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字经全文阅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每到早上8点,从山东济南一所小学的教室里就会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3年前,该校就把《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搬进了课堂,每天要求孩子们大声诵读,之后老师们再对这些国学经典一一讲解。
可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向全省中小学下发了一纸禁令――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这引起了人们对诵读国学经典新的思考。
在山东省教育厅的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了2010年12月28日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通知上写明:“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施工作中没有认真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因此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在这个禁令的影响驱动下,山东的中小学校开始了对自身国学课程的审查检阅,一些学校按照通知内容禁止对《三字经》进行全文诵读。而与此同时,湖北的一些学校在通知的光环效应下也开始自行删节《三字经》。
湖北的“删节版”《三字经》中将“昔孟母,择邻处”删掉,认为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而《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的是读书考取功名在古代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但现在,教育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报效社会,这些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的文字也都被删除了。
记者联系了湖北省武昌市的一所小学,一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他们认为《三字经》的全文是一个整体,句与句之间非常连贯顺畅,因此他们并不赞成对《三字经》进行删节,但《三字经》上的一些内容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们来讲,确实不太合适,因此他们让学生们全文诵读《三字经》,但对于一些和现代思想有抵触的部分,比如“昔孟母,择邻处”,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会刻意回避不讲,即使有学生提问也会有所保留,等到孩子们大一点,有自我辨别能力,上三、四年级的时候再对其讲述大意。
那么,《三字经》等国学著作究竟是否该“禁”,学生们又应该读什么呢?
对此,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杜贵晨表示,《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全文共有1722个字,是明清以来很好的一个读物,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些国学著作与现代的理念有些冲突,但也并不是全无道理。比如《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教导孩子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多了才能多作贡献,多得报酬。小孩子从小就应该知道劳动创造财富,那么知识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成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还是可以接受的。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由于代代人传诵的结果,而现代的老师们依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删节,是不对的,这会导致孩子们看不到完整的版本,等于把传统给中断了。因此,他认为国学经典不能简单的“禁止”或者“删除”,关键在于老师们的讲解,如何在老师的带领下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们的精神食粮,如何把古文的思想转化利用成现代的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卫东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认为删减经典的做法反映了国人对待国学的态度是加减法,也就是切割,认为是精华部分的保留,认为是糟粕的部分就剔除。而决策者认识的前提是,精华和糟粕是各自独立的,但这种想法恰恰是错误的。
马卫东表示,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宏观的理念、精神和意识,在这里精华和糟粕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比如《三字经》、《千字文》,这些古代教育的启蒙读物,要说精华则通篇都是精华,要说糟粕则通篇都是糟粕。倘若非要针对某一具体的文字,辨别是精华还是糟粕完全在于教育者的解读和引导。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原研究员杨明川告诉记者,有一位从事高等教育的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别具一格。
每次和孩子发生冲突时,这位原本很强势的母亲会假装很伤心、很可怜,甚至痛哭流涕,当然并不是以低贱的姿态。她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让孩子意识到,母亲受到了伤害,孩子有责任不让母亲难过,让孩子从小树立一种独立担当的责任意识,而不是一味地溺爱孩子。生活中样样包管,显得做父母的非常有能力,事实上,这对儿女今后的发展反而是不利的。
“这位母亲就赋予了‘三从’新的内涵,让这种所谓的糟粕来适应这个时代,而不是一味地批判它、否定它,这就是一种非常开放、宽容的国学态度。事实上,在当代社会中也存在很多糟粕,难道我们就对此始终避而不谈了吗?” 杨明川说道。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孔祥林坦言,现代人在对待各种时尚文化时往往趋之若鹜,而在对待传统文化时却始终是吹毛求疵。其实,如今在电视、网络上所传播的有害信息,要远远大于这些所谓的国学经典中的糟粕。
“提倡国学是有必要的,现代人有一些浮躁的气息,比如追求时髦、盲目自大等,为了塑造人的价值理念,人们应该诵读国学,从中学习古人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每代人都有自己要学的知识,人们不能一味把旧时代的学问当成是现在做人做事的‘准则’,国学是我们宝贵的传统资源,但它不能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主要核心,除非是专研国学的专家,学生们对于国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即可,所以我认为像《三字经》等读物作为学生们的课外辅助教材更为适宜。”杜贵晨说道。
