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市场环境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环境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环境的重要性

第1篇:市场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涂料企业 国际化

我国涂料企业发展迅速,扩张态势迅猛。目前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产业发展在全国涂料产业中发展中属于领先地位。国内涂料市场空间较大,但是受到外资涂料企业的影响,我国涂料企业的市场份额仍然较小,只有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进行争夺。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产业发展必须要借国际市场这个平台,扩大市场,寻求新的发展趁机。因此,充分了解各类因素对环渤海地区涂料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走向国际化努力的方向。

1 研究方法设计

1.1 环渤海地区涂料企业的国际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结合常规国际化影响因素与环渤海地区涂料行业的具体情况,构造出研究环渤海地区涂料行业国际化的指标体系。环渤海地区涂料企业的国际化综合评价因素包括国际市场环境评价、国内市场环境评价、企业内部因素评价和出口水平四个因素。其中国际市场环境评价包括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市场需求、国际涂料企业影响三个二级因素;国内市场环境评价包括国内市场竞争、国内市场需求、国内涂料企业影响三个二级因素;企业内部因素评价包括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公司治理效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四个二级因素。

1.2 社会调查方法

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本文研究的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本次抽样的指定总体是环渤海172家企业。通过信函调查的方式,回收信函问卷。本次调查抽样元素是环渤海涂料企业销售部门负责人。让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对各类因素指标以1-10分进行打分评价,其中分值越高,则表明该指标评价越高。

2 研究的基本假设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为,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环境、企业内部因素、企业进出口能力与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企业国家化水平有正相关性。

2.1 描述性分析

通过对172家涂料企业的走访与资料搜集,获取了以上指标体系的相关数据。

如表1所示,对环渤海地区涂料172家企业的相关资料搜集与问卷回收整理所得的国际化影响因素数据描述,可以看到国际市场环境与国内市场环境对各个企业的影响相对而言较为平均。各个指标的得分情况依次为:进出口程度9.23分,企业规模8.9分,公司治理效能8.87分,国内涂料企业影响8.73分,国际市场需求8.57分,技术创新能力8.56分,人力资源整体素质8.16分,国际涂料企业影响8.14分,国际市场竞争8.05分,国内市场竞争7.55分,国内市场需求7.49分。

其中,国际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国际化影响重要性要大于国内市场环境对企业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化影响因素中国际化市场决定了国际市场上对涂料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新一代“绿色资源”新技术蕴含其中的涂料行业而言,国外市场更高的质量要求实际上是提高对国内产品出口的要求。因此,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企业国际化路径中最重要的外在条件应该是国际市场环境,这从172家涂料企业对国际市场环境对其国际化影响的评价平均得分可以看出。

企业自身的发展才是不断拓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对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企业也是重要的判断标准,其中企业规模的决定性作用凸显。这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必然的发展环节,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规模经济效用突显,而不断增加的涂料产品的供给将不断填补需求量,而逐渐保持市场“蛋糕”的稳定性。而为了进一步增加利润与扩大收益,企业不得不以走向国际的形式将蛋糕扩大到海外市场。而这一生产能力扩大的产出指标体现必然是进出口额的增加,因此,对于国际化因素最为直接的表现指标是涂料的出口销售能力。

而国内市场需求的重要性得分最低,说明了我国涂料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且相互之间的同质性较高,而缺乏有效竞争以推动我国涂料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2.2 因子分析

利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工具,得到表2。KMO(Kaiser-Meyer-Olkin)值为0.858,因子累计解释比率为79.952%>60%超过了60%的要求,分析结果表明此量表能够满足结构效度的要求。因此本量表具备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所收集的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表2、3)。

为进一步明确各因素的结构,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素正交旋转,考虑到使各因素结构更简洁,只保留因素负荷量为0.5以上的变量,旋转后各因素结构及因素负荷值如表4: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是将调查的172所企业中,发现不同企业的国际化影响指标对其国际化综合得分结构有显著性影响,这说明了企业之间的国际化进程不一致;同时,就大部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偏低的现实情况说明,我国环渤海地区涂料行业的国际化水平仍待提高,且各涂料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使得我国涂料行业的品牌与明星企业较少或不突出,难以形成能“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的名牌企业。

第二,是通过多因子分析进一步发现对国际化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企业的内部综合因素与企业产销能力,这是企业走向国际化发展的内在核心生命力。

第三,是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企业内控因素对国际化水平起到显著正向的作用,以此可以得出我国环渤海地区的涂料企业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并且其内在因素对企业的国际化走向有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市场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一、模型与变量

