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患沟通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医患沟通的含义
医患沟通是指医患双方的一种交流,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的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它是一系列的患者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医师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是医患之间各种联系和一切诊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医患沟通存在于医院医疗行为之中并贯穿于医患关系的始终。
二、医患沟通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的形式绝大多数是以“相互参与型”的形式出现。由于社会分配的原因,决定了医患角色的不对称,主要体现在文化、知识、需求、心理、生理等方面,这就要求医师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尊重患者,平等相待,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而医患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1.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工作、保证医疗质量的需要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减轻患者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这样不仅保障了广大病人的利益,又实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愿。医疗服务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崇高敬意,也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良好的沟通,将会使医患双方在交往中相互增进满意度。此外良好的医患沟通还能帮助我们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因此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2.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医疗仪器工业的高速发展,医疗仪器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临床医生对仪器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大,诊疗过程中的科学分析、逻辑思维和推理、归纳能力却越来越差。“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这种新模式使医患沟通更显的重要。
3.加强医患沟通是患者及家属的需要
患者找医生看病,希望能得到医生的尊重,对自己的病情有知情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病情,就不容易理解治疗方案,可能会引起纠纷。医务人员如能告之真实病情,更能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及家属的支持,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医院服务的对象是患者,由于疾病,他们在心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压力,这时往往迫切需要关爱,这时医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患者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够,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4.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医务人员为了有效地和不同层次知识水平的患者进行沟通,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学习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来充实自己。通过与患者沟通,使自己成为患者满意的医师,提高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度,是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医患沟通的交流技巧
1.学会倾听
倾听是沟通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技巧,医师与患者交谈时要耐心、专心、和关心倾听患者的叙述病史,这样不仅有助于诊治疾病,也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目前,一些医生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只告诉患者需要做什么检查,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治疗意见,而病人却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这样不仅保护不了自己,反而会导致医患关系的破坏。
2.学会赞美
真诚的赞美是使人内心保持坚强的燃料,使人快乐的原动力。所以,与患者交谈时,我们要学会赞美,赞美的首要条件,要有一份真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赞美不要太离谱,这样别人会觉得你太虚伪。在表达赞赏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真实性,不可任意夸大;内容要具体,越具体细致越好;方式要得体。
3.善用换位思考
当患者及其家属来就医时,多怀有要求医务人员态度和蔼、动作轻柔、诊断明确、治疗得当、价格低廉等一系列的心理需求。所以, 他们表现出对医务人员毕恭毕敬,企盼得到良好疗效。此时,医务人员要善于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因此,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要坚持换位思考的原则。医护人员应站在患者或家属的角度合理安排检查的时间,全面为患者着想,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换位思考是有技巧的。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医务人员沟通。如果有发生纠纷迹象,一定要作为重点去和患者沟通。这对医患双方都是相当有益的,一些医疗纠纷往往就是由于沟通不够所致。
4.严格履行知情同意制度
知情同意是现代医疗实践中十分强调的,所谓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就是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就诊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要求了解所有必要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做出选择、决定的权利。知情同意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医师的义务。医务人员随时把病情的详细而真实情况以及可供选择的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和费用开支、预期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风险等告知患者,让患者不受任何指示、干涉、暗示的情况下,自由自主地选择治疗方案。治疗费用不能忽略不提,同时应签署详细的知情同意书。医务人员应给患者有关疾病整体的一个较为准确的信息,既是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也有利于医疗工作,并可以避免医疗纠纷。
5.掌握语言艺术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载体。医患人员必须善于应用语言艺术,达到有效沟通,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语言美不只是医德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能否与病人进行良好沟通。因此,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一定要巧妙运用语言。医患沟通要求语言的表达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楚,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用积极的暗示性语言,使病人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医务人员应根据实时实地的需要合理地运用语调,增强口语的表达效果等。
总之,医患沟通是一种核心的临床技巧,是临床能力的要素。同时也是缓和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希望每一位医护工作者予以重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到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双林,杨玲,钱磊.加强医患沟通的几点方式[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3).
[2]张育红.浅析医患沟通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J].现代医院管理,2007,(18).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医患沟通;应用技巧
1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就是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交流。作为医学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医患沟通是医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1]。医患沟通不良是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良好的医患沟通对保障医疗安全起到重要作用[2]。
与一般的人际沟通不同,医患贤ㄒ求更高。对于患者而言,有时不仅存在躯体方面的疾病,还可能合并有心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医院的陌生环境影响下,患者期待得到更多的关心、爱护。对于老年患者,往往长期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他们对于疾病恢复的期待更加强烈,但是又往往受到经济、家庭、传统风俗等影响。需要医护人员会运用沟通技巧,对患者及他们的家属有深入的了解,并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
对于医生职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通过沟通使患者真正理解医生的意图是不容易的,成功进行有效医患交流对医务人员的沟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当然,要真正持久地改善医患关系,还需要社会诸多方面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还需要医患间的真诚相待[4]。
2多媒体技术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
随着电子病历系统在二甲及以上医院的应用,办公信息现代化条件水平逐步提高,医院各科室均配备有相应的电脑和办公系统,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医患交流、健康教育等活动,成为相对容易实现的事情。
