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考察总结与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解题;怎样思考;怎样解答;如何完善
遇到一道题目时,我们该怎样进行解题?即从哪开始?怎样思考?怎样解答?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在他的著作《怎样解题》中展示怎样解题的全过程,让人好像能感触到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变化。他在《怎样解题》中把解题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了解问题;第二步拟定计划;第三步实行计划;第四步回顾。即我们常说的:熟悉理解题目、寻找解题线索、具体作答、归纳总结。对于解题的每一步,《怎样解题》都给解题思维作了具体详尽的描述。下面就实际例题并结合《怎样解题》,展示波利亚解题风格的心路历程。
一、一道例题
如图,已知ABC,BE、CF为高,CP=AB,BD=AC,试判断AP与AD有什么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二、怎样思考
怎样思考,实际包含解题步骤中的前两步,即“了解问题”、“拟定计划”。其中“了解问题”在《怎样解题》中分两步进行:熟悉问题、深入理解问题。实际上,“了解问题”与“拟定计划”是解题的关键环节,也是解题时思维活动的核心部分,经过这两步,我们的解题思路才能打通,解题的主体工作――“实行计划”才能顺利完成。下面结合例题,我们看看波利亚是怎样进行思考的。
1.了解问题。①熟悉问题。就是读懂题目,使题目的各部分在脑海中变得清晰鲜明,使自己明白题目、熟悉题目、明确题目的目的,为深入理解问题做好准备。②深入理解问题。首先把题目的主要部分剖析出来,即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本例题中结合图形从它的叙述可知,已知条件有:ABC ,BE、CF为三角形的高,CP=AB、BD=AC;我们所要解答的是:判断AP与AD的关系,并说出理由。
其次题目的主要部分思考一遍。怎么思考?如波利亚在他的《怎样解题》书中所描述的那样,“逐个逐个地考虑,轮流的考虑,而且在各种组合中来考虑,同时把每个细节与其它细节联系起来,把每个细节与整个问题联系起来”,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以下师生对话,我们会清楚怎样把主要部分思考一遍。
师:由条件①ABC,你会想到什么?
生:三角形的三角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等等;
师:由条件②BE、CF为三角形的高?
生:∠ABE+∠BAE=90°、∠ABE+∠FGB=90°、∠ACF+
∠CAF=90°、∠ACF+∠EGC=90°、∠FBC+∠FCB=90°、∠EBC+∠BCE=90°、∠FAH+∠AHF=90°等等;
师:还能想到什么?
生:由∠ABE+∠BAE=90°与∠ABE+∠FGB=90°可知∠BAE
=∠FGB;由∠ACF+∠CAF=90°与∠ACF+∠EGC=90°可知
∠CAF=∠EGC;还能发现:∠FGB=∠EGC、∠ABE=∠ACF……
师:由条件③CP=AB、BD=AC,你会想到什么?
生:好像不能!
师:如果与前面你所发现的结果相结合呢?
生:嗯?由“CP=AB、BD=AC”与“∠ABE=∠ACF”相结合可以发现:BAD≌CPA,进而又可发现:AP=DA、∠P=∠BAD、∠PAC=∠ADC
师:由刚才你所想到的结果,再结合题目或其隐含条件,还能发现什么?
生:由题目的隐含条件∠FAH+∠AHF=90°,再结合∠P=∠BAD,可知:∠P+∠AHF=90°,进而又可得:∠PAH=90°。
……
师:判断AP与AD的关系,这是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当然是AP与AD大小关系。
生:不对,还有位置关系。
……
只要你愿意进一步思考,还能得出很多“细节”,不知不觉“你会准备好并弄清楚以后可能起作用的细节”。
2.拟定计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寻找解题线索。怎样寻找线索呢?正如波利亚所说:“从各方面考察你的问题,分别突出各部分,考察各个细节,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审查同一细节。把细节用不同方式组合起来,从不同角度考察它”;“在你所考察的内容中,设法找出熟悉的东西来,在你熟悉的东西中,努力找出有用的东西来”;这样你能够找出“一个有用的念头,也许是个决定性的念头,他能使你一眼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仍然通过师生对话探讨波利亚寻找解题线索的方法。
师:通过前面的深入理解问题,如何解答AP与AD的关系?先解决它们的大小关系,我们前面的隐含条件中哪些与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
生:由条件②BE、CF为三角形的高得出的隐含条件有作用。
师:为什么?
