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范文

探究性学习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第1篇: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成长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现阶段每一个学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和几年前的学生差异很大,所以教师不能用原来的眼光看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深层次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我们也知道,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同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又有很多共同点,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差异性和共性,然后抓住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教育的方式,不但可以预防每个年级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而且可以利用每个阶段学生积极的心理去有效地唤醒和拓展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实现质变的突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通过对高中三个不同学段学生的调查、访谈及咨询,再根据多年的管理经验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生特点

高一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期,也是从初中进入高中以适应为主的一年。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生发展的分水岭。高三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和个性的成熟的时期。

二、学生积极心理及教育契机

(一)高一学生

1.积极心理。由于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学生都想给教师和其他同学一个最佳的印象。因此,他们总是尽力展现自己的优点,表现得很规矩。大部分学生在新的阶段改变的决心也很大,一开始意志力很坚强。

2.教育契机。教师可以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展示自己优点的时间长久持续;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校规校纪、班规班纪,严格要求,最难管理的事情,在开学时是最容易解决的。

(二)高二学生

1.积极心理。学生在文理分班后,心理渐渐稳定,自己追求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清晰,学习的目的性更强。有些学生适应快、学得好、进步大,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渐渐形成。

2.教育契机。教师可以这些进步较大的学生作为榜样来引导,同时借助理想教育让他们有更高的目标,并使他们不断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使他们学习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三)高三学生

1.积极心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解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使高三学生做事的盲目性减少,计划性增强。学生已步入成人阶段,责任感逐步增强,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考虑升学择业和人生理想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的动力非常强,学习上的觉悟和投入以及知识结构的完整、大量的习题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时期的学生精力充沛,富于想象,情感丰富,易被复杂、新奇事物吸引;勇于表现自己,好尝试,追求高远目标。

2.教育契机。教师可以分层次教学,和学生多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他们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共同约定认真完成。

三、学生消极心理及预防性教育

(一)高一学生

1.消极心理。高一学生面对新的环境有陌生感和孤独感,并且随着学科知识难度和深度的加大,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不适应现象,学习压力过大,甚至出现焦虑;有些学生成绩没有以前好,或从班干部变成了普通学生身份,自身无法接受这种心理落差;一些学生经历了紧张的升学考试后,会产生“歇一歇”的思想,会把自己的课余时间过多地分配在娱乐上。

2.预防性教育。我们就可以召开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如“才艺展示”“团体游戏”“学习方法的介绍”“我是最棒的”“面对挫折”等,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加强人际交往教育,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更为重要的是,这可以加强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和性格教育,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二)高二学生

1.消极心理。高二阶段学生的新鲜感和热情似乎已经淡去,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有的学生则出现倦怠、厌学、焦虑。尤其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渐渐固化,渐渐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完全放弃了取得好成绩的愿望,“破罐子破摔”。高二学生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管理措施,容易出现思想和纪律的自由散漫,而且学生异往过密的现象开始增多。

2.预防性教育。教师可以强化自我意识辅导和耐挫折能力教育,使学生的人格更趋完善,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爱情观,形成社会责任感。

(三)高三学生

1.消极心理。由于高三学生的社会阅历的局限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的有待发展,他们在看问题时往往比较主观、片面,容易走极端。有些学生基础较差,虽想好好学,但努力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很难跟上,于是开始放弃。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总复习过程还会出现“高原”现象。同时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面临升学抉择的挑战,再加上家长的过高期望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高三学生会感到更加迷茫和烦乱,从而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精神不振,郁闷生气和焦虑烦躁。