Richardson(2006)通过构建基础投资模型,得出企业正常资本投资规模,用模型的残差作为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变量。在这之后许多文献采用该模型衡量企业投资效率(翟胜宝等2014;万良勇2014;肖珉等2014;蔡吉甫2012)。参考上述文献并参照Richardson(2006)的模型,设定回归方程如下。

二、样本与数据

为了使数据可靠并且便于后续的研究,本文对样本的筛选遵循以下标准:1.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方式与其他行业企业差别显著,因此本文将金融类上市公司从样本中剔除。2.A股与B股及H股上市公司相比可能会面临不同的融资环境,会使公司投资效率产生较大差别,所以本文剔除同时发行A股、B股或A股、H股上市公司。3.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本文剔除ST、*ST等非正常交易上市公司样本,以及主要研究变量有极端值或数据缺失严重的样本。经过筛选,符合标准的样本共1857个。

三、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从数据中我们能够得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方的市场环境逐步变好,但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最好、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差;南方优于北方;经济发达地区优于欠发达地区。我们还发现,一个地区的政府干预水平、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和法律制度水平基本吻合,即一个地区政府干预比较低则其金融业发展状况良好并且法制环境相对公平宽松。

(二)相关性分析变量间如果存在共线性会对模型估计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一般情况下,相关性越高,存在共线性的可能性越大,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各变量进行检验结果。由以上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矩阵我们可以看出,除了金融市场环境与法律制度环境之间性关系数为0.7459外其他变量间相关系数均偏小,从之前的数据和实际经验我们可知,一个地区的法律环境与金融发展相互间确实存在着联系,如果这个地区金融业发达,那么相应的法律制度会比较健全;同样,如果一个地区法律环境良好,也会促进其金融业的发展(万良勇2014),并且二者的相关系数并不是非常大,基于此,保留这两个变量。首先对模型(1)进行回归检验,将其回归后得到的残差作为企业的投资效率,残差大于0表示企业存在过度投资,残差小于0表示企业存在投资不足。然后以回归残差为被解释变量,GOV、FIN、LAW为解释变量,对模型(2)进行回归,从中可以看出,GOV在5%显著水平上与ε呈负相关,在前文中已经对GOV做过说明,GOV数值越大表明该地区政府干预水平越低,结合实证结果,一个地区政府干预程度越低,有利于减少企业非效率投资。FIN、LAW在1%与5%显著水平上与ε呈正相关,表明一个地区的金融业发展水平越高,法律制度环境越好越有利于减少企业的非效率投资。

从实际经验中,我们也可以得出相类似的结论。首先,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必定有助于企业提升投资效率,好的市场环境必定离不开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的调控,在资本市场中,企业要想提高投资效率,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至关重要。其次,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金融水平普遍较高,并且蔡吉甫(2012)已经进行了分析,认为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相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投资扭曲程度更大。再次,金融环境得到发展会为企业缓解融资约束,国内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投资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的融资规模,并且金融发展还表现为信息公开性的提高,这样会让投资者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计划。最后,法制环境的改善意味着一个地区的经济事务运行更加规范,对于违法行为打击效果更好,万良勇(2014)发现,加强法治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并且一个地区如果市场化程度较低时,法治的正面作用会被削弱。控制变量中,LEV的系数为负,并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负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从债务约束理论理解,企业负债的提高,能够改善企业投资非效率。另外,GROWTH的系数非常小,说明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给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效果不是很明显,可能的原因在于有些企业过多专注于资本市场发展,相对于用资金用于投资,并没有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主营业务。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3篇:市场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客户价值 供应链 物流管理 探究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推广,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物流同供应链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了企业工作的关键性部分。

一、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独特竞争优势

优秀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能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成本、价值以及其独特的竞争占位上。

成本优势主要是指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所有行业里均存在以较低廉成本占领市场的企业,其原因一定程度上在于产量扩大带来的相应产品均摊成本的减少。结合“经验曲线”论中的内容并加以完善,产量的增加,不仅仅降低生产成本,其他成本也会相应降低。而在提高综合效益及产品产量、减少单位成本的基础上,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优化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大量方法。

价值优势主要是指利用企业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形成价值性差异,获得客户青睐。由于客户群体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使得根据相应客户的不同价值需求调整产品及服务附加值成为了可能。常见的增值服务包括了送货上门服务、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等多个方面。随着市场环境下客户对产品及服务的需求逐渐细化,物流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

