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大家对学习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储备更多的知识,而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学习的根本作用就是解决实际的生活难题,物理问题无时无刻不伴随我们的生活,从时间到空间、从质量到数量,我们一直在解决物理问题。在近几年我国对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进行强化,由于年龄的原因中学生在逻辑思维以及文字理解方面确实有着无法弥补的短板。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此类题目上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1.初中电学的知识结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掌握电学学科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并在类似的情景中广泛迁移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学学科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电学部分尽管内容繁多,但主要由三大系列公式和两大基本规律(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作为骨架支撑,而充当填充组织的内容,像识别串并联电路,电表的用法及其读数所代表的含义等则作为学科基本素养存在于学生大脑―电学知识结构当中。
三大系列公式:
两大基本规律:(1)串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的串联为例)①串联电路的各处电流相等,即I=I1=I2;②电源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电压之和,即U=U1+U2;③串联电阻的等效阻值为R=R1+R2;④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所有用电器功率
和,即P=P1+P2;⑤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所有用电器的电功和,即W=W1+W2。
(2)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的并联为例)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2.基础知识
在平时老师的教学中,首要的教育点必须是基础知识,只有对其理论依据有最为彻底的理解,学生在以后更多知识的延伸上才可以做到迅速接受,举一反三。对于电学来说就是对电路各方面的基本信息有着倒背如流的记忆。这样才可以在做题的时候准确抓住考核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网络的编制。
3.解题公式记忆技巧,防止其数学化
对于物理来说,它和数学一样有着缤纷复杂的很多公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解析这些共识的时候将它们务必进行公式推导,使其物理含义能够完全暴露在学生脑中,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大量的实例说明对于死记硬背的公式,学生长期记忆的准确度大大降低,经常在使用时出现差错。下面就是一些老师在此方面教育的方法建议:(1)在讲解基础公式时,适当进行一些小的情景实验,通过最为直观的物理现象将公式理念展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2)对于一些物理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外的合作探究,布置一定的课余开放性学习作业,如对于追击问题和速度问题,可以让几位学生一起模拟情景,这样可以让他们从自身角度体会物理知识。
总而言之,只有将物理学科的知识公式等赋予自身的理解模式才可以椭学生在学习时系统地了解知识,建立物理知识体系,对以后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4.解题思路
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面对电学计算题,难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解题存在畏难情绪,要么不知从何入手,要么解题中出错。这是因为他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要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熟记公式,然后认真读懂题目,充分了解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题目中如果有图像,就要充分利用图像,从图像中获得有用信息,用在解题当中。
(1)向下推导,认真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联系相关的物理公式,顺向思维,推想:已知这些条件,根据相关公式,就可求出另一物理量。例如:关于某一元件的电压U和电阻R已知,求出的新物理量也许是题目所要求出的,也许对后续解题有帮助。
(2)向上倒推,认真阅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联系相关的物理公式,逆向思维,倒推:要求出该物理量,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呢?电学计算题确实不难,从上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电学公式(除计算电功的公式外)都是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电学题的解法我们可以归类为“已知两个物理量求第三个物理量”的简单题型中。电学题无非就是建立串、并联电路进行出题,而已知条件就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或电功率),如果其中两个已知条件恰是某一公式中两个对应的物理量,此即为本题的突破口,下一步的计算就显得顺理成章。
5.运用数学方法的解题策略
在初中物理习题的解题过程中,数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指不等式法、列方程法和假设法等,应根据实际的习题内容来选择最合适的解题方法,如,在解决力学中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合理地运用列方程方法,以利用“平衡条件”这个已知量来列方程。目前,列方程这个解题策略已经成为初中年级物理习题中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需要按照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和求解三个步骤来进行,才能更快地解答出所求的物理量。由于人的思维经常都处于比较朦胧的状态,只有在对某个事物进行详细研究的过程中,才能将相关概念结合到一起,因此,合理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对于推动初中物理习题解题策略不断创新有着重要影响。
6.方程解题,化难为易
在近年来各大省市的中考物理题目中,有多个状态电路的出题率逐渐增大。对于该种状态电路来说,如果能够在其中的某一状态中获得定值电阻、电源电压的值,则可以在对上述值求出之后在另一个状态中求解。而在实际解题操作中,该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难点。为了较为直观、简单地对问题进行求解,列方程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解题方式。
综上所述,根据初中年级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各种物理习题的解题策略,可以快速地获得正确答案,使初中生的解题思维更加活跃,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习题课;高效课堂
作为教师,我们每教学生一堂课的知识,就必然要用相应的练习去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那么,习题课就是必不可缺的。同样,作为中学理科中的重点,初中物理的习题课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做一定的习题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高效地进行习题课的教学就显得举足轻重。
物理习题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新能力。如教材中的“速度的计算”、“密度的应用”“欧姆定律的应用”、“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等等都属于这一课型。