生:由这些隐含条件,我们易得∠ABE=∠ACF,再结合条件③CP=AB、BD=AC,可得BAD≌CPA,进而得AP=DA,这样AP与AD大小关系得以解决。
师:很好!那么AP与AD位置关系呢?
生:由隐含条件BAD≌CPA可得∠P=∠BAD,再结合隐含条件∠FAH+∠AHF=90°可得∠PAH=90°,这样易发现AP与AD垂直关系。
……
考察问题的各部分或各“细节”或各“细节”的组合后,解题的线索自然而然出现了。
三、怎样解答
怎样解答?即波利亚的实现计划环节,如何进行?波利亚说:“从能引导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始”,“详细地进行你前面认为可行的全部代数或几何运算,用形式推理或直接观察检查每一步的正确性”。如果你的问题复杂,你可分为“大”步骤和“小”步骤,每一的“大”步骤又分为几个“小”步骤”。“首先检查“大”步骤,以后再检查“小”步骤”。接着前面的师生对话继续探讨波利亚怎样解答。
师:正如写作文,根据刚才得到的解题思路,数学解答也要列提纲、分大段落与小段落,然后用前面分析得到的有用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充实,这样题目的解答就形成了,得到的解答过程也显得有层次有条理。这道例题我们该怎样进行解答呢?
生:我列的提纲如下:
第一大段:判断AP与AD关系。
第二大段:理由的说明。
第一段:说明AP与AD相等关系,说明∠ABE=∠ACF,说明AP=AD
第二段:说明AP与AD垂直关系。说明∠P=∠BAD,∠PAH
=90°
师:根据我们前面所思考的,每一部份如何充实?
生:按所列大纲的顺序,具体解答如下
解:AP与AD相等且垂直。
理由:BE、CF为三角形的高
∠ABE+∠BAE=90°、∠ACF+∠CAF=90°
∠ABE=∠ACF
CP=AB、BD=AC
BAD≌CPA
AP=AD、∠P=∠BAD
CF为三角形的高
∠FAH+∠AHF=90°
∠P+∠AHF=90°
∠PAH=90°即APAD
四、解答之后如何完善
这就是波利亚的解题环节的最后一步――回顾,然而实际解题时,这一步最容易被忽视,而波利亚把它作为解题的必要步骤,这不仅有利于题目的解答,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更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怎样完善解答呢?从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一书可知:题目解完之后,考虑解答过程,重新深入温故理解题目及寻找解题线索的方法,便于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考虑解的局部或全部,尝试使解答更加简单明了;总结解题方法,尽量把握解法要点,并尝试应用于其它问题;总结解题结果,尝试能否用其它方法得到它或能否应用它于其它问题。
【参考文献】
两点体会:
这次考察是为了全面掌握了解县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和班子成员的履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选好配强班子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不是我第一次参与考察工作,但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到这么多单位的考察工作,绝大多数单位我是第一次去。在干部科工作已有两年多,平时在工作中和干部的个人档案、书面材料接触较多,但和干部本人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并不太多,因为工作的需要,也曾去过一些单位,所带的考察任务不同,对于许多单位、许多干部的情况只是存有片面的印象,了解的不够全面,通过这次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对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进了对单位和干部的了解,为全面的掌握情况,更好的胜任工作奠定了基础。
这次的考察工作时间紧,任务多,如何确保考察工作的严肃认真,真实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对我们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做好充分准备。从考察工作的前期准备、沟通衔接,到考察期间的测评推荐、个别座谈,以及回来后完成考察材料,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我们要熟悉考察工作的相关业务知识,熟悉考察工作的内容职责,并对考察单位的情况做充分的了解,做好知识备份工作。二是讲究技巧。考察工作中要和不同的人进行座谈,不能只是机械的、死板的按照要求来谈话,要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和性格特点进行谈话,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导谈话的方向,善于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和少数人的意见,对于反面的意见,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核实。三是认真撰写材料。考察材料是我们考察工作情况的文字综合表现,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不同的部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工作重点,不同的领导干部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他的领导风格、领导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各有不同。必须要抓住他们的重点和特点,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反映考察情况,尽量把座谈中反映的情况记全记实,但也不能是所有信息的完全叠加,要进行总结提炼,勾画出真实面貌,体现出个性特点。
两点感悟: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教学策略
如果说,物理学科是一门让我们人类认识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学科,实验就是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眼睛,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科,这是从物理的学科本质,彰显学生整体素养的角度来谈的。另外一个方面,高效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优化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深层认知,优化我们教师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与综合能力、创新精神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举足重轻的重要影响。本文中就从分析高中物理学科实验教学的重大意义入手,展开论述,望抛砖引玉。
一、引起了中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与求知欲望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的大规模普及,许多学生学习理科的兴趣由于高中物理课程的抽象和艰难而受到一定的影响,这迫使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去寻找各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钥匙,而趣味小物理实验所具有的魅力和精彩,常常引起了中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与求知欲望,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所以,作为一名新课改、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师,我们仅仅掌握了教材中有的,实验室里摆放整齐的物理实验原理、过程与步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我们身边的具体生活现象做起,开始观察、发现,并实验。,由于这些小实验与我们学生的具体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便尤为亲切,由于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所以便显得自然、随和,没有了实验室里与教室里的压抑。尤其重要的是,由这些小实验开始,会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魅力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究物理知识的奥秘,由实验的新奇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首先形成直接兴趣和求知欲,虽然这种兴趣还处于一种较低层次的水平,但它对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和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新课改之前,传统意义的物理课堂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就在于教师包办过多,应试痕迹较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独立思考,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提升与创新精神。新课改活动开展以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成为了我们高中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实验在这方面会起到较大的作用。比如在讲授摩擦力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实验试试,看在一个玻璃杯子里填上大米,中间再插上一根筷子,把米压紧,再倒少许的水,这时就可以提起筷子把真个杯子拎起来。