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

经济贸易全球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贸易全球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贸易全球化

第1篇: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征,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和趋势。虽然,目前,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国内外都没有完全一致的界定,但是,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已被多数学者所认同。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我理解,最一般的含义,就是指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扩张和全球化联系,是资本、资源、信息、贸易的全球共享与优化组合。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全球化就是一种新的国际经济关系体制,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经济态势。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它给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使各国发展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在国际经济领域,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回避这一世界潮流和趋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如何迎对这一世界潮流,无疑是中国当今乃至未来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为此,笔者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贸易之发展”为题,从中国贸易发展这个侧面谈谈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出现了重大变化

现代国际贸易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国际商品贸易、国际劳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二战后,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商品贸易发展速度,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于货物贸易正在快速上升,至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相当于当年商品出口贸易额的25%,这一比例数还在逐年提高,使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世界贸易新的增长点。工业制品中技术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产品中具有特别意义和战略意义的资源产品的贸易量增长迅速,绿色环保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

2.产业内部贸易比重上升

20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进而推动了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在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纵深发展,这种趋势将继续扩大。

3.区域内贸易扩大,全球贸易向自由化方向发展

由于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在各地区的相继建立,使自由贸易区内部关税将最终消除,生产要素逐步实现自由流动。因此,在一体化区域内部贸易量将迅速增加,同时将减少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使贸易更多地在区域内部进行。在多边贸易体制另一侧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合作以降低贸易壁垒、推进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区域贸易自由化正成为全球现象。

4.世界市场竞争激烈,贸易大国摩擦此起彼伏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放在世界市场上,为了发展经济,都要扩大出口,市场竞争大大加剧。各贸易大国竞相扩大海外市场,必定会加剧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随着国际贸易体制的改变,发达国家往往打着合法的旗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政策。

5.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正在稳步上升

国际分工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已逐步改变了只生产和出口原材料的情况,发展了自己的多种制造业,且制成品出口日渐增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工业有较大进展的国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正在大力发展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这导致了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的改变。

6.各国外贸额相当于gdp比重大幅升高

1950年国际贸易占全球生产的比重为7%,现已接近20%。到1997年,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占gdp的比例都是1995年的两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995年的三倍。这些特点将会导致全球贸易额和贸易量的增长。国际贸易额增加使各国外贸依存度加大,国际贸易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据预测,到2020年,贸易将占gdp的50%,世界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贸易发展

1.我国贸易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事业开始全方位对外开放。随着加入apec、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协调发展,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也越发重要,我国已成为贸易大国而崛起了。具体表现在: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地位不断上升。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中国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迅速崛起为世界贸易大国。进出口商品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8512亿美元,增长40多倍。中国在世界贸易的排名也不断上升,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25位,2001年则攀升到第6位,2002年第5位,2003年跃至第四位,成为仅次于德国、美国和日本。2007年我国累计贸易顺差为2622亿美元,较2006年的1774.7亿美元增长了47.7%,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进出口总额增加到2173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5%,贸易规模世界排位第三。

(2)外贸进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通常是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外贸依存度可分为出口依存度(即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和进口依存度(即进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伴随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迅速提高,从1980年的12.6﹪提高到2003年的60﹪,其中,出口依存度从1980年的6﹪提高到2003年31.3﹪,进口依存度从1980年的6.6﹪提高到2003年的29.5﹪,世界经济对我国的影响明显加深。但近几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这成为我国外贸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2007年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2007年1~9月,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71%,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

(3)贸易商品结构逐步趋向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贸规模的增长,中国外贸的结构也逐渐改善。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有了长足发展,初级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出口结构呈不断优化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外贸进口结构也出现逐步优化的趋势。1980年,初级产品进口额为69.6亿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34.8﹪,到了2003年,初级产品进口额虽增长到728亿美,但初级产品在当年进口额比重却降至17.6﹪。相反,工业制成品进口呈稳上升趋势,从1980年的130.6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400亿美元,工业制成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65.2﹪上升到2003年的82.4﹪。而且,现在进口商品主要是原料、燃料、机械及运输设备,消费品的比重很低。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增幅继续高于出口总额增幅,初级产品进口增幅继续高于进口总额和工业制成品进口增幅。这表明中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工业国地位日益巩固。比如,机电产品全年出口额7014.5亿美元,增长27.7%,比出口总额25.7%的增幅高2个百分点。2007年1-11月,中国进口初级产品2177.9亿美元,增长27%,比进口总额增幅高6.5个百分点,占同期进口总值的25.2%。与此同时,一般贸易进出口和出口增幅在近两年均超过贸易总额、出口总额增幅,又表明中国贸易方式的改善。

转贴于

目前,中国制成品已占到出口总量的94%,机电产品占5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由5年前的17.5%增加到现在的28%。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总额比重不断提升,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出口持续下降。中国正迅速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生产营销链条当中。

2.我国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30年 ,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对外贸易大国,然而还不是一个贸易强国。

(1)中国外贸绝对量虽然较大,但相对量特别是人均量仍然很低。

(2)从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结构看,中国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

(3)从进出口市场结构看,中国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区域多元化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4)从资本流动情况看,中国吸引外资已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但对外投资额却较少。

(5)中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贸易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 都还有巨大差距。

(6)贸易摩擦形势严峻。

我国遭受的贸易调查表现出三个“最多”:连续12年成为世界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世界1/3的反倾销调查是针对中国的;今年以来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02年以来连续6年成为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最多的国家。

3.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五难”、“三多”。

当前我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一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进入近30年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但在强劲的增长势头之下,全球经济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石油价格风险等因素的阻力,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最近都了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警告;二是我国外贸持续高增长,贸易平衡压力还较大。目前我国已连续42个月实现贸易顺差,预计今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万亿美元,虽然今年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造成顺差过大的根本因素还存在;三是“中国因素”影响全球,“中国制造”成为众矢之的。中国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经贸格局,“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各主要贸易伙伴的不安,不少国外媒体频频制造形形的“中国”,最近的中国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就是突出表现;四是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矛头直指中国。近年来国际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主张保护国家利益、反对外来资本入侵的声音抬头,美国、欧盟、俄罗斯等今年以来纷纷调整对华贸易政策,南欧、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贸易的增长表现出担忧;五是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反补贴成为新热点。2007年1~10月,我国共遭受各类贸易措施62起,其中2/3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自2006年11月份以来已经向我国发起地多起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的世贸争端解决案件越来越多,知识产权、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

