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文化建设成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

第1篇:班级文化建设成效范文

【关键词】角色造型;常规;引导

一、动画造型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Animation charactor design)是众多艺术造型方式中的一种,是指综合运用变形、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将动画角色设计为可视形象。其目的是要对每一个动画角色赋予感染力与生命力。动画片涉及的内容广泛,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有情感、内心世界的表达,有奇特、诡异的科幻世界,有温馨、烂漫的童话王国,等等。因此,动画造型的样式与风格从现实到非现实有着巨大的跨度。

在一部电影作品中,男女主角的选择很大意义上决定了这部电影的成败,而角色造型设计则是一部动画片的基础,决定着整个动画作品的风格,也决定着整个动画作品成败的命运。在动画电影里,其实真正的演员就是动画师本人,是通过他用画笔创造出来的角色,把整个故事演绎给大家。

举例来说,《功夫熊猫》制作费就1.3亿美元左右,总票房6亿多美元,在中国也是首映就1000多万票房,6天过亿,这与电影里动画角色设计的成功是分不开的。影片里至少有十个性格各异的角色,不用说熊猫阿宝了,狡猾睿智的乌龟、严苛认真的师父、蛮横凶悍的大龙,甚至还有阿宝的老爹面条大王鸭子,自负的典狱长犀牛,无不栩栩如生。而同时上映的几部中国动画片《葫芦兄弟》,《风云》,《潜艇总动员》等加起来,总票房也就1000多万,与里面角色设计过于概念化也大有关系。

二、角色造型设计课程常见问题

1.学生对造型方法掌握不熟练

动画角色设计的具体方法,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型演绎法、借鉴法、嫁接法、卡通魔板辅助法。但由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没有实际商业项目的实践,其训练很难得体现出有效性,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往往只注重学习的过场。

2.学生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虽然学习了解到,一般的动画影视作品中都会包含英雄型角色,良师益友型角色,爱人型角色,反派角色,丑角等等。但对其理解过于机械,所设计的造型过于常规,而忘记动画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打破常规。

3.学生对造型设计的规范性认识不足

在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制图规范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认真地去准备和对待。不仅是像迪士尼这样大型的制作公司会苛刻的要求细节,即使是一些中小型的动画公司,也都会对动画造型的细节严格要求,因为这些造型会分分秒秒的出现在影片中,所以他们的动画角色设计制作规范要求的很具体和严格。其制作规范包括:角色比例图,转面造型图,表情造型图,口型图,典型动态图,颜色制定图,造型结构图。

三、角色造型设计课程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说到解决办法,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上课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平时多看一些优秀的动画短片和电影。像《冰河世纪》、《怪物史莱克》、《玩具总动员》等,每年影院出版的一些动画大片就不必说了,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常在网络上欣赏大量动画短片,包括每年的最佳奥斯卡短片奖作品,昂西动画节开幕作品等等,其中所包含的动画造型比课本上的知识要丰富得多。

2.平时多到相关动画设计网站浏览和下载资料。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定期搜集资料的习惯。每个成熟的动画师都有些常去浏览的设计网站,并在那里下载大量的自己喜欢的动漫资料。如果每个学生的电脑里面存储了下载来的上万张图片和几十、几百G的影像,文字资料,那么对他自身的创作过程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3.平时多到动漫相关市场购买优秀的动画角色模型。一部优秀的动画剧集,里面必然离不开造型独特、性格各异的角色,如果把这些角色的模型买来,摆放在自己的桌边和床头,随着时不时的观摩和把玩,必然更加立体,更加深刻的建立起对优秀角造型的经验总结。

4.平时一定要多去思考优秀的动漫角色成功之处。思考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加深学生所学的造型理论知识,并从宏观上掌握和理解造型的风格以及趋势,因为“掌握的东西未必都理解,但是理解的东西一定是你都掌握的。”

5.平时多给学生布置动漫速写的作业,并培养成固定的学习习惯,在临摹中学习和创造优秀角色。因为动画制作最后还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光是纸上谈兵是不行的,所以平时还是要把以上的一切积累都在纸上画出来,甚至到能默画出来,唯有如此,才能谈得上去创造。

四、总结

在动画角色造型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一定要注意引导和示范,更要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让学生从兴趣的角度着手训练,比如作业的布置,以自己为原型,灵活运用各种创造方法,设计3个不同的动画角色造型等。学生通常会设计出饶有趣味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第2篇:班级文化建设成效范文

[关键词] 民办高校;易班;班级;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80-2

通过易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中关于“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重要举措。“易班”是上海市教委在全市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2007年,上海已试点建设易班网络社区,上海建桥学院作为第二批试点院校,2010年5月开始开展易班建设。易班启动后,学校领导准确地把握了易班定位,围绕易班特性,强调应充分发挥易班育人功能,寻找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让易班成为辅导员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新阵地。作为学校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的一项有力措施。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设易班是做好易班工作的基础,为全面贯彻、切实推进易班建设,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积极进行探索实践,有助于民办高校学生教学管理进易班的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

一、易班,教育系统的文化品牌

网络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近二十年间,以其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虚拟化的特性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涉及社会结构、政治形态、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交往方式、管理模式、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把整个社会连成了一个整体。可以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与时代连接的年轻群体,他们已经逐渐成为了上网的主要群体,网络对他们的思想认识、思想动机、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的影响也日益深刻。“90后”大学生们在网络中不仅得到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宽了眼界视野、同时找到了交流沟通展示自我抒发感情的崭新空间,成为大学生娱乐和展现自我才华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大学生无法缺少的沟通交流生存“空间”,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方式。顺应学子需求,2007年,上海部分高校开始建立网络班级,易班的开展借鉴了SNS社区的核心理念,是WEB2、0的典型应用,受到大部分用户的欢迎。上海易班是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委托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是在上海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融合了论坛、社交网络、博客、微博、邮箱、网盘、手机应用等功能。“易班”作为网上班级的信息交互平台,是网络时代凝聚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新途径。