我们知道,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学生已经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有了初步学习。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回顾复习已学知识点并运用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以达到活学活用,并且能够对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而传统的习题课教学主要包括“讲——练——评”三大环节。老师先讲清基本公式的用法及注意问题并筛选一两道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再给学生出若干道练习题让学生去训练;训练结束后老师再讲评练习题。学生在这种传统的习题课课堂上往往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真正领悟透物理公式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故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的习题课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当前,我校正在进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目标是以学生主动的学为主的“高效课堂”。并且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布局也发生的相应的改变,变原来的全体学生面向黑板的座位方式为现在的以6人为小组的圆桌式。这样的最大好处就是强化了小组的作用并方便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内部合作与交流。我校还斥巨资,在每个教师的墙面上安装上新的黑板,供学生展示。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物质保证。我校老师在备课上也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老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编写导学案,上课主要以导学案为主线,以学生主动的合作学习为主导,老师适时的点评为补充。基于这种学校课堂改革的背景,我在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也做了大量的尝试,已基本形成了的物理习题课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认为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大纲中要求,每节课教师都要明确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明了本节课将练习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要学会哪些方法等。本环节学习目标的设计要简明扼要,是以学生的角度阐述本节课通过学习最终达到的目标。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七章中《欧姆定律应用习题课》的学习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1.1 知道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1.2 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学习目标的出示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学习目标也可以让学生罗列,这节课我想学会些什么,我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能够达到什么水平等。也可以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2.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规律或方法(最好能简化成易于掌握的条文)
在物理学中,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尤为重要,在复习时,概念性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熟记于心。我们可列成图表,也可写成文字或公式,便于学生记忆。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可以以小组为一个小的单位来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原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活跃、有趣的课堂。具体实施时可采用让学生先按照导学案上的提示交流合作完成复习任务,并抽其中一两个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结果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调动小组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老师給于适当的补充和点拨,并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强化记忆。
3.指导自学:要求学生自学例题的解析过程,重点看解题
在习题课上,遇到题目的时候,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自己先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让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帮忙讨论解决。为完成同类型练习题打好基础。本环节要改变以往老师主讲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好,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老师在整个环节中仅仅是一个指导者、引领者,切记越俎代庖。
4.学生展示
小组讨论完之后,抽一个小组板演并讲解例题。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课堂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要引入一些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展示的积极性。
5.点评
在学生展示结束后,先请学生就展示的内容做评价,若板演出现错误,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直接对照板演内容进行互评,要求说出错在哪儿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应该怎样订正。最后再由老师做总结性点评,对于学生没讲透或者是需要升华的地方需要精讲,给学生提炼出来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6.当堂训练
主要训练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公式进行解题的
能力,同时兼顾解题规范化训练。这个环节是最后的加强巩固阶段。旨在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住本节学习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同时能就不同类型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以期能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提升自己能力的效果。
7.反馈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103
一、概念辨析
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D.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正确辨别功率与机械效率这两个易混概念 。
二、规律理解
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别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例:关于运动和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
B.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C.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方向一定改变
D. 物体不受力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正确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联系实际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
例:如图所示,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理解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的原因,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矫正
四、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入法)
1. 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
2. 特殊值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
