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高中音乐完整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音乐完整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音乐完整教案

第1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一、 记成功之举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表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明确性,音乐教学基本上不能依靠讲授的方式来完成,因为教师的感受不能代替学生的感受。应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变演讲式为讨论式,即让学生听,不忙于讲解,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各自讨论。最后,教师再就大家谈到的共性观点、个性观点以及乐曲所表达基本意义范围加以归纳,最后形成一定的观点,不轻易否认个性观点。这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信心倍增,学习热情高涨,课堂讨论气氛十分热烈,学习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通过讨论方式得以解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习轻松,学有所获,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师也教得轻松、愉快。

二、 记教学灵感

把教学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有的学生在欣赏《梁祝》时双手模仿演员一手持琴,一手拉弓的样子摇头晃脑、自我陶醉。由此我想到,高中音乐欣赏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欣赏,而应将其放大――由欣赏而带来活动。动是学生的天性,不可抹杀学生欣赏音乐时的无意识的动作,那可能是某种真情的流露。因此,对于课本中一些利于用形体表达乐曲内容的应尽量让他们参与到音乐中来。尽管看上去有些乱,但同学的情绪十分高涨,学生能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课后同学们说这节课真带劲!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此,课堂教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取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三、 记败笔之处

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疏漏之处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如在欣赏某些作品时习惯上先分析曲式结构,对重要部分的和声进行分析,以求得学生对作品从理性上有个把握。但我发现我在讲台上津津乐道,而学生两眼茫茫。后来我想了想,难怪他们的茫然。对于没有系统学过音乐理论的普通高中学生来说,曲式结构如何、和声如何,他们的确难以理解,讲得越多反而越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下我问学生,我这样讲你们感觉如何?有学生说,我们雾里看花,什么呈示部、什么和声……我们听得很累。我记下他们的反馈意见,认真反思。是的,即使系统学过音乐专业理论课的学生也不一定能搞清楚有些曲子的结构,何况没学过的呢?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尽可能少讲过于艰深的理论,而是从音乐的音响、节奏、色彩等感性方面入手,课堂上的状况大大地改变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了,我讲得也更加有信心了。

四、 记学生独到见解

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慧火花及学生的感受,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准备。无论是作曲家的一度创作,演奏家的二度创作,音乐的想像始终贯穿始终。而且音乐的想像是在已有感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人的重新组合,使曾有的表象在头脑中创作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欣赏一些曲子时,笔者没有告知学生曲名,乐曲表现的内容、主题等,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联想,阐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结果,答案千差万别。不同的人听了同一首作品产生的联想和想像存在着很大差异。我把一些有代表性的见解记录下来,加以整理,然后在不同的班级将各班同学阐述的不同观点通过老师的嘴进行交流、讨论,使一个小课堂变成一个大课堂,使有形的小班级变成无形的大论坛。这样往往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2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关键词:积累;灵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47-02

2009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了两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旨在进一步提高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本人作为比赛的亲历者,经过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评课和片段教学等各环节的历练,从中得到收获,认为教师若不能在日常教学中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提升教学理念,教学将会停滞不前,无法与时俱进,课堂上也会出现疲于应对的情况。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只有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不断的积累,才会在片段教学中体现教学的学术价值。在此本人就谈谈如何做好教师技能大赛高中组音乐学科的片段教学。

一、合理调动教师有效资源,发挥团队优势,做到有的放矢

“片段教学”是考查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的最佳形式。一般来说片段(片断)教学就是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到十五分钟。片段教学要求的是对新课程内容标准的熟练掌握,不仅要求参赛教师要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要清晰流畅,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同时也考查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和自身业务能力,这时教师平时积累的功力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赛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渠道,多方收集优秀课堂教学视频资料、优秀教案、成功案例等有效资源,认真揣摩,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迅速提高自身的专业和业务水平,但是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毕竟有限,那么在准备参赛阶段需要本组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利用每位教师的长处,对选手加以辅导和训练,在校内提前模拟,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评课、特别是片段教学上进行练习,多上公开课,其他教师集中进行点评、提意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使参赛教师具备足够丰富的知识和自信的心理。只有在语言表达上经过多次的锤炼,自身的专业技能经常地的进行锻炼,片段教学就会充分、自如、创新。

二、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用三维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

比赛中,由于现场准备时间紧迫以及虚拟学生现象等因素带来的紧张感,加上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一节完整课的教学设计,本身就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在这样的比赛环境下,15分钟的“片段教学”很难出现经过精心准备、反复提炼的语言,那么参赛教师应该熟透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做好片段教学设计并且巧妙运用,应用三维目标定好片段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教法可以体现教学理念,是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步骤则是教法的具体操作程序,安排好步骤可以使教学过程清晰合理,有条不紊,富有层次感。

