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反义词的成语范文

反义词的成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反义词的成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反义词的成语

第1篇:反义词的成语范文

哭笑不得 虽败犹荣 朝三暮四

南辕北辙 九死一生 瞻前顾后

前赴后继 七上八下 头重脚轻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由此及彼 内忧外患 除旧布新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上天入地 天上人间 出生入死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天高地厚

前呼后拥 大题小做 空前绝后

来龙去脉 前呼后拥 异曲同工

弃旧图新 有头无尾 前仆后继

声东击西: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兵法上常用的战略战术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前和后是反义词,表示两个极端都不会在有

第2篇:反义词的成语范文

1、近亲繁殖:指亲缘关系近的家畜个体间繁殖。可以用于领导干部在自己权利范围内任人唯亲。

2、出处:张周写的《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十章:“某省一位县委书记说,由于多年的近亲繁殖,如果查处一个科级干部,就会得罪半个县城。”

3、近义词:任人唯亲,顺之者昌。

第3篇:反义词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 第三人称代词;回指;英汉互译

1. 引论

指代(reference)可分为外部指代(exophora)(主要从位置上来说)和内部指代(endophora)(主要从文本结构上来说),内部指代又分为回指或称上指(anaphora,指代前文中出现的)和下指(cataphora,指代后面即将出现的)。代词(reference)有三种类型:人称代词(personal)、指示代词(demonstrative)和比较代词(comparative)。在人称代词中,根据Halliday and Hasan的观点,第一、二人称是从发话人的立场出发,具有外指功能,只有第三人称具有回指和下指的功能,起到内在的语篇衔接与连贯作用(Halliday and Hasan 2001:33-37)。对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研究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由于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注重意合,较多的使用开放性的竹节结构,第三人称使用较少,而英语恰恰相反,第三人称使用频率非常高。正因为中、英文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有很大的差异,就会造成英汉互译中出现第三人称代词的冗余或缺失,对回指词在话语中的理解有利于理顺译文语篇的衔接,使译文更加准确到位、贴切自然。

Crystal(1991:17)认为,回指词是用来指称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即把回指式描述为一种表层语言成分关系,认为回指词和先行词都是句子的语法成分,必须在语言表层中明示出来,这是传统语法的观点。Levinson(1983:85)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回指关系不是词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是实体的同一性,把回指纳入到语义考察的范围,但遗憾的是Levinson仍受语法观点的影响,认为先行词(所指)必须是语篇前文中某个明示词语(term)的所指。Halliday也认为指代是一种意义的关联,与Levinson不同的是,他认为既然这种关系是建立在语义的层面,指代的事物不一定非要与它所指的事物在语法类型上一致〖JP2〗(Halliday 2001:32)。Brown and Yule认为对话语的理解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不管是内指还是外指都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表层的表达对应方式,回指词的所指是语言表层之外的心理实体(mental representation),这一观点对于认识回指的实质具有重大的意义。〖JP〗

第三人称的回指在不同话语中表现形式是多样,随着对回指的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其所指一定是前文中的某个明示的先行项,或一定能在前文中找到词义相等的某个词语,或许我们可以找到,或许这个词语根本就不存在,而是一个依附于语篇的一个心理实体,更有甚者,或许这个所指根本就是独立于语篇之外,需要根据个人经历或知识在具体的语境中做出选择的词语。在英汉互译中我们要能分析第三人称回指的具体实体,才能把握用词的准确性和篇章的衔接和连贯。

2.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分类和翻译方法

2.1第三人称代词有明示的单个的先行项(direct antecedent),且在人称、性、数上保持一致,语法结构完整。这样的语句翻译起来并不困难,只是要注意中、英文表达上的差异,英语往往反复使用第三人称代词,而翻译成汉语时要省略;汉语大多时候注重意合,并不反复第三人称代词,翻译成英语时为了语篇的衔接和语义的连贯有时需要增添一些代词。例如:

(1) Truffles are delicious, but they’re very expensive. (Quirk 1985:353) 蘑菇味道鲜美,但是价格不菲。

(2) 她带女儿出去了。She went out with her daughter.