例: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4,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 2∶3 B. 3∶2 C. 3∶8 D. 8∶3
理解求比值类问题的一般方法:(1)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2)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3)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五、图像分析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
例: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 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 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 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理解求图象类问题的一般方法: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六、电路故障(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利用有关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单位、各种仪器的作用和用法等,对各备选的答案进行分析,将和题意相违背的,或和已知条件无关的答案逐一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最后选择正确的答案。例:如图所示,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L1亮,L2不亮。对此有下列几种猜想,其中可能的是( )
① L2灯丝断了,灯座未短路
② 灯泡L2的电阻太小
③ 灯泡L2两端电压较大
④ 通过灯泡L1、L2电流不等
⑤ 灯泡L2的灯座被短路
⑥ 灯泡L1、L2的额定功率不同
A. ① B. ①③⑥ C. ③④ D. ②⑤⑥
尽管是单项选择题,但此题属于单项配对题,有②、⑤、⑥多个答案符合题意。
七、物理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
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实验推理法(理想化实验);转换法(转化替代、转化放大);类比法;建立模型法。
例: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小磁针作用的效果来认识它,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研究实例中不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 比较温度的高低,我们可以通过液体受热后体积的变化来认识它;
B. 了解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认识;
C. 学习电压,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D. 敲鼓时鼓面是否振动,我们可以通过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观察纸屑是否振动来认识正确辨别实验中的研究方法。
八、做选择的一般步骤
1. 认真审题,看清题意
物理过程较复杂,涉及知识点较多的题目能否顺利解决,关键要仔细思考,明确研究对象的过程、特点,从而达到条理分明,正确解题的目的。
2. 深入分析,辨清关系
根据题设条件,并运用物理规律、公式、原理,计算或导出题目要求的结果,然后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
3. 掌握规律,揭示本质
在解题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经过“科学抽象”得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文字表述;必须要求他们重视理解概念及物理意义,从而掌握规律.
4. 仔细思考,排除干扰
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项题一定不要缺答。即对题中列出的几个答案逐一辩析,排除错误答案,选出正确答案。
总之,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较、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常用方法。只要能够分清题目类型,掌握正确方法一定能够得到高分。
参考文献:
[1] 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中考;物理复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36-02
第一部分:2015年中考物理命题趋势预测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改变了单纯以知识的传承和积累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的分析,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将会出现下列趋势。
1、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的考查
从近几年的实验题可以看出2015年仍会在力、光、电三部分中出现实验题。因为这三部分是"新课标"及"考纲"所提到的重点内容。
2、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地方特色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2015年物理试题将更加关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更加关注能源的利用与开发,科技的发展与大自然的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
3、重视"双基",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也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物理学的基础知识通常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及一些物理常数,还包括物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常指认识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和运用物理知识和本领。完成物理教学任务和物理实验所需要的一些操作技能。
4、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提供对象可以是车票、铭牌、小实验、生活小常识、一份报表、一则新闻、一幅图片、一段俗语等等,如何从所提供的信息源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处理并灵活运用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总之,增强试题的推理性、应用性、实验性、开放性、基础性,将是2015年物理中考试题的重要特征。
第二部分:关于中考物理复习的几点体会
扎实系统复习,力求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提高起来的,复习重在质量,不能急于求成。分两轮复习,第一轮按声、光、热、电、力划块系统复习,按知识重要性选取一到三套题进行综合练习。第二轮综合训练,做八到十套模拟试题。
关于复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版块
例如:在复习《电能》时,紧紧围绕"电能"概念展开(电能的来源电能的用途电能的单位电能的测量)
一、电能
知识点一:电能
1.电能的来源:电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由各种各样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电能 的装置。
【明确】常用的电源的有发电机和电池。
2.电能的用途:用电器是用电能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比较】电动机和发电机
知识点二:电能的计量
1.电能的单位
电能的单位是 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 ,还有一个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 1 kW・h=3 6×106J。
2.电能表
(1)电能表是测量 电能 的仪表。电能表显示的是已经用去的电能,读数单位是kW・h。
(2)电能表上的四个重要参数
①"220 V"指该表应在220 V的电路中使用;
②"10(20)A"是指该表的标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允许通过的电流不超过20 A;
③"50 Hz"是指该表在50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④"600 revs/kw・h"是指接在该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表中的转盘转过600转。
2.精选例题
