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信息化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档案资源的共享性。在信息化技术的牵引下,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性,便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终极目的,而资源的共享也能够使档案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第一,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档案信息的自动化、一体化管理,这样不但提高了信息检索速度,而且能够针对不同载体的档案,诸如图像类、文字类的数字化存储,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整合,使它们转化为图文并茂的新资源,从而增加了档案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第二,在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环境下,能够实现档案信息的远距离传输,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既明确了档案管理的内容及范围,又规范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
(二)档案资源的信息化。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同,通常意义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由有关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组织和规划,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采集、保存并整理档案中的信息资源,并提供档案信息的服务等。实际上,档案管理信息化从一定意义上完成了档案管理模式从实体保管到数字化管理的转变,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向。信息时代下的档案管理虽然脱离了实体的保管,但在数字化和现代化的管理道路上,还需要依托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有统一的信息设备和基础设施,以此为载体,建设数字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其次,在统一标准规范的指导下,建立信息资源库,并提供技术支持;最后,对信息化人才进行系统培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观念和培训力度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还需要有创新观念。信息化的新型技术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在兢兢业业的整理分析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分析解决问题。拥有自身的独立思考,既能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能使其在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创新解答,从而拓宽档案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信息化管理成为高校人事档案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人事档案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师资队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服务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必将为整个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信息依据,积极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档案管理过程的网络化,对高校人事工作中产生的各类信息,特别是对教职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产生的丰富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加工、检索、传输,为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提供即时高效的服务,以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它包括: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人事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人事档案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等。
1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
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得到高校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切实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目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高校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财力及人力投入不足等各方面问题,会限制人事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使之与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无法适应,使人事档案在高校管理与改革中无法发挥其积极作用。
1.2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和业务规范指导体系
人事档案记载的信息非常丰富,时间跨度也大,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些人事档案中的信息常常会或多或少有点差错,数据前后不一,甚至有时一种信息有几种不同的记录,如何能让这些问题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顺利的解决,使原始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做到很好的衔接,并且在数据库建设的同时解决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完整的业务规范指导体系,使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与方式方法的指导,从而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科学、缜密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料数据库。
1.3缺乏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大多年龄偏大,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较差,不适应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建议
2.1充分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充分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积极稳妥地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大财力及人力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高校人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进行建设。
一、目前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识薄弱,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许多档案人员对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意识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认为档案管理就是人员手工裁剪、装订、保管等事务工作,只要纸质材料不丢失、不泄密,能存档,可以应付日常的查档工作就行。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
(二)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
目前档案管理主要仍保持实体管理,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实现高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档案管理人员也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部分档案管理者自身的电子系统操作水平也十分有限。这些都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只能在低水平层面上进行。
(三)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硬件条件的缺失。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整套完整、有效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而放眼目前高校的情况,基本的硬件及系统都处于缺失状态。档案室所配备的电脑也大多只限于打印档案目录,无法进行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信息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操作,因此导致很多档案管理工作只能靠低现代化的手工操作来完成。
