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

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

第1篇: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 心理弹性 厌学 学习倦怠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1心理弹性概念

心理弹性来源于对“resilience”的翻译,它又被叫做“心理韧性”“复原力”“抗逆力”等。目前较多的用“心理弹性”一词。而对于心理弹性的定义一直未有统一的标准,大致有三种类型,即过程性定义、结果性定义和能力性定义。过程性定义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中,通过应对逆境、压力事件而达到良好适应的调试过程。结果性定义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逆境后仍能良好适应的行为结果。能力性定义认为心理弹性是与社会适应相关的人格维度,指的是在情境发生改变时,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倾向。

2学习倦怠概念

对于“学习倦怠”的概念目前并没有确定的定义。Pines(1980)和 Meier(1985)对学习倦怠的定义是: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而产生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以及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国内学者也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连榕指出学习倦怠反映了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是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或对学习的兴趣不足而厌倦学习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3心理弹性与学中学生学习倦怠

3.1心理弹性对中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

心理弹性能够帮助中学生应对学习压力,克服学习困难。心理弹性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保护性的作用。而这些保护性因素正是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的重要源头。在这里,可以把保护性因素分为三类: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比如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气质,较高的自尊等。家庭因素是指民主的教养方式,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克服困境的积极作用。社会因素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学校。浓烈的学习氛围,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对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弹性提供了基础。综上所述,心理弹性正是以上述三种保护因素为途径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学习困难。

3.2厌学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

中学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也被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从根本上来说,厌学是缺乏学习兴趣,是学生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对知识的排斥,由此而引起的一种不良学习行为表现。那么厌学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有哪些表现呢?(1)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2)成就感低。厌学中学生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学习上经常的挫败感使得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找不到成就感。(3)人际关系出现危机。由于厌学的中学生不想学习,他们会对老师产生消极、否定的态度,尤其是当他们不学习时,被老师批评的时候。因此在与老师的关系中,会存在危机。

3.3心理弹性对厌学中学生学习倦怠的作用

心理弹性对厌学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有着积极的作用。青少年发展中有最基本的需求,如爱、归属感等,学校、家庭、社会这些保护性因素可以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而心理弹性能够提供这些保护性因素帮助厌学中学生克服学习倦怠。心理弹性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这些就是有利于青少年的外部保护因素,只要青少年拥有了这些因素,就可以形成利于适应的内部资源,这些内部资源可以保护青少年,可以减少学业上的有害因素对青少年的损伤,从而能在学业上表现良好,减少了学习倦怠的产生。

培养心理弹性有助于降低厌学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那么我们从心理弹性的视角出发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预防和降低厌学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呢?

(1)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弹性和内省、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高期望、批判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自身调节能力、移情能力、意志力等这些具有正向、积极意义的因素有关。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面对学习困难时能够克服。

(2)从外部因素来看,学校要为学生提供适时、积极的外部支持,让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时能有所缓冲。外部支持是心理弹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学校心理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学校教学过程的及时调整。

(3)从另一个外部因素来看,应该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使用民主的教养方式,学会和孩子商量。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学习上有压力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提供适当的帮助。良好的心理弹性的重要保护因素必然少不了充满爱意和关怀的和谐氛围。

(4)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该丰富多彩,以此来激发厌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对教学内容有所研究,要精心设计。

参考文献

[1] 赵琴.高中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考试心理问题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2] Masten A.S.(2001).0rdinary magic: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American Psychologist,56:227-238.

[3] 陈猛.情绪智力理论的整合:挑战、依据和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

[4] 连榕,杨丽娴.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5] 阮薇.心理弹性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积极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5):223.

第2篇: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

一、加强和改善教师的教育艺术

成长中的中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发现,我们有的教师对待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以为靠训斥、批评、惩罚、讽刺、歧视等做法就能解决问题。很多老师并不懂得“心病还须心药医”的道理。如果我们教师给学生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美、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帮助,则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或烦恼便可迎刃而解,至少问题不会被激化或加剧。要知道,任何教育都不是无效的:要么有益,要么有害。比如,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某些做法表示不满,如果老师采取训斥、讽刺的方法粗暴对待学生,这只会加剧学生对你的不满,同时也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如果教师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沟通,甚至感谢学生的合理意见,那么,事情的效果就可能是双倍的好,结局就是皆大欢喜。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教育艺术的提高,则解决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有效。有时候,教师解决学生问题的无能或无效,正是暴露出教师自身的心理缺陷和教育艺术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由于处理不当而让学生心理问题雪上加霜。

