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辩论常用方法范文

辩论常用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辩论常用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辩论常用方法

第1篇:辩论常用方法范文

1.通读小古文,读懂文意,了解通假。

2.学习有条理的辩论方法,初步学会有气势的辩论技巧。

3.多元拓展,了解有关太阳远近的科学知识,感悟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

从以上三个目标定位来看,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古文的知识,包括停顿、节奏、通假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两个小孩辩论的艺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再一方面,我们还要明白关于论题的科学知识,读懂孔子这个人。

在以往的课中,我们过多地开发了阅读教学的阅读功能,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学习语文,这就离不开口语交际的运用。可以说,语文课大部分是要依靠口语交际的语言作为交际素材的。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教会学生说话,让学生在叙述、提问、辩论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的学习应该跟阅读教学同步进行。本课的教学,就可以从“辩”字入手,指向口语表达。

一、初读课文,读得通顺

先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初步感知古文的韵味;接着检查朗读,疏通读音,读准节奏。同时,在借助重点词句的朗读中理解短文的意思,了解通假,最后齐读展示。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试图拉近学生与小古文之间的距离,要让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之后,引领学生初步领会其文意,让学生读通、读好,经历一个从陌生走向熟悉的真实过程。

二、理解文意,辩得明白

首先锁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理清两小儿辩论的观点和依据;然后呈现非连续性文本(表格),让学生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说话,感受两小儿辩论过程的条理性;第三步借助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感受两小儿辩论的气势;最后,补充孔子资料,以“孔子是否有智慧”为辩题,学习文中辩论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这一板块的设计努力将口语交际引入课堂,从特定的文本中发现“争辩式语言”的交际形态,并契合文本特点进一步尝试运用。同时,借助板块的活动,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将连续性文本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再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说话训练,由学生自己理清辩论的观点、依据及方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随课文情境迁移练习,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练习提升过程的展现。

三、熟读成诵,演得形象

借助“演戏”的情境,先由学生自主背诵,巧记台词,再通过个别汇报,强化辩论式语言表达语气,最后集体表演,内化积累。

学古文,积累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增加古文语言的积累,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借助“演戏”,尝试将“理”与“趣”融通,一方面在表演中发现辩论展示的基本技巧,另一方面,在演中说出趣味,增加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个板块的构建,其实就是学习古文的三个基本步骤:读通、读懂、积累。三个板块以学生的活动命名,实际上就把学生推到了教学的前沿,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努力体现“以学为主”的课堂。

第2篇:辩论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法律课 有效教学 技工院校

技校生走上社会后要更好地适应职场工作需求,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因此,在技工院校开展法律课教学已经成为技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技工院校法律课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为:不仅要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更要培养学生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一、探究法律课有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技工院校中,学生基础普遍薄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也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任课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以外,更应该教会学生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传统法律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讲授法,以教师为主体,直接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与法律理论,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难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运用,大多数学生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将来毕业后也难以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法律教师应该探究有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强化师生之间的交互性,提高法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法律课有效教学模式类型

1.讲解传授法

在法律课教学模式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是讲解传授法。不过,法律教师在讲解传授法律知识时,不能满堂灌、照本宣科。技校生虽然基础较差,但是他们思维敏捷、灵活性强。教师在讲解传授过程中,基于技校生实际情况,要尽量避免深奥的法律理论,而是选择一些浅显易懂、实践性强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法律教师在向技校生传授法律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法律知识的读物,向学生推荐优秀法律著作,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改善法律课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辩论学习法

辩论学习法是法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在自由辩论的氛围下,教师提出辩论题目,学生在自由辩论过程中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学生一方面可以在激烈辩论中突破难点,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设定辩论主题时,要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崦呕疤狻=淌υ谥傅急缏鄣墓程中,要适度引导、控制辩论进程,防止辩论严重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三、法律实践课的教学方法

提高法律实践课教学效果的着重点在于实际案例的应用,法律教师应该更多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而不是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

1.模拟法庭教学方式

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方式时,给学生分配不同的法庭角色,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技巧与能力。

(1)精选案件。模拟法庭训练围绕案件展开,因此选择热门性案件或者争议性案件,能够提高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另外,尽量使模拟法庭丰富多彩,将不同法律专业知识融合于一次模拟法庭训练中,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整的模拟法庭可以划分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完成庭审任务,学生集体讨论,共同决定各自的扮演角色以及职责。另外,在整个模拟法庭审查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辅助作用。

2.课外活动模式

课外活动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寒暑假社会实践、参与法律讲座、组织学生观摩庭审等。下面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1)寒暑假社会实践。在寒假和暑假期间,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自己将法律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不断拓展社会视野。

