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

第1篇: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邻居刘爷爷,他今年78岁了。刘爷爷爱遛大街,爱听京剧,爱喝两盅酒。一根旱烟袋抽了几十年了,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躺着靠着,他都舍不得放下,时不时地抽上两口,再哼哼几支小曲。

虽然烟不离手,曲不离口,但刘爷爷心里最惦记的还是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

还记得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那天夜里,刘爷爷手忙脚乱地一不小心把他家的电视机调到了最大音量。顿时,全院都响起了振奋人心的奥运会会歌。看到中国运动员入场时,刘爷爷兴奋地挥舞着旱烟袋,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中国奥运健儿,高兴得眉飞色舞,随手把烟袋往床上一扔,双手一拍大腿,由衷地赞道:“棒!精神!还是中国运动员精神!”至于那个仍在床上“哧哧”地冒着烟的旱烟袋,早已在新铺好的床罩上留下了一个具有永久纪念意义的大黑窟窿了。

第2篇: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任务:

发声训练部分:

1、在气息控制下,力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2、在扩展音域中,谨慎地扩展低声区音域。

3、在二声部合唱中,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满、圆润,声部的和谐、统一。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认识升记号,降记号; 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2、视唱部分:

复习所学过的音阶练习。 独立或半独立视唱单声部歌曲。 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段及有临

时变音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3、练耳部分:

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

听记2~4小节节奏;听记和声音程。

听辨和声音程在协和与不协和程度上的差异。

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记。

三、欣赏部分:

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分析:

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有一些要求复习的内容了,但是这个阶段又要学习不少的内容,所以,学习任务是繁重的。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学习、复习、掌握。本学期要学习的每首都有一定的意义。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的学生开始变声,要注意对嗓子的保护。

五、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现在处于过渡期,年龄也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已经是大孩子。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爱学愿学。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尽量避免枯燥乏味,要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 聆听 〈〈晨景〉〉、〈〈渔舟唱晚〉〉

第二周 表演 〈〈清晨〉〉、〈〈晚风〉〉

第三周 聆听 〈〈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

第四周 表演 〈〈 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第五周 聆听 〈〈红梅赞〉〉、〈〈红星歌〉〉

第六周 表演 〈〈 雨花石〉〉、〈〈我怎样长大〉〉

第七周 聆听 〈〈天黑黑〉〉、〈〈 可爱的家 〉〉

第八周 表演 〈〈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第九周 聆听 〈〈思乡曲〉〉、〈〈乡间的小路〉〉

第十周 表演 〈〈故乡的小路〉〉、〈〈如今家乡山连山〉〉

第十一周 聆听 〈〈可喜的一天〉〉、〈〈罗马的松树〉〉

第十二周 表演 〈〈叮铃铃〉〉、〈〈雏鹰之歌〉〉

第十三周 聆听 〈〈雨滴〉〉、〈〈踩雨〉〉、〈〈暴风雨〉〉

第十四周 表演 〈〈踩雨〉〉、〈〈雨中〉〉

第十五周 聆听 〈〈乘雪撬〉〉

第十六周 聆听 〈〈踏雪寻梅〉〉

第十七周 聆听 〈〈打虎上山〉〉

第十八周 表演 〈〈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三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差异,一班乐感较好,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好;二班上课纪律差,表演时不活跃;三班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这八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三、教学目标

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8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五、考核内容

1、本学期要求学会唱课本当中的7首歌曲:清晨、赶圩归来阿哩哩、苹果丰收、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雏鹰之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考试时随教师自由抽取。

2、认识6/8拍号,并知道指挥方法,认识下滑音及唱法。

七、考核标准

1、期末考核的成绩应以平时成绩(20%)和期末成绩(80%)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20%)包括: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纪律等,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旷课1次扣3分,纪律严重不好者,经老师多次批评后屡教不改者扣1分。

2、因为艺术课不像语数外可以用一定的标准(考试分数)来衡量,不能用一定的视觉或听力去辨别出好与坏、差与优之间的绝对距离,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也不同,因此制定的考核标准也就不太相同,针对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我想在本学期末要求每班学生考试的优秀率平均在40%上(个别班级除外),合格率在75%以上。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3一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1、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好、中、差)分析。

2、差生情况分析(含差生名单,现状和差因分析)(新接任的班级,本栏目内容的填写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

五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都很认真,总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接受能力不错,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作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差生分析:

姓名 性别 差生原因

王云飞 男 好动,所学内容接受不了。

张余迪 男 懒惰,上课纪律不好,不求上进。

储聪 男 智力差,对音乐课缺乏兴趣。

张培 女 好动,上课纪律不好。

二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2、质量目标。

一、知识目标: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二、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3、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4、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情感的乐曲。三、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四、质量目标: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 教 材 分 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八首,选用歌曲二首,每课还包括“唱”、“认”、“做”、“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学习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学习用轻柔或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认:认识全音符,断音记号。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题目,比如:听音选择,合唱练习,用直线乐句合唱练习,选择结束音。听:欣赏歌曲,简单介绍人声分类常识几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器乐:学习表达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情感的乐曲,提高演奏能力。。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歌曲表演,做题目,欣赏。 教学难点:感受各种拍子的特点,欣赏能力,审美情操的培养。

