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报表审计范文

财务报表审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报表审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财务报表审计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整合审计;财务报表审计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对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从企业角度还事务所角度,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走上整合的道路已经不可避免,整合审计不仅可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费用,同时能够提高相关利益者使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针对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关联性命题展开研究。

二、财务报表审计与内控审计的理论概述

1.基础内涵

财务报表审计针对的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反映的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而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则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从而确定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以及披露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告不相关的重大的内部控制缺陷。

2.关联意义

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可以由同一个审计师或同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项目组负责,根据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的相关性制定审计流程、实施审计计划并合理运用审计成果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财务状况等作出综合评价。将两者结合起来审计可以在减少审计工作量、审计成本的同时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以及提高相关利益者对企业财务、经营等方面的知情权,

三、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的整合必要

1.理论上具备可行性

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抽样规模,因此审计师可以借鉴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成果,从而在确保降低审计风险的情况下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2.人才队伍上有支撑

近年来,随着国内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师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提升,有大量合格的审计师具备相应的审计能力,具备了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的业务能力,也使得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拥有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3.有效节约审计成本

如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分别由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那么被审计单位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沟通,相关的审计费用也会增多。然而,如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审计均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接手,则审计师在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进行沟通的时候无疑会更加顺畅,整体的审计时间无疑会更长,这更有利于审计师在更充分的审计期间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

四、促进财务报表与内控整合审计的构想

1.善于规划与利用审计时间

在目前的审计实践中,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大量的审计任务,所以大多数审计项目组在安排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时间时都会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这样就导致了因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并没有被用于继续降低审计风险,而是被安排承接另一个审计项目。也导致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很难达到。然而,财务报表审计与内控审计整合的目的即在于高效利用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相关性。因此,实现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机整合,最优化利用审计时间,即对两次审计都需要取得的证据进行一次性取得,并且在财务报表审计的过程中参照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结果设计实质性测试的抽样范围,能够显著提高审计效率。

2.建立健全内控建设与内控审计披露制度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因此,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审计披露制度的实施,可以使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逐步降低财务报表的中重大错报,从而有效防止相关人员进行的舞弊案件的发生。同时,对所有上市公司都要求强制披露完整的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使内部控制审计披露更规范,更透明;对其中故意隐瞒和掩盖自身内部控制缺陷的,证监会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严惩,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披露的公正性、完整性和透明度。

3.夯实内控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基础

虽然我国的审计师的专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审计师的业务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在短短的审计期间内如何准确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每一个审计师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因此,企业应继续加强审计师的培训,增强审计师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从而更好的把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更准确的做出专业审计判断,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翠琳,张莉,徐娜.我国整合审计主体选择研究[J].财会月刊,2014(02)

[2]张莉,张琳,整合审计文献梳理评述[J].商场现代化,2014(09)

第2篇:财务报表审计范文

一、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评估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通常以此作为基础对二者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估,现阶段,内部控制审计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其中在研究中发现:随着内部控制在不断地恶化,审计调整也在逐渐地增多,这就使得审计调整对利润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内部控制评估阶段分配中审计资源在不断的提高审计的效率,这样就降低了审计的成本,最终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评估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的关系

1.审计的程序中进行分析。作为审计单位而言,不管是针对内部控制审计,还是针对财务报表审计,都需要在审计体系中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作为注册会计师而言,应该对财务报表编制方面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及测试,总结出内部控制设计的可行性,最终给出审计方面的意见与建议。通常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了内部控制问题,这就可以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有效的证据。

2.内部审计取证的方法研究。在内部审计取证方面,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审计结果,需要在审计意见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中主要是通过询问、观察、检查以及穿行测试等方法来获取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审计的证据,在会计体系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全面的运用询问人员,在测试中提高内部审计运行的可行性。

3.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不同。不管是何种审计形式,都体现出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评估与内部控制有关的风险,从中来评判风险的结果,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以及范围,为制定有效的审计证据做出有效、充分、全面的准备,在审计方法方面,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当然不管是采用何种方法,在风险到西安审计理念的影响喜爱,都是在财务报表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就体现出了在内部控制整体风险方面,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并且将具体的措施放在层次控制中,做出报表具体认证,因此在内部控制审计以及财务报表审计中都体现了风险导向,这些基础都是为将二者整合做准备的重要依据。

由于这二者的目标不同,但是部分相同的审计程序以及审计方法中,就会产生一种知识溢出效应,其主要是指:知识外部性的效应。然而知识溢出效应产生于范围经济,其中范围经济具体表现在:知识的溢出,是指两种或者多种不同服务间因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带来的成本节约,还有契约型范围经济,主要是在降低成本中来获取契约型范围经济。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重要性