2.2 第三人称代词有明确的先行项,但在人称、性、数上不一致。

2.2.1 回指词与先行词在人称上不一致。例如:

(3) The second car hasn’t got time to avoid the person who swerved away to avoid the car that was pulling out, and he hits it. (Brown & Yule 2000:217)〖JP2〗这句话的语法结构是X hasn’t got time to avoid Y and X hits Y,翻译成中文就是第二辆车来不及避开为了让开一辆疾驰而来的车而突然转向的行人,并撞到了他。但由于回指词与先行词在人称上不一致,先行词是车,回指词是开车的人,即司机,在语法结构不相对应,容易造成歧义。这里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中英文之间的差异,中文讲究意思的连贯,只用了一个主语,再用连词连接便可表达清楚;而英文则选用代词交代清楚,施动者从物到人的转换,实质上是更为强调语法的规范性。〖JP〗

(4) One of our main jobs in the Botanics is writing on the flora of Turkey, they don’t have the scientists to do it. (Brown & Yule 2000:219)我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编写土耳其的植物志,土耳其国内没有科学工作者做这件事。在这句话中,they显然是指代Turkey,但在人称已有了变化,不再是指这个国家,而引申为这个国家的人民。但翻译成中文时我们又不能生搬硬套,只要指定是在土耳其国内这个范围中的科学工作者,自然就表示是在土耳其人中没有这样的人来做这件事。

2.2.2 回指词与先行词在性上不一致。例如:

(5) (Talking about the First World War) I used to go about with a chap-I don’t know whether he’s still alive now or not-but-there was nine-ten-eleven in the family altogether-two girls and nine boys-and she lost eight sons one after the other. (Brown & Yule 2000:218)我曾经和一个小伙子边走边聊——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活着—他们一家2个姑娘、9个小伙子中最小的三个还在一起,他的母亲接二连三地失去了8个儿子。用she回指先行词a chap,其中进行了一次性别转换,是指代他的母亲,因为主语改变了,在翻译中我们也要明示出来。

2.2.3 回指词与先行词在数上不一致。例如:

(6) There’s two different ladies go up to the whist and both have a wig and they’re most natural. (Brown & Yule 2000:217)两个女人去玩扑克,她们都带了假发,却很自然。

(7) Even an apprentice can make over twenty pound a week and they don’t get much tax [taken] from that. (Brown & Yule 2000:217)就是个学徒工每周也能挣二十镑,而且他们也不会因此交很多税。英语中数量词使用一般要求比较明确,容易辨别,在中文中往往不太清晰,较为含糊,在英汉互译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英语中有具体数量一定要主谓保持一致,语篇中的总量保持一致,中文却不必特别强调,往往用总量代替便可。

2.3. 无明确的先行词(indirect antecedent),第三人称的所指要从具体的语言语境分析,可能是篇章中的语言单位,也可能在篇章中根本没出现,要凭受话人的知识结构或生活阅历作出判断。这种回指式已经不是语法分析所能解决的问题了,在话语理解时不能自动处理,所指在话语之外,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作语用分析,甚至是心理分析,在发话人和受话人心理中创建或突出一个意义表征,才能得出回指词的所指。

2.3.1 无先行项的深层回指。由于上文中没有先行项,不能直接辨别第三人称的所指,就要从语义的角度分析。例如:

(8) John bled so much that it soaked through his bandage and stained his shirt. (Ward. et al 1991)约翰流了很多血,渗透了绷带,上衣也血迹斑斑。it在话语中并不存在先行词,只有从整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它是指流出来的血,所指与动词bleed有关,根据生活常识推断出渗透绷带,沾污衬衫的是血,it指代blood。英文中用动词来表达了过程,翻译成中文时要补全宾语,使语义更加完整,同时起到连接下文的作用。

2.3.2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先行项。最重要就是确定所指指的到底是哪个先行项,避免造成歧义。

Ⅰ. 从篇章中确定主语,从而可知第三人称的所指。例如:

(9) The Germans had invaded Russia on an enormous front, had surprised a large portion of the Soviet Air Force grounded on the airfield, and seemed to be driving forward with great rapidity and violence. The Chief of the Imperial General Staff added, “I suppose they will be rounded up in hordes.”他们(苏联)将被大量围歼。在双方交战的情况下,划线部分的这句话是帝国联盟的总参谋长说的,这里话语的发话人用第三人称复数指代自己的对立面,由此可推断出they指代苏联,当然这样的推测中还需要运用一点历史知识,不然很难完成。〖JP2〗

(10)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后半句里出现两个代词them和they;它们指向同一个被指代对象,这个对象不是monitors,而是cars,that引导定语从句是修饰monitors,指的是monitors 对cars的作用。翻译成中文后意思就更易理解:到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聊天节目,以及装有污染监控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排污超标,监控器就会令其停火。〖JP〗