四 改 进 教 学 的 措 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分钟要效率。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本学期准备成立几个兴趣小组,如器乐、舞蹈、合唱等。8、提优补差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9、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五、教科研课题研究

1、课题名称

怎样教孩子学唱歌

2、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内容

1、学习《江苏教育》、《福建教育》等杂志。 2、《音乐教育心理学》 3、有关音乐方面的各种资料。 4、《课堂教学模式选择》

3、操作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提供学生练习、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2、针对学生实情,进行教授的同时,注意个别学生的潜在因素,发挥学生特长,提高总体水平。 3、根据兴趣特长参加兴趣小组、合唱队。

4、活动安排

利用课余时间安排:文艺录象 教师辅导5次 学校文娱演出1次 配合班主任主题班会1次

5、成果显示

班队活动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研究活动

章(或课)、节内容及课时 作文、实验、劳技操作内容及课时

1 《种太阳》

2 《种太阳》 《盼》

3 4课时

4 《牧童》 3课时

5

6 《我爱我的家乡》 3课时

7 《杨柳青》 3课时

8 《美丽的黄昏》

9 3课时

10 《拾稻穗的小姑娘》

11 4课时

12 《踏雪寻梅》

13 4课时

14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3课时

15

16 《童年多美好》 3课时

17

18 《踩雨》 3课时

19 《小号手之歌》 复习考试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4一、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悟,本学期将继续对本年级音乐教学实施较为更加系统训练。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共有八个单元: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第二单元:古诗新唱

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

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

第五单元:绿色畅想

第六单元:欢乐的鼓声

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

2、各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第二单元:古诗新唱

单元总要求:

通过集中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

在演唱方面,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合唱歌曲《静夜思》。

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读唐诗》的欣赏,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感。

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组成古诗歌曲《春晓》。要求学生能积极组织并参与“古诗朗诵演唱会”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即兴吟唱古诗。

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诵古诗和演唱古诗歌曲,并能理解这些古诗的含义。

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

单元总要求: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草原各民族和音乐的感情,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

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欢快的流行音乐为主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音乐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在活动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

第五单元:绿色畅想

单元总要求:

通过歌唱和演奏,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在器乐合奏中体验表现音乐的乐趣和合作的愉快。

第六单元:欢乐的鼓声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欣赏、唱歌及音乐活动,使学生们了解鼓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

3.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鼓的对话”。

第七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欣赏为专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第八单元:美好的祝福

单元总要求:

1.通过欣赏、歌曲演唱及组织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有爱心,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带给自己的长辈、老师和小伙伴。

2.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在音乐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组织新年联欢会的活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进度计划:

课题

内容

课时

周次

一、西部风情

拉萨谣

2

2

北京喜讯到边寨

1

3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

4

二、古诗新唱

梅花

2

5

静夜思

2

7

古诗朗诵演唱会

1

7

三、美丽的草原

天堂

1

8

牧民的一天

1

8

美丽的夏牧场

2

9

四、欢快的舞步

大河之舞

1

10

稍息 立正 站好

1

10

大家一起来

1

10

五、绿色畅想

手拉手,地球村

2

11

绿色的歌谣

2

12

森林狂想曲

1

13

六、欢乐的鼓声

龙腾虎跃

1

13

木鼓歌

2

14

鼓声传情

1

15

七、音乐中的故事

彼得与狼

1

15

八、美好的祝福

平安夜

1

15

花好月圆

1

16

难忘今宵

1

16

新年音乐会

1

16

期末复习与检测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同学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更要使一局部同学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同学的音乐素质。

二、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同学已是高年级同学,有相对的自制能力,课堂纪律总体不错,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局部同学音乐素养不错,乐理知识的掌握,唱歌的状态,音色、乐感都可圈可点。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同学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同学上课时乱叫,音不准,做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局部

1、紧扣教材、课程规范,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没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同学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同学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和时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使同学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局部: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示;唱时坚持音高,声音要丰满;学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局部:综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反思工作,为能使同学上好课做好充沛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同学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同学能够充沛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溢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和扮演性。

限度的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同学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教学进度布置:

课次

周课题

课时

第一课

《朝夕》

3

第二课

《农家乐》

4

第三课

《足迹》

4

第四课

《可爱的家》

3

第五课

《故乡》

4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3

第七课

《雨花》

4

第八课

《冬雪》

4

第九课

第3篇: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训练序列 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4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起步在三年级,每学期至少安排了18次习作训练(不含小练笔),到了六年级有将近200次习作。经笔者在每年期末考试改卷时观察发现,有相当数量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还停留在三年级的水平。同时,笔者通过多年听课调查发现,部分教师的习作教学明显存在缺憾,突出的问题是重点把握不准,训练点设计不合理,训练难度没有层次,没有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习作能力。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立岗教授指出:“探索和建立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迫切需要,是当今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重大课题。”

