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经费分配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的预算管理作为学校资源分配的最重要手段,是支持大学发展战略的一个先决条件和保障基础。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大学能否健康良性运转,能否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和工作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高校应该“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在国家及社会各界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我国高校收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以及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的宏观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通过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管理经验,逐步在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发展目标。
下文将重点介绍笔者作为行政人员在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简称UW)访学培训期间了解到的美国公立大学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的相关内容,并对我国高校预算管理改革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二、UW预算管理体制特色介绍
(一)权责明晰、富有效率的治理结构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美国公立大学,UW的治理结构具有相当高的代表性。涉及预算管理和资源分配事务的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角色:大学董事会、校长(教务长)、教授议会、各主管副校长(副教务长)、学院院长(分校校长)、计划与预算管理办公室。
各部门在大学预算管理中发挥的主要功能如下:
1.大学董事会。大学董事会作为学校预算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对学校预算分配方案、重大投融资项目(发行债券、工程建设、物业收购等)、学费标准制定等重要事项进行审议决策。董事会主要由享有社会声望、具有相当高专业素养且热爱教育的校外人士组成。董事会里面再分设若干委员会,各司其职。例如财务、审计和设备委员会的董事会成员对预算、财务等相关事项具有表决权,其他董事无表决权,但可以对相关事务进行质询、提出意见建议。董事会通过定期举行会议形式对各类重要的大学事务进行审议决策,董事会在履行职能时会避免对大学内部微观管理和运作,特别是学术科研方面的直接干预,以给予校长和学者们足够自主的空间。
2.教授议会。教授议会是将大学作为学术共同体,体现教授治校理念的一种制度安排。议会主要对大学预算草案提出建议。绝大部分议会成员由教师选举产生,名额按各学院教员人数比例分配;也有部分为当然产生议席。议会下设执行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各类具体事务。议会及各委员会通过定期举行会议形式进行所负责事务的审议决策。
3.教务长。UW设有教务长一职,教务长同时兼任执行副校长。教务长是学校内部具体管理教学科研两个核心业务的最高负责人,在校级领导层中会依照职能划分为副校长和副教务长两种不同岗位,部分副校长同时兼任副教务长。基本思路是与教学科研直接相关的业务领域由副教务长来分管,各类行政事务由副校长分管。为确保学术活动作为大学事务的核心,UW的计划和预算工作由教务长负责,下设具体管理该项事务的副教务长。与此同时,设置了一名资深副校长,分管财务和设施工作。UW的预算和财务管理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事务,预算管分钱,根据学校战略规划和工作计划做好资源分配;财务管用钱,依照法律法规做好内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学院院长、分校校长。UW采取了扁平式的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架构,学院院长、分校校长直接向教务长负责,跟副教务长处于同一管理层级。院长对本学院内部预算经费安排及各项事务具有非常高的管理自。
5.计划与预算办公室。UW的计划与预算办公室负责预算管理相关的具体事务,下设运行经费预算组、资本项目预算组、院校研究和数据管理组、校园规划组以及行政内务管理组。
(二)公开透明、精细完善的管理体系
UW的预算管理按经费使用性质分为运行经费预算和资本项目预算,按业务层级分为州一级预算和校内预算。制度规程公开透明、精细完善在UW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为其实现高水平的预算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1.运行经费预算和资本项目预算
UW根据州一级财政预算管理及拨款模式,相应的将学校预算划分为运行经费和资本项目预算两大块。
(1)运行经费预算:UW的运行经费预算主要对州运行经费拨款、学费收入、科研经费等运行经费的收支进行测算,结合学校战略规划和工作计划在校内单位间做好资金分配。运行经费预算采取基数加增长(调整)模式。学校根据对下一财年各项运行收入的综合测算,预计总盘子的变化额度和比例,在本年资金分配基础上,对校内各部门按不同的比例调整下一年的预算安排。调整的基本原则是,紧密围绕战略规划及工作计划,优先保障教学业务和学科建设等中心工作。与此同时,教务长掌握着一定额度的过渡基金,用于补助和支持个别学院部门一些重要且迫切的项目得以顺利开展。UW的校院两级全成本预算管理模式相当成熟。运行经费直接下拨到学院,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设施占用经费打包在一块,由各学院自行统筹安排。运行经费不存在通过学校职能部门二次分配的情况,职能部门的定位更多是以为教学科研单位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为主,各部门同样是统筹安排自己所获得的运行经费。
(2)资本项目预算:UW的资本项目预算是与运行经费预算独立开来的,主要对基建、大型修缮等项目进行规划和资金分配。UW根据大学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各校区长期(20年期)总规划,制定了一个10年期的资本项目规划,并进行动态的调整。资本项目预算组会定期与各个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会,共同研究各单位提出来的发展思路及建设需求,结合学校所能取得的资金规模,做出各类资本项目安排的先后次序,供学校领导层进行决策。在公开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先进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下,资本项目预算组可以把基础工作做得非常深入细致,他们既能清楚的掌握各单位现有房源设施的具体情况,也能清晰的了解到学院招生规模变动、学科建设发展、科研团队引进等各种增量影响因素。因此,一方面他们能帮助学院去弄清楚哪些需求是真正最为迫切的,并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另一方面,他们也能为教务长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决策依据,提高了教务长跟院长在预算分配上的博弈能力,使得最终制定的预算方案更契合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也更具公信力。
2.校内预算主要流程及应对财政困难的改革思路
UW根据对州拨款、学费等各项收入的测算,以收支平衡为原则制定校内预算。校内预算的主要流程是:教务长向院长、副校长、分校校长分析下年度学校面临的财政形势,并提出调增(减)比例的初步方案――院长们根据调整后的预算数据,提交本单位预算陈述,包括对上年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收入变化后可能对本单位业务的影响,应对措施等――教务长组织院长们就各单位提交的方案进行数次集中磋商讨论,以决定最终的分配方案――根据讨论的结果,对原方案进行调整后,教务长向理事会提交全校预算草案――理事会审议通过预算草案,并正式下一财年的预算方案――学校预算部门据此进行拨款,各单位按工作计划使用经费。
自2009财年以来,UW开始面临着州拨款连年削减的财政困难,这也直接影响到校内各院系部门的维持和发展。UW应对困难的基本思路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例如增大课堂规模、取消部分课程、搁置新学科建设项目、裁减教职员、缩减业务环节等。事实上,面临的财政困难也给UW带来了改革的良机。2011财年开始,UW开始推动两套绩效评价方案 ,一是针对学术单位开展“项目评价方案”,要求各学院对本年及未来一年本单位开展的学术项目(主要为教学和学科建设)实际效果进行评价,重点放在对各单位取得的学术成就和社会效益的考核;另一个是针对行政单位开展“组织效率评价方案”,要求行政单位拟定所在部门通过流程再造以节约成本的具体方案,并对实际的工作效率进行评价,重点放在对各行政机构组织效率的考核。这些绩效评价的结果将直接与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挂钩,因此校内各单位都相当的重视,主动去思考如何更好的改进业务流程、提高项目绩效,自然也就提高了整个大学的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三)功能强大、数据完善的信息系统
UW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拥有技术力量雄厚的系统开发和维护队伍。UW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已经搭建了包括预算、科研经费、薪酬、采购、资产、档案等多个财务管理子系统,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互联互通。UW的预算管理子系统最为突出的几大特色包括,一是与校内教学、人事、学生事务等非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基础数据共享,大大提高了预算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二是UW借助该系统对预算事务进行了流程重组,预算申报、汇总、审批等各环节实现了无缝对接,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节约了管理成本。三是在决策支持方面,设计了强大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模块,能够根据大学各级管理层的不同需求,简便灵活、及时准确的生成各种管理者报表和预算分析报告。
【摘要】企业类科研院所对科研经费实行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使得企业顺利通过课题验收,并有效促进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政府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科研经费紧张、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等一直是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及判断课题经费使用的准确性,一直是个大问题。为此,就如何加强课题经费的管理。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经费来源的多样化
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加强,科研经费来源趋于多元化,经费数额也大幅上升,已成为科研院所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强调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全力争取科研课题,而对正确使用科研经费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科研经费从根本上讲是国家财产,理应遵守国家财经纪律的要求,用活用好科研经费对科研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防止经费滥用,减少不必要开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增强政府对科研事业的管理能力。 避免形成了“重争取,轻管理”,形成促进科研院所可持续科研的意义。
