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启蒙课范文

初中物理启蒙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启蒙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启蒙课

第1篇:初中物理启蒙课范文

开发智力的同时,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研究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本文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借助有关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学知识,结合调查的一些情况,阐明挖掘非智力因素对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一、非智力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启蒙性,初中物理教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意义,正是围绕这一特点而提出的。

初中物理教学始终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两方面的教学任务相互联系, 培养求知欲, 求知欲,立足于学习基本知识之中;求知欲强烈,有助于更好掌握物理知识。

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动力作用、定向作用、维持作用和强化作用。在教学中,由兴趣、情感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生对神秘物理世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巨大的动力作用。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几乎成为一条教学原则。学习是人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整体,教学中广泛利用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可使学生学习处于积极状态,为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二、发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1.培养兴趣,激感

初中物理教学,如果能针对初中生好奇心极强的心理特点,利用初中物理形象、直观、定性多、定量少、涉及范围广的教材特征,培养浓厚的兴趣,激发丰富的情感,那么,有关“求知欲”的教学任务,就能在课堂中升级、落实。

实验,是物理课兴趣培养的优势所在。一只小车在讲台上滚动一下,就足以将童心极重的初中生吸引住,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启蒙教学的特点。抓住这一点,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多带些直观实验教具,多做些课外补充实验,往往能更好地引发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实验,可把教学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乏味为形象生动,是物理教学培养兴趣的一大源泉。

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兴趣培养的又一源泉。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的手势、恰到好处的比喻、授课方式的灵活多样、教学技巧的娴熟,是一节课成功的保证。“为什么人溺水后先沉后浮?为什么煮肉丸时肉丸也先沉后浮?”课的开始,善于设问,可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没有摩擦力,世界会变成怎样?”“没有电,现代化的生活会是怎样?”热烈的讨论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活跃者,学习的内驱力自然增加。这类开放式的授课方式很适合于注重定性的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用“乌龟追白兔”的寓言让学生做速度运算练习,谈谈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史,运用这些寓言、历史情节、故事等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的好奇心理,也是初中物理激发兴趣应该学会的教学手法。

师生间建立深厚的感情,是发掘非智力因素不可忽视的领域,这种感情的激发,其动力作用,定向作用不弱于物理知识本身所激发的情感。“亲其师则借其道。”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有亲疏之分,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开始上课,此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师生情感的激发,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培养,但做为每节物理课的教学,教师应树立一种“以情激情”的教学意识。教学中,教师表现出对物理学的热爱、对传授物理知识的乐趣、对学生的热情关心,表现出为学生的进步而欣喜,为学生的退步而担忧的育才之心,为学生周到服务的无私精神,这些丰富的教学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当代青年学生,不能不激发出求知的情感。教与学和谐的情感加之“物理情感”,就能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语),认识过程添加了感情的剂,学习就可降低疲劳的程度,思维就可更加灵活。

2.培养毅力,保护自信心

毅力属意志范畴,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学习中只有伴随着顽强意志的维持,才能取得好的成绩。针对物理学的高智能性,物理教学应有意识于意志的培养。

意志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量变过程,初中物理教学中决不能操之过急。意志培养中“难”点的设置,过低,会失去意义,过高,却是目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通病。过早过多让学生解难题怪题、考难题怪题,导致学生过早地对物理学产生畏惧心理,对物理丧失了求知自信心,从而使意志力得不到培养。初中物理教学应特别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物理自信心,消除学生对物理学的畏惧心理。

如果说兴趣、情感的动力作用可以产生“三分钟热度”,那么, 意志这一非智力因素,则起到维持这种热度的作用。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属于性格的范畴,性格是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针对初中生可塑性大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求知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先入为主”,良好习惯在入门阶段很容易形成,我们应珍惜初中物理入门的教育时机。第一堂的“序言”课,第一节实验课、第一道问答题、第一条物理公式、第一道计算题、第一份试卷、第一次使用安培表,教学中重视“第一”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第2篇:初中物理启蒙课范文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物理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物理的学习也往往和说教联系在一起,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稚气犹在,童心未泯,单一单调的授课方式,势必使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怎样改善这样的状况呢,不妨试试下面的小妙招!