只要细心研读教材,我们就会发现教材在习作教学的统筹安排上有明显的训练序列,形成了一套隐性的体系。一些教师存在习作教学指导困难,正是由于他们没有在习作课前弄清小学习作训练内在的训练序列。以下,笔者试对人教课标版教材的写人习作训练序列进行梳理,并力求对单元习作具体要求、习作训练点等进行探究,结合教学实际挖掘合理的训练重点,初步构建出小学阶段写人习作训练序列,探索小学各年段写人习作的训练方法,为一线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提供参考。

一、人教版语文教材人物描写习作一览表

二、写人习作训练序列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年段(三、四年级)是写人习作起步阶段,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并且写完后读给所写的人听。习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使得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完成习作,旨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写作完成后,学生读给所写的人听再进行修改,分享了习作的快乐,并不知不觉地修改了习作中明显的错误;四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写敬佩的一个人,是在三年级掌握运用事例说明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习作完成后,学生进一步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词句。高年段(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写特点鲜明的人,如五年级习作提示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方法进行表达;六年级要求通过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描写的对象没有大的变化,只是习作要求从写一件事增加到写两件事,并且要求将人物的特点写清楚。可见,三到六年级写人习作的难度逐步加大,并且都非常重视习作的修改,从自我修改的提高到相互修改的共同进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的学习生活,在实践中写作,说真话、心里话,不写空话、假话。虽然高年级的写人习作有一定难度,但都是在学生可以掌握的范围。

三、初步构建写人习作训练序列策略

要较好地完成写人习作教学,初步构建起写人习作训练序列,教师要善于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注重读与说、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一)中年段写人习作训练教学策略

1.抓住对话描写,确保写人习作“言之有物”

小学生第一次写人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三年级上册的单元课文都是讲述名人的平凡小事,让学生从一件件小事中感受他们的不平凡。课文的对话描写非常多,四篇课文中的对话均占内容的一半左右,故事情节大多是通过对话描写展开。例如,以下是《灰雀》一课的人物对话片段。

(列宁)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以上文本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只需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两遍课文,着重理解人物对话描写的几种表达形式,注意冒号与引号的正确用法。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通过活用造句、造段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仿说、仿写。结合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强化训练,再加上学生在二年级就有了关于对话的专门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写人习作方法,即通过对话描写把一件事情说得比较完整。

2.按一定的顺序表达,使学生写人习作言之有序

第二次写人习作训练安排在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介绍我自己”。本单元课文讲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单元的另一个重点是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具体,如在《惊弓之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更赢怎样正确判断大雁会掉下来展开讨论;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对文中最后的讲话进行讨论,并且背诵下来,学生就容易发现和掌握课文描写的顺序,从中受到启发。由于有了上次习作训练的基础,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醒,学生很容易把作文写好。教师在习作之前可制作表格,表格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长相中最满意的地方、兴趣爱好、喜欢的食物、最擅长的功课、性格特点”等,学生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在小组内进行汇报,请同学帮忙指正,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自身的特点有了清楚的认识。为了达到“按一定的顺序说(写完整)”的习作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介绍某个中等生的表格,请学生参照表格介绍自己,最后师生共同参与,将表格中的文字变成我们日常说话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依据表格进行介绍时虽然能够按一定顺序说(写),但是这样的表述没有重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着重通过一件事来说一说自己的性格特点,让学生从中掌握表达的技巧。

3.初步学习抓住细节描写人物,使写人习作言之有情

小学阶段的第三次写人习作训练安排在教材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看图习作或写一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图片主题为“胜似亲人”。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快乐和幸福。课文中的很多片段非常感人,如课文《搭石》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关于大家怎样过搭石的场面描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自然段是关于小钱躺在病床上的描写等,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由课文内容出发,联系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抓住动作、语言描写表达出感人的场面。如以下是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桥》中描写老汉的细节片段,并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神态描写;老汉的沉着、冷静)

(2)出示句子: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语言描写;坚定、果断、命令式)

(3)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动作描写;“揪”“吼”说明十分愤怒,“冲”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教师小节:“文章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并适当地加入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正是这一处处令人感动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教师出示一张学校举行运动会或是学生熟悉的场面特写,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指导学生根据今天学习到的细节描写尝试在课堂上说一说,课后安排写一写。这样的习作训练,加强了学生对场面描写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渗透学着关心、帮助他人的德育品质。

4.抓住侧面描写,使人物描写更加精彩

小学阶段的第四次写人习作训练安排在教材四年级下册,要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教材中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重点抓住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表现人物的品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均有从侧面描写主要人物,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通过斜塔周围议论的人们突出伽利略的坚定,《全神贯注》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回忆的话语突出罗丹的全神贯注等,教师只要稍微点拨并加以鼓励,就会让学生尝试学习运用。

(二)高年段写人习作训练教学策略

1.熟练运用外貌、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

小学阶段的第五次写人习作训练安排在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内容是与父母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心意。本组课文展示的是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通过对课文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学习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写作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关注生活细节,抓住细节运用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达父母的爱。例如,以下是课堂教学中品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细节片段。

(1)出示句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2)师:多年以后,作者经过深思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投影: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把人引入歧途,所以我们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教师小结:这份独特的感受源于作者深刻的思考和体会。我们一起读这句话,感受一下爱是什么。(作者的感受是那么真切、细致、独到,这是最宝贵的)

