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股票投资公司分析范文

股票投资公司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票投资公司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股票投资公司分析

第1篇:股票投资公司分析范文

一、公司财务分析的哈佛框架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并不是有效分析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部,而只是其中一个较为技术化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公司经营活动分析,必须首先了解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分析公司经营范围和竞争优势,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和风险,然后才能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由于公司管理层拥有公司的完整信息,且财务报表由他们来完成,这样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外部人士、包括股票投资者就很难把正确信息与可能的歪曲或噪声区别开来。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可以从公开或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中提取管理者的部分内部信息,但由于分析者不能直接或完全得到内部信息,转而只能依靠对公司所在行业及其竞争战略的了解来解释财务报表。一个称职或成功的财务分析者必须像公司管理者一样了解行业经济特征,而且应很好地把握公司的竞争战略。只有这样才能透过报表数字还原经营活动,从而较为全面和客观地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正是基于如上考虑,哈佛大学的佩普、希利和伯纳德三位教授在其著作《运用财务报表进行公司分析与估价》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公司财务分析框架———哈佛分析框架。哈佛框架的核心是:阅读和分析公司财务报表的基本顺序是:“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也就是说,先分析公司的战略及其定位;然后进行会计分析,评估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数据及其质量;再进行财务分析,评价公司的经营绩效;最后进行前景分析,诊断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可见,哈佛框架完全超越了传统的“报表结构介绍———报表项目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的体例安排,跳出了会计数字的迷宫,以公司经营环境为背景,以战略为导向,立足于公司经营活动,讨论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与公司财务报表(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构造了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框架,展示了公司财务分析的新思维。

二、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

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是一般性财务分析在股票投资决策领域的具体应用。也就是说,借鉴一般性公司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再紧密结合股票投资的具体目的,就可以形成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框架。本书借鉴哈佛财务分析框架,结合股票投资决策目的,提出一个基于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框架:131框架。即:1个起点———问题界定3个步骤———财务情况预判、报表结构及指标分析、财务前景预测1个结果———服务于投资决策这一框架可用图1表示。

1.问题界定。这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一步。在对问题进行界定时,关键是问题本身,而不是问题的表象。如公司收入增长乏力或许是问题,但也可能是行业衰退、经济下行、公司管理落后、职工激励不足的表象。抓错药方的最普遍的原因是没有正确地界定病症。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如果问题表述得准确,就等于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所以问题界定是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第一步,那基于投资决策目的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是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还是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小?是评价公司目前的财务实力,还是评价未来的发展潜力?进一步而言,这些是分析的问题本身还是问题表象?目前股票投资者可能倾向于把问题界定为: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公司收益的稳定性;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评价公司目前的财务实力;评价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评价公司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预期收益;评价对该公司投资是否能使投资风险降低。这些都是基于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目标而言的,若提升一下目标的层次,是否有更本质的发现?本书在此尝试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评价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股票投资者无论是进行投资的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目的无非是为获得有助于评估股票期望收益和风险的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投资者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如何,理性的投资者都希望在一定收益率下,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在股票投资的基本面分析中,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核心,由于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公司是股票的载体,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定这个公司的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这才是股票投资者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根本或问题所在,而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或盈利能力等仅仅是表象。

2.财务情况预判。这里主要是指股票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和行业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的反应了公司的经营情况,识别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并加以调整,从而尽可能准确的对公司财务情况进行初步的预判。财务情况预判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宏观环境分析和会计调整。宏观环境分析是财务情况预判的基础,而会计调整是财务情况预判结果的报表体现。其中宏观环境分析属于定性分析,主要是确定公司的主要利润驱动因素、辨识公司的经营风险,以及定性评估公司的盈利潜力。首先,宏观环境分析能帮助股票投资者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找出报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即使报表没有问题,也可以作为合理评价报表结构和报表指标的基础和依据。例如,确定了主要的利润驱动因素和经营风险后,可以更好地评价公司的会计政策,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等;对公司行业背景和竞争战略的评估有助于评价公司当前盈利水平的可持续性。其次,宏观环境分析还可以帮助股票投资者在预测公司的未来业绩时,做出合理的假设,从而保证对公司前景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所谓会计调整是在宏观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进行基本的评价,特别是要对那些存在较大灵活性的环节重点进行关注,评价其会计政策和估计的适宜性。对公司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进行识别,找出公司在会计处理上偏离准则制度、偏离行业惯例、偏离公司既往、不能恰当反映公司经营事实的事项。找到存在的问题之后,重新计算公司财务报表中相应的会计数字,通过数据或报表调整,形成没有重大偏差的会计数据,从而修正原先对会计数据的歪曲。可以说,经过会计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既是财务情况预判的结果,也是确保下一步报表结构分析和指标分析结论可靠性的必要基础。

3.报表结构分析及指标分析。这里所指的报表结构分析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自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这一分析有助于投资者理解会计报表项目的经济内涵。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是指标分析。指标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目标是运用会计数据定量地评价公司的当前和过去的业绩,以及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盈利能力等,并评估其可持续性。进行指标分析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形成系统有效的分析体系,从而正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一般的报表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大类指标。通过指标分析,投资者还要达到明了公司现状问题的功能。在上述分析中,股票投资者可根据需要使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比率分析等报表分析方法,对公司做出全面评价,借此形成公司流动性与盈利能力的准确判断,对公司财务风险、财务弹性及其盈利能力做出最佳测算。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分析中一定要运用权衡和变通的理念,灵活使用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使分析结果最终能有助于“评价该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4.前景预测。财务报表数据是历史数据,而决策要面向未来。因此,以报表中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对未来进行前瞻性预测,是实现财务报表的“投资决策有用性”的关键步骤。故在前述分析步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恰当的前景分析。前景分析中主要运用财务预测的工具,财务预测基于具体分析目的,可以是报表预测、指标预测,也可采用判别模型进行预测等。前景预测对股票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为股票投资是要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是公司的未来而不是现在的盈利能力所决定的。

第2篇:股票投资公司分析范文

【关键词】 经济泡沫 典型案例 股市危机 行为经济 财富效应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有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我国的GDP尽管已位列世界第二位,但消费仅占GDP的35%,拉动经济非常困难,投资却已占到GDP的57%。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投资有以下几个选择:放在银行里吃利息,炒股,炒黄金,炒房地产(一般是低端楼盘)。想多挣点钱的百姓,余钱又不是太多,往往首选就是炒股,或者炒低端楼盘。在当今经济发达的美国和日本,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在中国,股市却是危机的晴雨表。美国和日本的股市,经历了许多年的风风雨雨,发展到今天的较为成熟的股市。拿美国来说,纳斯达克的成功是它中小企业创造力的成功,也是美国创新力的成功;而当下中国的创业版与它完全不同。

稳定的股市才是最好的股市。美、日也好,中国也罢,在他们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都有、或曾经有过理性和非理性的行为,本文先举美、日两个典型的案例,再着重从理论上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以美国为例谈经济行为中的理性和非理性

美国在经济大萧条(1929—1933年)发生之前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经济繁荣,这构成了美国股票价格膨胀的经济背景。首先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国家作为主战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削弱,而美国由于远离战场、却借助这场战争使自己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到1924年美国拥有的黄金储备占到世界的1/2。其次,由于拥有巨额的贸易顺差及大量的黄金储备,美元也处于持续的升值过程。

经济的繁荣首先提高了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人们开始更多地持有股票等金融资产,而随着资金不断地流入股市,股票的价格也节节上升,人们最初的投入获利丰厚,这又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股市的发展已经脱离了经济基本面,成为简单的“钱生钱”的纯粹的投机活动。到1929年最高峰时,美国1.2亿人口中有3000万人涉足股票投资。股市的持续上涨导致了人们对于资金的大量需求,而投资者本身的资金有限,这使得信用交易和股票质押贷款迅速发展起来。如人们进行股票信用交易所需支付的保证金比例只有20%,一些特殊客户甚至只要求10%的交易保证金,同时股票质押贷款也导致银行的信贷资金源源不断地输入股市。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此外,股市的“繁荣”又催生了大量从事股票投机活动的信托投资公司,它们也聚集了大量的投机资金,如美国一家资产仅为600万美元的信托投资公司,其持有的股票市值达到了10亿美元,这是其利用信用交易和银行信贷资金从事高杠杆股票投机的结果。这种投机的结果使美国股市的道琼斯指数由1922年的40点,暴涨到最高的1929年的384点。