2.1"分门别类",解决沟通中的重点 根据呼吸系统疾病诱因、临床表现、主要诊治要点、预防措施等方面,应用动画或图片的形式总结下来,特别是强调需要医患配合的方面。如何正确认识这个疾病?如何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如何正确用药?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总结性的PPT内容会给听者带来很直观的效果,往往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共鸣。主要可以应用于集体沟通、健康宣教等形式的医患交流中,如采用公休座谈会,根据季节性特点,将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宣教,通过简单明了的文字、喜闻乐见的故事、形象生动的动画等,让大家获得各自需要的知识,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2.2"一针见血",解决沟通中的难点 在有些患者及家属的观念中,"咳嗽、发热、喘息"等症状不算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不像心血管疾病凶险,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往往打打"消炎针",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事实上,很多疾病以"发热、咳嗽"等为临床表现,但症状背后隐藏着不同的病因,需要医护人员去发现。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这就容易在这段时间里产生误会和不理解。我们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沟通问题总结下来,特别是患者及家属不理解的方面,作为沟通难点,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给患者及家属,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包括需要医患配合的方面,从而让医患双方得到更好的理解。例如,对于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为什么需要多次的胸腔穿刺并送检胸水。主要因为病因复杂,不同病因引起的胸腔积液,病情发展过程亦不同,如为肺炎旁积液,积极抗感染治疗,可以吸收,若感染严重也可能合并出现脓胸。如为结核性胸膜炎出现积液,需规律抗结核治疗。如为恶性胸腔积液,预后差。通过应用PPT,将胸腔积液的形成、诊治思路、可能存在的风险、胸穿的过程等向患者及家属给予演示,将受到很好的效果。
2.3"拨开迷雾",解决沟通中的疑点 在日常诊治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患者不理解诊治方法,对诊治效果存有疑虑。这个时候需要为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性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疾病及诊治方法的必要性。例如,对于胸片中发现的占位性病变,患者及家属往往很期待医生能够立刻判断出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这个时候需要进一步检查CT、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等,只有取得病理学的依据才能对病变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列举几个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资料,通过讲解告知患者及家属,同样是占位性病变,可能存在的性质不同,接下来的诊疗方案也不同。
3注意事项与应用技巧
3.1内容简洁,注意条理 根据呼吸内科常见多发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疗计划、潜在风险等,按疾病种类进行分类整理,每一种疾病都应该突出沟通要点,特别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如诊断、用药、费用等。
3.2图文并茂,辅以动画 对于讲解中存在一定难度,或沟通对象特殊等情况下,为了便于理解,采用图文相结合的方法,形象地展示沟通内容,必要时可采用动画形式,充分演示。如慢阻肺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剂、初入院患者如何留痰配合诊治等等。
3.3反复操练,熟悉应用 只有不断练习,讲解内容内化于心,才能更好地展示沟通的主要内容。同时,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制作更多更精彩的PPT、动画等,将有利于展示沟通内容。
3.4情感投入,用心交流 明确医患沟通中应以"以病人为中心",围绕这一主题做好服务,注重医务礼仪,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践行仁心仁术,将极大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5-6]。再好的多媒体内容只是我们用来沟通的媒介,在与患者的交流中,需要真心相待,换位思考,多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出发,不仅将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疗计划等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而且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真正配合诊治。
4评价
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诊疗环境。通过对2015年1月~12月的住院患者进行调研,与单纯的言语交流相比,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医患沟通,患者及家属反映:直观性强、交流内容简单明了、能够较好地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在传统言语沟通的方式上,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术前谈话等领域。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进展,为医患沟通开辟了新的领域,如应用微课、微信在线交流等,需要我们医护人员思考如何更好的借助这些媒介或平台,营造更加和谐的医患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锦帆.关于我国医患沟通内涵与目的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3):27-29.
[2]杨正志,刘稀伟,安贵霞,等.加强医患沟通,保障医疗安全[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1-13.
[3]沙悦,方卫纲,黄晓明,等.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负面经历调查[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7):41-42.
[4]卢仲毅,唐时奎.实施医患沟制,改善医患关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2):726-728.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疗改革制度 医方 患方 政府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医患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目前医务人员队伍中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德医风教育活动,把医德医风的教育贯彻到医院工作的始终,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弘扬正气,宣传典范,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尊重,医务人员设身处地地为患方着想,患方也应该尊重医生的工作,充分信任医生,对医务人员工作的开展进行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医患双方将心比心才能有效地化解医患矛盾,实现医患和谐,患方也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医疗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劲吹的今天,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谈几点认识。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权和知情权日益看重,对检查治疗方案的选择权也日益重视,这使得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发生很多极端事件。全国各地多家医院频繁发生轰动社会的医疗纠纷和医闹事件,全国的医疗纠纷数量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医患矛盾有明显激化的趋势。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1年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26个医疗机构中,321所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困扰的问题,发生率达到了98.47%。2002年4月,南京大学专家组对30所医院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比例达到了43.8%,医务人员认为双方相互信任的比例仅为25.9%。我国近年来的医患投诉和纠纷原因分析统计的文献中也显示,医患沟通不良引起投诉和纠纷的占26.9%~70%,国内研究发现,在患者中,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反映医务人员的解答不尽如人意,处置草率,诊治时间过短,医务人员态度生硬等。归因发现,患者与医务人员缺乏沟通,医患沟通不畅是首要原因,正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正常的交流与沟通机制,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患者选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医患关系产生矛盾原因探析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国内医院管理的一个难点,有些医疗纠纷甚至已经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运作。而据一份不完全的医疗投诉资料分析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这说明部分的案件是可以通过改善医患沟通而避免的。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是当前医院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
1、医患关系产生矛盾的社会原因
(1)改革开放引起医患观念的冲突。随着30年的经济大发展,中国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大部分医务人员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形成了以“利”为主导的医患观念,与此同时,患者和潜在患者仍然以“义”作为医患理念,于是当医疗事故发生时,社会总是谴责医务人员的不是,而医院方面为了早点结束此事,总是选择沉默,大事化小,使得一部分人钻了空子,明目张胆去医闹,由此导致医患沟通矛盾的凸显和医患关系的紧张。
(2)医疗体制改革不完善。随着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医疗体制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过去城镇的职工医疗费用是国家出的,自己不需要出一分钱,现在改革之后,患者需要自身承当一部分医疗费用,对于患者来说,小病小伤也就算了,如果得了重病、慢病,自身承当的费用很多,心里有些不平衡,使得医务人员成了他们的出气筒。
(3)社会舆论一边倒。作为潜在患者的记者媒体还有网民,每当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时,总是选择站在患者一方,一方面是因为发生事故时受伤的是患者,为患者讲话总是站得住脚的;另一方面,因为自己也是潜在的患者。而媒体的报道、网民的评论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对这起医疗事故的看法,患者有可能会更加嚣张,致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4)没有建立起医患沟通的制度保障。现在患者咨询医生,医生往往认为自己清楚就够了,有时跟患者说不明白,所以一般就草草了事,或者直接不回答。这不仅仅是医生自身的问题,也是政策不完善的结果。所以,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建立起一个保障医患沟通的制度,让医生重新认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2、医患关系产生矛盾中医务人员自身原因
(1)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服务态度差。有些医务人员没有职业操守,认为只要学好医学技术就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忽悠、摆布患者。也有些不道德的医务人员随便评论给患者治疗过的诊断方案,让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怒气,引起医患紧张。
(2)医务人员在诊断过程中缺乏和患者的沟通。正如上文提到的,医生往往认为患者无需知道自己的病情,只要医生自己清楚就行了,当患者追问医生病情时医生选择避而不谈的态度,于是患者就会怀疑医生的能力,这就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
(3)对患者隐瞒最坏的结果,仅告知治疗成功的可能性。有些疾病风险很高,但是医生却没有向患者及患者家属提及失败的可能性很高,而仅仅告知最好的结果,这往往会增大患者家属的信心,提高患者家属的期望值。然而一旦治疗失败、手术不成功之后,医生再来告诉患者家属这疾病的风险,只会增加患者家属的怒气。
(4)医务人员误诊或者误治疗患者的病情。有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很相像,部分技术不扎实的医务人员可能会存在误诊的情况;也有可能医务人员诊断对了,但是治疗时,却用错了方法,或者一时疏忽忘记某一步骤,导致治疗失败。这都会引起医患关系的紧张。
