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项目评估范文

科研项目评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项目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项目评估

第1篇:科研项目评估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质量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031-01

1前言

随着企业的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项目科技评估成为企业科技项目立项项目质量管理的不可或缺流程,是提高项目质量的前提之一。在企业项目发展过程中,由于项目存在着不可控性,项目质量受到各个环节的影响,因此,对项目质量管理深入到各个环节,尤其是项目立项评估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我国企业在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质量管理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使得现有的科技项目立项评估存在着较多缺陷,最后导致科技项目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重要领域的企业,其科技化成分越来越高,其中很多科技项目立项管理和目前我国的项目立项评估一样,存在着立项流程不规范,不合理等现象,这些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影响了项目质量的实现,影响着项目周期过程,同时,不合理的评估导致项目白白浪费企业资源,同时项目可能带来不良环境影响。因此对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项目质量管理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实践作用,是促使企业良好管理的基础手段,是实现项目质量良好的前提条件,是提高项目建设流程的有效措施。

2相关概念

项目质量包括了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最终成果的质量,其项目管理过程包含了项目产品或是项目服务的过程质量。项目质量狭义是指一个项目最终成果质量或是过程服务质量;项目广义是指一个项目从计划、开始、过程、成果等等,包含了项目产生前期和项目结束售后一系列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项目需要管理,项目在产生到结束及售后过程中产生经过管理的质量水平称为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了质量前期计划、质量中期保证、质量成果控制、质量售后提升四个管理过程,项目质量前期计划管理主要是对项目前期的立项、预测、规划等进行管理,对项目的实现进行基础规划,是保证项目质量实现的基础条件。质量中期保证是管理确保项目成果实现的流程控制,通过对项目实现条件质量管理,最终实现项目标准质量成果。质量成果控制是指项目成果实现的控制和管理。最后是对项目实行质量售后提升,达到项目质量管理的完善标准。

3中国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随着科技企业在中国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科技化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电力科技企业,企业科技项目质量管理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由于我国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还存着较多问题。

(1)缺乏对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视。

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对其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视,只是一味地注重产品的价格和功能,但是对其质量的重视反而较少。而科技项目对质量要求颇高,而很多项目其实只是达到行业内水平,但是离标准和高质量的项目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2)评估机构受外界影响大。

评估机构往往受政府、外界等影响较大,使得科技项目立项评估中受到影响,对一些不合理,不合格的科技项目立项,评估机构会在政府或是外界利益的影响下,使得项目立项评估通过。

(3)评估专家受主观影响大。

评估专家在评估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和知识的限制,很多科技项目存在着较大的知识跨越度,很多评估专家也无法完全确定项目是否合理,受外界影响,对项目做出不合理的评估。尤其是评估专家受到利益等驱使,做出有违项目质量管理的做法。

(4)评估流程欠完善。

由于我国的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研究较晚,因此评估流程还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如科技项目立项不公开化、科技项目审批过程繁琐、评估选取专家不合理,评审过程存在着一些不合法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项目的质量。

(5)申报书撰写不够规范。

由于科技项目立项通常时间比较急促或是科技项目的差异性,项目申报书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申报书制作企业往往由于自身因素导致了申报书撰写不规范,同时很多科技项目涉及到不同领域,对质量要求不一致,使得申报书中相关内容不符合行业或是国家标准。

4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由于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项目质量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电力科技企业的项目立项评估质量管理,提出相关措施,为项目立项评估质量管理提出建设性建议。

(1)规范项目立项评估流程。

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多电力项目不断的进行着,但是很多电力项目立项评估和项目的开发同时进行,通常项目已经完全完成,项目立项评估流程还在进行中,甚至有些项目并未通过评审,但是项目已经在市面上销售或是应用到企业中。这中间涉及着项目立项及评估流程,由于立项评估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通常这个评估流程存在着较长时间,影响到了项目的发展。

因此规范项目立项评估流程,实现网上一体化评估,形成评估流程信息化,对评估流程进行网上立项,申报,评估等。加快流程审批速度,同时也节约人力成本。对于电力企业项目前期计划进行充分调查,对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深化申报书撰写。完善法律法规,对项目立项评估流程纳入到法律流程中,加大法律惩罚力度,减少在立项评估中的主管不合理因素。

(2)完善项目质量管理手段。

项目质量影响是多元化的,尤其是科技项目,每个项目存在着差异性,虽然范畴都是电力的,但是由于项目的不同,使得项目在管理过程不应当采取模式化管理,应当完善项目质量管理手段。

在项目立项评估过程中,应当在项目立项调查前、项目申报书撰写、项目立项、项目评估等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完善每一个流程的质量,在项目基础调查前,加大对项目的调查深度和可行性,收集基础质量。在项目申报书撰写中,规范申报书撰写资料,加大申报书质量规范管理。深化项目立项管理,公开公布项目立项内容。完善项目评估过程合法化。减少评估过程中出现违规现象。

(3)落实项目质量管理责任。

电力科技项目在立项评估过程中,由于很多漏洞存在着落实者不严,或者相关违规违法责任处罚轻,使得很多相关人员继续违反相关立项评估规则。因此应当落实相关质量管理责任,将项目立项评估过程中的相关过程内容及违法违规手段法律化,落实到相关人员,明确相关项目任务,对科技项目申报书撰写人、评审专家等档案记入在按,并对立项评估流程公开透明化,对立项人、立项企业等等进行责任明确,责任追究到位,责任惩罚明确,最终提高项目立项评估中的项目质量管理。

(4)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项目质量管理其中很重要是人的管理,人的因素影响到企业科技项目的质量成果,因此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估中离不开对评估流程中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科技项目立项评估内容、流程了解。

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减少管理人员违规、违法等现象。对评审专家定期进行知识扩充,并对其道德素质进行辅导,减少评审专家违反道德等现象。提高企业立项资质,使得企业具备相关项目立项水平。对项目申报书撰写者进行知识培训,对其提出相关要求,要求专业人士撰写相关内容。对项目立项评估过程中的管理人员进行跟进,使其符合项目立项评估的质量管理要求。

5总结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质量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的前期尤为重要,对项目立项评估对现实的管理存在着重要作用,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合理的立项评估质量管理对推动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有效作用。

本文以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质量管理的概念,对中国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项目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着缺乏对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视、评估机构受外界影响大、评估专家受主观影响大、评估流程欠完善、申报书撰写不够规范等问题,通过规范项目立项评估流程完善项目质量管理手段、落实项目质量管理责任、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相关措施提高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项目质量,实现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体系流程,为提高项目质量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科兹纳.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58-65.

