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冬天的诗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静女子 野百合也渴望春天
董洁1980年出生在大连,从小就能歌善舞的她在10岁时就被战士歌舞团特招入伍。1995年,董洁正式到歌舞团做了一名舞蹈演员。
2000年7月,张艺谋的《幸福时光》在全国范围内举行规模浩大的女主角选角活动,董洁本没想报名,最后在朋友的鼓励下搭上了最后的一趟面试直通车,没想到幸运女神让董洁从数万名参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笑到最后的“幸福女孩”。董洁一炮走红,凭借出色表演,获得了2001年“华表奖”电影新人奖。
难能可贵的是,踏入娱乐圈的董洁,一直洁身自好,不事张扬的个性给了她平和面对一切的心态。虽然没有像前两位“谋女郎”一样成为大红大紫的明星,但观众仍记住了这个像百合花一样悄然绽放的清纯女孩儿。只是有些时候,在娱乐圈中默默前行的董洁也会感到孤独,遇到了挫折的时候她也想找个坚强的臂膀依靠。
时光转眼到了2005年,董洁接到《红衣坊》剧组的邀请,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她看完剧本后,深深地被女主人公的爱情打动了。那时的她没想到,这个决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了巨大的转折。
到剧组报到后,董洁才知道男主角是潘粤明。潘粤明和董洁一样低调。不知为什么,没有自己戏份的时候,董洁总是不自觉地观察起潘粤明来。潘粤明不是她合作过的男演员中最帅的,低调的他生活中也一点都不显眼,但在戏中他对角色演绎的执著让董洁莫名地心动。两个人在演对手戏的时候,看到潘粤明眼中流露出的柔情,萤洁不自觉地心跳加速。但董洁不是一个主动的人,她觉得戏和生活是分开的,即使有了好感也只能默默地放在心里。董洁怎么也想不到,其实看到她的那一刻起,潘粤明就喜欢上了这个安静的女孩,只是董洁除了拍戏,其他时间都会一个人默默地在一边思考,一向很放得开的潘粤明竟然不敢上前,他怕自己的主动亵渎了心中圣洁的女孩。他只能把这份感情变成对董洁无微不至的关爱。
两个月后,天气渐渐变冷,董洁也遇到了她在剧中的一道最大的坎――在生活中没有恋爱经历的董洁,演起爱情戏来还是有些生涩,严厉的导演一再给她说戏,但是董浩却怎么也理解不了。好强的董洁一连几天大清早起床,赶到剧组思考。剧组的人都很忙,谁都没有注意到董洁上午一直是饿着肚子在拍戏。
有一天董洁来到化妆问,忽然看到她的桌上放着一根还冒着热气的油条,饿得发慌的她忍不住大口将油条吃完,回头一看,发现潘粤明在门口对她微微笑了一下。董洁的心忽然变得异常柔软起来,她一步步走到潘粤明面前,看着他的眼睛,只是微笑。因为这个时候的感觉早都化成了那根爱心油条,变成甜蜜流进她的心房里了。
从此,比董洁大6岁的潘粤明就像个大哥哥一样照料起了董洁的生活。慢慢地,董洁越来越觉得潘粤明的细心和体贴正是自己这么多年心中一直默默寻找的依靠。
戏拍完了,演员们就要各奔东西了,董洁在等待了多日之后,没有等到潘粤明的表白,她哪会想到,演了很多感情戏的他,在现实的情感中,并不是个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潘粤明知道,自己一旦决定爱一个人,就会把生命的全部都拿出来奉献给这个人。而面对冰清玉洁的董洁,他忽然犹豫了,因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给董洁带来幸福,所以决定显得更加艰难。
分别后,两人经常发短信互相问候,但就是不涉及感情。董洁火热的心慢慢冷却了,她想,肯定是自己自作多情,如果那部戏换了别的女主角,潘粤明也一样会悉心照顾的。这样一个能够让人依靠的男人,怎么会让自己遇到呢?
人生如戏,上天在成全一段爱情的时候,一定要在中间加上好事多磨的桥段。那个时候的潘粤明并不比董洁好过多少,两人分别以后,潘粤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董洁,只是一直鼓不起勇气表白。2006年1月,潘粤明思考了很久,再也不想压抑自己的情感,他知道董洁在香港拍摄《龙虎门》,便买了机票直飞香港探班。看到从天而降的潘粤明,董洁又惊又喜,彼此的喜欢和牵挂终于在那一刻迸发出来。那几天,趁着演出的空闲,董洁和潘粤明一起去香港迪斯尼乐园游玩,一起逛街,亲近的身影,开始呈现在公众面前。
暗度陈仓 你的生命中有我心甘情愿的委屈
沉浸在恋爱中的人,即使是明星,也想和世人分享自己的甜蜜。但是潘粤明和董洁的粉丝并没有高兴太久,反而在大小媒体的娱乐版上看到两个人分手的消息。作为当事人的潘粤明和董洁面对记者的提问也总是不做回应。各种消息喧嚣尘上,甚至有不怀好意的人说他们的“情变”是因为董洁移情别恋,与一位房地产大亨秘密结婚……
面对种种猜测与质疑,一向安静而沉稳的董洁,在媒体面前,也只能表现出无奈。其实事实跟人们猜测的大相径庭,其实这一切,都是两个人为了董洁的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
董洁吸引潘粤明的地方,是她的恬淡、低调和纯洁。她不会为了自己的事业刻意炒作绯闻,更不会拿和潘粤明的恋情来提升自己的人气。董洁习惯用默默努力的方式来赢得人们的掌声和赞许。但是经纪公司却和她的观念有冲突。董洁对剧本很挑剔,签约三年接的戏屈指可数,又高调和潘粤明恋爱,在公司看来肯定会影响到今后的事业进程。公司方面开诚布公地和董洁谈话,希望她明白这个时候爱情和事业必须要选择一项。公司施加的压力没有让董洁和潘粤明退缩,却让董洁和公司的矛盾开始加剧了,一度僵到了相互公开埋怨的地步。
面对被公司“雪藏”的传言,董洁首次正面回复了与经纪公司不和的传闻:“一个是公司没有安排,一个是我自己也很不积极,我觉得我无所谓,不参加更好。参加活动是种压力,不是抗拒那种环境,只是那种环境会让我很紧张。我不像其他演员到那种场合会如鱼得水,我就属于站在旁边傻乐的人。”
报道一出,圈内为之轰动,潘粤明知道董洁根本不是一个喜欢争执的人,现在竟然能说出这样对公司隐隐“埋怨”的话,实在是太看重和他之间的爱情了。然而感动之佘潘粤明心中涌起更多的是愧疚,他知道董洁一个人在影视圈打拼了这么多年有多么艰难。作为一个男人,本来应该保护自己心爱的女子,怎么能让她一个人面对外面的风雨呢?
