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识别
一、风险导向审计和风险识别的关系
关于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的公司治理的需要。在《索耶内部审计》第五版中提到“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传统上是对控制的观察和分析开始的,接着继续对与经营相关的风险进行确认,最后,确认审计活动是否与组织的目标一致。McNamee和Selim认为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内部审计首先需要为目标服务,目标是经营的基础,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灵活并且是或应当着眼于未来的。他们提出了首先考虑建立组织目标的方法,接着通过识别、衡量和优先排序等方法评估风险,最后,通过控制和接受风险、规避或分散风险、向其他部门分配和转移部分风险等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可见,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风险识别和评估为起点,以确认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改善为过程,以保障组织目标实现为目标[1]。
风险识别是指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和客观的各种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原因的过程。风险管理人员是在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之后,必须对其面临的各种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分清哪些风险是主要风险,哪些是次要风险;分清哪些风险通过合理的行为是可以避免、分散的,并据此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总结出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2]。一般而言,风险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风险的来源,风险产生的条件,描述其风险特征和确定哪些风险事件有可能影响本单位等。从定义可看出,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风险管理的基础,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未被识别的事件不会在风险回应中得到处理,可能导致意外风险的发生。
二、风险识别常用方法
(一)风险清单法
制作风险清单分析风险种类是分析风险事件原因的最基本、最常用方法。采用类似于备忘录的形式,将企业或单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逐一例举,并联系组织的经营活动对这些风险进行综合考察。风险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的性质及其可产生的损失做出合理的判断,就该企业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逐一归类列出,进行管理,以研究对策来防止风险发生。一般的企业风险类别如下:
风险类别
但需要指出的是,清单只能列举和显示各种存在的风险,却容易使人忽视对潜在风险的研究。所以在分析风险清单时,应密切注意其他潜在风险的威胁。
(二)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是一种识别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的常用方法,它是指根据生产过程或管理流程来识别风险的方法。该法可以用来描绘公司内任何形式的流程。比如,经营计划、油气田开发建设、油气生产、财务管理、科技管理、合同与纠纷管理,等等。下面就以油气生产流程图法为例说明流程图法的分析步骤。
第一,识别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
首先通过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讨论,明确生产流程的细节,然后绘制出一幅描述生产过程的草图。然后逐一对每一阶段、每一环节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风险,找出风险发生的因素,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对全过程和整个企业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第二,设计流程图。
应用流程图方法时,首先应将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按照各阶段的顺序绘制成图。
第三,分析或解释流程图。
流程图绘制完毕后,需对其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对图中的每一个环节逐一调查,找出潜在的风险,并分析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动态分析则着眼于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以找出那些关键环节。
由此可以看出,流程图法的思路是,依据生产的程序,将公司的运作分成一个一个的环节,再逐一分析这些环节和环节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有助于识别关键环节,并可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因此,流程图法的优点是:第一,流程图法能把一个问题分成若干个可以进行管理的部分。虽然这是一件烦琐的工作,但当一个大问题被划分成若干个小部分,工作就容易开展了,从而能够清晰、形象,基本上能够揭示出所有生产运营环节中的风险。第二,流程图法可以使管理人员通过一幅图就认识到整个生产过程。该法的主要缺点就在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从了解生产过程到绘制图表需要相当多的时间,随后还要对图表进行解释。如果一幅图过于复杂,以至于对潜在风险状况描述不清,那么流程图法就不是最优选择。其次,流程图可能过于笼统,它描述了整个生产过程,但它却不能描述任何生产的细节,这就可能遗漏一些潜在风险。最后,流程图无法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即流程图只强调事故的结果,并不关注损失的原因。对于那些不善于定量分析的人来说,流程图法不失为是一种有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但缺乏定量分析是它的一个缺点。因此,要想分析风险因素,就要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三)财务报表法
对一个经济单位而言,财务报表是企业一定期间经济活动状况及其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它记载了企业的大量经济活动情况,包括企业的建筑物、机器设备、产品种类、产品成本以及其他资产项目,经济实体存在的许多问题均可从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财务报表分析法就是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等资料,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风险分析,以便从财务的角度发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和财务损失。
应用财务报表识别风险,关键是从损失暴露入手,先找出损失暴露,再设想可能对这些损失暴露有影响的风险源。以企业的建筑物为例,企业所拥有的建筑物通常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注明,融资租出的建筑物以附注的形式注明。明确了这些现有的和未来将有的建筑物之后,就能考虑和它们相联系的潜在损失,包括一旦发生损毁后的修理费用、内置的存货和设备的价值、建筑物无法使用时的收入损失以及雇员或客户在建筑物内收到伤害后导致的损失。如果是出租的建筑物,还要考虑它被损害时对租赁合同的处置以及替代设施的成本。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利用财务报表基本上就能够识别出企业面临的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人力资本风险。
(四)风险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因素替代法、或连环替代法,是一种通过对某项综合指标的变动原因按其内在的组成因素进行顺次逐个地数量分析,从而确定各个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的分析方法。它一般是在比较分析所确定的差异的基础上,先确定影响经济指标的诸因素及其与指标的关系,并加以排列;再顺序假定一个因素变动,其他因素不变,依次逐个进行因素替代,据以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
应用因素分析法分析计算时通常有五个步骤:第一步根据影响某项综合指标完成轻快地因素,按其依存关系分别建立报告期和基期(计划期、同期或上期)两个指标体系。第二步以基期指标体系为计算基础,用报告期指标体系中各个因素的报告期数逐项顺序地替代其基数,每一次替代后,报告期数就被保留下来,不再退回基数,并计算出该因素变动产生的结果。第三步将每次替代后得的结果与该因素被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综合指标变动差异的影响程度,亦可体现影响方向。第四步是将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值相加,其代数和应同该综合指标的报告期指标与基期指标之间的总差异相符。第五步对该指标的差异及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给予评价。
因素分析法主要是利用指数体系,从数量方面研究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和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对该方法缺乏统一的规定性,致使在分析中利用该方法对同一组资料进行分析时,由于分析指标中各因素分析顺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因而导致其影响分析结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上述风险识别的各种方法在风险识别的感知阶段和分析阶段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等较多地被用于感知风险;风险清单法、事故树分析法和风险因素分析法则较多地被用于分析风险。还有一些方法如现场调查法,与企业内外专家磋商等在两个阶段中都能得到较好地运用。
三、风险识别应用实例
2009年9月,某项目组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有关规定,对某公司进行风险识别。
(一)风险识别的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第一,问卷调查法。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列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判别风险大小和影响程度等。第二,研讨会。将跨部门和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召集到一起,就风险识别进行讨论。第三,流程图法。通过对流程的分析,发现和识别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或地方以及流程中各个环节对风险影响的大小。第四,情景分析法。通过有关数字、图表和曲线等,对未来的某个状态或某种情况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分析,从而识别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以及影响程度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该方法注重说明某些事件出现风险的条件及因素以及当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将发生的风险和产生的后果等。
(二)风险识别的工作流程