二、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学生心理活力

如果说社会环境一时难以改善,那么,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则是相对容易改善的,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这是更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学校的教育教学无论是内容、形式、方法、考试以及评价制度都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改变一切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度与做法。尤其要在课程设置和实施、教育评价观念方面要有大的突破。其次,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创设健康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家庭环境,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拓宽视野,陶冶情操,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解决学习障碍,改善人际关系,冲淡早恋心理,转移情绪,消除郁闷,增强心理活力。

第3篇: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成因对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国内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学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数据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势比较严峻。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发展,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根据多年教育教学经验和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的情况了解,当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不当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不协调。

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促进剂,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就可能带来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老师间的关系、与同学间的关系和家长间的关系。只要其中一个方面人际关系紧张,他们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

(三)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渺茫”,以致逐渐失去自信心。

(四)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一时期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渴望和需求,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初中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种特点,在教育中就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为“差”的做法。个别教师在教育后进或“双差”学生时方法欠佳,常用简单、生硬的办法压服、排斥他们,或者孤立、歧视,或者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向家长、学校告状,如此,导致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另外,教师为了处理问题,有时会把家长叫来,当着家长的面用过激的言辞批评学生,这些做法必然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了学生“反抗”的萌芽,接下来无论教育者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

(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否端正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些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求、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重视不够,如此导致学生心灵情感方面不健康。

(三)不良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社会环境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由于现在社会公德风气低落,社会价值观念扭曲,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不少人轻视知识,崇拜金钱、权威,一些学生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心灵受到玷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是诱导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和重要原因。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他诱因左右;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迎难而上;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对学习的潜在兴趣;易受情感迁移;自制力不强,依赖性较强;学习无进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认识模糊,分不清是非,等等。这些“因”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果”。

三、对初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面对中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不良倾向,作为一名近20年教龄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开展好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心理健康课程。

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层面来说可从以下三点出发。

1.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和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心理调节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让学生在学习中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以及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从教水平。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身就要先有一桶水。”就是说教师应该有较高的素养,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正所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践者,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专业水平决定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学校对从教人员的素质要有明确规定。学校应选择具备一定心理学理论的从教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如外出进修、校本培训、远程教育等,提高从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使其做到持证上岗,从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高的问题。

3.分阶段、针对性地落实心理健康课程。对照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在初中不同年级中,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初一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初二阶段:教育学生立志进取、乐观豁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使之能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友谊。初三阶段:培养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初中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有力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自强自立、积极向上、趋向成熟的人。

(二)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没有二者的密切配合,没有教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就很难实现。

1.家长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要想教育好子女,家长就应多了解和学习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使孩子把家长当做朋友,当做可以相信、可以倾诉的朋友。

2.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

孩子的行为能够折射出父母的行为,因此,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尊重孩子,增强家长的社会责任感。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懂得怎样爱别人,尊重别人,帮助别人。

4.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引导和解决。

(三)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活动。

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趋势。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要信任、理解学生,让学生放心地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等方式解决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2)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讲述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3)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四)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教育活动,仅仅靠几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班主任是联系班级最紧密的纽带,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势在必行。班主任要把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自我排除烦恼、保持健康情绪、避免消极心理、保持积极心理等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维护心理健康。

需要指出的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相互渗透,但绝不能混为一谈。一些行为表现差的“差生”并不一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一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往往不是“差生”、“后进生”和“学困生”。

(五)学校应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当前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1)作业布置量过多;(2)学生学习时间长;(3)一些教师提高教学深度,加快教学进度;(4)考试频繁。

2.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1)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2)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3)使学生成为“书呆子”,丧失创新能力;(4)造成更多的“后进生”、“学困生”;(5)造成更多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因此,我们呼吁,中小学应减少作业量,降低教学深度和考试难度,减少考试次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还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成长空间。

(六)为学生营造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必须加强措施,避免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有法,但无定法。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教育工作者入情、入理,善于引导,巧用方法,并持之以恒,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会取得理想效果,就一定能够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4篇: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

一、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手机、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但是这种诱惑即难于抵制又难于摆脱。

二、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一个怕字能形容学生的全部心态吗?显然不能。

三、缺乏恒心

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即使他也认为这是对的,如勤奋学习、改进学习方法等。喜欢听一些摧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四、青春期的困惑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而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对各门学科在时间上不能合理安排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些就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诱,对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爱学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做到由原来的被迫学转变为主动学。