将二者在整合中,能够促进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且相互之间可以利用审计结果,在整合审计程序中,大大地降低了审计的成本,最终实现了各自的审计目标。因此将二者整合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一是有效的降低了审计的成本。具体采用的是协同效应,在将资源共享之后产生的产品数量在增加同时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最终促进了资源的有效整合,这种状况下注册会计师就可以承担比单一审计要高的成本,收取两份费用的同时,完全符合成本效益,审计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二是审计目标的实现。尽管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在审计目标上有所差异,但是其共同的目标都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所以,将两种审计形式整合在一起,在审计资源整合、审计程序整合的过程中,审计目标也就变得比较明确的。三是审计质量的提高。不管是内部控制审计,还是财务报表审计,都需要注册会计师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审计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发现,及时的做到规避风险或者是有效的加强薄弱的会计环节,倘若能够在将二者进行整合,这样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利用一种审计中的结果来为作为判断另一种审计的重要依据,通常在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可以在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发现会计事项中的重大缺陷,决定财务报表审计实行性的测试结果。另外审计师在对财务报表中发现了重大的错报、漏报现象时,这就足够的说明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着质量问题,因此这两种内部审计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只有将这两种内部审计进行科学的整合,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样才能在企业会计领域的运行中及时的发现问题,最终做到降低审计风险,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结果。

四、二者整合对提高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影响

对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来说,存在知识溢出效应,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必须要对内部控制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才能够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判断与控制,才能做出科学的评估,从而提高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效果。研究表明:在审计工作中,在将二者整合的前提下,这就产生了知识溢出的效应比较大,在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中能够具体的体现出整合的程度,最终可以采用相同的审计方法或审计程序,实现对二者审计的目标。还有在整合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时间间隔来表示的,其时间间隔越短,二者的整合程度就越高。反映出该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就越高。在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的同时,该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整合的效果对于财务报表质量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第3篇:财务报表审计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 审计与财务报表 审计 

纵观国外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效果,实施双重的审计制度,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会大幅度增加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如何实现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是确保内部控制审计顺利实施的关键。 

一、整合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现实性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审计效率,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虽然是审计的两种不同方式,但二者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性质相同的业务,都是为了合理保证和鉴证责任方的认定。财务报表审计是由注册会计师参照相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经过特定的审计程序和方式所提出的审计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需要企业的管理层认真认定报表中所反映的各项交易事项、会计处理及账户余额等事项,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的认定和声明进行审计的过程,虽然高于管理层认定但却无法有效鉴证财务报表信息的绝对可靠性。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及运行的有效性进行鉴证并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活动,内控审计更多的是依靠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熟悉企业的相关运行和管理内容,能够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详细阐明清楚,科学认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再经由注册会计师针对相关的内控认定和说明部分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审计。将两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审计效率,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二)两者相互补充,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在内容上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实现了两者间的相互支持和有效补充,财务报表审计结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审计人员认识到内部控制中可能会存在的一些漏洞环节,而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及时优化和改变审计计划和程序。将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一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控制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面临的风险。此外,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证据和进行的测试对两种审计活动都适用,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兼顾审计方与被审计方共同利益的合理模式。 

(三)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质量的必经之路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确定进一步应该执行的审计程序,并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控制测试  [h: 0px" />

内部控制审计中根据财务报表审计中风险评估对企业环境的证据及通过重大程序发现的具体错报等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实施控制测试,这样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错报,明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可以及时为内部控制审计更改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提供线索。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实现整合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多途径的充分了解被审计企业及企业内部的环境 

要想有机整合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就必须按照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对被审计企业及其内外部的相关环境进行了解,明确出被审计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这是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有机整合的必要前提。此外还应注意,内部控制审计在了解被审计企业的内部环境时比财务报表审计要求更高。当前我国企业所使用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从内部环境类、控制活动类及控制手段类将指引分为三大类,为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提供了可靠的参照标准,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这种指引分类详细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果可以被财务报表审计中充分利用,以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在实施审计整合时,如果是由统一业务组来执行,在审计过程中只需要执行一次即可;如果是由不同业务组执行审计业务时,可以通过加强沟通的方式来了解对方的情况。因此,充分地了解被审计企业及相关的内外部环境情况,是有效整合得以进行的基础。 

(二)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程序是控制测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明确提出要求,财务报表审计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进行相应的内部控制测试,尤其是在对重大错报风险急性评估认定时,或是当单一采用实质性程序无法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对企业在相关期间或时间内的运行有效性进行测试控制,实质上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实施审计。因此,内部控制测试环节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关键环节。在整合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时,首先要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提供有效的支持;其次要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进行有力的支持。在测试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对适当人员进行询问、认真观察经营活动及对相关文件进行检查等。因此,在整合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还需要有补充控制测试的范围,以获得足够的证据支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三)有针对性地选择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 

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是财务报表审计中实质性程序所包含的两大内容。二者对于整合两种审计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实质性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对数据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对认定的准确性进行科学的评价,主要适用于特定时间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细节测试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测试,能够直接识别出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的错报,采取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真实可靠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又取决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因此,当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只关系到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时,财务报表审计就不必采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应相应的采取细节测试。当内部控制审计结果证明财务报表层次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完全失效时,则不必再进行细节测试,可以直接采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实现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机整合,必须采用合适的实质性程序,才能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是相互区别但又紧密联系的两项业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者的结合既提出了必要性,也提供了一定的现实性基础和依据。两项工作的不同点在于一个是监督审计工作的过程,一个是对审计结果进行鉴证。企业各相关管理者和决策者只有熟知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将其进行有机整合,真正实现审计的终极目标,才能达到相互利用证据、相互印证结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大幅度提高了审计效率。整合审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表的策略,因此,应加强会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强化内部控制的审计策略的实际作用和历史地位,并要求企业应加强对相关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晓燕,张龙平,李晓红.我国上市公司整合审计研究[J].会计研究,2009,(9):88-94 

[2]王美英,郑小荣.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0. 

