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优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措施,固定资产对于任何企业都是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内部控制可以全过程对固定资产进行管控,在内部控制下,预算按固定资产的需求情况、重要程度、紧急情况等因素进行编制,合理增加固定资产,从而合理控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通过内部控制措施明确资产的具体归属,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出现问题后互相推卸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从而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固定资产报废环节,按照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管理,对报废必要性、合规性做出客观分析,从而减少资产的损失和浪费。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同样利用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主要考量标准,使审计内容有据可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对固定资产管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障单位固定资产在存续期内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完善并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内部环境一是缺乏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大部分是由财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使用部门等分别管理,各个部门都只负责资产管理的其中一部分。由于没有协调性的统一管理,无法分清主体责任,一旦发生问题就会责任不清、扯皮推诿,使固定资产管理得不到有效的内部控制。另外,由于没有明确的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任何一个部门来说都不是主体工作,都只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不能形成有效管理,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二是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不同,其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政府资金,更加注重资金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有偿使用”和“成本补偿”机制,对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导致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等现象大量存在,在近年来的审计中甚至披露了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固定资产购置多年未投入使用的情况,既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又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一是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预算流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提交固定资产预算时,编制及审批较为简单,往往由使用部门提交预算需求,再由管理部门统一汇总,最后提交给财务部门进行审核,而财务部门审核的标准是不超过往年的预算规模,如果没有超过就直接审核通过,并编入到当年的固定资产预算中。而各个部门提报的预算需求,都是以部门需求为基础,而不是以整体单位需求为基础,这就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买、部分资产闲置,而且缺乏战略目标的长远考虑,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绩效,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发展。二是缺乏必要的管理流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流程,对固定资产日常的申请、采购、领取、使用、存放、盘点等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工作不扎实,数据准确度差。比如采购的固定资产由于数量较大、种类繁多,就按照品类、总量进行简单化登记;资产领用时只登记领用部门而没有明确的领用人、部门负责人;或者一些容易忽视的资产,由于没有定期进行盘点,一旦损坏或丢失,却因为责任人不清无法进行合理的追责等情况。三是缺乏完善的处置流程。固定资产的处置最主要的是转移、报废等情况,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处置流程,在盘点时出现很大的差异,比如一些通用性强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的调拨,只是口头协调而没有及时办理资产调拨、交接记录,从而给日后盘点工作但来很大的困难。另外,部分资产已达到报废标准但未及时进行报废流程,再者损坏的资产未报损等情况,都导致账面与实际资产情况不符,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导致固定资产无法有效进行利用。

(三)缺乏合理的管控措施一是内部控制评价不细化。我国新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手册,通过手册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但部分单位针对手册的制定,只是按照指导意见进行大致的编写,仅有粗犷的框架体系,没有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这就造成内部控制手册形同虚设,不能作为评价结果的支撑基础。而且因为仅是框架性内容,也无法实现管控的精细化,更多是方向性的政策,没有具体的管控措施,在固定资产管控过程中无据可依,无法形成有效的制度来起到约束作用。二是缺乏严格的审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而是由财务部门部分人员兼任,或者是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较少,而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多是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价等方面,开展固定资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能真正对固定资产提出针对性的审计意见,使固定资产审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造成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较差。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一是建立资产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进行全过程整体性把控,确保国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固定资产的效能。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对资产进行划分,对固定资产的归属、使用等情况明确责任部门,部门再落实到个人,并明确相关的奖惩措施,对非客观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进行追责。资产管理部门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强化专业度,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强化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增强责任意识,真正提升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氛围,以点带面、以身作则,在日常工作中做出表率及监督作用,从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顶层设计,形成管理工作的闭环,发挥实际作用。