二、 经费管理的合理化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研发部门,对项目研发的立项审批、研发实施、中期检查、经费管理等实行全过程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贯穿科研课题(项目)的全过程,尤其在研发实施阶段,从立项审批阶段的预算,到为实现课题(项目)目标而开展的各种项目活动实际发生的成本开销,直至课题(项目)完成结题验收经费决算,课题(项目)经费管理应达到多赢格局。对科研课题(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的绩效评价。
三、 经费制度的完善化
在课题(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课题(项目)承担单位应对课题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定期检查,使课题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1) 建立健全有关制度,经费开支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有专职财务人员负责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设立课题(项目)经费开支明细账,用于财务人员记录该课题经费实际开支情况,便于课题(项目)组掌握开支状况,也是作为课题(项目)验收检查依据。
(2) 企业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遵守内部控制文件的各项规定,取得合法有效的发票等原始票据,严格审批手续。审批经费开支应按有关规定,做到既有有关负责人审批,又有经办人得签章,使每一笔开支均有完整审批签章手续。
(3) 课题(项目)经费分户管理。课题经费一到账户,及时按课题(项目)名称,科室负责人建立账户,有利科室、课题负责人了解经费开支情况。
四、 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发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课题(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这一阶段包括科研课题(项目)的开展和控制两个方面。课题(项目)立项后,课题(项目)负责人就要按照课题(项目)任务书确定的时间、步骤、技术路线等内容组织实施。此阶段,科研院所课题(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批大型仪器设备支出、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于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一)、课题预算申报的准备工作
1.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组应认真研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以及《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等文件,认真把握支撑计划经费管理相关规定。
2.预算申报书应由课题组人员协助财务人员共同编制,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要为课题预算编制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二)、课题预算申报书的编报原则
1.预算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任务需要,据实列支各项经费支出。预算申报中,除间接费用需按照规定的比例核定外,其他科目均无比例要求。
2.预算编制要坚持三性原则,即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目标相关性原则:课题预算应以任务目标为依据,课题预算的总量和内部支出结构要符合任务的规律和特点,有利于项目预算总体目标的完成。
政策相符性原则:课题预算应符合国家财经政策和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经费支出符合支撑计划定位和支撑计划专项经费支持方向,符合有关财经政策法规要求。
经济合理性原则: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及我国国情,经费预算应与同类科研活动的支出水平相匹配,单位要充分利用单位现有资源条件,在考虑创新风险和不影响项目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课题预算书中各科目列支内容
1.关于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包括研究、试验试制等阶段)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费用等。各科目具体支出范围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其中,劳务费预算没有比例限制,课题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和相关人员参与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专家咨询费预算应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据实编制;设备费预算编制中应当注意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单位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2.关于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按课题统一核定,由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在课题预算中明确。
3.具体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时要依据前期论证确定的课题经费额度,合理地测算课题各开支科目的需求。按照目前的间接费用核定办法,在具体编制过程中,可以先根据课题任务需要,确定设备购置费支出,在预算申报系统中填列设备购置费支出后,预算申报系统将自动提示课题间接费用上限,课题承担单位在不超过间接费用上限的前提下,据实测算填报课题间接费用及其余预算科目。
本文以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以下简称为燕大、河大、理工、经贸)的教师改革为例,评述和分析它们的改革实践,对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作了初步的思考。
一、校内分配制度的实践
1.校内津贴的构成。燕大分为基础津贴、业绩津贴和超工作量津贴三项,河大分为职龄津贴、任务津贴、贡献/责任津贴、奖励津贴四项,理工分为基础津贴、业绩津贴、贡献津贴、奖励津贴四项,经贸分为津贴、补贴、奖金三项。
2.津贴分配模式。四所高校中目前至少进行了两轮分配制度改革,目前执行的分配制度文件都是在2004年及以后出台的。四所高校均采取后定岗,再根据岗位、工作量、学生数和学科建设等核定各院系的津贴总额,实行经费包干、岗位津贴校院二级管理等模式,充分发挥院系的参与作用和积极性。
3.岗位设置和津贴标准。燕大教师设置岗位包括特聘一级岗、特聘二级岗、教授岗、副教授岗、讲师岗和助教岗六个岗,年津贴分别为24万、12万、5万~3万、2.5万~2万、1.6万~1.3万、1.1万~0.8万。津贴共分为11档,除特聘岗位外,级差为5/0.8=6.25倍。河大教师设置岗位包括特聘A岗、特聘B岗、教授岗、副教授岗、讲师岗和助教岗六个岗,年津贴分别为不少于10万、5万、2.75万~2.45万、1.93万~1.78万、1.2万~1.17万、0.81~万0.79万。津贴分为20档,级差为2.75/0.79=3.5倍。理工教师岗位分为特聘教授、教授岗、副教授岗、讲师岗和助教岗五个岗,年津贴分别为12.9万、4万~1.6万、1.95万~1.15万、1.05万~0.9万、0.6万~0.55万。津贴分为10档,级差为4/0.55=7.3倍。
以上的津贴标准不包括超过工作量津贴和奖励津贴,计算级差时不包括特聘岗位津贴标准。
二、校内分配制度的效果分析
1.初步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和执行新的校内津贴分配方案,在学校内部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特殊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教师的待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使教师的待遇具有了外部竞争性,稳定了内部骨干人才,吸引了外部的优秀人才。在分配中以岗位定津贴,津贴水平随着岗位的变化而调整,实现了待遇分配中的内部公平性。
2.身份工资逐渐向岗位工资转变。校内分配制度的实施,强调了岗位职责和工作实绩,克服计划经济留下来的平均主义,打破了“大锅饭”,使教师的待遇与贡献密切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劳动价值,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挖掘了教师的潜力,开拓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3.学科建设综合化发展。校内分配制度实施以来,在注重学校传统强势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弱势学科的发展。在上岗、晋级、进档和考核方面明确相关要求,同时,纷纷出台一系列的鼓励弱势学科发展的政策,例如:在目前职称评聘、科研经费、科研奖励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大力支持。
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问题
1.上岗条件比较僵化和单一。目前上岗条件基本就考核个人的教学工作量、科研和获奖等,基本上是实行一刀切,既没有考虑团队和学科建设方面的贡献,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历史贡献。由于学校文理工之间的而差异很大,很难权衡各个学科的上岗条件。文科的一个科研项目到底相当于工科多少万元的科研项目,这之间往往没有可比性,只能评各校的历史数据和经验来衡量。
2.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权衡。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没有公平的效率必将导致两极化和空中楼阁;没有效率的公平是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如何把握各类不同人员的校内分配制度在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尺度,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公平和衡量既要将个人与市场比较,也要与校内同岗和异岗人员相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权衡表现在⑴各个岗位的津贴标准具体定多少;⑵津贴级差多大;⑶每个超工作量的津贴标准定多少;⑷资历深和资历浅人员之间津贴差距如何确定。
3.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目前的考核都以近三年的教学科研成果为准,将教学科研成果量化打分看是否达标。这种考核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⑴打分量化本身难以做到科学,一项成果的价值不仅包括当期也包括后期价值,不仅包括校内也包扩社会价值,站在目前学校的角度来评判成果对未来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的作用显然是不可靠的。⑵短期考核不符合学术成果产生的规律,容易催生学术的浮躁,是一种短视行为。
4.政策的可持续。目前,我省政府对高校的投入非常有限,高校负责较重。校内津贴主要是源于学生学费,渠道单一,困难较大。校内津贴政策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而岗位津贴经费来源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岗位津贴制度的存亡,直接关系到每个教师的收入水平和切身利益。
【关键词】 公平度 线性规划 二部图 Kuhn-Munkras算法 层次分析