(三)新贸易环境下我国贸易发展的战略对策

面对贸易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总的来说要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实现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梦想。

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是我国实现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不仅要顺利的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更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分享参与国际分工的好处,其关键在于中国能否尽快提高外贸出口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因此,我们要 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参与竞争的制高点,积极谋划扶持我国未来的战略产业。也就是说,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实现外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世界级的大企业往往代表着一国的整体经济,并主宰着世界经济格局。国际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跨国公司名牌产品之间的竞争,中国限于国力和财力,很少有跻身国际市场的跨国企业。为了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速发展自己,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要走强强联合之路,但前提是必须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实现“转机建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综合地解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所遇到的一系列体制性矛盾。长期以来,我国商品出口是粗放式经营,以数量而不是以质量取胜,这种廉价销售与外国国内市场或第三国 (替代国 )市场同类商品价格相比 ,往往给人留下倾销的印象。近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虽然不断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外贸企业必须转换增长机制,转向依靠技术革命提高生产率的集约型增长机制,提高单位资本的产出率,使企业真正做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同时,又要根据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向集团化、实业化、国际化、综合化经营发展,提高规模效益。而中小企业由于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 (轻工、纺织、工艺等 )和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国际交换中,往往拥有大企业集团无可比拟的经营优势,应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 ,积极调动和充分发挥它们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

3.既要重视“中国引资”,也要推动“中国投资”,使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更好的转动起来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我们要把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同时灵活的转动起来。

“引进来”就是要通过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当今国际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国外各类专业人才,同时也要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走出去”,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类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

(1)优化出口结构。在保持出口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出口结构,着力提高出口的质量和效益。①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②以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③支持自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④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完善加工贸易行业准入标准,实行鼓励、限制和禁止的分类管理;⑤加强对出口商品价格、数量的动态监测。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出口预警机制,引导出口企业合理自主调节出口,避免在某一市场集中过快增长。

(2)积极扩大进口。完善进口政策与制度,积极鼓励进口,优化进口产品结构。①清理各项限制进口的政策,对不合理的限制进口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②恢复进口信用保险,使中小企业的进口潜在需要为实际可操作的进口需求;③扩大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④利用贴息和政策性进口信贷鼓励进口高新技术产品、重要装备、能源和原材料;⑤扩大国内有需求的肉制品、奶制品等食品进口,适当扩大名牌家电、服饰、工艺品等高档消费品进口,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4)积极有效参与多边贸易体制,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改善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在多边框架下加强区域和双边的经济合作,能够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只有积极有效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才能利用有关规则维护中国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正当权益。同时,我国也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与双边合作,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5)加快经贸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对外经贸制度环境

我国已成功地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经济贸易发展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现有的经贸体制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经贸体制改革调整和完善对外经贸的制度环境。我们既要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涉外经济管理体系和制定统一、规范、公平的对外经贸法律体系,又要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对外经贸促进体系。

(6)提高参与国际定价和应对贸易磨擦的能力

健全贸易运行监测预警体系和摩擦应对机制,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健全贸易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统一、协调的多双边反应机制,多渠道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①合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增强应对贸易争端的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②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要从源头抓起,加快能源、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提高出口产品的环保成本;③敦促美欧等发达国家放宽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④适当扩大企业和商品储备进口,分散国家集中进口的风险,择机进口一些国内短缺、长期依赖进口的石油、棉花等重要能源和资源性产品,用于充实国家储备;⑤规范、引导企业积极稳妥地运用期货贸易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国际市场风险。建立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中介机构间分工合作的产业安全协调机制,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第2篇: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

【关键词】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思考

一、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提升需求。重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清晰地认识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关注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希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对经济发展和服务类型的全面升级。

二、经济全球化深入服务经济全球化时代

1.经济全球化发展时代的变更

我国从1970年到1990年经历了3个实际的经济变化时期,1970年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货物贸易阶段。从1970年末到1980年末期,将近20年的阶段全球经济以制造业作为主体。到1990年,世界经济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开始趋向于服务经济发展的模式。

2.服务经济全球化时代划分的评价依据

针对服务经济全球化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主要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的对外投资开始倾向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拓展,成为并购的工作重心内容。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服务贸易也在不断的调整和进步,呈现出未来良好的发展倾向。

3.经济强国的评价标准是服务经济社会

通过服务经济的社会状态能够评价社会的整体经济情况,具有良好的产品品质,能够符合自我调整的平面化经济结构,实现对国家经济的全面支持,就能够被评价为经济发展的强国。因此,具有服务经济的社会经济发展类型,具备了经济强国的评价标准需求。

4.服务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价值

针对服务经济全球化的局势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时代背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价值,根据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满足服务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国家经济进步的重要价值体现。

三、强化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空间和重心的转变

1.提升我国商品价值

通过强化的发展服务贸易的模式,能够成功地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的需求,并且能够将传统的经济发展重心转变到先进的领域当中去。开展强化的服务贸易模式,能够充分地提升我国商品的价值,促进我国整体的市场经济收益效果,实现对我国市场经济收益的高效需求。

2.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在具体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我国社会需要认识到服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背景,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进行市场经济工作重心的调整,在实际的经济运作环境下进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证基础市场经济发展结构符合服务贸易的发展整体需求,并且能够关注到自身产品生产的质量。

3.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革新

针对我国社会生产效率进行调整,还需要进行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革新运作,保证将第二产业作为主导经济发展的动力,将第一和第二类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向第三产业靠拢,并为第三产业充分服务,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充分支持。三种社会生产组织的高效率合作,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转型实践。

四、加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路径

1.战略开展的步骤

针对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提出科学的战略设计和部署,需要观察到战略开展的阶段和步骤性特征。从2010年开始,我国重视对服务经济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经济夯实基础。再到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的发展战略应用,促进社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到2020年,计划实施全面的发展进步措施,希望能够获得更加合理的发展战略。

2.战略空间的布局

针对我国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开展战略空间的布局,实施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内容,通过城市作为服务贸易的中心,采取港口和交通枢纽共同协作的模式,进行良好的经济拓展性发展战略运营,满足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满足我国从周边到中心,从浅出到深入的发展目标。

3.战略开展的措施

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挥进行科学的观察,通过实现战略措施得到良好的服务贸易发展进展,需要从战略和计划部署的细节合作中得以实现。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采取战役的方式进行任务的逐一计划和达成,满足未来服务型贸易发展的具体需求,保证市场经济的良好运作。

五、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探讨和总结能够发现,针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的情况提出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计划和部署,能够实现对我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并且不断地拓展和提升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对我国经济的全面推动作用,体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服务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背景下,为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奠定良好的辅助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俊.“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12,06:54-57+66.