2.预防性教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升学观和择业观,正确对待高考,掌握科学合理的系统复习和应试技巧,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2篇: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范文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动态中探索求知,用研究创新的方法主动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具有不同于接受性学习的特点和优点,表现在:第一,在学习态度上,探究性学习以主动获取知识为特征,是“我要学”;接受性学习是以被动获取知识为特征,是“要我学”,因而学习效果不同。第二,在能力要求上,探究性学习注重提取、加工知识的能力,而接受性学习强调储存知识的能力。因而,前者侧重于思维实践过程,而后者侧重于思维结果。第三,在培养目标上,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独立活动能力,以实现创新发展为目标,即是“授人以渔”;接受性学习注重培养模拟模仿能力,以解决同类问题,是“授人以鱼”。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第一,它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养成。主动性是学生不断学习、追求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的需要。第二,它有利于学生独立性、独特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第三,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活动”“实践”“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操作”等,这些工作并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包揽下来的,而需要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二、探索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探究

师生共同构建问题情境,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问题情境设置的优劣直接影响探究性学习开展的质量。学生已习惯被动学习,一下子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要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就必须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以牵引学生的“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发挥牵引作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认真思考,采取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能为我们政治教师创设丰富真切的教学情境。

(二)设疑问难,启发质疑,引导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以“权威”自居,不要以结论式的口吻,将教材的观点逐条列出,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设置疑难,提出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在新知和旧知、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冲突中去探究,去发现“为什么”。 总之,设疑问难有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确定问题,围绕问题,合作探究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师生、生生互动和他们感情的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3篇: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范文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虽有不同的定义,但我认为就是从问题或某一个任务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情感价值观得到培养的学习方式。

二、探究性学习所具有的特征

(一)自主性

探究学习的典型特征是老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教学目标与认知策略,而是为学生创造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努力探究后发现和领悟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使学生从探究的一个阶段深入到下一个阶段。老师处理好“放”和“扶”的关系,对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非常重要。

(二)生成性

探究性有明显的生成性,因为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老师设计教学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探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变化。探究学习的生成性对于师生而言永远充满超乎想象之外的意外收获,同时对老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慧构成挑战,使师生的潜能在探究中释放出来,因此探究性学习缺少不了生成性。

(三)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最显著特征在于其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大多数来自现实生活,它的内容是开放的,超越传统的课堂、传统的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社会及人自身全新的学习方式,可以避免分科学习的弊端,在内容上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发展并把知识融会贯通、多角度分析问题;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在探究性学习中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老师的知识,可以向外部开放、延伸,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是一种开放灵活非死板而单调的学习;从思维方式上,探究性学习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让学生不受既定思路、现成答案的限制,自由思索,在重逻辑的基础上发挥创造精神;方式的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需要与其他学习方式搭配使用才能发挥作用,有的认为探究性学习高于一切,是一种没有瑕疵的学习方式,与其他学习方式对立起来的做法是片面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应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三、探究性学习课堂的管理原则

(一)合作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是围绕解决问题展开的,这些问题复杂而具有综合性,单靠学生是很难解决的,需要集体力量进行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探究性学习。探究性课堂对老师提出要求,老师要改变自己以前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掌控者,而是学生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和学生处于伙伴关系。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大胆地相信学生、肯定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集体合作精神大胆探究,充分发挥合作性。

(二)开放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的环境中,要求学生具有灵活流畅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开放性对老师的要求是,在课堂管理中不能随便干预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空间,激励学生走出课堂广泛地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开放性探究。

(三)情境性原则

知识不是单方面的靠老师传授,而是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课堂,把知识孤立起来,脱离情景,而在探究性课堂中需要创设情境,为学生进行探究创造条件。

探究性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究的精神,质疑不等于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因此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探究环境显得格外重要。

(四)主体性原则

探究活动是一个多途径、多方式的活动。需要设计探究方案,需要提出质疑,需要建立假设,需要提出答案,需要把结果与同学讨论和分享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的参与,因此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在课堂中要重点突出。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相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对于学生充分信任有利于鼓励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四、探究性课堂管理策略

(一)探究时间的安排

教学中教学时间决定教学的结构设计、内容选择,因此在课堂探究性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使探究活动顺利进行。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具体探究环节要做到心中有数,把每一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分配好,使探究活动的节奏适当,转换自然,并取得既定的效果。

