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个人材料剖析范文

教师个人材料剖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个人材料剖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个人材料剖析

第1篇:教师个人材料剖析范文

通过学习,我懂得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她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一名老师,要为我校“健康、和谐、平安、快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学习。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课堂教学策略。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成长。对于教师来说,终生学习,就是最好的发展形式之一。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明确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工作要尊重和理解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良好发展奠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为了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为推动教育教学持续健康发展,就要积极探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最大限度加强教育教学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坚持统筹兼顾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目前,要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加强课堂教学,做好本职工作统筹兼顾,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还显后进。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理念、创新精神,是决定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个人在思考和谋划自己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和策略时,从落实到实践中,没有完全做到跳出教育看教育,缺乏把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思想认识不能紧跟教育改革。

(二)学习不够系统深入。多年来,自己虽然注重了政治和业务学习,但总感到在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上还有很大不足,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虽然深知学习是一种推动教育发展,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思想上也总想做一个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却因缺乏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成天忙于备课、改本、辅导后进生等工作,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韧劲,让学习不能够深入持续下去。

(三)科研工作成效不够显著。在落实教育发展各项具体科研工作中,还存在被科研课改工作推着走,被动去进行研究的情况。在教研组工作中,不能开展研讨、交流、总结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教师开阔视野、激发思路、增长见识,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教学上,虽也在不折不扣地完成着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这些环节,也不时地翻阅一些像《小学语文教学》、《读写一体化训练》《爱弥儿》等教学书籍,并能尝试着把学到的先进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但缺少系统的计划,教学即时的总结和反思,更没有有目的地去改进,没有形成研究的系列,有点脚踏西果皮的感觉,所以拿不出象样的拳头产品。从而,教学只停留在原有水平,属于经验型,这是我最遗憾的。

四、由于个人性格直爽、做事风风火火,导致有时处理事务不够冷静,对同事,对学生还没有完全做到以人为本。特别是一贯以高标准要求学生,脱离了学生能力差异性、素质参差不齐等方面的客观现实。没有更多的考虑每个人的差异,没有完全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能更好的在学校党支部带领下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系统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一是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尤其是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做到入脑入心。二是要深入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尤其是素质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广泛获取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博览群书,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知识不够丰富,理论不够扎实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把教书育人、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不断改进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一是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放开手脚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方法,积极主动的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体参与型课堂模式,接受理解,支持,树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课堂理念,激活课堂,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因为无论是现代教育理论还是目前各名校的实践经验都说明,要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健康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实施自主学习,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最有效的途径。二是要坚持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干好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坚持写教育随笔,教学札记,在思考和学习中改进课堂教学,不断加强个人师德师风建设。

第2篇:教师个人材料剖析范文

个人剖析材料

--农险部—张现元

5月18日,公司组织了关于开展“树正气、转作风、促发展”的主题活动,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主旨。总经理室非常重视,并在通知中做了具体部署和要求,就如何改变自我,转变观念,着力于实干、着眼于实效。立足本职岗位,为****发展多做贡献,进行谈心得、讲体会,并阐述个人的思想认识。总经理室强调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力在“转”,重在“树”,效在“促”,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务实工作作风,要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力戒形式、注重实效。彻底摒弃“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干又能怎么样”的错误思想。对确定的目标要盯紧盯死,对部署的工作要抓紧实施,坚定职责落实到位,坚定实干精神。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自**交流学习活动结束以后,结合公司开展的“树正气、转作风、促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本人对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我认为主动查找问题很重要,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主动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其实说容易也很同意,说难也非常难,是否能真正踏下身子细心总结刚刚过去的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查缺补漏。主动查找问题说明对工作有担当,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司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力量,“成绩不说没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在工作中干出的成绩领导和同事们都是看到的,也是肯定的,它激励着自己也影响着别人,但是有了缺点和错误,如果同事们不指出,领导不批评,自己也假装不知道,听之任之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公司正常发展产生影响,使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影响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通过公司此次“树正气、转作风、促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我认真回顾了自己的工作,联系实际对照自身情况,认真查摆自身还存在的问题,并将自己在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在学习上,在视频培训理论学习上自觉性不高。比如这次全公司的新车险费率改革培训,自5月份以来公司组织了多次的授课培训,我才参加了两次。利用业余时间也学习较少,有时在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才去主动学习,因此其他业务学习收获较浅,与公司全面发展的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没能将公司大力发展农村涉农保险,商业保险的态度贯彻到自己的头脑,没有从公司业务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思维方式上,有时习惯于凭经验考虑问题,在其他业务上探索的方式方法较少。

(三)在工作作风上不够扎实,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农村涉农保险及车险业务方面,主动服务意识不够深刻,与客户宣讲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尤其在车险业务上还存在患得患失,畏难情绪,拓展业务较少。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了除农险工作以外其他业务工作的标准。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根源

