生不同的内涵。比如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这样有利于调动观众的观看情绪,是演员的表演发挥的更加出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老师就能根据同学们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教案。由此可见,互动是一种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单方面的互动我们不能称之为互动。
互动具有很多的意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互动是群体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基本形式,是一个群体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心理意义来看,个体要想在群体中成长,必然要对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互动。所以,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互动就开始出现并且逐渐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由上可见,互动对于人类学习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我们人类在群体发展的学习手段。
课堂互动,顾名思义。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行为方式成为课堂互动。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能够鼓励学生在音乐堂上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做到及时的信息反馈,收集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掌握程度,并且及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进行。收集学生的返回信息,可以保证教师清楚的掌握学生学习中感兴趣的部分,这些事教案中不具备的,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根据的对学生音乐课程教学提出独创的教育手段。既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又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
从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的师生互动其实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监督的过程。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监督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互动是一个良性的教学课堂,师与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进行互相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避免了“填鸭式”教学和“散漫式”教学。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更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最新动态,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否则教学互动过便无法完成。
在教学内容互动的基础上,教师更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心理方面的互动。从学生对于所学信息掌握情况来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音域方面的心理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是想法,才能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进一步增加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改进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够根据教师的调整做出积极的应对,从而达到对于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增强学习音乐的主观性。这些措施对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课堂互动的基本要点
1、互动模式的创新
要进行课堂互动,必须要求教师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能以领导式的态度跟学生进行互动,否则会达到事与愿违的效果。要积极主动的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信心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要针对音乐课堂进行师生互动,就要对音乐课堂进行必要的了解。音乐课堂与其他课堂类型基本相同,音乐教学也采用教师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方式。
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是学生掌握音乐中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进而进行音乐创作,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必须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应当进行正确引导,适当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音乐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对旧有知识进行充分掌握,进而主动探索新知识,形成由简到难、由旧到新的知识网络。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课本上的基础致死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接收到新知识之后,能够在所学知识韩总快速的反馈,进而对新旧知识做出自己的判断比较。还可以通过大脑的高级思维方式,通过知识的积累长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思维。与其他课程相比,音乐课更加活泼,上课方式也不再是刻板的。音乐课堂的互动更加注重心理之间的互动,可能教师和学生对于某一首音乐、某一个旋律产生共鸣,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里交流。
初中是一个人的青春时期,学生已经从懵懂的小学生逐渐成长为具有个人想法的个体,但是他们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在于教师交流的时候会有抵触、不安等情绪问题。在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时,教师不应该急迫催促学生,而是要采用引导的方式,循循善诱的让学上放掉戒备心理,打开心灵与老师进行深入的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力的创造出轻松地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每一个学生。
2、师生关系要和谐
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之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思维定式。并骑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师生关系要融洽,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不足之处要进行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缩短心理距离,这样才能更加轻松地进行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互动是传达信息和接受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点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主动根据学生的心里状况进行交流,要加强初中音乐课堂上师生关系的互动,多多合作,积极探索出适合学生状况的教学新模式。另外,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采取放养,必要情况下必须对学生行为进行干预,这样也是互动方式的一种。
参考文献:
[1](英)柏西布克.音乐家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3.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32-01