[3]李锦.论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J].商业会计,2010,(2):43-44. 

[4]刘玉延,王宏.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关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注册  [h: 0px" />

[5]裘宗舜,周洁.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与启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比较[J].财会月刊,2013,(2):35-36. 

[6]刘玉延.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J].会计研究,2010,(5):3-16. 

[7]潘秀丽.对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1(6). 

第4篇:财务报表审计范文

摘 要 审计风险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规避,应该标本兼治,应当从理念、队伍、机制、业务实施技术等层面上着手。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财务报表 审计 风险防范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发生背离;或由于审计人员作出错误的审计评价和审计结论,从而受到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由此,风险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财务、财政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 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如何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如何使审计风险降到最底线,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干部都要切实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充分认识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充分认识这些风险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紧紧抓住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审计风险。

一、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考虑舞弊的思路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考虑舞弊时,同样需要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总体思路,即首先识别和评估舞弊风险,然后采取恰当的措施有针对性地予以应对。可以说,本准则对注册会计师运用叶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曳和叶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曳这两项准则,以识别、评估和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提出了具体要求。准则第七、八、九章分别舞弊 风险的评估和应对做出了具体规定。

二、财务报表审计存在的风险

1.审计抽样和审计取证环节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正确运用审计抽样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取得可靠的审计证 据,同时也能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虽然公允的要求减轻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和风险,但要达到公允的程度也并不容易,误差必须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这就要求抽样要有可靠性,组成适量、有效的样本,以尽可能提高样本对总体的反映程度。否则,样本总体反映的情况差异超出可容忍的范围,就会使注册会计师对 抽样结果产生信赖过度和误导错误,审计的公允性就会丧失,审计证据就可能片面、不可靠,从而产生重大误导作用,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形成审计风险。

2.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签订审计约定书,是委托人与被委托机构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过程,约定书一旦确定,就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作为审 计方,必须按约定的内容、要求按时出具审计报告,否则就构成违约。在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只要客户上门并满足给钱这个条件,审计机构就把风险抛之脑后,按委托方的要求草率地订下约定书。结果有的在接触对方的审计资料后,才发现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赶进度,不按规章的要求进行审计,有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 记录和原始凭证虽根本没有可信度,但为了提供审计报告而凭经验和逻辑进行推理。这样的审计报告通常会存在审计风险。因此,可以说签订约定书环节是产生审计 风险的源头。

3.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成果,也是追究审计责任和承担审计风险的具体依据。按照审计程序和正常逻辑思维,审计报告是依据审计约定书 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依据审计抽样、取证所形成的工作底稿做出的,好像审计风险应存在于审计报告以前各环节。事实上,撰写审计报告本身不但存在风险,而且是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如果审计报告对审计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表述不清,也有可能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产生误解,形成风险。此外,审计报告对有关关联问题、或有事项等的表述以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的表述是否准确、得当,也有可能产生风险。

三、完善财务报表审计存在风险的对策

1.健全审计工作责任制,明确划分审计人员职责要坚持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要对审计方案制定的重点内容,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形成的审计报告等审计资料负责;复核人要对提供的一切审计资料、依据的法规制度以及审计报告的表述等负责;要确定审计报告审理制度、集思广义,准确界定问题的性质,掌握好处理处罚的尺度,从而形成审计工作“三级复核制”,以避免职责不明。

2.周密制定审计方案,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在拟定审计方案时,除按照审计方案编制的一般方法将此项目应当审计的主要内容写进去外,还必须将审计风险的控制点找出来。这要充分引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结果去做。要认真执行审计程序,特别是注意执行审计文书的送达、审计报告当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和审计处罚听证等程序。

3.认真落实审计人员责任,真正做到奖罚分明对审计人员的职责划分清楚后,要真正把各自的责任落实到位。对尽心尽责、项目完成优秀的审计人员,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在审计工作中、违反法规法律的,造成审计风险或形成诉讼失败的,要追究审计人员的过错责任,从根本上杜绝审计风险。

4.依法实施审计、准确恰当定位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尽量掌握完整的财务资料,同时也应当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审查和核实,要注 重对审计风险控制点的审查和分析。对每个审计事项从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定性。定性依据要特别注意依据适用的范围、时效、内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第5篇:财务报表审计范文

