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跟踪审计计划范文

跟踪审计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跟踪审计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跟踪审计计划

第1篇:跟踪审计计划范文

建设项目具有政策涉及面广、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长、参与单位众多、建设过程管理复杂、舞弊行为高发等特点,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及工程变更、工程索赔等变动因素,因此,全过程跟踪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广泛的应用。

全过程跟踪审计将传统的结果审计转变为全过程审计;将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大到全方位工程审计;将传统的审计监督延伸到审计服务。其核心内容是对投资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算、决算及后评价等全过程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计、监督、服务和评价;并协助建设单位掌控建设管理程序,理顺主次矛盾,规范管理,加强内控,促进廉政,规避风险,将建设资金、工程质量、安全、进度与造价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有效地提高项目投资综合效益,为企业的安全稳健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国家审计署推行的金审工程《现场审计操作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的普及,对财务审计工作实现了手工审计账务向审计电子财务数据的转换,对审计项目计划、进度及质量控制实行网络化,促进了工程审计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能和审计质量。但无法对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造价控制、投资绩效、概算执行、效益评价等重要审计内容实现全过程信息化审计,仍需要开发新的审计软件系统,逐步做到数字来源信息化、审计过程信息化、审计管理信息化。

基于集团公司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实践、创新,运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型创新与管理信息化平台创新,大大地提升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信息化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审计质量,对促进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化、现代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

1 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模式创新

1.1 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模型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管部门是投资方的审计管理部,负责对跟踪审计的指导、监管、考核与总协调,并确定跟踪审计内容与目标。跟踪审计的主体是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由审计的主管部门通过招投标择优选用,负责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审计对象是投资方的项目建设公司以及建设项目的参建单位,包括勘察、设计、检测、评价、咨询等,技术服务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等。项目公司负责提供跟踪审计条件,并负责审计单位与被审参建单位间的协调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模型[1]见图1。

1.2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与管理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审计内容应包括:对建设项目决策立项、设计与概算、施工采购招标与承包、施工管理过程及造价控制等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的审计;对竣工结算的审计、对财务决算的审计、固定资产结转服务及项目后评价。

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主要包括审计计划管理、审计进度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管理、审计统计报表等管理。

1.3 审计模式与审计行为

统一审计模式,规范审计行为是审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集团公司先后出台了《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外部审计机构管理办法》《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考核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对中介?C构履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完工项目的总结评价,逐步实现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并取得丰硕的审计成果和成功的经验。目前正在制定《全过程跟踪审计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现场跟踪审计行为及审计人员规范作业程序,以利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信息化。

2 全过程跟踪审计软件开发创新

2.1 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软件开发

由于过程审计具有审计面广、审计点多、流程长、信息分散、数据量大等特点,实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信息化是工程审计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借助审计人员的跟踪审计经验,结合审计项目实际,开发了审计业务软件,实现了审计立项、管理、制度建设及信息共享、审计复核程序化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建立了审计数据库、完成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软件的二次开发,进一步规范审计管理流程,实现集团公司多单位审计的协作分工,并由审计管理部统一调配各种审计资源,形成建设项目审计的准确性、高效性优势。对分散的审计信息与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实现审计资源的整合,自由切换,方便审计人员对比、分析、回顾。通过与“全过程现场实时审计软件”《现场审计操作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对接交付,可以进行远程讨论,共同确定审计方案、审计计划、审计重点;实现远程实时审计、在线复核,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跟踪反馈,跟踪整改,与建设项目进展实现同步审计。

审计主管部门对于被审计投资项目及被监控的费用和预算等均可以做到事中监督,从而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审计主管人员可以在办公室随时查询现场信息、工作进度、工作质量与审计成果等情况,予以指导、监管与协调,从而进一步实现跟踪审计管理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

2.2 全过程现场实时审计软件开发

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是必须实现建设项目现场实时审计信息化。《现场审计操作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只解决了财务审计的现场实时审计信息化与审计管理信息化,因此,亟待开发建设项目立项决策阶段审计实时审计软件、设计阶段实时审计软件、招投标阶段实时审计软件、施工现场实时审计软件,并采用高端装备,将现代工程建设技术与信息化技术高度融合,可使审计人员坐在办公室,通过远程监控、实时预警,实时跟踪、取证,观察项目进度与现场工况,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程序性问题,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通过查看审计项目的业务流和资金流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在发现疑点或异常后及时通知被审计单位,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作用。

第一,对于建设项目前期的审计,与OA办公软件互交,使审计各方实现公文资料自动传输,实现日常工作程序化、信息化。在审计计划管理、审计法律依据检索、审计底稿、审计日记、审计报告等文书管理以及图像影视资料的处理、综合、统计、分析中,应用该软件的评价功能,对建设项目的决策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控制等管理环节做出科学评价。

第二,对于施工过程遇到的现场条件变化、工程变更及安全、质量隐患等重大案件线索,利用建设项目数据与施工现场实时审计数据分析,找出疑点数据,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锁定案件坐标点,还原原始数据,进行核查分析与专业判断,提出预警或整改指令。

第三,对于工程质量控制信息化审计,通过先进技术装备与信息化技术整合,依据数据库相关标准分析现场实时审计信息,做出专业判断,选定需要检测的对象,再使用现代技术手段采集检测数据,并对采集检测数据进行数字化分析,做出审计评价。

在审计流量里设置审计预警系统,对现场条件变化、重大工程变更、材料变更等容易引起纠纷节点作为预警点,依据节点预警标准,做出预警指示,各审计执行系统根据专业判断,做出风险评估,出具审计意见。

3 建?O项目审计数据库建设

3.1 数据库设置与功能

将各相关部门、审计机构、审计项目的审计信息进行关联,整合项目审计信息数据,按审计需求进行分层分类分级管理,设置公共资源数据库,包含法律法规数据库、企业内控规章制度数据库、建设规范标准数据库、人机材市场信息数据库、审计招投标信息库、中介审计信誉库等,并设置审计方法数据库、专家人力资源数据库、审计环境资源数据库、参建关联单位数据库、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财务联网审计数据库、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数据库、在建审计案例交换数据库等,运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换,让审计人员方便快捷地能够远程查询和维护处理数据,能及时、快捷、准确地获得多元化的审计信息,全方位、多维度地利用审计信息资源开展审计工作。可以针对项目建设的必经环节选择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查询、收集、分析,确定审计方案、审计计划、审计方法并做出合理性判断。

3.2 数据库的运用与作用

建立文档与数据的关联,将所有数据及文档、合同、图纸、影视、档案等各类文档集中统一存储,实行访问权限与版本控制,通过集成指纹仪、二维码等设备的输入,与登录系统融合实现单点登录自动生成移动信息系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均可操作,满足移动办公与远程操作的需要。

在审计进程中,审计人员可以依据项目决策立项数据,快速准确发现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依据项目设计审计数据,分析设计概算是否合理,设计的完善合理度是否引起工程频繁变更,进而影响造价;依据项目招投标审计数据,分析招投标是否存在“明招暗定”“围标串标”等现象;依据现场实时审计数据,分析现场是否存在事故隐患、工程变更、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等现象;依据造价、财务审计数据,分析是否存在重复计算、单价变更、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高估冒算等问题。

审计主管部门,可以随时通过系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整合各种审计资源;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和上报审计信息;同时,可以了解各项目审计进度、审计质量与存在的问题,掌控投资建设及审计情况,掌控建设单位、中介机构等工作信息,对审计工作做出指示、警告、处理与评价。

税务、纪检、监察部门也可以随时通过该系统监控经费使用情况与廉政建设情况,为建设项目成功实施保驾护航。

4 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4.1 管理信息化平台配置

根据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信息化的可靠性、准确性、适应性、安全性、保密性等功能要求及需要具有较大的整合处理能力与自身系统维护能力,在配置必需的服务器(一台)及普通微机(一个项目一台)与智能手机(人手一部)基础上,将“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软件”“全过程跟踪审计现场实时操作软件”,金审工程《现场审计操作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等软件进行整合,并与造价计量计价专业软件、财务管理ERP软件、OA办公软件对接关联,建立投资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审计主管部门、中介审计机构、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管理人员共享。

4.2 功能模块设计

4.2.1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用户管理模块的功能就是对登录系统的管理。对用户进行分级和分组权限管理机制,设置用户身份鉴别系统,自动判断用户的合法性,只容许合法用户登录,并对不同登录用户设置不同的登录使用权限。如公共资源数据库可对社会开放,容许阅读、下载与查询;对审计主管单位、审计实施单位、被审计单位以及各级审计管理人员、审计实施人员均应设置阅读、下载、查询、传递、增删、修改及申报、复核、整改、批复、、处理等使用权限。

4.2.2 跟踪审计交流模块设计

跟踪审计交流模块是为审计人员与审计主管单位、被审计单位之间搭设的信息交流平台。审计人员将使用《全过程现场实时审计软件》等手段获得的建设项目审计信息上传到该平台,供审计主管单位、被审计单位监督、查询、共享。被审计单位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质疑、解释、澄清及采纳与整改等处理;审计主管单位可以利用该平台实行监督、审核、批复与协调等动态管理。

