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第1篇: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多米诺骨牌理论;安全风险预警

安全事故的出现会给建筑工程的开展造成较大的冲击,进而在其他诸多方面体现出影响。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针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明确这些事故产生的原因所在,并据此制定对应的风险管理办法,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建筑工程,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打下安全基础。

1建筑工程的基本特点

(1)规模大。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已经成为各个地方展现经济实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手段,由于建筑工程的规模扩大,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所增加。(2)周期长。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建筑工程已经不是以往单一的一栋建筑,而是多栋建筑所组成的建筑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也会分为一期、二期、三期等分期进行,如此长的工程周期,就使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了更多的机会[1]。(3)流动性。流动性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在目前各地的建筑工程中,转包分包的现象一直存在,尤其是较大的建筑工程,往往会有多个施工队伍参与其中。而各个施工队的施工人员都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其可能同时参与到几个建筑工程中,经常在不同的工地之间来回奔波,这就使施工人员无暇顾及安全问题,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进而发生安全事故。

2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产生原因的基础理论

(1)综合因素影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往往会有多个因素参与其中综合起来产生作用。所以,在分析安全事故原因的时候,需要将导致安全事故的相关因素全部罗列出来,并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然后按照主次进行排序,如此就可以显而易见的得出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了。在该理论下要控制安全事故,就需要对主要原因进行控制。(2)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是一个直接的必然要素导致的,而该必然要素又是其他相关要素所引发的。(3)人为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建筑工程中的材料、设备等都属于静物,不会自己出现安全事故,而在建筑工程中产生安全事故是因为施工人员在使用这些材料设备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操作,从而导致安全事故产生。因此,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都可以归结于参与建筑工程的各个人员[2]。

2.2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产生的常见原因

(1)安全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单位在安全管理上不够重视,投入不够,既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也缺乏详实的安全工作方案,导致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2)建筑工程的参与者由于流动性较大,因此难以形成一支稳定的工程队伍。这就导致工程队伍的整体安全意识一直难以实现质的提升,各环节都存在安全意识低下的人员,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发原因。(3)建筑工程的周期长,多米诺骨牌效应更加明显,构成安全事故链的相关因素众多,各个因素之间具有复杂的联系,即使切断一个事故链,依然可能从其他事故链产生安全事故。不仅如此,由于规模大的特点,也使相关因素更多,其综合影响也就更加明显。(4)建筑工程中的参与要素较多,这就给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条件。众多的要素难以在监理工作中得到有效把控,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出现。

3建筑安全事故风险管理办法

3.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警处置机制

目前对于建筑工程工程安全事故已经有了比较多的完善的相关理论,根据这些理论,可以实现构建安全风险预警处置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建筑工程的安全潜在风险,及时对其解决。(1)基于综合因素影响理论,可以构建动态可视化的安全模型,这需要利用到BIM信息模型技术,依据建筑工程的相关资料数据,构建初步的安全模型。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录入实际的工程数据,由此推演安全模型的未来变化,提前发现容易出现安全风险的节点,对其进行事先控制。(2)基于多米诺骨牌理论,可以采取切断事故链的方式,构建安全风险预警处置机制。在建筑工程中,导致同一安全事故的事故链并非只有一条,所以要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对多条事故链都实现有效阻断。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不同的事故链中,具有一些重合的节点,这些节点就是防范安全风险的关键,合理控制这些节点,就可以实现多条事故链的同时切断。

3.2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调节控制

(1)依据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应该针对建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责任归属的划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时相互推诿。(2)利用经济杠杆对安全事故进行调节,通过经济利益加强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分包班组三方之间的关系协调,使其达成利益协同。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都应该强制性办理保险,投保率也需依照市场行情确定。同时,将安全保费的缴纳情况和企业的信誉、业绩实现关联,强化经济调控作用。如此,就可以迫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对安全问题加强重视[3]。