3、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只有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4、贯穿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第5篇: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理念;创新素质

前言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更是我们整个国家的事,我们需要而且必须提高整体国民创新素质,所以我们必须要研究如何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这一点在生活和学习中越来越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理念是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石

1.明确创新教育的深沉含义

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首先要肯定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须知培养学生要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然后在实践中让学生牢固具体地运用实际知识进行创新的一项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最终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拥有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生活和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舒适和平的创新性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老师一直是主角,但是在新型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一切以人为中心,树立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教师要谨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老师需要和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友好的友谊关系,营造舒适合宜的创新环境,只有师生和谐相处,才能擦出创新的火花.

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设置悬念,是激发学生自觉思考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图,某堤坝的横截面是梯形ABCD,背水坡AD的坡度i(即tana)为1∶1.2,坝高为5米.现为了提高堤坝的防洪抗洪能力,市防汛指挥部决定加固堤坝,要求坝顶CD加宽1米,形成新的背水坡EF,其坡度为1∶1.4.已知堤坝总长度为4000 m.

(1)求完成该工程需要多少土方?

(2)该工程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合作完成,按原计划需要20天.准备开工前接到上级通知,汛期可能提前,要求两个工程队提高工作效率.甲队工作效率提高30%,乙队工作效率提高40%,结果提前5天完成.问这两个工程队原计划每天各完成多少土方?

解(1)作DGAB于G,作EHAB于H.

CD∥AB,EH=DG=5(m).

DGAG=11.2,AG=6(m),EHFH=11.4,FH=7(m),

FA=FH+GH-AG=7+1-6=2(m).

SADEF=12(ED+AF)・EH=12(1+2)×5=7.5(m2).

V=7.5×4000=30000(m3).

(2)设甲队原计划每天完成x立方米土方,乙队原计划每天完成y立方米土方.

根据题意,得

20(x+y)=30000,15[(1+30%)x+(1+40%)y]=30000.

化简,得x+y=1500,1.3x+1.4y=2000.解之,得x=1000,y=500.

答:甲队原计划每天完成1000立方米方土,乙队原计划每天完成500立方米方土.

这道题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要尽力寻求最优的方案.

2.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探索意识

直观演示变抽象为具体,设置情境富有生活气息,更好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

3.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们创新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一个懵懂阶段,历史名人故事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诉名人典故数学家的趣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养成创新兴趣.

三、自我创新思维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1.引导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互动,同时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2.及时变换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引入开放题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进行教学,如在“平移与旋转”、“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省时生动而且高效;开展数学实验课与活动课等.

第6篇: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

思想是意识和行为的先导,想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需要具备工匠精神,要将教育事业视为能精心雕琢的工艺品,以打磨工艺品的态度去更新教学理念,进而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束缚,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1.多措并举开展教学。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物理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大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完成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能在塑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有目的地对教学方案、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此外,大学教师还要改进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物理问题讨论和物理实验中,巧妙地引导每一个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大学物理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进行牛顿定律教学时,大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件,向学生展示牛顿在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和牛顿的生平轶事,通过具有较强动感的录像和色彩鲜明的图片,搭配相应的解说独白和悦耳的音乐背景,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通过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同时还能使大学生更快地进入物理学习状态,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考问题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亦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1.设置创新性的问题。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大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并非一蹴而就的,因此,大学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根据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设置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并在学生学习不断深入的同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在设置开放性问题时,教师必须保证问题的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策略开放。也就是说,教师不能以固定的问题解决模式束缚学生的思维,需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学生能通过讨论分析和资料查询得出不同的策略,进而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此外,教师还要保证问题的结论开放,即针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知识结构组合答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问题,还需要注意问题的难度,提出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的问题。2.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将提出问题贯彻到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而有效渗透大学物理问题教学,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另外,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之后,教师还应巧妙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协助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利用开放性思维和创新型思维解决各种问题。