一、问题提出
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问题,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的取得有直接影响。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主要根据指导教师的数量以及教师岗位进行分配。其中教师岗位分为七个岗位等级(一级岗位为教师的最高级,七级岗为具备硕士招生资格的最低级)。本文综合考虑教师的学科方向、科研经费、数、专利数、获奖数、获得优秀论文奖数量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更加科学全面的分配。
二、线性规划模型
1、问题分析
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差异分配,招生数量分配悬殊会产生严重的分配不公平问题;招生数量分配严格平均会阻滞科技实力发展;因此需要给出公平度的度量,使得公平度在可接受范围内。差异分配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学科综合实力达到最高,因此需要建立学科综合实力的度量,求出在公平度约束下的最大综合实力。
2、模型建立
(1)建立学科综合实力的度量。建立学科综合实力的度量主要是为了分配招生数量,因此所求优化变量为招生数量xi(i=1…11)代表每个学科的招生数量;以每个学科的贡献率wi(i=1…11)代表每个学科的贡献率为权重。因此,学科综合实力为wixi。优化目标:maxwixi。
(2)建立学科综合综合公平度的度量。借鉴经济学基尼系数对财富对人均的分配的公平度的度量思想,以下建立招生人数对学科的分配的公平度的度量。严格的公平是招生人数按照各个学科老师人数所占百分比进行分配;严格的不公平是分配全部招生名额给一个专业的一个教师。基于以上两种极端情况得到分配曲线:r=f(p)(借鉴劳伦茨曲线),r表示各专业招生人数百分比,p表示各专业教师人数百分比。函数关系曲线见图1。
当分配曲线弧度越大表示分配越不公平,反之,越接近曲线r=p则越公平。设实际分配曲线和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则公平度G=。如果A为零,G为零,表示招生人数分配完全公平;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曲线的弧度越小,公平度也越小,反之,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公平度数也越大。因此G可以作为公平度。
3、模型计算
(1)公平度计算。G=,下三角面积为A+B=S=,A=S-f(p)dp。f(p)dp表示右下角的面积具体计算采用数值积分的离散算法。按分配招生人数由低到高顺序排队,分为教师人数相等的n组,从第1组到第i组教师人数累计分配招生人数占全部教师总分配招生人数的比重为Wi,则f(p)dp=si。si表示将曲线分割的每个小梯形的面积si=。推导出公平度计算公式:
G=1-(2Wi+1)
Wk=(xi为分配的招生人数)
(2)每个学科的贡献率wi(i=1…11)的计算公式:学科A贡献率=,贡献A的贡献=giqi。gi表示学科内部各主要项的贡献,qi表示学科内部各主要项的贡献权重。学科内部各主要项包括项目到账经费合计,论文篇数合计,申请专利数合计,获得奖励个数合计,获得优秀硕士论文篇数五项指标。学科内部各主要项贡献=,学科内部各主要项贡献权重=。
公平度尺度(借鉴基尼系数):绝对平均 公平度
由此建立以下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
MAXwixi
OPT.G=1-(2Wi+1)
?圳(n-i-c)xi-cxn>0c=0.3n-0.5
三、二部图匹配模型
1、模型分析
由于学生对教师研究方向的偏好属于模糊概念,因此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思想,量化学生i对方向j的偏好程度。以0表示该学生i对研究方向j没有任何偏好;以1表示该学生i对研究方向j有绝对偏好;以0—1之间的数据表示该学生i对研究方向j的偏好程度aij。
2、模型量化
模型中招生数量的分配效益主要是基于假设:学生兴趣程度决定学生未来研究发展的高度因此,效益=学生对该方向偏好程度×该方向重要性。研究方向的重要性由各领域专家对该学科各个方向给出分数,采用层次分析法给出该方向的权重向量W=[w1,w2…wn](假设该学科有n个研究方向)。
3、模型建立
定义:G=是二部图,其中V=X×Y,X=[x1,…xn]为学生集合,Y=y1,…yn为研究方向集合。定义(rij)mn为效益矩阵,其中rij=aij×wj。该矩阵学生对该方向的偏好程度和研究方向的重要性的乘积,反映了该学生未来在该方向上会产生的效益。用rij表示顶点xi与yi上的边的权值。至此可以将学生人数的分配问题转化为二部图的最佳匹配问题。
4、Kuhn-Munkras算法
KM算法求的是完备匹配下的最大权匹配:在一个二分图内,左顶点为X,右顶点为Y,现对于每组左右连接xiyi有权wij,求一种匹配使得所有wij的和最大。该算法是通过给每个顶点一个标号(叫做顶标)来把求最大权匹配的问题转化为求完备匹配的问题的。设顶点xi的顶标为A[i],顶点yi的顶标为B[j],顶点xi与yi之间的边权为wij。在算法执行过程中的任一时刻,对于任一条边(i,j),A[i]+B[j]>=wij始终成立。由二分图中所有满足A[i]+B[j]>=wij的边(i,j)构成的子图(称做相等子图)有完备匹配,那么这个完备匹配就是二分图的最大权匹配。
四、层次分析法
1、模型假设和相关定义
(1)模型假设。所有指标准确反映了招生单位各个院系真实的招生能力;每位专家给出的评价权重是客观的;分配给招生单位各院系的招生计划数只与所计算出的权重有关;采用1~9标度法,表示元素ui与元素uj的相对重要性aij,且aij=,,…,1,2,…9,aij值越大,则元素ui比元素uj越重要。
(2)相关定义。定义1权重:在递阶层次结构中,设上一层元素C为准则,则其所支配的下一层元素u1,u2,…un对于准则C相对重要程度即权重,其中,n为元素个数。定义2判断矩阵:综合考虑某一层中的各元素,对元素作两两相对比较,得到的矩阵为判断矩阵,表示为:
A=(aij)n×n=a11 a12 … a1na21 a22 … a1n… … … …an1 an2 … ann
其中,aij表示元素ui相对于元素uj的重要程度,按1~9标度法对重要性程度赋值。判断矩阵A具有下列性质,即aij>0,aij=1/aji,aii=1(i,j=1,2,…,n)。定义3完全一致性:若判断矩阵A=(aij)n×n满足aij=aik×akj(i,j,k=1,2,…,n),称矩阵A具有完全一致性。若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则表明专家对某一层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时,其判断保持一致。定义4满意一致性:当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CR=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招生计划分配模型
(1)构造层次结构。影响招生计划分配的因素众多,仅用一个函数不足以表达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必须将这些因素划分成多个层次,逐层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将招生计划分配模型分为3层,第1层次为目标层A,即对各院系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进行合理配置;第2层次为准则层B,包括培养能力、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教育水平、就业及政策等,从总体反映各院系招生能力的强弱;第3层次为指标层C,共有12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分别对应准则层B中各因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后,确定上下层元素之间的隶属关系。
(2)构造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KA-B,KB-C,KB-C,KB-C和KB-C分别表示相应的准则层B对目标层A,指标层C对准则层B1,B2,B3,B4和B5的两两比较判断。
(3)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的评价指标,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其中,CR
3、模型应用
(1)数据预处理。通过调研和收集相关资料、专家评分等途径,获取高校各学科12个指标的评价数据。因定量与定性指标的量纲不同,使得不同指标的评价数据问变化幅度差异悬殊,因此,应用层次分析模型前,须对指标矩阵DIJ进行数据预处理。
(2)模型检验。采用层次分析模型,计算高校各学科招生的权重,再将其与招生计划总数进行乘积运算,得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制定中分配给各院系的招生计划数。实证表明,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政策经验导入模型,加以量化处理,对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有效权衡。模型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政策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实际录取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对各院系招生人数进行动态调整,因此,可能导致个别学科实际招生数与模型计算结果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
五、结语
最优效益模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科研方向的重要性,统筹兼顾到学生日后发展以及国家发展需要,达到综合效益最优;最优效益模型利用了现有成熟算法计算,程序化非常利于快速扩展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马莉:MATLAB语言使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高校;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5-6279-02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taff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ANG Lian-guo, WANG M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er in University is the leading force in the information talent cultivat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hose ability to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important to the quality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which appea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taff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s analyzed, and some advice is given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eacher cultivating, the talent introducing,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level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eaching staff, but also supply security and Safeguard for the teacher cultivating of high quality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words: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各单位对人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更加注重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重心已从重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转向重视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人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成为培养的重点,但教育以教师为本,只有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级人才。
