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重点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讲清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一、讲解概念的方法
1.理解法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表达简明精辟。因此在讲解概念时教师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催化剂的概念讲解,将催化剂概括为一种物质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反应中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二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将其简明概括成“一变二不变”。学生对催化剂概念就清晰起来了。此时再设计如何证明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之类的练习,强化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的本质学生就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再如“化合物”强调“不同种元素组成”属“纯净物”;“溶液”抓住特征是“均一、稳定”,类比“混合物”两个特点来理解来判断生活中的溶液;有机物强调“含碳”、“化合物”,等等,使学生清楚明了地抓住概念的本质,避免只看重其一忽视其他使概念掌握不完整。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是这个概念的关键。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2.比较法
这是化学教师常用的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化学上许多貌合神离或相互依存的概念切忌分割孤立的理解。只有通过分析比较才能准确理解其异同及联系。如最简单的“单质”、“化合物”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通过下表学生便会一目了然,就不会只注意“异”而忽视“同”,即单质和化合物必须属于纯净物,会留下深刻影响,就不迷惑于常见判断题或物质的分类题型。
这样元素这种很抽象的概念可能容易建立一些。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借助文恩图效果比直接讲解可能好些,如常见试题如“缓慢氧化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之类判断,学生很迷惑,明白了从属关系和交叉关系的含义,此类错误就易避免,也省去了教师许多的口舌。
3.知识网络法
众多互有联系的概念,用网络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生更易分辨。
倘问氧化物是何种物质,放到这样的网络背景下学生就知道:它首先是物质,而且是纯净物,组成元素不止一种是化合物,是化合物中无机物,组成特点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样内涵、外延和其它概念之间的关系,该概念所在网络中的位置,学生易掌握。网络法要点是说清分类依据,如化合物根据是否含碳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学生容易理解。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切忌死记硬背
这一点应该是大家的共识,但实际上总会有一部分教师让学生反复诵读概念,用于强化未尝不可,倘在学生不甚明了含义时,用于补救和加深理解,显然是不足取的。中考试题越来越体现新课标理念,强调知识的理解、应用。传统考“分子”的概念,大多以填空的形式,也许死记可以奏效,但分子究竟是何种微粒,学生未必理解,倘若以“H、2H、H”中何种微粒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稍加变通或用图示分子的形式,学生就很难驾驭了。死记硬背科学概念对学生发展有所滞碍,甚至使学生完全丧失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注意概念的阶段性
根据学生的生理年龄特征,教材编写十分注意概念的阶段性和可接受性。如氧化反应,初中仅限于得氧的反应,高中是用化合价升降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更接近本质,这就体现了阶段性。元素的概念过去强调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后来实践下来可接受性不好,加以简化,去掉“质子数相同”。“分子”、“原子”、“化合价”定义均有所弱化,使得分化点大大下降,利于面向全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科学性、准确性任意拔高,要理解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尊重学生的实际。
3.适应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强调自主互助学习,以此发展各种能力、提高科学素质。概念讲授应尽可能在学生可接受情况下创设情境,设计活动,使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类、交流、体会,主动探求概念的本质,“发现”概念的含义,这样比灌输要强多。
4.适应中考要求
概念掌握的深广度要兼顾中考要求。按理中考不会有悖于课标要求,但中考有选拔作用难免会有以信息题形式的拔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适当作高深广度拓展,以适应他们中考得高分与后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永胜.浅议初中化学教学.