第3篇: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

论文摘要:在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企业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仅仅依靠产品是不够的,竞争情报的作用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从界定国际贸易竞争情报入手,阐述国际贸易竞争情报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中的重要性,总结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收集原则,从企业获得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信息源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收集,重点介绍企业如何从网络获取有价值的竞争情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除了受到产品、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影响,竞争情报对企业的经营开始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影响。产品、资金、人力资源和竞争情报开始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四大要素。竞争情报最早是由美国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美国中情局局长曾公开宣称美国及中情局有百分之四十的间谍活动与经济相关,美国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竞争情报。

一、国际贸易竞争情报概述

(一)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界定

贸易竞争情报是指通过合法渠道获取竞争性的贸易交易信息,经过对贸易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监控和竞争策略等信息数据的科学整理和专业分析加工而得到的,可用于指导企业产品进出口/工程劳务服务竞争决策的情报。国际贸易竞争情报是一种监视国际贸易市场环境的持续过程和信息服务产品。人们在收集获取国家贸易竞争情报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法律和商业伦理道德,将收集到有关企业竞争对手、目标贸易国的市场环境、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国际贸易的文件和案例等信息反馈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支持。

(二)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重要性

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1-7月外贸进出口总额20225.5亿美元,增长20225.5亿美元,其中出口10493.8亿美元,增长23.4%,进口9731.7亿美元,增长26.9%。我国企业尤其是大量的民营企业开始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来,虽然我国企业的出口数额一直在增加,但是,仍然有大部分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遭受损失,大部分企业遭受损失的原因就是由于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缺失。比如1998年欧盟诉我国钢丝绳反倾销案就是由于我国企业对贸易伙伴国的行业政策不了解而错选印度作为替代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国企业在国际上遇到的贸易冲突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我国有2/3的出口企业遭受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有2/5的出口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每年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左右。而只要企业重视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收集就可以获得以上的信息,从而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二、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收集原则

企业在收集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时候遵循情报收集的一般原则。国际贸易竞争情报收集原则主要包括三点:第一,企业收集的信息要及时,国际贸易形势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裁定是否为反倾销时与该类产品短时间的出口数量关系密切,企业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第二,企业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只有真实准确的信息才能为企业做出合理决策提供依据;第三,收集的信息要适合本企业使用,与本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关。

三、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收集

本文从企业获取国际贸易信息情报的信息源来分析贸易竞争情报的收集方法。主要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包括商业网站和政府网站;依赖国家的各种驻外机构进行情报收集;对于一些对企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情报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进行收集。

(一)商业网站

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情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射源,这些信息真假难辨,如何去伪存真在海量信息中甄别出真实有用的信息,是情报收集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我们可以关注一些有一定知名度,在业内有影响力的一些网站,作为我们情报收集的来源。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如下网站可以做为情报信息的来源网站:1.竞争情报研究网站,此类网站主要从行业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数据。如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网址:chinacir.com.cn/ )该网站的数据中心,可免费获得包含了石油化工、能源电力、汽车机械、冶金矿产、电子电器、信息通信、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纺织轻工、制药治疗、农林牧渔、文化商贸等12个种类的进出口数据。2.专业网站。在收集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在行业内有较强影响力的专业网站上的相关信息。行业协会网站上会有行业动态和本行业的统计资料,而在专业学会网站上会有一些标准信息,这些都可以作为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来源。如中国轮胎商务网转贴于 (tirechina.net/)根据网站流量排名权威机构Alexa.com的统计,tirechina.net在中国轮胎行业网站中排名第一位。3.商业数据库网站。仅仅收集相关行业和地区的进出口数据是不够的,还应该收集一些研究机构对此类数据的看法。如中国贸易数据情报网(ecdata.com.cn/)。该网站涉及中国、印度、英国、韩国、巴基斯坦、加拿大、阿根廷、厄瓜多尔、美国、秘鲁、巴西、智利、西班牙、墨西哥、巴拉圭、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的海关数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偿提供对数据报告的进一步分析服务。4.竞争对手网站。企业的网站是企业进行对外展示的窗口,通过收集分析竞争对手网站上的相关信息,了解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业务发展计划等信息,获取对己方有利的国际贸易竞争情报。5.国外竞争情报网站。有关国际贸易竞争情报,除了用中文进行搜索外,还要通过有较高美誉度的国外网站来收集信息。比如美国的福德咨询公司(fuld.com/),为美国财富五百强中的半数企业提供过服务。

(二)政府网站

企业可以通过对政府网站的关注来收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国际贸易情报。1.在我国商务部网站上收集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与非关税壁垒相关的法律文件,同时还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关于非关税壁垒的法律文件,以及与非关税壁垒有关的会议记录等。2.在我国政府网站和外国政府网站同时收集与非关税壁垒有关的最新案例信息,比如案件的审理过程和最终结果;了解主要贸易伙伴国的产业发展动态,收集最新的有关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新进展。3.在我国政府网站上收集有关WTO成员国贸易信息的通报。

(三)出版物

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收集过程中要注意对公开出版物中所含信息的收集。1.收集政府公开出版的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文件(如税法)、技术标准等。2.收集本行业的专业刊物,从中掌握本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动态。3.收集本行业国际和国内会议的会议记录,了解本行业国内外企业的生产经营动态。

(四)展览会(展销会)