1 师资队伍现状
由于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信息技术类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这就对信息技术类教师的教学等各方面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院校信息技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还不适应社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1)教师队伍普遍年轻、教学任务重。教师年龄整体偏低,承担计算机基础和专业教学两部分任务,教学工作量相对繁重。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第一,教师学历结构偏低,博士(包括在读博士)比例较低。第二,教师职称普遍较低,大部分教师都是讲师和助教,正高职称较少,职称结构分布不合理。第三,教师大都来自兄弟院校相近专业,学缘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学术发展。
3)缺乏领军人物,学术梯队不健全、科研项目少。大部分农业院校信息学院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学科学术骨干和带头人,青年教师的教学及科研能力较弱,学术梯队建设亟待解决。
4)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不完善。大部分农业院校相关的政策、配套管理办法还不细致完备,人才竞争激励机制才开始实施,还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广大教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上述问题都给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基于现实需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院校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该文结合笔者所在农业院校的实践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2 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2.1 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学校应严格遵循“明确定位、合理规划、分布实施、突出特色”的原则,主动调整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思路,坚持引进高端人才和自身培养并重,教学、科研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并与农业学科交叉融合,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之一,不断将有限资源向强势学科、优势学科倾斜,推动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2.1.1 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师资建设的核心之一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各农业高校在师资培训方面不断探索。在借鉴其它高校及结合自身实践情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逐步形成一套培养体系。第一,应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深造,并每年制定年度师资培养计划,完善以岗前培训、在岗进修、学历提高、学术交流等为内容的培训体系,逐步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第二,每年积极落实好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加专家讲座、参与骨干教师的教材和专著编写、教学技能竞赛等措施,对青年教师进行理论、实践等全方位的指导,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三,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继续为优秀中青年教师提供企业实训、出国深造等机会,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第四,学校要积极向校内外青年组织机构、专业学术团体等推荐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委员或评审工作,着力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学术水平的快速提升[2]。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整体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2.1.2 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团队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好的团队需要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学校应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坚持引进人才[3]。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引进、兼职等切实可行的机制,重点选拔和引进领军人才、优秀拔尖人才,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对自身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组建计算机软件、农业信息化等多个学术团队,每个团队由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组成,通过学术带头人的引领,带动信息与农业及其它专业的联合发展,推动师资队伍及学科的发展。同时还应制定新办专业教师引进和培养制度,积极改善新办专业的师资状况,吸纳不同学校的优秀青年人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建设老中青搭配、优势互补、不断发展的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2.1.3 积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科研更是教师更新专业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实施相关举措来培养教师。第一,积极鼓励教师申报项目,利用学校科研基金,尽力解决科研经费问题。第二,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老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向国内外重要期刊投送学术论文,进一步培养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第三,结合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与学校其它专业及校外科研单位之间的横向合作,加强项目共建与联合研究,多渠道争取校内外横向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将科研成果转化。通过科研工作,逐步培养自身的科研创新团队,增强学校的科研竞争力。
2.1.4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学校每学年都需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包括建设精品课程、组织教学成果、课件制作大赛、教学研讨会及教学观摩等。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利于总结出良好教学经验,加以应用和推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评选出优秀教师,树立师德表率和典范,激励其他教师,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术氛围。
2.2 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要实施多举措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第一,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实验环境。第二,优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指导,实行“实验中心-实验教师团队-学生科研团队-兴趣小组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完善实践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增加并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4]。第三,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数学建模、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要求教师支持并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开展科研训练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2.3 科学推进岗位管理工作
好的师资队伍还需要良好的制度管理。学校要充分利用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教师内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科学核定各类人员的编制和岗位结构比例,认真组织完成各类岗位等级的认定和聘任工作。同时完善校内岗位津贴分配方案和职工考勤及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人才聘任、激励和评价机制,对论文、科研工作等,除了必要的经费支持,在岗位津贴分配、科研启动支持、重点项目申报、评优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设定明确考核条款及奖励规定,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合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5]。
3 结束语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做好信息化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深化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创新仍任重道远,只有科学合理引进、精心培养、使用人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潜力,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彭军,赵应丁,曾繁兴,等. 高等农林院校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思考[J]. 农业网络信息, 2007(2):86-89.
[2] 梁德全,陈钦勇. 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11(8):68-70.
[3] 刘波, 戴长亮, 孙赵君. 完善机制保障优化师资配置―北京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1):1-3,17.