通常审计人员提供的交流信息包括:审计方案、审计计划、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目标、审计步骤与方法、审计简报、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意见与建议、整改情况、评价意见、中间支付审核表、工程变更引起的造价审核、工作总结、阶段审计报告以及竣工结算审计报告、财务决算审计报告与后评价报告等。通过实时采集程序,将经济业务数据从相关的数据库中实时抽取出来,通过系统预设的监控方案,以及对变化的快速响应,一旦发现疑点或异常后及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或人员,把一些违法、违规迹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4.2.3审计项目评价模块设计

该模块为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过程获得审计信息后,对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实施、竣工验收与决算等管理过程与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和时效性进行的定性评价提供了专业工作平台;同时也对立项阶段的投资估算、设计阶段的概算、招标阶段的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施工阶段的造价变化、竣工阶段总结算审核及竣工决算的实际总投资等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定量评价提供了专业工作平台。

审计人员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审计信息与相关法规、标准、规则对照,自动生成审计评价报告底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可直接表达反馈意见。审计主管单位可据此平台组织网上专项讨论和会审,增加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4.2.4造价结算专业审计模块设计

现阶段,各造价软件公司都先后开发了联网软件和云数据平台,为建设项目造价实时审计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数据库与网络技术,将造价软件与“现场实时审计软件”对接,将造价软件的工程定额数据、实时更新的工料机的市场价格数据以及利用造价软件计算的最终报表与实时审计数据进行连接、采集转换与比较,审计人员就可以直观系统地查询和筛选数据,分析工程量与设备、材料以及竣工结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发现是否存在变更单价、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高估冒算等问题,并使用该系统形成造价审核报表与审计报告。

4.2.5 竣工决算专业审计模块设计

在现代的审计环境中,审计信息绝大部分以电子数据作为载体随着企业ERP系统和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可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AO-OA交互及与企业财务ERP软件对接,就可有效地处理、分析数据,有效地做出决策。

对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重点建设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和跟踪审计进度,随时采集财?蘸鸵滴袷?据形成中间审计过程,让审计人员能够远程查询和维护数据,提前介入或者加大监督频率,实现对投资项目从立项论证到工程竣工决算的全过程动态监管;有效地监督国有资金的运行情况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并可根据审计需要,通过平台提供的实时查证功能,对投资项目标准科目、实际科目、科目对应设置、资产负债表、科目明细账、科目余额表(跨期)、趋势分析、会计科目规范设置检查、期初期末结转一致性检查、账户余额异常方向检查、现金坐支检查、凭证借贷平衡检查、凭证大额检查、凭证抽样、凭证条件设置检查、冲销凭证、整数凭证等相关信息的管理,并可对被审计对象财务数据进行自动预警分析,及时发现审计线索,对审计疑点进行汇总并生成审计证据及工作底稿、各种表格、审计工作文书等审计报告文件。

4.2.6审计人员管理模块设计

该模块主要是实现对参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及其审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包括专业能力考核、业绩考核、审计费用支付及审计合同执行情况管理。其信息管理应包括对外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及负责人与审计管理人员等相关基础信息管理与审计行为信息管理。

利用该模块可以使所有跟踪审计行为都能在系统中得到记录,既受到各部门的监督,又规范了自己的审计行为,降低审计风险,实现阳光下运作的“廉洁从审”。

通过该模块实时审计作业监控功能可助审计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和企业授权开展审计作业,对无法决定的事项可提交系统集体讨论或请示。由于设置了严密的操作审批流程,并对审计资料的处理时间进行了精确记录,一线审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被流程严格控制,有效防止了中介机构和一线审计人员的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

由于该模块设置了考核功能,对审计人员未按审计实施方案操作,未及时、全面、真实完成并上传现场审计记录等行为,与审计费用挂钩,情节严重的直接列入黑名单。对审计单位提请集体审议的事项设置了严格审批流程,在哪个环节耽搁和延误,就追究哪个环节操作人员的责任。

该模块对审计人员的管理与实时进行监控,不仅可及时预警、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并可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及时判断胜任情况,做出人员调整或技术培训等建议,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第2篇:跟踪审计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 跟踪审计

几年来,在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背景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谓欣欣向荣,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科研、生活等需要,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钦州学院为例,在过去5年来学校共完成211项基建、修缮工程的结算审计,送审造价12 932.54万元,审定资金10 633.19万元,核减2 299.35万元,审减率17.78%。内部审计总共对52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金额达2.6亿元(其中造价在5 000万元以上的工程有2项,有1项工程结算尚未审结),提交各类审核咨询报告66篇。本文结合钦州学院的状况,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对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进行了探讨。

一、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跟踪审计方案

(一)紧密型跟踪审计

我们根据学校工程建设的特点,主要制定了两种跟踪审计方案: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两个新建工程――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公有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程,我们采用紧密型跟踪审计的方式,从项目立项阶段开始介入审计。

(二)松散型跟踪审计

对投资规模小、建设周期短的各种装饰装修、维修、改造等项目采用松散型跟踪审计的方式,从施工阶段开始介入审计。

(三)委托中介机构跟踪审计

根据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不足、工程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较薄弱的情况,审计处向学校提出了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工程进行跟踪审计的建议,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实践证明,这种内审、外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可以弥补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技术薄弱的缺点,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协调作用和中介机构的专业知识,及时发现工程施工和建设管理中的不足并加以纠正,并通过对资金的监控,达到降低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目的。

二、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精细化管理案例分析

(一)项目立项决策阶段的跟踪审计

本阶段跟踪审计的重点是工程是否按规定履行了必要的报批程序,是否对可行性进行了必要的论证。除了技术上的考虑,设计图纸是否兼顾建筑的经济性及实用性。就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审计部门积极与设计单位、后勤基建处、使用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学校某风雨体育场馆改扩建工程,送审方案是在原体育馆的二楼加建一间钢结构大棚作为乒乓球训练场地,审计部门在查阅原风雨体育馆结构施工图发现,该工程原设计图纸中在即将改建部位上并没有框架柱,只有构造柱,而构造柱不具备承重能力,加建钢结构大棚将会形成较大安全隐患,建议咨询原体育馆设计单位对项目的结构安全进行论证,并建议另外选址进行建设。该建议得到了学校的采纳,避免了安全隐患。这就是典型的在立项阶段没有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的表现。

(二)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的审计

该阶段重点是审核确定工程招标控制价,审计部门认真审核招标文件内容、要求及合同条款约定,提出审计意见,最大限度维护学校经济利益。

1.学校公有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程关系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也格外受到关注。经咨询兄弟院校,审计处对某公有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程项目提出采用平行委托的方式,即学校授权审计处和后勤基建处各委托一家造价咨询公司编制标的价。两家公司独立编制工作完成后,在审计部门的全程监督下进行核对,以对数后审定的最佳工程预算造价作为该工程的招标控制价,获学校采纳。事实证明,该做法可以避免因工程漏项、缺项或描述不准确,导致工程争议、工程变更过多、工程成本造价盲目增加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工程造价编制完整、描述准确,有利于工程的管理与监督。审计部门委托的造价咨询公司最终核减了预算造价1 200多万元,有效节约了工程建设成本。

2.建筑材料的好坏对工程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对以往部分工程因对施工材料的品牌、规格等未进行约定,施工单位使用劣质材料进行施工,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审计部门在审核公有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程招标文件中,提出了在招标文件约定对主要施工材料品牌、规格型号、质量档次进行约定的建议,投标单位提供的施工材料质量档次必须同等或高于招标文件所列举的品牌。工程中标后,在施工合同条款对这一要求又进行了详细的约定,使材料的质量得以保证。

3.针对以往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结算书时,总有千方百计地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且屡禁不止的现象,审计处提出了在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中“施工单位送审的工程结算造价经最终审定后,审减率小于6%的,结算审核费由建设单位承担;审减率在6%(含6%)至10%(含10%)的,结算审核费由双方各承担50%;审减率>10%的,结算审核费由施工单位全额承担,在工程结算款中扣除”的建议。该建议实施后,单位高估冒算现象大大减少。

(三)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

施工阶段的重点是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图施工,有没有偷工减料现象存在;隐蔽工程是否按规定验收,变更、签证是否与现场施工情况一致等。

1.我校某公有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程B、C标段,地下室车库面积约10 000平方米,层高4.8米。因原设计图纸没有基坑支护项目,施工单位在开挖前提出变更要求,并提出了采用钻孔灌注浆的基坑支护方案,此方案若实施,将增加工程造价400多万元。审计人员经查阅地质勘察报告得知,该工程基坑所处位置的土质均为实土,基坑开挖深度位于地下水水位标高之上,无流沙淤泥等,地质情况较好,且距离最近的建筑物达20多米,建议采用放坡、满铺钢丝网并喷注5cm厚水泥砂浆的支护方式。经咨询设计单位的意见,该方案得到实施,工程造价不到20万元,节约资金380多万元。

2.在跟踪审计我校另一公有危旧房改造工程B标段工程地下室主体验收过程中,发现部分剪力墙、柱存在偏位、胀模、蜂窝、夹渣、孔洞、漏筋、裂缝等现象,监理单位在施工单位未进行整改的情况下,即同意对该项目进行验收。审计人员针对发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实地测量,将测量的数据及偏位的情况向学校反映,建议由学校发函要求施工方及监理单位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测量核实准确的偏位或胀模数据,将测量数据提交设计单位进行结构验算,并出具以上情况对结构安全是否造成影响的书面意见书,要求施工单位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该方案需经监理、设计单位书面审核确认后才能组织整改。整改结束后,重新组织各方再次验收。最终,施工单位在各方的监督下按设计要求进行了整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也因此受到了处罚。

