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学重点范文

小学教育学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学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学重点

第1篇:小学教育学重点范文

我所在的学校位于武昌区南片,生源大部分来自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生家庭环境比较差,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非常薄弱,大部分学生家长都不能辅导孩子甚至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有一天,我刚走进教室,孩子们就跑过来跟我说,王某某的头被打破了,我一看,他的额头上有一道口子,我吓了一大跳,以为他是跟同学发生矛盾时弄伤的,赶紧把他带到办公室,经过询问,才知道是他妈妈打的,原因是他昨天的家庭作业有很多不会做,他的妈妈就认为是他在学校没有好好听讲,所以狠狠地打了他。

他走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的错,大部分孩子的家长根本不能辅导孩子,当孩子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们就会责骂甚至动手打孩子。我完全可以想象到当时的孩子有多委屈,有多难过,有多恨这些难题。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我每天都在思考,我应该带给我的孩子们什么样的小学学习生活。

通过观察、与同事们交流,与家长交流,我渐渐认识到一个事实,我们这里的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很多学生将会走进社会。从事一些底层工作。在他们漫长的人生中,也许小学生活将是他们最美好的回忆。

因此,我不禁想到,我们的教育,我们带给他们的小学生活,对他们,对一个人是何其的重要。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一颗善的种子。

因此,我想给他们一份快乐的童年学习生活。让学生回家能够自己独立、轻松地完成作业。

我认真地备每一堂课,在课前将学生的作业自己做一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学生可能出错的地方与原因,将其放在课堂教学中解决,留给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都是非常简单,非常基础的题,绝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力争让学生能感觉到数学学习的轻松与简单,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从家长那里得到肯定,得到表扬,得到更多的欣赏与疼爱。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态,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儿童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才会乐于学习。

二、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学习,他们变得更聪明了,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每一次的解决问题,虽然,我都会在课堂中讲解,但是,我鼓励学习以画思路图的方式将自己分析问题的过程写下来,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这种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开始让学生来扮演“老师”的角色,来讲题,我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包容不同的意见,让每个站起来的孩子都得到认可,感受到被尊重,体会到思考的快乐。渐渐很多孩子讲题时思路清晰,语言简洁,他们也因此赢得了学生们阵阵发自内心的掌声。

我一直坚持这样的做法,一个学期,两个学期……学生在课堂上开始渐渐变得热情洋溢,他们要说,迫不及待地要站起来说,因为这些问题对他们而言变得简单了,使他们形成了更多的想法和思路,因此他们会做、敢说。

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真正体会到了收获和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对学生人生观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在数学活动中,当个人独立探索有困难时,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与同伴合作,交流。我想?@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能力。特别是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更是需要这种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方法”的培养。在数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创造小组合作的条件,培养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倾听同伴的发言的习惯,以及在合作中的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解决问题中,往往会出现“方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虽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它应该是一种态度,一种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放手,相信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独立思考,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用表扬和赞美肯定学生的思考,但是,最终,我们还是要优化,对不在同一层次上的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体验与感悟。

(三)教会学生去做一个热心、耐心、慷慨的人

第2篇:小学教育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学;创新能力;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66-01

创新教育的原则仍然是把学生作为主体发展对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实践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

小学数学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教育学生不能局限于教材,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应该提高自身创新教育理念,从点滴知识和技能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是开拓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课堂上每一个章节的教学传输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放弃以知识讲授为宗旨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过程都要改变,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采用多媒体、广泛吸收信息,积极尝试,大胆突破,形成创新性教育教学原则。

1.1 教师要营造和谐氛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竞争合作班风,创设开拓进取创造性思维环境。首先,要增加学生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挥其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唱配角,而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力求学生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能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和谐氛围及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开拓想象的能力;其次,教师在课内外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让学生每个人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想法,不仅如此,老师还要尊重并采纳他们正确的合理的见解和主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逐步让他们自己学会管理自己,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1.2 教师要排除对创新认识的误解。每每提到创新教育,我们更多的老师往往想到的是脱离实际的活动,让学生随便商量、讨论,说得怪异出奇就是创新,结果课堂教学乱成一团,教学过程一盘散沙,老师缺乏正确诱导,学生迷惑不解又不知所措,这样就会由一个极端误入另一极端。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的新思路都是创新,这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研究教材,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在兴趣盎然的共同探索中,紧密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逐步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努力发现。通过这样的途径,就会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1.3 教师要激发启示学生发现问题,单独或者共同分析问题,最后圆满解决问题。通过集体(老师和所有学生)或者单个(个别学生)的分析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他们学会了知识,锻炼了自身,又提高了动手动口相结合能力,这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创新。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众所周知,不管何时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培养学生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2.1 教师要利用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因材施教,因人质疑。针对一些学生乐于了解的有趣现象,让学生踊跃发言,并且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学生们当然兴趣就会提高,求知欲自然会增强。

