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德育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们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经验总结、数据比对等研究方法对大庄中学一至三年级在校师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指导研究。
学生方面: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从我校所收集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普遍持肯定、欢迎的态度。如八(3)班张敏把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比作快乐的学习乐园,八(1)班吕小洁等同学更把课外体育活动当做一个学习、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将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所带来的影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获得了知识,认识了许多体育项目,如篮球、跳绳、踢毽子、健身操等;了解了许多常用的体育规则,如篮球规则、跳绳规则、踢毽子规则、羽毛球规则、健身操规则等。
第二,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技巧,提高了速度、平衡、协调、判断能力等。
第三,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如谦让、团结、友爱、关心等等。
第四,培养了一批懂体育、懂规则的体育骨干。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小裁判,让学生体会到了为别人服务是多么快乐,也认识到了工作的辛苦,学会了组织、裁判,学会了与同学团结、合作等。
学校方面: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研究是我校学校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从科学性、普及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2013年,我校学生代表沂南县参加了临沂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参加了跳绳、踢毽子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展示了我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与有关专家的一致认可。2014年临沂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沂南县中小学生运动会都将跳绳、踢毽子、健身操等阳光体育项目纳为运动会的内容,我校将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把这些项目力争做得更好。学校也加强了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领导,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了一个由副校长主管、团委负责检查督促。
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知晓率为100%,支持率为94%,认为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比率为92%。
学生个人体育技能: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学生有98%。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至两项体育锻炼方法的实现率达100%。
教师调查结果:认为自己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的教师达90%,认为学校应该取消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师为零,对学校创建体育办学特色的认同率由66%提高到100%,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教师有94%。
对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研究对于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是丰富与改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之一。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
第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符合《课标》的精神与要求。《体育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和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兴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符合《课标》的四大理念,为实践《课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尝试。课外体育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规律。
第三,结果表明,学生、教师、班主任、校领导、学生家长均对此项活动作出了肯定的评价。尤其是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产生了明显影响。
[关键词]英语 教学活动 学习风格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043-01
1学习风格的概念
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由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谭顶良先生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Reid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自然的和习惯性的,不会因为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学习风格的种类也很多,根据《感知学习风格倾向问卷》初中生的学习风格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视觉型,这是一种对图表、图片、绘画及电视画面比较敏感并有很强视觉性记忆的类型;(2)听觉型,这是一种喜欢与他人进行合作或学习并接受语言信息好的类型;(3)触觉型,这是一种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擅长角色扮演的类型。
2测量概述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通过问卷调查法测量出学生的主要学习风格并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设计不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查工具是Reid(1987)所设计的《感知学习风格倾向问卷》。
3课堂活动
教师在了解了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风格后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3.1与视觉型学习者相匹配的教学活动
每一节课的开始,在电脑屏幕上可以放一首英文歌曲并配有歌词,并在学生听过歌曲后对一些词汇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加深记忆。
如果热身活动是讲故事,那么可以让学生先找些书面材料,题材不限,长度控制在三到四分钟讲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把较难的句子、词汇改变成大多数学生可以接受的水平。故事讲完后,可以设计一些二、三道问题,供学生练习。
在词汇教学中不要简单地根据单词表或字典里的释义给学生讲解,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词汇配以绘画,这样每堂课会有新鲜感,印象深刻当堂课就可以记下单词,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复习单词时,可以展示这些图片,让视觉性学习者说出单词,拼写,以及中文的意思,避免了复习课的枯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一些词汇,短语,句子一定要有板书。
课后的活动,教师可以为视觉型学习者准备一些简单中英文对照的书籍,指导他们写读后感,每天的默写五个一百分可以换取读一本书,这样的机会很容易得到,同学们争先恐后要拿到五个一百,课上,课下认真背单词,都以得到英文书为荣,学习英语的气氛很浓厚。
3.2与听觉型学习者相匹配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的英文歌曲中,听觉型学习者可以听到旋律优美,歌词清楚的英文歌曲,这是他们喜欢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学生通过模仿单词的发音可以在兴趣中扩大词汇量。教师要对所选的歌曲进行把关,不仅要流行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七年级可以是英文歌谣,级可以让他们接触一些给予爱,奉献爱的歌曲,例如Take me to your heart,Hero.
