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治理信息范文

环境治理信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治理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治理信息

第1篇:环境治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环境管理 信息沟通

一、问题的提出

现阶段,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国际社会已经达成普遍共识,环境保护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联合国颁布的《二十一世纪议程》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然而,我国的海洋环境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督执行不到位,海洋环境政策的制定和管理缺乏一致性,海洋环境的管理体制不到位而形成的陆海管理脱节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对海洋环境管理的信息沟通产生不利影响。海洋环境信息不仅影响涉海政府部门利益,而且与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也息息相关,能否准确、及时地获得相关的海洋环境信息,关系到我国海洋环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以及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否得到实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海洋环境信息是合理利用、管理和发展海洋的关键因素。相反,如果我们在大规模、大力度,抑或是无序状态的海洋开发活动下,海洋环境将难以承受,最终将给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海洋环境的破坏,又必然会影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海洋环境信息沟通机制,是指建立的一整套关于海洋环境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反馈的制度和运行体系,以保障海洋环境保护中信息沟通顺利实现为目的。主要包括政府系统内部的沟通,即政府内部各机构、组织、部门和层级之间的横向和纵向信息传播、交流活动;政府与外界的沟通,即政府与社会大众、媒体、非政府组织等之间的外部有效沟通。以政府为信息沟通的核心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政府系统内部的良好沟通以及政府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外部有效贤ǎ进而保持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当前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中信息沟通机制的现状

(一)我国海洋环境管理的信息沟通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政府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逐步重视,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沟通领域,以更加透明的方式与社会沟通有关的各种信息。在制度法律上,国家环保总局为了推动《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实施,于2003年9月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则是一个要求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的法律措施。2008年,我国颁布并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通过立法等措施督促政府和企业公开环境信息,可以提高政府和社会效率,节省社会劳动。

(二)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

第一,环境保护信息协调机制不完善,信息沟通不畅。“跨界”一词概括自然和社会现象诸要素之间边界模糊以及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1]海洋生态环境是跨界特性比较典型的领域之一。伴随海洋生态环境跨界特性这一情景特质的是行动主体的多元性,各主体参与海洋环境保护,信息沟通和共享尤为主要。现实中,存在不同层级政府间,政府、企业、公众的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

中央政府注重整体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而地方政府是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其第一要务是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同时,地方政府会隐瞒海洋环境的污染信息,免于中央政府的惩罚。污染企业虽然损害了整体的环境,但却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这种状况就形成了地方政府违背中央政府政策的现象,加剧了中央和地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其次,在政府各个涉海部门之间,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尽力占有更多信息,作为利益交换的“砝码”,使自身在部门间处于更重要的地位,这就导致了各涉海部门在海洋环境管理中的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

此外,政府、企业、公众之间信息缺乏沟通。三者中,政府拥有更充分的信息。从公共选择理论来看,政府不只是“政治人”,更是“经济人”,政府也会考虑自身的利益。政府及其部门可以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从企业那里得到“好处”。再者,政府大多数海洋资源保护相关的政策往往针对企业,限制企业的污染行为。企业为了逃避政府的监管,往往上报假的环境信息来隐藏自己的污染行为。公众具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但公众的权利往往被忽视,这直接导致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单方面管理。政府凭借其强大的组织优势大大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取得比公众更充分的信息。有资料表明,我国政府掌握绝大多数的信息资源,但只有20%是公开的。企业通过隐瞒自身的污染信息,不仅可以逃避政府的处罚,也能避免在社会公众之间产生不良口碑的现象,不至于影响企业的利益。

第二,环境突发信息对外通报机制有待完善,外部交流薄弱。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政府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好沟通,对于遏制谣言、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救灾效率、防止行败都有积极、正面的作用。我国在外部信息交流方面还有待完善,具体表现在:一是媒体的尴尬地位。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媒体作用的发挥受制于自身的地位,大多数媒体要依附于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媒体如果要开展工作并发挥作用,往往要先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授权,不然就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二是信息的外部交流不足。受传统政策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国际交流方面一直比较闭塞,缺乏对外信息交流的经验,尤其是环保信息管理经验严重不足。相应的,我国也没有建立有效的灾害信息对外交流机制。

三、促进我国在海洋环境管理机制中信息沟通的建议

信息沟通作为海洋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方式、人员配置等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不断促进我国海洋环境管理沟通机制的发展,力争把我国海洋环境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台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推进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当前,信息管理系统对信息沟通起着基础作用,信息系统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信息沟通的质量,进而影响救灾决策的科学性。我国要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应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交互平台,支持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能够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和相应的各子系统,进行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重组共享的系统。可以把电子政务作为平台,建立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的海洋环境信息共享的数据资料库,确保系统可以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便于信息及时更新,实现政府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和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的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政务协作能力的目标。与此同时,政府电子化应保证信息公开透明,包括海洋环境的基本状况,管理相关措施和进展、成果。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海洋环境灾害等的突发事件和责任主体。相关法律法规应通过电子网络化平台公开,尽力消除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实现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为加强社会大众舆论力量对企业环境治理的约束力度,我们要着力推进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化,使政府和社会公众可以及时通过企业网站了解其对海洋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关情况,这也便于企业间相互监督。另外,政府可以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评定,设置ABCD档,并通过网络媒体公布评定结果和相应奖惩措施,便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

