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范文

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第1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安排碎片化,导致重点不突出或重复申报多

目前,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主要通过科技、发改委等部门以二次分配资金的方式安排,各部门按照各自制定的计划设置名目繁多的专项资金进行分配,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缺乏统筹设计、通盘考虑,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多头管理,引发项目重复申报、项目审批制度漏洞较大、项目过程管理监管不严、科技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例如,笔者在某县级科技局2014年度科技专项资金审计中发现:某区科技局在民生科技专项安排52项合计1 050万元,主要支持卫生、教育、街道和部门科研,项目资金最高1项170万元,资金集中度为1 6.19%;自主创新计划33项1 200万元,主要支持创新型企业、企业科技攻关、产业化示范等,其中:项目资金最高1项100万元,资金集中度仅为8.3 3%,未能集中资金用于支持对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重点产业。

同时由于科研计划项目分属多个部门安排,缺乏一个公开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宏观统筹管理,不仅难以体现财政科技经费对科研投入的引导示范作用,而且很容易产生科技计划项目的重复申报。这种重复申报体现为:同一申报单位采用相同的项目重复申报多项科技专项资金的情况或申报不同部门专项资金的情况,也有多个申报单位重复申报同一科研课题科技专项资金的情况。

(二)项目审批模糊化,导致违规审批屡有发生

随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级科技部门在科技计划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已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以及公众对财政资金绩效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审批制度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一是申报指南的制定过于笼统不明晰,对财政资金的补助对象不明确;二是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相关规定不够明确,项目监管环节缺位,主要体现为科技部门管理缺位、科技中介管理机构管理缺位和评审专家管理缺位;三是部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强,未能明确专项资金的补助对象、未能明确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标准。现T}iJ度的漏洞导致项目审批制度的刚性不足,自由裁量权过大,违规审批的情况时有发生,易造成财政科技资金的流失。

(三)项目监管形式化,导致挤占、挪用财政科技资金情况屡见不鲜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普遍实行合同制管理,科技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以签订项目合同书的方式履行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但由于科技部门管理缺位,中期检查流于形式,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环节监管失控。项目监管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一是制约机制上缺乏手段。二是项目验收把关不严。例如在审计实践中经常发现,项目承担单位未能严格按照倾目合同任务料的约定,出现挤占科研业务费、虚列费用支出等问题,但项目仍通过了验收的情况。三是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合同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只重视申报环节,签订倾目合同书》后,则束之高阁,总量控制、单项控制、专项使用等都置诸脑后资金到位后自筹配套资金往往迟迟未到位;实际支出未能按预算对号入座接受检查时,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以表代账来应付检查。

二、财政科技资金审计监管重点

针对上述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

关注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是否建立了相对分离的项目分权管理机制,是否明确了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职责,对主管部门、组织单位、承担单位、科技服务机构、评审专家等各方的职责权限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分析科技项目的管理流程,针对指南编制、专家评审、立项决策、资金分配、中期管理、结题验收、绩效评价等关键环节,找出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点及重要节点,关注制度的制定能否有效控制上述关键节点,堵塞漏洞。

(二)科技项目审批立项环节的合规性

关注立项审查和审批程序,重点加强对项目申报材料和项目申请者的资质、科研能力等进行审核,对比相关的申报指南、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要求,审核项目申报者是否符合申报条件,是否存在降低标准核拨专项资金的情况;同时关注项目评审质量,目前科技项目的评审一般实行专家评审与行政审核相结合的立项决策方式,关注审批程序能否严格执行两个标准,即严格按照专家评分的高低,项目资助的经费额度严格按照各专项申报指南所规定的的额度确定。

(三)项目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关注项目实施进度与中期检查情况,关注项目承担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能否严格按照签订的项目合同书的预算使用资金,能否做到专款专用、有否被挤占挪用,应配套的资金是否足额、按期到位,应拨付给参与单位或协作单位的资金是否及时拨付,项目到期是否能按期提出验收申请或延期申请,对已验收的项目,重点审查项目合同书的任务目标是否足额、保质保量的完成,已完项目的结余资金不按规定上缴财政,专项结余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2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范文

摘要:全面发挥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职能,对国家制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方案进行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的途径,以期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促进乡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乡镇财政;监管绩效;途径

为了保障乡镇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应不断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监管绩效。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现阶段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提高的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一)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是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对新农村的建设越来越予以重视。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提出为乡镇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家还增加了对农村的各项惠农资金补助项目,对乡镇财政的投入资金呈大幅度增长。因此,管理和使用好各类项目资金,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是转变乡镇财政工作职能的需要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往的乡镇财政工作职能已无法满足当今时展的需求。近年来,在我国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出台的各项关于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中,提出了要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作为新时期乡镇财政的工作重点和方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镇财政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乡镇财政部门的职能由过去注重抓收入的“征管型”向为农村落实各项公共财政政策的“服务性”转变,由以组织收入为主的“收入型”向财政收支管理一体的“收支并重型”转变,由以往单纯征管农税的“单纯业务型”向不断落实财政政策的“综合协调型”转变。

(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是严肃财政纪律、规范财经行为的需要

随着国家在乡镇建设项目上的投入资金的增多,乡镇财政资金的涉及面和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并且种类繁多。因此,有效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力度,完善各类监督手段,促进财政纪律的规范和严肃,是保证乡镇财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的重要措施。能有效的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从而保证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财政部门的工作都在阳光下运行。

二、现阶段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效率过于低下

当前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结构存在着职能交叉以及部门设立过多的情况,这使得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机构过于臃肿。同时,在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中,工作人员对资金监管是否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是否科学和高效,这都关系着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透明度不足