二、学校档案人员在信息管理新时期中工作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对档案工作者的角色既提出了挑战,又带来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依靠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利用目前的网络条件及数据库处理技术,选用适合本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软件,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档案人员应该积极接受并鼓励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立,同时更应该意识到不应局限于已经使用的网络系统及信息操作平台。随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会不断产生新的文件处理和信息传递的方法,档案人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系统规则和操作方式。
(二)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档案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结合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对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审核、整理、保管、查阅等的收集、审核、整理等环节做出明确而严格的规定。档案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不断规范现代化信息管理的过程。
(三)提高档案人员的文化知识和素养。
作为一个能够适应信息管理转变的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者,积极介入信息流程的意识,其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都需要有相应的提高。档案工作者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档案专业知识水平,还要熟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知识。在新时期中,科技的发展决定了计算机与网络必将成为今后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势必将学校推向多种语言档案管理的先锋行列。学校的档案工作者做为多语言信息的收集者和传播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
(四)提升档案人员的信息处理技能。
首先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工作实践活动中需要对信息进行搜集、理解、分析、处理等操作,才能对档案进行一系列处理,使其形成档案信息资源为人所用。因此,档案工作者需要具备信息收集、选择、信息加工的能力。其次,在学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不同群体对档案信息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科目有着不同的教研成功档案,师生的需求也就更有不同。对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进行分析,分类整合、系统梳理和操作,将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的效率。第三,学校作为新一代人才孕育和成长的地方,档案工作者也必须时刻关注外界信息,并学校的实际工作相联系,将一手的信息存档,作为有价值的资料提供给全校师生参考。
(五)培养档案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开展公众网上查询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到“*”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部门要努力建设并投入使用一批内部局域网,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建立为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的档案目录信息中心,为逐步构建中国档案文献数据库创造条件;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全国档案工作信息网。
一、档案信恩化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到“*”末,全国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力争东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9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70%;中西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8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50%。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馆都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并且与当地政务网联通。到“*”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主要中心城市档案局馆力争全部建立局域网;省以下档案局馆的局域网建设以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为试点,80%的区县市档案局馆建立局域网并与当地政务网联通。
3.西部地区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范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逐步推进西部地区档案部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当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子。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4.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检索利用服务质量。到“*”末,有条件的省级档案馆全部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都要实现机检,重要全宗档案逐步实现文件级目录机检。
5.各级机关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要逐步做到同时移交机读目录。到“*”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馆要基本实现接收档案时同时接收已有的机读目录。
6.进一步加强档案目录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明清、民国和革命历史档案资料三个目录中心的建设。鼓励各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建立区域性档案文献机读目录中心,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7.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有条件的档案馆应通过接收电子档案、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等方法,积极建设相关的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逐步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8.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各级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部门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选择有条件的单位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引导、规范机关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从*年开始,在统战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单位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市级机关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的试点工作。
9.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制订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选择国家档案馆和中央企业档案馆开展网络环境下接收电子档案试点工作。
lO.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强对珍贵、重要档案的保护,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水平。以现实需要为前提,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首先在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安徽、广东、重庆、陕西、青岛、杭州等省、市档案馆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试点,实现馆藏重要全宗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并在馆内建设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其他有条件的档案馆也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11.中央、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向中央档案馆移交的档案,有条件的一般要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并入中央档案馆和中央、国家机关档案数据库系统。