第2篇:科研项目评估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 法人客户 项目信用风险 综合评估模型

一、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工商企业重要贷款来源,其稳健、安全地运行对企业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影响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因素众多,且作为一个盈利性企业,商业银行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其法人客户的项目贷款业务,因此信用风险是众多影响因素中较为突出的影响因素。为了有效地防范这种信用风险,如何评估信用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理论依据

项目管理理论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授信管理中理论和实践都由来已久,其成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Syed shahabuddin通过对印度国家银行投资收益率的分析发现,其收益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项目管理的应用。Howard bruck 指出项目管理的引用使得Hudson vally 银行的工作效率的到提高。Salas,V 和Saurina指出将网络规划方法(PERT)、挣值研究(EVA)、工作分解模型(WBS)等项目管理工具运用到金融范畴,可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Robert在2011 通过利用风险矩阵和Borda序值指出BOT类项目的风险关键在于低水平的项目融资管理。

国内对于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大多数是在国外开发的模型上改进和使用。王春峰等人在神经网络技术、机制理论的高频条件、以及MCMC的基础上对LOGIT模型、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组合预测判别发对封信评估模型做了可行性分析和比较研究。

三、法人客户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

由于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众多,通常可以将其分为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和包括银行自身监管意识及贷款者还款意愿的主观因素。通常项目管理风险识别的方法通常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主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另一类是从客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基于此建立商业银行法人客户综合评估模型时,对于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的研究,对能反映商业银行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充分分析。由于法人客户信用风险各因素对企业还本付息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所以综合评估模型采用指标权重法来综合评价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各因素的权重大小由专家确定,且各项目中的一些具体分值由各客户经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分,具体明细如下表所示。

(1)行业评价行业评价是客户经理在综合分析法人客户所处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情况下,给法人客户打分,其中行业评价分为四类,分别是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和退出类。如表1所示。

表1 法人客户行业评价打分标准表

(2)经营评价主要是客户经理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对企业的相关指标进行打分,其中满分为100分。具体评价指标及各指标的权重值见表2。

表2 法人客户经营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表

(3)财务指标评价是客户经理在认真审核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经营境况的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进行打分,而企业各能力可以通过具体的财务数据来衡量,具体明细见表3。

表3 法人客户财务指标评价具体明细及指标权重

(4)资金留存评价是对企业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对法人客户与上下游企业账户交易频繁程度、货款回笼与信用余额比、日均存款这三方面的情况进行打分,具体权重值和打分要求见表4。

表4 法人客户资金留存评价指标及权重值

(5)信用担保评价是指对法人客户抵押物、贷款担保状况以及担保人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具体的衡量方法见表5

表5 法人客户信用担保评级指标及权重值

在分别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得分后,为了能综合利用这五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信用风险,我们需要根据这五个指标对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程度,而赋予其相应的权重值,具体权重值见表6。

表6 客户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分布

在得到客户综合评价分数后,客户经理再根据该分数划分法人客户的等级,并根据企业等级采取相应的风行防控措施。目前WF分行主要将客户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90分(含)以上为优秀,该类企业风险极低,对WF分行回报率较高,WF分行应加强对该类客户的放贷、维护、提高客户忠诚度;80分-90分(不含)以上为良好,该类企业风险较小,对银行回舐矢撸银行应加强对该类客户的维护、营销力度,提高客户忠诚度;70分-80分(不含)为一般,该类企业风险相对可控,对银行贡献度一般,需要WF分行加强贷后监管力度,追加投资时需谨慎处理以提高资金回笼监管力度,增加抵押担保占比,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在价值;60-70分(不含)为差,该类企业风险相对较高,需加强对该类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监测,核实企业交易真实性,监测销售资金回笼情况,是否存在银行贷款占比过高、担保圈(互保)占比高、挪用信贷资金等情况,并及时采取风险防控措施;60分(不含)以下为较差,该类企业风险极高,应积极采取风险防控措施,及时退出。

四、法人客户综合评估模型的检验

为了检验商业银行法人客户综合评估模型的可行性,本文随即抽取了NY银行WF分行A、C、E三家企业的贷款项目进行分析。模型检验的过程中详细介绍了E公司项目贷款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对于其他二家公司只是做了贷款前后的评估和介绍。最后用综合评估模型对贷款发放后的某一时间点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并将得到的评估结果与WF分行用以往惯用模型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综合评价模型显示,A公司的最终得分为72.1,属于风险一般性企业。而WF惯用的评估系统评估A企业A+型企业,该类型企业借款人目前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发展前景总体看好,财务状况稳定,能够实现持续盈利,在行业竞争中的地位稳定,但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恶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偿债能力,风险总体低于客户的一般水平。

综合评价模型显示,C公司的最终得分为70.035,属于风险一般性企业。而WF惯用的评估系统评估C公司为AA-级客户,该类企业偿债能力强,管理科学规范,财务表现好,发展前景稳定,在行业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尽管有时会受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影响,但总体风险较小。

综合评价模型显示,E公司的最终得分为61.575,处于风险相对较高的企业,较之前惯用的评估模型所得到的结果相对较差,说明该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对于该类企业,综合评估模型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需要加强对该企业的经营状况的监测,同时监测销售资金回笼情况,是否存在银行贷款占比过高、担保圈(互保)占比高、挪用信贷资金等情况,并及时采取风险防控措施,这与WF分行在实际情况中的做法相同。

检验结果表明,综合评估模型所得到的客户信用风险评估结果,比WF分行惯用风险评估系统所得到的结果稍差,但整体上大体相同,这说明综合评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甚至可以说是由于WF分行惯用的评估系统。因为在实际情况中,WF分行的客户评估虚高,而综合评价模型,在企业信用风险总体等级分类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的缓解了WF分行对法人客户总体评估乐观的情况。

五、结论

虽然运用WF分行五家法人客户的贷款业务对综合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得到了检验,但是文章在研究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在数据的搜集方面,由于业务数据的保密性,本文只运用了WF分行的数据对综合模型进行了检验,其次模型内各指标的权重值,是由WF分行专家根据WF分行以往业务中获得的经验而给出,以上两点都会对模型的普适性产生影响。希望之后的学者能对此有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Syed shahabuddin.The Power of Networking[J],PMNetwork;Dec 2006,(12).

[2]Howard bruck,Built to Scale[J],PM Network,Nov2006,(11).

[3]Salas,V and Saurina,J.Credit risk in two institutional regimes:Spanish commercial and savings banks.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2.