主要工作流程有:第一,各部门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收集相关信息,填写《风险信息收集表》。第二,根据《风险信息收集表》,整理分析初始信息,编制《风险调查问卷》。第三,主管领导对问卷进行补充,重点补充公司层面的主要风险事件。第四,发放问卷,并指导各部门进行填写。第五,访谈部门领导,并做好访谈记录,对访谈进行整理,整理出初始公司层面风险和业务层面风险。第六,梳理各部门业务,确定流程目录,绘制流程图,确定业务层面风险。第七,回收问卷并统计分析,结合领导访谈和业务流程梳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确定公司层面风险。第八,向主管领导提交确定了的业务层面风险和公司层面风险,主管领导提出修改意见。第九,通过对公司层面风险及业务层面的风险描述,形成初始风险数据库(风险辨识表),并提交主管领导,主管领导提出修改意见。第十,分析风险成因及影响结果,准备风险评估工作。
(三)对案例的分析
该项目组在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系统地收集和确认公司各个层面对经营目标有影响的风险事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风险事件,并进行归类,形成风险清单;同时,收集各项风险事件的属性信息,如动因、责任岗位、涉及流程、发展趋势等,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工作流程清晰,方法得当,形成的主要成果有,细分出一级流程3个、二级流程16个、三级流程46个、四级流程25个,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判断对每一个业务流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识别,初步识别出主要风险34项,形成公司风险识别表。
四、结论和建议
(一)进行风险识别,应遵循全面周详原则
实现风险识别的目标,必须全面地了解各种风险事件存在和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因素以及因风险的出现而导致的其他问题。因此,必须全面了解各种风险损失的发生及后果的详细状况,及时而清晰地为决策者提供比较完备的决策信息。
(二)进行风险识别,应遵循综合考察原则
企业面临的风险是一个复杂的,其中包括不同类型、不同性质、损失程度不等的各种风险。复杂风险系统的存在,使独立的分析方法难以对全部风险奏效,因此必须根据经济单位的性质、规模以及每种方法的用途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三)进行风险识别,应遵循量力而行原则
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为风险管理提供前提,以保证企业、单位、个人以最小的支出来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风险损失。因此,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组织风险识别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承受财务能力,选择效果最佳、经费最少的识别和衡量方法。如果风险识别和衡量的成本超出对风险管理的收益,这项工作就没意义了。
(四)进行风险识别,应遵循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原则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识别是否准确将决定管理效果。为保证最初分析的准确度,就必须作周密系统的调查分析,将风险进行综合归类,解释各种风险的性质及后果。如果没有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识别和衡量风险,就不可能对风险有一个总体的、综合的认识,难以确定哪种风险是可能发生的,不可能较合理地选择控制和处置风险的方法。风险分析对风险管理的意义是重大的,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的基本要素,不论在风险管理的其他方面做得多么完备,只要在识别方面失去系统性和准确性,则无法对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五)进行风险识别,应提升审计高度,从关注局部风险上升到关注战略风险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者一直致力于提高供应链效率,高效的供应链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潜在地增加了供应链的风险。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风险管理,充分考虑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避免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损失。
1 供应链风险管理
1.1 供应链风险的定义
供应链风险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风险在供应链领域应用的一个特例。关于供应链风险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定义。Cranfield把供应链风险定义为供应链的脆弱性,认为供应链风险不仅产生于供应链内部,而且是外部风险严重混乱的表现[1]。Christopher将供应链风险定义为从最初供应商到最终产品的传递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物料和产品流上的任何风险[2]。国内学者马士华从供应链外在环境和内在结构的不确定性出发,认为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产生内生不确定性和外生不确定性的因素,并认为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就存在一定的风险[3]。
总结众多学者的观点,供应链风险就是指可能对供应链中的节点或整个供应链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不确定性,是一种潜在的损失,它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1.2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度量供应链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供应链风险,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供应链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并对供应链风险的处理建立监控和反馈机制的一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
2 供应链风险识别
供应链风险识别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首先把供应链风险识别做好,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供应链风险识别是指供应链风险管理者在各类风险事件发生之前运用各种方法系统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潜在原因。目前来看,供应链风险识别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是一种简单、容易操作又实用的方法,该方法广泛应用到各种预测和决策过程中。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对一些影响较大而又无法用分析的方法加以识别的风险时,德尔菲法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
(2)财务报表法
财务报表法就是根据企业的财务资料来识别和分析企业每项经营活动可能遭遇到的风险。财务报表法是企业使用最普遍,也是最为有效的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各种详细附录就可以成为识别各种风险的工具。
(3)故障树法
故障树法是利用图解的方式将大的故障分解成若干小的故障,并且对引起故障的各种原因进行分解。由于原因分解后的图形呈树枝状,因而称故障树法。在对供应链风险识别时,该方法可以将风险发生的原因层层分解,排除无关因素,从而找到产生影响较大的风险及原因。
(4)风险问卷法
风险问卷法是以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来设计问卷,并发给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内部各类员工去填写,让他们回答本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风险因素。可以为风险管理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风险管理者来系统地识别风险。
用于供应链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应该注意到每种识别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识别出全部的风险,在选择供应链风险识别的方法时,不但要考虑供应链的类型、规模的大小,还要考虑识别方法的特点,两方面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风险识别。
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供应链内生风险评估
3.1 供应链风险评估
供应链风险评估是指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估计与度量。风险识别只是风险管理进行的第一步,还必须对可能出现的损失结果、损失的严重程度予以充分的估计和衡量。在进行供应链风险评估时不仅要考虑风险对供应链节点上某个企业的影响,还要考虑风险对整条供应链的影响。从风险造成的损失方面来看,不仅要考虑风险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还要考虑风险发生带来的其他损失,如信任危机、客户的流失、企业名誉下降等一些无形的损失。
一般来说,根据供应链风险产生的来源进行分类,可以将供应链风险分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供应链内生风险是指由供应链内部因素造成的风险,一般表现为供应链管理风险、信息风险、合作伙伴关系风险等。供应链外生风险主要指由外界的不确定性导致风险发生,一般指自然灾害、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
本文主要对供应链内生风险建立模型进行量化评估,从风险发生的频率来说,内生风险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外生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时,选择内生风险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风险、合作风险和信息风险作为一级指标建立模型。
3.2 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
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可以评估供应链内部风险的级别,一般可以分为风险性高、中等和低3个级别。
3.3 算例分析
对某供应链进行内生风险评估,根据历史数据及专家打分,可以得到对管理风险、合作风险和信息风险3个一级指标对供应链内部风险的权重,以及3种内部风险的5个二级指标权重,见表1。
为了评估该供应链内生风险的大小,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计算。
(1)因素集的确定:一级指标有管理风险、合作风险和信息风险3个因素,一级指标的3个因素分别包括5个二级指标。
按照最大隶属原则,该供应链内生风险高。并且内生风险的3个一级指标的风险性也可以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得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管理因素风险性一般,合作因素风险性高,信息因素风险性较高。如果要有效地防范该供应链的内生风险,重点要控制信息因素产生的风险。
4 结束语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供应链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系统地认识供应链风险,深入研究供应链风险管理,使企业管理者对供应链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风险的预防以及规避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R]. Cranfield University, Report on behalf of DTLR, 2002.
