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陶行知的德育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

第1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一、勇当主人――培养积极态度

幼儿犹如刚刚升起的太阳,充满希冀和光芒,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对陌生而神秘的事物充满好奇,思想幼稚单纯,正是人格塑造的绝好机会。陶行知先生在他的“主人教育”中提出:“小孩子是国家的小主人,要做自己的主人,做大自然的主人。”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形成良好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为了培养幼儿的积极主动态度,我在平时的各项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他们的主人意识,让他们勇当小主人。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我只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如在“现在我当家”角色表演中,我说:“谁愿意扮演小主人和小客人?”许多孩子争相举手。我只向他们简单说明表演的要求,其他也没有多加指导,没想到他们的自主发挥得出乎意料的棒。扮演客人的小兰和小明敲门说:“请问这是小敏家吗?”扮演小主人的小敏微笑着说:“是的,请问你们是什么人?你们有什么事吗?”“我们是你妈妈的朋友,今天正好路过这儿,顺便来看看你妈妈。”小兰回答道:“哦,我妈妈刚刚出去买菜,一会儿就回来,你们进来坐会儿,先喝杯茶。”小敏边说边去倒茶。“叔叔、阿姨,请喝茶。”小敏给客人递上热茶,“谢谢!小朋友,你真懂事!”小明边接过茶杯边夸奖。“不客气,爸爸、妈妈不在家,现在我当家!”小敏自豪地说。真是人小鬼大,没想到他们的想象力这么丰富,表演大方自然,真是个不简单的小主人。

在平时的音乐、手工、绘画等活动中,我都注意让学生当学习、活动的主人,将活动时间留给他们,将展示表现的机会让给他们。我只是在旁边欣赏鼓励,适时助他们一臂之力,推动他们进步,促使他们形成“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人生我做主”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互为感化――培植健康情感

健康的情感是健全人格的基石,幼儿的情绪变化是无常的,我们要培养他们适度的情绪反应,形成他们尊重、关爱自我和他人的意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可以互相传染感化的,在幼儿教育中不仅老师可以感化学生,也可以幼儿之间互相感化。

小兵的爸爸是一个残疾人,父母离异后跟爸爸生活。许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甚至还有人笑话他没有妈妈。这样的境况让他万分痛苦,严重的自卑心理使得他自我封闭。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找小兵谈心,企图温暖感化他,但是我的努力没有能够融化他那冰冷孤寂的心。于是,我想到依靠小朋友们的力量。我找来几个班上的活跃分子,说出我的想法:“小兵的爸爸残疾,家境贫寒,又没了妈妈的关爱,你们每个人都有温暖的家庭,天天幸福快乐,可不可以把你们的快乐和幸福与小兵分享,让他也能开开心心?”“老师,小兵很可怜,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吧!”可爱懂事的孩子们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他们课后主动接近小兵,和他聊天,拉着他到室外一起玩游戏,有些小朋友还将自己带来的牛奶、糖果分给小兵品尝。小兵有了朋友,不再孤独,脸上有了笑容,集体的温暖终于让他冰封的心灵融化。

集体的力量无法估量,没想到孩子们的作用竟然比老师还要厉害,我们应多依靠集体,在集体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感化,以情移情,用爱传爱,培植每个人的健康情感。

三、生活历练――培养坚强意志

陶先生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即教育,我们应以生活为源泉,让幼儿在生活中实践历练,使其脆弱的意志变得坚强健实。

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意志的最佳途径,比说教来得有效。我们要让幼儿亲历实践活动过程,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优缺点,学会克服缺点,自我调控,增强他们的耐挫力,磨炼他们的意志力。我经常组织幼儿开展郊游活动,带他们到学校周边的农庄去观赏游玩。游玩过程中,我不仅给他们介绍花花草草、农田庄稼的名称、用途等科学知识,欣赏领略自然风景,陶冶美好情操,还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训练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力。我还组织他们到幼儿园邻近的一些大型公司去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一些大型机械,知道了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功能,而且见识了工人师傅的辛劳,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感悟到科技的魅力。在此过程中,他们更加坚定了好好学习、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意志。