第3篇:科研项目评估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学科评估;多维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7-0013-04

一、现状及问题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如何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科状态,从而更好地规划资源配置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是多年来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重点研究课题。学科评估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评估指标体系和基础数据,到目前为止,学科评估重点研究了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比较成熟、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但是,目前不论使用哪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学科评估工作时都会遇到许多问题,使看起来完美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不能顺利实施。以下是三个典型的问题:

(1)无法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取各类业务数据,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全面、不够客观、不够准确。

(2)评估指标是对高校业务的抽象描述,无法与具体业务数据直接对应,导致无法直接得到与评估指标对应的评估结果,需要将评估指标转换为业务标准才能与业务数据准确对应。

(3)目前学科评估主要靠人工收集数据、计算评估结果,基于一套比较复杂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人工方法去生成评估结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要同时生成多套不同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报告更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

本文介绍使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收集高校业务中与学科相关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并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更容易分析使用的结构化数据,同时确定数据实体及其间的关系,最终将经过清洗的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存储。基于标准化的业务数据,充分发挥OLAP技术优势对学科进行多维分析并生成学科评估报表。

二、大数据解决方案

1.系统架构

基于大数据的学科评估系统框架(见图1)主要包括:数据源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和数据分析层。

(1)数据源层

数据源层是学科评估基础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分布于各业务系统的结构化数据,系统外的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如TXT、XML等格式的文本文件。

(2)数据处理层

学科评估基础数据分布于不同的业务系统,而且数据量大,同时还有系统外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传统的ETL技术已经无法完成处理任务。Hadoop技术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尤其是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具有先天优势。数据处理层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抽取、清洗、转换,完成数据集成,按照存储层数据模型重新组织数据,形成能够支持学科评估的标准化数据。

(3)数据存储层

数据存储层是学科评估数据的核心,主要包括业务数据库、业务指标库和评估指标库。业务数据是与学科相关的基础业务数据,业务指标是指描述基础数据的维度,评估指标是指不同评估体系中的各类指标。数据存储层采用数据仓库维度模型存储业务数据,这样更有利于应用层的统计分析。数据存储层会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建立统一的编码规则,去除冗余和不一致。

(4)数据分析层

数据分析层是学科评估应用的核心。通过联机分析平台(OLAP)可以快速生成评估报表并进行多维分析,节省人工计算工作量,并以打印输出、文件输出、Email输出、Web等多种方式展现。

2.业务数据模型

业务数据采用星型模型进行数据建模,建模的重点是识别业务实体与学科评估相关的最细粒度属性,作为业务指标维度,它们将构成业务指标库,这些指标可以综合反映业务实体属于哪一个学科评估指标,其他对学科评估不产生影响的实体属性可选择性地保留在模型中,方便进行多维分析。

图2是以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为示例的科研业务数据模型。学科维度来标识论文和项目属于哪一个学科,论文类型、刊物类型、刊物分区、第一作者类型维度是评估科研论文的业务指标,项目经费、负责人类型、项目类别、项目级别、项目子级别是评估科研项目的业务指标。

3.评估指标模型

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各高校内部以及各权威机构的评估指标体系都不完全相同,而且经常会有变动,如果每次开展学科评估都将基础数据与评估指标重新对应,然后计算评估结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鉴于高校内部描述业务实体的属性相对固定,提取这些属性作为基础业务指标,将业务指标与学科评估指标作匹配,这样业务实体就能对应到具体的评估指标。图3是以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为例设计的评估指标模型,设计说明如下:

(1)同一类业务数据用于学科评估的属性可能不完全相同,如纵向项目用项目级别和项目子级别属性来表示评估得分,横向项目是用项目经费来表示评估得分,所以业务指标库要最细粒度,保证能唯一标识所有类别的业务数据。

(2)最细粒度的业务指标可以使评估指标粒度更小、更加科学,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可以满足不同评估指标与业务数据的对应关系,保证了评估指标体系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如科研论文评估指标和科研项目评估指标都是基于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最细粒度业务指标生成。

(3)评估指标类型标识该评估指标是评估哪一业务,如科研论文、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评估指标体系标识该评估指标对应的是哪一种评估标准,如校内评估指标体系、国内某权威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国外某权威机构评估指标体系等。

(4)评估指标中的开始年份和结束年份用来标识该指标的适用范围,支持生成历史年份的评估报表,可以比较不同年份的评估结果。

(5)评估得分是对评估指标的量化表示,并不是每一个评估指标都有评估得分,有些统计实体数量的就没有评估得分,如统计教师数量、学生数量等。

4.学科评估

学科评估的核心工作是按评估指标去汇总各类业务数据、计算评估得分,然后通过不同的维度去分析评估结果。业务系统通过数据共享方式将各类业务指标提供给学科评估系统,学科评估系统管理员根据业务指标灵活设置评估指标、得分、指标对应时间段,业务数据根据业务指标就可以关联查询到对应的评估指标,进而可以得到评估得分,最终可以自动汇总数据得到评估报表。以科研项目学科评估为例,计算过程伪代码如下:

SELECT EXTRACT (YEAR FROM Tl.立项日期)AS评估年份

,T4.评估指标体系名称AS评估指标体系名称

,T5.评估指标类型名称AS评估指标类型名称

,T3.评估指标名称

AS评估指标名称

.T2.二级学科名称

AS二级学科名称

,T2.一级学科名称

AS一级学科名称

,T2.学科门类名称

AS学科门类名称

,COUNT(T1.项目编号)AS项目数量

,SUM (T3.评估指标得分)AS评估得分

FROM 科研项目Tl

LEFT JOIN学科T2

ON

Tl.学科=T2.学科编号

LEFT JOIN科研项目评估指标T3

ON

Tl.负责人类型=T3.作者类型编号

AND Tl.项目类别=T3.项目类别编号

AND Tl.项目级别=T3.项目级别编号

AND Tl.项目子级别=T3.项目子级别编号

AND EXTRACT(YEAR FROM Tl.立项日期)BE-TWEEN T3.开始年份AND T3.结束年份

LEFT JOIN评估指标体系T4

ON T3.评估指标体系=T4.评估指标体系编号

LEFT JOIN评估指标类型T5

ON T3.评估指标类型=T5.评估指标类型编号

GROUP BY EXTRACT(YEAR FROM Tl.立项日期)

T4.评估指标体系名称

T5.评估指标类型名称

T3.评估指标名称

T2.二级学科名称

T2.一级学科名称

T2.学科门类名称

该学科评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快速部署、灵活维护评估指标。只要建立评估指标与业务指标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完成业务数据与和评估指标的关联,从而可以快速生成学科评估报表。

(2)支持多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同时生成基于不同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报表,比较不同评估指标体系下的评估结果。

(3)评估指标中的时间属性满足在不同时间段使用不同的评估指标,达到保留历史评估结果的目的。

(4)通过联机分析(OLAP)功能可以快速计算评估得分并进行多维分析。如可以快速生成基于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和学科门类的评估报表。

三、应用实例和应用效果

1.应用实例

本文选取上海财经大学校内评估指标体系中纵向科研项目评估为例,介绍具体应用情况。表1是根据纵向项目业务指标设置的评估指标,每一个纵向项目能找到对应的评估指标。

图4是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Tableau开发的纵向项目学科评估报表,通过筛选器可以查看不同年份、不同评估指标对应的评估结果,通过钻取功能可以得到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评估结果,达到多维分析的目的。如果有多种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同时展现在评估报表内,方便横向比较评估结果。

2.应用效果

传统方法做学科评估需要从各个业务部门采集数据,然后分类、设置评估指标、赋值、计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生成的评估报表会有数据不准确、滞后性、一次性使用等问题。借助大数据技术保证了采集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分布式处理数据的优势,减少人工采集、整理数据需要的巨大工作量。O―LAP技术可以快速生成学科评估报表,完成多维分析,大大提高了学科评估的工作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该系统校领导、院系领导、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可以了解每一学科的评估结果,比较不同学科间的评估差异,观察同一学科评估结果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用该系统我校已经完成了校内2013年学科评估报表,同时支持教育部学科评估上报材料。