由于现阶段的乡镇财政资金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存在着约束力不够的情况。这就使得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部分的收支项目未纳入到管理预算的范围内,从而导致随意提高或者减少预算指标的现象出现。同时,乡镇地区多存在财政专户的多账户分散管理,这就极易造成财政资金监管上的漏洞,使得账面信息不符以及透支和借支现象的出现。

(三)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在财政资金的监管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这就致使着乡镇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制度还难以形成整体统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利益冲突,从而使得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没有实现制度化和程序化。加之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并不完善,这就使得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极易出现盲区,并存在着多头分段的监管现象。

三、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的途径

(一)做好资金监管规划工作,实施有序推进

在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不同的行政单位之间的财政资金监管模式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是当不同性质的资金投入到各个乡镇时,又会在资金结构以及资金数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对不同资金的监管力度、监管侧重点以及监管方式都不相同。财政工作人员应做到坚持从实际出发,将实际情况与当地地域特点、级次以及资金特点相结合,从而制定出适应当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总体规范和带有针对性的计划。例如:对于制定市级规范而言,最重要的是突出综合性和系统性,要明确好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时刻关注资金监管的方向,从而促进开发项目的顺利开展。而对于乡镇级次在制定监管工作规划时,应注重规范的先导性和可行性,关注资金监管工作的细节,做好规划的微观细节工作,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严谨有序。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确保重点环节

建立健全完善的资金监管体系并做到严格有效的执行是实现资金有效监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为此,我们首先应严格管理资金调度渠道,突出财政资金主渠道的地位。对于那些乡镇级次的财政资金,必须统一的将其归纳到财政部门进行调度,从而确保财政工作人员对使用资金的数量和流向做到全面了解,为实现科学有效的资金监管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本身的考核。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并确保绩效考核制度的有效执行,从而提高资金监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升资金监管工作的效率。最后,乡镇财政部门应建立资金监管信息平台。在实现数据共享的监控平台上,乡镇财政部门能实现资金信息上网,并根据政府对财政资金监管的要求,做到对资金信息的及时修改,从而保证资金信息的真实性。

(三)加强财政人员队伍建设,发挥财政部门监督优势

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一个部门工作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要有效加强乡镇财政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在制定好财政工作者的岗位要求和培训规划的基础上,乡镇政府工作者应优先选拔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充实乡镇财政队伍,从而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监管绩效,对促进我国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与发展以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制定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有序推进,健全和完善监管体系,确保重点环节运行无误。加强财政人员队伍建设,发挥财政部门监督优势,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促进乡镇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先成.关于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2(08).

第3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对策

在我国整个财政管理体系中乡镇财政位于最终端,属于国家财政资金监管的最基层,但发挥的作用却是极大的[1]。乡镇财政资金在乡镇经济活动中贯穿始终,为乡镇政府的正常运作以及农村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才能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财政资金预算监管力度不够,难以从源头上杜绝乡镇资金滥用问题。由于对资金预算监管乏力致使乡镇资金在发放使用过程中得不到有力的约束,加之缺少相关管理制度,使得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漏洞。这极大影响到资金的经济效益,难以将资金真正用在民生方面。第二,资金监管方式不合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不完善,不少地方不规范不合理,造成财政资金在使用时无章可循,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很大,对资金的管控约束大多流于表面,难以真正发挥出监督作用[2]。第三,关于财政资金使用的后续反馈与评价不够完善。资金使用效果未能及时反馈,导致资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致使资金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水平滞后。

(二)监管信息透明度有待提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体制逐步暴露出不少问题,表现为部门编制细化不足,职能分配模糊,信息管理不畅通。乡镇财政管理存在半封闭问题,群众无法有效参与到资金使用的监管中来,导致乡镇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个别财政人员暗箱操作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部分人没有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而是过于追求个人利益。此外,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到公开披露需历经较长的时间,群众一般在很久以后才能了解资金使用情况,不利于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监管。

(三)缺少畅通的沟通机制监管信息不畅通、反馈不及时是当前乡镇财政部门在资金监管工作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导致很多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一方面资金使用处于半封闭状态,透明度不高,导致群众难以了解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群众想参与到资金监管工作中的想法也很难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基层财政人员腐败现象的出现[3]。另一方面对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全面,群众很难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也使得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大打折扣。就资金使用的沟通反馈情况来看,信息披露通常是在资金使用结束后进行的,时间上的延迟也导致群众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群众会产生不满情绪,资金使用效率也会降低。

二、新时期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水平的建议

(一)做好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行为乡镇政府与财政部门必须严格根据预算法要求,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按照规定,乡镇人大负责对乡镇级财政预算进行审查批准,乡镇政府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定文件,并依法履行预算追加程序,对预算调整手续加以完善,强化“预算法定”意识。充分发挥乡镇人大对本级财政的监督效用,依法追究违反预算法的相关人责任,杜绝过去走形式、走过场的表面监督。乡镇政府与财政所要参照预算法,确保真实全面反映财政收支状况。将政府性相关收入均纳入财政预算与会计核算管理中,保证财政收支的完整性。将预算编制作为乡镇政府的一件重要任务来抓,防范随意改动预算收支明细,强调预算执行的刚性,提高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约束力。此外,根据相关规定将全部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并逐步构建乡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便于及时了解乡村债务的动态变化[4]。村级组织对资金安排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权,乡镇财政必须尊重,但同时也应加强对村级组织财务的监管。针对上级部门补助村级组织的专项经费必须进行专账核算,强化对乡村资产的监管力度,形成一套完善的乡村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协调统一。

(二)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为确保资金得到合理利用,在资金监管的各个环节不留死角,要严格执行乡镇资金监管目标责任制。遵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统一”原则,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将这项工作纳入乡镇财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强化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对乡镇财政资金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按照责任制要求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激励。

