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监管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金融市场监管;法律保障;监管模式
一、我国金融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经济全球化带来较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我国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不同金融部门之间的业务合作类型越来越多,如平安集团投资了保险、证券、银行业等。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均负有金融监管职责,这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一行三会”的监督体系极易造成各监管部门面对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不仅会延误对策的制定与实施,甚至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与经济体系造成影响。
(二)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大
量涌现的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在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同时也对我国金融监管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难度。针对此现状,各级地方政府均给予了本区域银行一定的政策保护,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使得监管部门无法真正履行监管职责,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动用公共资金对出现问题银行进行注资。
(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近些年,我国金融创新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市场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较为复杂的金融风险,而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根本无法及时应对金融市场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法律制度中较为模糊或没有详细说明的地方为金融市场参与者“钻空子”、“打球”等行为提供了便利,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受到严重影响,我国金融业的长远发展被扼制。
(四)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严重缺乏
经过政府行政监管、金融监管的有益探索,我国分业监管已渐趋规范化与专业化,金融监管的体系框架已初步具备,但由于激励机制的缺乏,不少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高,有些甚至脱离了监管行业,监管部门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内部竞争氛围与监管效率也较差。有效约束机制的缺乏则造成和监管缺失现象层出不穷。在现行监管约束机制中,因个人过失而造成我国金融市场损失的监管人员仅仅会受到监管机构内部的行政处罚,并不会追究其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有效的金融市场监管自然难以得到实现。
(五)监管技术落后
近些年,我国对金融市场监管愈加重视,金融监管正由重视合规性转向合规性、风险性并重,金融市场监管方式正由市场准入监管转向市场准入、运营及市场退出全程监管,由现场检查转向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管理。在此背景下,我国非现场管理的现代化监管网络系统逐步建立起来。然而仍处于起步阶段的运营监管和非现场管理无法承担起金融市场监管的重任,使用最多的监管强制措施———罚款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较为落后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监管技术难以跟上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监管不力情况时有发生。
二、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金融市场监管模式,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
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理念逐步从分业、分机构监管转向跨业、跨机构监管,这为我国转变金融市场监管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我们可通过建立单独的机构来增强“一行三会”之间的协调性,一旦金融市场出现突发事件,“一行三会”管理阶层需迅速进行协调,在统一思想和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此外,各监管机构之间需加强交流与沟通,对此可定期选调本机构的监管人员前往其他监管机构学习交流,对其他监管机构日常的工作流程、监管目标加以了解。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金融市场监管工作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我们需在坚持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制定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行政法规、规章,尤其需填补出在城乡信用合作社、农村基金会、邮政储蓄和企业债券等领域的法律空白,市场退出和风险监管在法律中的地位需得到突出。
(三)加快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针对目前监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监管机构内部人才流失、监管缺失等现象,政府部门需督促监管机构及时改变单一的晋升激励机制,对能力突出、表现优异的监管人员实施物质和精神并重的奖励方式,同时还需建立健全有效的惩罚制度,依法对监管不力甚或的人员实施惩罚,推动监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四)提高监管人员综合素质
解决我国金融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关键在于提升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即其专业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对此,我们需严格筛选监管人员,定期组织监管人员学习监管理论、基础技能、风险分析和创新业务等,为监管机构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监管骨干。此外,我们还需选调本机构监管人员至其他监管机构进行学习与交流,以进一步丰富监管人员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对于监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监管机构可定期组织思想道德讲堂,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监管机构还需定期开展监管人员综合素质考核,依据考核成绩提拔奖励能力突出的监管人员,并严格要求考核不合格的监管人员继续加强学习,仍不能合格的则给予恰当的处分。
三、结束语
2016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一年,金融市场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我国目前在金融市场监管过程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监管机构除需加强自身管理外,还需加强同其他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性,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监管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迎霜.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程———基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视角的叙述[J].南京社会科学,2011,04:16-22.
[2]黄韬.我国金融市场从“机构监管”到“功能监管”的法律路径———以金融理财产品监管规则的改进为中心[J].法学,2011,07:105-119.