第4篇:科研项目评估范文

摘要:目前我国在科技项目开展后对评估工作引起了关注,并获得理论研究成果。但在现行科技项目管理制度中,对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并没有落实,科技项目评估仍处于前评估阶段,对项目结题后的评估工作并没有有效展开,因此本文就对开展科技项目后评估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进行简单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科技项目;后评估;必要性;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科技投入力度较大,社会公众不仅关注科技投入的增长,更加注重科技投入的效果。因此多个省市也陆续开展了科技项目评估,科技项目是以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而开展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是对科技投入进行绩效评价,是事后评价的一种方式,也是对社会组织及成员的科技资源配置,对预期效果及绩效评价的一种特殊的科技活动形式。具体是对以验收的项目进行后续评价[1]。但现行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缺乏对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在科技项目评估中主要集中于一些常规阶段,如事前立项、中期检查及项目结题等,因此开展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 开展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的必要性

(一) 科技投入绩效评价

随着科技投入比重的不断增长,社会公众及政府部门对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工作也更加重视。科技项目作为政府部门对科技投入的重要项目,在科技投入中对主体进行科技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中,不论开展任何科技活动都会存在科技产出,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在科技项目初步出产生成果的阶段中,在项目完成后对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评估,不利于对项目绩效客观产生客观的反映[2]。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是对科技投入进行绩效评价的重要形式,而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水平,使各个投入主体在科技计划的制定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项目结构设置的科学化,经费投入也更加合理,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费投入的盲从性。

(二) 确保项目管理流程的完整性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科技项目的前评估工作与后评估工作共同组成项目的评估活动。而在科技项目生命周期和科技项目管理阶段中,后评估工作是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末端,与中期检查、立项评估、选题论证等工作组成科技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和全内容。根据我国科研评价活动的发展方向来看,科研评级逐渐向法治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在事前立项、事中执行和项目结题验收等工作已经实现程序化和常规化。随着科研评价工作的发展,社会各界对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工作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对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也受到了关注与业内人士的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理论性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二. 开展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的建议

(一) 以重大项目作为科技项目后评估的切入点

由于政府对科技项目投入的性质不同,所呈现出的特点也不同,因此对科技项目需要进行分类型评估,根据科技项目不同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还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根据当前对科技项目的自主情况,我国投入的科技经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自主,而这些重大科技项目的经费投入具有关注度高、资助额度大、影响广泛等特点[3]。虽然有多个项目已经完成验收或解题,但在项目完成后,科技项目的运作情况,及对行业产生的影响及带动效应,后续社会经济效益等情况并未进行系统性的考察与评价。因此现阶段对科技项目的后评估工作,要注重与对重大项目或某些技术领域中的专题专项项目展开评估工作。

(二)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完善的科技项目后评估反馈机制,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有关部门在采集评估信息、评估方法及评估指标体系中需要注重其协调性,构建统一的信息评估网络,否则在评估资料的搜集中会出现重复劳动的现象,项目承担单位的工作量大,因此需要加强科研数据采集网络与信息评估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便于在绩效评估中对不同阶段的评估资料进行获取,避免了对评估资料重复获取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搜集信息的公信力,使评估工作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结语:

开展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复杂性,但却具有重大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我国目前对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仍处于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阶段,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后评估工作中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通过科学工作者、社会公众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促使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有平,欧阳进良. 国家科技项目监测评估实践的分析与探讨[J]. 科研管理,2008,06:116-121+130.

第5篇:科研项目评估范文

(一)科技项目立项审查不严格,重复立项多

作为项目实施的第一关,立项这一环节对科技项目来说十分重要,在我国目前的科技项目立项中,立项前的审查存在着许多问题。作为实践性的科研项目来说,立项审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其可行性、可靠性的论证,往往一些项目负责人为了诸多利益目的,对立项缺乏全面合理的考察,为了立项而立项,为使项目设立而夸大项目实际效益,而就审查机构来说,审查标准设置的较低,审查评估缺乏科学性。很多科研单位,利用其每年可以申请到的财政资金,仅仅是在立项上凑数,充数,在立项审查上流于形式,自审自立,难于监督,真正做到立项合理、立项创新的科技项目少之又少,且由于高校等科研主力机构的内部评级问题的格式化,使得立项不慎重,盲目立项的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科技计划信息共享,许多项目“换汤不换药”,多头申报现象仍然存在,这也导致经费投入效益低下。

(二)科技项目研究效率低,监管环节薄弱

项目进行申请立项后,就进入了项目的研究开展阶段,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就导致一些项目负责人研究期不安心于科研研究,研究期结束后,无法提交项目预期成果,甚至出现挪用研究资金,虚假研究,学术抄袭现象的产生。特别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进行的科研项目问题尤为突出,在项目的承担实施者一方为国家,一方为个人、研究机构等科研组织、项目组时,国家难以采取有效的监督方法全程监督为数过广的项目资金申请者,没有建立合理的项目追踪、期中评估等动态的监督手段,大部分项目有的监督往往也是形式上的过场,没有建立有效的真正了解项目的检查组进行项目监督,以致项目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产出效果不高。

(三)科技项目产学研结合不密切,成果转化率低

与国外大多有企业公司的研究机构进行科研项目不同,在我国实施承担科技项目研究的大多是科研院所、高校等专门的纯科研机构,这就导致了科研产出与生产实践的脱节。我国目前的科学研究大多陷入了一种只出不用的怪圈,很多科技项目立项后,研究出成果,提交一个项目报告,发表几篇论文就算完结了,没有人关心项目成果是否真正实施应用。这种怪相与我国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有很大关系,现有评价缺失成果转化评价,使得项目研究者往往不关心转化成果,只关心评价评奖,白白的使许多能产生良好生产效益的成果不得应用,使得科研项目的意义本末倒置,造成资源浪费。

(四)科技项目奖惩设置不明,竞争动力不足

科技项目的承担者往往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课题组,具体落实到研究组内的各个成员,科技项目取得研究成果后,得到的科技项目奖励不是归属于实施者个人,而是归属于项目承担单位,而当项目实施中出现问题时,又是对单位进行归责,对科技项目实施的具体个人来讲,其风险性与效益性都很小,这就使得一些研究者研究动力不足,缺乏尽责意识。

二、我国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的完善

(一)加强科技项目审查,引入事前评估机制

科技项目管理机构在审查立项时,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研究进行价值,考察国内相关研究项目的立项情况,避免低水平重复立项现象的发生。引入事前评估机制,对项目的风险性、实施性、可行性进行评估,保证项目在立项上的新颖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项目实施监督,提高研究实效科技项目立项后,为保证取得良好的项目效果,就要对科技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特别要加强对项目进行中的审查监督,形成内部监督机制,预防捏造数据和篡改实验结果的行为发生。监督不仅仅是短期的,形式化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有时效的监督。