二、易班在民办高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网相争”,易班遭遇对手

当前,易班――大学生互动社区网站的发展很快,特别是2012年一系列的升级改版后,网站的界面、功能等都有很大提升,其中手机易班、班级内定向微博等功能颇受大家关注和欢迎。但是,在这些繁华背后,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特别是易班与普通社会社交网站框架结构和内容建设的趋同性。经常使用人人网和微博的网友,登陆易班后会发现,易班与这些普通社交网站的框架结构差别并不大。从网站的内容看,易班上的的信息中,新闻类和娱乐性内容较多,也没有体现出易班所特有的优势来。

1.人人网。当下,随着现代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SNS作为Web2.0的典型模式之一,悄然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属于中国自己的校园SNS社区――人人网更是在中国各大高校掀起热潮,成为中国最聚人气的大学生交流平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因为真实,所以精彩。”人人网用自己的独特魅力拥有了自己的舞台。模仿也好借鉴也好,人人网这个属于中国自己的社交网站这两年着实火了一把,彻底颠覆了中国社交网站,一时间成为舆论讨论的焦点。其创始人王兴于清华大学毕业前往美国留学,在美国他发现了SNS网站在中国市场的空白,于是带着创业梦想和新的思考与理念回国,将“Facebook”的整套模式搬进了中国市场。从2005年到今年,五年时间里,人人网经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网内试运营到现在人人网已占据国内校园SNS75%的市场份额,覆盖全国3000所高校,8000所高中及7000家公司,以及海外12 个国家1000所学校,实名制注册用户数1500多万,活跃用户 880多万。

2.博客。博客(Blog),又译为网络日志,它是个人网络内容的一种形式,时间以倒叙方式由新到旧排列,并且不断更新。随着博客的发展,微博逐步映入人的眼帘,成为目前的流行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博客和微博已成为人们在网络中表达自己思想和感受的最盛行的沟通工具。

3.微信。广义的“微信”主要指的是以微信息作为传播内容的新媒体载体,也就是指传播电子和数字等虚拟形态的各种类型的短小信息,如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的载体的统称。狭义的微信是指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因其门槛低、时尚、快捷便利等优势年轻人间红透一时,将沟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自身优势发挥不明显

易班作为大学生的一个互动社区,本质是是一个思政平台,这是隐形的属性。它的以班级为主的框架建设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在网站的内容建设上,如果能够把与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生活相关的所有信息集散在班级易班中,将能够最大化地服务学生,吸引学生。这才是易班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 比起大部分社交网站,易班突出应突出其学习功能的展现,同样也是易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高校中,易班建设或推进过程中二者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及作用的发挥,无法突出竞争重围,走“异质化”道路。

三、班级易班凝聚力建设的探索路径创新

上海建桥学院,建校时间短的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由于投入资金有限,学校提供各种资源的信息化手段还不够丰富和完善,学生查询信息的能力也相对比较弱。通过在班级易班中提供与同学们大学生活相关的各类信息,把易班建设成为一站式信息集散地,从而丰富易班建设的内涵,吸引更多的同学登陆易班、驻留易班。这是我们目前考虑的主要建设方向之一。学校将班级易班建设成我校学生学习、成长的公共网络社区,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力臂膀。发挥易班自身竞争优势,避免与其他网络平台同质化。将易班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生活后勤保障的服务平台。建设班级易班品牌特色。以班级为单位,充实丰富班级易班建设内容,突出班级特色,打造品牌,凝聚人心。

(一)以全校为范围,规范要求创建

学校党委非常重视易班工作,设立了易班工作站、易班发展中心、及“校长在线”,学生处多次召开易班主题会议,就如何积极依托易班网络互动平台,开展学校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充分听取意见。学校出台了《上海建桥学院易班建设细则》,将易班建设成我校学生学习、成长的公共网络社区,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力臂膀。学校有统一的网盘建设规范内容,包括有:学生手册、班委职务、帮困资助、休学补考、评优评奖、寝室社区、入党指南、文明修身、校历等。要求按规定统一规范建设。发挥易班自身竞争优势,避免与其他网络平台同质化。将易班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生活后勤保障的服务平台。建设易班班级品牌特色。以班级为单位,充实丰富班级易班建设内容,突出班级特色,打造品牌,凝聚人心。为总则在全校全面铺开,规范要求进行创新。且新生易班注入率为百分百,每个班级设立班级管理员,层层负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有联络。截止目前我校共建易班班级668个,全校累计有26968位师生注册使用易班,班级注册率和学生注册率始终保持100%。近一年来我校易班共话题29.1万多个,师生撰写博文30300多篇。

(二)以班级为重点,打造品牌特色

1.关于班级易班话题分类。班级易班中的话题,其实就是班级中的一个BBS公告栏,它提供了话题分类的功能。因此,我们觉得在话题分类中,应该至少包括如:通知公告、班级事务、课程学习、党团建设、帮困助学、寝室社区、校园动态、心理健康、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国防教育、网络易班等11个大类。各个学校、专业班级还可以根据班级特色和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添加个性化的类别。这样,无论对于发帖人还是看帖人,都提供了方便。

2.关于班级相册夹建设。易班班级相册是个很好的应用。同学们把大学四年生活的各种照片上传至易班保存,在毕业时甚至毕业后,都可以随时前来查找曾经的欢乐时光和下载相关照片。易班相册纪念功能即在易班相册夹中上传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主题的活动照片,亦可上传各种校园学习生活照片、学生风采随拍等,从而实现在校学生成长记录、青春纪念功能。如军训。军训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履行兵役义务的基本形式。对军事理论教学及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进行拍照、上传、留念,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吃苦精神教育。

3.关于班级网盘建设。班级易班的网盘容量为无限大,是易班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把有关于大学生活的相关信息存放在这里,随时需要随时提取。而且,网盘可以再一级目录现创建二级、三级子目录文件夹。因此,我们在开展易班班级建设时,要求班级要有规定的一些目录和内容,然后各个班级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特点创建富有特色的一些文件夹和内容。如商学院会计专业在网盘设置里会建立会计上岗证的学习资料;旅游专业会在网盘里建立导游证文件夹上传关于导游证的学习复习资料;外语学院日语专业则会在网盘建立关于小语种学习资料;艺术学院则会在相册里上传学生的平日作业,一来对自己的作业做一个电子存档,二来为自己将来的毕业设计提供创作素材和灵感。

四、结语

随着E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学生教育管理需要适应发展趋势创新工作载体,易班工作是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易班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无缝对接线上线下教育的生命力。通过易班平台加强学生教育,开创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了更好做好易班工作,学校分析了易班的特点和优势,以服务学生为切入点,以公开、透明与学生利益有关事项和办事程序为目标,以学习内容建设为核心内容,为尽量做到简单、易行、规范,发挥系统建设力量,搭建一站式信息工作平台。

参考文献:

[1]姚惠兰.论易班建设中专任教师的介入作用及其方式[J].华章,2012,(26).