杜贵晨认为,在学生们宝贵的课堂上,应该学习一些更加有趣、有用的知识,而不是生硬地诵读经典,比如中学教材里有很多传统的古文、律诗、小说,这些就很好。另外,对国学传统也应该让青少年从基本功开始学起,比如古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在哪里,古文和律诗是什么,古代的文化究竟是怎样的,老师们不要为了考试而讲解,而应该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和解析去感受,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简单的诵读并不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行为习惯、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眼前的重要课题。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大多数学生喜欢看电视,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时间相互交流,那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吸引着学生,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故事书里还有比这些更离奇、更有情趣的故事,只要自己去看书,你便会获得无穷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一、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读书方法大致为精读法、略读法、浏览、做读书笔记。
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注重文学和思想内容。
略读即先看序言,作者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内容,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浏览法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运用此方法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快速浏览之中了解文章大意。
常言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要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学生在做读书笔记过程中积累语言、增长知识,教师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少鉴别能力。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向学生推荐读物。小学六年,不能一刀切,可采用分年段推荐读物的方法。
1.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低,喜欢童话故事,可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叶圣陶童话》、《三字经》等。
2.三、四年级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可向他们推荐《绿野仙踪》、《昆虫记》、《千字文》、《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皮皮鲁传》、《寄小读者》、《名人传记》、《张天翼童话》等。
3.五、六年级学生推荐《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格列夫游记》、《西游记》、《水浒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表现欲强,课外阅读后总想把感想、体会表达出来,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读书交流会,可不限范围、不拘形式,可相互交换、浏览积累资料,可以讲故事、演讲和即兴表演,也可以谈体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读书的益处。此外,班级还可以设置作品栏,用来展示学生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作品,对于取得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关键词:学生;传统美德;学习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59-01
传统美德中彰显古典文化内蕴,经典文化中蕴含着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能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把二者有机结合,让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受益于懵懂的儿童,从入学的那一刻,诵读经典,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美德,渗透于学生的心灵,指引其言行。我校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厚积学生的一生的长远教育,经过多方思考,多次研讨育做人与求知中,把握传统的命脉,育美德教育于经典文化中,在5年的研究与实验中,我们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家庭和社会为次阵地,家校合一,开展互动活动,走向社会,搭建平台,影响周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路漫漫兮,上下求索”――基石的奠基
1、开发《国学小书苑》校本课程、教材
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经典诗文中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
(1)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本着“汇古典知识之萃,补现金教材之缺”的学术精神,采用单元专题形式,按照“经典导读”“经典诵读”“传说、故事”的体例,每一体例下设计以下几个板块:作者介绍、内容提要、注释赏析等,体现针对性、层次性。
(2)鼓励搜集相关资料: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后,交课题组汇编成册。
2、开辟《国学小书苑》网站
本网站一方面向学生提供《论语》、《孟子》、《诗经》、《百家姓》、《三字经》等经典篇章的阅览,接受原汁原味的经典熏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英特网的信息资源,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文化网站和诗歌专门网站获取信息。实现交流共享,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3、校本人文日历与诵经典、学美德的融合
在校领导的鼓励下,我们又大胆地提议进行世界及中国传统节日校本研究,以小学生最关注的喜闻乐见的节日为主线,设计了校本人文日历,每班一块板,便于学生和老师们共同学习、研究,而且我们也加强了与各科的联系,所有的老师都可以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使用,知识渗透。与此同时,我们还搜集并整理了一些知识性、代表性、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生动性、新鲜性、延伸性、系统性文章,配以大量激活童心、延伸兴趣的彩图,编写成特色校本教材,让学生人手一本,进行阅读,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德,生活中处处需要知识。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实践出真知
1、经文诵读,传承中华美德
我校每周一节经文诵读课,要求每个年级每个班每一位语文教师严格遵守校本教材课程实施,采取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背诵感悟,由低年段到高年段有所侧重,专职负责的人员及时验查,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每月一次经文诵读会,以学年为单位,鼓励学生自己搜集相关主体的古诗文;每学期一次经文诵读验收,主要通过诵读、表演,让学生学知识学做人!