市场占位优势,主要是根据产品成本、产品服务两部分进行划分,部分企业以低成本或者高服务有效占据了单方面市场环境,而位于低成本与高服务两者之间的企业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战略,从而为企业获得更为有利的多方面市场竞争地位。

总而言之,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战略的制定的核心,是将产品从生产到客户购买中间的流动过程进行统筹协调,而并非按照传统思想进行单方面提高。通过合理营销、网络化配送、采购活动等多方面的积极联系,从而找到低成本与高服务两者间的最优着眼点,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基于客户价值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战略的序列创建

(一)现有市场环境下供应链及物流管理面临的压力

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影响性因素众多。

随着市场朝着无差异商品化方向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企业需要将原有的数量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价值增长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快供应链的循环速度,优化物流系统设计从而适应市场迅速变化。

全球工业化要求企业将产品定位放在全球市场,尽可能缩短供应链,减少投放时间,从而满足客户及分销商的各方面需求。

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客户价值意识的增强等因素,导致生产过剩,即供大于求,使得产品价格下跌更加严重。想要保障利润,还应该利用供应链的合理运行来进一步降低成本。

现有市场环境下,客户不但对产品质量有着严格要求,对产品服务的要求也相应变高。在无差异化商品市场中,企业想要提高竞争力,则必须从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上下功夫。简单而言,就是包含送货、售后等多方面在内的“客服”工作的提高,通过一体化的客户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此外,“供应链竞争”时代的到来,逐渐形成了以“4R”理论为代表的一系列供应链管理理论,这要求企业尽快转变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及客户需求。

(二)基于客户价值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战略的序列创建方式

现有市场环境下,应当针对如何提供更多的客户价值,并利用物流等服务提高综合水平。在制定物流管理目标时,应当将市场作为导向,并按照不同客户的需求优化服务,以真正保障客户价值的实现。

一方面这要求企业按照客户所关注的服务因素,对客户群体进行详细划分。另一方面,还要求企业对客户核心服务需求的准确识别。直到服务能够达到客户满意的程度。

此外,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还应当逐渐按照客户服务的重要性,对服务的优先级进行排列,充分认识帕累托原理及80/20法则后,确保满足代表性的核心客户服务需求,再进行后续服务的优化,从而避免因资金限制问题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从根本上来说,服务的最终标准,就是满足客户的期望。这要求供应商客观全面的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客户调查结果及竞争性条件的研究,设计出标准的客户服务要求。

总而言之,基于客户价值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战略制定的任务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客户的服务要求。应当以服务等级的确立、按照服务需求划分客户群体为基础,确定完善有效的物流管理系统理念。作为企业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客户服务管理较为简单,但细节处理上又有着严格要求。基于客户价值的服务水平能够对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实力进行全面反映。

参考文献:

[1]乔晓华.基于客户价值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战略制定行为序列分析[J].物流科技,2010,(04).

第4篇:市场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市场变化 适应能力 措施研究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虚拟化的双重作用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顾客需求、产品生命周期、科技发展及应用速度、市场结构、游戏规则等,几乎没有一样可以容易的预料和保持长期不变,正如沃特曼和卡斯特等人所言“这一点在今天的经营环境里比先前任何一种都更为突出: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一切都在变”[1]。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企业,包括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研究表明,企业是一种复杂适应系统,正是由于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行为才使其构成演化得日益复杂,即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所说的“适应性造就复杂性”[2]。企业作为有明确存在目标的社会成员,其生存与发展要求自身必须具备有目的、自觉的适应能力。然而长期以来企业所遵循的层级式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思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排斥这种需求,导致企业适应能力被极大削弱,无法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而走向衰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只有将适应能力充分释放出来,由无序走向有序、由自发走向自觉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1 企业系统复杂性分析

企业是一类具有高度自适应性的复杂社会系统,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同。其复杂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描述进行描述:

结构复杂性:企业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组织结构,并且结构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复杂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呈非线性的增长。

关系复杂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广泛而紧密,构成一个网络。任何一个部门的运作都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并会引发其它部门发生变化。

运动复杂性: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并对层次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重组及完善。

高度的开放性:企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与市场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能与市场环境相互作用,并能不断向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方向发展变化。

边界复杂性:与工业时代相比,现代企业系统的边界日渐模糊,虚拟企业组织、供应链管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企业的限制,企业之间的边界隔阂逐渐消失。

市场环境复杂性: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因素复杂多样,引发企业复杂的行为。有关研究已经证明,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系统能够产生混沌等复杂的行为[3]。