(二)建立沟通绿色通道,健全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

现阶段,海洋环境问题大多与海洋环境信息相联系。如果说海洋环境信息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那么许多海洋环境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公开。企业需要大量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政府需要充足的环境信息来进行决策,统一管理。因此,我们在认真执行现有的法律制度的同r,应不断完善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有两套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两套监测网络重复建设造成了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整个海洋环境管理体制运作的效率。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资源“共享”系统,来改善政府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企业的信息公开方面,我们可以建立相关网站,在网上及时更新环境信息,使公众可以随时查询,让社会公众监督企业,以此来实现企业环境信息的共享。

另一方面,政府、企业、公众三者需要建立起协商合作关系。政府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在整个海洋环境管理中对总体设计、组织、协调和支持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是海洋环境的保护主体,也是污染主体。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通过采用清洁能源的生产技术,减少污染源,成为海洋环境的保护主体。社会公众主要在海洋环境管理中起着监督政府和企业的作用。因此,三者之间做到协调统一,才能将海洋环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三)建立有效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信息对外通报机制

当前,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应该建立有效的灾害信息对外通报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扩展合作,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在灾害信息方面的沟通协调。[2]

在发生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将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发给媒体,通过媒体,实现与社会公众的信息公开与自由沟通,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特别要带动企业和第三部门积极地参与到突发事件处理活动中。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国外的援助和支持,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在信息对外通报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处于重要地位,他是直接面对媒体政府官方解释或立场的窗口人物。因此,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增加政府与媒体、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政务公开,赢得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公信。同时,信息的对外通报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不但要有效利用传统媒体,还要运用手机报、博客、播客、微博等新的信息传播平台,通过利用新媒介技术来组织信息、管理信息,实现信息公开的目的,更好地构建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信息对外通报机制。

四、结语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信息沟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存在信息共享、外部通报机制不健全等不足。希望通过建立信息沟通绿色通道、强化信息内部共享和对外通报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的海洋环境管理信息沟通机制,促使我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高信息沟通管理经验,相信我国在海洋环境管理领域会更加成熟完善。

(作者单位为海南大学 )

[作者简介:赵冉(1992―),女,安徽合肥人,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刘湘洪(1966―),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专项项目“海南省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研究――基于整体治理的视角”(Hnkyzy-201404)成果。]

参考文献

第2篇:环境治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创新路径

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出来,国家同样加大了整治力度,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其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中占据关键地位,获取的数据会对后期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加大环境监测工作力度,以实现环保工作目标,借助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对后期工作效果进行检验。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环境监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途径十分有必要。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必要性阐释

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高污染与高消耗的问题也愈加频繁,使人们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很多工业污染物在未达标的情况下排放,导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对国家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对落后产能加以淘汰[1]。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环境监测的数据支撑,才能够对环境质量加以辨别,对受污染程度予以精确。所以,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必要保障,并对生存环境加以保护,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化发展。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分析

虽然很多人均具备环境保护意识,且在实践中不断努力,但环境破坏行为并非朝夕形成,要想使生态环境尽快恢复难度较大,只能在既有基础上尽量提高环境的质量水平。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已经落实,但在作用发挥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

2.1专业人才数量缺失

贯彻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操作精密仪器设备的技能,并对理论知识加以掌握,针对海量数据实施统计与分析,为此其专业性一定要达标,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2]。然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人才数量不多,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不多;②相关岗前、岗后培训力度不足。因此,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人才队伍仍处于落后状态,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监测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环境监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所以监测期间要求引用高精尖设备与仪器。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环境监测设施与设备的版本相对落后,精准度不高且设备持续性老化,对检测数据准确性产生了直接影响。另外,监测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偏低,均不利于环境监测能力的提升,制约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在此基础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以及标准更新不及时,较之于其他国家仍相对落后,直接增加了环境监测的难度[3]。

2.3环境监测重要性被忽视

在实践过程中,很多领导并未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作用;同时,也有部分领导的重视度过高,存在干预不当的情况。特别是对相应数据信息进行审核的过程中,为增强政绩会对监测数据进行随意变更,影响数据准确度,制约后期环保工作的落实。

2.4制度缺失

即便环境监测工作处于落实状态,但仍有很多环境监测机构并未创建质量管理部门,且不具备健全配套管理机制,人员的安排与分工相对模糊,职责权限分配不合理,使环境监测的人员职能出现交叉[4]。另外,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范围扩大,均促进了制度的创新,因而在相关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调整,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度的不断提高。