(5)医务人员过度依赖仪器设备。有些医务人员当病人一来就叫他去检测这个检测那个,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仪器检测的比较准确,但是对患者来说,每检测一次都要花钱,如非必要,仪器检测只是徒增了患者的金钱负担。所以,医务人员应根据病人自身情况和意愿,合理安排身体检测。
3、医患关系产生矛盾中患者原因
(1)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过高。大部分的患者认为自己已经花了钱,医院就有义务治好自己的病,而不是告诉自己这种病有多大的风险,有多少可能性会失败。这种思想的存在究其原因是患者对现代医疗水平的认识不够,对医学行业的风险认知不足,对医学知识也半知半解。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医学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能治疗所有疾病的程度。
(2)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懂得保护自己。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满足越来越跟得上大家的需求,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有些患者对医生过度戒备,往往先顺其自然,稍有不妥即持怀疑甚至对立的态度,给医生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3)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误解。有些疾病确实需要一些仪器设备的检测,因为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很像,但是患者对疾病的临床表现不知,认为自己只是小病,不需要仪器检测,如果不能和医生沟通一致,医患矛盾就此产生。
(4)部分患者或者潜在患者素质过低,歧视医务人员。
4、医患关系产生矛盾中教育原因
(1)缺乏医疗方面的沟通技巧培训。学校有关医患沟通的课程很少,有些学校干脆就没有医患沟通的课程。医患沟通的重要性目前还没有提高到和医学技术同样的地位,直接导致医学生不重视医患沟通,为后来成为医务人员以后和患者关系紧张埋下伏笔。
(2)缺乏患者的心理素质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前计划经济的元素都将远去不再,医学领域也不能逆势发展。以前城镇职工就医不需要自己出医疗费,现在所有人都需要自己出一部分医疗费,这会使得一部分心理素质不高的患者心理不平衡,抱怨社会的不公平,然后把怒气撒向医务人员。
三、解决医患关系矛盾的措施
面对如此严重的医患关系,根据本文提出的各项原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
1、医方自身建设措施
首先要重视医德医风建设,提高人文素养。现在很多医生,只重视患者的生物性特点,忽视患者的社会性特点。习惯的把患者当做机器一样,像对待机器故障一样处理人身体上发生的疾病,哪个部位、哪个零件有问题,就修一修,整个医疗过程变得冷冰冰。患者不仅是疾病的载体,更是一个有个性、感情的人,医务人员重视人应该胜于重视疾病,不要以疾病为中心,而应以人为中心。因此,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整体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并且以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调动患者的主动性,获得患者的支持,使患者积极参与到健康维护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医患的密切合作提高治疗效果。针对目前医务人员队伍中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德医风教育活动,把医德医风的教育贯彻到医院工作的始终,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弘扬正气,宣传典范,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另一方面制定规范医德医风的规章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把医德医风与单位的评先受奖和个人的奖金挂钩,促使科室和个人从内部消除不正之风。
其次要加强医患沟通。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因此,医疗活动不但是治疗,还包括帮助和安慰,这就要求在医疗活动中,更多的进行有效的医患交流和沟通。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要做好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医务人员要有积极的心态。医务工作风险高、压力大,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医务人员会出现不良心态,但是医务人员在面对患者时,社会角色的要求,又必须摒除私心杂念,要以仁爱之心,平抑和化解自己的不良心态,保持和发扬积极心态,才能做到有效的医患交流和沟通;第二,了解患者的就医心态。患者因为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容易引发急躁情绪,如果在就诊过程中不能受到重视,缺乏心理支持的话,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所以,在医患交流和沟通时,医务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态,予以包容和关爱;第三,注意讲究医患沟通的技巧。医患沟通的技巧很重要,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倾听,敏锐的交谈,热情的鼓励,认真的解释等技巧在沟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患方建设措施
一方面要有理性的预期。一个正常人因生病由正常人角色转变为病人角色,在疾病的折磨下,总想尽快改变病人角色,心理期望遇到一个医术高明的医务人员,很快把病治好。但由于条件所限,要求一旦达不到,这类病人就会失去心理平衡,对医方产生埋怨甚至愤恨。由于医务工作非常辛苦,风险高、压力大,患者应该理解和宽容医务工作者,学会“换位思考”,客观地看待医疗过程和医疗风险。政府和媒体应该正确地引导患方,对基本的医学知识进行宣传和教育,例如医疗结果误诊率的客观存在、医学发展的局限性等等,帮助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患者对医疗结果形成一个比较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要做到尊重和信任医生。医生的职业具有崇高的价值,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责任,是生命的救护者。不可否认,近几年全社会对医生行业的整体评价有所下降,这其实只是个别医院和个别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造成的,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兢兢业业的奋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行着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与此同时,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面临着职业的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乃至高赔偿。设想,患者若以不信任的心态处处以审视的目光看待医者,而医者则以谨小慎微的戒备心态对待患者,在这种不协调的氛围中是难以获得最佳诊治效果的。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尊重,医务人员要设身处地地为患方着想,患方也应该尊重医生的工作,充分信任医生,对医务人员工作的开展进行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医患双方将心比心才能有效化解医患矛盾,实现医患和谐,患方也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医疗服务。
3、政府加快医疗卫生改革的具体措施
政府应该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政府财政应加大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兼具公益性和福利性,要保证公平地为每个公民提供健康保护,这是政府的责任。政府的资金投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对医方也就是医疗机构的投入,二是增加对患方的投入,即主要通过对医疗保障制度增加投入的方式来实现。
第一,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大医院往往病员拥挤,导致了医疗成本高,医疗费用上涨;小医院则病员稀少,设备闲置,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据调查,医疗成本较低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不到城市大医院总诊疗量的30%,而城市大医院却承担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任务,这就造成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转诊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病人首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在确诊不能进行有效治疗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转诊手续才能到大医院接受专科医疗服务。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再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以来就可以对病人合理分流,有效利用各级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目标。
第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制度追求公平性,为此应该不断地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互助共济的特点,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同时,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我国还不能用“一个”制度覆盖所有的人口。因此,医疗保障体系必然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各种医疗保障制度的组合。尽管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内部结构参差不齐,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医疗保险待遇也有所差异,但却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做到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发生疾病,尤其是身患重病时有所依靠和指望。
四、结论
对于中国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而不仅仅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责任。我觉得要缓和甚至反向亲和医患关系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医务人员在了解患者病情后应思索患者的痛苦,并想办法消除这一痛苦,患者也应站在医务人员的角度想想他们身上巨大的压力。当然不仅仅是医务人员和患者需要换位思考,因为这仍然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这事故是由医疗技术水平导致的,这时候就需要媒体记者乃至整个社会都换位思考,体谅医务人员的压力,也体会患者的痛苦。换位思考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剂,大家都需要换位思考。
总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患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尊重、积极配合、共同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相互尊重和积极努力,也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相信随着全社会对医患关系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及各种协调医患关系的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紧张的医患关系会逐步得到改善,并最终实现医患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阳欣哲: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 李正关、冷明祥:医患关系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院管理,2009(3).