(三)明确监管范围,完善监管机制为充分发挥出乡镇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执行好政府的相关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明确监管范围,并对监管机制加以完善与优化。第一,拓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范围。建议将乡镇本级资金、上级政府安排的各种补资金、上级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镇集体经济收入等均纳入到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内。同时,对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制度加以优化,实行项目库管理制度,并加强预算管理。第二,对补资金要加大监管力度。针对各类补资金要及时对外公开相关信息,包括补助政策、补助对象等,让民众及时了解。同时,完善资金核算管理办法,利用惠民直达系统确保补助金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避免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5]。第三,针对项目资金必须由乡镇财政所把好项目申报关,及时对项目公示,同时,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管,确保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四)完善资金监管的信息畅通与反馈机制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信息的畅通性。区财政部门必须利用多种渠道将划拨给乡镇的经费与政策文件、制度办法等及时送到乡镇财政,让乡镇财政能够尽快了解关于财政资金的政策与监管规定,有效展开监管工作。此外,要加快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乡镇财政部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乡镇财政信息数据库。同时,建立从区级到乡镇级的财政部门纵向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层层监管。针对乡镇财政监管中察觉的问题,构建信息反馈机制,逐级上报给相关主管部门或上级财政部门,以加强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另外,乡镇财政资金的公开公示工作,必须做好“对上”与“对下”两个层面的信息公开,一方面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监管信息,防止因为信息不畅而导致的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能充分调动公众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积极性,了解经费用到什么地方,更主动地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中。

第4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财政资金 使用效率 地方政府

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高低直接关系着地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地方财政资金普遍存在运行成本过高、资源重复配置、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地方财政健康运行提供理论支持。

1、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的问题

1.1、资源配置不均突出

地方财政资金在各个领域的使用额度均有明确规定,而在地方政府中为追求所谓的政绩,导置资金出现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存在,表现为重经营领域而轻盈利性弱的行业。通过市场行为可以解决的问题,政府却运用财政资金参与其中,把本属于其他公共事业的资金用来参与市场竞争,使得民间资本的活跃度及参与度受到极大的影响,打击了市场信心。而在一些公共设施建设、环保治理、社会保障及教育管理等方面投入明显不足,财政支出缺位导致经济表面繁荣,硬件一流,软件则始终滞后于大众需求,社会满意度较低。

1.2、财政内耗较为严重

财政资金主体是用来改善社会民生,少部分用于维持政府内部正常运转的活动成本,中央对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均有明确规定。我国地方政府运行的财政资金居高不上,三公经费的超标使用屡见报端,财政资金内部消耗较为严重,影响财政资金本应发挥的作用。政府内部办事效率低下,人员配置冗余,热衷于大建楼堂馆所,办公场所使用面积及豪华程度均超过相应的规定,浪费了并不充足的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对成本结构的控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优化必要及有效成本,控制无效及超量成本,使资金使用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1.3、资金监管有待加强

由于政府机构设置较多,人员管理复杂,使得对财政资金使用上不敢监管。地方财政部门对资金的使用能力较弱,在行政上受制于地主政府,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转移、截留、挪用的现象较为常见,资金跑冒滴漏的现象较为严重,安全性及效率均受到较大的影响。随着财政政务信息化的建设,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可得到较大的改善,然而一些地方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公开不及时,导致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只流于形式,实质上也没有多大的帮助。另外,资金使用明细的公开有选择性,外界及监管部门也难以察觉,不能有效的加强过程动态监管,往往通过年度审计才能发现问题。

1.4、财政绩效体系不全

我国曾在一些地方进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试点,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倾向于对财政资金合规性较为重视,而忽视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导致社会性支出得不到财政的有力支持,有的领域甚至出现资金比例下降的情况。政府热衷于能产生眼前利益的行业及领域,而忽视对如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大力投入,关键在年度财政资金使用考核体系中缺乏相应项目,或是权重相对较低,没有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财政资金纯净体系不够健全,还表现在不能对通过严密的数据分析基础进行综合立体评价。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合规性审查较严,却不分析资金使用的效率,相关责任人制约性明显不足,使得资金滥用现象普遍。

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途径

2.1、加强法制建设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很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权力过大,没有受到有效的法规约束,因此,加强法制建设是改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削弱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权力过大的问题,规范其职能行为,有效的配置财政资金。财政资金使用法律约束,要将各项环节均纳入法制范围,如预算编制、资金分配、绩效评价、决算审查、责任追究等。监管部门要及时更新、修改及完善相关规章及法规制度,使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及有效。通过完善法规,加强监督,使地方政府依法执政,确保地方财政资金的正确配置,从而使政府职能错位、监管乏力及财政资金使用低下的积累问题得到解决。

2.2、调整资金使用结构

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内在问题在于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申请上级财政拨款时,预算编制的详细而庞大,而在资金到位后执行却过于笼统,收支明显不是一条线。财政资金支出时结构设置不合理,一些能提升本届政府政绩的项目能得到财政的大力支持,而公共卫生教育等方面则迟迟不能兑现。本应由政府通过财政途径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成为困扰各方主体的顽疾,在支出时不能按预算细分,而只是凭借领导的心情进行总数控制,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不利于对资金流向的控制。短期内能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的项目,财政资金却大量支出,科教文卫的投资却不断的下降,行政管理支出则逐年升高。上一级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支出的结构调整,平衡社会公众所关心的重要领域的财政投入,使民众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2.3、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在于缺乏积极的绩效评估体系,一定要将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合规性只是最基本的条款。绩效考核的主体责任人实行终生负责制,提高各级政府注重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滥用财政资金的风气蔓延。评价体系的内容要包括财政资金配置的规模及结构大小、投入与产出用严格细分量化的数据来评价,用详实的数据说话。评价的方法不能靠简单的完成与否笼统的评价,一定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来完善体系,如成本效益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过程动态分析、定期与经常性相结合的原则。绩效评价体系的执行的要关配套措施也需要同步完善,不能制订与评价均为同一拨人,拒绝形式主义走过场,确保绩效评价体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2.4、建立有力监督机制