几个月后,董洁主动回到了公司,跟负责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工作的渴望。在提起和潘粤明的事情时,董洁一声叹息:“一切都过去了,我现在的生活中只剩下事业了。”公司的同事都把怜惜的目光投向董洁,他们为董洁和潘粤明分手感到深深的惋惜,公司也开始积极地为她安排演艺工
作。随后的日子里,董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不去外地拍戏,她就会约上朋友出去逛街、吃饭,朋友们也都很照顾董洁的情绪,只字不提关于“潘粤明”的任何字眼。
从那时起,外界关于两人已经分手的消息此起彼伏。在任何活动中也看不到他们共同的身影,面对媒体两人口径一致相互间只是普通朋友。人们开始相信潘粤明与董洁的恋情告吹甚至成为了陌路人。事实上,谁也不知道,看似“为情所伤”的董洁在那段时间和潘粤明一起和大家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原来为了能让董洁的事业再度启航,潘粤明对董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事业和爱情并不是对立的,现在不过是看起来之间出现了矛盾。如果我假装提出分手,这样既能挽救你的事业,对我们俩的感情也不会造成伤害,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但是这样不是让你背上一个无情无义的罪名吗?”董洁着急地说。潘粤明笑了笑“你都能为了我差点放弃自己的事业,我作为一个男人,连这点担当都没有,又有什么资格来继续当你的守护神呢?我们只要尽量减少在公开场合一起出现,如果想我了,就给我打电话发短信。为了你,我的手机永远不会关机。”
看着潘粤明体贴的笑容,董洁所有的委屈和压力终于化作了滚滚热泪,她一下子扑到潘粤明的怀中。从此以后,爱情变成了一个只属于潘粤明和董洁两个人的甜蜜的秘密。
事业启航 爱情是甜蜜的风帆
2007年下半年,董洁的事业又一次迎来了春天。《精武陈真》剧组找到董洁,希望请董洁担任女主角――侠女方志欣。一直以来,董洁饰演的角色都是温婉典雅的小家碧玉,对于打戏,董浩从来没有试过,一旦演砸了会不会对自己的事业带来影响?她把自己的疑惑跟潘粤明倾诉了出来。潘粤明一听非常高兴,他用开玩笑的方式鼓励一直很期望转型的董洁说“打戏有什么可怕的,我相信你一定行,你看看咱们平时在一起,你发小脾气的时候我哪次不是被你‘打’得丢盔卸甲?这么好的‘功夫’演这个角色绰绰有余了!”一听这话,董洁又情不自禁地笑了出来,一个艰难的决定就在两个人的嬉笑中轻松地做出了。2008年初,由董洁和陈小春主演的电视剧《精武陈真》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后,收视率一路飚升。这部董洁的转型之作让人刮目相看。
看到时机成熟的董洁再也忍不住了,她实在不愿意让潘粤明担上太多的骂名,就把和潘粤明的“分手”经过和公司原原本本说了一遍。董洁和潘粤明的举动感动了所有人,朋友们都为他们两个为了彼此的事业而进行的“地下爱情”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的爱情,终于迎来了光明。
2008年9月26日,董洁和潘粤明在北京燕莎酒店附近的国际俱乐部低调举行了婚礼。
2009年初,他们的儿子诞生了。为孩子赚奶粉钱的动力让潘粤明干劲十足,但是谁也想不到,一片阴云已经开始向他们甜蜜的生活袭来。
2009年4月,潘粤明接演了一部反映两岸骨肉亲情的电影《为你而来》,他担任男一号。5月13日,剧组选中了一段叫“三十六坡”的已废弃不用的旧公路拍摄片中男女主角雨天驾车的一出戏。这条山间小公路路况并不怎么好,根据剧情需要,剧组还在路边安排了消防车洒水。开拍前,潘粤明驾驶吉普车在这段旧公路反复来回试行,一切都很正常。
中午12点左右,这个场景第6次拍摄开始。当导演喊开拍后没多久,意外发生了!潘粤明驾驶的小车不知为何忽然朝路边冲去,翻下长斜坡后,连翻了好几圈,一直滚到坡下的山沟里才四轮朝天停下来……
被惊呆了的剧组成员迅速赶到山下,只见潘粤明已经被甩出了车外,此时他意识尚还清醒,只是无法说话。潘粤明被紧急送到医院,医院诊断为创伤性血胸和气胸,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当晚7时,经专家研究,潘粤明被转往福州总院治疗。
当天晚上,远在北京的董洁听到了这个噩耗,眼前一黑,险些仰面倒下,董妈妈赶紧把董洁扶到沙发上。喘息了半天之后,董洁忽然坐直了,她睁开眼睛,坚定地说:“订晚上的机票,我要马上飞福建,我不会让孩子刚出生就没有了爸爸以前是粤明照顾我,现在我也要站在他身边,我要守护他的生命!”