细节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学生抓住了人物的一个个细节,在习作中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表达出朴实真挚的情感。

2.综合多种方法进行习作训练

第4篇: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一、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想在课堂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兴趣,首先就要努力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新世纪的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双向关系,只有创立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明白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才能打破以前他们对教师的敬畏感和拘谨感,平等轻松地和教师进行交流,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在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言论,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处理问题,多询问学生的想法与意见,而非强制性地将预设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关于母爱父爱的课文时,先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幼童即将从楼上摔下来,母亲赶紧伸手接住幼童;另一组是老鹰妈妈残忍地将小鹰推下悬崖,让它学会飞翔。然后我问同学们如何看待这两幅图片中的母爱,他们赞成哪种母爱并说出理由,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自己父母给予自己的是哪一种爱。在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下,学生们打开了话匣子,热烈地讨论着母爱父爱的话题,并将自己遇到的令人感动的父母之爱或者是令人烦躁的爱大胆讲出来,同学们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学生们消除了对枯燥死板课堂的厌倦感,也消除了对教师的紧张感,轻松自由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在讨论中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在辩论中磨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轻松自由地进入到语文世界中。

二、设置分工合理的小组活动

新课标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作为基本的教学方式给予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小组合作也可以有多方面的运用,如课前预习、课文朗读、课文理解和作文训练等。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鲁迅的文章时,由于同学们对鲁迅这位中国当代文坛巨匠的了解不多,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第一组是“闰土”小组,负责查找鲁迅少年时期的家族史、绍兴生活和学习故事等资料;第二组是“一面”小组,负责查找与课文《一面》有关的鲁迅热情对待年轻人、认真负责地指导文学后生写作的故事;第三组是伯父小组,负责查找鲁迅晚年在上海的生活和文学写作的故事;第四组是课文小组,负责查找《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这三篇课文的生字词和大意理解,要求会独立讲述课文。同时,每组设置组长和发言人各一名,组长自行给组员布置任务,发言人负责将本组的调查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分工细致、目标明确的小组学习,每个同学不仅掌握了自主查阅资料、预习课文等自主学习能力,也明白了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实际上,在课堂活动中,由于每个小组都查阅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对于我设置的“你认为鲁迅成年后应该如何对待闰土”“鲁迅晚年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根据课文给鲁迅画一幅画像吗”等问题,各个小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于“闰土叫鲁迅少爷,鲁迅应该如何回答”,我适时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辩论,同学们结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农民落后思想进行了有力批判,堪称一节精彩的批判封建制度的辩论课。

三、激发真挚强烈的语文情感

第5篇: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一、师生对话,规范“听”

小学阶段课堂教学占据学生听话训练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教师要特别珍惜课堂教学中的听话训练,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听”。

1.激活听觉思维,引发学生思维。教师的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老师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日久天长,就能激发学生听话兴趣,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培养。

2.加强对学生听话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的训练及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意识听话来加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信息,教师可以采取提问或听述训练,提高学生瞬间记忆力。教师耐心倾听,对学生认真听话的孩子及时进行表扬,树立学生的信心。师生坦诚地进行精神交往、心灵沟通,产生思想碰撞,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

二、生生对话,强化“说”

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1.要让学生敢说话,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五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学完本单元后,开展“上网是否有益”为题的辩论赛,辩论后,使学生深深地明白上网的益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才是真理。”孩子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会激发思维的能动性,才会有深入对话的冲动性。学生在辩证思考中培养了说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学生通过同桌、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获得对文本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的目的。

三、生本对话,优化“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感知课文内容的必要手段,也是获取书本信息的首要方式。通过大量地读,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很广的知识。引导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品味,可以使他们学有所得,使文章的作者、教师、学生之间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1.读进去,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笔者设计了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进季羡林”,让学生主动探索文本作者季羡林,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事业追求。学生从心里热爱、敬佩这位伟大的作家,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这样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奠定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情感基础。

2.读进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笔者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文本,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首先读出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几件事?接着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好好品析,反复读悟,让学生体会情感。在感触深刻的词句旁写上体会,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亲人却似亲人的感情。教师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四、多维对话,学习“写”

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训练学生,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摘抄、背诵好词佳句甚至好文章。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着写,引导多动手写作,进行课堂作文练习时要及时评改作文,品读优秀作文,多表扬写作有进步的学生。

第6篇: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材 助读系统 能力培养

助读系统又叫提示系统、助学系统或导学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多向探索》中提出:语文教材中包含四个系统,即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实际上,语文教材中助读系统是帮助学生学、教师教,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提高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其实质是对学习的要求和学习的重点、学习方法等做出提示,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对相关资料的引述、知识的拓展等。主要有五种类型:①注释类:课文中的字词注释和题注,作者简介、选文出处、课文背景简介等。②提示类:每册书开篇的编辑说明、单元提示等。③图像类:主要是课文中所配的相应的插图,这样直观的图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记忆,尽量避免单一枯燥的学习。④附录类:如一些资料附录、知识短文及相关信息链接。⑤练习类:选文的课后思考与练习。这些共同构成了小学语文教材。