股市的不断上涨,市值的极度膨胀使得社会资金难以持续满足投机活动对资金的巨大需求,资金约束不断加强。这种状况下,一些投资者的预期开始改变,股市也出现滞涨。一些偶然因素最终促成恐慌性的抛售,股市的崩溃不可避免,最低时的1932年,道琼斯指数仅为41点,最高下跌幅度接近90%。

由于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股市的崩溃造成了严重的银行危机,银行的损失又促使人们对银行挤兑,许多银行随之倒闭。在危机的四年间,美国倒闭的银行占到全部的45%,使美国的银行系统几乎陷入瘫痪。

银行系统的危机最终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由于股市崩溃,银行在遭受损失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信贷紧缩趋向,增加自身的流动性以应对可能的冲击,这种行为却加重了实体经济部门的流动性困难,企业支付也开始发生障碍,这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对银行信贷的违约,这样的恶性循环就造成整个经济的崩溃,虽然美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货币及财政政策,但效果非常有限,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

二、以日本为例谈经济行为中的理性和非理性

日本金融危机的形成与美国的大萧条有相似的经济背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经历了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到1985年由于持续巨额的贸易顺差,日本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同时日元也出现了持续的货币升值。巨额的外汇储备导致国内货币存量快速增加,并超出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大量资金开始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以追逐超额收益,这推动了股市和房价的不断上涨。历史有时总是惊人地相似,这种最初的盈利效应又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最初的投资活动也逐渐演变为纯粹的投机。至1989年末,东京日经指数在六年间上涨了近五倍,达到近39000点。

与当时的美国相比,日本这时的投机环境更为宽松,美国当时是禁止银行信贷资金直接介入股市的,信贷资金的流入主要是借助于某些金融创新,如通过设立证券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等附属于银行的股票投资机构参与股票投资,而日本是允许银行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并且实体经济部门也将巨额资金投入股市,如丰田、松下、索尼等日本著名公司当时均从中获得了大量收益,有些公司的投资收益甚至大大超过经营利润所得。这造成大量的信贷金流入股市,既包括银行资金的直接流入,也包括从企业投资渠道的间接流入。

虽然直接崩溃的诱因不同,但同历次泡沫一样,其总是不可持续的,尽管时间有长有短。1989年底,日本股市开始经历长时间的下跌,最高跌幅也超过了80%,这造成社会资金的大量损失,1992年由于股市下跌而形成的减值准备占到当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90%。银行也因此形成大量的呆坏账。1992年银行由于股市下跌造成的坏账损失达到1万亿美元,这带来银行流动性不足及相应的信贷收缩,至1997年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下降了89%,对个人贷款下降了54%,企业的融资规模也下降了50%。

第3篇:股票投资公司分析范文

一、在传统消费品行业中寻找超级明星企业

巴菲特只投资于在传统的消费行业企业的股票。与其他的行业相比,消费品行业具有产品简单易懂;市场需求与相对稳定的特点。在可以遇见的时间期限内,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不会使人们停止消费,却会淘汰那些技术创新不力的高科技企业。

尽管传统的消费品行业具有长期稳定性,但并不是这些行业中的每一家企业都会取得成功。实际上,只有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因此,巴菲特强调,以一般的价格买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要比用非同一般的好价格买下一家一般的公司好得多。所谓的非同一般的好公司,就是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超级明星企业。

巴菲特选股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选择具有长期稳定性的行业。所谓稳定的行业就是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用户的需求,生产技术等)相对稳定。企业所处环境的稳定程度。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动荡,不断发生急剧变化,该行业中的企业就不得不经常进行关乎其生存的决策,一旦出现决策失误,企业就可能为市场所淘汰。因此,行业所处行业的长期稳定性非常重要。

第二步,在上述行业中选择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明星企业。股票投资的实质,是以一定的价格购买企业未来收益。只有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明星企业,才能给股东带来可观的未来收益。

第三步,寻找超级明星。在优势明星企业中优中选优,选择竞争优势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超级明星企业,它们才是股票投资的目标企业。

二、保守估值与安全边际

在选定了目标公司之后,必须以适当的价格买进,否则,投资也难以成功。判断股票买入价格是否合理的基本依据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巴菲特认为,企业内在价值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所谓的内在价值,是企业剩余生命期内产生现金流的贴现值。内在价值不是企业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是一个会计概念,表示的是企业投入资本与存留收益所形成的财务投入的累计,内在价值表示的企业的未来资金流动。

对企业进行估值,首先要选取正确的估值模型。巴菲特认为,“任何股票、债券或者公司的价值,取决于资产寿命期内预期的,以适当利率贴现的净现金流量”。贴现现金流量是唯一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

贴现现金流量估值的第一步,是估算企业未来的净现金流量。所谓净现金流量是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现金流入包括财务报告中的净利润,折旧费。现金流出指企业为维持其长期竞争优势及产量进行的资本性支出。

贴现现金流量估值的第二步,是选择合适的折现率。折现率对企业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具有直接影响。如何选取折现率,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巴菲特认为,以无风险收益率作为折现率比较可取。

由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防止预测的企业未来净现金流量出现错误,从而导致投资失误,巴菲特强调,在进行企业估值时,通过遵循能力圈原则与安全边际原则,对企业未来的净现金流量进行保守估计。

所谓能力圈原则,是指不对超出自己知识范围的企业进行现金流量预测,也就是“不打无把握的仗”。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公司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如果将自己的投资范围限制在少数几个容易理解的公司中,一个聪明的、有知识的、勤奋的投资者就能够以有效实用的精确程度判断投资风险。

所谓安全边际原则,是指以低于估值一定比例的价格买进股票。在具体的投资决策中,必须同时遵守这两条原则,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条件的情况下,才进行投资。这样,即使在预测企业未来净现金流量方面出现失误,也可确保投资的安全。

三、理性投资

巴菲特十分重视投资的理性,并提出“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投资。”

企业的内在价值与投机是影响股价的两个重要因素。价值因素与投机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股票的价格围绕股票的内在价值不断波动,内在价值因素只能部分的影响价格。企业的内在价值是由企业的经营成果决定的,并不能直接为市场或者投资者发现,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分析,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近似的确定,通过投资者的感觉与决定,间接地影响股票的价格。股票的价格是投资者反应的总体效应。股票价格对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不作出直接反应,只有当企业的内在价值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时,股票价格才会作出反应。

通过实证研究,巴菲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利率、人们对企业的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到资产的价值,利率与股价呈负相关。人们对企业未来收益预期呈正相关。心理因素是指,人们看到股市大涨,进行疯狂的投机易,使股票市场产生巨大的泡沫,最终,泡沫的破灭导致股灾。由于投资者存在贪婪与恐惧的心理,股票市场并非完全理性的。极端的非理性投机行为会周期性爆发。认识这种现象对投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想要在股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回报,就要学会如何应对非理性投机行为的爆发。

怎样才能在股市的非理性波动中保持理性?