2、校园文化,弘扬中华美德
我校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美德教育与经文诵读的相互融合,潜移默化进行教育。
教学楼内各个楼层、各个走廊、各个教室主题不同,特色纷呈。一楼走廊为《三字经》、《弟子规》专题篇。走廊挂有孔子、孟子、老子等大家画像及简介。橱窗内有《三字经》、《弟子规》中经典语句及相关故事等。一年级各班有“国学诵读大擂台”,“我学圣贤美德扬”等特色不同的专题设计。二楼为《唐诗百首》专题篇,名人画像,千古佳句,诗词欣赏,二年各班级也以此为专题。三楼为《千字文》专题篇。四楼为宋词赏析专题篇,五楼为优秀古文专题篇。设计不同,内容不同,各年段师生收获的也不同。教学楼正厅设为国学苑堂,有孔子塑像,科研课题介绍,《论语》全文布满墙壁,弘扬传统美德,诵读经典诗文,一切显赫于眼前,操场围墙各种宣传版画及后楼国学讲堂的布置,都让人走进校园顿拾传统经文,彻悟千古美德。
3、科科相通,渗透中华美德
除语文这一主渠道,我们还把这一课题渗入到每个学科中,音乐课经典宋词的吟唱,体育课诵读接力赛,“三人两足”的团结协作。微机课上,经文欣赏,美德故事,各种材料搜集,既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又促进课题研究。心理课、品社课、家乡教育等学科,更是课题研究的另一个阵地。没有单一,只有整体,所有学科的“总动员”,让中华美德的弘扬,传统经文的诵读,淋漓尽致展现,学生最大程度地收获着。
4、实践活动,践行中华美德
我们利用园中所能利用之资源,筹划学生学习、生活所缺之补充,沐浴春色,拓宽空间;进行多学科整合;教学与自然结合;以学年为科研小组,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研讨设计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综合活动。学生吟诗作画,赏春歌唱,放风筝,生命探险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们力求注重人文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关注生活与健康――倡导乐活;关注生命与生存――珍爱人生;关注资源与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活用资源,活化课本,让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培养身心健康之人,社会所需之人!
本班学生10名,其中女生4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文明守纪,好学上进,接受能力较强,集体荣誉感强。在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一年级时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小部分同学(特别是几个后进生)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针对这部分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促使大家共同进步。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面对新课程较大的识字量和阅读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本学期在教学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使他们体验学习所获得的成功和乐趣。
同时需要加强家校联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培养孩子勤学乐学,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八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1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表2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会使用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继续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学科教学计划
科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
教师何燕伟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2004年8月
2004学年度第1学期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2004年8月
一、班
级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接受能力也较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
教
材
分
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CCC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CCC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CCC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CCC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三、
教
学
目
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
教
学
措
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
日期
单元及总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神话”溯源
初听这个故事好像是神话,可当记者费尽心机采访到这个6龄童时,一切又变得那样真切。
她叫张竹筠,宜城初中二年级学生。老师告诉我,有太多的人要见她,为了不影响孩子,不得不出台“拒客令”。我有幸成为近两个月唯一见到她的记者。
在一群中学生中间,张竹筠显得很弱小,可与她交流,俨然发觉不出这个年龄孩子的怯懦与羞涩。她在记者面前一口气背完了孔子的《论语》。她说自己没上小学,初中的课学起来也不觉得很累。老师说,这孩子学习兴趣特浓,也特别懂事。去年冬天,她看见老师手上有冻疮,用自己的压岁钱到超市买了一个“电热捂”送给了老师……
张竹筠说自己的弟弟比她还棒,3岁就能背《三字经》,会认2000多个字,并说这都是她爸爸教的。
顺着这条线索,记者终于在合肥一栋高楼里见到了张竹筠的爸爸张强。他白白净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很有精神。提到他的“成果”,张强坦言,自己摸索出的这套教法可以叫“英才秘籍”,在兄弟姐妹的孩子中屡试屡灵。弟媳的孩子还在腹中就用他的方法胎教,结果小宝宝3岁就能背《三字经》,且很懂道理,别的孩子身上的孤僻、自私、懒惰、好强、攀比、嫉妒等表现在他身上一点也找不到,比其他同龄孩子明显成熟得多。
谈及“英才秘籍”的诞生动因,张强说,张竹筠出生时,他朋友的一个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各种兴趣班把那个孩子压垮了。小小年纪就开始厌学,且脾气暴躁、性格怪异。于是,他就开始琢磨一套“全能式”的教材,让宝宝在轻松愉悦中完成知识的积累与人格的提升。想不到,5年的努力终于让自己的孩子和弟弟的孩子修成了“正果”。
这到底是一套怎样的“英才秘籍”?它真的屡试屡灵吗?