3.3巩固建筑安全风险防控的基础

(1)对建筑工程的所有参与者进行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形成过程和具体原因,从自身出发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展开工作,避免造成安全风险。(2)制定安全量化指标,对建筑工程各环节的安全程度展开精细量化,以此衡量安全风险的程度等级,从而提早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处置。(3)完善风险应对机制,即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提前制定好解决措施,确保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响应,快速解决问题,避免其扩大化形成,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4)通过承包、保险、担保转嫁风险。由于建筑行业市场存在一定不透明的情况,使得部分风险难以避免。因此,可以通过承包、保险或是担保的形式,将这部分发生概率较大的风险转嫁其他建设单位、保险公司或是担保公司,由此避免对本单位造成影响。

3.4完善安全量化考核标准

除去以上措施之外,还需要通过量化的安全考核指标,对工程风险进行评价和管理,做好安全风险的防控。比如,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安全记录,制定一套安全量化指标,对事故伤害率、时间损失率、劳工索赔率等详细界定,为安全问题的处置提供可靠依据。4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较多,也有一些相关的理论对其进行阐述说明。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结合实际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提前制定相应的处置对策,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将安全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沙军 单位:江苏标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桑毅红.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风险管理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8):69.

第2篇: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风险;对策

煤矿建筑工程是属于高风险行业,一旦不慎,极其容易引发煤矿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少则受到一点经济损失,严重的就会影响煤矿建设工程的质量,甚至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问题。

一、概述

煤矿建设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工程。煤矿建设工程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作为参与煤矿建设工程的监理单位,往往被认定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当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如果说这与相关监理单位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是不符合情理的。作为监理单位,主要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监理单位必须做好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这属于监理单位的主要,把好开工、工序交接、验收的质量关;另一方面,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理工程合同的要求,按照“专业配套、数量满足工程需要”的原则设置现场项目监理组织机构,按照工程监理要求规范地进行监理。监理单位一旦在自己职责范围出现了任何细小的疏漏,都可能给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会因为未依法监理,履行职责不力,而承担安全事故的间接责任。

二、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问题

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具有极大风险性。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煤矿建设监理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

一是缺乏针对煤矿建设监理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一些现存的法律法规对煤矿建设监理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执行起来困难重重,无法取到规范、评价、处理安全监理问题的作用,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无法明确具体的责任,责任追究难以执行到位;二是煤矿建设监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一些规范性资料标准,远远滞后于煤矿监理行业的实际发展。有的煤矿标准执行了10多年没有修订,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不能很好地取到应有的作用。这都为煤矿监理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三是煤矿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的法律专业人才比较缺失。在处理安全事故方面缺乏法律专业的技术支撑,依法监理缺乏人力资源的有效保障。

(二)煤矿建设工程基础较差

一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失。煤矿建设工程由于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待遇低等特点,导致中高级专业工程师、技术人员及工作经验丰富工人流失严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二是煤矿建设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组织机构不全,有的缺乏专门的人员,有的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员缺乏必备资质或专业不对口,不能有效地监控施工;三是监理工作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加上地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如果仅仅依靠监理单位要做好煤矿建设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那是很难实现的。

(三)监理工作安全投入不足

一是监理安全工作的收费较低,主要是因为国家缺乏对监理市场的监管,监理市场的恶性竞争问题严重。这种问题直接导致监理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监理收入过低,效益不大,导致监理工作的投入无法到位。由于监理企业的收入较低,无法吸纳和留住较优秀的专业监理人才,特别是像高级监理工程师一样的高级监理人才。因为监理企业的效益都不太高,不可能投入足够的资金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进修,所以,监理队伍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监理单位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阻碍

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存在较多干预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理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有的建设单位自以为管理力量强大,不注重监理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将施工单位看作是建设单位下属的施工单位。有的干脆直接干涉监理单位的具体监理工作,无视监理单位工作的独立性。

三、加强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加强煤矿建设监理法规建设,加大依法监理的力度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煤矿建设监理法规建设。特别是应修订或出台与煤矿建设监理工作息息相关的规范性标准文件,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规范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行为,为其风险防范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依据和保障;二是建立健全煤矿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不仅要建立监理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而且要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相关安全责任予以细化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分别执行责任追究,以此提高安全管理意识,降低监理单位的责任风险;三是引进和培养监理法规的相关的专业人才,加强法律方面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为煤矿建设工程监理的提供法律服务,降低因为不懂法律而带来的风险。