【关键词】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公司治理;盈余管理

一、导言

盈余管理出现在19世纪,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盈余管理研究兴起至今,国内外学者围绕着盈余管理的动因、手段、市场反应等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近年来盈余管理的研究仍然是一个热点课题,预期这个研究热点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延续下去。现有的盈余管理研究大多只注重分析盈余管理的动因,并证明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常常忽视了对盈余管理机会的分析。本文从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盈余管理机会,进一步探讨盈余管理理论。

中期财务报告的地位虽没有年报那么重要,但是中报信息质量的好坏同样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外关于中国上市公司中报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报审计的决定因素、经济后果及信息含量等方面。Haw,Qi和Wu(2008)研究了中报审计的决定因素及对市场的影响。Haw et al.(2003)曾以1996年至1999年进行中期财务报告审计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进行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公司特征及其市场反映。国内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中报审计的文献分为三类:一是研究选择中报审计的决定因素(需求动机),二是研究中报审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三是研究中报审计的经济后果。杜兴强和周泽将(2007)研究了深交所上市公司中报自愿审计的动因,发现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会显著影响公司的中报审计决定。

国外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早期研究主要是针对因过度盈余管理而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告的公司,但由于其研究是以极端盈余管理公司为研究样本,因而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普遍适用于没有明显违规的一般盈余管理公司。后来的研究对象扩展为一般上市公司,研究方法则主要是以操控性应计利润表征盈余管理,通过回归分析考察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使研究结论更具有普遍适用性。

二、中期财务报表审计与盈余管理

从中期财务报表审计考察盈余管理的文献并不多。Mendenhall and Nichols(1988)指出当中期盈余报告未接受审计时管理层有更大的机会操纵中期盈余。Charles J.Chen et al(2003)研究了中期审计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发现没有进行中期审计的公司,中期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高于审计过的公司,即中期审计抑制了盈余管理。

喻少华、张立民(2005),陈玉清、郭传慧(2006)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中期财务报告的审计问题,但是二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喻少华、张立民(2005)的研究发现中期财务报告审计不仅没有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反而使其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高出未经审计公司的2%。而陈玉清、郭传慧(2006)的研究则发现中期财务报告审计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低于不进行审计的公司。王静(2008)认为自愿中报审计与盈余管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中报审计的决定会导致更高的盈余管理水平。徐焱军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重点考察了我国特有的中报审计制度对中期盈余质量的影响,发现我国部分上市公司进行的半年报审计对中期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于竹丽(2008)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半年报审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只有再融资类公司的自愿审计对盈余管理才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ST公司的自愿审计并没有发挥抑制盈余管理的作用。

三、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研究主流。现有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监督机制对盈余管理行为具有制约作用,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董事会特征和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外研究得到的结论比较一致,即: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这可能说明国外公司较完善的治理结构在抑制盈余管理方面发挥了作用。Peasnell et al (2000)研究了英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构成与盈余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在Cadbury报告前后是否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Cadbury报告前,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程度没有关系;在Cadbury报告后,随着非执行董事比例的提高,盈余管理水平下降。

在我国,杨兴全和石芳(2007)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表明:规模较大的董事会往往更不容易被股东或经营者控制,盈余管理程度较轻;频繁的董事会会议可能是无效率或出现危机的表现,此时盈余管理程度可能会更高;独立董事的非同意意见是具有价值的,能够起到控制盈余管理的作用;董事会的独立性对控制盈余管理有积极作用;董事会中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人数能够显著地控制盈余管理行为。而蔡吉甫(2007)以2004年12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在控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上并不是很有效的结论。曹廷求,钱先航(2008)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情况与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的完善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体制水平,这种降低主要是由于董事会、监事会、信息披露以及利益相关者等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谢继蕴(2009)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现状进行研究,认为公司治理是制约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四、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和公司治理

Simunic和Stein (1987)发现,在IPO阶段,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外部审计需求负相关。但Palmrose(1984)、Eichenseher和Shield(1989)、Francis和Wilson(1988)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审计需求并无明显关系。此后,Eichenseher和Shield (1989)与Chow(1982)相似,发现负债比例较高的大公司更有可能聘请外部审计。而Palmrose (1984)则没有发现负债率与外部审计需求显著相关。

孙铮、曹宇(2004)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管理人员选择注册会计师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股、法人股以及境内个人股促进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动力较小,境外法人股和境外个人股对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有积极影响。曾颖、叶康涛(2005)通过研究发现成本较高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师,以降低成本。杜兴强,周泽将(2007)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显著影响是否接受中期审计,独立董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控股如否、管理层持股比例、两职合一以及股权制衡因素影响均不显著。

五、理论前沿和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的研究结论来看,我们认为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样本的选择问题,一些研究者的样本选择,尤其是对照样本的选择,是否存在选择偏差值得怀疑;二是,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差异,2003年以前由于缺乏季度数据,因此一些学者就采用半年度数据,而国外盈余管理的研究中近年来提出并使用了一些较好的计量季度盈余管理程度的模型,在国内的一些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用;三是很多研究没有区分中期财务报告的强制审计和自愿审计,从理论上来说强制审计的公司(特别是申请配股、增发或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公司,以及恢复上市的公司)更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而自愿审计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小,在此情况下将二者混和起来将无法得到一致的结果。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成果较全面统一,而我国在这方面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中西方会计学者已经采用实证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的特殊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关于盈余管理机会的分析并不能完全沿用西方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仍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具体来说,随着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披露制度的逐步完善,更深入细致地研究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如何的相互影响应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Haw,I.,D.Qi and W.Wu,2008,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Voluntary Audi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23(l):63.