学生们在自己实验的过程中,自然会加以主动思考,这样无论是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会全方面地得到培养与提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实验除了对知识的掌握,智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之外,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显著的作用。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做任何一项实验,从设计实施到分析总结过程,得出结论,都与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密不可分,并要求听觉、视觉等器官高度兴奋,是手与脑的密切合作,想象与现实的奇妙交融,起着任何其它教学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作用。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观察实验动手动脑,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基本素质。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追求创新,以适应人们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那么,在学校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显得格外重要,而物理实验教学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物理实验中,教师要明白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适当加以引导,切不可加以包办。让学生学会经受挫折,从挫折中去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撞击学生的创新灵感。例如,在做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时,正确的做法是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向右盘依次增减砝码,那么,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示数。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想到,如果我把物体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此时能不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呢?在经过多次实验后,这些学生竟然总结出当物体和砝码在天平的左右盘放反了时,也能测出物体的质量,此时,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示数。虽然我们不提倡学生用这种方法去测物体的质量,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总之,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创设实验情景,才能使物理教学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容易接受了,就会产生自信心,从而建立良性循环。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掌握相应的技能。
参考文献:
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导改变为学生自我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前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开展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方法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和优势的发挥。
二、探索教学方法保证学习领域模式顺利有效开展
第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的要求及标准,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保证学习任务的知识储备:首先,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在工作页编写时将学习任务的重点内容以填空、问答,选择等多种形式展现。作为学习的引导问题要求学生作答,并以授课、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其次,教学中充分利用数控专业软件和多媒体方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化解难点,强调重点。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第一,计划与决策。学生缺乏计划的经验和体会,无法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可执行性:首先,通过在工作页引导学生按步骤做好加工方案。通过授课和讨论的形式,围绕决策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工艺要点进行分析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加工方案;其次,加强学习过程中的实验和练习。应用编程助手软件进行编程并对加工程序的实现优化。利用专业软件验证计划的可行性。利用仿真软件练习掌握步骤和加工要点。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实际操作中工艺要点。强化安全操作的要求,从而保证实践活动的安全性,避免加工中出现人员和设备事故。第三,方案实施。加强学法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保证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质量:其一,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习。要求学生做到听一遍,看一遍,练一遍,讲一遍。通过观察教师示范操作对整个工艺过程和操作要点形成全面、直观的认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完整性。要求学生看、问、讲、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同时要进行讲解。这种方法符合技能形成规律。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对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其二,为保证教学组织更加有效,便于学生明确任务和教师监督提醒,实行岗位标牌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及岗位职责。每个学生配备岗位标牌。通过标牌明确每位学生的任务。便于学生自查和教师监督指导。有利于贯彻教学组织的有序进行,督促学生学习;其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应用情景设置和角色扮演的组织管理方法。通过岗位标牌制度做到定岗位,定责任,定任务。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对照岗位要求履行责任。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其四,应用图片及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管理和教学分析。将发现的问题、讲解的案例,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现给学生。直观形象,学生感兴趣,效果十分理想;其五,学习过程中采用提问法,案例分析法、示范法等。督促和提示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第四,总结与评价。评价与总结阶段主要难点在于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总结能力。职校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尤为不足。学生不知道哪些内容应该总结,怎样总结:一是,引导学生总结:在学习过程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通过提示、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参与问题分析。并明确提示学生应该总结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内容可总结,有内容可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形成总结的习惯和能力;二是,评价总结阶段帮助学生表达:发现学生表述出现困难。用提问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阐述。并在学生完成表述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建立自信心。加强其表达展示的兴趣和欲望;三是,学习任务的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一,零件质量评价:是对任务完成情况的结果评价,对工艺、操作、测量、编程进行综合考察;其二,专业能力的评价:包括操作能力、工艺能力和编程能力三个方面。是对学生技能水平的近期阶段性考察;其三,综合能力评价:以考察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目标,包括学习能力、工作方法、团队协作三个方面。是对学生非专业能力的长期评价;其四,工作页评价:是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评价。主要对学习态度,任务完成过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进行考察。第五,减少抄袭现象,保证评价的客观真实:一是,设立任务区分表,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设立任务区分表。每个学生在教学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学习任务略有不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二是,在方案实施活动过程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考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积累资料。第六,自我学习的缺陷是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任务完成后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形成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本任务的学习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学生能力存在客观差异,在教学