2.2 教师要满足学生好胜心理,培养创新兴趣。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有所表现,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激发了,创造能力一发而不可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3 教师要运用数学中图形,培养学生的兴趣。现实生活中大量图形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的是依据数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它们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穿插一些美术的知识,使几何图形知识与生活产生共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2.4 教师在数学发展中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的童年趣事、学习过程,研究某些定理、公理所产经历的过程启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讲一些学生爱听的趣人趣事、数学杰出人物在科技中的贡献,数学某些结论的来历,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发展的历史,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3.教师要鼓励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势头

3.1 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要经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好!、"很棒!、 "太好了!"、"有进步!"等等表示教师的鼓励和赞许。

3.2 教师要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处于好奇。在学习生活中,学生难免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判断失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诚恳承认并且改正错误。

第3篇:小学教育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电化教育;应用策略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同存的,电化教育技术在为现代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隐患,如过分注重教学形式,忽视了教程内容的实际性;信息安全度有待提升;不良信息诱惑,影响学习成果等。因此,电化教育技术仍有待改善。

一、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辅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取决于学生对此件事兴趣的浓厚度。针对电化教育技术而言,生动形象的图文视频,动画音频等教学形式的充分设计,不仅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也是培养良好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在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成果。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广泛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材知识为主要讲解要点,很少涉及课本之外的知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识视野的开阔以及知识结构的完整建构。通过电化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是,在利用该媒介的同时,也要注意网络信息的虚假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与困惑,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3.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般来说,单一死板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语文学习而言,语言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锻炼是教学的关键点,而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叠加。语文作为众多学科学习的基础,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着重于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并加强文字理解能力,以致于在日后的学科学习中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利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电化教育技术作为新兴时代的产物,通过视频录制,图文浏览,动画观赏,课件展览,以及音乐的欣赏等形式,在一改以往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高效性。

二、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指导

1.通过视频、动画、图文信息的浏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以板书授课,学生笔记的形式,完成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在此种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很难真正做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然而,利用电化教育技术这一教学形式,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也利于帮助学生通过所搜集信息的整理完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欢乐的泼水节》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课程的安排:形式一,通过对云南地区傣族人民的这一传统节日的视频观赏,帮助学生了解傣族文化,如傣族人民选择庆祝泼水节是希望纯净的清水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因此,清水作为神圣的产物,受到该民族人民的普遍珍惜与爱护;形式二,通过对该歌曲《快乐的泼水节》的欣赏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此同时,音乐能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形式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模式,帮助学生通过情景模式的合作创设,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加深对云南地区傣族文化的了解。2.通过师生课件制作,相互合作形式,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从古至今,任何仁人志士的文化素养都是在自我学习与对知识的推敲琢磨中逐步形成的,学习不可一蹴而就,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书本就可获得,需要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有浓厚的知识学习兴趣,以致于在往后的学习中能够不厌其烦的进行积累;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大量的知识积累,提高其知识完善度;最后,要善于思考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学以致用。通过课件制作讲解的教学形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以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庐山的云雾》一文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课件,并通过课堂上的展示讲解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度。学生在备课时,可以参考一下几个要点:(1)云海的最佳观赏时间和地点:是每年十月份到次年五月份,在锦绣谷和龙首崖都可以浏览到相关景色;(2)“不识庐山真面目”诗句的由来,作者是出于怎样的心境:由于云雾的诡异奇特,天气忽晴忽雨,珠峰的忽隐忽现等,还是作者本身心情的跌宕,与外界关系不大;(3)在游览庐山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学生参考这些要点进行信息的搜寻,不仅利于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利于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结语】

通过视频,动画,图文信息的安排,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师生课件的制作改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讲解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通过情景合作模式的进行,并利用电化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技能,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培利.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1)

【2】王雪清.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5)

第4篇:小学教育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对策

恕我直言吧,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像教小学语文那样注重音标、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完全为了考试而做大量的词汇、题型训练,对口语训练只是“蜻蜓点水”。这种现状完全背离了语言学习的初衷,有人戏称这种教育为“哑巴”式教育。如何看待和改变这一教学“短板”?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从教与学两方面看英语口语教学“短板”的成因

