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制造案例分析范文

智能制造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制造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制造案例分析

第1篇:智能制造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CBR技术;工程机械产品;快速设计;案例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 TH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159-2

1 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越演越烈,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基础的工程机械。为满足各行业的技术装备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特点,包含适应性设计、变形设计、创新性设计三大类。然而在世界经济的冲击下,当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品设计开发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企业对于设计知识、设计经验等无形资产重用率低;二是企业在设计过程中主要还是依赖CAD,缺乏面向工程机械产品设计的专业化软件,软件应用层次低,缺乏快捷的设计工具;三是企业新产品贡献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四是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差,产品开发周期长;五是企业知识管理软件的智能化程度低,缺乏快捷获取信息的工具,企业管理协调存在问题。面对国际越来越严苛的市场要求,如何快速进行工程机械设计以及支持快速设计的软件是否在企业中有效实施,都是制造业未来思考的方向。本文以CBR(case based reasoning)技术作为支撑,探讨工程机械产品在CBR模式下的快速设计应用。

2 工程机械快速设计概念以及CBR原理和关键技术

2.1 工程机械快速设计概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市场越来越要求时效性,对于制造业的工程机械产品而言其生命的周期也在逐渐缩短。自1996年美国autofact学术会议开始便提出“工程机械快速设计”的概念,即以缩短工程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周期为目的的结合当代信息电子科技技术,不违背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设计技术。

工程机械快速设计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根据市场需求能够快速生成整体设计方案;二是能够对产品库进行设计和系列化结构规划;三是利用三维优化设计,对设计方案进行快速模拟仿真评估。

2.2 实现工程机械快速设计的主要手段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对目前工程机械产品常用的设计方法和相应的优缺点、侧重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分析,实现工程机械快速设计的主要手段在于有效地利用产品的设计经验和设计资源,因此,提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直接利用以往成功经验的实例推理技术,即CBR模式技术。

2.3 CBR原理及关键技术

作为人工智能化发展的其中一项技术,CBR技术的灵感来源就是通过生物上对人脑记忆的研究,其中作为CBR技术的四个基本处理环节包含了从检索、复用(问题求解)、修正和保存(更新),CBR技术的核心思想就是充分利用人类已有的成功经验作为同类问题的参考来解决当前问题,每一次问题的求解过程,即每进行一次CBR模拟,都是借鉴已有成功案例作为参考和设计思路的提供,同时更是案例的学习过程,也是系统更新知识的过程。其关键技术在于案例的组织表示、案例的检索和修正,以及系统知识的更新。

3 CBR模式下工程机械快速设计的案例分析

3.1 基于XML的机械产品复杂实例组织表示

XML即第二代互联网网络设计语言的标准,采用XML作为CBR系统处理的基础,可以实现分布式的实例检索与存储,解决不同CBR系统在相同设计领域内实例资源共享以及不同系统之间信息传递问题。首先构建机械产品复杂实例表示模型:CaseObjectModel=(OI,CI,R,A,M,C,S)(其中,OI为实例对象的唯一标识;CI为实例对象的索引段;R为关系集;A为属性集;M为方法集;C为约束集;S为解决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按照继承关系对不同的实例进行组织管理,以此为基础建立实例库,再按照实例的功能关系和装配关系再进行组织分配,最后进行详细的系统表示。

3.2 多层次化动态实例库构建

首先在建立多层次化动态实例库之前需解决实例借用关系表达、实例的存储形式、信息模型的组织形式三大问题,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其进行多层次动态实例库构建模型结构。通过对每个子点进行详细的定义描述最后再通过XML实例描述方法进行组织表示,最后建立CBR实例库系统。

3.3 实例检索模型

建立实例检索模型主要将实例特征属性按照设计重要度和关注度高低进行分解,建立混合实例型检索模型,将关注度最高的若干属性作为一级特征属性,在更具最优特征权重分配的计算方法得到一级特征属性的权重值;接下来根据一级特征属性检索出的实例集,对该实例集进行重要度和关注度高低的分解确定权重值,最终确定二级特征属性;同理以此类推,在已筛选出的实例集中进行更细致的检索,直到检索出最佳匹配实例为止。

3.4 系统检索、复用、修正和保持、维护

以液压马达为例,根据上述方法建立CBR系统,现在对系统案例进行检索。首先建立液压马达设计流程图,首先选择一个案例类,然后描述推理目标即对需查询的液压马达相关参数进行描述,接着对液压马达设计的输入案例进行约束即对案例设定约束条件,最后确定案例,上述即为系统检索的步骤。针对检索后出现符合条件的案例进行分析,由此提供设计思路,同时在调取模型时可直接保存到指定文件中,即为案例的复用。若调取的模型数据不能满足当前设计需求,可人工对相应的几何案例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者在案例检索过程中对相似案例类矩阵进行修正。修正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关联,在操作过程中需对修正的几何模型的案例进行保存,随着不断的修正、扩充、使用,系统中的案例煲揽苛扛傥护工具进行系统不断升级扩充过程中的维护。

4 总结

本文针对CBR技术发展的概况,以工程机械快速设计和应用作为此次讨论的对象,重点讨论了CBR的技术原理,以及分析了快速设计的背景和其现实意义,然后基于此探讨了在CBR模式下工程机械快速设计并将其应用领域进行举例说明其实现的过程,充分展现了CBR技术在工程快速设计方面的优点,体现了CBR在案例推理方面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以及CBR技术在未来工程快速设计领域巨大的潜力。

参 考 文 献

[1] 王琪.支持快速设计的智能夹具CAD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

第2篇:智能制造案例分析范文

制造业再次革命在即,实体经济需要再回归。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环境恶化,中国制造业危机重重。书中明确告诉我们,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定制制造和绿色制造将是未来几十年世界工业革命的业态。制造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将会决定谁能占据未来制造业的制高点。作者把人类的制造业分为五个阶段:少量定制、少量标准化、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大批量定制化、个性化量产。我们现在正处于个性化量产阶段。作者预测当3D打印技术成为生产的日常部分,大批量个性化时代就真正来临了。

《销售团队管理:通过应用心理学打造高绩效销售团队》

(美)南希・马丁尼、杰弗里・詹姆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

与企业内部的专家和工程师相比,销售人员向来不受重视,被视为缺乏知识含量的岗位。而且大多数销售经理或人力资源经理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好的销售业绩来自经验的积累。其实销售人员的招聘、管理、激励、评估及销售人员的保留,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可以用数据来衡量的,用数字说话,能切实提高销售团队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测量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整体方案的销售已成为主流趋势,科学销售方法将极大地改进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技能,帮助组织打造高绩效的销售团队。

《病毒循环》

(美)亚当・潘恩伯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

作为网络时代最不可思议的现象之一,最好的广告方式往往就是不做任何广告。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之中半数都是白手起家的,它们靠病毒营销打破传统的力量,通过科技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种盈利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起点之低的创业方式,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本书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全球病毒营销案例大全,通过对传播性产品的案例分析,巧妙地解释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任何企业,无论是微不足道的起步者、非盈利性组织,还是纷繁庞杂的跨国集团,都可以用一用这剂灵药。

《证券分析》(原书第6版)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证券分析》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自1934年出版以来,80年畅销不衰。市场反复证明,《证券分析》是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证券分析》第6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级版,为巴菲特唯一亲笔作序推荐。本书在1940年经典版本基础上,增加华尔街10位金融大家全新导读,既表明了这本书在华尔街投资大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为这部经典著作增添了时代气息。使得经典投资理念与当今市场环境完美结合。巴曙松领衔专业团队,历时一年半重新翻译完成,成为目前最专业、最权威的中文译本。