在讲故事环节中,听觉型学习者在听完故事后可以很快地回答出Question。在词汇学习中除了图片,文字,还可以加上声音,比如动物的声音,某人物台词的声音等等。
课后,教师要介绍一些简单的演讲稿,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Special English给听觉型学习者,这样通过听来模仿听到的语音,可以改善自己的语音,语调。
3.3与触觉型学习者相匹配的教学活动
触觉型学习者动手能力强,许多是班级的“捣蛋鬼”,教师首先不要讨厌他们,可以设计一些英文故事,使触觉型学习者根据故事内容设计表演动作,使听故事的同学更好得理解故事,这样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会慢慢提高。。讲授和复习词汇时,触觉型学习者也可以根据单词设计肢体语言。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指导同学们排练英语课本剧,这时同学们乐在英语学习中。
有一位男学生,一进校从七年级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都不大,课上不认真听讲,小动作多,课上总是制造麻烦,但是他动手能力强,同学们的修正带,手表坏了,修理时总能看见他的身影。经过Reid的感知风格问卷测试后,他确实是触觉型学习者。我在教学中先让他找一些流行的英文歌曲,他开始很惊讶,但还是同意了。随着他的歌曲在英语课上播放,一种认同感在他心中萌生。后来的英语课他总是主动提供英文歌曲,和同学们一起唱,态度非常认真。有时还用动作和声音把卡通人物展现出来,同学们为他喝彩,他的内心也在悄悄改变:课上安静了,小动作少了,成绩也提高了。
人的个性对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往往是间接的,它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只有有针对性的照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施以适应教育,才能使每一类学习风格的学习者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来学习,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有所得。
参考文献
[1]Reid,J.M.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5.
[2]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生物学;整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是对事物表面的关心,而是由于获得了该方面的知识或是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得到情绪体验中满足。课程改革旨在把学生从“填鸭式”“满堂灌”带来的沉重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实践活动和初中生物学教学有机整合,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教师的一项首要 任务。
一、厘清综合实践活动和初中生物教学的关系
厘清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实践活动和生物学课堂教学。
1.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补充生物学教学内容
基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教学条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很好地克服了生物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开展“种植芽苗菜”实践活动时,根据芽苗菜发育特点,指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植物学知识,为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创造更多的机会,学到生物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
2.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学的许多探究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在课堂45分钟内完成。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完成生物学探究实验。例如,开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时,将种植实验材料紫背天葵、暗处理和移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等实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将实验结果、体会等在生物学课堂上展示、交流与总结,提高了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比如在芽苗菜种植中,种植盆是利用饮料瓶改装的,实现资源再利用,不让白色垃圾污染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境保护教育。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确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既要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要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在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参与、合作、分享的快乐。这些举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综合实践活动题材的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的题材众多,如何选择使之切合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实际是整合的前提。根据初中生物学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例如,种植豌豆、小麦、蚕豆、花生等芽苗菜实践活动可以和“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的教学进行整合,指导学生探究水分、空气、温度以及光照等外界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也可以和“观察根毛的结构”整合,指导学生观察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毛的结构,了解它们的异同点。还可以和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无土栽培,以及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在实践中学,从实践中悟,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方式
1.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成为小老师
生物学实验时,教师难以指导每一位学生。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培训一些骨干学生,实验课时,让他们充当老师的助教,担任实验小组的小老师,指导同学完成实验。这样既教会了同学,又锻炼了自己。
2.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成为课堂探究实验的材料
许多生物学实验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准备。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开发成实践活动的内容,随后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成为课堂探究实验的材料,使得在课堂上不可能开展的实验变成可能。例如在学习“种子的结构”时,把综合实践活动准备的材料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分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叶脉和根系的特点。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学实验的积极性。