关键词:初中;人教版;化学;概念
一、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常见问题
化学基本概念是通过大量实验,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抽象概括出的化学原理、定义和反应规律等内容。常见的有:化学变化、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等。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记忆和对实验内容、过程和结果的学习理解。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语言过于概括简练,学生的理解掌握难度大。例如,置换反应的概念: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虽然用了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反应过程进行了概括,但对反应的具体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学习。(2)内容较多,学生的记忆工作繁重,容易产生厌学现象。基本每一节课,都要接触学习新的基本概念内容,学生很容易因为背诵任务量过大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课堂教学中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较为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上的示范性实验、模具等向学生具体地展示整个化学反应的过程,通过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的基本概念。
2.对比教学法。不同化学概念之间既有区别,也存在着联系。将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区分概念内容,关联记忆相似知识。例如,对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教学,可以把分子、元素、原子进行对比教学。
三、如何帮助学生优化对化学基本概念的记忆
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优化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记忆,在教学当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教学:
1.多媒体结合式教学。随着基础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普及,老师应该提升自己对多媒体设备的操控能力。运用多媒体,弥补课堂示范性实验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复习 复习计划 复习方法 新意
进行高中化学新课前初中化学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如下: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是多少”。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事半功倍。下面我就个人对于高一进行初中知识复习的想法说一下:
一、了解学生基础,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对于我们职高类的学校,学生的成绩是可想而知的了,特别是数理化这些科目,学生底子普遍较差。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我在学生刚入学不久就进行了一次化学摸底考试。这次考试试题囊括初中化学知识的几大模块的基础知识,满分100分,难度偏低,综合性不强,比中考难度小,题量大。考试结果显示:60分以上的10%;50―60分的20%;50―30分的30%;其余的低于30分。面对这样的成绩,如果你无视他们,直接进入高一化学,会有学生和你共鸣吗?或许会有,但那是极个别。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复习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如1―20号元素符号,金属活泼型顺序表,酸碱盐的溶解性,课本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酸的通性,碱的通性,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等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要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我们常采用9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和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2.分散渗透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地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复习课要上出新意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课前进行练习。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了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会考到,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
三、高一新课中穿插初中化学的复习
高一化学一开始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有这样的一道计算题很是典型:2.3克的金属钠投入到97.7克的水中,最后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对于这一题要解决它首先得对溶液有个概念,由于我校的学生化学基础很差,他们大部分根本不知道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的区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所以在学到这部分知识时,我就自然地引入了初中溶液知识的复习。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就会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积极引导,最后还有找学生上黑板板演、作业反馈,发现学习效果较好。
复习初中知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通过测试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物质的分类方法)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只有学好初中化学,才可能进一步学好高中化学。
参考文献
[1]胡梅玲 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教学的尝试[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 概念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08
化学教师教学时,对概念的教学往往觉得非常头疼,因为概念都是非常抽象枯燥的理论描述,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就更谈不上理解了。可是,如果没能良好的理解和掌握概念,那么后续的学习就像是建立在不稳地基上的建筑一样,随时都有倒塌的风险,存在巨大的隐患。所以,怎样按照学生实际的认知能力来安排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策略,就成了每名化学教师都想要解决的问题。下文中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学习,探讨了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
一、概念教学现状研究
1.化学概念本身过于艰深。
初中化学涉及到的概念非常多,而且又大多抽象难懂,彼此之间的关联度又很高。因此,导致了学生学习这些概念十分困难: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转到微观的角度来进行概念的理解,这对初中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也就并不奇怪了;其次,对于那些过于理论化、抽象程度高的概念,学生一般无法理解其真正的意义,通常只是硬性的记忆而已。
2.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够。
首先,初中生学生虽然已经开始逐步建立了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毕竟还是起步阶段,所以对概念的认知存在一定的不足;其次,学生经常会混淆生活中的概念和学科中的概念。
3.教师教学设计不当。
首先,化学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教学完全按照考试要求进行,让学生硬性记忆化学概念的意义以及具体运用;其次,化学教师未能准确定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仅靠高密度的练习来推动学生掌握概念。这样的概念教学使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无法对接收到的概念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与处理,从而导致概念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改善概念教学的策略
1.重视概念的导入环节。
化学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对概念进行思考,让学生更加积极的理解和消化化学概念。概念教学的导入环节有许多种形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的内容来设计。
(1)借助直观的现象,建立学生对概念的初步认知。
化学教师应该尽量多用一些直观的现象,帮助学生建立对概念的初步认知。例如:进行分子的概念教学时,作者就在上课的时候向学生展示了将盐溶于水的过程,让学生见到直观的分子运动过程;之后再通过形象的比喻对分子进行具体的描述,这样就将肉眼无法看到的分子形象,立体直观的展示在了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对分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知。化学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来引入化学概念,实验、幻灯片、模型都是不错的选择。
(2)构建教学情境,重现概念的形成。