《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

第3篇:智能制造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德并购 企业并购 中资银行 金融服务

并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行为,由于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中国企业要进行海外投资,需要面临很多困难,然而在面临着种种并购困难的前提下中国企业依然持续对德国进行投资。

一、中德并购兴起的现状分析

现分析2010年~2014年以来中国企业并购德国企业的业务范围,该业务范围描述如表1:

以上中国企业与德国企业的并购行为均为中资银行的参与及促成。2010年以后,中国企业加快了对外投资的步伐,将业务的重点放在新兴的行业与业务领域中,尤其是德国拥有大量技术先进、市场领先的企业,获得了中国投资者的青睐。这是中德并购能被积极促成的原因,德国的经济要复兴,必须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国的经济要向前发展,需要学习德国的生产经验、管理经验及信息资源。中国企业并购德国企业是目前中德双方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中,中资银行从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德并购合作的案例分析

为了说明中资银行在中德并购中起到的作用,现用中航工业并购德国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海力达公司为案例。在中航工业实施并购以前,海力达公司自身占有的股份为25.4%,其它股东占有的股份为74.6%。2014年,中航工业花费4.73亿欧元(当时折合人民币36.2亿元)获得了海力达公司100%的股份。海力达公司总部位于德国的马科特海登菲尔德,它以优质的零部件生产技术闻名,服务的对象为大众、奥迪、克莱斯勒等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待中航工业完成收购以后,海力达的运营方式并不改变,只是服务的范围逐步拓展到中国境内。因为中国工航与海力达共享客户资源,所以中航机电系统发展了欧洲与北美的市场。

结合表1为数据可看到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并购行为主要可获得三种业务收益。第一种为技术导向型的并购,其并购的目的为吸收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生产经验,比如德国具有丰富的制造业经验,制造业是中国企业并购的主要方向。第二种为市场导向型,即该行业为国外的空白市场,实施并购行为后,中国企业可将该产业投放到国际市场,令产品及企业国际化,比如中国企业并购德国食品行业的战略目的正是为此。第三种为收益导向型,完成并购以后,财务投资者依然以德方为主,中国企业获取非控股收益,中国企业并购德国的房地产、电子商务、通讯服务均有其战略目的。中航工业并购德国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海力达公司为技术导向型的案例。从宏观的数据分析、从具体的案例分析,中资银行在中德并购的过程中绝不仅仅起到了提供融资这样的作用。

三、中资银行在中德并购合作中起到的作用

(一)融资的作用

以2014年的数据统计为例,中资企业投入的海外并购资金达到1400亿美元,已经首次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以行业特点来说,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未来用户将向企业提出新的服务要求、新的质量要求,当前中国企业依靠自身的研发难以满足未来用户的需求,德国的制造业,特别是清洁能源、汽车、高端机械制造业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及其管理优势,这是中国企业需要积极学习的内容。从市场价值来说,中德并购具有资源共享的意义,应用并购的方式可以实现中德资源共享,比如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海外先进的技术,打入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优选并购项目,为中国企业提供融资资金是中资银行起到的第一个作用。

(二)平台的作用

当前中国企业并购了德国大量的清洁能源、工程机械、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公司。中国企业的并购行为给予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德国经济发展深远的影响,正如RHJI负责人所说,欧洲的经济复兴,需要中国企业资金支持,而中国企业的并购行为也会带给德国银行顾虑,如果德国企业认为中国企业只是为了获得德国的技术而采取并购的手段,那么德国的监管及其企业会慎重的考虑并购问题。为此,中国银行需达建并购平台,帮助中国企业和德国企业做好沟通。2015年10月,为了搭建中德两国投资并购领域的平台,资进两国的融资,促进两国企业的深入交流互动,沈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银行联合主并“2015中德投资并购论坛暨中德企业交流会”,在该次会议上,中国银行谈到了持续并购的意向。

(三)引导的作用

当前在德国有一些并购价值被低估的全球性项目,该项目在初建设时,缺少资金支持,中资银行可迅速介入项目,帮助有意向中资企业获取少量控股权。只要中资企业持有一定的股份,就能获得经济项目中董事会的席位与投票权,中资企业可从该类经营项目运营的过程中全面学习经营经验,能得到财务价值的提升。当然,这类价值被低估,能被中资企业迅速介入的项目可遇不可求,需要中资企业在投资时具备长远的战略目光。中资银行有时会起到引导的作用。比如2012年,中资企业汉能控股并购德国Q.Cell旗下的Solibro GmbH,2014年,顺风光电收购S.A.G的Solarstrom GmbH。并购期间,中资企业参与了德国的三个经济项目,以中资企业参与的Porta项目为例,这是一项将能源市场化的项目,需要开发及整合宽带与移动网络的智能电表、智能电网的平台,该项目若能完成,便能实现智能电表联网化。该项目的运作方式为无工厂模式运营,获取的经济利润高,当前西门子风投及英国天然气集团风投均参与了该项目,中资企业通过并购也获得了投资机会。随着信息技术向前发展,该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中资银行对于中德并购合作的优化措施

(一)为中德并购合作提供咨询业务

在欧州国家,要完成跨国并购,不仅要获得官方部门的认可,还要获得地方部门的认可,当然最后还要获得并购对象的认可。收购和被收购双方要涉及到大量行业的问题与法律程序的问题,比如如果收购方出现过违规行为,可能就失去了收购的资格。部分中国企业不熟悉中德并购的流程,中资银行要开设相关的资询活动,帮助中国企业熟悉中德并购相关的内容及并购的流程。

(二)作好全新的中德并购融资平台

中国企业要完成中德并购,就不能仅依赖中资银行提供的资金,中国企业要具备持续经营的能力、具备偿还贷款的能力。在中德企业并购中,优选中资企业,作好融资工作,是中资银行需要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资银行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平台。当前中资银行已经开始关注到这一问题。2015年十月份,中德企业投资并购论坛既中德企业交流会在沈阳召开,中国并购公会与德国联邦并购协会正式签署了《中国―德国企业并购合作沈阳宣言》,这一协议中说明了中国企业与德国企业要开展一个装备园建设的合作项目。该次中德企业共同建立了并购资金,中国企业必须参与竞争,展现自身的实力,只有达到了某种条件的企业才可接受中资银行的融资,实施并购行为。这一行为将被其它地区中资银行延用,未来,让中国企业参与竞争,拥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才可获得并购融资。

(三)作好多元的中德并购资评估

未来,中资银行要从评估中资企业经营能力这一角度为企业融购。它包括企业的资金结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跨国对接能力等多项评估参数,应用一套统一的、透明的、科学的方法评估中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优选中国企业参与并购行为。

五、总结

近年来,中德企业并购成为金融界令人关注的问题。比如北京控股以14.38亿欧元收购了德国EEW垃圾能源公司、中国化工以9.25亿欧元收购了橡胶塑料化工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对于中德并购的经济行为,德国经济发展与外留协会对外事务负责人迈克尔・舒曼提出过他的观点,他认为将德国的经验与技术、中国的资金、市场及企业家的精神结合起来,将是一种完美的配合。本次研究分析了中德并购的最新趋势与特点,并说明了中资银行在其中的作用,及未来优化融资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慧.投资并购形成跨国产业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15-08 -24(004).

[2]张子麟.未来15年将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好时机[N].中国经济导报.2014-09-18 (B08).