(二)加强煤矿建设工程基础建设,夯实安全监理的基础

一是煤矿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大投入,引进和留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程度提高技术保障;二是完善煤矿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完善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员尽量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对口人员,确保实施有效地监控;三是加强监理工作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配合,共同做好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大监理工作投入,降低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

一是提高煤矿监理的取费,限制煤矿监理企业低价恶性竞争行为,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监理队伍,提高煤矿监理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二是设立监理安全管理工作基金,用于监理人员培训;监理单位成立煤矿安全咨询委员会,聘请高等院校安全领域专家客座监理企业讲学和指导;高瓦斯矿井和高突矿井监理合同签订前,应进行安全监理论证,编制转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设置安全监理控制点。

(四)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降低监理的安全风险

施工现场是生产因素的集中点,其动态特点是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等等,存在着多种风险因素。因此,施工现场系事故多发点。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施工现场风险管理的重点,也是预防与避免风险引发事故,保证施工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节。施工现场的风险监督就是要检查控制风险的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贯彻执行,措施是否得到落实。当施工中因人、机、环或方案等因素发生变化时,控制风险的相应措施是否同时跟上,是否保障有力,当发现违章作业时是否及时纠正。比如对人的控制:在对人员的组织安排上是否根据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文化素质来控制人的使用: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来完成: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 如操作油机绞磨) ,对隐蔽工程工序(基础浇注〉或具有危险性的现场作业应采取旁站监理。

总之,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及对策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不断加强对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探究,创新工作思路,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监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燕丽.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J]. 中国建设教育, 2009.

[2] 谢念武. 建设工程监理安全职责与风险控制[J]. 建设监理, 2008.

[3] 石宏广. 谈谈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

第3篇: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学校安全是教育工作的保障线,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二)工作目标。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教育系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机制,强化教育部门监管责任,实现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力争至2018年底,全区校园全部建成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二、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由吴雪慧局长任组长,李可可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湖里区教育局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科,

联络人:叶宁,电话:5722662。

三、工作重点

(一)排查风险点,建立“一校一册”档案

学校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并逐一登记,建立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档案,详细记录单位基本信息,风险点名称、风险点情况描述、风险类别、风险点详细位置、安全风险等级、存在危险因素、隐患情况、管控治理措施、管控治理责任部门、责任人及手机号码,形成动态化的“一校一册”管理制度。(见附件:湖里区学校安全风险点名册)

(二)全面开展学校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1.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在建工程、老旧校舍、大型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和周边治安状况。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学校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原则上分为IV级(低风险)、III级(一般风险)、II级(较大风险)和I级(重大风险)四个等级,依次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学校绘制成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期间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IV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如发生,可能造成较小财产损失或人员轻微伤害;

III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如发生,可能造成一般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

II级:风险可能失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如发生,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I级:风险失控可能性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群死群伤。

3.教育系统预判。区教育局将结合学校预判情况,针对以往发生事故规律和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必要时邀请专家参与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逐项分析研究,逐类预判评估,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确保学校安全。

(三)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治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隐患。

1.严格管控。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学校、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2.风险公告警示。学校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安全岗位的管控责任,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或湖里区学校危险因素告知卡,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教职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治理隐患。各校园及时收集、汇总相关的风险分级信息,编制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区教育局将组织对适时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各设施设备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4.应急管理。学校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与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动机制的作用,与相关联防联动部门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学校要建立专(兼)职应急队伍,重大风险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要开展经常性的全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自护、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四)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各校园要加强校舍、消防、校车、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细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

(五)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工作

各校园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校园治安防控、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反恐防暴、消防安全、校车安全和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建立完善校内风险分级防控制度,扎实推进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各项工作,实现校园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智能化,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物品和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校园安全防控水平,为“平安校园”等级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2018年4月)

各校园要依据本实施方案所列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立即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组织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二)开展试点,制定标准规范(2018年5月—6月)

各校园对照《厦门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表》,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制定隐患排查清单,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完成制定“一校一册”建档工作。区教育局择优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较好的学校作为试点标杆学校。

(三)组织推广全面实施(2018年6月—11月)