关键词:国外高等教育;融资分析;借鉴
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早已完成,而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仍比较简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实施,高等教育经费日益紧张。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主要融资渠道、投融资体制及其特点,探索适合我国特定国情下的高等教育融资渠道的拓展和高等教育投资模
式的改革。
一、国外高等教育主要融资渠道
(一)政府拨款为主要来源
政府拨款是各国公立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部分。不管在美洲的美国、欧洲的英国、法国,还是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政府拨款都是公立高校的主要来源渠道。公立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50%以上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美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人包括联邦、州及地方三级政府的投人。其中联邦政府同时向公立和私立高校提供教育和科研资助。主要通过财政拨款、基础及专项助学金和合同款项、独立的国家级研发中心经费等形式向相应的高校投入,联邦政府投入在公立高校能占到其总收人的11%左右,美国公立大学大多数是州立的,因此州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其经费主要来源之一;州政府拨款占到其总收入的36%左右,地方政府对公立大学的投入很少,只占到其总收入的4%,它只对地方政府设立的社区大学进行较大规模的资助。
(二)学费收入是其次的主要来源
无论在发达的欧洲各国,还是在发展中的亚洲各国,学费收入是各国高等教育仅次于政府拨款收入的主要来源。由学生及其家庭以学杂费的形式来分担的。在美国学费是高等教育的第二大经费来源,占公立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的20%以上。美国各类高校对学杂费的依赖程度完全看其争取其他收人(如政府投人、研究补助与私人捐赠)的能力高低而定。近十多年来,美国高等学校收费呈不断上升趋势,高等学校收费的增加,使得美国许多家庭不得不制定出一个比较长期的攒钱规划,以准备更多的钱支付孩子上大学的费用。由于学费急剧增长,对于那些家境非常贫困、无法负担全部教育费用的大学生,美国执行“学费折扣”制度,为他们提供教育资助。
(三)销售与服务收入是位于第三大的收入来源
销售与服务收入主要是学校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设备、设施和校产等优势,开展对外服务及销售所取得的收入,在发达国家中是各高校位于第三的经费来源。美国高等学校将其所拥有的知识优势、科研设施作为特殊商品,与社会进行交换,向社会尤其是广大企业提供服务,如校产经营收入,包括经营旅馆、饭店、大学医院、房地产、设备、场地出租等创收;销售收人包括出售教学软件、录音带、印刷品等,这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经费来源之一。美国各州通常免征高校的资产税和营业税,为高校节省开支。
(四)社会捐赠等其他融资渠道
除政府投入、学杂费和销售与服务收人以外,其他一些融资渠道也给美国高等教育提供了相当比例的经费,主要包括私人捐赠、助学金及合同款项收人、学校把捐赠基金用于储蓄和投资形成的收人、举办竞技体育运动、参加大学体育联赛等。其中私人捐赠、助学金及合同款项和捐赠基金收人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在美国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社会捐赠在高校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主要方式有不定期开展大范围长时间的社会募集资金活动,每年的校友和社会捐赠活动,特殊集资活动,利用庆祝活动如校庆集资等等。如2004年哈佛大学的捐赠基金已近230亿美元。耶鲁大学每年经费的33%左右来自社会的捐赠和学校基金。美国高校捐赠的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操作规范、范围广阔、形式多样、政府支持等方面,特别是有各种优惠的政策鼓励捐赠。
(五)负债融资是补充以上收入不足的主要方法
负债融资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形式很多,美国高校负债融资的形式主要有联邦政府直接贷款、联邦政府担保贷款、州政府直接贷款或担保贷款、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联邦政府直接贷款是美国高校负债融资的最早形式。这种形式也是伴随着美国高校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资金短缺而产生的。与我国1999年高校快速扩招产生的大量负债背景有些相似,但是美国联邦政府为公立高校提供的直接贷款项目更加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设贷款,学科建设以及研究项目等方面的直接贷款,而且是直接向政府部门贷款而非向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上世纪中期以来,发行债券已被欧美国家当作高校补充资金不足的另一种形式。目前,美国发行彩票成为另一种大规模筹集资金的法。如墨哥州1997年设立彩票奖学金项目,把发行彩票净收益40%作为奖学金,计划据此筹集基金50万美元,资助500名学生就读州立大学本科课程。
二、美、英、法三国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的特点
(一)美国政府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的特点
美国在开拓投资渠道的意识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多样性、市场意识强和财政拨款上合理的间接控制是其鲜明的特点。在多样性方面,服务收入、社会捐赠等多方面的融资渠道很有特色;在市场意识上,美国非常注意通过强烈的市场意识拓展投资渠道,如大学中医疗中心,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许多大型公立大学资源基础中发展最快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高校资产税、营业税以及捐赠税等方面给了特别优惠的规定。政府甚至为高校提供捐赠配套资金,并把这些资金归于捐赠者名下,鼓励社会对学校积极捐赠。在政府拨款的方式上,在公式拨款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绩效拨款达到政府试图以产出为导向的目的。如在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绩效决定拨款方向和数量。美国名校的科研经费很多,一般占学校总经费收入的33%左右,通过竞争获取政府所需要的科研课题项目,联邦政府把研究院经费拨给那些可以完成研究项目的大学。美国高等学校还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合同研究。1983年,美国国防部通过合同,向高等学校投入38.32亿美元的科研基金,其中霍普金斯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学院就各获得了4.5亿美元。此外,在美国有1000多所高等学校与企业签订研究合同,以此获得大量费用和设备。美国高等学校利用专利筹措资金也是一种普遍做法,一些科研力量强、科研设施好的高等学校,获得的经费非常可观。很显然绩效面前人人平等,有助于鼓励高校降低成本,重视教学和科研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联邦政府通过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对高校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控制,但对高校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保持高校自主办学的独立性,主要是对学生的资助以及科研拨款。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在州和地方政府,对各州的州立大学即公立大学有资助的责任。州政府对高校拨款主要是教学拨款以及一部分科研拨款和少量的学生资助。州政府通过立法行政等方式加强财政拨款的监督。州和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机制一般是专门成立高等教育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对本地高校的拨款,在政府与高校之间起沟通与协调的作用。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分权化的管理体制影响下,经费投入的多样性、强调绩效的拨款以及学费政策促成了以市场控制为主导的高等教育投资模式。
(二)英国政府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的特点
近年来英国大学由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补助的经费,占学校总收入的40%多;学杂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20%左右;研究补助与契约收入、捐赠与投资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20%左右;其他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20%。英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投入包括:服务收入、捐赠收入、其他收入。中央政府对高校的拨款过程涉及三个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高等教育拨款机构和高等学校。英国高校有悠久的自治传统,政府所持的态度是“不希望使自己陷入到宪法规定由大学自己负责的事物中去,但也不会把由政府本身来承担更为合适的任务强加给学校”。负责政府经费划拨的中介机构是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英国高等教育经费中的教学经费和经常性的科研经费主要就是由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研究基金咨询委员会和研究基金会这三个具有一定政府性质的组织分别拨付的。通过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双向协调,政府的调控和英国大学的自治传统之间形成一个和谐局势,大概是这个中介机构产生的积极效应。这既保证高等学校各年度财政的稳定,促进经费的使用效率,又较为充分地考虑各校的不同情况和特点以维护和和发展长远的学术稳定。这种机制在保证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充足公正,和维护高校自治传统两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法国政府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的特点
法国高校一般是公立学校,属于国家机构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受政府的控制与管理。中央集权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左右着法国的投资模式,并且在集权体制的控制下,政府对拨款的使用都做出严格规定,其数额和用途都按照支出的类别和人员岗位列在年度预算内。由于政府主导的控制模式为主,法国高校的政府拨款占其总收入近60%,高于美国、英国、韩国等高校的政府拨款10%左右。但从1989年开始,合同制成为政府向高等学校拨款的主要形式,目的是在中央政府与大学之间形成政府为主导的协调谈判控制机制,国家希望改进与大学的关系并更好地管理大学。每一次合同签订以后,根据合同确定的指标,由国家评估委员会和一些其他评估机构逐步对合同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直接用于下一轮的合同判。高校原则上无权挪用合同中本校各个项目之间经费,改变用途方向。新的合同加评估的方式使政府更能够处于宏观调控有利位置上,并与大学之间建立一种政府主导的协商谈判互惠相支持紧密相连的关系。
三、借鉴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渠道虽已和国外发达国家一样实现多元化,但事实上差距巨大。从政府拨款为主要来源一项来说,教育经费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而我国目前仅3%左右。我国高校经费严重解决的渠道主要是靠大量的商业银行贷款。而美国是由高校直接向政府部门贷款而非向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这也是我们要借鉴和学习之处。学费收入本应是其次的主要来源,但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却占70%,让广大普通高校学生家庭承受了过重的经济压力。居民的经济收入及国家物价通胀的影响一段时期内学费收入是无法再提高。再如服务收入和社会捐赠等方面也相差甚远。我国过去在高校形成渠道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中最具有潜能的校办产业和捐集资收入在高校收入中的比例都停留在2%的水平。