高度的智能性:企业之所以是一个复杂系统,关键在于其组分具有某种程度的智能。例如人是企业系统的核心成员,其行为的智能性、多样性、差异性使企业运作具有明显的智能性,智能设备的应用也使企业的智能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非理性产生的复杂性:作为企业核心因素的人,其非理性因素产生的复杂性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应慎重对待的问题,尽管这种非理性具有低概率、小扰动的性质,但在复杂的运作过程中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企业系统具备的上述复杂性,会使其自适应行为变得无序、混乱、不可预测,由此与市场再进行复杂交互,将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对企业经营乃至整个经济秩序产生危害。最近一次爆发的经济危机快速席卷全球,几乎所有行业、所有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 措施研究

以“组织理论”和“科学管理”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强调分工和控制,抑制成员的灵活性,使很多企业患上“大企业病”;“企业再造”[3]强调对业务流程“重新设计”,以突变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却忽视了企业变革的持续性;“战略管理”虽然能“通过对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4],但对企业如何适应实时的市场环境变化却未加关注;信息系统被认为是提升企业业绩的利器,但目前僵化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手段却在短期提高业绩的同时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灵活性。以上任何一种理论、方法或工具都有其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的片面性和孤立性,使企业的变革努力顾此失彼。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2.1 重视市场环境因素 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市场环境对企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5]在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却少有触及,只有系统学派的权变理论强调了这一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经营管理中。当前导致企业危机的首要原因就是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企业只有重视外部市场环境,面向外部市场环境,实时关注其动向,分析其变化规律,寻找相应对策,才能实现“适者生存”。

2.2 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 传统的管理理论强调 “以物为本”,连最具活力的人也被“物化”,企业就像一个庞大的机器,按照预先设定的机制运行。信息技术的应用、游戏规则的改变、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导地位,人本管理的思想应运而生。有的学者将人本管理概括为3P管理,即of the people(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和人才)、by the people(企业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for the people(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存在)。基于这一理论,有人提出现代企业管理的三大任务是创造顾客、培养人才和满足员工需要。[5]总而言之,人自始至终应处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位置。

2.3 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系统论指出,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系统的结构,结构不合理,系统功能就不可能得到发挥。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组织是“金字塔”型的树状结构,这种结构是控制论所主张的一种典型的层级式控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系统在环境稳定时能够保持高效的运作,市场环境如果发生变化则系统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企业的市场反应迟钝,竞争力下降,最终被市场所淘汰。传统的组织结构需要重新设计,目标在于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压缩层级、强化成员间的横向合作,最终形成扁平化或网状化的组织结构。

2.4 积极强化合作 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分工,忽视或抑制不同部门、成员间的合作。这种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不断涌现的新需求、新技术以及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的每个部门无法单独应对,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强化合作并不是取消分工,分工是合作的基础。复杂的业务必须分而治之,只不过“只顾分不顾合”的方式不再可取。合作机制目前被广泛运用于企业与企业间的业务处理中,并形成一个个虚拟企业。同样在企业内部也存在合作的形式,只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中被抑制了。

2.5 主动转变管理方式 提高企业适应能力需要管理方式从“指挥+控制”型向“协调+自治型”转变。传统管理模式采用“指挥+控制”的方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企业严重,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很差。系统论指出,系统的功能还受制于系统成员的表现,只有充分调动企业成员的积极性,授权于他们,实现对所辖业务的自治,才能保证在市场环境变化时,能做出快速的响应。伴随着成员的自治,领导者的职责便转化为对成员行为的协调——协作管理、绩效评价与冲突解决。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自治是一种受约束的自治,所有成员在享有自治权时同时要受到约束,违反约束将要受到处罚,以避免个体成员因过于追求局部利益而使整体利益受损。这种约束将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体现。

2.6 正确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但如果应用不当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在信息化方面,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受目前开发方法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往往结构僵化,智能偏低,应变能力差,无法帮助企业提高对复杂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实际上,一种能够开发出较高适应能力的软件系统的技术——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6]已经诞生并逐渐成熟起来。使用这种技术开发的系统(MAS)具有网络化、分布式、自治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能够支持网络化、自治型、合作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因此应用此类技术开发的信息系统会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沃特曼(美)著.创新经营——优秀公司如何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1月.

[2]约翰·霍兰(美)著,周晓牧,韩晖(译).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

[3]刘业政,潘生.混沌理论对企业管理哲学的启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3):100-104.

[4]王克敏.管理理论与思想的世纪回眸[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34-37.

[5]弗里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韦茨克(美).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6]Nicholas R. Jennings.On agent-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 [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0,117(2):277-296.