在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使监督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做到监督有据,并制度化这些行为。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财政资金的预算与支出是否匹配,各项支出的增减是否合理,预算追加及支出范围标准是否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明确地方政府财政监督职能,要关部门的权责要分清,要形成权力监管闭合回路,避免权力漏洞,加强法治,坚决摒弃人治。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督管理一定要注重投入产出比,重实效和结果,使得公共资源的资金需求得到合理配置,提高社会的满意度。地方政府要利用各种社会媒介对财政使用的监督,如开辟网站专题接受社会公众的动态监督,通过网络定期公布财政资金使用状况。

2.5、加强财政队伍建设

财政资金使用的各种法规及配套制度的落脚点为财政体系人员,只有不断的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财政队伍素质,才能使得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在财政系统内形成学习竞争的浓厚氛围,老员工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新学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互补学习不断的提高服务本领。引进末位淘汰制,积极吸收年轻人员加入队伍,形成结构合理的梯形纵队,为保障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提高智力支持。各级地方财政员工要加强法规学习和业务技能锻炼,对滥用财政资金的行为要坚持制止,严格贯彻收支相抵的预决算财政制度,确保社会各公共领域均能得到财政的均衡投入,保持队伍的纯洁性与专业性。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执政理念正在顺应时代在悄然转变,财政也逐步由建设型财政向民生型财政过渡,今后的财政资金使用将更注重效率,切实发挥公共财政应有的作用。地方财政急需转变思想,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按照地区的经济状况及民生需求,制定合理的地方财政资金预算,并严格按此来予以执行,强调支出与产出比例的合理性,平衡经济发展与财政支出的关系,为民众带来切实的实惠。

参考文献:

[1]雷钰,李敬.地方财政资金配置绩效不佳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72-76.

[2]褚兴海.新形势下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税纵横,2013(25):417.

第5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乡镇体制

一、引言

由于乡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逐渐扩大,乡镇财政问题一直存在,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因此其存在的问题一直限制着乡镇政府职能的履行。乡镇财政的基本职能是:一、保障职能;二、公共服务职能。保障职能是保障乡镇财政和村级、镇级组织能正常运行,保障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青年入伍的国家需要,保障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地方离退休遗属补助费、新农合补助等的正常发放。公共服务职能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和服务“三农”,推进社保和农村医疗,保障农村道路、水利、农田、房屋建设的顺利进行,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

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项目可分为经建类、农业类、社保类、教科文类及其他类。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问题且进行正确的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关系着乡镇农民的未来发展。

二、我国乡镇财政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乡镇财政的困境

第一,农业税的取消突出了乡镇财政的困难,导致收支不平衡明显化,仅仅依靠上级转移支付,无法填补财政缺口,导致乡镇财政陷入困境。

第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不足,难以满足乡镇财政的支出。农民大都依靠种植行业来谋生,且种植产品无特色,养殖行业不发达,其它产业相对落后,一旦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也将随之下降。农民收入不足导致了乡镇财政更加陷入困境。

第三,公共支出费用分摊制度不合理,乡镇财政需要给农民大量补贴费用,而公共财政分摊到乡镇财政上的费用却很少。

第四,乡镇机构工作人员过多,工资支出也多,乡镇财政一部分做了无用功。国家屡次采取措施来精简乡镇机构,但见效甚微,机构臃肿依旧,人员超编现象严重。为了支付多余人员的工资,乡镇财政支出过多,供养不起导致财政陷入困境。

第五,盲目建设达标工程,投入过大,不合实际。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盲目建设达标工程,脱离实际,加重了财政负担,使乡镇不但得不到发展,反而落后。

(二)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面临的问题

1. 补贴项目过多,且变动频繁。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的一系列惠民补贴项目有4项9大类20多种补贴,补贴项目繁多,各个项目划分不细,都是笼统的打入农户存折中。且发放补贴时间不一致、项目多、程序多等问题造成群众对项目不清楚。且由于资金发放时间紧,涵盖面广,部分补贴项目涉及千家万户,基层业务人员不足,工作量大,无法核实资金分配的真实性。

2. 县乡之间收入划分过于细化,体制上存在不规范和不科学等问题,促使了乡镇财政的进一步复杂化。县对乡镇的收入划分过于细化且账目臃肿,影响了乡镇财政收入的自。

3. 财政的监督和管理混乱。乡镇财政管理混乱,收支不明确,监管力量薄弱,缺乏约束,信息不通达,部门阻力和地方干预较大等。乡镇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监管”、“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监管”、“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现象,对乡镇财政公示不及时、不到位,公示变成了走形式、走过场,有的甚至没有公示,得不到合理的群众监督,使财政监管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三、我国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分析

(一)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

乡镇政府具有必要的、独立的管理事权,且事权与财权相对应。我国乡镇财政危机的存在的主要因素是乡镇政府的管理上出现了问题,财力没有花在为农民谋福利上,而是而成为了政府的提款机。只有对乡镇财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资金管理作为大事件来办,进行资金安全管理,精简政府机构,强化部门配合,保障乡镇财政资金信息通达和信息资源共享,完善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