Ⅱ.从语气和动词的及物性来分析。例如:

(11) The cops chased the robbers, they caught them. (杨若东 1997)警察追赶劫匪,然后抓住了他们。常规来说一般都是警察抓劫匪,且句子用的是主动态,下面的描述也用了主动态,一定就是警察在前,劫匪在后,所以they指代警察,them指代劫匪,后句翻译成中文时进行了主语省略。

(12) The car rolled towards the phone pole and it hit it.汽车向电线杆驶去,并撞上了。这句话猛地一看很是让人糊涂,两个it,到底哪个指代哪个,分析来看,汽车是施动者,且具有主动性,那它必定是主语,第一个it指代汽车,后一个it指代电线杆。

Ⅲ. 两个先行项与人称代词的交叉互指。例如:

(13) Dean expelled John because he discovered his secrets. (Enkvist 1979:140)句子结构既可以是X expelled Y because Y discovered X’s secrets,也可以是X expelled Y because X discovered Y’s secrets,在句法结构上,两种指代方式都不为错,无法排除歧义的产生,只有从语用角度出发,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具体分析,并且发话者与受话者要有共同的心理表征意义,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在翻译成中文时要注意清晰地表达代词的所指。

3.结论

简言之,回指是指回指项与先行项之间的互指关系,可以是建立在语言表层的,也可能是蕴藏在语言深层的,它既要符合句法规则的约束,又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认识过程,受话者要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交际的焦点,又要动用自身的世界知识和生活常识等多方面的辅助和参与来完成认知过程,从而使篇章结构上前后呼应,语义上通篇连贯。

英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相当频繁,而中文中却不是这样,这就给互译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英语中要适当添加,在中文中应适当省略。英语中通常用第三人称代词来衔接语篇,中文却往往是原词再现,差异较为明显,翻译中需要特别注意,依据各种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处理,既要清晰不失原意,又要简练不生累赘,才能得到符合原文本意的好译文。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 Hasan, R. Cohes ion in English[ M] .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1976.

[2]Chao Yuen- ren.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M].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3]Peter New mark. A bout Translation [ M] . Clevedon [ Eng land] :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1: 72.

[4]Hall E. T. Beyond Culture[M] . New York: Double Day,1976: 44.

[5]Crystal,David. 1991.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M]. Beijing: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n.

[6]Enkvist,N.E. 1979. Marked Focus:Functions and Constraints [A]. S.Greenbaum et al (eds). Studies in English Linguistics. London:Longman Group,134-152.

[7]Quirk,Randalph.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English Language [M]. New York:Longman Group.

[8]Ward et al.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So-called Anaphoric Island [J]. Language(67):439-474.

[9]秦洪武,2001,第三人称代词在深层回指中的应用分析[J]。 当代语言学(1):55-64。

[10]杨若东,1997,认知推理与语篇回指代词指代的确定[J]。 外国语(2):15-21。

[11]赵宏,邵志洪,2001,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3):174-179。

[12]朱迎春,2003,认知推理与深层回指中第三人称代词指代的确定[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5):91-93。

[13]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4]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66.

[15]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249.

[16]潘文国. 英汉语对比纲要[M] .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350.

第4篇:反义词的成语范文

中日韩近代翻译词汇形成传播中日韩三国的很多汉字具有相同的形态和使用方法。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用语是最典型的例子,即汉字的写法相同发音则是各个国家语言的发音。

中日韩汉字以同一种形态存在的最根本的理由是三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中日韩三国语音虽然各不相同,但由于同属于汉字文化圈,通过汉字这个媒介,很容易实现词汇的交流。直到近代以前,词汇的传播方向是从中国向韩日方向传播。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开始,西风东渐,词汇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近代的概念,笔者认为可以认为从对西方门户开放到20世纪50年代。这个时期,为了翻译传播西方的技术思想而创造的词汇,可称为近代翻译词汇。

一、中日韩三国近代翻译词汇的形成

近代,伴随着门户开放,从西方涌进来大量技术、思想和文化,为了理解和学习它们,近代翻译词汇应运而生。翻译也被称为是第二次创作,因为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接受翻译者本人固有的概念体系的影响。翻译不可能是把一种概念体系一对一翻译成另一种体系,所以,翻译不是单纯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也需要从历史、社会、文化、政治各个方面进行探讨。