[2]李志清,陈志霞,齐浩良.易班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建设成效及提升对策探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第3篇:班级文化建设成效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学 小组学习 一体化我们临沂市教育界正在全面推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新要求“逼迫”和“启发”下,我想到了如果把小组合作学习中所用的激励措施和合作思想延伸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去,效果能否事半功倍?随着逐步实践探索改进,最终初步形成了学习小组和日常管理小组的合并统一的一体化的评价、激励模式。我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探索过程现总结如下。

1要想全班形成统一思想,追求上进,达到小组一体化建设目的,班级文化建设必不可少。

班级文化虽是是班级管理中看不见的软件;但却是凝聚并促使全班前进的“引擎”。在班级组建初期的军训期间我就和全体学生共同制定了“班训”、“早操口号”、及“班级誓言”; 其实目标、口号和希望并不就是文化,只有把它内化为思想和行为,也就是说把它们的价值观融入一个思想和一个行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这些文化内容的构思我都是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后共同定的稿,从内心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从而为今后更好的内化为思想和行为减少了阻力。.班级文化对班级管理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我班级提高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班级成败的关键因素。

2小组的人数及分法的合理与否是决定“一体化”建设成败关键因素。

没有团结的团队精神,班级难以成功的,同理小组也一样。如果人数少了小组的某些行政作用又不好发挥。如打扫卫生,由于是农村中学,校园、实验楼、办公楼、及教室内卫生都是班级的卫生任务区,小组人少了根本无法完成。经过多次实践我实行四人一小组制,八人一大组的管理体制。学习及行政评价以四人小组作为主体评价,即学习成效、卫生和纪律管理评比都以四人小组为主。每一天都由八人的大组,按每四人一小组,分成教室卫生任务组和卫生区任务组,那个任务组失职就扣那个小组的评比分数。同一大组的内的两小组成员,分别按每小组四人坐在前后两排,又解决由于小组人数少,偏科学生不容易合理搭配的问题,前后两组学习上还可以取长补短。另外虽然小组评价以四人小组为主体,但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还根据成绩,纪律,卫生情况进行最佳合作大组的评选。这样在调动了小组之间的合作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有效避免小集团意识。

初入学时由于对每个学生的成绩、习惯、性格及家庭情况的不甚了解再加上初次进行这种教育方法实践,在组建各小组时,也破费周折。一开始是只照顾各小组成绩均衡,根据学业成绩情况大致把学生分成四档,让学生自由选择组成四人小组,后来实践证明,这种充分民主自由的分组法,有利有弊,自主能力强的小组无论学习还是纪律、卫生都越来越好,可以说“小组合作”对他们的进步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部分自控能力差;“玩心相投”的同学组成的组,进步就不那么明显,有的甚至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后来,再组建小组我就采取了自主组合和民主集中相结合,各方面进步都很大的同学,说明他所在小组适合他,那就尽量尊重他们选组意愿;表现差的或不进步的同学,则由班干部和各组组长及他本人共同决定他分到那组。采取此种分组方法后,效果非常明显,我班无论班风还是学生成绩都有了很大提升,在班级综合量化评比中,我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45人中,学习成绩进步的有35人。从此以后,我每半学期(某组非常不和谐时,一月也可能)就微调一次进步不明显的小组成员;就有效的预防了某些同学常在一个组会产生“免疫力”――失去了前进动力;同样也“逼迫”了不少不想分开的小组成员,继续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进步,来证明自己小组是不需要调整的。

3建立起一支团结而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是小组一体化建设的有力的支撑。

班干部的选举也采用民主集中制,由各个小组推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投票选出各个岗位上的班干部。学生自己选的,自然就听从他们的管理。卫生,纪律方面的班干部负责管理监督纪律、卫生得分评比。学习方面班干部负责对各组课堂表现及成绩进步进行得分评价。选出的班干部评价管理各个小组,必须公开、公平、公正,不然超过2/3的小组长对某班干部不满意就可罢免他。经过实践学习经验借鉴如下:

(1)坚持抓同学和班干对班级的双轨管理,使其充分发挥互相监督的作用;

(2)坚持不定期召开班级核心组和班干、团干会,研究班级动态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上;

(3)坚持对班干和团干的工作指导、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4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小组合作一体化建设成功的有力保障。我通过近一年实践我对小组学习和行政实的评实行“交叉的管理模式”。

4.1所谓的管理是指纪律、卫生等行政管理和学习管理实行两条线计分制制度,班级墙壁上有两个评比台,分别进行学习和行政分的独立评比。两个评比台都有“日评比”、“周冠军”、”“月辉煌”三栏评比。两个评比都实行每日评比一清零,每周一清零,每月一清零的制度。这样每日一清零,每周一清零,每月一清零不至于有的小组因为一时的落后,失去评比的信心,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小组自我管理的信心。

⑴学习实行“加分制”;有“日评比”,根据各小组课堂表现,每日一记分,评比出名次后相应的加一定分到本周里,再评出“周冠军”。

再根据每周的名次相应加一定的积分到每月,从而评出“月辉煌”,月末对各小组进行总结评价奖励。

⑵纪律和卫生每日实行“扣分制”,每天一个值日班长负责本班的一天管理和扣分,每天扣分都公布在在评比台的“日擂台”上。和学习评比一样,每日一记分,评比出名次后相应的加一定分到本周里,再评出“周冠军”;再根据每周的名次相应加一定的积分到每月,从而评出“月辉煌”,对各小组进行总结评价奖励。评另外学校有例如像会操比赛这样的重大活动时,实行重大活动奖励分,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促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督促。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学习奖分还是纪律扣分的标准的班规都由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制定,比如成绩不同的同学,解决了同样的学习难题,但成绩差同学给本组得分会更多,就是由同学们共同制定通过的,其宗旨是“不比基础比进步”。