巴菲特认为,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准确判断股市是否过热或者过冷,从而避免随波逐流,陷入股市的群体性疯狂,作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如果发现股市过热,就可以理性决策,不再追涨,乘机高价离场,保住胜利的果实。如果股市过冷,就可以策略性的抄底买入。

巴菲特判断市场是否存在疯狂投机的主要依据,是股票市场总市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如果股票市场总值高于国民生产总值100%,则股市因贪婪导致了疯狂投机,此时应该远离市场。如果股市总市值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20%,说明市场因恐惧导致投资者过于谨慎,是买入股票的好时机。

四、集中投资

巴菲特认为,关于股票投资中“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观点是错误的。而应该“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它。”

巴菲特认为,成功的投资者只投资于自己能力圈内的企业,投资者应该集中投资于自己最了解、风险最小的超级大明星企业。伯克希尔公司1993年的年度报告中的内容就体现了他的集中投资思想。“如果你是一位学有专长的投资者,能够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能够发现5到10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并且股票价格合理的公司,那么对你来说,传统的分散投资理念毫无意义。”

巴菲特自己就是集中投资的忠实实践者,在成功概率很高时下大赌注,其股票投资往往集中于10支甚至是8支股票,他还建议一般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不超过20支。

五、长期持有

关于长期持有,巴菲特有一句明言:“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支股票10年,就不要考虑持有它10分钟。”“投资的一切在于,在适当的时机挑选好的股票之后,只要它的情况良好就一直持有。”

巴菲特所说的长期持有,并非所有的股票都值得长期持有,事实上只有极少数公司的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只要目标企业还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就应该持有其股票。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8的年度报告提出,“我们愿意无期限持股,只要我们预期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能够以能让人满意的速度成长。”在1993年的年度报告中还提出,“我们认为,放弃持有一家既能够理解又能持续保持卓越的企业的股票的行为。”

一般而言,只有经过较长的时间,市场才能真正认识到企业的内在价值。同时,长期持股能够大大减少交易次数,降低交易成本。

第4篇:股票投资公司分析范文

保险资金入市究竟影响多大?许多人仅仅算了一个静态的账,即按照2004年12月底的数字,保险总资产为1.18万亿元,5%的比例也就是590亿元,加上投资连结险的因素,大约也就是600亿元左右,对股市的影响十分有限。

从当前来讲,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观点是短视的,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保险资金渠道放开后的巨大潜力。以保险资金进入基金投资为例,5年多来,基金成为保险资金除银行存款、债券之外第三大投资渠道,投资额度从最初不超过保险公司总资产的5%扩大到目前的15%,保险资金对基金的投资份额不断提高,保险资金投资基金约占基金资产的1/4,占保险总资产约6%,保险业已经成为证券投资基金最大的投资者,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保险业虽然经历了连续多年的超常规发展,但保险的密度和深度依然不高,未来若干年内,保险市场仍然是我们最具成长力的行业,因此,进入股市的资金也会随之增加。从国际经验看,保险资金与证券投资基金一样,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保险公司未来势必扮演资本市场重要的主导力量。

现在市场最关心的是,保险资金是不是马上进入股市、“养命钱”会不会赔在股市、保险资金会有什么样的投资理念?我个人认为,第一,中国A股市场经过4年熊市的洗礼,股市风险已经在较大程度上被释放,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可以这么认为,在沪市综合指数1300点以下批准保险资金入市,不仅仅是一种政策姿态,也是给保险资金历史性投资机会,是保险公司战略性建仓的良机;第二,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安全采取了有力的风险监控措施,比如实行托管制度,进行比例限制,制订投资禁止制度等,对各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也有明确要求。当然,保险资金将面临着与过去不同的市场,有一个适应过程。只要股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深层次矛盾获得解决,建立正常的资本市场预期机制,保险资金会加大在股市的投资力度,取得长期稳定回报;第三,在投资理念方面,不同的保险资金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要求。从共同点看,保险资金会追求稳定收益,关注有持续增长能力的蓝筹股,分散投资,均衡配置资产;从不同点看,寿险资金可能会更多要求资产负债匹配,非寿险资金强调资金的流动性,投资型产品则对价值投资要求高。

二、与基金的合作多于竞争

有些投资者担心,保险资金一旦直接入市,是否会从证券投资基金上进行较大比例的赎回?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从2004年的情况看,保险公司一方面在积极准备直接进入股市,另一方面对基金投资是在增加,截至2004年12月底,保险资金投资基金为67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5%。

保险公司直接入市后,为什么还会投资基金呢?我个人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从保险公司自身资产组合管理角度来看,在权益投资里面,必然会选择一些具有成长性和分红能力的基金进行投资,通过分红实现投资收益,而且开放式基金分红收入可以免税,而投资股票分红是不确定的。因此,保险资产的投资组合中,必然少不了基金品种。第二,从保险资产的流动性管理角度看也需要投资基金。比如保险公司从开放式基金申购或赎回2个亿,都非常方便,但是如果2个亿要在股市上买入或卖出,不仅需要较多时间,而且可能还会受到法规限制。第三,从保险资产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基金的投资组合能为保险资产过滤一道风险。从今年开放式基金的整体表现来看要优于大盘,投资开放式基金实际上能够为保险资金降低风险。因此,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后,与基金业将是合作多于竞争。

当然,保险资金入市,会与其他机构投资者一起,正确引导市场投资理念。在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一般都倾向于选择流通性好有持续分红能力的大盘蓝筹股。但保险资金也会根据不同资金的特点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比如说寿险资金首先是应该满足资产与负债匹配管理的需要,财产险资金则相对而言可长可短,灵活掌握。至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是相对于短期投机而言,并无时间限制,不同性质的保险资金对投资期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从目前中国股市的实际状况看,我个人认为,保险资金会从一级市场申购新股和购买可转化公司债券开始,因为这些投资品种风险相对较小。这应该是保险公司投资和基金投资不尽相同的地方。

三、改变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格局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同时也给基金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带来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格局的根本变化。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它将要求基金投资更加专业,要求基金公司针对保险资金的特点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甚至不排除保险公司未来参股、控股基金管理公司。

我们知道,目前基金管理公司主发起人全部是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在过去的近15年中,证券公司等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量,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类新兴主体的弱点也是明显的:资本金过小,没有融资渠道,缺乏自律文化,违规问题突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客观上需要像银行保险这类主力机构加入到机构投资者行业里,为资本市场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中国资本市场所以长期不稳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机构投资者,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中国A股市场流通市值约12000亿元,真正合规的资金也就证券投资基金3000亿元。目前证券公司累计亏损2200亿元,其资本金仅有约1100亿元。而美国资本市场之所以经得起股市大起大落的考验,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有大的机构投资者。根据美联储统计,1999年美国保险资金(包括保险公司、养老金及退休金)总额约12万亿美元,占美国货币及资本市场资产总额的比例高达34.7%,是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就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新的机构投资者和新的资金从哪里来?必须需要“银行号”和“保险号”基金管理公司启航,才能完成资本市场资金结构的根本改善,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佳组合。国务院的“九条意见”特别强调鼓励合规资金入市,鼓励保险公司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要求抓紧落实“九条意见”,《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也公布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保险行业未来也会参股、控股或发起设立基金公司,保险集团公司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大型机构投资者参与基金公司投资,有利于为资本市场引进长期资金,有利于丰富发展基金产品,有利于基金业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的稳定,实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四、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保险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重传统保险业务,轻保险资产管理业务。从国际上看,保险业资产规模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第三方资产管理。国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可投资的保险资金;二是通过法律规定,只能由保险公司销售,具有保本性质、账户独立、面向个人投资者的独立基金;三是第三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其中包括一般互惠基金和定向募集的专户管理基金。许多保险公司管理的资产相当多的一部分来自第三方资金。

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资产管理市场规模的扩大,保险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大多数保险公司或者收购、或者建立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荷兰国际集团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全球排名第10,为全欧第5大金融保险集团。它的经营范围:共同基金、机构资产管理、专业商业/产业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方面。截至2000年底,ING资产管理旗下管理的总资产达到5030亿欧元,其中约有71%属于代客管理的资产。2002年12月27日,荷兰国际集团(ING)的全资子公司荷兰投资入股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1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中持股30%。

美国保德信集团作为著名的保险集团,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人寿保险、养老保险,还提供资产管理、基金、房地产投资等各项业务。保德信集团主要通过旗下两个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业务,根据公司2003年年报披露的数据,保德信集团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业务规模812亿美元,盈利为4.81亿美元。该公司与我国光大证券合资建立了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