第5篇:市场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越居世界第二,我国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外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到中国寻找商机,同时中国企业也在走出国门,到国外寻找商业机会,因此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机会大大增加,机会也意味着风险和挑战。由于国际企业在管理方面更成熟更有经验,他们选择合作伙伴时也会考虑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因此我国企业要想抓住开展国际合作的这个机会,就应该把企业治理的井井有条,其管理水平越高合作的企业经济规模也会越大,也越有利于在合作共赢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自身能力增强,增强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范围。

2.先进的企业内部控制经验,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由于我国刚改革开放才三十多年,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内部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企业的内控水平普遍不高,原因是国外的内控理论引入我国后要与我国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相结合才能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如果只是照搬国际经验和理论,会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甚至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我国在引入企业内控理论后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形成科学有效的企业内控管理经验和理论,促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为其它企业提供可以参考经验和理论,帮助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进出口贸易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在多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如企业决策者管理理念落后、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等,不利于企业各部门的有机联系和相互配合,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能力不强。

1.企业决策者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也在快速的发展壮大,许多企业决策者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没必要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决策者只是考虑如何扩大规模,增加投资用于生产经营,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也就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不重视。有些企业领导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对企业还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管理,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企业没有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导致企业仍采用粗放的管理模式,其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2.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中,虽然企业领导也认识到企业可能会面临风险,但是并没有建立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出现惊慌失措或消极等待的现象,无法对突发事件形成一个有效的应对机制。内控机制的不健全表现在没有建立一套针对财务的管理制度如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财务一般都进行大量的资金流动,这些资金的合理安排和使用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建立预算制度并实行预算绩效考核制度,但是有些进出口贸易公司不注重预算制度的制定,在进行资金收支具有很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很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3.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有重要作用,快速的获取企业相关信息能帮助企业分析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而能抢占先机,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有些企业并不注重信息沟通管道和机制的建设,造成信息在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在信息流通不畅的情况下,就不利于企业各部门的有机联系和相互配合,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能力不强。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由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会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下。

三、提高进出口贸易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

1.转变企业领导管理形成内部控制的环境。

首先,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是需要领导的引领,同时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并且需要领导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监督执行过程中,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运行,因此必须提高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建设。当进出口贸易公司加强自身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建设后,能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同,提高员工对企业领导决策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推行,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采用合理的方法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进出口贸易公司通过内部控制建设能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保证经营活动的高效,最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在建立企业内控制度时应遵守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具体为:要结合成本效益原则能保证资金的有效运行,相互牵制原则能避免一方权力过大导致决策失误,协调配合原则能保证工作的有序运行,岗位责任原则能提升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系统网络原则能保障信息的共享利用内控制度的整体运行,最终通过这些原则的应用可以保证企业内控制度的科学性,执行的高效性和可行性、结果的有效性。

3.增强信息交流的管道建设和沟通机制。

第6篇:市场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一、提高认识,明确卫生整改的重要性。卫生保洁是市场服务的一个窗口,它直接体现着公司的企业形象和服务水平。落实抓好市场卫生整改,改善市场环境,可有效提升公司形象,提高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对稳定市场客户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商户的卫生保洁意识和对卫生整改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通过水果市场两年来的经营发现,商户的卫生保洁意识较为淡薄,都习惯将垃圾、烂果、污水到处乱扔乱倒。可通过广播、制作标语、倡议书、上门宣传解释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在市场商户中营造浓厚的卫生整改氛围,增强市场商户对卫生整改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三、强化监督管理,加强保洁队伍建设。保洁专员做好卫生日检查登记表,对场内卫生保洁情况做好检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告知,解决。督促承包商对保洁工作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明确保洁员纪律规定,对保洁员定岗、定区域、定责任,明确清洁工作标准,细化保洁事项。

四、强化日常管理,改善保洁设施,落实卫生黑点的保洁工作。针对商业b1街、西瓜大棚、7、8号大棚等卫生黑点,要加强日常保洁力度,对以上区域加设垃圾桶,与商户做好解释沟通,让其自觉将垃圾、烂果倒入垃圾桶。并对商业b1街垃圾桶摆放地方实行定期每户轮换。

五、定期开展大清扫工作。每月组织清洁工对全市场进行大清扫,主要是清除卫生死角,清理空旷地、闲置地的垃圾、余泥等杂物,填平积水,清理沟渠,疏通下水道。通过大清扫工作,一方面可以改善市场环境卫生,另一方面可以融合清洁工,让各自知道平时保洁疏漏的地方,以后自觉加强对该区域清理。