第一,精简和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阶段我国乡镇政府职能不仅有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还有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为了乡镇更好的发展,乡镇政府应减少事权,简化职能,提高执政能力,强化乡镇的政治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乡镇政府包揽过多、干预过多的情况,由“管、收、批”向“扶、帮、助”转变,减少人员和机构,走出事多,人多的境地,进而减少财政支出,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第二,乡镇政府分权给村,实现乡村分治。我国政治体制的未来趋势是分权治理,实施政企分治、党政分治、乡村分治等体制,从中央统一治理到中央调控把握大体方向和地方自治。因此乡镇政府要分权给村,村里的事务由百姓自己投票决定,乡镇府不得干预,保证农民的基本村务管理权、村里财产决定权和村民投票选举权。只有实现乡村分治,还村民权利,信赖村民,才能更好的实现乡镇财政的资金安全管理。

第三,杜绝盲目建设达标工程。乡镇政府的政绩不要依托于不符合实际的、跟风的达标工程建设,要真正建设有利于增长农民收入的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当地情况的轻、重工业,减少对农产品的依赖,防止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影响农民收入。对各项工程的公共支出,不要过分依赖于农民,保证农民的切身利益。

第四,整合补贴项目发放批次,减少临时、突况的发生。对各种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涉及所有农民的项目,整合在一起在特定的月份进行统一的一次性发放。对独生子女保健费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进行整合发放,对退耕还林补助和公益林补整合发放,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让农民明确发放补贴项目时间和补贴金额。

第五,建立信息通报和反馈机制,为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技术和资金支持。加强监督队伍的理论、政治建设,提高队伍的素质和人民公仆意识,加强村级财政管理工作,明确乡镇财政的具体监管范围,把监管任务和责任量化、细化,健全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反馈机制进行上报,完善有关政策和规范财政管理。

(二)乡镇财政所发挥“就地就近”优势,全面监管属地的所有财政资金

乡镇财政所对惠民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要进行及时的公开和公示,并要深入到组、到户,且紧密联系和配合各有关单位、站所,把《公开信》和“一卡通”等及时发放到农民手里,确保村民的知情权。村级干部要认真核实补助信息真伪,确保上报补贴名单的可靠性,及时把补助者、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村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确保补贴资金切实、及时、安全地落实到户。同时,对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要时时核对和更新,认真做好范围内的补助资金相关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报告和建档等台账工作。最好是让村民代表参与补助资金的申报和汇总工作,让有责任心的、能力强的村民代表成立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监督小组,全程参与各项财政补贴的申报和汇总工作,且对公开栏公示内容进行核实和监督,保证补贴申报的公平、公正和补贴的正确发放。

(三)确保乡镇财政资金实现安全管理

乡镇政府要认真落实各级有关加强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实施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按照文件要求将乡镇财政本级安排的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做到全程监管所属乡镇的各类财政资金进行申报和拨付使用情况,建立健全的资金安全管理工作台账,对投入资金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和真实性的审查、核实,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反馈信息,不时对项目进行工程进程抽查并将结果及时公布在公告上和监管系统上。做好所属乡镇各类财政资金安全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管理资料的完整和真实。

四、结语

我国乡镇财政管理上基本还是稳定的,也促进了乡镇政权的建设。但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着漏洞,因此要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资金安全管理能力,加强乡镇财政之间的学习交流,不断拓展监管工作思路,开展管理工作的考核,对范围内的所有财政资金情况和农民、资产、土地、其它基础设施等进行收集和处理,建立资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只有推行切实有效的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才能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加速城乡接轨,共同加快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芳.如何加强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23).

[2]孟庆蕊.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现时思考[J].现代商业,2010(08).

[3]邹国华.浅谈如何加强乡镇财政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

第6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范文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涉及范围广,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单位预算收支体系完善的必然之路。我国财政改革重要内容是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完善的制度能提高国家财政执行力度,有利于构建公共财政管理体系。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纳入财政支出管理改革解决了预算单位滥设账户和擅自挪用财政资金问题,有利于提高财政监督水平,提高财政资金调控能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能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能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概念

原财政支付体系由分散开设账户、分散管理财政资金转向把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管理的财政管理制度就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符合条件的资金不但有政预算内资金、政府性资金,还有预算外资金。政府性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要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财政资金使用能使各部门根据预算自行决定,这样财政资金就可以由国库单一的账户直接拨付给劳务或商品供应商,就不用再进行转账结算,可以实现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认识不清楚

有些地方仍旧使用原先的资金支付方式,没有进行观念上的更新,导致地方没有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领导并没有把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另外,有关部门没有对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做积极的了解,在思想意识上仍然倾向过去的支付方式,思想上有所顾虑和担心,因此造成了有关部门的消极配合,甚至出现排斥和畏难情绪,这都是对改革的错误认知,不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信息化建设参差不及的主要表现一是现行的集中支付系统软件不够成熟,还不能真正在信息技术上有效推动改革,改革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集中支付系统软件都无法解决。二是基层单位的内部基础条件较差,也受外部环境的强烈制约。三是信息系统互不统一,互不配合和联系,各自为政,财政部门的应用系统不仅包括部门预算系统,还包括工资统发系统和非税收入收缴系统,这些系统没有进行整合,必然导致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外部系统不能进行有效的衔接,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监管力度不够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资金拨付流程的改变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行的风险系数。银行与国库清算是在各单位支付资金后,这造成了国库和预算支出监督出现分离和脱节现象,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国库部门的财政资金拨付监督权就会被银行所取代,这样行在进行清算时,若国库部门出现支付问题,行也只能是做事后补救工作。在现行模式下,商业银行开立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这种行为与我国金融制度要求不符,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归入国库集中收付体系,财政部门开出支付令之后,零余额账户才可以正常使用,这就会使商业银行无条件将资金从零余额账户上支付给收款人,就会使商业银行根据资金支付情况向人行提出清算,这进而导致了商业银行先付后收,违背了恪守信用、履约付款的原则,不符合银行不垫款的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在集中支付建设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商业银行既是追求利益的经营者,也是利益的监管者,而银行并没有把监管职责认真履行。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对策