三、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12.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水平,尽快在全国推广应用相对统一、符合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为保证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13.推进机关档案管理与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适应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在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省直机关中普及应用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并与机关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系统同步建设,协调发展。
14.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当地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建库入网工作,争取将各地档案数据库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库纳入当地电子政务、信息港建设总格局中,为逐步构建中国档案文献数据库积极创造条件。
15.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站的作用,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省级以上档案馆应尽可能建立自己的档案网站(省级以上档案部门网站开通时间表见附件一),已经建立网站的要不断加以完善,丰富网站内容,有计划地上载开放档案目录,有条件的可上载已公开的档案全文信息,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和利用服务,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作用。
1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链接本地区各级各类档案网站的门户网站,积极探索实现馆际互联的路子。在逐步推进地区性馆际互联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以国家档案局网站为龙头,逐步与各地档案网站实现链接,最终构建全国档案工作信息网,为全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17.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在总结深圳、青岛建设数字档案馆初步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在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江苏省电力公司档案馆等开展试点工作。
四、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18.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适时提出比较成熟的行政立法建议,推动相关配套行政规章的制订和完善。加快研究和制订电子公文归档、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公开和上网安全、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规章,形成有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
19.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集中力量研究制订一批急需的档案信息化标准,采取切实措施进行宣传与贯彻。“*”期间,要优先制订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息采集、整合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加快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标准实施机制。已经出台的相关地方标准,要认真试行,总结完善;承担有关试点任务的档案部门,应率先出台相关标准,在试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争取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期间拟制订的档案信息化相关标准和规章见附件二。)
五、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20.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坚持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进修制度,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知识等列入指导性教学计划;加强对档案业务人员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档案业务人员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档案业务人员参加档案信息化等知识培训的时间应多于20课时。
21.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技术培训课程与教材的建设和管理。国家档案局将积极推动教材编写工作,并定期组织对备案教材进行评选和推荐。
六、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势;内容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1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化决定了必须加速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度。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对各种时效性强、具有高价值的档案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正经受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这种冲击和挑战,各级医院只有顺应时势,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进而使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1.2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是解决自身存在问题,提升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各级医院在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总体来看,现代化程度仍不高,有些单位还比较落后,主要是管理意识,设备和技术方法比较落后,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较低。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更新管理意识,改革管理方法,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从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完全实现管理现代化,从根本上提高档案的管理利用水平。
1.3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确保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医疗事业需要发现、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建设人才,而只有详实全面地掌握人事档案材料,才能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确保实现医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有利于发现、培养和造就大批人才为医院事业发展服务,而且将会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同时可以延长档案寿命。
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2.1档案信息化有利于保护珍贵的档案原件。将医院的各类档案进行信息化手段处理后,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避免档案原件被过多地直接使用、借阅等造成原件的损坏;可以有效地降低和避免重要资料丢失的风险。医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重要、珍贵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应用计算机对原件进行电子扫描,之后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收藏、管理和使用,就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
2.2档案信息化使文件的归档方式得到改善。在医院工作中,档案部门要对各类文件进行及时的著录。在纸质文件时代,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档案人员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埋头于整理档案和登记目录。而将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后,可以使档案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作,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信息改动时只需输入指令就可以自动完成系统调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3档案信息化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档案资源整合重在体现档案信息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共享性,其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扩大档案资源的使用范围,这是档案事业顺应社会信息化潮流的趋势所在。电子文件比档案原件更易于导航,可增强对原始档案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更有利于医院各部门、各医疗科室按需浏览,并保持随机存取,进一步提高了档案原件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2.4档案信息化使档案的检索和使用更加方便快捷。以往手工查询档案资料,往往费时费力,有时还不一定能达到目的。将档案信息化处理后,采用了电子目录和电子文档归档,提供快捷的电子信息查询系统,使用时只需输入关键词,相关资料信息就可一一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