企业可以通过参加在行业内影响力较大展览会(展销会)来收集与本企业进出口有关的最新产品信息和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如中国展览信息网上的内容显示每年春秋两季的法兰克福消费品展,在2010年有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的4504家客商参展,在展会上企业可以收集到有关国际消费品未来发展趋势的情报。

(五)实地考察

获得最真实的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最好方式就是到产品的目标国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实地考察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企业自己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一种是企业委托可靠的咨询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虽然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可信度较高,但花费较大,在进行国际贸易竞争情报收集的时候一般不轻易使用。

在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收集过程中,一般同时从以上多个信息源进行收集,但是从经济的角度分析,采用最多的是通过网络获得企业所需的国际贸易竞争情报。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日益严峻,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情报的收集中会有越来越多的来源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篇: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经济转轨 自由贸易

贸易自由化有效的反应了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经济市场化趋势和全球化趋势。各贸易国通过单向,双向,区域经济等合作途径,实施互惠互利政策,并在贸易过程中逐渐消除歧视性待遇,降低进出口关税等其他贸易壁垒,最终实现生产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条件下,贸易自由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样,全球经济化的发展趋势各国对外贸易转向自由化。多数转轨国家开始实施贸易自由化改革,取消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降低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放松对进口的限制等。

一、转轨国家的转轨放松不同,其贸易自由化的结果也有所不同

由于在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存在初始条件的差异,其转轨路径也就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渐进式”和“激进式”两种模式。各国选择的经济转轨路径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如俄罗斯在经济转轨之初,采用的是激进式转轨,实施“一刀切”的“休克疗法”,试图通过私有化,稳定化和自由化,进而一步到位的实现转轨经济的贸易自由化目标,结果导致不可计数的稀缺物质出口外国,技术泄露,而进口数量大幅度增长,严重冲击到国内生产企业,导致国内生产严重下降,大量工厂倒闭,失业人员不断上升,进而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出现经济大萧条,给国家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中国在进行经济转轨时,实施的是渐进式改革措施,并一步一步向贸易自由化发展,在保证贸易自由化的同时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贸易自由化与转轨国家贸易发展的互动效益

(一)贸易自由化促使转轨国家调整对外贸易政策

转轨国家只有不断的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才能良好的适应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条件下,转轨国家对外贸易的调整工作势在必行,同时还需制制定出适合本国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战略,建立健全贸易管理制度,扩大贸易的开放性,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

(二)贸易自由化对转轨国家贸易发展的互动效益明显

贸易自由化能够带动转轨国家的贸易发展,同时转轨国家的贸易发展也能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二者相依相存。尽管接轨国家的竞争力相较于发达国家还较弱,但由于贸易自由化融入,转轨国家能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

三、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

(一)加强转轨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和贸易体制的改革

转轨国家的经济发展一般比较落后,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较低。在这种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还不完全的情况下,引进贸易自由化可能导致本国的经济处于劣势。因此在引进贸易自由化时,转轨国家必须加强本国经济制度的建设和贸易体制的改革,改变过去闭关锁国的经济制度,加大开放力度,提高贸易政策和体制的透明度,尽量调整贸易制度,使其与贸易自由化趋势和国际贸易惯例相一致。

(二)必要情况下采取一定的贸易保护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条件下,要使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必定要不断发展开拓市场,使本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部分。由于转轨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常常处于生产初级产品的劣势状态,经济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要实现本国经济的发展,升级换代本国的产业结构,转轨国家就必须采取一定的贸易保护措施。当然这种保护必须符合WTO的规则。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下,进行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保护,掌握好保护度。

(三)逐渐向动态的比较优势转变

在国际贸易中通常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优势比较方式,现时的比较优势是指静态比较优势。在转换中的比较优势则是动态比较方式。由于转轨国家还处在发展初期,需要将比较优势作为贸易发展策略的基础,因此必须使用静态比较优势,当转轨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将动态优势作为贸易发展战略基础时,方可采用动态比较优势。因此要加大发展力度,努力做到由静态比较优势向动态比较优势发展。

(四)妥善处理贸易中的贸易摩擦

贸易自由化要求转轨国家开发本国国内市场,这就使得其与一些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之间的摩擦不断升级。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为追求自身利益,不顾贸易自由化的要求,随意采用贸易保护措施,这严重影响到贸易自由化的秩序。转轨国家必须有精通国际惯例的人力资源和管理机构。发生摩擦时,要认真的分析,审查案例,确定提讼要满足的最低的法律条件,并形成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自由化为转轨国家带来了相当客观的收入,先进的技术经验等,对转轨国家国内生产企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国内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转轨国家要不断加强贸易自由化的建设,为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玉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2]陈小曼.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法对国家贸易安全的保证[J].学术交流,2010

第5篇: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生态化;全球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25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环境不断地恶化,资源也在不断地减少,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中,逐渐将其与环保进行结合,通过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方式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国际贸易的生态化也就是将生态保护的原则灌输到贸易活动中,以此来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并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行有效的贯彻落实。

一、国际贸易生态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逐渐严重,在国际贸易中与环境问题相关的问题不断出现,并成为国际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早现阶段的国际贸易体制当中,环保已经成为贸易体系的重要宗旨。世界贸易组织法与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对贸易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国际贸易进行制约,使其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通过协议的方式来对环境与资源的开发进行明确的要求,以此来保障国际贸易发展中环境保护的效果,从根本上促进生态化的发展。为了减少贸易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从根本上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应的贸易措施也在逐渐地形成,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贸易法的生态化。由于环境与贸易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剧,就应该通过相应的规范来对其进行约束,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现实发展的矛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逐渐加快,资源、资金以及金融在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贸易发展也在逐渐地加快,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人们的需求,由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地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发展。但国际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所带来的贸易增长效果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带来环境与资源的问题与大量消耗,这也就降低了地球的供养能力,对地球的承载极限不断地进行挑战,所以导致国际贸易与全球经济的发展难以保障生态化的效果。

(一)经济发展加速了资源的不平等性

虽然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效果,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是以牺牲资源作为代价的,没有对地方的差异进行正确的认识与考虑,这也就难以保障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更是难以有效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资源平等性,例如发展中国家对能源消耗相对较大,拥有70%人口的发展国家只有30%的资源,而具有30%人口的发达国家却拥有70%的资源,这种不平等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生态化的进展。也正是由于这一状况,发展中国家难以对WTO所提出的国际经济贸易协调发展表示怀疑的态度,如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能为发展国家带来益处,只能带来负担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了纸上谈兵,其存在也就不存在意义了。如果按照现在的资源消耗状况来看,地球上的资源只可以供给少数人使用,这也就难以落实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本不公平分配