三、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1.有效运用模拟法。大学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模拟法来进行物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和探索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索和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有效掌握问题的关键所在和各方面的解决要素。通过对一些抽象化、复杂化的概念进行模拟之后,学生就能在探究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概念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和理论,进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有目的地对重要规律和重要概念进行模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物理资料,在其掌握了相关的规律和重要概念后,再引导学生以科学发现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并结合规律和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分析和思考科学家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环节、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思考的。2.有效运用假说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强化训练,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实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假说法来进行创新训练。第一,对一定的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推测某些规律和未知世界的某些现象,并假定地提出相关命题和说明。第二,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大量知识理论和实践来验证这些命题和说明,从而得出这些命题和说明是否准确、科学。例如,在对光的本性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牛顿所提出的光的本性理论,引导学生分析高速微粒流和光的类比,使学生得出光具有反射、直线传播、空间运动等特点,高速微粒流也具有反射、直线传播、空间运动等特点。由此,学生就可以得出光有可能就是高速微粒流的假设。通过相关研究和分析,学生还能够了解光的本性的假说和各种研究都是在不断交替更新的,从而根据实验中的某些现象和理论来进行一系列创新。通过利用假说法来进行大学物理教学,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能赋予学生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真正地放开思维进行思考。这种方法具有假定性和科学性,通过展开一系列相关训练,能够有效地达到全面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是决定国家或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竞争因素,这就意味着,社会和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在该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就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结合社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对大学物理教学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创新,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教学资料,有效激发大学生对物理学习和物理实验的兴趣。从大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改进,使之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者:潘琳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雄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54-55.

[2]王文华,陈春雷,石友彬,等.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3):90-91.

[3]吴小林.基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2):112-114.

[4]李震.探究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6(16):162-163.

第7篇: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尊重 自我发展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一、教师应注意角色的调整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应正确认识自己角色的改变。教师工作进入个性化时代、合作时代,对学生要学会尊重、善于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了解新一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要关心他们的问题和烦恼,要给予他们的热情和信任。我工作以来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因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也是让学生来学好我教的这门功课的好开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给我的反馈信息是:要尊重天性,客观地评价。我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给以充分地肯定,肯定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之所以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没有很好地利用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希望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取得进步!我只希望人人进步,不求人人高分!我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交流,客观地认识每一位学生,因为人天性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这一科任课老师的尊重,学生才会更用心来学习这一科内容。

二、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下面我谈谈一点具体做法:通过“自我认知――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即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意志水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

1.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与学科有关的心理测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着:老师,我虽然下定决心认真学习,可是如何学习?如何学好?我还是不太懂。其实,我觉得自己心中存在着几个不同的自己。一个在说:“该是学习的时候了,学了知识不认真复习就什么都会忘的!”另一个却又说:“先休息一下,歇口气,学习不用这么麻烦啦!”还有一个在说:“不用拉,课堂上听懂了就好,课后复不复习无关紧要!”最后,消极的我战胜了积极的我。

像这种情况,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我把它念给班里学生听,很多学生说好像是他自己说出来的!这需要老师对其进行辅导,强化学生进行积极自我暗示。

在学生自我分析过程,老师要给予指导,使学生的分析真正符合实际。以后,每次考试后,都要进行归因、立标,每学期初,学生都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修改自己的自我分析。经过自我分析,学生基本上对自己的优缺点、特长、心理特点做到了心中有数,明确了自己前进的起点。

2.自我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自我分析基础上,要求学生制定自己的努力目标。要学生学会“高目标,小步子”的学习进攻策略。也就是说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对学生而言重点在于近期目标的制定。近期目标主要指学生半学期或一学期的努力目标;中期目标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要以近期目标的达成为基础并面向远期目标;远期目标是指学生的理想,包括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让大小目标互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激情,不断进取,在实现目标的征途中培养自己的意志。

在培养学生自我设计能力过程中,培养学生做事情的计划性,帮助学生学会设立目标,明确努力方向,从而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心态。

在学生自我设计之后,还要制定努力的计划和改进的措施,并以自己的计划为依据进行全面的自我管理。

3.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自我管理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意志锻炼的重要途径。自我管理分为课上自我管理和课下自我管理。

(1)课上自我管理。在课堂练习中培养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树立和体现“三个意识”来实现。这“三个意识”也就是主体意识、效率意识、自控意识。

主体意识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主动参加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我经常提问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引导他们回答,不断地肯定他们。一些同学就是在老师不断的肯定下,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的,自己愿意来学习物理。在此,我也注意用教学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学习能的转化时,我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

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坠落南太平洋,在坠落过程中它的高度逐渐降低,这时它的势能逐渐减少,由于跟大气层的摩擦,它的温度升高,它的内热能逐渐增大。这类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分析军事、航空领域中的一些问题,如果看了这个新闻报道,可以看到空间站在下落过程中燃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开生活中的谜也可以巩固刚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经常要求学生在下课之前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效率意识是提高自控能力的结果。自控意识是指学生要能控制自己,把自己的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不想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集中注意力于课堂学习。