第2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1

  默默从事教学多年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高校是我国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

  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那么首先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2

  对于陶行知本人,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序二”所写:“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读到此,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但足以可见陶公在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之深远。于是在闲暇空余之时,我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现把所读、所想、所悟零碎记录下来。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3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

第3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杜威;陶行知;超越;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221-02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的传播者,被称为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师承杜威的教育理论,不断创新,在批判中继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的生活教育思想,呕心沥血,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曾称他为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深入实际,有选择地接受外国教育理论,确保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一、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超越

(一)教育目的的超越

杜威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为资本主义国家培养良好公民,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注重教育的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陶行知早年虽然受到杜威的很大影响,但又不完全照搬其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在劳力上劳心’,这一命题突破了杜威思想”[1],他主张培养“在劳力上劳心”的现代人,能够为劳苦大众服务、改造社会的人。从陶行知一生办学的实践来看,在党的帮助下,培养出一大批教育工作者、艺术人才和为革命献身的干部,这与杜威培养垄断资产阶级接班人的教育目的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教育内容的超越

陶行知的教育内容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体现的大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实现了对杜威教育理论内容的超越。

1.“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是把社会生活引进学校,貌似将在天空中的鸟儿关到笼子里,然后再模拟自然界,创造一个封闭的生活空间。而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实践,到劳苦大众中去体验生活,接受教育。他极力主张“生活即教育”,并身体力行,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他强调生活与教育的和谐发展。

2.“学校即社会”与“社会即学校”。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吸取一些社会生活到学校里面做样子,让学生模仿和体验,而并不是真正的社会生活。而陶行知则进行了超越,提出“社会即学校”,他认为生活教育“不是摩登女郎的金钢钻戒指,而是冰天雪地下的穷人的窝窝头和破棉袄”[2].他把学校放到社会里面,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就提供什么教育,但并非要取消学校教育,“说我们在企图取消学校教育,绝非我们的本意”[3],将学生从学校里面解放出来,让学生投入社会的洪流中接受教育,发展成才。

(三)教学方法的超越

杜威主张“做中学”,从经验主义哲学出发,认为生活从属于教育,把社会缩小进学校,采用实验主义教育法。而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强调亲知,从人民利益出发,深入广大农村和农民生活,主张“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生活教育”[4]。他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批判继承古今中外的教育学说,从而改造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和内涵的教育新理论。正如他自己总结的那样:“我的生活教育思想,大半都是从资产阶级、大地主以及老百姓中的启发而来的。自然,我的思想,不是抄袭他们的,他们有的只启发我想到某一面,有的我把它反过来,就变成了真理,有的是不能想出来的,是要群众动手才能看到。动手很重要,这个东西创造一切”[5]。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6]。“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7]。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与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走向了完美的统一。

二、当代价值分析

(一)哲学理论价值

1.尊重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杜威和陶行知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国情不同,因此制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方法也就不同。这启示我们今后的教育改革要遵循实际情况,要根据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制定教育目标和内容方法,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各方面教育改革。正如陶行知所说:“以前的教育,都是象拉东洋车一样。自各国回来的留学生,都把他们在外国学来的教育制度拉到中国来,不问适合国情与否,只以为这是文明国里的时髦物品,都装在东洋车里拉过来,再硬灌在天真烂漫的儿童的心坎里”[8]。

2.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物不是一成不变和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陶行知虽师从与杜威,但是却不是照抄照搬杜威理论和经验而是超越了杜威,根据我国当时的社会发展的状况在批判中发展、创新和超越教育理论和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后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应在批判中继承前人的教育成果,找出适合我国当前教育和国情的道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实践,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国今后的教育改革应在社会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亲身实践,融入社会生活。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育,要让学生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参与到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学校活动乃至社会实践中,实现教学做合一。

4.走与人们群众相结合的道路。陶行知深入农村和农民,获得第一手的生活资料。教育也要贴近人们生活。教育要走群众路线,为大众服务,不能脱离群众。这给我国今后的教育改革以深刻启示,教育要贴近生活,教育内容要与社会发展状况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情况相适应,使受教育者能够学以致用,真正实现自身价值,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中。

