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学习所有的学科都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的过程就如同搭积木,要想把积木搭得又高又稳,就必须打好下面的基础,确保基础的稳固[1]。所以,要想把高中化学真正掌握好,就必须确保基础知识的牢固,一定不能记错相关知识点。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就是化学的理论、基本概念,其科学性和严密性十分强,我们只需要把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抓住进行理解记忆就可以了。例如,可以细分化学概念,在记忆时将各部分关系理清楚,比如,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两种元素和化合物三部分。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固定的?r间检测自己的记忆成果,特别是针对化学基础较为薄弱的一些同学。我们可以立足于课堂上所了解的自身学习情况,和自身的化学成绩相结合,和化学成绩好的同学一组,实现优势互补,利用课余时间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抽背知识点,将化学知识点把握好。同时,可以对手中练习资料中的基础概述部分予以充分利用,自己归纳和总结知识点或记忆和背诵练习册上已经列出的基础知识归纳,只有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我们才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
二、认真把握课堂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要想使课堂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在学习中必须要集中注意力。由于化学相似于其他科目,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只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掌握到哪个知识点就会致使不能清晰全面地掌握到整个章节,这样自然也就难以将化学的学习成绩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堂时间充分把握住,将课堂利用率有效提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仔细琢磨教师说的每一个细点,这势必就可以把化学的成绩提高。以“双氧水分解实验”为例,受到高锰酸钾催化剂的影响,双氧水分解成氧气和水。那么这到底是在双氧水中加入高猛酸酸钾,还是在高猛酸钾中加入双氧水呢?若是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马上就能知道应是在双氧水中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这样才可以把双氧水催化成氧气和水。公式为。
三、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在化学的学习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对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在分离和提纯物质时,通常都要借助实验的手段对其进行验证,或通过探究把结论得出,所以要把化学学好并对实验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认真操作、勇敢投身于实验之中。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也就是程序合理、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将实验的步骤、原理、要领和现象掌握到,在教材中所安排的实验是对我们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最佳机会,要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并认真操作。此方法借助对某一过程或某一事物中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从而有针对地把问题提出来,因为这些不同之处中通常有诸多问题存在,所以,在学习时要善于把不同之处抓住将问题找到。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装固体物质的时候,容器的口始终朝上,而《序言》中,装有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它的管口却是要稍稍向下倾斜的,其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对其中的内涵进行认真思考。
四、总结学习内容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高中化学知识点并不集中,这使我们的学习难度有所加大,同时也将我们的复习难度加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有条理地总结学习内容,同时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我们会和形式多样的化学实验相接触,在把化学实验完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立足于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理论和实践,那么我们还应该总结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的步骤。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不用总结全部的知识点和详细内容,这样既会让我们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同时效果也十分不理想。其实,我们应简单明了的进行总结,对课堂上的知识概要予以总结就可以了。
一、四步学习法
学习过程为预习、听课、复习、作业。高中学生对此方法比较熟悉,但却不能很好的运用,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听讲和完成作业,忽视其他环节,造成不预习就听课,不复习就做作业,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为此,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四步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阶段训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预习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做到课前预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爱预习,其主要原因是不能明确预习的目的。为此,采用对比课来提高学生对预习重要意义的认识,如第一节课,在学生预习后再上课,第二节课则不预习就上课,两节课后,请同学们根据听课效果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根据教材的教学目的,列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教材,怎样总结重点和难点,如何写预习笔记。
预习方法后,逐步地让学生自己列预习提纲,自己做课前预习,课上做重点检查。待学生形成一定预习习惯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在预习中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
认真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要躬听、要思维、要记忆,三者还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故耍求学生需等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抓住重点,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领会知识内容,还要注意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分析方法,以及解题思路、技巧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排除疑难问题的本领。课堂笔记是听课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记不是录音机,不能什么都记,要抓住中心和实质,记知识的要点、重点、关关键点,记知识的归纳、总结,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分析方法,以备课后求教和研讨。
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专项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有些学生比较重视专项复习和综合复习,忽视课后复习,这往往会造成遗漏。每节课后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整理笔记,阅读资料,进行小结,这样可以达到巩固知识,形式确识点的目的,同时学会对比、归纳、联想等复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章节复习,是在小节复习的基础上,根据各知识内容,利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将各孤立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学生在复习中不仅掌握了各部分知识,还可以学会如何总结知识要点及规律的方法,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综台复习,是充分利用分析、比较、联想、概括等方法,将各知识点、知识线相互联接起来,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学会运用各部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长自我发展的能力。