[3] 宋华、宋兰堂、黄涛、陈文敏: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9)
[4] 康益龙、王杉:医患关系的博弈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9).
1、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原因
医务人员对常规法律观念缺失,未履行对病人的告知义务。社会在不断前进,人们对关于自身维权方面的法律观念进一步提升,而医生采用特殊检查及新药物治疗患者时没能告知注意事项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或告知不充分,引起病人不满而投诉。缺少交流沟通。医生和患者所在角度以及对于医学的认识不同,再加上医院过于繁忙,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谈过少,导致了沟通的缺失。
2、患者方面的原因
(1)病人对医务人员服务的期望值过高如今,服务承诺得到提倡,病人对于医院的高期望,觉得医院要做到让病人满意的全方位服务。但是医务人员对服务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始终认为病人对医生有请求,病人就是被动的顺应,而主动权在医生手里。由于病人多,劳动强度大,只看病不看人,忽视了服务的重要性,容易导致病人的投诉。
(2)患者的法律维权观念加强社会在不断前进,病人的法律观念,维权常识等都在持续的加强,所以,在治疗的中,如果出现患者感觉到自身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就会有投诉的情况。
(3)对疾病的认知不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的认知不足,且不清楚正常治疗会出现的不良后果,如果出现不满意的情形,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3、医患共同的原因医患关系的转变由于医院之间存在着“委托关系”,存在着医患双方“激励不相容”的可能性,而医生既是服务提供者也是患者的咨询人,当患者对医生提供的服务不满意时,容易发生医疗纠纷。门诊患者投诉中医疗费用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医方的问题主要根源是“三不合理”:即不合理检查、不合理开药及不合理收费。而患方则希望少花钱治好病。这种矛盾致使纠纷的出现。
二、沟通的意义
医患沟通的重要意义医患沟通是一门学、理、情、法相结合的艺术,医务人员有责任从自身和精神两方面进行治疗,单纯的依赖仪器只能使医患关系越发尖锐和疏远。只要我们善待每一位病人,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就会赢得患者的尊重和认可,就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交流的方法
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是取得相互信任的必要途径。通过沟通人们取得彼此间的了解、信任,在彼此间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医患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靠语言以及非语言这两种方法。非语言交流即身体语言,也称“行为语言”,由于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因此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以及开展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具有无穷的魅力,是心灵的艺术。语言既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同样它可以给患者带来信任和希望,也可以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绝望。
四、掌握沟通的技巧
1、接待的技巧
(1)积极接待并仔细倾听投诉的病人通常情绪比较激动,而主动且热情的接待就给处理投诉开了一个好头,要站在病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比如当病人进来时,先请病人入座,递上一杯水,让病人感觉自己找对了地方。仔细倾听病人的意见,投诉过程中的细节是接待工作的关键环节。在仔细倾听的过程中,将投诉以及纠纷产生的原因找出来,并对病人的相关情况有一个大概的掌握,接待者就可以拿捏好这些情况,获得解决投诉的主动权,争取把投诉解决在第一次访问中。纵然有极个别病人说了过分的话,也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劝导投诉者,以防出现新的纠纷。
(2)仔细记录并查证解决接待者倾听时,要把病人投诉的情况加以记录,方便以后查询,当处理投诉的时候能够作为凭证,做到不伤害病人利益的同时,医院的荣誉也得到了维护。
2、语言性沟通
(1)解释和倾听工作人员接待病人时,必须仔细且耐心的倾听病人的情况,积极接近,待人亲切,利用“积极地倾听”来弄清楚患者所反映的问题是什么,让患者感到你能够理解他的感受,切忌在病人描述的中途打断病人的谈话,鼓舞病人积极准确的表达想法,适时地重复患者的谈话,可以表示你的专注和用心。解释问题客观真实。
(2)因人而异的解答要依照病人的性别、年龄、提问方式(地方性语言)、社会环境等的区别,尽可能的使用能让病人接受的语言回答问题。尽量少用病人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回答。
(3)保护性语言当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要采用保护性的语言,防止出现刺激性的语言,应科学、客观的解答问题。既要维护患者的利益,又要保护医务人员的利益。
(4)文字、电话沟通门诊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短,减少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某些不能当场解决的或重大的医疗纠纷,让患者留下书面资料,待院方调查后再给予答复。
3、非语言性沟通
(1)位置、距离患者来到办公室,先让患者坐下,递上茶水,老年人适当的搀扶。尽量与患者平视,避免俯视患者。
(2)声调 要学习并掌握怎么采用声调来提升语言描述的能力,让病人愿意和你交流,为下一步沟通打好坚实的基础。
(3)态度和仪态接待人员穿着及仪态会直接影响病人对于医院的整体印象。与病人交流时要始终保持亲切的语气,目光停留在病人身上,防止做一些分散自身注意力的动作,不能在中途打断病人的话语及转移话题;尊重病人,使患者的安全感及信任感提升,为医患沟通之间的沟通打下基础。
(4)空间距离环境布置可以向人们传递许多非语言的信息,人们对于环境的感知能力影响着交流的相互作用,因此门诊办公室应保持安静,整洁,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稳定患者情绪,促进医患交流。
4、良好的沟通能力
1、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即摆事实讲道理,让医患之间实现最有效的交流,以此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人都是感性的,在处理问题时,我们不但要从理性上说服对方,而且要从感情上感化对方,与对方实现共鸣,即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为对方着想,再经过自己的语言、行动、表情、态度感化对方,以争取赢得对方的理解或同情。
2、善解人意、善察人情如果想把解决好问题,首先要明白对方在想什么,才可以应用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想要明白对方在想什么,就要站在对方角度上思考,尽可能去理解和同情对方的想法及动机,找到共同的语言,打开对方的心锁。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引导,说服对方,最后解决问题。坚持原则接待投诉、化解医患矛盾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处理投诉的时候必须坚持原则。对于医务人员责任心不足或服务态度差的行为必须如实上报处理,这样对于病人以及医务人员都是一种教育和鞭策。
五、结语
近年来,医患关系在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在总体和谐中存在着不和谐,甚至形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态势,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而理论界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拟就近五年来国内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1 医患关系的紧张现状
近年来,医患关系成为热点,缘于社会转型时期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5年6~7月份,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了调查:全国三甲医院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中要求赔偿的有100例左右,二级医院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要求赔偿的有20例左右。②医疗纠纷以医疗过失为主转变为以非医疗过失纠纷为主。③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对其处理以行政为主体转变为以法院为主体。④医疗纠纷易于引发社会的反应,人的生命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构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⑤医疗纠纷的赔款额越来越高。刑事案件增多,个别地区甚至发生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病人疾病久治不愈,患方伤害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北京某医院主任医生被患者家属无故殴打事件,引起人们对医患关系的反思。
2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2.1 医方因素 医患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医务人员。卫生部部长高强认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医患关系来说,主导方面还是医务人员。医方因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医疗质量问题:一些医院规章制度执行不严,造成差错事故发生,或是技术水平低下,或者是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弄虚作假造成误诊误治等。其二,医风医德问题:一些医务人员素质降低、自身修养欠缺。据有关部门统计,医疗纠纷的诱因80%以上不是医疗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服务质量甚至职业道德问题。如:“红包”与药品回扣现象,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冷淡现象等。其三,医患沟通问题:一些医务工作者“见病不见人”,忽视了病人心理感受,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造成病人的误解。其四,技术性违规问题:李大平认为[1],医方为避免医疗风险和责任而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例如,普通的感冒发烧也要做血常规、胸片、血培养。其五,“以药养医”问题:医院实际上存在着“以药养医”、医务人员收入与病人所交费用多少挂钩的政策。药品的虚高定价是医疗费用高昂的主因和医卫界不正之风的源头,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2]。