5.不断扬弃,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周洪宇先生的“继承中的超越与超越中的继承”[9]评价非常贴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结合中国国情对杜威理论的成功改造,“正是由于陶行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继承,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才得以形成其生活教育理论。其理论之所以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乃至于现在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智慧的光芒,其原因也正在于此”[10]。同样我们当今的教育理论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实现螺旋式上升。

(二)教育实践价值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过程的和谐。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效果的优化。陈桂生教授认为:“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只是教师与某个、某些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问题,它牵涉到把学生训练成顺民还是国家与社会未来的主人问题”[11]。教师要以身作则,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12]。有了信任为前提的主体参与,学生才能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谐共处。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学相长,创设多元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面谈、笔谈、电话交谈、网络对话、短信交流等方式,抑或是通过班会、团队活动来交流,在和谐中沟通,在沟通中和谐。不光重视学生智育,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美育、体育,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统一,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生活。

2.实现教育的生活化,使教育回归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多管齐下,使学生成长的环境得到净化和升华。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13]。离开了生活,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教育的目标,也没什么目的”[14]。只有植根于生活实际,教育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生活的目的不在于作为终极目标的尽善尽美,而是在于持续不断的改善,在于持续不断的成长与进步。笔者认为今后我们的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看作独立完整充满活力的主体,以友善的途径使生活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其次,在生活中发掘新的教育内容。根据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和道德个体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状况,不断发掘新的德育内容。社会在转型期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网络教育、生态教育等都应成为我们不断创新的教育内容。再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生活的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帮助学生适应生活,扩大人际交往,提高社会技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陶行知否定了杜威以主观唯心主义为基石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创造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根基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本人的勇于探索和创新超越精神以及他的理论贡献、对教育改革的突出成就在今天看来都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因此,今后应继续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实践成果和优秀品质,从而促进我国当代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过程的和谐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开沅,唐文权.平凡的神圣―陶行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207-208.

〔2〕方与严.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M].北京:三联书店,1949.3.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245.

〔4〕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90.

〔5〕潘冷云.现代生活与现代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21.

〔6〕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25.

〔7〕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25.

〔8〕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7-18.

〔9〕周洪宇.继承中的超越与超越中的继承[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4):27.

〔10〕谌安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源[J].云梦学刊,2006(4):118.

〔11〕陈桂生.略论师生关系问题[J].教育科学,1993(3):7-11.

〔12〕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9-30.

第4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中西教育思想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的。

(一)乡土文化背景。陶行知博大的儒学底蕴、徽州独有的厚重文化是在他特有的家庭熏陶和故乡侵染下孕育的。陶行知父亲曾是一位道德文章俱佳的晚清秀才,母亲勤俭持家、好学求真,因为生活条件所限,陶行知的启蒙教育由他父亲在家中完成,但正是这种良好的家庭熏陶,才培养出了陶行知毕生教育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成为工农大众所喜爱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乡徽州不仅仅是著名的徽商的故里,更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传承千年,陶行知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传统文化的熏陶。徽州人学风极佳,这造就了陶行知治学的良好习惯;徽州人重视教育,注重从小抓起,这也深深影响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徽州人乡土观念很重,成功的商人往往回乡资助教育,而良好的教育成果也会反过来促进徽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对陶行知将教育作为毕生事业的思想起了关键的作用。

(二)政治经济背景。陶行知所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许多有识之士均将改变落后状况的希望放在了教育事业之上,陶行知正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这个时期中国采用旧式教育的方式方法,陶行知自身的求学经历使他充分认识到这种教育是无法“救国”的。唯有让教育走向大多数的平民,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民众的精神面貌,才能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