(二)课堂纪律的管控

老师既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要保证课堂秩序,对老师来说任务相当繁重,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帮助学生探究问题,且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老师应该动员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纪律管理中,师生之间共同制定一些课堂纪律管理条例,明确每一名学生的义务和责任,同学之间相互管理,人与人之间相互监督管理,共同维护好课堂纪律为探究课堂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三)制定探究目标

第4篇: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资料搜集;自主讨论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相较于传统由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的“灌输式”“注入式”教育模式,探究性学习方式最本质的特征在于能使学生充分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这对于学生深刻认知所学的知识点、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思维方式及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大有裨益。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离不开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充分表明了前提准备之于后续活动的重要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想确保课堂上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序、正常地进行,就必须在具体展开知识教学之前,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如此,既能保证学生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又能促使他们以此为基础提炼、归纳出某些初步观点,而这些很显然都将为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就对这一理念进行了积极的落实与实践,教学反响异常良好。例如,在教学“感受法律的尊严”这一内容之前,笔者就提前一周向学生布置了一项资料搜集任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都存在哪些规矩呢?(并举例子进行详细说明)现实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规则之间究竟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法律有哪些显著特征呢?法律会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由于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的积极性格外高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及节假日时间,自主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技术、图书查询等手段搜集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这样,既大大增强了学生知识积累、信息归纳的学习能力,同时,又为他们在“感受法律的尊严”的课堂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探究性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前提准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提前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探究性必不可少的首要环节。

二、实施探究性学习离不开课堂上的积极讨论

学生是课堂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关于特定话题与内容的积极探讨便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关键与精髓所在。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全面把控学生探究节奏的基础上给予其充足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与空间,并要给予其适时、恰当的帮助、指点与引导。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

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丰富资料与信息的基础之上,笔者会充分信任学生并尽可能地引导他们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展开详尽的探讨活动。如,“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这一节内容涉及“联想后果抵制诱惑法”这一内容,在实践教学中,笔者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情境:在超市购物时,你见到了梦寐以求的精美钢笔,可是,身上并没有带这么多钱,而且周围也没有其他顾客。在有效创设了情境之后,笔者还向学生设置了如下的关键问题:面对精美钢笔的诱惑,你是拿还是不拿呢?说服自己不拿的理由有哪些?可尝试联想偷拿了钢笔之后有可能诱发的严重后果。随后,便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历以及之前所整理到的相关信息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并依据关键性的问题自主得出了如下的探究性学习成果:即使周围没有其他顾客也不能拿。因为若是拿了,就构成了盗窃,而盗窃行为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不光彩的,被父母、老师、同学知道后他们很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或看法;不能拿,有了第一次成功偷窃的行为,很可能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长此以往,很可能会走上盗窃的违法犯罪之路……

如此一来,学生在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既受到了良好的自我教育,树立了坚定“避免偷盗诱惑”的意念;同时,凭借自身的自主探究活动,其对于“联想后果抵制诱惑法”这一内容形成了更为深刻的认知、理解与记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此番自主探究活动还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发展,而这将为他们终身学习态度的确立以及形成协调的社会交际关系产生积极的推动意义与影响。此案例论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良好效应。

实践表明,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落实,也有利于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切实获得。鉴于此,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从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更好、更恰当地将探究性学习方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之中。

第5篇: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初中生物 教学应用

新形势下的初中生物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就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主动学习。初中生物主要是研究生命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较强的生命性和活动性。这就需要以探究性学习打破传统学习模式,如记实验、背特征等单调的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能通过实验让学生在现象、特征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到成长提高。将探究性学习应用于初中生物学习中能让学生探究领悟学习的根本,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还能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对今后学有裨益。

1.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探究性学习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讨获得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学会应用科学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并学会掌握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传统学习模式常存在单调低效的弊端。不仅如此,学生还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度低。而新形势下的探究性学习则是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强调改变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趋向,注重让学生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和探讨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综合发展,不再成为高分低能的范本。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合作,在集体学习中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因此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1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教师态度的转变。探究性学习的关键离不开教师态度的转变,只有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思想的转变才能引导学生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所以探究性学习是对教师态度和角色转变的一大挑战。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共同探讨研究。