一、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主要是依靠听、唱、演来感受、体现、发展音乐的美好意境。音乐教学对培养初中生的想象力,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等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学生在初中时期的音乐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极具创新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一定要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基本特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确定学生实践主体的地位,激励学生自己进行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观念、勤于创新的想法以及善于创新的技能。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积极培养与提高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师主要的工作之一。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教学以及其他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特别的学习方法和氛围,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等都有其它学科不存在的优势。然而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要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如果想要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其得到很好的发展,就一定要具备心理自由以及心里安全这两个条件。这是最权威的心理学调研结果。所以,音乐教师要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学习氛围。
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老师要联系实际状况,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要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中来,用音乐自身的长处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关注,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与创新能力。
2、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音乐教师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 认真思考老师所提出的一些问题,通过深入的分析思考、相互沟通、动手操作等来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转变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观念。在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时,最不容小觑的就是音乐教师的创新性。音乐教师唯有在开发自身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才可以总结出适合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音乐教师一定要积极改变先前的教学方式与观念, 更加重视对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探索能力的培养, 并不断的提升教学的水平与能力。教育的最终变革全要通过教师来实现, 老师是改革的重要力量, 所以, 教师思想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点所在。
3、开展一些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的日常教学中除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之外,更加有必要来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来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尽可能多的组织一些音乐活动,比如卡拉OK大赛,术节以及迎新年文艺演出等。成立由全校艺术能人组成的合唱艺术团,文艺爱好者组成的舞蹈队等等。要他们经常的参加一些演出,经常参加一些不同的比赛。此类音乐活动的全面开展,可以要学生受到深刻的艺术熏陶,兴趣和爱好都可以得到培养,学生的个好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4、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行创新性音乐教育
现在所实行的应试教育方法以及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根本上就限制和约束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只有对其进行深入有效的改革,才可以要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首先,不断充实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措施多种多样的音乐课堂教学本身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只是要教会学生们单纯的歌唱,还要让学生们掌握一些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奏各种乐器的能力等等。所以,要在音乐教学中完善音乐课的职能,转变单纯的只是唱歌、只是欣赏或者只是练习,要同步教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案,把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变为对学生兴趣、特长以及“表现自我”的培养。其次,要充分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形象性,要学生体会音乐,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可以更进一步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创造新意。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培养初中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作出一些重大的发明或创造,而是更看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与创新精神。因此,如果初中音乐教师能在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断培养学生勇于改革、不断探索的精神,就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童 洁.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0,(10).
[2] 王丽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01).
[关键词] 农村初中 视唱教学 学生 视唱能力
在课改前,视唱教学一直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融合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综合体。确切地说,视唱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如何看谱即唱的教学。而视唱能力,就是看谱即唱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指导学生学好视唱,提高视唱能力,对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学生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关注视唱教学,关注学生视唱学习的情况,培养视唱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视唱的实际水平
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出于专业的本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到各兄弟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时,特别关注身边的初中学生的视唱问题,因为视唱能力的强与弱,能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音乐教学的质量,所以我会时常会问问他们,会唱谱子吗?会唱歌曲的旋律吗?绝大多数学生回答的都是说不会。尤其是近几年,我县对初中九年级学生进行的音乐考查中,明显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视唱水平。实际表现中有这么几种现象:(1)时常唱错音;(2)读谱现象;(3)音不准,跑调;(4)没有音的长短概念;(5)断断续续,不能流畅地视唱。这些现象说明了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识谱能力不强,节奏感不强,也就是视唱能力不行,视唱能力低下确是一种普遍现象。据了解,当前很多农村初中学生连一些非常简单的曲谱也视唱不了,这一现象确实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视唱水平低下的原因