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知识到智能的转换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作业不能只局限于家庭作业,成将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实验作业、实习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在作业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在做作业前,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归纳小结。做作业中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的条件,确定解题的方案,提倡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通过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与同学讨论或求教教师,问题解决之后,必须查找原因。出错是难免的,一旦出错要及时纠正,并分析出错的原因,通过纠正错误,往往可以更加巩固学习成果。在做作业中,还要求学生不断总结所学内容,以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阅读自学方法
自学能力是有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比传授知识更熏要的任务。阅读自学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实践,感到要阅读自学好,必须坚持做到多读。
一、精讲解,精示范
教师简明扼要、风趣幽默和引人入胜的讲解以及轻松自如、优美舒展的示范动作是增强学生体育课兴趣的重要一环,如在弯道跑教学时,教师可将弯道跑的技术动作要领编成 “弯道跑,弯道跑,身体微微向里倒,摆臂外大里面小”的顺口溜,能极大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如教师示范跳马练习腾空时的“身轻如燕”,和落地时的“稳如泰山”,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产生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心理。
二、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如在学习铅球投掷技术时,因为动作比较枯燥、单调,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消极练习。为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采用了让铅球击中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变惩为奖
有奖惩的游戏或教学比赛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符合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教学比赛中,不要对输队进行惩罚性素质练习,而是对胜队给予奖励。
四、穿插体育游戏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有趣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因为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结合课的主题使每一堂体育课、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锻炼身体,提高素质。根据每次课的主题,适当地穿插各种游戏项目来配合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也能排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使他们在活跃的游戏中提高练习次数,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五、利用学生心理激发兴趣
有些学生因为体弱,害怕运动,有自卑感,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练习50米或100米短跑时,我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按好、中、差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以终点线为起跑线,反方向一起跑。当速度较快的第一名同学到达起跑线时,教师(或体育委员)举旗为号,其余同学立即停止跑动,记准自己到达的位置,并画一条线为自己的起跑线。然后,第一名同学就以起跑线为起点,其余同学按各自测得的起跑线开始跑,看谁能超过自己原先的成绩。这样,体弱的学生基本上能跟体质好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而且有可能领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兴趣是写作之源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来源于生活,将学生们带到大自然中去,回归自然,鼓励学生们接触社会,打开生活之门,更多的了解自然,熟悉我们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生活和自然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有效分析,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调动学生为写作打基础的积极性。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争强心理比较重,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发。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在竞争的激励作用下对写作产生兴趣。很多方法值得我们运用,如即兴演讲比赛,作文续写或者接力竞赛,根据材料进行短剧编写,讲故事做记录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增加学生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的最高境界是“苦中有乐”,对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讲授。比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写作目的进行明确,如中心思想要突出,语言要流畅,记叙过程要清楚;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标点、语言表达、结构、中心、照应等方面加以提炼提高;再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如课堂即兴练、自由命题写作、快速写作练习、经典文章仿写等形式都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二、积累是写作之本
积累首先要从教材开始,以本为本。教材中的词句段篇就是最基本的积累对象,教学过程中详细的解读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其次,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授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不断的挖掘深化,进行有效的补充,使教材不断完善,扩展学生知识层面。如在讲解写作修辞手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利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如短信、广告词、电视剧台词、标牌中选取例句,句型丰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的认知视野就会随之开阔,思维深度也会因之拓展。
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才能夯实写作基础,而学生们生活素材的积累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断的引导,不断的启发。学生在具有了扎实写作基础之后,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材料,即我们所谓的创新,进而将活生生的现实和流动的血液注入到纸面,注入到静态的写作中去。在当前学术界百家争鸣的情景下,教师要更上一层楼,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聊赠一枝春”上面,而应该要不断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介绍和讲解,吸纳各方面的有用经验,引导学生们利用分析、对比等方法加深对写作的理解,认识写作的真正内涵。
三、信心是写作之翼
叶圣陶说过: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思想,语言,文字,三样其实是一样。学生写作的信心最初来源于模仿,然后是肯定。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从一些优秀的文章中进行模仿,如模仿一些片段或者一些句子的使用,使学生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体会写作的方法和不同的技巧。在进行模仿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同的模仿对象有不同的使用场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们收到显著的效果,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学生们写作的难度,使学生们做到有章可循,而不是变成一味的抄袭,更不会仅仅去简单的生搬硬套。经过学生们不断练习,就可以使学生们张开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去搏击长空,拥有写作的自信心。只有有了扎实的积累,才能有创作的平台,也才能牢固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灌输式”和“填鸭式”变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堂堂清”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它不但需要被教师接受,也需要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四、修改是写作之魂