第4篇:智能制造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机械制造;检测技术;实践;探索

前言

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机械制造系统已经慢慢的向自动化转变,所以要保证产品的质量问题,检测技术就是我们所关注的对象。利用不同的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得到于我们有帮助的信息数据,消除人为造成的误差,提高可信度,这样可以实现质量的监控,提高产品的质量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所在。

1.检测技术的相关内容

1.1检测技术的系统

检测技术系统所包含的模块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做到良好的检测系统。合格且完整的检测系统通常包含以下的内容:信号的处理电路、传感器和显示装置等。扩展开来说就是检测系统需要对机械做到计算测量然后诊断,对信号进行处理并且保护等方面的事情。检测系统中的监测系统,是辅助完成各类信号的收集,并对这些收集的信息进行关系的确定,判断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对于符合实际的能够真实表现形式的信号,积极的总结,以此希望可以得出最好的检测结果。

1.2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为:物理效应的不同使得我们有针对性的采用装置并且将生产生活中以及科研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定性的了解,选择性的采取各种措施。

1.3检测系统的特性

检测的特性主要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两种,它们的存在对检测的结果以及产品的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前者主要是分辨率、灵敏度、稳定性、线性度等方面,后者是传递函数、阶跃响应等内容。

2.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2.1检测系统在自动化机械中的意义

在自动化机械中,检测系统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呢?它的简单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把探测到的物理数据进行检测之后转换成为电信号,然后转换的电信号会被系统中的转换装置探寻到并且对此进行分析和处理。机械制造的不断演变,使得对检测系统的要求也有所改变,和以往的方法相比已经不再是当产品生产出之后再对它们进行检验,而是要求能够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检验测量。因此由于需求的多样化,检测技术也具有了多样性,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日渐成熟。

2.2检测装置的主要类型

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是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两种主要检测装置类型。间接检测顾名思义就是间接测量,然后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实施控制,对于机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的控制是通过已经调整完备了的检测设备对其结构和形成、尺寸与大小进行检测和控制的,并不是简单的用工具对长度和变化进行测量而已。那样不仅在时间上有很大的损耗,产品的精准度也不高。直接测量就是不需要通过别的完善设备,而是直接用相关设备对需要测量的设备进行尺寸,大小等方面的检验即可,它对机床的运作有着积极的监控作用。机床工作的内容不一样时,所产生的表面也不同,直接检测就可以对不同的表面做到检测的作用,由此也可将直接检测的装置划分为很多,如:平面装置、圆形装置等。

2.3检测技术应用的基础探析

检测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还处在一个发展变动的阶段,它主要经历了依赖统计学时期的传统式的检测然后慢慢过渡到现在动态式的实时检测,这样的发展进步可以看出自动化机械制造企业以及大家对产品高质量的需求。市场竞争的激烈,无疑是给自动化机械制造行业表明了更高的需求,过去机械制造的产品在质量上往往与我们实际所要求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是因为过去采用的传统检测是通过检测部门抽样产品进行人工检查得到的结果,这样的检测工作效率既不高,也消耗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方面的损耗就更不用说了,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也不如人们的期望。现今,我国的科技发展得到大力的支持,在自动化制造产业中也有了新的事态,检测技术与以往相比避免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细化到产品的每一个部件都是通过检测系统实时检测之下完成的,使产品具有高质量与高精度,。虽然检测系统发展至今已是很大的进步,可是科学在前进、科技就不会落后,所以还有更多的检测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的应用中正在被尝试与开发当中。

3.简单案例分析说明

自动化检测在实际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为产品的生产节约时间,对产品的质量提供保证,因此举两个在生活中应用检测系统的实际案例简单说明一下。第一个是发动机加工线的智能化模式。这个例子与我们所说的检测设备较之过去有着莫大的进步,因为它的实时检测是智能化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这样的应用让生产线上的产品得到质量的保障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第二个案例是整车装配线的集中监控。在轿车方面的装配,需要很多的检测和控制来反应车的性能。比如轿车上上千的螺栓需要拧紧、各种零件的配备以及它们各自的参数,都是较大的工程量。在检测系统的帮助下,可以减轻人们的这些工作环节。检测设备的传感器把所检测到的和所需的数据传入计算机,然后通过交换机将数据写入数据库进行分析。由此可见,完备的检测系统是对产品质量的莫大保证。

4.结束语

检测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的各种应用,都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推进的作用,才使得检测技术越来越成熟,制造出的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高。而且现在随着各国各地对设备检测的投入力度于资金来看,都无形中提高了检测的水平和精度。另外我国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使得检测设备的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此种种都表明自动化的检测设备推动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师.《检测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的应用》.科技风,2013-01-25.

第5篇:智能制造案例分析范文

作者简介:舒忠梅,中山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屈琼斐,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社会学博士;郭清顺,中山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博士。(广州/510275)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ITS中基于有向超图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及其支持资源的优化”(61202345)的成果之一。 摘要:高等教育机构正处于数据爆炸的信息时代,高校多年来积累的大量办学数据为学校的科学管理带来了挑战与机遇。现代大学的科学管理亟待加强数据的有效利用,从信息技术的利用与高等学校的管理效益出发,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应用商业智能技术进行教育管理和研究的状况,探索基于商业智能技术搭建高校教育管理平台的实践应用,对平台体系架构、数据挖掘技术在大学生学习成果预测的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管理;数据分析;商业智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服务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丰富的资源。[2]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积极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数字化校园或智慧校园等举措,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数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研究表明,数字大学仅2007年创建或采集2.25×1021 位数据,并预计将以每年60%的增速持续,海量的数据时代已经来临。[3]针对海量教育数据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信息技术的利用与高等学校的管理效益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商业智能技术有效利用当前高校管理产生的大量教育数据。

一、国内外高校管理中的数据利用概况

高校管理产生和存储的教育数据其实是高校的重要财富之一,充分利用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益。同时,高校面临着海量数据带来的巨大挑战,如何管理并利用好海量数据,如何从大量的教育数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提高高校管理系统的效率,是现代大学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

(一)现代大学的科学管理亟待数据有效利用的加强

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是现代大学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作之一。数据记录着学校的有形资源及其历史演变,导致高校数据量巨大,而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不多。数据能否带来价值和转化为决策效益不仅仅取决于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数据的可用性和对其合理的使用。[4]

目前,大多数高校为满足日常工作需求,建立了校务办公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基本上属于联机事务处理(OLTP)系统,无法直接提供各种综合程度的数据采集并加以综合利用的功能。同时,这些信息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也不能进一步提炼升华为知识,及时提供给决策部门,让淹没在众多信息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能够“说话”已成为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在我国高校管理系统中,高等教育研究一直较少开展对高校管理信息有关的定量和综合研究。而在国外大学的管理系统中,一个完整的院校研究部门是必不可少的,其基本功能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和分析。对数据展开研究,是增强高校管理系统职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随着国家逐渐放给大学越来越多的办学自的发展趋势,高校管理系统将因重视信息的管理和分析而衍生出一个新的功能,或者吸引高等教育研究人员深入关注信息管理与分析问题,从而更加实际地支持高校管理提升,是已萌芽并可预见的发展趋势。[5]

(二)国内外高校管理中的商业智能应用

随着云计算和云存储的推广,可以收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数据。为了高效地处理和有效地利用各种形式的海量数据,以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等为核心的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技术应运而生。商业智能这一概念由加特纳·格鲁派于1989年提出,可将商业智能理解为一种能够将机构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机构通过基于事实和电脑化系统,做出科学业务决策的工具。商业智能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银行、电信、保险、制造业和零售业等行业。[6]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智能已经成为最具有前景的信息化领域。

通过调查了解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部门采用商业智能技术的状况发现,高等教育已明显落后于其它行业。然而,Dave Wells在文献中指出,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关注商业智能应用这一主题,高等教育在技术方面已经到了应用商业智能的时候了。[7]