第4篇:班级文化建设成效范文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两人三足比赛,我们赛前刻苦训练,终于在代表化工学院的全校性比赛中获得全校第二的好成绩。我们还与化工学院的同学一起参加了“老鼠街杯”跳绳比赛,虽然没有拿上名次,但我们确实尽力了。在系内,我们组织过一次足球比赛,为了在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我们专门对参加训练的同学做了一些要求,也就是坚持训练,拼命往前跑。每天我们都进行训练,都进行测试。坚持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次升旗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迟到的,几乎每次都是全勤,都是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到达指定的地点。我们每次不管是学习部还是宣传部搞活动,打扫卫生,清洗桌子的事总是由我们来承担,并且我们干活的标准都很高。我的原则就是:要不不干,要干就干好,尽量完美。

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一学期的早操签到活动,因为这项活动一开始同学们都不理解,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有的同学签到很不认真,很不规范,很多人带着情绪,对我个人也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我立即制定签到的规则,并针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了集中的回答,这样下来以后,很多同学开始理解我,并对我的工作给予支持。但是我的能力毕竟有限,还是有几位同学经常不签到,虽然我对他们都做了思想工作,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我确实尽力了。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从返回母校到现在,我们已经分别和06本硕与07本硕进行了篮球比赛,虽然两次都输了,但我们的队员从中学到了很多,战术有了一定的提高。

第5篇:班级文化建设成效范文

关键词: 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队伍建设 班级事务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却是高校的班级管理面临众多问题,如:高校连续扩招带来的班级数额暴涨,就业形势严峻导致的毕业班管理及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困难重重,应试教育而引发的大学生考证热、考研热、考公务员热等。针对这些情况,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另辟蹊径,强化班级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班级制度建设

制度的好坏对于组织的效率和生命力具有决定意义,良好的制度可以有效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推动班级工作科学和规范地开展。因此,班级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

1.班级制度的制定,要民主化,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

班级制度必须经过学生反复论证和讨论,要确保代表全体学生的利益和意见,形成一套符合学生需求、宽严有度、奖罚分明、有利于学生成材的科学管理体制。辅导员应当力争创建具有“沟通理性”色彩的班级组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使班级成为全体成员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和“公共空间”。

2.有力监督,保证班级制度规范化的有效实施。

班级制度的实施必须实现制度“有形化”,树立制度的“外在”权威。平时在工作中辅导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灵活进行,如通过在班会上宣讲,在宿舍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或者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将其融于班级活动过程中。另外,对于违反制度的班干部、骨干分子或普通同学,做到一视同仁,奖罚分明,增强班级成员对制度的认识,树立制度的“外在”权威,使学生从最初的外部控制转向最终的自我约束。

二、班级队伍建设

团结、和谐、有凝聚力、工作能力突出、奋发向上的班委,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班级建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否取决于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加强班级队伍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理顺党团组织和班级组织的关系。

高校班级队伍主要由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三部分组成。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团组织和班级组织的关系,如何清晰地认识这三者的界限。在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干部,不同的岗位性质指导他们的工作,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工作。同时在团组织和班级组织两大机构之间有必要建立起合作互助的关系,形成以班团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

2.以班级制度为依据,实现班级队伍从选拔、培养到考核、监督的规范化运作。

科学完善的班级队伍制度可以为班级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依据。所以,在平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通过严格选拔,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团支部学生队伍。对学生干部的组建应当充分发挥民主,在班级里进行竞选,但在竞选之前要制定严格的竞选制度,由能力强且受到大家认可的同学担任班干部职位,这样既给班干部一种无形压力与动力,又使班干部在学生中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班干部工作的顺利与高效开展。

二是明确班委和团支部的工作职责,提高组织机构的工作成效。在班团队伍确立之后,首先必须明确班团干部的职责,让每位班干部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三是充分授权。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团支部、班委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他们提出的建议要给予充分重视和信任,把班级管理工作交由他们自主进行管理,辅导员要适时地指导、监督和激励,不要过多地干涉班委的工作。

四是注重对工作管理能力的培养。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对班团干部的培养,充分开发班团干部的潜能,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创造机会,促进班团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是正确引导,加强监控。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进行详细了解和阶段总结,积累经验,广泛听取其他同学的评价,主动监督班团干部,及时指出他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尊重学校和班级有关规范,对其进行奖惩,以增强班团干部的责任感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作用。

六是构建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班团干部的积极性,培养其主体意识、民主意识,以实现其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并使其个性品质得到发展,从而增强班级组织的凝聚力。此外,还要逐渐使班委成员之间形成互相激励的氛围,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从而使班级管理具有更高的效能。

三、班级事务管理

辅导员在班级事务管理上必须在把握总体工作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事务类别进行。

1.做好学生思想指导工作。

在具体的工作中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结合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地给予正确指导,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就业形势,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协助学校、院系开展工作。

一是要做好桥梁沟通工作。发挥好学生与学校、院系之间的桥梁沟通作用,及时传递相关信息,配合学院、系部的总体工作。二是在日常事务中要配合学校、院系做好学生动员、政策宣传、监督执行和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

3.在开展各项班级活动中做好咨询与辅助工作。

首先,在班级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班级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班集体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次,要教育学生在开展各项班级活动中注重组织性、计划性与系统性,根据目标管理计划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最后,班团活动可以实行一体化,在活动中把团的许多精神——团结、拼搏、奉献与创新精神融入其中,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精神得到升华。

4.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学校—辅导员—班干部—班级成员”的信息传递模式向学生传递信息,但是,由于信息传递层次过多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口头或电话为主,因而极大地影响了信息传递的信度和效度,容易导致信息失真甚至信息失效。所以在工作中一是要公开、公正、实现班级信息透明。各类班级事务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班级群、飞信等),班级经费使用、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党的发展对象推荐等各种评奖评优都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以公开的方式进行,接受全体班级成员和老师的监督。二是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模式,辅导员可以采取如网络、手机通信、QQ、微博等形式来及时了解和掌握班级各类信息,并通过各种平台传递各种信息。总之,辅导员要多角度、多渠道、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通过不断沟通实现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全力配合。