三、熟悉教材,体现三维目标,突出学生主体,亮出个人精彩

片段教学不仅是对教师心理素质的考验,更是对教师日常教学积累的综合考验。教师在比赛中不仅要明确教学的片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要在实际开展片段教学过程中做到语言表达准确、课堂组织得当、师生互动沟通有效。

首先教师在片段教学中,教学目标用三维目标来制定,设计出清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做到重难点突出。比如高中音乐鉴赏人音版第五单元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在设计本片段的教学目标时就应该明确聆听《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重点是聆听印度音乐《欢迎》,感受印度音乐的独特风格,体验其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理解其与当地人民的地理、民族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密切关系;难点是:1.印度音乐独特的风格,2.克隆宗的特点。教师在片段教学中介绍作品时,应该要有取舍且重点突出;先简要介绍东亚及东南亚音乐这两个内容和特征,衔接的语言要明确,关键词要突出,然后根据事先设定的主线,把亚洲传统音乐的重点定位在印度音乐的介绍上,突出主线,再加上本节课的创新部分:印度音乐的哼唱体验(波浪形、螺旋形、倚音和鼻音),做一次旋律比较,如图:|133|321|23|和|13 23|232332321|21223|,还可以对印度舞蹈进行简单讲解与体验,让听者感受到其独特音乐的渊源和特点;也可以带动学生哼唱印度尼西亚歌曲《星星索》,模拟让学生想象坐着小舟在海面上荡漾,用手掌表现小舟起伏的节奏来哼唱,从而感受到歌曲的特点。

其次片段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片段教学时应模拟课堂语言,不能全程侃侃而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共同参与,完成教学;应虚拟师生的互动,让人觉得教师就是课堂中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最后要亮出自己的精彩。适时适度的体现出自己的个人风采,如果自己的专业是声乐、钢琴或舞蹈,那么就可以把看家本领亮上一亮。比如直接演唱歌曲、模拟带动学生演唱课本中的作品、弹奏一段乐曲或者跳起印度舞等。

四、不断反思,层层递进,多种磨炼,促进片段教学的积累

第3篇:高中音乐完整教案范文

在所有比赛内容中,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评委打分占比赛权重的20%,部分学科更多。按照“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规程”的说明,“课堂教学”项目的比赛可以按常态教学的方式组织,也可以按模拟教学的方式组织;比赛时间可以是整堂课,也可以是教学片段。考虑到“大赛”选手多、项目杂、时间紧,大多数学科采用说课、片段课或模拟教学的方式。如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都为说课,时间10分钟,回答专家提问时间为3分钟;小学、初中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中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为教学设计中的20分钟或25分钟片断课。更多的学科采用模拟课堂教学方式,由于各自学科情况不一,模拟课堂的用时有长有短,如小学语文、高中历史等为30分钟,小学科学、小学数学等为25分钟,其他学科大多数为20分钟或15分钟。也有个别学科为常态教学的方式。

在采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形式的学科中,对模拟课堂比赛的说明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无学生,选手面对评委上课,但不与评委互动;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中,体现教学设计,展示教学课件。选手按指定的课题备课,用统一提供的教材和电子素材包独立备课。选手课堂教学的课题需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的课题一致。本文重点对模拟课堂作一番探讨。

模拟课堂教学,也可叫模拟上课或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教师、专家)上课。上课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要求教学环节要完整,只是省略了学生活动的过程,但学生活动的内容和结果还要上课者用语言表述出来。根据开展“模拟上课”的目的,大致可分为两类:教学研究型和选拔评比型。教学研究型“模拟上课”,指通过上课研修教学实践,引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和反思、诊断技能等,目的在于培养教师、促进教师成长。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校本教研的集体备课中;选拔评比型“模拟上课”,是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在选招“新”教师或进行教学评比时,为了全面考核参加者的教学能力所采用的一种上课方式,常与课堂教学设计(写教案、制作课件)结合进行,有的还会安排一定时间的教学答辩。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采用的“模拟课堂教学”就属于选拔评比型模拟上课。

模拟上课、无生上课教研活动与常态教学、有生上课教研活动有何不一?除了有无学生这一最明显的区别外,其他的不同主要在于:

一是教学的场所、对象不同。“有生上课”时,教师是在真实的课堂上上课,“模拟上课、无生上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比较灵活,避免了场所的局限性。“有生上课”时教师面对学生,“无生上课”时面对的是同行或专家。