由于不同国家的国情以及经济的规模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人力、物力资源等诸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与国之间的资源分配机制,例如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集约化生产,使其在贸易的发展中占据成本的优势。一般情况下来讲,生产力直接决定资本的走向,所以生产力相对较高,其自身的资本也就相对较为雄厚。所以,在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资本分配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性,资本的流向也是发达国家,这也就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三)经济增长降低地球供养的能力

国际贸易的生态化发展,主要是要求经济活动开展应该在保护环境与能源承载力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要将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例如各国在对经济进行发展的同时,应该重视自身有害气体的排放,以此来降低温室效应等不良的环境影响。现阶段,很多国家在对经济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对资源进行保护与缓解的效果,通过国际贸易进出口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国的内部压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进出口的环境,对资源的服务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每个国家都想对自身的经济进行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但又不想要承担环境与资源进行保护的义务。据相关调查表明,只有少数的国家内部环境承载力没有达到上限,所以现阶段的各国想要发展经济,就应该对进口的承受能力进行不断地提高,以此来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的处理与重视。

三、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原因

(一)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冲突

国际贸易的生态化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就是经济上的生态化发展,也就是物质财富的提高,对供需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其次就是社会的生态发展与进步,其主要是对中国的人口问题进行解决,对社会的贫富分化进行缓解;最后就是环境与资源的生态发展方面,其主要是实现生态资源与经济的共同发展,以此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主张达到人们的生活要求,还应该保证环境的使用,为后代的使用与发展提供基础。在国际贸易的生态发展环境下,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类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重视。所以想要对短期内的经济增长效果进行提高,就应该明确其与贸易生态化之间的差异。

(二)WTO对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发展缺乏协调政策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WTO对国际贸易的生态化与全球经济的发展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也就导致其重视程度严重的不足,没有相应的政策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在WTO的环境下,经济的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被弱化,没有重视生态化的引导效果与作用,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态发展中所具有的经济与社会方面内容,推动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在这一观点下制定的WTO政策也就缺乏科学性与公正性,容易引发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生态化之间的问题。例如WTO的非歧视原则,其不仅实现全球经济发展,还对发展中的国家进行扶持与鼓励,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际贸易。但由于这一政策是在国际贸易生态环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既要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进行考虑,还应该对相应的环境税进行缴纳,这也就出现新的冲突。与此类似的策略还有很多,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冲突,不利于其向着协调的方向发展。

(三)发达国家在生态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方面有着双重的标准

在出口贸易的方面,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并有效地对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等问题进行规避,就通过出口的方式或者在其他国家设立厂房进行生产,将污染与危机转嫁到其他的国家,这种方式在发达国家相对较为常见,例如日本为了避免支付环保的资金,就将其国内的高污染行业进行转移,放到周边的发展中国家或者地区,以此来获得高额的利润。据相关的调查表明,人口相对较少的发达国家所造成的有害废弃物量相对较大,占世界总量的77%,他们通常在发展中国家作为有害废气物的堆积场,通过向境外输出的方式来对毒废料进行输出,中国有很多沿海的城市也在为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有害垃圾的处理。在国际贸易的方面,发达国家为了对自身利益与经济发展状况的有效保护,就通过贸易壁垒的方式来进行。虽然有很多的绿色壁垒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的贸易壁垒只是通过生态化的借口,来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行限制。

四、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

(一)优化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的协调发展

国际贸易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色彩,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想要保障利益的长久性,就应该保障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未来的发展时间过程中,环保与节能将成为时代的主题,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导。这就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对经济进行发展,积极对各国之间的交流状况进行推动。还应该加强对贸易政策的掌握与应用,不断地为构建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状况进行研究,重视对贸易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遵循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则

在对国际的贸易生态化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应该保障在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并需要完善的法律来对其进行约束与规范。做好规范的工作,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对不同国家的生态化发展状况与经济水平,以此来达到公平与公正的效果;其次就是通过统一的国际标准来对,保障各个流程的利益要求。各国在国内进行立法的过程中,应该对本国的国情与经济贸易的状况进研究与分析治理资源保护的重要法则,并对其进行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五、结语

在对经济进行追求的同时也应该明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生态化的方式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不可以通过牺牲环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

参考文献:

[1]刘冲.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12).

[2]王飒.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观察,2013,(7).

第6篇: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竞争力;世界贸易组织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国际贸易增长趋势已经超越了自身生产经济的增长趋势,这给全球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都带来了不同水平的增长,包括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凭借着国际贸易的增长态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宏观经济评价体系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我国需要把握好全球化经济发展带来的基于,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是走向国际上的必然选择,更是国际贸易的需要。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国际贸易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全面抓紧了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基于,提升改革和开放的速度,为国际贸易的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潮中的最大受益国。当前无论是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还是国家外汇储备和外贸利用数量,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以说我国在亚洲范围内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在世界范围内帮助亚洲经济实现国际贸易的增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下图展示了我国在近些年来的对外贸易走势:

图1 1978年-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情况

如今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飞速发展已经开始逐渐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格局,资源格局和市场格局,我国也将进一步在世界经济范围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战略

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和开放的政策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同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我国的国际贸易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深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对外贸易中也需要不断地突破壁垒。只有这样我国的国际贸易才有可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好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与要求。

1.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

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国际贸易在全世界的贸易格局中处于交底的产业地位,同时从事相关产业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局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具有较快的增长幅度,但是相对应的国民收入却没有得到增加。我国的国际贸易应当在传统的产业基础优势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努力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改善贸易条件,在一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进行渗透,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处于更好的地位。同时我国也要处理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拓宽国际化贸易空间,扩大贸易规模,从大国逐步发展为强国。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从我国的经济实际出发,国际贸易的改革需要完善市场体质,宏观调控体质和法律等等,推进改革中我国的国际贸易需要注意同时兼顾国内外的市场,发挥好两房市场的共同作用。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为数量增长,但是在当前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约,因此我国必须深化改革,在全球化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良好的位置。