关键词:资本市场;监管;成效;体制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3-0071-02
1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分析
中国现行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分业监管。中国金融体系分别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但在资本市场上就是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中央和地方各管―块,不同品种证券的市场管理者不同。甚至一种证券的―二级市场之间就有不同的管理者。主要表现是:证监会是中央主管机构,地级人民银行在市场监管上颇有影响,财政部、中央银行介入市场管理,地方政府在交易场所的管理上拥有很大的权利。
自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就伴随着始终。但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危机四起,从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异常波动,到现在上市公司频频发生造假事件,这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不到位,市场运行效率不高,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法律框架不完善,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将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发展。
1.1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机构
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可以说是集中型监管体制,在分业集中监管的基础上,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实行适度的统一监管。
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证监会作为对证券业和证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执行机构,监督检查所归口管理部门。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证券机构的审批,这意味着对于证券中介机构的监管权限在两个部门被分割开来。
在1992年以后,人民银行不再是证券市场的主管机关,但它仍然负责审批金融机构。这意味着证券机构在审批和经营管理上受人民银行和证监会的双重领导。中国人民银行还负责管理债券交易、投资基金。
财政部负责国债的发行以及归口管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
在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体制中,地方政府在本地区证券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上海、深圳市政府和证监会一起管理沪、深证券交易所。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公司上市、股票交易流程上都有可能影响其正常操作。
1.2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成效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成效的分析,即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所投入的成本与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结果的分析,可以从我国资本市场效率与监管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监管能否有效纠正市场失灵,充分保证市场效率,关键在于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而完善的监管制度是资本市场监管的基础和效率的保障。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特别是监管制度的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与监管失效的同时存在,成为转轨过程中资本市场监管的基本现状,对资本市场效率分析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根据市场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的范围不同,把市场划分为弱型效率市场、半强型效率市场、强型效率市场。经济学界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成效分析主要按照上述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一般研究主要是对弱型效率市场、半强型效率市场进行研究。以往对我国资本市场弱型有效市场的实证检验有,俞乔(1994)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股价变动的随机假设进行检验。他利用上海、深圳的交易所自成立到1994年4月底的各自综合股价指数的观察值,通过对误差项序列相关检验、游程检验和非参量性检验,排除了上海和深圳股价变动是“随机游走”的可能性,得出了上海、深圳两地股市非有效性结论[1]。
半强型有效市场检验的有:杨朝军等(1997)选取上海股市1993―1995年间100家上市公司的送配方案公告为样本,对各家公司股价在公告前后的变化进行详细地分析,以检验市场对送配信息的反应。结果表明,上海股市已经能够较快地反映送配信息,说明中国股市一定程度上已能迅速反映某些公开信息,但并不能就此判定上海股市已达到半强式效率市场,而笔者在对2005―2006年度股票指数进行实证分析也得出我国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效率市场的结论。
2 我国现行资本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建设不完善,证监会效能不足
在中国资本市场管理体系中,除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以外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的人员编制不足和缺少足够权威,导致削弱实际监管效果。很显然,在证监会和地方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着重复监管的现象,而监管职责在证监会和人行之间的分割,又导致某些监管领域落入夹缝之中。而对于市场的某些部分,尤其是针对证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事实上缺少监管。
2.1.1 证券监管机构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不足
证监会在名义上是主管机关,但在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只是附属机构,只能起协调作用,监督的权利和效力无法充分发挥。
现阶段市场已形成了以股票、债券为主的企业债券、基金、可转化债券同时发展的直接融资工具体系。而从目前的监管机构分工来看,中国证监会主要监管股票、基金、可转化债券;财政部主管国债的发行、兑付;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企业债券的发行。证券主管部门存在着多头化,易产生整体监管方面的矛盾和摩擦,不利于提高整体监管效率和证券各品种之间的协调配套发展。
2.1.2 证监会地方办事机构行政能力的独立性受到制约
本地政府在本地区证券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证监会派出机构,与地方政府有很深渊源,受地方政府干预的可能性很大。证券市场运行中屡屡发生重大事件,暴露出了我国证券监管系统上的漏洞和某些功能上的不足,中国证监会的权限常常受到比其行政上更高一级的地方首长的干预,其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
2.1.3 证监会权力制约不能有效辐射其全部管辖范围
证监会权威性的不足与监管权力分散性是相联系的,监管权力从横向看分布于证监会、银监会、财政部和国资委等机构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政策法规、管理措施及政策目标亦有冲突之处,居高不下的协调成本大大降低了监督管理的效率。从纵向看分布中央和地方之间,多家平行机构从不同侧面,各个地方从不同范围(地域)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管,造成利益的冲突、责任的推卸、监管的盲点和监管力度的不平衡,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统一性,造成某些领域事实上的无人监管。
2.2 资本市场监管理论创新不够,市场管理者不能有效进行理论建设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理论研究主要还是局限在对资本市场现行问题的补救上。由于市场发展太快,政府监管部门忙于应付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中坚作用,证券市场的基本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对资本市场结构、运行问题缺乏理论研究,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为了解决一些短期内凸现的紧急问题,往往采取不顾长远的急救方法,虽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是却为今后的监管工作带来了隐患,参考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看到几乎所有国家的证券监管机构都有一个明确的行动宗旨和一系列行动细则组成的纲领性监管框架,这种框架是其监管部门长期行动的准则。在缺乏长远规划的情况下,监管上被动地长期处于救火状态就是难免的。
2.3 资本市场自律性监管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市场自律性监管机制功能
我国目前的自律组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沪深两地交易所自律组织;二是证券业协会。两个层次在行业自律中都存在问题,首先是两地交易所存在明显的地方利益,其对市场交易的监管受到所在地政府的干预,因而难以真正贯彻公平、公正的指导原则。其次是中国证券业协会作为一家行业性质的民间协会不能发挥自律作用,这与目前证券市场多头管理格局有关。因此,证券市场发展至今,监管与自律仍然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
2.4 资本市场监管法制建设不健全,市场主体法律意识不强
国家对于上市公司退市问题存在法律盲点,难以准确把握执法尺度。并且退市标准不统一,尺度难把握。对于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主体不够明确。由于现行法律对地方人大如何监督中央驻各地的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规定,省人大及人大财经委难以对驻各证管办实施监督。实际上,《证券法》等于没有明确对证券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以及应该由谁来监管。