(三)形成产学研结合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现代科学项目的研究应着眼于科技成果的实施与产出活动中,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以实现科技项目的真正意义。鼓励企业参与到科技项目的活动中,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积极研发采用新技术,在税收上对新技术企业予以优惠。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点。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四)建立合理项目评估机制,明确奖惩措施

有关科技管理机构在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的评审、鉴定、验收和奖励等活动中,应当本着对社会负责的科学态度,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如实反映其水平。对用不正当手段拔高或者贬低他人成果水平以及不认真负责、不实事求是、在评价活动及其结论中弄虚作假等行为,应当坚决制止。要按照对科技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合理确定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人,未参加研究或者仅从事辅、服务性工作的单位和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入排名顺序,侵占他人应得的权益。

三、结语

第6篇:科研项目评估范文

文章系统阐述了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评价系统缺乏针对性、评估时各部门条块分割、指标及权重难以确定等问题,并对完善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类型为区块、以科研考核为主线、以定量方法为主导等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13403

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是对科技项目在执行过程和完成后,在成果、资金效益以及成果转化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给出项目产出情况总体结果的行为。所谓绩效也就是包含着“成绩”和“效益”两个方面[1]。“成绩”主要是在成果方面,如研究报告、著作、高水平的论文等;而“效益”主要是指成果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展效益等。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作为科技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在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确保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有利于科研项目的有效执行,也有利于为项目主管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

一、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及存在问题

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高校是中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中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3-4]。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更是各类科技项目执行的主力战场。因此,如何科学地衡量科研项目的产出,恰当地评价科研项目的成果以及研究绩效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随着高校管理的不断完善,各高校也纷纷建立了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体系。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

1.定性评估系统

主要有理论分析法、专家评议法和成果完成法。比如有些学校对校内项目的评估主要是针对其后续是否获得更高级别的项目,以及完成的论文数量和论文级别等。

2.定量评估体系

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和多指标综合评议法。这种评估体系用得比较多,常常采用先由项目负责人自评,再由主管部门评议,最后根据比例综合评议的方式进行。

3.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体系

这个方法综合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仅用定性的方法或者仅用定量的方法都有失偏颇。这种评估体系一般是先进行定量评估,计算分值,再采用专家评议法进行评议[5]。

(二)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评价系统针对性不强

科技项目一般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人文社科类等,三者具有明显的差异。基础研究一般是对基础性、自然性的物质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成果一般表现为论文、专著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各类奖项等;应用研究类主要是针对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出科技支持进行的研究,成果一般表现为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新产品以及各种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人文社科类主要研究各种人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产生能够对人类社会发展给予指导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精神产品,成果一般表现为学术报告、论文以及可以送交有关部门采用的政策性导向的成果。由此看来,不同类型的项目其研究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成果形式都相差甚远,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项目,研究的领域和阶段都不同,往往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也造成了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困难。

2.评估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缺点

现在高校职能部门繁多,对于项目绩效的评估都有自己的系统,比如人事部门提出根据人才选拔的需要建立体系,针对项目组成员获得的人才项目或者人才奖励对科技项目进行评价;设备部门则要求项目经费在用于购买试验和科研设备方面的成本和比例较高,该设备在国内的地位如何,能够给教学和科研带来怎样的效益等方面;财务部门根据经费使用情况也建立评估体系,考查项目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各类使用方式有无违规现象等;而科技管理部门则综合考查项目执行情况、成果情况、经济效益情况等。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学校各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项目负责人则疲于应付各个职能部门的考核而怨声载道。这种绩效评估的方式不仅效率极低,不能达到绩效评估的目的,而且打击了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6]。

3.投入和产出的边际效益难以界定

一般科研项目在申请之前必定已先做了一部分的研究,有了前期的研究成果更有利于项目的申报立项。而前期包括资金、设备等资源的投入作为当期费用已列支,项目经费到账后,这部分费用按照要求是不能再列入这个项目的经费使用的。这一要求显然不符合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理论,因为这部分的投入和项目的产出是分不开的。因此对这个项目真正投入多少也很难界定。

4.评价未体现项目产出的“滞后性”

科技项目的研究是一个创新性研究的过程。项目的结果有些能够马上从论文、实验数据结果中体现,有些却不能完全体现,或者说要等到转化时才能体现其真正的项目成果效益。如果局限于在项目结束时或者还没有结束时就开始绩效评价,必定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或有偏差。

5.评价中的指标数量和权重难以确定

中国国内针对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少,指标数量从五个到二三十个不等,其权重也各有不同,这样必然导致指标体系的排他性和唯一性,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由于缺乏标准指标库的借鉴,因此使得绩效评价中很多指标设计较为随意,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依据。同时,还存在很多指标获取难度大、设立不切实际等问题,致使评价结果失真和缺乏可信度。

二、 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科学、客观、公正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是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和核心,只有不断完善和建立适应科技发展的绩效评级体系,才能对科研项目做出正确的绩效评估。针对以上所列问题,并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 以目标为导向,使绩效评价落到实处

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其目的就是给项目以确定的目标,使项目负责人能够有的放矢,管理部门也可以有据可依,使最初的目标设置落到实处,绩效考核不落虚名,同时也保证绩效评价的系统连贯性。

(二)以项目类型为区块,使绩效评价集共性和个性于一体

高校中科研项目种类繁多,各种类别的项目其成果表现方式都不一样,因此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性质,进行分类评价。同时,也要考虑到各类项目的共性,指标体系的设立要基本涵盖项目评价的各个方面,保证不是一类一个标准,而是一个标准体系上的部分细化,增强绩效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

(三)以科研考核为主线,兼顾其他管理目标

目前高校都存在着科研项目评估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情况,往往一个项目要面对好几个职能部门的审核检查,绩效评估,令人不胜其烦。高校科研项目首要责任应该是完成科研任务,其次才能兼顾其他目标任务。因此,高校应该破除这种局面,立足于学校的战略发展方向,建立以科研考核为主线,涵盖人才培养、成果管理、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做到有层次、有定位、有目标地进行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价。

(四)以定量方法为主导,辅之以定性方法

量化考核在绩效考核中应用较多,既能直观表现,又能够客观说明问题。但是科研项目的成果有其特殊性、滞后性和无法预测性,针对目标进行的科学研究往往得出其他不同的却有创新性的结果,或者有些成果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能马上体现,这时仅看定量考核的成绩并不能全面客观地说明项目的绩效,因此必须引入定性分析考核,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够客观、公正地做好绩效评价。

(五)建立通用指标库,规范权重设计

解决目前各类指标繁多、权重不一情况的有效方法就是研究建立科研项目通用的指标体系和指标库,设立一定的指标设定原则,建立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框架,规范通用指标的权重和细化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项目评价体系走上规范化、持续化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力,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任。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评价科技的投入产出效果,而且更为高校科技项目发展指引了方向。目前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存在评价系统针对性不强、评估时各部门条块分割、指标及权重难以确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立足于学校战略发展,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类型为区块,以科研考核为主线,以定量方法为主导,建立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综合性、多层次、操作性强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新荣.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产出与评估 [J].科技管理研究,2009(8):230-233.

