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旅游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校企合作;卓越旅游人才;课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38-02
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正在向旅游强国发展迈进。中国旅游业与西方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最为紧迫的问题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旅游人才的发展滞后,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卓越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滞后。本文以课程建设为新视角,以培养卓越旅游本科人才为核心,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基础
近年来各大高校积极鼓励旅游专业教学团队把专业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以旅游人才需求为导向,把课程改革融入卓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引导教师树立“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创新视野。本文以作者所在大学旅游管理的核心课程《会展策划与管理》为例,在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卓越旅游本科人才的课程建设新模式。本课程从会展的组织者、与会者和服务者等角度阐述会展市场、组织与策划,讲解会展策划的原则方法,并通过案例研讨讲述系统分析和决策分析方法在会展策划中的运用,着力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现代策划设计理念,以及会展策划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校企合作方式
作为教学改革试点,《会展策划与管理》系统地阐述会展的策划理论与实际操作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案例演练的结合,培养学生在会展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研、策划、立项、招商、招展、预算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先前就整个课程教学与成都新纪元会展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设计、组织、推进、评估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和课程考评标准。由成都新纪元会展公司提出一项该公司正在策划的会展项目、项目主题、策划背景、目标客户、财务预算等具体要求,并提供学生参观、实习的机会;本课程教师负责依照教学大纲教授会展策划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8~10人的约10个项目小组,组内自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们对同一项目主题进行创新策划、设计本小组的可行性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各小组的《会展项目策划可行性报告》和《会展项目商业策划方案》。在学期末,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评审组对10个小组的策划方案进行公开答辩、评审,最后评选出金奖、银奖等作品。
三、校企合作过程控制
在课程进行的18周里,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进度安排,企业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讲授会展策划与管理相关理论的同时,不断引入新纪元会展策划公司的项目作为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将理论紧密地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同时,成都新纪元会展策划公司提供尽可能多的项目信息和专业指导,包括学生对会展公司各部门的参观,相关会展场馆的实地走访,学生与各部门专业人员的交流沟通,统计数据的获取分析等,共同推进10个项目策划方案的撰写。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考核标准
10个创新小组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和企业实习,与企业各部门人员交流沟通,经过多次小组讨论,提出本小组的策划主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招商计划、预算安排等,编制出一个完整规范的会展策划方案,并由小组成员代表全组进行宣讲。教师和企业各部门经理组成评审小组对10套会展策划方案进行现场评审和打分(见表1:策划方案考评指标),评选出本学期《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最佳策划方案。成都新世纪会展策划公司拥有10套会展策划方案的解释权与使用权。
五、校企合作的课程培养模式总结
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旅游人才课程培养模式(见图1: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旅游人才课程模式)较好地遵循了“育人为本、崇尚应用”教育理念,充分依托了旅游会展行业的迅速崛起和会展企业的专业化服务,以创新、动态、实效的思路协调了学科与专业(旅游学科与会展专业)、专业与职业(旅游管理专业与会展策划职业)、职业与社会需求(会展策划师与会展行业的专业化人才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明确了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这个模式首先将校企合作设定为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以“行业领先企业”和“学生创新小组”为组织的基本形式,充分遵循了大学本科生学习的基本规律:
1.大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只有当清楚地意识到教学能够满足其需要,大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
2.大学生学习开始出现实用倾向。他们希望看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运用在现在或未来的实际生活工作中。
3.大学生已经有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因此,组织一些练习或活动并与他们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成长。
4.大学生的自我导向意识越来越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互动提问的方式,比简单的“告诉”更易收到理想的效果。
大学生调>!
大学生调研报告
大学生创业为何成功率低?近日,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哲学系的朱蓉蓉、杨、郭玉华、陈寅鑫4位同学利用寒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进行了社会调研,通过对创业大学生、成功人士、在校师生的调查和访谈,完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报告》,指出大学生创业的投资误区和七大可行性方案。
失败原因一 缺乏创业教育
《报告》指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在于创业能力不足,亟需通过创业教育和实践智慧的积累提高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者本身条件限制是重要原因。
不少大学生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创业最艰难的还不是资金,缺乏知识、技能和信息才是创业的最大困难。单凭少数学生自我培养意识,自我实践锻炼,难以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形成规模,有时也缺乏科学的指导。
据了解,目前有不少高校都开展了相关自主创业的讲座和活动,但是并没有开设自主创业的课程。与创业相比,高校更关注就业。在调查中,有不少高校教师认为,毕业生自己去创业,一般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如果毕业生供不应求,没有必要去创业。大学生缺乏系统创业教育,是他们缺乏创业素质的根本原因。
失败原因二 筹钱四大误区
在许多大学生看来,创业是一场比尔·盖茨式的“运动”:有了创意有了资金就能开公司,开了公司就会财源滚滚,而对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市场缺乏深刻了解。
据调查,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中超过九成是靠民间借贷起家的。但是大学生在吸引创业投资上存在以下误区:一是筹钱心切,常会为一点小钱出让大股份,或是贱卖技术或创意,从而失去主动权;二是随意违约,对投资协议稍有不满就肆意毁约,结果上了资本市场的“黑名单”;三是过于执著,即使投资人不能提供增值,仍与其捆绑在一起;四是不负责任,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结果两败俱伤。
成功关键 选好创业项目
选择创业项目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选择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最有经验、资源最丰富的行业来做。
因交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近几年来浙中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07年7月25至8月5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大学生就业调研磐安行”实践小分队分别对杭州地区的部分高校和人才市场进行了在校大学生及求职者的就业心态的调查统计,并对磐安县的人才需求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调研。通过两地区人才供求的关系的调研,寻找大城市就业难而欠发达地区人才缺乏的矛盾根源。