3.我校某综合实验楼工程的阳台改造就采用了松散型跟踪方案。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栏杆施工图纸标明采用50×30×3毫米的镀锌方钢,但施工单位实际使用的材料为50×30×1.2毫米,与施工图纸的要求不符。审计人员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工程管理部门反映,施工单位被迫拆除了不合格的栏杆,更换了使用合格材料制作的栏杆。

(四)竣工结算阶段的跟踪审计

竣工阶段主要是工程结算造价的审核,审计人员须结合现场跟踪审计情况,审核竣工图、变更、签证等是否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1.在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工程结算审计中,审计人员在查阅现场施工照片中发现原设计屋面保温板为25厚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板(合同单价42元/平方米),实际施工变更为3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审核综合单位24元/平方米),二者价格相差约18元/平方米。竣工图纸未对此项变更进行反映,经审计处提出后,重新修改了竣工图,核减造价约9.8万元。

2.我校某新建实验楼周边配套道路工程,由同一施工单位承建。该实验楼基础土方开挖前,已对原始地面标高进行测量并作了签证,平均标高为-0.59米。在周边配套工程施工前,双方又就原始地面标高进行测量并签证,平均标高为+1.36米。此时的地面标高较之第一次测量的标高高了将近2米,施工方送审挖土及回填土方工程量约25 300立方米,送审造价47.71万元。审计部门审核后认为,周边配套道路开挖前的地面标高应以第一次测量的地面标高为准,之所以第二次测量的标高比第一次测量高了将近2米,是因为施工单位在实验楼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及时清运基坑开挖的土方造成的,责任由施工单位承担,不应再重复计算。经审计后,审定的挖土及回填土方工程量约6 100立方米,审定造价10.77万元,核减了36.94万元。

三、结语

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涉及环节多,技术复杂,内审部门应对立项阶段到竣工结算阶段每一个环节的审计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工程造价的事前事中审计,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查漏补缺,防止弄虚作假与高估冒算。同时,加强π助跟踪审计的中介公司在重要环节上的监控与指导,切实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Z

参考文献:

[1]廖月恒,王玉玲.从建设单位角度浅析新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审计[J].商业会计,2016,(6).

第3篇:跟踪审计计划范文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的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跟踪审计,核心是跟踪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要紧紧抓住资金流向的各个环节,落实资金到位情况和使用效果。

1、开展细致的审前调查工作,加强审计业务培训,制定周密详实的审计实施方案。首先,根据专项资金的性质,抽调专业人才、组成审计组,集中学习讨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确定审计的方法。其次,开展充分的审前调查工作,确定审计要点,经审计组成员研究讨论后,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审计目标、内容、方法,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合理可行、节约审计资源的审计实施方案,使审计程序科学、周密、规范。

2、做好跟踪审计现场控制工作。一是审核财政预算,一方面要搞清楚专项资金总体规模,核实计划下达数与资金到位数;另一方面,从下达计划的文件中筛选出资金量大,项目影响范围广或涉及群众人数多的资金作为跟踪审计现场实施过程的重点和切入点。二是审核项目计划,首先对招投标情况进行审核,检查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标底是否由有资质单位进行编制,建设单位资质,信誉度是否达到标准。其次,要审核项目造价,重点检查计划下达的标准与签订的合同标准是否一致,对实际执行标准大于计划标准的情况一定要查明原因。必要时,可要求资金管理部门通知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对合同重新进行论证,防止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造成专项资金支出不合理。三是审核资金拨付管理情况。采取跟着资金走,从资金源头按流向跟踪审计,资金流入到那个部门就跟踪到那里,逐笔核对落实。四是审核资金管理使用发放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有效应作为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救灾、扶贫、低保等专项资金跟踪审计时,要对使用发放对象进行审核,审核发放对象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在本村(组)进行了公示,审计要对其灾情损失等情况进行现场勘测,同时,增加取证的多样性,可采取摄像、摄影、问卷调查或访谈等形式收集审计证据,对发放对象进行调查时,应扩大覆盖面,调查资金数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应低于发放资金总额的30%。确定调查对象时应采取随机抽样,做到户必见人,无人换户。要对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及物资进行审核,防止资产流失。要检查其是否建立健全了资产管理制度,是否作为资产登记入账。对资产决算情况进行审核,核实建设面积,工程取费等情况,防止因高估冒算造成专项资金流失。五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跟踪审计应对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进行综合评估评价,重点评估其使用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无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的方法

对于仅以财政预算拨入公用经费作为主要经费来源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公用经费的支出未实行事前申报制度,支出随意性过大。在跟踪审计中,应考虑单位性质和使用财政资金数额大小以及单项(单笔)异常支出进行跟踪。

1、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分类跟踪体系。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计划的安排上,应对需审计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对资金量大,群众关注度高,涉及民生资金管理的部门,应作为一类单位,每年进行跟踪审计;对有收费收入,执行收支两条线或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作为二类单位,对其跟踪审计可每间隔1―2年进行一次,主要跟踪审计收入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支出的效益性;对资金量小,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无其他收入来源的单位,作为三类单位,跟踪审计主要以单位自查为主,每年定期向审计机关提交自查报告,审计机关根据自查报告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每3―5年进行抽审。

2、对单笔、单项异常资金跟踪审计。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支出随意性大。在跟踪审计中,对公用经费的支出,要有控制办法,形成一整套管理机制。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以前年度公用经费支出档案,对每一项目支出,如招待费、燃修费等,应与前三年支出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超出历史平均支出范围的异常支出,剔除物价上涨指数后,对单项(单笔)资金进行深入跟踪调查,分析原因,一查到底。

3、对下拨资金进行跟踪。个别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逃避监督,在拨付下属单位经费时,多拨付资金,用于报销本单位费用及购置设备等。在跟踪审计时,也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以前年度拨出经费档案,与审计年度的拨款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超出以前年度拨款范围的资金,要分析研究,发现审计线索,进行延伸跟踪。调查下属单位对拨入经费的使用情况,杜绝在拨款环节出现问题,同时,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盘查,对账面无记载的资产亦应跟踪查明原因。

4、对各项非税收入进行跟踪。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列支不合规支出,将一些变相捐赠、赞助、乱收费资金及应由本单位收缴的非税收入,转移下属单位代收,隐匿收入。审计时,一是要延伸跟踪审计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审核有无超出本单位的收费项目和不属于本单位的支出;二是根据收费许可证的收费范围,对应缴费单位进行跟踪调查,核对收费金额;三是对与该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调查,核实捐赠、赞助款的收取情况。

三、开展跟踪审计整改情况的落实处理和后续审计工作

第4篇:跟踪审计计划范文

[关键词]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效益性;特征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将公共工程全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由审计人员跟随审计项目的进程不断地对工程的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反馈审计情况,促进改进工作。在这里,“跟踪”是指一种审计方式。笔者认为,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一种能够有效容纳效益审计内容的审计方式。

一、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审计时间和职能具有效益性特征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审计程序,这些审计程序普遍体现了事前、事中审计和现场审计的特点,体现了审计的建设性职能,与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具有明显的效益审计特征:

(一)确定项目计划。开展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确定项目计划依据的是所在地区国家公共工程年度投资计划。在公共工程立项时就将其纳入审计视野。上年度已列入计划,建设期及跟踪审计期跨年度的项目,作为“续审”项目,一并列入当年跟踪审计项目计划,而不是根据即将竣工的公共工程来确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确定上具有明显的超前性,是为了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职能作用的合理安排。

(二)编制审计方案。在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实施方案是依据对公共工程开工前情况及资料掌握情况制订的。这些资料包括:公共工程的基本情况、可行性报告、概(预)算文件、年度预算安排情况、建设资金筹措计划、有关工程核算管理制度等;审计方案的内容主要在于如何发现工程运行中的增收节支途径。与根据公共工程竣工结算资料、以查为主的审计实施方案有明显的差别。

(三)实施审计。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组的操作方式如下:审计组在项目施工现场设立办公室,定期参加被审计单位组织的工程例会以及与项目有关的方案认证、设计变更等会议;审计组成员不定期深入到施工现场,掌握工程的进程、变化情况;对设计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隐蔽工程进行必要的抽查(随时做到心中有数);对变更工程、额外工程以及有关材料设备采购进行审核把关;对涉及付款的已完工工程量及拆迁工作等进行定期审计,把可以提前审计的事项尽可能地安排在平时审完。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跟随着工程进度,随时收集测量、变更、签证等资料,及时对工程的量、价、费进行审核取证。做到项目竣工,审计基本结束,归档基本到位。另外,每次审计都安排对上次审计处理意见落实情况的后续检查。这些都体现出了履行建设性职能的特征。

在竣工决算审计模式下,审计组总的是在项目竣工后,坐在“家”里审计被审计单位报送来的竣工决算资料,因而无法发现许多只有在现场跟踪审计才能发现的问题(尤其是效益问题),也无法取得只有现场审计才能取得的成效(尤其是效益性方面的成效)。