1.2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探究性学习需要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可以开展一些生物实验,以实验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行设计研究课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积极搜索资料,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置身其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3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的思路随问题而展开,进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进入学习活动,并发表不同观点。

1.4合作共赢。所谓探讨,即学生的探究和讨论,探讨性学习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彼此交流,合理分工,扬长避短,从而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达成共识,使小组成员之间增强凝聚力,互帮互助,增长经验,共同提升。

2.探究性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显著作用,但怎样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才是重点。笔者结合新课标及自身教学体会,得出如下策略。

2.1平等互利。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拓展性等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平等交流,让学生拓展思维思考问题。切勿用教师的“权威性”影响和禁锢学生的思维。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方能真正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忌讳答案的正确与否,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2.2循循善诱,巧设问。提出问题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问题的吸引力和巧妙度对学生的探索欲望、好奇程度和专注度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备课,还需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大家思考问题,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享受思考、乐于挑战,产生学习兴趣。

2.3善用实验。初中生物教学可以尽量多应用实验教学。改善实验条件,积极拓展课外实验。实验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开展部分课外实验,并让学生组队,自主设计实验,制订方案,研究探讨问题。通过做实验,观察现象,让学生发现问题。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学习的印象,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活生生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一大挑战,探究性学习需要一步一步来。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困难,但教学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我们要直面困难,不断提升自己,进一步研究,找到最恰当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辉辉.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分析[M].山 西师范大学,2013,27(12).

第6篇: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范文

一、历史课程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

1.“学生不是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为了实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选择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的载体,选择为课程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相结合。探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与设置探究性课程相关连的,从而导致一些中学教师产生了困惑与不解,有的把探究性学习等同于课题研究,认为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尚不具备,难以开展课题研究;有的认为单独设置探究性课程,单独排课,难免与原有设置课程形成隔裂,未必能收到预期成效;这些都是对探究学习含义理解的偏差。我以为,探究性学习的重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探究性学习应该贯穿于各门学科课程教学中,而不必拘泥于是否单独设置探究性课程和单独排课;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各门学科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式的探究性学习,更适合于当前学校教学的实际。

2.提出探究性学习的背景,就在于力求突破应试教育中所形成的“标准答案唯一性”的思想禁锢,以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创新的本质,是对原有事物及现有状态所进行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改变;而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在于其所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围绕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培养。从这个角度考察,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一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与假设能力;二是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三是怀疑与批判能力;四是具有价值的选择,从而达到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假设与提问的能力提高,同时,增加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历史课程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探索实践

1.教学模式的设计

综观已有的历史课程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探索实践较多倾向于设置探究性课题或“课题―辩论赛”相结合等形式,我的探索实践则更着重于“渗透”,即渗透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比设置独立的探究性课题或辩论题更需要精心设计与筹划的。基于改革的核心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冲破“标准答案唯一性”的思想禁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此,在教学模式设计中,我把课堂教学、课前的预习、课后的作业、考核等各个环节构成课程教学整体,把探究性学习的要素渗透于各个环节中。

(1)课前的预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忽视这一教学环节,尤其是文科类课程。我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必须予以加强和改进。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是教学的全部,应向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延伸;课堂教学必须破除“教师中心论”,确立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论”,意识共享;抛弃教师“一言堂”和“单向灌输”,精讲多练与精讲多议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学内容的采撷与剪裁,每一节课的导入,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没有“好奇心”与“兴趣”,哪来探究性学习?好奇心是思考的开始,也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3)课后的作业。要打破对“作业”概念理解的思维定势,把作业概念扩充到预习、复习、自学、议论题、小论文、史料查询、史料判别等多个方面;完成作业的工具与手段,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听、看、读、写、书面笔答、网络查询、电脑存调、议论、辩论等;完成作业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是个人独立、小组合作、小组互助等。