第7篇:市场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本文分析了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现状,探究了工商管理中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了实现工商管理科技创新的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工商管理科技创新的现实价值。对于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效果,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重要性

在市场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工作。而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企业获得有效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科技的创新。企业要能够积极利用科技创新,优化工商管理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管理创新,实现产品的创新,这样,企业发展才有保障。

一、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管理现状

企业工商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创新工商管理方法,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企业有效发展。企业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其可流动资金的管理,要实现对可流动资金的有效管理,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合理设置管理模式,以实现资金的的最好利用,真正实现其市场活动与经济活动的转型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工商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企业之间多通过模仿开展管理工作,企业并没有真正做到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确立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和方式,这样,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自身竞争力就受到限制,无法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在工商管理中积极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能够利用新科技实现工商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以实现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提升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抓好工商管理工作。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工作,需要能够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结合市场的变化,基于市场需求,制定出科学的工商管理举措。要实现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必须要重视科技的创新,能够利用新科技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创造条件。通过科技创新,通过新技术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可以得到完善的发展,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的得到有效的提升,企业可以拓展更广阔的的市场。企业在工商管理项目运行中,如果可以实现科技创新,企业的自营项目的科技含量将得到有效的提升,企业的项目控制管理模式将得到优化,企业的管理项目与管理要求之间可以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有效的联系,企业项目管理的系统化操作流程将得到优化。这样,企业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技术项目与运行项目的升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市场趋势,利用新科技实现动态化的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将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将能够站稳脚跟。

(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加强科技创新,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必将会实现创新发展,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空间将得到极大的拓展。企业在科技创新模式下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能够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为企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打下了基础。在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进行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意义非凡,可以说企业工商管理中实现科技创新,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尤其是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企业要紧跟时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的科技创新,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具活力,企业也才能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中实现科技创新,要求相关管理者要能够充分重视科技创新项目,并能够针对企业发展的具体问题构建有效的问题解决处理机制,这样,能够保障企业管理层级实现现代化发展,能够保障企业发展与社会诉求相适应。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科技的创新,能够实现管理结构的优化,能够使企业更好地总结管理经验和教训,有助于工商管理的集中化优化发展,有助于实现企业整体管理结构的升级。不仅如此,在具体的工商管理项目中实现科技创新,能够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实现科技的创新,能够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使企业更为有效的占据市场,更有利于企业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化,优化企业发展理念,这些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从事各项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为了实现更好的盈利,必须要保障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得以落实,这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在全球化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很多重大科学的发明,很多新技术手段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企业发展角度而言,也必须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以科技为中心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发展才能具有更大的动力,企业才能凭着科技新手段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要实现整体工商管理项目与科技创新的有效联系,这样,企业的整体管理结构才能得到优化,企业的整体管理层级才能不断实现转变,传统工商管理结构才能真正的转变为现代化的科学化的管理结构,企业的整体管理的效果才能得到提升。也只有实现科技创新与企业工商管理的结合,企业市场运行的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降低,实现科技的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这为企业实现长久的持续的发展,为企业实现更多的盈利提供了保障。

三、企业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分析

(一)突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能够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在项目开发中要重视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运行质量进行综合性的管控,保障其运行的系统化高效化发展,企业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管理能力和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在工商管理中,要能够积极研究市场需要,能够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现代化的富有科技含量的管理模式。企业要积极转变工商管理思路,能够利用科技手段,分析市场发展的动态化变化情况,优化工商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管理项目运行模式和运行结构也必须要能够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保障企业发展与市场需要的有效结合。企业要能够进一步改革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能够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提升管控结构的重要性,能够全面认识科技创新在管控结构创新,结构调整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能够加强对科技创新项目的集中处理工作,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构建起综合管理综合分析的管理思路,这样企业工商管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得以成功构建,企业的整体发展动力和发展水平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企业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创新科技,进一步优化升级管理模式和系统化的项目,全面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基于市场需要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完善工商管理监管制度