中国保险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毕竟处于初级阶段,整体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还较小。2003年底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总资产分别为27.66、4.98和0.91万亿元,保险总资产仅占我国金融业总资产的2.7%;保险深度也仅为3.3%,大大低于7.8%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意愿中,购买保险的比例仍然偏低。如央行2003年4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储户选择“更多消费”的比例为33.1%;选择“更多储蓄”的占比35.8%;选择“购买国债”的占比13.5%;选择“购买股票”的占比6%;选择“购买保险”的占比9.7%。居民选择购买保险和投资的意愿依然偏低。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约11万亿元,随着城乡居民保险意识和投资意识的提高,储蓄资金分流进入保险领域或其他投资领域的速度将加快。这些金融资产有两种可能的渠道进入保险资产管理领域,一是随保险意识的提高直接分流进入保险领域,再进入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二是随投资意识的增强分流进入国债、股票等投资领域。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后,有利于保险公司产品创新,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发行与保险连结的基金产品等方式分享分流的储蓄资金,从而扩大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做大中国保险业。(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梅君博士)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提要:

直接入市是各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共同经验和重要方式,但各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存在很大差异。从结构看,寿险与财险、单独账户与一般账户由于资金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其股票投资比例也截然不同。各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经验对中国启示有二: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是在新的竞争条件下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为有效控制风险,中国保险公司应根据保险负债性质严格控制权益投资的最高限额。

直接入市是各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方式,研究各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差异及原因,分析各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经验、教训对中国保险业的资金运用及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都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国际比较

(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整体性比较

1、横向比较:国别差异及原因分析

2000年主要国家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比重基本都在10%以上(随着2000年以来美、欧股市的回调,近两年,这一比例有明显下降,如英国目前比重仅40%左右)。但各国股票投资的比例存在很大差异:英国比重最高,达到近60%,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比重接近,都在30%左右,而瑞士、日本、意大利比重较低,分别仅有18%、16.6%、11%。

为什么各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保险产品结构、金融市场结构的原因,又有金融体制、监管制度、会计制度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如英国和美国都同为资本市场十分发达、经济金融体制十分接近的国家,但两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重却存在很大差异,英国的比例几乎是美国的2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两国保险负债结构的差异。英国投资连接险十分发达,2001年英国投资连接险资产总额达到了6000亿欧元左右,占到了整个西欧投资连接险的57%,占本国总保费收入比重也达到了40%以上。而美国年金类产品十分发达,且近年来在总的保费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目前达到了40%以上(根据资产负债要求,年金产品几乎全部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而投资性保险只是在1990年以后,随着美国股市的不断上升才有了很快发展,从而导致股票投资在整个保险资产配置中的比重有了快速上升。

二是金融市场结构的差异。英国是传统的金融中心,股票市场发达。而美国虽然股票市场也很发达,但债券市场更具比较优势。美国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市场特别发达且具有流动性好、期限结构齐全、收益率稳定且相对较高的特点(2003年底美国债券市场规模达到21.9万亿美元,是股票市场的1.6倍,而整个欧洲债券市场规模仅9.8万亿美元,且市场分割、流动性差)。因此,美国保险公司将绝大部分资产投资到了债券特别是公司债,而英国则将较大比例资产投资到了股票。

三是监管制度的差异。英国是保险资金运用最为自由、宽松的国家,监管当局对保险资金运用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而美国对保险投资特别是风险性投资监管十分严格的国家,各州不仅对保险公司股票投资进行十分严格的、直接比例限制(对单独账户不限制),还通过RBC监管等方式对风险性投资进行间接限制(股票的风险资本因子为15%,政府债券为0)。

2、纵向比较:历史变动及原因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变动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美、欧国家保险资金的股票投资比例在1999年以前快速上升,但在1999年之后却显著下降。如美国在1992年时该比例仅11.6%,但到2000年时就迅速增加到了30%,此后快速回落,目前仅24%左右。二是与其他各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比例1990年以来一直呈显著下降趋势,1992年时比重为21.5%,到1998年时仅为14.9%。

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欧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会出现如此变动呢?为什么日本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变动会呈现出与美、欧各国截然不同的变动趋势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股市表现是最主要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美、欧主要股市出现了长达10年的大牛市,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巴黎CAC指数大幅度上涨。但2000年以后,随着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美、欧主要股市出现了明显回落,各主要指数回落幅度都在20%以上,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比重在快速增加后有所回落。

美、欧股市的戏剧性变化推动了保险公司产品结构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美、欧投资性保险产品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远高于传统保险产品5%左右的增长速度,在保险公司产品结构中的比重从10%左右快速上升到了30%左右。单独账户中的投资性保险资金主要投资于股票(比重基本都在70%以上)。2000年之后,随着美、欧股市的大幅回落,投资型保险产品发展及其股票市值都有显著回落。

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变动情况却与同期欧、美有所不同。日经指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经济顶峰时达到了36000点以上的高点,但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股市急剧下跌并陷入了长期、持续的低迷之中,目前一直在1万点左右徘徊。与此相应,日本保险公司也不断降低其股票投资比重而增加风险性较低的债券资产比重。

(二)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结构性比较

1、寿险与财险的直接入市比例比较

对海外保险行业直接入市进行结构性分析可以发现:寿险与财险直接入市的比例存在很大差异,即使是同一保险集团,其寿险与财险直接入市比例都存在很大差异,寿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比例显著低于财险。

为什么同一国家甚至同一保险集团的寿险和财险直接入市比例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呢?保险负债性质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原因。一般而言,寿险具有投资期限长、具有最低收益保证要求的特点,从而对投资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实行比较严格的资产负债管理,因而主要投资于收益稳定、风险相对较小的固定收益类资产,而对股票等风险性资产的投资则比较谨慎。而财险大都是1年以内的短期资金且一般没有最低收益保证,因而一般要求要有较高的收益和较好的流动性,从而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重相对较高。

2、一般账户与单独账户直接入市比较

对海外保险公司一般账户与单独账户资产配置结构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在直接入市比例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美国寿险业为例,美国寿险单独账户中股票投资比重很高,且随着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市的不断上涨而不断上升,目前这一比例达到了近80%。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寿险一般账户股票投资比重很低,仅5%左右,且近年来比重还略有下降。

为什么同一保险公司的一般账户与单独账户在资产配置及直接入市比例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保险负债性质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是因为:单独账户资金主要来源于变动年金、变额万能险、投资连接险等投资性保险产品,投保人一般追求较高的资本利得和投资收益,而愿意承担较大风险。因而其主要投资于流动性较强、风险、收益都较高的股票投资。而一般账户资金主要来源于一般寿险、健康险和年金产品,其不仅具有保险保障功能,而且一般还要求有最低收益保证,从而对投资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因而在投资策略上一般采取比较保守的投资策略和严格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严格控制权益资产的投资比重并随账户资金来源的结构性变动做相应调整。

二、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国际比较对中国的启示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国际比较对中国主要有如下启示:

启示之一: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是在新的竞争条件下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前所析,虽然各国保险资金在直接入市的比例存在很大差异,但直接入市是各国保险资金投资的共同经验。即使在基金业十分发达的美国,也主要是中小型保险公司采取委托管理方式进行股票投资,而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一般都主要通过自己的资产管理部门或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直接股票投资。

中国保险业正处于发展的起飞阶段,保险资金正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加速积聚。据粗略估计,到2010年,中国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将达到4万亿元。保险资金的加速积聚对中国保险业日益提出了专业化资产管理,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迫切要求。另外,随着居民投资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理财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保险业日益面临着来自基金、证券、银行、信托等其他金融产品的竞争。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不断兑现,中国的保险市场、金融市场将陆续全面对外开放,国外保险金融机构将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参与市场竞争。届时,中国保险业将直面来自全球的实力强大、金融服务全面的国际综合性保险集团、金融集团的全面竞争和冲击。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新阶段和面临的日益复杂、激烈的新的竞争条件对中国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不仅进一步拓宽了中国保险企业的投资渠道,增强保险企业资产配置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而且还将强有力地促进中国保险企业资产管理经验的快速积累、专业性资产管理人才的加快培养和资产管理能力的显著提高。