(三)我国近代落后的幼儿教育现实。我国近代的幼儿教育是在二十世纪初才刚刚开始,但是学习的内容、方式,不是照搬日本的幼儿教育,就是带有西方宗教色彩的文化渗透。民国以后,虽然政府提出要加强幼儿教育,但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国内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靠一些私人的资助和提倡,或是教会办学。后,新式教育开始在国内兴起,但是农村幼儿教育仍几乎为零。于是,陶行知提出并亲自实践建设中国的、平民的、乡土的、省钱的幼儿教育。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芽期。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对于德国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幼儿教育法,都十分感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他也关注着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并期待针对国内落后的教育状况,以“教育”实现救国。

(二)发展期。1926年开始,陶行知发表了多篇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这一时期的陶行知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并且开始针对当时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将女子幼儿教育和农村幼儿教育看做未来发展幼儿教育的重点,认为幼儿教育应该切实保护好幼儿的身心健康,加大对平民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

(三)实践期。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成立幼儿师范学院,并且在他的奔走努力下,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成立。陶行知强调要将生活材料用于教学之中,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方法。后来在他以及一些幼儿教育先驱者的努力下,以陶行知具体鲜明幼儿教育思想为目标的幼儿园纷纷建立,给当时的中国幼儿教育,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有:1.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强调对人的教育要从小做起,重视人格的培养;强调儿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尊重儿童的人权,培养和鼓励儿童创造性的思维。2.在中国普及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改变过去忽视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态度;要改变办园的方式方法,普及农村幼儿教育,普及女子幼儿教育;要改变教师的培养制度,形成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3.要创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第5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变形计;易虎臣;生活即教育《变形计之少年何愁》讲述了城市富二代易虎臣和农村孩子吴宗宏两个人互换七天生活的故事。七天时间,变形取得成功。城市少年易虎臣从一个厌学、烦躁、手机控、时刻注意形象的“小流氓”公子哥变成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学习的乖乖少年;走出大山的乡村少年吴宗宏开阔了视野,感知城市生活的压力,不再自卑,更加郧浚更加自信。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变形计之少年何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陶先生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的生活不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过糊里糊涂的生活,便受糊里糊涂的教育。

一、《变形计》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两位主人公都在“变形”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尤其是富二代公子哥的转变,更是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同学之间的交往生活使他善良的性格得以彰显,关爱小伙伴的生活教育令他反思“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的深刻含义。在乡村学校,易虎臣注意到一位个头矮小、长相较黑、经常独处但唱歌有模有样的孤儿“小黑”,易虎臣经常照顾不合群有时还被欺负的小黑。打篮球时要求大家多给小黑投篮的机会,私下教小黑跳街舞,亲自煮粥并亲手喂给生病的小黑吃,帮助小黑联系到多年未见面的正在服刑的父亲,还帮助小黑完成了见父亲一面的愿望。回到深圳后给小黑捎去新鞋,叮嘱他要大胆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打电话叮嘱好朋友多关照小黑。看到这样一个用心去关爱小伙伴的“公子哥”,你相信他还会继续讨厌、疏远同样关爱他的父母和老师吗?

第二,参加劳动锻炼,劳动生活教育使易虎臣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易虎臣看到山村学校的孩子们每次都要在上学时背足一周的粮食,还要自己砍柴和生火做饭,而且顿顿吃洋瓜,很少吃得上肉。自己几双鞋换着穿,这里的孩子却是一双鞋一年穿到头。虽然有些不情愿,易虎臣还是参与了喂猪和冲厕所,而他主动煮的第一顿饭竟然是为了生病的“小黑”。影片中,易虎臣流着眼泪道出了真情:这里的生活使他感受到了父母的不容易,为自己以前的行为给父母带来的痛苦感到懊悔。

第三,山村教育落后、教室破旧、生活艰苦,但丝毫没有阻挡孩子们翻山越岭求学的热情,与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形成鲜明对照,这样的生活教育令他要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懂得感恩父母。

二、《变形计》的重要教育意义

《变形计》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当代实践和完美诠释,对青少年、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第一,对于青少年,观看了《变形计之少年莫愁》,他们会对号入座,在潜意识里展开对人物行为的思考,会随着主人公思想的转变而发生微妙的变化,促使他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也”,这些都是“生活即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所在。很多事情换位思考一下,尝试着走别人的路,会明白很多,理解很多,坦然许多。