3.打破贸易封锁壁垒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全球许多国家都开始逐渐取消了国际贸易的相关税金,因此在贸易壁垒上减少了大量的非关税壁垒,早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我国就规定了在15年以后拥有市场经济地位,并且同时也承诺了如果我国能够提供市场经济的证明,那么就可以改变。我国可以利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机遇,以积极地态度和高效的工作加速经济产业的升级发展,壮大传统的优势产业,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规避风险能力。例如我国的广东沿海地区可以申请电器市场,青岛沿海地区可以申请饰品市场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我国形成在未来国际贸易中的优势点。

4.适应国际贸易竞争

我国在参加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按照市场经济来建立和帮助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稳步推进,全球格局中逐渐出现了地区集团化的现象,同时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也加大了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难度。

三、总结

总的来说,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要发展自己的国际贸易,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不能够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一方面自身发展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更多的提升和进步,另一方面我国还在适应世界竞争的过程中,还需要利用国际竞争和经济市场来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中国的市场在国际贸易中也要注重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起形成集团,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国际贸易的发展需求,也是增强在世界竞争力的必由选择。

参考文献:

[1] 潘隽永.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如何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J]. 时代经贸:学术版, 2008, (4):81-83.

[2] 赵亮.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思考[D]. 吉林大学, 2006.

[3] 梁霞.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理论对中国的意义[D]. 西南财经大学, 2005.

第7篇: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经济逐步向一体化发展,服务贸易向自由化潮流迈进,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与趋势。服务贸易作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视。本文试图结合国际发展背景,以及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从提升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欧美债务危机对服务业的启示

2009年欧美债务危机的发生牵动着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从这场危机的背后可以看到,危机的产生来自于内外部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也不可避免地与全球性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存在关联。从内部方面,国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造成了这场危机的产生,尤其表现在发达国家过于依赖旅游业等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典型代表是希腊。从外部方面,主要是欧元货币体系存在的缺陷,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另外更深层的矛盾是,美国与欧洲在货币主导权与债务资源中的纷争,美国一直以来力求主导国际货币的霸权,然而若想变更为欧元以替代其地位,则是一番较为激烈而痛苦的较量。这主要是因为欧元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对于新兴市场的国家,欧元提供能够替代美元结算货币的选择,欧元结算量提升实际危险美元结算量,而结算量主导定价权使得美国的市场定价权逐步流失,使得货币竞争逐步开始。

2011年以来,这一金融危机依旧不断演化使得世界经济陷入停滞,美国、意大利等服务行业萎缩,西班牙已落入服务业负增长的局面,我国服务业中服务贸易的出口也在逐步下降,并受到贸易保护的困扰。国内的投资及消费市场近期也出现下降,尤其是金融、保险及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一直低迷,再加上我国服务业本身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急需一个稳定、健康而宽松的发展软环境以支持成长。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行业水平发展缓慢规模偏小且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现阶段我国服务行业还处于较为初级且发展水平低于国际化水平,并且发展速度也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这使得服务业所占比重也与发达国家拉开较大差距,例如1976-2007年数据显示,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占总体GDP的比重,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差距为4.2个百分点。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虽然增长迅速,但是比重的增幅却不明显。服务业的增长速度缓慢,服务业的规模也与相应的经济水平不相协调。尽管近五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服务贸易的增长已经超过货物贸易,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2005-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为76.1亿美元,尽管近几年有所变动,但本质没有明显改变。

(二)服务贸易行业结构不协调

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优势服务业,比如海上运输、旅游、劳务输出以及建筑服务等。2007 年我国运输服务、旅游进出口等贸易进出口额由 2001 年的 500 多亿美元上升到 2007年的 1400 多亿美元,且每年都有所递增。然而,在如今全球最为新兴且附加价值最大的现代服务业中,我国的行业发展市场仍旧较为初级,尤其是在金融、管理咨询、通讯、保险等大量密集技术与知识的行业。近年来全世界的服务贸易都朝着新兴现代化服务业转变,我国也面临行业的转型升级,尽管目前我国航运服务、旅游等进出口额所占比重开始减少,现代服务业比重逐步增加,但这种结构性的递变依旧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三)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及行业管理不健全

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的发展,没有跟上整体行业的递变,近年来虽然我国不断出台各项法规,但是行业规范依旧存在诸多疏漏,或是所颁布的法律法规没有进一步细则出台,执法操作性差,相关规定也没有紧跟国际化标准。而且在国际上,我国的服务贸易遭受行业壁垒、歧视性对待等问题。我国法律的权益保护力度薄弱,我国服务行业中不规范、不公平问题也阻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行业的规范管理方面,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服务业管理部门也存在相应的管理问题,比如国家到地区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存在差异,由于对规定的制定不同,许多相应政策难于落实;相关服务行业的指导部门不明确各项职责划分,权责不清;对地方服务行业有保护性政策而造成不公平竞争;我国对服务行业的相关定义、行业标准都未完善,有些行业的服务发展远不符合国际标准,这些都阻碍了我国服务业迈向更为先进的发展行列的步伐。

(四)专业化高水平人才稀缺且劳动力行业比较优势弱

尽管我国是劳动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但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多少不能决定一个行业的高低,尤其是现代化服务业是以高技术、高知识为主的智力密集型行业为主,对于专业化高水平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广,否则只能固守在传统劳动力密集的行业之中,无法寻求产业附加值的提升。然而不容乐观的是,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发现,从事金融保险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并且具有国际水准的服务型人才,比如金融师、精算师等高端智力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从事劳动密集行业的比重较大,如从事建筑业的在外劳务工人员占36.3%等;而从事计算机技术服务业的在外劳务工人员仅为0.2%,设计、咨询的在外劳务工人员仅为0.5%。可以看出我国不仅严重缺乏与国内服务行业增长水平相配套的高水平专业化人才,而且也缺乏与国际相对接的高级现代化服务型人才。因此,若要改变整体服务业的发展格局,需要吸纳更多提供智力贡献的重要人才及社会精英,才能形成服务业从传统劳动密集、低附加值向智力密集、高附加值的转变。