启示之二:为有效控制风险,中国保险公司应根据保险负债性质严格控制权益投资的最高限额

前述对各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和寿险与财险、传统保险与投资性保险直接入市比例差异的分析表明:保险负债性质差异是影响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的重要原因。对于保障性产品应实行严格的资产负债管理,严格控制其权益投资的比例限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整体投资风险。

在这方面,美国寿险业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寿险业对于不同负债来源采取了严格的账户分类管理,一般寿险、健康险和企业年金资金进入一般账户,投资性寿险资金进入单独账户。对于寿险一般账户,美国则采取严格的资产负债管理,将绝大多数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对于权益类投资则进行严格的比例控制。即使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10年大牛市,美国一般账户对股票投资比重并未相应增加,相反还随着寿险公司负债中年金比例不断增加而将股票投资比重由1992年时的5.02%进一步降低到了2002年的3.46%(年金几乎全部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

中国保险业在进行资产管理和直接入市时应充分借鉴国际保险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加快树立“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努力塑造保险资产负债管理文化,在对不同账户的资金性质、风险-收益要求、投资期限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保险负债的资产配置策略。当前,中国绝大多数保险产品为保障型产品,因此,中国保险公司在进行直接股票投资时,不仅应区分寿险与财产险、传统险与分红险、投资连接险,对其分别设定不同的权益投资比例,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一般寿险、分红险等保障型产品应严格控制其权益投资的最高比例。(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廖发达博士)

策划人手记

崭新格局下的理性思考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是近期金融业界的焦点话题,三大金融监管部门为健全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体系,完善稳健运行机制作出了重要的制度安排。目前,于2004年10月颁布的我国《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配套文件已全部出台,相关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也已基本形成。

由过去的间接入市,到现在的直接入市,这意味着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所有通道从政策上已经完全打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是市场化、国际化大趋势带来的新生事物,在入市之初,可能对股票市场影响不大,但若干年后,这一事件无疑将对中国股票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本版特邀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的两位博士撰文,从国内市场前瞻和国际经验比较两个不同角度,对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展开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此,我们也欢迎更多的业内专家和实务操作者参与探讨,共同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记录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进程

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提出,要鼓励合规资金入市,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这标志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政策坚冰开始融化。

2月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在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就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两方面而言,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4月保监会公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使保险公司搭建资金管理运用平台有章可循。

5月保监会出台《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指引》对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建立运营规范、管理高效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体系,制定完善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6月22日首发的我国第一部保险行业发展蓝皮书——《中国保险业发展改革报告》认为,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时间,取决于研究分析、认识判断风险及风险控制的各方面技术基础能否到位。

6月23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明确表示,要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建立动态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控模式。要全面推行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建立投资决策、投资交易和资金托管三分离的防火墙制度。保监会与有关部委和监管部门要加强交流合作,加大监控力度,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

7月31日保监会通知,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可转债,可转债投资规模计入企业债券投资余额内,合计不得超过保险公司上月总资产的20%。这标志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已近在咫尺。

8月20日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主任曾于瑾表示,目前关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技术准备已经基本完成,正在完成有关法律程序,中国保监会正与有关金融监管机构协同推动此事。

9月12日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主任孙杰表示,贯彻落实“国九条”六小组之一的发展鼓励合规资金入市专题工作小组将提出鼓励长期资金的概念,支持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10月24日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获准。

第5篇:股票投资公司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量化投资;量化选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106-01

量化投资理论是从20世纪50年代由马克维茨创造性地提出了用均值方差最优的数字方法来选择最优投资组合。由于当时对数据的处理量过大而复杂,因此,直到1990年后随着计算机被广泛使用,以量化作为核心的投资基金才逐渐超越传统的基金。量化选股策略是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特性,从众多的指标参数中找出能够较为合理解释股票收益率的有效且不冗余的因子,并根据这些因子在选股策略中所占的权重来构建量化投资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异发展,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步伐加快,证券市场间同业经营,居民消费等领域也迎来了信息数据量呈现几何级数增加现状。运用大数据思维分析众多股民的知识结构、行为习惯对股票投资形式的认知而形成固有模式思维,“大数据”思维正以不同形式、路径的方式影响着证券选股策略。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其庞大的信息数据量,而在于对含有意义的数据根据建模权重进行专业量化处理,帮助大家对于股票进行优化选股有着重要研究意义。因此,基于大数据思维模式分析多因子量化选股策略更加适用这样的市场,给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参考模型。

作为量化投资界的传奇人物詹姆斯・西蒙斯,他曾因“用公式打败市场”的故事在金融界中为人津津乐道。在1989年由他创办的基金成立至今的20年时间里,该基金持续地获得了每年平均35%(扣除费用后)净回报率,而同期被称为“股神”的巴菲特每年平均回报率也才大约在20%左右。即使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该基金仍然获得了80%的高额回报,“最赚钱基金经理”对西蒙斯来说无出其右。

目前,国内对量化投资策略研究还比较少,做量化交易的基金也相对较少,投资者对量化投资仍持怀疑态度。另外,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做空机制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相对较少,股票市场上仍然采用T+1的交易模式,这些都导致了量化投资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弊端。但是,随着股指期货等新的做空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量化投资开始走入“中国大妈们”的视野。

运用量化思维投资证券选股策略在国外已有四五十年。量化投资从无到有一直是很神秘的,人们把它叫做“黑匣子”。但是,当时的量化投资证券选股策略大多仅仅是数学模型,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量化投资证券选股策略之所以弄得这样神秘是因为:(1)是为了保护其知识产权,防止侵权;(2)是为了防止其策略扩散后影响整个投资比率的失衡,缩短该策略的寿命;(3)是为了控制投资风险,如果该策略细节被投资对立面获得,则有可能会造成被动的投资效果。因此,投资公司、基金经理是不会说出其量化投资策略的。这是由于金融动荡中如果没有好的投资策略及对风险的控制力就有可能把老本亏个精光。

随着时间流逝,任何投资策略的盈利模式都会被市场所消化,量化投资策略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在量化投资证券选股这方面,重要的不是策略这一表面形式,而是掌握量化投资证券选股的研究模式。大家不必要去追逐那些形式的数学公式、策略模型,而应该根据现在大数据时代下对海量证券股票信息的合理分析整合,去学习、改进新的证券选股模式,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给新形势下运用多因子量化模式选股带来极佳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第6篇:股票投资公司分析范文

关键字:投资平均指标利润评价指标投资方式

众所周知,投资的目的都是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即使企业的价值或股东的财富最大化。投资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应当是谨慎的。

一、投资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

在经济学上,投资一般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

(一)安全性。指投放对象内容和形式的合法性、项目的可行性、合作机构的信誉等。投资总是将资金投放到某一具体的对象上,并且是在实际生产或经营活动进行之前发生的,具有预付款的性质。所以,对象的合法与可行是决定企业取得利润的前提条件。选择和把握这些因素是投资的关键,企业应当慎重行事,使投资的客观条件存在。

(二)效益性。主要是指经济效益的高低,有时也包含社会效益。尽管各个具体投资在目的上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投资的最终和长远目标都是为了取得投资收益,最终使投资收回,而且及时收回。

(三)流动性。包含投资的期限长短、变现能力和款项划拨是否便捷。在投资的过程中,不仅投出资金会在空间上流动,而且投出资金转化为的实物和证券也会在空间上流动。

投资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的统一。但这三者之间通常是矛盾的,尤其是安全性和效益性之间,即通常说的利润越大,风险越高。因此,企业在投资时一定要考虑到以下因素:投资收益、投资风险、投资约束、投资弹性。