3 启示及对策
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如何有效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能、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3.1 构建资本市场监管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发现有关宏观经济指标的异常反映并及时进行调控,是可以防范或避免金融危机发生的。这里的关键是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灵敏的资本市场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3.2 强化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稳定一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强化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关键在于健全信息披露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资本市场会计审计制度落实,规范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以此来消除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加强对企业所募集资金使用和投向的监督。
3.3 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是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的一个重要步骤,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直接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作用机制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广大投资者、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切身关系的一件大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我国资本市场向国际市场靠拢,迎接WTO挑战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区县级文化市场 监管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市场蓬勃发展,区县一级文化市场这几年极大的丰富起来。到目前为止,已形成包括歌舞娱乐市场、演出市场、网络文化市场、音像市场以及新兴文化娱乐顶目在内的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这些文化经营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区县也逐渐涂染了现代城市色彩;另一方面诸如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及通宵营业、歌舞演出市场出现、电子游戏室不时出现利用赌博机赌博及公共娱乐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并且已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而区县一级文化市场管理手段又渐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抓好区县一级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净化和繁荣文化市场,对于基层文化市场管理者来说,值得深思。
1.存在问题
1.1文化市场监管队伍力量依然不强
一是人员编制不足。管理部门由于受人员的限制,远远不能适应区域宽、任务重的现实情况。突击式、点对点式的检查很难形成较大的监管态势,且检查的周期长,无法对全部市场实施全面、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特别是乡镇文化市场监管;
二是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市场的管理手段也须不断的改进提高,故要求监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但目前的状况显然未达到这样的标准;
三是文化市场管理专项经费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如:“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专项经费等;
四是市场监管硬件设施的配置也未得到保障,如证据采集及保存所需的声、像设备。
1.2网吧市场监管难度仍然较大
一是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近几年来,虽然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加大了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查处力度,但由于网吧经营者投入大,计算机更新换代快,同行间竞相压价,市场竞争激烈、营业时间受限,电脑和宽带网络的普及、家庭上网费用降低,很多网民开始在家庭上网,网吧经营已进入高投入、高折旧、低利润时期,为争抢顾客,提高电脑使用率,尽快赚回成本获取利润,部分经营业主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不一定会被及时查处,与执法人员打游击,钻执法空子,出现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等违规现象;
二是“变相网吧”有蔓延趋势。近年来,变相从事网吧经营的“电子阅览室”、“电子竞技俱乐部”、“网游工作室”等在逐年增多,由于合法网吧的管理查处力度不断加强,网吧的行政许可又受到了严格控制,在乡镇、或城乡结合部、居民楼频频出现了“黑网吧”,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压力和难题;
三是实名制上网制未得到根本落实。从坚持多年采取的原始记录方式进行实名上网登记和公安要求的身份证刷卡上网情况看,两者均起一定作用,但执行情况仍不理想。
1.3对非法出版物的处罚困难重重
一是出版物市场相对比较乱。盗版、高标价低折扣、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仍有很大市场。
二是目前行政处罚标准的执行困难。在行政处罚中,根据《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的规定,对违规经营单位予以行政处罚。但这一标准对于县级多以小本经营的出租店、零售点、放映单位,罚款额度上下活动空间过大,不利于实际操作,再加上非法出版物鉴定难,程序多,行政处罚无法按额处罚。
三是游商、摊贩屡禁不止,无任何证照的游商、摊贩多出现在城乡结合部以及乡镇集贸市场等,不仅向路人兜售非法、盗版出版物或音像制品,甚至兜售音像制品,由于地处偏远,管理部门鞭长莫及,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
1.4演出市场有待规范
一是一些小型民间演出团体、草台班子,从事非法演出活动,表演不健康的文艺节目,有碍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一些歌舞厅无证经营,在没有经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门营业。
三是少数歌舞娱乐场所内存在黄、赌、毒现象,给地方治安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2.对策及建议
2.1抓好队伍建设,确保队伍稳定
文化市场的管理具体落实是由文化稽查队伍来完成的。文化稽查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目前,区县一级文化稽查队伍普遍存在人员不足、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充实稽查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稽查工作制度、从严治队是管理好文化市场的前提和基础。
2.2加大打击力度,以管理促繁荣
繁荣是目的,管理是手段,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就根本达不到繁荣的目的。对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必须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作为已任。对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条文,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毫不手软。否则,一旦执法不严,就会影响整个市场的经营,最终影响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在执法过程中,作为县级文化市场的执法人员存在“熟人多、情面关不好过”的问题,这就要求执法人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自已的角色位置,坚决杜绝人情处罚,徇私枉法的现象出现,只有这样,管理才能出效率,管理才能达到促繁荣的目的。
2.3抓好日常监管,增强行业自律
首先,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要加强对文化市场违规行为的查处,执行好量化处罚规则,行政处罚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其次,要加强对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制培训,引导他们守法经营,实行行业自律,并互相监督,维护自身利益,确保市场规范。
第三,充分发挥好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的作用。除此以外,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2.4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文化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许多问题并不是文化行政部门能独立解决。因此,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之间能形成合力,努力造就一个齐抓共管而又管理有序有良好局面,也是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文化市场主管部门的文化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多通报、多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5抓好机制建设,注重经费保障
逐渐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本地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强化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配齐适应工作需要的软硬件设施,通过软、硬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及办事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镖.也谈文化市场管理——福州市文化市场问题分析[J].大众文艺,2011,(10):274