一、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首先,助读系统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指导,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助读系统中的单元导语、自读提示、预习提示等顾名思义就是为学生的预习、思考做出提示,进而让学生根据泡泡语和课后练习等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其次,助读系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助读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注释里面包含重要字词的解释,资料袋里包括一些课外的拓展知识,课后练习中包括一些对课文内容的强化和朗读、写作能力训练,单元导语和综合性学习提示则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学习方法、习惯的指导。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资料袋:“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这一段资料有利于学生了解草船借箭的出处和《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及人物,拓宽知识面。六年级下册第16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后练习:“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在清明前后祭扫烈士墓,再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三道练习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朗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义。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志,交流感受,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和联想,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这一单元导语前一部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后一部分则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所指导。

二、有效利用助读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利用助读系统提高学生的阅读、朗读能力

首先,指导单元导语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朗读能力。单元导语主要用来提示和呈现本组课文主要内容,语言优美,有时会用气势磅礴的排比,有时会用涓涓细流的比喻,遇到这样的材料,教师抓住机会让学生训练朗读。三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单元导语这样写道:“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盛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这是一个很有气势的排比句,展现了祖国迷人的风光。因此,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读出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先熟读再美读,慢慢的,不仅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其次,利用插图训练朗读。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精美插图都画出了文中最感人、最经典的一幕,小学生对这些插图很有兴趣。教学过程中,如果利用这些插图加以引导,让学生体会其中感情,再顺势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八次》这一课中,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后看到蜘蛛结网的情景,深受感动。文中用这样一段话做了描述:“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再加以引导体会,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效果更可观。

(二)利用助读系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以艳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为此,教学活动中必须让插图“开口说话”,培养学生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明确目的,观察插图,培养观察能力。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注意力容易转移。为此,引导小学生观察插图的过程中,应当给定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在观察过程中有所提高。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荷叶圆圆》中有一幅美丽的插图,教学时可以提出要求:“荷叶是什么样的,荷叶上都有哪些小伙伴呢”?让学生观察,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便可以得到提高。

其次,运用插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要么过于简单、要么错乱无序,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描述插图或者通过看插图说你想说的话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如三年级下册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观察对比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再让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看到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说说看完这两幅图以后想对小山村的人们说点什么?不仅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引导学习资料袋,提高情感表达能力。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的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让学生带着“这首小诗描写了什么?”这个问题反复读,既让学生找到朗读的感觉,又加深他们对诗的理解,并且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等。读完以后可以问:“同学们读完这首小诗,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就会分享感受,在分享中情感得以提升,发展情感表达能力。

(三)充分利用助读系统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学习能力

课后练习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多方面训练点。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课后练习的效用,实现目标,提高效用,提高学生的相应能力。

首先,设置任务,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预习。课后练习可以作为预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生字词表认读生字,正确书写生字,再借助工具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为熟读课文创造条件。并且预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对一些重点词句多看两遍,反复琢磨,为新授课好前奏准备,同时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其次,认真研读课后练习,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课后练习设置一般来说都是有梯度的,前两题一般为基础性题,目的在于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识字写字和朗读能力。教学过程中应作为教学的一个必要部分进行一定指导。在生字词认读和书写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读写,然后分享自己记住这个生字的方法,教师再做适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会读、会写,还记住同类型的字词,最终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提高。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题处理上,老师可以把它融入教学环节朗读上,不仅仅局限于课后布置作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称赞》中课后练习:“朗读课文再演一演。”这样一个课后练习可以把它有效利用在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的时候把应有的语气读出来。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最后,牵手泡泡语,进入教学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在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泡泡语中的问题,能够引发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泡泡语,有效提高学习能力。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开天地》的泡泡语:“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教学时老师可以问:“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你对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感受?”如此,学生在思考、概括、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能力自然提高了。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李维鼎.语文教材别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训练;尝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13-03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表达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小学生认知的特点,利用教材优势,以课堂为平台,在识字、阅读和习作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识字教学,让识记、理解和说话训练相结合,提高识字效率

在识字教学中,融入说话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生字识记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由字到词,丰富学生词汇积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句以词为基础,词以字为单位。要进行听说训练,学生要先有一定的词汇储备。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字入手,以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为出发点,采用“一字开花”等形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组成相应的词语,说出简单的句子,能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如,教“中” 字,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带有“中”字的词语――中国、中央、中间、心中、中心等;然后,启发学生用这些词说话。如,“中国”――我是中国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等。无论学生怎么说,只要他说得有道理、语句通顺,就应予以肯定。

(二)介绍识字方法,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识字教学要与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相结合。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语言介绍自己识字的方法和经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学习“告”字,先让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再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有的学生说:“我是用熟字加一部分的方法学习的,‘告’字上面是‘牛’字一竖不露尾,下面加个‘口’。”有的学生说:“我是用编字谜的方法来学习的。谜语是:一口咬掉牛尾巴。”在说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补充,语言能力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

(三)观察字形,分析表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我们应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用多种方法分析记忆字形,以求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如,在一年级《口 耳 目》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看“羊”字的演变过程。看后,学生很激动。在观察分析“兔”字时,他们看得很仔细。一个学生说:“上面的角字头是它的耳朵。”一个学生说:“中间的撇把‘口’字隔开,‘口’就好像是它的大眼睛。”……一句句话儿,是学生的思维在闪烁。从语言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掌握了象形字的特点。这样,在识字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顺利地解决认字的难点,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理解字义,根据字的意思拓展说话训练