各校园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对标活动,推动学校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对安全风险开展全面的排查、辨识、分级、建档、标识和管控,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学校要充分认识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意义,强化组织领导,把推进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和预判出的风险点,必须严密监控,筑牢双重安全防线,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

第4篇: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危险源;风电吊装设备;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加上可持续发展观的需要,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我国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我国的风力资源丰富,据估计,陆上实际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近海风场的可开发风能资源是陆上的3倍,也就是我国可开发风能资源有约10亿千瓦。近年来,风电企业开始了迅猛的发展,风电场也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大力的兴建。

1.风电设备吊装工程安全状况概述

伴随着风电企业的快速发展,风电机组吊装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同时,风电机组吊装工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重大安全事故。在风机吊装工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迫在眉睫,这需要企业对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从而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出合适的防范措施,加强风机吊装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据《2013—2017年中国风电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624.6万KW,总装机达到1215.3万KW;201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600万KW,截止2010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44733.29万KW,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在风电行业得到迅猛发展的今天,风电行业作为具有重大危险源的行业,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风电工程中,风机吊装工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安全事故也是频繁发生,而且还是整个风电工程中安全事故发生最多的一个环节。比如说:2006年风电工程中发生安全事故20例,其中有16例发生于风机吊装工程。

风机吊装工程为什么会如此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呢?这既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也是与风机吊装工程的特点息息相关的。第一,风机吊装工程中风机吊装的数量多,作业量大,加上吊装作业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第二,由于风电行业在我国是近十几年来才开始得到广泛发展的,所以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等,素质普遍不高。

对我国发生的风机吊装工程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而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带来的安全事故较少,这就要求风电企业基于企业自身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努力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2.风机吊装工程重大危险源及安全管理措施

风机吊装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主要在于机械和设备,而机械和设备的管理和操作是人进行的,因此对于人的管理就非常必要了。

2.1加强人员的安全管理

由于风电吊装工程中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新人,他们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没有高素质的专业理论知识,在这种形势下就极有可能出现违规操作等情况,以往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中大约有三成是由于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而带来的,因此,风电企业要加强风机吊装工程中人员的安全管理。

第一,重大危险源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工程的所有参建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务必让每一个人都能清醒的辨析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熟悉工作的流程和环节,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方法。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二,选取经验丰富的人员来参建工程。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要选择经验丰富的人员来进行施工和管理,尤其是一些技术人员,除了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

第三,加强监督。在风机吊装工程中要有一套严密的管理体制,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比如说:工作开始之前对人员进行检查,精神状态不佳的严禁上岗。要有专业的监督队伍配合监理人员对风机吊装中的各个工序进行监督,禁止违规操作,保障工程中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

2.2风电设备的安全管理

风电设备本身就是一个重大危险源,风电设备一般体积非常庞大,这就带来了运输的大难题。风电设备的运输中,企业要根据风电场和道路的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清除道路中的障碍物,避免风电设备运输中的损伤。当第一件风电设备运输到位之后立即进行分析,寻找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接下来的运输中优化运输方案,提高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2.3吊装机械和工具的安全管理

吊装机械和工具的安全管理在风机吊装工程的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一旦吊装机械和工具质量不到位,极有可能在作业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所以,在吊装机械和工具的管理上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对吊装机械和工具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第二,吊车进场之前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测,合格方可进场。第三,吊车在正式作业之前进行一定的试验,确保吊车的安全。

2.4吊装过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吊装过程的安全管理内容很多,比如说:在吊装作业前,对吊车以及一些应急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相关技术人员对吊装机械和工具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吊车工作的安全。另外,在整个吊装过程中,监理人员和参建监督人员要对吊装的每一个工序进行现场监督,当发现异常情况的时候及时喊停,对吊装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当然,吊装过程的管理在也少不了人员的管理,尤其是相关操作人员,务必让每一个人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开展工作。

3.结束语

在我国风电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风机吊装工程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高质量的风机吊装工程既保证工程的质量,又保证参建人员的安全。做好风机吊装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可以充分发挥风电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波.加强重大危险源控制.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02).

第5篇: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中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风险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要求。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问答,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险管理 术语》(GB/T 23694-2013),风险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是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办法》的适用范围

《办法》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所有获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食品生产经营者及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生产经营实施风险分级管理适用本《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据

《办法》第七条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特点,从生产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记录实施动态调整。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如何确定?