(2)课下自我管理。课下是锻炼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好时机。主要是要求学生科学安排时间,制定科学的作息计划,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方法之一要求他们定期填写心理病历与学习病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几个疗程。方法之二是要定期更换座右铭。方法之三是要定期进行自我总结。方法之四是每天统计三闲数字(即闲话句数、闲事件数、闲思小时数)。

第8篇: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教育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更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主动去学习,才有信心去学习,去创新。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扬学生潜藏的创新能力,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

二、转变观念,大胆尝试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转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地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将时空、主角、精彩一齐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学习,津津有味地上课。如在上《草原》一课时,我先这样导入课题:“从美丽的鸟的天堂回来,我们再乘兴去草原游览一番如何?现在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草原上升起了不落阳》……”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悠扬歌曲在同学们耳边回响时,学生立刻显得情绪激昂、兴趣盎然。我便趋势激趣质疑:伴随着这首优美的歌声,我们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这里的草原跟我们以往听见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好奇去阅读课文,正因为学生感觉到好奇,那么他们对这篇课文充满兴趣,学习起来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耐心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之中去,如有学生提出独到有新意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筛选,组织讨论,这样多方交流,相互启发,将大大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表演

第9篇: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挑战;研究

中职学生的学生档案包括学生学籍、学习成绩、教育实习或毕业后工作等情况。学生档案是反映学校教育全貌的一面镜子,中职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项关系着学校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学校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随着新时期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如何让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

从我国目前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来看,其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问题,例如,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档案管理方法落后;学生档案资料质量低,甚至出现“人档分离”的现象等等。

1.1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学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档案管理对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对档案管理的认识比较肤浅,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严格要求。学校由于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中职学校的老师兼任,而非学习档案管理出身的专业人士。这些教师缺乏专门的档案管理知识和系统的培训,对学生档案的收集、规整和利用无法做到规范化,使得学生档案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重大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1.2 档案管理方法落后

中职学校在档案管理中管理方法落后,有的学生档案甚至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手工操作和整理,这样不仅在前期的档案整理工作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在档案后期的利用中也非常困难,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检索速度和档案检索的准确性、全面性,不利于学生档案作用的发挥。同时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硬件条件缺失,信息检索和多媒体检索无法得到广泛的普及,一些纸质的学生档案由于受限于档案保管条件,而出现丢失、破坏的情况。

1.3 学生档案资料质量低,甚至出现“人档分离”的现象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档案中,学生所上交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待考证,而档案科在收集的过程中由于审查工作做的不严格、不到位,使得一些学生档案的质量不高,学生档案信息模糊,甚至出现一些虚假的档案信息。同时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的流失现象严重,学生档案的调动频繁,很容易出现“人档分离”的现象,无头档案较多。

2 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方法

针对以上的现象,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进:

2.1 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要把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到平日的教学工作中去,对档案管理机构要统一领导、加强管理。学校要设立专门的档案室,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来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此外,还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而要想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素质,要让他们认识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对自己所做的工作重视起来。其次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让档案管理人员按照我国的《档案法》的基本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得他们获得最新的档案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2.2 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更新档案管理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也逐渐增多,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原来的学生档案管理模式更加不适应学校的发展状况。因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也要日益信息化、无纸化。档案的信息化是现代档案管理的重要标志,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就是档案管理人员,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如计算机、传真或打印机等现代化的工具来收集和整理档案,使得在以后对学生档案进行检索和利用时,能够更加地快捷、简单,从而提高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2.3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学生档案的质量

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进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在档案的整理中,学校档案室要对学生上交的档案信息进行审核,以保证档案信息的正确性。在学生档案收集齐全后,又要根据档案的年度、学生所在的班级或所学的专业等等进行归类整理,使得学生的档案更加完整。同时要防止人档分离现象的发生,档案管理部门要与各个班级管理者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流动的具体情况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及时的调动,使得档案与学生同步调动,防止无头档案现象的发生。此外,还要对包括学生入学时间、家庭地址、户口所在地、所学专业、实习单位或毕业后的工作单位等对学生档案信息进行及时的补充,确保学生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结语

现如今,中等职业学校正面临着重大的改革,能否做好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是新时期评估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立健全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对学校进行正确的评估,有利于教师查询和检索资料,有利于对中职学校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规范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律己,依章办事,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谢芳.浅析如何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