3.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学竞赛结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对生物学学习具有浓郁兴
趣的学生成为生物学竞赛的选手。在每年的校园科技节“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的竞赛活动,我们选送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和作品,都获得了很好的名次,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我们也推荐一些突出的成果,参加市级的生物学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让学生体验成功,收获喜悦。
四、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安全问题
初中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加强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培训对实验操作规程并做好对学生的监控与指导。比如,挖土时要使用铲子,老师应在场,避免学生拿它开玩笑,出事故。收获芽苗菜时要用到剪刀,也要注意安全使用等等。
2.人员安排
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产生人选。根据学习程度、动手能力合理安排各小组人员。活动过程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自 信心。
3.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1.1背 景:
1.1.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教学也逐渐走向轻负高效的模式。学生家长繁忙或不重视,导致学生的课余空闲时间也大幅度增加。对于孩子不断增加的空余时间,很多家长就逼迫孩子参加更多的补习班,双休日上完这场,接着上那一场,一刻不得停歇。学生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也就无从谈起参加休闲活动了。另一方面,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外公外婆视之宝贝。节假日在家什么也不用孩子干,什么也让孩子动手。随着孩子空闲时间的增多,加之缺乏对孩子正确的引导也就导致孩子节假日及其余空暇孩子没事可干。他们不知什么是休闲,怎么才算休闲活动,如何去参加。有的便迷上上网导致厌学,助长了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1.1.2初中阶段的休闲习惯和态度,受家庭、同学及学校团体影响最深。目前学校教育体系已从重于知识的传授向“注重知识+综合实践能力”方向发展。在学校教育的课余时间创设学生实际运用及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各种休闲活动中去,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劳动等良好的社会实践方法及社会适应能力。
1.2意 义:
1.2.1休闲活动也是初中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环节,面临当今升学的强大压力,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发展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可缓解学习、精神压力,稳定情绪。不但有益于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建立轻松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
1.2.2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由初中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设计及开展,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创设能力。
1.2.3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有其教育性、广泛性、实践性。在关爱学生个人身心健康的同时,使学校形成良好的休闲活动风气,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作用。
1.2.4课外休闲活动具有休闲性的特点,提倡自由参与,从活动中发现快乐。所以学生也较乐于参加。更因活动的多样性将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这也就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进网吧、上网成瘾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通过休闲游戏活动增进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2.课外休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目的
2.1培养学生“四自”品质,即:自主创新、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我约束。
2.1.1自主创新:从起初由学校统一设置休闲活动项目,到学生自主创设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性,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
2.1.2自主实践:使学生在群体的活动中,感受活动乐趣,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
2.1.3自主探究:通过参与已有的活动项目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好奇心。并引领学生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多方面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水平。
2.1.4自我约束:通过参与休闲活动,逐步实现学生由被动的他律向主动的自律趋势发展。
3.研究方法
3.1创编课外休闲活动
在课外休闲活动的创编上我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如:球类、棋类、舞蹈类等。另一种是通过体育教师和学生自主创设的休闲活动项目,如:谜语竞猜、百科知识问答、你比画,我猜、环保小卫士――到街面捡垃圾等。
3.2课外休闲活动的实施方案
对于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的实施,我采用分阶段的形式进行,实施方案如下:
3.2.1早期准备阶段:
1.加强休闲活动宣传与人才培养
(1)加强休闲活动的知识、技能和安全教育宣传。
(2)培养能指导学生正确进行休闲活动的活动小组长。
2.创建学校休闲活动环境,发掘周边休闲活动设施。
(1)改善学校休闲活动环境。
(2)建立多样的学校休闲活动设施。
(3)发掘学校周边休闲活动资源合理运用。
3.2.2中期实施阶段:
1.确定以初中生为主体的休闲活动。
(1)确定符合初中生的课外休闲活动。
(2)创建学生活动小组,并定时开展小组活动。
(3)教师对课外休闲活动小组及时检查辅导。
2.建立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管理体制
(1)建立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的评价、奖励办法。
(2)建立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的场地、器材的管理制度。
(3)建立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制度。
3.2.3后期总结阶段:
教师对活动做好记录,以备案分析。
1.对教材活动内容的重新调整