(二)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一是提升预算的合理性,在编制预算时既要结合部门需求,又要遵从勤俭节约原则,将部门内部存量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后,摸清存量、存续状态,并从当下需求优先性、长远发展战略性等多个维度考量是否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在各部门上报预算后,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需要对各部门固定资产进行摸排,将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进行调配,盘活存量资产,减少不必要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对于专业型强、技术含量高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应聘请行业专家对购置必要性、预期使用效率及可产生的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证,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绩效。二是完善整体管理流程。行政事业单位须根据批复的预算进行资产的采购,减少和杜绝无预算的随机采购行为。采购的固定资产需要有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三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库,进库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系统将所有资产明细统一录入,做到账实相符。固定资产领用环节需明确领用人并进行领用登记,使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定期盘点制度化,并进行不定期抽查。在盘点抽查过程中发现的固定资产损坏或丢失要进行说明,非客观因素造成的损失要进行追责,部门或个人进行赔偿,使整体管理流程形成闭环。三是优化处置流程。固定资产转移需要上报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签批后方可进行资产移交,移交单上传至信息化系统,更改资产所属部门或个人。固定资产报废需要进行资产残值审核,对于有残值的需要评估后进行处置,残值收入应全额上缴国库,报废的固定资产同步在资产管理系统中进行核销,确保固定资产处置流程规范化。

(三)完善管控措施一是细化内部控制评价。根据财政部的相关要求,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进行内控手册的细化,相关评价指标进行内部讨论,并结合各部门不同意见,纳入单位决策程序,通过后将内控评价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与绩效发放、干部考核等相结合,使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评价能够得到正向反馈,实际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二是注重固定资产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确保审计具有独立性,能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审计人员须具备专业性,熟悉国家政策法规,掌握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经常深入固定资产管理业务一线了解情况、查找风险点。有效的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为持续优化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第2篇: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资产管理;重要性;问题;措施

一、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资产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资产管理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资产管理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还能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加快企业资产周转率,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加强资产管理,有利于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债权债务清理能力,减少存货积压,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低效无效资产,加快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效率的同时,还能保障建筑施工企业资产的账实相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全面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大多数都是技术人员,对应收账款管理认识不到位,很难全面发挥出应收账款管理的作用。在实际的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对合作对象的信用等级、经营规模、资信程度等方面没有进行科学的评估,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后期的应收账款回收难度,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同时,没有明确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将管理重点集中在获取利润上,而忽视了资金管理,使得应收账款管理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很难全面发挥出应收账款管理的效果。再加上应收账款事中控制不到位,使得事后账款催收难度加大,从而影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效率。

(二)固定资产管理待完善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依旧采用逐年折旧进行计算,无规范性的折旧计算标准,再加上折旧计算不符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状况,很容易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的意外流失,降低了企业的资产增值率。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处于被动管理状态,不能有效协调企业日常资产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缺乏统一性的监督和筹化,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不能贴合企业实际,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三)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低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行业发展机制,使得部分建筑企业故意压价,要求施工企业前提垫付资金保障施工,这样就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索赔结算难度加大,存在着拖欠工程款、债务扩大等情况,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建筑施工企业对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使得企业资金周转率下降,资金利用效率不断下滑,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大项目结算力度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定期对企业的现金进行盘点,核对企业的银行存款,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银行存款余额调度表,确保现金与存款的一致性。对于企业的备用金要做到定期对账,深入贯彻“前账不清,后款不借”的基本原则,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及时清收,对其他应收款进行定期对账,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率。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要对结算周期长的项目加大监督力度,及时与业主、监理等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及时办理工程项目结算,有效避免出现项目结算滞后的情况。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对应的重点项目变更索赔清单,按照工程施工实际,明确索赔目标,并及时对重点项目的变更索赔进度进行核查,全面落实项目应收账款的催收,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变更索赔清单对接,避免未完施工,实现变更索赔尽早工程竣工结算。做好重点工程项目监督,逐渐实现工程项目的降本增效,不断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强化固定资产审计,增强资产监督管控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工作,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占比控制在能承受范围内,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全盘清点,组织企业的资产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纪委、相关领导等,进行资产联合清查,全面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同时,结合资产内部审计结果,分析当前企业出现盘亏的影响原因,落实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及时监督建筑施工企业资产管理全过程,规范资产使用和管理行为,不断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建立起全方位、宽领域的监督覆盖面,对企业各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化监督,增强归口管理部门的智能,加强资产审核,确保同一个业务项目由多个监督部门同时进行,确保内部监督的相互制衡。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管理软件,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动态化审核和监管,优化配置企业内部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增加企业收入规模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按照债权性质进行资产管理,选择不同类型的应收账款清收方法,如银行保理、票据贴现、分期分次支付、银行质保金置换、债权债务转让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建筑施工企业的货币资金回收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增强企业资产活性,加快企业资产流动,确保企业各项资金的快速回笼,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企业要重视各个项目的债权的清收工作,落实岗位职责,配备专职的资产清收负责人员,加大资产清收力度,加强日常资产管理,开展有效的协调沟通工作,确保以最低的资产占比,来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收入规模,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稳健发展。