四、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项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作,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开展有深度的班级文化活动。

班级活动能提供给全班同学展示才能、发挥特长、提高能力的机会,班级活动可以促使同学们相互理解、相互认识、化解隔阂,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并进一步推动学风、班风建设。同时,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班级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在内心里将自己与班级融为一体,使学生向着统一的班级目标努力,将班级规范内化为个人自觉遵守的言行准则。

2.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辅导员和班级干部要及时把握班级动态,善于抓住一切教育时机帮助建立良好的班级舆论,利用班级活动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并通过班级权威人物的影响来建设班集体健康向上的舆论。通过丰富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3.构建班集体自己的独有文化特色。

辅导员可以根据每个班集体的特点,通过班歌比赛、班徽设计、网站设计、微博比赛等多样化形式,使班级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情感、风格,并能够在班级间的交流沟通中传承和发展。

总之,随着高校扩招,给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辅导员应审时度势,探索班级管理工作新思路,解放思想,拓宽改革思路,重构班级管理的全新工作体系,使高校的德育工作更上一层,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景川.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冲国水运(理论版),2007(1).

[2]马少坤.论高校班级管理状况及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09).

[3]洪峰,刘哲.高校班级管理的企业化探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O7).

第6篇:班级文化建设成效范文

近年来,我校艺术教育硕果累累――通过建设新型儒雅校园,打造儒雅教师团队,培养儒雅学生,实施儒雅教育,让这所始建于1908年的百年老校焕发出青春的容颜。下面,我就结合本校艺术教育的开展情况,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艺术教育,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从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艺术教育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我们突出一个主题:即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华优秀文化气息。在校园布局中我们在精、雅两个字上做文章,

在走廊文化环境建设中,我们以“诗意中华”为核心主题,以每层楼为单元,开发设计了“楼层主题文化馆”。经典名句、书法篆刻与墙体文化紧密结合,诗词歌赋充溢眼帘,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艺术熏陶。

充分利用“追梦空间”影视基地、校园电子展示屏、国学大讲堂、班级电子白板等大型场所和设施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步入校园,学生听到的是中外名曲和优秀少儿歌曲,看到的是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着的经典名片名句;步入教学楼,是一条条由诗径(境)、词道、语路(录)命名的文化楼梯;步入班级,有制作精美的诵读经典挂历、有整齐优美的歌声。校园文化建设成功地渲染了一种艺术特色的氛围,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学生们的艺术心田,让懵懂的少年在艺术的慢调时光中成长为谦谦君子。

二、从课程建设、学生社团等活动中体现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提升学生艺术品质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激发。

而需要明确的是,课堂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我校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提升凝练了艺术教育的学校文化,形成多种课程并存、并进、深度融合的艺术教育新书面,摸索出课程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微艺术时间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全面创新的艺术教育体系,以培养学识深湛、温文尔雅、内外兼修的现代人。

在艺术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领域中,我校把艺术小课间时间段充分利用,并将微艺术教育和学生社团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微艺术教育体现在晨读、间赏、午唱三个过程,在晨读时间,学校每个学年段都有不同的晨读内容,每个学生到校后都加入到班级的诵读活动中。间赏时间段,每天早8点至放学,学校会在操场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古诗词佳句。午唱是在午休结束后,课前全校各班根据音乐组规定的不同曲目范围,进行午唱训练,以提高学生合唱的能力。这样的微艺术活动时间,让学生提升了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现在我校学生都会读、会赏、会唱。学校近年来创设的各类学生社团,也是学校艺术教育中闪亮的奇葩。花仙子舞蹈社团、阳光少年合唱社团、绿荫足球社团、风云篮球社团、爱乐铜管乐社团、巧手坊手工社团、墨趣斋书法社团、彩画苑绘画社团、国学社团、“影育童心”电影社团等学生社团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艺术创造空间,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正因为我校将课堂教学、微艺术时间、社团活动三者紧密的结合,构建了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形成了一种浸泡式的艺术教育氛围。相信在这样的学校艺术体系的构建下,一定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的办学核心竞争力,这才是现代学校发展的最高境界。

三、从国学特色中体现艺术教育

1.做好培训,确保师资

组织教师率先诵读经典诗文,做好经典诵读和诗词歌赋鉴赏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同时,还定期邀请艺术教育方面的专家,向教师进行国学诵读和创作方法、技巧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培训。

2.营造校园环境,渲染诵读氛围

为了使学生能感受到国学经典文化的气息,学校精心营造校园环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散发国学经典气息:在显眼地方装饰古诗文的内容,利用好宣传画板,开辟“诗词乐园”“今日名句”“精彩篇章”等栏目。利用校园广播站播放经典诗文,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悦耳的诗词诵读响彻校园,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确定诵读内容,开设校本课程

明确诵读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100余首诗;诵读的经典文集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选读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主要的精彩华章佳句;部分教师开发了班级特色教材,学校整体规划,开发了校本教材《书香盈路》。

4.让国学融于艺术活动中

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传承中华文化,诵读国学经典”“经典古诗词演绎大赛”“国学课间操”评比大赛等国学经典艺术展演活动,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让经典国学诵读融于艺术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诵读中找到快乐和成功。

四、从各项活动中体现艺术教育

活动与教育是一体的,活动是学生得以生长的土壤。学校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载体,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提高,增强育人的实效,积极培养富有艺术气息的学生。

通过让学生从进入校园那一刻,一直到放学离开校园都能深深的感受到艺术教育无时无刻不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时段中。体育大课间让学生们在国学操的韵律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和美感。午休期间操场上大屏幕播放的系列教育影片和微艺术电影课程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设立的“影育童心”工程的魅力所在。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之间进行艺术交流;并进行小学校园小明星评选活动。

学生们在学校创设的各类艺术的舞台上充分演绎着自己的美好人生,焕发了灵性,开发了潜能,艺术的火花不断迸发,艺术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综合所述,学生艺术才能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学校要多元化保障艺术教育的开展,高度重视艺术类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他们积极搭建各种学习、锻炼、提升的平台,坚持走本校艺术特色发展之路,让学生通过艺术教育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为未来成长之路搭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第7篇:班级文化建设成效范文