一、利用小制作来预习

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对物理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书里都是生活中知道或见过的事;陌生的是:里面又有哪些物理知识呢!这时如果教师布置小制作,学生就会参照书上所述,自己动手去完成,这在无形中就预习了课本,待到上课的时候,教师结合学生的小制作再分析物理原理,学生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例如学习“声的传播”时,让学生制作“土电话”;学习声音特性时,制作“水瓶琴”;以及小孔成像照相机、万花筒等,学生自己制作,收获一份成功,当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时又多了一份惊喜,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上物理课,是怎样的期待呢,当然想立即知道原理是什么了!这比教师做好了给学生演示效果显著得多。

同理,还可以布置个性实验报告,比如研究烧开水;调查环境噪声的产生及防止;调查节约用水的报告等等。教师有指导性的布置,学生拿着自己的第一手调查资料,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用小制作来预习,真妙!

二、利用小动画来引课

在这个网络时代,教师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来引入新课,动画片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所爱,从中还能发现物理问题,也让他们更加发现物理的确来自生活哟!例如,在电学学习的第一节课上,有一部小熊猫的动画片,其中有手机、有雷电等与电现象有关的知识,学生看完之后,因情节而大笑不已,教师再话锋一转,“有哪些物理知识在里面,你想了解现这些象是怎样产生的吗?”。这样的引课能用上几次,学生就会有深刻的印象,知识点也在无形中记在了心里。

三、利用小故事来上课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其体系的建立凝结了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这里面有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每一个现象的发现,每一个定律的得出,都有背后的故事。教师如果注意收集,就能在上课过程中巧妙地穿来,达到和科学家一起探究一起学习的效果,不仅学生乐于去听故事,也让学生无形中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揭开了科学神秘的面纱。更有趣的是有些在无意中的发现,令学生若有所思,树立了自己“也能”的信心。例如在学习望远镜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最早的望远镜是一个小男孩在无意中发现的,他在爸爸的眼镜店里,拿着镜片玩,无意中将两个镜片前后放置,突然发现远处的景物发生了变化,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就有了现在各种用途的望远镜。学生们有的羡慕,有的惊叹,他们的心里一定会想,我又能在生活中发现什么呢?

四、利用小实验来突破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实验效果对突破教学难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里尤其要提到“小实验”的作用,是指那些能就地取材,信手拈来的实验,更是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用“塑料尺和头发摩擦起电”;用“放大镜”和墙壁模拟照相机成像;用气球和乙醚演示汽化和液化等等,学生也能参与进来,材料就在手边,这比用组装的专业实验仪器更有亲近感,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复杂的仪器往往在介绍仪器原理上就得花费不少时间啊!用小实验省时省力来突破难点,岂不更好!

五、利用小测试来巩固

花一节课的时间来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周期长;课前提问,覆盖面小。斟酌之下,课前5分钟的小听写,效果不错。全班学生都动了起来。效果却也出乎意料,本想督促学困生能记一点是一点,却没想到对学优生作用更大,学优生中的一部分也往往忽视平时的复习巩固,等到考试前才看书,而小听写就使得他们课课不放松,知识点堂堂清,到了单元测试时,复习量小了,也有更多的精力花在总结梳理上,成绩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

六、利用小游戏来应考

第3篇:初中物理启蒙课范文

内容摘要: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物理,以便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学习好这门学科,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培养兴趣 养成习惯 因材施教

物理课是初中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物质世界有更加直观、理性地认识。如何才能让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学好这门学科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做如下探究。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基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知识,就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兴趣

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初学物理具有一定好奇心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使学生对物理由陌生变成喜欢。

2.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有趣的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这样就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中的物质形态,大大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讲课变得轻松自如。

3.合理使用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借助多媒体,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另外,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采用实验法、调查法、合作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不再被动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兴趣

现在,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的教为核心,而是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这要求教师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们一些赞美,一些鼓励,让学生对你有一种亲切感,这样就会使学生们“爱屋及乌”,从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上这门学科,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被动灌输。

5.留设悬念,增强学生兴趣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有时也在一节课的结尾。课堂将要结束时,结合相关内容给学生留下悬念,使课堂的尾声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氛围。致使广大学生对学习物理越学越有兴趣,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物理学习的高效性。