(四)审计处理。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处理是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进行的。即针对发现的问题(主要是效益性问题,也包括合规性问题),及时(定期或不定期)提出意见和建议,出具书面的分期报告和终结报告,促进问题的及时纠正,具有显著的建设性特点。

对分期进行的工程项目造价审计,在每次审计结束后还需及时出具《工程项目造价审定书》,告知核减(增)金额及审定金额。在最后一次审计结束后出具《公共工程审计结果汇总表》,告知总共核减(增)金额及审定金额,交被审计单位,据以调整工程结算,并与建设单位结算资金往来。

审计报告采用详式报告形式,内容包括一般审计概况、审计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审计确定的工程造价和投资总额,审计意见和建议等。在跟踪审计模式下,有关审计核减的工程款一般都在平时经协商后得到了处理,即在分期支付工程款时已作了扣减。因此一般不需要再制发审计决定。这些做法都具有显著的效益审计特征,与事后竣工决算审计时采用制发审计决定进行强制性处理的做法明显不同。

二、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审计目的、成果、依据及方法具有效益审计特征

(一)审计目的。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以效益为目的的审计,与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有明显的效益性特征。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只能对公共工程的效益性作出评价、鉴定,起点亡羊补牢的作用,而不能真正实现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只有在跟踪审计模式下,才能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只是苗头性问题),及时加以纠正,防微杜渐,真正起到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二)审计成果及依据。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成果是“核减额”,使用的审计依据主要是有关规范性条文。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成果除了“核减额”外,还有许多增加效益的成果,审计建议主要是涉及改进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属于财务方面的很少。建议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健全管理、堵塞支出漏洞、提高效益方面的,而不是财务收支合规合法性方面的。与此相适应,其使用的审计依据除了有关规范性条文外,还有许多与评价经济效益相关的标准,包括根据项目特点临时确定的标准。例如:百分比,定额、预算、计划,经济指标(包括行业平均指标,全国、各行业、本先进指标),盈亏平衡点,平均利息率,市场公允价格等。这些与评价经济效益相关的标准,大多缺乏强制性,有的还要与被审计单位或有关部门共同协商确定,与规范性条文有很大的区别,体现了鲜明的效益审计特征。

(三)审计方法。开展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在运用审计方法时有着不同于合法性审计的特点。在运用常规审计方法时,除了要使用检查、盘点、查询等方法外,还要经常使用性复合、观察、利用其他人工作等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而这在合法性审计中一般是用不上的。除此之外,还要运用与审计内容、目标相关的其他审计方法,包括:(1)价格确定方法,主要用于对建筑项目的材料、设备采购价格合理性、有效性的审计。具体有询价、提供证据、限价、测算等方法。(2)项目评估方法,包括财务评价法和国民经济评价法。财务评价法又包括年财务净收入、单位工程年支出、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等。(3)经济预测方法,用于对公共工程效益预测数据复算、验证等。

三、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各项审计具有效益性特征

(一)与性相关

公共工程的经济性审计包括节约(减少)工程成本和控制工程质量两个方面,其中主要是节约工程成本。

跟踪审计中的绝大多数审计内容都与减少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有关。包括:(1)公共工程审批程序审计。该项审计可防止“三边”工程上马,促进减少损失浪费和工程成本;有助于控制决策过程中的,提高工程质量。(2)项目可行性报告审计。该项审计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有助于促进提高公共工程的技术可行性。(3)设计概算审计。该项审计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总投资的控制;有助于促进合理选用材料、设备,提高项目质量。(4)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审计。该项审计关系到建筑物的经济合理性,到清单计价和工程成本的确定,有助于促进在设计环节把好质量关。(5)拆迁审计。该项审计直接影响工程的拆迁成本。(6)工程招标投标审计。该项审计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有助于通过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承建工程,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7)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该项审计关系到工程量清单确定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有助于防止工程量清单出现错项、漏项以至影响到工程质量。(8)前期财务审计。该项审计直接影响前期工程成本。(9)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该项审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控制成本、防止损失浪费,提高工程质量。(10)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的规定,促进控制工程成本;该项审计包括了对工程质量的审计内容,也有利于促进提高工程质量。(11)工程物资采购审计。该项审计有利于直接控制物资采购成本,防止购入低质、劣质材料及设备以至影响到工程质量。(12)物资核算、管理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物资成本,防止物资“跑冒滴漏”。(13)待摊投资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直接控制投资成本。(14)基建收入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防止公共工程收益流失。(15)监理履职情况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通过监督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工程成本,控制工程质量。(16)公共工程(分期)投资支出审计。该项审计可以直接控制投资支出。(17)概算执行情况审计。该项审计可以直接控制投资支出;该项审计包括了对设计变更、调整合理性的审计,也有助于防止因设计变更、调整的盲目性而影响工程质量。(18)工程量清单决算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总造价。(19)结余资金、尾工工程和交付资产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造价,防止资产流失;也有助于控制交付资产的质量。(20)公共工程总投资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公共工程总投资。

(二)与效率性相关

上述与减少工程成本有关的审计内容中,有许多项目也与提高效率性相关,包括:(1)公共工程审批程序审计,有助于减少决策过程中的失误,促进提高效率。(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有助于促进提高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3)设计概算审计,有助于促进合理选用材料、设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计,有助于促进在设计环节将建筑设计技术与控制投资有效结合,提高效率。(6)工程招标投标审计,旨在通过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承建工程,来促进提高效率。(7)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可以防止清单出现错项、漏项,避免工程争议、减少索赔损失。(9)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控制成本、质量,提高效率。(10)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有助于通过对工程量清单内、外工程结算、措施费、索赔事项的审计,促进提高工程效率。(11)工程物资采购审计,可以促进采购到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从而提高采购效率。(15)监理履职情况审计,旨在通过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投资支出。

(三)与效果性相关

上述与减少工程成本相关的审计内容,有些项目同样与效果性相关,包括:(1)公共工程审批程序审计,有利于公共工程决策、立项的、有效,从根本上防止项目失败。(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有利于促进公共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防止立项失误。(3)设计概算审计,包括概算编制审计和概算执行审计,涉及到公共工程效果依据的确定和考核评价。(4)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计,有利于促进将工程质量、建设周期、投资控制和经济效果有机结合,防止立项失误。(6)工程招标投标审计,旨在通过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来承建工程,从根本上防止出现“豆腐渣”以及其他失败工程的情况。(9)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从制度上加强质量控制,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10)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包括对工程质量的审计,有利于防止“豆腐渣”工程。(11)工程物资采购审计,能够避免购入低质、劣质材料、设备,防止“豆腐渣”工程。(15)监理履职情况审计,旨在通过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质量,防止“豆腐渣”工程。

另外,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中的环境审计、宏观事项审计,均直接关系到公共工程的效果问题。项目搞好了但破坏了环境或者项目本身不错但影响了宏观效益都是影响项目效果的问题。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公共工程投资效果审计,则是直接对公共工程效果进行的考核和评价,与效果性更加密切相关。

以上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就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与效益性的三个重要方面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关系所作的阐述。实际上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各项内容对公共工程的效益性影响大都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对此应有清晰的认识。

[]

[1]徐政旦,等。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第5篇:跟踪审计计划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 管理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或“公司”)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2011年,上汽集团整车年销量超过400万辆,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第七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151位,比2010年上升了72位。

上汽集团审计室职能上隶属于公司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并向其定期汇报工作,行政上接受公司管理层的日常领导。成立至今,上汽集团审计室一直致力于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研究。面对公司的高速发展以及外部的监管要求,近年来,上汽集团审计室积极转变观念,对审计业务实施了重大调整,由以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工程审计为主的传统型内部审计,转变为以内部控制审计为主导的新型内部审计。

一、完善内部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环境,即有效履行内部审计职能的各类条件的总和,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保障,一般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导向、审计行业的发展和主管部门的支持等,企业一般无法实施控制;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内部资源配置、运行体制保障、审计职能赋予、质量控制手段和外部资源利用等,企业可以加以控制并不断完善。

上汽集团十分关注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2007年以来已两次对部分主要企业的审计环境开展调研工作,2012年初对下属全部60家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实施了一次全面调研,调研内容包括:(1)内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2)审计独立性;(3)审计业务开展;(4)审计工作质量控制;(5)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以及与外部审计的沟通。

调研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及整车(乘用车)板块企业内部审计环境比较理想,目前这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开展较为顺利,工作成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其他板块企业受审计环境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总体相对薄弱,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较难满足既定要求,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为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应当首先从完善内部审计环境入手,不断优化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内部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过程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内部审计过程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工作流程、工作底稿以及内部督导三个方面。

1.完善工作流程。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是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近几年,上汽集团审计室吸收合作外方(如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以及菲亚特等)并消化其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及经验,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与以往的工作流程相比,现有流程主要优化了初步调查、中期沟通、启动/结束会议、后续跟踪等环节,实践证明上述这几个环节对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有很大帮助。

(1)初步调查。在审计方案制定前,通过收集/查阅相关信息(如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以往的内部审计报告等)、访谈、现场会议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拟审计领域的基本情况。在对收集信息进行初步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审计方案。审计方案的优劣对审计活动的最终效果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充分、有效的初步调查是科学制定审计方案的前提。