摘 要:学校是一个教育单位,而这个单位又是由一个个的班级作为细胞组成的,学校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也是由班级去完成的。一个班集体要想建设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养成教育。一个班级的形象好坏直接跟班主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工作中,班干部起着重要作用,班干部和学生朝夕相处比老师更了解学生动态,把信息提前或及时反映给班主任可阻止事端的发生。班主任可应注重培养班干部的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班级建设,学校管理,班主任,班干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学校作为教育单位,各项制度、政策,最后都是由班级去实施的,因此,加强班级的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班级形象是学校形象的体现。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未来。注重班主任能力的提高,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等,以期达到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目标。实践证明,一个好的班级的形成,与班主任的正确引领关系十分密切。而在班主任工作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老师不必事事躬亲,因此,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一、学校管理

(一)认真选拔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班级工作的成效、好坏直接取决于班主任水平的高低。因此,在选拔班主任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全面的优秀教师,并注意老、中、青相结合,形成经验、能力、活力的协调,这样才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才能使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二)适时培训班主任

学校选择好班主任后,要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培训,从方针政策,专业知识、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使他们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能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管理班级、教育学生。同时开展帮带活动,推展班主任师傅制度,让新老师少走弯路。

(三)科学管理班主任

建立好了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学校还要在对班主任的管理上注重科学性,才能真正发挥每一个班主任的潜能,使其为学校的发展而尽最大的努力。给班主任以充分的权利,让其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给班主任以压力,把学校工作的目标分解到班级中去落实,这样,各项工作均有具体的指挥者和实施者;同时给班主任以动力,对目标完成情况定期进行考评,奖优罚劣。

此外,学校还要注意德育教育内容的系统性,避免工作的随意性;注意工作方法的多样性,兼顾各类不同的学生,避免简单和单一;注意管理的制度化,使班主任工作能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班级的建设和工作必将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班主任的引领作用

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决定了他在班级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一个班级的学生,其思想品德如何,学习优劣,纪律好坏都与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工作态度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直接相关。一个好的班级的形成,与班主任的正确引领关系十分密切。

(一)集体观念,确立目标

一个有经验、有方法的班主任,在班级形成之初就必须狠抓细节常规,从集体观念的培养出发,让学生明白:只要置身班级,你的行为就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关系到班级形象、班级荣誉的行为。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前提和保证。在接管新班之初,班主任首先告诉学生作为班主任的奋斗目标:文明班级、优秀班级,引导学生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激发学生为之奋斗。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首先在于激励学生自由地自觉地实现集体的目标。”

(二)把握时机,规范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教育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真正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首创精神。”[1]新生军训期间,班主任首先带领全班同学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接着在班主任的引领下,群策群力制定出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班规。这样,班规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情况下产生,每个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条例的制定。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人格上受到尊重,从心理上少了叛逆,多了支持与维护,为以后的实施减少了阻力。

(三)集思广益,文化立班

班级文化建设,是良好班级形成的基础。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包括教室布置、班徽、班歌、班训、班级誓言、班级口号等内容。其建设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个性。教室布置要有书香气,要确立积极向上的班训、班级誓言、班级口号。

正如魏书生自己所讲的:“我做班主任没有别的经验,就四个字:一是民主,二是科学。” 在“管”中更注重“育”。“管”仅仅是手段,“育”才是真正的目的。所谓“育”就是通过“管”使学生成为一个知识充实,能力提高,个性张扬,习惯养成,素质提升,品格健全的人合格公民。通过班主任的正确引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确立明确的可实现目标,从细节入手,就可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奋进的优秀班集体。[2]

三、班干部作用

学生既是班级的客体,又是主体。要组织一个成功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根据他们性格、能力的差异,安排相应的工作,尽心地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3]。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班风,班主任老师固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也离不开班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和积极参与和管理。

“团结就是力量”,一个班级,班干部齐心协力,才能和班主任一道管理好一个班集体,散兵游勇式的工作,吃力不讨好,容易挫伤其工作的积极性。在班干部选定以后,除了各部门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以外,还要特别重视其团结协作意识的确立。在一些班级活动中,没有班干部的团结协作,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如运动会,主题班会,要放手让班干部去策划,去组织,只是要把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特别强调其集体协作意识,一次活动,一项工作事先同班长商量,由班长组织班干部协同作战,班主任当好幕后指挥,这样容易让班干部放开手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班级建设是关乎学校、学生发展的大事情,也是学校工作的基本问题,要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班主任言传身教的引领作用,同时调动班干部同学的能动作用,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合作的优秀班集体。

参考文献:

[1] 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第8篇:班级文化建设成效范文

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以活动系列化、形式多样化、过程重体验、内容针对性为目标加强活动建设。德育活动要讲实效,重过程,力求每次活动都能让学生乐于参加、积极参加、获得体验、受到教育。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强化学生个体,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完善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工作要点:

1、发挥学校德育的主体作用。继续完善德育制度管理机制,以严格的制度进行常规管理和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首先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跟踪指导,开展优秀班主任的带头、辐射、指导作用,通过班主任例会学习、经验交流、班队会的参观等,促进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其次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三心(爱心、耐心、恒心)一访,与家长常沟通,形成施教合力,严禁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三、工作目标:

(一)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二)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期内无责任事故发生。

(三)深化少先队活动,从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四)坚持“三个加强”,即加强常规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德育科研,调动校内各条线的育人积极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争创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五)进一步加强德育常规工作的管理,加强检查力度。

1、加强值周工作管理。学校将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仪表仪容、红领巾的佩戴、迟到早退、乱买零食等情况的检查工作,加大对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的处罚力度,每天都有“文明礼仪小卫士”小组成员和学校值日领导站在学校门口监督,以保证学校良好的秩序和风气。

2、严格规范升旗仪式,进行富有成效的国旗下教育活动,有学生和教师代表讲话,用自己身边的典型事例进行教育,具有真实可信度,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3、继续进行班级量化评比,每周公布一次,具体项目有:早操、班纪班风、各班清洁区卫生评比。

4、继续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本学期,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六)抓好德育基础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主要是规范语言,要求学生讲普通话,正确使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粗话,规范学生日常活动,不在走廊跑跳、不打架,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队列、早操、各种集会做到快、静、齐。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学校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专项检查评价,每周一评,每月一小结)。

2、加强科普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从小讲科学,爱科学的培养,开展好学生的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3、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毒pin知识教育的主题活动,通过图片展览、观看教育片、召开主题班队会等形式,把这些知识灌输到孩子们心中,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4、开展丰富多采的少先队活动。继续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

各月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将以争创文明学校为目标,严格常规管理,注重养成教育,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为构建和谐校园而不懈努力!