二、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是关键

1.引导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和规范解题的习惯

造成学生学习基础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笔者的分析,一个直接的因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课本没有认真阅读过的痕迹,作业写得潦草且不规范。而认真阅读课本和规范解题是学好物理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往往被多数学生所忽视。所以作为启蒙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养成习惯,平时的作业也要严格要求以便形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2.养成提前预习和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的习惯

有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所以要非常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的内容预习,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听课效率。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老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活动,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学会归纳,学会反思;三要在听课时记录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常用方法与技巧,小结。

三、对学生因材施教是补充

1.对优差学生分别施教

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加强他们的作业辅导工作,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要更注重心理辅导,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综合性逐渐增加,知识的理解难度也逐步增加,此时,学生就会出现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的差异,而分化为上、中、下三层。对待中上等学生,我们应该加强其知识的巩固、逐步再提高,主要是通过对练习作业中出现的较难问题的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并掌握方法。对待由于种种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逐渐对学习物理失去兴趣的这类学生,我们应该和他们多交流,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并且耐心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多鼓励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重拾信心,而不是一味地责怪他们,歧视他们。

2.分层次布置作业,考试难度适中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适当适量地给学生们布置一些练习题,在布置练习题时,就应该注意难度要有一定的层次、梯度,难度较大的题最好以选做题的形式,以便照顾那些学习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考试是检查学生平时学习质量的主要措施,考试题目难度也要合理,尽量让中下等学生都能考及格,但是,也要有一定难度,不能让中上等学生很轻易的就能考取九十几分或者满分。要让学生形成只有学习了才能及格,只有努力学习了,才可以取得好成绩的思想意识。

综上所述,初中是物理学科的启蒙阶段,该阶段的教学质量非常的关键,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甚至会影响到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让学生有兴趣去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物理这门基础学科学好。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曹国栋,初二物理启蒙教学管见\[J\],中小学电教,2008。

第4篇:初中物理启蒙课范文

一、在实验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老师要发掘教材中蕴藏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教育,从而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强化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辩证思维,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物理学习中,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启蒙开始,对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就要高度重视。要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规范、熟练、整洁美观的操作为学生示范,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当然,学生的科学态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是几节物理实验课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要通过长期的严格的训练。除了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外,学生还要反复模仿与练习。教师要及时指导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独立操作的能力。教师严谨的治学风范、模范的榜样作用是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的催化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在实验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物理教学课时紧张,做实验需要耗费大量课时,部分教师为了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就把物理实验改为讲实验,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尽可能地创造实验动手的机会,多安排一些分组实验,对于演示实验也要认真细致,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初中生往往具有较强烈的操作欲望,但我国目前学校条件有限,物理实验条件不足,或者实验室所配备的实验仪器有限,很少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实验的比例明显加大,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面对实验仪器设备不足的现状,物理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就地取材,让学生多做实验。著名的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因此,用简单易行的器材做物理实验是可行的。

三、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讲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演示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同时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一些看来似乎很深奥难懂的道理,通过演示实验便豁然开朗。而演示实验不同于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它是以教师为主体、有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演示实验,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一个好的演示实验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张、学生人数多,有时演示现象不易观察,演示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多数教师会减少课堂演示时间,甚至在黑板上讲实验,使得物理实验教学变成“纸上谈兵”,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物理课抽象难懂,对物理缺乏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将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这种兴奋会使人对该事物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处于最佳状态,并从中迸射出创造性火花。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演示实验有强烈的直接兴趣,特别是对课堂教学中成功而有趣的实验,能有意识地将注意力聚焦在演示现象上。因此,要抓住初中生好奇的心理,巧妙地设计并演示有趣的物理实验,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探讨问题,学习物理。

四、通过物理实验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勇于创新的个性,并增强学生发现、提出、解决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阶段可以通过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积极主动地学,坚持不懈地钻研。尤其在物理启蒙阶段,要让学生从物理实验现象的瞬息万变中,领悟到物理的魅力;从物理实验现象的精彩变幻中,洞察到实验的内涵,从而使物理“乐学”、“善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其学习过程中所占比重也不断加大,已不满足于学习仍停留在实验现象的简单描述和对反应结果的验证上,也不满足于追求实验的表面刺激和“照方抓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调整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案,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自行观察、探究、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自求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实验创新,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创新与提高,物理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十分独特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摒弃常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手、设计或改进实验,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实验自我监控能力差或缺乏耐性等,这时教师要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继续操作,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独立完成实验。当他们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时,或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活动中有突出表现时,更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促使他们积极向上。