这种智能化检索方法,检索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同时还可采用电子加密技术对档案进行机密处理。在档案的使用上,信息化也让用户感受到了方便。
2.5档案信息化改善了档案管理模式。在传统的档案归档方式中,档案资料大多是以纸质化的形式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资料日积月累,占用了大量的储存空间。另外,由于纸张的特性,档案库房还要按不同季节做好各项温度、湿度控制和防虫工作,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着管理成本高,使用效率低,原件容易损坏等问题。将档案信息化处理以后,可以提高档案的运行效率,使档案信息更加形象、直观,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档案检索和利用,并且节省了大量的储存空间,同时又保障了档案的安全备份。
3医院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3.1文书处理过程和归档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文书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文书处理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档案的内在质量。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应该把每天收到的文件用计算机登记,按照批办的次序在局域网内传阅,并设定传阅时间和催办时间。发文处理过程也可通过网络进行,大大减少了文书处理部门的工作量,减轻了档案人员的负担。
3.2病历档案要实现信息化管理。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疾病谱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应将各种手术的名称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运用计算机综合查询分析功能,将各类手术及疗效情况一一列出,通过局域网反馈到各临床科室,使医务人员在进行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时能及时查阅。同时,通过计算机对病案信息处理加工后再反馈给临床科室,以便他们能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及时改进,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
3.3人事档案要实现信息化管理。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准确、迅速地提供人事档案信息尤为重要,根据人事档案的特点,运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从实体管理向网络管理转变,实现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门别类,实现查阅统计、档案变更、报表处理、系统维护等多种功能的管理。
4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4.1档案综合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只是医院主体医疗业务管理的辅助部分,但却是医院领导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体系。在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医院各级领导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工作的思想认识,使档案管理模式从单纯的纸质收集、整理、利用的管理,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方式中来,充分发挥档案在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和领导科学决策中的作用。只要有领导足够重视和支持,再通过档案人员的学习和努力,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指日可待。
4.2要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网络设备建设是基础。目前,医院普遍建立了微机局域网络,但微机局域网的建立要立足高起点,不仅要方便内部信息的交流,还应配备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设备来方便信息的输出利用。医院档案部门在规范室藏的基础上建立局域网,将文书、病案、人事和图书档案纳入其中,扩建成为医院信息中心,并在中心网络平台上编制一套文书、病案、人事和图书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软件,即医院信息中心档案管理网络。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办公效率,方便利用者,同时还可以实现档案资料的在线利用。
4.3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网上进行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借阅、统计工作。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人员除了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及运用操作能力。因此,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显得日益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才能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计算机管理的优势,这也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食品药品检验院是国家和地方食品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机构和技术支持部门,是法律规定的国家药品生物制品质量检验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依法承担实施食品、药品、保健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实验动物等多领域产品的审批注册检验、进口检验、监督检验、安全评价及生物制品批签发,负责国家食品药品和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的研究、分发和管理,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当前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食品药品检验档案作用越来越重要,食药检档案的管理与应用成为了做好整体食品药品检验院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
食药检档案是在食品药品检验工作中形成的,包括检验档案和鉴定档案,形成过程包括了实践、科研、培训和管理等活动。食药检档案标志着一所食药检机构的检验实力和检验水平,因此在普遍意义上它属于科技档案范畴。但是,食药检档案又具有管理档案的一些特点。因为它具有“自然形成”、“历史记录”和“使用价值”属性。同时食药检档案的材料比较分散,时限性较强。
食药检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食品药品检验业务和食品药品检验管理。食品药品检验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卫生部门、食品药品检验管理部门等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指示、通知和决定;食品药品检验管理决策、规划、安排、教育、培训等通知、决定;其他有关的通知、决定、事故鉴定、差错报告、纠纷处理等。上述材料主要是文书、报告等类似性质的档案。
食品药品检验业务档案主要包括:检验检测报告书、各种药品标准、中药材质量规范、食品药品等产品的批文、原始数据资料等,这些材料既不同于文书档案又不同于科技档案,因其食品药品检验工作的特殊性而具有自己独特之处。
由于食品药品检验档案是在检验工作之中形成的,因此检验人员业务指示水平、实验操作能力、仪器使用熟练程度会在档案中有所体现,通过对大量的检验档案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检验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业务技能水平和对新知识、新业务的了解情况。
另外,食品药品检验档案还是监督和检查药检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食药检档案中包含了人员管理、仪器使用及保管、业务收费等情况,还包括计划指标完成等相关数据。这些都是食品药品检验院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信息。
二、食药检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食品药品检验档案对于指导人民群众安全用药,保护医药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食品药品检验档案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更加方便快捷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食药检档案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是我们今后食药检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管理与一般档案管理相比有很大不同,他的使用频率更高、查询起来难度更大、信息需求量更大。主要因为一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群众需求迫切;二是食药检档案信息多样,专业术语较多,专业性较强,普通民众难以查找需要的信息。
