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富客户端;住房管理;信息系统;高校
中图分类号:TP311
本文将详细对比B/S与C/S架构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富客户端技术对比前两种架构的优势,并以高校教工住房管理系统为例,设计并开发兼具B/S与C/S优势的管理信息系统。
1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进管理信息系统日益革新。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也逐步演进:从最初的主机/终端信息共享模式,到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进而发展到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
1.1 C/S架构
C/S架构(Client/Server即客户机/服务器架构),是一种基于资源不对等,且为实现共享而提出来的一种体系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
C/S架构能够充分调用客户机的资源,完成一部分业务处理操作,响应速度快,并能起到减轻服务器负荷的作用。但是,由于客户机需要安装专门的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对客户机的环境要求也比较高,存在诸如兼容性问题等。客户机的数量越多,软件的部署、更新等运行维护成本越高。另外,如果客户机硬件系统、操作系统、软件系统环境不一致,还要开发专门的客户端软件。
1.2 B/S架构
为提高软件系统兼容性,降低维护成本,B/S架构应运而生。B/S架构(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客户机只需要安装任意一款浏览器(如IE等),用户就可以通过该浏览器远程访问软件系统,主要的业务处理任务都在服务器上完成。这种模式实现了客户端零维护成本,在软件系统调整、升级等情况下,只需要更行服务器上的软件程序即可。但是,B/S架构也不是尽善尽美,C/S架构软件提供的丰富的人机交互,B/S架构就没有继承下来,造成用户体验方面大打折扣;另外,由于B/S架构应用的大部分逻辑和状态位于服务器端,所以浏览器会频繁地向服务器发回数据和处理请求,即使网络连接正常,浏览器也必须等待响应到达,用户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这就造成了响应速度通常要比C/S架构软件慢得多。
2 富客户端技术
传统的C/S模式,多终端的部署结构使软件系统在越来越频繁的系统更新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作为C/S模式的改良版,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因其部署简单,客户端零维护,很好地解决了运行维护的问题;但B/S架构在人机交互的表现层差强人意,在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方面不如C/S模式。富客户端技术综合了C/S、B/S模式的优势,因其响应快、用户体验好、部署简单,维护成本低、跨平台等特性备受业界青睐。
富客户端技术(RichClient,RC),也被称作为富因特网应用程序(RichInternetApplications,RIA),同时集成了本地应用的高交互性、实时性与WEB应用的单一部署特性、跨平台性与低成本,合二为一提供同时包含以上特效的用户体验。富客户端技术通过提供可承载已编译客户端应用程序(以文件形式,用HTTP传递)的运行环境,客户端应用程序使用异步客户/服务器架构连接现有的后端应用服务器,这是一种安全、可升级、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新的面向服务模型,这种模型由采用的Web服务所驱动。
富客户端技术继承了桌面应用程序反应快、交互性强的优点,能够处理复杂的多媒体数据应用,同时又具有Web应用程序部署灵活、低成本的特性。富客户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信息系统在降低维护成本的同时丰富用户体验,并能够很好地解决兼容性和跨平台等方面的问题。
3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是改变传统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工具和手段。本节将以高校教工住房管理系统为例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中唯一面向用户的阶段,是实施软件工程的基础。在系统需求分析中,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工程师通过对用户的调研确定系统的目的、功能及边界。
高校教工住房管理系统就是要实现住房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替代传统的管理手段,具体业务可分为住房管理、住房补贴管理、各种查询统计及报表管理等三大类事务;面向的用户包括三类:普通教职工,住房管理人员,校领导等。
住房管理业务可以分为住房信息管理、住房登记、周转房管理、房改房报修四部分。住房管理涉及的范围包括集资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房改房、周转房等。其中集资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房改房产权都归属个人,只需要进行住房登记。房改房报修、受理流程要纳入系统。周转房管理,包含申请、审批、登记、保证金及租金收缴、退房等流程要通过系统完成。
住房货币化补贴作为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了住房实物分配向货币化分配的转变。由于货币化补贴有专门的系统,因此本系统只要提供数据的导入及导出功能即可。
查询统计报表业务可以细分为租赁查询统计、货币化补贴查询统计、教职工及住房信息查询统计等3项子业务。查询统计报表业务主要面向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学校领导。
另外,与住房管理息息相关的就是教工,系统还需要提供教工信息库及修改功能。
3.2 系统总体设计
本文设计的高校教工住房管理系统是整体采用MVC三层架构,分为登录模块、教工信息管理子系统、住房信息管理子系统、货币化补贴管理子系统、系统设置模块等。系统总体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教工住房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图
教工信息管理子系统分为:教工信息查询模块、教工信息编辑模块、教工信息添加模块以及教工信息删除模块。
住房信息管理子系统分为:住房信息查询模块、住房信息编辑模块、住房信息添加模块、住房信息登记模块以及住房信息删除模块、周转房管理子系统以及住房报修管理子系统等。周转房管理子系统分为:申请周转房模块、审批周转房申请模块、登记周转房住户信息模块、登记保证金缴纳信息模块、生成周转房租金清单模块、申请腾退周转房模块以及审批腾退周转房申请模块。住房报修子系统分为:申请住房维修模块、受理住房维修申请模块、登记住房维修结果模块。
货币化补贴管理子系统分为货币化补贴信息导入模块、货币化补贴信息导出模块和货币化补贴信息查询模块。
系统设置模块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权限设置等功能。
3.3 系统设计目标
高校教工住房管理系统要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系统要能实时反应学校的住房使用情况、教职工的住房状况以及学校货币化补贴工作的执行情况,为高校领导相关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一手数据。
另外,高校教工住房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应从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布局出发,遵守高校数字化校园工程规范,提供与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公共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的接口。
4 系统开发环境与实施效果