(四)确保资产账实相符,防范企业资产风险深化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建立起资金管理中心,做好资金复核支付、项目承兑汇票、银信、资产证券化的办理等相关管理工作,并对其相应的资料进行审核,严格按照流程审批,深化台账登记,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做好资金集中及上存、统收统支管理工作,按照资金管理中心的相关规定,进行资金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并为建筑施工企业所属各单位银行账户开户、变更、展期等提供资料,协助项目办理相关手续,按季度向资金中心上报银行账户清单统计表,按月上报资金收支计划,确保建筑施工企业资产账实相符。同时,要做好资产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能承受范围内,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企业债权的安全性,增强企业债权挂账的真实性,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效率,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的资产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力度,深入落实工程项目结算,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固定资产审计管理,采取动态化的资产监督管理,全面掌握企业各种资产的使用状况,不断提高企业资产周转效率,增加企业的收入规模,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拥军.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思考及完善研究[J].时代经贸,2018(34).

[2]吴静远,李国茹.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纳税,2018(2).

[3]郝洪州.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8(24).

第3篇: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有效途径 建议

一、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宁德市烟草公司从制度建设、强化考核、清产核资、信息化建设和审计监督等五个方面,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完善机制,落实考核,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1.建章立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针对工作流程,重新修订《宁德市烟草系统实物资产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烟草公司宁德市公司关于印发日常办公设备分类目录的通知》,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重新界定,对资产的申报、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明确责任,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毁坏、丢失固定资产的行为进行处理。针对审批环节,修订《福建烟草公司宁德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物资产控制》和《福建省烟草公司宁德市公司财务收支审批权限及控制权限规定》,完善了《福建省烟草公司宁德市公司车辆管理办法》。针对配置标准,拟定《福建省烟草公司宁德市公司资产配置标准办法》等。

2.强化考核,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基层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力度,将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过程管理、报废处置等重点环节纳入年终业绩评价考核细则,并提高考核分值,使基层单位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员工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让全体员工深刻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从而提高自觉保护固定资产意识。

(二)健全组织,明确重点,规范清产核资工作

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很广,使用的部门分散,种类繁多,要全面掌握全市系统每项固定资产的真实信息,掌握资产最真实的现状,以彻底摸清本单位固定资产“家底”,掌握单位固定资产占用情况、质量情况及分布情况,这是加强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同时,还可以借助这些数据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为建立资产管理系统创造必要条件。为使清产核资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健全组织。为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牵头,抽调有关职能部门责任心较强并且熟悉资产的人员专门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制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确保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开展。

2.明确重点。清产核资的重点放在现场逐项核实资产的数额、管理部门、使用人、存放位置和设备型号等是否与财务卡片账信息一致,详细登记每项资产的使用状况。对发现存在与财务卡片账信息不一致或有问题的资产,现场逐项查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对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账外固定资产,重新登记入账,对有账无实的固定资产查明原因,对于确实已经损坏或无法维修的固定资产,按程序予以核销。

3.整改跟踪。在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后,还要继续把发现问题的整改跟踪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求各单位(部门)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整改完成情况,并通过采取抽查等形式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达到巩固清产核资工作成果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监管

1.实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随着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地市级烟草公司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逐年扩大,其构成日趋复杂,行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是解决当前管理瓶颈的最佳方法。为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目标,使资产在全生命周期中都能得到合理使用和管理,避免资产浪费及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必须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运用信息化系统对固定资产实行集中管理,从根本上改变固定资产管理被动、滞后的局面,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性,真正实现管理水平上的提升。