(4)阶段考核。考核的形式与内容,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设计要求作相应变动,可以是笔试,也可以用小论文、读书笔记、史料收集等替代;笔试的内容可以有所拓宽,如我曾探索实践的以一段小故事为引让学生撰写议论文的试题,学生既用不着死记硬背,又可锻炼多方面能力,极受学生欢迎。

第7篇: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范文

根据探究性学习过程设计的重点目标的不同,笔者将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加以分类,有以探求物理知识过程为重点的探究性学习,有重点为探究物理概念的探究性学习以及创设物理实验的探究性学习,下面是具体分析。

1.1探究物理原理获取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之一就是力图让学生在学习时自发地从自然的现象和运动等出发,通过研究这些自然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对科学知识有自己深刻独到的理解。所以,通过探究物理原理的发现过程来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也就是说,在这种方式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好好把握获得的知识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的探求自然现象中的自然规律,并且将这种自然规律的发现过程列为重点,即注重通过对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

1.2通过探究物理概念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在于,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基本组成——科学概念的有效形成为目标。这个特点首先的意义在于清楚明晰地说明了科学概念之于学习者的重要意义。概念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开端,对于科学概念更是如此,它表现为科学知识和原理的基本构成单位,人们形象地称科学概念为知识的“细胞”,要想获得对于科学知识和原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首先就应当从探求概念出发。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改变往日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所遵照的一贯的死记硬背的方式,使学生们明确盲目记住定义、对物理概念不加以理解的学习方式是没有效率的。在这种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概念的发现和探究中来。

1.3通过创设物理实验来探求物理原理的探究性学习我们知道,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同时它也是我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意地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研究的流程,并且有意地通过创设一些环节和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需要学生就我们要探究的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并且尽量通过已熟悉的物理原理和知识对实验研究的问题加以预测,同时提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的新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出相关的、符合条件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来一步步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正确的实验步骤,同过不断反复调试的实验,最后得到准确合理的结论,这样的探究式学习显然能够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2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以上的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启发思考,提出疑问在开始一段探究性学习之初,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就讨论的科学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介绍这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启发学生对这样问题的思考,并提供可能所需的实验工具鼓励学生们理清自己的思路求得解答。

2.2提出假设,创设实验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物理知识或相关的信息提出可能的合理的假设并逐步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其次,鼓励学生以对问题的猜想和假设为出发点,逐步完善实验方案独立进行问题可能的探究,通过多次实验完整的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

2.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当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得出结论,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应当时时比对之前所做的猜想和假设,通过多种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其次,应当对分析所得的结论进行缜密的思考,并根据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对所提问题做出科学解释。

2.4实时评价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实时对学生实验的结果做出适当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对设计的实验正确与否及时给出反馈信息,以便实验设计者对实验方案做出改进,从而提高实验设计方案的质量,这样才能够得出正确的实验数据,取得正确的实验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探究性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我的修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结语

第8篇: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生物;新课程;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成才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定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并加深理解知识的内涵,认识基础科学概念与规律,掌握基本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积极态度。探究包括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六个步骤。探究的基本特征有自主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等。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探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交互作用的,相辅相成。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适合的学习方法。

二、生物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设计

(1)确立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目标。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确立教学目标,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去考虑。①知识目标方面。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里,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转化变为自己的知识,强调学生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加以综合并到实际中去应用;②能力目标方面。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利用多种途径去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与信息能力,能对各种已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能力,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能力;③情感态度目标方面。探究性学习主要培养与人交往和团队协作精神,探索和创造精神,且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意识,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

(2)选择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内容。生物课程中,适合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包括:①生物学基本概念,②生物学探究性实验,③自然现象中的生物学问题,④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⑤人体健康中的生物学问题,⑥科学前沿中的生物学问题,⑦与生物学有关的跨学科综合性问题,⑧与技术、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等。总之,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是有规定的相关内容的,在实施教学中应选择具有可教育价值的探究题目,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领悟到探究的思想,体验探究的方法,同时主动积极地获得相应的知识。