4.1 基于ExtJs+Struts+Hibernate的My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本文设计的高校教工住房管理系统开发环境选用My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数据库采用的是Microsoft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
界面展示采用Ext2.0框架及其提供的组件,后台服务器端代码采用Java编写。
Ext是ExtJS的简称,是一个强大的JS类库,是对传统JavaScript的扩充。由于Ext融入了面向对象的概念,开发者可以灵活运用Ext提供的Form、Grid、Menu、Tree等组件。
为简化开发过程,提高系统灵活性和重用性,本文设计的系统采用struts框架;另外本文设计的系统还采用了Hibernate框架,通过Hibernate中间件,数据库访问层的编码搭建工作将事半功倍。
4.2 实施效果展示
本文设计的高校教工住房管理系统要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服务,为高校领导相关决策提供支撑。其实施效果图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教工住房管理系统效果图
5 结束语
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事业单位,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单位的发展,提供高效、精准管理方案的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基于富客户端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够统筹兼顾传统C/S、B/S架构的优点,为企事业单位打造一个快速响应、体验丰富的管理平台,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在提升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运维成本。
参考文献:
[1]陈勇.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动因及趋势研究[J].商业研究,2005,14:4-6.
[2]李云云.浅析B/S和C/S体系结构[J].科学之友,2011,1:6-8.
[3]杨晓静.C/S与B/S模式相结合的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1,192:42-46.
[3]许建林.富客户端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D].南昌:南昌大学,2006.
[4]朱华.Ajax在Web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5]李晶晶.WEB2.0下富客户端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越来越来受到欢迎。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培养既熟悉专业又能把计算机技术同各领域的专业需要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数据库技术成为高校各学科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般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在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编程语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后进行的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内容是通过社会调查,选择一个实际课题,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工作,课程结束后提交应用软件系统和课程设计报告。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较全面地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类的课程通常有一定的畏惧感,尤其对计算机语言、编程等,觉得难以驾驭和掌握。如何让学生通过数据库课程设计,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教师应了解学生以往所学过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注意课程的衔接,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知识的体系结构,明确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内容及课程设计要求,对需要加强或充实的内容要重点讲解和补充。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要求,包括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数据静态模型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行为设计(应用软件等的设计)。学生应按照数据库结构设计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这六个阶段,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根据软件工程的方法和理论进行应用程序的设计,熟练运用相关语言编制应用系统的界面,实现开发工具与数据查询语言的无缝连接,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要求学生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所开发的软件系统和程序清单。课程设计报告包括各阶段的设计内容和对所开发的应用系统的评价,以及课程设计的体会与建议。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授课的重点应放在系统化的开发步骤和关键性问题的求解上,首先要介绍设计思想、方法和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查资料,如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书籍,同时要指导学生善用软件帮助系统,培养学生学会质疑、自学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在校学生接触实际比较少,没有实际开发软件和工作经验的特点,应精选有代表性的案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终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全面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然后,由学生当主角,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
选题是整个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关键。课程设计题目选择的难易程度、范围的大小和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影响到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一个好的题目应该符合以下原则:首先,要符合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一个好的题目应该和实践紧密联系。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先选择容易开发的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有帮助。脱离实践的题目往往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的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遵循互补的原则,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每组人员为5~6名,每组设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任务安排。