1、投资收益,包括投资利润和资本利得。投资利润是指投入资金经运转后所取得的收入与所发生成本的差额;资本利得是指金融商品买与卖之间的差价。在投资中考虑投资收益,应以投资对象收益具有确定性的方案为选择对象,并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投资方案的作用、方向、程度、寻求提高和稳定投资收益的途径。

2、投资风险,是一种市场风险或经营风险,表现为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不能充分实现或不能实现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来自投资者对市场预期的不正确以及经营缺乏效率。所以,企业必须考虑投资风险的可能性,寻找引起投资风险的原因,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办法。

3、投资约束,与投资风险有密切关系。当投资风险较大时,投资企业就会对接受投资的企业加强约束。投资约束有以下几种形式:控制权约束、市场约束、用途约束、数量约束、担保约束、间接约束等。

4、投资弹性,首先是规模弹性,就是企业投资必须根据自己资金的可供能力和投资效益或者市场供求状况,调整投资规模。其次是结构弹性,就是调整投资结构。

二、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是在分析项目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是需要借助指标进行评价的,常用的指标分非贴现指标和贴现指标两大类:

(一)非贴现指标是评价项目时,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各种指标,是直接用项目的实际收支计算投资报酬的方法。

1、投资回收期:是指初始投资收回所需要的时间。投资回收期法是以收回时间较短的投资方案作为被选方案的方法,一般以年为单位计算。

①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用以下公式:

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量

②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等,就要根据每年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确定:

投资回收期=(n-1)+第(n-1)年年末未收回的投资/第n年当年的现金净流量

2、平均报酬率:是通过计算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平均的年投资报酬率,用以选择别选方案的一种方法。有三种计算方法:

①考虑年均净利润:

平均报酬率=年均净利润/初始投资额

②考虑年均净流量:

平均报酬率=年平均现金净利润/初始投资额

③若为追加投资:

平均报酬率=年平均现金净利润/1/2(初始投资-预计设备残值)+预计设备残值+追加的营运资金

(二)贴现指标是评价项目实际收益时,不同时期现金流入、流出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1、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金成本或企业期望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或各期投资的现值之差。

2、现值指数:是指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与流出量现值之间的比率。

3、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方案未来流入量现值等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它是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不受预定报酬率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说服力。

三、几种投资方式的比较

下面我们从投资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三个方面来对几种投资方式作一点粗略的分析。

1.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安全性很高,流动性也高,效益性较差。尤其是现在处于银行利率水平最低的一个历史阶段,此方式在基金会的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例不能大。

2.信托存款:

按照规定金融信托投资机构可以吸收包括基金会的基金在内的1年期(含1年)以上的信托存款。其安全性乃基于金融机构的信誉,效益随市场利率水平变化。过去,信托存款一般比法定银行利率高许多。资金量大,利率可谈得更高些。但是,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对高息揽存实行严格监管,大多数金融机构不再这样做,同时,信托投资公司又出现信誉危机,因此,信托存款至少在目前不是一种合适的投资方式。

3、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分为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两大类。

A、债券包括国债和企业债券,比较而言,国债发行量大,流通性好,信誉高。在所有的投资方式中,国债的安全性最高,收益比银行存款略高。可以说,国债是很适合于基金会的一种投资方式,应在基金会的资产组合中占一定比重,资金紧张时还可变现或以其作抵押获得贷款。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回购业务,规定以全额的国债作抵押,实际上也是以交易所的信用作担保。在中国人民银行官员的眼中,它的风险与全国同业拆借和国债投资的风险没有区别。我认为,它的安全性比国债低,比信托存款高,流动性好,短期利率高。

B、股票投资,利润高,风险也高。基金会炒股是合法的,但目前似乎还不太合乎国情,有可能被人们看作是拿捐款去赌博。在国外不少基金会的投资结构中,股票投资占有较大比重,甚至超过50%。但是我们认为,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已是成熟稳定的市场,而我国股票市场是新兴的、不完善、不稳定的市场,相对而言风险很高,目前不适合基金会过深介入。新股认购不同于在二级市场炒股,自1996年以来利润高而风险小,是投资领域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为了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将扩大股份制改革,新股的发行数量将会增加。据了解,有些基金会对新股认购方式已作了尝试,且效果不错,值得借鉴。不过,在具体操作上有个股东帐户的问题需斟酌。近几年,证券投资收益已成为许多信托投资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

4.股权投资

按规定,基金会入股不得超过公司总股份的20%。此方式一般说来流动性很低。其安全性和效益性由公司的资产和经营状况决定。若公司管理规范,经营良好,股东可坐享其成;若公司经营管理状况很差,或原来很好,后来恶化,小股东则往往无奈,需慎重。

5.实业投资

若以营利为目的直接进行此类投资,与我国现行法规政策有悖。若能结合基金会的特点,选择有前景的产业和有高无形资产附加值的项目,采取委托投资等合适的方式,可能产生较好的效益,但其流动性一般较差。

6.委托贷款

其安全性基于借款企业的信誉,风险完全由基金会自己承担。特别应注意落实担保。应十分谨慎。

7.信托投资

信托投资业务系指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指明的特定目的或要求,收受、经营或运用信托资金、信托财产的金融业务。人民银行要求基金会的基金保值和增值委托金融机构进行。信托投资,或称作投资、资金托管之类的看起来是符合此政策的,有可能成为今后基金会投资发展的一个方向。

虽然信托投资公司已存在多年,但信托投资业务在我国金融界是一个新生事物,缺少具体的法律政策规定(《信托法》已初成稿,至今未出台)。目前有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涉足此业务。

总的来说,只要是投资就会存在风险。谨慎考虑,使风险资本能够通过更加宽阔畅通的渠道获得投资利益,并且实现与资本市场、科学技术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金融市场与投资》左连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7

<2>《企业投资融资财务规划运作技术》马忠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1

第7篇:股票投资公司分析范文

关键字:投资平均指标利润评价指标投资方式

众所周知,投资的目的都是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即使企业的价值或股东的财富最大化。投资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应当是谨慎的。

一、投资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

在经济学上,投资一般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

(一)安全性。指投放对象内容和形式的合法性、项目的可行性、合作机构的信誉等。投资总是将资金投放到某一具体的对象上,并且是在实际生产或经营活动进行之前发生的,具有预付款的性质。所以,对象的合法与可行是决定企业取得利润的前提条件。选择和把握这些因素是投资的关键,企业应当慎重行事,使投资的客观条件存在。

(二)效益性。主要是指经济效益的高低,有时也包含社会效益。尽管各个具体投资在目的上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投资的最终和长远目标都是为了取得投资收益,最终使投资收回,而且及时收回。

(三)流动性。包含投资的期限长短、变现能力和款项划拨是否便捷。在投资的过程中,不仅投出资金会在空间上流动,而且投出资金转化为的实物和证券也会在空间上流动。

投资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的统一。但这三者之间通常是矛盾的,尤其是安全性和效益性之间,即通常说的利润越大,风险越高。因此,企业在投资时一定要考虑到以下因素:投资收益、投资风险、投资约束、投资弹性。

1、投资收益,包括投资利润和资本利得。投资利润是指投入资金经运转后所取得的收入与所发生成本的差额;资本利得是指金融商品买与卖之间的差价。在投资中考虑投资收益,应以投资对象收益具有确定性的方案为选择对象,并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投资方案的作用、方向、程度、寻求提高和稳定投资收益的途径。

2、投资风险,是一种市场风险或经营风险,表现为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不能充分实现或不能实现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来自投资者对市场预期的不正确以及经营缺乏效率。所以,企业必须考虑投资风险的可能性,寻找引起投资风险的原因,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办法。

3、投资约束,与投资风险有密切关系。当投资风险较大时,投资企业就会对接受投资的企业加强约束。投资约束有以下几种形式:控制权约束、市场约束、用途约束、数量约束、担保约束、间接约束等。