1.教师对英语口语教学重视不够

一是课堂口语时间安排上不足,大多数教师课堂口语训练的时间均在10分钟以下。二是口语训练方式单一。“一问一答”多,利用图片、录像、多媒体等情境引导的很少。三是组织学生与学生开展口语训练的教学活动极少。

2.多数学生对开展英语口语训练主动性差

为数不少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标准是:能听会写就行,会不会说不在意。课下基本没有口语交际活动,有些学生在口语训练中存在心理障碍,认为自己“没能力”“怕丢人”“怕出错”。

3.口语训练的氛围不浓

目前,在中小学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口语不过关,用英语教学英语的不多,因而师生间、生生间见面说英语没有形成风气。大多数学校没有积极为“说”英语而搭建平台。

4.现代化教学工具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从一些学校的教学实践看,上课时也用录放机、投影机等,也制作一些“课件”,但在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恰当运用上差距较大。一些电子化的教学工具多运用于“公开课”等教学演示活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未能体现出来。

二、从现行初中英语教学测评、教学评价看英语口语教学“短板”存在的症结

从目前中小学教学现状看,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建立和实施系统化的评价体系。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也不健全。据了解,很多初级中学日常很少进行“形成性评价”,而是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最终的学习成绩上,即“总结性评价”上。笔者曾对某市部分学校的期末英语试题进行列表分析看出,听、读、写都有分值占比,唯独没有“说”的考核。不难看出,各类考试指挥棒中“说”(口语学习效果)的考核的缺失,是长期以来中式英语口语“短板”存在的主要症结。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目标与要求中规定,学生应:“能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并能复述课文大意;能就熟悉的题材,利用图片、录像、多媒体等情境提示,根据要求进行表述和表达;能讲述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小故事并参与简单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日常交际简表》中所列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但普遍存在的是评估、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考核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却忽略了口语部分,这不能不说是教学评价机制上的一大缺失。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大多数师生认可了这样一个现实:学什么考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学了不一定考,不考的大多数学生肯定不去学。

三、提升英语口语教学“短板”的一点思考

“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于群众之中,存在于不间断的使用之中。”学语言就是为了使用语言。“说”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为了使中学生学成的英语不再是“哑巴英语”“考试英语”“学不致用英语”,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尤显重要。提升“哑巴式”英语教学的“短板”,我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以下四个改变上:

1.革故鼎新,改变重“听”重“写”不重“说”的理念,从“认知式”到“运用式”

“思想、理念的变革是改革与发展实践的先导。”“英语是实践课,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实践证明,学习英语,‘说’至关重要,它代表了对一门语言的感性掌握和运用,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因此,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将英语教学作为应试教学的功利思维,树立“口语只有在语境中运用才能掌握”的新理念。

如果说,我们把诸如音标、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称为“认知式”,那么,就把“通过运用、交流,在语言实践中实现学习语言目的的方式”姑且称为“运用式”。走出“哑巴”式英语教学困境首先应从“认知式”转变为“运用”式。

2.“主体”回归,改变中式英语教学中教师只顾讲,学生只顾听的教学方法

“口语能力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在情境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正如学游泳一样,讲得再多,如果不让学习者下水,恐怕他永远都不会游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因此,教师要在带领学生“游泳”上下功夫,课堂上尽量用英语教英语;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口语交流,以便在“人为的语境”中加强口语练习,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进而提高口语技能。

3.健全机制,改变各级英语考试中只考听、读、写,不考说的回避性做法

“考试是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考试形式要包括听力测试,笔试和口试。”“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口试列入学期、学年考试项目。”“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应包括听力、口试等在内的期中、期末考试等。”要改变“哑巴式”英语教育,必须改革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口试缺失的问题。英语教学中,“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只有对口语交际能力实施评价,才能引起各方对英语口语运用能力的重视。今后在各类英语考试中应探索将口语纳入必考项目。从有关资料看,江苏省英语口语已被纳入中考项目之一,分值为10分。在高考中,口语测试也正在被逐渐推行。

4.借力给力,改变单一乏味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一是利用音像效果,突破课堂教学启发引入关。常规教学上简单的一句导入很难做到,如果借助多媒体,提供声情并茂、图像清晰的图画,可使学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对象上。二是化静为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多媒体具有将动画、图形及图像变换的功能,使教材中静态图形动态化以“再现”生活,使人身临其境。它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可使平铺直叙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学习过程,增添学习趣味性,也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三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视、听、读、写、说的综合练习小环境,有效解决课余缺少口语训练的难题。只要正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师就能创造性地将教材生活化,使教学情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敏.改变哑巴教育探寻英语学习的本意.陕西日报,2009-07-29.