每种现象的形成,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所在,都有前因后果。所以,在这方面我作了些调查,也查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具体分析了一下,稍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教材内容改变的原因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到来与实施,我们的教材变了,内容变了,变得丰富而精彩,新教材把传统教材中的“歌唱”、“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整合成了“表现”。这样的整合与拓展,在观念上熔化了音乐技能练习和理论知识的专业性,更注重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没有具体的有关音乐基础技能的专门练习环节,这样,在课改初期,对教材研究不透,就造成某些教师对音乐基础技能的教学产生了误解,产生了困惑与茫然,徘徊在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十子路口,基本技能教学要教?还是不要教?在教学环节中能省略吗?导致我们的视唱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
2.教学理念变化的原因
新教材,新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思维,改变了音乐教学方式和音乐学习方式。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因课改而欢欣鼓舞,在课改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教学魅力,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如何把课设计得新颖,如何把课上得精彩,极力让课堂变得活跃,丰富多彩,追求的是创新的效果,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因此,最基本的视唱教学被丢弃,被遗忘。不敢再进行最起码的音乐基础练习,如节奏、视唱、听音训练,怕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怕被人笑话为“走老路”,导致当前学生的视唱能力非常薄弱。
3.学生心理因素引发的原因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就是歌唱教学,即唱歌词不唱曲谱。这种教学现象在农村中学很普遍,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上有种“先入为主”的感觉,音乐课歌唱教学时只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曲谱,对视唱曲谱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心理上就产生一种畏惧感。学生觉得视唱枯燥、难学,不想学,没有兴趣。结果是如今很多学生连一些非常简单的曲谱也视唱不了。
三、逐步提高农村中学生视唱水平的若干策略
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我感触颇深,作为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责无旁贷。因此,复兴初中音乐视唱识谱教学,尽快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视唱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教会学生识谱,让学生学会视唱,继续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我们的职责。所以,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视唱问题,要想改变当前的这种现象,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视唱能力,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教”与“学”是相对的,没有教师的“教”,学生怎么“学”呢?我建议从以下若干个策略出发,以求能逐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视唱能力:
1.研究新教材,重新看待视唱教学
传统教材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着重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知识繁多而偏难,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畏惧心理遗留至今,不喜欢音乐课,不爱上音乐课。其实,新教材并不是不要知识和技能,而是变“显性”为“隐性”,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经过精心设计、编排、被合理、巧妙地隐含分布到各个单元的作品和具体的音乐活动中,这样就降低了音乐知识的难度,淡化了学科知识和体系,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畏惧情绪,让学生在铙有兴趣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所以,新课标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和“淡化知识技能”的基本理念,为我们的基本技能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对作为基础技能培养的视唱教学不仅不能丢弃,而是要作延续性教学,并且是要巧妙地教,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
2.在备课中落实视唱教学的设计
学习视唱本身是个较复杂的过程,要学好视唱,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科学计划,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所以,在备课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力求按照农村初中学生视唱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结合新课程理念,研究并设计提高学生视唱能力的练习或实践活动环节。同时,我们要站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这个高度,不管是在设计歌唱教学方案,还是欣赏教案时,都要潜意识地从三方面考虑有关视唱教学的设计:
(1)激发兴趣要到位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动力,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是成功学习的良好开端。这是备课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2)教学方法要讲究
学习视唱是个较难的过程,最忌讳的是单一枯燥的练习,最讲究教学的方法,既要体现科学性、实践性,又要讲究趣味性,以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3)实践练习要到位
要想提高视唱能力,实践练习很重要,对曲谱的音高、音准、节奏等方面都要练习,要到位,才能有效地提高视唱能力。
这三方面都需要教师认真去备课,只有精心地设计,才能精彩地教,才能有效地提高。
3.在实践教学中实施视唱教学
实践是提高视唱能力的有效保证,只有在实践中练习,才能在练习中提高。
(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视唱
常说“视唱是音乐的血液,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可见,要想流畅地视唱,节奏的稳定、准确是视唱练习的关键。在每个单元的课后的思考与练习,或者实践与创造等音乐活动中,都有一定量的节奏练习、节奏创编,当学生能准确地会读节奏后,教师及时提供几个音符,让学生去填上音符,就成了现成的视唱曲,然后,让学生唱一唱。这样,学生视唱的兴趣有了,因为是自己的作品,就饶有兴趣地视唱着,学生很有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愉悦地学习了视唱。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在歌唱教学中学习视唱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是音乐教学中的常规课。在歌唱教学中,学唱一首歌曲,首先要学唱歌曲的旋律,这是歌唱教学的最基本的过程,也是视唱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视唱的最好时机。此时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趣味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安排,促使学生自主愉悦地学习视唱。比如:
方法一:把歌曲的乐谱分为若干句,让学生按座位或分小组接唱,学生在聆听、思考、演唱中熟悉了乐谱,这样就有效地落实了视唱学习的目标。
方法二:问题式学习视唱。为了避免反复视唱曲谱,学生会厌烦,会觉得枯燥,会降低兴趣。比如,老师问:你觉得哪一句最难唱?哪一句最好听?哪一句你最喜欢?此时,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回答着,然后教师乘机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地唱一唱。这样,视唱练习就很到位了。
以上的两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乐趣,值得使用。
(3)在欣赏教学中学习视唱
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有欣赏教学内容,并有图文并茂的音乐主题的曲谱。在鉴赏、感受、体验的学习过程中,不妨让学生去唱一唱,或奏一奏音乐主题,切合时机地进行视唱练习。比如,可以随音响音乐模唱,随老师的琴声轻唱,随老师的指挥手势清唱,等等。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视唱,一可以提高视唱能力,二可以增强对作品的记忆和理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4.在视唱学习过程中讲究评价的方法