[2]在乎山水之间——吴雪《墨舞雪飞》书法作品展在滁州举行[J].书画艺术, 2011,(01):80
[3]浙江扎实推进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J].今日农药,2011,(01):19
【关键词】水路运输 运输市场 市场监管
水路运输作为我国整体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内、国际的交通运输工作发挥了关键的战略意义。如今,伴随世界经济进入到了全新的二十一世纪,我国水路运输市场的整体发展也需要在一个良好和规范的环境中全面成长。那么针对水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工作便是重中之重,其能够从多元化监管手段的运用、高科技监管技术的应用以及合理的监管人员配置,来从各个角度实现水路运输市场的全面监管,以此在更为合理、妥善与智能的状态下推动水路运输市场的高效化发展。
1 水路运输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针对水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适用的法律条文仍旧以传统规定为主,已施行多年,与当下快速发展的水路运输市场来说存在很多不适应性,急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在水路运输市场的监管方法与监管制度上仍旧比较滞后,展现出来的计划经济思想仍就较多,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良好发展;并且,关于水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也较为疲软,伴随各个港口的船舶数量、货运量都大幅度增加,然而相应的监管机构设置与总体监管人员的配置却无法满足监管需求,导致对水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工作不尽完善,监管工作显得力不从心[1]。
2 水路运输市场监管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
2.1 完善多元化、全面化的监管制度体系
第一,行政许可制度。行政许可制度是针对国内各大港口关于船舶、经营人员以及运输服务等多个项目实行的准予管理制度,为了对水路运输市场实行更为全面和有效的监管,需要大力完善关于水路运输市场的行政许可制度,对准予进入的各个主体进行严格的许可审核,相应主体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二,信用制度。信用制度是管理水路运输市场中关于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以及信用披露等形式的管理体系,其在水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性与管理监督力度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适用的信用制度,积极开展信用管理,并对各项水路运输经营者与运输者进行良好的信用培植与评价,以此来为监管工作奠定良好的保证[2]。
第三,风险预警制度。为了有效规避和预见水路运输市场产生的风险,通过构建完善、全面的风险预警制度,来为水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工作发挥预见性的功能。在风险预警制度的构建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风险预警标准、风险预警检查程序、风险预警机制启动。
第四,定期检验与审核制度。为了更好的对水路运输市场中的主体进行实时性的监管,要定期对各项经营主体、运输人员等进行检验与审核,比如经营资质、安全生产情况以及航运费等方面[3]。
2.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水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工作中
为了更加高效且科学的对水路运输市场实行有效化监管,需要在高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水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工作中,从而来实现监管工作的智能化、集约化与现代化发展。首先,将具体船舶定位系统应用在监管活动中,能够动态掌握水路运输途中每个船只的运输情况,并能够及时、准确地建立联系;其次,在港船舶监控系统,其指的是对每个在港口进行作业状态下的船舶进行动态管理与监控,以便于全面掌握在港装货、运输、卸货的作业情况;最后,水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该项技术的功能是将整体水路运输市场的相关信息在线传输给系统中心,监管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市场每个环节的具体信息,以便于更为便利的提供技术保障、技术管理与技术支持[4]。
2.3 合理规划水路运输市场监管人员配置与机构设置
针对水路运输市场内部的监管机构设置与总体监管人员的配置无法满足监管需求,从导致对水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工作不完善的情况,应该合理规划市场内部的监管机构设置与具体人员配置的情况。将监管机构按级别设置,比如支队、大队、分队等,形成等级分明、职能递进的监管机构,以便于更为充分的发挥监管效用。同时在人员配置方面要注重人员的监管范围与监管工作量,要按照水路运输作业量考虑具体的人员配置情况,做到“对号入座”。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路运输不仅是我国大力开发的经济建设项目,更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区域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作用。在水路运输市场的整体发展与规划工作中,关于水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工作便是重中之重,良好的水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能够促进整体水路运输行业的良性协调循环,并在市场内部中保持一个合理且稳定的运作规律。本文通过以上指出目前我国水路运输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立足于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此来保障我国水路运输市场的整体发展也需要在一个良好和规范的环境中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雯,王妮妮.浅析水路运输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及碳排放交易的行业基础及面临的问题[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08:58-61.
[2]黄云头,陈豪.“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的实施对我国航运业的考验及对策[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79-83.
关键词:金融市场;监管现状;问题分析;监管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各种生产、交易、消费等活动,还是劳动力和技术的流通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协调。因此,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金融市场的监管及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文中笔者就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现状及问题
1.缺乏明确的监管目标,监管范围较窄
现阶段,我国金融监管在风险监管的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仍仅限于存贷款、信用卡和结算等业务,监管范围过窄,不能涵盖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很多领域中缺乏监管,如社会集资、彩票市场、社会养老和失业保险等,极大的限制了监管作用的发挥;金融体系不够健全、稳定,使得监管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监管部门将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于机构和业务的审批,而对于金融机构的运营监管不够重视,作用有限,极大地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2.缺乏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协调性较差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尚未形成健全的监管体系,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金融效率最优化。我国银监会作为政府机构,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业务操作等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受到政府甚至财政部门的牵制,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则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约,监管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我国的各金融监管机构分管不同行业,工作不够协调统一,而且缺乏严格的职权定位,导致监管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极大地降低了监管效率。
3.缺乏科学的监管方式和措施,监管力度较弱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以外部监管机制为主,而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导致监管部门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较差;各种社会监管部门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较少。而且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制度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制度,金融监管政策和措施以计划和行政命令等经济处罚的方式进行,缺乏具体的规范,很难实现监管工作责任的全面落实,导致监管过程中无法可依,执法困难,缺乏普遍约束力,进而出现随意执法等现象。与此同时,很多监管机构不能发挥应用的作用,导致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4.监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专业人员素质呈现出普遍偏低的问题,而且各种专业人员的稀缺导致金融监管的能力偏低。对于金融监管人员的选配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使得金融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往往是由领导的评价和意见决定的;此外,行政化管理现象较为严重,使得监管工作十分局限,不能全面考察到监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难以选拔出优秀的监管人员。加之对于监管人员的培训缺乏健全的体系,不能实现监管人员能力的持续提高。