感受“神话”
张强太忙,他说有好几个人正在与他谈合作推广的事情,为了不误人子弟,他要到北京找专家审定“英才秘籍”。好在张强请的姚老师正好要到金鸟幼儿园上观摩课,记者一路同行。
金鸟幼儿园是连锁园,在合肥地区有三个园。我们到的园位于二里街的一个小区。园方给姚老师安排了一个30人的中班,姚老师要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讲完一小时的教学内容。下午3点半准时开课,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把孩子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接着领读《弟子规》的前三句;然后又通过一个“小兔子变乖了”的童话故事引出4个生字:在轻松活泼的变魔术、抓小偷游戏中,姚老师让孩子认识这些字,并传输拼音和数的概念,教育他们要听爸爸、妈妈的话。4点下课后,记者进行了10人随机抽查:10人全部认识4个目标字,全部懂得“听爸爸妈妈话”的道理,全部认识4个字的拼音,3人会背《弟子规》前三句话。
姚老师说,通过整套教材的学习,孩子们将掌握2000个左右汉字,会100以内数的计算,会熟练使用电脑打字,会讲200个品德故事,会牢记《论语》、《大学》、《中庸》、《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会阅读报刊写短文,最重要是会变得知书达理、性格活泼、意志坚强、善于思考、热爱学习……
金鸟幼儿园的老师们始终坐在教室的后排,一边听一边记,显得很认真。课结束了,她们似乎意犹未尽。“这节课太有特色了。它把古时候的私塾教育与现代时尚的蒙氏教育结合起来,让我们大开眼界。”一位姓王的老师对记者如是说。
离开金鸟幼儿园时,他们约定让姚老师再为另一个在临泉路的幼儿园也上一节观摩课。
“英才秘籍”最终能不能让更多的人们接受?张强能否让这样一个优秀的早期教育方案迅速推向全国?
克隆“神话”
一个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除了产品本身具有良好的竞争力之外,选择一个合适的营销模式、建立一个经营团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显然,张强在营销方面属于门外汉。一个老朋友的出现,使得张强如虎添翼,他把整个项目委托他们去打理,自己则继续潜心开发完善“英才秘籍”。
营销队伍和模式迅速建立起来,他们把这个项目命名为“宝宝快乐岛英才园”,并申请了国家商标局注册。张强说,英才不仅智慧超群,而且人格完美。“英才园”培养的就是这样的孩子。
“是张婕的成功最终让张强坚定了扩张的信心。”负责项目推广的李总说。
张婕是张强的妹妹,三年前张婕下岗,张强让她用自己的“英才秘籍”办个早教班,可妹妹信不过哥哥,加盟了一个快速识字品牌。一开始生意不错,可随着竞争的加剧,生意越发不好做。今年7月份,她看见许多人慕名找哥哥取经,就试着让哥哥为班上20名孩子的家长上一节“公开课”。一节课下来,16个家长要求改班,因为“英才秘籍”里不仅涵盖了快速识字、数数、拼音,还有经典诵读、品德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法灵活、气氛轻松,孩子的兴趣特浓。
于是,张婕利用自住房开起了第一个“英才班”,到8月底招生47人,她不得不在外租了教室。同时,她还和附近的两所幼儿园达成合作开班意向。
早教市场历来是一块诱人的蛋糕,目前管理还不规范,幼儿园可以自主开班。居民也可以在自己小区、街道办学。“宝宝快乐岛英才园”在这个市场上是一块响当当的品牌,它可以采取“嵌入式”方式。利用幼儿园的场地、生源和教师队伍,每周设定4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在小区内租房或用自住房自行办班、自招生源,利用周末时间完成教学。
张强对自己的扩张战略信心十足。他说,有了金刚钻,就能揽瓷器活。从实践看,只要给家长或老师试讲一两节课,就会招到生,也会有幼儿园合作:只要有一个孩子参加了“英才秘籍”的学习,立竿见影的效果就会带来第十个孩子、第二十个孩子……
儿童教育市场是巨大的,“英才园”因其科学实用的教材、独特的教学模式而独树一帜,生源从来不是问题。这样,在整个推广计划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了。记者在负责项目推广的李总桌上看到一叠规范的教案,里面有教具准备、老师语言、形态设计,看起来就像演员演戏的“剧本”。李总说,他们将为所有合作者免费培训两名教师,整个培训采用“流水线”式操作,即使是没有从事过教育产业的“外行”,通过一周左右培训也会成为“专家”。
“我们不收加盟费和保证金,只要求合作者有为孩子负责的精神和踏实的工作态度。至于效益,做儿童早教,能让家长接受,何愁不来钱?”李总用一句话回答了记者关于“风险”的提问。
结束采访时,“宝宝快乐岛英才园”项目组电话依然不断,全国各地不少人要求与之合作,就连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华人机构也开始闻讯而动。为什么“英才园”项目能让人们如此追捧?
解读“神话”
2005年,在一次由中、美、日、韩、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孩子参加的夏令营中,各国各地区孩子的不同表现,让参与的中国家长和老师最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内陆的孩子与其他孩子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我们精心呵护的宝贝们普遍缺乏起码的独立意识、户外生存能力和爱心:在其他孩子面前,我们的孩子显得幼稚、怯懦: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孩子也很少去独立思考和克服,而是无一例外地把困难推给了随行的家长和老师。反观其他国家的孩子,按我们中国的说法,就是他们显得格外“早熟”和“懂事”。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一种让国人脸红不已的巨大差异?事后,很多学者为此展开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当代中国的教育侧重于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传统文化与儿童品格、意志、毅力、习惯的培育。为此,国学大师们奋力疾呼,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宝宝快乐岛英才园”项目将“私塾”教学与“蒙氏”教学结合起来,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其核心在于张强的“英才秘籍”。这套独特的幼儿早教体系以国学经典为主体,不仅每课让孩子认识一定量的目标字,掌握拼音、数的概念、电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每节课明白一个事理。于丹、易中天们只凭解读《论语》、《庄子》、《三国》,就能瞬间聚集众多粉丝,风靡大江南北。“英才秘籍”的推出,在当今这个重功利、轻精神的社会,对于家长、老师和孩子,无疑是一种提醒心灵生活的有效声音。在这个商业加速浮华、国学极度消弭的时代,儿童的未来、国家的前途,都将受此或多或少的改观。
作者:秦敬芳
一、班情分析