2.实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从2010年开始,宁德市公司与福州高伟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资产管理系统,提出了“功能全面、简洁实用、方便快捷”的系统建设思路,力求达到资产的综合最优,实现资产管理“三化”,即流程系统化、资产可视化、监管可控化。能够从资产的需求开始,涵盖资产的申请、登记、变动、维护、盘点直至资产处置的全过程,并有机衔接各级资产管理岗位的管理职能,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互动,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和长效机制。

3.实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成效。实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后打破了传统的基于职能部门分工的“条块化”“分段式”管理模式,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明确管理目标,健全评估与考核体系,统一协调资产管理组织,改变以往资产管理粗放、使用效率不高、寿命较短、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脱节等现象,实现了“三升一控”,即:提升工作效率、提升资产使用率、提升决策水平和控制资产费用。

一是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建立以“流程管理”为导向、流程与职能结合驱动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促进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层次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交互,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加快各项资产的审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提升资产使用率。以系统为支撑,实现资产动态管理,实时查询资产使用变更情况,并通过资产闲置预警功能,及时处置清理闲置资产,减少资产遗失,发挥资产剩余价值。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全市资产统一调配,形成资产效益最大化。

三是提升决策水平。通过清晰的层级管理,实现资产落实到人,让资产使用部门明确资产管理责任;通过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资产管理系统,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快速有效的决策参考。系统实施后,固定资产投入执行率得到逐步提高。

四是控制资产费用。以每年年初核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为基础,有效控制费用,防止超预算现象发生。通过系统管理,有效促进了资产管理的各项费用考核。

(四)加强固定资产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审计,能够进一步了解固定资产实物结构和权属现状,摸清固定资产家底与管理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和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同时,为领导科学决策和有关业务部门规范管理、指导工作服务。所以,对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2012年,宁德市公司对本部2011年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找出了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推动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新水平。

二、关于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探索和实践,宁德市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得到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得到落实、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得到较好控制、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员工观念陈旧,对企业的资产爱护程度还不够,造成设备快速老化,影响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效果;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企业相比仍有不足,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个别功能模块(如: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在执行过程缺乏制度支撑,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以上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几点举措。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责任意识

对固定资产的爱护程度从小的方面反映了个人素质,从大的方面更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整体形象和集体观念。由于有些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非专职人员,难以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仅靠资产管理员的个人力量很难把资产管理工作做好。而且固定资产管理也不仅仅是资产管理员或其他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事情,与每位员工息息相关,是每个人的责任。因此,要加大力度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全体员工开展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人员的责任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风气,树立以企业为家的意识,尽可能地保护固定资产的完好,做到物尽其用,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要持续改进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

要按照“规范运作,制度先行”的原则,结合资产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改进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为资产管理系统各项指标和模块的设定提供有力支撑。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为了能够得到严格贯彻落实,还必须得到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企业领导带头遵守和执行资产管理制度,就会起到示范作用,促使员工也认真遵守和贯彻执行。在企业内部营造遵守和严格执行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与企业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企业管理层在推动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和贯彻落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通过对宁德市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结合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总结出一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几点举措,供同行共同交流、探讨。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和总结,持续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上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海燕.烟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与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

[2]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14,(03).

第4篇: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学校获得固定资产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多,出资主体不断地增加,投资方式灵活多变。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贷款、学费、国债、社会引资、捐赠等投资。最近几年高等学校除用于校园、校舍、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外,还有相当部分用于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后勤社会化的建设主要依靠贷款资金,这与以前形成的固定资产在产权性质上相比较是有差异的,不同投资形成的资产差异构成了高校资产的多元结构。当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头建账及账物不符。许多学校资产管理不归口,一部分在后勤,一部分在教务,也有的学校在财务。账物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和账物不匹配。造成账物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入账不规范,不入固定资产便可报销,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其它资金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脱节,对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账实不符问题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并未得到根除。

2.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不规范。高校闲置和淘汰的固定资产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高校内部整合闲置造成的房屋土地资产闲置;二是设备的更新换代造成固定资产淘汰而产生的闲置,主要是指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三是房屋拆迁、设备报废的随意性,拆旧建新手续不及时办理,修旧利废不能合理的下账。在处置的过程中要确保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严防资产流失。