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检测,是对学习成绩的一种评定、一种肯定,更是一份鼓励。视唱学习是一个较难、较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视唱,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激励性语言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一些跑调现象,所谓五音不全等现象,不能嘲笑,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学习中要时常给予学生鼓励、支持和肯定,激发学习的热情,耐心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愉悦学习、持续性学习视唱的良好习惯。
(2)制定学习成绩评价表。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制定一份实践性强、容易操作的表格,及时记录成绩。可以分期中、期末评价,也可以利用2+1时间每月评价一次。
总之,关注农村初中生的视唱学习情况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我们要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音乐基础技能强化性训练的教学方法,设计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案,逐步改变学生普遍认为视唱识谱学习“枯燥、乏味、难学”的心理意识。在“趣”字上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视唱,在快乐中提高视唱能力。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今年4月,学校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青年教师优课评选,掀起了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经过紧张的听课、评课之后,身为多年一线教学的老教师,我感慨良多,心头久久回味。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更是体现教师驾驭课堂,凸显教学智慧与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一堂课上,围绕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何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的整合、重难点的突破与解决、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等,是年轻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年轻的教师观摩了如何构建初中、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模式;如何创设浓郁的课堂艺术氛围、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突破难点、知识版块的衔接、知识的拓展与研究等,真实体验了驾驭课堂的不同表现。
二、亮点评析
追求自由,是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一。教学中,教师能扬起爱的风帆,解放个体,充分发掘自己的专业优势,并能够用心去选择、编排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整合。能够萌发围绕教学目标、优化过程的意识,比较科学地确立教学重难点,思路较为开阔,语言生动活泼,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学科知识渗透与艺术思维方式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驱动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显示出年轻人教学的青春活力。具体表现为:
1.导入新课形式新颖。A教师出示一段电影《聂耳》中的精彩视频片段,并以欣赏示标的形式,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欣赏。接着师生对话交流,简洁明了地揭示新课题《人民音乐家聂耳》,并从其代表性作品、生平事迹的共同回顾开始新课的教学。B教师教《西部畅想》:以赏析活动开始,推出一组歌曲演唱的音像,要求学生判断流行地区,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相继谈起西部大开发的话题,推出本课新课题——《西部畅想》。
2.学科知识传授精雕细琢,注重创设艺术氛围、学科知识渗透与人格教育。在深化体验环节,教师能鼓励学生即兴编创舞蹈动作,载歌载舞,体现了音乐学科知识传授的专业性,精雕细琢,环环相扣。并能够鼓励学生登台演练,用打击乐即兴创编,配合教师,共同合奏乐曲《金蛇狂舞》,深入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另一个教师的课例中,体现了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追星现象以正确的价值观确立自己的榜样,并以此为动力,奋发学习,努力成才。
三、存在问题
由于刚走上三尺讲台,缺乏教学实践的磨合,年轻的音乐教师虽然有许多的思维亮点涌现,但是与新课改的理念与常规教学要求,还是存在着一定距离,需要予以调整。
1.教学视野不是很开阔。部分教师导入新课的切入点选择得很好,但是缺乏画龙点睛之笔,让揭示新课题所创设的氛围迅速升温,缺少了推波助澜式的效果,降低了拓展教学视野的效果。
2.教学缺乏全局意识。教学中头大尾小,某个版块教学很精彩,而随后环节教学却比较松散,教学内容丰富但是重点不太突出。
3.教师课堂教学情感不够投入。中学音乐学科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以情感体验为主线,凸显人格教育。在个别教师的课堂中,教师缺乏激情,不能走到学生中间进行情感交流。一堂课平铺直叙地推进,台下的学生比较疲惫。
4.新课内容的拓展,做得不够细致、深入。有的内容不能体现、深化主题,缺乏创意,只是知识的累积而已,不能进行有效教学。
5.教学中缺乏灵活多变的机智。教师提问,学生没能及时回答,出现了冷场现象,教师的语言启迪性不够,缺乏现场调动的智慧。教学中出现了满堂问现象,设计的问题缺乏斟酌与提炼。
6.改善教学评价机制,驱动每个学生萌发成就感。新时代的中学音乐课堂,学生要学些什么?是音乐教师始终要注重的内容。音乐教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肯定学生主体参与后的感受,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相继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四、改进建议
1.切实实施结对工程。如果青年教师新授的每一课时备课稿都是与师傅共同商榷、修改后才进班授课,将会是青年教师少走弯路,提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一条捷径。
2.尽快完善音乐教室配置。在音乐教室里,应该拥有钢琴、多媒体等一套完备的设施,要能够为中学生提供开放的艺术体验空间,登台演练。
3.定期开展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评比等活动,以推门听课的方式驱动青年教师自觉提升个人教育教学水平。
4.教研室加大开设公开课、示范课的力度,增加音乐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多听多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要想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总结经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艺术、喜爱音乐课的兴趣和动力。在新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确保课堂教学活动地顺利实施和教学目的地有效实现。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理念。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教学体验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逐渐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音乐教学有无效益的重要指标。那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对教材、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与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离不开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和教师激情有效的引导教学,这些都是把教学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
一、深入挖掘教学素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纵观我们使用的教材,大多内容只是围绕一个单元主题为我们提供部分基本的教学素材。首先要靠我们通过教参、上网或音乐杂志等途径去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音乐背景、音乐文化,甚至搜索可丰富我们教学思路的教案、设计等等,深入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组建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库,随时都能选择其中部分为教学所用。