《办法》规定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方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只需要每年进行一次风险等级评定,下一年度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根据上一年度风险等级以及《办法》规定的条件相应进行调整,从而明确下一年度的风险等级。新开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既可以按照《办法》规定的量化评价程序,通过量化分级评定,也可以按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静态风险分值确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风险等级的确定采用评分方法进行,以百分制计算,其中静态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分值为60分。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风险分值之和为0-30(含)分的,为A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30-45(含)分的,为B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45-60(含)分的,为C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60分以上的,为D级风险。

风险等级评定的基本程序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风险等级评定,一是调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许可档案,根据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所列的项目,逐项计分,累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二是结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或者组织人员进入企业现场按照《动态风险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确定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需要说明的是,新开办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省略此步骤,可以按照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分值折算确定其风险分值。对于食品生产者,也可以省略此步骤,而是按照《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折算的风险分值确定。三是根据量化评价结果,填写《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确定表》,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四是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评定结果记入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五是应用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结果开展有关工作。六是根据当年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不安全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下一年度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的相关应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水平,合理确定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监督检查内容、监督检查方式以及其他管理措施,作为制订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的依据。另外,风险分级的结果也可用于通过统计分析确定监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分类系统及数据平台,记录、汇总、分析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信息,实行信息化管理;确定基层检查力量及设施配备等,合理调整检查力量分配。

如何通过风险等级确定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频次?

《办法》对不同风险等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频次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对风险等级为A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

(二)对风险等级为B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2次;

(三)对风险等级为C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3次;

(四)对风险等级为D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4次。

具体检查频次和监管重点由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第6篇: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卫生服务研究;结果评价(卫生保健);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1-1003-03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南宁市卫生监督所于2004年7月起对全市学校、幼儿园食堂进行了食品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南宁市辖区内187家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食堂作为评审对象。

1.2 方法 (1)成立市量化分级评定领导小组、专家组和评审小组。(2)宣传和培训:组织学校及幼儿园有关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集中举办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培训班,指导相关单位建立和规范卫生档案,开展自评及整改。(3)现场检查评定:评审小组到各学校、幼儿园进行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价及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定,确定食品卫生信誉度等级,对初步评定为B级的单位,报专家组进行评定;对初步评定为A级的单位,报自治区卫生厅进行评定。(4)评分标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及《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分别进行卫生许可审查、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评分,综合考评确定等级。得分在总分的85% 以上者为良好,60%~85%者为一般,60%以下者为差。按卫生许可审查、经常性卫生监督审查均为良好者为A级;一个良好,另一个一般的评为B级;二者均为一般的评为C级;一个良好或一般或差,另一个为差者为D级。评出食品卫生信誉度A,B,C,D 4个等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综合评审分级情况 122家高等院校及中专学校食堂评出A级5家,B级1家,C级116家;49家中小学校食堂评出A级9家,B级3家,C级37家;16所幼儿园食堂评出A级4家,B级9家,C级3家。187家食堂按信誉度和风险分级为C级(高度风险)的集体食堂最多,为156家,占83.4%;其次为A级(低风险)18家,占9.6%;B级(中度风险)13家,占7.0%。187家食堂按学校类别分别对食品卫生管理、建筑与布局、卫生设施、食品贮存、专用间要求、生产经营过程等方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幼儿园食堂软硬件设施以及卫生管理明显优于其他各类学校,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4.65,P中小学校>高校及中专。

2.2 B级以上学校食堂许可审查评审中主要的扣分项目 31家B级以上学校幼儿园中有近半数食堂食品储存不符合卫生要求,主要表现为原料库不分主、副食仓库设置18家(58.1%),冷藏库(冰箱)无温度显示装置12家(38.7%),未安装机械通风设施9家(29.0%);加工场所建筑材料天花板未使用防霉涂料覆涂被扣分的单位达14家(45.2%);未使用专用食品销售窗的单位也达8家(25.8%)。其次员工更衣室未设置洗手设施(22.6%)、不按有关规定管理废弃食用油脂(19.4%)、厨房及各操作间地面和墙壁装修不符合卫生要求(16.1%)、烹调间排烟排气不畅(12.9%)等问题也较普遍。