化学教师要巧妙利用拥有的条件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从而启发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提升对概念的掌握程度。例如:进行溶液概念的教学时,作者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关于溶液的资料,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准确的表示溶液的浓稀,从而为学生重现了溶液概念的形成。此外,教师构建的情境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学生对于情境下的事物有初步的认识,教师在情境下提出相关的问题,借助实物或者实验来引发学生对概念的思考。例如:进行过滤这一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用纱网把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和奶茶进行分离,强化学生对过滤原理的认知。
2.重视概念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1)紧抓概念的核心属性,注重概念的挖掘与拓展。
初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时,应紧抓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对概念进行浓缩,让学生明确概念的核心内容与意义,从而突显概念的本质。例如:进行催化剂这一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应该重点向学生讲解“一样改变、二样没变”这个核心。
(2)理清概念间的关系,避免混淆概念。
化学教师想让学生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在新课讲解或者知识复习的时候,将化学概念进行针对性的对比。例如,分解反应以及化合反应,这两个概念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具体种类来界定;区别则在于:分解反应中物质由一种变为多种,化合反应中物质由多种变为一种。再如:燃烧以及自燃,也是属于存在共性,但是又有明显区别的概念。化学教师讲解这类概念时,可以使用类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抽象思维,进而实现对概念正确、深入的理解。
(3)注重新旧概念的融合,促进对新概念的理解。
化学教师教学时,应该注意将概念的属性全面、准确的传递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将已经掌握的旧概念和刚刚学习的新概念融合在一起,进而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例如,讲解置换反应时,教师需要注意:首先,衔接不同的反应类型,写出几个学生已经理解的反应方程式,让学生说出每个反应各属于哪一反应类型,连带复习分解、化合等反应,之后再和置换反应进行概念上的对比,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置换反应的理解程度;其次,衔接不同的反应物以及生成物类型,教师先带着学生复习一下单质化合物的概念,这样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置换反应的理解。
3.重视概念的延伸
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分析、对比已经学习过的化学概念,从而清晰梳理各个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共同点、特殊属性、不同点,从而实现对概念深入、全面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内化以及迁移。例如,讲解物质的构成以及分类时,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概念的树形结构图,并引导他们通过画图把握概念的特征,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异同。借助画概念的树形结构图,能够让学生的化学概念思维变得更加立体,从而促进他们进行概念的延伸。
4.重视概念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99-01
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那么教师应如何做才能使初高中的化学知识相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呢?我根据教学上的实践,谈谈自己在初、高中化学知识有效衔接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初高中化学教材及教学要求的差别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而高中教材与之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也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等,只要求学生“知其然”。而高中化学则要研究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即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为什么要进行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复习
初高中知识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一个醒,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也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所以利用复习时间向学生传授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复习
1、摸清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制定复习目标
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的学习成绩,摸清其初中化学学习情况,再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
2、改变衔接复习的模式,以练为主
复习时教师不要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地总结, 应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练习题中,选题时要参考近几年中考题或高中高考涉及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者“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知识点是初中的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明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我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思维能力,使复习课做到事半功倍。
3、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如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同素异形体、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出现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钙却没有酸式盐的概念及性质;复习中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的, 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化学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而高一化学则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结构理论方面的知识,初中化学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而高一化学则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难度加深;再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的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初中知识的延伸、扩展和完善。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进行学法指导,大幅度提高化学成绩。
【关键词】图示法;初中化学;教学
引言
图示法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具有图形、图像等为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具体,在视觉上更具有冲击力。图示法运用在初中化学上,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串联化学相关知识,组建化学知识系统,更能直观地表达出事物现象之间的发展过程。通过图示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化学知识不再杂乱无章和抽象难懂,而是使化学知识易于学生接受,让学生喜欢上化学,爱上化学。
1、图示教学能够突出化学知识点的重难点和比较概念的异同
运用图示的方式能够概括化学知识,并可以将化学知识逐层分解又相互串联,使学生的化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具体化、直观化[1]。学生可以通过图表抓住化学知识点的重难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相互联系而又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很是头痛,往往出现单一概念学生能懂,而多个相似概念则容易搞混[2]。面对这种现象运用运用图表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如下图。
通过该表格学生要能准确地认识反应类型种类,也清楚得能把握反应类型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直观而又清楚地看到反应类型的区别和联系。 因而,表格是图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把相似或者不同概念之间的不同特征或者相同特征表现出来。如此,学生对各个概念能够准确地把握,从而不会混淆不同概念。