1.1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为例,按照教学进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教学是在学期末的时候进行,那时天气寒冷,池塘里基本捞不到水蚤,在花鸟市场也不易购买到,因此这个探究性实验几乎很少有学校安排学生操作。而9月份天气温暖,正是水蚤大量繁殖、活动的时候,因此,笔者开学初就安排学生捕捞,进行探究性实验。学生探究欲望浓,参与度高、思维活跃,实验效果好,保证了探究性实验的正常开展,产生了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了探究能力。
1.2“人的性别决定”这节内容,纸片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存在纸片剪裁花费时间、不简便、纸片不易混合、演示实验时视觉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可将此活动改成乒乓球游戏。(1)在一个纸袋上标明“母亲”,在另一个纸带上标明“父亲”。(2)把两个黄色乒乓球放到标有“母亲”的纸袋中,每个黄色小球代表一个X染色体。(3)在标有“父亲”的纸袋中放入一个黄色乒乓球和一个白色乒乓球。白球代表Y染色体。(4)从每个纸袋中随机抽取一个球(不要用眼睛看)。如果拿出的是两个黄球,表示孩子是女的;如果一个黄球和一个白球,则表示孩子是男的。记录得到的“后代”的性别。(5)把小球按原样放回纸袋,再重复步骤(4)九次。
2.组织栽培和饲养活动
七年级上册教材主要是植物学有关知识,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活动建议是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秋冬季节,正是栽培小麦的季节,因此给学生分发小麦种子,安排学生栽培并观察小麦的一生。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自觉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如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植物的开花与传粉,等等。除了用种子繁殖种植小麦外,也可以营养生殖,例如用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种植大蒜、生姜等都能观察到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在活动中,学生会自发产生探究欲望和各种疑问,极大地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七年级下学期是春夏季节,正是饲养家蚕的时间段,教师给学生分发蚕卵,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昆虫发育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珍爱生命、敬畏自然的情感。
八年级上册主要是动物学方面的知识,其中教学“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部分内容时,部分学生有饲养春蚕的经历,鉴于秋蚕不易获得,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观察到更丰富的生命世界,可让学生捕捉果蝇,并饲养和观察果蝇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果蝇这种材料具有容易捕捉、生命周期短的优点。在25℃左右,从受精卵到成虫大概10天左右,但由于果蝇个体小,会飞,学生在饲养和观察过程中会遇到饲养容器不易清洁、较难观察到受精卵和羽化过程的问题。而另一种材料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具有个体大易观察、易饲养、易清洁、成虫不飞的优点,但其生命周期较长,从受精卵到成虫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如果直接从花鸟市场买回幼虫,学生就可在1个月左右观察到幼虫、蛹、成虫的发育过程。通过这个活动,在饲养过程中,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遗传性状等知识,在饲养中发现、在饲养中收获。
3.以科技创新大赛为平台,开发探究性活动
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大赛,有全国赛和各个省、市赛。借助这个平台,教师可通过讲座和课堂宣传这项比赛,挑选对生物学兴趣浓厚,喜欢做实验和探究的学生进行定期培训,辅导参赛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例如:挑选主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并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能得到快速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他们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和研究,并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后备力量。
一、正确面对挫折、胜利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体育活动始终是和胜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进行体育活动就得不断地接受胜负和以后带来的压力,即胜利后的掌声和失败后的嘲骂,因为我们的学生毕竟生活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虽然这种压力有,但并不大。我们的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这一点是明确的,体育活动只是一种活动的方式,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日久天长的经受这种压力锻炼,再加上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我们的同学就能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面对一切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压力,形成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状态。
二、适应新环境
我们的学生将来不可避免的升学、入学、毕业及种种原因而重新踏上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了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需要一个良好的适应性心理状态。适者生存,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体育活动,它不可能是独立的,而是一个双方的或集体的活动,我们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也不可能固定在一个群体环境里,它经常是跨班级甚至是跨年级的,而且,活动中经常地更换对手,这也是一个新环境的变化。每当更换一个新的环境,我们的同学就得面对一些能力比自己强或弱的同学,就得接受随着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胜与败的转化,这对我们同学的心理也是一种考验和锻炼。在新的环境里,我们同学只有正确地面对它、接受它,并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心理“位置”
所谓的“位置”是对自己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是强或弱以及自己的“长短”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衡量及置于其中的地位。我们现在的学生,由于他们多是家中的“小皇帝”,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小,往往造成对自己缺乏一个正确的衡量,放不准自己的位置,过高,会导致容易失败,过低呢,则会丧失很多胜利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能否正确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胜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表现得相当直接。例如,申花队和韩国天马一和队的比赛,以及和延边、松日的比赛,这之间的强弱转化,就需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申花队正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才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就个人而言,我们也应当清楚自己的“长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假设申花队的范志毅和高佳换个位置,那会是什么样子呢?只是给世人增添一个笑话罢了。所以,我们只有清楚自己的强弱和“长短”,才能找准位置,在心理上才能有所准备地面对一切,立于不败之地,并在这个位置上最大极限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一个平凡的位置上,做出不凡的成就,取得最终的胜利。