2.2 患方因素 一是患方对医疗工作和医学知识的不了解,对医疗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认为治不好就是医院有过错,从而迁怒于医院和当事医生。例如,某患者在与医生辩论时就说:“我到底是什么病你没诊断出来,当然是误诊了。”二是患方认为治病是医务人员单方面的事而与患者无关,医方收取货币就理所当然要治好病。三是患方的道德素质问题。在医患纠纷中存在着一些患者及其家属无理取闹事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医院附近还出现策划患方闹事的“医托”,对医院的秩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3 医患之间的关系因素 一是医患双方事实上的不平等,而且医患冲突的最终受害者是患方。患者的求医与医生的施医而形成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会导致医生救世主式的诊治方法。二是医患信息的不对称。李大平认为[1],医患信息的不对称,使医方对病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善意或非善意的信息隐瞒。三是公益福利性与市场企业性的冲突,医疗卫生事业在医方是市场企业性而在患方则是公益福利性。
2.4 社会因素 第一,法制方面的因素。一是规范医患关系的法制建设滞后,无法可依。二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给执法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没能有效地将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第二,制度方面的因素。一是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公,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卫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医院和城市,而广大乡村和小医院所占医疗卫生资源过于稀少。朱锡光等认为[3],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的社会问题,社会心理的“仇富情结”及与社会不满联在一起的分层意识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催化剂。二是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三: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这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监管制度不健全;医疗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第三,新闻媒体方面的因素。媒界对患者具有同情心而缺少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其立场倾斜于患方,其报道偏重于患者,再加上某些媒体的不当炒作,引起社会公众对医院信誉的质疑。陈良珠等认为[4]新闻媒体正面舆论宣传不够而过分渲染医院的黑暗面,误导患者在治病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而与医方发生冲突。张伟程认为[5],舆论导向失之偏颇,推波助澜。第四,医学本身的因素。一是医学高科技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对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伤害[6];二是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它不可能包治百病。从哲学观点而言,人体属于一个“灰箱”,现代医学对其既不是一清二楚的“白箱”,又非一无所知的“黑箱”。因此,有时医务人员并无过失,但仍发生不良后果,而这是患方所不能接受的。三是医疗服务发展水平落后于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增长。高强认为,当前群众越来越高的卫生健康需求和医疗服务的提供严重不足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集中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出现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
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3.1 医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举措 理论界的兴奋点在于医方如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两个大的方面,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李茜等认为[7],狠抓医学基本功,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误治现象,普及和加强医患交流技巧培训,在为患者提供全程服务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消除对患者的异化物化倾向。第二,等提出[8],医院要完善医院管理、注重内涵发展、建立人文关怀的医患模式。卢建敏认为[9],加强医疗活动中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竞争力。第三,陈良珠[4]等认为,医院应重视医疗质量、重视人文关怀、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构建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病人不单需要肉体上的治疗,更需要情感上真诚的关注和抚慰。作为医生,不仅要为病人解决病痛,更应该理解患者心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阴影。第四,皮湘林等认为[10],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关键在于培养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变“以病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保持对生命的敬畏感,把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尊重患者的尊严和人格,从病理上、社会环境上和心理状况上全面了解患者。
3.2 患者方面 张洪彬等认为[11],患者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拥有自主权,患者要理解医学的高风险性和探索性,尊重医务人员,当诊疗出现意外时,应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刘国祥等认为[12],患者应尊重医务人员、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积极配合治疗、恢复和保持健康;支持医学发展。
3.3 医患交往 医患之间平等交往与沟通是化解医患矛盾的关键所在。首先,关于医患关系的模式,美国学者萨斯和霍伦德提出的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理论被广泛应用。其次,关于医患沟通,主要有五种观点:第一,卫生部部长高强认为,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刘俊荣认为[13],医患之间只有加强人际沟通,彼此信任,消除误解,才能有效地减少冲突,和谐有序。第二,贾建文认为[14],医院在医患沟通中应起桥梁作用,建立并落实医患沟通机制。第三,阎平慧认为[15],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应采用换位意识,充分理解患者;强化角色意识,医德医术并重;协调社会关系,多方关心患者。第四,陈同华提出[16],医务人员应做到“五心”:细心分析病人心理、诚心为病人服务、耐心听取病人意见、虚心接受病人批评、热心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第五,医患双方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关于医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理论界一般认为,应走出医患关系的物化和货币化困境,建立医患之间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冷明祥则提出[17],实行病人选医生制度有利于改进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4 社会经济举措 首先,关于卫生事业的指导方针。卫生部长高强指出,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不能变;坚持卫生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才能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关于综合治理,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高强提出,应发挥政府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主导作用、改革医疗服务体制、转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监管、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等多方面,积极研究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有效措施。第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应是:综合治理是基础,市场化调节是剂,法治化治理是关键。第三,李润华等认为[18],要用法律和道德规范来调整医患关系,并加强医院现代化管理。第四,朱锡光等认为[3],医患关系的改善有赖于国家卫生行政管理力度加大、医疗改革加快、财政补偿合理、法律法规完善、教育普及提高、媒体理性传播、社会大众道德控制水平提升等全方位的努力。再次,制度建设,主要有三种观点:①高强提出,要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努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②李茜等认为[7],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保险体制和社会调节机制。③钱亚芳认为[19],坚持公平优先原则的基本卫生资源配置有利于改变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再其次,关于法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五种观点:①李茜等提出[7],应建立健全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国人素质与心理的法律法规,将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双向的医患关系。②杨湛等认为[20],要尽快制定《医疗服务法》,明确医院定位,规范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切实保障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的实现。③周子君认为[21],要制定《患者权益保护法》来规范医患关系。④兰迎春认为[22],应深化改革、调整医患双方的利益关系,利用法律标杆、平衡医患利益关系,加强道德教育、协调医患利益关系。⑤高玉玲则认为[23],协调和处理医患利益冲突应坚持以病人权利为中心同时兼顾医方利益的原则、相互冲突的利益调整原则。二是普及法律法规。刘国祥等[12]认为,应对患者、家属乃至社会成员进行医学、伦理学、法律知识教育。第五,社会舆论导向。高强认为,媒体应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加强医患沟通意识,并增强群众对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解和支持。刘国祥等认为[12],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建立公正的社会舆论导向:新闻媒体应多宣传医疗成就及医务人员的业绩,尽量避免过分渲染医疗事故、医疗过失方面的新闻,以免对医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大平.医患关系的利益冲突与平衡[J].医学与哲学,2005,26(4):41-42.