5.金融监管模式陈旧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由于政府过多干预而使得监管模式僵硬化,使得监管体系缺乏活力,无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而且在金融监管过程中,缺乏科学明确的监管理念,使得监管制度过于陈旧,很难实现监管创新。
二、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策略分析
1.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实施动态、系统的金融监管,并制定一系列金融创新的鼓励政策,提高金融市场的监管水平。建立央行金融监管为主,基层人民银行监管为辅的机制,树立以市场、效益、持续、系统监管为主的监管意识,以不断改进金融监管责任制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业务营运、市场准入、退出等多环节严格控制,实现金融市场的全方位、有效的监管。
2.健全金融监管法制体系。对现有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规范进行改进和完善,合理确定监管内容和范围,使得金融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实现金融监管有法可依。对于已经付诸实施的金融监管相关法规,要促进各种可行性细则的制定,提高执法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应该充分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法律体系。
3.加强监管人员的培训,促进监管创新。首先要加强会计金融监管人员的资格管理,切实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对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要进行严格的约束,避免或随意执法等现象,树立监管机构秉公办事、公正廉洁的监管作风。其次,要不断加强现有监管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对其知识结构进行优化,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金融监管需求前提下,要不断促进监管体制的创新,不断运用科学的监管措施和模式,使金融监管工作质量和效率最优化。
4.加强金融监管协作,推动监管国际化。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扩展和进步,在国际市场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国际监管协作,共同防范金融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不断加强各种国际金融相关知识、法律、标准、规范及理论的研究,促进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模式和经验,促进我国金融监管的进步。
三、结束语
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机构运行稳定的前提,能够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有效化和公平化,确保金融活动各方的利益。目前虽然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我们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全面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质量,落实监管责任,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新江.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金融监管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
[2]牛永涛.改革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03).
关键词:我国股市;监管体系;问题;建议
一、我国股市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股市近年来发展迅猛、成绩斐然,但在股市监管方面尚有不少需要改进、完善的问题。
(一)行政管制过多,自律监管不足
我国证监会的监管手段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味道。事无巨细,干预事务过多。但实际的监管效果并不理想。自律监管是行政监管的有效补充,由于我国股市从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而且我国的管理机制造成整个行业的自律组织均在我国证监会的控制之下,自律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的只是我国证监会的传声筒的作用,而没有真正成为行业自律的主体。自律机制不足且缺乏权威性导致市场参与方过于依赖监管机构的管制,无法产生内生性的规范意识,既不利于参与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也牵扯了监管机构的精力。
(二)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处罚违规行为力度弱
我国目前与股市关系比较密切的法律法规主要是《证券法》、《公司法》及相关行业法和部门立法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些法律条文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甚至互相矛盾,因此,及时对过时、冲突的法律条文进行修订十分必要。
随着有关证券的法规体系逐渐健全,关于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也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但目前的法律规定对于此类行为的惩治力度较低,难以达到预期的惩戒效果。过低的违法成本,难免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屡打不绝。
(三)信息披露监督机制有待改进
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之一,对于维护市场健康稳定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证监会指定的信息途径主要是其指定的报纸、杂志和网站,但随着媒体、通信的不断发展及融合,新的信息渠道还会不断出现,监管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适应这种变化趋势。
(四)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股市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各类市场参与方的违规行为使投资者受到了很多不应有的损失。由于目前投资者维权仅限于由于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对于其它违法违规行为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则追讨无门。
(五)淘汰机制不够健全
股市的市场管理方(证监会)有责任保证商品(股票)的质量,对于那些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商品和经营者应该坚决淘汰。但现实状况是,我国股市至今仍是易进难出、易上难下。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标准目前刚刚由此前的单一业绩标准扩展到多重标准,这有利于市场形成优胜劣汰、良性循环的机制。但从前期证券交易所对于暂停上市公司恢复上市的审核结果来看,该项变化对我国股市的淘汰机制变化的影响尚不明显。
二、我国股市监管的对策及建议
股市监管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维护体系安全稳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相互促进。针对我国股市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初步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监管思路,强化行业自律
金融创新的本质是规避监管,创新业务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场风险这就对监管机构监管手段的优化丰富、防范化解市场系统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股市目前这种统管的监管模式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改革从根本上为金融创新创造空间。
对于自律组织来说,监管机构在现行框架内对自律机构进行充分授权,减少干预,明确其职责权限,在此范围内切实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维护股市秩序的有力助手,而不仅仅是一个披着自律外衣的行政管理者。
(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
法律法规是股市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股市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以《证券法》和《公司法》为基础,以行政法规、政府规章为补充的法律体系。
但是,由于制订法律法规时考虑的情形及当时的实际状况和现在的状况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借鉴资本市场成熟地区的经验,彻底改变现在这种重行政处分轻法律惩戒的局面,加大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者的民事、刑事成本,达到震慑市场行为,减少违法违规,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
(三)加强信息披露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笔者认为应当考虑如下改变:一是及时调整监管思路,从目前针对传统的、易管制的传统媒体的管理转变为适应当前迅猛发展的无门槛的泛媒体时代的监管;二是持续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对董事、监事、高管等进行专项培训考核,订立专项制度,强化相关人员的信息披露合规意识。
通过实施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证监会逐步从准入性监管向过程透明度监管的转变的过程,促使证监会从目前繁琐的行政监管中脱身出来,并由现在的“重管理轻监督”向“重监督轻管理”转变,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以规范化的信息披露为基础的良好的市场秩序,实现股市的良性发展。