3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途径

贯彻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应综合考虑当地具体情况,对存在问题加以了解,以科学合理地制定解决策略。其中,环境监测是以准确获取排放污染物信息为目的,掌握环境质量情况,为此,需对现代化监测技术进行使用,对相关数据搜集并整理,将监督力度加大,对服务质量予以改进,使得环境监测和治理获得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确保决策的准确性。

3.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水平并完善管理机构

要想对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状况进行全面改进,就应不断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对管理机构加以健全,以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要增强,对管理思想加以转变,将管理人员职能发挥出来,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5]。对监测管理和质量管理内容明确分工,将管理人员领导职能彰显出来,确保各环节配备完整,并融入质量管理工作,使环境监测工作获得必要帮助。其次,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和工作技能。因为环境监测的采样检测、样品分析、数据整理、报告形成等环节都需要专业性,因此,对从业人员进行有效培训相当必要。与此同时,监测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十分重要,要求能够互相协调、配合,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使环境监测的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健全质量管理机构,专业人员负责制。作为负责人员,一定要对有关质量管理的知识予以深入了解,且工作经验丰富,熟练掌握关于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知识[6]。

3.2构建健全管理机制

对管理机制予以完善,能够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遵循具体要求落实,对工作人员行为进行约束。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健全性,可以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加以检验,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明确,以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1)工作需求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管理体制加以完善,使所有工作人员职责更明确。(2)对工作内容和管理细则进行规定,使工作流程更完善,工作程序更规范,合理采用相应管理手段。(3)融合定量考核和质量检查,使监测力度增加,保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增强质量管理的规范性与法治性,不断强化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以及法制思想。(4)细化监测业务质量管理机制,强化其针对性,适当增加监督的力度,使制度失衡的问题得到改变。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合理地运用,使监测水平不断提高,达到自动监测的目标[7]。(5)对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加以完善,增强相关工作客观性与规范性。在与环境监测状况结合的基础上落实考核工作,使各环节均获得合理化评价。

3.3推进质量管理机制运行

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正常为目标,对监督机制加以构建和完善,使检查力度不断增强,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效果,实施质量管理应涵括环境监测中的全员、全过程。(1)对各工作人员职责进行明确,使其质量管理意识得以强化,实施自我监督以促进工作的正常运行。基于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将工作人员和设备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实现专人专责的目标,保证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强化监测工作的质量。(2)对环境监测制度和管理制度予以明确,严格遵循制度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开展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人的操作,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撑[8]。(3)监督机制内含括质量管理考核、质量监督制度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等。在质量巡查、质量管理、质控考核等多种途径下落实质量监督活动,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增强执行力。

3.4质控手段的丰富

要想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就要对管理内容以及手段进行革新,对管理保障手段加以健全。在新时期背景下,必须实现监测质量管理领域的有效拓宽,对问题进行多元化处理,进而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在基本监测技术和设备以外,同样需合理选择应急监测方法、在线监测方法与自动监测方法,尽可能地全面监测污染物,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另外,对质控技术的使用范围予以扩大,在采集、分析数据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工作流程的优化,增强监测工作的全面性。此外,还要深入研究各项设备仪器,合理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要求,进而发挥其性能价值[9]。在此基础上,要对质量管理措施加以完善:①对投入力度的加大,保证实验室的配置更完善,并设置统一化标准;②将标准样品开发和搜集领域扩大,形成健全研究机制和标准,以深入地研发大环境标准物质,实现研究和环境监测水平的全面提高;③购置的标准样品要完善,并落实第三方审核工作;④健全环境监测标准和规范,对规定不足予以弥补,强化规定内容的多元性,保证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标准的统一性。

第3篇:环境治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企业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 生态系统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知识管理兴起的时代,信息(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企业如果希望在竞争中及时抓住机遇并领先一筹,则必须占有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也就是说,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变为信息的竞争,信息资源的管理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优化信息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因为知识管理的兴起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了重大冲击并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结合知识管理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这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知识管理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知识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不能简单地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继承和发展。因为二者是针对不同问题而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案,所以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而是并存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信息资源管理为知识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反之,知识管理也对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知识管理的兴起,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点:

1.拓展了信息资源管理的范围。在知识管理的企业中,信息资源的范围发生了变化。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不再只是传统的内外部信息资源,还包括隐性知识,即对以人的头脑为载体、具有隐含特征的知识进行管理,而这需要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

2.优化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力图能够将恰当的知识在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因此,在知识管理的企业中,必须进行良好的信息交流,一方面保证知识的快速传递,另一方面确保知识的精、准、全、新。信息技术虽然可以促进交流,但是只有“人”能决定是否进行交流以及交流的内容。

由以上分析可知,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应注重对“人”的管理,即应将“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加以应用,把“人”作为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传统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技术,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储存和传递信息,却忽略了“人”的重要性,这使信息资源管理对创造新知识和分享隐性知识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在知识管理环境下,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进行创新很有必要。本文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将生态学理念应用于信息资源管理。通过构建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使“人”成为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