第3篇:辩论常用方法范文

一、案例教学法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的立案办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在法学课程的教学中举足轻重,是法学教学的传统方法。即使是法律基础这样的公共基础课,也必须通过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重要知识点。而案例数量繁多,如何挑选、应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案例用途不用,笔者将案例分为三种:第一,在讲授新知识点时所用的教学模型案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应运用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模型案例,并且案情尽量简洁,能说明要讲解的知识点即可。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点。有些老师主张全实例教学,即教学中所用案例全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此类案例生动具体,但往往案情并非三言两语可介绍清楚,并且涉及的法律条文与知识点有多个,笔者认为这样的实际案例在讲授新知识点时反而由于其复杂性,削弱了其典型性,不如采用简短的案例模型,只需直接说明该新授知识点即可。第二,作为作业或课堂讨论的案例。此类案例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应选用具有一定综合性和灵活性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法律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此类案例宜挑选合适的现实案例,特别是用作课堂讨论的案例,如能选择社会热点实案,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将课堂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分析实际案例。与此同时,现实案例的综合性,相对于教学模型案例的复杂性,更能锻炼学生抽丝剥茧,深入分析问题的法律逻辑性与思辨性。第三,试卷选用的案例。考试作为考察学生学习水平的通用方式,试卷命题必须具有科学性,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与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法学类课程考试,案例分析是必考题型,因此考试用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其难易程度与涉及的知识点都必须认真考量,力求既能反映不同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突出重点与难点。笔者一般选用难度相对适中的案例,其覆盖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左右,同时避免采用有争议的案例,以保证答案的唯一性。随着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更新,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作为主流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也从传统的单一的书面文字案例,发展为视频案例。与传统的文字案例相比,视频案例更加真实生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兴趣。但是,与传统文字案例相比,视频案例的收集、挑选、应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虽然现在多个电视台都有法制类节目,视频案例数量繁多,但如何从中选择适合教学用的视频,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视频案例资料的选择往往存在以下几个困难:其一,视频时间过长。一般视频案例资料多来自于各个电视台的法制类专题节目,时长一般在20至30分钟左右,而作为课堂教学使用的案例资料,时长控制在10分钟之内播放效果较好,又以时长5分钟左右的案例更佳,否则过于拖沓,占用的课堂教学时间也过多,降低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其二,案例类型相对单一,不能满足法学多门课程的教学需求。各个法制节目为了吸引观众注意,一般选择的案例大多是三类:一是充满悬念的刑事案件,主要是案件情景重现,特别是案件侦破过程;二是婚姻家庭类,主要是感情纠纷引发的案例,多为情景剧类型或是当事人现身倾诉,此类案例比较琐碎;三是其他类型案例,包括侵权纠纷、劳动权益纠纷等等。其三,案例的集中性较高。视频案例经常会表现出高度的集中性,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频案例数量不少,但基本集中在消费欺诈问题上;再比如婚姻家庭类的案例,一般集中在离婚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争夺上。基于以上几点,选择合适的视频案例资料对有些法学课程来说就比较困难,比如笔者所教授的《国际经济法》课程与《国际贸易法》课程,案例视频资料数量较少,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契合的就更难。收集视频案例资料,也要注重技巧,一是选择知名的视频网站,比如土豆网、优酷网等;二是选择适当的搜索关键词,太宽泛缺乏针对性,要在海量的搜索结果中挑选合适的视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三是对时长过长的视频案例进行选择性播放,能说明案件来龙去脉即可,其余琐碎或铺垫部分舍去。视频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新形式,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例如,对现有的视频案例进行剪辑与拼接;以动画模式演示某些文字案例;利用DV自行拍摄视频案例资料……科技的日新月益,也将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创造与想象空间。当然,这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掌握对视频资料进行剪辑与拼接的技术手段,如何建造动画人物模型、配乐、台词等。因此,教师除了对所任教课程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水平之外,掌握教学所需的现代技术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必备的技能。同时,学校应为此提供培训与学习的机会,使普通教师能更好地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服务于教学。

二、模拟法庭与课堂辩论

模拟法庭也是法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参与法庭审理,从法官到双方当事人,从诉讼人到证人,从书记员到法警。模拟法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得学生提前体验不同的法律职业角色,熟悉庭审程序。但是,模拟法庭作为一种典型的法学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将其作为学生熟悉庭审程序,主要是了解民事审判程序与刑事审判程序的一种演练。这种对模拟法庭的片面理解与运用,使得学生一般参加模拟法庭两次之后,就兴趣索然,因为程序熟悉之后,这样的模拟对他们再没有吸引力。因此,模拟法庭不应只沦为程序演练,更应有实质内容,也就是模拟法庭不应只停留在程序演练上,应该在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中真正体现双方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对案件的判断,不仅是掌握程序,更是培养对具体案件的分析与把握能力。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阶段应该是最能培养学生法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法律的理解运用的环节,也应该是最出彩的环节。故此,模拟法庭开庭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必须是原告与被告均有充分的施展空间,而不是毫无悬念的一边倒。课堂辩论也是法学教学中常用的方式,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应速度与思辨才能,为以后的法律职业生涯培养基本的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课堂辩论与专门组织的辩论赛不同,课堂辩论短小精悍,讲究一语中的,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观点,对于快速思维方式与应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课堂辩论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辩论主题的选择和辩论的组织。在辩论主题的选择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量,一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二是主题的思辨性,三是主题的时事性与新颖性。只有把握好这三个标准,才能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陈旧的主题会让人兴趣索然,并且有太多前人观点可供借鉴,反而限制了思维的发散性,也不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在辩论的组织上,可采用团队式的辩论方式,即学生自由组合成4到5人的辩论小组,选出组长,共同准备辩论资料;课堂辩论举行时,多组交叉辩论,每组多名学生发言;公布评分标准,每个学生都作为评委,给其他小组的辩论表现打分,再由组长汇总得分,并计算平均分,最后由教师汇总每组的得分,计算平均分,作为课堂辩论得分,计入该组学生的平时成绩。通过这种全体参与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参与到辩论的全过程,而全体参与评分的方式,也是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法律理念,避免单独由教师评分带来的主观性与随意性。