[2] Christopher M, Lee H. Mitigating supply chain risk through improved confid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4,34(5):388-396.
[3] 马士华. 如何防范供应链风险[J].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3):21.
[4] 丁伟东,刘凯,贺国先. 供应链风险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4):64-66.
关键词: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
在医药生产领域,由于药品生产管理的不当所造成的药害事件频繁发生,它在给患者带来极大健康危害的同时,也给药品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环境、物料、设施、工艺、管理等多项因素都对药品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也是药品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对于这些风险因素,制药企业如何采取更好的措施,有效防范药品质量问题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化、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药品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正逐步应用于医药领域,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生产者和一线操作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较片面,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等,已经严重影响了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基于此,本文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的阐释,以提高人们对生产过程中一些严重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工艺的风险识别程度,期望能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1药品生产风险管理工作概述及意义
药品生产风险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危害的所有因素以及其危害程度的组合.风险管理则是通过对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别和处理,以最低的成本将风险所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小,它属于一种高效的、科学的管理办法,其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损失.在现代药品生产领域,有效应用风险管理,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更好的预测,避免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发生,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风险危害降到最低.在药品风险管理工作中,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实际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以及分布的基本情况,进行所监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需要指出的是,药品监管机构对于整个药品生产过程的熟知程度直接影响各项风险因素的准确确定,因此,监管机构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技术专家监督管理队伍[1].风险管理是目前药品制造企业质量控制系统自我完善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生产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能够明确风险因素,识别风险级别,有效提高药品生产的规范化程度和工作人员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人员、物料、设备、环境等风险因素对于药品质量的影响.实施风险管理工作能有效避免由风险因素对企业造成的经济、名誉等方面的损失,促使整个药品生产过程高效和稳定运行,进而对保证药品的生产质量提供帮助.
2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系统地使用所有信息(包括历史数据、理论分析、现有的判断结论)来寻找和识别整个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风险或问题的潜在根源.风险识别就是要确定可能会出的差错和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风险因子有很多,比如工作人员、物料、生产设备、设施和生产环境等.对于药品监管机构而言,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可采取的比较常用的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流程图法等,但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准确地将药品生产环节中的所有风险因素识别出来,所以,在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药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相应的识别工作.另外,由于药品质量风险识别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间断的重复过程,因此并非只通过几次简单的分析和调查就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其存在的许多风险因素均需要经过反复的识别才能确定.
2.2风险分析和评估
风险识别工作结束后,生产环节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隐患就基本确定下来,此时就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判断,并与给定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风险分析评估工作针对具体的风险因素,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对危害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为药品生产企业更好地制定风险应对方案提供依据.药品生产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目的是,以药品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为基础,对存在风险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找到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对于一个有效的风险分析和评估而言,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十分重要,它决定了评估结果的质量.风险分析评估结果可以是风险的定量评价,也可以是定性描述.进行风险定量评估时可以用概率表示,进行定性评估时可以用“高”“中”“低”表示,也可以用“计分”的方式来进一步限定风险排列的顺序.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有统计(包括鱼骨图、检查列表和流程图)、事先危害分析、风险排列计分过滤、失败模式效果分析(FMEA)、危害分析、主要控制点(HACCP)及基础危害分析.
2.3风险应对
[2]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防范和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风险应对就是在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手段.现阶段,比较常用的风险应对处理手段主要有以下内容:(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在对风险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之后,得知这种风险存在极为严重的影响,而又不存在一种能预防和降低其危害程度的有效方法或措施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主动放弃的处理方式.它能从根本上解决风险所造成的严重后果.(2)风险转移风险转移主要是当自身不愿承受风险因素所导致的损失和危害时,主动将风险因素通过一定的方式转交于第三方单位或个人的一种措施.风险转移的实现主要借助于保险或者合同,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将风险损失的法律责任或财务损失转交于第三方机构或个人.(3)风险预防风险预防主要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一系列有效防范措施的应用,而实现的一种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重要举措.风险预防工作并不能够将风险完全消除,只是从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4)风险抑制风险抑制是针对风险事件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情况,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件损害程度和危害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风险抑制不会影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危害程度和范围.(5)风险自留针对一些风险事件,短期内还没有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或所采取的风险应对费用本身已经严重超出风险事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时,企业一般自己承担损失,这即风险自留.
3药品生产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现阶段,对风险管理工作,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其自身也存在着风险意识缺乏以及对风险管理基本工作流程及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也就难免出现管理片面化的现象.如,目前多数的制药企业在生产环节,往往片面地注重对风险的监控和应对,而欠缺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而且针对风险的应对措施也存在单一化特点,不能很好地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工作.另外,药品生产企业缺少科学的风险管理培训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风险管理工作的可控性、系统性及前瞻性[3].(2)对物料供应商的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风险管理工作,更多的药品生产企业重视的是包括人员操作的规范性、质量保障能力的有效性、生产设备的完好性等在内的内部管理工作,而对一系列的外部工作,如物料采购、内包材料等相关生产原辅料的风险管控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生产企业对于物料供应商资质缺少严格的认定和评估,对于各种材料也缺乏针对性的检查、验收体系等,这些因素都将对后期生产药品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3)风险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虽然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已经完成了相应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但更多地是根据现有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来确定风险的应对措施,而缺乏对风险因素的深入调研.与此同时,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过于单一,风险指标一成不变,这也直接导致风险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进而可能对风险隐患的发现及识别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不利的影响.