其次还要对学习内容反复聆听,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再用音乐术语进行整理,尤其要把本课涉及到的音乐要素、音乐知识分析透彻。一旦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应的形成思路了。
二、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是保证音乐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而清晰,这是我们备课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保证我们教学有效的关键所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明确提出: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和领略音乐的审美情趣,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师选取教学内容,确立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一)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对“三维”目标有明确的界定,同时对知识与技能尽量做到细化、具体,教学目标越具体,教学实践中操作性就更强,也更有针对性。
(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情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必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现有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整个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设立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经典音乐的兴趣入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音乐为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时,首先要立足教学目标,针对重组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以音乐本体知识为主创设最佳的教学氛围,做好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的设计,用生动有趣的方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
其次,我们教师要深入学习课标,领会精神实质,搞好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合理重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把握教学过程,不断反思教学行为。
四、关注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
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有效地参与体验,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否有效地参与课堂体验音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学生能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音乐学习。
学习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法,再辅以适时指导,帮助学生获得音乐学习的成功体验。在同步学习时间内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这些做法不仅让学生拥有了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从不同层次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新课,学生在有效地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中学生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成功感为前提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积极评价,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
五、教师积极的态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
教师本身的音乐能力与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关联的,教师本人做为音乐能力的典范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个人的影响也许比音乐作品的影响要大得多。换句话说,如果想要取得音乐教学的有效和成功,所有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主动积极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和进步取决于音乐教师对待音乐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知识,更使教师感受到成功教学的快乐。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们必须深入细致地进行教学研究,寻求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合理途径与方法,为落实音乐课程改革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更好发展而探索。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着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的关健在于教师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他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做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致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作用。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中,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审美特质。将学生接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的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完整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容易被激发出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效果更强,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增强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作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强化了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在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盎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的强调,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提升对美的认识和分辨能力,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效果,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自信心,树立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CD、VCD等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键在教师
关键词:审美; 倾听; 孕育; 感受;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04-002
这是一节新教师的汇报课,全校的老师都要来听,因此我对这节课非常重视,改了又改,心里不免也很紧张。课的题目是《小乌鸦爱妈妈》。其中有一个目标是通过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主题感受妈妈的爱,指导学生唱出心中的歌,从而懂得奉献爱。
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先请学生看了四张妈妈照顾孩子的图片,然后请学生回答这四张图片讲了什么?随后是通过老师激情的讲述故事引出《小乌鸦爱妈妈》,接着就是学唱歌曲。最后一个环节是《送给妈妈的礼物》。这下学生可忙开了,有的做贺卡,有的写心里话,有的画画,有的诗朗诵,还有的根据旋律改编歌词。由于形式多样丰富,学生兴致勃勃、激情高涨。就在此时,身边有个老师小声的跟我打招呼,他说:“我下个星期要上一节心理辅导教研课,觉得今天这节关于母爱的音乐课气氛很好,可以借鉴,帮我弄一下音乐。”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是我们音乐教研组改了又改才定下来的教案,为什么其他老师看来却成了思品课?
