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教育基本要素及其关系范文

简述教育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教育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教育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第1篇:简述教育基本要素及其关系范文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53-01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是凝聚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要向心力,是建设现代企业的必然过程。特别在建筑施工企业这种高度分散作业和流动民工众多的劳动力密集行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在企业内部良好的文化结构和氛围下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员工关系、精神状态、工作热情、服务意识等都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本要素。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习惯习俗、规章制度和精神风貌等。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一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得生存,保持优势,构筑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已成为现实需要和客观要求。

1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特殊内涵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既有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及其规定性。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它的主要任务不仅在于完成一项具体的工程,而且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负有提高人类生存化境质量、保护文化发展连续性、创造新的文化形式的历史责任。其特殊性表现为投资高、劳动密集、施工现场分散、周期长、流动性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必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准则,是一种具有建筑施工企业个性和特色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习惯习俗、规章制度和精神风貌等。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元、动态、综合的概念,它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内外部因素之中,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2 如何加强和改进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以培育先进的企业精神为核心,不断激发干部职工振兴企业、报效祖国的激情。

第二,针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为严格对待建筑质量,更加关注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等等,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对建筑施工现场的要求更为严格,对民工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在塑造自己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经营理念时,一定要把握社会文明进步的趋势,使建筑产品、施工现场管理和社会文化、城市文明建设之间相互协调。

第三,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体系为重点,不断丰富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内涵。现今建筑企业逐渐形成了“发展是建筑施工企业第一要务”、“文化管理是简述施工企业第一管理”、“创新是见识施工企业第一动力”、“人才资源是简述施工企业的第一资源”、“终身学习是建筑施工企业第一需要”的战略理念,“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性发展”的发展理念,“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理念,“客户至上、诚信服务”的营销理念等等,丰富了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四,要分析企业发展进程的实际状况,根据管理的重点需要,提炼和完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体系为重点,不断丰富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五,以创新制度文化为基础,逐步实现施工企业管理升级。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注重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制度刚性化与管理人性化相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制度化,将企业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建筑员工工作的动力和自觉行为,渗透到管理过程的细节中,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

第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媒体工具、艺术载体、培训等,除此之外,更应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要发掘出人的内在品质动因及典型性,通过这一过程,让干部职工了解企业在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把符合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加以强化,得到肯定,形成员工稳定的习惯或品质。

第七,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为契机,不断优化建筑施工企业形象。导入企业识别系统是推进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优秀建筑施工企业形象,打造建筑施工企业品牌,增强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美誉度、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八,要下大力气研究企业成员的构成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来自各地的员工和民工,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教养习惯、性格特征等诸多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个人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排斥,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文化交融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能否为每一位员工所接受。因此,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项目经理部成员要依靠自身职位影响、资源调配、利益分配、人格魅力、业务联系、思想工作等手段,从不同角度宣传和落实企业文化。

第九,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满足建筑员工的文化需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员工科学文化素质,是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非常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公司教育示范基地和文体中心等,通过营造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文化气氛,努力美化和净化建筑企业环境,使员工享受到环境的优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充分利用文化载体,为员工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提升员工的文化品位,陶冶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

第十,坚持文化育人,典型引路,培育高素质的建筑员工队伍。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英雄模范是建制施工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宝贵财富。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人才考评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3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其一,要从制度上对职工个人利益予以充分保障。企业必须承认合法追求个人利益是职工的基本权利,是激励职工的必要前提,企业的职工激励机制一定要建立在充分尊重职工个人利益的基础之上,要努力使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协调一致起来,使企业成为职工心目中真正认同的利益共同体。

其二,要从管理上对职工的心理需求予以充分满足。对职工的激励过程,就是不断满足职工个人心理需求的过程。因此,做好企业职工激励工作,更要深入地研究职工的心理需求,尽力满足职工的心理需求。在设计职工激励方式时,如在确认考核指标、工作定额时应充分考虑职工的自信心、自爱心,在设计精神鼓励项目时,应充分考虑职工的期望值、荣誉感等等。