在企业管理中,监督管理与制度创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更加努力,做好工商管理制度建设与监督管理工作,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商管理监督制度,在制度中明确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对于一些对企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企业要通过有效的制度保障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提供与他们工作贡献相匹配的奖励,对于一些工作不积极,甚至是做出一些事情影响到企业名誉,影响企业发展的员工,也必须要在制度中明确处罚条例,只有做到奖惩分明,企业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工商管理监督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搞科技创新的员工,对于一些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积极引入创新技术的员工,企业一定要肯定他们的价值和突出贡献,能够在制度中保障这部分员工的利益,通过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促进员工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只有制度完善,企业的管理执行过程才能有据可依,企业的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三)打造高素质的工商管理队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精英人才的不断产生,很多高科技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高端科技在社会更多行业中能够得以有效的应用。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也需要重视科技的力量,要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管理能力,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在市场环境下,如何真正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成为每一个企业领导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要实现工商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企业必须要能够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队伍,企业要能够深入市场做调查,能够根据市场经营一线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拔工商管理优秀人才,并能够为工商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技能,要通过教育学习,使工商管理人员能够系统地学习工商管理方面的学科理论知识,并能够通过组织他们进行工商管理实践活动,丰富管理人员的实践素养和能力。在工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企业尤其要重视提升相关人才的信息化素养,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只有高素养的工商管理人才才能保障科技的创新发展,才能保障新科技的有效应用。

(四)促进工商管理的国际化发展

目前国内外的市场竞争环境都是相当激烈的,企业要发展,要走向世界,拓展世界市场,在工商管理方面必须要能够实现国际化发展。这样,企业的国际知名度才能得到提升。要实现工商管理的国际化发展,企业必须要能够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加强科技创新,能够具有国际化发展的意识,企业要积极创新企业文化,能够基于自身文化特色生产特色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企业要重视国际化发展,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强有力的发展。

四、实例分析

目前,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在这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做好工商管理工作,要能够将科技创新融入到工商管理工作中,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保障。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实现的发展,都是依托科技创新实现的,企业也只有依托科技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断强大,并逐渐走向国际化。可见,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是突出中,作用是重大的。这里以华为公司为例分析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华为公司,第一是实现扁平化管理,这种管理是一种相对宽松的管理,主要是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自我管理权利,企业鼓励员工积极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鼓励员工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对于优秀的员工,企业所给他们的奖励是非常大的。在工作中,企业不对员工做过多的要求和限制,而是培养员工的自我克制意识,引导员工进行创新发展。这样,员工都了解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员工都有一种做好产品积极创新的冲动。第二,企业采用的是无层级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实施下,员工之间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他们有共同的创新发展目标,都能够通过密切的配合出色的完成工作,企业根据员工的表现,根据员工创造价值的多少为员工发放工资,这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高。他们都能安心工作,积极进行工作创新。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重视引导员工利用新技术手段实现创新,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工作中,企业和员工都很重视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公司能够积极采用电商预订产品模式实现经营,通过以销定产等模式实现生产,这样,企业的销售业绩非常高,这与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是分不开的。第三,公司重视对产品的创新。华为公司在手机生产中非常重视创新。能够基于客户需要不断提升手机产品的性价比,能够积极创新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创新,以技术创新打动消费者,吸引消费者,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有效的发展。在企业工商管理活动中,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能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这样,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企业发展也有了保障。总之,在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企业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工作,能够加强科技创新,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工商管理中,企业始终要秉承科技创新理念,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科技创新,企业要结合社会需要进行工商管理模式创新,采用有效的策略,实现科技创新,有效地规避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探究适合自身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这样,企业发展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翟登峰,穆昱.浅析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0(09).

第8篇:市场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证券公司 战略管理会计 应用

一、给予经济全球化的战略管理会计分析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发展战略的合理制定十分重要,是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事项,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国企业应当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原有的会计管理模式上,选用科学合理的战略性管理方法,实质上就是从企业的内外部为着重点,对管理会计信息战略进行确定,然后制定一个合理的投资决策,以此达到战略目标;同时选用合理的战略成本管理策略,避免战略失败,最后选取综合考核体系对战略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战略管理会计,实质上就是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兴管理会计,我们需要从宏观上对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收集行业内存在的相关信息与数据并做好整理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主要包括:外向性、全局性、长期性、前瞻性以及时效性,其整体目标主要是最大化企业价值,战略管理会计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经营投资决策、战略成本管理以及战略定位分析。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主要有新兴的资源消耗会计、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法、平衡计分卡法、作业成本计算法、竞争对手分析法以及价值链分析法。传统管理会计主要强调的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而战略管理会计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环境发生的变化,这是战略管理会计外向性的主要体现。