4、投资弹性,首先是规模弹性,就是企业投资必须根据自己资金的可供能力和投资效益或者市场供求状况,调整投资规模。其次是结构弹性,就是调整投资结构。

二、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是在分析项目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是需要借助指标进行评价的,常用的指标分非贴现指标和贴现指标两大类:

(一)非贴现指标是评价项目时,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各种指标,是直接用项目的实际收支计算投资报酬的方法。

1、投资回收期:是指初始投资收回所需要的时间。投资回收期法是以收回时间较短的投资方案作为被选方案的方法,一般以年为单位计算。

①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用以下公式:

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量

②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等,就要根据每年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确定:

投资回收期=(n-1)+第(n-1)年年末未收回的投资/第n年当年的现金净流量

2、平均报酬率:是通过计算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平均的年投资报酬率,用以选择别选方案的一种方法。有三种计算方法:

①考虑年均净利润:

平均报酬率=年均净利润/初始投资额

②考虑年均净流量:

平均报酬率=年平均现金净利润/初始投资额

③若为追加投资:

平均报酬率=年平均现金净利润/1/2(初始投资-预计设备残值)+预计设备残值+追加的营运资金

(二)贴现指标是评价项目实际收益时,不同时期现金流入、流出必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1、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金成本或企业期望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或各期投资的现值之差。

2、现值指数:是指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与流出量现值之间的比率。

3、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方案未来流入量现值等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它是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不受预定报酬率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说服力。

三、几种投资方式的比较

下面我们从投资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三个方面来对几种投资方式作一点粗略的分析。

1.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安全性很高,流动性也高,效益性较差。尤其是现在处于银行利率水平最低的一个历史阶段,此方式在基金会的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例不能大。

2.信托存款:

按照规定金融信托投资机构可以吸收包括基金会的基金在内的1年期(含1年)以上的信托存款。其安全性乃基于金融机构的信誉,效益随市场利率水平变化。过去,信托存款一般比法定银行利率高许多。资金量大,利率可谈得更高些。但是,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对高息揽存实行严格监管,大多数金融机构不再这样做,同时,信托投资公司又出现信誉危机,因此,信托存款至少在目前不是一种合适的投资方式。

3、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分为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两大类。

A、债券包括国债和企业债券,比较而言,国债发行量大,流通性好,信誉高。在所有的投资方式中,国债的安全性最高,收益比银行存款略高。可以说,国债是很适合于基金会的一种投资方式,应在基金会的资产组合中占一定比重,资金紧张时还可变现或以其作抵押获得贷款。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回购业务,规定以全额的国债作抵押,实际上也是以交易所的信用作担保。在中国人民银行官员的眼中,它的风险与全国同业拆借和国债投资的风险没有区别。我认为,它的安全性比国债低,比信托存款高,流动性好,短期利率高。

B、股票投资,利润高,风险也高。基金会炒股是合法的,但目前似乎还不太合乎国情,有可能被人们看作是拿捐款去赌博。在国外不少基金会的投资结构中,股票投资占有较大比重,甚至超过50%.但是我们认为,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已是成熟稳定的市场,而我国股票市场是新兴的、不完善、不稳定的市场,相对而言风险很高,目前不适合基金会过深介入。新股认购不同于在二级市场炒股,自1996年以来利润高而风险小,是投资领域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为了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将扩大股份制改革,新股的发行数量将会增加。据了解,有些基金会对新股认购方式已作了尝试,且效果不错,值得借鉴。不过,在具体操作上有个股东帐户的问题需斟酌。近几年,证券投资收益已成为许多信托投资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

4.股权投资

按规定,基金会入股不得超过公司总股份的20%。此方式一般说来流动性很低。其安全性和效益性由公司的资产和经营状况决定。若公司管理规范,经营良好,股东可坐享其成;若公司经营管理状况很差,或原来很好,后来恶化,小股东则往往无奈,需慎重。

5.实业投资

若以营利为目的直接进行此类投资,与我国现行法规政策有悖。若能结合基金会的特点,选择有前景的产业和有高无形资产附加值的项目,采取委托投资等合适的方式,可能产生较好的效益,但其流动性一般较差。

6.委托贷款

其安全性基于借款企业的信誉,风险完全由基金会自己承担。特别应注意落实担保。应十分谨慎。

7.信托投资

信托投资业务系指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指明的特定目的或要求,收受、经营或运用信托资金、信托财产的金融业务。人民银行要求基金会的基金保值和增值委托金融机构进行。信托投资,或称作投资、资金托管之类的看起来是符合此政策的,有可能成为今后基金会投资发展的一个方向。

虽然信托投资公司已存在多年,但信托投资业务在我国金融界是一个新生事物,缺少具体的法律政策规定(《信托法》已初成稿,至今未出台)。目前有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涉足此业务。

总的来说,只要是投资就会存在风险。谨慎考虑,使风险资本能够通过更加宽阔畅通的渠道获得投资利益,并且实现与资本市场、科学技术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金融市场与投资》左连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7

<2>《企业投资融资财务规划运作技术》马忠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1

第8篇:股票投资公司分析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投资价值 市盈率

目前国际经济疲软,国际股市整体出现下滑趋势,加之国内经济发展的增速放缓,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太成熟,我国的股市在这样的宏观内外经济的双重压力下,股市低迷的趋势日益显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要想做出更有价值的投资决策,就需要在无数的上市公司中对比出具有投资价值的决策。市盈率是研究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有效财务指标,通过市盈率可以比较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风险性,从而研究公司的投资价值,同时也可通过市盈率找出被低估的公司,从而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有利于进一步稳定证券市场。

一、市盈率的内涵

市盈率的基本公式:P/E=P/EPS。P/E代表市盈率,P代表每股市价,EPS代表每股收益。市盈率(又称本益比)反映的是股票的市价和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的比率,是投资者为了获得公司每股盈余愿意支付的价格,市盈率越高,则投资者为获得该公司的每股盈余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

市盈率分为历史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由于市盈率的分母是上一年的每股税后利润,分子是现在的股票市价,表现出的是历史的比值关系,但从公司每年营业利润的增长变化中,能从中预测出公司未来的市盈率;如果用当前预测的每股税后利润作为分母,得出的是动态的市盈率,在研究公司成长性上有很大优势,可以更加准确地研究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市盈率体现了股票市场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市盈率将股票现行价格与公司的收益紧密相连,它既反映了公司的市场行情,又反映了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并将它们进行比较,从而可以全面的反映公司的投资价值,帮助投资者作出更优的投资决策。

二、市盈率与公司投资价值的关系

当一个公司它的市场价格高于公司价值时,该公司就有投资价值,反之,如果公司的市场价值低于公司的价值时,该公司就没有投资价值。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市场价值表现为股票价格,相对应的公司的价值就是股票价值。当股票价格高于股票价值的时候,表现为市盈率高,由于市场价格的作用,股票价格会趋于股票价值方向变化,因此投资风险大、投资价值低;当股票价格低于股票价值时,该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了,市盈率低,在市场机制下,股票的价格会向上趋于股票价值方向运动,股票的风险低,投资价值高。

根据股票定价理论,当股票每年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不变,这时的现金流量可以认为是股利,折现率就是投资者预期投资回报率,P=E/R,由股票价格转换为市盈率时,公式可以表示为P/E=1/R,即市盈率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是成反比例关系的,当一个公司的市盈率越高时,说明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低,该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低,投资价值就越低。

三、市盈率在公司投资价值上的应用

利用市盈率进行行业投资价值研究时需要注意,由于每个行业的发展成熟度不同,其净利率有所差别,每股的税后利润自然不尽相同,因此不同行业之间的市盈率通过市盈率具有加大差异。但如果研究一个行业中,某个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情况,以此来反映该公司的投资价值,可以通过找到行业平均市盈率,行业平均市盈率=行业总股票价格/行业的总收益,再用该公司市盈率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同一行业内的公司的投资价值。