(四)切实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
目前投资者维权存在较多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制度建设的落后,另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执法部门的轻视怠慢。因此除了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还需要监管部门能够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当然,保护投资者权益并不意味着对投资者做出某种优惠性的制度安排,而是在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要实现投资者权益的有效保护,应通过司法手段和行政手段、舆论手段三管齐下。
司法手段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应该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面对发展中的市场不断涌现的新的法律空白及时通过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加以补充;二是扩展民事赔偿案件受理范围,改变目前仅受理投资者因虚假陈述遭受损失而提起的民事诉讼的局面;三是改变目前的诉讼制度,可以考虑借鉴集体诉讼制度。
行政手段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对于漏报、瞒报、错报视情节给予严格处分;二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重组、关联交易等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的经营行为的监督,发现可能侵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及时阻止;三是发挥稽查局、稽查总队的职能优势,与公安部、审计署等舆论手段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对于采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公开报道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应;二是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等部门设置舆情监督员,对于媒体报道进行有效关注并将有关线索提供给稽查部门,以便查处。
(五)完善退市淘汰制度,建立良性发展机制
目前,沪深证券交易所新的《退市办法》已经实施,新办法对于退市标准的规定相比以前《退市办法》的单一标准已经有了重大改进,但仍然有部分条款实践性不足,规定尺度与目前实践状况脱节。
完善退出机制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保证上市公司总体质量、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只有有了高素质的上市公司队伍,才能有利于我国股市整体质量提升、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我国股市监管体系能否及时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将对我国股市的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本文仅对目前股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和设想,希望能对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一点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市场;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各种公共事业不断的完善,对于现代化设备以及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推进改革发展的进程,各地都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无形中对于有形建筑市场是一个难得的契机,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有形建筑市场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服务设施的投入,建立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建设工程交易场地,为政府依法监管建设工程交易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也使建筑市场的发展越来越规范化,对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良好的监督和保障,然而随着建筑市场发展的深入,有形建筑市场的问题也日益凸现,成为制约其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反思症结,突破瓶颈,在持续改进中实现有形建筑市场的健全、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一、有形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
1.存在不合法不规范的交易行为。首先表现在业主方面,暗箱操作,明招暗定。其次在投标人方面。有部分投标人没有对市场规律进行充分认识,还是想通过找关系,跑业主,搞跟踪来获得施工任务。再者是有机构方面。所从事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以自律标准行事,迁就业主不正当要求,与业主串通一气,并精心设计方案使意中人中标成为可能性。
2.存在各种规避招标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一些工程项目的业主和主管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化整为零或者分段实施,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工程规模标准。
3.存在着欺瞒、不诚信的行为。在任何交易中,买方都是希望买到也应该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不希望不应该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但是,有形建筑市场内存在一些不具备施工设备、技术管理的投标人,他们不具备招标要求的施工资质,而是挂靠于某一些高资质的施工单位名下承揽工程,从事施工作业,还有的施工企业中标后将部分工程转包给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施工队伍施工。这些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使得招标人花钱买了一个假冒伪劣商品,是欺瞒、不诚信行为。
二、有形建筑市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有形建筑市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机构性质模糊不清。目前《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国家其他相关法规中未对有形建筑市场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界定,对未进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的工程及相关服务缺乏有效地制约手段,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等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2.市场诚信基础薄弱。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信用的缺失不仅扰乱了有形建筑市场的经济秩序,也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并且阻碍了市场化进程。建立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工程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3.新的形势下,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督体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当前处于建设高峰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很快,建筑规模大,建筑企业多,从业人员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筑市场的主要特点。在这种形势下,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体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的几点对策
1.强化有形建筑市场的服务功能。在保障现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交易规范运行的基础上,扩大有形建筑市场业务领域和覆盖面。积极研究和探索有形建筑市场与政府采购中心的关系。有形建筑市场的服务功能和作用与政府采购中心相似,要研究成为一个工程方面的政府采购中心的可行性。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的资金监管,全方位地拓展服务功能。
2.强化建筑市场监管,增强市场震慑效果,消除建筑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一是要认真查处项目法人;二是查处和消除勘察、设计、施工、招标、监理、造价咨询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未取得相应资质证书而从事工程业务活动,或越级、超范围承接业务。三是查处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中原则性不强、把关不严,越权审批或不按规定标准审批。
3.改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法律制度环境。法律和信用是维系建筑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尽管信用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系交易秩序的机制,但是,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必须在信用机制之外,依靠法律机制,将一切经济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维护和培养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
4.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有形建筑市场要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局域网、公众网建设。我认为在这方面有两大任务:一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存贮和招标投标、政策法规、材料设备价格、技术和人才、工程分包等方面的信息。第二大任务是要成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行电子政务的一个平台。