通过上述比较,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要积极开拓其他融资渠道。高校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创造者,应该将其所拥有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高校融资开拓一条“双赢”之路。目前我国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没有与市场经济同步快速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和经济市场中各领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令人满意。国家应该继续加大从宏观上给予政策支持,高校自身也要应积极寻求与社会合作实现价值的渠道。通过高校科研开发服务进行证券融资向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科技产业中脱颖而出的复旦爱华、方正科技等上市公司一样,使高校科技产业在市场经济中迅速发展壮大。科研服务可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可能给高校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在欧美国家得到了较好的验证。要完善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捐赠规定,保证捐赠收入的稳定增加。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加大了对捐赠的税收减免力度,新法中规定的捐赠抵税额的计算基数比旧法的大,这体现了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公益事业捐赠的扶持力度在加大。要考虑社会和个人捐赠是临时和不确定的。这就更要求高等学校对捐赠活动及其管理工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对捐赠意向的追踪、落实和使用科学的管理,使捐赠能形成稳定的、高效的高等教育资金来源。
同时,一定要落实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大政府拨款的比例,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公共财政资金的分配体系和结构,及时化解近10年来扩张带来的巨额商业银行贷款。我国高校经费投入结构与现代大学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基本建设经费与正常运转经费,公用经费与专项经费的比例不合理。国家财政全部投入了部属学校重点大学,地方财政也重点投向了省部共建的重点大学;一般地方所属的公立院校,地方财政基本上只解决了原有体制下国有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福利及基本的办公运转经费,而科研教学投入经费和基础设施投入经费根本没有重点投入。应该改变一贯以来单纯以教职工规模和学生规模为依据的方式,而转向“规模+绩效”的拨款方式,制定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因素的绩效拨款指标系统。将评估的结果与拨款挂钩,督促高校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实处,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实行教育拨款专款专用制度,保证教学的常规拨款与提高水平的专项拨款分开拨付,提高教育拨款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
最后,从国外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的比较中,美、英、法国分别是市场主导、院校主导、政府主导的代表,并且在控制的趋势上受着时势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其国家的主导模式和高校办学行为之间是正相关的。政府的意志决定了投资模式的取向,影响和控制着高校办学行为和发展方向。美英、法国家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虽存在很大差异,但各国政府都是高等教育最主要的投资来源,都占高校总收入的50%以上,在管理体制形式上采取以市场为主导的控制和分权管理。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这一中介组织采取院校控制主导的自治传统管理。法国采取以政府主导控制协商谈判的合同制管理。都能够让政府、财政机构和高校双方有效协调。显然比我国目前统一的高度集权管理和几乎不变的财政拨款分配方案更有活力。更能适应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创新进步的快速发展,更能清除各个高校通过各自的公关等方式争取很有限的资助节省许多人力和经济成本,美、英、法的三种投资模式更能够使高校领导真正自主办学,并把全部精力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切实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约.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的比较与借鉴[J].湖北社会科学,2009(4).
2、刘琨,周菁.从高校负债谈如何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J].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9).
3、韩英霞,朱火堂.我国普通高校融资方式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07(6).
4、董德刚.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渠道及多元化对策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7).
5、张红峰,谢安邦.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的分类、比较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6、谢地,刘佳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8).
一、本部门主要职能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法令、制度,维护国家利益,严格遵守《会计法》和《预算法》的规定,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努力为教学、科研、行政、生活服务。
2、拟定全校性的财务规章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财务风险,监督并检查全校及下属单位一切收支、财产管理和资金的使用效果,对校内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核算与监督。
3、严格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实行综合财务计划管理。根据学校的党政工作意见,组织编制学校年度综合财务预算及各项财务收支计划和财务决算。负责学校综合财务计划的执行及调整等工作。
4、按照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抓好会计核算工作,正确使用会计科目,管好、用好资金。及时向校领导报告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收支情况,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5、积极组织收入,抓好增收节支,做好学生缴费工作。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依法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科学合理地调度、运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财政、税收、物价、工商管理、银行等部门,做好有关发票、收据、纳税、收费标准、集团购买力专控、银行账户、现金管理和助学贷款工作。
7、审查或参与拟定校内、外的有关经济合同、基建工程合同及协议、财产物资管理办法、各种经济承包方案等文件,保护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8、熟悉和了解全校财会人员的各种情况,安排业务培训,组织业务学习,考核各单位会计业务工作情况。会同人事部门做好会计人员专业职务的评审、聘用和委派工作。
9、抓好财会档案管理工作,确保财务网络系统安全运行,建立和完善学院财务与收费系统数据库,定期将会计档案造册移交到校综合档案室。
10、加强对学校成人学历及非学历教育以及“三产”收入的经费管理工作,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对部门分成经费进行管理,对科研经费实施项目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加强对基建财务和后勤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11、制定财务工作改革方案,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完善学校事业支出项目定额管理,促进学校重点学科和新办专业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把提高办学效益、降低办学成本和工程造价作为资金投入和产出的主要管理目标。
12、接受政府财政、审计、物价等机构的检查与监督,以及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对口的校外工作部门
1、**财政厅科教文处、预算处、综合处
2、**教育厅财务处、审计处、计划发展处
3、**审计厅科教文处、省物价局
4、**财政局科教文处、国库处、预算处、综合处、会计处、采购管理处、社保处、经建处
5、**劳动保障局,市物价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处
6、**国税局、市地税局
7、**审计局科教文处
8、**商业银行、工行、建行、农行、中行
9、有关兄弟院校财务处、审计处、物资处。
三、本部门对教职工和学生个人直接受理的事务
1、办理教职工差旅费、办公费、业务费、维修费、固定资产购置等各项费用的审核、审批和报销工作;
2、办理教职工因公出差、购物借款、汇款业务;、办理教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夜餐费、缺编费等人员经费发放业务;
4、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收取学生学费、住宿费、代办费等事项;
5、办理职工个人所得税、水费、电话费、工会会费以及政策规定各项基金的代扣缴工作;
6、办理各项收费票据的领购、发放、审查和缴销工作;
7、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的支付工作;
8、办理学生代办费的结算工作;
9、办理学生的奖学金、勤工俭学基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经费的审核、发放工作;
10、办理各部门经费指标的下达、调整和查询工作。
11、办理党费的收支工作;
四、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规章制度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6、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7、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
8、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9、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10、财政部《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11、财政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2、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13、财政部《会计证管理办法》
14、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5、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16、**财政厅关于《**会计从业资格实施办法》的补充规定
17、**工学院财务管理制度
18、**工学院预算外资金管理暂行规定
19、**工学院票据管理办法
20、**工学院成人教育经费分成管理办法
21、**工学院档案管理办法(51-56)
22、**工学院夜餐费、加班费发放办法(151-152)
23、**工学院财会人员职称聘用办法
**工学院财务处岗位工作职务说明
处长岗位工作职责
1、主持财务处日常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负责本处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2、熟悉和掌握有关财经政策和法规,执行各项会计制度,维护财经纪律。
3、负责财务处有关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对校内经济活动实行财务监督,实现会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电算化。
4、拟定全校性的财务规章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财务风险,监督并检查全校及下属单位一切收支、财产管理和资金的使用效果,对校内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核算与监督。
5、参与学校对投资项目的决策论证,检查分析投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