本班学生10名,其中女生4人, 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文明守纪,好学上进,接受能力较强,集体荣誉感强。在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一年级时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小部分同学(特别是几个后进生)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针对这部分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促使大家共同进步。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面对新课程较大的识字量和阅读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本学期在教学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使他们体验学习所获得的成功和乐趣。
同时需要加强家校联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培养孩子勤学乐学,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八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1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表2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教学目标
1. 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 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 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 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 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 会使用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和叹号。
8.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 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继续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现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学生全部来自农村,而且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的比例。但大部分学生聪明伶俐,接受能力也较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本册教材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很多,课文篇幅很长而且全部脱拼音了,对于刚上二年级学生来说真的很难。我班学生较多,男生比较好动,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学生年纪较小还是容易受他人影响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四、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350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2、认识450个常用字,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难点:
1、提高识字能力,巩固识字,继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3、培养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写日记。
六、教学措施
(一)教学内容方面。
1、要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这册教科书采取了以专题整合内容的编排方法。因而,教师备课时,要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如第一组,《秋天的图画》之后,学习伙伴说:“我想画秋天的果园。”“我想捡几片落叶做书签。”“把咱们的作品带来,办个展览吧!”实际这是在为“语文园地”的展示内容作准备。学到这里,就要布置学生画秋天,收集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用落叶做书签、贺卡等,为举办作品展览做准备。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黄山奇石》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大家收集黄山奇石的图片,“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就可以补加展示这一内容。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随时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仍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提早阅读,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记认字形。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复习、巩固识字,提倡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进行。如,做组字、组词游戏,一起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互相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及成果。
在识字的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识字首要的是认识。因为,识了字就能阅读,所以,要求认识的字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可以了。但还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识一些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不必要求每课生字人人过关后再学下一课,要允许个别学生发展得慢一些。
3、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朗读的方式要多样,如,分组读、集体读、男女生对读、配乐美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
进行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只要学生的感受合情合理,就应该予以肯定。