从数据分析看,乡土文化植根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学生观赏着家乡的自然风光,游览者历史遗迹,感受和体验着民风民俗;乡土文化融合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学生学习乡土知识,运用乡土素材抒写着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乡土文化渗透在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学生关注、关心着社会,改变着乡村的生活。
5、通过问卷调查、作文查阅和座谈等方法,调查“农村初中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意识及需要”并写成调查报告。调查分析显示,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现状令人担忧。xx年6月14日,课题组成员对柳泉镇中心中学九个班(七年级一个班,八年级三个班,九年级五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回收率达93.6%,有效卷率100%。结果如下:
调查项目
调查内容:乡土素材在写作中的运用情况
从调查表反映的数据看:乡土素材在写作中的运用情况为偶尔运用,学生对待乡土素材的态度为想运用,对乡土素材在写作中的运用的认识是想用但不知如何用。
从与教师座谈的结果看:教师认为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重视作文教学的占100%,在写作指导中重视乡土素材运用的约占50%,有意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占10%,约40%的教师对乡土素材在写作指导中没进行过思考,特别欣赏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教师占80%以上。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没有主动性、积极性,主要原因是对乡土素材的不理解,概念模糊,不知道如何运用。学生迫切需要一种新鲜的题材充实自己的作文,以写出新颖的、生动活泼的、有实在内涵的创新性作文。学生需要对乡土素材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乡土素材介绍与运用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搜集利用乡土素材的方法,培养其细致观察、灵活运用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加强对乡土素材广度和深度的认识以及培养搜集筛选乡土素材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掌握指导学生运用乡土素材的方法。
6、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我镇乡土资源的类别及分布,并写成调查报告。
采用文献查阅、访谈、实地考察等调查法,组织学生和课题组成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及春节假期走访各村,调查我镇过节习俗、节日文化等;xx年7月5日主持人召开阶段会议,回顾了前期研究工作情况,交流了三个调查报告(《乡土文化对农村初中生生活的影响》《农村初中生在写作中运用乡土素材的意识及需要》《柳泉镇乡土资源类别及分布的调查报告》),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并安排课题组成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向阳渠,并组织学生沿主干道调研,考察这一水利工程的兴衰;利用寒暑假休息日到我镇大山名湖游览、考察;联合语文组举办“乡土资源调查大赛”,发动学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乡土素材的搜集,并编写《乡土资源文选》。2010-2011年六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九年级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总结
2012年文化新闻出版和人体育局工作总结
对于奖助学金的工作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站2012年工作总结
中学“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课程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对语文建立起足够的兴趣,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能够更好的利用语文知识来达到提升理解能力,提升认知能力,提高各科目学习能力的目标。进行探究体验式学习的尝试,可以推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进行主动思考,探究语文课程中的知识要点,探究各种语法的应用效果和方法,了解不同语境之下如何更好的表达观点等。通过探究与体验之间的相互结合,互为辅助互为递进才能让语文学习成果最大化。
二、如何进行探究体验式学习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兴趣激励方案。
探究体验式学习倡导让学生主动探究,追求体验升级改善。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让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兴趣。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了解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非常重要。当前学生群体主要以00后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性格特点上表现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对事情进行判断和做出决定的时候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判断、以自己的喜好来进行。从这一点来说,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先要确定一点就是不要强制性的进行教学,要尊重学生们的心理感受。当代学生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他们对电脑、对手机、对网络、对新潮事物的了解远远要比往届学生更深。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元素进行课程设计,将语文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爱好点相结合,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目的。为确保学生在发起兴趣之后能够主动的思考,为了确保其主动探究和体验获得了实际性的改善,建议建立更为完善的探究体验教学管控规划,将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和对语文知识点、难点问题的了解程度以及课堂气氛、课堂积极性等内容作为重点考核项目,定期的考察探究体验式学习的效果。在发现问题和不足的时候及时给与干涉纠正,避免探究体验式学习超出管控范围。
(二)探究体验式教学也要保证老师为主导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变,尤其在开展探究体验式学习的时候,虽然是尊重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学习体验、学习效果,但也要以老师主导来进行。老师在课堂授课和课下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在这里重点在于经常设置环境,设置问题,设置知识点,让学生可以按照老师预先设计好的规划逐步的落实探究和体验的过程。比如在初中课文中,有关于如何进行作文写作的课程,那就要在作文的话题设计上贴合当前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富二代的话题、比如年轻人的社会公德心的话题等,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自己对这一话题的看法,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作文写作中更好的体现自己的观点,要使用哪些作文写作手法。在作文写好之后,通过老师的点评,让学生发现作文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例如作文中的错别字、用词不当、语法错误、描述和表达不准确的情况。在这样一个探究与体验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逐步递进的了解好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体验的积极作用。
(三)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合理的探究点和体验点。