1.中国

中国较早地意识到了翻译的重要性,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设立译书局,进行翻译工作。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了接受西方文化,充分地意识到了翻译的重要性。“要实现改革,必须使国内具有健壮体魄和远大理想的人多读西洋书籍,理解西洋文化之后,才有可能实现改革。因此,翻译书籍是使改革变成现实的最紧迫的意见事情”(梁启超,1898)。以后,香港、上海、宁波等地成为西方传教士活动中心地,他们创办报刊杂志,编辑介绍基督教教理、西方文明的书籍,涌现出大量翻译词汇,如“权利”“意味”,等等。同时,不少杂志流传到日本,汉语的翻译词汇也流传到了日本。

2.日本

日本通过翻译实现了国家主导的近代化。日本的明治维新设立了翻译局,由国家推进翻译事业。为了实现近代化,日本政府最先在军队里设置了外籍教师,随后邀请外国教师到日本大学任教,积极地吸收西方文化。作为探索独立自主之路、了解西欧的一环,德川幕府开始推进翻译事业,医学、工学、哲学等翻译专门术语,最迟在1890年前后已经固定下来。日本学者创造的翻译词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重新组合汉字,对其进行创新。如“哲学”(丁巍/付元清,1999)“定义”“抽象”等;二是借用科学家使用的词汇。如“神经”“水素”“炭素”等;三是参考中国古汉语,并赋予新意。如“经济”“理性”,等等。

3.韩国

1870年前后,从中国传入的近代汉字和韩国自创的翻译词汇是通用的。中国的开化论书《易言》(1875)的汉字本-《读解本易言》(1883年)传到韩国并为韩国所接受。除此之外,西方的有关哲学、科学、天文、地理、宗教知识的中文译本也传入了韩国。并且很早就传入中国的天主教按照西语-汉语-韩语的顺序,以汉语作为中介语言传入韩国,并在民间广泛扩散。自19世纪末期开始,韩语翻译开始起步,渐渐地变成了西语-韩国语的直译(Kim,2004)。

此外,受日本侵略影响,从1910年到1945年,韩国的翻译词汇日本式色彩鲜明。在近代韩语翻译词汇中除了原有的中国式汉字词的词语之外,出现了大量的日本式汉字词。例如,韩国学者俞吉睿的《西游见闻》,就是受日本开化启蒙的影响,书中大量采用日本式翻译词汇。因此说,韩国语中的翻译词汇受中国和日本影响很大,大量采用了中、日两国的翻译词汇和语言习惯。

二、中韩两国近代翻译词汇的传播情况

新的翻译词汇以它的生成地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散,使用领域也随之变宽,频率也会增高。翻译词汇通过书籍、电话、广博、电影等媒介,实现空间的转移,由一个中心点移至另一个中心点,并由新的中心点向周围扩散。这种翻译词汇的传播不仅仅是在一个国家发生,而是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中日韩三国都通过汉字这个媒介,积极地进行词汇交流。在各个国家间的词汇传播过程中,如留学生交流、翻译书籍等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近代翻译词汇存在的问题

为了将西方语言文字系统转换成汉字文化圈的文字,以使两者的沟通交流成为可能,近代翻译词汇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但是为将思想概念不同的文化圈间的词汇准确表述明白并为易事。在汉字翻译词汇中,由于当时对西方思想理解不够充分,译者在接受外来思想时,往往夹杂着个人的先入为主的印象或偏见,从而导致翻译错误。

对于儒教文化圈的中日韩三国来说,理解并接受属于基督教文化圈的西方思想观念是比较困难的。“society”这个词刚传入东方的时候,中日韩三国根本没有这样的概念,因此,最初这个词被翻译为“同事”“交际”“世界”等,包含的意思很多。后来,产生了“社会”的翻译词汇,译者一看到“society”这个词,就会机械地将其替换为“社会”,缺乏深入的体会。“社会”这个词语的意思与“society”基本上没有什么违背的地方,但同时基本上也没有共同的部分(石冢正英,2002)。类似这种情况,即由于在当放的原有概念里,缺乏切合西方词语本意的表达,因此译者创作此类词汇。而且,当此类词汇一旦用法固定,该词汇就不能在认为是还缺乏乔当意思的用语了。因为使用该词汇的当事者即使不知道,但词汇本身已被看作是原本就具有它现在所表达的深远的意思的用语了。还有一些词汇,因为译者不清楚其意思,词汇本身跟别的词汇有没有直接的关系而被滥用(Yanabu,2003)。