[2] 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医患矛盾激化的原因和化解的建议[J].前进论坛,2002,3:12-13.
[3] 朱锡光,孙梯业,颜伟,等.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视角思考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5,26(2):16-18.
[4] 陈良珠,赖敏贞,吴汪,等.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3):83-85.
[5] 张伟程.新时期医患关系剖析[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12):1708-1709.
[6] 王力军,刘彩霞.医学高科技条件下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7):867.
[7] 李茜,杜慧群.对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2):48-49、59.
[8] ,许岩丽.医院规模扩大后的医患关系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26(4):17-18.
[9] 卢建敏.关于医学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26(4):15-16.
[10] 皮湘林,王伟.医患关系物化困境的伦理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2,(7):89-90.
[11] 张洪彬,康永军.新形势下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J].山东医药,2004,44(15):63-64.
[12] 刘国祥,赵万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辩证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21(7):502.
[13] 刘俊荣.医患冲突的沟通与解决[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14] 贾建文.论预防医患冲突的语言和行为沟通[J].中国医院,2005,9(7):59-62.
[15] 阎平慧.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J].中国中医药,2005,3(7):54-55.
[16] 陈同华.关于当前医患关系的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0,13(2):14-16.
[17] 冷明祥.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关系暨医德现状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5-139.
[18] 李润华,刘激扬.医患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36-39.
[19] 钱亚芳.卫生资源配置与改善医患关系[J].医学与哲学,2004,25(6):17-18.
[20] 杨湛,赵旭东.试论恶性医疗纠纷的依法防范和处理[J].中国医院,2003,7(11):52-53.
[21] 周子君.制定《患者权益保护法》规范医患关系[J].中国卫生法制,2003,11(2):29-30.
[22] 兰迎春.利益:审视医患关系的新视角[J].卫生经济研究,2005(7):5-6.
关键词: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现状;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34-02
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大部分是缺乏医患沟通造成的?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已成为好医生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临床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如何提高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将是临床医学院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教育现状
作者简介:王晴,女,1992.10,汉,本科,毕业院校:江苏省徐州医学院,现有职称,学生,研究方向:医患沟通能力?
1.重自然科学知识,轻社科人文知识
不少医学院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学生们书生气十足,社会化程度很低,对社会及一般的人情风俗缺乏了解,对患者缺乏理解与同情?实习后,由于生活环境?接触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医学生往往表现出与环境的不和谐,缺乏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这将大大影响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工作?
2. 重技术性医患关系,轻非技术性医患关系
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往往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欠缺沟通技能的培训,在医患沟通中只停留在询问病史上,没有在比较大的范围内使病人感到心理舒适,使得医学生难以和病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重操作技术考核,轻沟通技能评估
不少医学院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医疗技术上,无论是实习生出科考试,还是医学生毕业考试及执业资格考试都过分侧重技术考核,注重诊断?治疗?用药及心肺复苏?各类穿刺等技术,却对如何与患者交流?交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等方面重视不够?
二、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策略
1. 注重人文理念熏陶
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不仅在于间接地以医学科学技术为中介来实现人们对身心健康需要的满足,而是直接地通过学习知识?追求真理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那么,如何对临床医学生进行人文理念的熏陶呢?
(1)在对医学生教育中自始至终渗透人文理念?从对医学事业的正确理解?对解剖尸体的尊重爱护?对见习病人的呵护关心,还有对老师?家人?朋友?同学的关注与理解?让他们能够经常换位思考,对人?对事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对他人的痛苦和困难能够由衷地产生同情并主动伸出援手?不断强化医学生的理念:医生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我们为了拯救生命而来,这就赋予了这个职业一种“神性”?我们面对的不是机械也不是冰冷的石材,面对着一个个热血沸腾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不只是用脑子去思考该怎么治疗,还应该用心去感受?去帮助?去安慰?
(2)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医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理念,这些内容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打磨,经过了无数次实践验证,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超时代性?通过生动的事例演绎人文精神的可贵,通过吸引人的细节折射人文精神的美丽?教师对学生也要进行人文关怀,使他们亲身感受人文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在今后的医疗活动中他们就可能自然而然的做到尊重病人的地位?肯定病人的价值?维护病人的尊严和幸福?满足病人的需要和利益,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注重教学方法改革
(1)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搭建载体?如定期举办专题讲座,邀请资深专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组织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利用假期做一些有关医患关系以及医患沟通方面的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以调查员的身份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的疾苦和愿望,深化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2)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选取有关医患关系的典型病例与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设立模拟病房,让学生分别扮演特定的角色或某种疾病,“医生”与“病人”进行交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视频录像,使学生有机会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从而改进交流方式?