探究体验式学习是建立在对课文内容,对课堂内容的了解和感受基础之上的。因此该方法的落实也必须是基于课堂内容、课文内容来进行。比如初中语文中的课文《最后一课》,其中讲述了战争年代一个学生眼中所经历的故事,这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不过课文中描述的最后一课的情景在学生内心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篇课文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找到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学习过程来之不易,老师如何呕心沥血的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等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主动思考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下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让学生自己总结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把握大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遇进行学习。通过引导学生们主动的探究和思考,让学生按照自己总结的正确的学习理念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规范课堂学习氛围和表现,让学生在课堂结束一周、两周之后自我思考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按照当时在课堂上总结的那样去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也就是让学生考察自己的体验,改善自己的学习体验的过程。这种结合实际课堂内容进行的探究体验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
三、小结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科研素质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科研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但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还是偏向于知识积累型,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事业的需要。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考察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本身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综合考察实习能够获得大量有助于后期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东西也非常丰富,学得的东西既真实又具体,是把教材理论知识与行业实际结合的很好机会。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旅游野外实习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教育界同仁的重视。马骏(2005)认为考察实习教学方法传统化,缺乏灵活性和启发性。董志文等(2005)以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指出:以认知性为主,缺少求知性内容,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内容较缺少细化目标,并提出了野外实习成绩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王昕(2007)结合自己长期指导旅游野外实习的经验指出目前旅游野外实习存在着:目标简单化,任务缺乏针对性和思考性;实习主体游客化,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目的地单一化与高档化,缺乏正确行业引导性;教师保姆化,学生缺乏行业社会体验性等问题。为了充分利用综合考察实习的宝贵教学资源,使综合考察实习价值最大化,克服综合考察实习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认识到综合考察实习中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提高“野外实习”质量的切入口,更是检验“野外实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经过后天训练和环境的影响在人身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科研素质是素质结构中较高层面的综合性素质,它是建筑在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基础之上的高层素质。培养科研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是一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关于怎样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一直是旅游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但从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就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的并不多见。谷冠鹏等从科学研究过程的角度出发,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结构问题作了探讨。本文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的环节出发,就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
旅游专业综合考察实习,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最有价值的教学环节,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科研意识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一种人脑机能,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人的心理对现实生活的自觉反映。科研意识通常是指人在科研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它能将科学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提高到“自觉”的程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科研意识就是对旅游管理活动的规律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旅游管理的科学理论指导旅游活动的自觉,是对本科学生未来所从事的旅游管理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对旅游管理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对其未来工作环境的积极影响。在本科生中培养科研意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是我们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既有助于巩固和补充课内基础知识,深化专业知识;又将为本科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大大缩短了学生适应社会的探索期。
在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最缺乏的是科研意识,学生在考察实习过程中若不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则会缺乏发现,只能是一个单纯的、普通的“旅游者”。因此,在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即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又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最佳教学时机。科研意识的培养是学生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二)科研态度的培养
一个有成就的科研工作者,其成功的要素是正确的科研态度。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既是其人生阶段的好时机,也将会对其未来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考察实习,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三学期,是其大学阶段第一次大型的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是学生第一次体验离开教室到旅游目的地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方式,他们处于兴奋与高度好奇的心里状态,这正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态度的不可多得的良机。
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而言,培养其科研态度的基本内容是:“实事求是,乐于探索,敢于否定,崇尚质疑,严肃认真,谦虚踏实”
(三)科研知识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学习、掌握旅游管理科研基础知识,是保证学生在今后的旅游管理活动中,进行规范、有效、科学的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旅游管理科研作为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必须掌握旅游管理科研基础理论和知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掌握科研知识方面,既有教育者意识淡漠,也有困于教学环境的影响的问题。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自然就成为学生四年难得的获取旅游管理科研知识的机会。