“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的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语出叶圣陶《谈文章的修改》。水平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经过长时间修改成稿的。文章只有不断的写,经常的写,不断的修改、批改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师生共同提高经验的机会,师生的共同合作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修改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对原作“多就少改”,用恰当的表扬、慎重的建议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1. 师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师生合作学习方法一方面符合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成就感的获得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填鸭式”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学生感觉知识都是被教师硬塞给的,他们在学习中扮演者一个无条件接受的角色,慢慢地学生觉得英语学习过程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然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中有乐趣,学得有自信;他们从合作中不断体验到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培养发展了合作精神。而有了教师的参与合作,学生就会获得更大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1.2 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经常站在讲台不停地讲授而很少去和学生们沟通与合作学习,那往往会造成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这就很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因为亲其师,才会信其道。相反,如果教师能够经常走下讲台,扮演一个普通的学习者和合作者,那么学生对教师的畏惧之情也会悄然远去,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也会消除,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中学生因其特定年龄阶段,独立学习能力不强,合作意识和方法不够完善,因此有些知识的学习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师生合作学习来达到学习目标,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1.3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堂课的进行完全是按教师的时浮⒓苹进行的。一节课讲什么内容,该设置什么问题,该如何去处理解决这些问题都在教师的掌控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弱化。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久而久之,教师就懒于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出现了人们常说的一种现象:在什么样的学段任教,你的知识就会定格在什么样的水平。这就有悖于“你要给别人一滴水,就得有一桶水”的教学要求。而新课标要求的合作学习,尤其是师生合作,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更高。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大胆想象,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心中的疑问。教师既要做好一个合作学习者,更要掌控好合作学习过程,要能够应对学生中产生的各种可能的问题,要发挥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个人知识修养,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2. 师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2.1 课内小组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法
师生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奇趣、鼓励学生探究迷津的勇气。所以为了达到合作的良好效果,合作要避免散而乱,最好把学生按一定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性别,性格,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甚至背景等因素。尤其对那些班内学困生更要注意,给予他们特别照顾,把他们合理地分到合适的小组。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慢慢地重拾信心,找回自我。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一个合作学习者,同时也是指导者、监管者、评价者。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们首先清楚地知道合作学习的内容,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说明。在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学习小组,聆听他们的分析和思路、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给予表扬,对表现迟缓,消极懈怠的小组或个人进行及时劝导和鼓励。尤其对学困生不但在知识方面要有更大帮助,而且在情感上更多给予关怀和照顾。所以,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教师其实也是小组中的合作者、学习者之一,而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者。
2.2 课外任务型探究合作学习法
这种合作学习法是针对一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内容而采用的。它需要学生们在教师指导、安排、具体要求下课外完成。例如,有的需要学生们亲手制作体会、有的需要调查体验、有的需要网上搜集资料等等。这些活动任务完成的如何,达到的学习效果怎样,需要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评价验收,最终完成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
3. 师生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3.1 明确指令,掌控现场
在师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任务发出明确指令,甚至可能要做一些必要的解释说明。只有指令明确了,学生才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够有的放矢。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言,所以学习场面往往会显得有点吵,此时,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很好地把控局面,防止学习现场混乱不堪而影响了合作的效果。
3.2 民主平等,尊重学生
既然是师生合作学习,那么教师学生就是平等的学习者。尤其是教师要放下架子,学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学困生,教师的态度更要慎重,语言要委婉,更不能轻易、简单化地放弃对他们的努力。相反,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平等融洽的合作氛围中,学生体会到了被尊重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恰是努力学习的原动力。
3.3 适时指导,适当评价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学生毕竟在知识、思维方面还有许多欠缺,在合作中肯定会有疑难之处,学困生更是如此,所以作为教师要“明察秋毫”,适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即不能代替学生把问题解决了,又不能不闻不问而使学生丧失合作学习的信心。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开展积极有效的学习评价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遵循“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育理念。另外还要讲究评价策略,做到指导与激励相结合,这样的学习评价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合作成就。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要更多留意学困生,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发现、及时鼓励表扬,因为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想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人人都会取得进步,人人都会得到发展。