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德育工作计划。

2、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主持人:万娇珠培训者:万娇珠)

三月份

1、开展庆祝“三八妇女”节感恩系列活动。

2、大力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四月份

1、召开主题班队会,演讲活动

2、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主持人:万娇珠培训者:王海燕、陈业云、陈小燕)

3、继续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4、迎接五、四青年节。

五月份

1、开展庆祝“母亲节”系列活动。

2、开展教育示范生评比。

3、开展纪念诗人屈原活动。

六月份

1、开展庆祝“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

2、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主持人:万娇珠培训者:陈阳、万莉、陈雪励)

七月份

第9篇:班级文化建设成效范文

关键词:朋辈教育;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汲取文化知识,养成思想观念以及培养能力素质的重要外部环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长期置身于校园文化之中,其思想认识、道德观念、能力素质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因而高校校园文化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却出现学生参与性不高、活动影响力不大、校园覆盖面不广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效。实践证明,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推广朋辈教育,更大层面调动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力地拓宽了教育的覆盖面,满足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诉求,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一、朋辈教育的新内涵与特点

朋辈,很多时候也称为同辈或者同伴,指的是年龄接近、具有相同背景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大多以非正式群体的形式存在。因此,高校朋辈教育指的是高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具有相同背景或者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分享经验、知识、观念或者技能,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朋辈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最早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工作领域,通过同伴之间的互相鼓励和帮助实现彼此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发达国家,朋辈教育的理念与机制被广泛地运用于预防艾滋病及其他的安全教育领域,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必须创新性地将朋辈教育的理念与机制融汇其中,是因为朋辈教育平等性、双向性等特点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诉求直接契合。

(一)突出的平等性和双向性

朋辈教育的主体和受体一般是由在年龄、兴趣、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个体构成的,因此在朋辈教育中,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之间无论是实际年龄、心理特点还是生活的时代背景都比较接近,这就有效地消弭了传统课堂教育中师生之间强烈的年龄、身份和学识的反差。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都是以同辈大学生的身份进行的,双方之间地位平等、话语特点相似,教育的方式开展也灵活,这有助于双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学习技能,具有突出的平等性。再者,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学相长的方式巩固专业知识,还能够挖掘同龄人身上的优点,觉察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己。朋辈教育的双方可能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也能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转换教与学的角色,汲取不同学科的养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开拓自己的学科视野。

(二)强烈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朋辈教育的开展是在充分了解朋辈教师的知识技能以及朋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科学匹配的。朋辈教师的专业优势与朋辈学生的学习诉求在朋辈教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保证了在朋辈教育中真正实现供需的紧密对接,避免资源的浪费,促进朋辈学习效能达到最大化。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相近性和趋同性使朋辈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同辈群体更好地提供了个体间交流各种社会信息、看法的平台,其成员间可以平等自由地探讨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增加了个体社会经验和社会思考力。”[1]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之间的年龄背景、社会地位、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相似性使朋辈教育的内容更容易为朋辈学生所接受并认可。在朋辈教育中,朋辈教师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话语特点与同龄的朋辈学生都是相契合的,能够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观念、技能的有效传递。

(三)显著的互动性与示范性

一方面,朋辈教育的双方都是来自大学生群体,生活空间和时间的重叠性增加了朋辈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当前许多高校教师因为时间或者居住地点的关系,当大学生出现思想困惑或者认识错位时候,很难及时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疏通。但是朋辈教育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一问题。另一方面,“高校优秀朋辈群体来源于广大学生,成长于广大学生中间,更易于感染和激励同龄人的心灵,更易于营建共同提高、共享新知识和文明的学风、校风”[2]。在教育互动中,双方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很容易被对方发现、欣赏并接纳,成为对方学习、模仿的榜样,实现优势互补。所以,朋辈教育无论是对于教育者还是学习者而言,在思想引导、才艺学习、素质提高等诸多方面都能体现出教和学的示范性。

二、朋辈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耦合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推广朋辈教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耦合。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是策划者、参与者、推广者、受益者,而朋辈教育作为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两者之间的耦合是实践的基础。

(一)朋辈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耦合

国外的朋辈教育缘起于朋辈互助,大学生之间的互助善用彼此资源,通过学生主体的参与来实现学生“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大学生往往喜欢朋辈教育者,因为其年龄、背景等相似,在交流过程中能注重共情,给予求助者积极关注和主动反应,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朋辈教育依靠大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模仿,实现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其实施主体无疑是大学生,这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性诉求是契合的。高校校园文化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大学生的成才发展,其文化理念与文化内容只有为大学生所接纳、认可才有可能实现其育人旨归。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避免出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由学校党政职能部门、辅导员“唱独角戏”的局面,让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彰显。朋辈教育通过鼓励大学生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恰好满足了校园文化建设强调大学生主体性、参与性的诉求。

(二)朋辈教育追求覆盖面与高校校园文化扩大影响力诉求耦合

朋辈教育颠覆了传统的只是依靠专业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模式,让具有专业技能的大学生扮演朋辈教师的角色,指导其他大学生更加顺利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朋辈教育将具有专业技能的大学生聚集起来,共同服务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局,不仅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将大学生凝聚起来,而且无形中培育扩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师资力量,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受益于校园文化。传统 “师―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因为局限于师资力量、场地经费不足等原因,校园文化影响力的覆盖面远远不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运用朋辈教育模式,让大学生群体内部力量进行自我教育,使校园文化活动有更多的可能性惠及全体学生,有效地破解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力不足的问题。

(三)朋辈教育的渗透力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潜移默化作用耦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的,这种教育力的实现是以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作为重要的前提。朋辈教育运用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进行良性互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他们之间相似的心理特点、生活背景等使之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更加成为可能。在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交往过程中,心理相容程度更高,朋辈学生对朋辈教师具有更强的信任感。换言之,朋辈教师指导朋辈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让朋辈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能够更加自觉地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剔除自身错误的思想观念,提升自身的文艺才能素质,体现了教育的渗透力。