第5篇:初中物理启蒙课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高效 初中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课堂更加高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那么多媒体怎样才能让初中物理教学更加高效呢,初中物理课堂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多媒体,活化枯燥、抽象的概念,为课堂注入了高效的元素

初中物理处在启蒙教学阶段,很多的物理概念、基本原理、实验现象等,除了简单的理解外,还需要学生进行深刻地记忆。现在的初中生学习科目很多,课程也非常紧,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加上初中物理学科逻辑性很强,学生常常对学习物理学科感到比较难,慢慢地就失去了兴趣。初中物理教师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现象,教师除了在语言上生动形象,借助于一些的演示实验外,能够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用它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不断地对物理课感兴趣,把枯燥的初中物理课化成形象的、趣味性的表象加以理解记忆,那么,学生学物理就再也不会感到枯燥了,初中物理课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天堂。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透镜的奥秘"时,笔者认为,这部分不仅要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如果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师的讲解,加强学生深入理解,促使学生深入记忆,那么教学的效果就非常明显。实验证明在初中物理课堂使用多媒体,常常能把以前不可做的实验展示给学生看,还可以播放视频反复演示给学生看,教师要反复纠正的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把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进行活化。这就为课堂注入了高效的元素。

二、多媒体,拓宽视野、激励多思乐学,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积极思维的内在驱动力。实践证明:人对事物的兴趣愈浓,其注意力就会愈集中,观察力也就更加的敏锐,记忆力就非常深刻,思维逻辑就很强,想象力也更加丰富。中学物理教学过程,适当应用多媒体形教学,加强学生的感官感受,就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能被激发起来,这样,初中的物理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很多初中物理教师的欢迎,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

例如,在讲解"机械能和内能"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解,使学生在各种实例中对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关系加以深刻的理解。对于使用多媒体进行影像的播放,学生也乐思乐学,知识面拓宽了,学生在课余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收集一些视频资料,对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这个方法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高科技的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呆板、机械,激励了学生多思乐学的精神,它已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三、多媒体,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旺盛的求知欲为目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能力。观察往往是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学生在的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活动。多媒体能培养学生丰富的观察能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各种事物的内在规律的分析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对于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学生思维活动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诠释。

例如,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可以在物理实验之前,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进行细细的观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能力,这时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给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能够给学生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这样就能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对初中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等诸多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其教学效果也会超乎寻常。

四、多媒体为培养社会需要的物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初中物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绝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中,初中物理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放飞学生的理想。要让学生懂得物理知识与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紧密相联,让他们懂得国家的发展需要物理人才。初中的物理知识涉及到中国物理学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等教学内容,初中物理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生动展示。

例如,我国在航天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新能源的开发等都与物理学有很大的关系,初中物理教师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展示科技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这就间接的为国家培养各种物理人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以上的观点只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罢了,在高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就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树立一种重视科技的理念,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的优势,这会更大的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初中物理教师要更多地向学生展示物理学的奥秘,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让更多的学生驰骋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广阔草原上,为培养多种能力的物理学人才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物理启蒙课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 学习效率 用心 受限于 结合 心理

为了追求高效课堂,当今很多老师似乎更愿意花时间精心编排学案和习题,可谓呕心沥血。但往往是这些看起来环节齐全,环环相扣的学案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层层递进的习题,一节课下来,反倒弄得老师累,学生也累,最可惜的是,经过几节课,甚至一节课的“洗礼”,不少学生已对物理失去兴趣,甚至害怕物理、厌恶物理。这将是一个可怕的开端。初中物理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不注重学生对物理兴趣的培养,就相当于对以后的物理教学早早地挖好了“坟墓”,不符合当今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贯彻和要求,也不利于家的兴旺发达和现代化建设。

对于如何上好高效课堂下的物理课,下面就这方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用心备好每一节课。我好不避讳的说,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每天和大多数老师一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但我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备学案,备习题,更多的是备学生。备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甚至备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习惯。因为物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有时候又高于生活,违背学生的主观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大多数学生会认为,冰在熔化过程中,既然吸收热量,那么温度肯定升高。而通过实验可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进一步通过与学生平时所认为的晶体和物理课本中的晶体概念进行比较记忆,真正理解晶体的含义。所以,从生活中学物理,用物理,从而让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触手可及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而又充满活力,那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将是必然的,而学生成绩的提升更不用担心。