活动行程
杭州地区
时间:7月25日~7月31日
地点:杭州部分高校和杭州人才市场
内容:以问卷的形式,向在校生和求职者进行就业心态问卷调查
金华磐安地区
时间:8月1日~5日
地点:金华市磐安县
内容:与当地政府举行一场就业座谈会,采访当地六家主要企业的人事部主管,举办“和谐浙江·建设家园”文艺晚会
活动总结
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初构想从5月份就已经开始讨论,在6月初进行了活动地点及内容的商定,活动的地点很快就确定到金华市磐安县,内容的大主题是和谐浙江,而与磐安的结合点是:磐安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此我们策划了四套活动方案:一、以“三下乡”活动为主,到磐安的乡镇,组织一些与乡村有关的活动;二、社会实习类活动,与当的企业合作,让每个实践队员到一家企业单位进行一段时间的社会实习;三、环保类活动,磐安近年来想利用山地优势力开发旅游业,求打造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四、社会调研类活动,为当地企业引进人才方面进行调研,对求职者和企业双方进行就业及招聘的调研。在前期与当地政府联系过程中,团委对我们的第四套方案表示较大的兴趣,并希望我们能努力做好本次调研活动,在当地的活动他们将积极的帮助我们!
确定了方案后,就是活动的细化工作。在各地区的活动时间、活动任务、预期完成的目标都有明确的策划。
活动时间上,由于今年暑期本校大一将进行军训,而本组队员以大一学生为主,为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本次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可能有些较晚。
活动任务上,首先要确立调研大纲,制作调查问卷。在杭州地区要对在校生及求职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就业心态分析就业的趋势,还要结合杭州的就业政策。在磐安地区首先要了解当地对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再深入到各企业,对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的要求,及结合近几年来招聘的实例进行分析当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条件及现状。
预期的目标,通过两地区人才供求的关系的调研,寻找大城市就业难而欠发达地区人才缺乏的矛盾根源。
为了搞好本次实践活动,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前期的调研和资料准备,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后期做了大量的总结整理工作。虽然实践任务基本完成了,但是有些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归结如下:
一、人员过多,组织混乱。预先确定为人参加本次活动,但实际参加人数达19人之多。在工作量有限的情况下,必将有些队员处于闲置状态,闲置人员的存在,使整个队伍看上去有些懒散,这也影响到了工作人员的心情。
二、缺乏沟通,队员迷茫。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安排上,主要有几个负责人在统筹,而未及时的向队员告之活动的进程,导致部分队员在安排自身活动时间上的冲突。
三、晚会细节,考虑不全。在组织晚会活动时,没有把详细的晚会活动策划及所需的道具罗列成书面形式,都是以口头的形式叫人准备好,导致准备好的道具未能及时的带到现场。
四、媒体报道,联系较少。在整个活动下来,没有专门安排人员去联系媒体,导致本小队的媒体报道量极其的少。
五、缺少整体意识。大部分队员认为,实践活动只是中间的调研活动,而对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后期的总结工作缺少主动性的参与。
在本次活动中也有积极较好的一面:
一、相互协作,团队精神。参与的队员很多,但令我们欣慰的是即使这么多人,我觉得我们是一个心在同处的团体。张弛有度,分工明确,尤其一点,队员的埋怨很少,并且能够坦然、乐意地接受任务。我相信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这样的精神。
二、活动若办,策划先行。每个活动的进行,事先都应有个详细的策划,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参与本次策划的几个队员积极的献计献策,详尽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本次活动顺利的完成。
三、社会活动,安全为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在校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活动期间必将存在安全问题,为了队员的交通安全,本小队统一包车前往目的地。在当地活动期间,也树立起了良好大学生的形象。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尔夫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5?0059?03
随着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迅速发展,高尔夫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本科层次的高级管理人才的短缺日益显现出来,高质量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高尔夫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天津商业大学密切追踪市场需求,在充分调研和吸取已有高校相关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依托商科大学学科优势,于2009年在国家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高尔夫经营管理方向”,面向行业设置专业,根据行业发展要求来构建知识体系,对接业界对高尔夫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以职业经理人为培养目标,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适销对路人才,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1.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办学趋同现象比较普遍。一是办学定位趋同;二是学科和专业设置趋同;三是人才培养目标、模式趋同[1]。目标大多定位在培养知识型“人才”,过于重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养,追求理论的完整,专业知识的传授成为大学最主要的职责,与其相对应的实践环节基本上从课程中剥离出来,设置实验课程、课程实验,但相应的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却缺少探索性,而校内的实践条件有限,缺乏过程制,缺少具体有效的实施方案,教师也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教学过程中往往也是只注重理论的教学研究,没有把案例和实践教学结合到理论课的传授中[2],技能培养少,学生的实习实践只能流于形式。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错位,造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有明显的差距,虽然各用人单位对人才都有大量的需求,但是高校提供的毕业生在整体上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的结果:一方面是人才的虚假过剩,就业不充分;另一方面是企业真正所需人才一人难求。这使我们看到了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我们必须从用人单位的需要、发展及责任来审视当前的大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对策。
2. 改革人才培养思路、理念与模式,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当今大学生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呢?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天津商业大学突破传统办学理念,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构建知识体系,强调行业适应性和其特有的个性,在培养学生完整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一方面在理论上明晰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架、确立实践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体系,以“人人成才”的人才观为指导,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层面探索并建立将行业发展需求、教学内容、学
生日常管理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强调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真题实训,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并实施解决问题方案,进而验正理论并使其升华,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在旅游管理专业(高尔夫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从理论知识和素质的完善到实践能力的强化,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需求、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零距离,实现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密切结合,形成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校企合作共育理论应用型人才