在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应用的今天,参考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利用电脑网络技术对食品药品检验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数字化食品药品检验档案馆,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高服务工作能力,拓展食品药品检验档案服务民生路径,是食药检档案管理发展的方向和必然途径。
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云计算等计算机技术手段,科学管理、合理开发食药检档案管理及其信息资源,进一步深化、广化面向社会公开食药检档案信息资源,比如采取药品极其包装材料图像信息,并辅以检验报告原文影印件和关键性文字说明,形成图文并茂的档案信息面向社会公开,或在上级授权下有限公开。这样既可以加大食药品档案的利用范围,又可以使利用者方便快捷地查核。
三、对食药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整合馆藏食药检档案资源、建设信息体统
对食品药品检验档案资源进行整合,首先要获得上级授权,在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按照馆藏资源编目规则进行编目、整理。做好上述工作后,对档案资源管理软件招标采购;对硬件设施进行整合,包括档案柜、个人电脑、小型机、数码相机、扫描仪,其他电脑外设和网络设施;在此基础上构建食品药品检验档案数据库、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食品药品检验信息网。把不同文件格式的档案信息资源存储到食品药品检验院自身或者租用的服务器内形成数据库,通过食品药品检验信息网对公众开发信息查询服务,通过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食品药品检验信息网和食品药品检验档案数据库进行后台管理。使民众的档案需求得到满足,使食药检档案管理发挥促进幸福社会建设的良好作用。
(二)利用云技术促进食药检档案信息化建设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当然各种网路资源提供者大都建立了云端平台向用户提供资源服务。利用云技术构建食药检档案信息查询网络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硬件设施维护成本,利用云计算技术直接把档案信息资源存储在云端平台上,减少了购买服务器和电脑网络设备的成本,同时减少了设备维护更新的成本。2、减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数据维护成本。当前云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直接应用云端存储平台既节省了硬件设施也可以直接利用成熟的云端平台管理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减少了开发系统和不断升级维护的成本。3、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如果全国各地食药检机构都开发建设自己的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和网络,信息数据接口和标准不统一,很容易形成各自为证的局面,造成信息孤岛的产生。采用云技术以统一的信息标准接口开发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减少信息孤岛的产生。各地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管理机构可以考虑依托现有的硬件基础和网络设施,构建本地云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全国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全国食品药品检验档案信息的统一管理。
当然、利用云技术也有其缺点。由于云服务企业直接接触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的原始信息,如果云服务企业利用食药检档案谋取私利将对食药检档案管理机构造成危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云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职业操守方面不出风险。因此,监督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建设,实现食药检档案信息化的长期效益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措施
通过多年的普及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最为耀眼的资源,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衡量一个产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能力与发展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对档案管理事业来说,通过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时能够与其他工作进行信息化对接,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解决这些不足就成为各个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档案本身的性质决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一定的软硬件基础,比如局域网、性能良好的电脑、档案数据库以及大容量服务器等等,同时还需要开发档案管理专用软件,加强档案网络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等。然而,档案管理部门本身不具有盈利水平,无法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获得相关的收入,资金方面的拨付往往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二)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即需要共同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语言组织档案资料。从1979年开始,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不少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标准,然而当中大部分都是针对音像、纸质等档案类型,针对数字化档案的标准与规范则相对较少,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三)档案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缺乏联系。现阶段,通行于互联网中的有效信息超过80%左右均掌握在政府部门中,而政府部门中的信息大部分都储存在档案馆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并不只是局限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还需要促进政务信息公开的发展。然而,我国当前仍然没有形成政府信息资料开发利用的良好趋势,缺乏合理的办法与组织,档案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缺乏联系。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大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1.档案管理硬件系统建设。各个事业单位应当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主动为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充足的资金,购置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及高性能计算机等硬件设施,针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机构,还应当配置专门用于档案整理、收集的计算机,便于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进一步发挥硬盘储存容量大、检索快以及储存方便的优势。2.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针对之前保留的传统档案,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大档案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力度,主动针对各种分散的、多种介质的档案文本、照片、录像以及录音等进行有效的转化归档处理,真正实现档案资料的自动整理、检索、查阅以及利用,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精确度与质量。
(二)统一制定档案信息化规范标准。标准规范与规章制度不仅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证,只有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与规范约束条件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对事业单位来说,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进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系统的高效性、兼容性以及实用性,同时要针对技术标准、技术参数等实施标准化设置,例如制定数据的接口标准、安全标注及非同一类型之间的数据转化标准等各个方面,通过针对整个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管理工作中失误的现象。