4强化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举措
(1)强化生产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工作并非只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需要全体员工参与的系统性工程.针对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管理者和一线操作人员风险意识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风险培训工作,具体培训内容应该涵盖风险管理概念、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实践应用等.企业高层管理者还应适时出国考察,参与管理层交流等,以提高其风险管理意识[4].(2)建立和完善一套风险管理体系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要将风险管理范围扩大到涵盖物料采购、检验、成品贮存以及运输等环节,加强对物料供应商供应材料的检查和评估;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以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实施;另外,还需要针对风险因子,进行信息化管理,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5].(3)不断推进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时更新要对相应的风险管理要求和标准进行更新和调整,并有专门人员负责完成对风险管理的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上交管理者,实现风险管理工作的实用性和灵活性.(4)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由于风险具有可变性,药品质量监管机构也难以对其发展变化进行准确的预测,而且风险的应对措施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地进行摸索,因此,需要监管机构强化信息反馈机制建设,建立一套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同时设立相应的风险信息反馈表,深入到生产企业搜集影响药品生产质量的各类风险信息,结合相关信息对风险决策进行反思,并及时对风险决策方案进行调整.另外,要加强对已发风险事件情况的有效反馈,为下一阶段的风险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6].
5结语
在药品生产领域,为更好地控制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企业中.其成功实施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有良好的防范作用,对于药品质量的保证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景瑞.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监管中的应用[J].食品与药品,2015(1):75-76.
[2]林琳.药品质量风险规制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11.
[3]马晓英,张嘉强.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30-31.
[4]梅源.注射剂质量风险分析及监管对策[D].济南:山东大学,2013.
[5]张昊.制药企业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政府规制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14.
关键词:风险;项目风险管理;石油化工工程
Abstract: risk management throughout all phas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other areas, is a key and difficult in project management. Its essence is to eliminate various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in the most reasonable way. Risk management includes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risk response, a set of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I combine practical work, standing in the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or's point of view,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theory of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chemical project construction,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theory of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control the project risk.
Keywords: risk;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petroleum chemical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E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风险及项目风险概述
1.1 风险概述
风险的定义很多,但大致可分两类,第一类定义强调风险的不确定性。第二类定义强调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事实上,风险是一个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它可能带来不确定结果的综合效应。风险具有客观性、偶然性、可变性等特征。
1.2项目风险的概念
工程项目风险就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从项目决策开始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造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性及其发生的概率,项目风险的差异性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即因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经济的不确定性。
2项目风险管理
2.1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项目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是指对项目活动中涉及到的风险加以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实现项目总目标的科学管理方法。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
2.2项目风险管理的系统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分五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分析、风险决策、风险决策实施以及监督、检查、评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反复循环的系统的完整的过程。
2.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是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2.1.1 风险识别的过程
(1)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2)建立初步风险因素清单。
(3)确立各种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
(4)制订风险预测图。分析风险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潜在的危害。
(5)对风险进行分类。
(6)建立风险目录摘要。
2.2.1.2 风险识别主要方法
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分解法、故障树法、专家调查法、流程图法、情景分析法、财务报表法、敏感性分析法。
2.2.2 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
2.2.2.1 对风险评估的认识
风险的评估就是在前期预侧和识别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估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置这种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影响风险管理的决策,它的准确性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正确性。
2.2.2.2 风险评估的方法
按性质分为定性、定量及两者结合的方法。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等;定量的方法主要有蒙特卡罗模拟法、图形评审技术、风险评审技术等。
2.2.3 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是对已识别并量化的风险采取各种措施和对策,尽可能的规避、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以及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相应措施,完成工程项目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制订规划对策、执行对策、监督检查等几方面,风险应对应注重事前控制,其主要的措施和方法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降低、抵消、分离、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等。
3石油化工项目风险管理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安装工程量巨大,参建人数多,风险控制难度极大。质量、进度、成本、HSE四大管理目标的风险管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须统筹兼顾。
3.3.1成本风险控制
成本风险管理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图预算是使施工阶段控制目标。它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其基本原理是把计划成本作为项目目标成本,由于各种风险的存在,势必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将实际支出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偏差并找出偏差值,在分析偏差原因即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如图1所示
图1 成本风险控制动态循环图
工程策划阶段是项目总体成本控制的关键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组织机构设置合理、施工方案选择科学、施工技术先进的策划,可以降低工程施工成本造价5%~10%。石油化工项目策划阶段重点应把握好组织机构模式的选择、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控制的策划,另外,选择资质能力强、具有相应管理能力和施工技能高的施工队伍也是确保避免成本控制风险的前提条件。
3.3.2进度风险控制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加强施工阶段的进度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进度风险管理就是指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制定、审核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定期跟踪、检查工程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进度对照、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偏差,对产生偏差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或修改工程进度计划。进度风险控制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直至按合同约定的工期如期完成。
进度目标能否按期实现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必须事先对影响进度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调查研究,预测、评估这些因素对工程建设进度产生的影响,并编制可行的进度计划。在执行进度计划过程中,运用动态控制原理,不断进行检查,将实际情况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找出计划产生偏差的各种风险因素,经过分析、评价后,找出主要风险,制定措施并加以实施纠正偏差。措施的确定应依据两个前提:一是通过采取补救措施可以维持原进度计划,使之正常实施;二是采取补救措施后仍不能按原进度计划执行,要对原进度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正后,再按新的进度计划执行。
因此,进度风险管理必须事先对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对进度计划的影响,然后编制进度计划并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与计划的差别,对出现的偏差原因进行分析,找到风险源,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计划,循环反复,直至项目竣工,如图2所示。
图2:进度风险控制的动态循环图