1. 吸收业界高管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以行业需求为本位,重视知识的复合性、现时性和应用性,以知识应用、解决问题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培养的是理论应用型人才[3]。为保证专业办学目标的实现,吸收业界高管参与专业培养方案论证会,从业界对高尔夫管理人才的需要出发,研讨高尔夫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可行方案,构建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提高素质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和业界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高尔夫经营管理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具有明显的行业指向性。高尔夫行业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行业业务操作能力、行业所需知识及能力结构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国际化管理人才。因此,实践性、实用性、专业性是本专业生存的基础。作为本科层次应用人才培养,考虑企业对管理人才要求的特殊性,在旅游管理的背景下,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广适性的素质教育,加强高尔夫经营管理与整个旅游服务业管理教学的共性设计,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层面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具有不同程度的特色适应性。
2. 利用商学优势,制定三个层面的教学计划
在夯实商学素养类课程的基础上,打牢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强化高尔夫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在前两年的课程体系中,注重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法律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商务管理基本原理,把握行业普遍规律。在后两年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在加强旅游业、酒店业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聚焦高尔夫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瞄准高尔夫企业管理特点与发展趋势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计仿真实验和真题课程设计,达到实训、实习、实践相互衔接,四年不断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利用客座教授优势,大量开设专业前沿问题讲座,其内容是球会管理上的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法,达到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零距离。这样,在旅游管理的背景下,既强化高尔夫经营管理专业的学习,又体现旅游服务业管理教学的共性设计,使本专业学生能够适应高尔夫业、旅游业和接待业三个不同层面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特色适应性,以满足业界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制定四年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规划,并贯穿学生四年学习的始终。在学生四年的学习中,融入职业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通过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训练和各种活动的参与和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达到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
3. 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互动,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以高尔夫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通过课堂内外、校内外的实训、实践和各种活动的参与以及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达到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将仿真实验、真题课程设计纳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的转化。教学实践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对高尔夫练习场进行仿真运作,学生在运作中扮演相关的不同角色,对高尔夫练习场的实际运作有更为直接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直接感受业界的经验和最新运作模式,检验所制定的战略和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需求、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密切结合。
三、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1. 组建“双师资”教学团队,形成“双课堂”教学模式
组建学科门类齐全、高素质、双背景、精干的专业师资队伍,承担专业课程及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专业师资队伍中有旅游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高尔夫球会管理、草坪管理、高尔夫技术训练等专业人才,涉及高尔夫产业所有相关方向。
聘请业界高管为客座教授。客座教授作为教学团队成员,参加相关的教研和教学活动,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开设专业系列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实践。理论教学以学校师资为主,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以企业师资讲授案例为主,学校教师助课。客座教授利用球会管理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从高尔夫最新发展概况、高尔夫球场建造过程介绍、高尔夫球场工程及材料清单的制作到球场经营管理的共同点、形成球场经营管理差异的主要因素、差异化经营管理原则、差异化应对措施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信息,为同学们解读球会管理上的具体问题与解决方案。基本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需求、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零距离,达到教学、实践活动密切结合,形成学校与业界无缝连接。
“双师资”教学团队,形成了教学上优势互补,客座教授的案例教学,使学生们直接感受到的是业界的经验和最新的运作模式,增强了授课内容的现实性和鲜活性,弥补了学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双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第一课堂在校内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实践(验)课程,由专业教师开设;第二课堂以在企业实践为主,从球场实际出发,由专人指导学生100%参与教学实践。在专业实习过程中,球场为实习学生配备以客座教授为主要指导教师的导师组,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
2. 构建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的需求是高尔夫教育发展的动力,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真正走出象牙塔,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学界与业界的互动。通过加强与高尔夫球场的紧密联系,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开辟学生新的求知渠道,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的高尔夫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为企业培养及储备人才,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合作企业参加实习、工作,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合作企业作为学校人才培训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训练场地、指导学生训练和提供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机会并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具体表现做出考核评价。按照学校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到球会所有岗位进行轮岗,将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消化和深化。实习球会成立以客座教授为主要指导教师的导师组,会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需求、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零距离。