关键词:支撑;摆动;力量;躯干控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27-05
双杠起源于德国,1811年德国体操家扬在柏林郊外的哈森海德体操场首次安装这种体操器械。最初为体操训练手段,19世纪40年代成为独立的比赛项目。双杠由4根立柱架设两根平行的木制横杠构成,横杠长3.5米,两杠间距及高度可调节。1896年双杠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双杠是健身和实用性强的器械体操项目之一,其动作和练习方法多种多样,动作有易有难,可在杠端p杠中p杠下或在一根杠或两根杠上做支撑p悬垂p摆动p摆越等动力和静力的动作。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强,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双杠动作的类型较全,概括起来分为支撑动作p挂臂动作和悬垂摆动动作三大类,而中小学的双杠教学中主要是支撑动作类为主。而且双杠上的主要动作都是由支撑摆动动作链接完成,因此,支撑摆动动作是双杠上最主要p最基础的技术。本文以提高学生上肢支撑能力和躯干p下肢控制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有针对性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达到提高学生支撑摆动能力的目的。
一、中小学双杠内容与竞技体操中双杠内容的区别
中小学的双杠教学与竞技体育运动中的双杠运动有较大的差别,如以初中为例,学习目标方面,初中的双杠教学是作为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支撑能力和掌握实用技能并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为主要目的的一项内容,而不是以追求竞技比赛和表演为目的。从练习内容上看,初中教学以基本握法p各种支撑p移动p摆动为重点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姿势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简单的上法p套路和安全落地的下法。而不是竞技双杠项目的高难p惊险p复杂的套路动作。从练习对象上看,初中双杠教学不仅面对男生,也面对女生,男女生都有双杠内容,而竞技体操中双杠项目,只有男子才有双杠。从场地器械上看,初中双杠教学使用的器械应该包括适合不同年龄p不同年级的低p中p高杠,面向全体男女学生,人人都可以参加练习,竞技体操中双杠项目的双杠器械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只有适合于男子使用的高杠。因此,中小学的双杠教学具有明显的针对性p实用性p教育性和普及性等特点。
二、双杠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双杠练习主要是学生在负担自身体重的情况下,发展支撑和支撑摆动的典型动作练习。对弥补上肢和躯干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有重要作用。双杠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支撑摆动p分腿p转体p推手等动作练习,提高人体在时间和空间位置时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对学生的平衡能力p支撑力和协调性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在双杠教学中,通过做杠上支撑移动比赛和杠端跳起越杠跳下的追逐游戏,可以满足学生欢快p活泼嬉戏的心理要求。由于动作的变化以及整套练习对连续性和完整性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勇于克服困难p顽强、果断。因此,双杠练习对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双杠教学之后,学生的握力p支撑能力有很大提高。对在日常生活p娱乐和劳动中的攀登p撑上、撑下等实用技能的运用很有好处。
三、双杠力量训练的特点
支撑摆动是双杠项目的主要动作,即使悬垂或挂臂类型,其动作最终仍是要尽可能地到达支撑的最高位置,且绝大部分动作也是从支撑开始。而在支撑中,多数动作又属前后摆动,其特点是以握点为支点,以肩轴为摆动轴。在动作中,支撑臂不仅起支撑身体作用,还要调节(转)轴(肩轴)的位置以保持摆动时人体相对的稳定。因此,较强的上肢肩带力量是双杠练习的主要力量基础。双杠的摆动动作,都是由下肢的加速与随之的制动,从而使上体得以加速来完成。而下肢的速度变化又是腰、腹、背部肌肉协调工作的结果。屈伸类的动作更是需要腰腹部肌肉的强烈收缩来完成。身体屈伸的强度和速度是完成杠下动作的关键。在动作的开始,尤其是下肢做制动时,必须控制髋、腰以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这既是技术的需要,又是力学的要求。而这种控制力是躯干部分有关肌肉工作的结果。很多人认为双杠项目对下肢力量的要求不高,往往忽略了对下肢力量的训练。其实,拥有灵活而“有力”的下肢对完美完成一套双杠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下肢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重点发展基本相对力量和速度力量,同时,还要发展下肢的控制力量。由此可见,上肢、肩带的支撑力,腰、腹部的屈伸力,以及躯干的控制力和下肢的速度力量是双杠项目必要的力量素质。
四、提高双杠支撑摆动能力的方法
根据双杠支撑摆动动作的技术特征和力量需求特点,本文从三个部分介绍提高支撑摆动能力的练习方法:第一,主要结合支撑摆动中所需的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为主而设计的基础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第二,支撑摆动动作模式练习方法;第三,与支撑摆动动作相结合的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主要以上肢力量和躯干力量练习为主。
1.基础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根据支撑摆动动作技术分析,练习者需要具备基础的身体运动功能。中小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基础身体运动功能,他们才能够在训练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主要从提高与支撑摆动动作相关的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练习方法开始介绍。
(1)提高肩关节灵活性和肩胛骨稳定性的练习方法
①棒球放松胸肌
起始姿势:站姿或俯卧姿均可。
动作过程:站姿用一个棒球放在练习者的胸小肌处(锁骨肩峰端下侧)滚动放松肌肉。俯卧姿,左(右)手屈肘,左(右)臂做前伸后后收动作。
练习要点:寻找到痛点,在痛点处,缓慢滚动或做前伸后收动作。
②肩关节-外旋
起始姿势:双手持棍,肩部保持一定的距离,肘关节成90°。
动作过程:向后旋转棍,同时,向前被动拉伸胳膊使肩关节向外旋转。
练习要点:注意外旋时两只手握棍的不同方式。
③肩关节-内旋
起始姿势:双手拿一条弹力带(或者一根棍)放于练习者的后背。
动作过程:从底部向上牵拉,用练习者位于上面的手臂轻轻地拉,使得位于下面的手臂被牵拉,进而使肩关节向内旋转。
练习要点:缓慢的上下10次,最后一次时保持10秒。另外,注意手握弹力带或棍时的方式。
④提肩胛骨内收-外展
起始姿势:呈俯撑姿势,两臂伸直。
动作过程:躯干做上下运动。躯干向下运动时,肩胛骨内收,躯干向上运动时,肩胛骨外展。
练习要点:只是肩部在运动,其他部分依然保持良好的姿态,躯干不要出现塌腰或扭转动作,当肩胛骨上下运动时保持两臂伸直。
(2)提高胸椎关节灵活性的练习方法
①花生球放松胸椎
起始姿势:仰卧屈膝,两脚脚后跟着地,同时,将花生球放于胸椎脊柱两侧,双手直臂前平举。
动作过程:缓慢的向上抬起手臂至头上,感觉到花生球压到练习者的后背,两臂交替进行,把球移动往下移动,重复。
练习要点:花生球放的位置要正确,抬臂时要缓慢。
②主动胸椎旋转
起始姿势:跪姿,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将一只手臂放地上,成肘撑,肘的位置可以与肩关节p髋关节和膝关节在一条线上(或放于两膝之间的位置),对侧手放在头后或者腰部。
动作过程:胸椎带动肩关节向左上方(或右上方)旋转,达到旋转的极限位置,然后恢复到起始姿势,重复。
练习要点:注意一定是胸椎旋转,而不是肩膀旋转。另外,处于支撑一侧的肩关节位置在做的过程中与髋关节和膝关节在一条线上,肩关节不能超过髋关节和膝关节而产生代偿现象。
(3)提高踝关节灵活性的练习方法
①脚趾瑜伽
起始姿势:站姿或坐姿均可。
动作过程:大脚趾外展,另外四个脚趾向下;大脚趾背曲,另外四个脚趾外展;五个脚趾分离(无外展);五个脚趾聚集(无背曲)。
练习要点:四种练习,可以根据自身感觉从简单做起,另外不能着急,慢慢练习,提高神经对脚的肌肉的控制能力。
②足弓收缩练习
起始姿势:站立姿势。
动作过程:通过控制足底肌肉的收缩,使得练习者的足弓高度增加,然后还原至起始姿势,重复。
练习要点:保持前脚掌别离地,保持脚趾放松。开始练习时练习者会感到较困难,但一定按要求坚持练习,随着练习时间和次数的累积,动作会愈加熟练和标准。
③单腿平衡
起始姿势:单脚站立,右腿屈膝90°抬起,大腿与地面平行。
动作过程:双手侧举,颈部固定,双眼正视前方,保持平衡,为增加膝关节的控制能力,可以将一个迷你带一端固定住,另外一端绕在练习者的膝盖上方。
练习要点:躯干始终保持笔直,支撑腿也尽量保持笔直,呼吸自然均匀,勿憋气。单腿平衡难度进阶的办法有:头部旋转p人工干扰(扒拉)p不平的支撑表面p加动态性的动作(比如腿的摇摆)。
④踝关节背屈练习
起始姿势:开始时,成前后分腿蹲,手扶棍或墙。
动作过程:慢慢地向前倾斜拉伸脚踝,确保膝关节超过脚踝。
练习要点: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脚后跟不离地,膝关节不能外展或内扣。
⑤弹力带-脚踝外翻p背屈练习
起始姿势:坐姿,将弹力带套于左(或右)脚,然后从右脚(或左)脚脚底穿过,双手拉弹力带的末端。
动作过程:保持一定的弹力阻力,左(或右)脚分别做外翻和背屈动作。
练习要点:做练习时,保持脚后跟位置不动。
⑥小腿离心提踵
起始姿势:站立姿势。
动作过程:提踵,慢慢放下到地板(4秒),确保练习者的脚伸直同时练习者身体的重量在两脚上(而不是在外边)。
练习要点:站在台阶边缘做这个动作,通过逐渐把另外一条腿的重量过渡到这条腿来进行单腿的进阶。
2.支撑摆动动作模式练习方法
①静态俯桥-手撑
起始姿势:俯卧姿势。
动作过程:练习者双手与肩同宽撑于地面,双脚并拢撑于地面(或跳箱),身体呈俯桥姿势,静态控制。
练习要点:练习时要保持臀肌、腹肌收紧,不出现塌腰或翘屁股现象。练习难度进阶,低位p水平位p高位。