6、加强对基建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办学成本,对后勤集团和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七、审查或参与拟定校内、外的有关经济合同、基建工程合同及协议、财产物资管理办法、各种经济承包方案等文件,保护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7、根据《会计法》和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组织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财务管理办法。
8、负责组织财会人员的政治学习和年度考核工作,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同时做好会计人员专业职务的评审、聘用和委派工作。
9、制定财务工作改革方案,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完善学校事业支出项目定额管理,促进学校重点学科和新办专业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把提高办学效益、降低办学成本和工程造价作为资金投入和产出的主要管理目标。
10、负责检查和指导学院所有会计单位的会计业务,强化对基层会计单位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作用,努力维护财会人员履行职责的合法权利。
11、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副处长岗位工作职责
1、协助处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2、熟悉和掌握有关财经政策和法规,执行各项会计制度,维护财经纪律。
3、根据《预算法》和学院各项事业计划,协助处长编制学院综合财务收支预算和部门预算,制定经费分配方案实施细则并报党委办公会议审批后贯彻实施,组织编制学校的年终财务决算。
4、合理安排资金,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协助外长做好预算项目的调整和追加,监督校内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当好领导的参谋。
5、根据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审核各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支出符合规定,数字准确,手续完备。
6、按照财务审批权限审核报帐手续是否完备,原始凭证要素是否齐全,对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退回经办人员补办手续或拒付。
7、积极配合各级政府财政、税收、物价、银行等职能部门,做好有关发票、收据、纳税、收费标准、银行账户、现金管理等工作,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学校事业发展需要。
8、负责会计档案归档管理工作,检查、督促财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9、做好学生收费的管理工作,协助学生处搞好学生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工作。
10、组织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11、做好大宗物资采购、零星维修工程的监督工作。
12、努力做好教育成本的核算工作。
13、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财务一科科长岗位责任制
一、在处长的领导下,负责财务一科的行政管理工作,主持行政事业财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二、熟悉和掌握各项财经制度,贯彻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并经常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
三、负责抓好现金、转帐收付工作,督促会计人员正确使用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原始凭证与会计凭证的审核工作。负责会计凭证录入,凭证打印、装订保管归档管理工作,以及自制、外购凭证、有价证券的印刷、保管、核销工作。
四、负责抓好预算收支计划执行,组织年度收费计划的实施,支出的回收包括水电费、校内单位工资返还等。严格控制各部门的预算支出指标、专项经费的预算支出指标。
五、负责抓好年度预算收支计划、年度决算及各种会计报表的编报工作,负责督促预算收入、支出、支出收回的指标管理,并进行核对、汇总,及时反映预算收支计划指标控制情况,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完成情况。
六、督促及时完成各种帐册、会计报表(包括指标管理)的打印、装订、保管、归档工作,负责上报报表的审核工作。
七、负责对计提年度各项基金、费用,包括学生奖贷基金、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的定额费用等的审核工作。
八、负责参与国有资产、库存材料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督促其日常管理工作,以保证帐、实相符。
九、根据预算法和学校各项事业计划,参与编制学校综合财务收支预算和经费分配方案,监督预算执行,如实向领导反映学校综合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根据上级要求编报部门预算报表。
九、完成处领导交给的其它临时工作任务。
财务二科科长岗位工作职责
一、在处长的领导下,负责财务二科的行政管理工作,主持本科室业务范围内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二、熟悉和掌握各项财经制度,贯彻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并经常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和改进工作。
三、负责学院下属科技产业部门以及成人教育非学历教育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要求,及时将会计档案整理归档;
五、负责参与国有资产、库存材料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督促其日常管理工作,以保证帐、实相符。
六、积极完成处领导交给的其它临时工作任务。
总帐岗位工作职责
1、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学院财务管理需要,主动积累各项有关资料,及时、准确编制会计报表,真实反映学院财务状况,按规定及时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每年季或年末作出学院财务活动分析,供领导参考。
2、负责编制对外报送劳动和工资统计表、财务报表和部门预算表等各类报表,负责接待审计、税务及主管部门的各项检查工作。
3、根据国家规定的财会制度,对制单人员编制的记账凭证和出纳人员的日报表进行复核,检查会计分录、科目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检查记账凭证记载的内容和实际收支的内容是否相符,检查记账凭证上印章是否齐全,,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正。
**负责接恰有关部门到财务处查询经费使用、各类帐目和票据的情况,提供相关资料。
5、负责计算机软件维护,管理机内数据,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负责科目、项目的定义和增删以及报表账簿的定义,做好会计资料初始化和年终结账工作。
**及时对会计资料要双备份,负责更换、升级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数据的连续性。
**保证机房设备的安全和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经常对设施进行保养,保持机房的整洁,严防事故的发生。负责硬、软件的更换、升级。
8、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事项。
基建会计岗位工作职责
1、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基建财务制度,建立适合学院实际的基建财务核算制度,全面反映学校基建资金的使用与结存情况;
2、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基建施工合同的施工进度按规定支付基建工程款,不得超进度付款。
3、严格审核付款凭证,坚持按制度、按政策办事,手续不完备的不得付款。
4、正确使用和保管基建帐户银行结算凭证和有关印章,不得出租、出借银行帐户。
5、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时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入帐,并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6、及时核对帐目,保证帐款、帐帐、帐表相符。
7、做好基建应收、暂存款的清理工作,对有关单位或人员及时催报结算,并做好已完工程款项结算和资产移交工作。
8、按照国家档案法的规定,做好基建会计档案的管理和查询工作。
9、负责学院工会会费、福利费的会计核算工作。
10、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事项。
制单岗位工作职责**熟悉掌握党和国家的财政政策,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并严格按政策、制度办事。要向广大师生员工及时宣传,解释有关的财经政策和财会制度。
**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准确地审查办理各项收支业务和结报工作,负责录入记账凭证,输出记账凭证、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及有关附件应退回或要求更正、补充,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应拒绝办理。
3、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在编制记帐凭证时同时登记切块经费项目帐。
**对各种性质的暂付款、借出款要严格审核,杜绝私人借款或长期拖欠公款的现象。定期清理往来款,对长期借款负责催交,往来款核销要准确无误。
5、做好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管理,出现问题及时报请有关人员维修,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6、与有关职能部门协调,做好收费系统的初始化和年末结转工作,及时登记学生贷款、学费减免情况。
7、按规定及时调整内部帐目,计提工会经费、福利费、学生奖贷基金、困补基金等国家规定计提的专项经费,做到及时准确。
8、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事项。
现金会计岗位工作职责
1、按照国家《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除保留适当的备用金外,大额现金及时送存银行,严禁大额现金留库,不得以“白条”抵库。
3、工作时间要集中精力,防止现金收付差错,每天下班前与制单人员核对现金余额,发现差错及时查找,做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加强防范意识,保证资金安全,如有短缺,自负赔偿责任。
4、收付款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章,并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戳记。每日将报销单据与现金核对无误后,及时将单据交给复核人员。
5、及时催要各部门领取的津贴明细表等各种附表,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
6、严格保守保险柜密码秘密,妥善保管好保险柜钥匙、会计凭证,临时离开岗位时,必须锁好保险柜,未经领导同意不得委托他人代办。
7、每日根据已收、付的现金凭证及时逐笔登记现金日记帐,并编制现金日报表,做到帐(现金帐)实(库存)相符,帐(手工帐)帐(计算机帐)相符。
8、为确保安全,一次去银行提、缴款二万元及二万元以上时,必须通知保卫人员护送,金额巨大时必须专车护送,每日协助现金出纳一同去银行存、取钱。
9、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银行会计岗位工作职责
1、严格按照国家《银行结算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制单人员打印的记帐凭证和有关报销单据经复核后签发支票,不得借用、套用学院帐户,签发的支票要保证与原始凭证的单位、金额、用途相符,如发现问题应拒绝签发支票并向领导汇报。。
2、每天下班前及制单人员核对银行存款余额,发现差错及时查找,做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
3、收付款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章,并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戳记。每日将报销单据与银行票据核对无误后,及时将单据交给复核人员。
4、负责保管学院支票、有价证券及法人印章,对承兑汇票等票据设要登记备查帐。
5、正确使用和办理各种银行结算凭证,及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得签发空头支票,加强防范意识,保证资金安全,如有短缺,自负赔偿责任。
6、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未达帐项,要及时查明原因。
7、严格保守保险柜密码秘密,妥善保管好保险柜钥匙、会计凭证和现金支票及空白凭证,临时离开岗位时,必须锁好保险柜,未经领导同意不得委托他人代办。
8、负责银行日记帐的帐务登记工作。
9、负责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保金、个人所得税等款项的缴纳工作。
10、认真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校区收费管理岗位工作职责