三、社会调查的方法

在给05级学生上《宪法学》课程的过程中,笔者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组织他们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公民宪法意识的社会调查活动。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有针对性地发放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这次活动,共发放问卷800多份,提交数据统计分析材料以及调查报告100多份,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调查分析的能力,使他们真实了解了我国当前公民的宪法意识状况,加深了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这一方法在法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值得进一步探讨。社会调查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全面参与。从调查问卷的设计,到调查对象的选择,对问卷的回收和数据统计分析,最终调查报告的撰写,这一过程显然不是一个学生单独能完成的,必须是一个团队通力合作,分工协调,群策群力才能实现。因此,这一教学方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对课堂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实践,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学会如何分工合作,协同完成一项综合任务。

第4篇:辩论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师 美术 鉴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27-02

美术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据相关的调查和了解,很多美术教师不重视鉴赏部分的教学,他们认为美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我则不这样认为,绘画能力是建立在鉴赏能力的基础之上的,但凡是一个优秀的画家都具备很高的鉴赏水平。因此,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是相当重要的。那么,究竟如何进行中师美术的鉴赏教学呢?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如下:

一、运用比较分析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比较分析法是美术鉴赏教学的常用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例如,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形式美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联系其它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往往很难对作品的形式美进行很好的认识。所以,在教学当中我经常会选择一个类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感受不同美术之间的形式美以及画家是如何经营画面的。比如,《静物》(林风眠作品)这幅画中的玻璃水壶与水中的鱼、画面背景中的橙与绿之间都存在着鲜明的对比,这种鲜明的对比让《静物》这幅画充满着很强的感染力;而《水仙》(潘天寿作品)这幅画中虽然花丛的造型和方向在整体构建上非常和谐,但是我们又看到花丛的大小和位置、水仙叶的交插与题字却又充满变化。通过这两幅美术作品的比较鉴赏,可以有效加深同学们对美术作品形式美的基本认识。

再如,在组织学生对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进行欣赏的时候,同学们往往很难理解这一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和绘画特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选择了一些典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比如,在对《瓶花》(姜布鲁各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我找到了《向日葵》(梵高作品)这幅美术作品与之相对比,虽然两幅作品在题材上极其相似,但是通过对比同学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两幅作品在用笔、造型技法上的差别,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画家的绘画特点和艺术风格。

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比较分析,没有比较分析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就很难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应该精心进行课前预设,给学生安排科学、合理的比较分析对象。只有这样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才可能真正提高。

二、运用演讲辩论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虽然更多的是运用比较分析法进行鉴赏,但是适当地运用演讲辩论法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也是非常必要的。演讲辩论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美术课堂氛围,激发同学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演讲辩论法主要是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观点,让各个观点之间产生碰撞,形成一种激烈的辩论氛围。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美术语言表达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美术作品中,更多地适用于一些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论的美术作品。

在具体进行课堂组织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同学们明确演讲辩论的主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这一主题进行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例如,教师可以粗略的谈谈社会上对该美术作品的看法,给同学们短暂的思考时间之后,就可以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对《蒙娜丽莎》(达芬奇作品)这幅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演讲辩论的方法。世界各地很多艺术家都对蒙娜丽莎的微笑感到好奇,很多年过去了对于这幅美术作品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艺术家们的观点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的微笑,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温柔的微笑,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诡异的微笑等等。而对于梦娜丽莎的年龄及身世的猜测就更加的众说纷纭了。可以这样说,《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的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基于此种情况,学生在演讲辩论的过程中才有话可说、有题可论。大家各自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并试图给自己的观点找到力证和理由。就这样,在学生激烈的辩论当中,无形中完成了对《蒙娜丽莎》这幅旷世作品的鉴赏。比教师单纯的进行教授效果要好很多。

虽然演讲辩论法对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很有帮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演讲辩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演讲和辩论方向上来,让其不能偏离正确的轨道。只有这样,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提高,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探究释疑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我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探究释疑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自我钻研,让学生在自我钻研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和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需要精心预设所要提出的问题,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探究方向前进。