[2]喻少华,张立民.基于中报视角的审计质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5(16) .

[3]陈玉清,郭传慧.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效果实证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0) .

[4]王静.审计与盈余管理研究――基于中报审计自选择的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于竹丽.上市公司半年报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

[6]徐焱军.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季度分布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10 .

[7]杜兴强,周泽将.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公司治理动因)――基于深圳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

[8]孙铮,曹宇.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J].审计研究,2004(3).

[9]张逸杰,王艳,唐元虎,蔡来兴.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6(03) .

第6篇:财务报表审计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 审计与财务报表 审计

纵观国外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效果,实施双重的审计制度,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会大幅度增加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如何实现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是确保内部控制审计顺利实施的关键。

一、整合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现实性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审计效率,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虽然是审计的两种不同方式,但二者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性质相同的业务,都是为了合理保证和鉴证责任方的认定。财务报表审计是由注册会计师参照相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经过特定的审计程序和方式所提出的审计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需要企业的管理层认真认定报表中所反映的各项交易事项、会计处理及账户余额等事项,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的认定和声明进行审计的过程,虽然高于管理层认定但却无法有效鉴证财务报表信息的绝对可靠性。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及运行的有效性进行鉴证并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活动,内控审计更多的是依靠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熟悉企业的相关运行和管理内容,能够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详细阐明清楚,科学认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再经由注册会计师针对相关的内控认定和说明部分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审计。将两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审计效率,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二)两者相互补充,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在内容上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实现了两者间的相互支持和有效补充,财务报表审计结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审计人员认识到内部控制中可能会存在的一些漏洞环节,而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及时优化和改变审计计划和程序。将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一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控制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面临的风险。此外,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证据和进行的测试对两种审计活动都适用,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兼顾审计方与被审计方共同利益的合理模式。

(三)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质量的必经之路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确定进一步应该执行的审计程序,并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控制测试来完善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实施效果,从而能够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一个必要阶段就是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两者在审计程序上存在着相关性,相互融合,因此能够共同利用和分享工作成果。

内部控制审计中根据财务报表审计中风险评估对企业环境的证据及通过重大程序发现的具体错报等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实施控制测试,这样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错报,明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可以及时为内部控制审计更改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提供线索。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实现整合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多途径的充分了解被审计企业及企业内部的环境

要想有机整合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就必须按照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对被审计企业及其内外部的相关环境进行了解,明确出被审计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这是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有机整合的必要前提。此外还应注意,内部控制审计在了解被审计企业的内部环境时比财务报表审计要求更高。当前我国企业所使用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从内部环境类、控制活动类及控制手段类将指引分为三大类,为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提供了可靠的参照标准,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这种指引分类详细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果可以被财务报表审计中充分利用,以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在实施审计整合时,如果是由统一业务组来执行,在审计过程中只需要执行一次即可;如果是由不同业务组执行审计业务时,可以通过加强沟通的方式来了解对方的情况。因此,充分地了解被审计企业及相关的内外部环境情况,是有效整合得以进行的基础。

(二)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程序是控制测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明确提出要求,财务报表审计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进行相应的内部控制测试,尤其是在对重大错报风险急性评估认定时,或是当单一采用实质性程序无法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对企业在相关期间或时间内的运行有效性进行测试控制,实质上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实施审计。因此,内部控制测试环节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关键环节。在整合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时,首先要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提供有效的支持;其次要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进行有力的支持。在测试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对适当人员进行询问、认真观察经营活动及对相关文件进行检查等。因此,在整合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还需要有补充控制测试的范围,以获得足够的证据支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三)有针对性地选择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

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是财务报表审计中实质性程序所包含的两大内容。二者对于整合两种审计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实质性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对数据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对认定的准确性进行科学的评价,主要适用于特定时间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细节测试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测试,能够直接识别出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的错报,采取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真实可靠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又取决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程度。因此,当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只关系到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时,财务报表审计就不必采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应相应的采取细节测试。当内部控制审计结果证明财务报表层次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完全失效时,则不必再进行细节测试,可以直接采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实现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机整合,必须采用合适的实质性程序,才能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是相互区别但又紧密联系的两项业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者的结合既提出了必要性,也提供了一定的现实性基础和依据。两项工作的不同点在于一个是监督审计工作的过程,一个是对审计结果进行鉴证。企业各相关管理者和决策者只有熟知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将其进行有机整合,真正实现审计的终极目标,才能达到相互利用证据、相互印证结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大幅度提高了审计效率。整合审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表的策略,因此,应加强会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强化内部控制的审计策略的实际作用和历史地位,并要求企业应加强对相关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晓燕,张龙平,李晓红.我国上市公司整合审计研究[J].会计研究,2009,(9):88-94

[2]王美英,郑小荣.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0.