二是观察、研究的对象不同。“有生上课”的课堂上,我们观察、研究的对象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以学为主。“模拟上课”的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即教师如何教,如果是教学研究型“模拟上课”还要考虑为什么这样教和怎样改进教。因为学生活动的过程已省略,所以对学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但上“课”者仍然应精心设置问题,并预测学生活动的结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想好应对的策略。

三是目的不同。常态教研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也为管理者评价教师、制定校本教研计划等提供依据等。“模拟上课、无生上课”活动的目的,如果是教学研究型“模拟上课”活动,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培训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等。如果是选拔评比型“模拟上课”活动,则直接目的是通过考察选手的外在的能力素质,包括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板书板画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等,来区分选手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当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此看来,作为选拔评比型模拟上课,既不同于教学研究型模拟上课,也不同于常态教学的方式。那么作为青年教师要在各级各类的评比中秀出自我,要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就要在新、巧、演、秀、实等方面做文章。

一、新

模拟上课在无生的情况下进行,在唯有评委老师的环境下,无生上课是极大的挑战。为了获得评委的好印象,导入是关键的一步,所谓的第一印象就来自于你独一无二的导入。由于组织方统一提供电子素材包,选手都面对相同的文字资料、音频、视频等,这就要求选手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力求秀出不一样的导入。为了导出特色,在统一提供的电子素材外,选手还可以“寻找”合适的故事、诗歌、名人名言、社会热点等作为导入的素材,这对选手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文化底蕴要求非常高。选手只有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语,才能在上课之初就抓住评委的眼球,引起评委的兴趣。

二、巧

组织方统一提供的电子素材,往往内容非常详实,涉及的领域较多、范围较广,如何在短短的3个小时内完成对材料的再加工凸显你的优势?这就需要选手对资料重新整合,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表现选手深厚的学科素养和独到的眼光。由于评委不能看到学生的现场表现,所以容易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角度去”判断”老师的课,所以讲课时不宜“过细”,可以适当挖掘教材深度,关注重难点的把握,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过渡。选手通过对教材深度的巧妙挖掘,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递进和展开,来紧紧抓住评委的关注点,这或为“讨巧”。

三、演

模拟上课、无生上课又可称为“演课”。选手要同时扮演截然相反的两个角色:老师和学生,实现在两个角色间的完美转身。在预设时,选手就要把学生的参与作为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考虑。学生的答案通过角色转换由自己说出,可以通过语速、语调和自己的点评适当区分,但也不能惟妙惟肖,因为“演课”毕竟不是表演。由于没有学生,“生成”无法谈起,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适时犯错,在疑难处犯错,在思维节点犯错,一来活跃模拟课堂气氛,并充分调动评委的注意力,二来通过选手对“学生”犯错的处理,体现课堂教学的弹性和张力,从而演出模拟上课的“真实”。选手对“学生”错误回答的包容性评价,对生成性资源的即兴再开发,对学生思维误区的顺势利导,必定能够得到评委的好感。当然,这一切离不开精心的预设。

四、秀

无生上课是一种模拟课堂情景下展开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在想象中认为有学生,甚至可以把评委当作假想的学生。要注意眼神,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的眼神能让人看出你的自信。提倡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地做些动作,通过目光、表情、手势、姿态等态势语言来表情达意。语言表达要规范、清晰、流畅、生动,只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要处理好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关系。美观、规范、直观的板书既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知识的建构图。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漂亮的板书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舒服和佩服。由于“大赛”选手众多,参赛老师既要比出课堂精彩,也要秀出个人魅力。一个能够在无生上课中“秀”出自己的老师,我想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也会“秀”出学生。

五、实

如果说现在学校部分老师的公开课有作秀的嫌疑,那么,模拟上课、无生上课更像“课堂秀”。参加“大赛”的老师,在模拟课堂中既秀出自己又避免作秀,要抓住一个“实”字。要把模拟课堂当作真实的课堂,眼前虽无学生但心中自有学生。为此,无生上课同样要体现对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落实。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倡导探究性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保持良好情感氛围,重视情感渗透等等,这些在教学设计中都要有真真实实的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要做到“点”“线”结合,既要知道本节(框)内容在本章、本册、本学段中的地位、前后联系和教学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又要把握住本节(框)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读懂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意图,以便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力求重现真实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学生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转述”。对于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可以通过教师自己(或转述学生)的语言和动作,给人以真实课堂亲临其境的感觉。老师所设计的情境、素材、教学活动也必须符合实际,这些设计在真实的教学中必须是可以完成的。总之,只有在真实基础上的模拟上课,才能秀出课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