二、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新模式

1.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的定义及构成要素。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是企业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由广义信息资源的定义知,信息资源既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等各种资源,因此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的要素包括以下八项: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组织结构、信息制度、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文化、信息战略。

2.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任何要素的变化必然要引起其他要素乃至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的整体变动。但是,一方面人的信息素质的高低、信息意识的强弱, 直接影响信息的接收率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好坏,也就是影响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因为其他资源要素,如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战略、信息技术等,如果没有熟练且智慧的信息人支持都将失去意义,即系统中任何其他资源要素的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比信息人的控制作用要小。所以“人”是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在整个系统中起到能动的和积极的作用。核心的是几个信息资源要素相互依赖、又相互促动的螺旋式上升结构。这种依赖和促动的关系首先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因为人是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资源,并通过信息技术的进步提高获取、利用和管理信息资源的能力。企业的信息组织结构、信息、信息制度、信息战略、信息基础设施中的任一项要素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都会直接推动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的前进。最是企业的信息文化,虽然它不能对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的前进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企业信息资源生态要素关系如图1所示。

3.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因为“人”是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在整个系统中起到能动的、积极的作用,所以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围绕着“人”而形成和展开的。该系统的生成、演变的状况既是由“人”引起的,也反过来构建“人”。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信息存在状况。本文的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以信息技术、信息组织结构、信息制度、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文化、信息战略为基础,通过“人的信息活动”,对信息进行发现、重组和分享,进而为用户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优质的信息和信息服务。企业信息资源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参考文献:

[1]何绍华: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信息管理创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3):292~294

第4篇:环境治理信息范文

一、良好的师生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

师生的情绪氛围是指师生之间的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形成的。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心理,尤其对儿童个性品格的形成特别有意义。如有的班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处于和谐、融洽、团结一致、互相合作的关系,使儿童学会了互助、互爱、合作等良好的态度,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而且从中获得了安全感,有利于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相反,如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如同陌路人,教师高高在上,不尊重学生,批评不讲究艺术;学生处事自私,互相折磨、拆台,班级犹如精神监狱,这样班级的儿童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把一种偏激的精神折磨迁移到别人身上发泄以求心理平衡。这样的孩子容易犯罪、闹事,难于受教。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儿童成长和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倡导个人美德,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师良好的修养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教师要达成有效的教育,就要实现师生之间的真实、良好的心灵沟通。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是教育的一个平台,是取得教育效果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教育才算真正地开始。教师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修养、态度和教育方法会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教师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有部分是教师教育时不注重方法所造成的。由此可见,教师的修养在教育行为中极为重要,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人格上。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健全的人格是培养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石。

三、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健全儿童的心理素质

第5篇:环境治理信息范文

档案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支撑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正在通过扩大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改革创新,相应地也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档案管理工作如何顺应时展和院校改革的潮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突破传统的、封闭的、静态的档案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是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各个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拟从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着力点等方面,作些探讨。

一、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价值与意义

1.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化时展的内在要求。信息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某项事物现代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而信息技术也以摧枯拉朽之势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高效、便利、快捷的优势日益凸显。那么,为了适应时展,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在社会信息化这个大环境下,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步伐,开拓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档案管理的“快、广、精、准”(快,即资料收集整理速度快;广,即内容涉及范围广;精,即内容筛选精确;准,即管理方法准确到位)。

2.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全方位革新。首先,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侧重于档案实体管理,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档案管理如果实行信息化后,档案管理实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数据的录入、查询快而准,效率必然会迅速提高。

其次,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大量的手工工作时间,管理员有充足的时间钻研业务,开拓创新,学习各种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创新档案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信息环境下,电子技术迅猛发展,造就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电子办公改革,于是电子档案应运而生,档案管理模式也必然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所谓电子档案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相关信息的处理,它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应用广泛、传输简便等特点,能及时、准确、系统地提供档案信息,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管理档案软件的开发,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已经在各层次档案管理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的,为了快速扩大本校的教学规模、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基本都集中于与办学直接相关的设施,对于档案工作,则被认为在短时期内不会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并未引起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对档案的基础配套、档案管理的方法、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等方面都缺少相应的投入。

另外,高职院校为了落实国家颁布的扩招政策,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师资队伍迅速膨胀,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也随之加重。基于此,合并后的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形势。然而,合并后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未配备专用的档案库房,未设立单独的编制,未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仅由各部门的有关人员兼管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年初没有部署,年中没有检查,年末没有总结,出现用时想到,不用时不要,评估考核检查时突击整理的现象。档案工作总是处于可管可不管的被动状态,使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档案信息管理手段落后。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档案管理主要依赖的仍旧是传统的手工管理手段和技术,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以档案信息载体为核心,工作对象却不是档案信息,而是纸张、塑胶等载体材料。计算机的作用只是辅助人工管理档案实体,而不是处理档案数据。具体表现在:从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到文件材料的立卷分类,再到整理组卷,最后拟写案卷标题装订成册、填写卷内备考表,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以纸张、案卷为载体的收集、归档、检索等方法。殊不知,随着电子文件的不断增加,如果再继续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工作将需要准备大量的打印纸、文件档案柜,还要增加工作人员,所耗成本之大,给教学管理、教学组织都带来一定的压力。总之,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和技术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档案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势在必行。