一是对视频培训学习的“走过场”,停于形式。平时虽然经常参加分公司组织的各种视频培训学习,但在思想上未引起高度重视,缺少思考,没有认真领会分公司的理论工作指导作用,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

二是服务意识淡薄,未牢固树立公司各项业务全面发展的观念,未将农村涉农保险、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险、农村干部责任险、农村家财险、农村农机具险等宣讲到每一位农户,没有深刻领会公司“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发展宗旨观念。

三是不够钻研,没有深刻意识到综合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的决定性作用,自认为从事农业保险工作已有六七年的实践经验,而不去钻研,造成在其他工作**路不宽,业务不多。

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农险常规性的工作抓得比较紧,安于现状只把自己职责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缺乏创新精神,对问题深层次分析不够,思考不深刻。没有注意到合理的工作方法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对在涉农保险、商业保险方面的工作不够深入主动。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用新的眼光新的思路看待公司的视频培训活动,克服一开视频会就“打盹”的不良习惯。

再继续主动与各村镇相关农业人员宣讲农业保险涉农保险的沟通交流,经常到重点村去转转,深入实际调研,与农户聊家常聊需求,主动掌握第一手承保信息资料,经常与公司领导及政府代办部门早请示晚汇报。为农民群众提供参考建议,给领导当好农险顾问。真心实意地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本职工作能力。

(二)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对于公司部署的工作,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坚持落实。对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真正做到盯紧盯死,抓住不放,件件落实,做不到不说。力戒空谈,注重实干。维护公司严肃的工作环境,不抱怨遇到的困难,不议论人是人非,不结帮站队,共同营造公司良好氛围。良好的工作形象,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外在升华和良好素质体现,同时也影响着周围的人。

(三)注重实干,促进发展。对于公司安排部署的工作紧抓不放,坚持落实。由于特殊原因导致无法按时进行的工作盯紧盯死,跟踪落实。对于农村保险工作,一定要深入实地,才能真正摸清可保资源,才能真正了解农户需求。

第3篇:教师个人材料剖析范文

关键词:数学学习、动机、情感、兴趣、美育、

中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然而,多年来数学教学受“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分数至上,大部分学生以失败的心态面对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受到挫伤,自信心受到严重摧残,数学成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障碍。学生十之七八怕数学,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严重不足,反映了数学教育中严重的情感缺失。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必不能再忽视了。为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并在1—9年不同学段划分出了具体的子目标体系,同时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中也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很明显,中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情感教育,使认知技能和情感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本文就中学数学学习与情感因素作以下探讨。 数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以数学语言,符号为中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内容,形成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技能与能力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比较复杂,大体上可为品德素质和情感素质。品德素质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情感素质主要是指数学学习动机,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自我意识,以及对数学美学价值的鉴赏等。 爱国情感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的情感,也是人类情感体系中最深刻最复杂的情感,这种挚朴的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不竭动力。数学中普遍存在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因此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同时也是数学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踏实的学习习惯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数学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始动因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发动机和推进器。不同的需要会产生不同的动机,不同的学习动机所产生的同内驱力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强烈,有的脆弱,有的持久,有的短暂,这必然导到学习效果的差异。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首先,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要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的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要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时”一课时,先缎带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学们民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其次,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识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学中,不、当学生对形如:am+an,a(m+n)+b(m+n)的多项式会分解以后,再提出新问题,形如:a(m-n)+b(n-m)的多项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渴望获得数学知识而积极参与的意向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注意力,有得于学习的成功,而成功的又会进一步激发新的学习兴趣和较高层次的追求,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如果我们的学生对数学都有强烈的兴趣,哪有学不好的?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设计好“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一些非数学教师在听完一堂数学课后往往这样评价:思路清晰、语言精炼、解题严谨,就是太乏味性,让人昏昏欲睡。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提好奇心?设计好“开场白”,非常关键。如在“打折销售”的开场白:同学们,每到换季的时候,我们逛商场看得最多的字眼是(略作停顿)——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打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打折销售》。

2、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经常从身边的例子着手,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如在教“丰富的图形世界”时,事先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环境,领略深圳这座国际花园城市的美丽所在,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回忆他所看到的美丽画面中所包含的几何图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身边处处是数学。同时也不忘记告诫学生如果你把数学学好了,今后你也可以设计出更美丽的建筑物,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本知识,寻找现实世界中的原型,多联系实际生活,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激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回忆,就能让学生学得主动,也学得有趣。例如,在初中《代数》第三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即可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把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结合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构成一个参照系,来确定其它物体的方位。在同一参照系下,不同的物体有各自不同的方位;对同一个物体,若参照系不同,方位也随之必变。平面直角坐标系就是一个非常简洁而又科学的参照系,“原点”好比现实生活中的参照物,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好比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建立坐标系,就是建立参照系。在课堂上,当我们把学生有关参照物、方位等生活经验激起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对“点的坐标”、“象限”、“有序实数对”等有关知识点,加以思考理解。对学生来说,既让书本知识找到生活原型,也使生活中的感性经验得到理论的升华,自己的知识结构又更加完整。同时,还说明数学知识并不是枯燥无味的。