以往我们对初步调查环节虽有关注但不够重视,也未将其固化为一个必要的审计流程。在与合作外方的几次联合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美国通用汽车等跨国企业非常重视初步调查,前期会安排很多访谈、现场会议等,有时候初步调查所花费的时间甚至要超过现场审计。而我们以往即使开展初步调查,也仅仅是收集、查阅一些基础资料,也正是因为工作不到位,致使我们忽略了其重要意义。通过多次实践,我们发现充分、有效的初步调查和风险评估有助于优化现场审计程序,缩短现场审计时间,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2)中期沟通。即与被审计单位确认审计结论时发现,并由其反馈管理层行动计划的过程。良好的中期沟通将有利于保障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以往我们比较重视与企业负责人的沟通,但是与具体负责实施的相关管理层及员工的沟通比较少,一般都只是口头形式的,并不要求对方书面确认,而且也不要求书面反馈相应的行动计划。由于沟通方式的不恰当,导致时而出现在正式出具审计报告后被审计单位仍对审计发现提出异议的情况,进而影响审计发现的后续整改。同时,由于未事先确认相应的行动计划,后续整改的效果也缺乏保证(朱宪,2012)。通过不断优化、改进,现已建立了规范、有效的中期沟通流程,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每一项问题均单独出具统一的沟通单,明确问题性质(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增值建议),描述所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同时要求管理层(一般是部门负责人)书面确认审计发现。一旦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确认了审计发现,马上要求其补充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包括具体整改措施、责任人以及预计完成时间等)。改变了以往在总体审计报告完成以后,再要求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行动计划的方法,提高了缺陷整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朱宪,2012)。通过优化中期沟通流程,加强后续整改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率显著提升,相关问题基本均能按期整改,由此可见中期沟通流程的重要性。

(3)启动/结束会议。即分别于现场审计开始前和结束后与被审计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是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沟通的有效手段。启动会议主要是向被审计单位介绍审计内容、目的、程序、时间安排以及总体评价标准等;结束会议主要是向被审计单位介绍审计结果。启动、关闭会议均要求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管理层和所属各部门负责人参加,除了所有信息充分沟通交流外,启动会议要落实重点审计事项的被审计责任人的人力时间配合工作;结束会议要落实审计结果的整改计划,由于所有审计结果整改责任均需单位主要领导承担,所以,关闭会议需要由单位主要领导逐一审核所有缺陷的内容、原因,整改计划的内容、措施、时间、责任人,若整改计划需要诸部门协同实施时,更需要单位主要领导落实决定牵头责任人和协同人,避免产生可能的整改责任推诿、扯皮现象,以确保所有整改计划能有效实施。

(4)后续跟踪。即对审计发现问题后续整改情况的跟踪审计,只有完成后续跟踪,一个审计项目才能最终关闭。近年来,上汽集团审计室一般每半年定期跟踪已实施的审计项目的后续整改情况,由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发现问题后续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并要求其将结果上报集团相关审计项目负责人复核。对于未按期整改事项,我们还通过发出正式整改通知书的形式,进一步督促企业完成整改(朱宪,2012)。后续跟踪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最终保障,缺乏有效的后续跟踪,将导致审计项目的失败。

2.优化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出的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一方面是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提供证据,证明已经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和企业审计工作手册的要求执行了审计工作。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载体,是实施内部督导的基础,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目的,设计并使用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底稿,以确保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达到既定要求。

为确保工作质量,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标准工作底稿。上汽集团审计室针对不同审计类型逐步建立了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等在内的各类标准工作底稿,其中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设计有审计报告文件夹索引、审计报告格式、审计报告意见征询记录、审计任务清单、审计计划、审计进度跟踪表、董事会议题清单、任职期间主要工作摘要、保值增值计算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前任审计调整事项明细表、历年指标完成情况表、内部控制检查记录表、缺陷等级认定表、问题沟通单、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说明以及廉政工作说明等一系列标准底稿。建立标准工作底稿,一方面是为了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具体的审计工作,以保证其所实施的审计程序能够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监督,提高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工作的效率及效果。

为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上汽集团通过创建审计作业系统,推进审计工作底稿的信息化。目前,审计作业系统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设置复核功能,强化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二是,通过设置底稿关闭功能,有效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的随意变更;三是,通过设置检索功能,方便工作底稿的查阅(朱宪,2012)。

3.强化内部督导。督导应当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近年来,集团审计室抓好审计计划制定、工作底稿复核等常规内部督导工作的同时,还运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对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以确保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达到既定要求。目前,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均要求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进度跟踪表(甘特图),定期向部门负责人汇报项目的实施进度及进展情况。通过对项目进度的实时跟踪,使督导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审计实施的重要问题,有效控制工作进度和方向,确保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朱宪,2012)。

三、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即由相关人员实施的、旨在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审计手册,以及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是否达到既定要求的活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其中内部评估由公司内部人员负责实施,外部评估由公司外部独立第三方负责实施。

1.内部评估。上汽集团是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下属二三级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近一百家,需要在下属企业和总部两个层面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

(1)下属企业。从2007年开始,上汽集团建立了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实时监控和考核机制,要求企业每月上报审计工作月报,汇报各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对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跟踪情况(跟踪主要经济指标,目的是及时发现风险,以便进一步安排审计工作,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机制)。同时,上汽集团通过年度工作评价,建立了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考核制度。在实施考核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机构独立性、工作覆盖面、贡献度(审计建议等)、月报及时性/准确性等。通过上述措施,集团所属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及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也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充分重视。

通过与合作外方的业务交流,我们发现定期实施对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也是其加强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均建立了相应的质量评估手册。下一阶段,上汽集团审计室计划建立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定期评估机制。目前,我们正在学习、研究合作外方的质量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质量评估手册,明确评估内容及方法。

(2)上汽集团总部。近年来,上汽集团通过不断优化审计工作流程,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同时加强审计项目督导,为后续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资产重组,2012年上汽集团对《内控手册》进行集中修订。同时,审计室也对《企业内部审计手册》进行了全面修订,建立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重点明确审计质量内部评估的程序及要求。上汽集团实施的质量评估活动主要是针对单个审计项目,计划分为两大类:一是项目评估,即每个审计项目完成之后,由项目负责人对已实施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自我评估;二是周期性评估,即由审计人员不定期抽取部分已实施完毕的审计项目样本,进行交叉复查。

在实施项目评估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1)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2)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及时性;(3)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完整性;(4)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及可靠性;(5)审计发现的客观性、恰当性及有效性;(6)审计建议的合理性、可行性。同时,我们还将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审计项目评估的评分标准,通过评分结果直观反映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评估结果最终还将应用于对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

2.外部评估。外部评估由组织外部的合格独立的检查人员或检查小组负责实施(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但目前在中国,外部评估还不是强制要求,而且定期实施外部评估的条件尚不完全成熟。鉴于此,现阶段企业首先应当致力于改善内部审计环境、优化内部审计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内部评估,在提高自身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适时引进外部评估机制,进一步检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近年来,上汽集团审计室通过自我探索,积极吸收并消化合作外方的先进理念及经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下一步在帮助企业完善内部审计环境的同时,将进一步推进对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估,并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督促企业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S].中内协发〔2003〕20号,2003-04-12.

[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S].2005-05-01.

[3]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S].2012-04-17.

[4]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S].2012-04-17.

第6篇:跟踪审计计划范文

[关键词]军队项目;跟踪审计;工程;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22-01

前言

新时期军队在开展工程建设计项目审计通常会采用以下两种做法:一是概算执行方案审计;三是采用竣工决算审计。这两种审计模式都将有非常浓厚的事后审计的色彩,所以无法克服其中的弊端,甚至会造成一些严舞弊现象。在军队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它是解决事后审计弊端最有效的手段,任何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将经历完整的项目生命期。

一、 关于跟踪审计的概述

跟踪审计科学理念主要是以项目周期的某个发展阶段、过程,甚至是某个环节作为审计的起点,使审计能够涉及到整个项目运作过程。军队项目跟踪审计是军队审计主体需要有计划地介入到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跟踪审计的程序,保证对军队的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的跟踪、审计,从保证进军队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真实性,使建设资金能够正确、合法地使用,增加军队的投资效益。现代化的军事工程建设需要跟踪审计,而跟踪审计的核心是真正把握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周期,针对建设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审计评价,杜绝“秋后算账”的审计现象,逐渐转变为全程跟踪和事前防范。它是一项科学的审计方案。

二、 军队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发展现状

军队工程项目周期非常长,而且投资大、技术非常复杂,所以要控制的环节的比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给军队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影响军队的正常运作。军队工程建设目前的审计方式不能深入现场进行核实,同时也无法确认信息的真伪装,所以难遏制制度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设计变更或者隐蔽工程等的现象出现。跟踪审计作为全过程运态审核的发展模式,它需要将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都能够结合起来,采用立体化监督,这是基建项目审计领域最终选择,实施基础项目跟踪审计最终促成了军队审计模式能够实现真实、合法转变。

三、 军队实施基础项目跟踪审计的相关问题

(一) 军队审计费用有限和跟踪审计的成本过高

跟踪审计的内容和以往的审计模式能够有较大的扩展,同时还涵盖工程建设的多个方面,这种广泛性、全面性和过程性审计模式直接决定了审计成本不断提高,而且军队审计经费相对有限,所以很难承受不断增加的成本,制约了跟踪审计在军队的发展。