②静态背桥-手撑
起始姿势:坐姿,两腿弯曲,脚跟触地(或跳箱),双手与肩宽撑地。
动作过程:脚跟和双手支撑身体,髋部向上顶起,臀肌和腹肌收紧。
练习要点:绷脚面,肩部、躯干和大腿保持在一个平面上,臀大肌收紧,保持躯干稳定。练习难度进阶,低位p水平位p高位。
③悬吊带-非稳定状态俯桥
起始姿势:俯卧姿势。
动作过程:将双脚分别置于悬吊带的套环中,练习者双手与肩同宽撑于地面,双腿并拢,收腹,保持头、背、臀、腿呈直线,身体呈俯桥姿势。
练习要点:在练习中注意保持腹部和臀部收紧,不出现塌腰或翘屁股现象,控制好身体姿态。练习难度进阶,低位p水平位p高位。
④悬吊带-非稳定状态背桥
起始姿势:坐姿,两腿弯曲,脚跟触地,双手与肩宽撑地。
动作过程:双腿分别置于悬吊带的悬吊环内,顶髋,脚和双手支撑身体,髋部向上顶起,臀肌和腹肌收紧。
练习要点:肩部、躯干和腿保持在一个平面上,臀大肌收紧,保持躯干稳定。练习难度进阶,低位p水平位p高位。
3.专项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1)提高上肢支撑力量的练习方法
①握力练习
起始姿势:身体直立,手臂屈肘90°,外展。
动作过程:握握力球或握力器进行力量练习,练习方式动态计次数或静力保持计时间。
练习要点:动态练习时要放慢速度,体会肌肉用力,顶峰收缩保持2秒。
②直臂支撑爬行
起始姿势:俯撑姿势开始,帮助者抓住练习者双脚。
动作过程:练习者用手依次爬行,以距离来控制负荷。
练习要点:身体保持成一条直线,不能出现塌腰或翘臀现象,爬行过程中控制好髋关节,不能左右晃动。另外,帮助者要紧跟练习者。
③双杠臂屈伸
起始姿势:直臂静止支撑于双杠上。
动作过程:向下屈臂,向上推直手臂成支撑,连续重复。
练习要点:向下屈臂时要达到肩低于肘的位置算标准动作。
④直臂下拉
起始姿势:站立姿势面向练习器。
动作过程:双手上举持握柄,拳心向前,负重直臂下拉。
练习要点:下拉过程中不允许屈肘,含胸直臂下拉。
(2)提高躯干控制能力的练习方法
①直臂俯撑-放腿练习
起始姿势:俯撑姿势开始,帮助者抓住练习者双脚。
动作过程:身体保持呈一条直线,不能出现塌腰或翘臀现象。帮助者根据自己的想法突然松放一侧的手。反复重复。
练习要点:帮助者松放单侧腿时,练习者要控制好身体姿态。
②手脚走
起始姿势:站立姿势开始,直腿体前屈。
动作过程:双手触地,膝关节保持伸直,两手向前缓慢移动,始终保持躯干稳定,减少晃动,当手向前移动到个人所能承受的最大距离时,停顿两秒;保持双手触地支撑不动,同时双脚缓慢向前移动,回到双手触地的体前屈姿势。重复前面的动作。
练习要点:膝关节始终保持伸直,臀大肌收缩,躯干与下肢保持在同一个平面内。双手向前伸至个人最远距离,手脚靠近时,越近越好。
③肋木悬垂举腿
起始姿势:自然悬垂姿势。
动作过程:两腿伸直,快速收缩举腿。
练习要点:开始练习时,两腿不用举太高,尽力即可。难度进阶举腿90°p180°。
④肋木“降旗”
起始姿势:平躺,双手拉住肋木,将身体拉近肋木成肩倒立姿势。
动作过程:将整个身体缓慢的放下直至平躺的姿势,绕后再迅速收起成肩倒立姿势。
练习要点:练习中调整呼吸,不要憋气。整个身体呈一条直线,不能屈髋,放下的过程中要控制节奏。
⑤健腹轮-跪姿推拉
起始姿势:跪撑姿势,双脚离地,双手直臂撑轮柄。
动作过程:缓慢地向练习者前方推轮子,当手向前移动到个人所能承受的最大距离时,向后拉轮子至起始姿势,反复。
练习要点:始终保持躯干稳定,减少晃动,不能出现踏腰现象。难度进阶站姿推拉。
⑥悬吊带-非稳定状态俯撑抗阻
起始姿势:俯卧姿势。
动作过程:将双脚分别置于悬吊带的套环中,练习者双手与肩同宽撑于地面,双腿并拢,收腹,保持头、背、臀、腿呈直线,身体呈俯桥姿势,将一定重量的杠铃片放于腰背部。
练习要点:在练习中注意保持腹部和臀部收紧,不出现踏腰或翘屁股现象,控制好身体姿态。根据练习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重量的杠铃片。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小学双杠教学,重点安排了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的支撑摆动p移动以及简单的上法p下法p转体p滚翻等动作。虽然动作都不太难,但对上肢力量要求较高,并需要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因此,在中小学生双杠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掌握上述若干种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教法要得当
要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要讲解清楚,示范动作正确,让学生认真观察,使学生明确重点,记住动作顺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主动思考。突出重点与难点。联合动作和成套动作,要在单个动作基本掌握再做,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开始时先做两至三个动作额的联合,再逐渐增加动作。教学时,将教会学生技术动作与发展上肢和腰腹力量相结合。特别是女学生臂力较弱,对女生应特别予以关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动作的要点,分析动作正误,掌握正确技能,但必须注重实效。
大家都知道,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与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相比,中高段的识字己逐步演化成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于生字的重视程度也相应削弱。然而,中高段学生错别字出现的频率却令人咋舌。如何有效地减少错别字,是我们孜孜不倦探索的。
一、寻找缺失的“源流”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在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似字非字,这称之为“错字”。 张冠李戴,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这称之为“别字”。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1.识字量大易混淆。小学第一、二两个学段的识字量占整个小学阶段的80%,如此大的识字量,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张冠李戴”现象时有发生。到了中高段,字词量的输出量增加,学生对于字词掌握不足,就很容易产生混淆,错别字就此产生了。
2.生字运用欠斟酌。正确地理解字义,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也能减少错别字的产生。然而,如果仅是就字解字,不求甚解,就会闹出笑话。如“唉声叹气”的意思是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哀”有伤痛的意思,所以就有学生写成了“哀声叹气”。在一次运动会赛后感中,有学生这样写道:这次运动会让我成长了不少。我会再接再励,争取更大的进步。由于对字词意义不了解,因此,产生了“再接再励”这样的错误,可见学生在生字运用上还有所欠缺,需要不断练习。
(二)教学重点发生转移
在小学第一学段中,识字、写字是其教学重点。而进入高段学习后,阅读、习作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逐级增高,识字量减少。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字词的学习已经移至课外,上课时仅对重点字词进行简单讲解。字形在学生的忽视中逐渐演变成了错别字。
(三)学习习惯产生迁移
态度决定一切。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生字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写字时多一笔少一笔没有关系;碰到难字不求甚解,不愿查字典,所以常常匆匆动笔,只求完成任务,不求质量;做完后不检查,急急忙忙交差。这样消极的学习态度助长了错别字的产生。
二、寻找教学的“接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减少错别字的产生,能有效保障阅读、习作教学的正常开展,刻不容缓。在实际教学中,我试着从加强课前预习、稳抓识字教学、巩固课后识字三方面改善教学。
(一)加强顸习检验
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加强预习检验,能从根源上减少错别字的产生。
1.突出重点笔画。对于容易写错的生字,在预习前,我要求学生把容易写错的字罗列在预习本上,并把字形放大,并以不同颜色区分笔画,以达到加强记忆的功能。如“扰”字,一不注意,就容易写成“拢”。这时,放大笔画“丿”能帮助学生分辨字形,加深记忆。
2.进行认真检查。为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我都会在上新课前抽几分钟时间对新课的生字或 词语进行听写。在听写到遇到学生易错的字时,我会提醒一句:“这个字需要注意点什么?并在每次听写结束后,我都会让学生检查几分钟后上交。几次过后,学生对于生字学习的态度端正起来了,错别字问题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稳抓识字教学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根据“六书”造字方法,可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在识字教学中,可利用汉字的造字特点和形体结构,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从而减少错别字的产生。识字教学一般可分为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选择合适的识字方法。
1.集中识字,检测预习
集中识字是最常见也是最易操作的一种识字方法,一般用来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或检测学生的初读,教师往往把文中易错的字词有规律地呈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有效地记住字形,从而减少错别字的产生。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女娲补天》时,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
先出示词语:
轰隆隆 熊熊大火
窟窿 燃烧 挣扎
缺少 冶炼