其三,要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调动职工的创造力。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平等沟通的平台,使职工之间没有观念、资历、权力、等级、背景等方面的障碍而能实现自由交流,创造公平竞争的人际环境和企业氛围,使企业成为职工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抱负和追求的广阔舞台。

4 对建设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展望

建筑施工行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个性、气质、文化修养、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建筑企业员工个体中,创造形成一种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及企业精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4.1 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大致应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分析内外因素,选择价值标准,即根据企业的性质、功能、特点等,来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并认真分析人的因素和企业经常变化的外部环境;二是进行感情投资,增强企业意识;三是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企业价值观;四是积极强化行为,巩固企业文化;五是适应企业改制的形势与态势,不断丰富升华企业文化的内涵。

4.2 适应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以下六种发展趋势:一是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二是要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三是要适应生态文化的形成。四是要适应企业形象的树立。五是要适应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六是要适应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5 结束语

必须时刻注重学以致用、学而创新。要实施有效的学习培训计划。强化职工素质和再学习,推动企业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经验,创造新思维,掌握竞争本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总之,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有自身的特点和独有的内涵外延,作为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只要我们正确认清建筑企业文化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而加以正确应用和研究,结合形势不断发掘和完善,我们就能够面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管理保持合理的整合,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完善,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战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孕育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许忠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初探[J].企业导报,2009,(6).

第2篇:简述教育基本要素及其关系范文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分析交通事故控制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简述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近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交通事故起数从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的77万多起,年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5万人上升到10.9万人,年均增长5%。2004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77万起,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92万人,受伤45.1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2004年全国特大恶性道路交通事故大幅上升,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群死群伤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55起,造成852人死亡、877人受伤。2000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40起左右。

2、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的是分析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

2.1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交通环境构成的体系中,车辆由人驾驶,道路由人使用,交通环境要有人的管理。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以足够的重视。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统计数据表明,超速行驶、客货运输、无证低龄驾驶、夜间行驶成为马路四大“杀手”。

2.2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车辆制动失灵、制动不良、机件失灵、灯光失效和车辆装载超高、超宽、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等,都是酿成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据我国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知,制动系和转向系故障是车辆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现有运行车辆中有50%左右属于机构失调、带病运行,特别是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更为严重。这些都构成了交通事故的机械隐患。

2.3道路因素

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之间是否保持协调。近几年,由于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增长速度,而我国低等级公路还比较多,道路狭窄或破损,大部分道路未设中央分隔带和路边两侧护拦,警告、禁止、指示等标志数量不足、标线不清晰不规范,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因此,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以及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道路建设和养护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从道路问题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尽可能的减少不良道路引发事故的隐患。

2.4环境因素

交通环境主要是指天气状况、道路安全设施、噪声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驾驶员行车的工作状况,不仅受道路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

第一,交通量的影响。在影响驾驶员行车的诸多交通因素中,交通量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心理紧张程度,也影响着交通事故率的高低。因此,在行车中,妥善掌握行车速度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

第二,交通混杂程度与行车速度的影响。我国的道路多为双车道混合式交通,由于各种机动车在一条道路上行驶,其动力性不同、行车速度相差很大,特别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差异更大。我国的混合交通和交通混杂程度严重是交通事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交通信息特征的影响。汽车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行驶的,行车过程中,驾驶员总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从不断变化着的交通环境中获得信息,并通过对他们的识别、分析、判断和选择,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交通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改善交通环境,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来调节道路的安全保证与驾驶员安全感之间的关系,使其转向有利于交通安全的组合。

3、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人、车、路、环境四个要素是解决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问题的关键环节。要从根本上降低和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3.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因素中,人是处在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讲,要从预防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做起,要从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和对全社会人员的安全教育做起。