(二) 军队审计资源稀薄与跟踪审计的矛盾

一般情况下,跟踪审计的任务非常繁重,在介入时间由工程竣工扩展到工程建设之后,审计时间和审计次数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跟踪审计主要是对项目建设资金方面的审计,比如征地、拆迁费用的支出和管理;设备和材料的使用和采购;建设成本、相关税费标准和财务收支核算,以上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强大的审计力量作为基础,才能够真正满足审计内容的具体要求。由于受军队人员编制方面的限制,审计人员太少,造成了跟踪审计无法有效开展。

(三) 军队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跟踪审计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它要求审计人员要有精湛的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目前军队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并不平衡,大部分还是财务人员从事基础性的审计工作,所以这部分人涉及工程建设的技术问题将无法胜任。

三、 军队实施基础项目跟踪审计问题相关对策

审计程序是指按照计划完成审计工作当中所需要的详细步骤,指出在审计底稿中的证据的位置,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就好像地图对于旅行者,如果没有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就需要查核方向是否有错误,能不能尽快找到最好最快的方法,节约时间和成本,保证审计的时间和成本。根椐中国国家审计程序,对于军队工程项目进行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四个环节的审计,防止项目审计漏洞的出现。

(一) 建立正确的跟踪审计的体系

跟踪审计直接控制了军队项目工程的造价,而且还进行了相应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方面的建议,直接解决了过程采用事后审计“马后炮”等问题,所以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建立正确的跟踪审计业绩评价体系,在以往的审减金额审减率为主的标准体系上,增加一些内容:是否发现工程管理制度的漏洞;是否优化改进合同条款;增进建设单位的利益的相关指标。

审计人员会同有关部门审核项目施工阶段性,比如基础工程、模板工程、砌体工程,进行审核验收,这样可以加强质量等级方面的评定,监督基建人员和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验收进行严格地把关,防止走过场的现象出现。对于一些专业性强、基建人员没有能力验收的项目,则需要邀请专家来进行验收,对于监督基建工程竣工后的验收、技术材料和文件档案,相关部门都需要进行精细的评定。

(二) 充分整合军队审计方面的资源

军队是国家重要的部门,军队审计部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军队审计部门任务重、事务杂、人力少矛盾需要通过增加审计人员的数量去解决,同时必须利用现有军队的审计资源和其他资源合力去解决各个供需方面的矛盾。要想充分整合军队审计方面的资源,我们只有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军队审计的力量。内部审计机构置身组织的内部,而且还熟悉建设项目的情况,它与管理层沟通更加地方便。因此,有时间也有条件保证能够及时地进入现场进行跟踪审计,由于社会审计组织人力资源比较充足,经验非常丰富,对于保密性不高的工程项目可以邀请内部审计人员,帮助军队审计人员了解工程建设的情况,并进行前期的调查和咨询工作,取得更多现场的证据。

比如采用事前审计的工作,就需要通过审查招标文件与合同规定要事前进行预先规定质量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军队项目能够按照标准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国家标准进行。同时审查建设单位需要派驻相关的人员,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是否委托监理及监理的细则、工序的计划或者安排、施工项目的资质和工作经验、工程中的问题验收方案等,都需要施工单位和施工组织人员进行监督。

(三)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军队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用人机制,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去吸引人力,并留住人才,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人才的进步。在年龄、职务和知识结构方面的科学搭配,能够形成金字塔的人才发展梯次,在审计系统内部需要参照现行的干部考评的发展模式,结合审计的特点,真正细化各种各样的考核指标,形成一套自上而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灵活的用人机制。目前高校仍然是军队人才培养重要的基础,军队院校首先要与部队的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地调整学科的配置,不断地更新学科的内容,真正推进教学的改革,建立一个多层次和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机制,给军队的审计力量补充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论

据统计,在军队项目进行决策与设计的阶段,审计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在75%,最高达到了90%,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实施跟踪审计,可以实现审计关口进行前移,可以事先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跟踪控制,真正提高了项目论的可靠性和决策方面的科学性,使工程项目更加地科学合理,从源头上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效益,提高了军费使用率。跟踪审计对项目各个阶段的审查,需要及时发现问题,缩短审计信息反馈的效率,审计人员可以及时地提出相关审计的意见,帮助部门建设单位,可以实现审计工程的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赵辉.军队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资讯导报,2011(14)

第7篇:跟踪审计计划范文

跟踪审计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的一种事中审计方式,其实质是实时审计或同步审计。跟踪审计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初期的跟踪审计内涵与目前理解有较大的区别,主要是对审计效益的跟踪,其实质相当于我国审计机关的后续审计。对于国家投资项目,各国审计机关由于审计体制的不同,在审计介入的时间、审计内容与审计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以美、英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立法型国家审计机关,国家投资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事前建设计划(决策、勘察设计等主要工作的统称)审计和投资绩效审计两个部分,时间主要是一前一后,一前就是建设计划审计,一后就是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估,较少采用与项目建设同步的审计方式。

在我国,对于国家投资项目的审计起步于1983 年,主要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早期的审计内容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审计方式以事后审计为主,随着审计实务的发展,现在正逐步向建设项目管理审计发展,审计方式上越来越强调跟踪审计。2005 年9 月至2009 年3 月审计署对北京奥组委财务收支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开展工作,帮助北京奥组委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管理,查找问题,提高效率和效益,取得显著效果,积累了特大型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经验。审计署2008 至2012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正逐步成为政府审计机关进行国家投资项目审计的主要方式。

在跟踪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目前较为认同的观点是,跟踪审计是指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期间,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或期间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建设实施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效益。然而,跟踪审计的理论多是审计实务的总结,论述的重点一般在于跟踪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审计内容、介入时点、审计风险、实现路径等,或结合某种类型的建设项目进行分析。而审计的内容、介入时点、风险和路径等主要取决于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进行跟踪审计,目前尚未见到对跟踪审计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报道,难以形成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理论成果,制约了跟踪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归纳总结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分析审计模式及适用范围,对推广跟踪审计、发挥审计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家投资项目的特点

本文的国家投资项目是指建设资金仅来源于或主要来源于预算资金的项目。随着政府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投资项目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1. 项目规模较大,技术复杂,周期长。国家投资项目一般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型重点或公益性项目,例如奥运项目、三峡工程、京沪高铁、主要高速公路等属于大型重点项目;而公立学校、医院、社区公共服务、城市市政工程等属于公益性项目。大型重点项目就其项目的性质来说一般也是公益性项目,也有经营性项目,通常因特殊需要而建设,设计复杂,建设规模较大,单体项目较多,建设周期长,需分期进行建设,项目改动较多,影响较大。

2. 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在单一投资主体模式下,政府资金在国家投资建设项目中占有绝对优势,政府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两种:财政投入和国债投入,其中财政投入主要来源于各地方税收收入、上级财政拨款和外部借款等。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和深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建设项目投资领域正初步建立并形成投资主体、资金来源、投融资方式等多元化的新格局。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单一化的投资主体无法满足市场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的必然结果。投资主体多元化能有效解决经营管理的效率问题,使不同能力和背景的人力资源各尽所能。同时,也有利于不同投资主体构筑一个优势互补的创新利益体,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的速度和效益。目前,一些大型建设项目的投资渠道,除财政和国债投入外,还包括银行贷款、外商投资、资本市场融资、社会融资等等。投资主体多元化也使审计主体趋于多元化,给跟踪审计带来了新的要求。

3. 项目管理较为规范,内部控制较为完善。1996 年原国家计委制定《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计建设[1996]673 号),要求国有单位经营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在建设阶段必须组建项目法人。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之后,各省市相继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必须组建项目法人,推行项目代建制。组建的项目法人或采用代建制管理的项目,改变了项目指挥部效率低下、职责不清、专业水平不高等缺点,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随着项目法人制的不断完善,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也日臻完善,项目建设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于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方面的控制也不断加强,通过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将部分审计监督贯穿于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提高了政府审计的效率。

国家投资项目的特点给政府审计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项目规模较大、技术复杂、周期长要求政府审计应该采用事中审计的方式,这对审计资源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致使审计主体多元化,审计分工和界定成为各审计主体发挥审计功能的制约因素;项目管理较为规范,内部控制较为完善,一方面给审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缩小了审计范围,另一方面,如果项目法人有舞弊倾向,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反而会麻痹政府审计人员,干扰问题的发现。因此,有效整合审计资源,采用合理的审计模式,组织审计资源,发挥各审计主体在大型国家投资项目中的作用,对保障国家投资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三、国家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模式

跟踪审计模式就是在进行跟踪审计时,根据被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审计实施单位应采用何种模式组织审计资源,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审计实施。显然跟踪审计模式的组织和构建应结合国家投资项目出现的新形势和特点。本文将总结和构建三种跟踪审计模式,并分析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 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就是指实施跟踪审计时,不完全是实时审计、同步审计,而是跟踪项目建设的各关键点的执行情况,其实质是建设项目决策、设计、实施、竣工、交付使用等各阶段的事后审计。从形式上来看,间歇式跟踪审计具有跟踪审计的特点,是与项目实施同时进行,但就各阶段而言,一般是各阶段建设实施后,审计部门对实施的效果进行审查,如果不符合项目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则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相关部门整改,调整项目阶段性偏差,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