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呐喊》(蒙克作品)这幅美术作品的时候,我仅仅简单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蒙克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介绍完之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艺术特点。然后,我在黑板上提出下面这几个问题:第一,作品中所画的是什么?第二,画中所运用的色彩和造型技法有何特点?第三,这幅作品对你的内心有所触动吗?如果有,到底是作品中的哪个方面对你有所触动?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立即把学生引入到探究的轨道中来。在给学生短暂的思考时间之后,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体会到了生命的压抑,由于无奈才所出的呐喊;有的同学感受到了画中的恐惧感和人性的扭曲;有的同学则看到了单一却对比强烈的色彩……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深感欣慰,看来他们对该幅美术作品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又对所提问题的答案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释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作品中所反映出的艺术特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程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非常重视,而探究释疑法正是符合了新课程的精神。只要我们合理的、抓准时机的运用探究释疑法,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四、运用多媒体呈现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逐步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说多媒体的运用为实现中师美术教学目标起到了有效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教学实践亦表明:中师学生对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们也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鉴赏教学,增强美术作品呈现的直观性,激发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兴趣。

例如,在执教《中国民间美术鉴赏》一课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呈现出一组剪纸作品。大家看到这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之后都感觉非常惊奇,赞叹它的精致和美妙。看到大家的表现,我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继续播放视频:视频中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以娴熟的手法剪纸,一会儿工夫就剪出了很多剪纸作品。此时教室里已经鸦雀无声,大家似乎都被老人精湛的剪纸手法给征服了。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我告诉大家,刚才所呈现的所有作品都是这位老人剪出来的。同学们眼中充满了羡慕。趁此机会,我鼓舞同学们:“既然这位老奶奶年纪这么大都能剪出如此好的作品,只要你们肯努力,就一定也能做到。”最后,我又把剪纸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还与大家欣赏了很多剪纸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对我国的剪纸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热情。鉴赏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整合能够使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通过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既丰富多彩又充实完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需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应该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五、结语

除了上述教学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相信只要教师肯下功夫,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耿凤贵.高职教育中美术鉴赏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11,(01)

[2]潘汝洁.中师美术鉴赏课教学思考[J].美术大观,2009,(08)

[3]庄竞夫.多媒体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中的潜力[J].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第5篇:辩论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级英语 辩论 反思

1.引言

高级英语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五、六两册共包含24篇课文,题材多样。其思想性、艺术性都堪称典范,其语言难度较之基础阶段教材的课文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学生不仅要面对大量生词,分析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还要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所以这门课程的课堂活动通常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由教师对课文进行逐词逐句的分析,讲授自己的研讨体会,而学生在课堂上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分离的现象,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具有一定典型性。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现象,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精神,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实践,力求使自己的教学体现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活动开展中,教师普遍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注重凸显英语的工具性、实战性、应用性。和角色扮演、二人对话、小组讨论一样,辩论应作为重要的课堂活动受到充分重视。

2.活动设计

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已成为现代人迫切的渴求、必备的素质。如何让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又不伤和气,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能力。笔者于第五学期伊始,便在高级英语课堂上开展辩论活动,旨在引起学生对英语实用性的关注,激励其努力提高自身的说服技能。

2.1目的

此次课堂辩论活动的目的是考查的英语应用能力,锻炼其心理素质,学习辩论技巧,提高其辩论能力。

2.2准备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的第一课是马丁・路德・金博士发表于1967年的演说“Where Do We Go from Here?”(《我们向何处去》)。文中金博士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Love is ultimately the only answer to mankind’s problems.

综合考虑可辨性、难易度、教学内容相关度等因素,笔者将辩论话题定为“Love VS. Force:Which is the right choice in solving problems”。

笔者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往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FLTRP Cup National English Debating Championship)的精彩视频、2008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等相关视频材料,营造辩论气氛,激发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介绍基本的辩论知识及技巧,比较中外辩论赛异同点,使学生认识到议会制辩论模式重辩轻论的优越性。

2.3描述及问题评价

按照议会制辩论模式,四名学生分正反方就Love VS.Force展开辩论。辩论活动包括结构辩论环节(Constructive Speech)和反驳总结环节(Rebuttal)。发言顺序为正方一辩、反方一辩、正方二辩、反方二辩、反方一辩总结、正方一辩总结。有别于正式的辩论赛,活动并未采纳结构辩论环节所许可的质询(Point of Information)。活动时长20分钟,其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双方立论不够准确合理,不注意倾听对方立论观点。立论是通过结构辩论环节实现的,正方一辩(Prime Minister)的立论即是简单地重复了金博士的观点,而反方一辩(Leader of Opposition)则更简单到仅在以上观点中加上否定词“not”。双方均未能就各自观点进行深入、合理的阐述。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人文基本理论素质不够,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并不明确辩论活动中的重点环节。

2.3.2双方攻防技巧单一,不注意对方辩论技巧运用中的失误及其所要达到的意图。双方的攻防过程严格来讲是由相当数量的、关联不大的例子构成的,期间鲜有思想观点的碰撞。攻防过程中,正方二辩(Member of Proposition)提到2008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这一事例,并以此证明爱的力量(power of love)。此时反方二辩(Member of Opposition)未就正方的论述作出任何回应,直接阐述了先前准备好的例子。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缺乏辩论技巧,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薄弱,不能在短时间内从对方运用的技巧中找到失误与错误。