3.房屋、土地产确权不完整。高校合并资源整合,实现互惠双赢目标,就必须保证其资产的产权清晰,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是房地产。由于历史上高校使用的土地大多是划拨形式、管理制度的松散造成房地产购建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及办证意识淡薄等原因,存在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的现象,这些房地产长期归高校使用,虽然不存在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些房地产须补办相关证照,但这些土地房屋的历史资料补充困难。另外,社会化引资建设的项目,利息、利润等如何计入成本,没有明确的政策。

4.基建新建项目和修缮项目竣工决算造价不完整。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是基建项目成本的准确反映,是入账原值的确定依据,因此,高校内部都有一套完整的竣工决算审批操作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已经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项目仍需要追加投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报告的不完整性,经常出现追加项目;二是修缮工程不入固定资产账,按维修费列支。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一些基建项目靠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面临着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局面,从而需要追加投资。

5.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违规处罚不到位。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高校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这种处罚往往只是一种文件,是一种形式,这也是高校监管不力的通病。此外,近几年,由于人才不辞而别,资产一并流失,又难以追回,造成了资产管理者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分管校领导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大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把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高效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法规制度,又要有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内部规章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资金管理部门和外部债权单位均要求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存在良好的管理机制,确保资产信息真实,强调信息披露的相关可比性、管理的科学有效性,进而可以对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状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合理评价固定资产使用效果与管理效率。同时,各高校又存在个体差异,固定资产的类别差异很大,在遵循统一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单位操作性较强的管理规章。

3.加强固定资产审计,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由于固定资产在高校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影响极大,因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学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国资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审计过程中要着重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检查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促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实行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要改变固定资产部门所有、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低、积压浪费等现象,要做到:(1)学校加强调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打破院系、部门、学科、专业的界限。根据各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把相近的实验室进行分类、合并、重新组合,建成跨学科、专业的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的固定资产。(2)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在现有的条件下,实行固定资产有偿使用。既可节约资金,又可减少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问题,从而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第5篇: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一)能够帮助企业查漏挖潜,提高投资管理能力。财务收支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期行为,在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法合规的条件下,进行效益管理审计,可以对生产经营、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质量、投资效果的好坏做出审时度势的评价,通过过程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运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缺陷、开源节流,控制费用,堵塞资产流失漏洞,促进企业投资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二)能够协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企业管理层的决策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的成果,特别是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建设性投资,存在资金多、时间长,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特点,内审职能部门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即是对投资项目规划、计划、建设、运营审批程序的监督,也规避了投资规模失控、工程质量重大隐患、项目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现象。

(三)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发现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降本增效是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但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不断降低成本,效益审计整改意见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发展技术,创新管理方式,才能真正降低企业内耗,扬长避短,拓展市场,探索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二、企业全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所应注意的重点事项

企业全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所应注意的重点事项主要有六个方面:1、应在实施审计前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方案,并尽可能运用计算机信息化分析审计手段,从而保证和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2、着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不断保持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结合企业的特点优化审计人员专业结构;3、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经营为基础,采用适合的分析评价指标,对企业控制、管理及决策等进行审计;4、创新审计方法,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要明确、细化,便于考核评价;5、转换审计思维,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去思考,去帮助被审计单位发现经营中的管理风?U和漏洞,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大办法,提升管理水平;6、在审计工作结束后要对每一个经济效益审计项目要进行质量评估,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理念没有深入人心,重视程度不足。目前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人员,没有认识到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优势,审计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企业审计人员只是追求生产经营活动符合企业制度规章、合乎法律即可,仅仅强调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数据的正确性来实现纠错防弊的审计目标。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范围不全面。目前部分企业虽然认识到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但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范围不全面的问题,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企业只是注重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而忽视了事前审计工作,没有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审计,使得审计质量不高。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具体操作不规范。当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具体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没有按照审计要求、标准来进行审计,且审计的具体操作也不规范,经常随意确定审计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也没有及时报告审计结果,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与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相一致,另外,企业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不强,也缺乏相对应的审计风险预防与评价机制,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和信息丢失和被窃取,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等内部审计结果,影响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包含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种,其中事前审计有包含立项和评估,即需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评估报告和决策依据进行重点审核。事中审计包括资金落实情况、生产经营活动等,即需要对资金是否完善应用,生产经营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审计。