(4)尽早让学生接触病人,训练医学生接触病人和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在临床见习?实习中,可规定一定的与患者交流的时间,如询问病史?了解病人心态等,在实践中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理解病人?帮助病人的理念?
3. 注重沟通技能培养
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要多去病房,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此外,医学生在实习时应当仔细观察临床教师如何与患者沟通,学习老师的沟通技巧?
(1)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医生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可以给患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后续的医患沟通顺利进行?如果医生衣冠不整?手忙脚乱,则会给患者留下邋遢的印象,失去患者的信任?
(2)耐心倾听?医生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随便打断,这既是对患者的尊重,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正确诊断?
(3)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知情同意权?因此,医生在适当的时候要向患者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和局限性?疾病的诊断?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及选择的依据?治疗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疾病的预后和医疗费用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
(4)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在医患沟通时,医生应当使用礼貌的语言,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要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在告诉病人坏消息时,要运用保护性言辞,防止交流信息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刺激?
4.注重沟通能力评估
应制定与患者交流的量化表格以及患者评价表,用于考核或反映医学生在见习或实习中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情况?在学生出科考试中,除考核理论知识?临床基本操作?病历书写等常规内容外,增加医患沟通技能考核?考核形式可以采用模拟病例进行考核,也可选用经过培训的标准化病人进行考核,考核分数以一定的比例纳入出科考试总成绩?医学生上岗前的执业资格考试,毕业考试以及执业考试应逐步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总之,医患沟通教育应致力于引导医学生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加强临床技能学习的同时,加强学习与患者沟通的艺术?技巧及策略,学习如何建立医患信任关系以及治疗关系,使医学生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毕业后,能较快地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化,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参考文献
医患关系的紧张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现从医、媒、患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1.1任何一个医疗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医患纠纷,来自医院方面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医疗事故发生后追究责任等方面,医务人员之间存在相互推托的现象;(2)大多医务工作者过于讲求工作效率,对患者缺少人文关怀,无意中拉大了与患者的距离;(3)医务人员技能水平不一,职业道德良莠不齐,有些医院或个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夸大事实,虚假宣传;(4)有的医生替患者包办各种治疗,过分依赖科技设备,既没有顾及患者的感受,也加重了其经济负担,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1.2媒体舆论导向的偏差易激化医患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媒体出于加大关注度以及获取利益的目的,夸大报道,做虚假医药宣传;(2)媒体工作者对医疗行业缺乏认识,见于报端的医学错误不少,在报道中也难以做到公正客观;(3)医患关系的报道主要为负面报道,患者很容易以偏概全,对医院缺乏信任。
1.3患者方面,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1)大多患者没有意识到医疗行业的未知性和高风险性,没有良好的就医观念,对医疗行业期待值过高;(2)在处理医患矛盾时,有的患者不懂得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利,往往表现出过激的行为。也有少部分人把医患纠纷当作谋取利益的工具,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2从医、媒、患三方面着手的对策分析
2.1医院改进自身管理
医院是医患矛盾的发生地,作为医患关系的重要一方,医院应该正视自己的职责,在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的基础上,积极面对和处理医患矛盾。
2.1.1明确责任机制:医疗行业是一个具有高风险且充满未知性的特殊行业,明确有效的责任机制是确保一切医疗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医院需做到坚持并完善制度建设,一方面要从严落实日常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规避人为意外的发生。
2.1.2创新医患沟通:多数患者就医时有戒备心理,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心理素质。其次,医院应该设立医患沟通办公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在出现医患纠纷之初了解患者需要,平复患者的情绪,最大限度减少纠纷的发生。比如2011年云南骨髓悔捐案件,如果有人及时了解悔捐人的顾虑及心理需要,并给予调解,当事人及医院都可能
少蒙受损失。同时,医院也需要培养法律-医学复合型人才,在纠纷出现时给予患者正确的法律指导。
2.1.3规范医学宣传:医院可以出版内部报刊,设立宣传栏,以及创建自己专门的网站等多种途径,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信息。同时将医院的改革和先进事迹向群众宣传,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增进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
2.1.4尊重患者选择:患者就医,医院要充分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医生要注重自身诊治能力,减少对医疗设备的依赖;为患者提供就医方案,尊重患者的选择,把患者的切身权益放在第一位。医疗信息要面向患者,做到药价、费用等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让患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2媒体端正报道立场
2.2.1坚守自我社会责任:媒体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医患关系的报道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公正客观、实事求是,避免新闻炒作。有的媒体会不负责任地做夸大疗效、药效的虚假宣传,不但延误患者病情,也加深了医患矛盾。作为沟通医患关系的重要桥梁,媒体要深刻坚守自我社会责任感,尽最大的努力改善医患矛盾,使社会愈加安定和谐。
2.2.2加强媒体正面报道:现在媒体对医疗行业的报道以负面报道为主,媒体需平衡正、负面报道,一方面客观报道医患纠纷,实事求是;另一方面报道重心转为宣传医改成果、赞扬先进工作个人等,客观呈现医患关系面貌。医患矛盾并不是医疗行业的全部,媒体在指责医生见利忘义,医院虚假宣传的同时更要注重正面宣传。
2.2.3促进医患双向沟通:媒体在医患关系中的责任不仅在于形成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还在于通过自身平台促进医患沟通。对医患纠纷,媒体在做出报道之前应该充分了解纠纷发生的原委,客观报道,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协调解决医患矛盾。另外,媒体应把“看病难、看病贵”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同医院交流,协调解决民生问题;向群众普及医学常识,公布新的医疗技术、医疗改革的成果等,增进群众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群众在看待医患矛盾的问题上就会多一分理性思考,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
【关键词】医患关系 沟通障碍 影响因素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医患关系变得复杂,医患关系紧张,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成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但现实中,医患沟通不畅、沟通障碍、医患误解等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医患纠纷甚至医疗事故的重要原因。现就医患沟通障碍形成的影响因素浅谈如下。
一、沟通障碍的涵义
沟通障碍就是信息接受者因受到自身某方面的局限而无法了解信息发出者所发的信息。医患沟通属于沟通的一种,同样会受到医患双方在某方面的局限而产生沟通障碍。
二、医患沟通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一)思想观念的差异 医患沟通的重要障碍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1]。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对医疗卫生服务性质认识的分歧。医方认为医疗卫生服务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需要盈利才能维持它的生存和发展;患方却认为,医疗卫生服务是公益性的,医院就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第二,医患双方对知情同意的理解和认识不同。所谓知情同意,具体包括知情和同意两方面的含义。知情,是指患者及家属有权了解所患疾病的相关医疗信息和资料,医生有义务提供这些信息和资料。同意,是指对医生的医疗行为必须得到患者的同意。知情同意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医生的义务。然而,医务人员抱守着家长式的医疗习惯和作风[2],认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检查、用药等等自己决定就行,不需要征求病人的同意。患者方面,随着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自己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必定心有怨气,与医生的关系必然不和谐。