3.3.3质量风险控制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从准备工作开始直到竣工验收结束全过程的系统控制。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是指对施工准备阶段包括技术、人员、机具等方面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控制,保证消除或降低准备阶段可能的质量风险。事中控制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过程控制发现可能影响质量的风险因素或关键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或降低质量隐患。事后控制是指施工完成后对于已形成的成果包括资料作最后把关。
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风险因素有五个,即: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方面考虑,如图3所示。
图3:质量风险因素分解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风险因素分专业、按工序结合具体工程特点,合理地设立“质量控制点”,针对关键因素进行质量风险控制,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3.3.4 HSE风险控制
HSE是英文Health,Safety,E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HSE体系按规划(PLAN)实施(DO)验证(CHECK)改进(ACTION)运行模式建立,即PDCA模式,它是通过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式。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
石油化工项目HSE风险因素多,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高空坠落、高空坠物、机械设备伤害、交通事故、放射性伤害、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会同具体实施作业人员组成的风险识别、评估小组,共同进行讨论,对危害程度高、发生频繁、超出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风险进行重点识别、评价,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危害因素,一一列举形成HSE风险检查表。
关键词:如何学习;行政事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 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进行解析。
一、风险评估的概念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的依据。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目标相关联。既要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也要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评估要考虑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 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二、风险评估的程序
风险评估由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构成。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自觉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才能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单位总是在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中去赢得生存和发展。风险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没有风险意识,不知晓风险,不能准确地识别风险,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如果忽视风险盲目发展,必然导致单位处于不利地位。不做事不发展看似没有风险,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本身也是一种风险。风险评估贯穿于单位经营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
(一)目标设定。单位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地、系统地、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这里所指的设定的控制目标主要是指总则中规定的内部控制五目标。如前所述,单位实现了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能够转变发展方式,所以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单位目标设定之后,要根据既定目标有计划地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外部相关信息。单位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收集量,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单位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这些风险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通过日常或定期的评估程序与方法加以识别。这些风险因素具体化为各项应用指引中的主要风险。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应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单位的风险清单。
(三)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风险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观察与分析,借助于经验和判断对风险进行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一般不需要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使用起来简单易行。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面谈及研讨会等形式进行风险分析,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或者行业标准及惯例等,对风险相关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在不需要进行量化时,或者进行定量分析需要的数据无法取得,以及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不经济时,一般应采用定性分析。
风险的定量分析,是指运用一些数据分析模型,将有关风险及其影响予以量化,在此基础上判断风险重要性程度的方法,如敏感度分析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法等。定量分析需要对构成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程度赋予数据或货币金额,使风险分析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均被量化。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能够提供更高的精确度,往往应用在复杂的经济活动分析中,是对定性分析方法的补充。
(四)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风险应对政策的选择。单位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风险规避是单位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降低指的是单位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单位准备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单位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单位应当综合运用这些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以目标设定为基础,单位在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之后,通过风险应对策略,排除了风险规避、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凸显了风险降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配套指引中的系列应用指引明确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风险点,并经过风险识别、分析之后,结合应对策略,重点对风险降低作出了规定,即系列应用指导提出的各项控制措施。
三、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由于所面对的层面不同,因而重点关注的方面也不相同
有研究表明,临床护理工作与患者安全相关性指标,如: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患者压疮、给药错误等有密切关系。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2]。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1 护理风险
1.1 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研究显示,护士为患者提供的直接护理时数,与注册护士占所有临床护理人员的比例和医源性泌尿系统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压疮发生率等指标呈负相关。护士的工作经验缺乏、能力水平低下以及工作疲惫、紧张,均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行为过失,也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
1.2 管理因素
管理者应给予护士充分的关怀,管理者应给护士深造的机会,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她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护理常规、规范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以及工作过程、流程存在漏洞和缺陷。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规范是护理人员实施工作的依据。护理常规、规范的缺乏可以导致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增加风险。
1.3 患者因素
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生活方式、与医务人员的合作等方面存在风险。在医院中存在不同风险的患者,如儿童和体弱的老人、昏迷的患者、使用血液或者血制品的患者、临终患者、需要约束的患者、有坠床或者跌倒倾向的患者、有潜在深静脉栓塞危险的患者等。存在风险的患者应当是护理工作中关注的重点人群。
1.4 技术因素
技术不熟练,静脉穿刺技术差,药物外漏、外渗,抢救时配合能力差。
1.5 设备及环境因素
医院的设备、设施、护理环境,活动空间、地面是否湿滑、各种设备是否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等,特别是抢救设备必须保持完好状态,一旦有故障,就可能会使抢救失败,导致患者死亡。 转贴于
2 护理风险管理
包括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管理效果评价[3]。
2.1 护理风险的识别
2.1.1 概念
护理风险的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3 种:①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入手,分析和明确易发生风险事件的关键部门,如:急诊、手术室、ICU;关键环节,如:输血,输液,应用青霉素、氯化钾、氨茶碱等容易出现问题的药物;关键人员,如:新毕业人员、新调入人员及进修实习人员;关键时段,如:节假日、双休日、中班、夜班等。②根据护理质量控制及晚夜间护士长夜查房情况,掌握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信息。③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进行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护理风险分布情况。
2.1.2 护理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
对护理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理论研究,以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将护理风险分为6 类:①给药类,指各种途径的给药(包括输血和血液制品);②技术操作类,如吸氧、口腔护理、灌肠、导尿等;③患者意外类,如压疮、跌倒、烫伤、导管脱落、化学药物外渗等;④护理服务类,如护士脱岗、态度差、动作粗暴、沟通不到位、缺乏责任心等;⑤护理记录类,如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涂改、与医生记录不符等;⑥护理管理类,如护理人员缺乏、规章制度不健全、物品配备不充足、抢救物品未处于备用状态、与护理相关费用有误等。
2.2 护理风险的评估
护理风险评估是通过风险识别发现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确认风险的性质,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如高风险患者的跌倒评估,长期卧床的病人压疮风险评估等,通过对评估资料和数据的分析,进行正确的风险管理。
2.3 护理风险的处理
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针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之后的风险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程红群,陈国良,蔡忠羊,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94-95.
[2] 周建妙,应晓薇.急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护理研究,2007,21(5):1201.
[3] 王月枫,陶红.国内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其应对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62-63.