第二,对于家长,更要知道孩子每天在家庭中生活,接受着家庭生活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只有以身作则,无不良嗜好,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应掌握关爱孩子的尺度,爱不能缺失,也不能泛滥,缺失了爱的温暖会使孩子孤独、自卑甚至恐惧,而溺爱会使孩子孤傲、任性、唯我独尊。掌握关爱孩子的方法,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心声,不把大人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感受。易虎臣的父母深知自己创业的艰辛,不想让孩子受苦,因此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这是用错了爱的方式,不经历艰辛就不会懂得珍惜,来得太容易的东西总是被人忽视,被认为理所当然。

第三,对于教育工作者,在感叹“生活即教育”力量之伟大的同时,考虑如何拓展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如何因人制宜和因材施教。充分利用青少年较强的可塑性,引导他们过健康向上的生活至关重要,因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塑造成什么类型的人。如何创造出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苦难”学校,特别是创造出适合问题学生身心良性发展的“苦难”学校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变形计之少年何愁》通过对城市公子哥易虎臣成功变形的演绎,充分诠释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彰显了“生活即教育”思想的现实活力,不但对主人公本人具有转变思想的教育意义,而且对青少年、对家长、对教育工作者、对所有观众都具有教育意义,促使大家思考如何通过创造“生活”情景来实现“教育”的目的。

第6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66-02

一、重视幼儿教育,奏响生活教育的序曲

通过创设区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求进步。建筑工地是男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为了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为幼儿提供开放的游戏时间、空间、材料,利用废旧的牛奶盒制作了有一定高度的围栏,在围栏的里面铺上了软软的地垫,并投入了一大筐的木质积木,幼儿在里面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并能依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搭建的内容、合作伙伴等。这样幼儿成了游戏的主人,激发了他们游戏的愿望和兴趣,他们能在玩的过程中手脑并用,积极思考,促进身心发展。幼儿在堆砌高楼的过程中,发现大楼总是不牢固容易倒塌,经过多次尝试,发现大楼的底层一定要结实,因此孩子们把大的积木放在下面,这样大楼一层层地盖上去才能盖得又高又牢固,在搭建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思考,还培养了耐心和细心。孩子们搭建好高楼后,为了使搭建的内容更丰富,他们还带来了家中的小汽车和很多玩具来丰富建筑工地,使它变得更有生机。

通过创设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小菜场等游戏,让幼儿在玩的同时知道了社会各领域的分工。在玩之前,我首先带领幼儿参观每个区域,向幼儿介绍各个区域里的材料,然后让他们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启发性的提问,说一说应该怎么玩。如:娃娃家里有什么?娃娃家里应该有哪些人?引发幼儿思考。接着让幼儿自己分工,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妈妈,谁来当宝宝,充分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其他的游戏也是如此,他们各司其职当起了营业员、顾客、店长、妈妈等玩得不亦乐乎。在玩的同时,幼儿不但享受到了快乐,也增长了不少知识,幼儿的角色意识也增强了。当然避免不了会遇到困难,幼儿能在遇到困难后自己解决,这正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主张教学做合一,唱响互补的旋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至理真言。适当的游戏活动,可以带给儿童快乐、愉悦的情绪,发展乐观进取的个性,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外在的限制,能够身心放松,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个人愿望,他们通过操纵材料、物品,控制所处的环境,体会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中获得愉快的体验。那么怎样才能把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融入我们的课程中呢?这需要教师抓住契机,积极引导。

我在区域里投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幼儿操作、摆弄。在一节课结束后,我会把有价值的材料投放入区域中,让幼儿再次操作,加深幼儿的印象。比如一节数学课《大和小》教完后,把本次的操作图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操作,我提供两个操作盆,让幼儿按大和小的分类把这些东西区分开来。在幼儿掌握以后再过渡到按颜色区分大小,不但可以可持续利用让幼儿再次操作,而且增加了难度,提高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美术课《有趣的糖果》结束后,我们在区域中提供了不同种类的包装纸和海绵,让幼儿自己动手简单制作各种各样的糖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可适当提高制作难度,如可请幼儿先剪裁,然后自己设计包装纸,再进行包装。在游戏中,教师常常过分的地追求游戏的结果,而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所以,不要过多地限制,而是应该大胆地让幼儿去探索。