例如,北美高等教育界较早关注商业智能应用的重要性,美国部分高校已经采用或正开始采用商业智能技术,对学校的教育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学校的科学决策与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如宾州州立大学、密执根大学均于2005年提出建设BI项目的倡议,弗罗里达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分别于2007年、2008年开始利用BI项目分析学校整合数据进行决策支持,普渡大学于2008-2014年期间建设学校新的协同集成系统,印第安纳大学2009年提出BI建设路线图,斯坦福大学商业智能中心2009年提交的BI架构及方案获批准、2010年正式启动项目建设,加州大学(总部)建设StatFinder系统,伊利诺斯大学建立学校决策支持数据仓库,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支持科学决策建设了仪表盘(dashboard)等。

·教育管理· 基于商业智能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平台的实践探讨 在欧洲、亚洲等地区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商业智能技术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我国少数高校也开始迈出了建设BI系统的步伐,如中山大学2010年开始提出学校BI系统建设倡议,现已初步完成BI系统的数据仓库建设,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推出BI项目的子系统——财务管理驾驶舱系统,复旦大学为学校师生在校生命周期实现管理信息化“全覆盖”,中国人民大学推出综合数据填报、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和数据展示等四大功能的数据平台,浙江大学为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共享数据中心进行数据集成,上海财经大学建设校务决策支持系统,常熟理工学院建立高校决策支持系统等等。

同时,基于商业智能技术产出的数据,也形成一批对高等教育和高校自身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报告。如美国教育研究的主要组织院校研究学会,年会报告除了涵盖数据管理、数据仓库等关于计算机技术本身的报告之外,关于评估、资源、学生、合作和分析的报告,较多地来自于商业智能系统数据的研究结果。[8]

二、数据驱动的高校教育管理智能平台架构在海量教育数据亟待有效利用的驱动下,为提高高校管理效益,将商业智能技术应用到高校教育管理中,对高校产生的大量数据用数据挖掘等商业智能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与处理,可以帮助高校决策者做出对学校发展更为有利的科学决策。其关键是建立综合层面上的、能反映高校整体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集成系统平台(下文简称高校BI系统平台)。高校BI系统平台体系架构由数据源、数据存储与管理层、数据分析层和用户接口层组成,如图1所示。

图1高校BI系统体系架构

(一)数据源

数据源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包括高校各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数据和其他外部数据。内部数据包括存放于操作型数据库中的各种业务数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包含的各类文档数据,如学校财务处、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设备处等部门数据库中业务数据;外部信息包括各类教育信息、外部统计和调研数据及文档等。

(二)数据存储与管理

数据存储与管理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包括ETL管理工具、公共数据集、元数据、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高校BI系统平台建设采用数据驱动设计方法,从学校原有的各个部门的业务处理系统和外部数据源中经过ETL提取数据,并根据常见的分析和统计主题,建设校级数据仓库以及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办学资源、交流合作等主题的数据集市。

(三)数据查询与分析

高校决策者常常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教育数据,比如从时间、区域、学科、教学或科研成果、课程建设、学生层次、交流合作、办学资源等维度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状态。高校BI系统平台的数据分析层利用商业智能技术为高校管理主要提供固定报表、即席查询、统计分析、多维分析、预警功能、预测分析、数据挖掘建模分析及优化分析等,根据学校现有学生、教师、资源、科研和人才培养等状况,有助于高校决策者全面地对学校资源配置进行调控、对学校整体办学信息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等,做出对学校发展更为有利的科学决策。

(四)用户接口

用户接口层根据高校用户访问需求和角色访问授权机制,提供强大的多用户数据查询操作,并以仪表盘或表格、直方图、饼图等直观方式将查询结果或决策信息呈现给用户。

三、应用案例

下面以高校BI系统平台中的调研数据为商业智能技术应用案例,利用回归方法对大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数据挖掘分析。

(一)数据来源

案例分析的数据来源于高校BI系统平台中“中山大学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项目于2012在中山大学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在线调研数据。[13]调查覆盖全校36个学院(系),调查总体约为3.3万名本科生。让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答题,共回收问卷7051份,回收率约为21.2%,与国际上通用的问卷回收率相当。案例分析聚焦于本科样本,全部回收的问卷根据答题时长、问卷质量标准等原则,筛选出有效问卷数据6673份,有效率为94.6%。

本研究从学生学习经历角度,在“生源-学习-成果”的逻辑框架中,考察分析学校因素和学生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机制。调查把学生学习经历和成果分解为生源情况、学校学习资源供给、学生与学校的融合、学生学习投入、学生成果、学校成果6 大维度,各维度下题目的内部一致性均达到0.9以上,具有较高的信度。

(二)数据分析

逐步回归提供了一种识别与学生学习成果相关的具体经历的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中的227项进行相似项合并,用向前和向后逐步回归确定与学习成果相关的项目,对残差图和诊断法的彻底审查,最后确定17个独立变量出现在多元回归模型中(如表2所示),其中,相关系数R为0.994,校正判定系数R2为0.988,因变量变化中有98.8%左右的信息可以由预测变量解释,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Durbin-Watson为1.937,接近最佳理想值,如表1所示。

表2显示的是回归系数的相关统计量,可以看出,这17个独立变量的显著性概率Sig.都小于0.05,说明其系数显著不为0,这17个变量均与学生学习成果显著相关。

分析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经历中的学校学习资源提供、学生学习投入和校园文化及学校成果等四大维度的17个变量均为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预测变量,包括课程作业评价、专业学习经历评价、学术规范指导、平等文化、多元能力的培养氛围等学校因素变量,以及朋辈交流情况、自主学习情况、活动参与情况、课外阅读情况、论文写作情况、讨论关注的内容情况、师生交流、课业活动及个人闲暇活动时间分配等学生因素变量。同时,在校经历满意度、综合满意度和能力培养满意度等融合学校因素和学生因素的学校成果也对学生学习成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标准系数可以看出,朋辈交流情况、自主学习情况和讨论关注的内容情况分别是第一、第二和第三重要的预测变量,而性别、年级、所在校区等人口学变量并未出现在该回归分析模型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不显著。

进一步分析朋辈交流情况和自主学习情况调查指标应答概况,如表3所示,“有时”、“时常”或“频繁”进行朋辈交流的比例为63.7%~97.7%,自主学习的比例为52.5%~92.9%,朋辈交流和自主学习的平均比例相当高(81.8%)。“有时”、“时常”或“频繁”地进行朋辈交流方面的主要比例情况为:“与家庭背景(社会、经济的)不同的同学交流”为97.7%、“与兴趣不同的同学交流”为95.6%、“在与同学的谈话中得到启发,改变自己的想法”为94.4%、“与世界观、价值观不同的同学交流”为93%、“与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为92.6%、“同学与你谈话后,表示受到了你的启发”为90.8%。“有时”、“时常”或“频繁”地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比例情况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丰富自己的学识”为92.9%、“根据课程安排,做课堂展示”为91.3%、“努力掌握对自己而言较难的课程内容”为91.3%、“随着学习经历的丰富不断整合、梳理自己的知识系统”为88.4%,“因课程设置和教师的要求具有挑战性而更加努力地学习”为85.9%。

上述情形符合Vincent Tinto在研究大学生退学问题时提出的理论模型: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依赖于他们在学习经历中能否将自身的经验和目标与学校系统内部的学术系统和社交系统相融合。[10]学术系统代表学生个人的课业表现、智力发展、学业成就等综合表现,如表2中自主学习情况、活动参与情况、课外阅读情况、论文写作情况、讨论关注的内容情况及课业活动等属于学术系统的范畴。社交系统代表学生在校内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社交行为等综合表现,如朋辈交流情况、师生交流及个人闲暇活动时间分配等属于社交系统的范畴。学生在其学习经历中,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和校园文化氛围、将学术系统和社交系统进行整合,可以从学业和人际关系上自我提升,从而提高学习成果。

四、小结

如今,高等教育机构正处于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信息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类教育数据,若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就会降低对数据的使用效益并使各级教育机构的管理和决策尤为困难。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校面临着质量评估、绩效考核、社会问责、大学排名等现实问题,如何有效地管理海量的教育数据,并从这些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是高校教育管理与深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为此,对现代大学管理如何有效利用数据以提升高校管理效益进行了思考,探讨了商业智能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并从体系架构、数据挖掘技术在大学生学习成果预测评价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高校数据来源的异构与多样化、数据管理机制缺乏等,使得商业智能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全面地展开深层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1-3).