例题的选择一定要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能复习多个知识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要重点复习。
例题能复习多个知识点,如电压表的用法、电压表的读数、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其中如何判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是学生的易错点,要重点强调。
3.注重细节,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
例如:关于"千瓦时"的来历
由p=W/t得:W=pt,当p=1kw、t=1h时(当一个额定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正常工作1h,所消耗的电能是1kw・h)
W=Pt
=1kw・1h
=103w×3600s
=103J/s×3600s
=3.6×106J
通过严密的推理能使学生理解1kw・h=3.6×106J,这个过程一定要仔细,不要怕麻烦,一步一步写清楚,包括单位也参与运算,这样就能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关于复习杆杠的五要素时,边画图边讲解,使学生能形成清晰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尽量使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5.重视教材,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的提供可能是车票、铭牌、一幅图片等
如课本上图片,让学生认真地将这些图片画在作业本上,然后再认真完成题目要求,这些看似费时费力的作业实际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相关知识。
6.提高实验能力、重视"过程与方法"
1、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
2、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
3、要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4、善于总结实验中一些共性及规律
例1: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小华设计了实验电路图(a),小星觉得小华设计的电路图不够完善,于是他对图(a)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一只滑动变阻器,连接到如图(b)所示的实验图中。
(1)问小星为什么要增加一只滑动变阻器答: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闭合开关S前,滑片位于最右端)
(3)实验中小星在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电表的指针正常偏转,但总在晃动,无法准确读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4)经重新调整后,通过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排除错误的数据后,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序号123456
电压U/V2.02.22.42.62.83.0
电流I/A0.200.220.230.261.400.30
例2.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电阻的实验中。
(1)此实验的原理是: ;
(2)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把图中的实物连接起来。(滑动变阻器接线柱A必须使用)
(3)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和,分别用和测量。
(4)连接电路时,开关应,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选填"左"或"右")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5)某次实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次实验测得的电阻Rx为Ω。
(6)如果要使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4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实物图中(选填"左"或"右"))端移动,此时电压表示数为V。
(7)若实验中所用器材良好,但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的示数却有明显偏转(示数较大)则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是。
例3:下图是测额定电压为2.5V的灯泡的额定功率的电路图。
(1)a是表,b是表。
(2)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前,开关,滑片P应滑到端。
(3)如果小灯泡的阻值约为10 Ω,电源由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电流表量程有0~0. 6 A和0~3 A两挡,电压表量程有0~3 V和0~15 V两挡。那么a表应选挡,b选挡。
(4)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两端电压只有l. 8 V,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端移动,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为V,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关键词】对口升学 电工基础 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06-02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扶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满足职专学生升学深造的愿望,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对口升学”政策。对口升学是国家从高校招生计划中选择部分专业,拿出专门指标,对希望继续深造的职校生进行对口专业的高考,为优秀的中等职业类学生提供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对口升学计划是属于当年高招计划的一部分,对口升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和同年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深造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对口高考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和相应专业基础课程。
根据《湖北省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方案》,对志愿参加湖北省普通高校中职对口单考单招的优秀学生,单独注册中专学籍。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通过考试引导职业学校加强学生职业技能教育,从2009年起,我省中职对口升学考试的专业课考试调整为职业技能考试,考试性质为水平考试,全省实行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集中评卷、统一发放证书。该考试的成绩作为参加中职对口升学的入门资格,成绩合格者方能报名参加文化基础课考试,但成绩不计入对口升学考试总分,一年后参加对口高考。我校在2010年从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成功升职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后,2011年9月招收了第一届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口升学班,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考试需考两个科目《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和《机械基础》,我很荣幸地承担了首批两个对口升学班共120人《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的教学任务,在这段教学经历中,我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也总结了一些该课的教学心得,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面临的困难
1.上课时间短
我们9月1号开始上课,而2011年湖北省中职技能证书考试在10月15日进行,考试时间为10月15日上午笔试。仅仅有1个半月的学习时间,且中间还有国庆长假,这么短的时间要把一整本书的内容讲完,而且这门课绝大多数题目都需计算,所以从时间上来说是非常紧张的。
2.教学任务重