(一)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知识的宣传,提高对改革的认知

要想提高人们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认识水平,要利用广播、视频、图片、报刊等宣传媒介加强对改革的宣传,争取获取全社会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认可和支持。做好宣传工作,一是要让财政、人行、商业银行等部门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通过宣传加强各部门沟通和交流,争取把各部门的配合工作做到最好。对试点部门来说,改革肯定存在问题,要形成协调一致的力量,一起帮助试点部门克服改革过程遇到的困难。二是财政部门要提高服务水平,工作不但要做深、做细,还要做实、做稳,企业要通过举办培训活动提高有关人员对财政资金政府体制的认知能力,让他们都能了解过去财政资金支付体制存在的弊端,让他们都能知道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积极意义,真正从思想上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引起重视,这样能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步伐。

(二)建立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网络信息化系统

针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缺乏网络信息化建设资金和硬件设施问题,各级政府应根据预算计划来合理拨出资金,为网络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企业要引导工作人员积极学习网络信息化知识,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化操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步伐,促进改革纵深全面发展。企业要引进新型的现代化电子技术和设备,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各个应用系统充分联系起来,提高系统规划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实现系统和外部环境的有效连接,实现资源共享。

(三)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监管体系

提高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电算化水平能有效促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所以构建完善的财政监管体系很有必要,财政支付信息网络平台要在财政部门、国库支付部门、商业银行之间建立,各部门互相配合,才能加快资金运转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透明性。建立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监管体系能全面把握和监督资金流向,对资金用途进行合理审核,可以实现对资金的有效跟踪,能明确资金支出是否是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能明确资金是否是由预算单位支出,能明确资金是否及时准确的划拨支付。依托一体化网络建设,可以定期开展对银行零余额的检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不仅能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安全系数,还能提升国库集中支付监管水平,发挥人民银行的国库监管职能。国库集中支付监管体系的监理和完善能确保资金安全,实现资源透密、共享和监督,规范了国库集中支付行为。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推进实现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公务卡制度的推进促进资金使用更加规范,使收支信息不仅实现了透明化,还实现了公开化和完整化。财政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的调控为信息和资金的流通提供了保障,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未来发展之中,我们要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加强对单位会计核算的管理,这样能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完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各个任务。

参考文献:

[1]杨仲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0(04).

第7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监管;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行政单位的财政资金是从纳税人手中收取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职能工作,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社会的资金。资金使用合理与否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官员、社会公众以及专家学者都关注资金的的使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行政单位的财政资金的监管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的问题

第一,资金监管意识淡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首先问题是监管人员的监管意识淡薄。导致这一原因同我国的历史有关。具体来讲,监管意识的淡薄是由之前的计划经济制度造成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产生了“路径依赖”,形成了“重核算,轻监管”的不好倾向。企业对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没有太大重视。这种不好现象使得工作人员监管意识淡薄,影响到了他们对资金监管的重视。

第二,专项资金管理不善。目前,我国的一些行政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不善,导致财政资金流失。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专项资金预算不到位。一些单位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不完善。例如,有的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没有统一制度,导致管理的混论。另外一个原因是专项资金的负责人监管意识淡薄,甚至违法法律法规,私自挪用专项资金。这都导致了专项资金的流失。

第三,资产管理存在漏洞。除了资金监管意识淡薄和专项资金管理不善职位,目前我国行政单位财政资金监管也出现资产管理存在漏洞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单位资产管理混论,没有建立管理责任制,对资金的支出缺乏有力的监管。另一个是对资金的使用没有科学合理的预算。这也导致了资金乱用的情况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完善探讨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突出表现为工作人员资金监管意识淡薄、对专项资金管理不善以及资产管理存在漏洞。这些都导致了资金流失。这种情况不利于资金合理使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此,文章提出几点措施,以完善资金的监管。

第一,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专项资金的使用涉及到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专项资金具有规模大,资金使用效果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避免它的流失。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监管意识。相关工作人员要意识到专项资金的重要性,认真做好监管工作。二是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每实施一个项目,均由有关部门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以便提供它的使用效率。三是加强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在使用完资金后,我们要对自己使用效率进行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二,提高行政资金使用效率。要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资金得以合理正确的使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在资金管理方面,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避免他人过分使用甚至挪用资金的情况出现。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所以,我们可以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资金监管之中。例如,我们可以建设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金监管信息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建立严格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这一严格的制度,保证资金得以有效合理的使用。

第三,发挥财务管理的核算与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会计结算中心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运用核算与监督方法,控制费用支出、平衡各部门经费支出。制定单位用款计划,核算系统实行会计和部门预算两维核算,彻底改变单位传统统收统支的习惯,建立“有指标才能使用资金,按照指标使用资金”的观念。强化单位内部相互监督的职能,制定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控制制度,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实行资金统一管理,执行单位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财务和审计部门对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对违反财务制度及有关法规的行为严格查处。

第四,建立科学完善预算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预算有利于行政资金的监管。有效的预算可以防范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做好预算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喜欢预算的编制,建立有效的编制体系。通过建立合理科学饿预算,从源头上避免了资金乱用的情况发生。

第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事业单位要对负责资金监管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这可以有效提高资金的监管力度。另外,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事。同时,通过培养,要强化工作人员的监管意识,让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使用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我国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管却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工作人员资金监管意识淡薄、专项资金管理不善以及资产管理存在漏洞。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为了更好监管这一资金,我们可以从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提高行政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务管理的核算与监督作用、建立科学完善预算监督机制以及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等五个方面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于坤.浅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风险控制与防范[J].经济论丛,2010(5).

2、王玲.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对策[J].现代商业,2007(1).