[2]熊才平,何向阳,吴瑞华.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6):22-29.

[3]John F.Gantz et al..The Diverse and Exploding Digital Universe: An Updated Forecast of Worldwide Information Growth through 2011[EB/OL].Framingham, MA: IDC, 2008.http:///collateral/analyst-reports/diverse-exploding-digital-universe.pdf.

[4]常桐善.构建院校智能体系:院校研究发展的新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49-54.

[5]屈琼斐.信息管理与中国大学院校研究的实践环境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11):69-72.

[6]V.Farrokhi, L.Pokorádi.The necessities for building a model to evaluate Business Intelligence projects Literature Review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Survey (IJCSES),2012(2):1-10.

[7]Dave Wells.Institutional Intelligence: Applying business intelligence principles to higher education[EB/OL].Campus Technology, 2007.http://campus / articles /2007/04/institutional-intelligence.aspx.

[8]S.ElAtia, D.Ipperciel, A.Hammad.Im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to Using Data Mining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he Canadian Context [J].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012(2): 101-119.

第6篇:智能制造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字】塔式起重机;虚拟平台;计算机图形学

1、引言

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装配的利润仅占7%的比重,远不及产品设计和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然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在装配效率、装配成本、装配精度还相对较差。

目前国内针对复杂产品的装配方法比较落后,装配顺序完全依赖于个人的经验,产品的后期设计开发与验证只能凭借于物理模型的反复装配,直至满意为止,直接延长了产品开发的周期,且导致装配精度及产品质量也受到了影响。本项目以国内的摘锭式采棉机产品为例,搭建虚拟装配平台并规划出最优装配工艺,最终以新疆机械研究院为实验基地对开发研究的平台进行验证。

2、搭建模型构架

首先开发接口提取三维模型的装配层次信息、配合约束信息及其几何引用项信息,完成装配意图的捕捉、精确定位求解与装配运动导航、动态约束的解除等,从而搭建出虚拟装配平台框架。然后在虚拟装配的场景中,借助交互辅助技术,对产品零件进行装配,建立并优化零件之间的装配优先关系,根据装配优先关系生成初始可行装配序列,并使用粒子群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初始可行装配序列计算出工艺最优的装配顺序,最后根据计算出的最优装配顺序在虚拟装配环境中进行仿真验证,直至得到满足工艺需求的最优装配顺序。建立几何精度的可视化模型以及精度信息与颜色值的映射关系,结合计算机图形学基于OpenGL技术能将最终装配体的装配公差以不同颜色可视化出来。

编程实现约束识别、碰撞检测、约束解除、位置跟踪、装配确定等基本交互手段搭建虚拟平台,进而在机械研究院采棉机车间进行考察,并根据各项装配影响因子的权重制定适应性函数,求解运行生成最优的装配顺序。

3、虚拟平台的二次开发

基于图形系统OpenGL Performer的虚拟装配平台装配层次信息、配合约束信息及其几何引用项信息的读取,精确定位、导航及基本交互功能的实现。采用交互式评价方法与智能启发式算法相结合生成复杂产品的最优可行的装配工艺顺序。借助虚拟环境相关渲染技术,实现了对几何偏差或误差值的相对几何精度可视化,以及对公差等级的绝对几何精度可视化。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达几何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的高低,将现实世界中不可感知的几何精度信息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

根据一级装配单体案例分析出不同的装配次序会产生不同的装配公差,相反适当的装配顺序能减小,甚至吸收装配公差。分析自动装配序列规划和交互式装配序列的优缺点,提出了将虚拟现实技术和智能优化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了智能装配顺序推理和交互式装配规划评价相结合的新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利用智能优化算法的智能性,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直接推理出初始可行或接近较优的装配顺序,从而对产品的装配序列规划过程进行智能引导和优化;另一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直观性,充分发挥人的经验和智慧,实现人机交互式装配规划和仿真,从而对智能算法得到的初始优化的装配顺序进行进一步分析、仿真、评价和优化,直到得到产品的最佳装配顺序,实现人机协同的智能装配规划与优化。建立可视化模型与偏差约束几何、几何精度三维标注模型之间的关联,以实现可视化信息、产品几何精度信息和产品几何模型信息之间的传递与关联。基于颜色几何装配精度可视化,关联三维标注模型,获取可视化的数据信息,并根据标注的点位和方向转化获得几何精度可视化颜色条、文本框的点位、方向信息,进而实现可视化信息的编辑和交互。相对几何精度可视化包括特定几何偏差或误差值的可视化和公差域的可视化两方面。特定几何偏差与特定颜色进行映射;公差域与颜色域进行映射,在某偏差自由度方向用渐变颜色条表示。基于三维标注模式,在标注一侧显示颜色条;为了使颜色与数值的映射关系更为直观,便于判断偏差的偏离程度,对应颜色条底端、中间和顶端颜色处标明几何的下限偏差值、中间偏差值和上限偏差值,并实时绘制标志箭头指示到当前偏差值对应的颜色位置。

4、运行结果

最终搭建出一套人机交互的虚拟装配平台,研究出针对塔式起重机的最优装配工艺方法,求解生成最优的装配顺序,并利用数据手套等外设顺利完成对塔式起重机减速箱部件的虚拟装配。

5、总结

在复杂虚拟装配环境中,由于操作者手的抖动、数据手套的定位精度不高、力反馈设备的不稳定,都会导致零件的运动缺乏真实感,交互式装配操作难以完成。本项目采用有效的集合约束实现精确定位、导航,基于虚拟现实提供的多通道感知环境和虚拟菜单、三维鼠标、数据手套、位置跟踪器等多种交互手段,对具有物理属性的零部件直接进行操作,开发实现基础的虚拟装配平台。

解决复杂产品的科学装配方法。针对非确定性多项式优化的装配工艺顺序规划研究,项目采用交互式评价方法与智能启发式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减少人为决策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了装配的机械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几何可行性因素,运行计算生成复杂产品的最优可行的装配工艺顺序。

参考文献

[1]刘振宇;面向过程与历史的虚拟环境中产品装配建模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夏平均;基于虚拟现实的卫星装配工艺设计方法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3]刘江省;面向管路系统设计的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第7篇:智能制造案例分析范文

形考任务11(综合作业)

结合当前的形势,谈谈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看法(要求:2000字以上)。

答题要求:选题要结合21世纪以来我国数学教育情况,针对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能运用数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的看法。

答案:

面向21世纪,社会走向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与之相适应。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终极价值,从根本上来说,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而在于培育人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具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一、学习数学以拓展学生的智能结构

智能结构是数学教育所培养和形成人的素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通过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与概率、方程与关系,运筹与优化各个领域的学习,来观察、发现、了解现实世界,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从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认真观察实验、大胆尝试猜想、小心合情推理、严格论证等;建立和增强数学意识如化归意识、抽象意识、推理意识、符号意识、量化意识等。