四、坚强的毅力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因为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也较优越,但是同时也在丧失吃苦耐劳的生存能力。他们因为不能吃苦,而且缺乏毅力和耐心,这就往往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训练学生坚强的毅力,使他们在最后的时间和程序中,仍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最后的工作。而体育活动中长跑无疑是最好的体现与训练坚强毅力的最好手段。
五、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主体;个体活动;知识掌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是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精力从事那些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
教学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任务之一是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及进行活动的可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具备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等,通过动手、动脑去逐步理解,感悟知识,能够主动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与学生独自学习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个体活动”而是“群体活动”,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必然要发生各种相互交往与相互作用,即所谓的“课堂互动”,作为主体也必然要有不同形式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发展的需求,太过重视学生活动而忽略知识的掌握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能在教学中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和学生活动的关系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尽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而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学生是具有充分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自主人”而进行培养。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得・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就应做出多样化的教学选择。”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灵活、自主性的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对课程的机械复制,必然会压制学生创造性智慧的发挥,很难培育出“创意鲜明、能力高强”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思维形成的特征、遵循思维发展的轨迹,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动机、目标以及认知结构、能力等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决定作用,引导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的课堂仅仅是教师自己独自讲述满堂灌输,那么讲述再充分再精彩,学生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积极的掌握知识,学生也就无法体会到学会知识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挫,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二、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寻找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并丰富感知活动,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在讲述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笔者的引课内容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农民都在麦田里农忙,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不久下起大暴雨。这时,所有的人都在寻找可以避雨的地方躲避暴雨袭击,但却有一个人站着纹丝不动,请问同学原因何在?在这种脑筋急转弯问题的激发下,很快就有学生答出是稻草人。于是,顺势再问:稻草人为什么不动?它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得出人是有生命的,而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必定会有生命活动的调节,以此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在积极引导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伴随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顺利进入课堂主要内容的学习中,同时教师在充分信任,并激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时点拨学生疑惑,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独立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能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成就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学习知识自然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了。
三、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促使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是教学内容的简单传输,而是通过教师不失时机地制造各种知识发散点,围绕所学知识点进行启发、思考、交流,让学生参与各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感受掌握知识的成就感与知识的魅力,触动学生动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增殖》一节的讲述中,笔者在教学设计时提出了一系列层次问题:
1.大象与老鼠个体大小差异主要是细胞体积还是细胞数量的差异?
2.大象和老鼠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受精卵如何发育成大象?
3.什么是细胞周期?
4.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哪些过程?