关键词:风险;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1风险的概述和特征
1.1风险概述
风险的定义最初出现于1901年美国的A.M.威利特所著的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风险是关于不愿意发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这一定义强调风险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其后许多专家学者在此基础上给风险下了各种大同小异的定义。
虽然风险的定义很多,但大致可分两类,第一类定义强调风险的不确定性。第二类定义强调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风险是一个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它可能带来不确定结果的综合效应。
1.2风险的特征
风险的特征指风险的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包括:客观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损失性、结果双重性。
2项目风险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2.1项目风险的定义
一般认为: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影响因素,使项目的最终结果与项目相关利益主体的期望产生背离,从而给项目相关利益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2.2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
形成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于项目发展与变化情况的认识和应对决策等方面出现问题,包括:
①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
②信息本身的滞后性特征。
③项目信息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方面的问题。
3项目风险的来源
项目风险来源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项目风险会有不同的引发来源。主要包括:
(1)自然风险: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房地产项目造成影响,从而对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造成损失。
(2)政治风险:指由于政策的潜在变化给房地产开发和经营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包括:政治环境风险、政治体制改革风险、环保政策变化风险、战争风险、经济体制改革风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风险、住房制度改革风险等。
(3)经济风险:指一系列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包括:融资、财务、地价、市场供求、工程招投标、国内经济状况变化等方面的风险。
(4)技术风险: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技术结构及其相关变量的变动给房地产投资可能带来的损失。包括:科技进步,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革新、建筑材料改变和更新、设计变动和计算失误、生产力短缺等风险。
(5)社会风险:指由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而给从事房地产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包括:城市规划、容积率变更、区域发展和文物保护、社会治安、公众干预等风险。
(6)国际风险:指因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对地区性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国际投资环境风险、货币汇率变化风险。
(7)内部决策和管理风险:指由于开发商策划失误、决策错误或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预期的收入水平不能实现。包括:投资方式、地点、类型选择、组织管理、时间管理、合同管理等风险。
4项目风险的识别
4.1风险识别的定义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有:识别引起风险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主要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如何。4.2风险识别的过程
(1)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首先要辨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然后确认这种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2)建立初步风险因素清单。把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列出清单,应包括各种影响环境、决策等。
(3)确立各种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根据初步风险清单中所列的各种主要风险因素,推测与其相关联的各种可能性,重点是资金的财务结果。
(4)制订风险预测图。分析某风险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潜在的危害。
(5)对风险进行分类。首先能加深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能辨清风险的性质,有助于制定风险管理目标。
(6)建立风险目录摘要。这是风险识别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建立项目风险目录摘要,可将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汇总并排列出轻重缓急,能给人一种总体风险印象图。
4.3风险识别主要方法
(1)分解法:就是将项目管理过程中复杂的难于理解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成小系统,这也是人们在分析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2)故障树法:就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风险分解成各种小的风险,或对各种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解。该法是利用树状图将项目风险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分层排列的方法,这样容易找出所有的风险因素,关系明确。
(3)专家调查法:包括集思广议法和德尔菲法。其中后者是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五十年代初发明的。它主要依靠专家的直观能力对风险进行识别,即通过调查意见逐步集中,直至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致,故又叫专家意见集中法。
(4)流程图:用于给出一个项目的工作流程,项目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信息的图表。
(5)情景分析法:通过有关数字、图表和曲线等,对项目未来的某个状态或某种情况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分析,从而识别引起项目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
(6)财务报表法:根据项目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为基础,将每一会计科目作为以风险单位进行分析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汇总,得出结论的方法。
(7)敏感性分析法:研究项目生命周期内,当项目的变数以及项目的各种前提假设发生变动时,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会出现何种变化以及变化范围有多大。
5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
5.1对风险评估的认识
风险的评估就是在前期预侧和识别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估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置这种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影响风险管理的决策,它的准确性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正确性。
5.2风险评估的方法
按性质分为定性、定量及两者结合的方法。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等;定量的方法主要有蒙特卡罗模拟法、图形评审技术、风险评审技术等。按用途分为:风险源分析识别、风险发生的概率预测、频率统计分析、风险后果的评估、风险决策、管理计划和对策的制订等方法。按适用评估对象分为:针对工期、事故(或故障)、合同、管理、汇(利)率、自然气候、工程地质条件、灾害、预测和决策等的分析评估方法。
6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1)减轻风险。通过缓和或预知等手段来减轻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缓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
(2)预防风险。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通常采取有形和无形的手段。
(3)回避风险。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他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
(4)转移风险。指将风险转移至参与该项目的其他人或组织,所以又叫合伙分担风险。
(5)接受风险。指有意识地选择承担风险后果。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接受风险是最省事最省钱的风险规避方法。
(6)储备风险。指根据项目风险规律事先制定应急措施和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项目风险计划,一旦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就动用后备应急措施。
7项目风险控制
(1)项目风险控制概念。
风险控制是指利用某些技术,如原型化、可靠性工程学以及某些项目管理方法等设法避开或转移风险。
关键词:CMMI;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过程域(RSKM)
0 引言
何为项目风险?项目风险是指项目运作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一旦发生就会变成项目问题,会对项目产生不利的影响,包括对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严重的可能影响项目目标的达成,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风险管理(简称RSKM)的目的在于,在问题发生之前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而策划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如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管理,包括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断识别、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制定缓解措施,必要时加以实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控制,避免其发生,即便是发生了,也因为事前制定了应急措施,可以尽量缓解对项目产生的不利影响。
1 CMMI的风险管理流程
在一个项目中如何实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包括哪些活动?应按照怎样的流程策划安排以及实施这些活动?CMMI模型的风险管理过程域将风险管理分为3个部分,分别用3个特定目标加以规范:①风险管理准备,②识别和分析风险,③缓解风险。为达到这3个目标的要求,模型给出了对应于3个目标的特定实践,也称为最佳实践,项目通过最佳实践的实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和监控。
CMMI模型的风险管理过程域定实践要求如下:①SG1 Prepare for R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准备;②SP 1.1 Determine Risk Sources and Categories 确定风险来源和类别;③SP 1.2 Define Risk Parameters 定义风险参数;④SP 1.3 Establish a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建立风险管理策略;⑤SG2 Identify and Analyze Risks 识别和分析风险;⑥SP 2.1 Identify Risks 识别风险;⑦SP 2.2 Evaluate, Categorize, and Prioritize Risks 风险评估、分类和确定优先级;⑧SG3 Mitigate Risks 缓解风险;⑨SP 3.1 Develop Risk Mitigation Plans 制定风险缓解计划;⑩SP 3.2 Implement Risk Mitigation Plans 实施风险缓解计划。
下面就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按照模型的目标要求,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施做进一步的说明。
2 准备风险管理