思维品质是智能素质的内核。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可分为具体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函数思维等四种基本类型。

这些品质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及辩证思维的主要特性。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数学思维训练得以改善和提高。优秀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批判性、广阔性及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能准确地调整思维的方向,善于从旧有的模式或传统的思维轨道上跳出来,能做到另辟蹊径,曲径通幽。我们在数学教育中提倡一题多解,就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思维的严谨性表现为考虑问题缜密有据。数学中,问题的解决允许运用直观的方法,但应当鼓励学生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可以运用合情推理,但要加以精密计算、逻辑论证。正确地使用概念,完整地解答问题等都体现出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一味盲从。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数学事例能做出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数学问题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对一个问题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表现为分析、解决问题时的方式、方法和结果的新颖、独特。善于发现、解决并延伸问题,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这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必将逐步提升为一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这些品质和

能力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二、钻研数学以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决定一个人的成败的关键并不真正取决于他们智商的绝对高下,而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心理素质的优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否适应环境,是赢得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它在人素质形成中起着平衡调节作用。

问题是数学产生、起源与发展的动力,问题往往源于好奇。从瓦特观察沸水现象,到现在一些复杂的科学发现,无不发端于好奇。而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现得最为突出,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反而渐渐失去了这种弥足珍贵的天性。数学是一门充满神秘与趣味的学科,如著名的四色问题、七桥问题等,诱发了多少天真儿童的好奇心,激活了多少数学天才的智慧。数学的抽象性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经常伴随着困难,使学生体验到挫折和失败。而这正是砥砺意志、打磨心理品质的绝好时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会在温室中形成。有位著名数学教育家对此作出过这样的论述: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

三、感知数学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数学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不可能感受数学美,更不能发现数学美。数学美表现为它的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和奇异性。勾股定理以一个简单而整齐的形式表达了一切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其简洁与概括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些表面上看来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对象,一经数学的分析便显得井然有序,从而唤起理性上的美感。如黄金分割体现出的比例美,令人赏心悦目。数学图形及数学表达式的对称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例如二项展开式的系数,互为反函数的图像等。数学命题结构上的对称给人以最好的启发,由此及彼,推陈出新,引人无限联想。

四、体验数学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数学教人诚实和正直。

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美国的语言学硕士导师更愿意招录理工科的学生,这样做不是因为律师工作或语言研究与数学有多少直接联系,而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那就是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能够使之养成一种独立思考而又客观公正的办事风格和严谨的学术品格。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诚信观念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数学课上形成的诚信观是持久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会对其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数学的精确、严格,使学生们将来在工作中减少随意性;数学的抽象分析,使他们善于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数学中精辟的论证、精练的表述,使他们的表达简明扼要。总之,我们不应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片面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数学的终极价值在于,当学生步入社会后,也许很少有机会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和公式,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数学的精神一定会伴随他们一生。作为数学教育者应该着眼于

提高人的素质。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那样,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改革的宗旨是必须选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作为基本内容。具体说来,我认为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

精简传统的算术内容。

计算机(器)的广泛应用,大数目的计算完全可以利用机器来完成,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据了解,世界各国只有我国还保留这一内容)应删去;四则混合运算必须简化,降低不必要的难度。应用题要从根本上加以变化。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某些简单问题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它是经过数学处理了的简单模式。

2.

适当增加估算、统计等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3.

在小学高年级引进计算器(机)的使用。

4.

切实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总之,要使小学数学内容广一点,浅一点,让每一个小学生学习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

三、案例分析(共40分,每个20分)

案例分析:用所学理论分析一则数学教学案例。

答题要求:案例分析必须包括分析和修改两部分,分析要提出问题所在,并进行理论分析,修改要详尽。

答案:

分析:1、本课的配题注重从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学生熟悉的事入手选题,有开放型题、变式题,有数学思想的渗透,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应该说配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

2、本课的教学容量太大且选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也很难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容地、完整地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由于太多的题不会做,课堂的时间等于空耗。

3、由于时间紧,不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学生对于习题所传达的知识、方法很难理解透彻。所以常常出现习题做了很多,但是在遇见题还是有困难,习题的动能没有发挥。

修改:

1、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配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习题的难度在降低一些,使他们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最基本的实际问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删除(二)(四)两组题,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问题、去迎接挑战。

2、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能力强、弱搭配。在上述习题中选出部分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适合学生探究的习题,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对于“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同于一般例题内容的教学,而是应

该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从教材设置的“教学活动”及“拓广探索”栏目下的习题等都设置了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应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设计必要的铺垫,适时地追问,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探究,而不要替代他们思考,不要过早给出答案,应鼓励探究多种不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探究过程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到更大收获。所以教学中不能盲目地扩大习题量,而是要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案例设计:结合自己的工作,设计一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答题要求:案例来自世纪教学,特别是来自自己的教学经历。针对案例,对其进行方法提炼且将此方法进行再应用。案例分析必须包括“案例描述(案例名称、教学目标、案例陈述、教学过程)、方法探究、方法再应用、教学小结”。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评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评价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

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取名?(边问边板书)

学生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取名,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这是什么?

生:球!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师:你是怎样摸的?摸给大家看一看。

引导: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平平的面?谁来数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数

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的样子?

生: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正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正方体也有6个平平的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还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这个孩子观察得真仔细)。

师:长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吗?(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小结:对!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创设一个小情境:圆柱气嘟嘟地说,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了,谁知道我的样子呢?(师悄悄问:小朋友,圆柱生气了,谁来说一说它的样子)(出示课件)

生:圆柱的身子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有平平的圆形的面。

师:球呢?

生:圆乎乎的,圆溜溜的。

师引导:球没有平平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竖起大拇指,学生掌声响起来)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小结:哦,原来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还有什么会滚动呢?

生:球!

师:对!我们来看球是怎样滚动的呢?——它和圆柱滚动的一样吗?(出示课件)

生:不一样

师:不错!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其中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长大了就知道了。

[评:在教学方式,教者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通过动手分,动嘴说,教师质疑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请看我把牛奶盒的花外衣去掉是什么?(长方体)魔方的花外衣去掉又是什么?(正方体)茶叶盒的花外衣去掉呢?(圆柱)皮球的

花外衣去掉呢?(球)

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评: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1)、形状是长方体的有哪些物体?

生:文具盒,砖……

师:哦!太多了,你们真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2)正方体又有哪些?

生:魔方,骰子……

(3)、圆柱的有哪些?

生:灯管。茶叶盒……

(4)、乒乓球、玻璃球……

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呀!把你知道的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四、活动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评: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习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生活中的问题验证程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学生整理学具盒

师:请把桌上的东西放进盒子里,把它们整理好。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抽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对!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样子(生闭上眼睛和老师一道边说边比划四种物体的样子)。好了,小朋友们,老师觉得你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对每个小朋友都很满意,你们今天对老师的表现满意吗?