第5篇:小学教育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国学经典教育

中国的语文教学在我国教育界占着举重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必修的科目,并且从始至终都贯穿与小学教育的总体教学。小学时期也是学生培养和学习最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三观都在培养时期,所要需要正确的文章进行引领,我国的国学经典教育就可以完全胜任这一职责。本文主要阐述: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准则、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作用,分析出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方法,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准则

1.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要和学生的年龄相符合的教学准则

(1)在低年级阶段,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知还是比较简易化,教师可以教授一些《百家姓》、《三字经》等一些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国学经典。这些国学经典不单单与平常生活相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基础,使学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都可以从小正确的培养。

(2)在中年级阶段,学生开始对语文教学有一些独立思考和理解的能力,教师可以教授一些四书五经中的简易的国学经典。这些国学经典可以使中年级阶段的同学,引发一些自身的思考,再由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纠正一些不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不良习惯。

(3)在高年级阶段,学生正是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也有所加深,教师可以教授一些四书五经中一些相对中等的内容,还可以教授一些古代的文言文。这些国学经典可以使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更加懂得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使其为学习初中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国学经典教育的讲解需要含糊的教学准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国学经典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鉴赏古典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减少细密的讲解。由于小学生的天性使然,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接收和理解速度就会很快,对于枯燥乏味的内容则不会产生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内的国学经典教育主要还是以学生培养其兴趣为准则,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对其含糊讲解即可。

二、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作用

1.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使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学生的身心成长的主要阶段都在于小学阶段,那么良好的小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帮助。现阶段的我国在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而国学经典就是弥补小学语文教育对德育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学生从小就可以塑造优秀的人格。

2.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使小学生的记忆力有着提升

学生的记忆能力在小学的时期有着明显的变化,如果在这一时期将学生的大脑有效地开发,会出现非常显著的效果,所以在这一时期,应该合理的安排学生的时间,可以多朗诵和记忆经典的国学经典教育。

三、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方法

1.小学语文在进行国学经典教育要统一语调和节拍

国学的经典往往不单单是在理论上,其语调和节拍也非常经典。国学经典内容都是工整押韵的,在朗读上都有着统一的语调和节拍,所以在教师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断句和节拍。然后对其大体讲述文章的意思,并且让学生按着教师教授文章的断句和节拍进行朗读。在朗读进行时,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语速、语调、发音、断句和节拍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更正,使其达到规范的效果。然后进行整体的相关检查,让学生能够完整的朗读国学经典和理解其中的含义。

2.小学语文教学要把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相呼应

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一直都是我国语文课程存在的内容,所以在小学中的国学经典教育可以与以后的语文课程相互关联。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主要内容较为简单,但学生的记忆黄金期是在小学的时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选择,可以进行一些与之后所需要学习的文章相互联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记忆,还可以对文章有一些正确的理解,对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

3.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国学经典教育要注重内容和现实生活相关联

国学经典教育主要是隐性教育,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现实生活相关联,进而使学生更好的对文章进行理解,也不会让学生对国学经典教育产生陌生感,对以后学习古代文学做出更好的基础。

第6篇:小学教育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电教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枝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这样简单的媒体介入已无法满足现代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语文是小学学科课程中占时间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门学科,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一本书、一块黑板”变成了图、文、声并茂的环境,使很平淡的课堂教学走向活泼多彩的世界,引导学生进入主动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电教,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宋朝朱熹认为:“教人未见兴趣,心不乐学。”可见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现代化的电教媒体表现力强,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在乐中学,在乐中得。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颐和园,我说:“老师曾经到过颐和园,饱览了园中美景,大家想去看看吗?”学生高兴极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打出彩色投影,学生都聚精会神地观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了如画的美景后,我又发问:“颐和园美吗?”“美!”“谁能把你所观察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获得了传统教法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小英雄雨来》这一课的教学时,由于文章倾注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勾勒出栩栩如生的抗日小英雄形象。为激发学生较强的学习欲望,唤起他们胸中的情感,我先让学生听录音配乐诗朗诵――《小英雄啊,雨来》。然后打出投影片――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段。通过听朗诵和看投影片,将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日本帝国主义惨绝人寰的暴行,使学生心中燃起一把熊熊的反侵略战争之火。在此基础上布置习题,组织自学,学生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