①对驾驶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驾驶员定期学习交通法规;学习机动车的新技术、新操作技能、机械理论,包括对驾驶员定期进行的理论考核、操纵考核和车辆审验都可以归纳到这个范围内。从驾驶员来说,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技术素质的驾驶员,就可以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对全社会人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是教育部门要坚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将之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并在中考、高考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二是利用一切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的观念。具有高度安全意识和懂得交通法规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2加强车辆维护,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车辆技术性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物质基础。目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驾驶员日常应勤于保养、维护车辆,出车前应彻底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严把车辆技术性能关。近年来,各汽车制造厂陆续推出了各种新型安全装置,如车载防撞系统、注意力不集中的报警系统、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视觉警报系统等。这些安全装置的应用使车辆进一步实现了智能化,能对驾驶员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3.3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严格按照(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标志、标线以及各种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和提高道路通行环境,夜间易出事的路段应增设“凸起路标”和照明设备。交通管理部门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查处违章车辆,排除事故隐患,并按有关法规从严管理。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在桥梁、急转弯、立交桥、匝道等路面复杂、积水地点设置警告牌。在雨、雾、雪天等灾害气候条件下应制定交通管制预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导好车辆通行;在城市道路,应实现人车分流,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学的控制道路的进、出口;在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以通过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来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调整阶段,向车辆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绕行路线。

4、结束语

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等四方面综合考虑来建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 参考文献 】

第3篇:简述教育基本要素及其关系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堂提问 模式 转换

一、文献简述

教师课堂话语是国外语言学家近年来对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Nunan于1990年提出: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调查记录结果表明提问占了课堂话语的相当比重,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如White和Lightbown于1984年用录像设备摄录的一堂可观察到50分钟的课堂中教师提了427个问题。而在当今盛行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中,正如郑树棠等所说,“课堂提问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还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具有可理解性”(Richards & Lockhart),“多年来课堂提问一直是语言教学所关注的一个焦点”(Nunan,1991)。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研究在国外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如Long & Sato(1983),Brock(1986),Nunan(1990),Lynch(1991),Richards&Lockhart(1996)及Thompson(1997)等人从课堂提问的分类、内容、时机、作用等角度做了研究,先后总结了许多成功运用课堂提问的经验。而在中国,香港Wu Kam-yin对香港的外语教师的课堂提问也作了较深入的调查,得出了不太雷同但也很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涉及的文章与调查寥寥无几或欠全面。

总之,目前对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一些国家或地区,而且这些研究主要是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集中在提问的分类、提问后等候时间和提问分配等方面。尽管他们提出了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分类,并认识到学生回答参考性问题时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话语,但在Long & Sato研究的课堂中,学生作答的问题有79%为展示性问题,与二语教学专家所建议的相反,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仅占很小一部分。少数国内学者进行了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现状研究。

目前尚未搜索到有关文献论证教师自觉将语言教学与学生自身探求“真知”的过程融为一体,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而使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的大学英语课堂对话模式。

由此可见即便是目前课堂提问在理论上受到重视,但理论研究的着眼点却多局限于教师提问类型、策略和艺术的研究。根据搜索到的文献,可以看出在实践教学中课堂提问主要以展示性提问为主,较过去有所改进,但并未改变教师为主体的现状,也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的教育研究方法是指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的研究方法。英语课堂提问模式的理论研究涉及到英语教育的目的论、英语课堂的主体论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的行为参与和管理等理论研究方面。首先,从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论来看,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反映了国家对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能力的质量规定。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有明确的表示,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那么,“教师提问―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提供一定的回馈”的大学英语提问模式能够满足这一教学目标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技能培养课,同时又通常采取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上述大学英语提问模式对大学生的英语技能的培养不利,因为大学生已经经过了中学英语技能的培养,有一定的听说技能,那种以教师提问为主的模式不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其已经具有的听说技能、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在上述文献综述中提到,在这样的英语课堂提问中,与二语教学专家所建议的相反,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仅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在班级教学的这样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中,一般只有被教师提问到的学生在练习口语甚至拒绝回答,同时,其他的同学则极有可能在等待,课堂上的这段时间容易浪费掉。其次,从英语课堂的主体论来看,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如“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学生双主体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等。从逻辑上分析,有以教师为主体的主体论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论两种对立观点。笔者认为,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师是英语课堂的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是教学手段。教育者固然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但是,如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活动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再次,从大学英语课堂主体性的参与行为来看,采用上述课堂提问模式,学生即使广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即便人数增多、次数增多,但却多数是被动参与。徒有其双向交流的形式和热闹的场面,却从根本上丢失了问答式教学功能和价值上最核心的东西――启发灵魂和思维的内涵。所以教师必须转换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间的提问与讨论、辩论,当然也可以附之以师生间的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种新的课堂提问模式是多向的,使问答式教学转化为对话式教学。