第8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监督;应急财政;有效性分析

我国应急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五个部分。第一是预备费。这是按照预算规模提取的资金,用于难以预料,年度预算执行中需要安排的部分支出事项。第二是转移支付。即财政部门每年根据前一年真正的花费来安排对国内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的救济资金,财政部门要负责准备中央应急资金应急拨款,用于帮助基本生活困难的受灾群众。第三,缩减预算,支出节约资金。比如2008年财政部通过依法调整中央预算等方式,压缩中央国家机关公用经费700个亿用于抗震救灾。第四,捐赠资金。社会各人士无偿捐赠资金。第五,国际援助。国际社会面对其他国家面临重大灾害时,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向其提供紧急援助。我国应急财政资金来源广阔,数量庞大,管理和监督都会相对复杂,这也是现在国内应急财政资金监督存在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比如监督应急财政资金的不同内容上就会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这会在后面的内容中进一步分析。

一、我国应急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力量不恒等

我国关于内部监督应急财政资金十分重视,财政机构内部设有监督机构,比如监督局和专员办等,在应急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全程监督,但是事实上财政机构常常没有弄清楚应急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的不同之处,对于应急财政资金的管理应该是针对于业务部门筹集、分配、拨付、使用资金的行为,而管理则是对这些项目的监督。另外,在内部监督中也常常忽视相关使用单位对应急财政资金的监督。而对于外部监督重视程度本就远不如内部监督,但是在外部监督中,又只较为重视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对于社会性质的监督不够重视。人大、审计、司法的监督力度近年来不断加强,确实对应急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起到较大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社会性监督的力量是不需要的。我国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人民群众在当下已经具备了更高程度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素质和意识,并且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信息的快速、高频率的互动也就更需要人民群众与国家之间的更高程度的互动。重视社会监督的重用,比如在新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公开应急财政资金的运行使用过程和信息,能够对应急财政资金的使用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提高使用应急财政资金的公平公正客观和合理合法合规性。

(二)监督重点存在偏差监督的内容

笔者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点是按照资金的来源划分,分为财政资金和社会性公共资金。在前面已经提到我国应急财政资金来源的广泛性,除了财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安排的资金(即财政资金),也有社会各界的捐赠资金等(即社会性公共资金)。我国由于在应急财政性资金中政府财政资金比例较大和体制内部监管成本较低的原因,重视财政资金的监督而较为忽视社会性公共资金的监督。事实上,自从2008年的5.12大地震后,社会对受灾地区捐赠的热情高涨,金额巨大,这就要求国家对社会性公共资金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在社会捐赠的社会性公共资金包括捐给相关事业单位(比如红十字会等)和捐赠给第三方公益机构的公共资金。第二点是按照过程来划分。应急财政资金需要筹集、分配、拨付和使用四个部分组成,但是我国重视监督应急财政的拨付和使用,忽视监督它的筹集和分配。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公共危机的应急,监督机构在资金如何、是否及时拨付到相关机构上和是否存在使用应急财政资金违法违规行上都是重点关注,严格监督,但是没有应急财政资金的筹集和分配,就不需要谈什么拨付和使用了。应急财政资金的监督不应该是短节的和片面的,这是一条完整的监督线。我国应急财政资金的筹集和分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规范化应急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制度。

在前文中的应急财政资金来源里提到是由政府的预备费中安排应急财政资金,但是实际上不论是地方还是中央的财政预备费都存在一定不足,是应急财政资金的筹集缺少保障。另外,我国没有相应的社会捐赠制度,面对灾害应急时的捐赠政策没有相对应服务,由近年来红十字会面临的尴尬处境愈发显现我国需要完善相应管理措施,加强监督,树立起公众对政府和相关事业单位的信心。第三点是对监督内容的性质来划分,我国目前的应急财政监督主要是看中应急财政资金的合规性。这就是说相关部门在监督应急财政资金的使用时,重点关注在筹集、分配、拨付、使用过程中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比如是否违反政治财经政策或者纪律,是否出现贪污挪用等腐败问题。对这些过程和问题的监督固然重要,但是却忽视了拨付使用的后续步骤(即应急财政资金的有效性)却是不行的。应急财政资金的根本性质就是用于应急上,如果应急财政资金没有起到发挥它的作用,那么设立的这项资金也就失去了他的存在意义。所以在监督应急财政资金的合法合规性的同时,一定要强调、突出对应急财政资金的有效性监督。

二、加强监督的措施及注重有效性

(一)加大薄弱环节监督,结合监督力量

我国对应急财政资金的监督力量有强有弱,有多有少,加强薄弱环节监督力量,各种监督综合统筹,共同监督。第一,保持内部监督的力度,加大外部监督。财政部门内部对应急财政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比如再去当地财政监督机构检查本地应急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拨付和使用详情,以及派财政监察员进行检查,避免地区机构勾结包庇。重视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建立平台供相关部门和社会查看。第二,加大内部监督中的相关单位对应急财政资金的监督。内部监督中相关单位在应急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拨付和使用中也要起到监督作用,提高警惕、认真对待应急财政资金的监督工作,不包庇、不纵容。第三,内外监督结合,政府社会统一监督。财政部门的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一体,审计部们从外部进行跟踪审计核算,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组织解决,确保应急财政资金到位和有效使用。