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大小与公司所处生长周期有关系。当一个公司处于成长期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公司的现行盈利能力低,派发的红利低,市盈率低,但这样的公司成长性强,投资风险小,未来的盈利能力高,投资价值高。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盈利能力强,股票受到追捧度不断增高,市盈率高,投资风险大,但这样的公司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公司一般会通过配股、增发的方式募集资金,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低。

公司的投资价值可以通过市盈率的高低进行初步判断,市盈率又与公司的财务信息有着很高的关联度,公司可以通过优化发展战略,提高公司的投资价值。当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同时,股息支付率是影响公司市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股息支付率越高,收回投资资金的时间就越短,投资风险就越小,这样的公司投资价值大,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公司的每股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越高,体现出公司的资金周转率高,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就越高,每股的税后净利润高,市盈率低,投资者的分红高,公司的投资价值高。公司的股本规模也是影响市盈率高低的因素,当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同时,若资产负债率高,权益资本所占负债的总体比例低时,相对小的股本享有的税后净利润平均值就会提高,即每股的税后净利润高,市盈率低,公司的投资价值大。

在我国股市呈不断震荡下滑,沪指跌破2000点,深指跌破8000点的局势下,投资者通过利用市盈率这一方便简洁的财务指标,对预测公司的未来投资价值,购买、持有与出售股票有了理论指导。利用市盈率,投资者可以甄别出有价值的投资公司,在股票投资市场上进行最优的投资决策,避免在股市中被套牢,使财富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赵晓光,蔡艳丽,范艳玮.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方法的探索-界面市盈率法[J].商场现代化,2007(08).

第9篇:股票投资公司分析范文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海外投资股票的消息,每一次都成为焦点。

4月15日,英国石油公司(下称BP)负责全球投资者关系的发言人向《财经》记者证实,外管局旗下的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已累计购买了BP近1%股权。若以BP当日市值计算,外管局的这一投资近20亿美元。

这是去年以来公众获知的外管局数宗海外股票投资之一。

《财经》记者获悉,近年来,外管局已获准将外汇储备的5%用于投资固定收益以外的产品,比如股票。但外管局未对此进行正面回应。外管局也从不对外公布投资组合和投资策略。“这也是世界各国外汇管理部门的惯例。”一位接近外管局的知情人士说。

今年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已激增至1.68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加速,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已“破七”(跌破7∶1),升值年化率达16%。伴随着美元资产的进一步贬值,如何调整货币和资产配置来提高收益率,已成为外汇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股票魅影

对于外管局投资BP之举,有报道称,这一通过公开市场的投资,是去年夏季逐渐增持的结果。目前BP的股价为5.73英镑左右,市盈率为10.62倍,是英国最大、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石油公司。

此前的4月4日,据英国《金融时报》称,外管局斥资18亿欧元(约合28.45亿美元),购入了欧洲第三大石油及天然气公司道达尔1.6%的股份。道达尔新闻发言人向《财经》记者证实,投资方为“一家中国的公共基金”。随后,中国投资公司(CIC)向《财经》记者否认了该项投资。这一投资方为外管局应属无疑。

道达尔是目前法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也是法国市值最大的公司(约1159亿欧元),在巴黎、伦敦、布鲁塞尔和纽约上市。公司主营勘探、生产、精炼、运输并行销石油及天然气,业务遍及130多个国家。

道达尔第一大股东为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CNP),持股5.30%;比利时能源和金融投资机构Groupe Bruxelles Lambert持股3.90%;Kermadec资产公司持股1.4%,排名第三。据悉,挪威基金也是其股东之一。

道达尔52周以来最高股价为63.40欧元,最低股价为45.45欧元,目前股价处于50欧元左右,市盈率为8.48倍,与同类石油公司相比不高。

道达尔和中国颇有渊源,是最早参与中国海上勘探项目的国际公司,先后参加过渤海湾、北部湾、南黄海、珠江口盆地的勘探。此外,道达尔公司还在中国第一家石油炼制中外合资企业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WEPEC)持股22.4%。

道达尔总裁马哲睿(Christophe de Margerie)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投资是双赢的,将帮助道达尔提升在中国的业务。“我们很了解这个基金,他们在道达尔的投资不会超过3%。”

更早前的1月4日,澳新银行向《财经》记者证实,外管局旗下的华安投资已成为其股东。2007年12月以来,外管局购入了澳大利亚最大三家银行(澳新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不到1%的股权。

今年1月初,澳新银行首席执行官迈克史密斯(Mike Smith)表示,他欢迎两至三家财富基金分别收购澳新银行2%-3%的股份,但不欢迎规模更大的投资。

外界对这些投资案兴趣盎然:外管局会不会大幅调整投资组合?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太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存在流动性的问题,所以盈利性显得比流动性更重要。而在传统的外汇储备要求中,安全性和流动性是置于盈利性之前的。

增量调整

外管局的投资组合向来不为人所知。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外汇投资以美国国债为主。美国财政部网站披露,2007年12月,中国持有4055亿美元美国国债,这个数字在当时的1.5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占比26.5%。

除此之外,美林的一份分析报告认为,2007年7月,中国还有2800亿美元的长期机构债券和650亿美元公司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增持了数百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债券,所以市场估计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比例应在60%-70%。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美元指数持续下跌,大量持有美元资产会带来损失。假使存量中的美元资产难以调整,新增外汇储备的投资应趋向多元化。诸多迹象表明,外管局自2006年以来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调整。

美国财政部网站显示,美元资产占中国当年新增外汇储备的比例降低。2007年新增美元资产1114.33亿美元,占2007年新增外汇储备4619亿美元的24.12%,2006年这一比例为44%。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投资者纷纷从风险较大的股票等资产中撤退,转到相对安全的国债市场,使得美国国债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去年底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约4%,但美联储降息之后目前只有3.8%左右。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处于低位,致使一些基金减持美国国债,寻求多元化投资。

从公开数据中可以看出,自2007年4月开始,中国也在比较明显地开始减持美国国债,其中次贷危机比较严重的8月和11月净卖出达到142亿美元和52亿美元,为历年来最高,但12月又净增了68亿美元。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也净增加了13.56亿美元美国国债。

压力之下

中国的外汇投资均由外管局管理,外管局储备管理司专司其职。

外管局储备司和外汇交易中心在北京金融街平安大厦三层和四层,这两个机构是两个编制一套人马。储备司的编制加上香港、新加坡、伦敦和纽约的四个海外机构,总共200人左右。

一位前外管局投资官员称:“外管局的投资是为了获得稳定的中长期回报,在投资期限、品种、币种上都有要求。外管局也设定了综合基准的考核指标。”

上世纪90年代,外管局在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设立了四个海外机构,投资的组合类型各有侧重。其中,设立在香港的机构为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SAF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下称华安投资),成立于1997年6月2日,注册资本为1亿港元,位于香港岛的远东金融中心28楼。华安投资的章程规定,它可以投资各种金融工具,证券、外汇和商品无所不包,可外管局管理外汇储备及经外管局所授权批准的其他所有相关货币财务事宜;在全球范围内管理投资基金,以及管理国家外汇储备或从事其他经中央银行授权批准的业务。

外管局的投资以外汇计价,无需承担汇兑损失。由于投资损益与央行并表,因此,外汇投资收益和央行货币政策的对冲成本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

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磊分析,在当前的汇率风险分担机制下,中央银行仍然起着最终的汇率稳定者角色,这导致央行通过对冲性货币政策操作承担了巨额货币成本。他测算,自2005年7月至2007年三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因人民币升值、美元相对贬值而导致的损失为人民币1571.5亿元。同时,央行票据发行利息支出、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额外利息支出、特别国债利息支出三项合计1409.2亿元。

据悉,香港外汇基金2005年的投资回报率仅为3.1%,2004年和2003年曾达到5.7%和10.2%;新加坡投资公司(GIC)管理1000亿美元,回报率在10%左右,挪威基金的年回报率是6.5%。假使外管局的投资回报率为5%这一中等水平,很大一部分收益要用于覆盖成本。

“并入外汇投资收益后,央行的报表基本是平的。”财政部有关官员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