(二)知识结构的差异 这似乎是医患沟通难以逾越的障碍。医患双方的性别、年龄、个性特征、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存在不同,尤其是医生具有诊疗疾病的知识和经验,患者对疾病几乎一无所知,医患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医患关系本就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医患沟通也就不那么畅通。此外,由于对人文教育的不被重视,致使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缺陷,人文关怀明显不够,不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这才是医患沟通缺失的本质原因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信任危机的存在。由于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的增多,伤医杀医事件的不断发生,使得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将患者及家属看成潜在的威胁,对患者及其家属产生提防心理,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的过程中,医患之间缺少真诚和互信,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造成彼此的不信任,从而出现信任危机,影响医患之间进行坦诚的沟通。讲诚信、重沟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缓和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医患双方能够换位思考,达到相互理解,双方在法律保护下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四)医务人员缺乏。在我国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状况下,医务人员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状态,完成写病历、下医嘱、查房等基本诊疗工作已经有些困难,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和病人面对面地交流,不能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满足患者的精神心理需求。
(五)忽视医患沟通在医患互动中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中起着主导作用,而部分医护人员对此认识不足,一是不重视患者的主诉,只埋头书写病历,使患者认为医生态度冷漠,不认真,对医生产生不满;二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交待简单或不交待,不重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诊疗方案,并对患者的再次询问表示出厌烦情绪。
(六)沟通技巧的缺乏。沟通技巧是沟通过程中消除障碍传达信息的技术性因素,是影响沟通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据有关调查显示,医生对沟通技巧的认知度普遍不高,从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并运用于医疗活动实践中是每个医护人员的必修课,要学会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等各种媒介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1.医护人员的语言在医患沟通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医患沟通由于使用言语不恰当或医学专业术语过多,患者听不懂,不能正确地配合医生的诊疗。同样,患者讲话采用过多的方言、土语,也会造成医生理解上的障碍,从而形成医患沟通障碍。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首先要从建立有效的语言沟通开始。
2.医护人员的态度起着导向作用。医生采取热情、诚恳、平易近人的态度,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痛苦的心情。相反,医务人员缺乏真诚或态度冷漠,会使患者紧张,不能准确表达诉求,导致医患沟通障碍。所以说,医务人员的态度恰当与否是决定医患沟通成败和效果的关键所在 。
良好医患关系要建立在有效的医患沟通基础上,加强医患沟通是医院和医护人员适应新形势的必备条件。造成医患沟通障碍既有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方面的宏观因素,也有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差异等微观的因素。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要解决宏观因素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可以从微观因素入手,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务人员医患互动、人际关系、人文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加大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意识和技能培训力度,分析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消除医患沟通之间的障碍,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姚坚.建立良好医患沟通,推进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1).
一、发挥思想导向作用,提升服务理念
由于在医患关系中,医护人员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医患沟通时承担着管理者、引导者、教育者的角色。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有广博的人文素养。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强调政治性、关注社会共性、重视思想上的高度一致,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则,注重思想教育和灌输,指导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目前国家医改已进入关键时期,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医院回归“公益性质”的宗旨,我们结合当前形势,引导职工淡化趋利意识和行为,用仁爱之心对待所有病患,组织全员学习了人文、伦理知识及沟通技巧,编撰下发了《服务规范》,提升“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强化全程优质服务,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了导向作用。
二、发挥道德约束作用,加强行风建设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而且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在医疗服务中,大多数医护人员恪尽职守、医德高尚,医患双方能够相互鼓励、共同战胜疾病。但极个别医务人员因收红包、吃回扣、开大处方等,玷污了“白衣天使”神圣称号,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医疗服务中心,培养和引导职工的价值取向,增强职工的自我约束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加强廉洁行医教育,建立了全院职工医德医风档案,逐级签订了《廉洁行医责任书》,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开展“白衣天使示范岗”和道德模范评选,组织召开院外监督员座谈会和业务联系单位征询意见会,进行医德医风年度考核,通过对医护人员的道德约束有效地促进了医患关系。
三、发挥沟通协调作用,促进医患交流
目前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大部分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认为,医患之间的沟通一般或基本上没有沟通。这说明医患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医护人员未很好履行告知照顾义务。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可提升医院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为病人进一步的治疗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开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医护人员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的理解与包容就会大大增强。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是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广泛开展了“听群众心声、请患者评议”活动,严格执行投诉处理制度,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和隐私权;二是搭建起医患之间的沟通平台,如医疗咨询台、工休座谈会、患者出院回访制等,充分了解就医需求,从而建立起医患之间经常化的沟通机制。
四、发挥人文关怀作用,引深内涵服务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医生和患者越来越依赖于物理、化学等检测手段,而忽视了病人作为一个人的整体存在,从而导致了“见病不见人,用药不用情”,而这恰恰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障碍。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性化服务贯穿于医疗活动全过程,用精湛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任,用周到的服务取得病人的认可,为有不同需要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服务,让病人真正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要求医护人员有主动服务意识,建立待患如亲的思想,大到手术方案,小到一言一行,多站在患者角度考虑。深入开展了“爱西山、爱医院、爱岗位、爱患者”活动,大力宣传倡导人文精神,培育医务人员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护理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中,推荐全院阅读了《医之魂》,使医护人员成为专心的倾听者、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交流者和精心的诊治者,力求做到服务环境温馨化、服务流程人性化、医患沟通亲情化,把亲切的称呼、礼仪化的服务等落到具体临床服务中去,全院满意度提升至95.1%,医患沟通中的人文关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五、舆论引导作用,构建和谐氛围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离不开舆论环境的有力支持。我们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医院的宣传阵地,在“医院信息”上大力宣传医院的新举措新成效,大力宣传医务人员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前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呼吁全社会对医生的辛苦、医疗的风险和医学技术的局限性的信任和理解。在医院内部形成有利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舆论环境,在医院外部形成有利于改革发展、共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