(四)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要掌握旅游管理科研方法论,运用经验总结、调查分析、实验研究、个案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发现、总结规律。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过程而言,学生起码应该掌握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基本的旅游科学研究方法。长期的考察实习证明,这些旅游科研方法,在考察实习过程中,简便易行,信息量大,真实性强,最有使用价值,深受学生欢迎。
(五)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即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时,在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本领。具体地说,科研能力包括学习、搜集文献资料、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运用已知理论知识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分析、推导、设计方案,并动手得出结论等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科研能力的培养,除了在发现问题、调查研究、信息处理、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外,还必须注重以下科研能力的培养:
1、选题论证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时间长,景点类型多样,实习内容复杂。论文选题是每个学生考察实习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选取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开展研究,学生必须在老师特别是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在具体的实习中可以进一步确认或修正自己的选题。
2、方案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在科研研究方案中阐明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课题的假设,研究方法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等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总体谋划,必须精心设计,以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
3、研究操作能力
学生在实习前必须对自己的选题进行文献查阅,对选题目前研究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材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并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和研究时的管理工作,从而确保选题研究的质量。
4、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能力
对于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学生要勤于分类整理,善于分析,不断思考,从而使研究结论真正符合客观实际,并根据研究结论,完成科研报告。
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管理者必须强化综合野外考察实习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意识
“教学是主体,科研是龙头”更多地是基于学校与教师层面,几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这不利于提升院校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培养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竞争激励,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思想观念,认清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大科研教学内容和时间,强化通过野外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兴趣,激发科研潜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院校管理者要积极为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通过综合野外考察实习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学到在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开阔知识视野,强化能力素质。
(二)建立针对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管理机构
在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机构建立上,应根据院校实际情况,成立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活动领导小组,使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有序化、规范化、制度化。领导小组可由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副校(院)长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组员,科研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工作;院(系)成立科研活动指导小组,由科研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学生参加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提供指导、咨询和帮助。在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管理上,应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制定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课题申报、组织管理、指导检查和实施奖励等制度,指导和激励学生开展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对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促使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认真开展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学研究,确保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有序健康开展。在科研基金设立上,应拨专项经费用作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学生通过规定的程序申报科研课题并申请基金资助。改变过去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成果展仅仅是旅游相片、旅游纪念品等现象,要把学生基于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而完成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作为实习的重要成果进行展示。
(三)完善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培养机制
在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目标约束机制上,应构建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创新评价体系,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把学生根据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以较大权重作为学生的科研学分、并将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的情况及成绩作为评选优秀学生、评定奖学金、入党、推荐免试研究生和推荐就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科研指导机制上,不仅要加强领导和机关的指导力度,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师对科研活动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按照旅游科研特点开展科研工作,传授自己的研究经验,使学生树立信心,少走弯路、尽快上路,并将指导科研活动折算为教学量,记入教师工作量,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考核 模式研究
课程考核是学校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对教育教学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发挥着“指挥棒”的功能,起着导向作用。