在学生对词语进行初读之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前两组词语的特点,学生马上发现,第一组词语是叠字形式,第二组偏旁相同。继而教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词语的结构特点,学生纷纷说出每个字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 “冶”与“治”在书写时候的区别。最后教师对词语进行了不同的处理:“轰隆隆”读出声音响,“熊熊大火”一读出火势很大;挣扎――什么时候会挣扎?读出“挣扎”的感觉。教师分步骤进行集中识字,不但观察词组的特点、词语书写的结构,还让学生读出词语的感彩,并为本课教学做铺垫。
可以说教师把字词教学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字词教学承载了多种功能,这样的识字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2.分散识字,融合阅读
在中高段的语文教学,我们更应该发挥字词教学的多功能作用,所谓通过甲骨文的引入,联系课文教学,深化字词教学,发挥字词教学的多功能作用。这一种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3.结课复习
生字的教学并非一次听写或3分钟的讲解就能完成。在每一节课中,及时地对字词进行复习巩固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一节课后,我都会和学生一起把这 节课中所学的生字新词进行整理,并对重点生字的书写进行讲解和练写;并要 求学生把这些生字词写在自己的字词记录本上,进行反复誊写,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如在教学《窃读纪》一课之后,我把本课易错的生字出示在大屏幕上,如“担忧”“惧怕”“饥肠辘辘”等字,让学生进行朗读温故之后,再把这些词语填入归纳本课主要内容的一段填空题中,这样既归纳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强化了生字的书写,充分发挥了字词的多功能作用。
(三)趣味巩固练习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低年级识字相同的是,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寓教于乐,才能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1.慧眼识错字。在生活中,广告标牌鳞次栉比。它们利用成语、俗语的谐音,吸引了众多的顾客。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自主纠正错别字,我们举办了一次“谁是火眼金睛”的比赛。在赛前,同学们上街收集了很多广告标牌。通过个人积分赛、小组合作赛,选取积分排名前六的学生进行一、二、三等奖的颁奖,对于参与最积极的学生进行小礼物奖励。通过这次比赛,同学们对规范用字有了更深的体会,有了更大的自信去纠正错别字。
2.字词大联盟。在生字中,形近字、同音字众多。利用这一条件,我设计了这样的习题:Zhen( )区小朋友得救的消息( )奋了同学们,一( )掌声此起彼伏。这是考察同学们对于这几个同音字的运用能力。“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教学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课堂导入、重点突破和课后复习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1)识字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调。教师可以在新课学习的时候,出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一个汉字来进行课堂导入,从而挈领本课的教学,窦桂梅老师深谙此道。如其在《再见了,亲人》教学中,由“亲”字导入,并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书写“亲”,顺势强化第五笔的横要写得长一些。随后课件出示“亲”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进行旁白:我们祖先看到大树枝叶的茂盛,联想到是下面树根给予的营养,从而创造了这个字“亲”,来表示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等,这个人叫做“亲人”。这样“亲”字在教师的解析中变得有血有肉起来,而不是一个僵硬的毫无生气的汉字。在《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中,教师同样先出示“居”的演化过程,进而导入新课。
另外教师板书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如王崧舟老师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先是让学生一起跟他板书课题,随即教师说到:“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这样不仅有效地导入新课,为下文教学作了铺垫,而且通过释义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了“圆”和“园”两字,并有效进行了区分。
(2)重点突破
【摘要】基于文献研究,文章提出“数学阅读有利于提高中高年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对中高年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不同”的研究假设,采用自编问卷《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调查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支持了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的推论。
关键词 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方法;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51-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及的数学阅读能力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但是目前数学阅读并未引起广泛注意,在笔者的文献资料中,只有少量文章与其相关。内涵方面:孙俊勇认为数学阅读就是通过数学阅读资料,激发学生自觉开展数学阅读。陈芳芳认为个体的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余芙娇将其定义为学生根据已有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为便于测量,笔者选用喻平老师的定义:“数学阅读包括对教材的阅读、问题解决中对题目的阅读以及课外数学材料的阅读。”数学阅读方法方面:许世红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数学阅读类型:机械接受式阅读、意义接受式阅读、意义指导发现式阅读和意义独立发现式阅读。邵光华认为数学阅读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阅读。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彭勇从兴趣概念出发提及数学学习兴趣。李琼将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作为考察数学学习观的一个维度。蔡晓领在比较中美小学生数学学习时,发现中国四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要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对数学阅读的研究较为宽泛,但大多停留在理论探索上,缺乏必要的数据论证,可以进一步改善。
二、研究设计
1.分析框架。基于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理论,结合许世红对数学阅读方法的分类,本研究建立了如下框架:
2.研究假设。
(1)学生对数学阅读了解不多。
(2)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
(3)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
(4)不同年段选用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
(5)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不同。
(6)探究式阅读法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高于吸收式阅读法。
(7)独立探究式阅读法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大于指导探究式阅读法。
(8)意义吸收式阅读法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大于机械吸收式阅读法。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的问卷是整合已有问卷并进行补充,包括基本人口信息、数学阅读情况、数学阅读方法和数学学习兴趣四个基本维度。实际发放问卷93份,回收9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83份,有效回收率为89.2%,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4.数据采集。本研究采用便宜抽样,选取了苏州市吴江区某小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为增强样本的代表性和与总体的匹配度,本文将男女及年级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选择三年级和五年级是为了避免升学压力较大的六年级,同时考虑到中高年段的差异,在进行调查时,研究者在三年级和五年级各选一个班发放问卷,请班主任协助,对小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尽量为其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
三、实证分析