看到丈夫身上插着密密麻麻的管子的那一刻,董洁再也忍不住了,她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反而是潘粤明更加乐观,不停地安慰董洁“看你,都是孩子的妈了,还跟个小孩一样哭鼻子,让咱儿子看见了会笑话你的。”
关键词: 代词式动词se 错误分析 外语教学
引言
se是西语中使用相当广泛的一种人称代词,它总是和动词连用,甚至成为某些动词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①然而,该用法恰恰是中国学生学习西语的一大难点,大量实践表明,代词式动词se的错误率要高于各用法的平均错误率。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以错误分析(Análisis de Errores)理论为基础,选取西安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在15道关于se的用法的填空题中所犯的错误作为分析语料,按照错误分析的步骤对错误进行分类和解释,并对错误作出评价,应用于相关教学。
1.错误分析理论
在第二外语习得的过程中,错误分析(Análisis de Errores)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二语习得的应用语言学要描述三个语言系统,第一个是学习者的母语(LM),即第一语言(L1),第二个是作为学习目标的外语(LE)或二语(L2),即“目标语”(LM),第三个是中介语(Interlengua),即介于未掌握目标语到掌握目标语的中间状态。因此,期望学习者避开中介语直接从L1达到L2的水平是不切实际的。从母语、中介语和目标语三个语言系统中产生三种分析范式:对比分析(Análisis Contrastivo),错误分析(Análisis de Errores)和中介语研究(Interlengua)。
20世纪50年代,语言学家们明确提出了对学习者母语与目标语进行比较的对比分析理论。对比分析理论认为,二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主要来源于母语干扰:目标语与母语越接近,学习者的困难就越少;反之,困难就越大。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所预测的错误并未完全出现,且发现对比分析并不能预测学习者的全部错误②。在对比分析受到批评之后,20世纪60年代,错误分析应运而生, 错误分析倡导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确定其错误的来源,以便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引起注意,为消除这些错误提供依据。AE的一般步骤是:(1)选择语料;(2)确认错误;(3)对错误进行分类;(4)解释错误产生原因;(5)评价(主要为教学服务)。③
2.代词式动词se是西语学生的语法难点
语法学习是各高校西班牙语课程的基础。为考查学生对语法的学习情况,我们列出了西班牙语语法的八个方面:冠词的用法、介词的用法、ser和estar用法的差别、gustar及此类不及物动词的及物用法、时态的选择、虚拟式的用法、动词变位、代词式动词se的用法,让学生用1~10十个数字来表示每个方面对于他们的难易程度,其中1是最简单,10是最难。经过统计,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我们给出的八个选项中,有23位学生认为代词式动词se是难度最大的语法部分,高达46%;另外共有8名学生认为它是难度第二位的语法部分,比率为16%。为了对此情况进行更为系统和科学的评价,我们按照他们所给的难度系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进行描述和统计,发现代词式动词se对于学生的难度系数大多集中在8分至4分,即学生认为se的用法属于中高难度。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推断,这个语法是中国学生学习西语的难点之一,且难点具有普遍意义,在教学上需要引起一定程度的注意。
3.错误描述及数据统计
本练习以填空的形式考查代词式动词se的难点,每个空给予两个选项,共计15个空。50位被考查的学生中15空全对的有4人,其他46位学生共犯错误132个,最多的一名考生犯了7个错误。我们记录了所有的错误,并对其进行了描述和统计,请参见下表: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第2题没有人错,错误最多的是第13题、第10题和第8题,分别有23、22和19名学生在三道题上犯错,错误率高达46%、44%和38%;另外错误较集中的是第12题和第14题,各有14和13名学生犯错,错误率为28 %和26%;这五道题的错误总数达到了91个,几乎占到所有错误(132个)的一大半(68.9%)。为了对错误进行更为系统和科学的评价,我们按照错误数将50位在填空部分犯错的学生分为A到F共六组,对每组考生的错误分布进行描述和统计,请参见表3:
由表3我们发现A组学生,即填空部分得分较高的学生错误率最高的是第13个空。此外,我们发现B组学生在第8、10、13三道题上犯的错误也较多,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提到这几个空的错误率分别是38%、44%、46%,是错误率最高的三道题,可见它们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大。A、B两组学生在这几个空上都犯有不同程度的错误,说明这些错误并非考生的个性错误,而具有普遍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上的不足。
第8个空应填带有代词式动词se的se había marchado,但有38%,即19位学生在此处选择了había marchado。Se可以和一些不及物动词连用,现在一般都称其为假自复句(seudorrefleja)或准自复句(cuasirrefleja),se起着假自复代词的作用。有些不及物动词加用se后,在词义上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如marchar和marcharse,前者意为“行驶”、“行进”,后者则有“启动”、“出发”的含义。④原句意为当我们到达的时候,火车已经开出了,所以是选择有se的se había marchado。该题错误表明学生没有分清它们各自的用法和表达的含义,或是对这个语法现象没有很好地理解。
错误率最高的第13个空同理,几乎一半的同学(23人)选择了escapó,可能是对escapar和escaparse的差别没有好好掌握,也可能是对原文的理解有所偏差。不及物动词escapar仅指“逃”的动词,加用代词se后,表示动作的结果,有“逃脱”的意思。
而第10个空,与格代词se有一种功能是用在一般没有间接补语的及物动词句里,给句子增加某种特殊的意义,如强调动作发生在自身,se表示人物参与动作,或对动作的进行和结果有极大的兴趣、有利益关系等。Se的这一功能,称为兴趣与格(dativo de interés)。如beber, comer, tomar这类动词加用兴趣与格后,句子便含有施事者的兴致、动作的结束、动作对象的完尽的意味。根据后面的de un solo bocado,大灰狼一口吞下了小红帽的外婆,在这里填se comió更形象和确切。
另外可以看到B和C组的学生在第12和第14题上的错误率也较高。第12个空考查的是se运用得较多的和及物动词构成的自复句,这个句子是se表示主语间接接受动作的间接自复句,是想说那个老人给自己的头戴了帽子。貌似是很常用的用法,却有不少学生选择了填puso,可能是因为汉语里没有这个用法,受到了汉语思维的影响,一时忽略了此时se的用法。