字义的理解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生字字义的理解拓展,围绕一个话题开展说话训练。如,在教学“男”字时,教师根据“男”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篆文■、最后到隶书■,引导学生就“男”字的字义进行说话。从古人造字来看,“男”是主外、开荒耕种的劳动主力,因而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是敢于担当的、有责任感的人。教师以此为话题,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对“男”字的理解。如,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在学习上,按照老师的布置完成作业,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文具,不要家长操心;在班级里作为集体的一个重要份子,相互帮助、团结同学,担当起维护班集体荣誉、为班级争光的责任。这样的训练既给孩子说话交际的练习,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责任感的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细读文本,挖掘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解读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中隐藏的话题,就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训练。

(一)抓住文章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进行补白

在很多文章中,作者为了表现的需要,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来补充。在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这些“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白,就能促进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书上讲了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三种办法。你还知道植物妈妈有哪些传播种子的办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了一会儿)

生1:我知道还有一些果子被小鸟吃了,它的种子随着鸟粪撒遍田野、山洼。

生2:我从《少儿百科知R全书》上知道,椰子树把它的身子斜向海里,当椰子成熟后,它从树上掉下来,就随着海水四处为家。

生3:我知道大豆妈妈的办法和豌豆妈妈的办法一样。

……

师:是啊,自然界中的植物还有很多传播种子的办法。只要我们留心生活,还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奥秘呢!

这个教学环节中,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很自然地把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深埋于他们脑海中的种种生活场景被激活了,就课文留下的空白进行补充。这样,使学生在表达练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根据单元训练要求,开展语言训练

目前,教材都是围绕主题单元进行编排的,“单元导读”对单元组教学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要组织学生开展表达训练,就要研读“单元导读”的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这是本单元语言的训练点。结合《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文本内容,本文的训练点要定位在体会“父亲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比较恰当。因此,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拓展训练就应该围绕这个核心来开展,即“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体现学生生活中相互信任的故事”。如,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故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信任的故事,邻里之间相互信任的故事……开放的表达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想象,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见闻和体会,使课堂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由于是在说自己的故事,所以学生就说得自然、说得轻松。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悟更加深刻。同时,这也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后面的习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抓住课文的结语,开展表达训练

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悟得其中的“道”呢?不妨在课文的结尾处进行表达训练,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展开拓展想象,续编文本。例如,《坐井观天》一课的结尾这样写:“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这只青蛙,跳出井口来,你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他们有了很多的想法。有的说:“它跳出井口,看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有的说:“它跳出井口,顺着水沟来到一片绿绿的稻田,看到了禾苗上爬着一些害虫,它就跳起来捉害虫。”有的说: “它跳出井口,看到一个人正在捕杀它的同类,它又跳回了井里。”……课文结尾的句号不是教学的休止符,而是一种延伸与拓展的开始。在结尾之处展开有效的表达训练,使得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目标,更是阅读教学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让语言表达训练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成为习作的先导

习作,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重要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语言表达训练,要有一定的指向,有意识地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同时,要扎实上好单元口语交际课,让学生理清表达思路,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为学生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开展语言表达训练,积累习作素材

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组都是由若干篇课文和一个单元训练组成的,训练组都安排有习作训练。习作训练的内容往往紧扣单元的学习要求。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 “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主题,教材选入了《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四篇饱含人间真爱的课文。单元的习作要求与课文的内容相呼应,即“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单元主题“人间真情”与习作内容“相互关爱的事情”是一致的,学习要求“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与习作要求的“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也是一致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单元的学习要求,开展表达拓展训练,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如,教学《穷人》一课,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环境描写,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环境,试着写一写 。这样,不仅完成了课后练习第三题,也为后面的习作的环境描写做铺垫。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可以进行拓展说话,让学生夸夸身边的好心人,为习作选材做准备。教学《唯一的听众》可以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 “说说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激励)哪次最让你难忘,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样为习作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热热身。

(二)上好口语交际课,为学生习作导航

小学生写的作文多是生活见闻及心中的感想。想与写之间有一个由内向外的转化过程,口头作文能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因为说话是写话的基础,写话是说话的规范和发展,所以作文教学从“说”入手,既能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是写学生丰富多彩的n余生活。习作前的口语交际课同样是“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时,让学生回忆自己丰富、有趣的课余生活,说一说自己在课余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这样就为习作做好铺垫。习作前的口语交际课,可以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选择一项入手,引导他们展开口语交际活动。上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活动前,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开展活动,并轮流上台表演。没有表演的学生要仔细观察台上同学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等,并记下感觉最有趣的和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同学。由于做自己喜欢的游戏,学生都兴趣盎然,欢笑声此起彼伏。活动结束后,趁着学生余兴未了,教师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由于全程参与,所以他们体会真切,能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真切地描述出来。最后,教师及时点拨,让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说”,这样他们就说得条理清晰、具体生动。这时,口语交际课自然成为习作课的先导,为学生的作好铺垫。