(二)比较研究:学生问题意识的现实反思

比较研究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现实反思离不开比较研究。笔者曾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非常重视教育的两个民族。但是,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很少,但却有很多犹太人获得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家长和犹太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要求不同。中国家长总是问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什么;而犹太家长则不然,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在课堂上有没有提问。正是是否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拉开了双方的距离。

课堂上的中西教学模式不同更能说明为什么学生问题意识匮乏。西方教育是一种强调输出为主、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文化。学生上课是否积极提问是西方教学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勤于思考的标准之一,所以它注重学生提问。长期以来我国教学仍然以知识输入、教师讲解为主导,课堂教学较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在高校英语课堂,仍然经常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而且多数西方国家属于弱权势文化,在教学上的反映就是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平等的个体,学生在课堂上打断教师,或者提问被视为正常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而受到鼓励。而中国属于强权势文化,反映到师生关系上,师生地位非平等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支配地位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提问行为。

由此可见,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深层次原因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追问式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反思和理解得到结论,教师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交谈、讨论甚至争辩来向学生传播自己的观点。这种教育方法特别对有着强权势文化背景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启发意义。教师应当汲取其教育思想精华,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追求真理、完善自笔者的过程不自觉地使用目标语言。学生在不自觉的提问―讨论过程中,在探求“真知”的过程中,运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流,赋语言以生命,体味到语言的功能与力量,产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描述研究

描述研究,即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者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要回答“大学英语课堂怎样的提问模式好呢”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描述研究。作者首先在所教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两个班45人中作问卷调查,其中主要涉及到“英语教学中你赞同哪种方法”及“你最喜欢的回答问题方式”。由于谈话是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所以收集到的资料比较真实。对第一个问题,80%以上的学生主张师生双边交流,主张以学生为主的有10%左右,只有不到5%的学生赞同以教师为主。结果是非常令人吃惊的。学生对以教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是非常有意见的。对第二个问题,约50%的学生希望自己主动回答,只有约25%的学生希望老师点名回答。这对“教师提问―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提供一定的回馈”的模式确为当头棒喝。

(四)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为了探求大学英语课堂提问模式转换的效果。笔者对所带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个班学生进行了教学对比实验,一个采取常规教学方法,另外一个采取反常规教学方法,并对反常规教学方法的班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回收率较高,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方式是把学生分组,各小组轮流作主题发言,有意识地表扬和鼓励他们提出好的问题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大家讨论。课后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任务,把整理好的发言稿、课堂记录、课堂的评论和感受用英语写出来,发到笔者的邮箱,没有字数要求,但要有自己真实的思想和创新。还有一组要就下次课堂所要讲的内容提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准备好发言并要提出若干问题,笔者则对教学进行引导和控制,且要给予他们发到邮箱中的内容及时恰当地进行反馈。在实验过程中,笔者用录音笔录下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请学生特意记下课堂提问、辩论、学生发言的频率和时间,然后结合学生们的课堂记录分析统计出数据,对比实验班的变化并和非实验班进行对比。大半个学期后,对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对教学改革的态度”90%以上的学生是认可的,原因是学生们认为“有利于发挥主动性”,“更多地练习了英语的听说”或者“终于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激励同学们多看英语书籍”“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对新方法的适应性”9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坚持,觉得“有利于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及时解决了疑问”,“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培养了协作精神”。这说明新的提问模式得到了好的效果。尽管实验班提问讨论的次数/时间和效果并不如期望的,但结果显示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潜能,人的潜能是让人吃惊的。相信实验继续下去,一定可以证明这种尝试的价值。