准备风险管理包括组织和项目两个方面的要求。因为项目存在于组织当中,在组织层面应对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约束,对风险管理的过程和活动进行定义,包括收集和积累组织中历史项目曾经发生的问题、曾经识别的风险、曾经获取的经验,形成组织的风险管理资源和经验值,并对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以指导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在项目层面,立项之初项目经理应按照组织对风险管理过程的要求,对项目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来源和类别的划分,其目的是要根据不同的风险来源和类别,确定更为有效的风险监控和管理措施,以其投入较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同时要在组织定义的范围内确定本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制定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管理。
(1)确定风险的来源和分类。组织的EPG(过程改进工程过程组)要收集历史项目曾经识别的风险、曾经发生过的问题以及获得的经验,形成组织级的风险库,并对收集到的风险进行来源和类别的划分。来源可以分为来自项目内部的或外部的风险;类别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质量、项目管理、技术、客户需求等各种类别;
(2)定义风险参数。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一般会关注这样一些指标:风险概率、风险影响、风险值、风险阈值,我们称其为风险参数。有些风险参数会随着项目的进展情况发生变化,因此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应定期对其进行量化的评估,以了解风险的状态,必要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量化评估是为了对其状态有一个更明确的界定,在进行量化评估时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此,要在组织层面对这些参数进行量化的定义,以指导项目进行相应的评估。
风险概率,即风险发生的实际可能性。对于识别出来的项目风险,要对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量评估。风险概率一般可分3-5个级别,每一级别都会用一个具体的数值进行定量描述。风险概率按5级划分的例子如表1所示。
风险影响,即风险实际发生时对项目目标(进度、成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因为要考虑对成本、进度和技术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分别从多方面判断风险影响值,最终取多个值中的最大值,然后按等级进行定量划分定义如表2所示。
风险值,即风险概率与风险影响的乘积。在风险管理中一般会同时关注两个因素,即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单独考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全面反映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结果。为了将两个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引入了风险值的概念,风险值也可理解为风险的级别,它体现了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项目经理可以借助风险值来判断风险的状态,进而决定是否应采取措施缓解风险。
风险阈值,是一个或一组判断风险状态的临界值或控制点,其含义为某一风险的风险值接近或超过这个临界值或控制点,这个风险极有可能转化为项目问题而发生,因此项目需要对这样的风险给予高度的关注,及时采取缓解措施化解风险。组织可以根据积累的历史项目风险值的平均水平定义一个统一的风险阈值,也可以为不同分类的风险定义一组阈值。
(3)建立风险管理策略。在组织层面要制定持续管理和应对风险的策略以指导项目实施风险管理。项目经理应在项目策划阶段按照组织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对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策划,形成风险管理计划。
一个有效的策略必须考虑应对风险的方法、风险跟踪和监控的力度、风险管理及意外事件处理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风险应对有4种方法:规避、转移、减缓、接受。①规避: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太大,又没其他合适措施加以缓解时,通过改变原有项目计划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消除风险存在的条件,保证项目目标实现,从而规避风险;②转移:通过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一旦转变为问题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至项目以外的第三方;③减缓:采用成熟的技术或其它一些方法将风险发生的概率或不利影响降至项目可以接受的水平;④接受:项目团队决定直接面对项目风险,并愿意承担风险事件的后果。
风险跟踪和监控的力度可以考虑与项目管理中的整体跟踪管理相一致,比如每周对那些风险值接近或超过阈值的重要风险进行跟踪,监控风险值的变化,评估为缓解风险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每个里程碑对新的风险进行识别,对已识别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估,持续地监控风险管理,决定最迫切需要处理的风险,并确保缓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在对风险实施缓解措施的同时,对一些重大的风险、极有可能转化为项目问题的风险要制定应急措施,一旦缓解措施失败,风险成为问题发生,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3 识别和分析风险
识别和分析风险涉及的是项目层面的具体活动。识别风险是针对具体的项目,系统化地识别已知的和可预测的风险,包括确定风险的来源和风险产生的条件,判断风险可能发生的阶段,描述风险特征。风险分析包括对每个识别出来的风险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按照评价的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监控和实施缓解的优先级。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风险识别和分析也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除了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对影响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之外,还应当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定期的进行。
(1)识别风险。在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考虑进行识别:①参考组织风险库中记录的历史项目风险;②参考和当前项目类似的历史项目曾经识别的风险和遇到的问题;③考虑项目本身的特点。
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还包括头脑风暴法、Delphi法、核对表、SWOT技术等: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风险识别手段。由项目经理组织合适人员(可考虑项目组成员、外聘专家、客户等各方人员)组成小组,通过会议的方式,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进行风险来源的识别,分析项目可能风险。鼓励与会人员自由发表见解,禁止评论并控制时间,同时指定记录人记录所有风险。会议结束后,项目经理整理会议列出的风险,合并同类风险并进行评价排序。
Delphi法:组织部分专家就某一主题达成一致意见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需要确定项目风险专家,他们匿名参加会议。组织人员使用问卷方式征求专家对重要项目风险方面的意见,汇总整理后将意见再反馈给每一位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这个过程经过几个回合,就可以在主要的项目风险上达成一致意见。Dephi法有助于减少数据方面的偏见,并避免个人因素对结果产生的不适当的影响。
核对表:利用以往类似项目和某些其他信息来源中积累的历史信息和经验,编制风险识别核对表,根据当前项目特点,按照核对表中列出的风险项逐一检查识别出风险。使用核对表的优点是它使风险识别工作快而简单。
SWOT技术:根据项目及项目组的优势(S)、弱势(W)、机会(O)和威胁(T)来识别项目的风险的技术。SWOT可以使项目组清晰了解当前的状态,对优势和劣势以及威胁进行分析,确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应对这些风险,还可以用于评估是否有机会进一步利用组织和项目的独特资源和核心能力防范和应对风险。
项目风险一般包括如下几类:需求风险、计划风险、组织管理风险、人员风险、环境风险、客户风险、产品风险、设计实现的技术风险等。
对识别出来的项目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内容包括对风险的具体描述、风险识别阶段、风险可能发生的阶段、实施风险监控的责任人等。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按照组织提供的量化标准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逐一进行定量评价,得出风险值,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并按照风险值的高低进行优先级的排序,风险值越高的优先级越高;风险值相同的,则按照发生的概率大小进行排序,因为风险的监控和缓解也是需要投入成本和资源的,在项目有限的成本和资源允许的范围内,重点对优先级高的风险进行缓解和控制,而对优先级相对较低的风险只进行关注。
对项目每一风险的评估结果和优先级的确定以及应对策略,也都要记录在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中,在项目实施期间按照风险管理计划对各个风险进行持续评估和监控,通过风险跟踪,进一步对风险进行管理,从而保证项目计划如期完成。
4 缓解风险
缓解风险是针对那些对项目来说最重要的风险(风险值达到或接近风险阈值)拟订风险缓解措施,必要时进行实施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风险管控
一、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受环境、施工人员、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效果,我们应有效的分析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这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而言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当认真梳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并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并在风险防控上达到预期目标。
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
1.环境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首先存在的就是环境风险。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多是地下施工,在地下施工过程当中会遇到地质因素以及诸多施工难点,同时还要防范地下施工对地上建筑造成不利影响。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既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要保证施工的有效性,还要在具体的施工中保证不对周边环境进行污染。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环境风险的累积,如果不能够有效的解决环境风险并预防环境风险,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当中就非常容易出现施工问题,对后续施工和整个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来看,环境风险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工程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环境评价,等环境评价达标之后才能够开工。与此同时,还要对施工地点的地质因素、地上建筑施工、周边的整个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估,防止环境风险的发生。从这一点来看,环境风险是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出现问题的重要一环,只有做好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才能够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有序进行。