本研究对使用的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得分均显示合理,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可信与客观。为方便统计,又鉴于各变量的量纲一致,研究者对问卷中反映同一维度的题目进行求平均数处理,新增了数学阅读情况、数学学习兴趣、机械吸收式得分、意义吸收式得分、指导探究式得分和独立探究式得分这6个变量。
1.数学阅读情况。经过描述统计分析,有72.3%的小学生选择了熟悉,可以认为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学阅读较为熟悉,故而拒绝假设1。在数学阅读的内容中,“喜欢读数学题目”的均值为3.265,远高于其它两类,可以认为在数学阅读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阅读数学题目,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最常接触的就是阅读数学题目。
为探究数学阅读熟悉度有无年级或性别的差异,本文首先对数学阅读熟悉度进行年级的差异性检验,如表3,p=0.002<0.01,即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阅读熟悉度上有显著差异,又因为三年级学生的均值大于五年级,故认为三年级学生比五年级学生对数学阅读更为熟悉。这可能是因为五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考试,所以对数学阅读有所忽视。对数学阅读熟悉度进行性别的差异性检验,p=0.209>0.05,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熟悉度无性别差异。
2.数学阅读方法。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发现,小学生在四类数学阅读方法上的得分都较高,可以认为小学生对四类阅读方法较为熟悉。
对数学阅读方法的年级差异进行检验,如表4,发现意义吸收式、指导探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则假设4成立。分析均值,在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上,三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五年级学生;在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上,五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三年级学生。可以认为三年级学生倾向于使用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五年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性别差异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3.数学学习兴趣。在反映数学学习兴趣的题目中,被试的平均得分均大于3(最高分为4),可以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年级差异进行检验,p=0.597>0.05,故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无明显的年级差异。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p=0.050,故认为数学阅读熟悉度的性别差异呈边际显著,比较均值发现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于男生。
4.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阅读情况和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发现两者在p=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即可认为数学阅读对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影响,即假设2成立。为了解哪部分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相关程度更大,将数学阅读的三个内容和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4.090,P=0.009,即此方程有效;R2=0.134,r=0.367。在三个自变量中,只有“喜欢读题目”这一变量的P=0.041<0.05,故认为对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数学题目的阅读,又因为此变量的回归系数β>0,故认为越重视数学题目的阅读,其数学学习兴趣越高。
5.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兴趣与数学阅读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如表4,发现除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外,其它三类阅读方法均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故认为机械吸收式、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影响。所以拒绝假设3,接受假设5。
为了解哪类数学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有更大的影响,本文将四类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7.038,P=0.000,即此方程有效;R2=0.268,r=0.517。在4个自变量中,只有机械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的p<0.05,故认为对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最显著的是独立探究式和机械吸收式阅读方法。而根据β的大小,可知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更大。基于此,我们接受假设6,拒绝假设7和假设8。
为进一步探究与数学阅读方法相比,性别和年级是否对数学学习兴趣有更大的影响,本文将性别、年级、四类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5.117,P=0.000,即此方程有效;R2=0.290,r=0.539。在六个自变量中,只有机械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的P<0.05,故认为数学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高于性别和年级。
四、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结合数据分析,本文接受假设2、假设4、假设5和假设6,拒绝假设1、假设3、假设7和假设8。具体来说:小学生对数学阅读较为熟悉,特别是阅读数学题目,且中年段小学生更加熟悉数学阅读。中高年段小学生在意义吸收式、指导探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的使用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中年段小学生倾向于使用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高年段小学生则更倾向于使用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略大于男生。在相关关系上,小学生的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特别是数学题目的阅读。采用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会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种影响大于性别和年级。采用机械吸收式、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会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特别是独立探究式和机械吸收式阅读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便宜抽样,所以在样本量及其分布上都有所欠缺,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是通过班主任发放问卷,所以问卷结果是否反映了被试的真实情况也有待研究。笔者对数据的处理说明还不够深入,一些无关变量未进行剔除,如果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可能会对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关系有更准确的说明。
参考文献:
[1]孙俊勇,苏桂芹.让“阅读”成为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新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314-416.
[2]陈芳芳,谢广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缺位及其指导策略[J].课程与教学,2010,(4):26-30.
[3]余芙娇,余招才.浅谈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4]许世红,罗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验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82-84,91.
[5]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0):7-9.
[6]彭勇.着力课改教改培养数学兴趣——分析学生心理推进数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3,(9):149-151,153.
[7]李琼.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结构与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63-68.
[8]蔡晓领,顾海根,CarlaStevens,叶仁敏.中美四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0):24-29.