3.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匮乏。信息化是目前高职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信息化使档案管理的技术和手段有所提高,同时,也对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除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机密性外,还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然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对工作人员的学识水平、综合素质相对要求较低,甚至对计算机操作上也没有明确的要求,造成即使有管理人员但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的局面。如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为档案部门聘请专门的管理人员,而是让其他部门人员兼管档案管理,这些人员几乎都未接受过管理专业的专门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没有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时也疏于对兼职管理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的培训与提高,造成众多高职院校高素质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匮乏。

三、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着力点

1.更新观念,增大投入。首先,档案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既不能把档案管理简单看做一般的、可有可无的工作,也不能仅仅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而是要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也即信息化。

其次,高职院校的领导必须充分认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在院校建设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意义,把档案管理工作与院校的全面建设结合起来,找准档案管理工作的定位点,切实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当看到,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功效较之原来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此相应,档案管理硬件与软件也要提升,比如在库房的结构、面积、功能上,以及计算机设备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没有必要的财力支持,是很难达标和发挥档案工作效能的。因此,高职院校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

2.变革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职院校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尽快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替代传统的手工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认真研究与解决档案现代化管理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的衔接问题,研究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院校相关领导也应当努力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效化。

3.把好人才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首先,高职院校必须重视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的选拔。有计划地引进档案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具有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尽可能地把一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人配备在档案工作岗位上。

其次,要不断加强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根据工作需要,每年抽出一定时间举办一至两次档案人员现代信息化知识培训班,建立强化学习激励机制,以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现代信息素质和管理意识。

再次,重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使其爱岗敬业、安心本职,以促进档案工作不断升级上档。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造就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质,能够掌握计算机现代化管理知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档案管理队伍。

第6篇:环境治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商业开发;视觉信息;心理

根据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区的一些发展现状,以及它给人的视觉信息,我们分析现状,提出建议,希望可以作为商业地产开发的参考之荐。

1 现存的状况及分析

1.1 街头广告

在形成城市信息网络的介质中,广告对城市在美感和空间多样性方面产生了卓越的影响,但是广告只是在现代才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如同噪音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一样,布局混乱和形式过于庞大的广告形成视觉污染和色彩污染的问题。过多不同的或过于强烈的色彩被用于街头广告中,它冲击并扰乱了人的视线,也分散了人的注意力。广告牌的位置、空间范围也使人不能处于良好的视野角度。并且,在较狭窄的街道,广告牌高过建筑物,还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透不过气来的压迫感。这样,广告不但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的,还破坏了环境的整体美感。

1.2 商业建筑的橱窗

商业建筑的橱窗也是广告功能的一部分,它和街头广告一起反映着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各个方面的状况。橱窗,作为商业建筑造型技巧的积极手段,突出于建筑立面或融合在建筑之中,其材料通常为金属和玻璃,这使它们有别于其它楼层而显出它的独立性;在橱窗的四周通过窗帘或遮阳板又把专门属于它们的空间显露了出来。

因为窗到了夜间,特别是沿街橱窗,都以各种灯光作为视觉信息手段,这时,在光的色调上要注意它与周围环境以及各个橱窗之间的协调,不可滥用过强的刺激性色彩,以免过而不及,造成光污染。广告和橱窗在内容和风格上也要与建筑物及其他环境因素相配合。例如武汉的灯箱,上海的橱窗,广州的霓虹灯在国内都是较有特色的。江汉路上的灯箱招牌、灯箱广告和霓虹灯鳞次栉比,白天看上去给人一种美丽壮观且有秩序的感觉,夜晚华灯齐放,辉煌耀眼,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广告和灯光都为城市环境涂上了浓重的色彩,增添了无限的活力,我们在设计中可以对它们善加利用。

1.3 商业综合体

公共商业综合体接近于交通枢纽,形成了类似的多层次的空间结构。市民对它的要求不仅能够判别水平方向,而且能够判别垂直方向。为组织好这种公共商业综合体,应用了很多在内容、形式和技术表现上均不相同的信息因素。但这种用各种信息系统装备的综合体,不应再用图像、信息和广告因素,以免导致综合体正面和内部装饰负荷过重,给人造成视觉信息超载的现象。过多的重复易使人们产生厌倦感,因此不仅没有达到宣传的目的,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当然,如果将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各个大型综合体,通过设备完善的步行空间联结起来,这些步行空间大多具有顶棚和人造的小气候,则容易给人以舒适感。

另外,综合体可能利用各种视听手段来提供各种信息和控制庞大的参观人流。参观人流涉及到拥挤的问题,而拥挤会导致人的行为的堕落,我们应当积极注意这个问题。

1.4 与商业空间结合的步行空间

以建筑物为界面围合成的室外步行空间,是由不同数量和不同类型的界面限定的,这样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室外步行空间。步行商业街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区,它们在平面和立面上也都富于变化。这里我们结合一些典型实例来进行分析。