间歇式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各阶段完成情况的审计监督和评价,其审计职能主要体现为监督和评价。此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节约审计资源,间歇式跟踪审计不需要驻现场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可以同时监督多个项目;各阶段审计持续时间短,对项目管理工作的干扰较小;审计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接触较少,审计的独立性较高。其缺点是,不能实时监控,同步审计,是阶段性的事后审计。

间歇式跟踪审计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含内部审计外包给社会审计)。这种审计模式可以将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有限的审计人员充分地利用起来,只要方案合理,也可以对建设项目基本形成全过程的监控,对项目中潜在的舞弊行为形成威慑。审计的内容和介入的时间,可以根据具体审计项目和审计资源的情况,合理选择,并非越早开展越好,越深入越好,而是以最大程度提高审计效率为目的,在节约审计资源的同时,全面地监督项目的建设。

根据间歇式跟踪审计的特点,其一般适用于建设周期长、阶段划分明显、项目管理和内部控制较为完善的大、中型国家投资项目。此类项目建设周期长,在国家审计机关或内部审计机构现有审计力量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实时或同步审计。审计机关可以利用项目进度计划,准确地把握控制点的时间,在阶段搭接时段进行审计,控制阶段性偏差。项目管理和内部控制较为完善,项目质量、成本、进度、安全方面的资料较为完整,各阶段发生的事件均有记录,便于审计人员查找证据,也就没有必要全程实时跟踪。

间歇式跟踪审计实施可根据情况确定审计次数,对于项目十分复杂的可在各阶段结束后进行一次审计,对于较为复杂项目可以适当加密审计监督频率。一般情况下,在决定阶段的可审计1~2 次,审计控制点是:投资机会分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通常仅需监督可行性研究的过程是否科学、合规,评价项目建设方有无瞒报、虚报,弄虚作假的行为,立项的程序是否合规;在设计阶段可审计1 次,审计控制点是:设计方案、设计概算,监督设计方案的形成是否科学,评价审计概算的合理性;在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控制点是:招标投标、采购合同、强制性检查项目的实施、隐蔽工程、工程结算,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多次开展审计,也可以有重点的分项监督,例如在合同大量签订时期仅审查合同签订情况,招投标集中时期仅审查招投标执行情况等;在竣工阶段,是周期较长的一次审计,审计的重点主要是:竣工验收、竣工决算,监督竣工验收的程序,审查竣工决算;交付使用阶段,审计的重点转向经营效益审计,监督项目完成既定目标,审计次数可根据需要确定。

2.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连续式跟踪审计就是指审计人员全过程实时跟踪项目的建设、管理情况,实时地评价、鉴证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出具审计建议,协助项目管理部门完成项目计划目标。就项目而言,连续式跟踪审计是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的结合。就审计实施的过程来看,连续式跟踪审计是典型的事中审计,也就是审计人员作为项目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全程参与了项目决策、设计、实施、竣工、交付使用等各阶段。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审计意见,调整项目偏差,使项目因偏差造成的损失趋于最小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作用。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职能主要是鉴证和评价。其优点是问题发现及时,审计对按计划实现项目目标的作用较大,体现了审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免疫功能。同时存在,审计人员连续跟踪,审计资源占用较多;跟踪审计成为现场职能部门,介入项目管理较多,对项目管理的影响较大;审计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长期共处,审计独立性较弱等不足之处。

连续式跟踪审计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开展项目的连续式跟踪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项目建设单位的内部审计通常情况下是进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当有项目建设时,建设单位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于建设项目实施连续式跟踪审计。审计实务中,大量的国家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聘请工程造价事务所进行连续式跟踪审计,虽然从形式上是社会审计,但其实质是内部审计的外包业务。国有上市公司的建设项目一般采用社会审计进行连续式跟踪。社会审计适于参与连续式跟踪审计的主要原因是工程造价事务所审计人员较专业、较容易招聘和组织,审计成本较低,可以使人员固定配备到项目。对于内部审计而言,虽然审计人员较少,但是对应的审计项目也较少,也可以有效地组织审计力量。而政府审计则不同,政府审计人员通常是公务员,有严格的招考程序,难以根据需要增减人员,因此,政府审计不适合采用连续式跟踪审计的模式。

连续式跟踪审计是完全意义上的实时审计、同步审计,但因其占用的审计资源较多,一般适用于周期短、难以准确划分建设阶段、工程技术复杂、变更较多、项目实施环境复杂、可追溯性不强的中小型国家投资项目。项目周期短,审计人员的占用时间较短,便于组织调配。难以准确区划建设阶段,则难以开展间歇式跟踪审计,需要连续进行审计监督。工程技术复杂、变更较多,要求随时对变更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确认,此时采用连续式跟踪审计,可以及时地对变更内容进行鉴证,避免大量变更导致项目成本偏差过大。项目实施环境如果较为复杂,且后期难以追溯发生事件的真实性,如抢险救灾项目,就应采用连续式跟踪审计方式,避免违规套取国家投资的行为发生。

连续式审计最大的优点是全程实时进行审计评价与鉴证,但也存审计独立性不强的弊端,处理不当会形成审计人员参与项目的管理局面。例如通常情况下,项目部要求审计人员在工程结算款支付凭证中签字,并作为结算款支付的必要条件,而这种做法是将审计人员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技术人员来看待,显然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连续式跟踪审计时应注意避免上述问题,而应采取独立的审计行文,仅对工程结算款进行鉴证,而不出具同意支付的意见。

3. 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是一种组合式的审计模式,将建设项目决策、设计、实施、竣工、交付使用等各阶段的事后审计,与各阶段期间的连续跟踪审计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及社会审计的优势,有效控制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可以提供监督、评价和鉴证三大服务,将政府审计的间歇式审计监督和评价,与内部审计或社会审计的连续式审计评价和鉴证相结合,既考虑到节约政府审计资源的问题,同时顾及实时处理问题的需要,适用于特大型国家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特大型国家投资项目是政府审计监督审查的重点,是民众关注的热点,例如奥运项目、四万亿投资项目等等,然而政府审计资源难以满足对各项目进行连续式跟踪审计,如果仅采用间歇式跟踪审计,显然不能准确地把握项目资金的运用情况,这时就需要内部或社会连续式跟踪审计作为补充。政府审计更偏重于对项目执行情况监督和评价,而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更偏重于对项目事件的鉴证,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对其关心的关键问题要求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进行连续跟踪,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提供的鉴证资料,政府审计可以采信并作为审计证据。

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具备了间歇式和连续式跟踪审计的优点,取长补短,具有较好的审计效果,但是该模式最大的缺点是审计资源耗费较多,会形成重复审计监督。因此,目前仅对项目建设周期长,项目各阶段清晰,各单项工程交错进行、配合紧密,工程技术及外部环境复杂,设计不成熟、过程中变更较多,项目总体目标明确,需要大量建设方配合,而投资渠道多元化的特大型国家投资项目才宜采用。

审计组织实施时,应由政府审计部门统一部署,制定总体的审计方案,指导各项目单位连续式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合理分配审计资源,界定审计重点,避免重复审计。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满足各投资主体对项目执行信息的需要,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将成为今后跟踪审计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

4. 三种跟踪审计模式的比较。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三种模式各有优缺,为便于实务中跟踪审计模式的选用,应比较分析三种模式的特点、适用情况。

第8篇:跟踪审计计划范文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China's construction, the public project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construction financing model.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 of the PPP mode in public project, and the necessity of national tracking audit, lists three problems existing in national tracking audit under the PPP mode, then presents some solutions.

【关键词】PPP模式; 国家审计; 跟踪审计

【Keywords】PPP model; national audit ; track audit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40-02

1 PPP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1.1 PPP模式的概念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PPP模式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

PPP模式可选择的操作模式有:一是经营性项目,对于经营收费能够弥补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等模式;二是准经营性项目,对于经营收费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需要政府补贴的项目可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模式;三是非经营性项目,对于主要依靠政府补助回收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采用建设―拥有―运营(BOO)、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PPP的基本形式包括:管理外包、租赁、建设―拥有―运营(BOO)、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特许经营等。

1.2 PPP模式的特点

PPP 模式的首要特点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形成的一种合作关系,这是 PPP 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在这种合作P系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互补优势,从而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最终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那么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也是PPP模式的特点。

①合作关系。PPP模式强调的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所形成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通过让社会资本参与到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中来,与政府资本共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

②利益共享。PPP模式强调的是项目所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享。政府可获得的利益主要有减少融资压力及成本,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有效供给。社会资本可获得的利益主要有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拓宽社会资本的使用领域。

③风险分担。凡是有危就有机,利益往往伴随着风险,PPP模式强调利益共享,那么风险也应该共同分担,这样是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2 PPP模式下国家跟踪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国家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最终达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是国家对地区、部门和单位管理、使用国有资产的基本要求。

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因此采用PPP模式的建设工程应当纳入国家审计的范围。国家审计需要对该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监督[1]。