[评: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比较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余兴来了。]

案例反思

1、教者的教学是比较清晰的。激趣引入——比较分类——汇报验证——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索。

3、整节课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4、在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发散学生思维,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8篇:智能制造案例分析范文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部失衡不断加剧。外部的不平衡已经开始对内部平衡(通胀率)产生了影响,国内通胀率逐渐上升。美国雷曼破产危机的出现,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波及到制造行业。各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受外部经济影响而减少投资和订单,这些将是制造业供应商不得不面对的窘境。

2.小家电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受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涨、出口产品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影响,具有出口批量规模传统小家电产品出口放缓,有些产品甚至出现了大幅度的负增长。内销市场已经被一些小家电知名品牌所占据,这让不少专注做OEM(贴牌加工)的小家电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二)研究的问题

研究公司以下的问题:

第一,国外消费市场萎缩,出口形势十分严峻,公司海外销售业绩直线下滑。公司背负企业资金链吃紧,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并且企业长期以来处于OEM代工的被动地位,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主动的议价权,利润不断走低,经营局面变得举步为艰。

第二,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改进了商业环境,为OEM小家点企业扭转困境提供了机遇,也为走出低谷带来新希望。

第三,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拉动内需,面对新增国内市场,多方面的差异,很难真正适合国内市场及消费者,公司需要创新开发出更多品类的价格廉,品质高,响应快的产品及服务面向国内市场。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研究分析公司当前的情况及经营现状,通过形成核心竞争力,给企业带来利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立于不败之地。

本研究以LW公司为实例,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中的严重问题,案例分析和研究如何构建企业整体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增强抵抗力,加强免疫力,促进创新力,实现新的整合,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角度研究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四)名词解释

1.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品和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2.小家电

家电是家庭电器的总称,小家电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一般家电或大家电而言,他的体积小,价值较小,用电量较小。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现论还处于发展之中,关于它的界定部是百家争鸣,一些主要的理论可以归纳为整合观、网络观、协调观、组合观、知识整体观、元件一构架观、平台观、技术能力观等。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整体资源,它涉及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文化和凝聚力等各方面,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

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实质上是企业能力理论的一般逻辑推理,它表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特征:核心竞争力特别有助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故能取得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具有持久性,它一方面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另一又使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刚性(Leonar-Barton,2000)。综上所述,演绎出核心竞争力三大核心特征:值特征,知识特征,隐性知识。

(二)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价值链理论

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能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能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以往,企业战略重心主要在基本活动上,但随着供求关系的转变,辅助活动的重要性愈来愈显得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在自己的辅助活动上对2~3个职能领域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三)文献综述

企业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优势的持续性,竞争力是指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对抗能力,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能够在动态复杂的竞争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直接支撑,而持续竞争优势则来源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参与竞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最终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市场表现,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物质载体。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独特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与整合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积累与整合,使企业具备了独特的,持久的竞争力。企业家创新决策建立在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和未来发展的预见基础上,从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积累、保持、运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战略,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永恒目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类管理职能都应该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展开;生产、营销、财务等各个管理领域都应该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2.案例分析法

本文以案例分析法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坚持理论知识建立在观察和实证的基础上,揭示一般结论。基于公司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探讨构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的措施和策略。

(二)分析工具

1.PEST分析法

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它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方法,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因素,可以分为四大因素: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Fators);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2.SWOT分析法

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

(三)论文的内容与研究设计

第一章,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运用有关企业核心竞争理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研究指导理论的全面吸收和深入理解,为后续构建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方法,结合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确立研究的实施程序,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子研究分析法,SWOT及PEST分析方法对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归纳。

第四章,资料整理与分析,通过阅读文件、资料分析、案例分析LW公司资料及经营状况,分析研究得出结果。运用相关分析方法,SWOT找出优势劣势,PEST分析提出构建核心竞争的理想模式。

第五章,结合对企业的分析,在企业核心竞争理论的指导下,得出研究结论、提出建议与实施策略。希望通过本论文给同行在核心竞争里战略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四、LW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

(一)公司简况现状分析

公司概况。公司是合资的专门从事小家电OEM/ODM生产制造中小型企业。公司成立于1996年,拥有员工总人数300余人,。公司具备从产品研发设计,到模具开发制造,五金制造,塑胶成型,涂装,丝印,成品组装等一条龙产成品的生产能力。

产品系列主要有:微波炉,咖啡机,多式炉,酸奶机,车载酒柜等。

(二)公司PEST分析

分析如下:

(三)LW公司主营产品成本分析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元的不稳定,大部分的原材料都在涨价,近三年OEM出口主营产品―车载冰箱受到汇率、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涨价等因素影响,利润率直线下滑,从该表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因汇率的变化,产品利润损失由2010年至今己上升至15%;原材料2011年至今上涨12.1%,由于原材料涨价因素影响,产品利润损失由2010年至今己达8.47%;因员工薪资涨幅造成利润损失至今已达1.4%;至2012年7月,主营产品车载冰箱出口的利润基本无利可图,在成本上要越来越关注,尤其是现在控制好成本对企业是很关键的,出口主营产品―车载冰箱产品己失去主打核心产品的地位。公司大客户主要是在欧美,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影响,OEM出口订单在逐月加剧减少。

(四)公司SWOT分析

根据所提出的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公司几何矩阵图:

(五)LW公司核心竞争力综合分析

金融风暴的影响波及整个家电行业,家电出口市场疲软,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降低。金融危机对公司产品出口形成冲击,国外定单减少,不能完全依靠OEM来生存过活。必须加快研发新产品的步伐,通过降低成本来应对出口的困境。

(六)LW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

1.成本领先

只有在成本效率改进的基础上,才可能参与竞争。基于生产流程和市场需求来整合企业的生产流程,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采用成本领先是规模生产和规模营销。这意味企业需要大量投资专业设备和专业工作人员。对于行业相关科技发展也必须投入相应的力量。因为科技是降成本的最大因素。

获得成本优势方法有两个:一是在企业价值创造的环节上实行有力的成本控制;二是重新构建新的成本更低的价值链。

措施表现在:实现产品大批量生产;做好供应商营销,搞好协调与配合,以降低和分摊成本;塑造企业成本文化,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加强生产技术创新,实现生产设备现代化;利用领先优势,选准时机,打好价格战。

企业要成功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关键要使企业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控制好成本,通过改造价值链结构,控制好成本驱动因素,成为行业的真正的成本领先者。在市场竞争中运用成本领先战略,构建竞争优势,切实使成本领先对手,在价格战竞争战打出水平,营得竞争胜利。

2.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家电企业的竞争力,公司应加大对高科技技术的投入,及时引进设备、更新技术、生产方式上导入智能制造,大大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跟踪全球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并根据国情进行创新,挖掘开发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在以科技为核心的竞争中,步入价值创新的蓝海。

3.构建品牌营销模式

经济危机对出口形成冲击,面对危机最有效果的方式是创立品牌,自建渠道。萧条期反而会给很多品牌提供有利的市场机会。通过自主品牌的创建提高产品市场认知度,实现了产品的附加价值。

4.建立小家电企业战略联盟

由于公司各类产品生产不均衡性,必须进行专业化协作生产、建立协作体系、形成企业战略联盟。在协作体系内,按专业特长分工,通过专业化协作,各方建立战略联盟,达到技术支持、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市场的目的,实现共赢。其形式多样化,如品牌联盟,技术研发联盟,市场销售联盟,协作配套联盟等等。

5.以业绩为导向,实现共赢

激励制度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保障的重要内容,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基础。在保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激励机制。

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政策能更好的激发员工的能动性.随着业务模式及及变革中市场竞争的加剧,考核目标很明确.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 使企业业务不断向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局面。

6.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的灵魂,在员工层体现的是士气,在管理层体现的是管理理念和企业家精神,是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使企业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逐步上升到文化管理。

五、结论

(一)研究结论

全球经济不景气,波及到制造业,海外消费市场畏缩,出口严重受阻。对于OEM小家电企业来说,在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同时,如何及时转型,走出经营的困境是当务之急。本文以LW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案例进行SWOT分析,PEST及成本分析,挖掘了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为下一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找到了突破口。

第二,OEM小家电行业正面临着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的一次革命。公司需要加大科学研究投入以强化创新能力。通过推进产学研合作,研究多种新型小家电产品,强化公司创新力。