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要尽量减少提问的数量,改变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中的八个口语交际,内容与本组专题有密切联系,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会有话可说。有些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提前做好准备。教学时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交流。学生交际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发现语病,要以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规范口头语言。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自由、愉快地参与口语交际,使口语交际课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目的、有层次的口语交流的过程。
除专设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6、关于生字的注音问题。
本册教材中的生字一律注本音。有些字与其他字组成词语时,要读轻声或变调(如,庄稼的“稼”应读轻声;黄澄澄、红彤彤的后两个字,应变读为一声),教师用书中都作了提示,请老师们在教学中予以注意,即教生字时按本音读,在课文中按轻声或变调来读。
(二)学习习惯方法指导
1、在教学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思维。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用优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2、合理地安排时间,开展“优差生互助”、“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以达到与教学的同步进行。
3、多以激励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
4、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二)一、班级学情:
(一)基础知识:
本班共有学生33人,其中1人跟读。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适应学校生活,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个别孩子上课时还是显得那么活泼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做小动作,不按照老师的指令学习,甚至上课打瞌睡,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阶段,学习也处于被动状态。少数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只是出自一时的兴趣,课堂上专心听讲难以坚持。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进行,孩子能读一些浅显的注音读物,会背儿歌、讲故事,大部分孩子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班内差异较大。但天性使然,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内心很渴望教师真诚的赞扬,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醒、纠正、督促,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二)阅读方面:
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书包里每天必带至少一本课外书,能每天自觉看书至少30分钟,看书时能大声朗读或专心阅读,看完后能讲述大意,阅读兴趣浓厚。但也有一些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不爱看书,需要家长时时督促,个别家长对于阅读也并不重视。在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的基础上,本学期将继续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尝试推进亲子阅读。
(三)作文: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般,看图说话的能力较弱,长的句子就表达不清楚,也没能运用优美词语。写话方面,多数学生能把好几句话写清楚,并注意到了开头空两格和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但是有的学生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上,需要在本学期加强说话练习和写话练习。
二、本学期重点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二)识字与写字
1、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阅读
1、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片段。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4、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2、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讲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四十分钟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他们乐学爱学,认真学好语文。
2、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优补差工作,尤其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使人人感到学习的乐趣。
3、加强家校联系,做到家校同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到和谐发展。
4、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让好的学生带动中差生,以取得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使班级整体成绩得到提高。