我校是第一年招收对口升学班,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料,考试指定教材也是一周后才到。因为是两个班,只有这两门专业课轮换着上,所以我和另外一名任课老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白天都在上课,下晚自习后还要抓紧时间备课、批改作业等,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和辛苦的。
3.学生基础差
报考对口升学班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是应届高考考得很差的学生,高考总分一、两百分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本来就差,且文科、理科学生都有,对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样需要大量计算的一门课来说,文科生学起来非常吃力,更别提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了。
二、教学心得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费尽心思对教材内容做了一些处理,具体如下。
1.这门课开始的一些基础知识,尤其是电学的部分内容,在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中已经学过,可直接以复习的形式,将常见物理量如电压、电流等它们的符号、常用单位、相互之间的关系及重要公式等直接介绍,不用推导过程,还可借助少量例题和习题加以巩固。这样,即使不太熟练的学生也可通过模仿来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课程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基尔霍夫定律是求解电路最重要的定律,具有普遍适用性,也是很多其它电路求解方法的基础,一定要详细讲解,让学生重点掌握。
讲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前,要先通过一个复杂电路图,让学生理解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概念,然后将定律的内容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熟记,再通过一、两道具体的例题掌握该定律的用法。该定律的内容有两种数学表达形式,即■I=0或■I入=■I出,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重点讲第一种,第二种可不讲或简单提一下,不要两种都讲。因为电流是有方向的,不同的方向又决定了它们在方程中的数值前的正负号,而这两种表达式中的正负符号规定是不一样的,学生非常容易弄错。
讲解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前,要先将定律的内容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熟记,再通过一、两道具体的例题掌握该定律的用法。该定律的内容也有两种数学表达形式,即■U=0或■RI=■E,我也只讲第一种,第二种干脆不讲,不然也容易把电压数值的正负号弄错。选择第一种数学表达式还有一个好处,因为在这种表达式里,各类元件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其数值的正负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后面的求两点之间的电压这个内容是一致的,为后面的这个知识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学习后面这个内容时又巩固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实际上后者可看成前者的一种特殊形式。
3.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是电路的基本元件,在初中物理课的基础上,掌握它们的基本知识,并可将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对比,如磁场与电场、磁路与电路等,这样不仅可以了解相互间的异同,也更容易掌握和识记。
对于电容元件,主要理解电容概念;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及其公式;掌握电容器串、并联性质及等效电容和安全电压的计算;理解电容器储能特性及在电路中的能量转换规律。
对于磁场部分,主要讲磁场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系数的概念;电感器储能特性及在电路中的能量转换规律;变压器是利用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实现能量的传递和转换的,重点讲它的变压、变流、变阻抗作用。这些知识揭示出电和磁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也为将来学好交流电路和电子技术课程打下了基础。
4.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是学习后续课程电机、电子技术和变压器的重要基础,与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分析与计算正弦交流电路,主要是确定不同结构和不同参数的各种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数值关系、相位关系及功率大小。这些分析与计算既与直流电的知识有密切联系,要用到直流电中讲过的许多概念和定律,但由于交流电又具有不同于直流电的特点。因此,表征交流电特征的物理量、影响交流电的电路元件又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在学习中应引导学生对比直流电来研究交流电,可以加深对交流电特性的理解。这部分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我着重讲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的概念及矢量图分析方法、阻抗、功率及功率因数、几个重要的公式等,讲感性电路和容性电路时还可要求学生对比记忆。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是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础上学习的,两者有密切的联系,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几乎全部采用三相制,着重讨论负载在三相正弦电路中的连接问题,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对称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
5.瞬态过程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简单介绍并做简化处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瞬态过程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趋势,不要求定量计算,但要掌握换路定律的内容,会确定时间常数、初始值和稳态值三个要素,且在计算时明白各支路电流和电压都遵循基尔霍夫定律。
三、教学效果
1.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内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与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
2.我尽量降低对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的教学要求,减少定量计算,帮助学生从定性分析、实际应用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计算
初中生的计算能力代表着他们数学知识能力的高低。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求真精神的培养。数学计算是数学知识的基础内容,计算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计算的快速性以及准确性。现在初中学生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普遍不高,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低,计算水平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概述农村初中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的方法,从而提高农村数学的教学水平。
一、提高老师和学生对数学计算的重视程度
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数学计算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的数学课程需要计算的地方很多,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会影响到物理和化学学科的学习效果。老师要从根本上理解计算的重要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将数学题目逐渐化解。
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计算题出现错误很大部分由于他们对计算重视程度的不足,学生普遍有计算错误不是大事的思想,考试中不出现错误就可以了。实际上学生的这种思想正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足的罪魁祸首。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计算的认识,认识到计算错误的严重性,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成绩。