(编辑:朱泽玲)
陕西省开展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安全应急管理培训
关键词:中小学生;中远距离;双手胸前传球;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34-02
双手胸前传球是中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篮球基本技术,也是篮球传球技术当中最基础且很重要的一项。在中小学篮球比赛快攻等情势下,中远距离双手胸前传球被运用较多,但是准确性却因为传球距离加大而明显降低。因此,本文以提高中远距离双手胸前传球准确性为目的,从分析学生技术运用效果入手,为读者提供一系列实用的练习手段方法。
一、中远距离传球技术分析
对于传接球技术而言,球的飞行路线、飞行的速度和落点都取决于传球时用力大小和方向。根据力学公式可知,中远距离传球需要加大蹬地力量和伸臂的幅度,尽可能延长作用于球上的时间,而短传则可以减小蹬地力量和伸臂的幅度。
传球种类多样,各具特点。但如果只分析从传球出手到接球这一过程,那么各类传球具有一致性,基本上都是由传球的动作方法、球的飞行路线、球的落点三个环节组成。因此,教师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重点把握住上述三个方面即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传球质量。此外,中远距离双手胸前传球与近距离双手胸前转球相比更需要全身的协调用力。最后都要通过手臂、手腕和手指的用力完成。现代篮球的发展要求传球更为隐蔽、快速,要求传球者动作幅度小,更多地利用手指手腕的力量快速、隐蔽地传球,这就对传球者的手指手腕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中远距离双手胸前传球的运用大多是在传球人和接球人移动过程当中,学生容易暴露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传球距离加大后,学生传球手法正确,但传出的球飞行距离相对较短,还未达到接球点就已经落地,给防守者抢断球创造条件。其主要原因一是传球者的上肢及手指手腕的力量不足;二是传球者全身的协调用力能力较差,无法借助脚下蹬地的力量将球传出。教师除了对学生的手指手腕的力量和上肢力量要进行提高之外,让学生学会全身协调用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2.传球距离加大后,学生传球手法正确,但传出的球方向偏差较大,传球提前量过大或过小,造成接球者“追不到”或是“等不到”球。其原因除了学生对提前量的判断有误之外,用力方向的正确性、身体的稳定性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较低也是主要的一个方面。
三、提高上肢及手指手腕力量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
1.坐姿臂屈伸
动作要领:练习者坐于垫上,双手于身后将身体撑起,臀部离垫,肩关节在双手正上方。练习开始,双臂同时有节奏地向下弯曲并伸直,弯曲的程度以臀部不触碰到垫子为宜,反复循环进行。
教学重点:手腕保持相对静止,每次动作之间间隔不要超过一秒,以连续进行为宜。
注意事项:双手撑于垫上时,手掌掌根向后,手指指向前,否则可能会伤到腕关节。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要求完成动作的时候抬起一条腿。根据学生情况,以20~30个为一组,课进行3~4组。
2.直立单手推起
动作要领:练习者侧向对墙面,根据个人身高站于距离墙30~80cm的距离。练习开始时外侧手于下颌位置高度扶在墙面上,屈臂至90°,身体随之倾斜,后用单臂的力量将身体推起还原到直立状态,反复进行,双侧交替进行。
教学重点:屈臂时,身体躯干保持直立,不要侧转。手腕保持相对静止,髋关节不要向外顶出,以连续进行为宜。
注意事项:练习时,另一手臂贴于体侧不要有附加动作,体会手臂和腰腹外侧发力的感觉。
3.弹力带复合推举
动作要领:双手握紧弹力带两端,下垂于体侧,双脚踩于弹力带中间。练习开始,双臂屈肘至肩部高度,大臂不动,随后手腕内旋180°,然后双手握紧弹力带上举至双臂伸直,还原时,按照原动作轨迹原路返回即可,反复多次进行。
教学重点:如果没有弹力带,用装满沙土的矿泉水瓶也可以进行该项练习,练习过程中,躯干保持直立,手腕保持相对静止,没有附加动作。
注意事项:根据学生情况要选择弹性合适的弹力带,过紧的弹力带有可能造成损伤,练习时以20~15个为一组,课进行2~3组。
四、提高身体协调用力能力的练习方法
1.抛实心球
动作要领:练习者手握一个实心球,面对墙壁2~3m的距离站好。练习开始,双腿屈膝,后蹬地发力,结合躯干力量将手中的实心球向墙面高处抛出,
教学重点:练习过程中,躯干一定要用力,同时可以在墙面上预设几个“目标点”由低到高逐步加大练习难度。
注意事项:根据学生情况,可以不用实心球,亦或是用普通的篮球。用传球的动作进行该练习,以避免不安全因素。
2.场地线步法练习
动作要领:双臂微屈于身体两侧,上体略前倾,双脚平行站立,略窄于肩,膝关节微屈,前脚掌着地,利用场地线做快摆臂步法练习。
教学重点:练习时保持身体姿态,各部位协调运动,节奏感强。
注意事项:动作过程中,腰背部肌肉不能松弛,移动过程中保持重心稳定,尽量避免过大幅度起伏。以跳绳或标志物摆出不同图形,规定移动路线。以教师口令控制横移速度及方向,可在同一练习中尝试不同速度或反口令练习。
3.原地碎步接快速横向跳步
动作要领: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做原地快速交替点地练习,听到口令,快速向相应方向做跳步一次,并用手触碰标志物/线后,回到原地快速交替点地动作。
教学重点:交替点地动作快速连贯,跳步时重心控制。
注意事项:练习时注意调控强度,根据学生情况控制每组练习时长,原地交替点地动作不宜持续过时间过长,应及时快速给出口令,避免动作变形。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增加触碰点数量,如左、右、前、后,但不宜超过4个。可在练习时加入小磅数弹力带。
五、提高身体稳定性的练习方法
1.俄罗斯转体
动作要领:学生坐于垫上,臀部支撑,手脚离垫保持图中姿态,先向左扭转身体同时伸出双手触碰臀部左侧地面,后扭转躯干向右,双手再去触碰臀部右侧地面,如此反复多次进行。
教学重点:在练习过程中,尽量固定双腿的空中位置,不要随着躯干的转动晃动不止,躯干转动时,肩部要随之转动,不要只伸手、不动肩。
注意事项:学生年级较低,可以将双脚放于垫上进行此练习,学生年龄较大,则可以手握哑铃进行转体,16~20个为一组,3~4组为宜。
2.跪姿俯撑平衡练习
动作要领:跪姿俯撑于垫上,膝关节成90°,腰背挺直,髋部保持固定。练习开始,躯干固定,左腿和右手同时伸直保持静止,约5秒钟后还原,换右腿和左手伸出,如此交替进行。
教学重点:腿和手臂伸出时,身体要保持稳定和静止,尽量停留更长的时间再进行交换,也可以采取同侧连续伸出一定次数后再交换手脚的形式。
注意事项:练习过程中不要塌腰,根据学生情况10~20个为一组,进行2~3组。
3.V字伸展
动作要领:学生坐于垫上,臀部支撑,手脚离垫保持图中姿态。练习开始,躯干和下肢回收靠近,达到最大限度时,动作还原,躯干和下肢形呈“V”字形,反复进行。
教学重点:练习过程中双腿并拢不要分开,以自己的最大能力完成尽可能多的次数,每次动作结束后,随即开始下一个动作循h,不要间断。
注意事项:根据学生情况,双手可以抱在胸前,也可以轻轻的扶在臀部两侧,以不要施加推动躯干的力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