2、图示法可以优化知识结构, 形成知识体系促进储存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要将化学书本知识吃透,运用图表的形式将化学知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的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3]。通过这种图标方式,使化学知识更具有层次感、关联感、系统感[4]。如此一来,教导学生分析化学知识、比较化学知识、综合化学知识, 从而利于学生掌握有规律性的化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 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课程当中,需要充分分析各种元素之间、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大脑中就必须构建相关的知识记忆框架 , 便于将单一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电相互联系,促进知识上的系统化、网络化。
例如,在学习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一课中,可以根据铝元素的各种价态变化,掌握和认识硫化物的形成过程以及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知识。如下图。
在这一个表格中,可以明显看出铝化物互相转换的规律,能够使学生重点掌握和理解对铝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还原性,,从而通过相同的方式使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理论知识构建成一个知识系统,彰显知识的关联性不同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再将化学反应及现象联系起来, 既加深了对结构知识的理解, 又获得了物质性质的理性认识, 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效率。
3、图示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各种能力
图示法能使书面知识结构化、层次化,使书本知识化繁为简,方便了学生对化学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学习化学变得轻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化学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能力[5]。
例如:在上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这一节课时,学生根据图像揣摩贴在海水中被腐蚀时的化学反应和化学规律以及的顺序。如下图所示。
这样一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铁在同一电解质溶液腐蚀的规律,即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速率>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速率>化学腐蚀速率>有防腐蚀措施的腐蚀速率。当然,也可以根据已得出的铁在同一电解质液的规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及讨论铁在不同溶液中腐蚀的速率快慢的规律。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金属腐蚀的知识加深印象,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增长自我探究的方法和精神。
4、结语
图示法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直观,使化学知识更有条理,化繁从简,对于学生而言,图示教学比理论知识教学更加有趣,更加生动。通过图示法教学,学生一眼就可以抓住化学知识的重难点,有效地减轻了教师教学压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更能使学生学会运用图示法来组建相关知识点的体系,将书面知识转化为图表知识,学习记忆更加清晰和具体。图示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将知识点化繁从简,节省教学成本和时间,便于提高教学质量。图式教学法对于化学教师而言,它的分量更是比一般教学法重要,主要是因为化学概念和化学实验的复杂性,在运用图示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清楚和具体,便以学生记忆。
【参考文献】
[1]王文辉.浅析图示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2012,18(29):23-25.
[2]孙玉萍,李志民.图示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和策略[J].教育研究,2011,3(16):9-10.
[3]吴杨天伦.浅谈图示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1,16(05):52.
关键词:化学;高中教育;初中教育;教学对策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化学理论以及进行化学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的中学化学教学主要分为初中教学和高中教学两部分,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但是由于是分段教学,初高中化学教学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化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对隐藏在客观现象背后的一些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按照这个特点,初中化学的教材编写也是通过引用大量的实际例子然后给出浅显的解释。没有深入的分析某个化学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基础化学理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反复背诵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这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化学不像数学那样需要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
1.概念变得更加抽象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侧重于定性分析,高中除此之外,还要有定量分析,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以抽象思维为主,通过抽象思维来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像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不仅抽象,而且理论性很强。
2.内涵更深,联系更广
物质的量概念使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的计算起着奠基作用。还有像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这些知识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如果学得好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和综合,并能使学生以这些基本理论为指导,探索和研究后续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三、关于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良好衔接的对策
1.深入分析教材特点,实现初高中教材内容教学的衔接
高中的化学教师应该认真去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化学教材的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在初中已经学过的;哪些知识点是在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没有提出要求的内容等,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衔接要让学生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2.创新教学方法,突破教学模式的衔接难题
(1)教师应该在通览初高中化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同时,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情况,在过渡阶段必须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改进学习方法,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化学课程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迈进的过渡阶段。一次化学实验课、一个好的化学老师等都可激发他们心中的学习热情。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优势,使其将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化学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经济、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
3.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顺利的过渡
在整个初高中化学的过渡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高中化学教材以及相应教学方法必须伴随着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转变而转变。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要促进学生向主动进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总之,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良好衔接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坚实基础,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环节,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能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做好这一环节,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腾飞。
参考文献:
[1]胡朝健. 抓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探讨[J]. 保山师专学报,2005(2):15―17.