二、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通过课堂试卷分析统计发现,计算错误导致的失分高达6分,可见计算错误是学生试卷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应该要求学生将数学计算重视起来,每次计算之后都要多加验证,确定计算的正确性。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审题时要看清楚每一个计算符号,千万不能马虎。
(2)计算能力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只有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将数学基础知识重视起来,加深印象,才能在计算中将数学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到计算过程中。计算的基本原理、法则以及定律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只有熟记原理、法则和定律就可以轻松计算。数学概念、公式、运算法则和性质也会影响到数学计算的方法和速度。即使学生将基本运算掌握透彻,也只能保证计算不会出错,如果还想提高数学计算的速度,就要加强记忆的训练,可以要求学生在数学计算的理解上加深记忆,熟记常用的数据,例如三角函数值以及勾股数。加深数据的记忆可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3)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习题,规定习题的计算时间,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施加一些压力,在有限的时间中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计算当中出现的错误,老师也要重视起来,通过详细和耐心的讲解,一定会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知识。
(4)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学生计算的有利保障。要想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教给学生一些审题技巧,使学生能够完全看懂题目的意思,之后可以将题目中的数据提出,题目解答使,要理解题目的意思,也要准确提取题目的有效数据。第二点就是老师要规范学生的书写,计算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有着书写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初中生,他们并不注重书写的重要性,老师也很少规范学生的书写。学生在计算时,逻辑不够清晰,思维较混乱,计算过程很容易出错,验卷老师会根据计算的过程以及步骤给出分数,学生的书写在一定的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分数的高低。第三点就是要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会出现错误,必须经过仔细的验算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性。老师在教学时一定教育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验算检查提高计算水平。
(5)只有多练多用,进行分步训练才能提高计算水平。老师一定要强化学生的练习能力,做好分步训练。运用直接运用法则,让学生掌握法则的运用,分析好例题和习题,老师可以采用混合运算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将概念运算法则作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学会独立思考,运用多种计算方式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这样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还可以提高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计算对于初中数学的重要性。对农村初中生多加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加强学生法则和理论方面的学习,打好数学基础,培养计算时的审题习惯和验算习惯,避免计算出错。规范学生的计算书写,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征艳.浅议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计算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2)
[2]康迎春.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计算能力[J].中国数学参考,2013(03)
关键词:教学;针对性;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085
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教师的教育只是基础性的教育,不能马上带来经济效益,但对塑造一个学生的人品、规范学生的行为来说,这种教育所受到的效益比所有的效益都高,因为孩子的成长将影响到一生的幸福。下面,笔者就教学及班主任工作谈谈教育的针对性。
一、教学的针对性
在教学活动中,不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往往不同,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因材施教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随时检测、调整所制定的学生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让学生针对性地说,然后教师针对性地教,最后师生共同针对性地练,让每一个学生针对性地学到各自需要的知识,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1. 针对性地说
本学期笔者进行的是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初步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只有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学好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教师课前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五分钟的自学。这样,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已有的认知水平发生了改变,如果教师还当学生一无所知,对学情的分析不准确,课堂上喋喋不休地满堂灌,即使讲得再好,也是浪费时间。因此,课堂的开始阶段应该多让学生谈谈通过自学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是实际生活中就有的、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笔者组织学生有顺序地、有针对性地汇报自己自学的成果,这样,他们更容易有成就感,更乐于自学。同时,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自学情况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学生对本课知识理解上存在的问题,为以后针对性地教打下基础。
2. 针对性地教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教师不用教,或者教师教了学生还不会的知识,教师也不用教。
那么课堂都让学生汇报,这不教、那不教,教师干什么呢?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汇报时,学生哪里说的不够完整,哪个定义只知道照课本念,哪道题的计算只会套公式,哪个地方的理解有争议……这些都是教师课堂上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的重点问题。如,在透镜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放大镜的一些用法,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表述使用的方法、使用的感受;而对于学生对所带眼镜分不清的情况,教师就有必要进行区别;而对于投影仪,学生只是见过,里边的结构却一无所知,教师就需要重点讲解结构及使用方法。由此可见,教师通过针对性地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教师通过针对性地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
3. 针对性地练