而第14个空是考查兴趣与格表示的物主关系,有13名学生在这个空犯了错,应该也是对se的这个用法尚未很好掌握,也有可能是对perder这个词的用法不太熟悉。我们认为se的这个用法也是中国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还是会使用Se perdió mi llave诸如此类的中式说法。
除了我们上面分析的五个空以外,第3、6、9、11、15这几道题的错误率也较高,且错误集中在得分较低的C到F组的学生中,这就表明教师在上课期间已经讲过明确相关的语法和规则,而平时学习能力较强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已经可以掌握,但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对相应的语法规则仍没有熟悉地掌握。其中较其他错误率最高的是第15题,它与我们上文描述的第10题和第13题同属一个语法难点,在这里应该是Luego se acostó y se durmió,不及物动词dormir仅指睡觉这一动作,加用se后,含有动作的开始,表示“睡着了”。其次错误率较高的是第9题,Juan se mira en el espejo,是个直接自复句,这里se的用法是它最常用的,具有直接补语的意义,表胡安照镜子的意思。有不少学生在这里犯了错误,极有可能是受汉语影响,认为照镜子只需往镜子里看,却忽略了西语要表述自己看自己这一层含义。再来看第11题,与第9题用法类似,与之前错误率很高12题是一个道理,这里是给自己换上妈妈的晚礼服,所以需使用se。再看第6题, quejarse de中的se根本没有意义了,但是已经成为固定用法。第3题,La fábrica se construyó en 1952,是自复被动句,la fábrica只是个语法主语,从逻辑上讲有另一个隐而未出的动作施行者。其他几题错误率较低(均低于8%),且错误表现分散,不具共性,可能是由于个别学生自身概念不清或粗心等原因引起。
4.错误分类及解释
在对错误进行了初步描述和统计后,我们又对语料的错误进行了分类,并对错误产生的原因按不同类型作了更为全面的解释,以便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我们将错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自复句的错误;自复被动句的错误;兴趣与格的错误;与不及物动词的连用的错误。根据上述错误分类和不同的学生组别,我们对132个错误再次进行归纳整理、分类统计,请参见下表:
从表4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兴趣与格的错误”和“与不及物动词的连用的错误”是最为严重的,这两类错误占到所有错误的68.1%(29.5%+38.6%),而且得分较高的A、B两组学生犯的约80%的错误均属于这两类,它们的使用错误情况在C组到F组学生中更为明显,分别占到他们各自错误的79.1%、73.8%、59.4%、65%和71.4%。代词式动词se的错误使用之所以那么普遍,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是西语中很有特色的人称代词,使用广泛、意义复杂,而汉语中没有此类动词。另外由于se的用法本来就是一个语法上的难点,学生对它的概念分辨不清是现今西语初级学生的普遍现象,导致很多学生在不该自复的时候“充分发挥”西语的特色,在语境下把一个不需要用se的动词也用了。根据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在se使用频率较高的自复句和自复被动句中,学生犯的错误相对较少,说明老师的反复强调和学生在该语法点的反复操练可以降低错误的发生。而关于se的其他用法,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重视,并且应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se其他用法的训练。
5.评价及教学应用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语言中出现的错误不再被看做是一种消极因素,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所作假设的一种验证手段。对学习者的错误分析往往会使我们发现问题,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Corder (1967)指出,不能仅仅把错误看成是要消灭的东西,错误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⑤
西班牙语中代词式动词se的用法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现行的教材中对se的解析大多局限于大而化之的层面,学生依然很难从书本的讲解中获得更准确的信息,故有必要在此做一探讨。
se运用较多的是及物动词构成自复句,用来表示“自我”进行的动作,例如“自我批评”、“自问”、“自言自语”,等等。自复动词的原形动词se(他自己), 例如“ llamarse ”(名叫,自己叫自己)。又如动词“lavar”是“洗”的意思,“洗衣服”是“lavar la ropa”,“自己洗脸”是“lavarse”。动词 “levantar”是“举起”的意思,“举手”是“levantar la mano”,“自己站起来、自己起床”是“levantarse”。这是它最基本的概念和用法,可在实际使用它的时候,我们却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比如西语中除了一些很明显的自复动词,如上文提到的上床、起床之类的。有很多都是为了突出主语和动词而加上se的,如“se tratar mal”,这里是为了突出“tratar”这个词和前面的主语,是为了加重语气而采用自复的。其他类似的还有我已经买过了“Ya me lo compré.”通常在口语中很常见。更多的是se根本没有意义,如练习中的quejarse de...,同类的词还有arrepetirse de..., atreverse,等等。另外还有很多意思无变化,却是自复动词的固定用法,如我们常用的“Siento calor.”和“Me siento mal.”,再如我们常用的“preparar+名词”,但准备做什么就是“prepararse+para”。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到,se具有兴趣与格的功能,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正如在此次填空练习中考查学生的“llevar”和“llevarse”,“comer”和“comerse”。se还可以和一些不及物动词连用,现在被称为假自复句或准自复句,这些及物动词加用se后,在词义上发生了变化,意思有时候会有所不同,如“ir”和“irse”,“marchar”和“marcharse”,“dormir”和“dormirse”,“escapar”和“escaparse”。这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只有老师在教学中引起注意,学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了解和运用自复动词,使它不再是一个难点。
结语
代词式动词se的用法是西语语法中的常用方面和难点。通过我们开展的错误分析,发现了教学中的一些薄弱环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AE理论做了一些关于se用法的填空部分的错误分析,对错误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错误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错误做出评价以应用于中国学生的西语教学。希望此次AE实践能引起西语教师对学生平时错误的重视,并给相关教学带来启发。
注释:
①陆经生.“谈谈西语代词se的几种语义功能”,全国西语教学研讨会,上,1982.