[2] 杨道建,赵喜仓,陈海波.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89-92.

[3] 戴国庆,李丽亚.国外科技项目绩效考评研究与借鉴 [J].中国科技论坛, 2005 (5):45-48.

[4] 吴伟.绩效评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10(3):114-118.

[5] 严会超,邵玉昆,欧阳俊.绩效评价在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J].科技管理研究, 2009(4):119-121

[6] 姬郁林,彭晓菊,潘燕玲,等.科研项目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分析[J].重型机械科技,2002(2):49-51.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igh school research project

YI Lili1, LI Ke1, LIU Jinying1, ZENG Jinping2

(1.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Hangzhou 310018, P.R. China;

2. Jiangxi Donghua Institute of Metrology and Testing, Nanchang 330000, P. R. China)

Abstract:

第7篇:科研项目评估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项目评估;国际工程;服务项目;成功;关键;分析

某石油企业自开展国际工程服务项目以来,不仅积极的进行国际石油工程服务市场的开拓扩展,逐渐建立发展起了成熟的国际化市场拓展运营观念,并且在企业发展运营以及国际工程服务项目开展过程中,也逐渐由项目开展初期的走出去和扩大境外工程服务规模、扩大服务队伍人员数量等简单的运营服务理念,转向注重经济效益以及寻求长期、安全、健康并且平稳成功的项目合作发展理念上。根据该石油企业国际工程服务项目开展以来的运作情况,整体上呈现有盈有亏的运营局面,而其中造成该企业国际工程服务项目运作中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则多是由于项目运作开展过程中对于项目评估不足引起的,因此,精细的项目评估是企业成功做好国际工程服务项目的关键。下文将结合精细项目评估的具体评估内容,并在对其与做好国际工程服务项目之间的作用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于精细的项目评估是成功做好国际工程服务项目的关键的分析与研究。

一、项目的前期评估对于做好国际工程服务项目的作用

在工程项目的评估管理中,项目的前期评估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基础,同样,对于国际工程服务项目来讲,项目前期评估也是成功做好国际工程服务项目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在工程项目评估管理的实施阶段,项目决策是进行项目管理实施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而项目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则对于工程项目开展实施过程中的亏损情况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科学、合理的项目决策也是减少国际工程服务项目运作损失以及缩短工程项目运作服务工程、提高工程运作效益、保证工程项目整体利益的关键和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项目决策来讲,项目评估结论是企业管理层以及高层领导进行决策的一个基本依据,一旦项目评估中的结论对企业领导与管理层的决策给予支持,则意味着企业对于市场的运作决策形成,对于企业的运作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因此,项目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企业运营发展以及项目决策有着很大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对于项目评估质量的保证,才能够对于项目决策的正确性进行保障。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工程项目评估中,主要有前期评估和后期评价两部分,其中,项目前期评估主要是对于未来工程项目投标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对企业工程项目投标活动对于整个企业运营发展各个侧面的影响及程度进行分析;而在企业项目的后期评价中,重点则是进行过去选定项目对于企业现在生产经济活动影响的评价分析。对企业的项目评估进行这样的划分,其关键是为了表明进行项目评估的确切对象是一个待选的工程项目,而不是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工程项目的评价管理中,对于项目的后期评价实施,多是从项目的成功运作方面进行经验学习,从项目运作失败的层面汲取教训,而对于运作项目的结果则无法改变,不能进行项目运作中的盲目性控制与改变;在进行项目的前期评估时,由于是对于项目投标实施前投标项目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对于项目的投标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决定投标活动可行性与投标内容,整个项目评估实施过程,有利于避免和控制项目运作实施中的盲目性,对于工程项目的运作开展与服务实施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是成功做好国际工程服务项目的基础。

二、项目价格的准确评估对做好国际工程服务项目的作用

在企业工程项目的评价实施中,进行工程项目价格情况的评估管理也是企业项目评估管理内容之一,对于成功做好工程服务项目的运作经营有着关键的作用和影响。以上述某石油企业为例,该企业在进行国际工程服务项目投标活动实施前的评估管理中,对于项目中一些大的发展战略以及方向、发展政策的制定,通常是在企业各个管理阶层以部门、领导者的层层把关与严格审查下才得以实现,整个过程不仅严谨、慎重,而且通常制定结果的准确性也能够得到保证。但是对于进行该企业国际工程服务项目价格情况评估实施的专业服务公司来讲,它只是跟随企业的整个国际工程服务承包项目中的分包服务子项目,且在进行项目价格评估过程中,如果对于项目的投标价格评估的过高,则容易导致在项目投标活动中不能中标;而如果对于项目价格评估低于实际的运作成本,虽然能够中标,但是在后期的运作实施中会造成最终亏损。因此,结合这一情况,在进行该企业的国际工程服务项目投标价格评估中,只有精细、准确并且合理的价格评估,才能既保证项目投标活动中标,又能够保证项目后期运作不出现亏损现象,保证整个项目的运作健康、平稳。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国际工程服务项目的价格评估执行过程中,对于整个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是在严格的监控下完成实现的,因此,对于项目的价格评估来讲,只要保证对于项目的投标价格评估周密合理,通常是不会造成项目运作亏损现象发生的,即使项目运作执行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成本费用,但这部分成本费用也不会对整体价格的评估产生太大的影响。

三、项目后期评价对做好国际工程服务项目的作用

在企业项目的评估管理中,项目的后期评价是评估管理项目管理实施的一个升华阶段,通常情况下,在工程项目的前期评估中,以项目的价格评估为例,即使对于项目价格的评估再周密、精细,项目后期的运作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本费用产生,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时就需要通过及时进行项目的后期评价,来对下一阶段项目的开发运作中的价格评估进行指导,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评估管理准确合理,保证项目运作健康稳定。因此,对于企业国际工程项目的整体评估管理来讲,精细的项目评估是成功做好国际工程服务项目的关键,而项目后期评价则对于成功做好国际工程项目具有升华指导的意义。

四、结束语

总之,精细的项目评估是成功做好国际工程服务项目的关键。在国际工程服务项目评估开展实施中,结合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做好相应阶段的项目评估工作,以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评估实施的全面化、合理化和准确性,从而保证国际工程服务项目的健康、稳定、经济、合理运作开展,推动企业运营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陆绍凯 阎 洪:中国内地工程项目伙伴关系评估模型[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2).

[2]胡清河 张 爽 汪定伟:神经网络在项目评估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3]陈 莉 朱卫东:粗集-神经网络在农业工程项目评估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6(7).

[4]廖方宇 阮祖启 邓心安 严湘赣:层次分析法在空间科学工程立项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4).