三、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运用的意义与优势

20世纪中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被正式提出来。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无论是理论或者实践维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变迁,当前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推广朋辈教育,可以由学校挑选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专业的学生来担任其他专业学生(下称非专业学生)的指导老师,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而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以及深化校园文化教育力。这种寓文化教育力于日常生活的教育模式与校园文化影响力的作用机制相契合,能更大程度、更广层面地调动大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与渗透力,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与创新。

(一)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从自为存在到自觉发展的转变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大学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将朋辈教育的模式引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更加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列中去,实现大学生从校园文化纯粹的享受者、受益者向校园文化的发展者、创造者转变。一方面,将大学生嵌入到校园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能为大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才能、品格、思维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开拓空间,从而让他们不仅展示能力,而且有机会、有平台为繁荣校园文化“添砖加瓦”;另一方面,朋辈教育也为教与学寻找到重要他者来观照自身,有力地激发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所有的育人的活动都只有通过同学们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3]在朋辈互动过程中,教育双方都能从对方身上发现别人的优势,觉察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调整自我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建构朝向良性的方向发展、进步。

(二)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从部分受益到全员覆盖的转变

大学生身处大学环境之中,校园文化以文化活动等有效形式促进大学生高尚理想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然而,在现实中因为师资或者空间等资源的限制,部分大学生却只能充当校园活动的“看客”。校园文化未能很好地凝聚和引导全体师生,构建起全体师生与校园文化互融共生的格局,使得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大打折扣。而利用朋辈教育模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则能够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由“被参与”、“看客”的状态向“主动参与”、“主人翁”的状态转变。另一方面,朋辈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各具不同的文艺、体育等方面特长,将这股力量补充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队伍中去,不仅在数量上能够满足文化活动的师资力量要求,而且在兴趣爱好方面也能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从零敲碎打到长效机制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活动,尤其是需要教师指导开展的文艺、体育活动,指导教师往往是聘请相关院系的专业教师担任。这些教师本身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时间和精力相当有限。他们在指导校园文艺、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就只能采取“打游击战”的形式来进行,无法建立长远的、系统的、全面的规划与体制。校园文化活动受制于资源的紧缺,导致校园文化活动无法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长期、有效、稳定的互动,窄化了校园文化的价值,而朋辈教育的引入则有效地破解了这一难题。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力量的扩充,有效地解决了资源紧缺、师资有限等问题,保证了高校能够将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统一起来,进行长远的布局规划,形成稳定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制。

四、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创造性地发挥了艺术、体育等专业学生的力量,让他们去带动非专业学生提升自身的艺术才能和修养,以更好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这是一个持续系统的过程。朋辈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促互进需要组建专业的队伍,构筑有效的平台以及建立长效的机制,以保证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力、有序、有效运用。

(一)重视选拔培训,保证朋辈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高校依靠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专业学生对非专业学生进行指导,朋辈教师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主导者与承担者,他们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因此,朋辈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坚持“精心选拔,全面培训”的原则,确保朋辈教师的专业性与适应性。首先,可以通过学生自愿报名、院系审核推荐、学校答辩面试的形式,重点考核申请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真正挑选出专业知识扎实、文艺技能出众、奉献精神突出的朋辈教师。其次,学校重点培训他们的教学技巧,保证他们不仅有优秀的专业技能传授给非专业学生,而且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与非专业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合作关系。因为朋辈教师实施朋辈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与他们的教育教学素质也直接相关。

(二)搭建对接平台,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性

“朋辈教育者应积极开展朋辈交往,建立彼此信任的、平等的生活化的同伴情感。”[4]为此,朋辈教师队伍组建以后,学校应该积极为朋辈教师与朋辈学生搭建长效互动的平台,让他们更好地进行互动,建立稳固的朋辈情感,进而能够在稳定良性的情感共振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首先,学校可以采用点对面的运作机制,为每个班级分别配备一到两名朋辈教师,并要求他们定期组织文艺培训活动。其次,学校应该积极创设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的平台,推动朋辈教育的理念与机制最大限度地运用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每年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的形式,组织校、院、系多层级的歌曲串烧、舞蹈比赛等,并要求朋辈教师积极指导班级文艺赛事的组织排练,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表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5]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广的进程中,善于依托活动或者比赛的形式,为每位大学生提供展示文艺风采的舞台,不仅是扩大和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力的需要,而且还有力地激发了朋辈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

(三)凝练明确目标,保证两者有机交融的自觉性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推广朋辈教育,要科学准确地凝练出两者交融的目标,反过来还要用这些目标来调节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使朋辈教师自觉地用这些目标来导引自己的教学。朋辈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广中可以确立“四个一”的目标,即“一首歌,一支舞,一套拳,一件乐器”。具体说来,高校可以要求朋辈教师培养所对应班级的每位学生掌握一首歌曲的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能够对一个舞蹈剧目进行理解,掌握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编排能力;能够对一套基本拳法有所了解,并熟练地表演出来;通过器乐学习,能够初步掌握至少一种乐器,并能熟练弹奏一首曲目。教育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而全面准确地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实效和工作状态,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更加具体细致的参考。

(四)重视大众普及,保证校园文化影响的广泛性

高校通过挖掘艺术和体育等专业学生担任朋辈教师,带动非专业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参与面和质量水平。但是,要建设更加开放、多元、繁荣的校园文化,还要发挥非专业学生骨干的带动作用,掀起新一轮的朋辈教育,逐步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人人参与、普遍受益”的新局面。新的朋辈教师可以从非专业学生骨干中培养和挑选,扩大朋辈教师的数量,甚至可以直接为每间宿舍配备新的朋辈教师;还可以拓宽教学改革的思路,挑选专业素质强的学生组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为非专业学生开设相关课程。

高校发挥朋辈的教育作用,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文艺、体育素养,从而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各高校的应然选择。然而,朋辈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联姻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馈、调整、升华。

参考文献:

[1]边社辉,王湃,郑建辉.朋辈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83-85.

[2]张勇,王峰,李永山.激活朋辈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114-116.

[3]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