②由母语负迁移造成的错误至多占33%(Fernández 1997: 24).
③曹羽菲.“西班牙语专业四级考试冠词部分错误分析”.上海:外语与文化研究(8),2011.
④陆经生.“谈谈西语代词se的几种语义功能”,全国西语教学研讨会,上海,1982.
⑤Corder, S. 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1967.
参考文献:
[1]曹羽菲.“西班牙语专业四级考试冠词部分错误分析”.上海:外语与文化研究(8),2011.
[2]董燕生.西班牙语句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陆经生 .“谈谈西语代词se的几种语义功能”.上海:全国西语教学研讨会,1982.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孙义桢.西班牙语实用语法新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6]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7]Corder,S. P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67.
[8]Fernández,Sonsoles .Interlengua y análisis de errores en el aprendizaje del espa?觡ol como lengua extranjera,Ed.Edelsa, Madrid. 1997.
深秋时节,百花凋零,唯有傲然怒放。
看,几株在徐徐秋风中开得正烂漫;黄色的花,如同一堆堆金灿灿的谷子;白色的花,宛如冬天里那洁白的雪花;紫红色的花,又好似天边的云霞。风,渐渐地停了,挺直了腰板,站直了身体,再一次地向寒冬示威。
每当花开时,就发出淡淡的芳香,沁人心脾。我俯下身,深吸一口气,啊,一阵幽香使我清爽了许多。
记得唐代诗人元稹的诗词“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不正是一首歌颂独傲霜雪的诗吗?在百花枯萎的时候独自开放,为大自然添加生趣,使悲秋的人们振作起精神。等冬天来临之时,它虽然叶落茎枯,但它脚下的泥土里又孕育着新的生命。来年,它们又将蓬勃地生长起来,而且更多,更多……
学法;拓展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090―01
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是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在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较大比例,古诗词的学习和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基本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古诗词教学焕发出诗意的美,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之美、学习诗词之趣呢?
一、故事法――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
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它的写作背景,都是诗人的有感而发,教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作者无疑显得太过苍白、机械。将诗词的写作背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不仅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理解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如,教学《七步诗》时,只单纯地讲豆子、豆萁比喻曹植自己和曹丕,“煮豆燃豆萁”象征手足相残,学生会充满不解,难免一头雾水,影响整首诗的理解。而如果课前先讲一讲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故事及曹植作《七步诗》的前因后果,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中的含义,也不难体会这首《七步诗》浸透着曹植满腔的悲愤与无奈,是从内心喷涌而出的不可抑制的质问和呐喊。
二、提示法――“点”、“面”结合,理解主要内容
古诗词语言简练,以字作词,教学中要循序渐进,才会渐入佳境,才能品味其妙处。
1. 释词顺句,点拨疑难。教师不仅要适当点拨难以理解或查不到意思的词,还要对一些初次接触的修辞手法精讲、细讲,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2. 整体把握,体会情感。通过释词顺句,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的意思完整地说一下,从而整体把握故事内容。但要把准古诗词的言外之意,究其实质,决不可停留表面。例如,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学生很可能认为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春花”的喜爱。而诗中要表达的实际上是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托爱春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重要的是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三、美学法――增强诗情,提高诗兴
诗往往托物言情,没有情就没有诗。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提倡“美学”,应充分挖掘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快乐地学、美美地学,让古诗词教学焕发出诗意的美。
1. 吟诗,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中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其语言之美众所周知,而要让学生体会出其语言之美,只有有感情地吟诵,才能入情入境,体会其语言美。
2. 唱诗,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古诗词都具有节奏、声调的和谐之美,可以作为歌曲来唱。对此,教师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词。这种变读为唱的方式,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词的熏陶,感受其韵律之美。
3. 演诗,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叙事和送别的古诗词,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让学生在学诗时进行表演。如,教学古诗《赠汪伦》时,可让学生分别扮作李白和汪伦,演一演当时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之美。
4. 画诗,体会古诗词的画面美。古诗词“亦诗亦画”,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能够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赏画讲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画面美。
5. 写诗,享受诗词创作的过程。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以致用,就要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让学生体会诗词创作过程中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过程,享受学诗的愉悦,发现自己的诗气,感受诗的神奇,加深学诗的感情。
四、拓展法――开发诗园,滋养诗情
课本上的古诗词资源是有限的,而课本以外的古诗词资源如源源流淌的河流。教师要敢于和学生一道开拓语文课堂外的开放、富有活力的诗歌家园,这样学生的文化底蕴才能厚重起来。
1. 组织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2. 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竞赛活动。如,古诗词擂台赛、诗词书法绘画赛、古诗表演赛等。将古诗词融入学生的精神家园,滋养学生的诗情。
舒伯特艺术歌曲伴奏音乐大多非常简练,但不缺乏活跃的特点。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很多都采用了分解和弦或者同一音型和弦的手法,对于比较复杂的和弦则很少用到,这样不仅有利于结合歌曲的意境表达,也比较容易进行伴奏演奏。比如在歌曲《魔王》中,第1~5小节的钢琴伴奏,右手都是八度的三连音,而在2、3小节中左手的旋律音型与第4、5小节相同。在整个《魔王》钢琴伴奏音乐中,右手基本以同样的八度音程或和弦来进行,能够很好的带动听者的紧张心情。而左手通常为单音与三连音,虽然简单但却能形象的表现出马蹄声和寒风呼啸的声音,这样演奏简练、容易,不仅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也比较适合舞台演绎。
2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
2.1诗歌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舒伯特是一非常感性且带有一定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家,他从小就酷爱诗词,自然会将诗词融入到他同样热爱的音乐当中。音乐与诗词的融合不仅是诗词的升华,也是音乐艺术的一大创新,是作为音乐家的舒伯特与诗人思想的交汇。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中,非常多的采用了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来作为歌词,对诗歌的内容与内涵非常看重。比如其作品《冬之旅》,原诗歌的作者是一位比较激进,具有较强民主意识的诗人。《冬之旅》描写一位在冬天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通过其绝望、无助、痛苦、压抑的感受,来表达对社会与人生的不满。这也非常符合当时舒伯特的心境,因此舒伯特将自己当成了作品中的主人公,通过不同的旋律运用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当流浪者在寒风中弹着破琴时,我们便会听到高低起伏的旋律,其中掺杂着不和谐的变化音。舒伯特不仅用音乐表达了诗人的思想,也用音乐表达着自己的思想,他的艺术歌曲可以说就是音乐中的诗歌。