在组长的指挥下,对成员进行分工,善于口头表达的负责联系工作和调查研究,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负责代码的编写,程序设计能力强的负责整体规划、程序调试和连编,写作能力强的负责技术文档的书写等,成员努力的成果与个体成员共同分享。教师只需提醒学生合理分配工作时间,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帮助把握进度。实践表明:在互相讨论又各自有所负责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各个小组通过讨论、观察、思考、查资料等方式,结合各个学生的特长,参考教师指定的范围选定课程设计题目,然后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应对学生选定的题目进行批阅,在可行性、工作量大小、小组成员及题目意义等方面进行把关评估,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再针对教师的意见进行调整,最终确定课程设计的选题。结合教学实践可以选择如下题目:客房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学校工资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高校设备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资料管理系统、教学成绩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系办管理系统、居委会管理系统、职工人事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
四、方案设计和方案实施
选定题目后,即可着手完成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各个阶段的任务。首先,各小组应对所选题目进行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走访专家或社会调查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通过调查组织机构情况、业务活动情况、数据情况、用户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完成系统需求分析。然后,采用实体联系模型确定应用程序中的实体和联系,确定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联系的类型,得到局部E-R模型,异对局部E—R模型集成进行输入/输出设计和软件结构设计等,完成概念结构设计。接下来,实现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化,利用关系规范化理论进行关系模式的优化,设计用户视图,同时进行界面设计,模块设计等,完成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的任务。再往下,进行物理设计和软件实施,最后是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可以分头完成各自负责的任务,小组成员要分工负责和团结协作。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几个检查点,制定阶段性任务。如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的、系统规模、工作量等因素,审查各小组递交的初始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的实现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做出调整建议,以避免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反复。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提倡通过模仿来学习,只有多模仿才能掌握方法,才有可能创新。学生根据初始方案,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与自己的题目类似的范例,通过模仿范例来实现自己的程序。有的学生在范例中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适当修改,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程序中,使程序更合理,内容更丰富。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后,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然愿意努力去寻找答案。学生在方案设计、修改、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逐步产生了学习的乐趣。为了避免在分组的实验、设计中有的同学不积极参与的现象,可以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来考核小组的成绩,促使小组内部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实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详细布置实验,制订上机纪律,并且督促学生严格按照课程设计各阶段工作要求操作。实验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安排:(1)建立数据库。包括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建立字段和记录的有效性约束,建立索引,创建表间关系和触发器设计等。(2)使用表单操纵数据库。包括设计表单,创建表单,为表单添加对象,定义表单及其对象的属性、事件和方法。(3)设计用户视图。包括创建不同的用户视图,实现用视图来控制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的目的。(4)设计报表。包括创建报表,打印和预览报表,注意各个带区的使用。(5)设计菜单系统。包括规划菜单系统,创建菜单及其子菜单,为菜单指定任务,调试和使用菜单系统。(6)项目集成。包括使用项目管理器集成数据库、表单、视图、报表等数据库对象,设置主控程序,编译和发行软件等。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
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不仅要提交软件系统,还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阐述其设计思路、运用的知识及自己的体会。课程设计的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考勤占10分,平时抽查和提问题情况占10分,课程设计报告占30分,软件系统设计占30分,演示与答辩占20分。课程设计报告主要看各个部分的完备性,分析的透彻性和独到的见解。在评分方式上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首先由各小组依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给本小组打分,然后由每组各选一名代表给大家介绍系统开发的情况并演示系统,同时回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所有小组代表陈述完后,由各组分组讨论,对其它组开发的系统进行评价和评分。最后由教师根据其自评、互评分数结合实际情况(包括软件开发水平、演示能力、回答问题能力、软件开发文档等)适当总结并公布成绩。
为有效避免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抄袭现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当场解答;教师也可以采取删除软件中一些关键性语句由学生当场调试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和加强,激发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开发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而且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