第8篇:科研项目评估范文

【关键词】水利科技;项目;管理

1贵州水利现有科技发展情况

“十五”以来,贵州水利系统各单位承担了省级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有科技基金计划、重大专项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等,承担的水利部项目计划有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948”计划等。附图为贵州水利科技计划体系图。在当前水利建设发展的大好机遇下,贵州水利科技围绕解决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在工程建设重大关键技术、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防灾减灾、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治理、水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为贵州省水利建设事业提供科技支撑。“十一五”以来,以贵州水利建设为依托,共开展了6项水利部“948”项目、公益性行业项目专项、科技推广和项目等应用研究、2项省级重大科研专项、14项省级社会发展科技攻关、农业科技攻关等项目研究,省水利厅自主立项开展了《复杂地基上混凝土高拱坝抗震性能研究》等71个项目的研究工作。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3项,编制完成1项水利行业标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完成《全坝外掺氧化镁混凝土拱坝技术规范》(DB52/T720-2010)等2项地方标准,立项开展4项省地方标准《贵州省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测定技术规程》等编制、参与了水利部行业标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启动了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2科技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技项目立项管理机制不完善。“十一五”以前,由省厅自主立项的科技项目管理立项机制不健全,缺乏专家评议程序和科学决策过程,由于水利科技项目资助力度不足,水利与科技厅、教育厅等各单位间科技项目计划缺乏有效信息共享,也存在项目多头申报重复立项问题,产生效益低下,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现象,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不够。

(2)承担单位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贵州省水利厅自主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有3个中止,占立项数的4%,已完成项目中,有5个不能达到预定计划目标,占立项数的7%,主要原因是负责人更换、项目实施中遭遇自然灾害等问题。未完成预定计划的主要原因是立项时承担单位对项目研究方向调研不够,对拟达到的目标计划制定不切实际,也有对承担单位抗风险能力等方面评估不到位等原因。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不确定性,对科技项目执行中不确定因素估计不足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3)项目规范化管理不到位。当前,各级的科技任务多是传统过程管理,主要通过阶段性考核、现场检查、汇报会等方式进行监管。如省科技厅立项的项目,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水利厅并没有真正监管权力,仅仅签署任务书时知晓,沟通不畅。项目主管单位受人力时间、专业等多种因素影响,也不可能对所有项目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通常项目出现问题后,再被动进行调整,往往只对省重大专项等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其他项目监管方式也多是中期,年终时,根据项目承担方填报的年度执行情况开展常规检查或者现场抽查等,很难全面深入掌握项目实施过程的情况,项目执行不易到位。科研诚信体系制度也还未建立,缺乏有效的监管,对项目实施中存在较大问题者也没有严格惩罚措施和手段,仅仅只是几年内不予再申报新项目。

(4)项目预算执行不一致。虽然在项目任务安排时都做了预算编制,比如水利部也采取了项目负责人约谈制等方式,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但是各来源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差异较大,进展不均衡,预算编制和实际使用脱节,测算依据不充分,执行过程中变更较多。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不足,实际情况与预算情况不一致等等,影响资金计划的下达。

3当前科技改革的需求

2014年,国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行了系列部署。根据改革方案,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主要负责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布局、评估、监管等。并将对国家层面近40个部门管理、近百个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合并整合,避免再出现项目不能聚焦战略目标需求,多头申报、重复资助等问题,使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进一步适应创新规律。水利部现有水利科技计划体系是基本完善的,涵盖了科技创新的自主研究、开发、引进消化吸收、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推广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根据国家改革的统一部署,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治水思路,和《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水利部与各部委共同开展了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要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解决科研项目不能聚焦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方向的等问题。贵州省科技厅也针对省内出现的科技计划碎片化、科研项目取向聚焦不够两个重点问题开展了改革探索,即科技计划的“452”架构,着力四大改革举措,优化五大计划体系,形成两大功能体系,并在2015年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开始施行。新申报方式强调按照目前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的科研方向聚集资金,整合资源,集成攻关;同时以后补助支持方式推动从项目管理向创新管理方式转变。“452”架构改革部署,重在强调资源统筹、目标导向、市场导向、功能发挥,参照中央后补助管理方式,依据刚刚出台的《贵州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后补助管理暂行规定》,分先备案后补助、后审查后补助、科技服务后补助三种方式进行管理。这些对行业科研管理部门原有的管理方式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合理、有效进行科技项目管理,把有限的资金应用在解决水利发展需求的关键问题上,保证项目实施可以产生既定的科技创新或推广目标越发显得迫切和必要,改革现有的管理机制已成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4对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建议

(1)创新申报项目方式。根据改革的要求,国家将近百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成五类: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省级层面的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三类计划,都强调将自上而下的战略研究和自下而上的产业创新相结合,强调创新目标、技术产出、服务经济社会等指标,从而形成创新功能体系;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科技平台及人才团队建设计划,以企业创新行为的绩效以及各创新要素服务企业的绩效为主要考核指标,从而形成成果转化体系即后补助功能体系。作为省级行业部门,更应该根据当前水利建设的需求,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行业内科研力量,改变原来分散申报的模式,结合需求提出重点能解决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促进产学研结合的,能推动提高整合行业科技贡献率的项目。

(2)加强项目监控和评价体系。为了保证项目立项、监管科学、客观、公正,各单位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但更需要引入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思路,开展科学的项目评估和监控评价体系。如:完善科技项目评估程序,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库,发挥行业内专家的决策支持作用。可以通过同一个问题引入竞争机制确定承担单位,也可以通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邀请招标等确定。在中期评估体系上,关键是现场考核、时间进度和验收管理上,应加强未结题项目管理,对不能整改、不能按时结题的单位记录信用管理体系,视情况减少今后项目的立项数。

(3)建立专业机构管理具体项目的模式。科技项目的监管评估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水平,在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有专业背景的中介组织替代政府部门延伸行使部份管理职能,参与项目跟踪反馈,在独立调查分析基础上对计划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可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动态监管。

(4)推进科技计划信息化管理。改变传统人工评审时在时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根据顶层设计的目标,建设项目管理信息数据,包括立项审批、合同管理、预算申报管理、中间进度实施控制、项目验收、成果登记等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效率,并可实现资源共享。贵州水利厅也根据当前科技改革的情况,组织开发了贵州水利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建立了水利科技业务数据库,在项目申报、专家论证、审批立项、进度跟踪、验收等环节实现网上管理,可方便地实现水利系统的相关文档和资料统计、查询、管理,并可提供科技信息、科技成果服务。当前,贵州水利建设“三大会战”正在实施,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要求和生态保护要求在工程建设的同时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还存在着喀斯特山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科研难题和新技术推广需求。在新的形势下,科技计划管理也要统筹衔接水利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以水利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来引领各项水利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梅伟.对科技项目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09,(6).

[2]李旭红,徐玉高.关于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1,(9).