1、熟悉国家财经制度、学校的各种财务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了解并掌握有关收费各项政策、规定、依据和标准。
2、对学校教育事业收入、对外服务收入和其它收入等实行综合管理,了解并掌握与学校有关的收费政策。
3、熟悉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对各类学生的学杂费、代办费、住宿费等各项收费实行动态管理,掌握并能及时提供各类学生的收费情况。
4、及时催收应收未收款项,做好学费收取的宣传工作,争取学院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随时掌握学生欠费情况。
5、每天将收到的款项及时缴存银行,次日将收据记帐联及缴款单缴给制单人员,做到日清月结。
6、提高业务技能,加强防范意识,保证资金安全,现金如有短缺,自负赔偿责任。
7、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临时工作任务。
公积金、奖、贷学金、代办费核算岗位工作职责
**根据国家和学院规定的关于奖、贷学金的发放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对学生奖、贷学金的发放情况进行审核,准确及时发放学生奖贷学金。
**按规定每月计算公积金并及时准确上缴公积金,做好公积金的变更和提取工作,定期核对公积金存款。
3、加强代办费核算管理工作,对学生代办费收支款项及时登记入帐,每学期期末将学生代办费收支情况按班级及时公示,并负责接待学生查询。
4、负责二级民办学院银行出纳工作;
5、负责财务处内勤工作,按时上报职工出勤情况表。
6、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事项。
电大往来、管理费核算、博雅学院核算管理岗位工作职责
1、根据国家规定的财经制度和省电大的有关财务制度,负责电大学费、住宿费、代办费等款项的结算;
2、负责县区电大管理费和省电大管理费的结算和查询工作,核算电大之间往来款项。
3、负责博雅学院会计核算工作,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4、按时完备地做好博雅学院会计档案立卷归档工作;
5、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事项。
学生助学贷款核算岗位工作职责
1、根据国家有关助学贷款的政策,设置学生助学贷款备查帐,做到按人设帐,定期核查学生贷款返还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2、经常与有关商业银行联系,做好贷款学生的信用资料管理工作;
3、及时做好学生助学贷款档案的归档工作;
4、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事项。
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
**根据国家档案法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求,按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的程序,保证会计档案保管妥善,存放有序,查阅方便,严防毁损、散失和泄漏。
**对当年形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资料存储的记帐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银行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等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按照规定的期限编制移交清册,移交给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
**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注意防火、防潮、防磁、防尘。所有会计档案必须登记造册,不得丢失、毁损、非法抄录;打印输出的纸质档案必须装订成册并加具封面,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凭证、账簿必须连续编号并经审核签字后,方可归档保管。
**所有会计档案的借阅和归还必须有完备的登记手续,归还时应检查其完好性,不得涂改、毁损和过期不还;不得将会计档案随便借出,查档要办理登记手续,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改、拆封和抽换。
5、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临时工作任务。
财务处派出人员岗位工作职责
1、根据国家财经制度和学院管理要求,负责后勤集团财务管理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保证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建立健全后勤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按照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科学合理设置会计岗位,明确各自工作职责;
4、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综合利用效益,及时上缴应缴学院的各项费用。
5、按期报送会计报表,做好经济活动分析;
【关键词】高职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解决对策
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金融资源并称为社会的三大资源。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培养掌握实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飞速发展。随着越来越多高职学院的建立,以及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人力资源是学校所有资源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部分。高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状况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乃至具体到每所高职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影响着高职学院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职学院在人力资源方面所存在的管理观念、人才引进范围界定模糊、人才培养工作重视不足、等问题,探讨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高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学校人力资源是学校所有资源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部分,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素。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育人目标和社会职能,需要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由此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形式也应有所不同。高职学院实施的是“职业型”高等教育,这就要求必须摆脱传统高校“人事管理”的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由原大中专院校转化而来,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大都沿袭着传统高校“人事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以“人”与“事”一一对应的假设为前提的,其基本特征是以“事”为中心,因事而选人用人。在这种模式下,人力资源扮演的往往是被动的人事行政角色,具体的人则被异化为“螺丝钉”,其主体性几近消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人与事基本上能实现一一对应,这种管理模式当然有其存在的依据和合理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的主体地位和自决权越来越受到尊重,人与事的一一对应关系被打破,这种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其所固有的只重视“配置和使用”,忽视“开发和经营”的弊端再也无法保证高职学院获得足够适用的人力资源。
二、高职学院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尚未形成。
到目前为止,高职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主要职能是制定工资分配方案、人员调配、培训和晋升等,还没有按照学校发展的需要将员工进行统一的规划、制定较系统性的规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上,主要进行组织协调、计划控制等管理活动,如选拔录用、考核奖惩、调配任免、工资福利等行政事务性工作,以“事”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着眼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把每个教职工都看成是宝贵的资源,通过各种管理手段达到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并以最大限度地释放成员的潜在能力,产生最大的整体效益为最终目标。
(二)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忽视对各级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目前教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甚至还有部分老师是专科学历,新聘任的研究生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就形成了教学断层。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基础学科的教师相对过剩,专业拓展过快,专业师资缺口较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数量明显不足。三是职称结构不合理。在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上,中青年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偏少。四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在老、中、青年龄结构上,青年教师比重过大,缺乏梯次结构布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组织的成功取决于领导者的综合素质。由于管理者占高职学院员工总数的 5%~10%,高职学院管理工作的效率已成为提升高职学院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三)重视外部引进,忽略内部稳定。
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大多数高职院校总是觉得引进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才是人才。很多学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只注重引进外面的人才, 却严重忽视了自身内部现有人才潜力的挖掘,原有的人才却在悄悄地大量外流,造成了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断层”现象。
(四) 考核的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缺陷。
从心理学来看,激励是根据人的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朝着期望的目标积极行动的心理过程。由于激励不明确使得部分教师教科研积极性不高。首先,科研经费投入低、课时费用偏高使得教师只热衷于教学而无精力和兴趣科研。其次,绩效考评制度陈旧,评审标准过于单一,行政后勤人员和教师考核基本上是按照级别和职称对应的方式发放奖金或津贴,而不综合考核。
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探索性的提出高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对策
(一)重新准确定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由消极被动地视人力为成本转为积极主动地视人力为资本,由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开发。
(二)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如,将党委组织部与人事处合并为一部门,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积极发挥中心的指导作用、咨询作用和服务功能;重新界定管理中心与各院系之间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角色和分工。
(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包括绩效考核的目的、客观的考核标准、科学的考核方法和激励性的薪酬制等等,同时要制定统一科学的标准和规范操作,使工作绩效与报酬挂钩,减少随意性和其他人为干扰,增加透明度并加强反馈,调动工作积极性,有效地开发利用全体教职工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