第8篇: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勤学——新课程标准为指针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应时代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目标体系,也使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们在开学前夕,组织学科骨干×××人及二年级×××名教师参加了处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并责成靳淑英、陈肖琳、耿晓娟×××人于学期初在校内分学段进行了二次培训,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各教研组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低年级的课前5分钟演讲交流、新闻快递、儿歌擂台赛、课文故事续编;中年级的课外阅读反馈、每日成语接轮、定词编讲故事以及高年级的循环日记竞赛、想象作文阅读等均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更为可喜的是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子,在多次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教师——**等,组织了实验课题的评审论证,并于10月中旬举办了开题报告,通过交流,大家更加明确了各自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更加完善了实验方案。12月初,举办探究性学习中期小结,实验教师人人编写案例,并将活动成果进行阶段展示。现已选送优秀案例3篇——**的《了解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诗作》**的《给废旧电池找条出路》**的《乱花钱对小学生的危害》参加省级评比。学期末了,我们又召开了结题大会,各课题实验教师认真撰写出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就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详细地介绍了各自研究探讨的过程,展示了研究的成果,有的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课题研究中的小插曲,充满自信地提出了对已有现象的思考及建议,并谈了活动的收获及切身感受。我们的探究性学习实验还在起步、摸索阶段,但它已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学生是课题研究中最活跃的小主人,更是研究性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年龄虽小,但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动口、动脑,他们录音采访、跟踪调查、图片展览、宣传接力、利用课余时间在家中、阅览室、图书室、书店、网上搜集资料,对生活中的事情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思考,远远突破了预期设想的效果,拓宽了活动的主题,使之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智慧与潜能是无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氛围、一个情景,使其如鱼得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转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为其在未来的时光热心服务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善思——教学节展示为契机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模式教学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我们组织了第六届教研组课题共研活动,各教研组在组长带领下,凭借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及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模式,精心设计,公开轮讲,认真听评,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年段特色的精彩案例。在11月中旬举办的第六届教学节活动中,8位教师代表教研组进行了展示,

一、

五、六年级组共×××人被评为优质课。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市陶研会上观摩,六年级《草原》一课在省第五届示范小学课堂教学展示中获一等奖。执教者客观的自评介绍,看课人真切的评价交流,热烈的讨论争议,学生家长由衷的赞许,都使我们欣慰地感受到本届教学节所体现出的我校语文课堂教改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1、更加重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把阅读教学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如《草原》一课,教师运用电脑课件出示中国地图伴着悠扬的旋律向学生简介内蒙古大草原的位置,并请他们同老舍一起走进草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方法,学习和探讨自己喜欢的知识和内容,自由读、大胆想、尽情说、登台表演小品,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欣赏草原如诗如画般绮丽的风光,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深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及作者老舍先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组织学生赏读、感悟圆明园当年集建筑、园林艺术于一体的辉煌景观之后,利用大屏幕播放出优美的古筝乐曲伴奏下圆明园的一幅幅复旧图,播放出如今残垣断壁的遗址图及再现侵略者的贪婪野蛮的电影剪辑片,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自主探究课文第二部分学生对伟大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由衷的热爱及对帝国侵略者强盗行径切齿的仇恨溢于言表,真正达到与作者心灵的相通,从而产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接着自读赏析威尼斯小艇艇形的奇特美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感受艇舱的舒适,驾艇人技术的高超,乘艇人生活、工作、娱乐全靠它,感悟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_____此地有此物,此物有其主,有主能迎客,客奔主而来,此主拥此物,此物属此地,从而体会作者马克吐温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小艇的喜爱、对艇舱的满意,对驾艇人技术的惊叹以及对小艇作用“如此重要”的赞赏,实际上是在向世人介绍世界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独特的风光。

2、更加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对学习规律的尊重和对学习方法的重视,体现了从单纯注重结果到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导思想。一年级《汉语拼音13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和经验,在刚开课时,就很快总结出“un”和“yun”读音相同,字形有差异,用法不相同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认真练写阶段。接着,各自按声母排列顺序与un练拼,试试哪些声母与un可组成音节,组内与伙伴达成共识,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将正确的拼音过程写在黑板上。最后看着儿歌所配的画面——两名登山的小朋友具体生动有趣地口述画面之外的内容并努力规范正确流利地拼读,最终进入“拼音乐园”。屏幕上出现了五个按钮,里面锁定着不同的拼读练习,五个大组分别选定一个按钮,打开练习,以组进行友谊赛,看谁们拼得准、拼得快。课堂始终,在电脑设计的富有童话色彩的“云博士”鼓励下,学生兴趣盎然,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等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促进教与学两类活动间、学生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流,使每个学生自觉能动地感知新内容,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培养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精彩的马戏》《高大的皂荚树》《威尼斯的小艇》《圆明园的毁灭》等多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均注重引导学生在细读中理解语言、品读中体会语境、诵读中培养语感、揣摩作者表达方法,从而积累佳词丽句,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浩渺无穷。

4、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是否有必要恢复圆明园的旧貌”这一问题,各抒己见,自由辩论,使他们带着问题走进图书馆,走向网络资源,独立思考,将课内学习延伸发展为课外自主自觉地学习,扩大了视野。