5.加强评标过程和评标专家的管理。工程交易实行招标投标,评标是关键。必须加强评标过程和评标专家的管理。各地有形建筑市场要完善专家保密制度,严格专家的抽取程序,要加强对专家评标过程行为的监督,通过评标文档抽检、综合能力评估等方式评价专家的评标态度和质量;要建立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和清出机制,对评标不认真、不负责任、职业道德差的“专家”要报告有关主管部门严肃处理。
6.切实加强有形建筑市场自身规范性建设。各地有形建筑市场要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人员管理。有形建筑市场要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对其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和招标投标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任职。
三、结语
通过有形建筑市场这几年以来的运行实践,通过对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管理和建筑市场程序现状的分析,不难认识到国务院做出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有形建筑市场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全国一些地方有形建筑市场几年来的有效运转,从实践上表明了它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工程发包承包中信息不畅、工程交易透明度不高的问题,是使工程交易行为走上规范化、有序化的一个有效措施。明确了建立有形建筑市场对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平等竞争的建筑市场的现实意义。随着全国范围内有形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状况势必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形建筑市场必将揭开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刘尔烈,朱建元.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与投标[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2]杨清云.加强招标投标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J].建筑,2003.11
[3]葛萌. 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特性与意义的探讨 [J].中国建设信息, 2005.06
[4]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用问答[M].北京: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出版社,1999
[5]陈传德.施工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现阶段;解决方法正文:建筑工程质量
监督管理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韦陀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针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展开监督和检查工作,以便于能够对公众利益进行维护的行政执法行为。而在上文中提及到的工程质量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对过程进行控制,使得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能够在都受到控制的状态之下实现建设工程目标。建筑工程质量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点就是建筑拥有的使用功能是否能够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提出的要求;第二点是建筑工程具体构成结构的安全性是否能够满足设计以及相关规章制度提出的要求。其中,前者是目标,后者是管理的核心。
1.对建筑工程市场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企业当中,基本上都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都是知识停留在简单的企业主页建设和电子邮件沟通这个阶段之上,没有能够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形成明确的了解,针对信息化建设这个问题没有开展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这个层面之上,信息化的作用基本上也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假如信息化建设项目。在某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没有能够构建起来健全的绩效评估和考核体系,现存的体系当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员工做出的贡献和得到的利益是不相适应的,企业没有能够将员工贡献和业绩考核紧密的相互联系在一起,某些企业将所有的荣誉都赋予到了项目之上,将所有劳动成果都划归给项目部所有,使得职能管理部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激励,使得他们的工作热情大幅度降低,在项目管理考核这个层面上,考核结果兑现这个方面上的执行力是比较差的,当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会要求兑现的,而当企业亏损的时候,在责任这个问题上却是没有人来承担的。
建筑市场管理是比较混乱的。建筑市场主要包含的是监理、建设以及施工等方面的内容。但是针对建设单位中存在着的问题,建筑法以及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都是针对责任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的,但是还是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没有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出的要求办理施工许可证以及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应的手续,也没有委托监理,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行为不打单使得国家税费巨额流失,还是得一些工程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之下,为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另外,还有一些建设单位迫使监理单位、勘察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等用低价来竞标,然后在竞标成功之后要求施工企业垫付资金开始施工,或者长期的拖欠工程款,使得建筑市场中的秩序变得较为混蓝,使得施工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安全防护这个层面上,所以在建筑工程进行的过程,出现安全生产和防护设施不合格、不到位等问题的几率就比较高,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2.建筑工程市场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聘用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施工管理人员,工程建筑是一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项目,自然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提出的要求就更为严格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是能够从直接的层面上对工程进度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的。所以,施工单位应当定期针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以便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针对新进入到施工现场中的施工人员,是需要做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并且也应当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在其专业知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完备之后,才能够进入到施工现场中开展相应的工作。缩减工期的前提是对工程的整体性质量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需要依据施工图纸提出的要求开展施工工作,在施工组织设计当中需要明确的问题是关键工序和非关键工序,谁起到主导作用,谁是进行配合的,工序是如何交叉开展的,以便于能够将重点凸显出来;在能够对工程总体性质量和安全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的前提之下是可以施行三班倒的施工方法的。
3.结语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是较为稳定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人们就从各个层面之上对住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质量这两个问题研究逐渐的显得比较重要了,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人员是要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都做好的,以免在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出现各个层面的相关问题,从而就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总体性质量和安全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使得建筑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进而在建筑行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年生.对建筑工程市场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综合探讨[J].科技传播,2010,18:24+17.
[2]胡中伟,白艳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0:63-64.