2.2注重对钢琴伴奏的配合
舒伯特除了创作了大量的经典艺术歌曲,还使钢琴伴奏的价值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这也是舒伯特对于音乐艺术的另一大贡献。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它甚至可以成为整个歌曲的情感表达与意境描绘基调,在某种程度上说,钢琴伴奏也是独立存在的音乐表现手段。钢琴与歌词、旋律、演唱的完美融合,使艺术歌曲的感染力得到大幅提升。舒伯特对于钢琴的创造性织体运用,不仅起到了对歌词和旋律的衬托作用,在人物心理刻画上也进行了有力的烘托。比如在《鳟鱼》中,前两段歌词所采用的旋律相同,将渔夫静静钓鱼的情景与水中鳟鱼欢快自由游动的情境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对于这段旋律采用的是钢琴大调式,旋律明晰、活泼、欢快,尤其是高音区对于流水声响的模仿,使人眼前立即浮现出一条小溪,心情也随之放松。总之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运用,提升了艺术歌曲的表现力和审美情趣。
2.3对音乐民族性的尊重
舒伯特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其题材运用非常广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风格。而且舒伯特本人对于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偏爱,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融入民族性色彩。在当时很多德国音乐家们都在努力摆脱来自于法国、意大利音乐的影响,舒伯特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执着,就说明了这一点。舒伯特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奥地利、德意志、匈牙利的民族音乐与舞曲音调。比如《野玫瑰》就取材于奥地利的一首民歌。在经过舒伯特的加工创作以后,成为一首广泛流传的民族性浓厚的艺术歌曲。
3结论
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洪荒时代,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近现代,纵观悠远的历史长河,总有那么多名字让我们难以忘怀;总有那么多事迹成为我们永远的骄傲。有一种精神在我们的思想中沉淀;有一种信仰在我们的心中扎根。飘在我们生命里的是那鲜红的国旗;写在我们血液里的是那永恒的中华赞歌……
在这5000年的悠长里有数不尽的骄傲与辉煌,中国的诗词扬名中外,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名字已渗入我们的骨髓,他们的诗篇写在了每一个国人的生命里,随我们的成长而愈加深刻,许多外国友人对中国的诗词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奥妙深邃的古诗在他们的口中也变得别有一番韵味;四大发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成就,这些早于西方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发明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筑造万里长城更是令所有人为之惊异的世界奇迹,这一巨大的工程的实现使我的心灵深深地震撼了,在那样的时间,以那样的条件,能够早就这一座长城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我们将这一切成为了历史,中国人做到了!回顾遥远的过去,中国的历史始终让我们倍感兴奋与自豪。为这个民族的骄人创造,我昂起了头。
在扬扬洒洒写下无数光辉与荣耀的同时,这个民族也时刻接受着命运的考验。2003年,谁都不曾想过在这一年里,中国将接受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非典”成了这一年的代名词,恐慌的气氛笼罩在这个国家的上空。然而,我们没有认输,没有放弃,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选择迎难而上,不断向前。在此期间,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始终坚持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不断试验,不断突破,永不言败,我想这早已成了每一位医生护士心中的坚定信念。终于,我们穿过了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明媚的曙光。然而,命运没有就此收手,考验仍在继续。2007年的冬天带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与我们见面,“雪灾”这个遥远的词一下降临灾我们的身上。我们坚定,我们勇敢,我们不屈,我们团结,于是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我们是胜者。通过一次次特殊的考验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为这一永恒的精神力量,我昂起了头。
一、巧设情境,课堂飘荡朗朗书声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鉴赏诸如柳宗元《江雪》等古典诗词亦然。由此,教学诸如柳宗元《江雪》等古典诗词时,我们必须遵循上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为同学们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匹配的、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充满美丽愉悦动态等氛围的古典诗词学习乐园,引导同学们在“润物细无声”中自觉地、快乐地走进诗词文本,跨越千年时空,与作者、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心灵沟通。
比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上课伊始,我就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同学们播放了我从网络下载的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幼儿教育古诗朗诵・江雪・第12讲》音画视频。当视频中的女主持人在具有悠扬、空寂、静谧等美学特质的古筝背景音乐中抑扬顿挫地诵读柳宗元的《江雪》时,当视频中幻化出一个又一个千山皆雪、万径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孤舟披雪、渔翁蓑衣沐雪、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的镜头时,同学们被《江雪》中的茫茫雪景和渔翁孤高自得的形象深深感染,不约而同地,情不自禁地走进了柳宗元的《江雪》文本,教室里顿时飘荡着同学们和着音画视频中的配乐诵读节奏抑扬顿挫的诵读之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个性化阅读,跨越千年心神交汇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曾言:“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学生对诸如柳宗元《江雪》等古典诗词的涵咏、理解、认知等亦然。所以,教学诸如柳宗元的《江雪》等古典诗词时,我不仅特别注重引导同学们反复诵读、品鉴诗歌,而且引导同学们将每次细品深究文本时产生的审美心理依次记录在读书笔记本中,然后在我为同学们“留白”的课堂自由活动中相互交流。请看下面这位同学在个性化品读《江雪》的过程中产生和记录下来的独特的、精彩的个性化感悟:
第一次诵读《江雪》,我仿佛欣赏到一幅意境清幽、纯洁美丽、极具动态之美的、古色古香的中国水墨画,画中的飘雪、江河、寒意、飞鸟、行舟、渔翁等诸多忽动忽静的景物忽远忽近地向我飘来,将我的整个身心包容其中……
第二次诵读《江雪》,我感觉到这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柳宗元当年被贬到永州做有职无权的员外司马官,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无法实现,只好借歌咏隐居在乡野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愁苦……
三、读写画画,启动多向思维潜能
如果说,古往今来的文学艺术创作者都工于经营“留白”艺术的话,那么,柳宗元等古典诗词作者尤甚。比如柳宗元的《江雪》仅仅用了寥寥二十字就写尽了冬天雪景中的千种风情万种风流:冰封的江面,一尘不染、纯洁而寂静、万籁无声,一个老渔翁乘着一叶小舟,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渔翁的性情是如此清高,渔翁的品格是如此孤傲……所以,教学时,我常常给学生“留白”4~7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在诸如柳宗元的《江雪》等古典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处启动自己的多向思维潜能,用自己丰富的联系与想象感悟、充盈或补写“留白”之处,以便获取更多、更愉悦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幼儿园;古诗教学;方法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它的语言精练、含义深刻、意境优美,它是我国民族文化、思想的积淀,令人百读不厌。幼儿园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诵读古诗,同时还要让学生领悟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和意境,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那么幼儿教师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呢?