2.3.3双方不注意辩论各环节的逻辑性。最显而易见的是双方在发言顺序(Speaking Order)和时间分配(Timing)方面出现混乱。也因为如此,辩论活动未能整体反映辩论双方观点的合理性、辩手素质及整体配合能力。

2.3.4双方均遭遇不能表达自己的尴尬瞬间。具体表现为双方对一些辩论常用语(how to state an argument;how to ask for opinions;how to express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how to interrupt;how to settle an argument)掌握较差,不时会出现一位学生突然停顿,转头问同伴某某词该怎么说的情况。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缺陷明显。

2.3.5双方均有学生紧张,肢体语言僵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在活动中立论不够准确到位,有转移主题之嫌,攻防技巧单一,缺乏自发性。从Matter,Manner,Method,Spontaneity方面评估,此次辩论活动精彩程度不够,效果不甚理想。

3.限制因素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辩论这种长期处于受冷落位置的活动重新焕发活力,走进了英语教学课堂。然而正如此次辩论活动所反映的,课堂辩论往往精彩程度不够,未能充分体现对抗性。课堂辩论效果不佳,可探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由于高级英语课程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兼顾其它语言能力,课堂教学的微观方法体现在如下重心的转移,以区别于低年级阅读教学:从低年级那种机械性的“词汇―语法―练习”解释为主转移至高年级创造性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体裁特点、写作风格、修辞技巧等为主;从逐段讲解为主转移至课文讲解分析后综合解释为主;从对课文的字面理解为主转移至评价性或欣赏性理解为主;从获取信息式阅读为主转移至评析式阅读为主(孙亚,2005)。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求学习者实时改变观念,改进学习方法。未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的学习者常常觉得沮丧,其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不少学生仅仅把高级英语课当成是基础英语的延伸,结果常抱怨“学不到东西”、“英语水平没提高”,影响了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2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长期局限在手头的课本上,对学习内容认识不足,且未能有效地把学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活动中,学生仅凭教材中的信息展开辩论,多数时间是照本宣科。其思路大多局限在语词概念或经验层面,虽唇枪舌剑、词锋凌厉,却缺乏深刻的思考。这凸显了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缺陷。

3.3英语应用能力薄弱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过于追求语言语调的标准,而忽略了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辩论中无法将想说的观点用英语有效地表达出来、表达到位。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凸显出其英语实战能力的薄弱。笔者也认为学生在口、笔头表达上仍然没条理、没逻辑,对课文的主题等宏观理解问题知之甚少。

4.教学反思

此次失利的辩论活动启示教师从应多方面努力,消除不利因素,促进辩论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高级英语》的学习目标是要进一步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并培养其课文分析能力(text-analyzing capability);帮助其从思想和学习方法上作出转变。其次,教师要通过课上引导及课下指导,让学生接触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容,开阔其视野,促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主体活动,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最后,通过观摩、培训、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氛围,传达技巧。在具体的课堂辩论中,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言,引导双方辩手换位思考,掌握好辩论时长,注重对学生辩论仪态和风度的训练。

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反思,完成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权威和中心,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成了旁观者。这样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工作将更具挑战性。辩论活动和传统课堂活动的不同是教师的控制减少了,学生投入大为增加,学生自主性加强了。必须明确的是,不管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还是监督者,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coordination)、促进(facilitation)和指导(guidance)。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全过程担负的协调作用所要求的;不论学生的主体能力怎么样,教师都要通过课堂活动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策略和能力培训,使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更强,这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所决定的,和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不矛盾;不论学生的认知和技能达到怎样的水平,教师都要认真管理和引导,以保持课堂的动态平衡,这是一个调动各方因素的积极过程;不论怎样的活动,怎样的学习材料,怎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在学习中选择并做决定的能力,都需要得到促进和培养,因为,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也对教师的原有知识提出了挑战,因为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是无法预知的涉及各领域的难题。这能促使教师放下架子,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5.结语

辩论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覆盖面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的交际真实性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达到最大限度(文秋芳,1999:186-187)。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大大提升其言语理解和输出能力,迅速提高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言综合素质和智力水平。课堂辩论活动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辩论活动才是重点。宏观方面,教师应认真学习、贯彻大纲精神,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需要和其现有的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采取相应的基本进路和选定教学起点和教学技巧。微观方面,教师应做好辩前准备、辩中引导、辩后评价几个方面的工作。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孙亚.改革高级英语教学,提高语言综合技能.21世纪报・英语教学周刊,2005,(3).

[3]文秋芳,赵学熙,王文宇.专业英语口语指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杨立民,梅仁毅.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6).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曾丹.辩论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探析.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2006,(7).