第6篇: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分析

一、完善会计审计方法和手段

在运营管理中,公路管理单位要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切入点,准确找出审计工作薄弱点,根据财务收支情况,优化利用会计收支审计结果,全面、客观评价公路管理单位一系列经济活动,看其是否有效、合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其影响因素,优化创新会计审计方法、手段。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处损害国家资源的各种不良行为,优化利用、科学管理内部流动资金,进一步提高内部资产利用率。公路管理单位要制定可行的责任制,细化不同部门、岗位工作人员职责,能够各司其责,要定期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将关键项目、资金审计工作落到实处,提高会计审计水平,使其具有鲜明的时效性特点,及时仔细审查财务人员手中的单据、证券,仔细核对现金账,确保账簿符合实际运营情况。此外,还要将固定资产审计工作落到实处,优化利用以账簿为中心的审计方法,收集、分析、整理一系列会计审计资料信息,筛选出更具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为领导者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避免存在盲目性,全方位了解员工福利待遇等,提高会计信息准确率,促使公路管理单位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审计作用。

二、增强会计审计独立性,加大审计工作建设力度

就公路管理单位而言,会计审计是其实现自我约束的关键性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营风险系数,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益,但会计审计必须具有独立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并没有意识到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审计工作经常归于财务部门、办公室等,缺乏独立性,对应的监督、内部控制作用也无法得到应有地发挥。会计审计主体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确保一系列经济监督工作顺利开展。自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会计审计独立性。为此,公路管理单位必须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构建独立的审计部门,具有其独立性,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确保会计审计更加公平、公正。

三、加大审计工作建设力度

在公路运营管理中,财务管理占据着关键性位置,是公路建设资金、养护资金等得到优化利用的首要前提,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但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把会计审计工作放在核心位置,不具备先进的内部控制观念,相关工作人员不具备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事后审计、核算、调查”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具有其滞后性,这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针对这种情况,公路管理单位要结合自身运营情况,通过不同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让相关工作充分意识到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具备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强化他们的内部控制意识。在此基础上,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围绕新会计准则,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加大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力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到各个操作环节,动态监督各部门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公路管理单位还要全方位分析国家相关法规、制度外部环境具体变化情况,进一步优化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满足新时期发展客观要求,将会计审计工作落到实处,有效防止出现“控制真空”现象。

四、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公路管理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新会计准则,培养专业化的审计工作队伍,提高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公路管理单位要制定科学化的学习制度,多层次逐渐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学习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准确掌握新会计制度知识,必要的计算机技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注重理论、实践的结合。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完成预期任务目标后,一定要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接下来的任务目标顺利实现。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各方面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坚持相关的基本原则,开展对应的业务工作,更好地了解会计审计工作人员,优化调整培训内容,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五、结语

总而言之,公路管理单位要围绕新会计准则,结合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途径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综合素养,优化会计审计方法、手段,确保会计审计具有其独立性等,将内部会计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高会计审计管理效率,确保一系列经济活动顺利开展,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公路管理单位资金利用率,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有效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市场环境,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金帆.对新会计准则下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的若干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85.

[2]于彩玲.新会计准则下公路管理单位会计审计相关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247.

第7篇: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信息化;问题;方法 ;

一、造价审计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不属于建筑施工单位的工作范畴,它是我国专门从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是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独立审计机构以我国经济技术指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固定资产费用进行全面审核的一种监督手段,该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确保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准确性、真实性,同时还可保障工程项目的合法性。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包含了多方面内容,在投资成本上要经历工程计划、投资预算、投资成本控制以及竣工结算等多个环节,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些人为或者是自然的约束与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给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及强度。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对建筑施工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审计机构必须对建筑施工中的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贯彻落实到建筑施工的始终。

二、造价审计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观念尚未形成

内部审计是招标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其对工程招标的监督、控制及防范工程项目风险的作用日益显现。 目前,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采取预结算方式,缺乏全面系统的定位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且主要侧重于事后结算,其它阶段尤其是源头的控制较为薄弱。