三、显因材施教,重全面发展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中,能帮助这些幼儿增强角色意识,使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这时,教师的介入和指导要把握好动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如一个总爱充当主要角色的幼儿,他的主意多,也会支配别人做事情,有组织活动能力,但对人态度不够和气。对于这类幼儿,教师一方面可继续发扬他的长处,另一方面要帮助他克服缺点,以游戏的口吻提醒他:“你很能干,如果你说话的时候能再温柔些,做事的时候能多听听别人的想法,那你的朋友就会更多哦!”又如一个非常胆小、孤僻的幼儿,很少参加游戏,只是拿个玩具,时而摆弄玩具,时而看着别人玩。对于这类幼儿,教师可手拉着手去参加其他幼儿的游戏活动,或者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带领他一起游戏,和他一起到超市去购物,到娃娃家去做客,到理发店去理发,到小菜场买菜。慢慢地,他就一定会和其他幼儿接近,一起游戏。

第7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一、前言

什么是“生活教育”?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将生活作为教育的来源、手段和核心。“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活作为幼儿学习美术的主要来源,幼儿每天生活中的人、事、物,每天见到的景色,每日经历的故事,每天看到的生活状态,都是幼儿美术的来源,是幼儿发散美术思维的基础,也是幼儿将生活融入美术,将美术高于生活的有效方式。将幼儿每天亲身感受的现实生活作为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是开发幼儿美术天赋的方式,同时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二、生活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

1.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应用

为了有效的开展幼儿生活教育,将生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幼儿的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特点作为生活教育选择和开展的标准。幼儿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发展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幼儿发展的社会需求等方面。开展幼儿生活教育,应当尽可能的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案例】中班科学《我的影子朋友》活动一开始,先由老师以谜题的方式,将“影子朋友”的主题引入,从而有效的勾起幼儿浓厚的兴趣,然后再带领幼儿开始寻找“影子朋友”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影子朋友”的兴趣。接下来,幼儿会在找影子的过程中,回忆起踩影子的游戏,然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参与到踩影子的游戏当中,并且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影子的秘密,例如影子会一直跟着自己,自己怎么动影子就怎么动等。然后,老师开始引导幼儿,想办法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这个时候要留给幼儿一点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想象,想各种办法藏起自己的影子。在这个过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发现,在阳光下无法隐藏自己的影子,然后再引导幼儿到没有阳光的地方尝试隐藏自己的影子。最后,引导幼儿观察阳光下和阴影下影子的不同,进而引导幼儿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教师示范手影和提供素材的情况下,幼儿尝试做各种形状的手影。此活动中,教师以玩猜谜、找影子、踩影子、藏影子、做手影等多种游戏的方式开展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在探索影子奥秘的过程中,获得与影子相关的丰富、深刻、具体的经验。

2.幼儿活动中注重材料的生活化

幼儿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活动材料。活动材料本身就能够成为幼儿获取生活知识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因此,选择哪些材料,哪些材料才是最合适,哪些材料能够有效的起到教育幼儿的作用,是材料选择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材料,才能真正发挥出材料的教育作用,才能引发幼儿对材料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细心观察材料,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那些儿童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材料。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像干净的瓶子、盒子、月饼盒、易拉罐、不跳、彩条等等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是没有用的物品,在幼儿的眼中却是宝贝,面对这些材料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它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改造,将瓶子做成瓶娃娃,月饼盒可以做成电脑的样子等等。通过师幼、家园问的互动合作。这些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现成材料均可再利用,促进活动的趣味开展。