(3)建构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模式。根据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结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可以建构与科学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包括:提出问题——搜集有关的资料和事实——提出猜想和假设——对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和推理——发现规律形成结论——评价和讨论。

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可分为:①生物学相关概念模式:提出问题——认识材料——探究问题——形成概念——深化概念。②生物学原理探究模式:发现问题——讨论研究——提出假设——探究与验证——总结结论——实际运用。③综合性问题探究模式:提出问题——制订探究方案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深化理解。④生物学实验探究模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实验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⑤复习模式:提出问题——合作整理——汇报评价——总结构建——练习拓展。⑥生物科学史渗透模式:背景——思想——实验——归纳总结。

三、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

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结果评价可称为是一种表现体现式评价,也就是学生实际操作探究性的课题任务来体现其对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度进行客观真实评价。生物课程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具有以下特点:①评价目标具有过程性特点,即在评价探究性学习的时候,要把整个探究过程都纳入评价范围之内,而不是将最后结果只纳入评价。②评价方式具有多元化特点:即参与评价者应包括教师、探究者本人和探究小组的其他组员等共同参与。③评价方法的结合性特点:即在评价探究性学习时,要将定性和定量结合在一起,其具体操作时有提问口头回答评价、作业书面评价等。④评价内容的综合性特点:即在评价过程中,除达到知识目标外,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很重要。⑤评价标准的灵活性特点:即在评价探究性学习的结果时,不能单纯用单一的是非对错,而重点强调其探究的最终作用,以促进学生发展。⑥评价对象的差异性特点:即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生探究的内容和性质及学生个体间差异,有弹性地调整评价标准。

四、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

生物课程实施探究性学习,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在生物课程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探究的主体。设计探究过程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探究中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让学生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能适时发挥指导作用,从技巧和方法上给学生予以适当帮助,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

第二,问题性原则。探究性学习中发现问题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合理问题,并让学生围绕问题去开展探究准备工作,即寻找资料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载体,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这是由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的。

第三,开放性原则。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着探究的方式、问题的提出、内容和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还有结论评价有着不确定性和无限性。

第四,创造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是指以“探究”作为手段,来挖掘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所以,探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参考文献:

[1]陈丹,张颖之.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查[J].学科教育,2003(1).

第9篇: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地理;探究性学习;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08-01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具体说来,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

其基本特征是:

I、具有主动性。探究性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必须是学生主动参加活动。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看,探究性学习要顾及学生主体的好奇、兴趣、疑问,教师要注意挖掘。

2、具有问题性。“探究学习 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它强调了学生自主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3、具有开放性。探究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学习目标也具有开放性。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采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多元性,因此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了学生,那么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思维、新创意、新设计。同时,周围的客观环境也会有新的变化,对此,教师要随时发现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并善于捕捉,以促使学生兴趣的火花不断进发,使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二、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1、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设计探究性问题。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获得情感体验。

2、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探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动手做实验;在校外,到工厂、社区搞社会调查,这些场所都需要教师认真组织,周密安排,以免组织不当,费时费力,影响效果。

3、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对探究的课题确定是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要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总之,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其具体的行动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中学地理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多种学习机会中,学生有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探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还处在尝试阶段,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从教材中确定探究的主题。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成因等知识,虽然前人已有定论,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问题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民族》一课时,可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作为探究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利用网络及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探究的课题要注意适合学生进行研究。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课题往往得不偿失。

2、从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亲身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如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去直接感受。如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水资源》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由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可设计如下课题:(1)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2)当地用水分为几类(3)当地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4)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与水资源是否适合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会战,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

3、引导学生写探究日记。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随后如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跟踪记录。这样长期积累,就可以把平时所记的整理成探究报告,学生会一步步走上成功的阶梯并养成了探究的好习惯。

4、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学习的思想。目前,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地理学科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获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