2、审计人员的知识、专业水平难以适应工程造价的综合审计要求

高校基建工程造价审计的目的就是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监督,实现以最小的建筑成本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高校基建工程造价审计要求从建筑工程的技术、原料以及施工方法与工艺等多角度入手,因此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要求其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审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建筑领域知识,但是从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结构层次看,具备高层次的审计机构和人员的数量非常的少,尤其是缺乏具有“通用型”的审计人员。

3、合同条款问题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招投标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许多建设单位在招标阶段制定严格的招标条件,合同主要条款中相关信息也比较丰富全面,对投标单位的限制条件诸多,从而形成少数的一些投标单位能满足招标要求,大大降低了投标的参与数量,这样的结果有悖于招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招标完成后的合同签订阶段,建设单位往往会放宽一些招标条件中的限制条款,甚至有些原则问题也未守住底线,招标文件中载明的条款与合同条款的不一致,导致原本严格的造价底线,很早就被突破。

4、工程竣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竣工阶段,审计人员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工程建造过程中的资料不全面,比如施工阶段所用的建设材料价格、数量不完整或者与合同所要求的不同。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工程结算数据不实。审计工作是以此为基础而展开的,数据不实就必然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在审计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数据不正常,就只能重头开始重新计算,这也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计质量的方法

1、注意养成成本观念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其对工程招标的监督、控制及防范工程项目风险的作用日益显现。要积极采取全面系统的定位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注重源头控制。

2、培养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对高校基建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成本控制人员作为高校基建施工单位实施工程造价的重要前提,如果施工企业想要合理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则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并对相关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进行培养。同时,还应该对相关人员在工程造价工程中所具备的职责进行明确,从而使全体员工都可以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意识。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提升工程施工速度,并严格的根据工程施工设计图纸施工,防止出现因为返修或者是返工等情况,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保证。就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应确保高校基建工程设计的可靠性,从根本上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与控制。

3、加强对材料价格的审计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材料消耗量较大,其在总造价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建筑过程中所消耗的主材量更多,其费用也较高,这也就是说主材的价格所给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较大。因为一项建筑工程通常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建成,由于时间较长,而在这个时间阶段材料价格存在着较大的变动性,会对工程造价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时,则需要加强对主材料价格的审核。通常情况下审核工作中需要注意材料的规格和质量是否与设计图纸所要求的技术标准相符,同时还要对其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审查。

4、加强合同管理

针对合同条款的前后不一致性,建议加强合同的阳光透明化管理,对于进入招投标平台的项目,可以在招投标平台公示中标单位后增设合同公示,即把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最终签订的合同及补充予以平台公示,涉及保密内容,可以设置浏览权限最大限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对不进入招投标平台的项目,现行的建设主管部门监督大多采取合同备案的方式进行,对这部分项目建设主管部门监督过程中要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必须附有承诺书,从而保障合同版本的及时更新。

5、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

造价审计是建设工程中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与工程前期资金注入有非常大的关系,审计工作应随着工程同时进行,很多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根据之前的预算进行,比如说设计工作,常常施工前进行设计变更,所以造价审计工作必须实施全程跟踪监督审计,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签证。审计人员必须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把好关,公开、公正、公平的实行招投标,保证其过程的合规性,使得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6、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审计约束机制

为了保证高校基建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质量,首先就要根据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及施工实况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审计约束机制,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其次还要将投标经济责任制、总承包经济责任制、重建过程中的责任制以及项目建设资本责任制等多项制度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若发现弄虚作假或者有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应及时加以制止,以免影响高校基建工程施工整体质量。

7、做好竣工阶段的造价审计

在竣工阶段,要根据竣工图、隐蔽签证、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审核,竣工结算要深入施工现场,掌握施工的具体情况,全面加强现场施工的审计工作,并掌握材料、人工等各项费用的动态价格,提高审计的准确性。此外,还要执行工程结算审计制度,工程尾款会签制度,全面加强竣工结算造价控制,实现对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总之,建设工程是中、招标单位进行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内部审计是招标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玲玲.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商业会计,2012 (10).

[2] 王天雪.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工程造价审计管理[J].中国经贸,2009,14(18).

[3] 姜东模. 基于信息化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流程及关键工作[J].商业会计,2010(5).