一、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新颖的、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有助于教学有序顺利地进行。因此在幼儿古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古诗非常注重情感抒发,它的核心就是情感,诗人通过对人物、景物、事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爱憎和感叹,比如喜悦、伤感、悲愤等情感,因此,要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在导入部分把诗中体现的意境展现在幼儿面前,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有兴趣进入到古诗学习中。比如,在教学古诗《梅花》时,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记忆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由于问题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都积极发言。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幼儿展现了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冬天的寒冷,紧接着又出现了美丽的梅花傲然开放,与冬天白雪皑皑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课堂导入学生对“梅花傲然雪中”意境有了初步的体会。这时,教师趁机说道:“我国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也看到了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的情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梅花》,今天我们就与王安石一起走近梅花,领略梅花的风采。”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进入到了本课的学习中,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掌握诵读古诗的方法
1.引导学生读出真情。诵读是古诗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它应当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始终。但是这种诵读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读出诗句,而是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和讲解,使学生理解诗句隐藏的情感,进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这样的诵读才是生动的、感人的,才能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诵读。学生学习古诗,除了要靠教师的讲解理解其含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诵读来领会诗文所传达的精神。每个诵读者因为自身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经验的不同,对古诗中所体现的主题、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许多古诗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和解释,以上情形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古诗诵读提供了空间和条件。由于没有固定的朗读形式,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可以在不破坏古诗情感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进行诵读,比如对作品基调的把握、情感的控制、声音的高低快慢等进行出灵活的处理,体现出自己对诗的独特理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以精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生活,抒感,既具高度的概括力,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要提高幼儿古诗教学效果,就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通过想象理解诗句丰富的内涵。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为古诗具有语言简练、篇幅短小但意蕴深远丰富的特点,诗人往往在字数有限的诗句中容纳丰富的内容,或表现极富特征的生活场景,或表达真挚丰富的思想感情。这些对于只有几岁的幼儿,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难度。幼儿要想体会到诗中的意境和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通过想象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勾勒出美妙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比如,在教学《江上渔者》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鲈鱼的情形,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作者对捕鱼人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古诗词 导游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界更注重对导游员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素养的要求。整体素质较高的“知识型”导游成为了业界的稀缺和新宠,有些旅行社甚至不惜出高价招聘人才。但现在的导游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循守旧的问题,这一切都严重制约了导游知识素养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与我国旅游产业全面提升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不相适应。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继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后提出的新理论。它作为一种后结构(post-structuralism)的学习理论,提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维果茨基认为,了解学生对他们所教授学科的知识背景,并在这些知识基础上设计适当的教学策略,是教师进行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古诗词在导游教学中的运用作了探索,旨在改进原有的导游教学方法,提高导游的知识素养和整体素质。
1.关于学生古诗词的知识经验分析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重文的传统,诗歌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新大纲除更加重视文学教育外,还首次以教学大纲的形式,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篇目”。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要求背诵古诗词80首、50首、50首,三个学段共要求背诵180首。这些篇目大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古诗词的知识经验积累较为丰富。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这就为教师在导游教学中运用古诗词,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相关的导游知识具备了条件。
2.古诗词的特点分析
王国维认为:“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可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那么古诗词具有哪些能为导游教学所运用的特点呢?