回顾上一堂课,教师运用图片说话、讲故事、送礼物的形式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紧紧的抓住了爱妈妈这一主题。然而这样的教学,并没有完成本课重要的学唱歌曲的任务。教师太关注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去感染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说的太多,学生也说的太多,在最后的综合环节中更是脱离了“以音乐为本”这一基本原则。
音乐教育始终要符合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它是一门艺术的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也在于它的艺术性。对学生进行政治、伦理、道德等教育固然重要,但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始终不能偏离美育的方向。音乐课程有辅德的价值,这是它的外在价值之一,而音乐课程的内在和本质的价值是审美价值,只有实现了它的内在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外在价值,发挥音乐教育以外的一些功效,这也是对音乐本身的一种超越。因此,音乐课的教学应是审美教育为主,而德育为辅的教学。
一、“审美”:音乐课程最本质的属性
音乐是一种艺术美,但是,回顾以往自己的音乐教育,在有些环节、有些地方出现过某些违背音乐审美规律的做法。例如过分用语言强调音乐课中的思想教育,而用音乐本身的美感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的较少。
二、“以美育德”:音乐课程的升华
1.营造美的视听环境
在课堂中要积极创设有助于学生审美体验的视听环境。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加强学生审美体验也很重要。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并有利于小组交流与活动,其他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的运用也都应努力遵循创设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使学生始终包围在美中,无意识中就接触了美。
2.挖掘美的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客观条件,是进行德育教育基础。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是极其重要的。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
例如《卖报歌》是创作于1933年的作品,许多老师都觉得太老了,太熟悉了,歌曲中所表达的艰辛和苦难,现在的学生是很不容易领会的,所以很难让学生喜欢,也很难把握课堂中思想教育。而有一位老师在课前收集了:
①聂耳创作《卖报歌》的故事。
②三种不同版本的儿歌《卖报歌》。
③还有歌曲的主人公小毛头的原形,现在是80多岁的上海老人唱《卖报歌》的真实录音。
从这些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对待作品的认真态度,为找出歌曲的切入点确实花了很多的心思。而如此深入的钻研教材就会使师生感情产生共鸣,作品中所隐藏的思想教育就不难被学生接受了。
3.运用美的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应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3.1在生活中认识美——以美养心。音乐的源泉在生活里,在大自然里,但同时音乐又高于生活,高于自然。音乐是通过艺术家的构思、创作,运用音乐特有的符号再现出来。音乐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老师鼓励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去发现,鼓励学生去创造。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和不同感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透过唱、舞、吹、奏、演等不同的音乐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领悟并表达对生活的感激,对生命的热爱。不是吗?音乐课上每一个小小的音符,每一个小小的活动都像一束束绚丽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单纯的心灵,从而激发起他们对大自然
的热爱,对生活充满了正能量。这比任何说教都能更有效地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认识周围的世界,应该怎样对待生活,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例如在七年级的一节音乐课《渴望春天》课前准备上,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春天大自然中能听到的各种声音,同学们四处寻找。课上,当我问到同学们都听到哪些声音,有的说:“老师,我听到林间鸟儿唧唧喳喳的叫声。”有的说:“老师,我听到了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有的说:“老师,我听到了微风在轻轻地吹拂柳树嫩叶的婆娑声。”有的甚至说:“老师,我听到春雨、春风不同的声音。”……呀!多么美妙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十分丰富的音乐世界里。
3.2在倾听中孕育美——以美扬善。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整个审美体验的基础,因此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其目的是在听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精细、敏锐的感觉和反应,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课本中选用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谴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3.3在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悦情。音乐被誉为“人类感情的速记”,在教学中,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来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达到审美体验的功效。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热热闹闹的流于形式的课堂,看似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实则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在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喜爱音乐;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来体验音乐的美感;以自己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健康的审美体验。