关键词: 隧道;施工质量;现场管控
中图分类号: U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隧道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公路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为以下几点:①公路隧道施工是在原有结构中进行开挖,荷载在施工前就已经存在,对于隧道结构需要多大的承载力不能准确判定,因此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时所采取的支护结构的刚度、支护时间的长短、施工方法等都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②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绝大多数都有一定隐密性,只能够通过图纸对施工效果进行分析,不能直观的看出施工效果,这样就很难对工程施工质量做出直观的鉴定和评价,即便施工期间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仅通过外观的现象很难对出现问题的远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③公路隧道工程设计时的计算处在辅助位置,一般是以相类似的工程类比后进行设计,这使得很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着不可预见性,加之设计期间又采取动态设计,这给隧道工程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隧道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1、施工过程中采取的预报方法无法满足掌子面前方的地质状况的要求,我国现阶段隧道建设不断发展,隧道已经变得越来越长,深埋也变得越来越大。如果施工过程中无法对对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那么就会使隧道施工过程产生巨大的盲目性,施工过程中就会经常遭遇到无法预料的塌方、突水与突泥等地质灾害,从而增加了隧道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这种预报的不足和缺乏准确性为保证隧道质量增加了困难度。
2、开挖的方法和水平有限,是造成隧道施工质量又一严重问题。很多隧道施工单位在进行开挖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在开挖时加大了装药量,加大了开挖进尺,而施工单位本身的水平有限,直接造成了大量的超挖欠挖现象。
3、隧道工程开挖后就需要及时的支护,必须要符合设计要求的范围,这样有利于减小荷载,但是目前的隧道施工工程多采用锚喷支护,而采用的沙和水泥的质量较差,直接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够,各项指标都无法达到施工要求等。
4、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很多单位对二次衬砌模板台车都是进行自行设计,这些设计时没有严格的设计标准和依据。所以就会造成模板台车出现固定不牢,施工放样粗糙等问题,直接导致了衬砌侵限、隧道偏位过大、施工缝错台等问题的出现。
三、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监管的有效措施
1、隧道施工前期的工程的质量管控 在隧道施工前期工程主要是对地质进行勘查,这一步骤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隧道施工一定要加强地质专题的研究,根据勘查的实际情况进行隧道施工工作的准备。首先,要在隧道施工前进行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详细的施工方案制定。其次,要在隧道施工的前期勘查中保证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避免过大的误差产生。再次,施工前要做好洞内的测量工作,要保证施工中的各种仪器都能够良好的运转和正常运行。最后在隧道施工工程中要对施工进度进行洞内控制点设置,有效的对洞轴进行纠偏,从而保障隧道施工能够高质量的完成。
2、采用钻爆法及综合机械化掘进
2.1钻爆法掘进
目前岩巷掘进中钻爆法占有较大比重,其主要优点是作业准备快,对岩石适应性强,移动灵活,对技术故障和遇到地质断层较容易处理,而且工效高、成本低。近年来钻爆法在施工机械设备与施工技术方面均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尤其是美国、德国、瑞典、南非等国家发展很快。以瑞典、美国为例,可达到工效30 m /3_班以上。但仍存在其平均掘进速度较低,难以组织多工序交叉作业,各工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爆破时常产生超爆,有炮烟危害等缺点。凿岩爆破是钻爆法掘进的主要工序,所用时间占总循环的30% ~50% 。在岩巷中传统的凿岩方法是使用气腿式轻型凿岩机,在岩石强度较低的条件下也可使用电钻凿岩。气腿式轻型凿岩机移动灵活、便于操作,每台凿岩机占地面积小,可多台钻机同时钻眼,并且可以钻装平行作业。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气腿式轻型凿岩机仍然存在劳动强度大、打眼速度和深度受限制等缺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的液压凿岩机,以其诸多的优点受到普遍欢迎,主要优点为:① 钻眼速度快、效率高,一般在中硬岩中钻速可以达到1.5—2.0m/rain,冲击效率可达45% ~55% ,能量利用率为30% ~40% 。② 推力恒定、无回弹现象、噪声小、油雾少,改善了工作环境。③ 扭矩大,可钻深孔、大孔,为深孔光面爆破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综合机械化掘进
2.2.1全断面掘进机
全断面掘进机的优点是:开拓速度比钻爆法高,作业成本与固定成本之比较为有利,从而给特别是延续时间较长的掘进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当掘进速度较高时掘进的作业成本与钻爆法掘进相近,而且巷道的稳固性较好。
2.2.2部分断面掘进机
采用部分断面掘进机掘进的主要优点是:可提高沿岩石层理巷道的掘进速度,改善经济效益;岩层整体性不受破坏;可按设计断面掘进,从而可改善支护条件和降低维修费用;可迅速探明采区情况,提早作回采准备,事故率低等。
3、隧道施工过程中对支护质量的管理控制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支护质量管理控制,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定期的进行各种工序的质量抽检,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上报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出现质量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质量隐患的出现。隧道开挖后,施工就要进行支护,这是为了减小隧道的荷载,从而防止围岩发生变形的发生。我国现阶段的隧道施工中对于支护工作普遍采用的是锚喷支护。这就要求我们在质量控制时注意确保锚喷支护质量,同时还需要检测锚杆的加工和安装质量。在进行锚杆的加工质量的检测时,主要注意的是锚杆的加工尺寸、钢支撑的强度和刚度,以及焊接质量等问题。另外,对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和喷射施工质量也要进行检查。
4、隧道施工过程中对防排水质量的管理控制排水系统在隧道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排水系统的质量检验主要是要保证水管的材料质量和规格必须能够满足前期隧道施工设计方案中的要求。采用的环向排水管主要是弹簧软管,这种软管要检查其安装质量,主要的检查项目包括安装间距和围岩的密贴程度等。对于使用的硬质PVC管必须保证其管径和透水孔要达到质量安装要求。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材料质量检查主要包括了长度、宽度与厚度检查;防水层在安装时要注意对防水层的接头质量和吊挂进行检查。
5、完善质量管理和技术性
为了确保公路隧道施工高效、安全的完成,施工单位应当完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将质量管理分配给施工现场每一位管理人员,以便形成“人人抓质量、人人懂管理”的良好局面。了确保隧道工程施工不出现技术问题,应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质量管理系统,将施工区域进行分割管理;全面贯彻落实技术交底制度,每天开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应认真向施工人员交底,以确保施工人员明确质量控制重点,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结束语
面对当前公路工程施工中进度要求较高,而质量水平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的现状,本文旨在“快中求好”,就常见的细节问题出现以及解决作了论述,即是本文的意义所在。上述施工细节的质量技术问题及现场监管处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在今后的公路隧道建设中对上述问题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衡会 . 隧道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 技术与市场,201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