[3]李锦.论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J].商业会计,2010,(2):43-44.

[4]刘玉延,王宏.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关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2010,(7):3-10.

[5]裘宗舜,周洁.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与启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比较[J].财会月刊,2013,(2):35-36.

[6]刘玉延.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J].会计研究,2010,(5):3-16.

[7]潘秀丽.对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1(6).

第7篇:财务报表审计范文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整合审计 应用重点 关联性

医院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在实务方面是存在关联性的,二者共同形成整合审计。可以说审计工作从指引、计划再到完成都需要立足于整合审计,因为整合审计可以提高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效率,它已经成为国际上各个行业领域所普遍采用的管理手段。

一、基于整合审计的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侧重点划分

内部控制是医院重要的管理活动,它希望试图解决三方面问题,它们分别为财务报告与相关信息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审计工作对法律法规的有效遵循。优秀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医院经营效率,也能促进医院未来长期发展战略的快速形成。

具体到内部审计工作,它就要求医院实施控制设计财务运行的有效性,并交由注册会计师来实现对单位内部的控制审计工作。如果医院内部存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会通过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来实现审计披露,基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来合理确保医院财务报告及相关真实信息被应用于整合审计的控制过程当中。再者,内部控制也能确保医院资产实现可靠性控制目标。

再看财务报表审计,它基于以下两种状况才会强制要求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第一是在评估认定层次出现重大错报风险时,此时预期控制运行有效,医院可以确定实质性内部控制程序性质,也能够通过验证注册会计师拟信赖度控制的有效性;第二就是实施性程序无法为整合审计提供认定层次适当且充分的审计证据,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业务需求。所以说,要基于整合审计来有效划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内部控制侧重点,尽量防范和降低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所存在的现实风险。

二、采取正确的整合审计方法

根据我国审计指引第十条规定,医院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必须采取自上而下的实施方法,它主要针对注会识别风险、选择拟测试控制等基本思路展开。之所以采用该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它能够起始于财务报表审计层次,充分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诸多风险,鼓励医院注册会计师将关注重点集中于财务控制层面上,并将财务工作自然过渡到大账户、列报等相关财务报表的审计认定层面上。具体来说,要采取正确的整合审计方法来促进医院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应该做到以下3点。

一是要了解与医院财务报告所相关的内外部风险,能够清晰识别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所必须的医院层面内部控制内容。另外,要对医院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进行性质、时间安排以及范围的有效界定,看其是否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测试环节。注册会计师也要考虑在早期业务执行阶段来对医院内部控制实现中肯评价。

二是要做到对重要账户、列报的有效识别和认定,判断账户列报中可能存在的固有风险,并考虑整合审计对医院内部财务的控制影响。

三是要合理选择拟测试控制,要对医院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进行内部控制影响测试。而选择项测试项目标准则取决于该测试单独或合并后是否能满足医院对相关认定错报风险的应对对策。

三、正确认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相互关系

根据医院整合审计的基本要求,医院内要同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发表,并正确认知两种审计报告所存在的微妙关系。这种做法能够促进医院更好理解有关财务信息处理与规划,确保医院方面做出正确决策。

对医院而言,财务报表就是其财务信息的最终要载体,它体现了医院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先进流量,所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医院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整合审计时一定会发表无保留意见,为医院避免重大错报发生可能性。当注册会计师对医院财务报表发表过程中提出无保留意见时,就说明医院的财务报表是不存在重大错误的,此时其内部在整合审计方面会出现两种状况:第一,其整合审计规划下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正在有效运行,可以即时防范并纠正重大错报问题;第二,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或重大错报已被校正。此时可以证明医院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存在重大缺陷的,医院在整合审计工作当中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非无保留意见,避免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时出现更大的错报风险。

四、结束语

伴随单位双审时代的到来,整合审计也已经被成功引入,它对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从医院方面工作实践进程中也可以看出,整合审计是能够为它降低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的,但如何从实务操作层面来妥善处理医院财务成本、效率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还将是未来医院内部控制审计所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萍.论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J].商业会计,2013,(12):37-38

[2]郑宽晨.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5,(3):208-209

[3]李森莉.探讨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J].卷宗,2014,(11):232-232

第8篇:财务报表审计范文

【摘要】2011 年以来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的数量逐年递增,与此同时,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报告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本文选取了2013 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均为非标准意见的代表企业华锐风电,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非标准意见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代表企业上海家化进行案例分析。对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一、引言