二、战略管理重要性

由于资本市场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投入与流通的资金会对证券公司的运营产生影响。我国证券公司主要通过证券经纪业务来获取收益,但由于资本市场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投资者多数损失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热情产生了抑制。相关部门统计发现,目前每个交易日高达1500多名投资者申请销户,多数是由于投资者资金套牢造成。这样一来,投资者热情下滑,开户者数量持续偏低,造成经纪业务收入远不如从前。另外,资本市场的动荡也造成了证券公司在经济上的风险,若投资方向错误将出现较大损失。就目前形势而言,证券公司首先应对资本市场环境予以客观分析,了解自身在资本市场中的定位,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投资方向。

三、我国证券行业管理的现状

但就我国证券公司目前在管理上的状态而言,存在以下几点不合理之处:业务结构方面,管理上多强调短期利益,对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光较为短浅,过度依赖市场行情,一旦市场发生较大波动,易对公司资金产生严重影响。评价体系方面,由于业绩报告存在一定延时性,在报告形成后无法及时反映出公司的经营状态,时效性较差。因此企业无法准确地通过市场分析了解之前运营情况,从而对整体战略规划产生影响。重视层面方面,不少证券公司不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由于利益关系在行为以及观念上发生扭曲,在竞争手段上可能存在不正当行为甚至违规操作,对公司的经济利益以及发展造成损失。风险控制方面,相关部门对风险的预估能力不足,甚至一些高层管理者行为处于风险控制之上,造成风险管理无法落实。

四、战略会计的应用对策

(一)构建战略管理会计框架

一般来说,为了确保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性,需要建立起健全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不断夯实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在构建战略管理会计框架的时候,需要充分结合我国当前国情,了解我国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将战略管理会计工作落到实处。战略管理会计框架构建的时需要摈弃本本主义与教条主义,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将理论充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才能够逐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构建独具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框架。(二)战略管理会计理念的树立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为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但是同时证券公司也受到国际市场较大的冲击,证券公司为了更好的应对经济风险问题必须全面落实战略管理会计工作,树立战略管理会计理念,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应对能力,保证证券公司的良好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证券公司需要营造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这样才能够为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证券公司决策层首先需要明确战略管理会计理念并将其作为现阶段企业发展重心,然后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确保全体员工都能树立良好的战略管理会计理念。证券公司员工的战略管理会计理念需要逐步树立,切不可一蹴而就,证券公司全体员工也需要摒弃传统的工作观念,加强部门与部门、个人与集体之见的合作,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切实保证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

五、结束语

证券公司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更好的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本文就分析证券公司战略管理会计的构建与应用,希望能够对广大同行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庆暄,周航.证券公司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对外经贸,2012,10:153-154.

第9篇:市场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我国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开始发展创新型金融产品。但就我国当前形势而言,我国当前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一旦出现风险,就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发展。为此,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就必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确保金融银行的稳定发展。

二、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概述

金融产品创新指的是金融资源的分配形式与金融交易载体发生的变革与创新。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里,商业银行进行社会融资的重要手段进行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金融产品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商业银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金融产品创新可以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金融产品创新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进而增加银行可支配的金融资源。

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承受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商业银,!行为了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开始致力于金融产品的创新,企图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来提高银行市场竞争实力。就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而言,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些外资企业纷纷涌入到我国国内,这些外资企业的加入既给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旦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着风险,就会造成金融市场市场萎缩,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再加上银行对金融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够彻底,使得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风险问题,进而影响到银行的经济效益及投资行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金融产品创新的道路上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确保银行金融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到金融市场,进而为银行带来更好的效益[1]。

四、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策略

1.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金融产品创新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工作。银行要想稳定发展,就必须做好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建立风险识别体系,全面掌握金融市场信息,从而有银行经营风险[3]。其次,建立科学的风险指标评估体系,制定风险等级评定,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把握金融投资市场信息,进而降低金融产品过程中的风险[2]。

2.加大专业金融人才的培养

金融产品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同时还关系到银行经营理念的创新、金融资源的创新。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专业金融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在金融产品创新的工作中,就必须加强专业金融管理人才的培养[3]。金融管理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高超的沟通技巧,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与客户沟通中能够维持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具备超强的风险意识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对银行内部,银行必须加大专业的金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CFP、AFP人才方面的培养;其次,同时还要放开政策,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引进国内外高素质的人才,注重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培养与培训。另外,为了稳住人才,商业银行应当为专业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待遇及收入待遇,进而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保障。

3.提高风险管理的认识

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的道路上,银行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在金融产品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时刻保持较高的风险意识。作为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职能,提高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进而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保障。其次,作为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自身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在银行内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而促进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健康发展[4]。另外,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在银行产品创新风险管理工作当中,就必须立足创新,加大创新力度,实现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改革。同时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与互联网紧密联合,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同时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进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