[2]
关键词:范例教学;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1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初中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高中学习起着奠基作用。初中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了要求,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将范例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势在必行。
2将范例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2.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将范例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相对复杂,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受到阻碍。范例教学可以把化学教材中的抽象知识转换成案例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知识的延伸和自主联想,以此提升自身的联想思维能力[1]。
2.2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其次,将范例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加突出。在范例教学中,教师举的例子经常是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化学知识,可以提升自主学习的水平。
2.3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将范例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我国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采用了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率非常低下。范例教学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象,化复杂为简单,帮助学生建构起基础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将范例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原则
3.1指引性
首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法,应该遵循指引性原则。在初中化学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概念,很多概念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引[2]。以“原子”的内涵为例,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对原子内涵进行界定时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原子”,一个是“最小”。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应该列举实例,如分子等,让学生进行定义辨析。
3.2基础性
其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法,应该遵循基础性原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基础化学知识的把握非常重要。基础化学知识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化学学科成为重点学科,而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从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延伸出来的。教师在应用范例教学法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在习题练习中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3.3有趣性
再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法,应该遵循有趣性原则。初中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很容易出现注意力转移的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把关注点集中到化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如化学游戏、化学实验等。
4将范例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策略
4.1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在将范例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课堂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必须明确化学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同时采用范例教学的方法,把教学内容和要列举的例子联系起来。比如,教师在讲解酸碱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把“让学生正确认识酸碱性质”作为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实验,让学生进行理解。当教师把钠放在水中时,水中出现明亮的白光,而且会发生跳跃。在学生观看实验现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追溯化学现象的根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2营造良好氛围
其次,在将范例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课堂的过程中,应该营造良好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有重要的熏陶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生生之间的合作,以此打造高效课堂。比如,教师在讲解氧气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操作。教师可以先在白板上播放氧气制作的实验视频,为学生列举范例,然后再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中,在学生遇到实验阻碍时及时提供帮助。
4.3选择合适案例
再次,在将范例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课堂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案例。初中生处在成长期,认知水平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应该尽量挑选化学现象比较明显的案例,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进行酸碱性测验时,可以应用不同的化学溶液,如白醋、石灰水、盐酸等等。教师应用PH试纸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测试,试纸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教师在实验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让学生掌握酸碱性测验的方法。
5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对初中化学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范例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蕾.范例教学用于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9):12.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育教学 方法 兴趣 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63-01
新时期,新课改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目前,新课改的理念正全面渗入到初中化学教学中,所以必须改变现行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才能与新课改理念相符。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是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首要任务。由于初中化学学习中的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对于抽象的化学概念难以入手,因而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显得相当重要。作为芦蒲初级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化学特色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重视兴趣培养,克服畏难的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成功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化学教师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氧气的制作和收集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当场正确示范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去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以及实验后留下的产物。让学生自己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已有的化学知识去推导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者去探索更多的氧气的收集方法。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实际生活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科技的进步使得化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变成化学教学资源。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置成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去联想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化学现象和知识,然后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带到课堂上来。我们还需要通过学习之后来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利用此方式来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一旦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这是我们教学者都想看到的现象。
2 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优质课堂的保证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研究,学生们在欢快的学习环境中记忆力是平时的三到五倍。同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作为新的教育形式之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时刻认识到自己担负的培育新苗,呵护花蕊的神圣职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激励式的肯定,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使学生敢想会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逐步提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多采用适合少年儿童心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切切实实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够真正得以全面地提高。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如果老师引导不当,他们大多会产生厌学心理、逆反心理等,就会自暴自弃,成绩会越来越差。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不在多,而在于适时、适当。一个精确而适时的设问可以使学生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解中恍然大悟。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在备课上狠下功夫,通过教师的引导把教材、教案这些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欢快和谐教学氛围中学习,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地放松,并更加专注,这才是优质课堂的保证。
3 优质教学方法指导,贯穿整个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