5.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6.为什么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完全相同?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创新 德育教育 对策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人格品德方面的教育极为迫切,因为他们还处在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他们品德塑造的黄金时期,为此,在初中阶段,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的创新德育教育,提高德育质量。新形势下面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初中生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是责无旁贷,班主任是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先锋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他们的个性、道德观念及法律意识。
一、巧用班会时间,狠抓德育教育工作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身份识别,有了既定的自身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在初中阶段他们又处在个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初中生的个性特征,他们好模仿,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在在德育方面,他们也会被感化和同化。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初中生的数量较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很难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班集体的作用,班级作为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单位之一及自治组织,其学习氛围、班风及班主任的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但是目前初中生的学习压力依然较大,学习任务依然较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很难挤出专门的时间,这时候班会或者班级活动就成为开展德育教育的大好时机。班会作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平台,对学生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活动,作为联络师生感情和同学之情的盛会,对学生的德育感化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开展德育教育,如进行日常的校纪校规的教育、开展尊老爱幼的教育、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同时在开展这些教育的时候可以选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观看教育类的视频、开展话剧表演等等,最好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二、发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和课堂的作用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为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发挥科任老师的作用,因为作为人民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为此,作为初中教师除了完成教书的任务外,还要有责任有义务的培养学生的品德,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比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了课堂教学的机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初中生几乎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一般都来自老师的讲解或者父母的熏陶,他们的个性在此阶段还没有完全凸现出来。如果单纯的进行德育教育,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较淡,也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初中生对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可能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但是如果我们的老师能运用好知识迁移及图示理论,做好日常生活与课堂知识的完美结合,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激发,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依据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把德育工作运用生活化的情境和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喜闻乐见,学有所获。例如,在学习牵扯到文明行驶和有关交通的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交警叔叔和行人,通过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了解许多的交通法规的同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增强了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三、开展德育实践,让学生感悟德育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我们还不能仅仅依靠教材,教材中的文章必定是有限的,内容涉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这样是达不到既定的教学效果的,为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为此,我们要开拓视野,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初中生的德育、法律教育。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德育和法律知识后,有意识、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加强对这些品德情感的感悟。如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在学习上,生活上结成帮扶队,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又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四、挖掘学生资源,培养得力小助手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纷繁复杂,如果班主任都事事亲躬,不但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同时也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一旦班级管理跟不上,学生就会失去自觉性,班里就会乱了套。为此,班主任老师要学会借力管力,使用民主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的方法,选出几个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有较强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学生,然后把班里的卫生、纪律、两操、文艺等工作放手大胆交给他们,让学生来管理学生。定期召开班干部会,不断指导他们的工作方法,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校德育工作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渐摆脱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与管理,这对以后的发展都十分的有利。
五、以身示范,家校合力
初中生喜欢把自己的老师作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他们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就要给学生做好榜样,做到高为师,身正为范,不光有惊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职业操守,要拥有一颗爱心,要拥有高尚的品格,让学生尊崇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老师身上学习高尚的品质,提高自身素养。对于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来说,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还包括家庭。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认为有效的教育活动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而是家校合力,两者相互推动和促进。对于学校来说,要有效的联系学生家长,只要学校的条件允许就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家长可以以身说法,用现实案例来开导和教育学生。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邀请德育事迹进校园,开展德育活动。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参与活动,让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德育合力。对于家长来说,要相信学校和老师,要大力配合学校的工作,对于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只要条件允许就要积极参加,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不良品德,矫正,文化,教育