一般来说,翻译词汇多为专门学术用语,但在西方,这些词汇原是日常生活中的惯用语,在被翻译成汉字并为人们所接收到过程中,生活用语和学术用语之间产生了距离,对我们来说就有了距离感。

四、结论

中日韩近代翻译词汇是在东西方文明交汇冲突的过程中适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当时,三国国内自创了不少与西方文明概念相关的词汇,同时也吸收了同属汉字文化圈的邻国的翻译词汇。宏观探讨近代翻译词汇在中日韩三国的传播状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近代翻译词汇。近代翻译词汇尽管在翻译过程中经过不少推敲,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即由于对西方文化理解的不够充分,导致翻译词汇表述不够准备、形象。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戊戌记.中华书局.

[2]丁巍,付元清.中国文化小百科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3]Kim Insu.韩国基督教会的历史(上).长老会神学大学出版社,2004.

第5篇:反义词的成语范文

指正、反两个方面,也即好的方面与坏的方面。有利有弊:意思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出自《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世间事总是有长有短,有利有弊。示例:凡事有利有弊,我们只须多加防范弊害的发生,不必因噎废食。

词语: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有2字、3字及4字的分类,但请注意,词语不属于成语一类。在汉语里,一个字也可以算作词语。

反义词: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如:真——假,动——静,拥护——反对。这类反义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互相排斥。或成对的经常处于并举、对立位置的词。如:黑——白,高山——平地。这类反义词没有矛盾对立关系,但对比鲜明。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反义词的成语范文

【标准发音】:jī míng ér qǐ

【繁体写法】:雞鳴而起

【鸡鸣而起是什么意思】: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鸡鸣而起成语接龙】:牛鼎烹鸡 鸡鸣而起 起偃为竖

【鸡鸣而起成语解读】:

【用法分析】:偏正式;作谓语、分句;形容勤奋不怠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jī míng ér qǐ】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对应近义词】:闻鸡起舞

【对应反义词】:暂无鸡鸣而起的反义词。

【鸡鸣而起的成语故事】:

暂无合适的关于鸡鸣而起的成语故事,欢迎您的投稿贡献,您的贡献将有数百万网友受益,我们必将保留您的大名在此!

【鸡鸣而起的造句示例】:

第7篇:反义词的成语范文

【标准发音】:yàn é hǔ tóu

【繁体写法】:燕額虎頭

【燕额虎头是什么意思】:形容相貌威武。借指武将、勇士。同“燕颔虎头”。

【燕额虎头成语接龙】:来鸿去燕 燕额虎头 头一无二

【用法分析】:适用于与燕额虎头的意思相吻合的上下文语境之中。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yàn é hǔ tóu】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出自古代文学著作作品或源自相关历史典故,具体不详。

【对应近义词】:暂无燕额虎头的近义词。

【对应反义词】:暂无燕额虎头的反义词。

【燕额虎头的成语故事】:

暂无合适的关于燕额虎头的成语故事,欢迎您的投稿贡献,您的贡献将有数百万网友受益,我们必将保留您的大名在此!

第8篇:反义词的成语范文

【标准发音】: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繁体写法】: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是什么意思】: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成语接龙】:恼羞成怒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生上起下

【用法分析】:适用于与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的意思相吻合的上下文语境之中。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对应近义词】:暂无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的近义词。

【对应反义词】:暂无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的反义词。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的成语故事】:

暂无合适的关于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的成语故事,欢迎您的投稿贡献,您的贡献将有数百万网友受益,我们必将保留您的大名在此!

第9篇:反义词的成语范文

成语名字:气象万千

成语解释: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成语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反义词:单调平凡

解释:

万千: wàn/mò qiān

1.形容数量很多。 2.形容事物变化多样。 3.犹万分,非常。

气象: qì xiàng

①景象;状态:一片新气象。②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如大气温度的变化、大气压力的高低、空气湿度的大小、大气的运动、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及由此而产生的云、雾、雨、雪、霜等。其变化过程,既可带来雨水和温暖,造福人类,也可造成酷暑、严寒,以至旱、涝、风、雹等灾害。

气象万千: qì xiàng wàn qiān

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调平: tiáo/diào píng

1.调和﹔调配。 2.平和﹐平正。

平凡: píng fán

平常;普普通通:平凡的工作|伟大寓于平凡之中|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