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努力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件与内容揉不到一起,两张皮;学生仅被课件的色彩、形象所吸引,乐而不学;少数课件制作只求新,不求实,影响教学效率。只有将教材把握准,课件才能显神威);文字训练与课文分析的关系(淡化分析并不是不要分析,把握字、词、句教学是小语课堂永恒的主题早讲,学生早明白,早受益);学生质疑与读书思考的关系(学生只读书、不思考,提问漫无边际,不假思索,没有讨论、探究的价值。读书应有目标,读前有要求,读后要落实,教师应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其读书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创新意识与发展健康个性的关系(与其让学生重复地学习,真不如留出一些时间,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异想天开)。我们坚持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力争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王丽荣老师以五册《灰雀》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称号;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赵玉文老师《五单元汇总复习》被评为特优课,另外×××名教师均获优质课;12月中旬,6位教师还参加了×××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张钧篪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教学的一次次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备课也好,教案设计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课上活,上好!

实干——常规教学持之以恒

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语文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对本班前后×××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学期末,我们举办了第三届写字等级评定活动及三——六年级每班×××人参加的想象作文竞赛,并召开了起始年级与毕业年级的家长会,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成长。

第9篇:五年级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关键词]文本细节;习作;《和他的大黑骡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6-0060-02

苏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习作6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心里喜欢或者崇拜的人,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其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学生以往的写作练习中多有涉及,较为熟悉。而第六单元课文中的《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则为学生把握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下面就具体说说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关注动作、神态、语言等一系列细节描写学习怎样写人。这则发生在途中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情节冲突主要在于“杀”与“不杀”大黑骡子,要“杀”,而身边人恳求不要“杀”。情节发展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解决的,最后决定“杀”大黑骡子。本课的教学价值就在于体会人物对话,人物对话既塑造了人物形象,也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提供了范例。

既然语言描写精彩纷呈,教学时,教师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研读提示语,把握人物身份,揣摩人物内心,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本课的提示语有几大特色:1.出现的位置有前有后;2.提示的角度,有动作,有神态;3.提示语不仅提示了说话的人物,更表现出了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教学时,为了能让孩子知道提示语的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首先,圈画关键词,相机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请大家默读课文的3~20自然段,找出你觉得能体现爱大黑骡子的地方,再用“―”画出这些语句,并圈出关键词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

1.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对大黑骡子的爱?)“深情地”描写的是什么?“望”是表示什么的词?是的,一个表情描写、一个动作描写让你感受到了爱。

2.背过脸去。(这句话中,你圈出的关键词是什么?“背过脸去”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它怎样让你感受到爱的?)

3.枪声响了。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你圈出的关键词是什么?)摘下军帽是对军人表达最高的崇敬之情,这时的内心对大黑骡子有的不仅仅是爱,还有什么?

4.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你圈出的关键词是什么?(练习朗读,读出语气)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四句话,说说这四处地方抓住了的哪几点来写,写出他对大黑骡子的爱?

生:表情和动作。

师:除了表情和动作,人物的语言也能生动刻画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必然将目光聚焦到了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上了,有了这一基础,再次明确提示语的重要作用。

师:同学们,想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就必须关注人物说话前面或后面的提示语。比如这一段话(出示第5自然段)老师揣摩后面的提示语,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决定这样读这句话,“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说说老师读出了怎样的语气。

生:命令、不容置疑。

师:学着老师的样子,同桌找一找这样的提示语,揣摩揣摩,自由分角色读一读3~10自然段。

通过自读感悟,学生知道了在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时要关注提示语,提示语就好像影片的导演,帮助演员生动形象地将人物的样子呈现出来。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在课文快学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体会的形象,相机总结出本课的写作方法。

师:刚才,我们品读的这几处文字都写出了对大黑骡子的爱,深切的爱,请同学们再次默读3~20段,想一想你读出了怎样的?(指名答)

出示:( )的(忍痛割爱、当机立断、有情有义、爱兵如子、和战士同甘共苦、顾全大局、关爱他人)

师:课文中并没有用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词语来刻画的形象,你是怎么感受到的?(指名说)

师:是的,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就能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为了考查学生是否能将细节描写落到实处,可以这样设计小练笔。

师:同学们,课文在开头就告诉我们过草地是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负责垫后的红三军团的战士们吃了肉,有了一些力气,继续过草地。有一天,宣传鼓动员看见了掉队的一个小,这个小又渴又饿,坐在草地上,望着茫茫的草地,正悄悄抹着眼泪……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请你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想象,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描写。

由于有了课文前面的铺垫,创设了一定的环境,作了适当的提示,学生多数能注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实现了教学目标。但习作指导教学并不能满足于此。

最后,我这样问学生:孩子们,是军团长,后来又成为将军,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伟人。既然是伟人,刻画人物时就该选择伟大的事情来写,作者只选择了和他的大黑骡子来写,用意何在呢?

生:以小见大。

师:习作6要求我们不仅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还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你会吗?回去思考一下!

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细节描写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作文选材也不会再是一味地歌功颂德,学生作文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