第8篇:固定资产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一)审计意识淡薄,审计力量不足公安消防部队长期以来存在“重训练轻管理”的思想,重视对消防官兵的体能训练、应急演练等,而对于内部管理则置之不理。一些消防部队缺乏专门的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审计编制长期未予落实,审计力量严重不足。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理念同消防部队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要求相距甚远,不利于我国消防事业的快速发展。此外,不少消防部队领导对于审计的认识还停留在会计和财务审计的层次,以为审计就是查查账,对审计的管理作用缺乏必要的认识。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审计就是搞人,在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推进。

(二)审计活动不科学,缺乏规划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需要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检查通过审计行为实现一定的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审计活动提前进行科学的目标规划,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然而,当前一些公安消防部队在审计调查上存在敷衍了事、推诿塞责的心态,年初没有依据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制订科学有效的审计目标和计划,纯粹是应付上级检查需要,导致审计活动缺乏指导和规范,没有目的性。而且,随着信息化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审计信息化已经成为未来审计发展的一大趋势。然而,当前我国消防部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仍相对滞后,一些地方消防部队还以人工查账为主要审计手段,计算机审计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此外,审计方法的单一也是审计活动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三)审计范围过于狭窄经济活动是互相联系的,并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因此,在对经济活动的审计过程中也应加强对审计对象的全面覆盖,以保证能够全面、及时地追踪和监控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状况。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消防部队并没有将内部各单位都纳入审计体系覆盖范围之内,导致审计调查所得到的信息碎片化,成为难以研判的孤证,不利于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此外,消防部队过分强调事后审计,而忽视了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也使得审计往往成为马后炮,难以体现避险功能。再加之现阶段消防部队开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因为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审计什么、评价什么的问题,实务工作中一直存在争议,理论上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规避争议和风险的保全之策就是去重就轻,形成了目前较为普遍的财务收支式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常规审计雷同。

(四)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发展要求审计是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种,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当前消防部队越来越多地参与地方公共管理事务,其所涉足的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审计的内容和所涉及的领域也更为多元化。传统的单一的财务专业知识结构已经难以胜任当前复杂的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对基建、装备、工程管理等都具备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否则,缺乏相应的认识或经验,审计人员很难通过账目发现其中的问题,指出存在的管理漏洞。目前消防部队存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化、后续教育跟不上等问题,严重桎梏了审计队伍的发展和建设,影响了部队审计工作的进展。

二、完善消防部队审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型审计和管理审计转变公安消防部队应提高对审计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充分认识加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支持和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消防部队审计工作的发展建设上,应取得党委的支持和重视。各级消防部队应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开展审计工作所必需的人员编制、办公设备及相关硬件设施等。无法建立独立审计部门的,也应尽快指定专兼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应实行单位首长负责制。总队以上可以设置总审计师,负责对全队的审计和指导工作。同时,在审计意识上,应加快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型审计和管理审计的转变,并树立起风险导向型的审计理念。

(二)丰富审计手段和方法,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消防部队应根据部队的建设任务和财务管理目标,科学制订审计工作计划,确立审计项目。审计部门在开展相关审计调查活动之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审计调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审计方法上,应确立普通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定期审计与抽查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检查力度。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专项审计,如固定资产审计、基建审计、后勤管理审计、采购审计等提高审计活动的针对性。同时,消防部门应建立起审计报告和问询机制,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由上级部门组织研讨会商量解决的办法,尽快消除隐患。同时,消防部门还应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同一些软件企业合作,开发设计出能够满足部队审计需求的软件,加快内部信息资源的采集、传递和共享过程,提高审计效率。

(三)拓宽审计活动调查范围,建立全过程跟踪审计公安消防部队应扩大审计调查活动的覆盖面,将单位内部的所有管理对象、所有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审计管理的监督范围之内,建立起全面的审计监督覆盖体系。消防部队应在内部加强审计宣传教育,并积极推广审计在各部门的开展和应用,提高各部门对审计工作的配合和支持程度。同时,在建立全面审计体系的过程中,要由过去事后审计的理念逐步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以事前预防为主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理念,加强源头防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强项目前期的审计监督,如建设程序履行情况审计、工程概算审计、征地拆迁审计、工程量清单审计等,及时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决策调整和纠偏,避免出现大的投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