3、 让学生多动手、动脑,从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交流能力,我鼓励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探索数学规律,用自己的语言把学习数学的体验表达出来;同时,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如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和“图案的设计”这两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几何中的几个基本图形,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可能的构造出美丽的图案,甚至还对学生这样说过“校长请大家帮忙设计一个校卡,看哪位同学设计的作品既有创意又能反映出我们学校的特点,那么,你将非常荣幸的成为我校校卡的设计者。”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一个比一个积极,一个比一个肯动脑,别看他们小小年纪,设计出来的作品还真有模有样。

4、培养师生间和谐融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会随师生关系变化而变化,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兴趣一般都比较高,“亲其师然后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其所教的科目,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学生学习兴趣会相应降低。特别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作为师生关系主导方的老师要善于培养师生之间的和谐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责任心和爱心,缺乏责任心和爱心的教师很难得到学生的爱戴。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应相辅相成,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信任学生,同时对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也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强烈的兴趣,能够使一个人产生巨大的创造热情,从而追求新的目标,并为达到目标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兴趣在人的智力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今中外,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强烈的兴趣。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使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兴趣像一股巨大的动力,推动着人们孜孜不倦地钻研,虽苦尤乐,并在苦中寻找到无穷的乐趣。如果我们的学生对数学都充满了强烈的兴趣,我想数学的魅力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自己对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勇气。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矫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首先,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数学学习中自我意识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实践活动,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自我意识活动才能实现,也只有在活动中,数学学习的自我意识才能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自己去猜想、去发现,这比那些机械模仿、记忆那些不理解其来源、意义和相互联系的命题和证明的现成体系更容易使学生获得自我意识的发展.其次, 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有机会经历数学活动的真实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在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他们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讨论中,提高自我意识. 再次,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思想的掌握、数学观念的形成是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结构化、自动化和策略化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特别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观念教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自我监控意识,使知识的提取和应用处于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之下,提高知识的应用层次和效率. 再次,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检验意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我意识。检验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自我意识. 然后,数学教学中,应强调“数学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数学通过交流才得以深入和发展.由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差异,他们对同一数学知识的理解会带上“个人色彩”,因此,数学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彼此解释各自的想法、相互理解对方的思想就非常重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就所学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还可以从中体验自己的理解过程、理解的深刻程度、有没有独到的见解、存在什么问题及其原因.通过交流,可以使思想清晰、思路明确、因果分明、逻辑清楚.明确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更有利于检验、修正和完善.所以,这是一个发展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很好的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和技能.例如,在具体实施交流之前,要求学生反思今天学到的东西和仍然不明白的地方,这就给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判断自己理解的正确性提供了机会,从而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检验、反馈和矫正的能力.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对学习结果自我负责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承担学习任务的责任感.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取组织学生讨论的办法,调动起他们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重新发现数学命题内容的事实,然后从逻辑上把它们整理成系统,这不但会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材料,也会使他们的自我意识获得较快的发展.

认识数学潜在的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育价值,实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对数学美学价值的鉴赏也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情感因素。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冷峻、雅致而又严肃的美的王国引导学生审视数学美,挖掘数学美,应用数学美,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美好情感,让他们数学美的熏陶中钻研数学,丰富想象,陶冶情操,这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数学在人类的文明史中一直是一种主要的化力量。王梓坤先生总结数学的作用时说:“对全体人民科学思维和文化素养的哺育。”他还进一步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高度概括。”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绝非单纯为了获得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接受数学精神和思想方法,将其内化成自已的智慧,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情操修养得到陶冶,并把它们迁移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数学中潜在的文化内涵是一种悟性的德育功能,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又一层面。它是一个悦志畅神的过程,让人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数学中处处存在美,数学美是其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数学中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中如能通过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以及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诸多方面的尽量体现数学中美的神韵,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如解析几何中的“设而不求”、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对称轮换多项式、三角函数中的对偶式……其中呈现出的数学美让人心旷神怡。因此教学时要极时抓住时机针对性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也能学会对数学美的鉴赏。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审美赏美过程,主体在其中也得到了愉悦,完善了品德。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当然德育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采用与学科教学不同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教,而是化,德育教育是一个化育的过程。它不能只依靠定条条,设框框,而应把握教学中的各种机会加以引导、启发和培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高学生德育品质的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它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还需要学生情感投入和深切体验。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情,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我们就能为社会提供IQ与EQ互相平衡,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主编,章建跃,朱文芳著.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朱运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随想.数学通讯,2002(5)

[3] 刘乡文.浅谈“以教师为主导”.中学数学,2001.8.

[4] 王梓坤 今日数学及其应用 《数学通报》 199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