(1)真诚的热爱,真情关注每一位学生,感受美
教师要用真情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真情关注每一位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只有这样,学生也会用真情来回报你。
例如:同样还是刚才的那节《卖报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老师的“真”情落“实”之处的舒坦感。
组织教学部分:
①教师:老师发现小朋友玩得好热,汗都出来了,让我们先来擦擦汗。(当老师给学生去擦汗的时候有许多学生都在模仿老师,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在相互关心,相互擦汗。)
②教师:好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的头发——噢,乌黑发亮;脸——红扑扑的,像苹果……最后老师想听听小朋友的声音——师生问好。
短短的几分钟,教师真诚的话语、真情的关注已经让学生感受到,因此小眼睛都紧紧的盯着老师,亮亮的。
到了学唱歌曲时:
①教师有感情的向学生介绍聂耳创作《卖报歌》的故事。
②看《卖报歌》Flash,谈谈感受。
③分段学唱,深化体验、表达情感。逐步引导学生用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表现“焦急的、可怜的、乐观的”小毛头。使学生的情感真正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
在整堂音乐课中,教师都细致地关注着每一个学生,这种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及对作品的准确把握,使学生自然地在歌声中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感。
(2)创设情境,用真情连通作品和学生,体验美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内心的情感。
例如:这是七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义勇军进行曲》,同学们嘘声一片,小学到初中这么多年,有的说我们早已会唱了,有的说国歌有什么好学的……总之,大家一付很不情愿的样子。于是我采用以下的导入:
①我以多媒体展示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奖的全过程。
a、激烈的比赛,冲刺的过程和解说员激情的解说片段。
b、刘翔得金牌以后身披五星红旗在场内奔跑的片段。
c、刘翔回答记者采访的几句发自肺腑,振奋人心的话的片段。
d、在颁奖仪式上,刘翔是跳上颁奖台的,他那令人难忘、充满自信和阳光的一跳让学生情不自禁为他喝彩、鼓掌。
②播放孙楠演唱的《红旗飘飘》,随着铿锵有力音乐的响起:“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此时学生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个导入为整堂音乐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真实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于是我乘机导入了国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然后在教唱歌曲中着重强调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几个“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唱好后我问孩子们,有什么感受,他们都说很激动。
3.4在实践中创造美——以美导行。音乐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它也是完成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肺腑。音乐教育不仅在于模仿,更要学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活动中,自己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美是不能被告诉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美。
例如:“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咱们从小讲礼貌》。在演唱这首歌时,不仅要让学生用歌声来赞美讲礼貌的孩子,同时还可以通过在敬礼、问好、律动和绘画等活动中学会基本的礼仪方法,再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去运用、去创造。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经验的层次都各不一样,因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聆听同一音乐时的心境不一样,也会产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正因为音乐所具有的这种不确定性因素,使我们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勇于表述对音乐的不同理解,自主地表现音乐,感受音乐深层的思想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育人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育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杜威著,王承绪等译.道德教育原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2]艺术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著.艺术与人文教育(下),桂冠出版社
[3]耶胡迪·梅纽因著.人类的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4]曾田力著.音乐·生命的沉醉,北京大学出版社
[5]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