第6篇:辩论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英语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49-02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英语教学不再只停留在“高分低能”的纸上谈兵,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多语种的工作需要。如何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的难题。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目的主要是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商务英语氛围,提高管理工作用语及日常工作用语的交流能力,熟悉中外企业常用专业用语,及能熟练进行商务对话。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由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两部分来综合分析。

1 教学模式创新

1.1 “教与学”地位的转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及主导地位,负责课堂设计、课程教授、课堂疑问解答等一系列活动;而学生处于“唯师命是从”的接受者地位,只负责抄抄笔记听听课,主要输入较少输出。而对于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英语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多听多读多说多练,为此教师应该打破传统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教师应该从自身教授风格创新,运用有声语言及肢体语言等多种手段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应当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设计,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科学的质疑、批评和改进意见。其次,教师和学生身份可以互相转化,由学生参与甚至负责某些课程篇章的教学设计、课堂讲述以及疑问解答,而教师则转化为学生的角色在讲台下参与课程的学习、提问及点评环节。一方面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作为“教学”角色负责整个课堂,在讲述过程中充分锻炼了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块基本技能,同时通过讲解促使其加强对学科的理解巩固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习”角色,在聆听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学生的理解的难点及误区,同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课堂,促使学生不断拓展知识面。

1.2 突破“标准答案”的限制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基础英语。后者主要针对于基本词汇,日常用语等方面做基础性训练,强调对基本语法语序词汇等学习。而专业英语应该更偏重与对专业领域的适用性,培养其专业技能。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更要为学生在日后商业管理活动中的沟通奠定基础。在真实的商务世界,没有一成不变或者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本课程也应该贴合实际,更加注重在具体商业环境中的实际运用而非单一模式化传递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质疑以及创新的观念,不能否决学生的见解,而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更合适的答案。在讨论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发挥空间,鼓励其积极探索各种可能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适合实际情况,即可以为“适用”答案,从而打破“标准答案”的简单衡量尺度。

1.3 注重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多文化沟通贯彻了全球化经济的各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的课程设计中也应当穿插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单纯课文翻译及词汇讲解的情况下学生仅仅掌握了正确的语法用词以应对考试,但无法真正做到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英语。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大跨国企业均将多元文化发展提上战略地位,企业文化中也倡导跨国文化交流及开放式氛围的构建。为此,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入多元文化教学。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应适当进行文化知识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文化意识,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及共性,以及在现实使用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英语课程的教学配合多元文化的解析,让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管理专业英语的内涵。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2.1 案例讨论教学方式

在管理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多采用案例教学方式,特别是结合本章节的主题进行案例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在国外工商管理众多实例中挑选经典案例,以案例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英语对案例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讨论发言,老师在旁边对语言使用予以纠正指导,同时对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启发式教育,促使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相关章节的关键知识点。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要点提取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2 情景模拟教学方式

在某些管理教学章节,特别是特殊情景的管理知识点解析时可以采取模拟情景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克服英语怯场等问题。比如在讲述人力资源管理章节中的招聘面试环节,可以由学生分组,分别扮演面试官及应聘人员,将课堂模拟为公司面试现场。教师作为第三方人员,一般不参与模拟现场的角色,在模拟结束后对各角色进行点评及对人力资源相关英语知识点进行总结。在面试模拟过程中,作为面试官的学生必须按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及岗位要求,自己准备面试问题及面试步骤,最后,面试小组选出应聘成功人选,并进行评选理由陈述;作为应聘人员的学生必须按面试官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回答,并且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晰。在整个面试环节要求学生均用英语来进行答与问,如果遇到无法正确表达的情况,可先用中文表达,由教师从旁进行英文辅助。再比如学习管理沟通章节,可以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能是客户、同事、合作伙伴、上司等等,由学生共同参与特定商业活动,教师要安排相关活动内容,设计多方沟通环节,由学生代表的角色间进行信息传递,最后完成整个商业活动。教师通过此类模拟练习来帮助学生培养专业英语的语感,提高英语实际表达能力,以及增强英语表达的自信心。

2.3 主题辩论教学方式

商业实践中有许多现实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切合真实商贸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安排主题辩论,引导学生由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解决问题。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后期阶段,结合前期所学的管理知识,可在实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有兴趣的并且能有较多认识的主题进行辩论。教师首先安排管理类相关主题,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准备论点论据。在课堂辩论时间中,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英语引导双方的辩论的方向,并对学生的英语表述给予指导,使学生在整个辩论过程中自觉使用专业英语陈述观点反驳对方,从而锻炼学生的英语辩论能力。更进一步,主题辩论可以延变为商务谈判。商务谈判是商务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模拟商务谈判,使学生了解熟悉商务谈判的流程、技巧和表达方式,在商务实践中提高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课程设计后期教学中,可以在对学期知识总结的基础上,模拟商务谈判的环境。在商务谈判环节中学生分组,分别代表对立两方公司,进行相关主题的商务谈判。由教师设定基本信息、角色和主题,学生负责资料收集、谈判论据准备等工作。最后由老师点评双方学生在谈判中的专业英语的表达,谈判技巧使用及管理知识的运用。

3 结语

总之,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对教学模式创新及对教学方法改革,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与练紧密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引导角色,鼓励学生多学多练,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主题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配合多媒体教学材料的辅助,全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峥.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0):32.