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企业奖(助)学金,为学生完成真题课程设计提供经费。天津市高协下属各大球场提供学生专业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为学生提供企业奖(助)学金,为学生完成真题课程设计(举办赛事)提供经费。这些举措不仅拓展和丰富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而且使学生真切体验了高尔夫运动的实际运行状况,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一步回报社会和企业的内在动力。
3.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鼓励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依据教学安排,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班为单位建立组委会,毕业前策划并组织一场赛事。学生们按照赛事程序,制定赛事方案,联系赛事赞助,组织赛事宣传,提供赛事服务,组织完成比赛。学生们分工合作,在赛事组织过程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对高尔夫赛事的实际运作有了更为直接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培养了团队意识,提升了职业素质及能力。该项由学生自己策划并组织的赛事,作为学生真题课程设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组织参加志愿者服务,强化职业能力。为提高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组织他们以志愿者身份参加赛事服务(VOLVO中国公开赛、全国高尔夫球会总经理联谊会),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所选择的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和责任感并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拓宽应用人才培养渠道。利用教学实践基地,指导学生开展“SRT”项目,通过对高尔夫练习场的营销战略与策略进行研究与制定,消化和进一步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并将所制定的战略和策略在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实现“学”和“用”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自己组织赛事和参加志愿者服务,拓宽知识领域,领悟“做事”的规则、方式和方法,培养了团队精神,锻炼了职业能力,提高了职业素质。“天商杯·校友省亲高尔夫邀请赛”目前已成功举办叁次,广受业界好评和校友们的称赞,该项赛事已逐渐成为天津商业大学校友与社会各界人士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高尔夫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校内培养与社会实践有效衔接的育人特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 韦巧燕.办学特色:地方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60-62.
(一)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薄弱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创业课教师,大多是由他科教师兼任。基本不开展教研、交流、学习,专业化程度较低,授课也往往是纸上谈兵地从宏观角度传授创业的基本常识,这种以肤浅的书本知识去指导具体实际操作的做法,显然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即便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创业指导机构,但其教师队伍薄弱决定了这些机构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二)创业实践参与度不高
旅游管理专业如果没有实践经验的积累,是很难提高专业能力的。目前,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真正参与创业实践的比例不高。一方面,是因为主观上未能认识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创业实践是一项超前性投资的学科,而学生的功利心理往往较强,不愿意在大量的实践中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创业教育课程专业程度较低,导致无法为学生提供一套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实践方案和项目,即使有也是内容单一,难以引起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二、创业教育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创业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需要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要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力求在国家的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另外,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服务需求,这给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及机会。
(二)创业教育是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职旅游教育是当前国家经济转型时期新兴学科,是国家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战略之后被寄予高度重视的学科。如果没能从科学的角度顶层设计好这一学科的教育体系,就会使原本的优势变成劣势,无法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中发展壮大,更谈不上学生的前途和学科的前景。
(三)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刚性需求
国家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910万人的峰值。然而就业岗位的数量,仅仅呈缓慢小幅上涨的趋势,由此看来就业压力异常严重。因此,从长期的竞争发展来看,加强创业教育是未雨绸缪的必然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创业,比如开办客栈、旅行社、酒水吧等,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也可以为他人制造就业机会。学生只有从被动地接受挑选变为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提升个人的创业水平,才能为个人占得就业先机,进而带动整个旅游专业就业的良性发展。
(四)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成熟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局限性,只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起步很晚,重视程度较低,理念落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锻炼和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成熟度与就业竞争力都偏低,加强创业能力培养,可以让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中,修正个人的能力盲区,提升个体的创业水平,为走向社会之后的择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增强个人的社会竞争力。
三、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
学校应当从旅游管理的就业型人才观向创业型人才观转变,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报纸等宣传工具,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关注国家旅游发展方向及自主创业的政策,坚持长期的正面导向性宣传。还要树立学生创业标杆和榜样,对创业标兵给予奖励和扶持,力求在校园中形成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创业理念和信念根植学生的内心。
(二)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要加强教研探讨、顶层设计,编纂一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材。同时,必须确保创业教育课程比重有所增加,让创业教育以常态教学的形象出现在教学体系中,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同时,做好科学的内容设计,通过大量的参观、体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让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科学有力的支撑。另外,设定相应的课程考评体系,着重突出创业能力评价,将学生参加旅游管理实践时的具体表现、取得成果、团队配合、个体发挥、全局贡献等方面纳入考核的范畴,进行综合的评定。