第三,成本领先。成本优势是公司当前增强竞争优势的首要战略.加快小家点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关停模具加工,注塑及丝印等固定资产投入大,生产人员多,成本高的生产线,继续扩增新型小家点产品加工能力。

第四,从前主要依赖海外OEM定单生产已无发支撑未来公司的发展。借助家电下乡的政策拉动内需的契机,积极拓展国内销售渠道,需把企业的品牌建设纳入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品牌的营销意识。

第五,在外销与内销清黄不接时期,一方面继续承接外单,一方面开始做国内市场。对于海外市场应利用原有销售渠道的优势继续开潜在优质客户。

第六,加强和促进小家电企业间联合重组。采用行业联盟的方式将导入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强在高档小加电产品国内销售市场的竞争力。

第七,通过信息化注重积累企业的隐性知识,培育创新的公司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组建高素质,高效率的组织团队,推动公司的转型发展。

(二)研究的限制与建议

企业重整还处在初期起步阶段,真正作为市场主体的运作及其所遇到的问题还不够充分,研究认识还不够深入目前的论点会带有一定局限性。并且由于资料收集有限,对有可能竞争对手了解不多,也会给研究结论带来影响。公司发展战略是动态的,随着在市场上深入,我们会不断研究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完善公司经营管理。

需要注意是在公司销售模式“由外转内”的变革过程中,OEM转自住品牌还要一系列的组织结构,资源的变革,需采取截然不同运做方式。

(三)LW公司核心竞争力实施的策略

第9篇:智能制造案例分析范文

摘 要:本文以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属性、应用特点以及运营管理状况等方面,阐述了BRT系统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分析了BRT车辆发生火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BRT系统的消防安全防火和灭火措施。

关键词:BRT;火灾;消防;措施

1 对BRT的认识

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是目前世界上成功推广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措施,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共交通(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BRT系统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专用公交车站,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BRT享有道路优先权,灵活地集成车站、车辆、运营、智能技术和乘客服务等要素,具有快捷、舒适、低成本、大运量、绿色环保等特征。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具有三项构成要素:

设施要素:车道、车站;

运营要素:线路、车辆;

管理要素:收费系统、ITS智能管理系统。

截至2013年6月,国内已经建设运营BRT的城市有北京、广州、成都、济南、杭州、郑州、合肥、大连、常德、常州、枣庄、昆明、厦门、重庆、盐城、盐城大丰、乌鲁木齐、连云港、银川等,另天津、石家庄、武汉、宜昌、南昌、绍兴、淄博、长沙、深圳、沈阳、兰州、淮安、六盘水、喀什等城市也计划和筹建中。

2 BRT的火灾案例

2013年6月7日,厦门岛中心地带的一条快速公交车道上,一辆BRT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着火事故,起火事故造成48人死亡,34人受伤。

由于BRT车辆载客量大,一旦发生火灾,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程度比普通公共交通车辆要严重的多。因此,如何做好BRT车辆的消防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 BRT车辆发生火灾的原因

BRT车辆是高速运动的物体,其车辆的设计行驶速度普遍在64~80公里/小时。相比普通公交车辆,造成BRT车辆火灾发生的原因也更加多元化。

3.1 车辆的使用及维护保养不善

车内高压电路短路、漏电、松动,化油器回火、油路堵油或者蓄电池过热;汽油管路损坏,油品漏出,遇电火花或高温物体会发生起火;电器绝缘损坏会导致短路起火。

3.2 BRT车辆的火灾荷载过大

广东省广州市BRT车辆载客量达到160人;福建省厦门市BRT铰接车高峰期可搭载180人。由于BRT车辆人员密集,所带物品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使火势迅速蔓延并发生危险。

3.3 BRT系统的安全监管不善

一些BRT进站口未设置安全检查装置;公交公司不按照标准配置BRT车辆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及保养;不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超载现象造成严重的火灾隐患。

3.4 驾驶员或乘客的违章或不当行为

驾驶员、乘客违章吸烟;车辆上放置构成火灾的危险品;部分驾驶员或乘客安全意识淡薄;一些乘客乘坐公交车顺势拿走安全锤,造成很多公交车辆上安全锤丢失,加大了车内人员的逃生难度。

4 BRT车辆的消防安全措施

BRT车辆的车厢为全封闭式,若发生火灾,人员疏散任务比普通公交车辆更为艰巨。因此,做好BRT车辆的火灾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4.1 增强BRT车辆驾驶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4.1.1勤于检查、维修并保养车辆

驾驶员要经常查看电气线路,低、高压电路是否短路、漏电、松动,及时更换绝缘层老化的电线、电缆;经常对燃油系统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的管路,防止供油管路接口松动和油管磨损、泄漏。

4.1.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实施

驾驶员要注意用火安全,尤其是焊补油箱前,应用蒸气或热水严格清洗,加油时远离火源;按照操作规程清洗、检修车辆,若发生故障,要停车认真检查,不得在故障期间依旧上路行驶。

4.1.3 养成严谨、良好的安全习惯

驾驶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安全习惯;提高行车安全意识,车辆上应根据车辆规格必须配备相应数量和规格的灭火器;熟练掌握灭火器等消防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

4.2 加强对BRT系统及人员的消防安全监管

要保障BRT系统运营的消防安全,必须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消防知识及产品培训。BRT站台的进站口应设置高识别度的安全检查系统,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及放射性等危险化学物品上车。同时,应采取措施控制上车人数,例如在高峰期,可安排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维持乘客上车秩序,有序控制上车人数,严禁发生超载现象。

4.3 行业主管部门应落实BRT系统中的消防安全措施

公安消防部门应及时提请当地政府,加强对BRT系统运营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管理;指导运营部门加强应急装置保养和电路、油路、气路的消防安全检查,配备齐全车窗安全锤、灭火器、发动机舱干粉灭火装置等消防安全设备;强化对社会公众的消防宣传。

4.4 通过改进设计手段提升BRT系统的防火和灭火性能

4.4.1 改进BRT车辆的车体设计

车身内部应采用新型耐火材质进行设计与制造;提高车辆内部电气系统耐高温、抗老化性能,增强绝缘性和防爆功能;油路系统选用耐腐蚀、高强度的材质,尽量减少漏油、泄油事故;对于车身较长和多车厢衔接的BRT车辆,应增设太平门等应急出口。

4.4.2 成都“防火公交车”案例分析

2013年6月,全国第一台装有喷淋系统的“防火公交车”在成都上路试运行,实现了公交车辆的“灭火喷淋化”。这套喷淋系统利用车辆的自有动力,用专用雾化喷头释放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无刺激性的灭火剂控火灭火,降温并稀释有毒烟雾。喷头采用低压雾化,不会对乘客造成冲击和伤害;系统的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能够在10秒内控制、在60秒内扑灭车辆客舱和发动机舱内的固体和液体火灾。

4.4.3 在BRT车辆内建立灭火系统

BRT车辆乘客密度高,一旦出现火源,蔓延速度很快,热量迅速增大,短时间内就可能造成伤亡。对于BRT系统来说,自身防火系统比外部救援系统更为重要。因此,最根本的是要给BRT车辆建立一个车载自动灭火系统,提高车辆的本质安全。BRT车辆应根据需要设置内部喷淋系统,喷淋系统速度快,可以及时灭火。另外,BRT车辆可设置两侧车门,当车辆内部发生火灾时,两侧车门可同时开启。表4.1为BRT车辆内发生火灾后可选取的几种灭火及逃生方式的优缺点对比。

表4.1 BRT车辆发生火灾后可选取灭火及逃生方式优缺点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