(三)有效整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当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信息资源,要想进一步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应当有效整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这就需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层面去进行规划,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开发能够与电子政务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档案部门来说,应当主动加强与电子政务建设机构的交流,统一协调信息化建设,主动争取把档案信息管理归纳到电子政务建设当中,依托我国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构建部门网,建立档案管理主页,积极档案政务相关的信息资料。除此之外,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加大网站方面的建设,在互联网中主动实施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查询与馆藏档案目录检索方面的服务,以便于相关资料的共建共享。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其不仅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并且还关系到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这就需要各个事业单位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正视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加大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统一制定档案信息化规范标准以及有效整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全面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程文富.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策略[J].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2016(02):23.
论文摘要:结合宁夏电力公司档案信息化工作,介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并提出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1前言
与传统的纸质载体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具有技术含量高、更新快、相关因素多,关联度高等特点,因此电子档案对记录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信息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与各个不同的专业信息系统的数据都有密切联系,例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就是利用各个不同专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近年来,宁夏电力公司顺利完成了从机关到地市、县级供电局3~t-i-I-39家单位联网系统的部署工作,使企业内部档案借助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电网建设等工作,全面提升了档案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2基本情况
宁夏电力公司从机关到地区级供电局、分公司,再到县级供电企业共计39家单位。系统部属前,公司机关与少数地区级供电局档案信息管理仅有单机版管理软件,实现条目级管理,其余单位均无软件,管理模式和服务手段落后。针对此情况,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公司考虑到系统局域网的可支持性,经济性技术论证于2007年及时向国家电网公司申报并获得同意,并作为5家试点单位部署实施。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完成公司机关部署并验收。2009年5月至年底已完成l3家地市级供电局、分公司和25家县级供电局的部署工作并投^运行。
3系统的建设日标、部署模式
3.1建设目标
建立宁夏电力公司档案信息管理统一平台,实现全公司上、下级单位档案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全公司3级单位统一业务规范;实现电子档案网上移交和网上互查;实现上级档案业务在线监管和查看;将电网建设参建单位纳入管理体系,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档案收集、保管和利用,有效整合各种档案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功能,推动公司信息现代化建设和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
3.2部署模式
公司采用服务器组和存储设备大集中的集群部署模式,建立档案数据中心,为各所属单位提供数据集中存储和应用服务。数据库采用ORACLE10G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采用wEBLOGIC9.2。系统硬件部署如图1所示。
4系统具备主要功能
4.1档案管理
系统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进行建模,并在此模型的基础集成了宁夏电力公司业务标准,允许公司所属各单位在此业务模型上进行全宗的个性化定制,以达到总体统一、兼顾个性的要求。该系统对文件收集、整编、编目、移交、归档、利用、鉴定、统计、编研等一系列操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可针对不同档案类型定义不同的整理规则、管理方式,以达到系统适应业务变化的要求。
4.2档案检索
可直接检索目录也可进行全文检索,可对档案目录、正文、附件进行检索,并且可对下属单位进行全宗数据检索,主要有普通检索、卡片检索、跨全宗检索以及全文检索。
4.3个人待办
可提醒用户目前有哪些事情需要处理。主要通过在主页上显示和进入相应模块进行操作。
4.4权限管理
主要定义各档案类型的开放权限以及可使用档案系统的用户。定义用户的角色、权限以及是否是专兼职档案员等。权限管理模块还细分为永久权限和临时权限,并可对档案原文的控制进行细化,具体分为浏览权限和下载权限,以满足不同的利用。
4.5标准业务定制
结合宁夏电力公司本部以及下属各单位实际,统一定制了档案类型、供电企业标准分类表、各档案类型的整理规则以及统一的报表样式,下属各单位均依此标准进行全宗档案管理工作。
4.6业务设置
此模块主要是在宁夏电力公司设置的标准业务基础上进行各全宗的个性化定制工作,主要可以进行各全宗的档案类型定制、分类表定制、代码表定制,以及各种显示界面的设置。以适应各全宗的个性化要求。
5系统在公司的应用
作为宁夏电力公司3级统一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该系统制定了适合全省业务应用的统一档案管理标准;实现了与宁夏电力公司目录、门户、办公自动化等系统的无缝集成;电子文件实时物理归档;网络信息采集、信息整合、数据处理、及电子文件到电子档案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各种档案类型的数字化管理;档案全文信息网络检索与共享;数字档案光盘存储的自动打包,脱离系统、跨平台的目录检索及原文调阅;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各全宗单位可跨全宗移交档案、网上数据报送,使其档案信息不再存在信息“孤岛”。
宁夏电力公司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自实施以来,完成了系统部署、配置、数据迁移、培训、运行等工作。目前系统内共有11种档案类型,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生产调度、科研、基建、设备)、照片档案、实物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人事档案,能够满足宁夏电力公司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需求。通过档案系统平台进行档案网上利用的人次数愈来愈多。文档通过协同办公自动化模块实现电子文件的及时归档、保管、利用;工程档案通过在线系统、离线客户端进行了多个项目的收集、编目等工作,目前已应用到750kV银川东变电站、330kV太阳山变电站、220kV西夏变电站等工程档案管理中,满足工程档案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收集、整理、编目、打印、移交、借阅和利用等一整套功能。照片档案、实物档案部分数字化后通过该系统生成了缩略图供本部用户进行网上借阅和利用。
6系统投入运行取得的效益
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宁夏电力公司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业务信息与档案信息的一体化和档案管理业务自动化,同时为统一管理全公司电力档案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减少了档案工作人员重复工作量,降低了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成本,提高了企业信息管理的水平。
从档案利用角度看,由于档案利用者可直接、快速、方便地在网上查找档案资源,大大提高了查档效率。如果实现异地查档,其累积节约的费用及时间将更为可观。
7通过系统实施进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7.1室藏档案数字化、网络信息一体化管理
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实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企业信息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通过设置网络专业信息档案属性,以及网络信息采集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使档案工作超前介入到信息形成阶段,实现了电子文件信息与电子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即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全程自动化管理。
7.2对档案资源的定义与接口实现