3.在幼儿数学学习过程中营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幼儿的可塑性强,生活学习过程当中的任何人、事、物都能够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都会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幼儿学习的环境更是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幼儿的学习环境,尤其是数学学习的环境,只有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在我幼儿园的教学当中,我们把每个班级内幼儿使用的学习用品,例如记号笔、蜡笔、画册等,分类放置在不同的架子上,但是我们发现,每次学习完之后,幼儿都无法将其正确归类归放。经过和其他老师商量之后,我们在原来的架子上设置了点数,然后让幼儿按照点数归放学习用品,幼儿在引导下不仅学会了正确的归放物品,而且还营造了有序的学习环境。此外,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还要格外注意不同幼儿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差异性。幼儿的智力发展和理解力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幼儿领悟力高,理解快,有的则理解慢。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时,要学会因材施教,差别教育,这样能力差的宝宝完成正面内容,能力强的宝宝则可以继续完成反面的内容。

三、结语

生活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指导理念,生活教育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互相联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实践生活教育思想的时候,不能只单独地从某个活动去实施,也不能在实施某个活动时只考虑生活教育思想的某个理念,而应将其融入到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幼儿园整个的生活中去,同时从选材、方法、创设、主题、常规等各方面考虑,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全面、始终的贯彻和落实生活教育思想。另外,在实践当中还应当注意,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核心都是幼儿自身,只有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而不能单纯的为了教育而教育,导致教育重于形式却输了内涵。

参考文献:

[1]葛霞.生态式区域,定格多彩生活——陶行知思想对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J].新课程•小学,2015,(8):85,87.

[2]范珍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10):135.

第8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思想;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13-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内容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面对日益严峻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以及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等影响,当前诸多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常常会误入歧途。如果没有正确、科学、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后果十分严重。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对于目前高校学生所遇到的观念冲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给予良好的执行能力支持,构建创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的健康发展。

一、构建创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式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其内涵在于“教学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对于受教育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进而将社会发展过程之中一些良好的思想道德原则、价值观念等转化为受教者本身的涵养、素质等长期过程”。至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则更是一项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其教育对象是我国未来社会的精英人才,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是否科学对于我国未来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这直接诠释了构建创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式的必要性。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其每一项内容体系都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逻辑性较强的完整体系,这直接要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模式创新带动内容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二、创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面临的相关问题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目前各高校在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时对于社会发展价值给予了较高重视,但是却相应地忽略了人的发展价值所在,这直接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牢固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目前,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来看,仍然较大程度地采用的是命令与说教的形式,此类“行政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很难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在教学中自身的主体性地位,进而也很难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斗志和愿望。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新颖性,致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不能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再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之中,往往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于注重形式而轻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例如,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之中,为了减少工作量,或是为了“构成一定的影响力”,因而过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表面形式,“场面”很大,但实际效果甚微,尤其是较少对学生中存在的经常发生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这直接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往往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领域实际发展相分离。久而久之,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参与性不足,进而很难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实施创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构建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组织者——教师在实施创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实施创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关键在于构建创新型的师资队伍。那么,创新型师资队伍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认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获信息,鼓励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不论在知识背景方面还是教学结构方面都应该具有较大的跨越性,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科专业界限,成为一个在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德育素养方面全面发展的人。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的任务相当的艰巨,学校应定期地组织教学工作者学习新知识和新理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外出参观和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从而获得新的专业信息和经验充实自我,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也能为他们更好的辅助学生做好铺垫。

第二,从事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应积极加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为切实地保证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学校应注意组织教学工作者潜心学习、研究创新教育的新理念,让其不断地完善自我,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不仅可以加深他们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阅历,还可以加深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规律发展等的研究。不仅如此,学校还要积极培养教学工作者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研究,对于研究有有效成果的教学工作者给予相应的鼓舞和奖励,从而造就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专业人才和学者。

第三,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激烈,而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成了各高校的价值底线,而其中培养创新性的创业型人才才是高校教育的最好取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结合的发展历程和我国改革发展以来的一些伟大成果,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让他们树立起敢于创新、追求创新的发展理念,从而为国家培养自强不息、勇于创业的创新性人才。

创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付出长时间的探讨和研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我,从而积极推进我国创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徐祖明,陈少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前沿,2006,(8).

[2]田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3]熊建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

[4]贺伟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创新[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第9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矗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

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