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提升高等要素的发展水平

由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迅速,但是就业人数的供给相对不足,尤其是精通于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性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稀缺,例如精算师、律师、咨询师等高资历水平的相应服务人才。这使得我国的保险、管理咨询、IT、证券等技术和人才密集型的服务企业发展也相对滞缓,也阻碍了整体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水平提升。我国服务业相对于欧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集中体现在人力资源队伍的构成。

因此为加快提升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质量水平,必须要努力培养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有意识有导向性地开发、培育高技能及高专业化的人才,才能增强我国服务业走向高级生产要素组成,提升整体行业的国际竞争实力。这需要逐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并完善服务业素质人才培养体制,充分调整高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二是在服务业全面引进高水平、专业性、国际性高级贸易服务人才,完善对高水平人才激励机制;三是通过政策鼓励学生留学出国或是吸引留学背景人才进入服务业,才能充分促进服务业及服务贸易行业与国际水平对接。

(二)加强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

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的基础产业,需要大力促进其发展。为了改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被动现状,必须要从提升整体服务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实力为出发,并为此创造一系列经济及社会条件,其重点在于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从更深层原因探析,就是需加强制造行业对服务贸易行业的支持,可以通过货物贸易拉动服务贸易的需求。一方面可以通过制造业来带动服务业,在制造业对外输出的过程之中同时配套相应的服务输出,协助服务业整体开拓,两者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生产的繁荣,生产就是针对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商务事宜提供服务的中介商。投入生产业,通过降低分工的成本来推动分工的深化,从而带动工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服务业技术含量低,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生产者的服务需求是处于抵制状态的。然而绝大多数生产业都是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在服务创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对企业的创新起着辅助的作用。所以,要推动消费业向生产业转化,从而激活生产者的服务需求。

(三)完善服务贸易行业管理机制

完善服务贸易行业的管理机制,其主要核心是提高和保障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为其塑造良性的发展环境并争取更大的发展机遇。

1.建立服务贸易的风险保障机制。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在进口激增、国内服务业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成员国有权实施保障措施。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定义,服务贸易的进口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类似于货物贸易进口,即跨国贸易;另一种形式是通过商业存在完成进口,而外资服务企业为国内企业或消费者提供服务也属于服务进口,因此进入国内的外资企业所从事的经营活动也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由于这两种进口激增会对我国国内企业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建立对于服务贸易的风险保障机制以抵御不良事件的影响,采取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2.完善服务贸易发展体系。从国家层面而言,主要是商务部以及相应部门需要对服务贸易行业,与地方部门协调统一方针政策,为政策落实铺平道路,并逐步促进对服务贸易行业的资金建设。另一方面是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及调度功能,由于现阶段行业协会多是国家政府部门转变而来,缺乏内部自生的管理机制,且行政化作风不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且发展水平滞后,功能性发挥不充分。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来进一步促进行业协会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性。

3.发挥服务贸易行业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在政策制定上,相关管理部门要不断寻求创新,从思想观念上要逐步向服务化政府转变,树立为行业发展服务的理念意识。美国和日本的相关政府服务非常重视服务贸易行业的促进与支持,从技术培养、开发教育、政策鼓励出口、行业优惠政策等方面做出诸多努力。因此我国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当充分重视服务行业,尤其是现代服务行业包括金融、咨询、保险等行业的政策支持,并将支持力度倾斜于鼓励知识型企业的培养。

(四)完善服务业相关立法并建立系统化法律体系

由于我国服务贸易的相关立法发展较慢,法律体系覆盖面有限、内容不明确、中央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一定冲突、与国际规范有差异等问题,使得服务业的整体法律环境存在缺陷,管理中存在不公平等现象。服务贸易法律需要尽快得以发展完善,加强对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可能地填补各类法律上的约束和监督空白。尤其对于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收税、优惠政策等相关支持性政策,需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公开化政策信息,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服务行业不受到外来的强大冲击。

(五)积极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务

服务外包作为目前国际上最为主流的服务转移方式,是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根据国际化服务外包的主流内容,主要集中在后援支持、IT外包、文化服务外包、医疗服务等业务类型。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之下,服务外包得以迅猛发展。服务外包的业务选择往往是非核心商业流程,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多是承接低技术含量、附加值低的流程外包,依靠自身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的服务外包业务也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也需要完善的行业体系和放宽的市场政策作为支撑,大力培养服务外包相对应的高素质人才,发展出口导向型的服务业务。推动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也是为我国服务业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我国应当紧跟潮流趋势,大力支持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承接外包服务能够给我国带来诸多优势:一是优化服务产业结构,丰富产业业务种类,带来主营收入及更多就业岗位,提升收入水平等经济效益;二是承接方需按照国际标准制定业务,这样便鼓励服务业与国际标准对接,并在合作中取得技术进步,优化服务业的整体发展等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8篇: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小企业;营销管理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开始进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小企业为了更快地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不仅需要对营销方式做出改变,更要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营销管理的发展趋势,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自由化的经济贸易

自由化的经济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一个特征,随着全球经济贸易速度的逐渐加快,经济全球化也开始对世界多边贸易形式产生影响,间接地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并且也能够利用国际准则来约束经济贸易行为,虽然不同国家的贸易活动大不相同,但有了经济全球化之后,使得国家突破了国家贸易限制,将世界经济贸易整合成一个大的集体。

2.国际化的市场体系

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只是指全球范围的经济贸易,更是指各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将不再受到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企业的所有资源供应都可以直接考虑到全球市场,企业的竞争也可以直接考虑到全球竞争,不再只局限于国内竞争。另外,全球生产市场的慢慢建立,也为构建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作出了贡献,无论物流、知识流都能够流向全世界经济市场。

3.全球化的市场营销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将全世界的产品和服务都推向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来购买世界各地的产品,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帮助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4.网络化的科技信息

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网络信息会被应用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建设之中,这样才能够为企业营销管理做出贡献。

二、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小企业营销管理的趋势

1.关注顾客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小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将顾客作为营销核心部分,从顾客身上来分析顾客的产品需求和购买意识,为顾客提供最真诚的服务,让顾客信任企业的产品,与顾客建立长期的、互相信任的关系,这样就能通过顾客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并且顾客还能够为企业提供自己宝贵的消费意见,这样一来,企业就能够根据顾客提出的意见来对企业产品进行调整。