2.3 B级以上学校食堂经常性卫生监督评审中主要的扣分项目 经常性卫生监督评分方面:加工场所环境卫生等项目扣分最多,主要为洗手消毒设备运转不正常14家(45.2%),防蝇、防鼠、防尘设施无效12家(38.7%);从业人员有不良卫生习惯9家(29.0%);食品采购与储存扣分的单位分别达8家(25.8%)。其次在相应制度的检查落实(19.4%)、餐具保洁(3.2%)、加工操作过程卫生规范(9.7%)、废弃油脂处理(9.7%)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2.4 B级以上学校幼儿园食堂综合评审情况 在评为A级的食堂中,综合分最高的为中小学食堂,得分为92.97分,综合分高低依次为中小学校>幼儿园>高校及中专。而在评为B级的食堂中,综合分最高为幼儿园食堂,得分高低顺次为幼儿园>中小学校>高校及中专。见表1。

3 讨论

南宁市的各类学校食堂以幼儿园食堂的管理较为规范,A,B级食堂的比例占幼儿园总数的81.25%,优于高校及中专、中小学校,与珠海市托幼机构量化分级评分低于大学和中学[1]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B级以上的幼儿园在建设时,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技术指导意见进行食堂的布局和规划,卫生设施齐全,注重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在食品卫生信誉度评分中问题较少。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的目的之一是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企业加大硬件投入和加强自身管理建设[2]。硬件设施的改善涉及到对场所的改造和资金投入,加工场所偏小、布局不合理、设备设施老化等是多数老的餐饮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整个评审过程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场所硬件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以上通过A,B级审核的单位就全市来说应是原基础条件较好的单位,但在初评时也还存在许多硬件的问题,今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新申请办证的餐饮企业应加强完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避免日后进行整改。要保证食品卫生,仅有好的生产经营设施、条件是不够的,日常的自身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此次参加评审的餐饮企业虽然均制定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管理制度实施和落实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应明确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提高企业的自律能力和食品卫生管理水平。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食堂不是学校的一种附属设施,必须加强自身管理,进一步加大食堂硬件设施的投入,强化软件设施的管理,做好食品生产经营关键控制点的卫生质量控制工作,从源头上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卫生监督部门必须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对新建、改建、扩建(包括整改)的学校食堂图纸设计,结合卫生许可审查量化的要求和各校食堂的具体实际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4 参考文献

[1] 杨卫国,黄宏瑜,黄彪,等.珠海市学校及托幼机构集体食堂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结果分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3):242-245.

[2] 汪建荣.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中国卫生法制,2003,11(3):10.

[3] 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5):48-50.

第7篇: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二)加强企业、工地集体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针对企业、工地食堂分布广泛,环境条件复杂,用餐人数众多,监管难度大等特点,联合我市相关部门,在全县范围内部署开展企业、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集中整治,进一步提高许可持证率,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严防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三)开展高风险品种的集中整治。认真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有关部署,组织开展以乳制品、食用油、肉及肉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剂、调味品、食品标签标识、农村儿童食品等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并以节假日、旅游旺季以及重大活动举办等为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开展旅游景区、大型集体聚餐场所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综合治理,全面排查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问题,防范餐饮食品安全风险。

(四)推进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认真落实《省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店建设。2014年要重点做好示范创建的基础性工作,确保实现从2014年开始至2016年底,完成至少2条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等创建工作目标,促进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全业态的餐饮安全示范群体。