5、利用晨会、班队以及课外阅读课,开展读书、讲故事、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自发、自觉地学习,促使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6、加强识字教育,创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运用,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三)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学生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能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书写习惯差,纪律意识不强,对学习不在意,经常忘写作业,上课做小动作等。尤其是班级里的几个特殊学生,由于先天智力存在不足导致学习和习惯培养上的障碍。这部分学生仍需要不断地加强习惯教育和智力启蒙,尽可能地在学习上达到合格要求。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号。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2、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3、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五、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于是乎,国学以古老而又崭新的姿态走进了小学课堂,全国各地不断涌起“国学热”。但是,国学教材具有深(深奥)、难(学起来困难)、远(内容与形式离学生的生活遥远)、生(生涩)四个特点。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从中汲取智慧的琼浆和言语表达的艺术呢?这就需要“取舍有度,化繁为简”。懂得取舍不仅是人生的智慧,也是教学智慧。国学教育一定要注意“取舍”,不能贪大求全,不能面面俱到,因为只有“取舍有度,化繁为简”,才能“言意兼得,古为今用”。
小学国学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取舍。
一、在人文熏陶上有所取舍
我们要培养的是现代公民,而《弟子规》《论语》等所要培养的是圣贤,所以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这些经典之作,难免会发现一些与时代节拍不合的音符。比如《论语・学而》所说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像这样的要求,我们今天不能也不应照搬。作为现代人,只要头脑是正常的,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强,比自己更健康,比自己更聪明,比自己更高尚,比自己更有成就?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见书就信,见经典就跪,磕头如捣蒜,那是精神的奴才。书本是中立的、敞开的,因为它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阅读它的人,它需要阅读者的自我认同,也需要阅读者的大胆质疑。所以笔者认为经典的可贵不仅在于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在于它其中不合时宜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关于如何对待国学,有人主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觉得不妥。因为精华和糟粕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不是说精华是精华,糟粕是糟粕。它不像一个桃子,其中烂掉的部分是糟粕,挖去即可。所谓精华和糟粕是我们今天的读者按照自己的眼光去阅读,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的结果。即使是精华也不可能没有局限性,即使是糟粕,也许还有利用的价值,未必非彻底抛弃不可。所以,我主张 “取其精华,辨其糟粕”。这个辨可以是分辨的辨,也可以是变化的变。
在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时,作为老师要明辨是非。有些糟粕非常明显,但也有一些内容存在两面性,这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比如《弟子规》第二课《父母呼》中有这样一句:“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就要让学生明晰不同的事情应该不同对待,不可一概而论。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句话的焦点不是事情大小,而是事情善恶的问题,事情是善的就应该去做,可如果是恶的事就要果断地拒之,这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二、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取舍
当前很多国学教材为了保持经典的完整性,在编写教材时,全文辑录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对于《笠翁对韵》《四书》《史记》《资治通鉴》和历代散文等进行了节选,但为了不因节选而破坏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很多篇目的内容依然比较繁杂,不太适合小学生学习,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进行智慧的取舍。比如北京育灵童教育研究院主编的《国学》教材第十册第3课《至德之世》虽然只有165个字,但其中的前四句话:“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对于小学生而言,说起来很拗口,读起来也难懂。因为《至德之世》选自《庄子》的《马蹄》,这段话是有一定语境的。当时世人往往谓伯乐识千里马,能将野马中最优秀的马识别出来,给它钉上马蹄,络上马缰,配上马鞍,训练它奔跑,于是造就了一匹千里马。世人称赞伯乐,而庄子认为这是一种过错,也就是选文开篇所说:“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因为这些行为违背了马的天性,而使之为人驱使。他对于自然天性的重视,在人为破坏的当今时代值得借鉴。但这句话,如果要深入理解它,需要教师再呈现《马蹄》原文的前半部分,这样无形中又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在第二届全国国学经典教育教学培训会上,著名特级教师陈建先就进行了创造性的取舍,将这几句话舍去,直接教学:“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这73个字,词语连缀,接近白话,学生读过之后便会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很容易体会到远古时代人与飞禽和谐安宁的氛围。可见,这样取舍是有效的,也是必须的。教学内容的减少,自然带来教学负担的减轻,学生学起来就轻松自然了。
三、在文言常识上有所取舍
可以肯定地说,小学生学习国学有一定困难,因为国学课文大多是文言文,和我们日常使用的白话有一定差距。我们无论是学习语文还是学习国学,都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语言、感悟语言,更是为了内化语言、表达语言。如果我们学习国学仅仅定位在理解其教育意义,那么就会将国学沦为思想品德教学,就弱化了国学的教育价值。所以,笔者主张学习国学要言意兼得,要适可而止,要智慧取舍。对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常识,如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词语活用)等现象,在教学时绝不能一股脑儿教给学生,更不能要求学生全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