(二)监督内容全面兼顾

我国目前对应急财政资金的监管在内容上处于一个相当不全面的地步。对于应急财政资金和社会性公共资金的监督,对筹集分配和拨付使用的监督,对应急财政资金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监督都存在此重彼轻,这重那轻的不均衡现象,所以加强对应急财政资金的监督从客观角度来讲是对应急财政资金提供有利措施,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加强财政资金与社会性公共资金兼顾监督是面对财务部门对社会性公共资金的监督力度不够这一问题的措施。社会性公共资金相较于财政资金来说的确较少,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思想意识的升华,社会捐赠数额也越来越大,政府应该尽早制定规划出相关的政策和条款,利用好这一笔资金。事实上自2017年前红十字会一系列负面消息的的确确影响到了社会群众对国家此类机关的印象。财务部门和各相关的事业单位要认清现状,加大对社会性公共资金的监督力度,树立一个公正、廉洁、明确的形象。第二,筹集分配与拨付使用兼顾监督。这四个部分是应急财政资金的流程,加大对筹集、分配的监督力度,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资金的使用上,对他的来源要制定出更加明确的计划方案,使应急财政资金得到保证。第三,合法性合规性与有效性兼顾监督。应急财政资金的有效性是要求钱不仅仅合理合法的发放到有关地区部门单位,更是要钱落到实处,办成实事,把资金转换成效果,让人民获得切实的好处,帮助他们。

三、结语

国家的应急财政资金是国家应急体制中的相当重要的部分,所以需要专业的细致的管理,而目前对应急财政资金的管理存在问题,那么加强对此的管理就是相当必要的。本文对应急财政资金存在的问题,给出的建议对策,以及在此之上对应急财政资金加强管理进行的有效性分析,切实说明加强监督对应急财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俏彬,刘敏,侯东哲.我国应急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框架设计———基于重大自然灾害的视角[J].财政研究,2011(09).

[2]冯俏彬,李洪,侯东哲.日本救灾的资金保障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写在日本3.11特大地震之后[J].经济研究参考,2011(27).

[3]冯俏彬.基于公共财政视角探析巨灾保险设计[J].地方财政研究,2012(02).

第9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财政;支出;监管;机制

一、目前专项资金支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是有项目预算,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项目未实施,预算款无法拨付。

(二)专项资金在多个环节滞留。因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的链条较长,管理不规范,监督跟不上,导致专项资金(含上级专款)在市财政、主管部门和各乡镇滞留严重,随着滞留时间的延长,专款被挪用的可能性和风险就越大。

(三)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截留挪用专项资金虽然数额不是很大,但性质比较恶劣。部分单位收到专款后没有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使用资金,而违规用于弥补经费不足或者发放职工工资、补贴。

(四)专项资金配套不到位。由国家财政出大头,地方财政出小头对重点资金、重点项目予以扶持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很多地方预算后已无财力进行再分配,对全力争取到的重点项目,不能及时足额按比例匹配资金的已不足为奇,且有扩大之势。

(五)专项资金结余沉淀。有的单位项目已完成或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项目中止、撤销后,没有及时将专项资金缴回财政,个别单位还将结余款长期存放在银行,赚取利息以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此外,现行的预算批复时间与预算执行年度不相匹配,为赶进度完成年度预算,年底集中下指标,仓促拨款、突击花钱,资金安全存在隐患,财政资源闲置浪费。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既涉及体制,也涉及管理。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还未到位。从目前财政管理体制上看,还依然存在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不够匹配;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财政部门与职能部门在资金分配和资金管理上责权不够统一等问题。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看,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尚未真正改革到位。

(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以及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三)财政支出管理的透明度不高、信息不对称。

(四)科学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有待加强。

(五)财政违规成本较低,责任追究缺乏力度。目前,《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够明确具体或缺乏规定,在经济责任追究上,也普遍存在处罚偏轻,或难以实施处罚的现象,特别是资金使用结果与资金分配相挂钩的奖惩机制尚未严格建立起来,难以达到惩戒效果。案件移送机制尚待加强,很多问题严重的责任人没有得到严肃追究,甚至“明处理暗保护”、“明降暗升”。

三、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必须尽快建立起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

(一)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强化财政监督与预算编制、执行的衔接,建立起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互为印证的密切联系。

(二)积极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增强预算刚性。1.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按照“透明”财政和政务公开的要求,完善预算分配决策机制,坚持重大财政政策、重大支出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资金分配必须制定分配办法并事前公开,严格分配程序,规范分配行为,提高分配的透明度,增强利益主体的相互监督,防止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暗箱操作”问题的发生。2,.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按照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的要求,加强项目库管理,细化项目预算,为增强预算约束力和加强监管奠定基础。3.要进一步做好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的规范管理,堵塞专项资金监管上的漏洞。建设类专项资金的拨付一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其他专项资金适合国库直付的就实行国库直付。专项资金支出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一律按政府采购管理程序办理;属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必须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并按基本建设程序严格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等环节管理。4.积极创新项目支出和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方式。研究改进项目支出和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的时间流程,尽可能将编制时间提前,并由人大常委会采取适当方式授权,提前预拨资金。加快审核,加强执行管理,均衡资金拨付进度。

(三)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严格责任追究。1.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措施,及时遏制专项资金监管上存在的问题。要扎实开展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当前要以检查和纠正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为重点,坚决查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重点检查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以及扶贫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检查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切实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2.严格责任追究和移送制度。加大对违规问题责任人员的处理处罚力度,继续坚持并规范将违规责任人移送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司法部门处理外,对领导干部的财经违规行为,要移送组织部门备案和处理;建立健全部门、地区和单位的利益追究机制,严厉惩罚违规获取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3.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优势,统筹安排好监督检查工作,合理调配力量,既要保证监督检查的覆盖面,又要尽量减少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要坚决制止和纠正。各部门要通过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对专项资金强有力的监管合力,保证专款专用,保证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4.完善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和通报制度。将监督检查计划、检查结果、处理处罚决定、整改意见、对策建议等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强化执行处理处罚决定和落实整改意见的反馈制度,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并会同有关事权部门搞好联合督查,确保整改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