三、结论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对话系统一直以来由师生的“Ask and Answer”占统治地位,虽改革呼声强烈,但总是因班级里学生多等原因,而讨论多办法少,解决问题困难。本课题从理论讨论入手,把问答作为一种课堂话语框架来构建,那就说明这不是一个要不要改变现状的问题,而是实不实行于外语教学的一个法则问题。英语课堂提问模式的转换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出版社,1995.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郑庆文,王德清.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思想述评及其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8).

[4]郁小萍.中西方学生课堂提问对比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3,(5).

[5]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赵永勤,靳玉乐.论文化类型与教师权威.教师教育研究,2003,6.

第4篇:简述教育基本要素及其关系范文

关键词:房产测绘;面积测绘;质量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real estate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qual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o provid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al estate surveying,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real estate surveying; survey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P25

引言:房地产测绘部门测算的房屋建筑面积是作为房屋买卖和产权发证的依据。因此它将直接影响到房屋价格及相关费用,对广大购房者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很多有关房屋的纠纷也与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直接相关。因此,抓好房产面积测绘质量,是维护房产权利人合法利益、落实测绘法的一件大事。

一、 房产测绘的重要意义

1.保证业主利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房产测绘直接关系到业主的切身利益,房产测绘的全过程、面积计算及其测量精度都有严密的科学性,是产权产籍管理部门为产权人提供法律保护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产生法律纠纷、审核违章建筑以及违章占地提供了可靠的凭据。这些数据是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房地产档案的原始资料。

2.有利于维护房产市场的正常秩序

房屋建筑面积的多少是我国建筑和房地产业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我国房产测量中要测定的基本要素之一,建筑面积是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产权登记、产籍管理、税费征收、城市地价核算、房产交易、房屋拆迁安置和房屋面积统计等等中的计量单位,由于房屋面积的种类繁多,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感觉高深莫测,特别在当前的商品房买卖中,部分开发商在利益的驱使下时常会打起面积的主意,有些中介总是偷换概念。误导消费者。因此提高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准确性,减少商品房买卖双方的纠纷,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房产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影响房产测绘质量的原因

房产测绘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但是房产测绘领域的规范、标准却不够完善,对有些问题的规定过于简单,跟不上建筑形式的干变万化和设计人员理念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新问题无法界定,无据可查,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处理,容易引发争议,因此现在有些大城市已制定了本地的房产测量实施细则,相对完善了测量标准,但绝大多数地方没有这方面的细则,房产测绘单位及从业人员只能依靠自己对规范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来操作,这样就给测绘质量带来了很大争议。

房产测绘特别是对复杂建筑的测绘,情况复杂,数据繁多,计算量巨大,测绘计算人员难以保证完全不会出错,如果测绘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就极易产生质量差错。测绘单位的资质等级、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测绘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房产面积测绘质量的措施