2007 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公开了第5 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准则规定了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以及内部控制的方法,准则还表示要尽量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之前找出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2008 年,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等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要求在深市和沪市上市的公司应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公开披露企业年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进行审计业务时,需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活动。2014 年,财政部联合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 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明确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构成要素,需要披露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要求。

被出具非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数量自2011 年以来逐年递减,且所占百分比也在逐年降低,然而被出具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的上市公司数量自2011 年以来却逐年增加,且所占百分比也逐年增加。本文选取了2013 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均为非标准意见的代表企业华锐风电,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非标准意见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代表企业上海家化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究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披露现状分析

(一)2011—2013 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汇总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数据,截止2014 年4月30 日,共有40 家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来自深市与沪市的2 534 家上市公司出具了2013 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在这些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包含有2 450 份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57 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22 份保留意见,以及5 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见表(1)。

与此同时,截至2014 年4 月30 日,共有40 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来自深市与沪市的1 141家上市公司出具了2013 年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这一千多份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有1 096 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35 份是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9 份否定意见,以及1 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见表(2)。

(二)2011—2013 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汇总

(三)2011—2013 年被出具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意见汇总

同时被出具非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2011 年没有,2012年只有6 家,在2013 年却达到了21 家。

(四)非标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增加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缺陷造成影响逐渐增大。近年来内部控制的相关法规细则不断颁布出来,从框架结构到具体内容不断细化。尤其是在2014 年最新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明确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构成要素,说明了需披露的内容及要求,并且还提供了可供注册会计师参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模板。因此,内部控制评价向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2)审计意见的客观性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的专业性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丰富,同时职业道德也有所提高,敢于披露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缺陷。

(3)企业内部控制重视程度提高。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接受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并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计划和方案。

三、内部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表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企业,主要进行不同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华锐风电公司在2013 年度被同时出具了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为保留意见。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化妆品行业中第一家上市企业,产品覆盖化妆品、家居护理用品等,拥有国际水准研发以及广大的消费市场。上海家化2013 年年度审计报告中,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却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二)案例分析

1. 华锐风电

(1)华锐风电公司未能对实物资产实行有效控制,在对2013 年年末的存货进行了全面清查后,发现了账实不符的情况,实物相比较账面金额,存在126 853.54 万元的短缺。由于公司对于存货盘点结果尚未核对完成,因此,在尚未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必要审计程序,从而对于盘点结果以及由此所影响的存货、资产减值损失、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无法确认。并且在对应付账款进行函证时,发现了较多往来不符的情形,在该情形下注册会计师认为无法实施替代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华锐风电公司2013 年年末在其母公司财务报表上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32 924.13 万元。但在此之前华锐风电已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其中母公司在 2012 年与2013 年分别取得利润总额为-71 011.26万元和-331 244.50 万元。因对华锐风电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不确定,注册会计师认为无法确定这一事项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是否恰当。

(3)华锐风电公司于2013 年 5 月、 以及2014年 1 月分别收到来自中国证监会的两封《立案调查通知书》,证监会决定开始对华锐风电公司进行立案调查。截至到审计报告签发日,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仍未结束,因此,注册会计师无法判断调查结论可能对华锐风电公司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

2. 上海家化

(1)由于上海家化并没有披露与吴江市黎里沪江日用化学品厂的关联交易事项,并且于2013 年11 月收到了来自中国证监会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认定上海家化在2009 年至2013 年与沪江日化发生的关联交易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认为,上海家化对关联交易未能进行有效控制,并且由于关联方交易的未能及时识别会影响财务报表中与关联方有关的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导致内部控制设计的失效。虽然上海家化在2013 年12 月表示对上述缺陷已进行了整改,但因为运行时间不长,因此不能认定整改有效。

(2)注册会计师认为上海家化在2013 年以前及之后与代加工厂发生的委托加工交易在会计处理方法上不一致,由此认定部分上海家化子公司并未建立销售返利以及运输费等有关的内部控制。这一缺陷会导致财务报表中涉及销售费用和运输费用等相关交易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截止性产生偏差,因此认定相关内部控制设计失效。

(3)注册会计师发现在2013 年12 月31 日的财务报表中,财务人员将本应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的费用计入了应付账款科目,影响到财务报表多个会计科目的准确性,因此认为上海家化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造成会计处理的差错。注册会计师说明在2013 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中,已经考虑了上述重大缺陷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因此,否定的内控审计意见并未对上海家化2013 年年度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产生影响。然而在华锐风电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看出,由于对存货等实物资产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导致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保留意见事项一、二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应收账款”“资产减值损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会计科目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重大缺陷都是属于财务报表层次产生的。因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关系紧密,内部控制财务报表层次的缺陷会对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产生重大影响。

四、结论

华锐风电公司与上海家化公司2013 年度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均被出具了否定的意见,华锐风电被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是保留意见,上海家化被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却是标准无保留意见。本文分析,只有当内部控制出现财务报表层次缺陷时,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财务报表审计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现。在关注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时,应注意报告中所涉及的缺陷是否为财务报表层次的缺陷,如果是则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影响大;如果否则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影响较小。另外,即使企业当年被出具了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并且内部控制缺陷为非财务报表层次,但由于其所具有的滞后性,仍然有可能会影响到以后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蔡吉甫.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05).