第7篇:辩论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解惑者,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彻底转变思想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思想已经被大多数老师所认同,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得并不理想。有些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学得不够多,理解得不透彻,担心课程进度无法完成,担心学生考试成绩会下降。所以,并没有给学生提供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条件。教师应当彻底改变思想,相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是对的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实施的前提条件。

二、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营造主动性

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教学氛围。一方面,教师要坚持师生关系平等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原则;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不同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研究新课标、教材、大纲外,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生活经验、智力水平等。综合多方因素,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每个学生尽可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满足他们的需要,真正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和环境。

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把教师讲变成学生学。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讨论,自己去领会理解知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当然,老师一定要当好“导演”。

1.设计多样课堂活动。

如教师在教授book1 unit3 时可以设计一节辩论课。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导入引出辩题――课文中的一个细节即细心的王坤与爱冒险的王薇对出行准备工作持不同意见。由此,我们想到自己出去旅游时的情况,我们大多是参加旅游团,很多事自己不用操心。但有的学生说自己出游不参加旅游团更好玩,更能锻炼我们。所以这一单元的辩论题目是:When we are making a trip,is it better to join a tour party or not?

步骤二:提供辩论教学组织形式,辩论的评分标准与要求,辩论的常用句型。然后,把学生按正反方分成两组,每组选好一辩、四辩,其余同学都可以做二辩、三辩,因为自由答辩时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安排好七个学生做评委。然后学生就分头去查资料,查完资料整理好思路。一辩和四辩要预备好陈词,其余同学要预备好质疑的问题。

步骤三:开展辩论。

步骤四:辩后反思及教师总结。例如在学习《百万英镑》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上复习课,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这种形式符合高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步骤如下:把学生分成A、B、C、D四组,然后用多媒体呈现竞赛题,可把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老师当裁判并统计分数,竞赛结束给第一、二名小组同学发奖,以此鼓励。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做到有效地查缺补漏,对教学效果做到及时反馈。

在英语教学中经常注意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能力,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能力,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学生也很自然地成了课堂的主体。

2.精讲多练。

精讲是指教师讲解要精而少,学生才有时间多练。精讲要讲重点、难点、关键点、学生容易疏忽混淆出差的地方,学生会的不用讲、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也不要讲。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力求简明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从时间上保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3.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热情。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是促进教学必不可少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兴趣。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教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因此,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愉快得学习知识。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能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8篇:辩论常用方法范文

对同一事物的正反两面进行比较分析,即分析事物的好与坏,利与弊,然后归纳自己的观点。

要领:抓住事物突出的优缺点。

写作常用套语

开头:

There is no doubt that…has (brought society)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merits and drawbacks

Obviously, it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merits and drawbacks/positive effects and negative effec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 i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art in …today.

论证或承接

In spite of /Despite the adverse effects, it has its beneficial effects.

The advantages derived from …are much greater than the disadvantage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advantage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What’s more,…

Besides/Moreover/Furthermore,…

结尾

After weighing/conside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merits and drawbacks/positive effects and negative effects, I conclude that …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 I believe that the …far outweigh the… .

2.对比型议论文

通过对比法,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客观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对比法是指对不同事物的性质特点等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要领:抓住两事物的鲜明特征进行比较。

写作常用套语

开头:

When we…we’ll be faced with the choice between…and…When…, it is inevitable to meet /face the choices between…and…

Recently, more and more people tend to …However, I feel that.

A and B are two important forms of…for us. Although A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B is by no means disappearing.论证或承接

Despite the similarities,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of all,…Second,…Third,…And finally/lastly,…On the contrary/in contrast

However/nonetheless/besides

结尾

All in all/In conclusion/In a word/To sum up/In summary/To put it simply..

Although B has its disadvantages, it can be accepted that…Therefore it depends on…

3.辩论型议论文

列出双方对某一事物的不同看法,运用事实加以论证,摆出自己的理由,得出结论。

要领:举例要有说服力,说理要充分。

写作常用套语

开头:

People’s opinion/views/ on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Some say that …,while others think/believe that…

When it comes to …,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The phenomenon of …has drawn nationwide attention.论证或承接

Some people argue/assume that…,but things are quite different/this doesn’t work.

Some take the position that …; some come to believe that….But I think/suppose

Some people take for granted that…, but others take/hold an opposite idea…..As far as I’m concerned, I agree with the former/latter opinion.

I’m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argument. The following are the reasons for my personal consent.

I’m in favor of the first idea.