学生课前通过自学,一部分内容教师不用教了,课堂教学时间自然就有了空余,此时,我们可以进行针对性地练习,也就是在一节课最后的10-15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练习。课堂作业和当堂测试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造“假”的可能性较低,能够较准确地显示出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找准切入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十分重要。如:在进行电路的教学中,学生对电路图的画法是一个新的认知,此时的课堂作业是真实的反映,教师进行批改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的辅导,教学才能真正有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想学”、“会学”,进而“学会”的过程,它真正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二、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
班主任面对的是五十多个性格各异的学生,若要对每一个学生施以同等的关爱,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实现的。但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又是不可或缺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在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特长,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针对性教育,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对自己的某方面特长的期望和鼓励,从而调动起其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进而推进班主任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1. 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初中学生具有敏感、叛逆、活泼、忧郁、渴望成熟等特点。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达到激励、感化、调节、榜样的作用,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特长,首先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根据其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其次要求班主任必须尽量地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掌握学生心理、身体的成长动态,了解学生群体中的流行趋势。同时,班主任可以深入教室、、运动场等学生活动场所,和学生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友爱情谊,消除师生的代沟、隔阂,真正关心体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 针对学生心理动态及特长进行针对性教育
班主任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动态及特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学生以公正、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和期望,会更加自尊、自强、自信、自爱,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取得如教师期望的效果。
教师有意识地在公开和非公开场合宣扬学生的某方面特长,并给学生一个展现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有目的的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发展自己。开学之初,笔者通过让学生自我介绍等方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从而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在特定的场合给其展现自己特长的机会。
3. 对有错误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批评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手段之一,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深感到:批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今天,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如果在批评教育过程中注意批评的艺术技巧,实事求是,就可以避免一些令人难堪的局面,维护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批评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情绪
人在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强烈地兴奋着,而其他部分则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情绪下,人往往偏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倘若教师在学生这种情绪下实施批评教育,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火上浇油,造成“顶牛”现象。所以,当学生激动时,教师不能跟着激动,只有使学生平静下来,再进行批评教育,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2)批评要注意环境
从心理学理论来看,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尤其注意自身的大众形象,爱面子,喜欢打扮,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加之心理还不成熟,往往具有以自我为中心、高傲自大等特点。所以,教师的批评要注意环境、场合,要避免可能发生的学生对批评不服的现象。
(3)批评要注意与表扬、信任相结合
关键词:科学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适时切入;恰当评价
课堂提问不仅是初中科学重要的教学手段, 更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 也是教师教学技
能和教学水平的体现。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恰当地引导及有效地提问,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探究知识。可以认为,科学有效地提问,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课堂提问呢?
一、把握时机,适时切入
1. 在引入处设问
科学知识繁杂,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兴致勃勃地进入角色。笔者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用设问方法引入新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会造成学生渴望去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使大脑皮层出现“优势兴奋中心”,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得省力,且记忆深刻,余味无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在结尾处设问
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并有意创设疑问,可把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从而达到拓宽思路,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例如,在《摩擦的利和弊》一节结束时,问:“雨天路滑,货车要增大摩擦,你现在有哪些方法?”这样提问,能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3. 在重点处设问
课堂教学有重点,提问设计也应该抓重点,抓住重点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备课时,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应注意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正确掌握知识实质,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例如,教学《电功率和电功的计算》一节时,提问学生:“在W=UIT中,W、U、I、T表示什么?”这样提问,可使学生对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4. 在难点处设问