[2] 潘芹. 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基于2009 年我国A 股公司数据[J]. 财会月刊,2011,(09).

[3] 李颖琦,陈春华,俞俊利.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评价信息披露:问题与改进——来自2011 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证据[J]. 会计研究,2013(08).

[4] 吴寿元.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相关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0).

[5] 张龙平,陈作习.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研究(上)[J]. 审计月刊,2009,(05).

[6] 张龙平,陈作习.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研究(下)[J]. 审计月刊,2009,(06) .

[7] 李晓红. 2012 年度上市公司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J]. 中国总会计师,2013,(09).

[8] 王美英.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J]. 会计之友,2013,(02).

[9] 刘玉廷,王宏. 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制度安排[J]. 会计研究,2010,(07).

[10] Songtao Mo.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udit opinions in the post-SOX [D]. Department of Accountancy of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2009 .

第9篇:财务报表审计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审计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31-01

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金额的故意错报和财务报表的故意披露遗漏两项内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管理层出于利润最大化动机,企图通过操纵利润达到影响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和盈利能力看法的目的;二是压力可能使这些行为上升到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程度;三是追求以业绩为基础的个人报酬最大化,管理层可能故意通过编制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而导致虚假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成因

在资本市场效率方面向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司未来前景的相关有用信息的重要角色是盈利数字。当公司试图满足或者超过分析盈利预测的战略迫使管理层达到盈利目标,或者当管理层的花红与报告盈利相关联时,管理层选择可能导致盈利错报的会计行为会受到鼓励。由于管理层在从事财务报表舞弊时可以获得诸如提高薪酬,增加个人所持公司股票的价值,获得职位提升等个人收益,因此管理层通过控制实施财务报表舞弊。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在正常经营渠道下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在股票市场上“圈”到更多的资金,导致目无法纪,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因此,超额经济利益也是财务报表舞弊产生动因之一。使公司获得信用长期融资或额外的资本投资;维持或创造有力的股票价值;隐瞒绩效方面的不足;隐瞒虚构的销售或错报的资产;临时解决各种财务困难,这些都是促使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

由于财会人员是财务舞弊的直接参与者,长期不够重视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公司没有制定会计职业准则,且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为了满足公司领导的不良心理,从而违反了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此外,个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导致部分财会人员故意伪造、变造、隐匿和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技术

审计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保持客观的怀疑态度,积极识别有关预警信号,包括管理层面预警信号:高管人员有舞弊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不良记录;会频繁改组;会离职率居高不下;个人财富和企业的业绩和股价联系密切;处于达到盈利预期或其他财务预测的压力;对不切实际的财务目标做出承诺;报酬以财务业绩为基础;决策受制于债务契约,且违规成本高昂;过分热衷于维持或提升股票价格、税务筹划;重大决策由少数关键人物左右,且常逾越决策程序等。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贷款或其他债务契约的限制对企业经营或财务决策构成重大问题;银企关系异常;高管层或董事会与主办银行高层过去存在密切往来;频繁更换金融服务机构或商业信用恶化;在缺乏正当合理商业理由情况下将主要帐户、子公司或业务设置在一些海外避税天堂;向金融机构借入高风险的贷款并以关键资产抵押等。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的预警信号:组织机构过于庞杂;企业主要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地域广泛,同时缺乏有效沟通与内控机制;内部审计机构缺乏或不能发挥实质作用;董事会成员主要由内部执行董事或灰色董事;董事会的作用过于被动,受制于企业高管层;

未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其成员缺乏独立性或胜任能力等。财务成果与经营层面的预警信号:公司增长迅速,扩张过快;业绩出奇的好;企业利润过度依赖非主营业务;举债过度;过激的薪酬制度;资产、负债、收入与费用计量涉及难证实的主观判断或不确定事项等。

结合这些预警信号捕捉疑点,审计师可以通过听取管理层对单位基本情况的介绍,听取往来客户以及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的看法和评价,听取广大职工对企业或相关人员的评价等来了解情况,发现疑点。还可以通过对已掌握的部分资料、证据及其他线索的运用,对被审计单位当事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口头质询,了解核实有关情况,以此获取有关新的证据和线索。观察是审计取证过程常用方法之一,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及其内控执行情况等实地察看行为。在审计工作实践中,有的审计人员灵活运用观察取证法,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一手资料和证据;有的则效果不佳,原因在于未真正掌握审计观察的方法内核。还需要通过主要分析财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财务信息与相关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异常的或难以令人信服的程序或关系,包括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或地点异常;执行人异常;程序、政策或方法异常等。

中国目前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财务报表舞弊现象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深层道德层次信念的彰显。所以,对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作,不仅需要企业还需要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中各部门相互协调。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咏梅,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及运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5(6).

[2] 冯群英.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审计对策[J].财会研究,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