首先,步行空间具有多样化的平面布局。例如圣地亚哥霍尔顿广场是个贯通式的购物中心,属于城市商业中心区的一部分,它是由两个半圆形的广场连接而成的线型街区,人们行走其中,空间时宽时窄,心理感觉也有张有弛,增强了空间的趣味性。

其次,步行空间具有丰富的空间构成。现在的步行街拥有花钵、座椅、蓬架等各种设施,既可购物、就餐,还可以静观景色,使人心旷神怡。不同特色的步行空间形成不同的气氛,但都离不开繁华与热闹,这样的气氛会使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产生集体氛围。人的身心也在良好的气氛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改造。

最后,步行空间的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刚刚提到的圣地亚哥霍尔顿广场是个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的典型实例。建筑底层架空,成为步行空间的组成部分,也是内外空间渗透的一种形式。这种内外交融的空间组合,给步行者带来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2 改进的一些建议

2.1 城市商业中心区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应该首先从根本上减轻商业中心区的建设压力,为商业中心区的合理更新发展、环境绿化美化、历史特色保留提供较为宽松的条件。这一点对城市特色及形象的塑造极为重要。因此,房地产开发时,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对整个商业中心及其附近地区进行全面的研究,指定系统的发展、更新、改造计划;多方征求群众及相关部门的意见,从各个角度对商业中心进行规划控制,避免由于规划不利造成的混乱与矛盾。

2.2 科学、合理的进行发展、更新及改造。对包括老街在内的商业中心区的发展、更新、改造要建立在严谨、科学以及尊重历史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对有历史价值的旧建筑进行保留和改善;新建、改建都应注意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协调性,努力创造出能反映地区特色的精品建筑,尽量维护商业中心的原始特色。

2.3 充分考虑共市民休息、活动的开放空间和绿地,大量影入树木、花卉、草坪、水景等自然元素,创造舒适,清新充满自然特色的休息与交往空间,使商业中心更富有生活气息,同时,把商业中心区的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结合起来,提高生态水平,改善环境质量,注入新的活力。

2.4 改善商业中心区周边和内部的交通状况。要设置尺度适宜的步行街系统,使人不易产生疲劳感。街道之间方便联系,合理布置商业中心的出入口,与商业中心区域拥有良好的联系。还要尽好的解决拥挤的问题,减轻拥挤带来的负面影响。

3 结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商业中心区被建立起来。以上所提出的建议都是建立在使人们拥有良好的心理感受的基础上的,这种感受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全面的,以人为本的。对于城市商业中心区,应该和建筑的普遍空间一样,需要有宜人的尺度,使人产生亲近感;适用的设施,使人们有足够的交往空间与活动空间,形成良好的城市风气;引入自然元素,使人亲近自然,提醒人们对自然和环境的保护意识;运用适当的造型与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创造不同的环境氛围。

人类情感始终与自然的东西相维系着,我们建筑师们应该利用各种造型与人们的情感关系,创造出一切亲切宜人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信息手段与建筑》

[2]《现代城市步行空间》

第7篇:环境治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心理学;心理干预策略

目前,我国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因为人才是强国的根本,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建设的。现阶段,高职院校正在扩招,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到高等学校学习。但是在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就会有着不公平的待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一定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1 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消极心理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与本科学生在教育水平上是有着差异的,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年龄上处于青春期,是极容易受到影响的,心理也比较脆弱,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叛逆心理就会较强,而且心智比较敏感,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消极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卑心理。这一消极心理是社会上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在年龄上比较小,社会地位较低,并不被认可和重视,对于自己地位的定位也不准确,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总是处于一个比较盲目或者是乐观的状态中,对于现实和理想无法准确的衡量,而且学生的自卑心理也会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价值观和就业观上会起到阻碍的作用,长此以往,也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于本科院校要低,极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1.2 惰性心理。这一心理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高中的时候,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励志要考一个高等学府,学生的学习强度比较大,这样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学习的性质和内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就会产生惰性的心理。我国的教育制度对于理论是比较重视的,这样就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未来规划也是不利的。

1.3 功利心理。近年来,社会的就业情况对于高职院校的影响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学校的学生就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恐惧,在校期间就会考取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专业证书,为了得到相应的奖励就会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例如参加培训等,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浮躁的现象,重视培训,忽略了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极容易出现偏激的心理。

2 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策略

网络在不断的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革,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尤其是高职院校,要想最大限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学干预,避免消极心理的出现,在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利用新型的资源对于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本文就是以某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实例,通过比较的方式,对于网络环境下心理学教学对于高职学生心理的干预性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在干预之前,作为工作人员必须要将测试的目的讲给学生了解,在取得了学生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测试。将测试的学生分为两组,对这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之后,收回相应的调查表,按照相应的数据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于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干预中:学生与往常一样,进行心理学的教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计入一个新的内容,那就是要建立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有着层级的心理干扰网络,这样学生就使用贴吧和论坛等网络工具与相关的辅导员教师进行联系,这样辅导员就可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产生的消极心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疏导。