(三)优化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必须设置专业的旅游创业课任课教师,并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以保证教学行为的专业性和教授内容的前沿性。还要借鉴国外商学院的成功经验,鼓励本专业教师开展旅游创业活动。一方面,以亲自“下水”的精神带动和鼓舞学生的创业勇气;另一方面,教师只有亲自创业,才能掌握到最直接实用的创业技能,激发出最多的创业灵感,收集到最新鲜的创业政策资讯,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另外,有了实业的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带入自己的创业活动中,用社会中的实战模式代替课堂上的假想模式,这样的教学,一定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四)积极拓展创业实践渠道
关键词:课程改革;背景分析;实施情况;探索;效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会计系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深层次的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出纳实务》课程改革的专业背景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河北省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全面提升学院的特色办学水平,会计系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发展之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专业性和课程开设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改革,将《出纳实务》课程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分离出来,单独开设《出纳实务》课程。
(一)开设该课程是高职院校深入改革的需要,是更新教育理念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是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分不开的,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存在,如何处理好转型中的各种现象,让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是决策者面临的选择,也是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高职院校更应该承担起这种责任,这就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进行广泛的调研和交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经过十多年的扩招,已经从规模上向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重新确立学校定位、专业定位、课程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优势,《出纳实务》课程的开设,适应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是目前很好的模式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然后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再确定课程教学计划,人才的培养必须运用逆向思维等创新型思维。
二、《出纳实务》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
会计系从2009级电算化专业开始开设《出纳实务》课程,四年来的运行情况是这样的:
(一)制定和修订了《出纳实务》课程标准。该课程改变了传统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大纲培养人才模式,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制定了《出纳实务》课程标准,经过几年的实施现在又进行了修订,非常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提高电算化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教学中不在以章节为教学单元,而是以岗位任务为单元进行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教学中不在以理论讲授为主,而是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增加了网银支付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是核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发生了本质变化。任课老师是职业指导师,是服务者,岗位工作协调者。大学生的身份是企业的出纳,变局外者为参与者,岗位轮换者。
(三)教学中强化了出纳岗位的技能和实训。为了增加出纳岗位工作的真实性,辅导员、任课教师、同桌同学分别担任会计工作的不同岗位,在强调会计核算的同时,又加强了会计的监督责任,对大学生又进行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为了让大学生在校内完成出纳身份的转变,与商业银行、企业进行合作,将某一企业一个月发生的全部出纳业务资料发给大学生,发给全部的真实票据、单据和结算凭证,利用三天的时间,独立完成票据填写、记账凭证编制、现金和银行日记账的登记等业务,不用走出校门就能承担出纳工作。
三、《出纳实务》课程改革实施的初步效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出纳业务专业能力已经完全胜任出纳岗位工作。本课程和相关会计课程学习完后,大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从事出纳工作,得到了许多中小企业领导表扬和奖励。
(二)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学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任课老师体会到了“教学是一种享受”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缙云山 旅游经济 对策
一、缙云山旅游经济发展调研概述
笔者曾对缙云山景区的游客进行过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历时7天,访问景区游客500人,收到有效问卷487份,有效率高达97.4个百分比。从调研结果发现,景区游客的47.9%来自重庆市主城九区,20.8%来自重庆市周边区县,仅有20.8%的游客来自省外,而国外游客仅有1.04%的比例。从中可见,缙云山仍旧是一个地区性的旅游景点,其知名度太低导致省外游客很少造访。针对游客年龄和收入的调查发现,25周岁以下的游客占到60.4%,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则占62.4%。缙云山游客呈现低龄低收入很大程度是因为所在区位内有学生人数极多的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景区游客的特殊性和单一性同时也成为了景区发展的一大特色,如何利用这个特殊特点,在后文我们会详细分析。另外,针对游客旅游行为进行调查,我们发现,造访缙云山的游客53.1%均是首次前来,缙云山回头客少,这从侧面也反映出缙云山的特色尚不突出,难以对游客形成持续的吸引力。而在针对游客询问其对缙云山历史的了解程度时,近62%的游客对其几乎一无所知。这对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山而言无疑是尴尬的。在向游客进一步了解其对缙云山旅游的满意度时,我们从旅游服务质量要素出发,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游览、餐饮、交通、住宿、购物、娱乐、人员和社区服务质量进行设问,我们在对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分析后得出,游客对景区餐饮,住宿尤其不满,分数低至2.8分,而最高的游览分数也不过3.7分,游客满意度偏低也使我们发现缙云山旅游的重重问题。
二、缙云山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缙云山旅游区虽然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景区建设从游客的反映看来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方案。
(一)大力加强景区宣传,尤其注重省外宣传
针对目前缙云山景区的游客构成,我们可知,前往缙云山旅游的游客大部分仍为重庆本地尤其是主城九区的游客。由此可见,缙云山在重庆市民心目中仍旧具有强大影响力特别是休闲旅游的影响力,而重庆游客大多靠亲朋好友口口相传而得知缙云山景区。于此同时,缙云山在省外和国外游客之中,则严重缺乏影响力。因此,我们认为大力加强缙云山景区在省外的宣传路径。一方面,缙云山可以借重庆市打造“非去不可”的旅游名片为契机,以市政府宣传平台为途径,增加景区对省外游客的宣传。同时,加大在网络上的宣传力度。除可以借用传统的旅游局网站宣传外,可加大在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以及如蚂蜂窝等驴友聚集网站的宣传,同时也要加强和艺龙网、携程网、同程网等第三方旅游产品提供商的合作。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互联网的渠道优势,大力宣传缙云山旅游。
(二)因景区临近西南大学等高校,可推出高校团购票等针对性措施
缙云山景区由于紧邻西南大学主校区,再加上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在校大学生人数保守估计在5-6万人左右。因此,在景区针对这批拥有消费强烈意愿但消费能力较低的大学生群体可制定特殊的景区政策。如持本地大学生学生证的游客可办理旅游年票,允许持年票的游客每年可无限制进入景区游览,同时亦可提供相关增值优惠。如可每年无限制半价乘坐缆车等优惠。此举无疑可使景区增加大量的人气,而产生聚集效应,间接也可能招徕更大数量的游客做出贡献。
(三)加强景区名片打造,进一步包装当地特产
缙云山以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著称,但管理方却疏忽了景区名片的打造。如缙云山在养生文化、温泉文化、佛道文化上都具有突出的特色,素有“小峨眉”之称。因此,我们建议缙云山在制作景区广告时可突出缙云山的文化特色。如可拟定广告词:缙云山——养生文化名山等进行宣传。另一方面,缙云山特产“缙云山甜茶”、缙云山竹制品都可以进行包装上市,打造属于缙云山的系列品牌,制作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高中低端特产,这也是为景区发展增色的一项重大举措。