二、运用电教,创设课文情景

语文教学以训练学生的印象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组合,可以创设具体情景有效地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强化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识记。通过实践,我发现每当采用投影、幻灯、录像上课时,每当各种抽拉片、复合片、旋转片等投影教具出现在学生面前时,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想看、想动、想探索个究竟的心理。因此,用幻灯片展示课文意境,感知课文内容,来理解那些内涵深刻的词句,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海上日出》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这一自然奇观,光靠口头说教,无法使学生理解日出的全过程。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可以制作复盖和抽拉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幅图天空一片浅蓝,第二幅(复盖片)天边出现红霞,第三幅(复盖、抽拉)太阳一跳一跳地上升。最后,定格为课文插图1呈现的景象。通过三幅幻灯片,把红日从海面上升这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语言为形象的画面,图文并茂,使学生真切地感受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运用电教,陶冶美的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运用电教手段能将课文内容转化为优美的画图,美妙的旋律让学生鉴赏,以强化课文中的自然美、人格美,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时,运用投影仪显示,在欢乐音乐声中,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画面,唤起他们的审美愉悦,然后按由近到远观察思考:画面有哪些景物,景物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观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使具体可感的形象之美更加明晰,从而帮助学生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欣赏品析到其中所蕴含的美。

四、把握教学方向

第7篇:小学教育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学习起点 准确把握 有效应用

学生的学习起点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行为能力。学生的学习起点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影响学生接受并理解新知识的速度。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在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的各种各样的事物,积累的或多或少的经验,有实际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动手水平,这种现实起点根据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思维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这种起点是动态的。

小学数学教育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教师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确立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准确起点。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兴趣,又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寻找学习起点的误区

教师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通常用两种方法:第一,是在原有的教材中,第二,是在自身的经验中找。有很多的教师,在面对一堂新课的时候,首先看的是教材中的内容,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做,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所以这样的学习起点并不是真正符合所有的学生。而且,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二)学会认真倾听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水平,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地倾听,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且从中发现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和积累知识的水平,进而有目地的对每一堂课进行组织,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清晰流畅。

比如,有很多学生在没有上学之前就已经认识了很多钱币,并且懂得利用相应的钱币进行等价的物质交换。

(三)与学生积极互动

每一个学生在老师面前都愿意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在小学生的眼里教师是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和鼓励,当他们把自己在生活中积累到的一些知识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时,心里是无比喜悦的。当老师问及他们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的,他们也一定会乐于将学习的过程将给同学听。这既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所以,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要与学生做好互动。

比如,钟表是每个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而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就已经学会了认识钟表。这个时候教师设计一些“看图识时间”的小练习,同学们一定都会踊跃的回答。

(四)课堂形式灵活多变

教师在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教案时,模式大多都是相同的,这样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麻烦问题,就无法及时的应对。因此,教师应在上课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进而确立不同的学习起点,对每堂课的教学顺序进行灵活的调整。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所以教师要充分的、系统的研究小学数学教材,细致到每个单元以及每个单元里的知识框架。把握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多设计出几个教学方案,方便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灵活的变动。

二、有效应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起点。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都不同,从小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也不同。面对不同的学习起点,教师应该有效的运用,使小学数学的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更加生动。

(一)不同学生,不同对待

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都不同,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家庭的观念都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起点。比如有些孩子的家长文化程度高,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从小就重视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要求也相对放松些,由着孩子的兴趣去学习。

比如,有些学生的家庭条件很优越,学生涉及知识的方式也比较广,利用电脑等现代手段学到一些更广泛的知识。针对这样的学生,学习起点就稍微高了一些。反之,条件差的同学,学习起点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且,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课是相对枯燥的。老师提出问题:一个正方体一共有几个面。有些学生马上会回答出六个,而有些学生则是思考许久,仍不敢确定答案。面对这样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有效地应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使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注重与生活相联系

每一名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事物,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积极的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同实际的生活相联系,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解决在课堂上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教师有效的将其联系到课堂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也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将数学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经验都能应用学生数学的学习当中。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

例如,在设计学习认识钟表的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先请出一位学生拨出一个整点的时刻,再让另一位学生读出,依此类推,让不同的学生拨出不同的整点时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规律。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学生亲身实践,既能联系生活,教师又能从中发现每一位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确定课堂的重难点。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第8篇:小学教育学重点范文

一、为什么分母不能为0

“分母不能为0”,这句话是我们从小学五年级学分数,一直到大学毕业,可以说只要有数学影子的科目中,必然会谈到的一句话。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分母不能为0呢?我突然想到,能不能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个例子是这样的:

“桌子上放着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请问每个人分得几个苹果?”这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知道的答案。计算过程是这样的:

10÷5=2

答:每个人分得2个苹果。

现在,把问题改成这样“桌子上放着10个苹果,平均分给0个人,请问每个人分得几个苹果?”当我问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当场在听的学生会立刻感到惊讶。0个人是几个人,怎么算呢?不会是用10÷0吧,好多学生只注重数字,而忘了题目是要做一个什么事情。题目当中,是在分苹果。我们是否可以把分苹果这个场景再现出来,那么问题就解决了。所以,最后应该这样解释:

“10个苹果分给0个人,相当于是10个苹果并没有分出去,并没有产生价值和意义,10个苹果还在桌子上放着,没有人来吃。所以0不能做分母。”

产生价值和意义的先决条件是,这件事必须先要有人去做。一本书没去读,作者表达的意思,你什么都不知道。一个茶叶蛋,没去吃,它就不会给你补充能量。一张人民币,没有拿到市场上去流通,就是一张纸。10个苹果,没有人去吃,就在那里放着,接着它就会坏掉,最后就把它扔掉。

通过这个例子,不知道各位对“分母不能为0”的理解是否明确。

二、为什么面积的单位会带平方,而体积的单位会带立方

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我们从小到大,随时接触到的,也是人人都知道的。面积单位不就是像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这些吗?体积单位不就是像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这些吗?一提到这两个单位学生似乎都能脱口而出,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去思考过,为什么面积的单位会带平方?而体积的单位会带立方?下面说一下本人的一些看法:

“有一个长方形,长7厘米,宽5厘米,请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小学五年级以上的学生都会算:7×5=35cm2

学习初中《同底数幂的乘法》那一节的时候,我联想到了这里。能不能连同单位带进去,像这样计算:7cm×5cm=35cm2

初中这一节的时候,我们说“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m..an=am+n,在这里可不可以也按照同样的方法来解释呢?

即7cm×5cm=7×5×cm1×cm1=35cm2

所以,面积的单位带平方。

同理,体积的单位带立方。

“一长方体的长为8厘米,宽为6厘米,高为5厘米,请问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解:8cm×6cm×5cm=8×6×5×cm1×cm1×cm1=240cm3

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已经说明面积的单位带平方,体积的单位是带立方的。

三、怎样轻松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

提到这个问题,首先有人问我,背诵这个有什么作用?难道就是在别人面前炫耀一下吗?我想问,请问我们每天吃饭有什么作用?背诵圆周率,不仅提高记忆能力,增强对数字的敏感度,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里有一种方法,能帮助大家在半小时内把圆周率前100位全部背下来。如果文字功底很强的学生,我相信只要10分钟,就能背下来。

圆周率π,小数点后一百位:

3.14159 26535 897 932 384 626 4338 3279

50288419 716 9399375 10582097 4944592

3078164 0628 620899 8628034 82534

21170679

记忆方法:

第9篇:小学教育学重点范文

1.新旧联系法

现在大多数小学英语采用了循环式的编排方法,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早渗透,重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材的系统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2.比较教学法

在英语学习中,有许多抽象的形容词,如big, small,long,short, strong,weak等单词。这时,可采用对比法,拿出a big ball和a small ball,并说出big,small让学生知其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例 What’s that?What’s this?也可采用该方法,手指远处东西问What’s that?手指近处东西问What’s this?不用多解释,学生很快就理解其意思。

3.情景表演法

低年级小朋友不会书写母语,但能听懂。而英语不是我们本民族的语言,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或是情景,小学生无法理解他们从未学过的英语句子,因此,在传达较难的句子时,教师可将其表演出来。如句子:Put the egg in the egg cup.可以这样假设,握起拳头的右手为egg,左手为egg cup,一边把右手放进左手中,一边说Put the egg in the egg cup.让每个学生一边说一边做,使严肃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交流场所。学生不用枯燥地反复读记便会很快记住。

4.自编快板法

小学生对有节奏的快板、歌曲十分感兴趣,通过实践,也证明了此法可行。在鲜明的节拍中,孩子们轻松地理解了新知识。

如教Seeing a Doctor一课时,可跳出课本的框子,把课本中的知识按自己的教法编成快板形式。其内容如下: 转贴于

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cough.

Cough,cough,

I have a cough.

What’s the matter?

You have a cold.

Cold,cold,

you have a cold.

如果再配以有节奏地击掌,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学生不但学起来兴趣盎然,而且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5.游戏竞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