干预后:在心理学课程结束之后,再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经过心理课程之前和之后的状态变化。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可知,在干预之后,学生们的强迫、抑郁、敌对、偏执等不良心理状态都有所改善。虽然数据中出现了变动,但是对于实验的学生来说很不明显。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应对突发状况或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这说明,学生们的心理机制趋于成熟。

3 运用网络手段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优势

3.1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根据调查的数据可知,在利用网络手段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是可行的,而且学生的消极心理明显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这种方式主要是将网络技术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主要运用了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学生将心理的问题说出来,敞开心扉。再则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心灵小屋”或QQ群及“悄悄话”电子邮箱中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得以袒露,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抑郁与苦闷可以尽情倾诉,种种扭曲与病态的心理可以尽情展现,能放松地、毫无顾忌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没有心理压力,更能敞开心扉。

3.2 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利用大学生思维敏捷、相对自主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在“心灵小屋”开设的栏目中发表了一些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文章,供学生自己浏览、阅读、分析;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启迪其心灵,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促使大学生适应自身变化和社会时代变化带来的心理环境变迁。

3.3 面对应激环境时更具借鉴性和比较性

实验组学生干预前后在应对方式的比较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进行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学生能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表现出一种成熟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张月娟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研究也表明,自动思维与应对方式在应激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可见利用网络中的一些实例借鉴理解和比较,学生更易接受。

4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除却在高校内开设心理学课程这一必要手段,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网络手段及时了解、追踪学生心理状态及发展变化,学校心理辅导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疏В通过这一系列的专业化操作,必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环境治理信息范文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化、信息化已经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作为学校最基层的教育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应结合中职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拓班级教育和管理的新方法,为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注入新鲜元素,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快捷、有效。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广大中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网络迅速发展的同时,网络也存在很大的弊端。有的家长“谈网色变”,“网络成瘾”成为青少年上网这一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班主任班级管理带来发展的机遇,也使班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了解中职生的心理,不断学习研究,以创新的方法应对班主任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推进教育创新实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育对象都是90后,90后生活在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时代,接触信息的渠道繁多,视野开阔,拥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和学生生活学习方式。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有其鲜明的特点:1)中职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相对轻松,网络对学生产生诱惑力更大;2)中职生一般学习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力、控制力差;3)中职生在内心深处有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成就感;4)中职生更重视感情,有人情味,有上进心,心底里依然保留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强烈冲击着学生。中职学生大部分愿意通过互联网交朋友、聊天、看电影、打游戏,部分学生甚至对电脑很感兴趣,喜欢逛淘宝,喜欢做网页,喜欢关注明星微博。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要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主动去占领学生心灵上的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班级德育管理的新思路。

1 精心打造班级文化——班级

微博

筹建班级微博就是要精心打造班级文化。班级微博是建设班级文化的新阵地。笔者所带的班级口号是“心若在,梦就在”,追求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要打造这样的班级文化任重道远,而利用网页则能大大推进它的进程。

90后中学生多喜爱上网,喜欢在博客里交流思想、看法、倾诉心声。班级微博在筹建和维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把博客应用于班级管理,班主任可以借此平台与更多学生深入沟通交流。为学生设立个人档案夹,记录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学生对集体的关心度也会大大增加,集体荣誉感大大加强,班级形象能得以很好的建立。

博客的留言和评论功能还提供了互动交流的便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样的交流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进一步增进师生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向心力,疏导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不管什么年代的教师,都应能够融入90后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感悟成长。

2 情感交流的直通快车——网

络聊天

现在网上流行玩QQ,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在网上找人聊天。现在的中职学生对QQ聊天都情有独钟,甚至有人十分迷恋。因此,作为班主任,如何将QQ聊天工具变成师生情感沟通的直通快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QQ,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创建班级QQ群。建班级QQ群是以班级名称为组名,建立一个有组织的群组,一方面实现信息快速交流,将各种信息于群空间内,实现资源共享,为迅速完成班级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通过QQ向教师自由自在地反映、诉说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展现的问题要积极诊断和评价,给予指导和纠正,把学生思想问题消灭在萌芽过程中。

其次,积极培养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每一次班会课,每一次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都通过QQ群,让学生集思广益。通过各种班级集体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间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道德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发愤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使中职班主任在活动中轻松地实现班级管理。

再次,积极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比如在学生取得小小的进步后,笔者立即发封邮件祝贺并鼓励他再接再厉;某个学生过生日,发一张QQ电子贺卡或QQ礼物,送去笔者的衷心祝福。春节、元宵送个祝福,大家开心;愚人节发个信息,大家乐一乐;圣诞节送上笔者制作的贺卡……轻轻一点鼠标,加深了师生的情感沟通。“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心,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3 润物细无声——班级网站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网站对本班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开辟班级教育管理的新天地。班级网站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设计理念,包括日常消息、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个人档案、专题知识介绍、留言板、论坛等。