近年来,随着三年制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调整,以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确定,该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也随之得到加强,大大改变了曾一度以临床医学本科为模板的学科体系化的课程结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基层服务能力。然而,单纯的依靠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和学生学习内容的变化还难以评价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为此,本文将从课程考核为基点,从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着手,探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与能力培养的评价的方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学习过程评价的良好对接,发挥课程考核在教学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传统的医学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及弊端
传统的医学专业课程考核一般采用的是以闭卷为主,辅以专业技能操作的一次终结性集中考核模式,考试形式单一、内容局限、题型呆板。学生学习课程的成绩一般综合考勤、作业和期末考核而确定,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学生课程的学习效果和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对课程考核的目的认识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上大多采取课程结束时的一次性考试,注重于理论知识的检验,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淡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的考评。
1.对教师而言,“教”即为完成教学,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一锤定音”,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关注,“考”则成为给学生一门课程的学习成绩,不能完全体现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来说,“学”则为参加考核,获取课程成绩或学分,取得毕业文凭。按目前的课程考核模式和成绩评定办法,许多课程只要期末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过关,致使学生平时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课程的学习过于依赖期末考试,人才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3.对教学管理者而言,“考”则当作是决定学生是否升级、能否毕业的考量手段,过多注重过程的组织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忽略了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和指导教学的功能。
如此以来,“教即为考”、“学即为考”、“考即为证”的考核误区,忽视了考核促进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忽视了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和考核的有效功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人才质量的提高存在诸多不利,更是造就了“应试教育”下“60分万岁”或“高分低能”。
(二)考核方式和成绩计分方式单一,不利于考察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教学效果。
目前,大多数的考核基本采取较为固定的闭卷考试的方式,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以期末或期中的一二次考试决定了学生整个学期对课程学习的成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对大纲知识的记忆和推理能力,但不易考察学生利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的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成绩的计分方式大多采用单一的卷面成绩,教师阅卷只注重判分,不重视对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反馈,不利于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
(三)考核内容局限,不利于考察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1.医学是实践科学,而目前大多数临床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局限于课程大纲中的基本理论,侧重于教材和课堂笔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重知识轻能力,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2.由于考核内容局限于书本,偏离了课程本身的学习目标,学生则寄希望于教师考前划重点,致使学生学习无动力,往往平时不努力,考前记“重点”,抄“笔记”,背答案,投机取巧,“临时抱佛脚”轻松过关。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降低,严重挫伤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掌握。
(四)考核题型不尽合理,不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大多数考试中,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名词解释等客观题的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考试题型被限定在有限的传统题型范围内,不能以合适形式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限制了考试内容及形式设计上的创新,不利于检验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传统的课程考核已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不能够全面反映新的培养模式下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综合评价的要求。由于考核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风建设,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教风、考风,出现学生学习主动性、自学性差,应付考核的现象,不能真正考察学生课程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职业综合素质的自觉锻炼,所以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势在必行。
二、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课程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效果的综合评价,也是检测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依据,更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课程考核应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合理地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研”、“以考促改”、“以考促管”,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新性,促进教师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转变,推动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提升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
(二)依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专业课程考核体系。
据课程性质、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努力施行多形式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知识积累的考核,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考核、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等。可采用平时作业、平时学习表现、阶段性测验、大型作业、实践性项目考核等。通过查资料,出报告的形式考察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等综合实践能力及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实践性环节考核要重点考察学生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技术的应用能力等。
(三)建立学习过程考核标准,采用多元式课程成绩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由知识的掌握向知识的应用的能力培养方向发展。
教与学均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将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测验、期中考试、实际操作环节考核等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摒弃以往“一锥定音”的课程考核方式,不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引导学生的学习由知识的掌握向知识的应用的能力培养方向发展,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为保证过程考核成绩的有效性,应合理分配考核过程中的成绩比例,应在通过有效渠道告知学生学习过程考核的方式和评分标准。同一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原则上要统一,减少过程考核的随意性。不同课程可设计不同的考核方式,但应制定符合本课程教学特点的过程考核的评定细则,并制定格式统一的过程考核成绩登记册。