第8篇: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5-0091-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all risk classification nursing 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elderly inpatients.Method:From July 2013 to April 2014,120 elderly in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were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dditional falls risk classification nursing.The incidence rate of falls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as analyzed,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to nursing service was also investigated.Result:During hospitalization,6 cases(10.00%) fel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 cases(3.33%) fel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fall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Fall prevention management; Nursing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aixi,Delingha 817000,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6.5.048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住院患者人数增多,且如何保证其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医护人员的工作焦点。跌倒在老年住院患者中高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老年住院患者的病情往往较重,尤其是某些年龄相对较大者,跌倒带来的后果超过了疾病本身,同时也影响了护理工作的开展[2],故对于老年内科住院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是目前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常用护理模式,在减少患者跌倒发生上效果显著[3-4],故本研究将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应用到老年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67例,男53例,年龄60~82岁,平均(71.93±7.62)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36例,脑血管疾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22例,消化系统疾病18例,肾脏内分泌疾病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例数及疾病分布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排除合并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患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内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上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医护人员在患者首次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分别对跌倒高风险者、中度风险者及低度风险者实施一级、二级和三级护理:(1)一级护理,设置红色警示标识,主动为患者提供生活便利条件,加强?e房次数,要求患者在家人陪护下进行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防跌倒的有效方法及重要性;(2)二级护理,设置黄色警示标识,随时保证饭、水、护在床头,要求患者尽可能在家人陪护下进行活动,向患者宣教防跌倒的重要性并向家属讲解看护重点;(3)三级护理,设置蓝色警示标识,要求患者使用坐便器,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防跌倒安全教育,落实好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1.3 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住院期间跌倒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共25项,总分100分,根据具体分值分为4级:满意(>90分)、比较满意(80~90分)、一般(60~80分)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处理,计数资料均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住院期间跌倒6例(10.00%),观察组住院期间跌倒2例(3.33%),对照组的跌倒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60例患者中获满意12例(20.00%)、比较满意

14例(23.33%)、一般20例(33.33%)和不满意14例(23.33%),观察组60例患者中获满意19例(31.67%)、比较满意25例(41.67%)、一般9例(15.00%)和不满意7例(11.6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3.33%(44/60),高于对照组的43.33%(2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防范住院患者院内跌倒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跌倒是造成伤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对老年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1,5]。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同时合并多种脏器功能不全,身体状况较差,常常出现意识、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大大增加跌倒坠床的风险[6]。研究表明采用管理手段,针对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极大地降低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是针对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针对性护理的管理模式[2,7],除针对性的给予护理措施外,还对患者家属有不同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和家属在预防患者跌倒中发挥协助作用。

第9篇: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食品安全法》为主线,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将日常监管与技术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探索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促进餐饮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由定性管理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动态管理转变,由注重产品抽检转向对食品经营全过程的监管,由单纯监管转向监管和技术指导并重的模式,通过对餐饮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和信誉分级,建立明确的监督效果评价标准,强化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监管。年城区餐饮服务单位实施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达70%,完成中小学校、幼托机构及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目标任务。

三、工作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今年全面完成中小学及建筑工地食堂和城区70%餐饮服务单位的量化分级管理。按照餐饮业许可量化评分表和日常监督量化评分表,对餐饮单位分别进行许可审查和日常监督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食品安全信用度等级依据。评价得分为总分的85%以上者,评为良好;得分为总分的60-85%者,评为一般;得分低于总分的60%或有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者,评为差。

(一)餐饮服务许可审查的量化评价。新、扩、改建餐饮单位在申领餐饮服务许可证及已领取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在申请年度复核时,监督部门使用《餐饮业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对餐饮单位的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和从业人员健康卫生状况等方面进行现场审查,分别做出良好、一般和差的评价结论。

(二)日常监督的量化评价。发放许可证后,每年定期使用《日常安全监督量化评分表》对餐饮单位的建筑与布局、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卫生状况、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加工经营过程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做出良好、一般或差的检查结论。对结果为差的餐饮单位加大监管和抽检频次。

(三)安全信用度等级和监督频次的确定。综合餐饮业许可审查和日常监督管理的量化评分结果,确定餐饮单位安全信用度等级。信用度等级分为A、B、C三级。对餐饮单位的安全信用等级确定和监督频次依照下表进行。

四、实施步骤

年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培训。组织餐饮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培训,重点学习掌握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标准、要求、程序,营造全员参与量化分级管理的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各餐饮单位对照量化评价标准,认真自查,切实组织实施。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开展量化分级评价。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总结量化分级评价情况,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公示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饮单位。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食品科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工作小组,负责对我区量化分级工作的指导和督查。食品监督许可科负责量化分级日常管理工作。各餐饮单位要高度重视,落实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