笔者简单谈谈班级网站的设计以及它在班级教育和管理中的使用。以2011级导游班为例,金牌导游是班级主页的名称。“Gold medal guide”设有金色星空、金色频道、我心飞扬、景区景点介绍、旅游家、留言本等栏目,从栏目命名体现中职导游班的特色。从以下一段“Gold medal guide”中,可以大致了解到该网站的构思和内容。1)金色星空,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在班级活动课中安排一名学生摄影,记录学生成长的感动时刻,然后把照片、视频放到班级QQ群相册中,放到博客里面去。让学生记录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录学生青春飞扬的时刻。2)我心飞扬,从这里使得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更大的升华,为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4 家校联系新纽带——现代信息交流技术

第9篇:环境治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通过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时间,在血液透析中,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顺利进行的前提。在透析中采用中心永久性置管对于高龄、血液疾病较多透析患者患者而言,有效改善了自身血管条件差、改善内瘘失败等现象,患者生理痛苦明显减少,同时透析充分性得到保证[1]。笔者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014年1月接受血液透析的40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51.27±4.36)岁;患者进行2~3次/w透析,4h/次,血流量为200~250 ml/MIN,采用低分子肝素及普通肝素抗凝,静脉置管部位:右颈内静脉25例,右锁骨下静脉1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0例(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治疗前将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并在透析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观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患者多对手术缺乏了解,心理上会表现为担忧恐惧等情况,因此有必要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患者必要的安慰鼓励,正确获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

1.2.2透析中护理 在透析过程中,应做好必要的观察护理,若有血流量不足情况,首先应对以及体外因素进行检查。检查导管是否有扭曲打结情况,应解除扭曲,保证引流顺畅。透析中采用无菌敷料对接头处进行保护,每次透析均需将肝素帽更换。在透析前将腔内出现血凝块及腔内封管液抽尽,在透析后根据导管被标的容量进行肝素纳原液封管。每次透析时将无菌敷料更换,对于管口内出现炎性反应的患者,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在透析后采用无菌敷料对导管进行保护,将导管妥善固定。回抽出血凝块以及被溶解的纤维蛋白,若一次治疗无效,可重复多次。

1.2.3透析后封管 采用导管夹关闭,同时必须对双腔导管口进行严格消毒,再盖上肝素帽。接受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应每天对体温进行测量,若观察皮肤有红肿热,合并脓性分泌物溢出,应给予患者局部定时消毒,给予患者口服抗生素或更换敷料,消除炎症。若疑似有导管感染,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患者血培养检查,给予患者足量抗生素药物治疗。

1.2.4留置导管并发症护理 术后每天对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定时更换无菌敷料;消毒范围直径需要大于5cm,同时采用透气性良好的敷料覆盖、固定。出现轻微局部感染患者,可通过服用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然而对于伴随严重的导管相关菌血症及伴有临床症状的隧道感染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诊断,明确其感染部位,并静脉滴注使用抗生素。在治疗中,需要预防导管功能失效,而这可导致血栓的发生,因此可给予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若一次性治疗效果不佳,则反复进行。在再次接受治疗前,抽出的封管肝素内仍有血栓存在,则改用尿激酶10万U加0.9%NS4mL封管,透析治疗期间,则静脉滴注尿激酶20万U与0.9%NS150mL混合液,双侧管腔交替进行。

1.2.5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实施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的重要性以及导管发生脱落的危险性,叮嘱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证敷料清洁干燥以及隧道口的干净,注意洗脸以及洗澡时不能沾水,减少穿刺口感染。叮嘱患者睡眠时取健侧卧位以及平卧,防止导管受压而闭塞。叮嘱患者脱衣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导管受到牵拉。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参考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出现1例导管滑落,并发症发生率为2.2%,参考组患者置管期间出现3例导管脱落、2例导管扭曲、4例导管出口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患者导管使用时间为(35.21±4.17)d,参考组患者导管使用时间为(23.19±7.14)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安全易行的净化方法之一,对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同时净化血液,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期[2]。血管通路直接对血液透析的结果产生影响,而对于部分患者而言,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对于患者生命时间的延长作用巨大[3]。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较为简单,患者无需反复静脉穿刺,然而亦存在较多的缺点,置管后可出现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同时管腔使用时间较短,拔管时可导致大出血等,有研究显示患者每年更换导管接口约130次[4]。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有着重要的作用[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置管期间出现1例并发症,显著低于参考组(P

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洪全,贺承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4):371.

[2]董雄军.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06):877-878.

[3]朱思珠,王蕾,梅竹,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原因分析及护理[J].江苏医药,2014,40(01):121-122.

[4]白福香,周冰宣,袁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及防控[J].西部医学,2013,25(0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