第9篇:辩论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X-Mind软件 思维导图 BP辩论 可理解性输出假设

引言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五大基本技能。传统的考试基本以笔试为主,主要测试学生的听读写译技能,相比较而言,传统的考试很少涉及到对说的能力的评测。现行的考试制度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评测主要集中在单纯的打分评级阶段,即使是测试相对全面的IELTS考试也没有能够提供给学生反馈意见。本研究试图基于X-Mind思维导图软件,将EPL英语辩论者的口语产出可视化,利用swain教授的输出驱动理论进行分析,从而提供o学生一个形象直观的结果分析,促进英语能力提升。

一、X-Mind思维导图软件和思维导图

X-Mind思维导图软件是一款高效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在软件内提供了大量的思维导图模版,基本覆盖了英语辩论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的逻辑,此外,该软件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绘制逻辑体系,因此该软件完全可以用于英语辩论者口语产出的可视化。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利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思维逻辑转换成形象直观的有逻辑的图示。思维导图一般由方框和带箭头的线段组成,其中方框内写有关键信息,带箭头的线段表示逻辑指向。方框和带箭头的线段共同组成有逻辑的信息流,从而呈现说话者的关键信息和内在逻辑。

二、英国议会制(BP)英语辩论

英国议会制(BP)英语辩论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英语辩论形式,从地区赛、全国赛、洲际赛到世界赛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成的体系。参与者涵盖EFL(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和EPL(英语作为母语的学习者),参赛者两两组队,分角色扮演首相副首相,反对党党魁副党魁,执政党议员和党鞭,反对党议员和党鞭,分别承担不同的辩论任务,就同一议题进行辩论。每一参赛人员拿到辩题后有15分钟的准备时间,7分钟的发言时间,用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7分钟左右的发言不仅仅考验的是15分钟的准备,更是对自己知识的积累,口语表达等的综合能力检验,而这一切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说话者的口语产出,也就是我们分析的对象。本文主要关注的是BP辩论中首相的definition

(定义),根据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规则,辩题由首相负责定义,全场的辩论都需要围绕首相的定义来进行,定义一般情况下需要包括现状描述(辩题的背景),关键词定义,政府的政策,简要的观点,经过X-Mind绘制如下所示:

(figure 1)

通过figure 1,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一个完整的定义(definition)是由那些要素构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一要素又包含什么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X-Mind软件绘制出来的概念图,可以让说话者知道自己究竟说了哪些内容,比较自己想说的和确实说出来的有什么差异。

三、基于X-Mind软件的EFL英语辩论者口语产出思维导图

基于X-Mind软件的强大功能,我们收集了2009年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赛EFL组参赛人员的演讲视频资料,通过人工转录,软件校对,以及指导老师的复核,将视频资料转录为文字数据,利用X-Mind软件绘制成思维导图。

Student A:

(Figure 2)

Student B:

(Figure 3)

Student C:

(Figure 4)

四、基于输出假设理论的思维导图分析

目前,语言习得领域产生了两个影响较大的假设:Krashen (1985)的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和Swain (1985, 1993, 1995, 1998, 2002)的输出假设(The Output Hypothesis)。Swain 的输出假设不仅仅是对输入假设的补充, 而且它纠正了输入假设的不足之处,是二语习得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Swain 的输出假设又叫可理解性输出,在swain的输出理论中,他定义了输出的三个功能:

第一、注意功能(noticing function):学习者注意到他们想要用目的语表达的内容和他们能表达的或者实际上表达的内容的差距(gap),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他们就能知道在目的语学习中什么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或者知道的不全面的。

第二、假设检验功能(hypothesis- testing function):学习者在发展中介语的过程中,常把输出作为尝试新的语言形式或结构的一种方法,试图通过输出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哪些是恰当的,哪些是不恰当的,从而尽快达到交际的目的。比较常用的有语法,通过语法来检验自己所说的话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第三、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元语言功能即学习者运用目的语来思考目的语的应用。可以说,元语言是为了认知目的而运用的语言,对学习者自身,观察并审视这个认知过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A, B, C三位同学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A同学在定义部分缺少了关键词定义和简要观点陈述,B同学现状描述和政策阐述,C同学缺少了现状描述和关键词定义。这三位同学都是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赛32强的选手,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对于辩论的规则很熟悉,很清楚在定义部分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但是从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位同学或多或少都缺失了一部分内容,结合现场视频和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我们发现B同学在做定义时认为自己很好的完成了定义的工作,也就是说B同学认为自己定义了全部四个要素,而最终的思维导图结果却呈现的是另一个结果,这说明B同学所想说的和实际要说的存在差距。而A同学和C同学虽然都遗漏了关键词定义,但A同学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她以为自己将关键词的定义结合在了现状描述部分,主观认为自己已经很清楚的阐释了关键词,这也是属于口语输出的注意功能。C同学则是因为自己不知道对辩题的关键词如何下定义才选择跳过这个环节的。因此,通过这三位同学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发现当说话者的口语产出被可视化之后,说话者可以更加直观方便的去发现自己的差距,从而通过不断缩小差距来提升自己的水平。

五、结语

利用思维导图可视化说话者的口语产出能让说话者知道自己实际的说话内容,根据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说话者可以通过比较自己想说的内容和实际的说话内容来找到语言差距,在缩小差距的过程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The 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s Debating and Judging Manual.

[2]陈奕曼.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和中国英语教学[J].宜春学院学报,2010.9,32(9).

[3]张炜.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对我国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高级英语教学的启示.

[4]https:///wiki/Comprehensible_output.

[5]https:///wiki/Swain.

作者简介:

孔令书(1995.1-),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研究方向: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