二、课堂教学源于课本,而又不受限于课本。对于课堂教学我会精心的备学生,备教材。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不会因为我的课堂没有向着我计划的方向发展而惊慌忙乱,更不会生硬地牵引学生向我设计的方向发展。我会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如在上《家庭电路》这一课时,学生对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组成元件的先后顺序总是混淆不清。我不怕耽误我的上课进度,而是很快的调整了教学方案,让学生对自己组装好的家庭电路进行讨论:如果按照你的顺序组装,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和不足。从而再次组装,直到得到正确的组装为止。并且提出要求:为了家人的安全,回家后对自己家的电路进行安全检查。在成功的诱惑和责任的要求下,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从而最大限度的创设“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用紧密结合,让学生时刻体会成就感。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得有成功的体验。这也是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教学的方向。同时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会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每学完一节知识后,老师尽量要根据生活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完家庭电路后,我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用测电笔的发光情况来判断电路的通断:某同学发现当家里电灯的开关闭合时,灯都不亮了,经检查熔丝未断,用测电笔测各用电器接头,氖管均发亮,由此可以断定故障是_______________。对于这道题目,显然学生不能很快地直接给出答案,但当经过他们的思考讨论后就会得到答案。当然,老师设计的这些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没有探索的积极性,没有成功的体验,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基础,设计出学生得经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做充分的了解,对学生基础充分了解,从而,有的放矢。

四、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过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过程。很多物理概念抽象难懂,学生容易犯错,而且容易丧失信心而放弃。此时,教师千万不能放手任其自然,得以恰当的方式刺激、激励学生,使其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的状态之中,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奥妙,保持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第7篇:初中物理启蒙课范文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 导入技巧 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是三大基础自然学科之一,可以说,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伴随着一次又一次一次物理科学发现而不断前进的。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物理学科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具备一定的物理科学素养是每一个现代化人才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初中阶段是我们的学生系统接受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要在这个初始阶段就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工作最主要的形式,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整个物理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并且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一定要重视课前导入技巧的运用。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所谓温故知新导入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复习之前学习过的旧知识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这种方式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物理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知识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一学科特点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利用旧知识来导入新课,这样一方面可以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同时又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从更高层次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故事导入法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当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穿插了一些小故事、小趣闻时,你会发现,即使是一些平时较为调皮不听话的孩子这时候也会瞪着眼睛认真地听教师讲故事。了解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们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通过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新课的讲授奠定基础。例如,我在讲到第九章第一节的《磁现象》时,就给学生讲授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发明经过,让学生在听历史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进入带到了新课的教学活动中来;又比如,我在给学生讲授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的知识时,就给学生讲授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在有趣的故事带动下,学生对于接下来要学习的压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类似这样与物理有关的小故事有很多,只要教师运用得当,这些小故事可以帮助教师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生活经验导入法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处处都包含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这些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些物理现象几乎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而陌生则是因为没有学习过物理,所以即使遇到了,学生也说不出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利用生活经验进行课前导入也是一个常用的方法。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惯性”知识的时候,就让学生回忆一下,当你坐在汽车上,车子突然开动了,人的身体会向什么方向倾斜?而当行驶的车子突然急刹车,这个时候人的身体又会向什么方向倾斜?在讲到“蒸发”现象时,就让学生回忆一下,当我们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以后,身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在讲到“升华和凝华”的时候,就让学生想一下衣柜里的樟脑丸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变越小直至消失等等,通过这种几乎每个学生都体验过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把理论化的物理知识同生活实际结合了起来,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在接下来的新课讲授中,学生会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四、物理实验导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讲授式教学相比,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兴趣显然要更大。这是因为,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很多的知识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既枯燥又乏味,而实验教学就不一样了,在开展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还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睛实实在在地看到各种生动直观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这样会让学生感觉更加新鲜有趣。因此,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很多教师也喜欢用物理实验来导入新课。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杠杆原理”的时候,就拿出了两块用钉子钉在一起的木板,然后问学生有没有人愿意上来用手把两块木板掰开,这时,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上来试一下,最后上来了一个全部公认的“大力士”上来掰木板,结果这个同学努力了半天用了最大的力气还是没有掰开,接着,我拿出了螺丝起子,然后故意找了一个力气很小的女生上来试试用螺丝起子能不能把木板撬开,结果这个女生上来以后轻轻一撬,两块木板就分开了。这个时候,我就说:“为什么刚才那位男生用了那么大的力气都没有把木板分开,而这位女同学不费力气就把木板分开了呢?要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学完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就明白了。”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过来,使得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这样,教师再进行新课讲授自然会得心应手很多。