(四)建议修建游客服务中心,增开旅游巴士,同时联合北碚区其他景区组团营销
“体验省情、服务群众”
——记“幸福农村建设”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
畅想美丽中国梦,汇聚青春正能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同学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助力基层发展,服务基层群众,2013年7月15日,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的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进驻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戴河镇西坨头村,正式开始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是为积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提出的一次重大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是在河北农业大学校团委和现代科技学院党委亲切关怀支持下,由现代科技学院团委直接组织领导开展的一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主旨在于以“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为指导,继承和发扬我校“果树9301班”先进事迹的团结互助精神,引导我院大学生广泛参与实践,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使命,增长才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实践期间,小分队围绕当地农村建设展开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的实践形式开展调查和研究,深入分析幸福农村建设发展现状和本地经济、文化、环境等问题,推广两良好发展经验,运用定量研究、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为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通过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丰富当地文化生活,展现我院大学生精神风貌,体现我院服务基层的特色;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展现我院学生良好精神风貌,为当地景区环境做出贡献。通过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活动,促进了当地酒店行业规范化,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通过旅游资源开发与长期可持续发展座谈活动,深入了解西坨头村的基本情况、建设发展过程、产业结构以及西坨头村的未来发展计划,更好的助力基层发展;通过政策宣讲活动,把党的惠民富农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引导基层广大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用实干共同托举“中国梦”。
一、 前期准备篇:如火如荼
本次社会实践是在党的十胜利召开的背景下,是在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号召下进行的。小分队成员积极准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会,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种类丰富的课程设置,精美的课件和宣传展板,精彩的文艺节目,和其他的各项准备组成了一整套具有创新与实际相结合的工作方案,带着大家精心准备的工作安排和十分饱满的工作热情,小分队全体成员向秦皇岛市西坨头村进发。
二、 活动进程篇:传递正能量
(1) 传递正能量第一天:“海滨建设新成果”实践调研
7月15日,小分队走进北戴河西坨头村,开展以“海滨建设新成果”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参观、访谈、问卷调查的形式就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目前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当地旅游业如何带动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调查。小分队成员走村入户,与村民聊天,帮助农户做家务。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也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走访我们也了解到,近年来西坨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经济、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成功打造出一个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情的文明生态的示范性新农村。
在走访过程中,我小分队遇到正在西坨头村调研的河北省委常委、秦皇岛市委书记田向利一行。田书记热情地与小分队的指导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在了解到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后,田书记对我院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向小分队提出希望和要求: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利用专业优势和聪明才智为西坨头村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要为如何利用该村发展特点开发旅游项目以带动经济增长出谋划策;同时也向大学生发出了邀请,欢迎大学生毕业后能来到秦皇岛就业,为秦皇岛的发展贡献力量。
(2) 传递正能量第二天:“海滨新风尚”文艺演出
7 月16日下午,小分队成员积极准备即将到来的文艺演出活动。同学们熟悉歌曲、排练相声、吹气球、练主持、搭舞台,为文艺演出做好充足准备。晚上6点,在主持人热情的歌颂中文艺演出正式拉开序幕,小分队全体成员热情洋溢、充满激情,带来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首先是当地村民带来的歌曲串烧,点燃了观众们的激情,接下来是小分队带来的充满青春气息的《彩虹》和富有阳刚气息的《中国人》,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随后小分队带来的相声《真巧》则将晚会推向,当地村民带来的广场舞更是引起全场观众的共鸣,男女老少纷纷加入到其中,其乐融融。独唱《天堂》与《听海》让大家感受到其中的情真意切,高超的唱功征服了广大观众,其他节目亦是掌声四起,喝彩声不断,现场气氛热烈。
(3) 传递正能量第三天:“爱心献海滨”志愿服务和“共建美丽海滨” 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培训
7月17日,阳光明媚。上午小分队成员来到北戴河联峰山公园展开“爱心献海滨”志愿服务活动,在联峰山同学们捡拾游客乱扔的垃圾,并在游客相对密集区域悬挂标语提示牌,同时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呼吁广大观光游客保护环境、文明旅游。中午时分,烈日当空,同学们汗流浃背,在简单用餐后,同学们马不停蹄奔赴北戴河中意酒店展开“共建美丽海滨”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由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史云老师主讲,史老师从形象、态度、技能三方面展开中式餐饮的培训,培训过程中史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对每个细节都做了详细讲解:如何保持良好站姿和服装打扮、如何区分客人主宾地位以正确上餐、模拟顾客点餐以采取正确的推销策略等。培训现场气氛浓厚,培训人员获益匪浅。
(4) 传递正能量第四天:旅游资源开发与长期可持续发展座谈和“共筑中国梦”政策宣讲
7月18日,小分队前往西坨头村开展旅游资源开发与长期可持续发展座谈活动和政策宣讲活动。在西坨头村会议室,我小分队一行与当地领导、群众进行了以旅游资源开发与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戴河镇镇长谢海龙、戴河镇党委副书记李成及西坨头村的部分干部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就西坨头村的基本情况、建设发展过程、以及戴河镇以及西坨头村的未来发展计划进行了交流。
座谈会结束后小分队又开展了“共筑中国梦”政策宣讲活动,通过张贴海报、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宣传学习党的十,把党的惠民富农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引导基层广大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用实干共同托举“中国梦”。
三、 活动结束篇:硕果累累
7月18日,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
同学们在活动中经受了考验,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服务“三农”的意识。同学们的理论联系实际,凭借自身的知识和技术深入生活,锻炼自我,开展有创意的活动,使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进而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也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树立奉献社会、服务“三农”的理想,充分体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在实践活动中,展现了我院青年大学生的风采,奉献社会,服务“三农”,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旅游专业