2.STP策划

每个中小企业应该都明白,自己企业的产品是不可能满足每一位顾客的消费需求的,那么企业就需要对市场进行分化,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目标消费者,这样就能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为每位消费者进行最好的市场消费。

3.成本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小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对营销成本进行分析,通过全球化的营销信息来制定相应的营销产品、价格和销售渠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思考,就能够实现企业经济全球化的目标。

4.营销传播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营销传播,主要可以依靠广告、宣传等方式来进行传播,让每一位顾客都能够从不同的宣传渠道获得企业产品的最新消息,这样才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5.合作关系

为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站稳脚跟,中小企业应该及时与政府、机构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需要中间商才能完成营销的企业,更需要将中间商作为企业发展的合伙人,并与之一起向顾客传递更多企业产品信息,这样才能使双方同时获利。

三、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小企业营销管理的转型途径

1.营销哲学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小企业营销哲学的转型,主要是从传统的营销观念转变成了现代营销观念,每一位顾客都会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而对产品产生不同的想法,一些顾客认为产品实惠才是好产品,一些顾客认为产品质量好才是好产品,因此才会出现每位顾客消费心理不同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完成营销哲学转型,企业需要尽快树立社会营销观念,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要协调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让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产生信赖,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营销组织

中小企业的营销组织转型主要是由产品为单位转变成为了客户为单位的组织形式,以往的营销组织会将产品作为营销重点,而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企业将客户作为营销重点。同时,中小企业若想得到长远发展的机会,那么就必须借助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来将分布全球各地的顾客作为营销对象,并根据不同营销对象的产品需求来进行设计,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3.营销人员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全球市场中,中小企业通常只会将几种类型的产品作为全球营销对象,这些产品都具有企业的特点和营销趋势,因此是不可能招聘多个营销人员来进行销售管理的。由此可见,中小企业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分配方式来对企业员工进行分配,尤其是要选择能够迎合顾客消费心理的营销人员,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顾客的消费需求。

4.营销服务

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全球化营销是在不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而开展的,因此企业需要及时根据经济全球化作出改变,借助网络技术来完成整个营销过程,整个营销过程是指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无论是哪一个服务过程,营销人员都需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来进行服务,这样才能够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经济全球化的中小企业营销管理转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营销管理作为企业发展和生产的重要环节,往往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需要根据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抓住企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从多个营销方面来进行转型,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建民.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小企业营销管理转型研究[J].中国商贸,2010,26:32-34.

第9篇:经济贸易全球化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和战略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贸易战略趋势

随着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上影响力巨大的贸易大国,但是贸易大国并不完全等于贸易强国,中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在发展规模、竞争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中国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不断创新,及时改变政策,调整战略方向,促进产业升级,使中国成为贸易强国。

一、新形势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加,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增强,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全球化趋势,同时贸易政策保持稳定,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国家大力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获得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随之而来的问题。

(一)国际竞争力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的贸易出口大国,贸易出口种类越来越丰富,但是我国的出口产品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偏低,国内大部分的生产企业也仍然属于劳动型企业,没有形成产业化,企业缺乏创新能力,生产技术没有更新,导致企业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不足,并且近年来伴随着激烈的竞争氛围、原材料价格上涨、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承接出口加工产能转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能力的提升等因素,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失去了传统的竞争优势,甚至逐渐消失。

(二)发展规模不均衡

虽然我国的经济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本身起步较晚,所以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规模仍然较小,同时由于地理条件、政策实施等多方面条件影响,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规模也不够均衡,比如沿海地区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较快,而我国的西部内陆地区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原因的限制,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就较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三)严重的生态问题

国际经济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经济贸易自由化不断发展,在带来巨大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环境被污染,生态资源被大量消耗,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正在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

(四)国际经济贸易服务发展滞后

在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导致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在整体的国际贸易出口的规模中,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规模偏小,整体水平不够高,出口的部门、结构也不合理。同时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政策规章等方面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五)贸易摩擦加剧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国家通过设置贸易壁垒等手段抢占国际市场,中国一直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

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贸易规模不断加大

网络贸易是指借助互联网,利用网络交易平台进行贸易活动。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便利、快捷。现在各国的经济组织也开始积极采取措施来维护网络贸易交易平台的安全性,以保护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新型产业和跨国企业规模不断增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竞争核心,技术、人才、知识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也导致了一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了以自然资源为核心的传统劳动产业。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和跨国企业。通过不断调整贸易战略,跨国企业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者。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战略

作为人口大国,劳动力的丰富资源始终是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中的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一直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内容。但是随着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些优势逐渐被取代,新型的产业结构正在建立,知识、科技、人才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面对这些变化,我国应该积极转变调整国际经济贸易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一)建立健全的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更有利于推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法律保护武器,能够有效避免其他国家利用国际贸易规则侵害我国的合法权益,稳定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有效保障经济利益的增长。

(二)大力发展新型产业,积累竞争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跨境电商等新型产业的发展可以调整优化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应该加快人才建设,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投入,使出口产品积极向高端产业、高附加值方面靠拢。同时更加支持大型跨国企业的发展,注重跨国企业品牌建设,多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管理理念,使中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扎根立足。

(三)增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在信息化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经济贸易的关系变得密切,因此在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合作交流,加强友好关系,寻求合作,共谋发展。目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也已经与22个国家和地区达成自贸协定,在未来的经济贸易工作中促进共同发展。

(四)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深入挖掘国内市场

在对外经济贸易中,我国国内的生产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推进产业调整,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资金、资源、政策、人才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增加品牌推广力度,鼓励民营企业运用网络贸易等现代交易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工业园区、电子口岸的建设,加快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同时,也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拉动内需,扩大国内消费市场

(五)实现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努力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视,一方面创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减少重污染企业,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工作,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力度,实现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经贸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给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给予和挑战。开展好国际经贸工作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紧紧跟随时代潮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变革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共谋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晓红.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与趋势研究[J].中国市场,2013.11(46).

[2]朱伶瑾.浅谈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及趋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3(11).

[3]金明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趋势研究[J].知识经济,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