教学时,教学难点的突破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徘徊不前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给予援助、化解疑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运用设问手段引导学生解决难点,必须从思维角度去铺路搭桥,以攻破思维障碍,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如在学习《简单机械》后,解决问题“怎样用最小的力把重500N的物体从地面运到卡车车厢上”时,一部分学生用刚学的滑轮组,所以其最小值是150N,另一部分学生用杠杆,得到的最小值是100N,教师把两种结果呈现后学生产生了疑点,哪一种结果正确?或是两种结果都正确?学生疑惑丛生,这时教师提问,“滑轮组和杠杆这两种机械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这一设问,更加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思考逐步得出结论。
5. 在疑点处设问
在课堂回答时,我们常常会碰到学生的思维错位,急得抓耳饶腮,可见学生有解“疑”的要求,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6. 在知识模糊处设问
学生学习科学概念时由于对其外延内涵理解不清或者“前概念”干扰因素等造成概念模糊,针对概念易模糊处设问,通过前后左右旁敲侧击可以使概念在“锤炼”中得以清晰,从而提高思维的精确度。例如,讲《二力平衡》时,学生不难理解,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教师不妨这样问:“二力平衡的条件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直线的限定呢?”教师的反诘,使学生产生了疑点,必定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真正理解了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了一个知识模糊点。
7. 在题目变通处设问
杜威认为:思维是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的过程。作为一个过程,我们的课堂提问就应富有诱发引导性,而在题目的变通处若能恰当地“导”,无疑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时机。例如在讲解“一台电水壶接在220V的电源上,电流是1.2A,若通电20分钟将水烧开,则电流做功 ,消耗电能 。”这道题后,变通设问:“你能把本题改编成有电功率的问题吗”这样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的学习境界之中,从而沟通了电能、电流做功和电功率的联系。
二、内容有“度”,难易适当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发展思维,就要求提出问题能够位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1. 问题的广度
课堂提问时,要顾及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一般地说,所设问题应使少数优秀生独立思考后能答出,多数学生经过充分思考和在教师启发下也能答出。这就要求在提问时应充分考虑问题的广度,一般规律是:问题愈简单,则广度愈大,但随之学生的思维层次愈低。
2. 问题的难度
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知识和智力的双重飞跃,实现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的问题应有恰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水平处于“最近发展区”。若问题过难,则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通常以中等生经过思考后能回答的难易程度为主,应掌握“跳一跳,摘得到”的原则。
3. 问题的跨度
难度是从纵向来考虑的,从横向上看,问题的设置则应具备一定的跨度,即设置问题时,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又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跨度过小,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跨度过大,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地讲,在新授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宜小;而在章节复习时,设置问题的跨度可适当加大。
4. 问题的密度
教学中应注意问题的设置疏密有间,张弛得体,节奏跌宕,合理安排。同时,在提问后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并对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考虑。
三、“提问”有法,灵活处理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交互的动态过程,因而在互动过程中会出现事先未曾预料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设计一些提问,调整和优化教学活动。
1. 应用法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例如,学了弹力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动手制作弹簧秤;学了摩擦力之后,去思考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并有效地运用到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去;学了自由落体运动之后,去思考如何测量人体的反应时间;学了功和功率后,去思考如何测量自己上楼梯的功率;学了静电感应之后,去研究静电屏蔽的特点;学了欧姆定律之后,去思考如何测量灯泡灯丝的电阻,研究灯泡灯丝电阻在正常发光与冷态不发光时的电阻是否一样;学了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与电阻的特点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进行电表的改装、自制欧姆表;学习了电功、电功率和热量计算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去探究家中电茶壶和电磁炉的效率高低等等。只要我们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作些挖掘,就能提出一些既有实际研究价值,又与所学知识有高度针对性的问题来供学生去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激活自己的创新潜能,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层进法
层进提问是指将几个连贯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给出,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步步延伸。例如,给出问题:已知马车重3000牛,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2倍,马拉着车匀速行驶100米,拉力做多少功?当学生出现计算障碍时教师可给出①拉力有做功吗?(做功的两个条件)②拉力的大小是多少?两个问题做铺垫,从而渗透了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的思想。
3. 反问法
当老师提出的问题碰到学生的不正确回答时,不应急于去纠正其中的错误,而是抓住错误的症结进行反问,引起学生自我反省,及时发现错误,找出错误。例如,在学习了《探索酸的性质》一节后,有这样一道常见例题:硫酸、盐酸、硝酸都是常见的酸,之所以认为它们是酸,是因为( )A.它们都有酸味B.它们的PH小于7 C.它们都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D.它们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学生往往出现了错误回答“A”或“B”或“C”,教师这时反问“酸与酸性一样吗?”学生通过比较辨别便很快明白了答案的错误所在。
实践证明,要做到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有效”必须要求教师备足教材和学生,做到课堂教学的指向清楚、明确,提问内容具有启发性、新颖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有效”必须要求教师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有极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问的有效性,能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精彩而有活力,这或许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1] 王杰.中学生科学问题提出策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学科学,2004,(6).
[2] 李铭心.科学教育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