一、创业教育的定义
创业教育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第一本为学术性护照,第二本为职业性护照,第三本创业教育护照能证明个体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这一说法其实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柯林·博尔先生提出,创业教育在此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等同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研讨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用人机构或个人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它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结合以上观念,创业教育其实就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及创业技能的活动,即是培养大学生的适应社会生存能力和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渠道。创业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就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和建立健全民族创新体系的深谋远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功能的扩展。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实意义
(一)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
近些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随着高校扩招而迅猛增长,据有关部门最新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经达到了699万,比去年2012年增长了19万人,是有史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招生数量和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地方上还要与本科和中专旅游专业毕业生展开竞争,眼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但从长远来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创业教育的加强势在必行。相关研究显示,如果有10%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就能有效地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若有30%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就能产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局面。故此,只有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力度,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提高,才能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学生培养目标的重大转变,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2002年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试点才开始尝试创业教育,严重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长久以来,我国培养的大学生仅局限于基本就业、升学深造、考取公务员等比较狭窄的就业方向,创业带动就业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是“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就业理念。
(三)转变旅游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方式,适应旅游行业发展要求。
旅游行业的旺盛需求使职业适应性较宽泛的旅游产业产生了大量创业机会,而旅游中小企业主要是旅游创业的实体形态,这些企业已遍及各个城镇,有着比较大的发展前景,如乡村生态旅游,现已逐渐成为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的主体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基层旅游创业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缺口,旅游专业创业教育迫在眉睫。现今,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技能型人才向高素质人才,单一技能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科班型人才向创业实践型人才转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只能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征服旅游创业教育领域。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业的认识及准备。
相关调查显示:询问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结果统计出,71.1%的人认为创业就是创立公司,34.3%的人认为创业是从事科研发明,这就充分说明,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是社会精英所从事的事业,有点高不可攀,但有52.5%的人认为在自己的本职岗位做出一定成就也是创业。在回答为什么要创业的问题时,70.2%的人认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2.1%的人认为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与此同时68.6%的人认为创业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在创业相关知识储备方面,90.4%的人曾经读过一本以上的创业图书,在是否有过社会实践方面,52.7%的人从事过收银员、推销、发放传单、家教、服务员、导游等兼职工作,或多或少地磨炼过自己的意志。关于创业意识,92.4%的人表示如果条件允许可能去创业,7.9%的人表示创业只是毕业后的事情,有2.3%的人坚定自己不会去创业。毕业后若没有理想工作,仅17.3%的人会立刻选择去创业,其他人或选择降低择业标准或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或升学深造。
(二)女生创业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中女生的数量一般占绝对优势,不过其创业的意识、意愿、信心和能力明显欠缺,绝大多数女生对创业没有任何准备,相对于男生,女生在个人性格特点上缺乏敢闯、敢拼的魄力,受家庭和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她们更愿选择安稳工作,再加上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也是制约女生创业的比较深层的障碍,例如在某些地方或企业,男性通常对女性参与社会活动持反对态度,对很多女性工作的能力持否定态度,周围亲朋好友对女性创业也不持信任和支持,沉重的心理负担压迫在想创业的女大学生身上,除去缺乏社会经验,欠缺创业能力,缺少创业知识等诸多大学生创业不利因素外,贬低自身能力,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情绪化比较激烈,缺乏理性及耐挫折能力差等创业心理因素也羁绊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女生的创业步伐。
(三)创业教育与支持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创业教育与支持方面的现状:(1)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创业动机绝大多数不是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成果;(2)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工作缺乏很多实质性的内容;(3)学生一般认为其父母应是其创业的最大支持者,学校和社会的作用不大;(4)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缺乏自信,不知从何将专业知识与创业相结合。(5)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社会交往能力。以上情况表明:首先,学校目前在创业教育方面力度有待加强,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其次,相关政策扶持比较缺乏;再次,各方面的社会支持需加强,包括一些金融部门的资金、社会组织的技术、行业企业的经验;最后,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理解仅停留在表层,对创业的认识、动机、方向及创业支持的理解具有一定的距离,这将成为其今后创业的阻碍。
(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相关调查表明: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排在首位的是资金缺乏;其次是创业教育的内容单一和方法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最后是师资力量不足。另外,“创业教育活动的满意度”方面,表示满意的比例只有8.2%,表示基本满意的比例只有35.7%,表示不满意的达到了51.2%,另外很不满意的为9.9%,不满意的比例远远高于满意的比例,说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创业教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