1.遵守“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在全面自查、互检的基础上,由公司测绘作业组的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对产品实行过程检查,然后由质量检查小组和专职检查人员参照相关资料对测绘成果实行最终检查,检查无误后由委托单位组织最终验收。主要检查的相关规定有:(1)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必须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替代。(2)检查中如发现面积计算口径或分摊方案等特殊问题没有在《项目意见书》详细说明或《项目意见书》的内容有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时,需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经过会办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重新办理。(3)公司技术负责人员要对提交的成果、图纸、质检单等进行全面审查,发现问题后向具体作业人员(包括初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予以改正。(4)公司技术负责人员要定期对房产测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以提高测绘人员业务水平和测绘成果的质量,并通报本月质量检查情况。(5)如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意见有分歧时,属一级检查的,由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认定;属二级检查之后的,由总工办裁定或提交队领导会办。(6)确定测绘单项产品质量等级并附于测绘档案中。为了保证测绘产品的质量,除了业内检查外,还应进行一定比例的外业检查。每个项目野外作业结束之前,各个作业组之间须进行野外互检,主要检查口幢房屋的重复观测边长和房屋边长闭合差等各项指标,各项指标均要确保在误差范围内,确保无误后结束野外作业。技术部门需不定期组织对测绘产品进行野外抽查,并做好野外检查记录。

2.控制前期收件资料及图纸的审查质量

为了确保房产面积测绘质量,前期的收件资料及图纸审查中的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在房产项目建筑面积预测算时,要求委托方提供的建筑施工图必须是经规划部门审核通过的图纸,在房产面积实测时,委托方应提供房屋竣工图,若有变更,还应提供相应变更图纸或联系单;委托方所提供的图纸必须是一整套完整的建筑图纸,其中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详图、阳台及飘窗大样图等,所有图纸应尽可能详细,以便于在测绘过程中查阅相关尺寸数据。如阳台护宽度在平面图上标注不详,只能在阳台大样图上查阅,如坡屋顶房屋2.20m的范围线确定,在平面图上无法看出,只有在剖面图上图解三角形确定2.20m的范围线。收件资料中必须包括土地出让合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建筑总平面图、地名办出具的门牌号及幢号批准文件、设计部门出具的房屋配套设施及用房功能部位,如水泵房、水池、发电机房、变配电室、制冷机房的使用说明及其他的有关资料。只有通过前期资料收集齐全并符合要求,才能确保房产面积测算各环节中的质量。

3.房产面积测绘各关键环节中的质量控制

进行房产面积测绘,对我们房产测绘机构来说在增加了经济收入的同时,又承担更大的责任。针对日益高涨的房价,一旦工作疏忽发生了错误,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在房屋面积的测绘各环节中,应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具体要做到四个准确:房屋计算面积部位认定要准确;房屋套型边长数据要准确;房产要素要准确;房屋面积计算分摊要准确。

4.控制测量的精度

在我圈末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一般规定为不超过+0.05m,当相邻点为独立观测量时可计算出其相邻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为±0.05m。为了保证房产界址点、房角点的测量精确度,同时为房地产信息系统提供一个高精度的、稳定标准的定位控制网,首先要建立一个高精度的、有一定密度的、物定可品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控制网,《房产测绘规范》规定二末级相邻的房产平面控制点间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25m可以算出其相应的相邻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为1±0.018m,因此这标准已达到和超过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

5.采用工作流程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控制

该技术是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其监督、控制、协调整个业务过程的规范和完成,并对信息流进行跟踪。为适应房产测绘工作的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了更好地进行过程控制,软件采用流程化管理,根岗位职责进行角色权限设置、账号密码登陆,保证各项业务操作都在系统的监控之下进行,每个环节都会记录下操作人员姓名、时间、机器号,实现了业务生产的过程控制和图形数据的安全。

6.对工作人员实行必要的相应的培训

对测绘工作人员的培训是提高房产测绘质量的必要前提。房产测绘人员包括外业测绘人员、内业计算和资料整理人员、产品检验人员,所有这些人员均应经过认真细致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测绘质量管理法规、房产测绘法规、房产测绘质量检查方法、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知识、房产测绘档案管理条例等,从而整体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水平、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四、结束语

总之,房屋建筑面积测绘工作只有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实施标准化质量管理、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房产测绘水平,才能更好的促进测绘事业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还能保证商品房健康的销售,推动商品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伟.房屋建筑面积的测算范围[J].中华建设,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