2.施工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都处于地下施工,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并且在地下施工中采用的盾构结构施工方法较为复杂,产生的施工风险也相对较大。在实际施工中,如果不能做好设备的衔接和人员的合理安排,那么地下挖掘施工和地下贯通施工等施工工序容易出现较大的施工风险。因此,我们应当对施工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在施工之前对施工风险的类别、施工风险的内容和施工风险所造成的后果都进行有效的研究并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防止施工风险发生,并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施工风险能够降到最低。在实际的施工中,通过施工风险的防范以及施工风险的合理管控,使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有效的管控之下,保证施工风险能够得到降低。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来看,因为对施工风险的认识比较到位,在整个的施工风险管控过程当中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了施工风险有所降低,做到了施工风险的有效的管控,避免对整个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3.资金风险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同时由于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地下挖掘过程当中遇到特殊的土层地段,或者在地下开挖过程当中与其他的施工管线发生干扰,需要对施工管线进行改造或者在开发过程当中对地上建筑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上建筑进行加固。所有这些临时增加的施工内容都会给整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带来不利的影响。一旦工程量发生了增加,相对而言整个工程的投资就会不足,只有增加资金预算才能够保证工程有序进行。那么这些临时增加的工程内容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整个工程的施工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由于整个资金用量较大,并且在资金需求的每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存在,那么在资金拨付过程当中容易出现资金拨付不到位,或者临时资金不足的情况,导致现场停工。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推进过程当中,就应当提前做好预算,保证预算充足,同时根据施工的情况确保每个阶段的资金都能够准时准确拨付到位。
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的侧重点
1.对存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过程当中,首先就应当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存在哪些风险?还要认识到这些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及后果。只有认真分析了风险的种类,并对风险进行了有效的识别,才能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合理到位。在风险管控过程当中风险的识别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首先,要分析风险的具体类别,根据风险的类别进行风险程度的划分,同时还要对风险的存在位置和环节有清晰的认识;其次,还要对风险的等级进行有效的划分,在风险等级划分当中要根据风险造成的不同危害以及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进行有效的划分,保证风险的等级划分能够合理准确有效,提高风险识别的有效性;最后,在风险识别过程当中,要根据每一种风险进行分类,不同风险类别所划分的风险等级是不同的,具体应当按照风险的种类进行风险识别,使整个风险识别能够准确有效。在风险识别过程当中要配套有效的措施,使风险识别之后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消除,保证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措施能够一一对应。
2.做好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
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是风险管控的重要一环,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类别和风险的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而灾害评估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有效的预估。通过灾害评估能够对风险的种类以及风险的程度进行更科学的评价,使整个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能够更加科学有效。之所以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主要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复杂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流程相对复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因素也比较多,整个施工的资金管控、环境评价、灾害预防和经营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认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灾害评估的重要性,才能够根据风险的类别进行有效的灾害评估。那么在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过程当中,首先就应当参照其他城市的经验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损失情况进行风险预估,使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能够贴近工程实际,避免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与实际的工程不符造成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脱离实际;其次根据灾害评估制定相应的措施满足施工需要。
3.找准主要风险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过程当中,主要风险点的识别至关重要。因为风险管控不可能对所有的施工环节以及经营管理环节进行细致的管控,虽然在整体的层面上能够进行覆盖,但是在管理重点上还是有所区分。那么,主要风险点就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过程当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在实际的管控过程当中就应当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存在风险的环节和部位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且按照风险点的类别以及风险点所造成的灾害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使整个的风险评估能够更加科学有效,整个的风险预估达到预期目标,从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来看,主要的风险集中在环境风险、施工风险和资金风险这几个方面。只有保证这几个方面的风险评估不存在问题,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才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在管理过程当中才能够更加科学有效。
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
1.结合工程实际,对风险种类进行归类
在实际的风险管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根据工程实际对空间种类进行归类,例如环境风险存在地上风险和地下风险。在地下风险中存在盾构施工风险和支撑施工风险以及贯通施工风险多个种类。通过对这些风险种类的划分和归类,我们才能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并且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在施工风险当中,我们还应当对每一个施工细节进行有效的把控,保证施工细节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解决施工工序与风险种类划分的问题,使整个风险划分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使风险种类划分与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结合,解决施工工序的风险,使整个工程的施工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按照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程度来看,风险种类的归类至关重要,在风险种类的划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第一,可识别的风险,第二,隐藏的风险,第三,可控的风险。只有做好这些风险种类的划分,才能保证风险管控过程准确到位,最终在风险管控过程当中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所以,风险种类的归类是做好风险管控的重要措施。
2.根据风险类别,做好风险辨识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分类之后,我们就应当对每一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风险辨识不但要认清楚风险存在的部位,也是对风险所造成危害的一种有效的认定,通过风险辨识,能够保证风险管控到位,同时也能够提高风险管控的整体效果。那么在风险辨识过程当中,我们要按照风险的类别、风险存在的部位以及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进行有效的评估。风险辨识过程当中,我们要根据成熟的风险辨识经验,在了解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主要包含几种因素:风险辨识应当对风险的整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辨识,风险辨识应当对风险可能出现和造成的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应当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以及风险出现的概率有效的辨识,使辨识能够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际,保证辨识能够准确有效。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措施,才能够保证风险辨识达到预期目标,提高风险辨识的有效性,保证风险辨识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效的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风险问题。
3.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项目的了解,风险防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应当根据风险的种类和风险的类别制定风险防控应急预案,使整个应急预案能够与风险的类别和种类进行优化衔接,使风险的识别能够与风险防控相对应。其次,在风险防控过程当中,应当按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对应措施,使整个风险防控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干预能力,例如环境风险的防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提前做好环境评价。在确保环境评价通过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除此之外在施工风险防控当中,应当按照施工的工序以及施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及问题制定施工过程应急预案,使施工风险能够通过应急预案的方式得到有效的处置和解决;一旦出现事故或出现风险问题能够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处置,保证防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风险的防控过程当中,应当按照风险类别以及整个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的预估和预算的制定,保证资金预算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能够有效的解决资金不足或者资金短缺的问题,使整个资金风险能够降到最低,同时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避免资金浪费,使整个资金的使用能够做到与工程实际相对应,保证资金的每一分钱都能够划拨到位。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过程当中,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至关重要。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应当对风险防控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根据经营管理实际和风险种类的特点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类以及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整个风险管控能够科学有效保证风险管控达到预期目标,使有效的风险管控能够更好的为项目服务,解决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可能存在问题;使城市轨道建设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并且在开展过程当中满足实际需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有序进行,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开展不受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锡松.城市轨道交通与宁波市江北区域发展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3.
[2]陈红.成都轨道交通建设与经济带发展互动研究[D].西华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