(四)注重考核结果的反馈、总结、整改,充分发挥课程考核指导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功能。
1.课程考核结束后,相关学科、承担课程的教师要及时分析、总结学生考核结果,查找考核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完善考核体系、成绩计算与构成比例,调整考核改革方案,总结考核中反映出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经验,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考核最大程度地发挥有效的指导教学的功能。
2.课程考核结束后,要求学生个人作出考核过程、成绩的自我评价,并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总结学习经验,查找学习的薄弱环节和差距,找出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调整学习方法,使考核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树立“教考结合”的理念,加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突出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进行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树立“教考结合”的理念,把考核与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性,进一步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发挥课程考核的教育作用。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与必要性,努力掌握所任课程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专业水平;融课程教学过程与过程考核为一体,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而且要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二)教师要努力加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以紧扣人才培养对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应用性,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摈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摈弃一本教材讲到底的照本宣科模式,开展病案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PBL教学、床边教学、电子仿真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从一讲到底的模式下解脱出来,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查阅文献、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梁春兰,于万海.高职教育实践环节考核管理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6,24
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设置的问题缺少合作探究的价值;学生的参与不平衡等,导致小组探究"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造成小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或失败现象的发生。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一:忽视合作学习任务的合理分配,重个体,轻群体,没有起到合作探究的目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1)组员们抢着一起发表自己意见。(2)组员发表完自己意见,他的讨论合作也就完成,其他组员的意见不再倾听。(3)意见不一致也不讨论、不质疑,等反馈时让老师来判断。(4)操作性合作,只见个别同学在完成,其他组员们做了一回观众。
误区二:为合作而合作,降低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意义。
我们常常看到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有:(1)装饰性合作。为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在刚提出探究要求,在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时,或者有学生还没明白要求时,又或者已有个别同学举手示意有答案时,教师就要求"来,四人小组合作,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于是就会出现一个看似非常热烈,其实十分混乱的场面。(2)短暂频繁性合作。在一堂课里,有些教师频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但是数量多,时间少,大部分学生还未进入或刚进入合作状态,教师就叫"停",要求反馈、交流,这样,事实上已失去了合作的实质性意义。
误区三:教师的角色出现偏差,降低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常见的情形有:(1)教师全身隐退。(2)教师不敢轻易否定学生。(3)合作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即开始和结束根据教师的教学进程决定,探究的方向也由老师决定。
针对这些误区,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尽量找出有效的分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1.1 分组: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性别、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组织能力、学业成绩等情况,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基本平衡,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方面的发展机会。
1.2 分工:在合作学习小组中,让不同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编写小组报告;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结论或答案;纠错员,负责纠正小组成员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总结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这样,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共同实现小组目标。我们在划分角色是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来进行。做事有耐心的同学可以负责做记录,做事仔细的同学可以纠错,具有领导能力的同学可以担当联络员。
2.抓住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或者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为了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并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下适时使用。
2.1 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适合组织合作。
2.2 在重点、难点处或重、难点得不到突破时适合引导合作。
2.3 在实验探究规律时适合组织合作。
2.4 解答"开放性"问题时适合引导合作。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由于"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再合作讨论。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拓展了解题思路。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于教师的意料,他们敢于创新求异,跨出新的境界。
3.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目前,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考虑到时间问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便偃旗息鼓,中止大家的讨论。这样学生的讨论热情一下子冷却了,讨论流于形式,合作变成了一种课堂的点缀。我认为,首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空,其次,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第三、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每一节数学课都有不同的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程度来确定小组合作的时间。
4.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加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与师生评价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