在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实施中论证了通过对XML格式的档案元数据的定制,能够统一规范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接口,并且能够对档案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快速实时地在线校验提示。
7.3档案信息利用模式
能够完成档案信息网络共享、电子文件的全文检索、内控档案网络调阅的电子审批等功能,并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全公司调用。
7.4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面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系统除采用标准的目录认证、门户登录等工程通用的安全防护外,通过公司本部的试用后,在通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权限控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与细分,并在宁夏电力公司本部采用按部门、按级别以及特殊控制等多位一体的控制体系增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7.5永久、真实保存数字档案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档案信息的保管和维护与传统的方式截然不同,它的数字化特性决定了其保管的复杂性和安全维护的难度。电子文件的保管从保护载体(磁性介质)转为保护其内容信息,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跨平台的查阅,并通过拷贝与镜像技术、迁移技术,以加强对数据的研究与实践。
7.6解决了宁夏电网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难题
系统针对离线参建单位和在线参建单位两种模式进行管理,对工程目录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对电子文件和竣工图实现网上挂接,打印标准模式的案卷目录、备考表等,还可进行电子档案跨全宗向运行单位移交,使档案现代化建设满足工程验收达标创优需要。
8几点建议
宁夏电力公司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施以来,能够满足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各项工作的需要。但从长远发展看,还需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
8.1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
从一定程度讲,档案是可开放的信息资源。但员工对档案信息系统带来的服务没有分认识到位,还需加强宣传,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
8.2加强归档接口完善工作
加强档案系统与186业务应用系统的归档接口完善工作,按照国网公司要求,保证业务应用系统产生的归档电子文件能正常归档,确保电子文件归档的完整性。
8.3加强相关管理制度建设
从信息系统角度和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方面,根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结合电力公司实际,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促进档案信息系统规范化建设。
8.4加强有关人员的培训力度
从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维护讲,重点加强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系统使用和专业水平培训;从使用角度讲,需加强各单位、各部门的培训,便于更好地利用系统借阅档案。
8.5加强档案数据的安全管理
还需完善数据安全存储管理措施,增加数据存储备份,加强设备运行和维护,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
8.6加强馆藏历史档案的数字化进程
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作用。
一、进一步提高区级档案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地方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档案对研究过去、指导现实、预测未来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好档案信息,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而且可以从历史对未来的昭示中产生新思路、找出新办法、提出新对策。尤其对创新理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才能尽快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才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使档案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档案类型增多、数量增大、科技含量增高;档案载体由纸介质为主发展为磁、光、纸、电等多种介质并存,呈现多元化特征;档案信息利用更加广泛,深度开发的要求更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存储的数字化、传递的网络化、管理的自动化、服务的远程化,努力推进区级档案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切实把握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科学规划。区级档案馆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 “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边建边用、滚动发展。”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各区级档案馆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摸清情况,反复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标准实施,但考虑到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建设规模和模式上不搞“一刀切”,充分体现各档案馆特色优势。二是突出重点。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安全保密等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也是重点难点问题,必须高度关注,集中突破。三是注重实用。信息化建设要从实际需求和能力出发,切实把方便利用,发挥档案最大效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中力量建好数据库和局域网。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珍贵的资料,这些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工作量很大,任务十分繁重。一方面,要抓紧对现存档案进行目录录入、全文扫描和图像、语音采集压缩;另一方面要建设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质量可靠的局城网。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档案信息化建设专业性、技术性很强,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当前,要突出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管理、信息安全防护、多媒体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按照实际需要,设计档案管理软件,有序推进“数字档案”工程建设
首先要事先做好规划和规范管理工作,以避免重复和浪费。如机读目录数据交换格式、著录标引、xml技术应用标准、电子文件存储格式、计算机检索体系质量评估和控制规范等各项内容,以提高整个档案管理软件的利用效果,保证档案数据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其次要正确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现有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档案的实际利用需求组织实施。
四、采取技术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档案数据的安全。它是档案信息化减少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关键之所在。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如数据加密、文件系统加密、硬盘加密、异地备份等,但最为重要的措施,还在于从其环境入手,以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
(一)强化硬件设备建设,确保档案数据安全
硬件设备的安全是档案数据安全的基础,包括直接载体和间接载体。直接载体如计算机、硬盘和光盘等,间接载体如传输介质、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等,都要配置良好性能的设备,同时要做好防盗、防毁、防电磁干扰及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等的工作外,还要及时备份数据,以应对意外的发生。
(二)强化应用软件的保护,确保档案数据安全
如果说硬件设备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那么,应用系统就是档案数据所处的“小环境”,它是特别的应用程序,其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内部或外部的非法访问。
(三)加强系统软件的安全性,保障档案数据安全
操作系统是档案管理软件运行的平台,是档案数据运行的最大环境。一要使用正版操作软件;二要安装正版杀毒软件;三要及时升级系统,以防操作系统的漏洞被黑客所利用,造成档案数据受到威胁。
五、努力提高区级档案馆服务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