我们国家在加快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加强初中生的道德发展教育事业,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初中生的道德发展呈现出诸多良好的表现,例如思想活跃、成才欲望强烈、自我意识较强等方面。但是对于初中生的道德发展同时仍存在不良的现状,初中生对待人生不够积极、心理素质明显很差、诚信观念淡薄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采取所示,进行矫正。
1、重视家庭教育,去除不良品德的根基
家庭是导致初中生的德育的根基所在。家庭是初中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的思想道德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总体上看,家庭教育大体上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问题,有时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比如有的家长以工作忙为借口,把学校作为看管孩子的场所,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不闻不问;有的家长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投机行为,低级庸俗的生活作风,甚至违法犯罪活动,使其子女耳濡目染。对于这些家长的做法潜移默化的就影响着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他们对社会做出的不满的行为,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话语都会造成初中生的效仿,在这种的家庭的教育中初中生的道德修养也不会很好,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举办家庭教育讲师团师资培训班,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环境对初中生道德人格影响很大,父母总是认为自己所说的永远是正确,不能够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这样很容易使自己的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家庭在培养孩子时应该实行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有的家庭也对孩子望子成龙心切,而对子女过度的溺爱,并对其放任不管的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初中生产生各种道德人格问题。转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树立教育子女“要成人,先做人”的正确思想。借鉴以往中外家庭教育的经验,并且根据当今的社会经济需要和时代要求,树立正确的家庭育人目标,即做“四有”新人,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常言道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子女日后做事的标准。所以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家长明白,家长应当平等对待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净化家庭环境,让孩子耳濡目染,一开始就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因此一是我们要明确家庭在初中生道德教育中的义务、责任和日标构建家庭道德教育的科学体系运用机制和评估系统。二是要制定具体化的家庭道德教育指标体系和实施规则使家长们知道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内容、方法步骤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并形成相应的责任制度。二是要建立家庭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形成科学规范、协调统一、系统运作的评价标准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初中生道德教育中的整合与互动。
2、抓好学校教育,提升品德教育的效果
学校教育是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当今,已经忽视了将思想道德教育的标贯彻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去,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在教育方面考虑到应该让学生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侧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于道德教育看的很轻,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当前大多学校都把教育质量当成学校的生命线,家长用以衡量和判断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标准也是判断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于是,学校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教育,重近期效应,轻长远效应,重局部利益,轻国家利益。而在教师的德育教育中,一些教师无视德育教育的规律,不遵守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学生犯错误则严加惩罚,经常采取一些传统的、简单粗暴的、压制堵塞的的办法来教育他们。对后进生进行挖苦、讽刺,对自己与对学生,标准不一致。缺乏社会实践,致使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孤军奋战”,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彼此孤立,达不到预期的德育综合目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极其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各级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却不尽人意。“目前学校在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不在不重视,而在不实在;不在不突出,而在不渗透;不在不知情,而在不贴心;不在不活动,而在缺实效。”
学校教育是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学校对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应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各类活动之中。并应重视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学校道德教育目标过于抽象脱离初中生生活实际。而在相对封闭的德育课堂中进行的独立过程依靠单独的课程如公民课、思想品德课等、单独教师、单独机构来实施。
3、实施实践教育,培养学生自身道德实践能力
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要深刻认识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德育工作要为初中生服务,注重初中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初中生作为肩负建设祖国和完成历史使命的新一代,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是首当其冲的。在德育工作中要从初中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制定德育内容,设计、实施德育教育的方式。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问题,“90后”群体身上呈现的道德人格“知行脱节”。现今学校只注重学生的课业学习,对德育教育很放松,使学生对道德实践却一无所知。我们要对初中生全面培养,在实践中增强初中生道德观念。现如今,道德实践活动在校园中广为流传,也吸引了很多大学生,“讲文明、树新风”就是不变的口号。通过实践提高道德素质也是最快最有效地方法,这样每个大学生不但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让每个大学生切身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掉校园不文明行为,避免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脱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立具有实践性的德育方式,强化初中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学校德育实效。就应改变以政治课堂教学为主的德育方式。德育的核心是全面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应该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帮助他们认识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德育方式就要具有实践性,而且要把它全面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在课堂中任何学科教学都要渗透德育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集体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规范他们的言行矫正他们的思想,提倡和鼓励高尚,无私等传统美德,鄙视惩戒和卑劣等恶劣行为,从而指引他们走正确的路。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总之,在初中生思想道德发展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的放矢地谋划工作新思路,改进工作新举措,拓展工作新领域,才能使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参考文献