2.1古诗词与景物交相辉映。
古诗词的题材大多是景物。而且已达到了情景交融、事理相契的地步。明朝胡应麟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就是文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在文学作品中相结合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朱光潜在诗论中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说:“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诗的境界。”每个诗的境界都必须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imaige)两个要素。自古以来风景名胜与古诗词歌赋就彼此交相辉映,相互增色。
2.2古诗词具有丰富的知识。
古诗词有着极大的认识价值。写景状物,是我国古代诗歌(乃至整个古代文学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因而许多古诗词歌赋描写了自然万物、地理形势,历史的变迁,以及各地的风俗民情,内容丰富。
2.3古诗词能让人到达独特的审美境界。
古诗词经常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实现语言的感染力。语言自然含蓄,生动活泼,而且特别讲究音韵的美,利用声调、音节、平仄、押韵等来实现声音的美感,不仅念起来琅琅上口,而且那独特的语言魅力特别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让人悠然神会而余味无穷,并到达独特的审美境界。
2.4古诗词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符合大众审美的要求。
古诗词中有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佳句。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虽然古诗词是高雅的艺术形式,但它却完全符合大众审美的需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再加上我国自古就有尊贤重文的历史传统,所以游客对一些古诗词歌赋耳熟能详。有研究表明,国内旅游教育程度累积人数与旅游人次关系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而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游客对古诗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这也为导游在带团中运用古诗词进行导游讲解提供了可能性。
3.古诗词在导游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对古诗词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不仅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大多为学生所耳熟能详的篇幅。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将新的信息和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加以整合、修改或重新解释旧有知识,以使其与新知识相一致的过程。
倘若能鉴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生原有的诗词知识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架构起相应的导游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导游的整体素质,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诗词和学生导游知识和能力的架构关系,如下图所示: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互动的关系中,诗词可由教师引出,亦可让学生从记忆单元里精选。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整体素质,而且在今后从事导游工作时可以灵活地运用古诗词,增加讲解的感染力。
3.1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中国文人历来重视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文人们在面对祖国美丽而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时,往往会在文学作品中对大自然的美景和无限生机进行礼赞,抒发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情感。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对故乡的赞赏――这是爱祖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感情源泉。”所以利用古诗词歌赋大多以景为题材,并情景交融之特点能让学生深刻体验和感受文人们的这种情感,从而自然而然会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之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例:《旅游地理》讲到长江三峡时,教师就可以引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讲到黄河时可用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也可以用王之焕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几首诗将长江和黄河的浩浩荡荡的磅礴气势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3.2弘扬儒家文化,提高学生的情操、道德修养。
中国儒家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仁”。仁的意思就是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孟子・尽心上》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是许多古代知识分子所采取的生活态度。同情人民大众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
在中国诗歌史上,许多诗人写出了反映民众疾苦的诗。在《导游基础》中讲到园林中所用的植物竹子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品读郑板桥的咏竹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此诗语言朴素自然,侃侃道来,情真意切。再向学生介绍竹子在我国有什么寓意,从而引起学生的心境与诗境的共鸣。所以在导游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歌赋不仅可以弘扬儒家文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3.3可烘托景物的神韵,增强景物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次审美活动而古诗词歌赋本身就是能给人以美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古诗词歌赋讲究韵味的美,通过声调、音节、平仄、压韵等不仅可以让它的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可唱可吟。特别是一些山水诗宛若一幅幅山水画,那如梦如幻的美是用普通语言表达所无法企及的。所以古诗词歌赋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从中激发联想和想象,神游其中,获得美妙的美感享受。正如刘勰所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与物游……”而这样也可克服课堂教学的空间局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旅游地理》在讲解杭州西湖时,教师在课堂上可讲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除了运用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以外还可以用四首诗歌来描绘西湖四季不同的景致。春天可以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夏天可以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可以用宋之问的《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冬天可以选取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使四季美景在唯美的诗词中得以升华。最后,教师可以引用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这首词作为对西湖美景的概括性总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是白居易为颂扬杭州给后人留下的回味无穷的千古绝唱。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若能将这些诗词灵活运用,不仅可以将西湖四季的美景呈现给学生,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西湖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4巧用古诗词歌赋来掌握史、地、宗教知识。
古诗词歌赋拥有的信息量非常丰富,不仅包含了自然科学知识、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包含了多姿多彩的民情风俗知识。
3.4.1历史的复杂和沉重可以在生动、浪漫的古诗词歌赋中得以重现。
如讲唐朝的“安史之乱”时,可用白居易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来解释在李隆基统治后期,唐朝历史由兴转衰的原因;讲到南北朝佛教盛行时,则可用杜枚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来加深学生对佛教历史的的记忆。
3.4.2可用诗词来引印证地理现象。
如在讲解《导游基础》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中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时,可以用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印证。
3.4.3自然万物之知识均可在古诗词歌赋中窥见斑斓。
古诗词歌赋有很多写景状物的内容。钟嵘曰:“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日祁寒,斯四侯之感诸诗者也。”
因此在讲解《导游基础》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时若适当挑选一些名言佳句,则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细致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当讲到草本植物分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时,可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首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我国的各种植物时都可引用相应的诗词歌赋。比如,植物中的荷花可举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仙鹤可用刘禹锡的《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而讲到天气景观时可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雪景,可用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形容雾景。
3.4.4宗教之深奥可通过诗词来获得顿悟。
中国的文人多少都受到道家和佛家文化的影响。而道佛教义之深奥,导游常见名词之晦涩难懂。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歌赋来让学生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例如可用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来讲教追求“长生成仙”之教义。也可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然后再用李商隐的“嫦蛾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让学生不仅能领悟道教之教义,而且获得美的享受。
另外王维《辋川集》辛夷坞一诗:“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这首诗中,芙蓉花成了“法本自然”的写照。这也印证了道教修炼中要以老庄的“清净无为”为指导,“无为而无不为”的追求。
佛教对中国的文化影响也极为深刻。特别是我国佛教主要流派中的禅宗对知识分子影响最大。唐朝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罄声。”就形象地反映了佛教“四大皆空”之教义。
综上所述,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在导游教学中若能精心挑选一些古诗词,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导游知识和能力的架构,从而提高导游教学的质量,提高导游的知识素养和整体素质。而且古诗词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还可以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汲取中国古老文化之精华。而导游作为“文化的使者”,又肩负着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精华向游客进行传播的使命。从这一点上来说,意义就显得更为深远。
参考文献:
[1]张涤云.中国诗歌通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美]叶维廉.中国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
[3]李洪波,韩荔华.旅游文学作品欣赏[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2).
[4]徐有富.诗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5]张舒哲,高娴子.导游口语技巧[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1).
[6]建构主义与当代职业教育教学观的转变.[J].天津大学学报,2007,(1).
[7]侯新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评析.[J].教学与管理,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