3 PPP模式下国家跟踪审计工作的难点

3.1 审计资源和能力不足

PPP模式的工程项目一般会建立长期的、复杂的合同关系,审计人员要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就需要监督与评价在PPP模式中各参与方对风险的辨识及分配给各方共同分担的过程。比如税率和汇率政策发生变化时;项目的整体结构与边界条件;招标文件的编制等方面都需要关注。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法律、财务、工程、税收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巨大挑战[2]。

3.2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对于国家跟踪审计,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目前都是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在执行。但该规定比较原则化,没有明确跟踪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跟踪审计所要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如何保证跟踪审计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做到到位不越位等问题。

3.3 PPP项目的风险评估难度大

在PPP项目实施方案中,风险共担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关注的重点。风险的共同分担主要是通过合同约定而成,目的是将风险和对应的利益进行匹配。随着PPP模式应用的不断推广,PPP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风险问题一旦发生,其对一个PPP项目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审计人员而言,从PPP项目的识别和准备阶段就需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合同约定条款是否合理等,采购阶段的采购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招投标规定,实施阶段的设计、建设、运营各方面的管理情况;项目的效益情况等,一直到移交阶段的资产交割情况,每一个环节都要审查,难度非常大。

4 解决跟踪审计困难的途径

4.1 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审计人员关于财务、工程、税务等多方面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必要时可以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来协助审计,有效避免审计风险。

4.2 完善PPP模式建设项目和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

完善PPP模式建设项目和跟踪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使PPP模式和跟踪审计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为确保PPP模式的有效推进,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PPP模式建设制度,让政府和社会资本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作用,取得最大的效益。

4.3 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能力的审计

PPP模式的跟踪审计应该更加注重工程建设管理能力方面的审计。需要关注概预算、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4.4 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一是建立跟踪项目大数据跟踪审计,要求施工单位每周上报本周的施工进度,采购合同等本周的实时资料以及下周的施工计划、采购计划等,并且可以突击抽查以检验其真实性,对于一个长达几年的跟踪项目,可以更及时更真实地了解项目各阶段的情况。二是不定期对工程实施抽查。针对收集的数据,审计人员可分析哪些部分存在异常情况,并对其不定期实施抽查,查看其施工计划是否执行,材料的对方是否符合规定,工程是否按照规范要求及图纸要求在施工。三是对隐蔽工程的审计,如土石方、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预埋管线工程等工程,在隐蔽前可抽查部分到施工现场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

4.5 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财务审计必须与工程审计相结合,才能完整反映PPP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完整反映资金筹集、使用和周转的真实状况。

【参考文献】

第9篇:跟踪审计计划范文

【关键词】 医院基建; 跟踪审计; 应用

医院基建投资是一个长期行为,资金运作始终渗透在基建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由于医院工程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控制环节多、管理专业性强等特点,若无精细化管理,均可能招致损失。另外,在医院基建实际工作中,大量存在诸如设计变更、隐蔽工程、材料价格完工后求证艰难的“难题”,故大多数医院难以摆脱事后审计处于被动的局面。

全程介入跟踪审计是对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的一种审计模式,即对工程项目从立项论证开始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审计。此项创新的模式,与以往的结算审计不同,它不仅要对施工单位结算书进行数量、单价、费用的审计,还要对设计、概算、施工预算、投标书、合同、签证、变更、材料设备价格、索赔、隐蔽工程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它将审计监督、咨询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及时发现、纠正建设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宁波市第一医院自2008年起,将其应用到医院基建工程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全程跟踪审计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基建管理中的应用

(一)基建项目概况

宁波市第一医院原地扩建暨国际医疗保健中心项目为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工程于2008年2月开工,该扩建项目总面积为56 283平方米,宁波市发改委立项投资额为33 639万元,截至2010年底累计支付在建工程款21 223万元。目前该工程主体已竣工,外墙幕墙已完工,现已进入内部装修施工阶段。在项目开工前,该院和主管部门通过招投标形式,最后确定委托浙江科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信公司)负责该工程的全程跟踪审计工作。

(二)全程跟踪审计前期准备工作

在实行跟踪审计前,院各职能科室总结以往工程审计经验教训,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医院内控的有关规定,先后出台《宁波市第一医院基建项目工程费用管理有关规定》、《基建项目工程款拨付管理办法》、《基建项目工程联系单管理办法》。在院党委领导下,对院审计部门、基建部门、财务部门、代建部门、监理部门以及科信公司的职责做了详细的分工以及合理的定位。目的在于加强和规范基建资金的筹集、使用、核算监督,以达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三)全程跟踪审计的基本流程

全程跟踪审计代表对工程报告的内容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后,汇报院基建部门负责人,并提请监理公司初审造价和确定结算口径,并根据相关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具体流程为:施工单位报送施工量监理单位初审院基建部门审核签字科信公司二审院内审部门确认财务部门付款。

(四)全程跟踪审计的内容

通过与科信公司制定合同计划书的形式,确定了跟踪审计的内容:1.参与审查项目进度计划,提供项目风险分析和综合评价;2.审核各类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及采购合同;3.审核建设单位管理费、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及待摊投资;4.重点审核建筑材料及大型设备采购费用;5.执行《基建项目工程联系单管理办法》,严格审核工程进度支付款;6.工程变更、签证的审核与确认;7.针对隐蔽工程的现场查看和验收;8.审核工程索赔费用的计算过程和依据;9.其他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事项。

(五)强调工程联系单的审核工作

严格执行工程联系单“一单一算”原则,工程联系单传递程序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建单位。要求科信公司全程监督,必需经设计单位签证的联系单由院基建负责签证,指定代建单位负责收发,科信公司出具意见。

设计变更联系单涉及费用的,施工单位须在7日内,填写费用确认《工程变更联系单》,联系单附原设计变更联系单及费用预算单后报监理公司。监理公司对《工程变更联系单》内的工程量进行审核,科信公司按合同有关规定,对单价、数量等审核,并形成《联系单审核意见单》提交医院集体讨论。

(六)注重“隐蔽工程”的造价审核工作

“隐蔽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因而加强隐蔽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消除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安全隐患一直是施工管理及监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跟踪审计的重点之一。要求全程跟踪审计代表到现场去核实工程量、用料规格等,并及时向院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出具造价审计报告。

(七)注重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审核工作

材料的控制是医院工程成本控制的重头戏,基建项目的材料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因此院基建、财务部门要求科信公司建立材料询价体系。为避免实际施工中发生材料型号不对,甚至以次充好的情况,在材料进场时,科信公司参与验核主要材料,核对实际使用材料的品牌、规格型号与投标时所报的有无差别,并做好备案工作,而且设计了《材料变更制度》,在发生材料变更前,应先审核、后施工。要求科信公司将材料勘察作为日常审核工作重点。

(八)做好竣工结算前的审计衔接管理

为做好竣工结算前的审计衔接工作,保证审计质量,要求科信公司收集完整审计所需的施工图、招投标文件、合同、施工联系单等资料,排查施工联系单编号是否连续;核对工程竣工结算汇总表与分部分项工程合计数是否核对相符;发包方提供的材料款、设备款、水电费有无扣回。重点审查联系单签署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目的在于提高审计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二、全程跟踪审计实施后成效与体会

(一)能有效控制和节约医用工程成本

跟踪审计能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加强建设资金监督和管理,为医院的建设资金和工程质量层层把关,从而更好地控制和节约工程项目的成本,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及时、及早发现问题,促进医院各职能科室加强管理,从而堵塞漏洞、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

(二)施工材料、大型设备价格控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宁波市第一医院在没有实施跟踪审计之前,对施工材料采购,多是由施工单位提供样品和报价,结果使确定的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出入很大。实施跟踪审计以后,施工材料价格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全程跟踪审计的介入,宁波市第一医院设计了《材料变更制度》。在发生材料变更前,做到先审核,后施工。从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全过程跟踪,防微杜渐,在某种程度上防范了“不端行为”的发生。

(三)部门相互衔接、客观地促进了医院工程管理廉政建设

从全程跟踪审计操作流程的设计与构建,通过医院六个部门的相互衔接,跟踪审计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制度和程序,科信作为专业的审计公司,是审计咨询的行家,或多或少地分担了医院基建、内审、财务部门的压力,也能有效地制约建设工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使医院的领导干部能站稳脚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医院工程管理廉政建设。

(四)全程跟踪审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鉴于医院基建项目投资风险的客观存在,全程跟踪审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跟踪审计较重视核实工程造价工作,重视工程造价鉴证职能,而轻视医院受托责任的监督和评价职能,轻视提供咨询和建议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后两项职能往往没有硬性规定,与跟踪审计的服务收费也没有直接关系。同时,由于医院领导的层面,意见不统一时,对合理化建议也不一定采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跟踪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2008年起,宁波市第一医院将全程跟踪审计应用于基建管理中,它在宁波市同类医疗机构基建工程中应用甚少,可借鉴的经验几乎为零。但通过应用与实践,笔者认为只有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完善跟踪审计程序,使各制度间相互衔接,才能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这种创新的审计模式,已在实践中彰显其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运用必会使医院基建管理取得一个质的飞跃,值得广大医院基建管理者作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朱虹.浅议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方法[J].大众科学,2007(8):86-8.

[2] 浙江省卫生厅规划财务与审计处. 浙江省卫生基建财务管理问答[M].浙江,2010: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