(五)旅游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单薄。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就业创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时间不长,同时也很少开设职场礼仪、商务经贸、法律等课程,学生非常缺乏创业基础知识。就已经开设的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而言,课程没有针对性,更无操作性,以纸上谈兵为主。每一位学生有着不同的能力和特长,他们的就业需求也不一样,但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学生的创业知识往往来自于刚刚毕业的学生和网络上的信息,而就业指导课给学生带来的就业信息比较少。同时,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就业指导课以知识传授居多,技能培养内容较少,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教学方法滞后,与社会需求与用人单位实际明显脱节。
四、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对策探讨
(一)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
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前提条件,除了进行课堂形式的创业教育之外,还需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社团等各项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创业教育的熏陶。旅游业可称为创意产业,创业教育也可以围绕着创意大做文章。例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创业项目比赛,围绕着当地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一些市场前景广阔和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创业项目,如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文化挖掘、旅游运作模式创新等要求结合主题,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前提下,撰写一份能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创业项目计划书。同样也可以组织一些创意设计大赛,设计具有独特性且应用性较强的创意方案,包含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市场营销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个性化设计、旅游广告创意设计及旅游工艺产品外形设计等方面的创意作品等,并将较优秀的设计项目付诸实践,转变成现实,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业成就感。
(二)加强旅游专业创业教育经费保障和长效制度建设。
创业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科学完善和保障有序的长效管理制度。只有政府、社会、高校的全力扶持,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才能得到运行良好的保障。政府部门应制定和颁布一些与旅游行业有关的创业优惠政策,全面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投入创业,尤其在税收、融资、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扶助计划等。社会应该首先为旅游专业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氛围,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社会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充分发挥旅游专业优势,形成大学生创业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应成立针对旅游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部门,特别是在创业资金、创业渠道、创业项目等方面,还需广泛地寻求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建立充足的创业项目和保障资金,增强对创业大学生的鼓励和资助,要从实处支持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活动。政府和高校要制定详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规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推动旅游专业创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多渠道地培养与引进创业师资。
一个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也是旅游专业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当前没有哪所高等院校把就业创业当成专业来开设,且那些科班型、讲说型的教师队伍无法真正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因此完全依赖高等院校培养与提高师资是不切实际的。一是动员有过创业经验的教师,鼓励其在教学中将亲身创业经历或体会与旅游专业知识紧密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规划有序地派遣一部分教师到与旅游专业有关的企业中挂职锻炼,充分融合到企业的创业与运营过程中,全面吸收及总结企业和行业的失败和成功经验,为返校后开展创业教育课做好铺垫。三是发现和吸收在旅游行业领域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若是杰出校友效果会更好)走上学校讲台,聘请其担任旅游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用其亲身经历传授贴合实际的创业知识及如何规避创业风险的经验,但对于这些教师,走上讲台前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必要的,要对他们进行诸如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规等有关师范素养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具有传授引导修正能力。四是组织无专业区分的创业师资培训班,请校外一些知名的创业培训专家集中讲授一般创业的理论、过程经营等知识与技能,短期内提高学校创业教育师资水平。以上四个渠道可解决创业教师缺乏的燃眉之急,但长远来看,条件优越的高校很有必要设立就业创业教育专业,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培养专业师资,建立起完善的旅游专业创业师资的保障体系。
(四)校企合作,加强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在实施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与社会取得多渠道和多方位的密切联系。可以在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中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岗位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将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当然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创业实践环境。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仅可以是真实的创业环境,而且可以是模拟的创业环境。因此,在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第一,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化,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小组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同时最好鼓励学生结合实践深入企业实岗学习。第二,加强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把校内和校外的创业实践教育资源用好,将足够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第三,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主要是师资),优化调整理实教学的比例,加大实践课比例。第四,进一步加大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基础,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从而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第五,高职院校可以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从企业中获取一定资金赞助,举办一些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竞赛,奖励一部分优秀学生,进而鼓励学生的创业行为。
参考文献:
[1]邹伏霞.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3.
[2]杨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0).
[3]邓清南.对高校旅游专业创业教育的探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