第9篇:科研项目评估范文

近10年来,国家对中医药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逐渐加大,为保证有限的中医药科技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提高中医药科技项目管理水平和科学研究的效率,对中医药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估成为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不同类型中医药科技项目研究过程与结果具有很大差异,需要不同的评价指标与之相适应,因而对中医药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在2011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科研项目绩效评估与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资助下,笔者对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1中医药科技项目特点

1.1注重继承与创新

继承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丰富临床经验,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提出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创新实践,争取新突破。

1.2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

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出新观点,开展基础研究,促进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用创新基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拓展与提高。

1.3中药研究与中医研究相结合

重视中医与中药研究的整体性,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开展中药研究;中药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解决临床用药的新途径、新方法及安全性等问题为目的,提高临床服务能力。

1.4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

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注重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研究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基本科学问题,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2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确定评估维度及指标是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最大难点和关键所在,其构建原则应在通用指标筛选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研究特点来确定,主要包括四方面。①提取关键绩效指标:针对不同类型项目,从研究实际出发科学提炼合理的关键绩效指标,以保证真实、有效的支撑项目总体目标。②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应通过继承来找到创新点,并对创新的起点给予合理评价,其主要目的是评估创新。③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性分析基础上的定量研究是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特点,因此,应在对特定类型中医药科技活动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从定性、定量两方面选择评价指标。④其他:包括注意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注意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配合使用、注意掌握好指标的互斥性与有机结合,以及注意解决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简洁性的矛盾等。

3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整体框架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开展绩效评估的基础,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多维指标还原科技项目绩效的形成过程。目前,国内许多研究针对科研绩效评估框架进行了探讨,如有学者提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与交流类项目的绩效评估维度应包括目标相关性、效率性、效果性、组织管理及实施4个维度[1];科研重点实验室的绩效评估维度分为人员、设备、教学、科研四大方面[2];基础研究项目重点从政策导向性、知识创新性、外溢绩效性及管理效率性方面进行绩效评估,应用研究项目重点从现实需求性、技术水平性、成果绩效性及管理效率性方面进行绩效评估[3];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估维度包括人员绩效、学术绩效、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4个维度[4]等。本研究在借鉴其他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特点,搭建了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整体框架。

3.1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

项目整体目标是否实现是把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而不是局限于对单一研究成果的考评,既能衡量项目是否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也能验证项目立项时确定的总体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是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核心指标。如中医药基础研究以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新学说、新发现、新方法,并阐明其科学价值为整体目标;中医临床研究以解决具体实际临床问题,建立新的、有疗效的诊疗方案和诊疗技术为整体目标;软科学研究以战略规划是否被行政管理部门采用,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或经济效益为整体目标;方法学研究成果评价,应以在相关学科应用范围及提高相关学科研究水平为核心;中药新药研究以拿到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为整体目标。所有不同整体目标的实现均应得到行业公认或推广应用为前提。不管项目整体目标是否实现,均应对“目标合理性”进行再评价,有利于项目主管部门针对实际需求调整科技计划,避免和杜绝“为了科研而科研”的现象。

3.2可信度

研究结果是否可信,是绩效评估的前提和基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通过对评估数据的专门研究指出,科学项目评估的最大障碍是缺少可靠数据。如何保障可信度,首先要将被评估项目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类似项目研究成果有机剥离,被评估课题组要能说明本研究与前期研究、同期类似研究、后续研究的异同点和新的贡献度,并提供相关可靠证据以保障被评估项目的投入产出是真实有效的。项目研究证据的来源主要为同行专家意见、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调查问卷及数据库、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受试者满意度调查、典型案例、项目完成情况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科技奖励、论文专著(影响因子、他引次数、再版次数)、授权专利及成果推广证明等。3.3任务完成情况

包括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考察项目是否完成任务书预计的内容、工作量和考核指标,并对项目立项时确定的考核指标是否科学合理、考核指标对总体目标的支撑作用、部分任务未完成的原因及获得了哪些超出预期的成果等方面进行说明。

3.4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是最能体现中医药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特色指标。“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认为,继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发展两个始终不能偏离的主线,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动力,必须传中有创,创植根于传。没有继承,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屠呦呦教授从《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获取灵感,发明了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新方法,一举夺得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奖,充分说明继承是中医药创新的源泉和起点。

继承与创新这个维度主要包括中医理论的继承、中医临床技术的继承、研究方法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继承找到新的创新点,旨在评估创新。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应通过溯源来体现,强调理论的来源、出处且传承脉络清晰。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从创新的来源、创新的依据、创新的过程、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的优势等方面来体现。实际评估中,要结合创新点,对创新的起点给予合理评价。此外,针对一些项目如用传统方法对中医药古籍的整理研究,项目评估不能一味强调创新,更应该重视其在中医药继承方面的贡献度。

3.5效果和影响

效果和影响评估包括项目后续资助、科研能力、医疗服务能力、经济效益、推广应用、科技支撑条件等方面直接的、或长期的、或预期的,以及积极的、或消极的应用效果和影响。尤其要重视负面影响,有利于发现并解决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快速提升后续研究能力。评估效果和影响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客观分析。如一些简便有效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限于当前的成本定价模式,导致收费低,得不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应客观分析和评估该项目的卫生经济效益,发现问题,为管理部门后续的推广应用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成果快速、合理转化和推广应用;如有企业牵头的新药研发、诊疗仪器开发等产业化项目,应通过投入产出考察其成本收益,重点评价中医药科技成果所体现出的资金使用效率。

3.6管理合规性与效率

包括经费使用的合规性、资源配置效率和组织管理效率,可通过项目财务审计报告、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运行模式及项目合作单位的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价。关于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率应分为好的做法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其中项目研究目标的合理性评价、项目研究目标与评估目标的一致性评价、项目联合攻关的运行模式、项目技术路线、考核指标的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是评估管理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3.7相关性

包括与中医药发展战略的相符性、与民众中医药服务需求的相关性、与项目定位的相符性、与学科建设需求的相关性、与人才培养需求的相关性及与其他科研项目需求的相关性等。

4项目实际评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评估实践中,我们应遵循目标导向、分类评估的原则,充分注意不同类型中医药科技项目的基本属性与特点,明确评估目的及要求,选取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注重关键绩效指标、结合同行评议、建立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应该根据评估目标、项目研究性质的不同,结合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选择主要的、关键性的维度及指标,不必面面俱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用同行评议法或问卷调查法,真实有效的评估科技项目。指标体系确定后,要考虑各指标对评估结果的贡献度,根据实际需要采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逐步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条件概率、判别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5-7]。此外,在实际评估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从研究实际出发科学提炼合理的关键绩效指标,以保证真实、有效的支撑项目总体目标。基础研究项目主要对项目的原始创新性、科学价值作出评价;应用研究项目主要从技术的创新和集成、技术标准研制等方面作出评价,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的项目还应考察学术论文的质量;产业化项目的后期绩效评价以市场评价为主,采用定性评价法和经济计量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作出评价;科技条件建设和支撑服务项目的后期绩效评价注重社会效益及服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