除了以上说的几种导入方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导入技巧可以使用,像是设疑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教师只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地导入方法,会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课前导入环节,争取利用有效地导入技巧来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杰.浅谈初中物理课导入技巧及方法[J].教育与发展,2010年第12期.

第8篇:初中物理启蒙课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起始阶段 教学研究

一、从新奇物理到喜爱物理,激发学习热情,保持对物理的强烈学习兴趣

初二物理课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大多学生在刚接触这门课往往有一种新鲜感极大的兴趣,但有的学生由于受各种影响而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教师在这个时候如不及时转化,学生“热”的时间是往往很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上好引言课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的奇秒和有趣,还有就是在后面的章节教学中都要认真设计教学流程,把每节课都当是公开课上,精心准备,以“保持学生对物理的强烈学习兴趣”为基本点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对物理从新奇到热爱,到保持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整体安排教学进程,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培养能力,落实“减负增效”

1、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增加主动发展的探究性活动。做法如下(1)认真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梳理知识结构,思考所教章节的重、难点以及突破的方法策略,关于教材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在集体备课时,由主备教师发言后,其它教师补充完善,充分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要多研究,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和考试。特别要针对学生情况形成多层次的教学方案。“研究教材”----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研究学生”----摸清学生的兴趣、能力,了解班级整体差异和特点,做到“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研究教法”-----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学法,提高素质的教学境界。

2、课堂上课要面向全体,新颖、生动,减少学生的心灵负担,增加学生的能力培养。本人认为在起始年级我们要以“教学生学习方法”为自己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内容上做到明白、准确、形式上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

3、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减少苦学负担,增强乐学情感。我认为起始年级一定要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课堂作业,备课组研究讨论认为,课堂练习以培养能力和方法为中心,需要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同时教师要认真巡查,及时获得学生当堂课的学习信息,真正反馈学生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程度,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澄清,对个别问题找到学生错误的根本进行个别辅导,对存在问题多的个别学生指定好学生课后辅导或在自习课加强辅导,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基本知识点的掌握问题

4、加强对学生作业与练习的研究,强化“双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认为八年级物理的作业要少而精,让学生没有那种课业负担的心理,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对物理的学有一种意有未尽的感觉,激发他们再学习,再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物理、用物理之心永久扎根。

三、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力、声、热、光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二章的“平均速度”,以前的教材一直把它作为选学内容,新教材是必学内容。按理说这是个难点,但由于新教材写得好,简洁明了易懂,教师就不要再拓宽加深了,学生一般学习都较平稳。只有在做过“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教师才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变速运动由于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这是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的地方。至于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在这一阶段只限于严格要求解题方式和物理量单位的问题。这样处理教材,使已经降低难度的新教材显得更平坦了,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四、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

第9篇:初中物理启蒙课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已念了七、八年书,阅读似乎不成问题,其实不然。初三学生只可以说能读书,还远远达不到会读书。因为化学学科一是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二是还有阅读的速度和效果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如初三化学第一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因为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但“绿叶”毕竟是起衬托作用的,可以粗读、略读、领会意思就行。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细读、精读、反复推敲、思索而达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重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如初三课本绪言中属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共有110个字,约占3%,这堂课教师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让学生观察实验,共同得出两种变化的不同,推广到两种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的地方让学生画线标记下来理解和记忆。这样做,学生可集中精力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这比教师按照课本摘要板书,然后要求学生记下来效果会更好些。

二、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如先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性质,点燃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眼),放热等,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带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产生了新物质,(氧化镁)等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

除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1-2人一套仪器最好)让学生独立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这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好形式。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操作规范化。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这是受益终身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